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集锦9篇

时间:2023-06-18 10:30:46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范文1

随着我国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理论的完善和创新,知识产权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内容,在企业中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是否能长远发展的关键。但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完全的认识,所以本文将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对策,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知识产权这个方面提出有力参考,也为我国企业整体知识产权的深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企业;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对于保护知识产业方面一直没有重视,导致很多我国创造的成果被他国申请,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应该加入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在企业整体形成良好的氛围,保证员工都为保护知识产权做贡献。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内涵

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脑力创造的成果主要有发明创造、文学文艺作品、商标、服务标记及企业名称等,主要分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可以为企业创造利益,也可以促进知识创新,通过这两点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二、当前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没有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角度制定知识产权的内容;第二,重视知识产权之前,尤其是申请相关专利的时候,没有做好调查和分析,导致内容已经被别人申请;第三,相关内容不严密,导致日后被他人侵犯时不能保护自身的权益,因为是自身的问题;第四,保护知识产权只注重中国国内,忽视国际上的内容;第五,人力资源管理不严,员工容易泄露内容,另外技术方面也比较落后,安全指数低。

三、如何加强企业涉及知识产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做好涉及知识产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点是企业管理人员明确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整体上有制度保障,而这个过程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然后将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主要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完善招聘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招聘制度。一方面,各个工作环节都要有细化的岗位职责,明确奖惩制度,尤其是与企业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部门,严格要求员工的职责和权利限制,这个过程可以适当提高招聘的条件,如学历、教育水平等,重视对招聘信息的审核,尤其是知识产权的背景调查,避免不正当竞争的连带责任出现;另一方面,建立负责知识产权的专业团队,提高他们对功能职责的认识,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配合,将招聘细化,注意能力的同时也要考虑思想政治境界。通过招聘制度保证新录用的员工都能有一定的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责任。

2.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注意培养对于企业内部已有的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注意培养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尤其是保密工作的完善和监管,而员工的职责感也要有提高;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从客观考虑问题,避免主观偏颇,注意在员工日常工作中挖掘有潜力的人才,为企业提供优秀人力储备。

3.通过各项制度避免员工跳槽减少人员过度流动是企业稳定的关键,尤其是与企业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职位,如果这个岗位的人员经常变动,则容易造成信息泄漏,不利于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经常有员工辞职也会让其他员工惶恐,工作积极性会有所下降。避免员工经常跳槽,企业就要有良好的氛围,人力资源管理应加大注意人文关怀,多给员工一些关爱,让员工感觉到真正的温暖。注意员工的心理波动,从员工的需求出发进行工作,不能一味强制管理,这样缺少人性化的制度不符合时代要求。而薪资福利待遇方面也要注意,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一定要予以奖励,尤其是对保护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有贡献的人员,这样才能让员工不断积极思考,促进创新。

总之,企业的知识产权是自身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处理好涉及知识产权的各项内容。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企业还要注意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相关技术,重视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通过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贯彻与实施,为创造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艳,师雅洁,毕蒙蒙.知识共享和创新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作用机制研究——以华为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9703):86-91,111

[2]魏芳,魏纪林.试析以知识产权文化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创新[J].知识产权,2014(16208):69-72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范文2

关键词:公路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F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要求各领域各企业都做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以适应新时期下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我国国有资产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就必须开始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在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应当以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大背景,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国家所制定的政策制度,以确保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性。在新时期下,传统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公路行业的发展要求,必须改变公路行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采用全新的管理手段,以创设出科学而完善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公路国有资产及管理体制的概述

公路国有资产指的是我国公路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国有资产,从狭义上看,公路国有资产主要指的是公路经营企业进行投资以及投资后所收到的效益所构成的资产,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资产并不包括事业单位的效益;从广义上来看,公路国有资产的范围要更为广阔一些,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公路管理部门、施工企业的资产等。公路国有资产的分类种别较多,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具备社会公益性,特色性十分强烈。

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国家对公路国有资产的分配和利用等。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以及实施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所制定的运行机制。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十分密切,缺一不可,只有完善各部分的内容,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协调配合各部门的工作,才能够保障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解决。其问题主要在于:首先,从管理层的角度上来看,监督权不够明确,管理主体三方的关系处理不好,实施的是多头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容易产生管理上的矛盾,而且管理者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并不是很了解,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无人承担责任。其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公路经营企业的内部体制并不够完整,缺乏企业凝聚力,而且在编制财务核算等内容的时候,并未按照实际情况来制定。而且公路经营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来执行工作;最后,将这两个部分结合来看,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经营企业之间的矛盾较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交通主管部门是管理者,而公路经营企业则是被管理的一方,却难以服从于管理者,也正是如此导致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三、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管利弊

(一)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管的有效作用

在公路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监督机构,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高质量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管工作,能够清楚地认识政府和企业的之间的关系。利用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能够将政府和企业的职能分开,协调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以为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提供重要的保障。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是出资人,而公路经营企业则是被出资人,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利用法律来约束和规范,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干预公路经营企业的现象。第二,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督工作的开展,备受人们的关注,能够增强人们的信心。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活动,可有效的改善当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

(二)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督的不利之处

虽然发挥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督作用,能够带来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却并未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此监督工作的开展缺乏法律的保障,不具备科学的依据。在开展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监督工作的时候,影响了公路经营企业的工作,削弱了交通主管部门对其的管理,而且在此过程中主要以盈利为主,反而忽视了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社会效益。

四、构建新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一)明确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确定正确的方向

