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集锦9篇

时间:2023-06-19 16:29:46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1

[关键词]独立院校;案例教学;毕业设计;互补作用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具有由理论到工程、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考研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化工原理的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一、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化工原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有感性认识与了解。教学内容包括流体输送、沉降、过滤、搅拌、传热、蒸发、精馏、吸收、萃取、干燥、结晶等单元操作过程,它们相互独立,遵循的原理和法则各不相同。生活中常见与之相关的例子,如送水送气(动量传递)、吹风干燥(热量、质量传递)等[1]。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经验较少,教学过程中如能适当引入工程案例,对提高授课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工程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指在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引入工程实际案例与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知行合一的目的[2]。化工原理案例教学能弥补教材内容相对固定与教学内容更新慢等不足,同时作为基本原理的稳定性与其应用不断发展之间的有效衔接,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化工技术的进步[1]。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已日趋规范,工程案例教学法在高等院校日益受到重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常见的化工原理案例教学包括开篇案例法、问题案例法和综合案例法。其中,综合案例法最为重要,即在每个单元操作的结尾,列举出该单元操作的工程设计(或工程改造)实例,提出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本单元操作相关知识,解决该工程设计(或工程改造)中存在的问题[2]。综合案例法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实践性较强,需要教师将多年教学经验、参与各项工程实践的收获与科研研究积累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三本院校在化工原理教学中更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在保证基础知识传授的前提下,降低理论要求,多引入案例教学,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笔者作为年轻教师,毕业后即从事大学教育工作,缺乏相对集中的企业实践经历和科研锻炼,缺少教学案例素材的积累,因此在化工原理教学中,一直探索如何能就地取材,把案例教学和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收集案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使两者互为补充。

二、案例教学法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可行性

在化工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最能体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环节[3]。毕业设计涉及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和过程装备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其中化工原理知识是学生使用最多的[4]。下面列举三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将化工原理与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引入案例。

(一)农产品的热风干燥研究课题

这是一个实验型的研究课题,目的是对农产品在热风条件下的干燥特性进行研究。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采用变动的干燥条件,而该实验采用洞道式干燥设备,用大量热空气对少量物料进行间歇干燥,并维持空气速度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将变动干燥过程近似简化为恒定干燥过程,实验所得结论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该课题涉及化工原理干燥单元操作的许多内容,如空气干燥的基本参数的意义和湿焓图、恒定干燥条件下等焓干燥的相关知识等。研究过程中要先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选择适宜干燥条件;再利用热量衡算进行节能优化,选择最佳能耗条件和废气循环比;另外为了深入考察影响因素,还需找到恒速段和降速段对流传热系数的不同计算方法,分析干燥过程对流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因此在开题阶段,指导教师就会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化工原理干燥一章的内容,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然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实验研究工作。该课题将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了合理简化,体现了工程方法论的思想,并为讲授化工原理干燥单元操作提供了实例。讲授恒定条件下的干燥特性一节时引入农产品热风干燥数据、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图,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干燥的过程和分析方法,加深对干燥原理的理解。另外,实验能耗优化部分和废气循环讨论可用于干燥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过程优化的教学。

(二)一硝基氯化苯生产车间硝化工段的设计课题

这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经典题目,来源于实际工业生产。目前,生产工艺已比较成熟,一般用混酸作为硝化介质,以氯苯为原料,运用三釜串联在常压等温环境下进行连续硝化。该课题主要研究一硝基氯化苯的提纯精制,废酸与一硝基氯化苯的分离和循环利用,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液处理和硝化工段的生产装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根据题目搜集所需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工艺流程设计,然后对生产中各个设备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对主要的设备进行工艺计算和选择,最终完成一个车间工段的设计工作。该课题涉及的专业内容比较全面,包括化工工艺设计、公用工程设计、外管设计、自动控制设计、环境安全评价及经济核算等。整个设计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单纯的手工计算费时且准确度差,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可让设计过程事半功倍,如使用Aspen plus、ChemCAD等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工艺流程图绘制。工艺流程中除硝化反应外,其余均为物理过程,涉及流体输送、搅拌、传热、非均相分离等单元操作,还涉及安全环保、仪表控制、分析检测等。设备的计算和选型是设计的重点,包括配混酸工段的换热器设计、硝化反应釜的夹套换热器和蛇管换热器的选型、萃取釜和萃取分离器设计及附属流体输送设备的选型。化工原理教材中对换热器的讲解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主,而该课题中多种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很好地补充了特殊间壁式换热器的知识;同时附属流体设备的选型可以作为日后教学中离心泵选型的案例,尤其是书本中谈及较少的耐腐蚀泵的选型案例。

