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集锦9篇

时间:2023-08-27 15:04:38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素质的提高。有效控制和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创新发展,增强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及危害

边缘是相对于中心而言的,是事物形态、形状或现象在时空上相距中心的最大或最远界线。边缘化倾向,一是指逐渐远离事物的中心,向事物的最大或最远边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种趋势;二是指在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认识、价值观、社会思潮等向社会主流反向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的地位、作用、管理和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与其应有地位和作用呈反向的一种趋势。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的表现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摆放不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全面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阵地”“主干渠道”的地位。只有在教学管理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应有位置,才能更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作用。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集中于眼前临时和突发的日常工作,过于强调专业课地位,在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关系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摆在相对次要地位。在学校的具体教学运行和管理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文件或政策表述层面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学校、教师和学生认识和教育活动中,没有转化为具体的现实行为和可感知的效果。

2.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不健全

组织机构健全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开展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机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名称不规范。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机构名称主要是依据思政课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地位来命名,一般是“基础部”“公共教学部”等;二是职能不明确。一些院校思政课管理部门职能被放大,工作业务除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之外,还有宣传思想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的群团活动工作等。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纵向发展看,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从专业和学科发展横向比较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建设是相对滞后和不足的。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资源与自身发展需求的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数量和教学设施设备等;

二是相对于其它专业的教学和建设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及建设资金的相对不足;

三是教师的校内津补贴待遇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师增长相对缓慢和滞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投入,划拨了专项建设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其它专业建设的投入则明显不足。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的危害

1.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积极性的发挥思

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然而,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摆放不到位、组织机构不健全、教学投入和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摆放不到位,影响教师对自身价值认同,进而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的认同。组织机构不健全,让教师缺少归属感,影响了教师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教学投入和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对教师待遇的改善和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开展,对思想政治理课课程建设和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2.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将直接影响育人功能,并割裂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的关系,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偏差

1.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矫枉过正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教育改革,由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转变;由封闭式课堂教学向学校教学主导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习与实践”合作模式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目标的确定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却更多的关注专业技能培养,重才轻德,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计划调整中,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甚至在个别高职院校出现取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观点,这是十分担忧的。

2.实用主义的就业导向思想影响

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来看,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鼓励学生考取各种技能证书,对学生就业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过度关注,无疑会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的学校在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时,大幅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数,放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学习的直接目的就是专业技能,然后再找一个好的工作。学生入学时文化分数偏低,学习基础不好。在他们看来,只有专业和技能对他们来说才是有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学不学无所谓。就业时用人单位看有多少技能证书,又不看思想政治课考多少分。因此,学生的这种有用就学,没有用就不学的实用主义思想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倾向的认识根源。

3.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作用不突出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培养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高职院校把资金、资源、师资等集中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上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虽占有学时,但在对学生技能培养上,却不能像其它专业课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些专业课老师认为可以压缩,甚至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关系不大,对自己个人的专业发展及未来就业作用甚微,甚至毫无作用。当然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学识水平不足,人格魅力缺乏,教学方法单一等等原因。

(二)市场经济下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是利益竞争的经济,竞取利益必须依靠人的智慧和能力。有了智慧和能力才能获得更大的物质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成员对物质及金钱利益追求的欲望被不断得到释放,大学生也不例外。“一部分人迷失在物质享受的消费文化中,失去了精神价值的依托和信仰。青少年在多元冲突、急剧变迁的价值生态中,经由正确的价值观指引顺利完成社会化的难度日益增大。”[2]因此,形成了高中学习为了考大学,大学学习为了找工作,找工作为挣大钱的功利化社会价值取向。这种功利化的社会价值取向迫使学校培养技能人才,追求就业率而放松或忽视思想道德培养,反映到学生的学习上,就势必影响学生更多的关注对专业课的学习,而放松甚至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

三、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倾向的思考

(一)在更新观念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在更新观念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是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的有效策略。

第一,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使之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正确处理好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第二,制定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外部环境,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相关运行机制,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和实现。

(二)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没有相对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都具有不同于其它专业学科的特点,必须采用与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体系建构中要体现三个方面。

第一,对教师而言,要把学术与科研成果的量化考核和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起来,把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第二,对学生而言,把掌握理论知识的课堂评价和日常学生行为评价结合起来,把教师评价和学生个人自我评价结合起来。

