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集锦9篇

时间:2023-06-14 16:36:16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据调查显示,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不受广大学生欢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无视学生兴趣,不善于调动听课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落后、单一。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在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单一讲授,具体表现为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较少留给学生主动的学习吸收时间。这种传统落后、单一的教学方法所反映出来的本质问题就是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知识传授、轻养成教育。

教学方法决定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积极推行本文研究的更加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推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①。

二、基于“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及“实施方案”(即“05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内在逻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并在实施中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1. 构建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平台

(1)课堂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打造有效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平台,首先,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各校以某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试点,编写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师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研究。其次,要加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高职院校要制定有效措施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校级精品建设,努力做到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至少有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校级精品课程获批。再次, 制作有效多媒体课件。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研室要组织思政教师通过反复研究新教材,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编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道德》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均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实效性。最后,要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高职院校可采取集中培训、集中备课、观摩教学和“手拉手”等方式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的水平,要培养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①。

(2)实践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可打造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指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各门课程都要有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计划。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指要建有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学院要试点与各院系(部)签约“双基地,双实训”,即: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基地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在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活动,既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在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教育策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联系实际,采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让学生走出校门,从“小教室”走向“大课堂”,了解社会②。

(3)网络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应探索构建理论、实践、网络三位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及相应考评体系,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和资源丰富的网络免费空间,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和信息资源应用,建立网上班级和精品课程。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开设微博,和学生交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时更新网络内容,建立网络学习辅导与交流互动平台,并不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召开座谈会,共同研讨网络技术使用的经验,以便不断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如可在“人人网”等某一互联网站建思政班、设邮箱,申请QQ号、建QQ群、博客,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教师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使用的经验,以便不断提高使用效果。

2.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1) 探究教学法

按照新的思政课教学大纲和要求,新课程大力提倡 “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创设相关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成功体验的教学方式。教师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相关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及特点周密考虑各种细节,据此制定明确可行的探究目标,不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有效地指导探究过程,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创设出情真意切的质疑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善问,主动思考③。

(2)经典导读法

读经典才能了解本质,掌握精髓。思政课教师精心选好经典、努力让学生读好用好经典,组织开展课前、课间“学马列、读经典”活动,让学生亲近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政课里的一道风景。比如,从导读的人生经历及邓小平的“三落三起”中,更能让学生感悟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学习的必要性。经典导读有利于学生学习做人做学问的基本道理。比如,让学生阅读保加利亚伦理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的《情爱论》,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的正确关系。

(3)情感教学法

思政课教师讲课做到有激情。只有授课教师有激情,学生学习听课才有激情。比如,在讲到国内、国际重要的事务时,授课教师能够做到充满激情地对此进行讲解并与学生一道进行讨论,能让广大学生深受感染和教育;教师在整个日常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感情。教师讲授的语言要准确,做到用丰富的感情语言来弥补客观性表述的不足,增强整个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师生动活泼、抑扬顿挫的语言会使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变得精彩;做到对学生要热情。授课教师能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平易近人、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课上课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乐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授课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相互贴近和沟通、在情感上相互交流和激荡,形成学生对授课教师的信任感,转化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教学效果①。

(4)模块教学法

围绕能力和素质的教育问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在学法上强调知识与技能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建立体系模块、内容模块、教学模块,改变单纯按照章、节、目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实施模块教学,一是明确模块化教学的目标。确定模块课程结构,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大纲,编写模块教材,建立科学先进的模块课程体系;二是建立模块课程体系。模块课程体系就是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以实用能力和必备素质为培养目标,采用模块教材形式,改进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综合原有内容,形成各个全模块课程集合;三是开发模块课程。立足于突出应用的教学目标开发模块课程。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②。

(5)双语教学法

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的要求,如针对高职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航海技术等特殊专业及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特色班,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把学生喜爱英语的兴趣转移到思政理论课程学习上。主要做法是运用英语口语教学,分层分班要求,评说政治经济热点时事,学生在课堂上收获英语书本上所接触不到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新词汇,既拉近了学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距离,又满足了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这些特殊专业和班级的学生今后对国际交流日益增长的需要。采用双语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之以往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课堂上亦可以与教师呼应,教学效果较好。

(6)案例教学法

高职院校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应做到普遍选取重大典型、时效性案例进行正面引导。党的创新理论、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直接的案例。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选取爱党爱国的先进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选取助人为乐的先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无私奉献;选取创业就业的先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据有关调查发现,在使用案例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真正达到教与学水融,教学效果明显不错③。

(7)互动交流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强化交流、沟通,增加互感、互动、互促,访谈教学名师,访谈模范人物,访谈优秀学生。通过互动交流,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摸清掌握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讨论,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教育。选择学生普遍关注并与本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针对问题交流,教师运用课本理论知识、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引导、总结、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每班抽五至十名学生代表,实行回答谈话制度,做好记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及思想上的疑问、难题等。

(8)综合考评法

把思政理论课教学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从总体上考评,在多个环节上考评,特别是在学生考核上实行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卷面考试与其他考试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特征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开卷考试、自选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套“综合全程考试模式”,围绕“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建立测评体系。比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其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期末考核可设为开卷笔试形式,考核内容适当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材料分析题所占比重,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听讲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等为依据,占总成绩的4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的期末考核采取随堂测验的形式,测验内容均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①。