(三)间壁精馏塔的流程模拟优化与水力学冷模实验研究课题

本课题是对三元物系分离的创新型设备———间壁式精馏塔的设计和研究。常规精馏操作需要用两个塔顺序分离才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纯组分,而分壁塔中只需要一个单塔就可以同时得到所有组分,并能达到指定的精密分离要求。因此,间壁塔可以显著提高精馏的热力学效率,降低能耗,节省设备购置费用,且适用于传统旧式精馏塔的改造。为了较好地实现塔内分隔板两侧的气液分配,现在工业上使用的间壁塔一般会通过设计使用特殊的内构件来改变塔内压降,从而达到调节气液分配的目的;或者是将分隔板在塔内偏心放置,通过改变分隔板两侧的横截面积,来改变分隔板两侧气液分配。为了探究分壁的气液分布规律,掌握其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毕业设计中会通过冷模实验、经验关联公式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气液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因研究内容较多,故该课题可拆分为三个子课题,分别是:1.设计间壁精馏塔冷模实验装置并观察气液负荷在设计范围内变化对气液流量控制效果的影响;2.验证新型气体分配控制专利技术的特性和改进空间,分析总结气相分配规律及变化机理;3.运用Mathcad软件进行塔板设计、水力学计算和核算,采用Aspen Plus、ProcessⅡ软件进行精馏塔的简捷计算,并进一步对流程做静态和动态模拟,针对产品的质量和能耗,进行可调节的自由度优化分析。该课题主要涉及化工原理的精馏单元操作和塔设备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如能适当融入一些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创新成果,进一步拓宽教学内容,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将间壁塔课题作为新型结构塔的实例引入精馏塔设计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前沿分离技术,还可以作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精馏塔设计任务的扩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结语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2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具体途径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步伐的稳步推进,建筑行业竞争呈现出白热化态势,建筑企业要想更好立足于市场竞争中,除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发展战略外,还要创新自身的施工设计、施工方法等,满足民众不同程度需要,并向现代化建筑方向发展。再者,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关键性环节,就要求设计人员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保证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高度吻合,进而实现对施工整体结构的把控,降低建筑施工成本的同时,提升建筑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而这也成为了本文研究的关键。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作用分析

1.大幅度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经过大量研究实践证明,要想让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达到预期目的,首要条件便是确保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能,通过提高房屋建筑安全系数的方式,吸引民众注意力,为了获得广阔发展空间。基于此,为了有效提高建设结构设计质量,当方案制定后还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及时发现方案中存在或者潜在的不足并予以修订,根本性因素因设计方案失误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建筑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环境。

2.减低工程造价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在确保房屋建筑整体质量的同时,还应当高度重视建筑结构的施工成本,将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更好作用于建筑企业发展。在查阅相关资料后知晓,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前和优化后,能够降低10%-30%的成本,通过这一数据发现优化房屋建筑结构不仅能够减低工程造价,建筑企业也能有更多资金用于其它发展,有助于自身更好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应用的具体途径

1.综合多方面因素,解决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人们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关注的无非就是科学性、合理性、耐久性和功能性等,对于欲购房者更是如此,其希望房屋价钱适当,而且房屋建筑使用年限有保障,换一种方式来说,建筑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民众这两点欲求,不断优化房屋结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但是就我国目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现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例如:一味沿用传统建筑模式、未明晰房屋建筑优化设计后的“市场”等,这都是阻碍新形势下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正常进行的因素。基于此,建筑企业首要任务便是解决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优化概念设计,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分析新形势下建筑物如何应对复杂外部环境。例如:房屋建筑如何设计才能更好预防地震、沙尘暴、海啸等,房屋建筑要如何设计才能适应民众不同层次需要。基于此,就要求建筑企业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采取行之有效措施解决民众“担忧”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设计中,进而为建筑企业创造一个有利自身发展的内部环境。

2.高度重视前期对房屋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优化

任何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都必须以图纸为前提条件,无目的建设所建造出的房屋不仅有失安全性,而且其美观程度也有待考究。也就是说,当房屋建筑施工图纸一旦确定并动工,当发现问题后对其进行改进似乎有点不切实际,而且不符合经济性的要求。基于此,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在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时必须在前期甚至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始终贯穿技术应用优化意识。或者是结构方案设计前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例如:工程造价初步估算、工程周期、工程满意度等,形成一个参考价值高、可行性强的设计方案框架,为后续制定完整的优化设计方案奠定坚实基础。再者,房屋建筑前期设计方案优化中应当充分考虑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同各个子结构的工程造价评估,便于在这个基础之上制定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案。

