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体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2-20 12:11:02

大学体育论文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1

(一)研究对象

选择湖南女子学院女大学生的健美操选课实验组班36人,对照组班35人;体育舞蹈实验组班35人,对照组班37人;排球课实验组班32人,对照组班33人;轮滑训练队实验组班18人,对照组班19人。以女大学生在相关课程运动中伤害风险预防与干预措施以及效果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以各课程实验组班女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对其运动安全风险及其干预现状、措施、效果等进行为期17周,每周2次,每次90分钟课程的实证研究。对照组以同样课程时间按照以往常规上课。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侧与后侧以预防学生运动伤害相关能力的体质综合得分、运动伤害发生次数、运动安全知识得分作为验证干预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实验程序如下。

(1)前测

前测课程以实验班与对照班为单位,以集体施测的方式,由课题组成员当主试。测试过程中伪装测验和学生自我报告法相结合,以确保干预的效果。

(2)实验干预

女大学生实验干预主要以相关运动安全知识、安全预防技能、体能干预等方面来进行。目的是学习运动伤害预防与处理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女大学生的相关安全运动意识和运动中的伤害自我防护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相应运动的体能,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具体干预措施为:①针对实验学生与实验项目,聘请3位相应项目专业的从事女大学生体育教学20余年教龄的教授开办讲座,主题包括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女大学生运动的生理心理特征、月经期运动卫生、科学营养等方面。同时录制好视频,在实验周期里穿插播放8次,巩固学生对各项目的安全认知。②在实验开始后的第三周,教师口头讲述的前提下,加入文字干预措施,挑选各项目运动常识,简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并配上漫画图文发放给学生。教师同时推荐一些实验项目类课程安全隐患以及发生伤害事故的书籍。③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不规范动作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在各体育课堂教学中,专项体能训练的教学比重与运动负荷要求体育教师适当提高;同时改进教学法,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同时提高预防伤害和各项运动的能力;遇到天气场地差等情况,禁止学生进行活动,防止意外的发生;场地和设施有重大安全隐患,教师要做好避免设施风险的措施。在实验开始后的第六周,建立QQ平台,在每天晚上或周末,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④在实验开始后的第八周编制五份相应实验项目的安全常识试卷,让学生在课余解答复习,在第十三周抽出一些时间进行有奖问答,巩固学生的安全知识。

(3)后测

实验干预实施结束后马上进行后测,获取各项目效果的数据。

2.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T检验。

二、结果与讨论

(一)安全知识情况结果分析

为了解女大学生在干预前后对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干预前后各对学生发放了各试验项目《运动安全知识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器械的使用、着装的了解、受伤后的处理、准备与放松活动的方法、正确的技术动作、女大学生运动的生理心理特点、经期运动卫生等。将女大学生安全知识问卷进行百分制评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安全知识得分独立样本T检验后。在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得分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在实验后,实验班女大学生运动安全知识与干预前对比在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学生安全知识与干预前对比在得分上并无显著差异。女大学生运动安全知识的培养是养成终身体育的关键,此时期对学生施加安全教育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运动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讲座、海报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运动安全知识与技巧。

(二)体质综合得分结果分析

为获得女大学生体质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数据,我们在干预措施前后各进行了一次体质测试,体质测试项目为:立定跳远、50米跑、坐位体前屈、800米、肺活量、身高体重等,并将各项目成绩换算成百分制,然后将各项目得分相加再除以项目数,得出学生体质综合得分。将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质综合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到如下结果。研究发现: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质综合得分差异性不显著;实验后,实验班女大学生的体质综合均分都有较为明显的提高,经差异性检验后发现显著;对照班女大学生体质综合均分虽然有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人们进行适当的科学运动有助于体质健康水平提高,运动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上述数据也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干预后体质健康具有较大的进步,说明了干预计划实施取得了实际效果。

(三)运动伤害发生率变化结果分析

为了解学生在干预前后运动伤害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在干预措施前后各一周发放运动伤害发生率调查表,调查学生在干预前一个学期相应的课程发生运动伤害的情况,以及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生运动伤害的情况。干预后,对照组女大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次数变化不大,而实验组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次数相比干预前明显减少,经过检验显示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干预的实施对预防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起到较好效果。女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除意外偶然因素外,人体的身体素质、安全意识占有大部分因素,通过以上数据得出,女大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方面都有显著提高,那么她们运动伤害发生次数的降低也在预料之中。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安全教育干预计划实施17周后,实验组女大学生体质有显著提高。在运动安全知识的掌握和运动伤害发生的例数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因此,针对实验班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议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2