第三,在总体评价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和学生表现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也是评价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最为重要的核心标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不把学生当成随意加工和处置的对象,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角,调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解并接受知识,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形成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是要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单调枯燥的理论表述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把单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点和特点,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作用。同时,更重要的还要研究受教育对象———学生,研究学生个体思想政治观念及行为形成的内在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邓艳,朱方长.教育的理想与人的发展[J].教育导刊,2004(11):12.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范文2

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任务是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担当的。因此,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

一、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在素质教育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放在首位,而思想政治课则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可见,它的地位不一般。要造就“四有”新人,其中“有理想、有道德”,甚至“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教育、知识熏陶,也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特别是政治活动课程的实践活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等知识的教育,也是思想政治课责无旁贷的任务。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每一大类的项目中无不渗透着思想政治课的影响。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思想政治课则是素质教育这个灵魂的载体。

二、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决定作用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它起着决定素质教育性质和方向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形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并存,不同体制学校的办学思想也各不一样,这些都会对青少年一代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都要让思想政治课在教育中占有突出位置;中考、高考中,思想政治考试也必须占据相当的比例。而一旦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或取消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否认它的作用,就很容易出现道德败坏的“危险品”。目前,我国不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21世纪的思想政治课,只有做到陶冶教育、创新教育、智能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执行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任务;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教育学生守纪律;只有用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这些任务是无法落实的。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着思想政治课的改革

在素质教育从提出到逐步推广实施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强调它既是一门德育课,也是一门智育课,就教材本身讲,理论性强与实际结合太少且又不紧密。而现在调整后的内容,不仅继续强调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而且内容比过去更丰富,知识涉及范围也比过去更广阔,还增添了许多过去没有的新的社会实践知识,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综合评价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能力。调整后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以说,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的调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着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和内容的更新。

四、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能削弱,作用不容否定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范文3

一、思想政治课与中学德育不能等同,它们是有严格区别的

首先,从定义上看,《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首先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受到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制约。中学德育是中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相区别,它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根本内容。而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型课程。它是中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

其次,从地位和作用上看,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主课,在中学德育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即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和主渠道。《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指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中学德育居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它对坚持学校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从地位上看,中学德育居于支配地位,它决定着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任务、内容和原则,思想政治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中学德育;从作用上看,中学德育具有“保证”、决定性,而思想政治课除了具有知识功能、塑造功能,还有德育功能、导向功能。因而,它“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

再次,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思想政治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和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等是它的重要教学形式。它的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第四,从评价方法上看,由于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集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应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确定思想政治课的考核内容。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等素质的考查,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提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采取开、闭卷相结合的方式或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而中学德育进行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是写操行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不适于采取卷面测试或考试的办法进行评定。

二、强化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途径

第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帮助思想政治课教师努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心理品质等素质,应该专施“德育学科”继续教育,适应社会转型和教育转轨的新形势要求,担负起新世纪赋予德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第二,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首先在内容上要创新,教材要适应新形势,不断修改、补充。在教材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也要不断调整,充实。其次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方法也必然多样化,要创造同切合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手段、新方法,考试方法也要进行改革,以利于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第三,要增强德育意识,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教师在数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经济和社会生活现象,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一是发挥《思想政治》教材的育人功能。按照课程标准和德育总体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培养正确的是非分辨能力和思想观念。二是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德育作用,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诸如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科学性、实效性。不少政治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现有的理论、知识显得比较贫乏、单一和陈旧,因而,在教学工作中往往有看不透、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要提高驾驭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及其改革,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第五,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德育功能。一方面在教学中要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讲政治理论。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中学;作用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概述

1.性质。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须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以下特征:(1)思想性。即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人文性。即以优秀文化、民族精神教育和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增强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引导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终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3)实践性。即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自主体验与发现,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第四,综合性。即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实际出发,有机整合道德、法律、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学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

2.任务。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我国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可以把它概括为:(1)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任务,即教授学生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常识及社会科学常识教育。(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能力。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即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入手,逐渐形成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中学生来说,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即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从而坚定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1.政治教育作用。政治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们政治观点、信念和信仰的社会活动,它的实施者通常是国家、政党或政治集团,受教育者是整个社会成员或他们中的一部分,为此广义政治教育又称社会政治教育。狭义的政治教育指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种影响学生政治观念、信念和信仰的课程和活动,所以又称学校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政治教育的主要工具,思想政治课首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教授学生思想政治课,传授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作用,也根本上它区别了它与其他学科。要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这一作用,就要求该课程教师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这一基础之上,用社会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培育学生。