3. 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

高职院校应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可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单独开设《廉洁奉公宣传教育》、《大学生诚信教育》等选修课程,组织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编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廉洁奉公宣传教育材料》、《大学生诚信教育材料》、《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学习材料》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道德、生活实际、生活环境紧密结合。为方便学生学习,高职院校还可组织教师自编“八荣八耻”等相关知识系列学习卡片,每生一片。另外,还可以组织编写适合本校办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简明学习手册》,以方便学生课外学习,大大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范文2

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老师难教,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课程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学生厌学,教学情况是“挣扎着前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试就此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以请教各位专家、学者。

一、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

课程标准,即《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它规定了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也是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对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的评估依据,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序言中对《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作了如下说明:“《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政治课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执行。”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高中教学计划统一制定的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遵照教学计划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任务,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发展学生能力的需要,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体系和教学进度的原则规定。它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各年级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安排与要求,为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标准;其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用具、活动建议等是指导政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要求教师在数学中要紧扣《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既不能游离,又不能拔高,更不能降低,因此,《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它的精神实质,搞好课程改革。

二、根据《课程标准),删减教科书中一些陈旧、过深、重复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现阶段使用的教科书,是根据1996年6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制定的,它在取代《教学大纲》规范和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教材编写上是成功的,它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上是实际可行的。因此,现行教材在编写体系上,在内容的安排上,在图文的设计上,更切合高中生的实际,思想教育的可行性、针对性更强。尽管如此,教材还会有一些明显的不足:教材的材料、引用的事例陈旧,无法反映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教材无法兼顾城市、农村学校的学生实际,无法体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密切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新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进行教学,像党的“十五大”内容,国家的最新建设成就,我们的城市建设,农村的变化,西部大开发,等等,都要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进行补充。另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仍未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多、礁、深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十五”规划的实施,许多内容已经陈旧,提法已经过时,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容易误导青少年学生。内容的冗长、过难、过深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容易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降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删减一些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更之更加合理化、更加富有吸引力、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具思想性和科学性。

三、以邓小平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离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在这个《意见》精神指导下,如何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武装高中学生的头脑,把它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当前高中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以邓小平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现时性。

在新时期,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所以在新的教材改革编写中,要不断地吸收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编写要力求适合培养和发展高中生能力的需要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范文3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培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

1.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年3月,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20*年1月,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讨论通过了新课程设置方案。经中央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5号)和实施方案。20*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提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2.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实质。

中央明确要求,从20*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方案规定,四年制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专科开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门必修课。同时,本、专科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势与政策”着重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相对于“98方案”,新方案的变动幅度较大,由原来的7门必修课减少为4门必修课。课程数目减少了,但思想政治理论课覆盖的内容并没有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并没有改变。新课程方案充分吸收了“98方案”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实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设置,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它集中了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的智慧,适应了时展的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反映了中央决策的高瞻远瞩。

3.坚决贯彻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部署和要求。

要按照中央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各高校要按照新生新课程、老生老课程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新的课程方案。从20*级新生开始,要按照新的课程方案的要求,开齐开足规定课程。20*年以前入校的学生,原则上仍然按照“98方案”开设课程。原来我们考虑,今年秋季开学后,我省本科院校率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科学校可以暂缓开设。但是,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秋季开学后全国所有本、专科新生都要开设这门课程。因此,各高校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证为所有新生开设、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合理安排学时学分。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学分。本科规定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学时,3学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08学时,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学时,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16学时,2学分)。专科规定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2学时,4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16学时,1学分)。各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压减学时和学分。要严格新教材的使用管理。根据、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精神,各高校不得再自行编写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使用中央审定的全国材,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要严格遵守。教育部将对高校教材用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这是对我们工作成效的一次检验。各高校一定要切实作好教材的征订工作,保证课前到书。

二、认真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1.深刻理解课程定位。

中央决定今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对20*级新生首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具备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些对于正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必将对奠定大学生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是原来两门课的简单相加,而是将“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有机地融为一体,既继承、借鉴和吸收了这两门课程以往取得的丰富成果,同时又根据教学体系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性定位和阐释,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作为新课程方案确定后实施的第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是关系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成败的关键课程。从9月1日起,全国将有530万、我省将有30多万大学新生同时开始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后面三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影响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这是影响全局的一门课程。希望广大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开设好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认真备课,全力以赴,做好开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要有“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豪情,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这项政治任务。

2.搞好教师全员培训。

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开展的,组建了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了由学术带头人任首席专家,理论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相结合的编写队伍,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式,组织教材编写工作。新教材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充分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优势力量整合的结果,是博采众家之长、集思广益的结晶,是集全国力量编写而成的精品之作。在好的教材确定以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因素就在教师。教师能否吃透吃准新教材的基本精神,是高质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关键。各高校要切实把教师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计划、分层次地搞好教师培训工作。要使广大任课教师尽快熟悉新教材,学习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主题主线和应把握的主要内容,认真研讨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保证新课程开课质量。各高校要在全国培训和省级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本校教师的全员培训,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材基本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上,把行动统一到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上。各高校要对本校培训或备课活动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新课程顺利开设。教师培训要通过学习文件、集中讲授、专题报告、分组讨论、征求意见、问题答疑、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多种方式进行,确保在每次学生开学前都要对所有承担新课程教学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轮训一遍,为高质量、高起点地开设新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梳理新课程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力量,重点攻关,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确保教育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落脚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坚持正确方向,努力把道理讲清楚,同时还要用爱、用情、用心感染、感动学生,既要有逻辑说服力,更要有情感震撼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课内课外活动、个别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特点,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活动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系统教学与专题讲授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育效果。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实践教学,围绕教学目标,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效果。要改进和完善考试、考核方法,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三、扎实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整体规划,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

