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零售业发展状况集锦9篇

时间:2023-05-28 09:43:59

零售业发展状况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1

[关键词] 农村;零售业;业态创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58

[中图分类号] F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103- 03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据七成左右,在社会消费领域,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也将近四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最具潜力的市场,农村市场蕴含的商机无限,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零售商业是相对于批发商业而言的,这种商业形式是多点面的零星交易,是流通领域中最具生气与创新性的产业。然而,受到农村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还不甚理想。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当前农村零售业的现状进行阐述,提出农村零售业业态创新的对策。

1 我国农村零售业的现状

进入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伴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供需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零售业悄然发展。在整个零售市场中,农村零售市场是不可小觑的,这块市场是零售商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突破口。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零售业的现状可以用以下几点来概括。

1.1 消费观念升级

以往,勤俭节约是农村消费的固有观念,相较于消费,农民更倾向于储蓄。然而,随着贷款消费的兴起,农村消费者逐渐接受了这种快节奏的、以超前消费为核心的现代消费精神,他们注重生活的品质,向往更加愉快的生活享受,对品牌有着更深的认识,比较典型的就是农村集体或是个体外出旅游人数的增多,这充分说明了农村生活水平和品位的提高,农村消费群体的需求也上了一个档次。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购物逐渐风靡,以新生代农民为主的农村消费群体则是网购的主要消费群体。

1.2 假冒伪劣产品问题严重

分布广、居住散是农村市场的典型特点。相对于城市消费需求而言,农村的人口分布和消费需求都比较分散,这样无疑增大了市场监管的难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流动商贩仍旧是广大农村消费市场的主体,消费者的真伪辨识能力不强,对某些消费品的选择过于片面,往往以追求实惠为主,为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提供了“温床”。凭借着成本优势,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

1.3 网点低档混乱

小卖部、杂货店是农村零售业态主要的形式,这种业态形式营业规模比较小,既不能提供丰富的商品种类,假冒伪劣产品的进入渠道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一方面,商品的档次比较低;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很多农村地区仍旧存在“赶集”和“进城消费”的现象。

1.4 消费结构变化

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颁布,农民就业、创业的条件日益改善,经济作物种植、生态养殖、外出务工等形式五花八门,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相较于以往的农村消费市场,如今的农村消费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但体现在表面层次的消费水平上,还体现在深层次的消费结构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耐用品消费、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的是,家电、通讯工具等在农村逐渐普及,且中高档的耐用品逐渐为农村市场所接受。

1.5 口碑营销显效

农村市场范围不大,但是农民之间的联系却十分紧密,正因如此,在农村市场,口碑营销的效果往往较为理想。由于生活在同一片区域,邻里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口碑宣传的影响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关键,某种产品若是受到推崇很容易刮起购买的风潮。如果村里有人盖了新房子,或是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很快就传遍了村子,成为大家效仿的对象,由此可见口碑宣传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在农村这种地域特征明显的消费市场,一种消费方式很容易形成“消费模仿”现象,引起连锁反应。

1.6 生活习俗桎梏

农村消费习惯除了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外,农村的生活习俗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的婚丧嫁娶、喜得贵子等大事都有着独特的讲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临时性消费,且互相攀比的情况比较常见。由于环保意识比较落后,绿色消费意识尚没有形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2 发展农村零售业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分析,对农村零售业的现状,我们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发展农村零售业无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农村零售业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满足农民消费需求

农村经济的发展并非单纯的生产就能实现的,消费同样起到绝对重要的作用。就以往的经验来看,建房和子女教育是农民消费的主要对象。农村的生活消费较为保守,消费难以对生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农村零售业能够有效地拓宽农民消费领域和范围,促进农民更新消费观念,能够显著地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消费市场规模是不断扩大的,发展零售业也是满足农民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为了满足农村的物质文化需求,多元化、高低档搭配、质优价廉的商品供应是必不可少的。

2.2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相较于上级的政府机构而言是相对较少的,这一现象尤其体现在中西部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政府机构难以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如此状况下,对农村和农业的反哺也就难以实现。发展零售业,不但可以扩大税源、做大税基,增加财政收入,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就业,进而解决“三农”问题。

2.3 加快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任务,而现代流通体系的完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新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营销体系建立在零售业发展的基础上,只有大力推进零售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4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永恒主题,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但可以为农民以及农业提供信息资源,还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大量农家店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更多农民就业,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生产与管理,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状况,使其在不同领域大放异彩。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刺激了城乡之间的商贸往来,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带动了运输业、包装业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3 农村零售业业态创新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农村零售业现状及其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据此,本文提出农村零售业业态创新的对策。

3.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业态结构调整较为宏观,并非农村市场可以单独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各级政府要坚持科学的舆论导向,坚持最先进的零售理念,以农业政策、法律为支撑,逐步完善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积极搭设企业间合作的桥梁,并为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政府要善于利用各种政策杠杆进行调控,平衡使用经济、法律、行政3种手段,营造良好的零售经营环境。

3.2 推动信息技术发展

零售业成功归功于两个要素:一个是供应链与顾客关系,另一个是信息技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是比较薄弱的,正是由于在这方面存在缺陷,才导致农村连锁店连而不锁的情况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零售网点的建设中,要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建立通讯终端,建立销售数据库等高效能的信息系统。此外,对于超级市场以及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施销售点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此才能推动零售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3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缺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相较于城市零售业的繁荣,农村零售业发展良莠不齐。出现这一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才的缺乏。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零售业的腾飞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除了要懂得经营、管理之外,对信息技术等也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当前农村零售业业态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引进人才,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调动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取先进经验为己所用,不断提升人才的素质,如此农村零售业才能真正崛起。

3.4 忠实服务于“三农”

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与“三农”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零售业的发展融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来,才能使农村零售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使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作用。以“三农”为支撑的零售业发展的重点是要参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完善农村供销合作社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营实体。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搞好各类专业合作经营,这不但是零售业发展的捷径,也是“三农”建设的使命。

3.5 建设大型龙头企业

为了提高农村零售业的组织化程度,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商业规模;另一方面,要提高市场集中度,只有向规模要效益,降低流通费用,建立大型龙头企业,才能真正开拓市场。龙头企业建设并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联合,而应该引入政府的管理职能,加强政府的规划和指导职能,发挥政策的协调、扶植职能,逐步打破地域界限、行业界限,对那些小生产行为与重复建设要逐步取缔。龙头企业的培育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农村的特点,建设城乡一体化商业集团,在农村设置专门的负责机构,并设置销售网点、服务网点,调动各种对农民具有吸引力的因素,诸如服务、价格、品类等,增加农村的消费需求。此外,还需要注重渠道建设,采取联营、代销等形式,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

3.6 完善农村引资环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零售业总体效益不是很好。正因如此,农村零售业吸引不了太多的资金投入,富裕一些的农民不愿意投入,而把钱直接存入银行,或是投资到其他领域;而一些贫穷的农民则没有闲钱来进行投资,也缺乏贷款渠道。与城市优越的投资环境相比,外资和内资都难以被吸引到农村零售业。要改善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加强宣传与舆论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地农村的政策倾斜,健全当地的金融系统,为那些需要贷款的农民提供信贷支持。

3.7 普及相关法律常识

在农村零售业发展过程中,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导致农村零售业发展陷入瓶颈。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打假力度,迎合农民的消费心理,推出物美价廉的大众化商品,并以此作为农村零售业发展之道。基层政府部门与村(居)委会组织要加强法律常识的宣传与普及,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协助相关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农村零售业的健康发展。

4 结 语

笔者分析了农村零售业发展现状,对农村零售业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零售业业态创新的对策,希望对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以及业态创新有所帮助与启迪。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雪芹,吴红霞,张春玲.与实体相结合的农村消费品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13(10).

[2]赵趁.探析河南省农村零售市场改革之路[J].中外企业家,2013(15).

[3]李亚春,黄忱.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1(11).

[4]李慧.农村零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0(4).

[5]杜金华.开拓农村零售市场的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14).

