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12-12 16:18:57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范文1

一、摘要…………………………………………………………2

二、调查目的……………………………………………………2

三、调查结果……………………………………………………3

(一)调查对象………………………………………………3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3

(三)调查数据分析…………………………………………3

二、总结及建议…………………………………………………7

内容摘要: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三的学生,一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压力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所在年级、就业水平、就业还是创业、工资水平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继续深造、就业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网络收集为主。资料收集时间为一个月。后续工作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因素归集,调查造成因素的原因,总结所分析的内容,收集各

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总结收集到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调查数据分析:

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占73.8%,专科生占26.2%,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较多,而我们目前所读的是本科,此数据说明后续数据的分析比较接近我们的状况。

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占1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因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且需要资金而选择就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7.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留在毕业城市工作的占61.5%,选择毕业后回家乡城市工作的占38.5%,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留在毕业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觉得在毕业城市找工作较容易,在毕业城市工作比较有发展潜力,家乡城市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一番作为就回家乡很没出息。 9.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担心、焦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占7.7%,有点担心但觉得还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占72.3%,不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占20%。说明大部分学生虽然担心毕业后就业问题,但是对就业还是抱积极态度。

会选择先找到工作,再考虑是否与专业相关。

总结及建议:

v调查结果总结:调查的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其中本科生居多,大部分是大三的学生,多选择毕业后就业,会担心就业问题,但相信会找到工作,打算参加现场招聘会的人较多,在考虑家庭因素的同时,也会结合现实情况再决定工作问题,由于经验不足等问题,对工资要求不会过高。

v影响因素总结: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同样学历的人比比皆是,但岗位不足,导致竞争激烈;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很多企业都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机会相对较少;家庭压力和感情压力,各种抱负太多,心理压力太大,往往影响在面试中、工作中的表现;初次步入社会,感觉彷徨无助,适应能力不强,面对社会复杂容易手足无措;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太难的岗位没有能力胜任,太低的职位又不愿意尝试。

v消极心理总结: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引起的郁闷心情,对毕业找工作的焦虑心情,休息不好所引起的浮躁心情等。

v建议确定方向: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这样可以避免方向不定所引起的彷徨和焦虑,还可以及时做好准备,有针对性的学习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大好基础,积累经验。

v建议多做运动:多做运动不但有利身体健康,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缓解疲劳。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v建议多交朋友:交际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多交朋友,不但可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度,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互帮助,同样会让你事半功倍。

v建议参加实习:多参加实习工作,不但可以让你更快的熟悉专业工作,而且还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这对毕业找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同样的学历,企业总会选择有经验的人。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河北;产业结构;高职院校;就业;对策

作者简介:魏立寰(1979-),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李新强(1979-),男,河北邢台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河北省高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结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JRS-2011-106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0-0086-02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就业难成为社会各届广泛关注的问题。随着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完善,就业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激增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导致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供给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就业结构存在矛盾。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动,研究并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结构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河北省三次产业总产值构成比例如表一所示。

表一 河北省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数据

数据来源:河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

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科技与资金投入不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含量、投入效果、相对劳动生产率均较低,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高,从1978年的28.52%,降低到到2009年的12.81%。

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源依赖程度高。河北省第二产业占了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北省重点国企集中在钢铁、煤炭、化工等领域,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其资源依赖度较高[1]。与发达国家相比,河北省工业技术薄弱,高技术产业比重较小,需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前沿产品的研发水平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发展较为落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河北省第三产业比重在逐步增大,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第三产业体系。近年来,河北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整体经济,增加值从1978年的38.4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068.31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21.02%,提高到2009年的35.21%。但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仍处落后地位,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且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2]。就构成结构而言,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一些邮电、通讯等基础性第三产业及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新兴第三产业发育不足。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现状

河北省201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约为35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占一半以上,至2011年9月底,初次就业率为80.8%,高于去年同期5个百分点,呈现平稳增长态势[3]。但由于当前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及毕业生培养规模存在错位,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十二五”时期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表二显示随着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表二 按三次产业分的就业人员及构成

数据来源:河北经济年鉴2010

数据显示河北省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自2000年以来总体保持上升势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总体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呈上升态势,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在三次产业就业中,高职毕业生就业有相应的分布特点。

第一产业就业现状:河北省第一产业就业总数呈下降趋势,比例仍较高,其中主要是广大农村人口,高职毕业生投身于第一产业的人数比例少,农业院校的就业压力突出。目前政策上缺乏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倾斜,对志愿参加“三支一扶”的大学生在激励政策上力度不足、待遇偏低,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小,愿意选择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基层的仅占5.57%,造成河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劳动者素质低下的现状。

第二产业就业现状: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于经济的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河北省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企业效益继续提高,第二产业就业总数与比例呈平稳上升趋势。近年来河北省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签约率较高的有能源动力、航海船舶类,其次为化工制药、材料科学类,再次是电力技术、机械测控类,最后是通信、土建施工类毕业生。引进高职毕业生培养成为优秀产业技术人才,对于提高研发水平和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学毕业生 结构性失业 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2006——2008年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95万、532万人,2009年的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592万人。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毕业生失业成为一个引入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应对措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首先,大学毕业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劳动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文凭只能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将成为社会相对多数人的基本权利。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部分人经过激烈的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作为普通的劳动者,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在基层从事一般性工作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 