2.德育教育作用。道德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人们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及具备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作为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课就是通过传授思想政治知识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发展的问题,能够理性看待人生道路上的成就与失败,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其整个教学重点在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义不容辞地发挥着德育的重要作用。

3.智育教育作用。智育教育就是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够基本了解与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促使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想政治课涵盖着丰富而又广博的知识层面,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每个领域的内容渗透其间,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军事、宗教等知识无所不包。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依托和载体是文化知识,除此之外,思想政治课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做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及其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发挥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庞红.浅析思想政治课在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西部,2007(6).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范文5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教材;道德;兴趣

此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师学校生命教育的构建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当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很理想,课堂教学常常是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必须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其育人的教育功能。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中,笔者就做好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与同仁共勉。

1 提高认识,_立政治课的地位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认清和摆正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首先,学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全方位多角度支持思想政治课教学。其次,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教育,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弘扬一切有利于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要培养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和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做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成为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典范。因此,我们必须大胆进行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主体。

2 深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给人们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死背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深研课程教材,从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认真备好课。因为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和备学生。备教材就是要把教材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编写意图、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点找出来。备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学会主动学习知识。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有直接联系,就自然会感受到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的,就会增强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也就随之得到提高。

3 尊重学生,引导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唱独角戏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质疑、自主探究和联系实践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达到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目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革新过去传统的、陈旧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学习的自和选择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到让学生锻炼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完成教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教育教学目标。

4 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

面对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差,但“见多识广”的中职学生,“光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要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除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图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外,还应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视频、电视、网络等多种教学方式助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尤其是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给广大的教师提供了诸多便利,既减轻了板书的负担,又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和谐,创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上法律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社会与法》等多媒体视频,通过声情并茂的视频既真实又生动地向学生展现与课堂知识贴切的案例,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从中增强法律意识。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学生德育素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提高,学校和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须深化认识,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幼儿师范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全面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因材施教,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范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92-02

1 前言

高中思政课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已经越来越显现出自身的教学乏力,很多学生对于其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实行了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试图改变片面重视知识理解与记忆的旧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突出自己的个性。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很多层面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尤其是高中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形势更为紧迫。这就需要高中思政课尽快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有效整合,实现高中思政课教学新的飞跃。

2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陷入认识误区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很多学校的高中思政课教师也开始尝试应用信息技术。虽然说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整合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与迫切要求,但是一些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夸大了教学作用,使高中思政课教学变成对学生的海量信息轰炸,搞得学生头晕目眩,反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运用。此外,一些思政课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教学课件,使教学变成一个幻灯片的放映课堂,学生就像一个观众,无法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造成教师与学生地位的混淆。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高 当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应把信息技术做主要辅助手段来开展教学。但是,一些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素质并不够高,无法有效实现二者的合理整合,以致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很多高中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也需要提升信息道德与安全素养。这样的高中思政课教师无法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为自己的思政课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无法提升教学效率,当然也没有挖掘出最为优质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不少高中思政课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忽视了其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本质内涵,即应该充分尊重并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与作用。因此,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片面地把信息技术应用进来,通过一些教学课件来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是成为课堂的观众,无法获得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这样的思政课课堂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思辨力,无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现代化教学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它与课程实现有机整合是一个大趋势,这对于教师的信息化素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是,还有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他们无法很好地满足当前思政课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必须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树立起信息化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应该使用并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高中思政课教师尽快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素质结构。教育部门应该从宏观上来建立健全相应的在职教师计算机培训机制与计划,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和课件制作大赛。学校可以从微观上来为思政课教师营造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图书馆要引入不同的书籍,让思政课教师能够处于一种信息化教学氛围当中,自然而然得学会和应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手段,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 在我国,思政课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是在具体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为重视对学生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培养与提高,而对于学生的情感方面的目标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但缺乏实际的学习能力,也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鉴于此,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重新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制定,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与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于思政课教学中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引导学生具备科学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发挥出思政课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作用。具体来说,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料,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或组建学习小组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强化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成功实施素质教育。