[6]张晓霞.中西部农村零售业态创新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0(3).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2

【关键词】中部城市;零售业竞争力;因子分析法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零售业的快速增长,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零售业在对城市的引导内需、吸纳就业和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对中部六省主要城市的零售业发展做出相对科学的评价,更进一步说明其发展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零售业的相关理论,从城市宏观市场环境和零售企业经济财务状况两方面构建城市零售业比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1年相关城市统计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包括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和榜眼城市在内的18个城市的零售业进行定量比较分析。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关于零售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影响零售业竞争力的因素。总体来看,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即影响零售业竞争力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零售业规模、零售业效益、零售业资产管理水平。外部因素主要有: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零售业市场交易环境、零售业目前市场和潜在市场。

本文考虑了影响零售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另外将绝对量指标和比例指标相结合,并兼顾指标的高代表性和可收集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

表1 零售业评价指标体系

二、样本城市选择与数据收集

从区域角度出发,本文在中部六省中选取省会城市和榜眼城市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另外在六省中依据城市排名比较靠前和数据的可收集性原则,各选择一个城市充实样本数据量。因此比较城市共为18个,包括河南的郑州、洛阳、南阳;山西的太原、大同、运城;江西的南昌、九江、上饶;安徽的合肥、芜湖、安庆;湖北的武汉、宜昌、荆门;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

本文原始数据是通过查阅各省城市的统计年鉴(2012版)得到,部分城市数据缺失项依据零售业销售总额的比例推算。把各城市的原始数据经过计算后得出零售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

三、因子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运用SPSS19.0降维中的因子分析方法,以零售业指标变量为横轴,城市名称为纵轴,进行处理,得到KMO和Bartlett球形检测结果为0.640,解释的总方差中3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1.584%,因此运用因子分析法是合适的。

从因子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主要由变量1、2、3、9、10、11、12、13决定,这几个变量主要与零售企业的宏观市场环境和规模相关,可以称为F1为市场环境和规模因子;第二个主因子主要由4、5、6决定,与零售企业盈利能力相关,可以称F2为盈利能力因子;第三个主因子主要由变量8、9等决定,与零售业资产管理水平相关,称F3为资产管理因子。

根据成分得分因子矩阵可以得出各个城市在F1市场环境和规模因子、F2盈利能力因子、F3资产管理因子中的得分和排名,见下表2。最后运用公式:

将主因子的上的得分乘以其对应的贡献率之和为综合得分,见下表3。

表2 各城市主因子得分及排名情况 (如上表)

表3 各城市综合得分及排名

四、结论

F1市场环境和规模因子的排名中,基本符合城市综合发展状况,武汉、长沙、郑州、太原、合肥、南昌各省会城市排在前面;除了江西的九江外其他各省的榜眼城市排名都居中。F2资产管理水平因子和F3盈利能力因子中的城市排名则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寻。

最后武汉、长沙、郑州由于F1市场环境和规模因子分数的绝对优势排在了前三名;宜昌、合肥、南昌、株洲等居于其后;大同、上饶和运城由于不具有任何一主因子的优势,排在了最后。

五、待解决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零售业的发展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课题,本文仅就2011年各城市统计年鉴对中部18个城市的零售业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分析,对这些城市的零售业的竞争力情况进行了初步判断,鉴于资料和时间的限制,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本文缺乏对相关产业的相互带动作用的研究,从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零售业和其他经济的关联度较强。二、本文在指标选择中仅使用2011年的数据,没有考虑各城市相关数据的增长率状况。三、比较分析中只有客观指标,没有纳入主观方面的指标,如零售商美誉度、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一、零售业在构建健康经济循环中如何发展作用的研究;二、宜昌零售业增长率方面的研究;三、完善零售业指标体系,加入一些主观指标。

参考文献: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3

[关键词]零售业态 需求 赢利模式 创新

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我国的零售业态可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政、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产物,是物竞其类、适者生存法则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表现。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如何?应如何发展?本文将作具体的分析。

一、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分析

1.零售传统业态―――百货公司已失去了第一业态的位置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百货公司销售业绩大幅下滑,从经营业态看,2004年末百货商店产业活动单位数在综合零售业中的比重仅为29.4%。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新型业态开始大量出现,并且在零售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百货店独霸我国的零售市场局面已不存在。同时百货商店在零售业中的比重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百货商店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业态发展也相对滞后,业态多样化进程相对较慢。

百货公司的衰落主要是由于:(1)超市、大卖场掠走了综合百货中服务含量少的快速消费品,超市、大卖场贴近百姓生活,销量大、成本低,特别适合挑选性低、服务含量少的快速消费品。为此顾客原来在综合百货购买肥皂、牙膏、洗发水等,转而到超市、大卖场购买。(2)大型专业卖场挤掉了综合百货众多硬百货商品。专业大卖场经营家具、装潢材料、灯具、家用电器、药品等,由于经营专业、品种齐全、数量较大、价格便宜,挑选方便,又吸引了一大批顾客。综合百货为此减少了众多硬百货的经营。(3)专业店、专卖店影响了综合百货较多软百货商品。专业店、专卖店的大量开设,吸引了顾客购买服装、鞋帽、包袋等,抢走了综合百货中部分软百货市场。

2.以连锁方式发展的超市业态成为主力业态

近十年来,超市始终保持在30%以上的增幅上发展。如国际上的“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连锁企业以及国内的上海“华联”和“联华”超市集团企业,其所实现的销售额与营利额都是其他业态的企业所无法相比的。如果从业态的整体发展上,国内外连锁超市的销售额增幅都是最高的。有数据表明,在综合零售中,超级市场(包括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的销售额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店铺数增长较快,单店销售规模持续提升。2004年超级市场产业活动单位1.7万个,占综合零售的17.1%;从业人数79.1万人,占33.7%;销售额2621亿元,占40.3%。同时超市也向多形式发展(如大卖场、大型超市、专业超市、社区超市、便民超市等),也使零售业态更加丰富多彩。

3.便利店、折扣店在我国有较大发展空间

便利店的发展趋势便利店是以满足青少年、上班族、单身家庭等消费为主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主要经营便利性食品,如面包、方便面、报纸、流行杂志等,辐射面300米~500米。方便店的功能定位是满足顾客即时消费的要求,主要经营快速消费品。据中国连锁协会统计,2004年零售连锁企业30强中,便利店的销售额和店铺数比上年增长41.6%和18.2%,主要原因有:(1)工业化使得城市人口越发密集。消费者消费习惯出现变化,消费者对个性化、便利的需求渐渐产生。(2)经济的发展。按照国际惯例和实践经验,人均GDP3000美元是便利店的诞生土壤。我国不少大城市人均GDP已超3000美元,人们消费方式和意识改变,夜生活开始丰富,而且一部分人对价格不太敏感而对方便很重视。于是方便店应运而生。其最鲜明特征就是便利性。

折扣店是以廉价或折价销售生活用品、 服装及其他工业用品并采取自我服务的方式的零售业态, 这两种业态可以迎合我国消费者的便捷&节俭消费心理“适合我国的消费水平”同时又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少花钱买名牌的消费习惯,是与我国市场状况恰当衔接的业态。

4.大型购物中心与大卖场的出现意味着零售业态已出现综合化、组合化的发展趋势

大型购物中心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社交与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体,是一种区域商业中心。 现在大型购物中心已经成为欧美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主流业态。在我国,很多地区现已具备这种业态生存所需要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经济因素。我国GDP年增长率10%以上,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全国居民储蓄存款额达10万亿元以上,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休闲与购物相结合的“一站式”消费需求必将迅速成长。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已经不是单纯购物,而需要更多娱乐等其他因素在一起的消费模式。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位高层次高享受。因此更增加了人们对大型购物中心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第二,交通状况改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目前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交通体系比较发达,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向郊区延伸,我国某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2.4%,迎合大型购物中心在选址上的要求。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增多,为郊区MALL的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有数据表明,2003年~2006年是中国私家车膨胀的时期,人们的外出半径将达到60公里~130公里。私家车已经成为相当一批人的代步工具,使得人们到郊区购物、娱乐、休闲一站式消费成为可能。

第三,都市计划观念的引进的影响。我国从国外引进“使用分区管制”的观念,将土地使用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的“使用分区”,又将每一种分区内建筑物的使用业种加以规范,使得大型的商业空间(如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开始出现。