其次,第三产业将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从业方向。据《国际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76.8%,日本为67.7%,巴西为66%,中国仅为32%。比较而言,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一些新兴部门快速发展,需要大批的新型人才。以知识和高科技作为支撑的现代化的第三产业,包括财会、法律、保险、金融、投资、审计、文化教育等服务性产业的发展,将会对知识性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到第三产业就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 

最后,大学生毕业初期失业率相对较高。根据西方一些国家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和特点来看,大学生毕业后l-5年内失业人数比较多一些,失业率高一些,有时甚至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但是总体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就业率要高于社会的平均就业率。 

 

二、我国大学生失业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群体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业问题,社会上积聚了大量处于失业状态的高校毕业生。于是就有人得出结论:中国大学毕业生太多了,相对于经济发展需要出现了大量的过剩。事实并非如此。据2005年的1%人口调查显示,我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仅占5.18%;《统计年鉴》显示,2007年这一指标为6.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超过20%,中上水平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大专以上的人才占总人口比例一般是10%左右。所以,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学毕业生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的主要根源在于供求关系的失衡。在供给方面,首先是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太快,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需求方面,由于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速快,而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节奏,一些传统专业毕业生数量超过了社会的有效需求,而一些应用性、操作性强的工学、技术类专业则出现短缺。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的问题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是因为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素质、观念等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所导致的结构性供需失衡,从而造成了岗位空缺与毕业生失业并存的局面。  

按照教育经济学的理论,目前我国大学生失业是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错位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等不匹配而引发的结构性失业

[1] [2] [3] 

。  

  

三、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  

  

根据导致失业的原因不同,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可以分为技能结构性失业、观念结构性失业和地域结构性失业。  

.技能结构性失业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主要表现为技能结构性失业,导致高校毕业生技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等教育招生体制落后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的技能结构性失业。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仍然具有严重的计划经济特征,大学资源配置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招生采用计划指标进行控制,导致大学生的培养并不能随市场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其次,高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有待提高。国外学者将可就业能力界定为一个人获得首次就业机会的能力、维持就业的能力、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机会的能力,而一个人能否获得或提高就业能力取决于四个因素:其拥有的知识、技能和人生态度;使用和开发以上素质的方式;向雇主展示这些素质的方式;寻找就业机会的背景(个人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环境)。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可就业能力置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高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年的《从终身教育到维持可就业能力》到年的《就业展望》,一直呼吁各成员国大力提高国民的可就业能力,以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个国家把提高国民可就业能力放在国家政策关注点的首位,将可就业技能作为国家战略来重视。我国政府和高等学校对高校毕业生的可就业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待提高认识。再次,高校内部的学科结构改革落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节奏。从年开始,我国经济正在同时经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过程,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那些传统部门正面临被淘汰或者转型,对人才需求下降。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僵化,使得传统学科结构不能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灵活地进行调整,以满足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最后, 从微观层面上看,导致大学毕业生技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下降,二是高校毕业生缺乏基本的求职技能。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实际略有脱节,导致大学生对校园外的世界缺乏了解,行业、职业概念模糊,尤其缺乏对企业用人标准的了解,很多高校毕业生对面试缺乏信心,导致求职失败。 

.观念性结构失业 

观念性结构失业是指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滞后于就业形势变化,对工作岗位或薪酬的期望过高所造成的失业。当前,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就业首先定位在大中城市或发达地区,择业则首先选择国家机关,这从历年大学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热闹场面就可以发现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偏好。另据《成都晚报》年的调查显示:有%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钟情于机关事业单位,其中女生的数量更多;其次是外企、大中型国企;最后是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还有近%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就业观念僵化、就业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不能实现对接,是导致部分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域性结构失业 

地域性结构失业是劳动者的地域分布与岗位的地域分布不对称所造成的失业。这种情况造成劳动力在某些地方过剩,另外一些地方却严重短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地域性结构失业较为突出,比如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但在大量的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却面临着人才的严重短缺。这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急需大批的知识型人才来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可是高校毕业生又不肯到这些地区去工作。根据人民网年进行的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在就业的地域选择上,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在大城市就业,有.%的学生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而仅有.%的学生选择去中西部实现自己的理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而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即便是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毕业生,也有约%选择在大中城市就业。在京、沪、津、鲁、苏、浙、闽、粤个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了总数的.%。 

 

四、应对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政策建议 

 

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动员政府、高校和毕业生三方积极行动起来,构建“三位一体”的就业系统机制,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构建和谐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 

.政府应起到统筹协调和主导作用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范文4

毕业生跟踪调研管理办法一为更好地了解我院已毕业就业学生的在岗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就业的总体评价,从而便于对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使我院就业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和宗旨

建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通过了解我院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作适应程度等情况,了解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途径和方法

通过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表、走访用人单位等多种途径,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掌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情况,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向学院提供相关的调查报告。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毕业生就业跟踪,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继续和深入,此项工作由学院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和材料汇总。各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系毕业生就业跟踪。