确立好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身份与角色必须得到根本性改变,不能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核心那样,而应该让教师成为学生思政课学习中的主导者与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整个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体所在。这就需要高中思政课教师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来收集更多的教学相关资料,制作出合适的教学课件,并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这样的思政课教学课堂,将使得学生成为主人翁,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态度有所改变,并不再认为思政课就是死板的说教,而是一种愉快的课堂体验。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把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辅导者,而不是唯一的教学者。

当然,思政课教师也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信息素养的局限性,帮助学生运用好现代化的学习工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真正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旧知识来建构新的思政课知识。

4 结语

总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让思政课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化与具体化,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思政课的时代气息和可信度,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切实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范文7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思政课;实效;研究

一、影响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及教材建设尚存滞后。从200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都取消了地方性思政课教材,普遍使用国家教育部统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这对规范学科建设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但对高职学生思政课教学却显得不足。一是尚缺乏统编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指导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由于缺乏统一教学大纲,教材篇幅较大,教学参考资料较泛,而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教师很难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容易导致教学的任意性,影响了实效性。二是教材缺乏高职生的针对性。现行思政课教材具有普适性,而缺乏具体性,与高职学生有距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更多地强调教学的实用性,泛泛的使用理论性较强的本科高校教材,会造成高职生的心理抵触,使学生难于提起兴趣。三是教材存在与中学较多的重复。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宪法的基本制度,公民道德规范、台湾及两岸关系等内容,在中学都已经学过,在高职教育,虽然其深度广度有别,但毕竟使学生缺乏新鲜感。俗话说,再美的东西看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倦”。因此,高职生厌学不奇怪。

(二)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榜样力量。然而在市场经济下,思政课教师遭遇了冲击,力量明显不足。一从师资的来源看,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简称“政治专业”)高质量生源短缺。据了解,高考中大数多优秀生都不愿学习政治专业。政治专业录取的多为第二志愿或服从调剂的学生。另一方面,高校设置的政治专业已普遍更名,招生人数逐年减少,导致了师资队伍的先天缺陷。二从教师的心理素质看,一些教师对教好思政课缺乏信心,畏难、悲观情绪较重,对提高和改进教学质量存在着消极因素,不注重马列主义理论研究,甚至出现不信马列的现象。三从教师的结构看,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比率比较低,专业成分复杂,尤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课较为突出,出现非政治专业老师上思政课的怪现象。在新建的高职院校,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弃教从政升官,青年教师比例较大,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匮乏,直接降低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制约了教学科研的发展,影响了教学实效。

(三)学生存在着思想抵触。高职教育专业化突出,人文基础薄弱,一些高职生片面认为高职教育主要是学技能,只有学好专业课才是自己今后的谋生手段,把思政课当成一门副课。认为学习思政课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甚至简单作为修满学分的一种形式。也有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抽象、空洞,理论上说教的多,与社会实际差异较大,教学内容远离自己,与专业学习及就业没有多大联系,在毕业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只是看重专业课成绩,较少关注思政课成绩。因此,上课迟到,早退,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做自己感兴趣的功课等现象常有发生。平时很少看思政课教材,学习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就更少了。从而造成了高职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合理,政治思想素养不深等缺陷。

二、影响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一)对思政课认识上的片面性。高职院校对于什么是思政课?它的性质、内容和作用是什么?可以说一直含糊不清。一般老师也缺乏对政治理论经典著作的研读,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要么夸大思政课的作用。认为只要通过思政课教学就可以把高职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显然是对思政课教学的“过高期望”,是不切合实际的“空想”;要么淡化思政课的含义。认为思政课是一门“神秘”的学科,概念过于抽象,内容空洞费解,讲的都是一些远离生活的“大道理”,毫无意义,没有实际作用。这些认识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人的政治态度,造成部分高职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和热情,对政治敬而远之。此外,有的老师缺乏对高职生的整体认识,缺乏深入研究和认真分析,不了解学生的深层次的思想现状,泛泛地认为高职生对思政课都不感兴趣,忽略了他们的主体思维,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教学,有时播放视频教学,让学生乐一乐,课后学生仔细一想,却发现没有学到更新东西和有价值的知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