第四,零售手风琴理论体现。在零售手风琴理论中,认为零售业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商品品种由综合化到专业化再到综合化的循环反复的过程,每次循环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赋予新的内涵,从而出现不同的零售业态。按照这一理论,美国零售业态的发展历程可看作是:杂货店(综合化)――专业店(专业化)――百货商店(综合化)――便利店(专业化)――购物中心(综合化)。我国的零售业态发展历程也呈现了零售手风琴理论的发展态势。

5.无店铺零售模式已悄然进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

无店铺零售业态是指不通过店铺销售,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我国当前主要的无店铺零售业态主要为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等5种。当前无店铺零售模式已具有一定的挑战传统商业模式的能力。有资料显示,中国最大网上零售商之一的“当当网”,2005年总销售额为1.2亿元人民币,其中网上销售占8000万元,整体业务的毛利率为25%。2006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总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全年可实现2.4亿元的销售目标。据eBay易趣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邵亦波介绍,目前每天有300万人在eBay易趣上购物,有3.5万个商品成交。据统计,eBay易趣上的卖家每5分钟卖出一幅国画、每4分钟卖出一个名牌打火机、每3分钟卖出一块手表、每1分钟卖出一张邮票收藏品、每1分钟卖出一部手机、每30秒卖出一双运动鞋、每30秒卖出一件首饰、每10秒卖出一件T恤。

无店铺零售业态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表现在:(1)地段不受制约性。相对于传统有形店铺而言,对于门店选址、地段、商业网点资源都不受限制。(2)经营成本的节省。借助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无店铺零售通常先订货后采购,能够省却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交易成本,带来消费者、商家双赢的局面。(3)风险较小。对于个人来说,网上商店等无店铺零售业态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运转比较灵活,即使遇到风险,也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4)适应了网络时代人们便捷购物的需求。北京了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37亿,占人口总数的10.5%.此数据也显示,中国网民上网人数首次突破人口总数10%. 此外,报告也指出,中国网民中通过手机上网的人数已达1700万人.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以年轻人为主,乐于尝试各种新的购物方式,并希望得到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购物方式。(5)网上支付手段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购物支付。(6)无店铺销售还有一个很大特点――可以对产品进行非常详细的介绍。不管是电视还是网络,都可以对一个产品进行多角度的详细介绍,这是商铺这些传统渠道做不了的。

但同时无店铺销售模式仍存在致命缺陷:(1)物流发展的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较为滞后,无店铺销售需要较高物流配送功能。(2)网上支付问题未能有效解决,现金交易及邮汇较多,电子货币应用及其安全性有待提高。(3)商业信用的缺失。不少企业与个人为谋求短期利益,无商业道德,信用缺失。(4)消费者受传统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影响,大多数顾客购买商品还是相信眼见为实,尤其是在挑选大件物品的时候,都喜欢货比三家,而对无店铺销售的商品质量和货款支付的可靠性有一定顾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6.7%的网民经常访问购物网站;32.5%的网民有时访问购物网站;37.8%的网民在最近一年中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网民选择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节省时间、节约费用、操作方便和寻找稀有商品。网上购物中排前列的商品依次是书刊、电脑及相关产品、音像器材及制品、生活、家居用品及服 务和通讯产品。在支付手段上,采用货到付款方式的占24.4%;采用网上支付的占37.9%;采用邮局汇款的占18.9%;采用银行汇款的占18.1%。该信息也充分表明了无店铺销售良好的现状及有潜力的发展前景。

无店铺的发展可采用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具有价格优势,促进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提供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甚至定制,吸引顾客的购买;加大信息,减少商家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第三方企业和个体的监督,提高商家的信用等。

6.外资零售企业的加入加剧了零售业态的竞争

外资进入国内零售市场的步伐加快。普查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外商投资零售业法人单位在中国已发展到1669家,占全部零售业法人企业的0.5%。在外资零售企业中,港澳台商投资零售企业占40.4%,外商投资企业占59.6%。外资产业活动单位6312个,其澳台商投资零售企业占42.3%,外商投资企业占57.7%。据统计,2004年底沃尔玛在我国已建立大型连锁店40多家,还在深圳建立了亚洲国际配送中心;家乐福在我国已建立50多家连锁店,目前正向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扩张。世界零售50强中的麦德龙、伊藤洋华堂、欧尚、百安居、大荣、马莎等十数家零售巨头已进入中国,且多数进入者已度过了公认5年左右的磨合期,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国际零售巨头首创并发展了超市、购物广场、仓储商店、折扣店、便利店及邻里店等业态,不断依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已有业态进行改良创新。

由此可见,我国零售业态已呈现主力业态显凸,多业态并存,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表明,2004年末,我国零售业共有法人企业35.3万个,其中内资企业占99.5%,外资企业占0.5%。从经营业态看,在综合零售中,百货商店占39.3%,超级市场占14.8%,其他综合零售占45.9%,彻底改变了过去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多层次、开放式的业态竞争发展新格局。

主要原因在于:(1)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均受有限的商圈内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是再有竞争力的业态也难于排除其他业态的存在,这是由于非主流业态或多或少的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所决定的。(2)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消费习惯差异很大,消费群体的分层化,偏好的多样性、消费行为的多元化特征也决定了我国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将长期存在。(3)超级市场、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零售业态种类逐渐丰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新的零售业态还将不断出现。

随着零售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各种零售业态的竞争将会加剧,零售企业如何在竞争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与良好的效益,选择适合于各零售企业发展的策略是关键。

二、我国零售业态未来的发展策略分析

1.零售企业应以战略的眼光选择业态

当今的零售业在市场中面对的是最终消费者,以提供高质的商品和满意的服务获取消费者的忠诚。面对众多的消费者,其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如人们对各业态购物选择的要求,如购物重要的物品选择大百货、购物中心、大卖场,一般的物品关注购物的便利性。零售商全线出击已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功的零售企业应是选择有效的突破方向,即某一目标消费群作为服务对象,以相应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其需求。即零售企业应做好市场调研(零售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状况、竞争状况、市场机会、消费者购买需求、文化习俗等的分析)、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战略营销工作,在市场中确定自己的位置。选择哪些目标顾客群及经营的定位,将决定了零售企业业态及如何经营。围绕这一战略方能进行其它要素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地理定位、商品组织筹划、价格策略、服务方针以及技术保障等。

2.零售企业发展应由城市商业中心向城市社区或郊区转移,由大城市一级市场向中小城市二、三级市场的转移

随着大城市商业中心零售业态竞争剧烈化和饱和化,市场机会已逐步减少,而城市社区或郊区及中小城市仍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机会。为获取更合理的利润,零售企业应加快新市场的开拓,选择不同业态由城市商业中心向社区转移,由大城市一级市场向中小城市二、三级市场的转移。

3.零售企业应加大对商品零售方式创新

为了更准确地满足企业目标市场的需要,零售企业应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相应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重点与特色,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加大对零售方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1)调整商品结构形成商品经营特色,确立主营商品,将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如超市经营重点已发生变化,诸如“生鲜加强型”超市、“食品加强型”超市等出现。

(2)现代零售业应具有高科技的特征,以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改善了其内部资源的配置状况和外部的联系,便于管理的各项指标的计算,敏感发现市场变化,提高了零售业的市场适应和拓展能力。

4.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

零售企业要积极转变赢利模式,由先前的“向厂家要利润”转变为“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赚取溢价”。随着零售企业由一级市场向二、三级市场扩张,由区域向全国的发展,全球化的采购,建立完善的高水平、高效率的配送体系,物流成本的控制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零售企业应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和配送模式,如自建、采用与供应链上游企业或其他合作伙伴共同建设配送中心、租用第三方的物流配送设施,或干脆将企业所有配送业务外包给战略性合作伙伴等,在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之间优化库存在时间、空间、品种结构上的分布,加快和迅速抢占物流环节的制高点,将是零售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转换赢利模式的关键。

同时零售企业应具有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信誉,以创商业企业品牌带动商品销售,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增强对目标顾客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我国零售业态的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零售业态的健康和谐发展,将有赖于零售企业的战略意识及正确的竞争策略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孙天福:零售业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商业2006,5

[2]包红霞:我国零售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内蒙古统计2005.3

[3]李刚: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趋势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第八期