(二)各系领导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纳入系部重点工作,指定一名系领导组织实施,注意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逐步改进和完善此项制度。其中,各系应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每年5月份前,按近三年毕业生的10%向毕业生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用工情况。主要调查对象是在学院录(聘)用较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2.每年8月份,按不少于50%的比例向应届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发放《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生跟踪登记表》了解毕业生就业相关情况。

3.各系将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撰写应届往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汇总到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4.每年9月份前,按5%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到毕业生用人单位实地了解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召开毕业生座谈会,转达学院领导的问候,倾听毕业生的意见、建议等,写出用人单位、毕业生就业跟踪的综合性专题报告,每年9月15日前完成,并以纸质和电子文档的形式汇总到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5.毕业生就业跟踪以系为主,到外地实地走访用人单位所需经费,应事前申请并经学院领导批准后按出差有关规定进行。

(三)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汇总考核

1.根据教育厅相关要求,汇总、撰写学生毕业生就业跟踪报告。

2.通过电话、QQ、邮件、传真、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核查。

3.对在就业跟踪中弄虚作假、隐瞒的行为报学院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其他

1.本办法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解释。

2.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毕业生跟踪调研管理办法二一、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加强对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的管理,使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二、毕业生实习、就业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毕业生必须符合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毕业生标准。

2、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至少一个)、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北京市英语口语证书。

3、成长档案在60分以上。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学习成绩优良、遵纪守法等各方面表现优良的应届毕业生,优先推荐实习就业。

4、各科成绩(含补考)均及格。

5、实习、就业前无警告、无纪律处分、无刑事犯罪记录,无缺陷、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较大疾病。

(二)、择优推荐条件

1、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被评选为优秀学生会干部或优秀班干部,则毕业时优先推荐实习就业。

2、学生成长档案均在85分以上。学习成绩优良(平均分在80分以上)

3、实习、就业前无警告、无纪律处分、无刑事犯罪记录,无缺陷、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较大疾病。

4、为学校取得各项荣誉(如各项竞赛取得成绩、好人好事等)。

三、学生毕业的条件:

1、按学校规定完成本专业所开设的文化课,实习、实训课及社会实践活动,考核成绩达到及格

2、取得英语口语等级证书、NCRE证书、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一个)

3、成长档案成绩在60分以上

4、实习鉴定表成绩合格

四 、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房山区第二职业高中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提高质量求生存、打造品牌图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和区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提升我校毕业生的质量,特制定毕业生实习、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一)、指导思想:

通过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等情况,跟踪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效果,检验办学的整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为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依据。

(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内容:

1、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思想品德表现和敬业精神

2、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各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适应性

4、毕业生对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用人单位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

6、先进典型事例与材料

7、职业道德和个人思想素质在实习中的体现

8、对社会的贡献

(三)、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途径和方法:

毕业生跟踪调查市场拓展部组织专业组具体落实,重点是深入到我校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地区和行业,对人事部门、单位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进行走访;同时各专业组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使之制度化。

(四)、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形式:

市场拓展部以集中调查为主,各专业组以分散调查为主。学校将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寄送调查问卷、请毕业生回校交流等各种方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毕业生的情况,并对其中的重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五)、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信息反馈系统

由市场拓展部负责,组织实习生(毕业生)跟踪调查小组,组长由市场拓展部主任承担,成员由专业组主任和相关教师组成。

(六)、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信息收集与整理

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的信息反馈、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每次调查结束后,根据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七)、市场拓展部的工作职责:

市场拓展部负责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加强与区内、外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研讨并反馈的毕业生信息,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基础信息。

(八)、各专业组职责:

各专业组要高度重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档案和毕业生信息数据库,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关心毕业生的事业发展,并根据毕业生的去向变化,扩大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范围,不断更新毕业生信息数据库。

(九)、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毕业生跟踪调研管理办法三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是检验学院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全面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工作适应程度,以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表现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紧密衔接,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培养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一、调研的对象

1.学院近两届毕业生;

2.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单位。

二、调研的内容

1.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学习氛围等方面的感受,以及对院系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师生关系、教改活动、学习指导、实验室建设、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基础、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知识结构、思想品德、外语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对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三、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设计、下发毕业生跟踪调研的问卷,检查各系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的开展情况,全面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印象,总结我校人才培养的经验和特色,及时捕捉社会需求动向,进一步推进全校的教学改革。

2.各系也成立专门的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由各系主任负责,主要职责是根据校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的安排,组织、实施对本系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工作,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的改革计划,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各环节的改革,配合学院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的工作。

四、跟踪调查的时间及实施办法

1.建立毕业生监测、反馈点。每年对我院毕业生监测反馈点单位进行走访,时间安排在十月至十二月,主要通过访问单位人事、组织部门负责人,了解我院毕业生的表现情况。

2.各系部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每年开展一次。

3.调研的对象以近3年的毕业生为主,调研的人数不低于近3年毕业生总数的20%。

4.调研的范围要考虑到专业分布、地域分布、性别比例、工作单位类别等因素。 5.调研方法以邮寄问卷为主要方式,也可直接到用人单位了解情况。

6.问卷回收后,各系立即组织对问卷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并把统计数据和报告上交学院工作小组。

