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产业发展的趋势集锦9篇

时间:2023-06-06 15:35:04

产业发展的趋势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1

在二十一世纪,生命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了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进行科技产业园建设时,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产业园的设计,并且要加强对于“生态型”的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研究。本文建立在分析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科技产业园建设热潮基础之上,对当前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进行总结和梳理,提出了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理念,注重科技产业园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等等设计原则,并且探索了科技产业园区内在结构的重组手段以及重组途径,对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近些年来,全球都处于知识经济发展这一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产业园区正在处于逐步由生产导向型转化为研发导向型的过渡时期,因此,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都会透视出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新特点以及新变化。这里所指的新特点是指科技产业园内应该提供更加人性化以及更加科学的办公环境,并且科技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也更加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时,设计者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坚持以构建“居住、办公、生态一体化”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其设计原则,如图所示:在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很好的将商务服务配套区、景观核心以及研发区进行结合,这一设计使人们的居住、办公以及生态形成了一个整体。

并且在不断满足现代的科技产业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更加关注科技产业园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信息数能源开发利用、人性化塑造以及产业园区内环境生态构建。下面,笔者就对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进行探讨。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

科技产业内的竞争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因此,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和形成也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产业发展构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技产业园具有高端人员集聚、技术创新等等特殊的内质,科技产业园的空间特质以及产业功能够具有特殊性,所以,进行科技产业园建设必须要与科技产业发展宏观规律高度符合。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应该符合科技园产业活动以及科技产业园使用主体内在规律,追溯其根源应该符合科技产业从业人员群体特点以及科技产业园的使用企业群体。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之科技产业从业人员群体特点

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并且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年轻人,这些从业人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点就是科技产业园区,因此,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都必须要考虑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对于娱乐、交通、子女抚养以及居住等等方面的各种特定的要求。科技产业园设计工作中的选址设计一般都受这些要求的影响,并且从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科技产业园所依赖的物质环境。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之科技企业群体特点

科技企业作为科技产业园的最大使用群体,一种具有着“两高”的特点,也就是高比例的企业淘汰率以及高比例中小企业数量。科技企业的群体大多数都是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与传统的产业不相同,这些企业的资源积累方式主要是由头脑风暴产生知识成本,并且将产生的知识成本转化成为企业的资本。因此,作为科技产业园最大的使用群体,科技企业创办的物质化成本比较低,这也就导致了当前的科技产业群体中小企业的比例比较高这一现象的产生。而科技产业园作为科技产业所提供的空间规模并不需要太大,但是科技产业园区的交通是否便利、科技产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内部设施是否完善等等会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环境更加吸引人才

现在的科技产业园区内越来越为产业园区员工着想,很多科技产业园区内都根据员工的日常生活需要设置了员工公寓、餐饮中心、商业服务设施、高管公寓以及室内运动中心等等设施,例如江苏省的生命科技创新园,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在进行规划与设计时,在科技产业园内设计了员工的公寓以及餐饮、商业服务等等设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方面了科技产业园人才的日常生活。在科技产业园设计中,都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就使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后,在产业园区内就能够解决产业园员工的衣食住行等等问题。另外,很多科技产业园设计都将各个厂房以室内的形式接连成为一个整体,这就使我们能够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保证工作环境的舒适,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科技产业园员工的工作效率。科技产业园设计中的这些环境都大大增加了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因此,近些年来,科技产业园设计具有环境更加吸引人才的发展和趋势。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

很多科技产业园设计人员在进行产业园设计时,都对产业园进行分区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们首先将科技产业园进行总体的规划,接着实行分期实施。近些年来,设计人员越来越多的在科技产业园内设置厂房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区以及行政办公区等等。并且在科技产业园区内采用“大交通套小交通”这一方式,如图所示:

江苏省的生命科技创新园,在其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在中园区道路系统设计中,使中园区的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以及园区步行道路组成,从而形成了一环五射的道路网格局,在大的交通道路中,套有小的交通道路。使每个产业园功能区都设有室内的交通街以及外环道路,这样做能够使得科技产业园内的各个功能中的交通自称为一个体系,同时又确保了跨区活动的流畅与舒适。在这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科技产业园设计过程中的产业园区道路以及管网等等都要进行统一规划,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厂房生产线具有的时效性需求,将整个科技产业工业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期建设,最终实现了科技产业园对于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降低运营的成本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入驻到科技产业园内后,只有低成本的运用才能够很好的保持企业投资收益实现最大化,因此,在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时,设计师更多的通过对注重生态环境效益的技术进行引入,从而实现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科技产业园设计时,降低运营成本设计主要体现在:通过利用科技产业园低能空调以及降低室内空调的负荷,实现降低空调的运行成本;科技产业园厂区引入自然通风和采光,并且运用风能和太阳能大大降低企业电能的支出等等。下面的图片以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为例,在整体上反映了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趋势。

结语: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趋势

房地产市场的因素分析,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考察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虽然房价高低不一定能代表市场运行情况的好坏,但是房价直接敏感地反应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因此考察房价的变动因素是近年众多学者研究房地产市场兴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影响房价的几个因素

(一)政策方面:国家近年一直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政府的调控作用在这一产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调控手段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货币政策调控,二是通过出台房地产的相关行业政策。

首先,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开发商以及购房者的资金量,间接影响房地产供给和需求数量。有学者认为我国房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会受制于国家的货币调控政策。但目前的情况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以及银行,原本应是三个相互博弈的利益团体,却有利益趋同的倾向。使得开发商能以较少的资本,运营庞大的资产。房地产商也并不太担心资金链会断裂,企业会破产。因为房地产市场的动荡会引起大规模的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