[4]无店铺零售挑战传统百货,省略,2007~1~4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4

关键词:零售业;地区;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3

区域非均衡是转轨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从企业财务的角度看,这一特征至少有着二层含义:一是对不同地区公司财务状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微观层面加深对地区差异性的了解;二是通过对不同地区公司财务状况的比较,可以为投资者投资组合优化提供有用的信息。然而,由于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很多,因而地区差异是否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仍不得而知。例如,企业财务状况跟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跨地区的生产或销售,来减少地区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选定我国不同样本地区的零售企业上市公司,利用一系列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来对不同地区的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一、指标体系的设定

指标体系是本文后面实证部分的基础,因而有必要先对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指标体系做个梳理与说明。根据通常的财务分析方法,企业财务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反映。

1.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资金周转及其资产利用效率的能力,反映的是企业销售质量、购货质量、生产水平等。具体指标有以下几种:

(1)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在存货平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存货周转率越高,企业财务状况越好。

(2)应收账款周转率 = 赊销收入净额 /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次数越多,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及时收回贷款,还有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和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3)流动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越好。

(4)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

2.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指一个公司长期的财务灵活性及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一家公司全部的经营活动——融资、投资及经营均影响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分析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资本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1)资产负债率 =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 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同时也衡量了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的程度。

(2)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面临的流动性约束情况。若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着到期偿还债务的困难。若流动比率过高,这又意味着企业持有较多的不能赢利的闲置流动资产。

(3)速动比率 =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

这一指标用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财力。

(4)现金流动负债比 = 经营现金净流入 / 流动负债

这一比率可以从现金流动的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

3.盈利能力指标

获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主要部分,所有报表都与获利能力分析有关,其中损益表最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1)每股收益 = 净利润 / 年末普通股份总额

这一比率反映了企业每股税后利润创造能力,比率越高,表明所创造的利润越多。

(2)主营业务利润率 = (主营业务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 )* 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营利能力,是企业营利水平的主要标志。

(3)权益净利率 = (净利润 / 年末股东权益)* 100%= 资产净利率 * 权益乘数

这一指标反映了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

(4)总资产报酬率 =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总资产

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4.成长性指标

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目的在于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能力的发展状况,描述公司这一特征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这一指标反映了企业最根本的成长基础,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和判定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

(2)主营利润增长率 = (本年主营利润-上年主营利润)/ 上年主营利润

这一比率是反映公司赢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与上一个指标相结合,该指标可以用于分析企业成本的升降程度。

(3)净利润增长率 = (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 / 上年净利润

净利润的连续增长是公司成长性的基本特征,如其增幅较大,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

(4)总资产增长率 = (本年资产总额-上年资产总额)/ 上年资产总额

资产增长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潜力高的企业一般能保持资产的稳定增长。这一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本期资产总体规模的发展状况。

二、不同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实证

本部分根据上面的指标体系设定,来对我国不同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下面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东北四个不同的样本地区,所用的数据均来源于新浪财经网,时间是2007年样本上市公司的财务季报。在对不同地区样本公司的选择上,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每个地区分别选择四个样本企业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对不同地区样本企业财务状况指标平均值的比较来考察地区因素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1.营运能力分析

表一是根据样本企业财务状况指标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不难发现,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表现出如下特征:中部>东部>西部>东北部。具体来看,中部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比东部企业高0.9494,东部比西部高4.1551,西部比东北部高2.69。据此,总起来看,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是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关联性的。但是一个特殊的现象是,经济并不是很发达的中部地区上市公司零售企业的存货周转率却高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国家实施中部大发展战略所引致的中部经济高速增长有关。不过,另一方面,同样享受国家开发政策的东北地区的零售企业表现却远没有中部好,这可能表明国家的东北大开发战略尚未真正的发挥效益。当然,这也可能与中部零售业可以更容易辐射到东部地区有关。

不同地区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较如下:东北部>西部>中部>东部。具体的,东北部比西部高372.61,西部比中部高252.38,中部比东部高178.8。可见,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东北部企业管理水平远高于其它地区,而东部企业则明显的落后。

很容易看出,四个地区零售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相差不大,这点与零售业的行业特点有关。需要指出的是,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率值在几个地区中最高,说明西部公司在流动资产管理上还是要优于其它地区。与此相似,总资产周转率分析表明西部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要优于其它地区,实际上,这也反映了流动资产与总资产流动特质的相似性。

2.偿债能力分析

表二给出了反映不同地区资本结构偿债能力四个指标的平均值。容易看出,东部公司在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两个指标上表现优异,而另一个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则是西部公司最高。从财务分析的角度看,这表明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零售企业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高。另外,东北部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其它地区,但其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又低于其它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这表明东北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偿债风险过大。

3.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分析

表三给出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与获利能力的四个指标的平均值随地区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总资产报酬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大致是东部和中部企业领先于其它两个地区企业,说明两个地区公司的经营状况不错。特别的是中部地区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和权利净利润比其它地区要高,且该地区上市公司的其他两个指标也在排名中比较靠前,显示中部公司整体上盈利能力好于其它地区。当然对于每股收益来说,东北部地区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远高与其它地区,投资东北企业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4.成长性和发展能力分析

表四给出了反映企业成长性四个指标的不同地区排名。可以看出,在发展能力上各地区表现差异很大,发展能力最好的是中部公司,其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主营利润增长率都排名第一。而在前面几个指标评价体系中表现较好的东部公司,其总体规模在扩张,但是主营业务的收入却在减少,这说明是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引起东部地区零售企业总资产的增加,其成长性有待进一步考察。

三、不同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特征总结

对上面实证结果进行总结,可以得到不同地区零售企业财务状况的如下特征:

第一,与其它地区相比,处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具体来说,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指标体系中,东部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几个地区上市公司中表现最好,且其资产负债率低于东北部和中部,表明该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是几个地区中最好的。从盈利能力来看,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是不错的,其平均总资产报酬率在几个地区中最高,其他几个指标排名也较靠前。但是在成长性分析中,其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负,主营利润增长率也最低,说明东部企业的成长性不如其它地区。

第二,从综合比较来看,中部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几个地区中最均衡的。具体的,一是营运能力分析表明,中部公司在存货管理上表现优秀;二是在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分析中,中部公司的两个指标——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只稍低于表现最好的东部公司,而其现金流动负债比较高、资产负债率较低,表明中部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三是盈利能力指标计算结果显示,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权益净利润表现突出;四是其反映成长性的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主营利润增长率等指标都排名第一。这些指标均显示了中部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第三,西部企业和东北部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相对较差,但在某些指标分析中还是有表现突出的地方。例如,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几个地区中最高,说明西部公司在资产管理上要好于其它地区。同样的,其现金流动负债比指标计算结果也表明西部公司的偿债能力不错。与此相似,东北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则在应收账款管理和流动资产管理方面表现较好。另外,这一地区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也表明其在主营业务方面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四、研究对投资者的意义

对投资于零售企业的证券市场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对于投资者的决策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分析各地区企业财务状对于投资者选择有效的投资证券和证券组合具有基本的重要性。如果将地区因素作为影响零售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深层次因素,那么对证券市场投资者而言,本文的研究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中部地区上市公司可以成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零售业公司时的优先选择。与一般观念中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一定优于其它地区上市公司不同,中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在各个指标体系分析中表现优秀。具体的,在营运能力分析中可以看出中部公司在存货管理上表现突出。在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分析中,表明中部企业的偿债能力强。在盈利能力中,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权益净利润表现突出。特别是在成长性分析中,其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主营利润增长率都排名第一,这都显示中部零售业上市公司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值得期待,投资者可以考虑长期投资。

第二,东部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表现在某些方面比不上中部地区,但其偿债能力是几个地区中最好的,而其赢利能力也有较好表现。整体来说,东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仍是不错的投资对象。不过,投资者要特别注意它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指标在几个地区中排名最后,说明东部公司管理应收账款的效率不高,这会降低企业的营运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成长性分析中,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负。但因为本文所用样本数据是截面数据,而非时间序列数据,因而还不能判定东部公司的成长性一定不好。例如,从实际来看,上述情况的产生也可能是07年整个零售业大发展造成基数太大引起公司短时间主营业务收入下滑所致。总之,短期投资者可以考虑对东部地区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但对于长期投资者,还是应对该地区主营业务利润变化密切关注。

第三,投资者应对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保持谨慎。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和东北部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相对较差。但就这二个地区比较而言,似乎东北部地区上市公司更具有投资价值。因为从分析结果来看,东北部地区上市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和流动资产管理等指标的表现相对不错。另外,其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也较好。但是投资东北部上市公司要随时关注其偿债能力,因为相关财务指标显示,这一地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偿债风险相对较大。

参考文献:

[1]张星.我国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成因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05):13-15.