7.院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对各系上交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撰写总的统计分析报告。

8.院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小组深入各系部,检查各系毕业生跟踪调研与信息反馈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认真开展此项工作、效果显著的系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调查报告

1.问卷回收后,立即组织对问卷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2.以书面的形式汇总监测反馈点单位的用人意见和当年毕业生的表现情 况,写出问卷调查的数据及初步报告。

3.每三年撰写总的统计分析报告,写出用人单位、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综合 性专题报告。

六、附则

1.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2.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七、附件

1.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毕业生)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就业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2-0059-03

科学有效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是保证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可以理解为:人才培养输入(新生入学)一人才培养执行(学校教学)一人才培养输出(就业)。三个环节的综合评价构成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就业质量评价是由第三方――用人单位和往届毕业生进行的评价。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下,确立行业组织和企业作为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地位,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评价的热情与积极性,正成为我国现阶段第三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突破口。2015―2016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以相关课题研究为依托,部分就业三年以上的毕业生和有关企业参与调查,请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三年来的学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之所以选择毕业三年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一是因为他们已经与学校没有实质上的利益关系,比较符合第三方的身份;二是在这个阶段,其知识和技能主要还是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评价标准的确定

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必须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总目标与任务以及五年制高职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其范畴和内涵,大致应该包含六个方面内容。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标准:主要衡量毕业生质量是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该项标准应成为评价学校和毕业生质量的首要标准。

毕业生就业率标准:衡量毕业生能否及时充分就业。

毕业生就业收入标准:体现毕业生受社会欢迎程度的重要指标。

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标准:体现了用人单位对适用人才的预期和现状评价,构成就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

毕业生社会地位标准:五年制高职教育要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就业质量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初次就业岗位,也要关注毕业生若干年后的社会地位提升状况。

毕业生贡献率标准:就业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应该体现在毕业生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上。

依据上述内涵要求,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制定了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

二、企业调查及分析

为配合本课题研究,在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过程中,也对部分长期合作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12份。其中,企业近年来对学历和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水平调查结果如表2、表3所示。

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专科层次(含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毕业生很受企业欢迎。随着高新技术和高新装备在企业的普遍运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专门化人才是企业迫切需要的。

近五年内,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量较大,跟本科生和中职毕业生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就业优势。企业给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平均薪酬待遇总体上略高于单位员工平均薪酬。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及统计情况

按照课题组研究的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课题组编制了有关调查表,重点对已经就业三年的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毕业生问卷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统计结果如表4~8所示。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作是企业和毕业生从第三方的角度,对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的客观评价。调查统计显示,五年制高职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单位分布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工作岗位主要是生产一线、基层技术,以及管理或营销等岗位。

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实习期间薪酬基本在2000~2500元/月这一水平。工作三年后,工资待遇提升,超过企业其他员工平均薪资待遇,接近一半毕业生工资达到每月4000元以上,36.84%的毕业生工资待遇达到3000~4000元/月这一水平。另有数据表明,64.2%的毕业生所在企业为他们缴纳五险一金,28.42%的毕业生享受三险一金的待遇。

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工作三年后尚处于职业生涯的初期,但绝大多数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其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保障,体现了企业对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工作能力和状况的肯定。其中,有近15%的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努力已经成长为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体现了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

大多当弦瞪在职称、学历等多方面要求进步,得到晋升和受到表彰情况比较普遍。统计数据表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进取意识,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工作能力。受调查的毕业生在其职业生涯的开创时期,就在多个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肯定和表彰,为所在企业,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可以预计,随着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他们将越来越被企业重视,越来越为社会认可,其整体的社会贡献度将大幅度提升。

但是,在参与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调查数据表明,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在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有42名受调查毕业生从未参与过此类工作,只有2名受调查毕业生表示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过,有5人表示参与过一次,3人参与过2次,其余受调查毕业生未填写此项内容,课题组视为未参加过技术、管理或工艺改革的创新。经过三年左右的企业工作,他们从自身的成长过程中认识到五年制高职教育应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和道德素质培养,这一点与企业调查中对员工能力素质的要求契合度很高。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闻专业;就业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50-03

一、引 言

财经传媒热及大众媒体的“经济化”,使经济新闻及传媒人才走俏。财经院校依托经济管理学科的优势,寻求经济管理学科与新闻学之间的契合点,开设新闻专业培养经济新闻与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我校新闻专业(经济新闻方向)自2005年招生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3届毕业生,2009届有毕业生50人,2010届有毕业生96人,2011届有毕业生95人。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分析新闻专业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讨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总体情况

依据表1的统计数据分析,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三届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较好,总就业率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说明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新闻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第二,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企业,部分学生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且呈逐年增长趋势,更多的毕业生进入一般中小企业。2009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68%,其中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8%和4%;2010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59%,其中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14%和4%;2011届毕业生进入企业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82%,其中进入国企和三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15%和7%。这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基本相符,“各地将进一步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中西部就业的渠道,使高校毕业生真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1”第三,部分学生升学和出国;少部分学生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响应国家有关部门的号召,部分学生进入部队、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和城镇社区就业。