其次,出台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政策。例如反囤地政策一出炉便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但类似政策的出台和推行,阻力是十分巨大的。例如备受关注的房产税改革,就一直在逐步试点,逐渐摸索中。直到近期,国务院出台了二手房交易收取所得税的新规,各地纷纷出现抢在新规实施前的一波二手房过户的的热潮。由此可见,国家对楼市的干预是能够立竿见影的,只是需要在强硬度与有效性间谋求一个平衡点。

(二)国际形势:如今世界各国逐渐走出了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热钱有回流的趋势。外资投机性强,可能发生大进大出的现象。房地产行业虽然属于第三产业,但是它与金融业密不可分。投机性的热钱对金融危机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若疏于引导和监管,很容易增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三)行业规律:房地产市场有许多特有的特征,如需求主导,资金密集型,成本难以定价等等。

需求有效的市场中,决定价格的主导者是需求而不是供给。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对住房的需求成为一种巨大的刚性需求。这种旺盛的需求使得房价连续几年攀升,购房成为国民投资、资产保值增值等的首选。甚至出现了炒房团体,更使房价一发不可收。

资金密集型说明房地产行业与金融的关系密切。房市的动荡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并且房地产行业链中,上下关联的行业众多。使得房价不仅是居民敏感的指标,更是国家经济敏感的风向标。因此,房价的稳定是国家经济调控首要的目标,决定了房价不会大幅下跌。

成本难以定价主要是因房地产行业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但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稀缺资源,虽然可以流动,但其价格难以反映其价值。且其定价权往往掌握在政府手里,房地产开发成本中与政府有关的一系列费用根本没有办法由市场来定价。因此其成本难以审计,决定了无法实行直接有效的价格管制。

二、房地产行业的前景分析

(一)目前的行业形势分析。首先是购房需求方面。经过07年疯狂的购房浪潮之后,以投机和投资为目的的购房需求有所透支,但是以自住为目的的购房需求仍是很旺盛。大多数购房者只是因房价过高而暂时对楼市持观望态度。全国部分城市在12年底已经出现了楼市回暖的苗头。可见房价稍有所降,潜在购买力便转化成购买力,又会促使房价反弹。其次是购买能力方面。2005年以来资本市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2007年以来显著的通货膨胀使得我国两级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使得中高端的商品房购买力有增无减,但是普通的商品房却使居民难以负担。再次是供应商方面。商品房空置量上升,加之土地价格的上涨,一次购置土地的金额几乎要耗用企业一年的营业收入。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短缺。不利于企业资本运作。

(二)未来的行业趋势预测

我国房地产市场要向品牌化发展:其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需要企业有很强的资金运作、抵御风险的能力,小型的房地产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其二、近几年购房中遇到的纠纷层出不穷,房屋质量参差不齐,购房者愿意为购买大公司有保障的楼盘而支付更高的价格。其三、从前几年的经验看,政府绝不会放松对楼市的调控。因此未来十年是房地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时期,可能伴随着大量的公司的合并和兼并。

房地产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有三次婴儿潮,分别出现在1962-1976 ,1985-1991,2006年前后,前两次婴儿潮到现在正好形成了大量的由48岁左右中年父母和25岁左右的年轻人组成的家庭,恰好有购房的需求也有购房的能力。这将为房市未来几年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房地产行业受政策根本性影响不会过大:政府近年来出台政策主要目的想要抑制房价,并不是想打压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政府的政策始终是监管和扶持双管齐下,最终目的是使房地产更规范的平稳发展。

房地产行业面临转型的挑战:一方面,土地资源及其他资源紧缺,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过大的问题将受到抑制。城市建设逐步向郊区发展,原本以地段作为各房产的首要竞争的优势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成本等综合因素的竞争模式。资源节约型的房地产业会得到较大发展。郊区作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战场,部分房产企业相应有了战略转型的苗头。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货膨胀依旧会持续。房价虽然大体保持不降,其实质还是有所下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房地产企业面临转型调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夏宁.《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思考》.《改革与开放》.2009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3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趋势 作用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和衰落的过程。但是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不完全是自发的过程,也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变化和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的产业集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有快速的发展,会朝着更加专业化、更加市场化和更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当前较为突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群的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集群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高成长性,大部分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增长能力,由于全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产业集群的成长速度更为突出。例如,“中国五金制品生产基地”――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五金产业集群20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1985-2004年,小榄镇五金产业总产值从4525万元增长到173.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36.8%;企业数从47家增长到3079家,年平均增长率达24.6%;从业人员从4552人增长到82456人,年平均增长率达16.5%。

(2)新产业集群不断涌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部沿海地区在原有产业集群不断成熟的同时,分工不断细化,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集群,例如广东东莞以IT产品制造为主,逐步分化形成五金、塑胶、模具多个专业集群,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并形成一个综合IT产业集群。同时,地方某一产业集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的现象也非常多见。

(3)主导优势企业持续成长。近年来,市场争夺越来越激烈,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也经受了国内外竞争的洗礼,部分优秀企业从中脱颖而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产业集群的主导企业。以浙江为例,宁波服装产业集群以杉杉、雅戈尔为核心,形成众多中小型企业为辅助的卫星“增长极”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台州塑料产业集群的企业规模日益扩张,2%的骨干企业占了集群内40%左右的销售额。

(4)产业结构呈现逐步升级趋势。随着市场竞争和地区比较优势的变化,结构升级已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全国纺织产业集群积极创新,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提高竞争能力。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向产业集群方向演化,高科技产业集群的雏形初步显现 ,这将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的结构升级, 改善产业集群的总体结构状况。

概括地讲,产业集群能够发挥分工的优势和规模效应,具有特殊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能够吸引区域外资源流入,在诸多方面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产业集群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外,还有其他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1)促进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场化改革。中国的产业集群大多是以非国有经济为核心构成的,而这些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取得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产业集群集中的地区,非国有经济能够快速健康增长,一方面增强了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带动了其他地区发展非国有经济,这都会促进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并确保改革的成果。