体育文化是指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以及体育精神文化综合而成的概念,大学高校的体育文化是由物质、精神、制度等构成的文化。其表现形式有:课外群体活动、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等。体育文化是以人为参与为主题,体育锻炼为手段,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为其项目,而进行的一种群体活动文化。群体文化的开展有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丰富业余生活,增强体质,提升品味。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深入体会”、“直接感受”等,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感受那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超越自我的积极进取精神,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结实的基础。

2体育文化的特点

2.1体育文化的精神

体育文化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的,而体育锻炼不只是概念上的身体锻炼,其中还包括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在实际生活训练中,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说,体育锻炼也不只是肉体上的锻炼,增强体质而已,更是在享受一种突破自我,永不言弃的“直接感受”,只有“深入体会”这种内在文化精神,才能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精神的意义。

2.2体育文化的实用性

体育锻炼的最直接效果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这也说明了体育锻炼的实用性,在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以后可以直接转化成身体的能量,强化身体机能素质,这个过程是不断成长,汲吸取的过程。

2.3体育文化有助于提升综合能力

体育锻炼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表现形式有:课外群体活动、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等。其内容表现出的一种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任何事物比拟的,同时它也能培养人们团队协作能力等,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3体育文化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间的链接关系

我国大学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是盲目而又不符合实际的。在课程设置上,每周会有一到两节体育课程,体育老师只给学生提供一些体育器材,然后在学期末时再进行一次考核,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去上体育课,体育课常常是“必逃课”之一,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态度就是敷衍了事,浑水摸鱼。完全忽略了对体育文化精神的培养,脱离了体育锻炼的实用性。体育教学要进行改革方面的发展,必须要以体育文化为导向,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育,通过参与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磨练学生意志,体现体育文化的内在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体育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为主要途径,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传承文化的主力军,只有抓住这条主线,体育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4传承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4.1提高教师自身体育文化修养

首先,在传道授业的教师方面,需要从根本观念上改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要把体育锻炼认为成单纯的身体锻炼,而敷衍塞责,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任学生们“自由发展”。现代体育教学应该是理论知识和实际锻炼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体育锻炼的技巧,更需要把体育精神体育文化渗透入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认识体育的魅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也是时代的需要,老师的能力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学校的体育成果,加大对老师的教育文化改革要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上来,要不断弃掉原有的旧教学模式、古板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新型的教育观念来改变老师的文化修养,使教师在教学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全新的教学。

4.2加强学习体育文化建设

当今的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打破以往单纯的体育技术教育为主线的教学体质,在“传道”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的认识与培养,不断的改变体育文化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中的作用,体育文化建设是体育的基础和核心,只要找准体育文化的切合点就能更好的完善和发展,使体育文化建设步入更好的轨道上来。大力创新和变革,必须传承和结合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体育教学改革,使我们能够有一个新的、更深层的认识。

4.3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育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习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是这个时代刻不容缓的期盼,体育教育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条件下,我们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推进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改革,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和创新,只有学校改变了教学文化的特点,学生体育文化的素质将得到全面的发展效率、质量将得到提高。通过参与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磨练学生意志,体现体育文化的内在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推进高校体育文化素质的培养就要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程的结构设置和选择,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体会出体育的核心作用,建立授课教学的新模式提高教学团队的素养和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3

1.1江苏大学生体育观赏动机分析

体育观赏动机因后天的心理需要而存在,它一般由个体的主观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引起。大学生体育观赏动机是观赏的前提,它是推动大学生进行体育观赏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并把观赏活动导向一定的目标,以在满足大学生个体需要时体现在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个体层面以及创建和谐社会关系、共建美好生活的社会层面。江苏大学生的体育观赏动机主要是放松娱乐,占总体的31%,其次是有喜欢的体育明星、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喜爱。结果首先充分体现了体育欣赏是发生在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交流,学生在感受到体育赛事的激烈与精彩同时心情愉悦、情绪高亢,甚至会感到激昂的自我意识。大学生通过体育观赏直观的欣赏高水平运动员或崇拜的体育明星在赛场上优美的动作、激烈的对抗,不仅享受了他们发挥出来的形体美与健康的美,而且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也充分反映了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偏好来增加其体育观赏消费,进而运用其所学的运动技能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项体育活动。