[2]王文锋.我国零售业态的区域竞争态势比较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04):16-18.

[3]黄解宇.我国上市公司区域发展状况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02):195-196.

[4]张耀辉.我国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1998(04).

[5]章晓霞.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6.

[6]吕长江,赵岩.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类研究[J].会计研究,2004(11):53-61.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5

关键词:医药零售企业 药品零售市场 连锁经营 核心竞争力

2004年,是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对医药商业企业来讲也是改革力度最大,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的一年。按照加入WTO的承诺,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我国医药商业领域已逐步开放。同时,WTO还规定,要在正式加入后3年内零售市场完全放开,医药零售企业一方面面临加入WTO的挑战,面临网络经济的发展机遇,面临具有雄厚资金实力、超前经营理念、高超管理水平、现代化经营手段的跨国商业集团的冲击。另一方面,还将面临国家GSP认证的实施,药品降价的冲击的压力。据专家预测,就目前的状况看,有50%的药店亏损。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医药零售企业如何走出困境,逆风扬帆,笔者意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我国医药零售业的现状

纵观过去,国内的医药零售行业呈现出连锁药店圈地、平价药店突起和外资药店挑战三大特征。目前,医药零售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经营模式散乱,形成不了规模竞争力

目前我国有医药零售企业16万多家,其中大的连锁店就有300家左右,但每个零售企业拥有的门店数量不多,与发达国家几千家门店比起来小得多。从全球范围来看,医药零售市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在生产环节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竞争经验,但在流通领域却面临强有力的挑战。

进入壁垒不高,加剧了市场竞争度

自从国家放开药品零售审批制度之后,“门槛”降低了,零售药店就成为中小投资者趋之若骛的投资热点,行业内外的资本对医药零售业的潜在市场的容量有着过分高估,以及对潜在市场变现速度的有着过于乐观的期望,于是在医药零售业进入壁垒不高的环境下,过度地对城镇医药零售业进行低水平、大规模地开发,有限的市场份额与过多的零售企业形成冲突。一时间,各种商号、各种店式的药房遍地开花,各大中心城市医药零售资源过度饱和的状况比比皆是。

恶性价格竞争严重,零售行业利润受创

药店数量多,并不意味着需求增加。目前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在营销手段上尚不成熟,药店数量多,势必导致价格的无序竞争。为了吸引顾客,不少药店只好利用降价来进行恶性竞争。一批“平价药店”的出现,给本来竞争激烈的药品零售业雪上加霜。平价药店是一个含糊的概念。老百姓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平价”,只知道便宜,所以,就出现了“平价药店”熙熙攘攘,其它药店冷冷清清的反常现象。没有顾客,就没有销售额,亏损在所难免。单纯追求“薄利多销”,只能说明销售额的增大利润的下降。

当前医药零售业的恶性降价,能否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将直接影响未来整个行业利润水平高低,影响未来零售业态的格局和模式,这种影响程度目前仍然难以估算。

连锁药店管理水平较低,有名无实现象突出

管理滞后也是影响我国零售药业发展的原因。时下,很多行业、企业以资本或品牌优势大开药店,先行建起销售终端,这固然有助于与即将全面进入的境外医药零售巨头相对抗,但由于药店的“附加条件”比较多,决定了其成本必然居高不下。另外,作为医药零售业重要环节的物流业也没有真正“上路”,物流业的不畅通,增大了经营的成本。如果没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如同水中望月、镜中观花。

所谓“连锁”=“连接(联盟)”+“锁定”。“连”是外在的,“锁”才是其精髓,“连”而不“锁”,只是形似而已。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还是粗放型的。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总部与分店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没有构筑起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核算和统一形象的连锁品牌体系,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连锁。

医药分业不到位,药店面临不公平竞争

造成药店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药不分家。表面上看,市场已经放开,实际上根本没有放开。国家虽然已经明确要求医药分家,像发达国家那样,医生只开药方,不许卖药(只允许有10%至15%的药品用于住院病人),患者持医生的处方到药店买药。但我国现在的情形是,医院既看病又卖药,卖药的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80%至85%。医药不分业,使医院一直扮演着垄断的角色。这样,对于十几万家医药零售店来说,销售份额微乎其微,只有15%左右,亏损是一种必然。

对医药零售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改变当前医药零售企业处于寒流的局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

医药零售企业应向大型化、规模化、连锁化的方向发展

医药零售业面向普通消费者,必须考虑遵循零售商业的运作规律,即在经营业态上形成规范的连锁“大卖场”,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多、小、散、乱”的状况严重,未来的趋势只有通过行业的快速整合,将规模较小的独立药店逐渐淘汰出局,让少数几家全国性的连锁药店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才能提高行业素质,应对外资的进入。连锁经营是药品零售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连锁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价格竞争优势。从这一点来说,现代药品零售商能否具有足够的网络资源,从而增强其在价格谈判席上的影响力,成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为此,各级地方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打破地方保护,支持我国连锁药业的发展。各连锁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也要严格准入条件,吸收那些管理模式先进、有成熟管理经验的企业加盟,并维护好已经构筑起来的营销网络。再者,国内医药零售业正在加速分化,传统的药品零售企业正面临无法逃避的变化。但从与海外药品零售巨头的抗衡的角度来看,这种变革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进一步加大医药零售业的优势整合,让大型企业集团各有专攻,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延续,树立市场分层意识。

优化竞争环境,建立完善的药品零售市场

首先,政府应加强药品经营许可工作的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规定了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具有的条件。这些法规的实施严格了准入条件,对维护行业竞争秩序意义重大,各级地方政府应严肃对待,认真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

再者,加快医改和医药分业的步伐,将医药零售业的市场从“潜在”的状态推向现实状态。长期以来,城镇医药市场基本超过85%的比重在于医药一体化的各大小医疗单位中卖出,药店所占有的比例极低。因此我们可以说,医药零售业只是城镇公费医疗用药和劳保医疗用药的一种补充,是药品消费市场的一个配角。医保改革使医药零售业增加新的市场机会,这是市场变现的具体例子。但是,目前推行医保的城市都反映有共性的特点,就是持卡人凭处方到定点药店购药的机会很小,数量很少,医院普遍控制处方外流,这种现象更引人注目到千呼万唤的医药分业改革这块坚冰上。所以,医药零售业要获得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或者说医药零售市场真正能形成,需于医改和医药分业完全推开之后。

多管齐下,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信息化管理 针对上述医药连锁零售企业的管理特点,医药连锁零售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品信息统一管理。医药药品种类繁多,进行统一管理可防止编码混乱;药品和化学制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进行统一管理可在销售时对特殊药品进行控制;药品对批号和有效期的要求相当高,进行统一管理,管理者可及时了解哪一种批次号的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给企业挽回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价格信息统一管理。价格信息统一管理可使企业对各个零售店的利润率进行控制,防止造成地区性价格差异,还可防止出现零售店追求高销售额不顾及利润的情况。

进销存相关数据进行网络信息集成。采购配送信息统一,使企业可以实现采购统一配送,降低了采配成本;销售数据的集成可使企业及时了解各零售店的经营状况,进行相关的销售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

统一财务核算。连锁零售的财务管理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财务核算,因为各零售店基本上都是非独立核算单位,所以零售店的财务都是由企业总部进行统一管理。

符合医药连锁零售企业管理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基础数据设置、药品价格管理、订货计划管理、零售店订退货管理、零售店库存管理、VIP客户管理、零售管理、零售店销售分析、零售店数据传输和交换。

管理信息化将为医药连锁零售企业面对入世所带来的挑战提供有力帮助。医药连锁零售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后在工作环节方面,减少了以前手工整理、复核、汇总单据的繁琐环节,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一笔业务的完成时间将缩短,人工成本也随之降低。