(2)大规模吸收劳动力,促进地区城市化。中国产业集群大多是在农村与小城镇兴起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强劲增长,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提高了本地居民的就业水平。同时,也带动了这些地区其它产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地区城市化。例如,温州的城市化主要是产业集群发展带动的结果,河北清河、山东寿光等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3)促进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如前所述,产业集群可以极大地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地区市场化改革并提高地区城市化程度,而这些方面正是中国中西部广大落后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产业集群是中国中西部落后地区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摆脱落后,跨入先进地区的行列。例如,河北的清河、河南的漯河、湖北的仙桃、内蒙过的鄂尔多斯等地,都是因为一些产业集群或正在形成产业集群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

[1] 刘斯康,王水嫩.用产业集群理论来规划新的产业布局[J].当代财经,2013(07).

[2] 屠凤娜,杨智华.产业集群的基本分类[J].环渤海经济t望,2007(02).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4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network gam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into the sunrise industry which has great potential and broad prospects. This paper summarized network game industry's concept, characteristic and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ed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of China's network game industry.

关键词: 网络游戏;产业;趋势

Key words: network game;industry;trends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171-02

1网络游戏产业的内涵

1.1 网络游戏产业的概念网络游戏是指人们必须通过互联网连接来进行的多人游戏。一般由多名玩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虚拟的环境下对人物角色及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以达到娱乐和互动目的的游戏产品集合。网络游戏是一种虚拟的娱乐休闲活动,人们在虚拟的世界中可以满足各种需求,在虚拟的世界中可以体验不同角色,可以获得,从而达到的娱乐的目的。

对于网络游戏产业,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本文认为:网络游戏产业是一大休闲产业,是网络经济的一部分,是现代电子技术的产物,它是结合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服务的综合性高科技产业。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容量非常可观,网络游戏以其新颖独特的娱乐方式和营利形式被消费者、投资商和软件开发商一致认可,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

1.2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特点①高技术特征。网络游戏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高技术化、创新化是网络游戏产业的基本特征。由于高技术的特征,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劳动成为产业高增加值的根本因素。产业的发展动力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频度,使这个产业面临着更多的新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的威胁。②高关联度特征。网络游戏与其他产业关联紧密,它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据2005年1月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对通信业务收入的直接贡献为150.7亿元人民币,对IT产业的直接贡献为63.7亿元人民币,而同期游戏产业自身的产值仅为24.7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游戏行业带动电信、IT行业增长的产值几乎是游戏行业自身产值的9倍,其带动效应十分明显。③高人群特征。我国庞大的网络人口基数、日益膨胀的网络用户构成了网络游戏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7月《第26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数据》显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继续增长,达到2.96亿,新增3156万,较2009年末增长11.9%。网络游戏在网络娱乐应用中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使用率从2009年末的68.9%攀升至目前的70.5%。

2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现状

根据中国新经济门户艾瑞的《2009-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报告摘要》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70.6亿元,同比增长30.2%,虽然增长趋势有所放缓,但网络游戏行业依然是中国互联网经济中最大的细分领域。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环境的影响。

2.1 政治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游戏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大量扶植和保护网络游戏产业的政策,确立相关部门严格监管,制定较多的制约性政策,颁布相关法律,比如,2003年9月23日,颁布的《健康游戏公告》,标志着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2005年7月12日,颁布的《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是第一份正式的网络游戏管理方案,对游戏运营、研发、审批等各环节进行监管;2007年7月16日,颁布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主要是保护未成年人,并为网络实名制铺垫了道路。现在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把电子竞技运动,确立为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

2.2 经济环境:网络游戏是中国年轻网民最集中的地方,半数以上网民用户受过高等教育,收入明显高于普通网民,网游用户将三成以上的时间用于游戏,网络是游戏用户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2004-2008年网络游戏产业复合增长率高达59%,产业平均利润达到50%以上,属于行业之首。

2.3 社会环境: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由于年轻网民缺乏自控能力,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难以把握自己,从而造成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因此社会对网络游戏的负面舆论多,对网络游戏的认可度比较低。

2.4 技术环境:我国网络游戏的研发能力有长足进步,但由于起步晚,就目前的规模和从业人数来看,与国外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现在网络游戏的自主研发已经成为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主流。

3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网络游戏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笔者认为未来我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将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3.1 网络游戏将与技术进行整合电子游戏、电视游戏、电脑游戏将在技术的平台上进行整合。现在的电视游戏和电脑游戏将逐渐演变出网络游戏的版本,而网络游戏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它需要依托网络技术来发展,随着网络宽带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大型的、精良的网络游戏被统一到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来。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的硬件将向无线信息终端大拓展,而且可通过掌上电脑或手机来进行网络游戏,最终向“网络游戏移动时代”发展。

3.2 网络游戏将与艺术相融合网络游戏从表现形式上看,具有网络艺术的特征,目前的游戏软件大都是针对年轻人和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人群,特别是男青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网络游戏不仅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再创造的手段,而且也让人们模拟各种人生梦境的环境和空间。根据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德国小说家和诗人享斯・赫孟恩(Hesse Hermann)的小说《玻璃珠游戏》而开发的游戏,可以说已经开始尝试在网络游戏与文学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Corewave游戏创作小组在1997年推出的《玻璃珠游戏Ⅱ》就是让游戏者通过游戏,与他们一起创作一个激情而深刻的作品,一种思想的交响曲。新的媒体、新的艺术可能将网络游戏与网络电影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有人把电脑游戏(包括网络游戏)看成是继电影、电视之后的“第九艺术”。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必然也要通过演进产生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艺术形象。