(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是高考招生、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和家庭教育的误导,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把智育因素放在首位,忽视了个人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道德品质的培养。二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专业课、外语课、计算机课和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成了部分高职生主攻方向,弱化了他们对思政课的学习。三是网络具有的高度自由、多元化、个性化和即时性、新颖性等特点,使得高职院校对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和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面临着挑战,西方社会意识形态长驱直入,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传统道德、理想信念受到了动摇。四是社会发展的消极现象抵消了思政课效果。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地区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不协调,失业率高居不下,公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加之少数官场上的腐败、浮躁、虚假、失信、霸道以及权力的任意性等现象影响,导致一些高职生对思政课产生消极因素,即便是“精彩一课”也会丧失生机和活力。

(三)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政治性的内容在人们意识中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思政课教学机制已经不适应,新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同时,高职教育一直依照传统的“技术+能力”的教育理念,采取“2+1”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这在客观上自然会导致思政课被边缘化。有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机构不健全,把思政课并入基础课管理,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负责人,出现思政课管理缺位。另外,由于历次政治运动影响和政治的敏感性,使得一些教师备课只看教材上的内容,搞教条式的教学,理论灌输多,对社会现象分析少,联系学生实际少,缺乏实践性教学,使得高职生对教学产生距离感,丧失了对教学的热情。有的教师即便是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改革,而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实践等方面却没有大的创新和突破。导致立国之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工作的灵魂地位下降,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深化认识课程特质,加强教材建设。思政课作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思政课与专业课及公共课相比,不仅纯粹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它最本质特征是以塑造人为目的,是对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着力点是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高职教育的思政课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这些原理和理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既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又要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特征,还应强调高职生教学课程的实践性。因此,组织编写具有高职教育特点,适应高职生教学的思政课教学大纲和实用性教材,让高职生真正理解思政课的含义,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改进考核方法。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说:你可以将一匹马拉到河边。但你绝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杜先生这句话道出了思想教育的要义。思政课要使学生感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必须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规范课程的教学管理。在课时计划上,要杜绝随意调整或挤占思政课教学时数的现象;在课程安排上,要尽可能避开学生精神松懈或疲倦状态的时间段,选择合适学生学习思政课的黄金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好师生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认真分析学生思想,针对学生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并加强检查指导。二是完善实践性教学机制。破除以往只注重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忽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念。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以实践的形式整合起来,实现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显性实践教育与隐性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其也可多样化,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考察经济发达地区,寻访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国情、民情和乡情等社会调研,组织参加志愿者等活动。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个体等方面更贴近实际,从而增加思政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因此,高职院应将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三是完善学科成绩考核机制。许多学科成绩考核都可以量化打分,唯独思政课不好打分。思政课的成绩既要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又要体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大难题。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此作了尝试。主要是改变纯理论的考核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考核机制,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品德表现等方面作一体来考核。

1.在内容设计上,减少对死记硬背的理论性考试,增加知识性的材料,通过案例分析、辨析等问题,突出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核。

2.在方法上较灵活,既可以笔试或口试,也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及学生课堂模拟讲课等形式进行。

3.在成绩评定上,首先由学生班委会对每一位学生的平时学习、集体活动等方面进行评议打分;然后请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及课堂教学情况,参考学生班委会给予的分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学生都较满意。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客观地讲,高职教育对思政课学科建设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尚存不足,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地加强学科建设研究,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学校领导要在思政课建设中,把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放在首位。

1.完善教师准入制度。积极引进政治素质过硬,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对非政治专业的老师应劝其改行。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严格考核,对使命意识不强,信仰不坚定,不讲马列的教师,应给予清理,以纯洁思政课的教师队伍。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范文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的改善。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较多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探索的迫切课题。