3.将计算机技术充分应用至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方便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尤是如此,如若建筑企业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能科学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定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例如:通过计算机软件能够将相关数据化信息准确性处理,减少因数据失误给建筑企业带来的损失。再者,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还应当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上述中也提及到计算机技术极大程度方便了设计人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如若纯粹依靠计算机软件对房屋结构设计进行优化,还是有其存在的局限性,例如:计算机软件只会系统计算,并不会综合考虑各方面艺术,而且还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基于此,新形势下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需要发挥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后续工作正常进行。例如:优化设计方案制定之初就要对相关设计参数进行核对,只有这样房屋建筑工程完工之后才能满足民众高层次需要,进而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朝,孔露露. 房屋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4)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3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机电一体化 系统设计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4.056

Abstract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 were improved by introducing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course of "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 for solving the question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t is proved that case teaching method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urriculum was effective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students' in the design of mechatronic system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by the result of teaching practice ca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branch pipe welding system.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0 前言

“C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机械本体结构、控制原理、伺服系统和检测系统等诸方面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过程和方法,它是机械专业中总结性较强的课程,对提高机电专业类毕业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及专业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存在难以对学生机电系统设计创新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的问题。

1 将案例式教学法引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高等学校应面向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地位愈来愈重要的今天,培养具有设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毕业生是高等学校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前要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选择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交流、辩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优势在于给予学生较大程度的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由注重知识向注重能力方向的转变,适用于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背景知识学生。案例教学的不足主要是相关课程知识不易有效地、系统地进行传授,如何保证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的客观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等。

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注重知识系统传授、考核明确客观是其突出的优点,但在培养学生的当前所必备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欠缺。两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实现知识的系统传授,又实现案例教学的各个过程,有着相当的困难。但在机电一体系统设计课程中,将此两种方式进行有机融合有一定的有利条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通常是安排在机械、机电专业类学生在大学生四年级上半期进行,学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均已修完,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当然,有些学生课程欠帐较多,基础知识较弱,需要教师运用相当的方法去鼓励、激励他们补上欠账并完成新任务,在大四学生心思相对较散的情况下,这是有较大难度的。

2 案例式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2.1 教学案例的选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强调的是机电专业知识在系统设计中的综合运用,强调设计者站在机电一体化的全局角度去设计和优化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同时,也要考虑教学主体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而所选择的案例要兼顾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与系统的复杂程度适中相结合。经考虑,选用便携式插管焊接设备开发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案例。

确定此案例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主讲案例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插接管道焊接系统的便携化、工作现场化、价格低廉化、操作便利化是插管焊接相关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因而此案例为较强的工程实践背景;此案例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包括控制电机选择、传动机构选择与设计等内容;在电气方面包括基本电路设计、电气元器件选择与搭配,传感器的选择等;在系统设计方面,包括硬件平台的搭建,也包括软件系统的设计,其内容涵盖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绝大部分内容;难度适中且有一定的基础,先期已通过大学生创业项目“便携式插接管道焊接系统开发”对此案例内容进行研究,从项目完成过程看,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较好地完成此案例的全部工作。

2.2 教学案例与传统教学具体内容融合步骤

在课堂教学前,要进行如下准备工作:由于机电产品设计方案的提出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总是在一定的基础上提出然后不断改进形成的,所以针对每个子案例,教师都要准备一至两套简要技术方案路线来为学生作为参考,使得学生能够按时提出较为合理的技术方案;根据五个子案例内容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共十组,每两组负责一个子案例,对每个子案例给出几种技术可能实现方案,由各组学生在课下完成相关方案选择与细化,并完成相应的辩论预案。

在课堂进行中,一次课堂教学完成一个子案例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是负责情景导入及必要的启发工作,由负责此子案例的两组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完成方案设计、讨论与辩论任务。经试验,课堂上比较合适的安排如下:

(1)设计方案讲述:每次由负责同一个子案例两个小组根据各自预先完成的PPT阐述各自的设计方案,每个小组讲5-10分钟,共需要10-20分钟。

(2)两小组成员相互辩论环节,先就A组方案进行讨论, 由B组同学主要指出其方案的不足,A组同学就本组方案进行辩论,此过程安排15~20分钟。然后按同样方法就B组方案进行讨论,两种方案的讨论共需30~40分钟。

(3)班内其他同学对两种方案评论环节:由班内同学自由发言对两种方案进行评论,最后选择出最优方案或提出其他设计思路,对于各小组方案的不足可提出补救或改进意见。此过程安排20分钟左右。

(4)教师评论启发环节: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案例课程进行总结,首先对两组学生准备方案的态度、由所设计方案和答辩过程中所体现的专业素质进行评价;然后对学生所提出方案的本身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根据情况对已经提出设计方案改进或补救意见进行结;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设计思路进行启发,如可以提出其他设计思路等。