在构建新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时候,应当明确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十分重要,有效的管理能够促进整个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制定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目标时候,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我国公路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基础,结合我国公路国有资产自身的特点,来确定其目标。新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应当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所制定的管理体制要能够保障公路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性,突显出公路国有资产管理的公益性;其次,要确保公路国有资产具有安全性,所实施的管理体制要能够保证公路质量不受损害;最后,所制定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能够促进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促进公路国有资产效益的提高,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除此之外,还应当确定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方向。第一,要明确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主体者,要将国有资产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相统一,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关系;第二,要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出资范围;第三,寻求最佳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方法,有效整合公路资源,严格按照相关立法来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二)把握公路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之处

在构建新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时候,应当把握其关键之处。首先,一定要有一个出资人代表,将此工作落实到位,以保障出资人代表的权利,促使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更加便捷,从而提高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完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实施两级出资政策。两级出资制度中涉及到了三个主体,一个是交通主管部门,一个是公路经营企业,最后一个则是公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企业。严格贯彻两级出资制度,有利于协调三方的出资关系,分配各自的职责和权利,能够避免行政干预,保障各方的权益。

(三)创新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为了保障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应当突破传统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以适应新时期下的要求,从而提高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在新的管理模式中,应当分配好各个主体的职能。可以实施具有层次性的职能管理工作。在第一层次中,主要是由交通主管部门来进行管理,将其作为公路国有资产出资人,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来明文规定。第二层次的管理则是由公路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来执行,其贯穿于整个国有资产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负责优化公路国有资产结构,促进公路行业的稳定发展。第三层次则是公路经营企业,其主要是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实施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并且根据公路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应用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做好财务核算工作。

五、结束语

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措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完善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能够促进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行业带来更多的资产效益,推动整个交通行业的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建立健全的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划,以为公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在实施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我国公路国有资产的特点,结合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现状,贯彻落实我国相关政策,以提升我国公路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总而言之,加强对我国公路国有子很惨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珊.共容与发展: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3.

[2]赵青青.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曾桂华.新型公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J].当代经济,2014,23:57-59.

[4]黄燕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92+110.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范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措施;意义

一、国有企业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构建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构建工作的发展,有助于维护资产的安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国企固定资产管理需要遵循国家的相关财务政策进行管理,国企的发展是不断积累的过程,维护国企的固定资产管理安全措施,重视内控机制的建设,能够合理的避免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固定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多,掌握固定资产的情况也有利于准确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帮助进行资产合理管理和分配,固定资产的内控管理可以避免资金浪费和腐败问题的发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二)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构建工作能够有利于国企增强对固定资产的控制以及防范和规避风险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登记,罗列固定资产清单。固定资产的内控机制建设就是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以及后续处理等环节进行规范的管理,有制度,有工作流程,这样能够增强国企对固定资产的控制,有效的节约资源,避免占用资源消耗带来的风险,有制度建设就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措施,有效的规避国企固定资产的风险。

(三)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构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加强国企的盈利能力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的完整是国企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内容,制定一份完整的工作制度,可以对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国企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缩减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国企的盈利能力。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国企相关的固定资产处置流程不严谨,缺少完善的固定资产购买,使用和处置的制度,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楚,管理制度有缺陷。在购买固定资产之前,固定资产采购没有统一的标准,国企有盲目采购的问题,没有结合国企的经营特点进行采购规划,忽视了固定资产采购过程的探究和考量。

(二)国企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国企缺少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账目,这是非常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的。固定资产在购置以后不能做及时的登记入账,固定资产就会被随意的使用和处置,随着时间的增加,固定资产的账目不真实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因为记录不严,接下来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影响固定资产的损坏和折旧工作,影响账务的处理,造成财务问题。国企的人员在记录账目的时候记录的不准确,计提折旧方法有误,资产管理年限不固定等工作失误的存在,使国企的人员不能准确把握固定资产的数据,这不仅增加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难题,也会存在一些固定资产被私自占用等违纪行为和安全隐患。

(三)固定资产内控机制的信息化水平落后新时代的国企发展必须要摒弃以往的工作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固定资产内控机制建设,利用大数据重视会计信息处理工作,提高国企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工作效率。由于国企固定资产涉及的部门多,存在多个主体,在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系统之间相互连接不完整,发挥不了数据资源共享的作用,影响信息系统的使用率和固定资产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四)固定资产管理缺少风险意识国企的固定资产内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因素,主要由于国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缺少主动性,对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到位,导致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风险。由于国企的风险意识弱,国企的固定资产风险预警机制有缺陷,不利于国企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流程管理人员都处于被动的记账及报表递送状态,在固定资产的配置及使用环节缺乏原始的财务数据支撑,后期对账容易出现纰漏等工作方式都会有风险的存在,任何一个风险的存在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会成为影响固定资产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构建过程问题的完善措施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国企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条件,标准以及管理的流程。改变现有的国企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和方法,逐步完善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报废处置,审核以及监管等工作的管理制度,便于规范管理国企的固定资产。国企要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到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按照实际的要求,征集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意见,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做准备。购置固定资产的时候要按需进行,对采购员要做岗前培训,采购的商家要做评估工作,才能选择恰当的固定资产管理采购人员。使用固定资产的时候要对相关人员做好培训,防止出现浪费等现象。固定资产的报废等环节要做好申请和审批的规定,制定详细的固定资产报废标准和流程,按照程序开展工作。最终明确固定资产的相关责任,遇到问题的时候便于及时解决问题和追责。

(二)促进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工作原则国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是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标准,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比较长,所以固定资产在购置过程开始就要做好登记,以便后续开展资产的处置和折旧工作。国企改变现有的账实不符问题,做账目的管理,这是从源头改变固定资产账目不符问题。派专人负责账目登记问题,定期对账目进行审核,防止出现账目记录不真实,记录失误的问题。国企也要重视对员工做好培训,重点培训工作职责,以便固定资产数据完整,真实,有效,为国企管理者需要固定资产数据的时候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解决现阶段国企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工作难题。