1.2江苏大学生体育观赏内容分析

研究表明,江苏大学生体育观赏内容依次是竞技体育比赛类、体育娱乐、体育新闻、体育访谈、体育综合类等。在竞技体育项目中,虽然游泳、体操等项目是我国的优势夺金项目,但各类球赛在学生中最受欢迎,且主要是国内外球类职业联赛,从另一方面显示全国性运动会等的选择比例明显偏低。篮球和足球是男生最喜欢的两大观赏项目。而羽毛球、游泳和散打的节奏变换和比赛的激烈程度都很强。女生喜欢的观赏项目相对节奏缓和,对抗要求和比赛激烈程度一般。如体操、体育舞蹈。不同性别选择的差异主要源于自身的身体机能、性格和兴趣。总体而言,男生身体素质优于女生,对比赛的对抗性和激烈程度要求高于女生。

1.3江苏大学生体育观赏途径分析

江苏大学生最常用的体育观赏途径是网上冲浪。在数字化建设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移动通信设备等共同编制了一个信息网,完全实现了无障碍的体育信息传播。大数据时代敦促了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的“多屏融合”,视频资源多方共享,使学生随时了解全球各地的赛事信息。传统的传播媒介报纸、杂志时效性落后于电子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逐渐被互联网取代。

1.4江苏大学生体育观赏时间分析

显示江苏大学生体育观赏的时间随体育节目或赛事时间变化的人最多。世界各地各类比赛时间不定,要想观赏这些精彩的比赛,你必须等待比赛时间的开始,而比赛时间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喜好而有所变动。虽然从凌晨到晚上都有,较为分散,但相对晚上时江苏大学生一次体育观赏的时间:每次观赏时间在20-29分钟这一区间的大学生最多,时间越长人数相对的减少;时间变短,选择的人也减少。体育观赏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个体对体育赛事的兴趣,以及因为兴趣愿意付出的程度。另一方面,观赏时间越长,其观赏的效果就相对较好。体育观赏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的是体育观赏的频率。它不仅反映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发育程度,而且反映观众对体育表演比赛的参与程度。表4表明:江苏大学生不论性别、专业,每周体育观赏的次数都集中在2到3次之间;男生整体的观赏频次要比女生多,但是二者观赏次数的差异性不明显(P=0.085>0.05);体育专业比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观赏频次要高,二者的差异性明显(在0.05水平)。一般的说,男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比女生浓厚,喜欢观赏较为“活跃”的项目,若体育比赛内容丰富、对抗鲜明、竞争激烈,更能够吸引众多的男生。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较深,对运动技术提高的渴望较非体育专业的学生高,他们对观看体育比赛的期望要高于对体育运动知识的了解一般的非体育专业学生。

1.5江苏大学生体育观赏形式分析

江苏大学生观看体育节目、表演或比赛的形式以加入各种组织观看的比例最高(46%)、其次是与朋友家人一起(32%)、单独观看(19%)和其他方式(3%)。大学生体育观赏的形式灵活,除单独观赏亦可以加入学校、班级、社区等组织,与家长,和同学、老师一同观赏。体育观赏易跨越言语交流障碍,充分体现了体育文化的普适性。结伴观看不仅能够保证观赏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亦能够互相帮助,交流有用信息,提高观赏的效率。观赏体育表演和赛事在满足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其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1.6江苏大学生体育观赏消费分析

在我国,体育观赏消费力量总体比国外发达国家薄弱,体育观赏消费支出是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体育消费与个人的经济收入、兴趣爱好、观赏条件的优劣等有密切关系。对于大学生而言,体育消费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就男女生而言,他们最大消费区间均在50元内;随着消费金额的递增,男生观赏消费减少的趋势要明显缓于女生,这说明男生的消费期望要高于女生。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每年的体育消费金额绝大多数在50元左右,而体育专业的学生则是50至100元,后者的消费期望要高于前者;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消费金额的差异性显著(P=0.038<0.05)。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体育观赏已逐渐成为江苏大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其观赏消费的动机主要是放松或娱乐、有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及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体育观赏内容以竞技体育比赛类为主,尤其是各类球赛颇受欢迎,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观赏内容不同;观赏途径以网络为主;观赏形式以加入组织或与家人朋友一起居多;观赏不同专业(体育,非体育)大学生每周观赏的频次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观赏消费差异性不明显,体育专业学生观赏消费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2.2建议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大学体育课在学校的整体教育实施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依然承袭着一些与现代的教育观念不相适应的教育认知,教学的内容相对落后,很难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体育活动场所不完善与体育器材的相对缺失也是制约大学体育教育实施的重要瓶颈。