3 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教学效果对比

在两届学生中进行实验,通过学生问卷和试卷成绩测评来比较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分别对两届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对比如见表1,其中2015届是按传统教学法讲授课程,2016届学生引入案例教学法讲授本课程,同时将课程成绩统计结果也列入表1中。

在表1中:

F1:机械结构优化理论掌握程度(%)

F2:机械结构选择掌握程度(%)

F3:电气元件选择掌握程度(%)

F4:硬件平台选择掌握程度(%)

F5:对软件编程的掌握程度(%)

F6:对于案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满意度(%)

注:对于F1至F5,0%为完全不能掌握,100%为完全掌握。对于F6,0%为完全不能满意,100%为完全满意。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在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是比较认可的,且从客观上看,其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因而此种方式对于专业综合类课程是比较适合的。从学生进行案例各部分的内容制作来看,学生热情很高,同时确实涌现了许多较新想法,其中有些想法已经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通过两届学生的对比教学,可以看出,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机电一体系统设计进行较深入的思考,提高了其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创新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华,童新海,陆溪平等.例式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导刊,2015.12:117-118.

[2] 齐睿,徐燕英.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9-51.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4

关键词:设计方案优化设计问题分析解决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设计方案不仅影响着使用功能,还直接影响投资;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这样一来,建筑优化设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如何解决问题呢?笔者在这里作适当的分析。

一、建筑优化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一10%,甚至可达10%――20%。

2、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

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3、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

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扎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2、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宋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议;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忧比设计的开展。

3、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于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赞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仃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

4、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比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应着手解决的几个问题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宋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

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痉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

4、注意优化设计‘作的综合性

通过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要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念为指针,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5、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优化设计的推广还应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目前已有(合同法)、《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在规范项目建设工作,但这些都是从项目建设的总体出发,对设计方面的规范不够具体,因此为更好地监督管理设计工作,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如设计监理、没计招投标、设计市场及价格管理等。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5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 课程优化 传统与现代

【基金项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G2110016)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2-02

1.前言

在高校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核心课程。但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内容广泛,从组合上来说就有“园林、建筑、设计”三个组成部分,从园林建筑的时间演变和建筑形式来分,有传统园林建筑和现代园林建筑。传统园林建筑和现代园林建筑无论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还是设计手法、设计理念都大不相同。

在课程的设置上,如果过多的强调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学习,容易让学生误以为园林建筑设计只是单纯地复制古典园林中的各种亭台楼阁,也不适应现代时展的需求;如果着重讲授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既不能让学生们领悟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之美,也会造成园林专业培养体系的重要缺失。因此,在高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应当对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这两大体系进行优化改造,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要求,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调和。

下面以一个学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40个学时,共80个学时的农林高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例,通过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两种教学模式,分别对传统与现代两种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比例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课程优化设置的方案。

2.课堂教学的优化设置

课堂教学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讲授传统与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分为上下两个学期。第一学期课堂教学比例较大,主要讲授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类型等知识、建筑设计基础、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分类与理念等等,共28个学时;第二学期课堂教学比例较小,主要讲授专题园林建筑设计要求、设计手法和案例等等,并讲解课程设计的基地场地分析、设计注意事项和作业成果要求等,共12个学时。具体课堂教学优化设置如下:

2.1第一学期的课堂教学设置

(1)总体阐述园林建筑的概念与发展、园林建筑设计的概况与原则,共2个学时;

(2)举例讲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包括亭台楼阁、榭舫堂廊、殿斋馆轩等传统园林建筑类型,并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共10个学时;

(3)概括介绍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空间和建筑构造等,共4个学时;

(4)详细讲授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包括场地分析、概念生成、方案推敲和设计表达等等,共12个学时。

第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教学为主,其主体教学重点主要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发展,第二部分为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在针对传统与现代的园林建筑类型而言,第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传统园林建筑,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教学重点。

2.2第二学期的课堂教学设置

(1)通过案例来介绍现代园林建筑的分类与特点,共2个学时;

(2)针对拟进行的课程设计中的园林建筑类型,进行详细分析该类型园林建筑特点与设计要求,共6个学时;

(3)对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讲解,并采取讨论的形式进行场地分析,最后明确各类型图纸成果表达的要求,共4个学时。

第二学期的课堂教学主要为课程实践作理论指导,其主体围绕拟进行的课程设计中的园林建筑类型开展,重点针对该类型园林建筑给予学生相关的讲解分析与技术指导。

3.课程实践的优化设置

由于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程属于设计类课程,注重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践的环节,因而课程实践对于学生是否对全面理解与应用本门课程的知识尤为重要。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实践一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资料收集、调查汇报、实地调研、模型制作和方案设计等。课程实践同样分为上下两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课程实践比例较小,主要是以传统园林建筑类型为主的课程实践,共12个学时;第二学期课程实践比较大,主要是以现代园林建筑类型为主的课程实践,共28个学时。