(三)加强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国企固定资产内控机制需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这是符合新时代新形势的国企发展要求的,固定资产需要依托财务系统,建设属于自己的信息系统,派专人负责系统的管理和信息录入工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国企做固定资产的信息录入和管理工作,各个数据之间要做到共享,减少重复工作的问题,做好工作的交接,避免固定资产使用和处置过程无人管理。国企可以制定自己的小程序或者二维码,建立动态管理的方式管理固定资产,提供针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可以使国企更有效、更全面的管理资产和设备,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并为国企经济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提高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国企固定资产内控机制构建工作需要重视风险意识和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首先对国企发展的内外环境做细致分析,尤其是国企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然后从企业管理者开始带头,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到风险因素分析工作中。企业内部增加对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因素的研究,建立完善的内控风险预警机制,这种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也是动态的,随时依据企业的发展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保证国企固定资产内控机制建设中的风险预警机制内容的完善,合理规避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范文4

关键词: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改革;影响

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能够有效保障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会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法起到提升和改善的作用。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内高等院校教育体制与公共财务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逐步完善,使得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已经完全不能够符合现代高等院校教育以及公共财务制度的发展要求。而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完善的目标最终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和其经济业务可以有效开展提供相应服务。所以,在此大背景下,我国财政部以充分满足国内各个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为改革目标,对1998年实施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了多次修订,并最终出台了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国内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以及公共财务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地符合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与全面促进高等院校经济业务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对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以及更好的提升高等院校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资金的使用效益水平,我国财政部对国内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进行了三次修订,从而逐步形成了现行的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新实施的高等远销会计制度对于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的许多陈旧制度和工作流程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并且对高等院校经济业务中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当中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管理

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通常只会在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工作中才会使用权责发生制,而新实施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则是在高等院校经济业务开展过程当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高等院校的无形资产实施累计摊销,对固定资产实施累计折旧的新的管理方法,从而将高等院校的收支与支出按照其资金来源进行重新划分,实行分类管理,以此来理清高等院校现有的总资产,进而提升和规范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质量。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引进了企业相关财务管理理念,在每一个学期末,对校内的各个类别的资金实施结余结转。同时还对非财务至今实施责任发生制进行责任人的确认,对于横向科研项目,则是依据其完工正度进行核算收人。除此之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在统一核算项目中还添加加人在建工程和与待处置资产效益环节上的核算。

(二)健全高等院校会计信息,调整会计科目

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为了能够有效改善传统会计制度所遗留的会计信息失真、财会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等问题。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提升高等院校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创建了高等院校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相结合的二维框架管理体系,以此来顺应和促进高等院校的公共财政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三)创建合理的高效财务管理体系,细化基础工作

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是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所以,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岗位职责、服务指南以及工作具体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从而创建出细化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规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出了越来越的要求,而只有继续夯实高校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并且要让财会人员自觉意识到自己岗位的职责才是促进这项新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所以说,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化管理理念作为重要的高校文化,是需要全校师生与管理者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系统性工程。因此,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体系创建上就注重对每个参与主体的能力发挥,并且还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看作是一项长期建设工作,通过分阶段、分步骤的方法来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逐步细化,从而最终实现高效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细化且得到真正的管理。

(四)细化高校资产中的各类支出,引进作业成本和算法归集

各类资金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核算支出将高校总资产中的教育事业、科研事业以及后勤保障和经营等各项支出进行分类,并且在部分经济业务或者是事项核算上规定要根据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进行确认。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引进企业的作业成本和算法,将资源看作是促进高校经济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以此来对各类成本的支出与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和管理。在高等院校日常运行当中,人才培养与科研是其最主要的两项作业,比如教学部门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使用的教学设备,就能够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法来对各个部门的设备运行年限和状况按其实际状况来摊派费用,并且还要讲教学部门的费用纳入到教育事业支出项目中,将行政部门费用纳入到行政管理支出项目,以此来对各个部门的费用支出指标进行对比和评价,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各项资源,以此来提升高校总资产的使用效益水平。

二、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创新之处

(一)高校会计核算精细化

1.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取消和增加了许多会计科目,将政府的财政补助与非财政补助的资金进行分类划分,从而使得不同来源的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可以进行分类核算,从而提升了高等院校的会计核算的精细化水平2.对高等院校事业支出中的分类以及会计核算项目进行细化,具体是将高等院校中的各类支出细化分为教育事业、科研事业、行政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上的准确性,以此来为其对教学经费的投入进行准确评价提供相应的发展基础。3.增设了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内容,并且要对总资产进行定期的提计折旧,还要将基建账目进行定期入账。

(二)高校会计预算管理精细化

1.高校会计预算中的各项编制都是在权责发生制的指导下所创建出来的,而在会计预算过程中就要对高校总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进而扩大了高校会计预算编制范围,并且要求高校会计预算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2.基建投资项目纳入到高校总资产中的账目中,并且要在考虑其成本与支出的前提下,增加预算编制等内容。3.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也将预算外的收入与事业收费纳入到了政府预算非税收入的范围内,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部门高校以其他收入来逃避会计预算机制的约束。

(三)高校总资产管理精细化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在总资产入账以及总价值核算和处理上都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首先,对总资产入账程序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对无偿捐赠和调入资产进行严格核算,并且要严格评估其价值;其次是要求财会人员必须要了解固定资产提计折旧的内容和范围;最后是财会人员要对固定资产的年限要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运用合理的折旧方法来真实地反映出高校总资产价值的使用状况。