表1 新闻专业(经济新闻方向)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表

注:表1、表2、表3、表4统计数据均以毕业年度为截止时间

(二)毕业生进入媒体就业情况

表2 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进入媒体就业情况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低。真正进入媒体就业的学生较少,三届毕业生中进入财经媒体的学生仅有2名,多数学生进入其他行业。2009届毕业生进入媒体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30%,2010届毕业生进入媒体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10%,2011届毕业生进入媒体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16%。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校新闻专业(经济新闻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中外新闻法规、宣传政策,掌握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能在新闻、出版、网络媒体以及宣传系统、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财经媒体与大众媒体的新闻采编、传媒经营管理、大型企业集团及公司媒介策划及公关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这表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的最终就业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出入。

从学生工作人员几年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虽然进入媒体就业的学生数量少,但进入媒体就业的层次普遍较高,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证券日报社、新华报业集团、苏州日报社等部级、省级、地市级媒体。怎样将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分析清楚,合理定位新闻专业(经济新闻方向)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问题,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三)毕业生考研情况

表3 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考研情况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高。2009届毕业生考取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6%,2010届毕业生考取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14%,2011届毕业生考取的人数占本届学生总数的6%。第二,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学校层次较高,基本都是985和211高校。调查发现,受学校国际化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有考研、出国意向的学生较多,但由于长三角总体就业形势向好,真正读研和出国人数比例不高,大多数学生选择先就业。

(四)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情况

表4 2009届至2011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统计表

从表4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就业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人数分别占各届毕业生总数的54%、69%、74%,少部分毕业生回原籍就业。这与招生生源情况相关,江苏省生源占多数,省外生源相对较少。由于江苏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江苏生源基本在本省就业,省外部分生源毕业后留在江苏,多数学生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

三、思 考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难题。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均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00万人。未来5至10 年,是中国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1。在这样的情况下,财经院校新闻专业应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学生的实际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理想就业,是我们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全面依托财经大学开办新闻专业的有利因素,充分挖掘资源,搭建教育、实践与就业平台,坚定专业发展信心。虽然我校开办新闻专业的时间不长,学科建设与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校新闻专业发展与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独特优势。

一是固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师资的强劲依托。我校为江苏唯一财经本科类综合院校,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有一定知名度,经济、管理法学、文学等学科齐全,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这是我校财经新闻专业发展的最大优势。

二是经济地理环境优势。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南京已形成现代商业体系,商业文化发达,经济信息繁富灵敏。这为我校财经新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易于培养大学生的现代经济意识,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较广的就业市场。

三是新闻事业发达。江苏新闻事业发展历史悠久,尤其是南京新闻事业处在全国领先水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十分发达,网络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发展也十分迅速。新闻事业的发达,为我校新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现实支撑,这些媒体可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也可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媒体经验的新闻业界人士来院指导教学、开办讲座。四是与著名高校新闻院系为邻便于加强交流。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新闻院系紧密相邻,为专业交流提供了便利,也可聘请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新闻传播学院高水平教师担任一些新闻专业的课程。这些优势的存在,早已在7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学生进入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就业更是最好的证明。学校应更好地抓住“十二五”发展机遇,立足江苏、放眼全国,挖掘各种有利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传统媒体越来越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新闻类专业学生进入媒体的机会愈来愈少,但并不意味着传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减弱,反而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上各行各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市场需求看,现代企业的需求日益明显,尤其是对既有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知识背景,又有媒介素养的传媒人才需求较大。据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传媒英才网等招聘网站的统计,企业目前的传媒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总监、新闻主管、媒体关系专员、媒介谈判员、新闻摄像、文化宣传员等岗位2。这为经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就统计数据来看,我校新闻专业部分学生进入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金鹰国际商贸集团(中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南京蕴淘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从事品牌策划、产品推广工作,但人数相对较少,更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从事与传媒无关的岗位。这不符合我校对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随着就业趋势的多元化,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仅关注传统媒体,更要与时俱进,关注全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塑造人的地方,不仅要为传统媒体培养高层次人才,更要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具有媒介素养的现代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和媒介策划及公关人才3。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考研、出国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