1.切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

各高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明确一名副书记和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校宣传、教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要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和指导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要制定新课程方案实施的具体措施,组织好本校教师的日常培训。学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参加、指导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经常听取本校新课程开设的情况汇报,解决在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把问题和困难想得多一点,把措施和办法定得实一点,把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一点。要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组建教学单位,整合人力资源,积极调配任课教师,妥善安排换岗教师,严把新进教师准入关。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所需经费。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评估和德育工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评价和衡量学校及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指标。

2.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俗话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善于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善于做育人树人的人师。广大教师一定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高校要抓好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真正让懂马列、信马列的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建设好、稳定好这支教师队伍,关心教师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做到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在职务聘任、科研立项、学习进修和物质待遇方面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特点,予以政策扶持。近年来,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选送了200多名优秀教师到中国人民大学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明年,还计划安排20名左右的教师在职攻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奖励基金,迄今已经奖励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373人次。为妥善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称评审问题,省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德育学科组。按照省委8号文件要求,各高校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要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申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职称,也可以申报其他相关学科职称。各高校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与其他专业教师同等对待,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其他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3.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为了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国家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就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我们要不断总结学科发展经验,探索学科发展规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要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认真研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我省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大培育力度,努力再新增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提升现有学科层次,增强学科综合实力。要加强科学研究,重点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各相关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回答学生关注的重大问题,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追求新发展,力求取得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超越性的理论成果,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创新;路径

当代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在教学中,教师很有感触90后的学生较之80后的学生更有时代特征。曾经,我们经常用叛逆来形容80后的大学生,那么90后的大学生是个性。他们年轻、活力,具有创新精神,但是更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活力,但透射出冷漠。90后是孤独的一代,90后是缺少情感感化的一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以团队、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运作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谐共赢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兼顾理性知识和非理性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

(1)授课教师确定选题,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进行研究,完成调查论文,调研报告。最后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这种实践教学形式适用于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政策贯彻实施及效果等问题的调查研究。从经费计算的角度来时,最为经济实惠。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也最为简单轻松。但是,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赖于学生高度的自觉性、敏锐的观察力和高素质的科研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组织的带领大学生到社会重点行业、企业、街道或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等地方进行考察调研,完成调查报告。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与第一种实践教学相比,具有更高的纪律性要求,可获得教师的现场指导。但是,参加活动的人数有限,活动成本相对较高。

(3)情景模拟。根据教学内容,模拟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从中获得启示。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

(4)专题讲座、座谈。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成功人士或先进人物等,到学校做专题报告,就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问题与学生现场互动。

(5)课堂讨论、辩论。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6)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联系起来,开展实践性教学。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的路径

2.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思政”课各章节也存在重复的内容,必须进行优化整合。如:第一章可以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然性、科学内涵、成果、意义”的线索进行整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放在其他专题重点介绍;第一章和第六章都涉及“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只在第一章重点介绍;第六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都涉及“科学”、“教育””等内容,一定要避免重复;第八章和第十一章都有“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容,也要避免重复。可以把重复的内容集中在某专题重点讲解。

2.2将理论热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理论热点问题,如:“六个为什么”、“四个划清”、“七个怎么看”等,这些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如能充实到“思政”课精彩教案中,将使教学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六个为什么”可以与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四个划清”可以与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七个怎么看”可以与第八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2.3课程评价与管理学相结合。

现有的“思政”课教材是章节式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为了照顾结构的逻辑严谨性、章节的均衡性和前后呼应性以及内容全面覆盖性、学术权威性和表述的准确性等,存在着内容重复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教学。因此,精彩教案不能照搬教材体系,必须将其转化成教学体系。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增强教学实效性,“思政”课精彩教案可以把章节式的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把十五章设置成十五个专题,这十五个专题又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总论部分、思想核心理论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又可以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政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教育对象及实施过程所进行的价值评判。“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政”(简称“思政”)课精彩教案,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思政”课精彩教案的价值、特点、结构和内容。

2.4精心设计“思政”课精彩教案的结构

在把章节式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以后,“思政”课精彩教案每一个专题的结构都可以从教学简况、教学过程和教学小结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是教学简况。这是对教学基本情况的简要认识和把握,包括授课对象、学时安排、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课后作业、阅读书目等。授课对象要把本专科区别开来,以此了解不同授课对象的总体情况;学时安排是指对每个专题教学任务完成所需时间的总体把握;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重点难点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学的主要方面,包括教材要求的重点和一些热点、难点和疑点。

其次是教学过程。这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布局,也是精彩教案的主体部分,包含了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实际上把整个教学流程都进行了安排,包括告知、导入新课、讲授、视频、案例、提问、讨论、自学、教师归纳或点评、知识链接、时间分配和板书设计等。告知是告诉教学对象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导入新课是教师在新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既可以通过复习提问自然过渡到新课,也可以通过案例、名言、图片、视频等导入新课。

最后是教学小结。这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思考,包括教学效果、教学经验分析和改进措施等。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教学经验分析是在对教学效果总结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进行经验总结,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改进措施是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59-63.