三、新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执行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部对公共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收支两线、政府采购以及部门预算和国库收付机制等内容都与高等院校财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传统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内容中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已经与新改革中的许多内容不相符,从而造成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遇到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就是为了能够符合我国政府在公共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要求,新添加了财政应返还额度这一新的科目,主要是为了对国库支付的高等院校,能够核算出高等院校最终应收财政之下的年度返还资金额度,同时也能够对我国财政部门批准以后且尚未使用的零余额账户中的用款额度与用款计划中的用款额度进行核算。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中的财政因返还额度和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这两项科目的增加,不但能够便于高等院校财会部门清晰地了解高等院校整体的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资金的透明度,以此来促进高等院校新的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开展。

(二)能够真实且有效的反映出高等院校的总体资产状况

在传统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但是传统会计制度却没有注重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并且对固定资产维修也缺乏相应的预算,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折旧管理,从而使得高等院校总资产中的大部分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这造成高校资源的严重浪费。除此之外,由于传统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资产结构当中存在的很多没有及时进行清理的旧设备进行报废处理,从而使得其账面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的偏差非常大,进而也就无法真实有效的反映出高等院校总体资产的状况。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内容,就规定要依据高等院校总资产中的每一项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来制定出相应的且科学合理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并且还要增加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和累计折旧等新型的核算科目。所以,通过对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就能够对高等院校总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真实地评估和核算。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规定除了文物以及图书等资产以外,高等院校财务部门还可以运用平均年限法来对其总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门进行折旧处理,或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增加高等院校规定资产的计量准确水平,最终将高等院校的总体资产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

(三)可以增加多个高等院校资金来源

传统上,我国高等院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而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日益进步,使得国内各个高等院校的办学与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从而使得学生的人数也连年的迅速激增,这也就直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但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已经无法满足高等院校的经费需求,进而严重限制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国民荆棘从改革开放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发展快速且逐步稳定,使得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也日益加快,这也就使得高等院校所能够选择的筹资方式也越来越多,从而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过度依赖国家财政拨款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使得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内容与结构也变得日益复杂。随着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日益复杂,就凸显出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滞后。在传统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当中,各个高等院校为了能够筹集到更多的办学经费,除了要银行进行贷款之外,很多高校还选择民间的融资结构进行资金筹集,从而提高了高效的负债率,这也直接提升了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水平,而高等院校一旦无法偿还债务,那么就会面临院校破产的巨大风险。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所增加的收人以及结余等新的科目中,为了可以更加清晰和直观的了解院校总资金的结构,还引进了企业中的权责发生机制,从而强化了对高等院校管理层和财会人员在收支以及存入上的观念,通过对预算外资金结余以及财政中的资金结余和其他资金账户进行分开设立的方式,从而更好地规范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的收支与存入上管理的规范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会计制度当中存在的很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积极地顺应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另外,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还可以充分满足高等院校的会计制度发展的要求,以此来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而也就可以对高等院校总体资产价值进行准确、真实地评估,最终促进了高等院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所实施的新的高等院校会计制度依然还在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内容,而国内各高等院校应当对新的会计制度进行积极地分析和研究,从而逐步完善这一新型的会计制度,以此来健全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张小军 单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爱华.修改和完善高校会计制度[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3)

[2]郭立星,王丽莉.试论高校会计制度症结及解决思路[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3).

[3]祝君.完善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7).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范文5

关键词:公路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公路交通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公路事业单位的资产指的就是确定为国家所有被公路事业单位使用或占有的并且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类经济资源的总成,其不但是公路事业单位严格履行公路养护工作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维护公路路权路产和提供良好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公路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就应积极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

一、公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方面的问题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相关主管部门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已经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而很多公路事业单位在实行这些管理制度时,却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在实行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单位并没有严格的执行,大大的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效果;管理职责不清。公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如行政管理、养护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对各个部门都应实行职责到人并且分工明确的管理制度,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很多公路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实物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是相脱节的问题,那么国有资产就很容易流失。

(二)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方面的问题

资产总量不清,使用情况不明。公路事业单位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非常久远的,而根据预算每年需要购置的资产类型很多,并且数量也很大,长期以来,公路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就是不够重视的,因此,在很多基层单位中都存在着资产总量不清并且使用情况不明的问题,这样就根本无法对资产进行有效的使用管理;一些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使用效率较低。在公路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中,既有通用的各类设备和资产,同时也有一些特殊的设备和资产,而这些特殊的设备和资产每年的使用次数都是很少的,有一些设备几年才使用一次,所以很多资产就都处于闲置的状态,资产的配置太不合理,大大的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问题

资产处理有法不依。一些公路事业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时,通常都不是严格的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往往都是先处置完成后,再去办理相应的手续,还经常出现不进行资产评估就对外投资以及擅自对外出租资产等问题;无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置国有资产。一些公路事业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时,还会出现不向上级汇报就私自暗箱操作的行为,如在不实行公开招标的情况下就出租资产的问题。

二、公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改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公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

公路事业单位应遵循资产管理与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并且国有资产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原则,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暂行办法》等文件中的各项规定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发展情况的国有资产购买、保管、使用、处理、更新以及报废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对外出借、出租、担保以及投资等各项管理要求,从而进一步的规范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相关的各项行为。

(二)健全资产管理手段,搭建国有资产公用和共享的平台

定期的清查实物资产,做到账面上的内容与实物是始终一致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资产信息数据库,动态的管理实物资产的购买、报废以及更新等状态,确保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与政府的采购预算和部门的预算编制能够有效的衔接起来;搭建国有资产公用和共享的平台,提高专项资产的利用效率。对于在某一个单位使用频率较低但自身价值较高的设备,如公路、隧道和桥梁等专用的检测设备,公路行业应积极的搭建公用和共享的平台,建议采用集中购置并且分散有偿使用的措施,尽可能减少这类设备的重复配置,同时也提升了这类设备的利用效率,将本就有限的财政资金尽可能的应用到公路养护工作中,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完善公路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机制