3.3 网络游戏媒体化进程加速,广告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广告与网络游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以游戏为传播载体的广告新形式,在国外游戏置入式广告已经发展起来了,2007年IGA(游戏中出现的商业广告)在我国也开始出现了,网络游戏的盈利模式演变为玩家免费玩游戏,游戏商出售IGA,从广告主手中获取盈利。网络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下,呈现出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特点。IGA可以更直接、更方便地传递广告主的意图。盛大、分众等游戏和广告领域的领先企业已经介入IGA领域,由此可以预见IGA将会成为网络游戏产业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参考文献: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5

关键词:蓝莓产业 生产现状 趋势

被FAO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的蓝莓(blueberry)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成熟时果实为蓝色,富含花青素。独特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被美誉为“黄金浆果”[4],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很多企业也看到了蓝莓带来的商机,迫切地想大面积开展蓝莓产业。但作为蓝莓本身,它也是一种果树,为降低风险,一个品种的大面积推广需要近十年的跟踪和调查,经过严格的审计和登记后才可以广泛种植。所以说在发展蓝莓产业的问题上,我们需要谨慎,本文结合我省的林区面积大,冬季寒冷,降雪量不均等特点,予于我省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1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

1.1世界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

蓝莓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在北美种植有百年历史。现在已成为美国主要栽培的品种之一,1997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对蓝莓需求量的逐年递增,人工栽培蓝莓的面积快速发展,世界蓝莓的产量迅猛增加。全世界约有20多个国家开始栽培蓝莓,栽培的面积还在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递增。

1.2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野生蓝莓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黑河地区,其中大兴安岭野生蓝莓储藏量占全国的90%以上,世界的30%,还有“中国野生蓝莓之乡”的称号。因受丰歉年及采摘条件等方面影响较大,年实收量在0.1~1万吨之间。

我国蓝莓人工栽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1983年由吉林农业大学引种,1999年鉴定了‘美登’第一个品种。后续又鉴定了‘北空’、‘北蓝’和‘圣云’三个品种[3]。组培实验也有初步的成效,由上海市闵行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及苗圃研究发现嫩枝的成熟度与培养成功的成活率有关[7],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1.3黑龙江省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省主要分布的蓝莓品种是野生的笃斯越橘(VacciniumuliginosumL.),是我国宝贵的蓝莓野生资源。近几年随着蓝莓市场的升温,我省的蓝莓价格也随之升高,由原来的几元一斤到现在的17.8元/斤。

我省的蓝莓人工栽培起步较晚,2006年才开始发展,但是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张悦,魏殿文等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技术[8],包括温室建造、品种选择、土壤改良、定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内容。现今,蓝莓产业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预计到2015年建设蓝莓原料基地125.5万亩,加工企业产值达到23亿元[1]。

2黑龙江省蓝莓生产的主要问题

2.1引种和育种筛选工作滞后[5]

美国1906年就开始了野生蓝莓的选种工作,经过30多年的选育工作,选育出15个商业性栽培蓝莓品种。截至目前,美国有38个州生产蓝莓,蓝莓已成为美国主栽果树品种之一[10]。我省从2006年才开始蓝莓产业的发展,现只能说‘美登’抗寒品种较能适应我省的环境。去年由于天气寒冷,降雪量少,寒风大等原因,很多苗圃出现抽条现象。

2.2土壤改良工作不到位

蓝莓喜酸性土壤,一般要求土壤pH值为4.5~5.5,最适pH值为4.5~4.8;土壤应松软,有机质含量一般为8%~12%。我省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森林土壤和草炭土壤类型比较适合蓝莓生长,其他地区基本上都面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和pH值偏高状况,所以改良土壤十分重要。要求精耕细作,只有在土壤改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埋土防寒等环节都做到位,才有可能获得丰产。

2.3人工栽培技术不成熟

我省有颇具规模的组培室,但蓝莓的生根和炼苗等技术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蓝莓除对pH值有特殊要求外,对土壤的通透性、含水量、光照等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

3解决措施

虽然我省发展蓝莓产业有很大的优势,但也不可盲目前行.我省的蓝莓产业起步较晚,人工栽培等技术还不完善,对国外品种性状了解不全面、盲目跟从必然会影响蓝莓的产量。面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如下:

(1)应选择适宜的品种,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商户的根本利益。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特征,不同的气候条件,选取相应的品种。

(2)做到科学栽培,我省林区较多,蓝莓苗可以种植在林作物之间,即节省空间也保证了产量,但应注意苗与苗之间的耕种距离,不同苗圃的大小和间距,合理布局。

(3)注意土壤的微生态环境,经周家正[6]等试验证实采用合适的微生物肥料,有利于蓝莓根系的生长。蓝莓栽培技术环节比较复杂,要求精耕细作,只有在土壤改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埋土防寒等环节都做到位,才有可能获得丰产。

(4)高效管理也是必要的主体条件,应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为辅,科研为依托的“三合一”体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持续发展蓝莓产业。

(5)应注意合理采收,掌握不同品种的适宜采收季节和时间,及时合理采收果实.只有科学地把好每一关,我省的蓝莓企业才能越走越远,越来越成熟。

4发展趋势

虽然我省的野生蓝莓资源很多,但多数不利于商业化栽培:口感不佳,含酸量高,色泽不够深,果粒较小[2],所以能够快速繁育出适合我省栽植的商业性品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再者,我省的小浆果产业也正有上升的势头,以蓝靛果为首的树莓、黑加仑、沙棘等浆果也可以适宜地补充蓝莓资源,可以多品种,多层次化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霍俊伟,编辑,伊琳 专家建议:蓝莓种植应当科学规划.

[2]于清云,刘昕哲,于海峰,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中国林副特产,2008年8月.

