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集锦9篇

时间:2023-08-30 16:37:23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改革

对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重视体育专项教育,还应重视学科知识教育,例如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生理学、解剖学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而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一、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部分是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并且能够较早的接触计算机,对办公自动化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频视频软件等能够熟练操作;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知识,但只停留在对办公软件的简单应用以及网络游戏、聊天、电子邮件的应用上;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计算机的操作几乎没有基础,不会使用操作系统及其他常用软件,但近两年这部分学生数量已经非常少,多数大学生属于第二部分。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育类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重体轻文的思想,对术科学习和专项学习较为感兴趣,而对学科知识不感兴趣,学习和做作业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并且认为只要考试前突击复习、背诵知识就能够通过考试。在学习方法上停留在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缺乏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学习效率低。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通常采取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和教师布置实践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学生和检查结果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完成对基本知识的学习,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但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够让学生融入到实际的工作情境中,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想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制定的主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并以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在当今社会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熟悉、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其知识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也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应该贯彻我院“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改思想,探索如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环境相融合。使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环境、实际工作的情境相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

3.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具有独立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四、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的几点建议

1.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根据专业特点引入“专业模块”分类法

由于专业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单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教学内容不能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把计算机基础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两大类,可以加强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基础,Office 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 2003,Excel 2003,Power Point 2003),网络基础知识,这些内容可以看作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模块”。考虑我院学生专业特点,删去程序设计内容,略去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相关内容。“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不同,侧重点、内容深浅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考虑不同专业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和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模块”。例如运动、系武术系的运动训练专业可以增加Flas设计模块;体育艺术系可以增加音频、视频软件应用模块;体育教育专业可以增加课件制作软件模块;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可以增加Excel中数据分析模块,社会体育类专业可以增加Excel中数据分析模块、Access数据库设计模块。

2.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引用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不同专业学生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基础、适当延伸、侧重应用,服务于专业,建立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式教学模式。任课教师搜集在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经典案例,并将案例科学整合,应用具有专业特色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为教学内容,例如在Word课堂教学中引用编辑报纸的案例,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与Word图文混排知识相结合,排版一份报纸。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改变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在学习时能够有的放矢。

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应根据不同知识层次和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中可以引用情境教学模式

在体育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改变原来的教师布置实践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和检查结果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企业、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设计情境教学背景。采用以真实情境下任务驱动为主基调,每个情境通过“任务布置、分析讨论、任务理解、计划实施、考核评价”的五步教学法来进行,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根据我院学生专业特点可以设计的教学情境如:简历设计、制作企业报表、企业宣传短片等,在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将企业、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实际工作的要求。

4.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主要采用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进行。通过上机考试的方式,学生考试时考试系统会从题库中抽取试题,避免试题重复。考试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应用操作为主,避免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突击背诵的情况。考试成绩采取将上机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按权值展开相加得到最终的考试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创新能力、阶段考核、人文素质几个方面。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种考核模式能够更好的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目前考试系统中的考试模块还不够全面,主要以Word、Excel、Power Point为主,希望在学院的支持下,考试模块能够进行更新与扩充,例如增加Access,Flash等考试模块,扩大考试系统的应用范围,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计算机考试系统。

5.教材改革

教材特色改革必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心。本校教师编写的《计算机基础与信息社会》是一本根据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信息社会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相结合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五、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等同于英语和数学知识的教育。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加强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根据体育类专业学生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使体育类大学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卫杰.引入“专业模块”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情境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1):102-105

[2]侯秀红,郑文奎.基于不同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98-101

[3]马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探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98-200

[4]李慧. 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114-116

[5]尹建新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7-120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教学 策略 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33-02

科技的进步,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得以普及,我国部分地区也从小学三年级阶段开始开设计算机课。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也使计算机知识成为学习其他知识的门槛,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和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简单的操作,用于解决其他相关学科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计算机基础教学要立足需学生特点,针对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水平。

1 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上来看,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Windows、Excel、PowerPoint等,有些知识专业术语太多,枯燥无味,应用性不强,学生只有在相关工作中才能用得到,因此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对于那些使用比较多的知识,学习起来就很轻松。计算机知识每天都在更新,甚至学习完这本书,计算机知识已经有发展了一大段,教材缺乏最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其次,学生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一些学生对于计算机非常着迷,而有些学生却如同嚼蜡。因为qq聊天工具的普及,学生对于Word应用起来较为顺手,但是如果让学生深入学习word知识,学生又觉得兴趣不大,对于那些office更是毫无兴趣。

最后,计算机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传统,一般都是分成三步走:教师讲解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学生上机操作―― 教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解知识时学生觉得枯燥,学习兴趣低下,关注点在渴望上机操作上,对于教师讲解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不能深入理解掌握。在实际上机操作时就会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教师指导起来就像重新讲解一样,浪费大量的时间,课堂效率低下。