3.1第一学期的课程实践设置

(1)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不同类型传统园林建筑案例与资料,分组进行总结汇报,共4个学时;

(2)指导学生对典型传统园林建筑优秀案例,分组进行按比例缩放的模型制作,共8个学时。

第一学期的课程实践配合同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组汇报、模型制作等实践方式,使其更好的掌握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与设计,对我国优秀的古典园林建筑实例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增加对传统园林建筑的空间感的培养,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等等。

3.2第二学期的课程实践设置

(1)指导学生对拟进行设计的专题园林建筑类型,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和总结汇报,共4个学时;

(2)指导学生对拟进行设计的专题园林建筑类型,个人完成优秀典型案例的临摹,共2个学时;

(3)指导学生对专题园林建筑设计任务书进行解读,包括场地分析与概念生成,完成场地总平面图的草图设计,共4个学时;

(4)指导学生完成专题园林建筑设计的建筑各层平面图的草图设计,共6个学时;

(5)指导学生完成专题园林建筑设计的建筑立面图与剖面图的草图设计,共4个学时;

(6)指导学生完成专题园林建筑设计的图纸成果表达,共4个学时;

(7)指导学生进行小型园林建筑的快题设计,共4个学时。

第二学期的课程实践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都围绕着专题园林建筑类型来进行,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总结汇报和案例临摹,还有完成一套园林建筑设计图纸,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大设计作业”,如茶室、餐厅、展览馆设计等;第二部分就是属于锻炼学生的快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小型园林建筑快题设计,如公共厕所、公园大门、小卖部快题设计等。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赏析能力的提高,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传统与现代园林建筑部分缺一不可,两者应该互相辉映、相辅相成。因而,在高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优化设置上两者都要兼顾,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作为第一学期的理论教学重点,而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作为第二学期的课程实践重点,做到传统与现代的调和。

参考文献:

[1]张令梅.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1(05)

[2]燕亚飞,李东升.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0(02)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6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设立的目标、专业设置方式及培养模式。然后,分析了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的现状及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实习基地建设欠缺、案例库不完善、核心课程师资队伍素质待提高、办学特色欠突出等。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注册会计师专业特点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状况,提出相应改善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现状分析;案例库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及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会计职业市场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顺应人才发展的需要,1994年4月23日,由财政部、国家教委等部委共同协调,先后批准全国23所高等院校设立CPA专业方向,财政部据此给予一定资助。由于院校合并等多种原因,截至目前,被中注协认可并给予专业资助的院校共有19所。19年来,各高校在国家的帮助和扶持下,大力推进CPA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并向注册会计师行业及相关领域输送了近万名优秀人才,该专业毕业生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及肯定。为深入贯彻落实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提高CPA专业方向办学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于2006年至2013年间通过院校自评、专家非现场评估、实地评估三种方式对CPA专业方向院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进行了较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估,以促进各高校CPA专业方向教学质量的提高,扩大CPA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当然,CPA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问题就如何加强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CPA专业方向设置概述

1995年7月,由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部分院校试办CPA专业方向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可将CPA专业方向设立的目标归纳为五点,即培养多元型、应用型、素质型、外向型、国际型人才。CPA专业方向院校按教育部要求进行招生,其招生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CPA专业方向设置为会计学专业的下级专业,因此称为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或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

中注协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设定CPA专业方向教育的核心课程。各CPA专业方向院校可根据各自办学特色及社会需求设置其他课程。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践课”的培养方式,配合学校进行本科生课程优化工作,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和案例建设,CPA专业方向院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双语教学,教学方式力争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需求,同时努力培养CPA专业方向学生专业技能,注重该专业方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提高CPA专业方向学生的综合质量,中注协首创CPA专业方向学生的境外实习,以期CPA专业学生能够通过实习,促进其英语交际及实践等能力的提高。同时,中注协还专门组织评估小组分别对各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情况进行评估,以推动行业人才后备队伍建设,促进CPA专业方向办学质量的提高。

二、CPA专业方向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CPA专业方向建设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教学设施愈加先进完善,多媒体教学不断普及,专业图书资料丰富多样,现代化的实验室实验设备不断跟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条件进行资源共享;教学方式方法大力改进,教学效果均有显著提高;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完善之中;境外实习学生素质总体有提升趋势等。但是,专业建设中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从近几年高校建设情况来看,各高校社会实践中的实习基地建设对于部分院校来说操作上有难度。虽然各高校都有不同数量的实习基地,通过校友资源或者兼职教授的兼职单位为学生们争取实习机会。实习基地一般是会计师事务所,但是学生整体去实习基地进行集体、系统性的实习和学习不容易控制,绝大多数学生还都是自己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社会实习机会,导致学生实习的程度参差不齐,很难保证CPA专业方向学生整体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无法满足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前系统的社会实践需要。