公路事业单位要想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还必须健全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应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定期或是不定期对公路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同时还应充分的发挥领导离任经济责任的审计作用,保证单位内部的资产情况更加的清晰和明确,防止单位领导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问题,大大的降低了资产管理的风险;还应定期的评估公路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动态的监管国有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的发现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的避免国有资产出现浪费或是损失的问题。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公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公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改善对策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公路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效果对公路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的,因此,我们应深入的研究现阶段其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详细的分析其成因,同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古尚宣.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探讨[J].交通财会,2014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范文6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是维持社会发展及群众保障的服务性机构组织,事业单位与很多盈利性的企业不同,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第一,缺乏盈利目的,服务机构的基本特征使得事业单位的发展形成了“收费”与“回报社会”的基本形式,这样的情况要求财务管理需要更进一步的明确账目,保证收支平衡。第二,事业单位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等问题一般不存在,资金的使用要遵守国家管理部门等资金提供者所制定的规定。这种情况加深了财务监督的难度,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范围内保证更好地完成服务工作是具有难度的,应该重视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也在不断地完善中,随着我国财政经费的日益紧缩,事业单位的业务和办公费用被大量削减,经费的使用由政府采购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等进行监控,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工作步入正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资金预算、收支、固定资产管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通过财务管理控制得到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资金预算控制不够严格。例如,2014年的预算其实是对2013年资金使用情况的总结,对于本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没有全面的估计,使得预算内容成为了档案内容,无法起到实际的资金使用方向预测与资金量的控制作用。究其原因就是长期的政府拨款导致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不够重视,缺乏合理有序的监督制度,对于预算控制缺乏能动性。第二,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督,效益缺乏考核,存在“重收入、轻管理”、“重分配、轻监督”和“重拨付、轻考核”的现象。由于现行的会计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各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任免由本单位负责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出于自身考虑,很难跳出单位的角度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各级政府部门在维护会计工作人员的权益方面也不尽人意,使会计监督工作往往出现不监督,或监督不力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财务监督缺乏互相控制的完善化的制度,必须尽快建立事业单位的内控、外控监督机制。

(二)资产控制管理问题严重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一直存在很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政府所有,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对购置固定资产验收和登记制度不健全,资产的领用、保管无健全的台账或记录,管理不规范,手续不完备。对固定资产没有实行定期清查盘点制度,财产物资清查形同虚设,致使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第二,现有流动资金的管理不够详细。事业单位的资产要有完整的审批手续才能启动运用,但是目前的事业单位内部缺乏体系化的审批体系,往往是领导与财务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一定程度的资金审批,导致了很多资金不良运用状况出现。

(三)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所谓事业单位财务基础工作就是会计、出纳的财务基本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内容本应该是较为简单的,也有章可循,但是由于事业单位长期忽视财务管理控制,导致很多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例如,票据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办法,票据发放后没有跟踪监督检查,导致票据使用不合理,应使用正规票据的以收据代替。支出原始单据不合规,存在白条入账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填制的记账凭证不准确。有的单位填制的会计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基础工作薄弱就容易出现公款私存的情况,导致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及学会的会费收入等不入账。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外,设置小金库。

三、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机制的完善要从这几方面着手。第一,财务管理体制的全面变革。首先,要实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其次,要确定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彻底打破两权不变的格局。最后,要逐步实行票款分离制度,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防范腐败。第二,建章立制。分层次实行委派方式进行监督。由于当前我国的审计和监督能力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可将事业单位按服务类型的性质,分别实行不同层次和方法的监督管理,文教卫生服务类事业单位应委派监事会或财务总监;有收款项目的事业单位应委派财务总监或实行会计委派制。第三,合理预算,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保证事业单位的工作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执行。

(二)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完善财务管理控制工作,必须加强经费审批管理制度,保证费用的控制实行计划管理。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不仅携带方便,使用便捷,而且透明度高,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推行公务卡制度,无论对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还是对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推进全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是建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加强验收和使用管理;二是加强会计核算,财务部门要进行价值管理和恰当的数量管理;三是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四是加强产权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对会计原始、记账凭证的填写与保存。会计原始、记账凭证的填写与保存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整个基础过程。第二,加强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完整无缺。如有短缺、不完整,必须查明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员负责;经常专人检查账账、账证、账实(指直接经管实物)是否相符。第三,完善会计监督工作。要做到资金与账面管理的全面分开,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范文7

关键词:高校会计;会计信息披露;披露内容;披露方法

一、引言

在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的高校会计工作遇到了新的发展瓶颈与契机。高校会计管理者在时代背景下,开展了各项会计发展研究,其中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开展,成了会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的重点包括了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以及披露内容与方法的转变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对于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以及会计工作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影响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因素分析

