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产业经济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13 17:12:37

产业经济管理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1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经济发展;关系

一、文化产业的管理与经济的联系

文化产业管理既管理文化,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后,就会去追求自己的文化生活。经济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反过来文化又能保证经济的持续繁荣。而文化产业就是文化而产生的经济,使文化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离不开经济,经济也离不开文化。在十就明确的提取,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 ,这也是给了文化产业管理这个专业一个很好的肯定,也证明了,它的潜力是无限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的社会价值提高,离不开文化的良好管理。

二、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与其他西方国家

文化产业的繁荣是信息社会一个主要特征,我国正在向发达的信息社会迈进,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明显滞后,懂得文化产业运作规律的专业人才奇缺,对经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是极为不利的,对这样的本科专业人才紧缺。我国每年文化市场消费可达4800亿元,而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市场实际份额只有1800亿元,可见,如何管理好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化产业在美国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所以,我国的文化产业管理有很大的空间和潜能,我相信,如何把握好文化产业的管理,将是我是经济发展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资源紧缺的今天,如果还继续以大能耗,不计损害的来发展经济,我们终有一天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三、中国国内文化产业管理成功的例子

(1)以创意产业闻名的香港,只要能善用其独特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发展到今天。电影《叶问2》的成功就是最佳事例。主角生活背景将内地市场和这出香港电影连接在一起。另外,叶问曾教授李小龙功夫,透过李小龙,叶问的故事进一步与好莱坞接轨。由电影的选材可见,香港人合理利用了文化产业的优势,选择利用叶问这位有故事的主角,制作出两部成功的功夫电影。

(2)这部电影的完美成功,不仅仅是依靠大手笔的制作。也靠着强大的文化底蕴作背景,电影中一招一式,一衣一角,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例如在天台习武的情况、练武者所穿的唐装等,在在演绎出古色古香的中国文化。电影透过其中心思想 ──中国武术崇尚和谐、重视修养来宣扬中国文化,将令人向往的中国武术精神向国际推广。

(3)现在社会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我们需要以良好的包装把一个事物打包出去,让人们知道他,了解他,从而促进人们消费,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可以说,现在什么都与文化产业是密不可分的。

四、如何去发展文化产业

(1)将文化产业注入每个一个产业,都会给他带来新的生命力。 将文化产业注入服务饮食、等服务行业,以文化作为底蕴,让服务人员穿上中国传统的服装,可以给就餐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就餐感受;将文化产业注入旅游行业,以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作为卖点,一方面,可以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来拉动旅游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2)人才是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在人才培养上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体系,既要加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创意等专业的建设,也要注重与社会实际情况结合,重点培养复合型的高层次、创新型文化产业人才,形成一种流动、竞争、开放的人才成长环境,从而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

(3)文化产品的消费是人类在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与生活的温饱问题以后才能产生的一种需求,既符合人们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扩大国内文化消费需求,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就间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五、发展民族文化,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文化产业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无一不体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民族众多,逐渐形成了我们特有的文化,如何大力发展这些文化,使得这些文化成为我们经济新的突破点,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是国家发展的长期结果,对于我们来说,中华的传统民族文化,是我们特有的文化系统。使他走出去,用到经济发展中去。将是我们的目标。

六、权衡文化产业管理与经济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好文化产业,从而得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双丰收呢。首先,建立好公共的文化产业,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活动应该以人民群众、以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但是我们必须给文化产业活动一个不可动摇地位,公共文化活动可以配合以经济做辅助。但是强调的是,公共文化活动绝不是经济等各项活动的附庸。

七、结束语

文化产业,作为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点,已经和我们密不可分。管理好文化产业可以优化我们国民经济的经济结构,带动经济发展。所以说,文化产业管理是和经济密不可分,互相联系的,他们一开始就是骨肉相连的。文化产业的兴起,必定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大发展,势必也会引起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作为一个在校的文化产业管理系的学生,我相信我们的专业前景是光明的,文化产业将使经济发展有一个突破。

参考文献:

[1]顾江.《文化产业经济学》,2007

[2]邱菀华.《现代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如何成功运作大型活动》,2005

[3]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 战略成本; 经济效益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网企业的性质已不容置疑。作为企业,经济效益是基础,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确保电网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但是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电网企业,销售电价作为电力企业的生命线,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特别是目前为实现电网坚强,确保电力供应进行大规模的电网建设投资,使电网企业成本增长迅速,而电价出台困难。面对新形势,如何确保电网企业效益稳步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努力优化售电结构,大力开展节支降耗固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但电网企业作为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一)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比重大,相应的成本已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是电网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从1998年开始,基于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电力企业斥巨资进行农城网改造,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折旧、财务费用和修理费用快速增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日益突出。所以在目前国家严格控制销售电价,监控电力交易行为,购售价差的扩大受到限制的形势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重点在内部挖潜,内部挖潜的重点在于实现固定资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建设坚强电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是大势所趋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目标,能源和电力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在目前电源点建设日益加快,基本能够满足电源供应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确保电力供应,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是大势所趋。国家电网公司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投资20 000亿元加强电网建设,其中河北南网投资需求近500亿元。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成本上涨的压力和资金筹措的难度加大。为解决这一根本矛盾,要求电网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与管理,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电网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是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在投资环节,做好投资规划,可以有效避免资产闲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优化设计方案,推行典型设计,运用典型造价,规范招标行为,可降低投资成本和工程成本,有效降低企业折旧和财务费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在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经营管理环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以应从战略成本的高度,牢固树立“大成本”观念,正确认识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电网企业的经营特点,固定资产投资大,使用部门多,使用范围广,结构分类复杂,更新换代速度快,管理难度大,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效益观念淡薄,投入产出分析不到位