1.1大学生对体育不够重视,身体素质状况普遍不佳

受长期以来应试观念的积习,一些大学在教育理念深层次的认知中,对体育教育就缺乏应有的认识,从学校层面对大学体育教育重视度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大学体育学习的重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实施中,学生普遍对体育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普遍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对体育学习敷衍了事,这样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常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逐渐的下降,身体素质状况普遍不佳,对体育缺乏应有的重视,会严重的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这种状况不断的延续,就会形成恶性的循环,身体素质不佳又进一步促使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也很难在学生主观上对体育缺乏应有重视的情况下而自然养成,没有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其身体素质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1.2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缺乏合理性,对能力培养重视度不高

现阶段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内容缺乏合理性,内容较为枯燥,刻板而缺乏新意,不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内容的实际需要,在现实的体育课程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再加上体育课教学大多在露天的场地进行,受到天气的制约比较严重,一到天气不好的时候体育课就会停上,这在客观上使体育课难以连贯,更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实施。在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中,更多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知识性的内容,而倾向于能力培养的内容却很少涉及,重视知识的学习而轻视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效能的发挥,不利于大学体育课程的更好实施。

1.3大学体育教学环境欠佳,场馆开放度有待提高

从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现阶段大学体育的教学环境还不尽人意,一些大学教学场地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相关的体育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够充足,这种状况的持续,严重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在一些学校虽然具备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场馆,但是这些场馆的开放度不高,一些学校为延长场馆的使用寿命,维护场馆的状况,经常是采用定时开放场馆的方式实施体育场馆的开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有的学校甚至体育场馆很少开放或者是不开放,学生也就基本没有到体育场馆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上述各种体育教育环境的欠佳状况,直接制约了大学体育教育的开展,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

2现阶段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的策略分析

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向着多功能的方向转变,把体育教育打造成社会文化综合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与体育技能,提升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师要从大学体育教育的实际出发,优化课堂教学,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体育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实效性的体育教育,促进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1大学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大学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更新落后的教育观念,以体育教育的新思维指导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的实施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树立“大体育”观念,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不断的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大学体育教师要重视培养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大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不仅仅包括业务素质,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大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施中要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相接轨,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以自身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

2.2以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的全面优化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具体的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灵活的增加或删减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的优化,增加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优化原有的教学目标,让新的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个性需要,以人为本,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2.3创新体育课教学,促进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具体的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要在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为同学们讲解对体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体育理论课内容,以理论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促学生体育实践的更好开展,教师可以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理论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要在体育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让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既具有理论学习的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理论实践,让同学们在体育实践中更深入的理解所学的体育理论,让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双向结合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4改善体育教育环境,促进体育教育的更好实施

改善大学体育教育的环境,首先要从体育器材的合理利用上着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要增加现有体育器材的利用效率,扩大现有体育器材的利用范围,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体育器材利用的基本原则,要增加一些数量不足的体育器材,添置一些没有的体育器材,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扫清障碍。其次,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场馆的开放工作,要加大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加强体育场馆的维修和保养,增加体育场馆的使用寿命,加大科学有效的场馆管理力度,打造高标准、高效率的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促进大学体育教育的更好实施。

3结语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5

所谓价值是指某项活动存在的意义,它既包括这项活动的主体进行该项活动的内在目的,也包括该项活动展开后所产生的具体的影响,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的价值从内涵上来看是十分丰富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然而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身体素质出现了下降的局面。高校体育教育就是通过高效这样一个场所交给学生具体的增强学生体质的办法,并且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运动量,从而从学生的体质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上进行改善。另一方面,体育运动本身需要极大的毅力与耐力,对学生的内在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就恰好通过这样一个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另外,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从宏观上来说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通过自身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推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能力,不仅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专业的体育人才,并且从社会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通过这样一种全面能力的培养来推动高校学生成为人才,为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光发热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二、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