2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每个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的问题。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永恒的话题,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当前的新课改就是在研究了各种因素后提出的,教学方式从重教师讲解,到重学生自己思考;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从抽象到形象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改进。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学生的发展,并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2.1 详略得当,粗细结合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应用,会用才是主要的,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及的知识面广,课时量相对于其他课程却少,一般认为只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才会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学科进行课程安排,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仅仅把计算机基础作为选修课程,其他学校也是把这一学科作为副科看待的,因此分配给这一学科的课时量就相对减少。而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个过程是一个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不断练习达到熟练的过程,这都需要增加课时量,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是计算机教师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详略得当,粗细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计算机高效课堂。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教师不能仅仅凭借课本上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学生容易形成“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爱你却不见你”是每个学生初识计算机的感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结合真正的计算机,甚至把一台计算机拆开,让学生见到真正的这些部件,从而认识深刻,很快掌握这些计算机组成部件的用途,为以后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因材施教,以点带面

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针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一学科,呈现出分化严重的现象,一方面男生喜欢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科,也更喜欢具有一定研究难度的课程,女生偏重于感性,更倾向于形象直观的课程,因此男生在上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兴趣高涨,而女生则显得比较较被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也会形成一定得差距。一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计算机,因此对于计算机较为熟悉,而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到了学校才接触计算机,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时就出现了起点不同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把学生合理分组,指导那些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尽快熟练使用计算机,对那些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要认真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在时间分配上偏向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小组中,让那些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指导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效果。

2.3 立足课程特点,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媒介就是计算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课堂就是教师讲解教材,学生理解教材,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应用,这一过程仅仅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多个感官共同参与,才能使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受到学生欢迎,就是因为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色彩,活灵活现的画面,以及真实的声音,就有极强的直观形象性。学生在这些感官刺激下,对所学知识也就变得兴趣盎然了。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之前,教师应熟练掌握。如果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使用不数量的话就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教师如果对多媒体运用不熟练,就会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得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创造最大的课堂效益。二是,如果多媒体技术运用不熟练,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就难以处理出现的问题,例如课件的超级链接不会打开,打开后回不到要讲的内容上来等。教师手忙脚乱的处理这些突发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反馈就会忽略,不能及时处理学生不懂得地方,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其次,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掌握讲课的速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并且多媒体课件承载的信息量大,教师如果让课件上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间过短,就会使学生没有时间做好笔记,如果做好了笔记又没有时间深入消化思考,甚至有的学生只顾了记笔记连教师的讲解都放弃听了,教师的讲解反而变得无足轻重,起不到应有的解惑作用。

第三,要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因为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性,信息容量大,使得教师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张接一张的看课件,对于课件的内容一扫而过,难以重点记忆,甚至不能掌握这节课的重点,造成热热闹闹一节课,糊里糊涂记不清。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给学生留白,也就是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突出重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要重点展示。

第四,选择适合多媒体展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Windows、Word、Excel的操作,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这些内容的操作,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借助多媒体展示既形象又直观。作为教师要把课件展示的内容熟悉一遍,不要出现在操作展示过程中无法短时间处理的问题,造成课堂时间的拖延,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2.4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绝对作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才有可能提高。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计算机基础知识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使新软件和新的应用程序不断推成出新,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师,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地学习,就会使专业知识滞后,不能教给学生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就会和时代脱节,不能适应科技的发展。教师要不断研究有关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题,充分参考学生的建议,因为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学生喜欢什么,渴望什么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教师就应该朝着哪个方面去研究。

2.5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

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如果学生不配合,任何好的教学手段和策略都是毫无作用的。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很重要。首先教师要精心构建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word插入文本框时可以让学生设计属于自己的名片,或者为朋友制作一张电子贺卡,学生通过解决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学会了有关的计算机知识。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还要注意对学生经性评价。合理的评价和考核,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考核,也要关注学生的上机操作,把过程性评价贯穿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的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最终也需要应用在操作上,只有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才真正的转化成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时可以采用任务法,让学生自主发挥,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来巩固计算机知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并通过这些记录分析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在这个计算机十分普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许多工作都需要计算机的帮助,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也是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计算机的信息分析、信息传输都需要计算机基础知识。提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梁.谈职业技术类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J].科技信息,2006(07X):161.

[2] 毛慧琴.提升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效果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25(1):139-140.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范文3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中职;基础会计;应用策略

F230-4

一、启发式教学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作用

在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也不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效率[1]。因此在教学改革背景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应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首先,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应结合基础会计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尤其是一些表和数据类的知识,作为基础会计学习的难点,必须将这部分知识重视起来。其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在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分析了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性格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应全面分析学生兴趣爱好的方向特点,并将这些因素融入到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中,从而将学生以往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思想,实现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学习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投身于“基础会计”的学习中,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再次,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由于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一些兴趣爱好,进而在课堂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爱好为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能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疑惑点,并为学生进行解答,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后,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了解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单纯的为学生灌输“基础会计”知识相比,该种教学方法实现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启发式教学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作用,为了使启发式教学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提出五点应用策略。