在高校会计改革过程中,会计信息披露改革开展刻不容缓。会计实践工作中,影响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实践因素包括了以下三点内容。第一,高校会计制度改革因素。[1]为了确实做好高校会计管理工作,提高高校会计管理效率与质量,2014年1月财政部颁布执行了新的《高校会计制度》。这一制度的执行,为高校会计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执行标准。这一制度改革对高校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其中对会计信息新要求的提出成为了影响披露工作的重要因素。如在新会计制度中,严格要求将高校独立核算单位的相关会计信息纳入高校年度财务报表反映,就增加了会计信息披露数据内容,进而更好地提高了会计信息与报表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第二,大数据时代会计管理要求。[2]大数据时代技术的来临,对于中国各项会计工作发展都有重要的技术与理念支持作用。在大数据理念支持下,高校会计管理中的数据化内容有了极大的发展。正因如此,高校会计管理者对信息披露中的数据量与数据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现金存款等各类会计数据的披露中,信息数据精度要求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大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应用,对于高校、上级单位以及中国整体教育管理决策都起到了极大的数据支持作用。为此这些数据管理者,也对高校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市场经济机制变化。在高校财务改革过程中,市场化机制的引进是高校会计改革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在这一因素影响下,高校会计管理中的市场化要求有了很大提升。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这种市场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内容的变化中。如资产类会计信息中,对于市场经营预测、资产升值情况等信息披露内容,都是市场化因素在会计信息中的主要展现内容。单就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而言,市场性内容的增加对于信息管理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管理要求。

三、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与方法转变研究

在实际的高校会计管理中,受到以上因素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转变主要集中在信息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下面人们分别就这两点内容进行分别研究。第一,信息披露内容的转变。在高校会计改革背景下,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在新的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新的信息披露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内容更加充实。与传统的高校会计信息相比较,其披露内容更加充实。如在资产信息中,除了需要披露资产余额与增值情况外,还应加入下一年度资产增值预期、资产贬值情况说明以及资产管理审计内容等相关性内容;同时对高校无形资产,也应进行充分的披露,全面完整地展现出高校资产的整体情况。这种更加充实的财务信息内容,也符合高校会计管理的市场原则。二是新内容的增加。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只是将一个会计管理年度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展示,便于社会与上级单位监督工作的开展。但是新的会计管理模式中,会计信息披露可以为高校与管理部门相关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所以在新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管理者需要增加决策性支持性信息数据,使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更加便于决策开展。如在会计信息中增加预测性内容、市场因素影响内容等,使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开展决策过程。单就高校自身财务管理决策而言,经决策内容通过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对于财务审计与责任审计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三是数据内容比例的提升。在大数据技术理念支持下,当前会计信息中的文字说明比例逐步下降,同时数据化内容比例有着很大的提升。如传统的高校会计信息中对于固定资产描述往往文字表述过多,但实际价值、增值空间等数据较为模糊。但是新的会计信息披露中,其数据性内容增加较多,极大地减少了文字表述内容。第二,信息披露方式的转变。信息披露方式是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也是此次高校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披露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其主要的转变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单独会计信息报告的撰写。传统的高校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三张报表(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以及支出明细报表),以及相关附表进行披露,对于复杂内容简要解释即可。但是市场环境下,为了更好做好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这种传统的披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高校会计工作。所以新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应吸收企业会计管理方式,在单纯的会计报表模式上撰写详细的会计报告。这种会计报告内容应针对报告对象,进行调整。如对上级管理单位的报告中,应重视决策性内容的披露;而对于科研资金披露而言,其披露内容应集中在科研资金使用方面,避免资金被侵占问题的出现。二是突发临时性问题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转变。对于突发性临时财务问题,高校会计管理工作一般采用简单的会计公报形式进行披露。但是新的会计制度中,要求对这种问题必须撰写专项的会计财务报告进行说明,这种形式的转变使得高校内部与管理部门可以对突发性会计问题及时应对。