高校体育发展在经过多年的改革活动的推进,以及全社会各方面人士的关注与参与,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建成了与学校师资水平相吻合的教师队伍以及相关的配套体育设施。在某些体育教学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还培养了不少国家需要的专业体育人才。高校体育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者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对高校体育发展的前景与未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计划,一次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的问题主要存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功利思想比较严重。许多高校为了在体育赛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惜采取损害运动员身体甚至是违反体育赛事规定的办法,造成了许多恶劣的影响,也违背了体育运动活动本身的精神要求。二是在高校体育活动的发展过程中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入,停留在“比赛目的论”或者是“达标目的论”等片面的认识上,不能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准确的界定,由此衍生出许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不到位的情况。三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由于自身发展思想观念或者是在力量等主客观方面的条件的限制在课程设置上原理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实际,并没有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心理意志的目的。

三、大学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

针对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未来发展本部分除了以下几点希望和建议:一是切实贯彻国家的体育精神,正确认识大学体育活动的价值。大学体育教学活动是针对人的培养展开的,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也应当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在教学实际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抵制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功利主义作为资本主义腐败思想下的产物,学校应当积极地进行抵制,不论是在体育教学活动还是在实际的赛事中都应当能够主动地从思想高度将这一毒瘤拔除。三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切实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社会主义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代人的生活中也存在并且需要体育活动这样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学生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学校应当将二者紧密结合,加大体育教学活动的延续性与拓展性。

四、结语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6

Abstract: For geting with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roundly,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alter traditional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body and making light of education, bring humanistic into its own, realize the introject of humanistic and scientificity.”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 人文性

Key words: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作者简介:王祺(1976―),男,在读研究生,东北石油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现代教育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而与之相适应的却是全国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全面下滑趋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从1985年开始,我国共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耐力素养在20年里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阶段性下降,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查出率不断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作为未来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状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很多,而缺乏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下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节中存在着“重体轻育”的误区

我国著名教育家鲁洁先生认为,教育的主题应是促进、改善受教育者主体自我建构、自我改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从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现状看,无论是教材选择还是实际的授课环节,都存在着重视技能传授,轻视人文精神以及重视测试达标,轻视个体差异的现象。教师和学生更关心的,往往是身体素质和具体的技战术层面,对个体的培养方式,或者说该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他的身、心、群的素质不太关注,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教学目标不明确

到大学阶段,个体的身体发育基本定型,不像中小学时期那么突显,再加上大学毕业后,大学生们就要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使得大学教育游离于“身体发展”、“文化传承”、“生活准备”几个目的之间,导致教学目的不明确,缺乏特色。一些高校体育教师甚至简单地将大学体育教学视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延续。

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滞后

大学体育和大学生体育活动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明确的思路,再加上很多高校对此不重视,导致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更多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缺乏有效管理。因为缺乏创新,一些高校的体育活动往往只局限于传统的运动会等简单形式,难以吸引学生们的持续关注。再加上缺乏资金注入,宣传形式单一等众多问题的存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二、人文性与大学体育教学的结合

体育人文是通过研究体育培养人性,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群体素质(即适应社会能力),其核心在于,在运动中培养人性丰满的人,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2]在体育教学融入人文因素,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具体方式就是融“人道”和“物道”于一体,将大学体育教学和人文因素有机结合起来。

1、构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大学体育教育理念

首先,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转变思路,彻底扭转“重体轻育”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己任。第二,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投身体育锻炼的热情,倡导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鼓励学生掌握一两门擅长的体育运动形式,以此为基础,带动其他体育形式,不断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第三,适当降低竞技体育标准,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形式带进课堂教学中,不断拓展大学体育课程资源。第四,逐步实现以“运动技能特长”、“运动计划能力”和“身体素质”为核心的体育课评价指标体系,督促大学体育教学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与效益。

2、构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

现代体育教学应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其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促进科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富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英才。增进身体健康需要科学,增进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则需要人文。因此,大学体育教学要建立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新型教育体系(其具体内容可包括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健康教育三部分)。