1.科学设施授课内容,实现知识的层层递进

要想使中职学校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会计”知识,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保证授课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并实现知识的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受到更大的启发,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2]。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全面了解现阶段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分析学生兴趣爱好的方向特点以及可以进行教学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能够被科学的知识所吸引,更好的融入到“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中;三是根据教材内容按照层次进行划分,使学生在接受该节课程的教学时能够由易到难地接触到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高效的吸收到难度较大的知识。

2.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实施类比式启发教学

实施类比式启发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从而在对比的过程中,能够寻找到一些以前学习过“基础会计”知识,并通过类似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找到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论。

类比式启发教学是让学生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复习到以往学习过的“基础会计”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接受到教师所讲授的新知识[3]。但是教师在讲授该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接触到某一新知识时能够自我快速的回想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并借助以往学习该知识时使用到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学习思路不断得到启发,从而学习到新知识。

3.重视学生互动,通过讨论启发学生学习

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应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从而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更好的学习到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讨论启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为每一位小组分布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以小组为中心,围绕小组的中心议题进行充分的“基础会计”知识准备,从而在准备的前提下,能够使自身所在的小组快速准确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例如,在讲授“会计对象”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小组布设研究内容,像“什么是会计对象”、“会计对象都包含哪些内容”等任务,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互动更好的学习到与会计对象有关的知识。

4.结合“基础会计”学科特点,利用问题启发学生

适合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基础会计”知识,因此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就要结合“基础会计”学科特点,合理设施问题,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被问题所吸引,因此教师在设计“基础会计”知识问题前,就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并确定教学目标,使设计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地反映了教师设计问题的有效性,因此当班级学生出现参与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在今后“基础会计”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利用问题启发学生。

例如,在讲授“财产清查”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什么情况下会进行财产清查”、“一般情况下企业多久应该进行一次财产清查”、“财产清查主要清查企业哪些东西”等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的学习到相关知识。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教师在使用时也应该注意到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类比式启发教学应用的准确性、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积极性、问题启发的针对性、案例启发的有效性,从而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学习到更多有助于自身成长与进步的知识,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启章.启发式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3)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范文4

一、基础性:专业教学的基础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教学中的第一门专业课,就像课程的名称一样,基础会计——会计学的基础。作为基础性的课程,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广度。这就要求一方面要传递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给专业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整体教学计划中也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注重对会计职业进行教学引导。对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由于基础会计课属于一门比较成熟的专业课,在我国高校财会类专业的开课率比较高,其课程体系相对成熟,课程知识点的设计也较为完整。而对于专业知识衔接和职业引导性等问题,却往往在会计教学中容易被忽视。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定位和其在整个专业课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认识,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关于“基础会计课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引导是否必要”的题目,通过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对于基础会计教学所承担的专业基础性的作用的认识比较一致,有85.7%的学生选择了“A选项——非常必要”,而“B选项——一般重要”和“C选项——不重要的”的比例很低。另外,在调查问卷中并没有设计关于职业教育引导性的问题,但在“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建议”这个问题上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自由选项,有33.8%的学生在这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和建议。可见,学生对于职业性引导教学还是有一定需求的。尽管职业教育并不是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但作为财会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学生想了解一些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这个职业的相关信息。国外的很多会计类教材,在开篇学习知识点之前,通过介绍一下会计职业和会计岗位的简短内容来引入正文的学习,这种知识点导入的思路也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二)基础会计的基础性及教学要领 基础会计的教学衔接作用对于会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既能引导学生学习后续的知识,也能从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学好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作为专业基础的第一门课,基础会计的教学必须要承担这样一个基础性的任务。关于基础会计专业引领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出现在很多教学环节中,如在讲授会计基础理论时,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等知识点的学习,结合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引出会计实务的分类和相关的学习内容。可以向学生介绍基础会计课程讲到的一些业务处理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业务,对于更多业务类型的会计处理会相继在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或是金融企业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中陆续学习。这种前后知识点的过渡性引导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对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这也便于理解未来的实践工作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完整利用,而不是按每门课、每个学时分割开来的。

领进门——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来说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对于刚刚结束高中生活的大一学生来说,如何开始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职业充满期待,是一件很难但却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基础会计的教学就是成功的,这样的目标要比简单完成课程知识点的学习更难。很多教师对此也深有体会,在笔者参加的国家精品课的教学交流中,很多老师也谈到了这一点,大家普遍认为专业的起点式教育在整个专业学习中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专业学习的基础性、开好专业学习的头、并进行良好的职业教育引导,成为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学过程的确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对于一群刚刚接触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讲解要做到深入浅出,如在引入一些专业术语时,可以采用更通俗的解释,因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初期是很难真正理解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分录”这样的专业词汇的,可以在完成基础会计专业教学的同时,介绍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时事新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性:提升课程的价值与高度

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教学不重要,会计理论也同样来源于会计实践,是对会计实践的升华。但目前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相对重视会计技能训练、淡化会计学术前沿、课程教学缺乏理论深度等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在深入思考、综合技能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如果太过倾向于技能训练将难于真正提升课程的价值,也难于体现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高度。