3.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远大眼光、融通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而不仅仅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成功的通识教育在拓宽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美国新闻教育评议会认为:“从事新闻事业必须在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语言、艺术以及自然科学方面奠定下深厚的基础,了解专业道德及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及传统。学校新闻教育四分之一时间传授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造广播电视节目以及有关媒介发展、传播法律与舆论等专业知识,但四分之三时间将用在认识你所生存的世界上。4”财经院校新闻专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经济管理类学科知识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融通,提高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依据社会需要、自身性格、能力和兴趣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合理规划未来。高校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如何给予学生科学、系统的职业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职业定位,提升职业决策能力与职业素质,从而使学生能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最终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学校须认真探讨地课题。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将职业发展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对于激发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学习的自觉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大学一年级引导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公共课程、他人咨询和各种测评工具等认识、开发个体的兴趣和潜能来进行自我探索;二年级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招聘活动、实习、兼职、生涯任务访谈等活动了解、探索各种职业,拓展职业生涯视野;三年级引导学生通过与专业人士探讨自己的职业观点、探索具体的公司和职位要求,进一步明确职业倾向,培养职业要求的有关能力;四年级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就业政策和搜集各种就业信息,提高求职技能,寻找适当的工作机会,并做出职业生涯的决定。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对深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建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拓展和深化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丰富的第二课堂,要坚持课程引领和实践锤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衔接,按照三商(智商、情商、灵商)并举、五能(外语、计算机、沟通、协作、专业技能)并重、四学会(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的要求,结合新闻专业的实际,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新闻专业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认知性社会实践,通过各类调研活动,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知识内化于自身的社会体验,获得认知性经验。在二年级学生中开展课程性社会实践。以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在实践中更多地融入课程要素,强化课程实训、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如组织学生进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扬子晚报》、江苏电视台、《南京日报》、《金陵晚报》、House365网站等知名媒体实习,提升、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职业性社会实践。实践过程突出强调职业实践性,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如顶岗实习,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还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白天亮.促就业,任务艰巨希望大——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N].人民日报,2012-02-24.

[2] 黎妙娟,范以锦.新闻专业毕业生除了媒体还可去哪儿?——媒体低就业率背景下的新闻教育出路[J].中国记者,2011(11).

[3] 李程骅,李平.论经济新闻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4).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就业;调查

Abstract:To know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accepted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accurat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and career guidance,707 nursing students are collected. The rate of students from the suburba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s 86.8%,while the eight urban districts is 13.2%;the average employment rate is 99.89%,and job suited rate is 98.0%;92.5% of nursing students work at the front-line in general hospitals that are third-class; and the rate of students admitted to the undergraduate is only 0.7%. Nursing graduates accepted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mainly from the suburba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Beijing.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job suited rate are high. The students' position is in general hospitals that are third-class. The students who choose to continue their studies are rare.

Key words: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Nursing major; Employment; Investigation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整体水平以中、大专学历为主,高层次人才缺乏。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是以培养现代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的的职业专科教育。其以市场为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正处于大力发展和进一步深化的阶段。为优化护理专业队伍结构,加快专科护理的发展,完善专科护士的培养,需加强对护理专业人才流向的研究[1,2]。本文对北京市某学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了解毕业生的生源地、就业单位、是否选择深造等信息,为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整体抽样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学院2009~2013届高职高专护理专业707例毕业生。所有毕业生均达到学校相关规定,如期完成学业,获得毕业证书。

1.2方法 收集教科办记录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就业单位名称和级别等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和统计。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

2结果

被调查的707例毕业生中,男生105例,占14.9%,女生602例,占85.1%;年龄在21~24岁。其中,2009届毕业生114例,占16.1%;2010届毕业生118例,占16.7%;2011届毕业生151例,占21.4%;2012届毕业生146例,占20.7%;2013届毕业生178例,占25.2%。

2.1毕业生生源地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生源地为郊区、县(大兴区、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房山区、怀柔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的人数为614例,占86.8%;为城八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的人数为93例,占13.2%。毕业生生源地以郊区、县为主。各届毕业生生源地情况,见表1。

2.2毕业生就业工作单位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92.5%的毕业生在三级综合性医院工作;5.3%的毕业生在二级及一级医院工作。选择专生本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仅占0.7%。各届毕业生所在机构类别情况,见表2。

3讨论

3.1毕业生生源数呈总体增长的趋势,并以远郊区县生源为主 21世纪以来,随着医药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的招生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博研究生4个层次的完整教育体系。以中专为主体的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也为我国护理教育突出问题之一。北京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源呈总体增长趋势,符合我国护理学历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尽管护理教育的总体规模及高层次规模都在逐步扩大,但中专教育的规模仍然过大,护理资源的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3]。国家卫生部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再次把护理人才定位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提出应动态调整教育招生规模和学历层次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预计,北京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源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是从生源地看,5届毕业生皆以十个郊区、县为主,占86.8%;而城八区仅占13.2%。这种现象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教学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与城八区相比较,郊区、县经济相对落后,家庭以社会中低收入的普通家庭为主,教育教学规模及硬件设施较薄弱,本科及以上高校生源较低,造成此类地区高职高专生源比例增加。根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护士学历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8.8%。可见,即使是城八区的本科及以上医学院校生源,选择护理专业所占比例仍很小。他们普遍会选择其它更加热门的医学专业,如临床、检验、影像等。

3.2毕业生就业定位主要是三级综合性医院 毕业生就业领域以城区三级综合性医院为主,占92.5%;而到社区、农村的很少。护士人力资源工作领域分布不均。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和技能是其就业优势。其属于劳动技能型人才,有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较强,工作作风踏实,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等特点,受到医疗卫生单位广泛欢迎。但是,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也给北京市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压力。据调查,2010~2012年北京市三级医院招聘的护士学历以大专为主,占64.30%;本科学历护士已经达到20.36%。未来5年计划招聘护士数量逐年增多,同时呈现出专科生逐年减少、本科生逐年增加的趋势[4]。对于护理本科生而言,高职高专类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在就业竞争中将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就业形势也会逐渐严峻起来。由此可见,一方面,国家倡导扩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规模;一方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高竞争,甚至就业困难等问题。这种矛盾现象说明,高职高专护理教育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其教育规模增长和教育质量发展不协调,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等问题。因此,必须适度控制专业发展规模,努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让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好地胜任各类医疗岗位工作。