[3]李亚东刘海广张志东吴林,我国蓝莓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4]邵喜武,郭庆海,李亚东,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蓝莓等小浆果加工技术引进与产业化”(编号2006-G25)。郭庆海系本文通讯作者.

[5]黄国辉,我国蓝莓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北方园艺,2008(3):120~121.

[6]周家正1,张丽华1,卜宗式2,王兴东3,杨艳敏3,张卓然4微生态制剂在蓝莓组织培养和种植上的应用研究,微生物学杂志,2010年11月第30卷第6期.

[7]陆锦明,朱天华,王彩波,蓝莓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初报,(上海市闵行区苗圃201109)汤桂钧,蒋建平,胡海峰(上海市闵行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1109),上海农业科技,2011-6.

[8]张悦,魏殿文,徐海军,周琳,黑龙江省蓝莓日光温室栽培技术,北方园艺2012(10):54~56.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6

关键词:房地产;土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在这种大的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的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的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将有助于今后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一、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1.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的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2011年这一比例约在76%左右,而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2008年有较小回落,2004年至2010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这一数据又逐渐开始归落。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

2.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的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的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的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的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的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的想法,也有地方政府的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国家审计署的《24个市县2009年至2010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列举了24个市县在土地出让、征用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的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2010年联合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中,通报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全国“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情况,31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至今年3月25日,全国共清理“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案件36872宗,涉及土地总面积6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2万亩。

3.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从2004年至2010年,销售量不断增加,即使在2008年中间有过短暂回落,但是从全年来看,销售量仍然是增加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4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1%,首度超过10亿平方米。尽管面临严厉的楼市调控,商品房开发投资全年同比增速仍然达到33.2%。但是这一情况到2011年随着国家调控的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2011年房地产市场相比2010年下降了14.8%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的主观意愿,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46.6%,规模是非常巨大的,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也直接促使了房地产的火热。另外,国家高等教育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他们最终绝大多数也会落户城市,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购房群体。再就是投资性住房,很多人在有了一定充裕资金后就开始考虑资产的增值问题,而随着人民币的不断贬值,通货膨胀的持续,国内实体经济以及股市的低迷,房地产市场便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这也是促使房价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综合以上三方面,再加上保障房项目的延迟,目前国内市场对房地产的刚兴需求依然强烈。

二、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来看,房地产市场都曾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也有很多因为房地产而失足的例子,像是日本持续十年的经济衰退,根源就是房地产泡沫,包括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是由美国的房地产企业和银行引发,那么国内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2012年4月18日,国家统计局了3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房地产投资、土地供应量进一步收窄,商品房成交量却逐步回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与2012年3月相比,70个大城市中新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是46个,持平的城市是16个,上涨的城市8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都没有超过0.2%。从同比来看,与2011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38个,比2月份增加了11个,这是自2011年9月个别城市再次出现价格同比下降以来,下降城市个数最多的月份。从环比数据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连续6个月下降。东南沿海城市如杭州、宁波、温州、金华、青岛等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也进一步扩大,3月份比2月份分别扩大0.5个、0.5个、0.6个和0.4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说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此可以判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求升级具有可观的空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仍将处于总量增长型发展时期。

三、结语

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将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日益强烈。目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这就加大了对住房的需求,刺激房地产市场活跃。目前城镇居民住房不均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中下等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应加快住房结构调整,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力度,加快住宅发展,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确实,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依然亟待规范,但是我们有理由给它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最终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并最终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军,王忠伟.长沙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森林工程,2009(04).

[2]吴天全,史宏军.房地产测绘发展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7

1.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目前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40-60%,新兴工业国为20-40%。美国是世界上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1990年美国对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超过了对其他产业的投资,标志着它率先迈进知识经济时代。欧盟为了改变高技术领域竞争的不利地位,于1993年在《经济增长、竞争和就业》白皮书中提出欧洲信息高速公路协议,拟定了欧洲信息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计划。北欧诸国以信息产业为突破口,实现了90年代经济的持续增长,芬兰的诺基亚和瑞典的爱立信在全球移动电话领域分别占第一和第三位。新兴国家和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引人注目,台湾的笔记本电脑、监视器、台式电脑、主机板等14项电脑产品产值均占世界第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产业,约占制成品出口的50%。韩国明确提出于2002年跻身全球十大信息产业国的目标,为此两年前就制定了《2000年信息化推进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

2.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加速

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发达国家集中发展微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电信、航空、机器人和机床、电脑及软件等高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大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并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发展。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传统产业为其提供材料、工艺、基础器件和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支撑,高技术产业反过来也对传统产业产生了极强的改造作用,即通过高技术产业的杠杆作用,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和技术水平,使传统产业开辟新的市场,焕发新的生机。

3.劳动力结构智力化

过去在社会生产劳动中体力型和经验型的劳动者占多数,智力型的脑力劳动者比例不大,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和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20世纪中叶开始,脑力劳动者的比重迅速提高,逐步成为社会劳动中的主力。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智力化趋势更为明显,脑力劳动者在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已占绝大多数。据OECD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10年里,在其成员国的制造业领域,技术工人就业人数增加了10%,而熟练工的就业人数减少了70%;掌握一定高技术技能的高工资就业人数增加了20%。

产业结构的调整

60年代以来,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传递大体出现了三次高潮:

1.第一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传递浪潮

60年代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汽车和机械等资本密集工业,同时发展部分高附加值的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如机器人、电子工业和航天工业等,而把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和部分耗能多、污染大的重化工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亚洲四小龙”等获得了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与出口的良机,开始由进口替代型向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并逐步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70年代由两次石油危机诱发的1973-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能耗高的重化工业,迫使发达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开始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较少消耗资源与能源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汽车、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高了产业结构的水平。与此同时,亚洲“四小”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抓住国际经济提供的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开始承接和引进美、日等发达国家转移进来的某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并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国家等发展中国家,以实现其产业结构的升级。