(一)调查结果分析 在这次针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调查问卷中,特别设计了关于学生对理论学习认识性的问题,但调研的结果却与之前设想的情况不同。在“你认为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教学的必要性”的调查问题上,有27.7 %的学生选择了“A选项——非常必要”,44.1%的学生选择了“B选项——一般必要”,而22.1%的学生选择了“C选项——不必要”,而其余的6.2%学生选择了“D选项——无所谓、都可以”。在对理论教学的必要性的认识中,比例最高的选项是“一般必要”,而认为 “不必要”的学生比例竟比较接近“非常必要”的学生比例。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学习是“一般必要”的,而认为理论学习“非常必要”的比例却很低。这可能是由于教学中对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中对理论教学的内容一带而过,仅仅停留在介绍一下定义、性质,讲解中没能融入更多的解释内容或背景知识的学习,那么理论教学的内容可能就会显得有些枯燥,也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讲好会计理论部分的知识并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其实是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会计学虽然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性课程,但其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也是重要的。所以,会计教学要探讨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兴趣的好的路径,总结如何讲授会计理论的好的教学方法,这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值得思考的课题。

(二)基础会计的理论性及教学要领 在本科阶段各门会计课程的学习中,基础会计的理论教学内容是相对较多的,所以基础会计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对后续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应重视基础会计中的理论教学任务,合理设计一些理论教学内容:如会计记账方式的理论及其发展演进、国际上权威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其准则框架、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及其相关理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挑战等内容。这些知识的介绍和学习篇幅可以不用太长,但却能延展实践教学的内容,提升会计学专业的价值和课程魅力。虽然会计教学不需要安排太多理论学时,但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学习也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应该把一些知识讲得系统,注重对实践操作性知识的指导。如在我国几大会计理论流派的学习中,不能只简单地介绍都有哪些理论,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理论产生的背景,如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会计管理活动论”?为什么提出了“会计信息系统论”?这两大会计理论是矛盾还是统一的?这些会计理论对我国会计实务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有些问题可以先不提示答案,把对问题的思考延续到后续内容的学习中,随着学习进度的不断深入,许多问题的答案就会越来越清晰。如果理论的思考与探索能够贯穿整门课程的学习,那么会计学就会摆脱“簿记学”的痕迹和“简单技能化”的倾向,而真正成为一门学科,而“小会计”们也会成长为“大会计”。

三、实践性:结合理论培养技能

作为会计学科中一门开课率较高的课程,基础会计学的课程体系相对比较固定和成熟,而且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也都较为完善。为了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目前国内高校一般都配有与基础会计课程相配套的会计实训教学部分,很多实训都安排在课程教学之后,教学周数一般为一到二周的集中训练。课程实训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对学生提高实践技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看,会计实训对于会计教学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在调研 “你认为账簿训练的会计实训对于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的辅助作用”的问题时,设计了三个备选项:“A——很有帮助”、“B——帮助一般”、“C——没有帮助”,其中选择A的同学的比例多达90.9%,而选择B选项和C选项的比例很低。90.9%的选择比例,是此次问卷调查中认可度最高的一个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对于会计实训重要性的理解与已有的教学安排还是较为一致的,因为会计学作为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的学习必然离不开实践环节的锻炼,所以目前国内高校在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同时,都辅之以一定学时的会计模拟实训。

为了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除了进行集中性的课程设计外,任课教师往往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穿插一些实训方面的内容。如在讲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时,最好给学生看看真实的账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参加国家精品课程的培训中,也了解到有些学校在授课时把整周的实训内容分散地安排在平时的教学中,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每个学校也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计划形成符合自身教学目标的实训方式。在这次课程问卷调查中,笔者针对账簿训练的会计实训的安排环节调研了学生的想法,在“你认为账簿训练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如何安排”的问题上,设计了三个选项:“A选项——在课堂教学之后”、“B选项——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C选项——无所谓”,而实际的结果是选择这三个备选项的比重基本持平,所占比例分别为36.4%、33.8%和29.9%。由此可见,模拟会计实训对于提高基础会计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具体安排形式可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不具有固定模式,这与学校的专业性程度、授课对象的层次以及培训目标等很多因素相关。 而且每种安排方式都有其优缺点,所以任课老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安排合适的会计实训的方式。当然,即使对于课堂教学之后集中进行会计模拟训练的情况, 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穿插会计实务训练的一些内容,只是这种训练不需要太集中, 起到认知性教学的目的即可。 另外,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了一些常规的课程设计内容、还开设了企业沙盘模拟课程, 主要针对企业经营的整体情况、业务流程进行学习,虽然学时很少但可以更好地辅助基础会计实训的内容。