[2]朱虹.论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3-10.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范文5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实效性 调查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了新的课程方案。为了全面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开展情况,征询同学们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进建议,进一步改进思政教学,增强实效性,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共科部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问卷调查与座谈情况分析概述

为更好地了解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开展情况,课题组从2009年4月开始,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调查样本为本校大一至大三的本科在校生,问卷内容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意义、学习目的、教材内容、课程设置、课堂秩序、教学方法、社会实践、成绩考核、师资培训、授课班级设置、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诸多方面。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有效率为98.2%。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看法,我们还分别召开了三场师生座谈会,让师生之间很好地沟通和交流。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师生座谈情况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广大师生充分肯定了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不可回避的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并不高,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实效性,教学效果相对不太理想。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既要考虑学生和教师的主观原因,又要考虑社会的客观因素。

1.从学生方面看,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使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大部分学生为了在未来的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将专业课作为学习的主攻方向,将考证、过级、出国、考研作为自己的主要努力目标,这就在客观上弱化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第二,抵触情绪增强。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很大。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到位和个别党员干部、违法乱纪、腐败严重等问题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热情,造成了他们对政治理论课的抵触和不信任。

2.从教师角度看,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为:第一,少数教师理论修养不够。调研中发现,有14.2%的学生认为“某些思政课教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理论功底欠缺,对本学科知识的把握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说明我们部分思政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很难做到理论融会贯通。第二,部分教师基本功差、执教能力不强。第三,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单纯讲授的形式,虽然有时教师也运用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并采用了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但还没有形成多元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能够将教材的内容和电脑等多媒体教学实现完美结合的教师屈指可数。

3.从教学支持来看,社会实践教学未能很好开展。

从当前情况看,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经费投入不足,后勤保障不力;第二,缺乏正式挂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第三,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历,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四,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妨碍实践教学的开展。

4.从课堂教学方面来看,效果不明显。

第一,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调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数安排在下午,而且是三节课连上,这导致学生听课时容易感到疲劳甚至对课程感到厌倦,教师也往往是疲惫不堪;第二,大班教学影响教学效果。因扩招和师资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上都是实行合班上课,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级平均人数达到110人左右,这不仅造成课堂秩序难以维持,还导致师生互动难以进行,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学生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调查发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看专业和外语书籍,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听音乐、发短信、睡觉甚至逃课。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高校教学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和主体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针对教学对象特点,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兴趣爱好,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遵循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原则。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学生智慧,反映学生意愿,心系学生利益。因此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对理论的思考与分析。

2.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

学校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首先,实行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在调查中,57.7%的学生选择“最愿意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为“课堂材料分析与案例教学”,45.6%的学生选择了“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课程,可采取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辩论、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等方法,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其次,要积极探索最佳的考试方式。对于思政课的考试方式,调查表明,希望“开卷”、“写论文”、“口试”的分别占40.5%、36.7%、11.9%,总数达89.1%,这说明大多数同学希望思政课的考试方式更加灵活,这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从有利于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出发去进行思政课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尝试。在考试上可以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个人单独答卷和小组集体答卷相结合等,目的是突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3.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存在教学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况,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高的基本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要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整合教学内容,将思政课从强调系统性、理论性向加强针对性转变。具体来说就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和国际国内的形势,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努力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和深层次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4.教学手段要先进。

在针对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的调查中发现,60.8%的同学“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有35.5%的同学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好”。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首先,制作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精美课件。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带来充分的视觉享受,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其次,要建立教学互动网站,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网络,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现网上教学互动,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迅捷、方便、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掌握真实的学生情况与思想动态,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们所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有效地澄清学生头脑中存有的一些思想误区和排解部分学生的消极和偏激情绪。

5.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要用真理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还要有崇高的师德,去感染学生、转化学生。同时,教师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进行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学,真正拥有专博相济、深广结合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使自己的教学更受欢迎,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6.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将社会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学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规划。高校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学生状况、业务关系,主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设一批相对固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能真正实行。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教学的功能,学校应注意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建设,使教师真正成为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者和主力军。另外,学校还应制定比较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从高校教育理念改革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到学校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改革、考试与评估督导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整治。这样才能正本清源,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学校部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社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研究.中国知网,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6.

[3]戴树根.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6,(4).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范文6

〔关键词〕疫情背景;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路径优化

2020 年1 月,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给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受疫情影响全国大范围延期开学,教育部门积极做出部署提出“停课不停教”方案,组织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线上教学和课堂指导、免费开放学习资源共享等平台,为疫情中的教育教学提供多样实践路径,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教学场地受限和教学资源稀缺等问题。在特殊时期下,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好网络平台资源,有效开展线上教学,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共同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是当下高校思政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模式设计:以《概论》课为例

(一)《概论》课程教学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目的旨在帮助高校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本原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去观察、分析和认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了解我党的思想理论体系,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为把学生培养成面向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时代新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疫情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秉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理念,将《概论》课程结合疫情中的时事政治,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在抗疫中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责任与担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把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概论》课程教学环节