2.第二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传递浪潮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国际经济遭受了强烈的冲击,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加剧,各国为了建立新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格局和与国际经济相协调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又一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传递浪潮。这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传递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地区分工向纵深发展。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重心向高技术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信息产业和以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把失去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一部分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汽车、电子等产业转移到他国,特别是亚洲“四小”和东盟。这次世界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传递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亚洲“四小”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通过大量吸收发达国家的投资,承接美、日转移出来的重化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经济增长有了新的推动力,并促使产业结构迅速升级。80年代中期以来,“四小”已在钢铁、汽车、石化等领域与美、日展开激烈竞争,并已开始大量吸纳美、日的微电子等高科技和投资,同时也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和中国,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工业中产业之间的垂直分工向产业内部垂直分工的发展。所谓产业之间的垂直分工是指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工业之间的分工;而产业内部分工则是指各国在同一产业内产品的“差别化”分工和企业之间工序的分工,即中间产品与组装成品的分工。一般来说,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部件和组装成品由发达国家的企业控制,大量的一般元器件由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生产。

3.第三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传递浪潮

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逐步成为现实的经济形态,全球经济系统面临国际分工的变迁,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国际分工格局中出现“产品差别型分工”和“生产工序型分工”深化发展的新特点。总体上看,美国站在当今国际分工的顶尖,发挥在新技术、新产品领域的创新优势,主要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则发挥其在应用技术开发领域中的优势,主要从事一般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其他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较低,主要从事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工业产品生产。如日本电子机械工业发达,但其中的软件技术仍要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进口。

产业开放度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开放的程度日益深化。而且呈现出新的特征。

1.各国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增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此相适应,各国产业结构相互联系的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形成了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系统,出现了结构互动这一重要经济现象,即各国产业结构都是世界产业结构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一国产业结构的成长、运行必然要与世界其他国家产业结构发生相互关系,或者说一国产业结构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与其他国家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中成长运行。

首先,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客观上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资源配置,所以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状况,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产业,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如制造业在全球范围进行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不同生产环节的分工,实现了无国界生产,这说明要在全球范围实现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才能提高产业结构的运行效益。

其次,由于各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地位不同,各国的产业优势也不同,一国的产业结构并不是齐全的,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完整性使各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紧密相连,在互补竞争中得以提高一国或某区域产业结构体系的整体效率。

第三,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同样明显,国与国之间、国际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化,各民族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既置身于本区域内部的分工中,又置身于全球国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结构变动既深受国际分工变动的影响,也影响周边其他国家的结构变动,并迅速波及到全区域;而一个区域的结构变动又往往波及到全球其他区域。因而,从全球范围看,各区域产业结构体系间的相互依存、互动作用日益明显和深化。

2.产业结构的开放效应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度的开放是随着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而不断提高的。产业结构的开放促使产业结构开放效应提高。

首先,一国开放的产业结构意味着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不仅是国内市场,而且还有国际市场,开放程度越高,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就越强。要开拓国际市场就需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促使生产规模扩大,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的国家通过市场的开拓,使成熟的产业向国外扩散,延长了产业的生命周期;有的国家通过市场的开拓,加快了产业转换升级的进程。

其次,要素贡献来自资本、技术和信息三个方面。在当代经济开放和结构开放的条件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从一个国家来看,外资的流入流出都伴随着产业的变动和发展,资金缺乏的国家通过利用外资,缓解本国资金的不足,加快经济的发展;资金富裕的国家通过资本输出不仅使成熟的产业向国外扩散,并以此突破他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国外销售市场,而且可以利用国外的各种资源,获得更多的利润。资本的流动是与技术的转让和引进相联系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通常伴随着技术转让,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通过技术引进,改造现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并使出口行业的竞争优势强化,以达到促进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开放的经济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世界经济和市场的信息,对各国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第三,各国产业结构开放度的提高意味着国际生产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的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特别是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进出品贸易发展又带动了新的需求,从而成为一国生产扩张的刺激因素。

对我国的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作为世界产业结构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如何适应世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正确地确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对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顺应世界潮流,明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从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看,顺应世界潮流,选准结构调整的方向,及时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是一国经济保持长足增长的关键。日本抓住第一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抓住第一、第二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并不断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美国在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抓住主动权,发展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顶尖的位置,并出现了被经济学界称为“新经济”的现象。新世纪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方面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国情,针对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和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之间的矛盾,从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出发,确定我国各产业发展的方向,并实施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结构调整策略;另一方面,要紧跟当代世界产业发展的主流,顺应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外向化、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实行具有超前意识的跨越式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使产业结构加速升级。

2.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结构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兴起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无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与网络经济的兴起,也为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通过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等信息产业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以信息、知识为重要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之间、与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其次,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普遍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使各产业改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各产业整体素质的的目。第三,通过实施产业战略性重组,建立有利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技术、信息产品的投资开发力度,抢占各类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先机,加快我国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化。版权所有

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高起点,以加快高科技产业化发展为核心

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巨大的牵引作用。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技术进步缓慢,设备、工艺陈旧,因此,不仅要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且更要重视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高科技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要完善资本市场,鼓励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要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制订完善的风险投资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始终应是中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在集中力量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参与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过程中,要加快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动态结构调整。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还可以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一部分,按新的运行机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4.产业结构调整要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从全球资源配置过程看,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须体现该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我国是一个产业体系完整但产业技术结构多层次的大国,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分工格局正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要争取主动、赢得市场,就必须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实施产业差别化策略,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真正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一部分一般制造业将从发达国家中淘汰下来,我国应利用这一机遇,把一部分具有优势的制造业,以新技术武装起来,提高内在质量,形成新的制造业技术优势,增强竞争能力,占领世界市场。一些幼稚产业也要立足高起点,注意规模效益,提高技术水平,强化整体素质,成为能替代进口、增加出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从目前具有的比较优势环节入手,逐步向核心技术领域推进。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8