(二)案例库建设有待完善

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案例与各门核心课程的结合不紧密;案例素材简单不丰富、跨期长;案例不经典、老旧、更新慢;课程案例不规范;案例的表述方式和内容过于西化等。由于CPA专业方向学生非常愿意尽可能多的接触实际案例来开拓视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库建设仍应继续推进,不断完善,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核心课程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CPA专业方向的教育中核心课程教师是重要的一环,目前各高校核心课程教师大多注重学历和职称,导致核心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资历较老年龄较大的老教师,老教师经验丰富无可厚非,但是在新知识与新观念的获取和更新上明显不如年轻教师及具有相关从业经验的教师。名师不应仅是对学历和职称有要求,同时也应针对CPA专业方向的特殊性,对从业经验和海外学习背景有相应的要求。

(四)办学特色欠突出

部分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安排和时间分配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如:基础课、综合类课程设置较多;CPA专业方向的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和报告的数量较少;办学过程中倾向CPA专业方向学生的优惠政策较少,使学生们感受不到CPA专业与会计专业的区别等,专业特色不明显、不突出。

三、加强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作为CPA专业方向学生认识专业、认识社会的场所,需发挥其应有的基地培养作用。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各院校应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最好可以安排学生们整体、系统地进行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质量。另外,建议中注协发挥桥梁作用,协助各院校与事务所建立联系,实现学校负责专业教育和事务所负责实践教育的模式。

(二)加强和完善案例库建设

就CPA专业方向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是目前CPA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专项案例+综合案例”的建设模式优于专项案例的建设,所以建议各院校在紧抓各门核心课程的案例建设的同时,也应关注大型综合案例的开发,引导学生从全方面考虑和分析问题,而不仅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专业知识。

(三)继续提高核心课程教师素质

鉴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少,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的教师尽管通过了CPA、ACCA或者CGA等考试,但是没有这些方面的从业经验,讲课过程较为枯燥。因此,建议中注协给予帮助和支持,允许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接受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补充教师的理论观点与实务脱节的不足,以保证更好、更贴近实际地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同时建议中注协能够为院校核心课程教师多提供到国外大学、注册会计师协会、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和培训机构学习、交流的机会等。

(四)鼓励突出办学特色

针对无明显办学特色或者办学特色不突出的现象,应鼓励相关院校,结合其学校大环境的办学特点,联系CPA专业方向的专业性质,制定CPA专业方向的倾向性优惠政策。鼓励院校推动“双师制”建设,“理论导师+实践导师”模式可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每一个CPA专业学生质量;鼓励将CPA专业方向班设为院校实验班,实施实验班式单独管理,建立专门的CPA专业管理责任中心,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自己是CPA专业方向的优质学生。

总之,各院校都能够认真贯彻“集中优质资源,吸引优质生源,提供优质服务,实施优质培养,创建优质品牌”的建设思路,以保证教学质量、生源质量,从而带动教学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同时,应多多关注国际国内行业的发展,国际国内教育的动态。开拓视野,创新理念,紧贴市场需求,服务社会发展。用前瞻的眼光透视人才的培养,用革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努力使高等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铁群.CPA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财会通讯》.2009,(7)

[2]韩晓梅.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的思考.《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6)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案例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17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16- 03

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歇过,其中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案例式教学的核心内涵就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组织模式变为教师引导为主的授课模式,其教学效果显著且适用于大部分的专业课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重新审视并巩固其教学改革成果,案例式教学如果引入信息化技术将使其教学效果得到更加显著的提高。

1 高职院校案例式教学现状

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模式,目前,案例式教学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各个院校及教师对于案例式的理解程度的差别,也使得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效果良莠不齐。其中部分院校教师认为案例式就是为课程多准备些案例,多注重学生对课程案例的操作能力培养,这一想法虽然没有大的错误,但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案例式教学的真正意义。一些院校的做法比较科学合理,就是将课程培养目标、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以“案例式”教学为主的全面调整,在以能力本位的总体人才培养思想引导下,将课程进行模块化划分,各个模块形成典型的案例,而且案例的设置要有浅入深的知识特点,案例的组织和实施要有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际背景,学生对案例的掌握就是对未来工作中某个工作任务的掌握,这样学生离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才更加接近。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施案例式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现有教学辅助设备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师很难在现有教学资源支撑下完成更多的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案例式教学中涉及到的案例材料、案例任务、评价材料等信息很难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发放、收集、组织、保存有序管理,对教师造成交大的工作负担,严重时甚至影响教师教学质量。