四、国外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系统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美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美国大学会计核算历史上主要运用“基金”会计方式,会计报表主要遵守一种被称为“审计模式”(AICPA模式)的披露准则。这种准则,需要依照“基金”施行信息披露,基金余额变化表、资产负债表和流动营运基金收支表包含在报表内。1993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第117号规则“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要点应落在净资产是非营利高校财务报表需要的,继而需要以责任产生制为根本说明用费,业务表、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包含在报表内。此种模式透露出以下的讯息:首先,摒弃了古老的“基金”方式会计报表为非营利高校,继而摒弃了运用多年的“基金”会计核算方法。固然,“基金”会计时至今日依然是美国大多数高校运用的核算方式,但由于颁布了117号规则,至少高校会计核算的天然方式并不是阐述“基金”会计,基本能够因环境而改动;其次,不管从方式到内涵高校会计报告都倾向于企业会计报告方式。企业报告中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和117号规则中需要披露的“业务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有着一致的范畴,而且,报表的规范和企业报表有相同之处。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相比,高校报表缺乏全部者权益项目,而为净资产工作,并划分暂时制约性、非制约性和长久制约性。新规则没有依照基金划分,而是由学校“全局”方位表示财务情况。第二,英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英国高等学校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则,每一年的年末都往投资人、教育行政管制部门、学生(家长)、债权人、捐赠者等有关收益者透露学校有关的科研状况、教导以及资金等层面的信息,按照讯息不同的方式和内容的不同能够分为:年度回望(AnnualReview)、财务报表(FinancialStatement)和现实与数据(factsandfigures)三个方面。学校年末的报表与另外有关的阐述是年度财务报表。通过单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关于学校管制报表、财务报表的报告、独立审计报告、学校理事会人员、学校理事会的担责、合并损益表、会计策略、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附注、现金合并流量表等都包含在内,对去年年度的科研、教导和社会服务层面的成功施行全盘的披露和汇总被称为年度回顾;现实与数据讯息对外暴露相关师资水平、学生状况、教育和科研、财务与资金等简易的讯息。第三,加拿大高校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变为典型的为加拿大高等学校讯息透露轨制。依照加拿大教育有关的法律表明,高等学校每一年年末都往教育行政管制部门、学生(家长)、投资人、债权人、捐赠者等有关收益者透露有关学校的科研状况、教导以及资金等层面的讯息,现实与数据(factsandfigures)财务报告(FinancialReport)和管制指标施行年度报告三个方面组成了学校的讯息透露,财务报告早已过单独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现实与数据讯息也运用了相对正式的方法,利用数字和图标施行充足的透露学校一年来的学生情况、财务情况、师资水平、研究状况、图书馆状况等;为了使有关利益者对现实和数据讯息的了解与运用相对便捷,利用细致指标对有关的讯息数据施行评估和分析是管制指标执行年度报告。此外,在后两方面报告中,透露讯息的内涵和细致指标比较稳定,但各高校也依照本身的状况截然不同。第四,对中国的启示。中国是以1998年修正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依据创设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眼下,中国高校会计怎么适宜市场化革新的需求,能够从美国高校会计轨制变化的“一角”,获得下面的启发:其一,作为预测会计轨制革新的目的需达到多方信息运用者的需求。历史上因为中国高校皆是以公立为多,因此全局会计轨制的创设也是为了达到国家的需求,例如,现行轨制要求高校要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施行预算管制等。伴随高校多道路汇集资金的进展,会有层出不穷的国家之外的主体和高校产生财务联系,他们也力需明白高校的运营状况。由此,在创设会计轨制时,务必要思考这些有关利益者的需要。眼下中国高校会计讯息还未达到公开披露,而单单为向上级管制部门报告。这让其他主体没有办法取得他们需求的讯息。讯息公开,有助于提升捐赠人、国家、赞助者甚至学生对学校的财务监督,提升学校运用资金的效率;其二,应维持财政部门为所有会计规则系统的制订机构。双轨制为美国高校会计核算的运用,政府会计规则委员会规定公立大学,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管制私立大学。这种轨制,在处理会计讯息的比较性问题有很大难度。近几年来,美国私立和公立大学的会计轨制慢慢倾向相同。实践表明,没有较多的卓越性在两套管制机构里。中国创设两套会计管制制度几乎是没有必要的。中国的国情,确认了会计管制机构客观上仅为财政部门。人们明白,针对私立和公立大学创设两套会计核算和披露方法是没有必要的。毕竟,还未有如此的需要在客观上,并且,在中国私立大学还在起步水平,在一套核算方法中,能够把这种会计差异协调过来;其三,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规则与企业会计规则倾向相同。美国高校信息透露由基金主体转为学校主体,目的就是使较多的人明白财务报告。眼下非营利组织会计和国际上政府在很多层面租用了企业会计的方式,例如用收付实现制被权责发生制代替,支出概念被费用概念替代,编制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都力证了两种会计方法的相融性;其四,不应当运用“基金”会计核算方式。人们明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础特点并不是“基金会计”,它仅为特殊会计条件下的产物。除了学费和政府拨款为美国高校资金的源头外,占有较大比例的为其他方式像捐赠等。因此用基金账户划分核算,有助于表达责任的不同。中国很大部分高校资金来源于学费和财政拨款,在其他渠道汇集的资金占比很小,由此整个会计核算系统应环绕着财政拨款来定制。中国现行高校会计表明:对经营性支出依照权责发生制,通常性支出依照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美国的高校会计,可以更精确地反映教育的“成本”是其优点,继而为获得相应的补偿铺垫基础。中国高校还未全部开放本科生的收费轨制,但培育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现实早已大范围采用“自费”轨制,这就说明了非常有必要地施行成本核算,运用权责发生制也是客观需要。

五、结束语

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改革,是高校财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管理工作者重要研究内容。为此高校会计工作者,与相关管理部门对信息披露内容与方式转变,开展了专项实践研究,为高校会计改革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秦光瑞.浅议高校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邢台学院学报,2013(03).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范文8

关键词:汽车;项目管理;特点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呈现井喷的态势,巨大的利润空间驱使着国内外的各大汽车公司纷纷进驻中国,准备抢占中国市场,夺得先机。轿车产业的快速增长与轿车市场持续的升温,不仅拉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汽车行业的飞快发展。值此竞争和机遇并存之时,汽车产业必须把握汽车项目管理的特点,不断完善和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汽车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汽车项目管理的概念

汽车行业是制造业的最高端行业,整车的研发必须拥有造型、设计、试制、试验设备等,致力于新产品的设计、产品的改进设计、样车的试制试验等能力。汽车行业的项目管理建立起基本的项目管理制度,但项目管理目前主要以职能型管理为主,项目计划的制定、计划调整、资源管理等由部门直接负责,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侧重在对项目执行情况的跟踪监控,所以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二)汽车项目管理的特征

汽车项目管理是一种有顺序的管理,项目管理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次序有序进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衔接顺利,避免了财力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汽车项目管理也是一种授权管理,项目经理在得到授权后,代表组织进行全权负责,集中处理项目中的一切问题。

二、汽车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汽车项目范围管理

汽车项目范围管理包括起始工作、编制范围计划、界定项目的范围、确认项目的范围和项目范围变动的控制。汽车开发项目起始,项目组织者要结合市场形势和统计数据的计算分析,进而判断出汽车生产的产品品种、生产的时间等有关方面细信息,认真选择项目管理人,然后进入生产的筹备工作;根据最优方案制定出项目的范围计划,使未来项目实施使有据可依;选定项目的范围,根据汽车的产品特性和生产目标制定详细合理的计划;确认项目的范围,对项目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审核;估测项目可变动的范围,对范围可能会产生的变动风险制定应对方案。汽车项目范围管理可以为汽车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范围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汽车项目时间管理