还可以通过运用一些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例如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等。从教学实践的经验来看,学生对于课程案例教学的认可度也很高。在这次课程的调研中,有针对案例教学的问题。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有一部分案例资料的学习,所以此次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为“你认为已有的案例教学应该再如何调整”的问题,备选项分别是“A选项——再多些”、“B选项——少些”、“C选项——多少都行”、“D选项——没有”,而选择A的同学达到了83.1%的比例,在基础会计课程已经安排了案例教学的情况下,学生还是希望再增加一些内容。可见,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也是特别受到学生的欢迎。另外,在讨论案例教学时,还有必要说明一点,基础会计中的案例教学要区别于会计实训。尽管二者的内容可能有些交叉,但案例教学侧重于背景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点的引入,往往通过一个故事或者新闻事件,把会计学的一些知识点引入到教学中来。而会计实训,主要是针对基础会计课程的一些知识点,模拟实际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的实操性训练,二者之间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笔者在国家精品课程的培训中发现一些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混淆,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法时,主要加大了会计模拟实训的内容,这是对案例教学的一个误解。

(二)基础会计的实践性及教学要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途径很多,模拟实训、案例教学都是比较常规而有效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尝试一些教学法来丰富基础会计的课程教学。在教育管理思想中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总是扮演着学习与合作的先行者的角色”。这种学习与合作,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教学指导上,也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如果保持教与学之间的良好合作,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就会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针对基础会计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内容,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进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为此可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设计一些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完原始凭证时可让学生自己去找原始凭证的实例,然后再总结一下原始凭证的特点。很多学生留下了出租车票、买书的发票,进而把一些生活中原本不留意的事情从专业的角度去观察。将这些由他们收集来的凭证保留下来,在讲到“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一章时,可提示学生思考这些原始凭证会记录在哪些相关的业务中。再如对于“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一部分的学习,往往都被安排在学期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这时一般都临近期末,学生往往因为备考会有些紧张,但情绪上又因一学期的长时间学习而略显疲惫,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结合这部分内容自己编排一个小品、小话剧来诠释一下学习内容,通过这种生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既可以在教与学之间开展合作教学、也可以通过小组自学培养他们的职业合作意识。

四、国际性:借鉴西方会计教学

会计常被称为商业语言,是一门世界性的商业语言。当然其教学中也必然会涉及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等方面的问题。

(一)调查结果分析 在这次调查问卷中,特别设计了学生对于用英语授课的认可度的题目,在回答 “你认为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用英文授课的内容应占到整个教学内容的比重”的问题时,有大约49.3%的学生选择了“D选项——个别专业词汇即可”,所占比重最高。而所占比重次之的选项是“C选项——少部分”,比重为33.8%;而选择“A选项——全部”的仅有2个同学,所占比例为2.6%;选择“B选项——大部分”的同学仅11个同学,所占比重为14.3%。这主要是由于作为第一门专业课,学生还处在专业入门教育阶段,而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也几乎同期进行,所以如果完全采用英文授课,显然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过语言关,所以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部分或者全部采用外语授课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是不合适的。但如果适度引入英文讲解,在一些专业术语中加入英文介绍,是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所以在调研中,选择C选项和D选项的比例很高。

(二)基础会计教学西方借鉴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开展双语教学或者使用原版教材,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对于2+2学制出国班的学生,直接在大一开设原版教材的双语教学,但对于非2+2学制的班级来说,则是先学习一门中文的基础会计,然后再学一门英文的financial Accounting。虽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其基础会计的教学是中文教学,但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国际会计研究前沿的渗透。兼顾到学生的外语水平,可以在中文讲解的同时介绍一些会计英文专业词汇,并适度引入一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其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基础会计教材而言,国内教材的逻辑性很强,内容较严肃。很多西方教材的内容体系设计得比较生动活泼,举例较多,但逻辑性上略有不足。如果完全借鉴国外的教材,也不一定适合中国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思维习惯。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中西方的优点,取长补短。在逻辑上采用中式教材的优势,而在一些知识讲解中引入西方教材较为形象化的特点。很多国内教材一般先给出概念、历史演进,然后讲解具体的知识点。但很多西方教材在教学中首先引入财务报表的内容, 如Fred Phillips等人编著的《Funda-

mental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Walter T. Harrison Jr.等人编著的《Financial Accounting》、W. Steve Albrecht等人编著的《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等教材,都是从财务报表开始讲述,国内教学也可以借鉴这点。

现代会计发源于西方,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也是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结果,所以基础会计的教学也必然面临国际化的任务。在讲课中适当地引入英文的专业词汇,可以为后续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另外笔者在教学中也体会到,如果给学生一些英文的专业词汇,反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专业术语的中文意思。因为一些专业词汇翻译过来会在字面上显得很晦涩,这个时候如果给学生看看原文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词义了。如,在讲解“复式记账”的含义时,如果结合英文double entry的意思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了。再如学生在刚接触“所有者权益”时,不太好理解它的意思,如果结合Owners' equity (Stockholders' equity) 的原文,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再告诉学生负债也被称为债权人权益(creditors' equity),这样再进一步结合资产的来源,对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含义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在整个专业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教学中必须要兼顾课程的基础性、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注重专业性与基础性的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互动,才能真正为整体的专业教学搭好牢固的地基。基础会计也是一门教学体系相对成熟的课程,其课程设计和知识结构比较固定,但越是成熟的课程越需要改革,而且改革的难度也会越大,而其改革的难度也体现出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挑战性。