在当前特殊情况下,在线教学是各大高校实行“停课不停教”的最好措施,同时也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基本保障。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应用,围绕“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这一主题,基于学习通在线授课平台,进行教学前后环节设计。1 、课前备教―――侧重学生主体设计。第一,课前培训,明确上课流程。线上教学开课前,统一对授课教师进行线上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模拟建立班级指导教师熟悉平台各项功能,如创建课程、建班级群、网上签到、章节测试、在线讨论、发帖互动等。通过技术培训,帮助教师在授课时能熟练操作各项流程,确保《概论》课程线上授课顺利进行。第二,创建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案设计是教学的核心,是线上教学有序开展的关键。一般而言,线上授课的主要流程:教学导入―――重点内容讲授(直播或录播)―――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讨论主题―――小组讨论交流―――章节练习―――教师总结。第三,搜集资料,理论联系实际。《概论》课程内容丰富,涉及近现代以来历史知识、人物故事以及党史、共和国史等,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是首要基础。结合当下特殊背景下的现实,利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推送的新闻热点,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智云、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共享的教学资源、视频资料,提前做好资料汇总、筛选、剪辑和组合,恰到好处地融合到《概论》课教学中非常必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课程中设置“以古知今”“一句感悟”等互动环节,引发学生所思所想,收到良好教学效果。2 、线上教学―――突出学生学习需求。在线教学促使教师身份由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型向以协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型角色转换,因此要在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基础上,把握好线上教学、答疑和线下督学、交流。第一,提前凝练专题知识重点。由于教学空间、条件的变化,学生线上学习时间有限,提前凝练好每个专题知识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尤为重要。根据不同教师授课风格,有的教师选择直播授课、有的教师选择20 分钟重点讲解录播。同时把相关资料放到云盘中,共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随时查看学习。第二,主题讨论贯穿学习过程。教师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开展讨论,并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以免造成部分学生因缺乏自律性而“潜水”或“掉线”,从而确保教学效果。例如教师结合梁启超青年说,联系90 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感人故事,在线发起问题“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学生的答案顿时刷屏:“青春就是用来绽放的,在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站出来,敢于奉献的90 后最美。”“以前有人说90 后没担当没责任心,但现在他们变成了祖国的骄傲,疫情面前他们没有逃避。我坚信未来有一天,祖国需要我的那一刻,我不会退缩。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通过在线讨论互动,从理论到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心灵上产生共鸣。第三,设置分组任务提升参与度。通过手机学生端设置在线分组任务,构建人机交互式课堂活动,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促进学生小组团队合作能力。分组设置实现在群聊空间里,让学生“动手”协同参与回答,丰富了交流互动的形式,有效提升课堂效果。3 、线下促学―――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结合00 后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认为有效巩固线上教学的内容,线下课程作业非常必要,但是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第一,答题式作业。每个专题讲授结束后直接,在平台设置“测验/作业”板块中,教师可以灵活设计作业题,老师还可以通过“抽奖”选人的功能来挑选同学回答指定问题,并给答对的同学积分奖励。第二,作品式作业。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设置微视频、每日打卡、绘画作品、撰写心得体会、PPT展示、参与实践等形式作业,学生在手机端上传后由教师批阅点评,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当作业不合格时,通过平台发回给学生重做。比如,有个别同学在做到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参与街道、社区志愿抗疫服务活动,学生就可以上传照片,以实践活动照片作为作业形式上交。第三,积分式评比。利用平台数据统计功能,自动生成积分成绩。学生随时查看自己的各项得分、排名情况,并根据各权重累计获得的积分,有针对性的修正自己的学习。比如A同学的成绩统计在教师端显示如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疫情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建设思路。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了一些弊端,有待改善。

(一)线上平台容量的超载

线上教学的集中“上马”,对直播平台的基础技术和教师的操作水平是重大挑战。由于全国师生在线数量巨大,学习通平台受超大流量冲击而被限制流量导致部分功能失效,影响了直播的进度和效果。一方面,大流量容易导致直播卡顿中断。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取决于直播平台和计算机硬件的水平。在线教学以电子产品为载体,更依赖网络宽带的网速。例如在授课过程中,受流量影响,PPT展示不连续的现象时有发生,视频播放卡顿中断难以避免。另一方面,电脑端效果优于手机端。虽然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但是学习效果却因用户端的设备而异。根据学生反馈,受条件限制,部分学生没有电脑,只能用手机在线学习,学习效果不佳。

(二)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掣肘

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尚未达到成熟推广期。广大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对平台使用不熟练导致各种问题产生。一方面,线上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对学习通平台的各项基本功能熟练操作,还需具备对课程相关大数据的挖掘、处理和收集等技能,同时在直播过程中,需要应对随时出现的突发情况。比如,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好点赞、弹幕等辅助性功能。另一方面,线上教学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如何开展有别于现实课堂的线上互动?如何及时调整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师生教学关系?如何掌握屏幕另一端的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这都是线上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和提升的现实问题。

(三)教师督学职能的弱化

线上教学缺乏实体教学环境,教师难以对学生展开有效课堂管理和学习监督。一方面,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真实学习动态。师生处在不同空间,依托学习通平台构建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真实行为状态无法了解。相比在线下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上课状态一目了然,也可直接提醒。而线上教学时,在手机端或者电脑端的学生,教师只能看到摄像头范围之内的情况,而摄像头之外的景象,教师无法知晓。例如有的学生在听课同时也做其他事情,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敷衍学习时有发生。再如学生的参与度难以保证,个别学生自律性较差,学习进度持续滞后,教师很难在有效时间内进行有效督促。另一方面,线上课堂容易出现娱乐化现象。由于学习平台加载很多辅助功能,容易出现部分学生连续玩转点赞、弹幕功能,发送不雅表情包等娱乐化行为,虽然教师能够及时管控,但是由于师生不能面对面直接交流,教师授课班级较多,很难把握每位学生的真实想法,容易信息不对称。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模式的路径优化