3、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更好地加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出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对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维修,运动器械的布置、摆放要科学;引导学生加入形式多样的体育社团组织、体育俱乐部,鼓励他们自己拉赞助,举办各种形式的民间体育活动,打造大学体育赛事品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通过网络、海报、讲座、宣传、比赛等形式,加大对大学体育文化宣传的力度,营造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7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差。所以要想转变传统的观念,就要在以往的体育文化研究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体育文化,同时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在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技术性的条件下实现大学生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体育文化不亚于校园文化,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健身功能、规范功能、导向功能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独特文化。体育文化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场所、以校园文明为指导思想的一种群体文化。卢元镇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于一体的一种文化[1]。杨文轩和陈琦认为体育文化是为了顺应人们自身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2],而易剑东则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利用身体活动来改善人类身体素质到达精神自由的实践活动,它与语言和符号、规则和制度、知识和技术、行为和价值等等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3]。

3校园体育文化及其环境的研究

3.1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中发现,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有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欣赏和校园体育文化节四个方面构成。(1)体育课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深化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意识,使学生全面的学习体育知识。(2)课外体育活动也很重要,它不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往往这些体育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体育技能和技巧,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3)体育欣赏可以通过作品、影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领略到体育运动中的快乐。(4)校园体育文化节也是丰富学生体育知识的一大方法,通过体育文化节开展各种活动,即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3.2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研究

3.2.1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重要性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和健康水平的外在条件,从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是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正因为校园文化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才对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产生良好的影响。

3.2.2高校体育文化环境与学生需求意识的关系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学生们需求意识培养的基础,所以对学生的需求有着极端的重要性,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决定学生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学生意识培养的重要保障。

4高校体育文化的作用

高校体育文化在横向有着传播和交流的作用,纵向可以发挥传承和创新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绵延不绝的发展过程,这即包括着横向的人与人之间、集体之间、学校之间、国家之间的传播和交流,也包括着纵向代际之间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学校体育文化是内涵丰富的文化,它具有众多特点,其交流性和创新性就使得人类的文明不断得到新的发展。①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学校的广播、操场、宣传栏等等构成了体育文化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养成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体育意识。②学生们要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在态度,行为和能力上通过不断自我完善来得到认可。③陶冶情操、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体育文化能够使人们在体育实践中受到社会思想文化的熏陶,而学生们也需要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来促进自己身心全面发展。

5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5.1发展中存在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型,高校体育也不断的发展起来,但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缺乏整体意识,高校体育文化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但有些学生的整体意识较弱,缺乏整体性。②设施不足,随着学生的不断增多,校园内大多硬件设施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学校体育的需求。

5.2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措施体育文化通过社会成员的精神作用得以实现其功能,要缓解目前体育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就要采取众多措施来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①加强舆论宣传作用,提高师生对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视。例如,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报刊、影像等多种方式传播体育文化的优越性。②重视课外体育文化活动,课外体育文化活动是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非常有利。③完善学校体育发展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的保证下发展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相关领导加强重视,完善体育制度、提供相对充裕的体育经费。领导对体育的重视、有力的资金保障以及健全的组织机构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④建立高校体育运动队,以确保高校之间体育文化的交流,对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⑤提高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认识。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待提高,学校应广泛依靠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社团活动,要把学生的热情保持下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结语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8

    调查分析揭示,造成大学生体育素养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各个院校开设体育理论课的情况与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情况成正相关,学校理论课规范,教学时数饱满,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越好;反之对体育教育功能认识滞后,体育课重技能、轻知识,学校体育传承体育文化知识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大学生对体育的价值、体育与自己的关系认识比较清楚,对体育的存在状况有着较正确都认知。男生较女生更爱好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对体育的认识更加客观,体育体验丰富,体育意识较女生更强。但由于高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缺少场地、器材,影响和制约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和积极性。(3)大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意识不强,体育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在体育时间和空间的利用上,每周锻炼1次或2次者居多,体育行为缺乏科学性。体育文化修养低、体育文化意识淡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锻炼的主动性,表现为随意性等特点。(4)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文化素养的内涵不太清楚、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都目标不够明确,整体体育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体育文化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水平。狭义上讲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竞赛、群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思想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从广义上讲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产物与各民族的发展历程、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其体现出的核心价值不可低估。

    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对策

    1规范大学体育理论课教学,课程设置更科学高校应当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顺应时代要求,重视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在教学大纲中对体育理论课比例、授课时数明确规定,严格按计划执行。体育部专门组成教学小组,出体育理论课考试试题库,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状况进行测试。同时通过公开课的方式对教师的理论课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体育理论课程内容设置上要更科学、更全面。教师在讲授各专项理论知识的同时,其教学内容还应涉及体育发展史、体育欣赏、体育文化、民族体育等各个领域。通过对体育教育功能的宣传,使学校体育传承体育文化知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改变传统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传统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教师将熟练掌握整个套路作为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以示范为主,学生单纯模仿。