参考文献:

[1]邵瑞庆:《会计教学法研究——课程·模式·理念》,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

[2]雷丽芳:《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8期。

[3]代玺玲:《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探讨》,《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5期。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范文5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基础会计;发展现状;课程应用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张教学要实现“教学做”三者的合一,强调事情怎么做,教学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即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形成教、学、做三者的结合。通过整理和改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引导为手段,以学生实践为基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理论、培养能力、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结合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做的各个环节,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理论学习、理论实践等进行融合,在边教边学边做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便于了解今后的理论实践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项目化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教学做一体化不再局限于教材的理论知识,而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便捷,并结合相关的实践项目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实践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项目化的教学之中理解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知识点,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训的统一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对“做”的要求更加突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实训工作。在边学边做中强化教学的互动,这样还能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强化动手能力。

二、中职教育学校中基础会计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基础会计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抽象、技术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这门课程往往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基础会计是会计类专业的入门级课程,其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又会直接影响专业内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基础会计教学面临着种种问题,主要包括:

(一)教学思想及模式的落后

虽然现今在很多情况下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素质教育尚未形成一定的标准,其原有应试教育的固化,导致不少教师在当前环境下仍旧采用应试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以自身为教学主体,在讲台上向学生进行各种理论知识的讲解,希望学生能够进行理解和掌握。但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纯粹的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不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导致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被学生有效地掌握,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基础会计课程在设置上,一般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其次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在整个课程教学设置的过程中,实践操作往往被当作是辅助练习,或者直接作为课后作业。这样容易突出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讲解,却造成了对实践操作的忽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的课程占到总教学课程的很小一部分,大约4~6个课时,且多集中于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少数章节。这样的实践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利于学生对整个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也无法将课程中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

(三)教学考查模式的单一

在当前的基础会计考查中,多数学校还是以书面方式的“试卷”考查为主,教师的日常教学也多围绕试卷进行讲解教学,学生也通常以考取证书为目标。这样的考查体系,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往往更重视应试培训,而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及会计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地在教学中教授考试要点、应试技巧,对教学重点进行划分,对考试重点不断地进行灌输。这样的方式不仅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也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掌握会计能力,只会让学生成为单纯的记忆工具,形成机械化的答题能力。

(四)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

实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习活动,能将以往所学的知识在实习中进行实践运用,通过实践活动找到应用中的问题,并在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独特能力。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中,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实习活动安排都不够到位。很多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学校才帮助其安排实习,而在这一阶段,多数同学不是忙于升学,就是忙于找工作,对实习自然是重形式而轻实践。因此,造成了很多实习学习机会的浪费,也使得学生缺少了宝贵的会计实习经验。

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构建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构建,明确“教”的内容

当前的基础会计课程,往往是以知识点的连贯性讲解为基础进行的章节构建,通过每一章节的课时限定,保证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要积极地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的重构,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层面了解《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具体可以将《会计基础》分成三个主要模块,即理论基础、企业常识和基本技能。理论知识强调会计的基本理论;企业常识则讲解企业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则通过实训环境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基础、企业常识中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模块之间还要保证充分的融合教学,如会计等式的知识点讲解,其不仅是理论基础的重要内容,同时,会计等式作为复式记账法核算的重要内容,也对企业资金的流动问题造成影响。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将两者的知识点进行融合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二)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明确“学”的内容

以往的教学往往是以考试为导向进行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变成被动学习,从而导致实际运用能力不足。一般来说,由于企业的经济业务都是以原始凭证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应该确保教学做一体化,从企业原始凭证着手进行教学,进而了解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这样的方式不仅能确保教学做一体化,也能让学生对相关会计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脱节。在一体化教学中,要将理论教材与实践内容进行融合,以企业的原始凭证为基础,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相关凭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

(三)注重实践场所的建设工作,强化学生“做”的能力

“做”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转化,要积极将课堂教学活动转化成一种工作情境,并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学习地位,发挥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进行实训室教学,通过实训教学及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将教学重点转移到会计模拟仿真实训室,能帮助学生模拟出会计实际工作的情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企业会计的工作情况,还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企业所需的会计能力。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工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增加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让学生在“做”好实践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进行良好的实践应用,达到在“做”中学习,在“做”中培养能力的良好效果。

(四)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融合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并非单一地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建设,而是要求根据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良好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思想。在课时的分配上要讲求实践与理论的并重,还要注意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的合理分配,确保在课堂教授相关原理的同时,还能结合实践教学课程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唯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具体来说,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与各单位的密切合作,开展课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模拟参与企业会计实践工作,这样的教学实践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还有助于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形成。同时在这种企业会计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实践工作中的不足,并对其不足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企业工作能力,让学生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实践中,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为学生今后工作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及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针对当前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活动,并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教学环境。只有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认识实践的要求,帮助学生深入领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婉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会计课程中的实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6,(9).