2 案例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特点和优势

案例化与信息化融合就是将当前主流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案例式教学的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信息处理优势,提高教学组织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少案例材料组织的失误等。案例化教学中的案例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整理和加工,可将以传统办公文件格式为代表的案例文件转变为多种学生可查阅、下载、上传需要的文本、影音、流媒体等学习资源。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作用显著,引入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技术参与案例化教学管理和组织具有以下优势:

(1)可将案例化教学形成的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素材、教学课件作为教学资源到平台,可将学生的案例作业提交到平台,可组织实和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发放、回收、评分、统计等核心教学环节。

(2)引入信息化教学平台可发挥平台的地域和时空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地域方面学生、教师完全可以打破教学楼的限制,即使在家也可以学习和办公,在时间方面可利用课上、课下等多个时间段进行教学组织。

(3)引入信息化教学平台对于专业长期发展十分重要,各个专业课程形成的宝贵案例资源可通过平台数据库长期保存,形成可保存、可查询、可统计和分析的历史资料。

3 案例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实施方案――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是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该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等改革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以该校信息工程系的相关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进行案例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实施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实施步骤:

(1)准备教辅材料,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仅仅围绕能力本位和案例教学为核心指导。对于课程具体的案例教学素材还要准备阶段性案例书,制定固定的案例任务书,说明案例的要求、分数、评价指标、回收时间等基本信息。

(2)引入信息化技术,目前引入基于Web的案例教学管理平台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首选,平台应具备学生、教师注册、案例讨论、教学案例管理、教学案例评分、教学案例回收、案例自学素材上传和下载等功能,支持教学案例的文本格式、音频、视频等源文件,平台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 2012等存储能力强、性能优越的中大型数据库。

(3)组织教学对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初始化过程,实现将上述资源进行定期和非定期的上传,教辅材料需定期上传,案例书需根据教师教学进度非定期的发放和回收。网页设计课程某阶段案例书如表1所示。

(4)形成以平台为载体的案例互动机制,通过平台的相关互动功能尽可能的提升学生自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砖研精神,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发挥平台流程约定优势,形成科学合理、组织有序的教学模式。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成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1.1 中标设计方案有待成熟与完善

建筑设计方案的中标不代表着方案完善。在有些情况下,从招标文件公布到提交方案时间,设计单位的有效设计周期不会超过一个半月。同时,依据招投标法规,招标期间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除“答疑”之外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沟通,因此,在有限时间与有限交流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拿出能够充分领悟建设单位意图、完全满足建设需求的方案是不现实的。此外为了加快进度,目前建设单位一般都采用“概念设计方案”招标。在功能布局及技术标准等方面,中标设计方案的深度难以直接衔接后续的相关设计活动,需要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加以深化与细化。

1.2 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有待明确与落实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设计项目,尤其是大型而且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面临功能、交通、环保、景观、法规等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设计约束,在缺乏建筑设计方案雏形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很难提出明确详细的设计要求,其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功能需求、建筑风格的描述往往是模糊的或是框架的。因此,在明确中进行逐一细化、优化和协调,并标方案后,应该基于中标方案的建筑布局,对各项技术要求、功能需求及设计约束最终落实和确认。

1.3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在建设工程设计招标过程中,多家设计单位的参与,其投标方案与设计手法、设计亮点对开拓建设单位和中标设计单位的思路是有价值的,可以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其他投标方案的优点,对中标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对于这些情况,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方案优化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和环节。建设单位要摒弃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可有可无的思想误区,在设计招标结束后不要急于展开后续设计,而要发挥各方优势,对中标方案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深化,使各项功能指标及技术措施更为合理,建筑风格定位更为准确,造价与运营成本更为经济,并为后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提供科学、系统的工作依据。

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是否能够优化所有工作,并都实现目标呢?在有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它们投入了时间、精力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2.1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方案优化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作人员不专业因素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失败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2.2 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2.3 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因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一些设计节点或专业技术措施可以留待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院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此外,在此阶段过早敲定的设计细节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工作的深入而废弃,造成工作上的浪费。

三、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应重点关注的要素

那么,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有哪些呢?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工程功能需求出发,以技术先进性、工程造价严谨性、财务审核规范性为重点,科学的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的设计,科学的应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通过工程造价严谨性控制,达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的指导目的,为施工成本控制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审核规范性对工程造价、施工资金使用等进行控制,达到工程投资的科学使用,避免职务侵占、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材料进场数量、进场时间、堆放场地与堆放方法的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科学的进场数量设计减少材料进场过多造成的场地占用、资金占用以及材料管理费用。通过科学的堆放场地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二次运输费用,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的堆放方法设计优化能够有效的避免材料堆放不当造成的材料损失。总之,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充分考虑,建立现代化、精细化施工管理,以此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