电网企业作为特殊性质的企业,保持合理利润水平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投资决策应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前提。但长期以来,受过去体制的影响,电网企业效益观念淡薄,投资偏重社会效益,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往往以出台投资电价为基础,缺乏必要的、实事求是的投入产出分析,所以投资规划建立在满足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电网需求为前提,从而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闲置,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乃至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二)管理手段落后,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多,管理链条长,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诸多困难。首先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达到信息共享,固定资产存放地点的变化、大修、更改拆除信息传递不及时,形成了固定资产在财务上“只增不减”,资产不实情况严重;其次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各管理环节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农网改造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监管不到位,造成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严重脱节;最后是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构成复杂,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资产分类不尽一致,账、卡、物核对困难,是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根源之一。

(三)缺乏统筹规划,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不够

由于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涵盖了输配电各类资产,电压等级多,对安全性能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各类资产之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存在较大空间。但是按照目前电网企业管理体制,各供电公司作为省公司的分公司,在省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框架下,以加强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为目标,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细则,各供电公司之间、供电公司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同时省公司缺乏资源优化配置的主管部门,除个别价值特别大或特殊需求的固定资产在各供电公司之间合理调配外,大部分固定资产的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基建、大修等工程拆除的仍有使用价值的设备物资进行合理调配,进行降压降级再利用程度不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缺乏奖惩机制,废旧设备物资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电力企业资产量大,更新换代较快,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拆除的废旧设备物资较多,又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奖惩机制等原因处理不及时,造成大量积压,个别供电公司甚至租用仓库存放废旧设备物资。这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租赁成本加大,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设备物资长时间露天存放,使部分有使用价值的设备物资失去了再利用价值,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为努力实现精益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电网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以资产全寿命管理为主线,从战略成本的角度思考成本控制问题,牢固树立“大成本”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投入产出机制,做好电网投资项目统筹规划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合理规划是加强固定资产源头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针对电网企业长期以来重投入、轻产出的管理理念,要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以满足电网安全和社会用电需求为前提,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合理规划电网建设,适度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时间。电网规划的投资效益分析不仅要实事求是地考虑市场、负荷增加和未来经济发展,而且要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包括投入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的要素分析与评价,从而实现电网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有机结合,避免固定资产的无效闲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确保投资最快收回,规避投资风险。

(二)推广典型设计,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是固定资产价值的源头,是降低固定资产成本和资金成本的基础,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典型设计,建立概预算编制、典型设计、招投标管理一体化机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加强招投标管理,努力降低设备物资的采购成本和工程建设成本;积极推广典型设计,认真进行差异化分析,确保项目设计的科学合理;在典型设计和统一招投标的基础上,细化概预算项目,做好项目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查工作,从而实现三者的有效衔接和统一,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根本目的。

(三)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分布广,管理分散,依靠传统的账卡物管理模式固然行不通,但目前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还不能满足信息共享的要求,造成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脱节,资产变化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了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等诸多问题。要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益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ERP工程,做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实时共享,保证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价值与实物管理的统一。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管理,不仅可以加强对各管理环节的有效监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可以进一步明确实物资产的管理责任,延长资产寿命,降低固定资产维护费用。

(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对闲置设备的合理调剂,而且包括对退役、退运设备的再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应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省、市两级公司均应明确资源优化配置的责任部门,及时掌控各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妥善保管闲置设备,积极组织技术部门对退役、退运设备进行鉴定。结合基建、技改、大修等工程需求,对仍有使用价值的设备物资提出优化利用方案,做好使用计划,并贯彻落实。按照先内后外的原则,优先安排在本单位内部调剂、降压降级使用;省公司应将内部不能调剂使用的设备物资实行资产无偿划拨,在各供电公司之间进行合理调配;对确实无法利用的设备物资及时进行处置,及时回收资金,降低资产损失,确保设备物资能用必用,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主要问题;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房地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地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引擎之一。房地产业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关于一些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很多企业做的还很不到位。本文主要从作者平时结合的一些工作经验,讨论了关于房地产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