一、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根据调查得知,目前在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案例选用时仍然是选用为学生所熟悉的、普遍适用的案例,与高职学生所学专业没有关联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及就业市场化的今天,高职学生的关注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普遍趋于实用性,关注的重点则是学习能否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较少关注职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因而,部分高职学生对于能帮助就业的课程和感兴趣的课程就会认真学习,对于具有“隐性”效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不太感兴趣。而对于经贸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经贸类高职院校学生现在所学专业的“技术性”不像工科专业那样直接体现技术性,将来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其思想境界、职业道德素质、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因此,经贸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顺应这一变化,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其中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具体专业结合起来,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使学生真切感觉到学习对今后的个人前途、职业发展的巨大作用,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因此,可以说,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提高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合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首先,作为经贸类高职院校与工科类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具有较大的区别,工科类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所培养的技能是显性的,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表现出来,而经贸类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培养的技能大多数属于“隐性”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方能检验其掌握得如何。经贸类高职院校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强调的是关键能力的培养及掌握。其次,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没有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是无法参与其中的,而经贸类高职院校的专业之间具有同质性,是相融相通的,即使没有大学学习的基础,经过短期的学习及培训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工作。“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现代职场对职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可见,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对于经贸类高职学生的就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育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与专业课教学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此,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可行的,有利于提高经贸类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指的是“要在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贴近学生所学专业,自主、适当、生动地带入专业知识、技能、实训,顺乎自然地联系专业所对应的产业、行业和企业,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对相关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伦理规范、职业能力要求等的认知,在释疑解惑中促进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思政课,以积极的态度获得专业发展”[2]。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工作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体系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职业能力的培养。每一个高职学生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前途,尤其是希望毕业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经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构建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体系,将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本高职院校的实施具体化,与大学生的专业、成才目标、个人生活学习做到良性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个人所需吻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的过程之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就是缺乏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标准,一般只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工作,行为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形式,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因此,科学、恰当、客观、合理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体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就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充分满足企业岗位特定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综合素质。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且均从普遍的要求上进行阐述,面对专业的不同及教学课时的有限,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而内容取舍及案例选择的依据就是学生专业的特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涉及职业道德的内容,教材从一般内涵阐述职业道德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延伸,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讲述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是相关会计人员的案例;对会展专业的学生讲述会展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是涉及会展专业的相关案例;对金融专业的学生讲述金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应是涉及金融从业人员的案例;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讲述营销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则应是市场营销的相关案例。总之,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构建不同的教学体系,延伸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与学生的专业相融合,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手段,而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高职学生生源结构比较复杂,一部分是参加高考录取的;一部分是中职毕业生,即使是高考录取的高职学生一般也是分数较低的部分,总的来说基础比较差,学习的积极性比较欠缺,因而,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中心”的“灌输式”方法恐怕难以较好地适应高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根据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样选择易于本专业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的重视。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注意专业特点,用行动导向推进课程改革,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项目教学、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如市场营销及导游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讨论法、辩论法甚至学生模拟教师上课的方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上台锻炼;对于会计类专业及文秘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细心、耐心等。

(四)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打造一支“双师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如何关键在教师。要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有一支既懂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熟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建立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应该做到: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及时关注行业动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积累素材;二是保持与专业课教师密切联系,了解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三是教师应多参与学生的社团、专业活动以及班会,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思想状况。总而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坚持深入企业,走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只有这样方能较好地结合专业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所谓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以专业实践为载体,在学生开展专业实践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3]教育部等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众所周知,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课外实践教学,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承担教学任务的繁重、外出安全及经费等原因,课外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势在必行。具体做法为:一是确立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二是建构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三是设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专业教学、学习环境和实践场所相吻合,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并引导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场景中锻炼”[4]。四是掌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方式。五是建立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比如,依据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学生的亲身调查,使其深刻感受到职业活动中对职业道德及法律知识的基本要求,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高高职学生在职业活动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及法律知识,为高职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专业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学生专业实践情况,及时依据专业实践内容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将任务布置下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全过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体系

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范文9

关键词:大思政;合力育人;机制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责任,有合力育人的现实基础。

一、大思政视域下建构合力育人机制的动因

(一)基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要求

各高校在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作了一定探索,但实践效果不佳。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有大量的教科研任务,高校对专兼职辅导员缺乏明确的职权定位,因而思政课教师普遍不愿意兼任辅导员工作;另一方面,因为专业背景、教学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学也存在一些困难,加之其从事的多为繁琐复杂的学生工作,工作时间、地点均不固定,随时会因处理学生突发事件而影响教学工作,学校层面对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学工作并不支持。最终造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严重脱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彰。基于大思政理念,合力育人成为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重要思路,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相互兼任可以使两者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工作特点和规律,促进思政课教学和日常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的良性机制成为推动这一工作的关键突破口。