    由于忽视对太极文化内容的讲授,学生对太极拳的起源、发展、特点、独特的健身价值、攻防技巧及与美学、哲学、医学等相关知识领域缺乏了解。学习兴趣低,主动性差,大部分学生为了考试成绩而练习。太极拳教学随着学期结束而终结,与培养学生将太极拳作为“终身体育”项目,通过学习太极拳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3重视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

    教师是最直接的体育文化素养教育内容的设计者和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教师的体育文化素养、态度是一个关键因素。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能否具备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储备,帮助学生甄别真伪,对学生进行科学性指导非常必要。教师必须重视职后教育,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和体育文化素养,才能与高校教育改革相适应。学校管理部门也要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为教师职后教育提高支持。

    4提高体育资源利用效率,营造良好体育文化氛围

    实行体育经费融资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推动高校体育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开发资源-体育赛事,例如CUBA“、飞利浦”足球赛等,进一步激活体育参与性消费。同时也可以通过俱乐部与企业商家拉赞助的形式,承办校内各项赛事。如我校的“红箭篮球俱乐部”、“火红舞协”、“跆英社”、“龙狮协会”等体育社团通过向企业、周边社区组织、商家、校友等筹备经费的方式,成功举办了多项校园内体育比赛。作为回馈俱乐部通过义演、商演的途径走向社会、企业进行互动。我校的“跆英社”在中山公园演出,受到楚天都市报的追踪报道。校园体育赛事精彩纷呈、学生积极参与,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技体育;女大学生;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知某种事物或获得某种技能与知识以后,兴奋大脑皮层的相关中枢使其产生继续探求欲望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同情感密切联系,能使人们集中注意力,积极自觉愉快地从事某种知识的学习或某种活动的参与.兴趣产生以后会诱发主体对某种事物的参与和学习的需求,这种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后,会使主体逐渐在大脑皮层相关中枢产生定型,这种定型的不断完善就会使主体在神经高级中枢中形成主动参与或学习某种事物的思想动因.从兴趣的产生到诱发主体的思想动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但是,从这个发展过程中可以明确地发现。只有主体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以后,才能诱发主体的思想动因,使主体形成自觉参与或学习某种事物的行为习惯.体育兴趣是人们从事体育锻炼活动中逐渐产生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产生的浓厚程度取决于主体在体育锻炼活动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它与个体的个性差异密切相关,特别是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在生理上已进入青春成熟期,身体各方面已达到成熟女性所特有的特征,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她们在心理上发生了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变化,性格上变得爱美喜静、腼腆怕羞等等,对体育活动明显地降低了兴趣;特别是那些体育活动体验和经历较少、性格内向的学生,她们的体育兴趣会降得更低.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要提高女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先从培养她们的体育兴趣着手,结合其身心特点,采取必要的方法措施诱发其内在动因,让她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去,逐渐地养成锻炼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体育思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体育教学去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在体育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阐述对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以求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此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一、高校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1.1高校女生的生理特征

在枝女大学生的年龄多数是在18~22岁之间,她们的生理机能基本上已走向了女性成熟阶段,由于雌性激索的特殊作用,此阶段其生理形态与特征已和男生有了明显的差异.她们的生理形态已完全女性化,臀部增大,突起,胸腹、臀部等身体部位的皮下脂肪丰富.她们的生理机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男生相比较,她们的每博输出量小,心率相对较快;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较快;肌肉工作力量小,动作速率较缓;身体活动中容易产生疲劳,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等等.由于她们的心血管、呼吸和运动等系统的生理机能明显的弱于男生,决定了其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等身体素质都明显地差于男生.这些生理机能上的变化,导致了她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减弱,体育课上参与活动的惰性较大,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相对薄弱。

1.2高校女生的心理特征

高校女生由于年龄阶段、社会经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心理上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她们变得性格内向,腼腆怕羞,文雅好静,喜易,怯难;这些心理方面的变化,会对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自觉主动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另外一方面的心理变化是,她们变得求新、拾趣、爱美,追求时尚;高校女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阅历和鲜明的个性追求,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体育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她们在大学生活中一方面渴望提高自己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自己对体育的评价能力和欣赏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她们希望通过参与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塑造自己健美的形体、优雅的姿态和高雅的气质,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充满自信和信心.从高校女生的心理变化来看,对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心态而言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尽量克服其消极一面,诱发鼓励其积极一面,才能逐渐地培养起她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二、培养高校女生体育兴趣的方法与措施