引进GPP,全面提升药房经营服务水平 GPP是《优良药房工作规范》的英文缩写。与目前国家强制执行的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不同的是,GSP是国家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硬性规范,而GPP则是一种行业自律规范,是在GSP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竞争平台,是全面提升药房经营服务水平的软件。

GPP作为行业自律规范,对药店主要有四点要求:药店的药学技术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首先关注的是患者的健康;药房所有活动的核心是将合适、合格的药品和健康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客户,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建议,监督药品使用的效果;将合理和经济地指导大众使用药品作为药师的一项重要职责;药房应该提供优质的、明确的、多样化的服务。

制定GPP,是适应我国深化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形势的需要,能满足广大群众自我保健、自我药疗观念日益增强的要求,它将充分发挥社会药房在医疗保健体系中的作用。

内外并重,培育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包括品牌外延和品牌内涵两个层面的内容。品牌外延,是指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认知度;而品牌内涵,则表现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综合满意度。品牌价值将会受到该品牌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促销、广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企业如果要创造最佳的品牌价值,需要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一方面通过品牌内涵的提升拉动品牌外延的增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发挥品牌外延对于品牌内涵的促进作用。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6

关键词:医药零售业;发展现状;解决对策

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药品零售行业加快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创新经营业态与服务模式,探索向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向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延伸服务,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居民用药经济性和便利性,这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售药范围逐步放开及监管形式变化,药品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融合的速度将会加快。

零售业是实现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的重要途径,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并担负着促进生产,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生活多方面需要的重要任务。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是信息技术在零售业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的历程。零售业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零售业的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成绩。通过探索我国医药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来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医药零售业的发展,在医药零售市场竞争新格局里维护并且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经营率,能够在更好地服务人民与进行自我完善发展建设上取得双赢的成绩。

(一)我国医药零售业目前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迅速发展,医药经济也随着高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医药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给我国医药零售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商在不断的进行经营体制改革以及特有的市场运行模式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

①药品零售商的传统经营模式

我国的零售药店也一直沿用以销售药品为主的传统的经营模式,但是随着竞争的不断强化,传统的药店也在销售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不断加强药品零售店的个性化经营和多元化模式的经营,目标更具有广泛性,将服务的群体扩大化,改变了以前的局限性的销售模式。致使我国药品零售商不断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国家推进了医疗体质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使传统的药品零售商的模式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不断的突破和创新。

②政府政策的不足

我国政府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政府政策在制定时缺少相应的监管体制,有的药品零售商可能违背了市场规律。现在的药品零售市场准入太严但是市场监管太松,应该加强对零售市场的监管,在供给市场需求量的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安全等问题,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问题,重视市场机制,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让市场在合理的范围内运行,让市场不断得到完善与改进。

③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到来为中国的药品零售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子商务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既紧迫又艰难,但是市场竞争不可阻挡,中国零售企业需要不断通过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快速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快速形成。这也是中国在面对WTO之际的一次发展机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电子商务一大支柱的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在势不可挡的经济潮流中,必将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局面。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得供应商与中间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的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带动了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的现代化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模式,加速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优势,为我国药品零售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会给人们带来更加多的便利。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7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用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72-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中坚阶段,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愈加倾向于在零售板块逐鹿中原,而欧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较为发达,在银行各项收入中的比重稳步提升。融资脱媒和技术脱媒的压力,迫使商业银行大力开发零售业务市场。美国银行业,将零售业务的发展摆在其重要的战略格局中,零售类贷款比例由1985年的31%上升到1996年的45%。零售业务比重的提升改变了传统的美国商业银行的收益结构,商业银行整体收益水平大幅上升和银行系统稳定性大幅增加。

1零售业务的发展必将是商业银行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投资、出口、消费,以高投资、高出口、低国内消费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央决策层不断推出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方案,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收入,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为刺激我国内需市场的旺盛奠定阶层根基。随着民生财政政策的不断推进,藏富于民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内需市场。零售业务的发展将成为启动这个庞大内需市场的助推器。零售业务的发展与民生领域息息相关,与个体的投资和消费活动密切相关。

伴随对公领域利润的削减,商业银行在强势的对公领域议价能力较弱,在零售业务领域,商业银行保持着传统的议价优势地位。民间企业家的融资难催生的高利贷,民间金融需求的旺盛与供给的极其不协调,引致个体经营户对金融需求极度饥渴。零售业务的发展恰好弥补这一融资领域的空白,于国于民都是重要的利好政策。因此各大商业银行追逐零售板块的利润将是未来商业银行格局的重要风向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对解决民间融资需求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零售业务板块中的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贷,都是针对民间中的融资需求难而设计的产品,这些商户大都为各城市的中产收入阶层。零售业务的门槛往往要求商户有房产抵押、净金融资产等准入标准,因此被商业银行遴选中的客户往往具有较高的信用标准。零售板块业务的利润率也远高于对公板块业务的利润率。

2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

当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侧重点在于追逐“有钱人”,对现金流和净资产的过度追逐使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失去长期的战略主动权。目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主要将市场瞄准在有房有车的富裕阶层,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发展造就了一批富翁,“北上广”地价的不断上升,北京房产的抵押使获取个人经营贷款较为便利。但过多的依靠房产抵押贷款维系的资产运转模式,存在巨大风险。房地产泡沫将商业银行间接绑定,若将来的房价泡沫破裂,将会给客户和银行带来系统性的连带风险。商业银行若基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量,就应当减少房地产绑架的零售业贷款,防止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房市泡沫危机的行业风险,风险控制将是商业银行最根本的生命线。通过对北京市商业银行的调研,当前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所面向的客户主要是机械制造、文化、体育产品等,这些客户具有共同的特征:具有北京市的房产抵押,由于北京市的房产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和不断上涨的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对这类型客户的信任主要基于房产的商业价值。

商业银行对零售业务的贷款主要采取“话术”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话术基本上是通过与客户交谈的方式,逐步打破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交谈的内容主要从客户的资产状况入手,比如客户是否有房子?客户的职业是什么?以及通过查询客户的征信系统,来了解客户的整体经济状况和信用记录。客观来说,客户的征信系统极大地解决了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征信记录更是从制度上约束了客户的违约行为,违约成本的过高使得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有了经济上的约束力。基于不断上涨的北京房价,如果客户违约,客户的房价远远高于其抵押的房产,因此客户不会因为100万元的贷款而使得200万元的房产被银行处置。如果房价出现泡沫,违约成本较小,客户违约的可能性就会存在。因此商业银行如果将零售银行业务过多绑定房地产,预期的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必将会影响到商业银行。

3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方向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方向,应当是激活国内的消费市场,充分挖掘潜在的消费资源,培育一个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例如大学生消费群体可重点培植,其具有可以挖掘的内生动力。当前零售银行“唯金钱论”和货币化的“拜金主义”倾向,促使潜在的消费市场一直被忽视。大学生消费群体是一个具有高度看涨期权的人力资本群体,尤其是名校研究生,这部分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往往较容易成为现代社会的中产阶层,据麦肯锡调研结果表明,北京名校学生大部分就职于顶级投行、央企、国家部委机关,名校研究生拥有比普通人更高的事业平台和发展机遇,因此名校研究生应当作为重点零售客户来营销。首先,名校研究生大部分为高素质的人才且将成为高层次群体,对信用记录极其珍视,因此其违约成本极高。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名校研究生在校期间倾向于超出自己的收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消费,平滑其一生的消费。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信用卡额度普遍偏低,一般研究生的信用额度只有5000元,对研究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消费促进作用极小,而且也低估了研究生将来的收入预期,5000元的信用额度仅仅与名校研究生入职国企一个月的工资相等,因此信用卡的额度与名校研究生的人力资本极其不对称。