(二)基于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的客观需要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高校的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属于是“两条平行线”。思想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专职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开展,部分教师课后会与学生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仅限于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过于理想化、理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下的行为极容易脱轨,这样就难以保证思政课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辅导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其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工作要求等原因,难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层面的深层次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两者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合力育人的同源性和必要性。两者的有效结合不仅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同时也对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工作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

(三)基于大思政理念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育人体系,包括以思政课教师为代表的专职教师的教书育人与以辅导员为代表的学生工作者的管理服务育人构成的全员育人体系,对学生在校就读、离校从业过程中行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的、系统的全程育人体系,以及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等构成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基于这一认识,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长效合作机制成为大思政理念的核心要义。其关键在于使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矫正方面的引导作用和思政课主渠道的功能,通过思政课教师的课堂宣讲和理论指导以及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和配合,有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的良性机制

(一)基于责任体验的岗位交流机制

一是由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工作。思政课教师兼任班主任可以避免精力有限、职权不分等弊端,从而有效发挥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合力。其优势有三:一是思政课教师有相关知识背景、相似工作经验,能更好地切入问题实质,并能从深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思想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其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与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是一致的;二是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思政课教师更能满足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比其他人员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帮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深入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里,及时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求,在学习方法、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更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教学中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进行针对性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二是由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学。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都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共同使命,两者有结合的契机。辅导员具有从事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践基础,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律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等,与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能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还能利用其工作的角色和经历增强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辅导员因为整体比较年轻,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从而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更好地深入了解学生,并通过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载体进行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映射到教学中就能更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巩固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入学生耳、入学生心、入学生脑。

(二)基于对话交流的信息反馈机制

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应建立多种沟通渠道,保持信息畅通。在高校中思政课教师隶属思想政治理论课部,辅导员则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由学生工作处调配到各院系。两者分属不同部门,缺乏统一管理,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交流和沟通,从而出现彼此不相识、不沟通、不交流的现象,甚至出现责任推诿、相互扯皮的问题。因此,打破原有的部门管辖限制,使两者定期对话交流,构建微信、QQ、电子邮箱等网络交流平台和日常定期开会、重大突发事件合作办公、结对交流等工作交流平台,使“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合作育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因而显得尤为必要。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积极地跟进班级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尤其是要主动地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和道德状况反馈给思政课教师,使教师能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也要主动配合辅导员,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索学生工作的方法和规律。

(三)基于全程接力的互助合作机制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是一个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由外化到内化、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外化指外界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内化指大学生思想品德由知到行的内在转化。因此,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思政课教师忙于常规教学任务,辅导员忙于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以致学生思想道德内在品质无法升华的困境,必须牢牢抓住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形成两类教育主体的相互接力与合作。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可根据各自特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分工协作,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网络交流等外化过程的工作,思政课教师则负责大学生知、信、情等要素的内化过程的工作。具体工作中辅导员应及时将学生思想、心理等状况向思政课教师反馈,思政课教师则积极参与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比如个别谈心谈话、集体讲座等。此外,还可抓住学生最关心的政治、学习、就业、创业等问题,合作开展相应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两者的相互合作,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行为的知行统一度。

三、建立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的保障机制

(一)整合与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构

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骨干力量,为保障两支队伍在实际工作中协调配合,形成强有力的育人合力,首先需要在组织机构上予以保证。校级层面可组建统一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校级领导牵头的思想政治教育部,直属学校党委领导,具体负责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两方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部不同于目前各高校设立的思政课部,其成员应包括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团委负责人和思政课教学工作负责人等。

(二)搭建合力育人的平台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堂是辅导员协助思政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辅导员应兼任思政课教学,当好思政课教学中的特殊课代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团学活动等学生校内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抓手,思政课教师可参与指导学生活动,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验、实训、实习环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平台。学生在实验、实训和实习中最能表露出真实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都应积极跟进这一平台,在工作协作中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三)形成岗位交流与培训常态化机制

为保障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的良性互动,应形成双向流动的岗位交流机制。学校应选拔一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兼职担任班主任,并在职称晋升、年终考核、工作量核算等方面进行倾斜。对有相关专业背景并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辅导员,学校应出台政策支持其兼任教学工作,有条件的应允许其转岗或轮岗。高校在招聘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时应充分考量其专业背景,并加大对现任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常规培训力度,重点开展学生管理能力、思想政治理论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训,选派优秀人员参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学习进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