线上教学目前虽然还存在一些技术壁垒和值得改进的问题,但是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以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线上教学模式的改善与优化,依赖于客观环境的技术革新、教师主体的信息化提升、思政理论课新内涵的拓展。

(一)依托新技术,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云教学”环境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引发了各行业的转型,如消费、金融等,而教育行业也没能躲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线下线上已经渐渐没有清晰的界限。如果说线上教育是方式和模式,那么线下教育的优质资源就是支持线上教育发展的基础。说:“办好思政课站位要高、视野要广。要放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处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关键时期的大视野中来审视,要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千秋伟业的伟大进程中来思考。”依托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平台,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云教学”环境,一方面高校教学部门应建立思想政治教学“云资源库”。以《概论》课为例,可以建设视频库(红色电影、典型案例、历史短片等),提升教学信息共享,促进网络资源有效使用;也可以建立红色思政基地VR平台,开展大学生网络实践教学,提升红色信仰教育;还可以建立线上考核平台,建立试题库,系统自由组卷,完成网络教学考核,改变传统线下闭卷考试。另一方面,思政理论课教研组加速智慧教研室建设,加快“云教学”研究步伐。以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为抓手,推进思政课程数字资源的建设、引进与应用,积极鼓励思政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方式,录制教学短片、微视频等数字资源。可以依托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课题研究,深化对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改革的研究,提高理论化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二)深化新理念,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师信息化素养

一是培养信息化思政教师队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曾经指出,新时代的“金课”,要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其中所谓“创新性”,就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与时俱进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必然也要积极学习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要主动思考如何将新技术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创新出多种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高校人事部门应将思政理论课教师学习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化教学纳入年度师资培训的必修模块,全面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二是探索多元的线上线下教学方法。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了建设五大“金课”目标,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线上教学不能简单复制线下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何有效的各取利处,优势互补,既充分运用线上平台的多种功能,又达到线下教学的亲和性、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满足感,是当下特殊时期思政老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三)拓展新内涵,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功能

不论是线上直播还是线下面授,这终究是教学的形式、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因此,在疫情背景下,要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厚度、高度,必然要立足人类所面临的这场困境,结合中国人民团结抗疫的生动素材,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本质内涵。一方面,用贴近实际、贴近对象、贴近具体的案例,通过启发达到教育的目的。以《概论》课程为例,可以结合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中国速度;可以结合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逆行武汉、临危不惧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谁是国之脊梁,谁是民族偶像;可以通过无数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忘我奋战的点点滴滴,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多难兴邦,什么是责任担当;还可以通过中国在困难时期,伸手援助他国,展现大国风范,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要用丰厚的知识成果滋养先进的价值观念,把教科书与新时代中国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比如讲一讲在抗疫面前展现出来团结的、强大的、有爱的中国,引导学生感知民族的力量,感受“中国”两字带来的温暖与美好,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比如讲一讲在病毒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引导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树立珍视和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四、结语

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八个相统一。”[1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分析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关注新时代学生的情感需求,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还强调:“思政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种素养。”[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遵循教学规律上好课,也要为党和国家育好人,发挥理论专业优势,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范文7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31

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相对于一般知识教育而言,价值观培养与其存在本质差别,价值观是动态积累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生成行为支配器的过程,即对人的行为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考察知识体现了客观、主观二者之间相契合的显现,而考察价值观则体现客体与主体二者之间效用满足关系情况。为此,高校任课教师要区别对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从而为我国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培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1 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人们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一种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内容被称为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对有关于价值问题进行处理的所持态度、观念以及立场的表现,位于价值观体系的核心主导位置,彰显了价值观的基本属性和根本倾向,能够对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统率。

基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方式视角定义高校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旨在正确认识人与他人、自然、自身之间的关系。作为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应与民族乃至国家的发展方向相契合。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目前,已经形成了趋于完善的价值观教育模式,而该模式主要应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教育教学中。

2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培养面临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科学育人为导向,由教学方法与内容等方面构成,能够实现多层次育人的作用,同时,也是作为高校德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存在的。就现阶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情况来看,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的阻碍,下文将详细列举。

2.1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仍无法完全摆脱“知识中心课程观”与“社会中心课程观”这两种传统教育观的局限,表现为对知识和社会因素作用的过分重视,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这就直接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并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中心课程论”教育观念中,给予了社会整体高度的重视,使个体受到了忽视。不考虑大学生个体,以抽象的视角看社会,则会出现形而上学的现象;在“知识中心课程观”教育观念中,主要以知识为基准,对思想政治理论间接知识的学习进行了片面的强调,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同时,也无法适应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

基于此,上述两种传统教育观,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时展要求背道而驰。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要拜托这类片面的教育观,以培养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立正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