3.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对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等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设计过程中还要通过优化统筹安排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与各环节的交接,对交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设计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设计部门或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设计人员综合水平与素质的优化,通过在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专长人员进行培训。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对设计项目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与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或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提高优化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四、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是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模式。下面将结合某办公大楼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具体案例,对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方案优化模式进行介绍。该项目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

在启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之初,工作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中标方案的精髓以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设计特质与手法,并由高至低排序,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倒三角”模型。由模型可以看出,五段式的体量关系集中体现了总部大楼的稳重和大气,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认可度与接受度也最高;其次是位于建筑中部的通高中庭,成为夜景效果的视觉中心;再其次分别是德式的建筑立面肌理以及对称式的功能布局。

基于倒三角工作法,在优化过程中,沿倒三角逆向而上,首先从位于“倒三角”最底层的功能要素入手,依据功能使用的合理性,结合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在保持对称性的基础上,将其功能布局从“东西分区”调改为“南北分区”。进而,从文化要素入手,在保证其立面肌理的基础上,对立面色彩、幕墙比例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该企业的文化定位。之后,从绿色环保节能出发,对通高中庭进行了内部尺度的优化。而对于专家和领导普遍认可的五段式体量关系,则作为方案的重要特质原汁原味地给予保留。

参考文献:

优化作业设计案例范文9

【关键词】通用网络技术 信息化 案例库

目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兴起,案例教学逐渐引起职业教育界的关注。各职业院校大力提倡案例教学,一些敢于探索且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开始引用企业真实的项目或自编案例用于实践教学中。对于网络技术专业而言,同类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虽然有部分课程已开始建设,但是总体来说,目前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库资源少。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特别是能够适用于网络技术专业的项目案例少之又少。

(2)案例库建设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质量不高。目前大部分的案例库的建设不是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建设,而是围绕课程来建设,并且项目案例只能是就案例而讨论案例,既空洞乏味又难以和学生的工作或今后的实践联系起来,缺乏对工作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从原始材料的选样可以说就已经偏离了专业核心技能的视角,因而也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

(3)案例库资源的推广不足。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案例资源的共享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案例的获取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另一方面,如何组织这些案例资源成为关键要点。目前大部分网络专业建设案例库的初衷都只是为了满足本专业学生案例教学的需要,因此覆盖面有限。

1 项目案例库建设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不足,进行通用网络技术专业信息化项目案例库的建设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采用案例库中的项目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2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库中的项目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阅读、调查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3 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案例库应用到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让每一个学员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在案例库应用到教学中,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

1.4 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全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库中案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项目运作流程及分工,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具体从事一项具体岗位的具体工作,完成项目具体任务,通过项目案例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学生对就业的预期更加切合实际,就业能力大大提高。

2 项目案例库建设内容

针对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项目化要求建立通用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案例库专题学习平台,平台建设按通用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特点进行,围绕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企业项目的要求由浅入深,注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结合校企业合作,建立一个整合网络技术专业优质资源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学习平台,为学生网络技能认证(华三H3CNE、趋势科技TCSP、网页设计师等)提供保证。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2.1 建设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实训案例

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Windows网络架构》、《Linux网络架构》、《网络设备与互联》、《网络管理与安全》等课程,每门课程的项目实训案例包含实训项目需求、实训原理、实训预备知识、实训操作过程演示视频、实训成果形式等,可以在教学和实训前供学生和教师参考之用。

2.2 建设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考核综合案例

根据网络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对核心课程中的过程考核设计综合案例,要求学生根据项目的需求,进行任务分解、任务实施,最终形成实训成果,完成实训答辩等。

2.3 与企业合作建设网络技术专业真实项目案例

真实企业项目案例主要包括项目设计文档(可行性报告、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报告、详细设计报告、测试报告、使用说明书、项目实施阶段总结)、项目任务(模块)分解、项目模块原理、项目成果演示视频等),真实项目案例库主要用于校内定岗实习项目化实训和学生第二课堂学习之用。

2.4 建立一个整合网络技术专业优质资源和系统全面的专业学习平台

建成的实践教学案例库系统集专业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认证于一体,作为高职通用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中心。

3 总结

以网络技术核心课程的案例库建设为例,案例库建设面向未来专业发展,面向职业特点,提高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对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学也有借鉴的价值。案例库的建设围绕网络专业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跨越时空,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来学习,更好、更方便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就业岗位的竞争力。建成的项目案例库系统集专业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与职业技能训练和认证于一体,作为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资源中心纳入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库。

作者简介

邹贤芳(1983-),男,江西省石城县人,中级职称,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