3.3毕业生继续深造比例很小 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护士学历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48,7%,大专学历占 42.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8%。中专、大专学历所占比例较大。大量在职护士是通过成人教育获得本科学历的。北京市某学院5届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继续深造的仅占0.7%。主要原因是,目前该专业就业情况比较乐观,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毕业后马上就业。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医疗卫生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因此,要加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在继续深造方面的就业指导,使其更好得适应将来的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姜小鹰.我国护理专业发展与护士队伍建设[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

[2]胡雯斐.关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就业情况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3):30-31.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范文8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242-02

引言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我国有600多万大学生面临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的预期收益,而且影响家庭和个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甚至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接受多年教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可归于人力资本范畴。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舒尔茨、贝克尔等在解析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根源时创立的。此后,这一理论不断用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并因罗默、卢卡斯等学者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一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指的是人的知识、技巧和才能,人力资本必然要以劳动者为载体,凝聚在劳动者身上,并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生产能力。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人力资本而不是物质资本。罗默认为长期增长主要由知识积累推动。卢卡斯提出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在卢卡斯等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及专业化人力资本不仅能使自身的收益递增,而且还可以使其他投入要素收益递增,从而使经济增长动态化。在我国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大学生就业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在经济学界和教育学界,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文献纷至沓来,政策建议也众说纷纭。岳昌君(2004)从行业收入差异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的矛盾现象。高海生,傅军栋(2008)从区域经济发展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角度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差的原因之一。刘静,聂晶,邱海滢(2008)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毕业生自身可雇佣性的缺失。以上学者主要从中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由此给出的相应对策,但是从宏观上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实证研究并不多。本文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构建了大学生就业模型,得出相关结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是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原因,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是引起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为大学生就业指导、高校教育的结构调整以及政府的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

一、模型的设定及变量的选取

促进就业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社会目标之一,单从区域或行业角度分析缺乏代表性,应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建立计量模型,以更精确量化的指标探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为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提供系统、完整、科学、定量化的就业信息系统,从而增进就业工作的效率。

(一)衡量大学生就业的计量回归方法

由于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采取回归模型方法构建非线性关系式,可以进一步确定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观察经济增长对就业促进的具体情况。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函数可以表示为:

L=F(Y)=αYa

公式中, L表示就业人数,Y表示GDP,α表示就业弹性系数,a表示常数。对公式取对数,得

L=C+ aGDP+μ(1)

其中L表示就业人数,C是常数项,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μ表示随机误差。

在此,本文以大学生就业群体作为特殊的研究对象,并以大学生就业率比例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基础,采用相关GDP、大学生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拟得出回归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联合国发展署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划分,二者关系存在四种类型:一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 ;二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无增长或少量增长;三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有所扩大;四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下降(UNDP,1996)。

(二)数据说明

本文定量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除非特别指明,均来自于2008年《国家统计年鉴》,选用了1980-2008的统计数据,为了消除不同年份物价变化引起的统计差异,本文以1980年为基期,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由于在1997年以前国家对高校毕业生采取分配的形式,笔者将就业人数等同于统计局公布的学校毕业生人数,1997年之后的高校就业人数按照教育部统计出来的就业率计算。

二、计量结果及相关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方程(1)进行了包括全部观测值的计量回归,结果如下:

L= -6.009+ 1.06GDP

t= (-6.856) (12.115)

R2=0.87,R2=0.86,DW=0.18,F=146.71

由此可知,在显著性为5%的置信区间内,总体回归系数显著性,拟合优度R2为 0.87。截距项回归系数、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归系数为1.06,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每变动一个百分比,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动1.06个百分点。所以,单从计量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国内经济的变动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了增加结果的可靠性,笔者又对国内生产总值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出乎意料。因为在滞后期为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的情况下,L(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原因,但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却不是L(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变化的原因,因此,回归结果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会引起就业人数的增加不成立。

为何经济增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笔者认为,是因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中国长期以来实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确实,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过去直接拉动了低学历就业的增加,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迅速扩张。但是,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国际上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的竞争,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部门近几年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但是,这种技术进步主要是由资本代替劳动的过程创新所引起的。市场规模的扩张增加就业,而过程创新却减少就业,两者相抵,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未必就能带动就业增长。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某些种类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而另一类的经济增长却会减少就业。一般来说,由产品创新所导致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而由过程创新所导致的经济增长却减少就业。传统工业一般是由过程创新所支配的,这就解释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市场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它的就业增长效应就会急剧下降的原因。尤其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是由过程创新所主导,那么这个国家就很难避免相当严重的失业问题,甚至出现“无就业的增长”。这是因为以产品创新为特征的新产业创造是增加就业的根本途径,这种新产业创造扩展了生产过程,它在制造新的生产工具、生产更多种类的中间产品、增加越来越专门化的知识生产部门和提供越来越专门化的服务活动这种迂回过程中,创造了新的以及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但是,在中国高质量产业活动发展缓慢,与世界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相矛盾:近年来中国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升反降,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行业,这也就解释了上述计量结果:在中国经济增长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三、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