2.1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针对高校女生的求知欲望和她们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学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扩大和加强体育基础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根据她们的需要,增加一些运动保健、运动生理和体育文史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的讲授和技术实践课中的随机讲授时间外,还可以利用课外座谈与讲座和课外活动锻炼等时间广泛接触学生,了解她们对体育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她们不断提高对体育锻炼的正确理解,激发其良好的健身锻炼动机,逐渐地培养起她们对体育锻炼的爱好和兴趣.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加深其对体育意义和目的的认识与理解,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她们建立起对运动技术课学习时的信心和自信心,使其较快地掌握基本运动技术的正确练习方法,提高她们健身锻炼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另外,要根据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和新理论,把体育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大学生对现代体育知识的需求,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使她们能够跟上现代体育发展的步伐.再则,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传媒渠道观看到网球、台球、棒垒球、保龄球、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非课堂学习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体育项目学生们平时无法直接参与,对其规则和竞赛方法也十分陌生,但她们对那些项目中激烈的竞争场面、美妙的战术配合和紧张的现场气氛等方面抱有浓厚的兴趣,她们渴望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其欣赏的需要;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向学生介绍这些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提高她们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鉴赏和欣赏能力,从而使其从中领略到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和由此带给她们的无限乐趣和喜悦.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她们对体育的参与欲望,不断促进其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的逐渐形成.

2.2结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台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量

高校女生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和特征,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从她们的生理特点与特征出发,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她们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她们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和意识.首先,要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内容设置;要有别于男生,因为女生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等方面明显差于男生,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在教学内容中多安排一些轻力量、慢速度、低对抗与防止疲劳较早产生的体育锻炼内容,多安排以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代谢为辅的运动项目,例如:健美操、艺术体操、舞蹈、小球类等等;教学内容与项目安排的合理恰当才能克服她们学习时的消极抵住心理,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特征,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运动量、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是教师控制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如果在练习中其强度、密度和运动量没有有效地控制,同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的准确度和参与活动的态度等情况,随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她们在心情愉快和满足的情况下积极地参与各项练习,喜悦与满足的体验才会激起她们继续尝试这种体验的欲望,只有这种欲望的产生才可能激发其兴趣的逐渐形成.另外,要根据女大学生特有的生理周期特征适时地调整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确实作好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教育女大学生正确认识月经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克服其经期的波动情绪,消除其神秘感和恐慌感的心理阴影。

2.3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高校女生由于生理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影响,心理发生明显变化,其变化对她们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性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克服她们心理的负面影响,积极诱发和调动她们正面积极的心理影响因素,才能不断地激发她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广开思路,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女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地培养起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首先,在课堂教学安排上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合理搭配与变换,压缩单调、枯燥和乏味的跑、跳、投等内容,增加学生喜爱的健美操、韵律操、舞蹈和形体练习等内容.其次,要克服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采用小型多样、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与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把枯燥的跑、跳、投转变为有趣味的健身跑、健身跳和趣味投;可在课堂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有选择地安排一些韵律性强的徒手操和舞蹈动作等练习;主要教学内容可融入竞争性、游戏性和趣味性的练习方法之中;等等.再则,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要使学生始终保持喜悦和快乐的积极情绪;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当她们对某种练习注意力不集中或感到乏味时,应及时变换练习方法或内容,克服其消极抑制情绪的产生,以使她们在身体练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兴奋性。:

2.4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女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当中大部分都存在着爱干净、怕脏、怕羞、怕累、胆小胆怯、害怕失败等等,存在着有碍于她们专心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的种种不利心理因素.这些不利因素阻碍了她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可能会形成她们害怕学习体育的心理障碍.要克服这些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练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可以降低难度要求,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要求;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做出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欣慰感、成就感和满足感,消除她们的紧张惰绪,以增强练习的自信心;要加强练习帮助和保护措施,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保证场地器材的绝对安全,以克服她们的害怕心理,以此来增强其完成练习时的自信心.另外,还要考虑女大学生爱美、爱清洁的特点,在体育课场地选择时要尽爨选择一个优美洁净的练习环境。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