关键词:产业划分 健康产业 范畴 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已从诊治疾病扩大到预防、保健、康复等更为广泛内容,健康观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经济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产业活动。美国当代经济学家Paul Zane Pilzer认为,“健康产业”是以健康为中心,为全部人群提供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1]。国内有学者[2,3]认为健康产业是以维护、改善、促进与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提、学、研产品与相关健康服务的行业总称。也有学者[4]将健康产业活动概括为制造经营和健康服务两项活动。陈建勋等[5]认为健康产业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包括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医疗、医药、保健品业、健康管理服务。本文尝试借鉴产业划分的理念,探讨“健康产业”的范畴,以期抛砖引玉。

一、“健康产业”定位

2012年国家统计局将国民经济行业分为三次产业96个大类。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归入服务业),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归入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参照此分类,“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的三次产业划分的范畴,它涵盖了三次产业的诸多产业活动,属于产业群或产业链。所以,要理解“健康产业”的范畴就应以健康观为核心,以维护人类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剖析产业部门贡献率来确定“健康产业”的范畴。

二、产业剖析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适用于在统计、计划、财政、税收、工商等国家宏观管理中对经济活动的分类,并用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这里所谓的行业(或者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划分行业的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即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按照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确定其行业性质:当单位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时,则按照该经济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当单位从事两种以上的经济活动时,则按照主要活动确定单位的行业。根据上面的阐释,我们可以按照三次产业的模式对从事健康相关产业的行业活动进行剖析,初步界定“健康产业”的范畴。

(一)第一产业剖析

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当仁不让的占据了健康产业的头把交椅。没有种植业、养殖业、渔牧业等第一产业部门的原料,二三产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健康原材料生产,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当中除了以维持基本生存条件为主要目的以外的产业活动,比如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保健功能原材料种养等。

(二)第二产业剖析

采矿业除了对地热资源、矿泉水资源的开采,其他采矿业活动与健康产业活动关联度较弱。制造业与健康产业关联度相对较强,特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医药制造业、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日用塑料制品制造、陶瓷制品制造卫生陶瓷制品制造日用陶瓷制品制造、金属制日用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等,各种健康相关产品都来自于工业生产。至于建筑业,布局合理、功能舒适、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无疑增添了健康的元素;至于新型健康地产、养老地产、保健地产等更是脱离不了健康的理念。

(三)第三产业剖析

第三产业门类众多,与健康更是息息相关。服务业中涉及健康产品的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健康保险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诸多产业都可以全部或者部分的纳入健康产业的范畴,功能主要是帮助第一、二层次产品价值的实现或者转移。

三、“健康产业”范畴及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的医疗卫生产业外,发展潜力较大的健康产业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年健康产业值得关注

老年人口的增加,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产业需求剧增。这类产业包括老年照护、养老服务等,以及一些关联性产业如保险、保健、营养、康复、康乐、心理、旅游、地产等。2006年调查数据显示有5%的老年人有住养老院的愿望,而入住率仅仅有0.86%。仅就健康护理而言,如果当成一个产业做起来,在产业政策上给予一些倾斜,将会有400万人投身到这样一个产业当中来 [6]。

(二)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包括保健品产业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

民以食为天,食品营养与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由于工农业污染,食品原材料污染以及营养成分的损失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对营养、安全、健康食品的产业和产业链条的需求与日俱增。

(三)健康休闲娱乐成为了人们愉悦身心的重要选择

随着人民健康观乃至生活观念的转变,旅游、健身、休闲、娱乐业等成为了健康产业的一大亮点。与之相关的周边产业――交通运输、信息传媒、保险等也产生了新的需求。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健康体检旅游,让人们的健康、旅游双重需求愿望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还是一项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们健康素养的文化教育活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

(四)健康保险业也正焕发着蓬勃的生机

健康保险业范围很广,除了医疗保险外,还包括各种寿险、疾病险、意外险等。随着人们风险意识的增强,健康保险业务发展迅猛。在2004全球卫生筹资总额中,商业健康保险已占份额的15%[8]。2011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仅为1.5%,以社会保险为主导的德国等,商业医疗保险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多在10%以上;美国占比更是超过35%。我国实行的是“广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潜力巨大。

(五)健康信息化产业在未来的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不容忽视

健康信息化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云计算技术和健康物联网的崛起推动健康信息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医疗健康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已成大势所趋,数字健康也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六)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业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下早已被广为诟病,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培养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这也预示着相关产业如营养咨询、心理咨询、健康管理咨询、保健康复咨询服务等,以及衍生的服务业和产品制造业即将迎来发展的美好时期。

“健康产业”涵盖了诸多的产业部门,应该看作是“健康产业”的理论范畴。但各产业部门与健康的关联密切程度却不尽相同,目前在实践当中尚无确切的划分“健康产业”的方法。可以借鉴数理统计的方法,采用相关系数法、回归系数法或者聚类分析等来划分;或者也可以采用德尔菲专家判断的方法,从产业划分的角度去研究、确定“健康产业”优先发展的实践范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水平的不断追求,“健康产业”必将成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 Paul Zane Pilzer. The New Wellness Revolution:How to Make a Fortune in the Next Trillion Dollar Industry [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2007

[2]白书忠.中国健康产业体系与健康管理学科发展[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2)

[3]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 卫生经济研究,2012(10)

[4]宫洁丽,王志红,翟俊霞等.国内外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河北医药,2011(14)

[5]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1)