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可以激发创新,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长期以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所雇佣的研究生和大学生比例远高于农业、制造业和其它服务业的人数。因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与对提高教育水平劳动力和更密集型创新活动的强大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产业的比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我国目前仍占绝大多数,如果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能实现这些产业和企业的产品创新,就不仅可以使传统产业“知识化”变现代化,而且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

(二)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吸引力的不均衡,因此,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减少因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福利差距,在同一行业内实现相同报酬,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加大西部地区的开发力度,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有利的就业条件和工作环境。同时,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造成社会福利不平衡、就业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地方保护主义用于限制人才流动的主要手段,所以,要加速户籍制度改革,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高效的流动。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

就业市场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基础性的配置方式。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可分为三大类:高校主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教育部门主办的区域性或行业性就业市场、人事或劳动部门举办的人才市场。除了这些有形的市场,还可以充分发挥无形市场高效便利、覆盖面广的优势,充分依托和大力开发互联网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网上就业信息集散系统,形成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级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达到资源共享、效率不断提高的目的。

(四)不断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教育是对大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总体规划,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大学生不但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综合性素质,要全面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要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提升自己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好面对挑战和竞争的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贺祖斌.以评价为基础建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保障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6).

大学三年毕业总结范文9

大家下午好!

一曲《毕业歌》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个令人感怀的日子,更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XX年初三学生毕业典礼,宣告三年初中生活的结束,昭示新的人生里程的开始。

参加今天典礼的除了初三毕业班全体同学、初三全体教师、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和各班的学生代表以外,还有中心学校的领导也应邀出席了今天毕业典礼仪式,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下面我宣布,中学XX年初三毕业典礼仪式现在开始!

请全体起立,奏国歌。

今天的我们扬眉吐气,今天的我们群情激昂。因为在XX年中考中,我校进入市一中的人数达人,再创历史新高,甚至超越了部分城区学校。我们为学校的发展而骄傲,而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领头雁——。下面掌声欢迎为本届毕业典礼致辞。

校长回顾了我们初中三年的学习情况,对大家顺利完成初中课程表示了祝贺,并给大家提出殷切期望和要求;校长的话语重心长。请同学们牢记在心,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时时鞭策自己,奋勇前行。

“三载励志求学,一朝鲲鹏展翅”!初中三年是艰苦的,但是有泥泞才有跋涉,有坎坷才有奋进。我们当中有一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品学兼优,在XX年中考中用实力敲开了市一中的大门,用勤奋书写了新的辉煌,为母校赢得了荣誉,为自己赢得了光明。母校以他们为荣。下面有请宣布优秀毕业生名单,有请教导室为他们颁奖。

当然,更加值得祝贺的是,我们XX届的全体同学在自己的努力下,在老师的帮助下,即将顺利拿到大红的毕业证书,给自己的初中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接下来请有请为XX届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同学们,三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或许收获了骄人的成绩,或许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或许得到了无私的帮助…….你们可曾知道,有多少老师为你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倾注了真挚的情感。如今,我们即将要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有请初三的毕业生代表向初三老师献花,并用真挚的行动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可以是动人的语言,也可以是温暖的拥抱。现在让我们集体真诚地大声地向老师说一声谢谢,好不好?

此时此刻,全体毕业生的心情一定非常激动。年少的你们或许曾经轻狂,

或许曾经迷惘,但现在的你们真的长大了,成熟了。下面有请同学代表大家发表毕业感言。掌声欢迎。

激情澎湃,豪情满怀,他们用自真挚的语言,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相信他们会在前进路途中驾长风、破巨浪,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初三的同学们,祝福你们!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的老师们定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下面有

请毕业班的班主任老师和老师给同学们送上临别的叮咛。大家掌声欢迎!

老师的话表达了对同学们的眷恋之情,提出了希望和祝愿,说出了全体学校老师的心声。同学们,不管你们到了哪里,我们母校的老师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有这样一位好领导,执着于王畈教育数十年,在王畈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执着耕耘,催开了一朵朵教育奇葩。接下来有请我们中心学校的领导校长讲话。

言语谆谆,爱意绵绵,我相信,的殷切希望大家一定会铭记在心。此时此刻,还有一群人同学们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他们就是你们的父母,你们应该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背后的支持与呵护。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XX年中考我校中考状元同学的母亲代表家长讲话。

让我们再次把感谢的掌声送给这位母亲,送给所有同学的父母。正是他们含辛茹苦,才有了你们的今天。而明天,他们还要为你们继续操劳。同学们,好好珍惜吧!

母校是同学们成才的摇篮,每位同学都是母校优秀的孩子!最后由我们的学生代表向母校赠送礼物。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