2.2 缺乏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具体化的教育目标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体现了思想政治的基本教育目标。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情况进行反思,高校缺乏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不够关注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涉及到五个课程目标,其中,仅有一个是有关于大学生世界观塑造方面的目标,由此可见,无论是相关教育部门还是高校,关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程度远远不够,这就不仅会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样产生了直接影响,还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置没有涵盖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相关价值观目标。随着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已经将关注焦点落在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上。但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却忽视了对大学生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价值观的培养,使得教学目标无法顺应新时展要求。其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置没有涵盖对审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伴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大学生对审美价值观方面的需求也上升到另一个层次,但显然,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并没有对此作出积极的引导。其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忽视了人类共同利益的优化与培养大学生的国际合作精神,在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在这一方面的缺失,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以上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所设置的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目标不够明确的具体表现。

2.3 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差异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面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在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时,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各方面情况存在较多的差异,但思想政治教学却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使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更重视课程自身体系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倾向于以理论层面对问题进行阐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无法科学解释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最后,本科院校通常设置了四门思想政治课程,但课程内容却有较多的重复现象,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既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与重复,又与高中历史有较多重复内容,不仅浪费了课时,还会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

3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培养的主要路径

3.1 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导向,遵循育人为本的教育观。该教育观对科学培养人才进行了强调,将思想政治课中心设置为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而又积极的思想品德。自社会改革以来,社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目前,新时代的精神号角已经变为改革创新,倡导当代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和主体人格。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教学应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基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使其主体意识得到有效的唤醒,并对其核心价值观的修养进行不断的强化,最终实现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目的。

3.2 建设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标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目标,将培养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目标,以育人为本作为基本教育理念,对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的建设。首先,高校要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设定,并制定人与自然关系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标,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次,高校要按照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审美价值观方面的导向目标进行科学的设定,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涵盖人与世界利益同化的目标,以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进步。

3.3 丰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设置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时,学者们要对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就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内容来看,重人生观、世界观、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轻价值观培养、政治实践教育和道德教育。同时,针对于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我国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内容建设要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协同多个部分共同解决该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不足的问题,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科学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储备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做好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内容与大学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从而帮助大学生有效培养其核心价值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教育的先进文化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作为精髓部分存在的。如果每个大学生均由核心价值观构建精神家园,不仅能够催人奋进,帮助其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生观的教学,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路径论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61-165.

[2] 马小华,赵亚军,郑丽波等.文化强国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缺失与重构[J].前沿,2012(9):27-29.

[3] 桂芳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华章,2014(18):179-179.

[4] 何玲玲.红色经典教育――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D].西南大学,2010.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范文8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防灾文化高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 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同时必须看到在当前的大学校园灾难事故屡屡发生,防灾文化建设刻不容缓,高校安全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意义重大。而当前,高校普遍对防灾文化建设认识和重视不够,更不用说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密切结合,而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基于现实状况,本文拟从对二者的关系、重要意义及实践结合等做初步探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结合的必要性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现与防灾文化的结合,在当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防灾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防灾文化是指人们的灾害观,人们的忧患意识、人们的防灾意识,人们在灾害发生时冷静的对应行动、防灾文化教育宣传等。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大学生的道德理论水平加以教育提高,也要积极地结合大学生实际加强防灾文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更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需要,从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实现教学目的。

2、防灾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日趋恶化,自然灾难频发,而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最近两年,我国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先后发生两次7.0级以上特大地震,损失及影响极大,其中学校公共设施及师生伤亡情况比较严重,这就对校园防灾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防灾减灾的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结合的可能性

1、防灾文化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始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始终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重视不足,没有学习积极性;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良好的多元化平台,教学效果不理想。防灾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依托校园文化的平台,通过包括防灾文化协会、应急演练等各种形式,把思想政治理论充分渗透,使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身,提高道德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观念,促进在实践中实现校园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指引着校园防灾文化建设的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道德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教育者使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人的思想品德在社会实践和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的,反过来影响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是我们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德、智、体、美等面发展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造就“四有 ”新人,它主导着防灾文化建设的方向。防灾文化是指人们的灾害观、人们的忧患意识、人们的防灾意识,人们在灾害发生时冷静的对应行动、防灾文化教育宣传等。防灾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牵引着防灾文化的发展,引导防灾文化建设的方向。正是因思想政治教育在防灾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使防灾文化建设得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当前防灾文化建设的初期,方向至关重要。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的结合关键在于授课环节中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现在共有四门课程,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对其内容应进行整合,进行专题讲授,渗透防灾文化,从而更好实现二者结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可分为入学教育;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爱国主义、法律知识等五个专题。在爱国主义专题中着重加强防灾文化建设,以“防灾减灾、热爱祖国”为主题,借用全国携手支持汶川和玉树人民等案例,宣传抗震救灾知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法律知识这个专题中,全面讲解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安全法》等法律文件,使学生增强相关法制观念,在防灾减灾中努力做到一名知法守法的现代公民。

《中国近代史刚要》课作为一门主讲历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历史为主线,为学生勾勒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进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原有专题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专题讲授中国防灾减灾历史的变迁。比如在我校地震科学系,可以根据本系地球物理学专业的特殊情况,专门开设防灾减灾历史专题,讲解中国防灾减灾历史,使学生更加全面学生理解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提高相关理论水平,激发对新中国的热爱,树立作为防灾学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门着力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目的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严密逻辑推理思维,提高理论水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内容中,在哲学内容的认识论当中应结合防灾文化讲授,通过汶川大地震中的实例,分析在地区各单位特别是各学校在地震中的受灾情况进行分析,突显防灾文化建设对减少人力物力损失的作用,增强学生防灾减灾观念,提升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学习的水平。