[6]张振忠.健康产业任重道远[J].中国卫生产业,2011(10)

[7]张胜利.福建省健康体检旅游产业态势研究[J].经济视角,2013(9)

产业发展的趋势范文9

1.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目前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40-60%,新兴工业国为20-40%。美国是世界上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1990年美国对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超过了对其他产业的投资,标志着它率先迈进知识经济时代。欧盟为了改变高技术领域竞争的不利地位,于1993年在《经济增长、竞争和就业》白皮书中提出欧洲信息高速公路协议,拟定了欧洲信息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计划。北欧诸国以信息产业为突破口,实现了90年代经济的持续增长,芬兰的诺基亚和瑞典的爱立信在全球移动电话领域分别占第一和第三位。新兴国家和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引人注目,台湾的笔记本电脑、监视器、台式电脑、主机板等14项电脑产品产值均占世界第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产业,约占制成品出口的50%。韩国明确提出于2002年跻身全球十大信息产业国的目标,为此两年前就制定了《2000年信息化推进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

2.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加速

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发达国家集中发展微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电信、航空、机器人和机床、电脑及软件等高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大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并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发展。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传统产业为其提供材料、工艺、基础器件和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支撑,高技术产业反过来也对传统产业产生了极强的改造作用,即通过高技术产业的杠杆作用,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和技术水平,使传统产业开辟新的市场,焕发新的生机。

3.劳动力结构智力化

过去在社会生产劳动中体力型和经验型的劳动者占多数,智力型的脑力劳动者比例不大,随着科技进步的加速和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20世纪中叶开始,脑力劳动者的比重迅速提高,逐步成为社会劳动中的主力。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智力化趋势更为明显,脑力劳动者在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已占绝大多数。据OECD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10年里,在其成员国的制造业领域,技术工人就业人数增加了10%,而熟练工的就业人数减少了70%;掌握一定高技术技能的高工资就业人数增加了20%。

产业结构的调整

60年代以来,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传递大体出现了三次高潮:

1.第一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传递浪潮

60年代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汽车和机械等资本密集工业,同时发展部分高附加值的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如机器人、电子工业和航天工业等,而把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和部分耗能多、污染大的重化工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亚洲四小龙”等获得了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与出口的良机,开始由进口替代型向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并逐步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70年代由两次石油危机诱发的1973-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能耗高的重化工业,迫使发达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开始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较少消耗资源与能源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汽车、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高了产业结构的水平。与此同时,亚洲“四小”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抓住国际经济提供的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开始承接和引进美、日等发达国家转移进来的某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并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国家等发展中国家,以实现其产业结构的升级。

2.第二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传递浪潮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国际经济遭受了强烈的冲击,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加剧,各国为了建立新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格局和与国际经济相协调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又一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传递浪潮。这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传递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地区分工向纵深发展。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重心向高技术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信息产业和以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把失去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一部分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汽车、电子等产业转移到他国,特别是亚洲“四小”和东盟。这次世界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传递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亚洲“四小”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通过大量吸收发达国家的投资,承接美、日转移出来的重化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经济增长有了新的推动力,并促使产业结构迅速升级。80年代中期以来,“四小”已在钢铁、汽车、石化等领域与美、日展开激烈竞争,并已开始大量吸纳美、日的微电子等高科技和投资,同时也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和中国,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工业中产业之间的垂直分工向产业内部垂直分工的发展。所谓产业之间的垂直分工是指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工业之间的分工;而产业内部分工则是指各国在同一产业内产品的“差别化”分工和企业之间工序的分工,即中间产品与组装成品的分工。一般来说,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部件和组装成品由发达国家的企业控制,大量的一般元器件由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生产。

3.第三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传递浪潮

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逐步成为现实的经济形态,全球经济系统面临国际分工的变迁,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国际分工格局中出现“产品差别型分工”和“生产工序型分工”深化发展的新特点。总体上看,美国站在当今国际分工的顶尖,发挥在新技术、新产品领域的创新优势,主要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则发挥其在应用技术开发领域中的优势,主要从事一般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其他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较低,主要从事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工业产品生产。如日本电子机械工业发达,但其中的软件技术仍要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进口。

产业开放度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开放的程度日益深化。而且呈现出新的特征。

1.各国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增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此相适应,各国产业结构相互联系的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形成了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系统,出现了结构互动这一重要经济现象,即各国产业结构都是世界产业结构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一国产业结构的成长、运行必然要与世界其他国家产业结构发生相互关系,或者说一国产业结构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在与其他国家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中成长运行。

首先,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客观上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资源配置,所以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状况,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产业,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如制造业在全球范围进行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不同生产环节的分工,实现了无国界生产,这说明要在全球范围实现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才能提高产业结构的运行效益。

其次,由于各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地位不同,各国的产业优势也不同,一国的产业结构并不是齐全的,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完整性使各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紧密相连,在互补竞争中得以提高一国或某区域产业结构体系的整体效率。

第三,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同样明显,国与国之间、国际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化,各民族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既置身于本区域内部的分工中,又置身于全球国际分工体系中,一国的结构变动既深受国际分工变动的影响,也影响周边其他国家的结构变动,并迅速波及到全区域;而一个区域的结构变动又往往波及到全球其他区域。因而,从全球范围看,各区域产业结构体系间的相互依存、互动作用日益明显和深化。

2.产业结构的开放效应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度的开放是随着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而不断提高的。产业结构的开放促使产业结构开放效应提高。

首先,一国开放的产业结构意味着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不仅是国内市场,而且还有国际市场,开放程度越高,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就越强。要开拓国际市场就需要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促使生产规模扩大,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的国家通过市场的开拓,使成熟的产业向国外扩散,延长了产业的生命周期;有的国家通过市场的开拓,加快了产业转换升级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