[2]颜雪艳.浅谈一体化课程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4).

[3]张枫.“教、学、做、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6,(4).

[4]范中良.基础会计课程组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J].天津电大学报,2011,(1).

[5]解秀兰,王苹香.基础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范文6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提供的信息已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一背景下,经济管理人员更需要会计知识以做出相应决策,各大高校都在增加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知识方面的教学,由于非会计专业培养的是有别于会计专业的,其对会计知识需求不同于会计专业人员,如何引导他们学习会计知识,培养他们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而目前这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却不尽如人意。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现状

(一)因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区别较大

教学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实践中,教学目标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注重知识的培养,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少学生学习完成之后,仍难以真正理解会计的作用,更谈不上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第二类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专业特点,认为他们将来主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此相对于培养他们产生会计信息的能力来讲,培养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更重要。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能该能够阅读、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

教学目标的不同导致各大高校非会计专业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时有很大差别,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利用,另一种则是注重会计及相关知识的综合讲解,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基础会计为主,介绍通用的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以财务会计为主,介绍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第三部分以管理会计为主,介绍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运用。[1]

(二)相关教材适用性较差

目前,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学教材适用性较差,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能体现非会计专业的特征。有些教材内容注重讲述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而忽略会计信息的分析及应用,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体现不出非会计专业的特点,缺乏专业特色。二是不能区分不同非会计专业。有些教材具备了非会计专业的特征,但又因其通用性而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多样化,适用性较差。

二、优化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途径

(一)准确制定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优化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内容,必须首先准确制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正如上文分析那样,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二)整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常学习会计学一门课程,不像会计专业学生那样还要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和经济法、税法等相关课程,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一本书就要解决所有的会计核算和相关的管理知识,教材内容覆盖面宽泛一些较好。

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应涵盖会计学基本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告的分析与利用、税收等课程中最基础的部分,然后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实践中可以尝试分以下两大部分:

1. 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结合专业特色,侧重融和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领会会计工作过程。内容方面按照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这一顺序加以展开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完整地理解基本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取会计信息最直接的渠道和最直观的方式,学会阅读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基本功。因此,在讲述会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通俗地讲解6大会计要素的现实经济含义和作用,剖析三大报表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要求非会计专业学生能看懂会计报表,理解会计报表的重要现实意义。最后是会计报表分析,重点介绍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某些内容的分析,比如对于金融专业侧重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企业营运能力、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更好地满足其专业需要,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 ,学生能看懂基本会计信息,理解会计核算对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作用,能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2. 会计相关知识

会计相关知识侧重会计相关知识的讲解,融合税收和经济法的相关知识。税收方面应包括各种常规税种的计税依据、税率、 计算方法、征缴办法等内容,尤其要侧重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涉及的主要税费及每一个税种对企业的实际影响 ,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和合理避税的意识。 经济法方面,着重介绍企业法律、合同法律、市场运行法律、知识产权法律和金融法律等。

(三)建设科学合理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材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材建设需根据学生的特点编写,应本着基础性、通俗性和实用性的特点[2]。依据“必需”、“够用”原则,教学内容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基本会计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内容方面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阐述会计理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实用性要求教学内容能直接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服务。教材编写时,应注重案例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内容分为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相关知识两大部分,其中会计基础知识模块中的报表分析部分可以结合专业不同,编写金融学会计、工商管理会计和营销会计等等。

总之,非会计专业学生只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应明确为培养其相应的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优化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会计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并建设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教材。(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范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23-124.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范文7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P31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无处不运用到计算机。我们的教育也逐渐的将计算机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中职学校也将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让每一位学生在走出学校时都能或多或少的学到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现阶段使用的教材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内容为windows7和office2010这两部分的知识。可以说这些知识是计算机中的基础知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掌握他们是相当必要的。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并没有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我们发现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中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掌握程度普遍较差,并且差异大。计算机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从而达到优化日常学习、工作的目的。但是传统的教学往往使得教师的教学走向误区。提出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来改变中职计算机教学是相当重要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