针对具有稳定看涨期权的名校研究生群体,信用类贷款应是重点,名校研究生对信用的珍视源于其将来所处的较高社会层次。金融机构的征信系统完全打破了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在客户面前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因此信用类贷款的核心在于明确客户的信用等级,如果客户所处的社会层次较高,可推测其违约的成本巨大,因此应积极主动地推出针对高层次群体的信用贷款。挖掘高端客户的潜在消费和投资动力,使商业银行与客户间达到双赢。因此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要走期权模式,分析群体的收入预期状况,群体的违约成本等因素,开发一个潜在的消费群体。针对具有房产抵押的个体户贷款,注意风险的防控。重点考察个体户的职业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商户经营情况,仅仅是有房产抵押,并不能完全覆盖贷款的风险,房产泡沫的存在,会引发后续的风险进而将商业银行绑架。所以商业银行的贷款不应为“拜房主义”,而应当关注客户的职业、经营情况、所处的社会层次,这对于风险的防控会更有力度。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应当充分挖掘网络银行的潜力,随着手机的智能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用手机购物,尤其是与民生消费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热衷于攫取最大化的消费者剩余,因此网络购物提升了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商业银行通过网络发放零售贷款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4促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加大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宣传力度

诸多消费者对商业银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存款、贷款、理财产品等基本金融服务方面,对银行产品和政策的认知较为单薄。普通的市民仅仅将银行当成存款和贷款的机构,对银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知晓较少。由于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在推行零售产品中占有绝对的主控权。消费者对利率、金融产品的收益、金融产品的使用都缺乏足够的认知,因此在选择金融产品方面也较为谨慎。尤其保险类产品往往被消费者认知为赔钱的买卖,抵制心理较强。只有稳定收益的基金类产品才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零售业务的宣传力度,使消费者充分认识到银行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有利于消费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零售产品方案。

民间个体户由于缺乏对银行产品的认知,在融资需求方面仍依靠亲情融资模式,尤其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民间融资需求旺盛,商业银行机构往往尚未介入到农村中。民间融资利率类似高利贷,高利率使民间的“三角债”愈加明显,如温州和神木的民间高利贷使地方民营经济几乎破产。因此应加大针对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宣传力度,提升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抓住市场中的潜在商机,减少民间高利贷现象的发生。

4.2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需要开发新的客户群体

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需要定位新的客户群体,应当摒弃完全依靠房产抵押的授信模式,加大对于信用类贷款的开发,提升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具有较高信用度的大学生群体应当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战场。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对于网络熟悉、热衷于美国式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又遵守现代文明准则,其对于信用的珍视使违约成本极其高昂。较高的收入预期使得大学生具备偿还信用贷款的能力,因此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应着重挖掘这一潜在的消费市场。边际消费倾向较大的群体还有:体制内退休老人,老人由于闲暇较多,因此对于文化生活类的服务需求较大,因此针对体制内退休老人适度开发相应的产品,既提升了老人的生活幸福指数,也增加了商业银行零售利润的增长点。

4.3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应遵循“大数法则”

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过于谨慎,尤其具有较高消费潜质的青年群体,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发放较为谨慎,额度较小和审批期限过长都是导致零售业务市场空间狭小的原因。针对不良贷款的过度谨慎和担忧,是导致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迟缓的本质原因。商业银行过度关注不良贷款,在零售板块的信用类贷款发放数量较少,导致了在这一群体开发的零售业务发展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记录的珍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关注,因此针对具有较高“看涨期权”的大学生群体发放信用贷款,不良贷款率预期将会很低。因此在这种大环境和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遵循“大数法则”,通过扩充信用类贷款在这一领域的覆盖面,可有效降低不良贷款损失率。依据商业银行的利润覆盖风险原则,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润,适度承担较少的损失也是商业银行应当追逐的经营方案。

4.4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定位应分群体分类开发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市场应进行分类开发,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群体进行分类开发,一些外资银行在开发我国的零售业务相比本土银行缺乏竞争力,例如外资银行在给青年群体发放信用类贷款,要求青年提供相应的收入证明、资产证明,而且审批程序较为严格,在金融行业普遍实行密薪制的潜规则情况下,这一程序化的资料要求,使大部分较高潜质的群体被排斥在外资银行之外。因此在我国零售业务市场领域中,出现了外资银行竞争不过本土银行、本土银行竞争不过民间融资机构、民间融资机构竞争不过民间高利贷。这种竞争力的倒置根源于官方金融机构的审批程序和审批周期,导致金融机构与贷款申请人之间过高的交易成本,由于资金需求的时间性较为强烈,使得民间融资机构即使利率较高,却更受普通民众欢迎。

在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放信用类贷款方面要优于外资银行,比如凭借较高的社会地位、前景较好的职业、较高的教育背景等材料,就可以给予其相应的信用额度。事实证明,针对这类群体发放信用类贷款,出现不良贷款的概率极低。在我国的国情下,依据收入证明来给予其信用额度贷款并非最有效的选择。首先,我国富裕阶层并非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因此通过工资单无法反映其真实的资产状况。尤其是工资普遍不高的公务员群体,如果仅仅通过工资单来发放信用额度,那么公务员群体很难获取信用类贷款。但是公务员群体掌控着巨大的社会资源,其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高层次也会使其更加珍视信用记录,因此针对公务员群体发放信用类贷款,完全可以摒弃工资单这一因素,主要通过核实公务员的等级、职位、工作年限等因素即可。所以,在发放信用类贷款方面,研究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乃至上层建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费伦苏.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4).

[2]赵睿.零售银行在我国合理发展的战略性构想[J].经营管理者,2010(5).

[3]洪玲玲.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SWOT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1).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8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零售业、产业革命、流通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17-01

一、零售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一)电子交易平台对零售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看,电子商务为传统零售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竞争与合作开辟了一种新的平台,为企业创造了以信息、有利于零售企业树立自己的形象,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减少管理中的交易费用;并以比较低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收益,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消费者选择面的不断扩大,每个人自己的需求、用户自己上网搜寻将取代传统的单向推销方法传播模式,因此,作为受教育者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关注电子商务的新模式、新理论、新方向,对市场状况能够更快的做出反应,能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

(二)零售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针对零售业的发展方面来说,电子商务给零售业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提高。

1、优化了供应链的管理,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渠道。电子商务能利用互联网和供应链管理思想,通过网络组织的建立,借助于能力集成,真正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业务运作。

2、拓宽了消费者关系管理的渠道。电子商务具有让传统零售企业提高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提高,同时,不断改进这种信息共享的水平。

二、零售业应用电子商务现状及问题

(一)零售业应用电子商务现状

从零售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状况来看,除少数高技术企业外,目前零售企业主要以生产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制造业及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一般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随着世界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将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社会配套不完善和信息化程序,对零售业应用电子商务造成了一定的局限。电子商务标准的制定相对薄弱,电子商务初期投资较大,零售企业抉择艰难。由于这一方面的限制导致零售业应用电子商务运转滞缓,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所需的资金匮乏。在对这一新兴的产业革命相关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人们的思想还不能完全肯定这一新兴的行业,致使电子商务人才匮乏,进而促使人们消费观念狭隘催化人们不能更好的适应电子交易方式。

(二)零售业应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零售企业对开展电子商务认识不足。许多零售业管理基础落后,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也不能充分的认识到经济时代抢占信息市场的重要性。

2、管理水平不高。零售企业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欠缺,如何和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合作。借助其平台或第三方共享交易平台开展业务也是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话题。

3、网站建设很不完善,目标受众不够明显。零售企业使用互联网和参与电子商务程度参差不齐。电子商务的应用也极不平衡,很多网站都不够成熟,建设网站的目的不明确。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网站,但由于过度关注传统业务,导致网站利用率极低。

三、零售业应用电子商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认识强化意识。加强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功能,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是必然之路。

(二)企业加强培养和吸引电子商务人才。企业要积极引导员工,强调企业电子商务化的重要作用,采用积极政策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且在社会上招贤纳士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三)加强网站的建设,确定目标受众群体。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社会配套服务体系,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通过网络实现资料互换、信息共享,整合资源的优化,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可以集成企业内部的物流渠道、物流功能、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并通过规范作业,采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使企业更加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共享信息,实现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刘久平.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8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9

关键词:网络零售业传统零售业电子商务

自1994年我国引进互联网技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网络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21世纪初,网络购物开始在我国兴起并迅速发展。而网络零售业因网络购物的便捷性、低价格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网络零售业欣欣向荣的情况下,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传统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及受到冲击的原因分析