防灾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四门课教学中,依托课堂平台使课程相关专题渗透防灾文化,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理论认识水平,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为防灾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同时也应该积极拓展其他渠道,包括通过课堂下的各种环节和方式多维立体加强防灾文化建设,例如开展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的活动等。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结合的条件保障

1、机制保障

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纳入教学体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课堂进行完善。无论是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都应该把防灾文化作为重要内容保持下来,并建立相应的规范和考核标准,这样就能够保证防灾文化建设的有序性和制度性,使之长期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组织保障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防灾文化建设,需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领导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与教务处、团委等其他部门协调统一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将各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将防灾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之后,教务处对该课程进行学时及授课方式的调整,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将其纳入学生的培养方案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下设立学生社团―防灾文化协会,与团委统一组织,在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其列入组织范围,进行诸如防灾基础知识普及宣传等活动,不仅使得防灾文化在校园内普及,在深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普及到广大民众中,更是发挥了文化宣传的重要作用。

3、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上的实践还比较少,首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掌握相应的防灾基础知识,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有计划的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结合,开展相应的社会调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其次,应该按照师生比配备专业教师。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往往以大班方式进行,在进行第二课堂建设的时候较为困难,而且师生比严重失调。在将其与防灾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除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力量外,还应该发挥专职辅导员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

4、经费保障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防灾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加入了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的活动。高校应该将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纳入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投入,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郑永廷.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范文9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新理论成果,也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一、坚持科学发展,改进教学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同样,科学发展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发展,首先要改进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内容要做到:一是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善于理论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现有内容进行更新、丰富和完善,将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二是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找准学生兴趣点和对时事关注的契合点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对人生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以科学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三是教学内容立足教学实际,建立新话语系统。新话语系统的内容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大学生生活的语境,形成一套以科学的“真”为基础、以人文的“善”为内涵、以艺术的“美”为形式、以技术的“实”为手段的新话语系统。”更加突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和效度。

二、坚持育人为本,优化教学方法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就是使人成为人,使人成为有用之人,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使人成为有用之人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优化课堂教法的设计,并保证其科学性、创新性、多样性、灵活性,才能有效地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树立科学理念,发扬课堂民主

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个性和特色人格的个体,要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和权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依据课程内容,结合当前实际、紧扣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设疑扣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引导,从而在教学互动中探寻真理,摒弃谬误,在潜移默化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脑、入心,进一步增强其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

2.强化人格魅力,优化授课艺术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道德风尚高尚,教法使用得当,讲解深入浅出,语言表达流畅,思维应变敏捷,课堂气氛和谐,无不展现出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完美形象。教师在展现人格魅力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抗辩,以引人入胜的课堂授课艺术创造愉悦宽松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交流,平等对话,自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情感投入,开展平等交流

真诚地关爱学生、平等地交流互动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条件。要努力与学生心灵上接近、情感上包容、人格上平等,建立和谐顺畅良性的师生关系,以真情换真情,以真心换真心,教起来顺心,学起来舒心,和谐共鸣,相互尊重,从而使学生因热爱老师而更加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全面协调发展加强体系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是由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所组成,加强这些体系建设,理顺各种体系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学科体系建设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于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的深化,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始终站在学术的制高点以科研促教学,对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将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领导,规划和指导学科建设与发展。要不断总结学科发展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一个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为此,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出探索:一是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二是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条件的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学校优势学科、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逐步建成省级或部级重点学科。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好硕士生、博士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及教师培训工作;四是进一步建构科学合理的学科队伍,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2.教材体系建设

教材体系指某一门或某一类课程的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教材系统,它是某一门或某一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标准的载体系统。

完整、系统、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体系是大学生接受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材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对教材体系进行建设,要根据实践的发展、教学的需要,组织权威专家、学术带头人等及时吸收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分门别类、统一编写全国综合类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专业类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和职业类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形成包括基本教材、配套教材和电子音像类教材等在内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3.教学体系建设

教学体系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要素教育学生所构成的一整套理论表述系统。

良好的教学体系不仅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提高其理论修养水平,还能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学体系建设:一是把握教材,要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编写规律,在此前提下,注意研究和剖析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二是把握学生,学生是授课的对象,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层次、专业范围的不同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三是把握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掌控,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相互听课、教学观摩、教学能手比赛、精品教案、精彩课件评比等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

四、坚持持续发展,加强保障机制

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入手,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1.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费投入,在确保日常教学科研等办公经费支持的基础上,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列入预算,专门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考察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

2.加强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教师队伍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要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为目标,培养一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3.完善体制机制

在教学管理中纳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思想,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完善教学督导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如新教师试讲制度,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表彰奖励机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要充分兼顾他们的教学、科研以及有关思想表现情况,考核结果要与教师的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等挂钩;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测评体系,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五、统筹课堂课外,实现优势互补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根本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联的各种关系,注重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统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统筹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

互联网作为现代化传播信息的手段,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浏览信息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这一手段展开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搭建网络平台,开展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的引导、教育和服务功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潘晴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系统的生成――以科学发展观为视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2]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