中职学生与高中生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职学生多半是学会一种生存的技能,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据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还存在一些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还处于传统的状态。传统教育已经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往往是先进行教学的演示,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完成习题等等,这种教学方法一直是计算机教学所适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我们现阶段的教学了。同时中职学校与高中学校是有所不同的。教师的教学并没有深入,还处于教学的浅层面。第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并没有透彻的将理论知识融入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中都存在一个误区,对于计算机的学习学会运用它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否定这一个观点的对错,但是理论知识也是教学中的重点,不能忽视其重要地位。第三,计算机课程的上机操作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训课上,教师往往扮演着指导的角色,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都可以咨询教师。但由于实训室的教师陈列安排,导致教师并不能观察到每一个学生,就会出现有些学生并没有好好的利用上机课。同时实训课的课时量并不能满足一些学生的需求。以上三点就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从这三点中看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需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改变这一现状。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中职学校现阶段使用的教材为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院校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本教材与旧的教材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新教材更注重人文的渗透,而旧教材的内容往往是逐步深入,从基础知识讲起,逐步的渗入基本操作。新教材在这一点上有了一点改变,先分章,再分节。教学内容中添加了一些情景案例,还有学生之间交流的问题设置。这样的改变可以说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第二,新教材加重了信息安全这部分知识。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随之出现的还有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新的教材加重了这部分的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网络的信息安全产生重视。第三,新教材中的图片素材比旧教材的多。旧教材中图片较少,新教材中不仅有图片,还有步骤的详解,这样学生自己也可以在课后进行练习。但是过多的图片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学生因为知道教材中都有详细步骤,就会忽视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并且在计算机中达到最终效果并不仅仅只有一种途径,学生常常会因为书中的图片和步骤而忽略其它的方法。以上的三点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新旧教材存在的差别,我们发现新旧教材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

四、如何加强中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

上面的我们已经具体的分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现状,这些现状的表现并不是积极的,因此下面我们提出几种改变现状的教学方法。第一,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中职学校在选择计算机教学的教材上有进行一定的比较,可以将新旧教材的优点做一个对比,结合讲个教材的优点。比如说,新教材中对于信息安全这部分知识的重视就是我们的教学中应该采纳的。第二,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混用的方法。可以理论与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后进行预习,来进行讲解,学生讲解不足的地方教师进行补充。小组探讨学习模式也是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第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学生自己也要逐渐的重视计算机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要转变思想,不能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仅仅认为学会操作就行了,其实理论知识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也为学习其它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的三种方法就是如何加强中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通过这些方法将有效的解决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现状,充分地优化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课堂。

五、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发现,现阶段的教学主要存在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仅仅是学会如何操作,而没有深层次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中职学校与高中学校不同,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是要逐渐的面向社会的,教师的教学更要贴近现实。同时,我们的社会是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是相当关键的。通过分析我们也发现中职学校所运用的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教学也要结合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魏茂林.浅谈如何用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05)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范文8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改革

基础会计是职校财经类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因为该门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都非常强,对于基本没有接触过财经知识的中职学生来说难度会很大。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格外重要。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会计核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而现在的职校学生因为较少接触社会,对企业的运作、经营也缺乏了解,就很难掌握课程知识点。学生若学不好,教学目标就达不到。怎样才能将学生带进学习该专业课的大门,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该门课程,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了解企业的财务核算过程,提高学习专业的兴趣和效率?笔者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需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对传统会计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注重课堂内外的专业教育,加强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联课程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基础会计是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在课务上会安排在所有专业课的学习之前,所以该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对该课程有兴趣了才能学得好。只有该课程学好了,才会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入学教育能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就对会计工作的过程和重要性有所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感性认识,以此来激发学生专业的学习兴趣。另外,每一门专业课都与专业基础课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找出这些相关的联系。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较多地运用到数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应加强相关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也为以后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二、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职校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兴趣低、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薄弱。如果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持续地加以引导,不注重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采用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要以教纲为原则,将知识点进行整理,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思考、讨论,最后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分析和解答。这样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较好的作用。

2.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现在课堂上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实例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学生要针对教师给出的案例先梳理出与之相关的已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要多思考、多讨论。此时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讨论归纳,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加以指导、启发,最后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透彻。

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多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职业学校的教学应以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现在培养的学生基本不能真正达到企业要求。因此在基础会计的学习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完成一些与之相关的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知识点介绍完毕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会计实务题或找一些经济业务较少的小企业,让学生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开始动手,一直到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另外也可利用实习基地让学生进行实习,并且用多媒体、网络等工具将会计的理论教学与会计的实际工作过程结合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提高其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会兰.高校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会计基础的知识重点范文9

10月至12月,我有幸前往南京参加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知识结构调整培训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等四门审计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让我这个对审计“隔行如隔山”之人觉得受益良多。以下即是我在受到的众多教益中感受尤为深刻的几个地方,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是基础要深厚。进入特派办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充电,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此次结构调整班即为面向不具备审计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开设,主要是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从账户科目名称开始学起,直至对经济业务繁多的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实现着基础知识的积累。会计知识面广量多,从分录到报表可谓系统连贯,如果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最后报表结果的失真。也只有将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从事审计时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和大量的财会资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审计入门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终生不辍为之。

二是视野要开阔。此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审计法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题知识讲座,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署业务司领导担任主讲,让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在培训班的专题讲座课上,通过授课领导的讲授和分析,我清楚地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重要性。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但要做好审计工作,仅有财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将项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运用要灵活。在学习审计学原理时,我充分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必要性。课堂上,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审计基本知识,把一个个孤立的财会知识点与审计业务相联系,让我感受到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紧密联系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将微观、零碎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加以构建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业务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它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让我更加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不辍前行、勇于进取之人,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体悟此次培训班给予我的各种教益,深入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用心、更扎实、更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一名不辱使命的审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