1.1传统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传统零售业是指以开设实体店为基础,装修门店,陈列一类或多类商品,提供销售及相应服务的传统经营模式。在我国,传统零售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发展迅速。网络零售业的兴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图1所示,2009年~2015年我国零售业销售总额逐年增加,到2015年我国零售业销售总额为300931亿元,其中传统零售业销售总额为261090亿元,网络零售业销售总额为39841亿元。尽管传统零售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网络零售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传统零售业,且传统零售业占总额比重持续下降。2014年开始,传统零售业受到冲击的现象越发明显,许多大型零售企业都因营业绩效下降而不得不选择关闭一些门店。据统计,2014年全国主要零售企业共计关闭201家,而2015年则高达865家。“关店潮”现象的出现更凸显了网络零售业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

1.2传统零售业受到冲击的原因

1.2.1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发生改变,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变化。在网络零售业销售的商品与传统零售业销售的商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在网络上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愿意选择便捷、简单的网络购物方式,从而降低购物所花费的时间及精力。

1.2.2运营成本提高

众所周知,传统零售业是建立在开设实体店的基础上,而实体店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成本,包括店铺租金、员工工资、商品运输费用等。而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攀升,开设及维持实体店正常运营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使得其盈利能力降低,我国传统零售业走向“微利时代”。高成本、低盈利的状况使得传统零售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1.2.3过度连锁经营的弊端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连锁经营固然能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增加盈利。但过犹不及,过度连锁经营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在我国许多大型的零售企业都采用了连锁经营的方式,但其中有一部分过度讲求门店数量而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过度实行连锁经营,例如沃尔玛、达芙妮、大润发、乐购等。但这将会造成企业产能过剩、经营成本剧增,甚至门店关店数量高于开店量,最终阻碍企业的发展。

2网络零售与传统销售的对比分析

2.1运营成本

总的来说,在运营成本方面网络零售占据优势地位。传统零售的运营成本包括了店铺租金、员工工资、水电费、商品采购及运输费用、所得税费等。而网络零售的运营成本主要是物流运输费用及员工工资。首先,传统零售开设门店需要交付店铺租金,而网络零售不需缴纳店铺租金。尽管有些销售平台需要收取入驻金,但是相对于高额的店铺租金,网络零售的成本还是较低的。另外,网络零售所需员工数量较少,且对于员工的要求较少,平均工资低。因此,网络零售的人力成本也比传统零售低。虽然传统零售的实体店销售模式使其无须物流配送费用支出,但总运营成本仍很高。

2.2质量保障

商品质量是顾客购买商品时最为看重的方面之一。传统零售在固定门店内进行销售活动模式,使其销售具有相对固定的消费范围及消费人群,因而十分看重商品的相对质量,讲求“一分钱一分货”,力求在顾客客中树立诚信销售形象和良好的口碑。另外,实体销售能使消费者更为直观的感受商品质量,且在顾客对商品质量提出质疑时有固定的地点进行商品的退换货。而网络零售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业务,顾客只能依据商家提供的商品资料及图片进行商品的购买,无法保证商品的质量。而因其销售受地域限制小,商品的退换程序麻烦且有时还需顾客自垫邮费,造成消费者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网络零售过程中还存在虚假销售的现象,会影响消费者在购物时对于商品的正确判断。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得出,网络零售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质量问题。因此,传统零售业在质量方面占极大优势,这也是其在零售业中仍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之一。

2.3消费乐趣及服务体验

在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人们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人们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压,购物也成为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现在许多人不仅仅是为了购物而购物,更多的是为了通过购物来享受购物的乐趣及他人的服务。传统的购物往往都是群体,通过购物交流感情、增加亲密度,在这种情况下更能体现购物的乐趣。在传统零售的实体销售过程中各实体店会为消费者提供引导、商品介绍、休息区、试用等一项或多项服务。而网络零售在其低运营成本的销售模式下给顾客提供的服务是有限的,并且网络购物过程一般是个人进行。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网络零售带给顾客的消费乐趣及服务体验明显不如传统零售。

2.险抵御能力

相较于网络零售,传统零售运营所需成本高,管理体系较为复杂,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大,因此其受到风险的几率大、造成的损耗大,且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传统零售的销售活动受到实体门店销售限制,需要迅速的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判断,一旦判断失误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而网络零售则不存在这个限制条件,网络零售的销售活动较为灵活,它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及时的对销售商品进行更新,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损失,从而起到抵御风险的作用。

2.5顾客的消费选择

消费者在进行购物的过程中会从许多方面对商品进行考察和选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商品本身出发。传统零售受门店面积的限制,能够进行销售的商品种类有限,商品品种不齐全,受门店所在地地域限制性影响,商品品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消费者能进行选择的商品有限,但商品的品质可以得到保障。而网络零售线上交易模式使得进行销售的商品种类较为齐全,受地域限制小,消费者进行选择的空间大,但商品的品质存在不确定性。第二,从时间方面出发。传统零售消费耗时长且有消费时间限制,而网络零售是全天性营业且耗时较短。第三,从支付方式上出发。传统零售支付方式较为单一,以现金结算为主。而网络零售支付方式多元化,包括了现金支付及其他网上支付方式,方便顾客进行选择。综上所述,在顾客的消费选择方面,网络零售比传统零售更具优势。

3传统零售业发展的出路

通过对于传统零售业受到冲击的原因分析及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的对比分析,笔者对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零售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线上线下协同运作

不可否认,传统零售业和网络零售业在其销售模式上各有其优缺点。因此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网络零售业的优点,进行线上线下的协同运作,在实体店经营的基础上提供网上购物服务。这样的运营模式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扩大了销售范围,有利于提高商品的销售量。而且以实体店为依托,可以提高商品的售后服务及品质保障,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达到留住客源的目的。另外,在实体店基础上的网络销售,可以就近选择发货点,降低物流配送费用。

3.2增加在产品服务上的价值

传统零售业在产品服务上的优势是网络零售业无法超越的,保持并优化这个优势有利于推动传统零售业的发展。面对越来越多人将购物作为减压方式及乐趣的社会趋向,传统零售业可以通过提高售前售后的服务质量来增加商品的价值。且门店服务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顾客的入店消费率,好的服务质量会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而差的服务质量将会影响消费者的心情,降低其消费的概率。门店提供优秀的服务水平还能为消费者留下好印象,有利于保留和扩大客源。因此,在传统零售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商品服务质量。

3.3积极开辟农村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消费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据资料统计,2015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9%,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可见我国小城镇和农村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且相对于中心城市,小城镇和农村进行网络购物的人群较少,竞争并不十分激烈。除此之外,在小城镇和农村消费者大多依赖传统的实体店式的购物方式,对于新兴的网络购物方式依赖不大,市场的可接受度更具优势。因此,传统零售业有选择性的、科学的在小城镇和农村开设实体店是推动传统零售业发展的途径之一。

3.4完善企业品牌战略

现阶段我国零售业中,传统零售业和网络零售业销售的商品同质化十分严重,而在商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进行网络购物。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尤其是在衣着打扮方面,而商品的过度同质化显然不符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这一现象表明了传统零售业要想实现新发展就势必要对市场需求进行重新定位,生产和销售迎合消费者需求的自有品牌商品,加深与网络零售业之间的差异化程度,最终实现传统零售业的新发展。企业的品牌是产品差异化的显著表象,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拥有自主品牌,并积极研发企业商品的商品特色,增加商品的差异性。另外,还需要不断完善企业品牌战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查,保证自有品牌商品的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从而达到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

3.5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因传统零售业相较于网络零售业风险抵御能力较差这一劣势,传统零售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保证其正常运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增强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要及时把握市场的动向,以便及时更改企业的经营计划,从而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降低风险。第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通过加强内部的管理来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提高内部协调运作能力,降低其运营成本,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第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首先要加强对于商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商品质量;其次要建立面临风险时的应对方法,以备及时解决风险;最后要仔细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式,防止同一风险的再次发生。4结语综上所述,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发展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零售业更应该积极地寻求发展的方法,去实现传统零售业销售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追求传统零售业的新发展。

作者:李烨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慧.网络零售业与传统零售业的比较分析[J].时代金融,2013(18).

[2]方强,项莹.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