汽车项目时间管理包括定义汽车产品生产的工作内容、对项目工作内容进行排序、对项目工作内容的工期进行估算、对项目工期计划进行编制和控制。确认汽车产品生产的项目目标和项目工作,进行详尽的规划,确认工作的具体内容,列出工作内容清单;根据项目工作内容进行排序,制定汽车生产项目的工期进度计划,对汽车生产项目的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规划;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项目工作内容的工期,对汽车产品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可以请专家来进行评估,也可以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评估和分析;根据项目工期的估算、项目的范围等来合理编制项目工期计划,安排好工期计划;对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项目的实施过程、计划的变动等保持警惕,尽量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对项目工期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汽车项目实践管理可以有效确保能按时完成任务,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

(三)汽车项目成本管理

汽车项目成本管理包括项目资源计划的编制、项目的成本估算、项目的预算控制和项目的成本控制。根据项目汽车开发项目的特点、项目的范围、项目的时间安排,分析该项目资源计划的编制;采用统计方法如类比估算法、模型估算法、定额法等确定汽车开发项目的工作工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成本费用,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管理费用、税金等;对成本的预算加以控制,合理利用有效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对成本的变动情况进行控制和监视,合理把握有效的成本预算变动空间。进行汽车项目成本管理可以保障项目实际发生成本在项目经费预算之内,保证资金不被过度占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汽车项目质量管理

汽车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产品质量计划编制、产品的质量保障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根据产品质量、产品性能等方面的标准或规范,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为达到产品质量标准和要求出保障,严格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根据质量管理计划、质量控制的度量结果等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严格进行质量的监管,控制质量水平。产品质量是核心,汽车项目质量管理,极大地保障了产品质量,为汽车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汽车项目风险管理

汽车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和风险的控制。内项目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根据项目风险大小、项目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项目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等做出合理的度量,以便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控制。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因而不能消除,汽车项目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和控制风险,降低可能出现的损失。

三、汽车项目管理的意义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与国外相比起来并不占优势,表现为起步晚,发展起点低,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且缺乏先进的技术。国内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高需求,极大地拉动了国内汽车行业的方展,然而快速的发展却逐渐暴露出国内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售后服务效率低下等多方面的弊端。我国唯有提高汽车制造行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提高服务效率等,进而增强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早日达到国际化水平。

四、总结

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着竞争与机遇,应加快汽车制造技术的更新换代,降低零部件的成本,把握汽车项目管理的特点,加强汽车项目范围管理、汽车项目时间管理、汽车项目成本管理、汽车项目质量管理、汽车项目风险管理等,把握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新动向,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从而站稳国内市场,从而大大提高国内汽车行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标,张洋,潘艺伦.项目管理策略在大规模定制汽车产品研发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01:144-147.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范文9

关键词: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监督管理;无形资产

随着学校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国有资产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并在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仅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学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该项工作能有效维护学校利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管理制度完善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对学校日常运营产生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意识淡薄。一些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忽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合理配备相应的管理标准。或者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开展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计划,随意购置设备,存在重复建设情况,影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

2.效益观念不强。长期以来,学校无偿使用国有资产,未能对成本和盈亏进行计算,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缺乏效益观念。通常追求资产数量和档次,花费较多资金采购设备,但忽视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日常维护和使用不到位,影响设备性能的有效发挥。或者一些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忽视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3.监督管理薄弱。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影响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未能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领用或借用国有资产时手续不全,或者一些部门长期借用不还,出现设备损坏现象。国有资产处置时不申报、不审批,随意变更或者报废,导致损坏或盗窃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任意处置国有资产的情况存在,容易导致资产流失。

4.经营意识缺乏。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管理不到位,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制约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现象,经营性资产效益不高,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对高校发展和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5.无形资产流失。未能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其进行全面、仔细的评估。在使用和转让时任意定价,对专利、技术投资、科研成果转化等内容的保护不足,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完善对策

为弥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促进学校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控制和完善对策。

1.提高管理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学校领导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在做好学校其他工作的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根据管理需要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让工作人员能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建立日常巡视和检查制度,做好登记工作,全面细致掌握学校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促进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并落实奖惩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

2.增强效益观念,提升管理水平。落实预算管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好设备采购、维修工作,设备报废时应该严格按要求申报和审批,促进管理工作水平提升。重视设备日常维护,促进其综合性能有效发挥,提高管理水平,推动设备效益最佳发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落实国有资产计划、审批、采购、报销、验收、入库等管理程序,避免出现违规违章操作。重视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日常财务核算,将资金管理和物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3.健全制度措施,重视监督管理。合理设置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各项工作。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让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三位一体的监控机构,做好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资产核算、审计工作,确保帐实相符,有效促进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强化财务管理,加强日常核算,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定期考核学校国有资产的成本、收入、利润、分配、财务状况等内容。开展经常性检查,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促进管理水平提升,保证学校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

4.提高经营意识,增强管理效益。重视国有资产使用成本核算,树立投入-产出的效益观念。加强国有资产巡视和检查,做好设备维修工作,保证其作用有效发挥。创新管理体系,推行招投标制度,保证国有资产采购质量;重视资产的技术管理,保证设备完整,使用安全。建立国有资产经济管理制度,推行折旧制度,对占有固定资产支付使用费,让学校国有资产得到合理和有效利用。完善赔偿制度,对造成损失的进行赔偿。重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及时掌握设备情况,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提升。

5.保护无形资产,维护学校利益。由专门机构对科研活动、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管理。建立无形资产使用和保证制度、价值评估制度、交易转让监控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有效规范各项工作。避免无形资产受到不必要损失,切实维护学校利益。

三、结语

为实现对学校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结合管理工作需要采取完善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维护学校利益,避免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促进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正体.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4(6),77-78.

[2]赵莉.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3),36-37.

[3]李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完善措施[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