1房地产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房地产企业单位一般都是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经济管理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目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对内部经济管理存在许多误解,做的不够到位,甚至概念模糊,再加上内部管理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1.1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对外提供虚假或不真实的会计资料,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使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扰乱单位会计工作。管理混乱给贪污、挪用单位资金或侵吞单位资产等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加强会计监督,强化内部制度,规范会计行为和管理,已成为解决当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和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措施。

1.2法律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提高和经济改革深入,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如《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内部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与之配套的规章——《内部会计制度规范》。但部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有法不依,投机取巧,执法不严,姑息将就,卖人情给面子的现象普遍。有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松弛,造成了一些经济犯罪。

1.3 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导致企业员工的素质不高

房地产公司员工的能力、诚实品性以及对员工的管理是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管理者价值观扭曲、缺乏敬业精神、缺乏管理能力,人事政策缺乏透明度、缺乏激励机制、不能够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1.4法人内部监督机构作用不明显

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监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作用。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

2.1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

任何企业的生存在于一定的内部管理环境之中,内部管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应注意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人才资源管理政策和务实,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管理的目的。

2.2加强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是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批审;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报关、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有更好工作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根据不同岗位在系统管理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2.3加强企业财务内部管理

建立严密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结合企业实际,严格按《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设立财务管理的程序和岗位,稽核监督的办法。

2.4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

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较多地强调生产,不同程度的放松了内部管理。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轻视内部稽核的作用,企业的经营者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有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内部稽核制度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案例表明,一些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定,而是没有严格自执行制度,缺少内部稽核制度。

2.5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相对独立的监督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指导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对内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它主要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当前有较多企业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合并,这就是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发挥作用。如果要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必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正确执行。

2.6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为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要做好如下两点:

(1)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

市场经济中,会计人员的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极为重要。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当前会计信息的失真及弄虚作假,账目混乱,都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政治素质有关。故要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增强会计监督的力度,必须重视会计队伍的自身建设,要纯洁会计队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使用上,要宣传正面典型,树立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道德氛围,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

(2)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严格的需求,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工作能够及时提供更多的、更新形式的会计服务。因此,会计人员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强化依法监督理念和服务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业务考核制度与奖惩,晋职挂钩制度,促使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3.结论

随着更多企业的不断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技术竞争、资金竞争以及资源竞争,在各种竞争面前,企业的管理水平、质量、效率、效益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组织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单位加强各自的内部经济管理的极其重要,有效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体现了工作人员工作素质,为企业在市场竞争及未来发展做好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4

也是企业长期成功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即优势产品、质量、服务、营销网络等的表现(2)无形资产的开发能增强企业自生能力。企业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只要有着正常的管理,就可以预期这个企业可以在没有政府或其他外力的扶持或保护的情况下,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率。企业自生能力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前提,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特殊领域,在高科技领域和高附加值产品行业,企业自身能力往往通过自身不断的知识积累,并长期加以扩张、增值和利用,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我国家电生产规模占世界家电生产总规模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绝大部分利润都被拥有强大品牌的国际巨头所赚取,如果没有创造出世界级品牌来支撑,产品将失去服务终端消费者的机会,最终将会被跨国公司所吞并。由于无形资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探索无形资产的管理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我国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纳入有效的制度建设范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法律保护意识,无形资产开发后,不懂得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品牌保护意识淡薄。技术创新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若不加以保护,就会使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发明创造被其他企业所侵蚀。任何忽视和低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行为,都必然导致无形资产流失。自加入WTO以来,从DVD、彩电、摩托车、数码相机到MP3、芯片、汽车、电信的开发与研制,我国企业由于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使其造成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有些纠纷甚至对有些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真实性。在我国最早实现股份制的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现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同样也没计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和外商的合作合资中,对商业信誉、经营资质等无形资产没有计价折股,使企业丧失了许多竞争机会。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评估也不规范。评估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顺应被评估单位需要作出的评估,也造成了无形资产流失和经济损失。

(三)无形资产缺乏价值量化标准。目前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是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困难。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记入无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和自创商誉则费用化处理,使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得到准确的确认,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地体现,影响了对经营者业绩的公正评价,进而导致投资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四)忽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有效地使用能增加其价值。但是,由于企业缺乏无形资产增值的有利氛围,许多企业没有充分有效合理地使用无形资产,而是过度使用,或长期闲置不用。在企业合资过程中,许多优秀品牌通过折价入股后,被企业闲置不用,使其价值丧失殆尽。另外,企业长期不参与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的竞争,也削弱了其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举措

首先,加强无形资产权益管理,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WTO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协定》和相关条约以及我国《商标法》均采用注册在先原则,即谁先申请商标注册,商标权就授予谁。我国企业要保护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必须及时准确把握和运用优先权原则,享受优先权以增加商标注册的成功机会《巴黎公约》规定,一个商标在本国已获得合法注册,则在其他成员国注册也就不应被拒绝。因此企业要及时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商标来保护企业商标,以防止国外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侵权行为。目前我国企业对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议还不够了解,对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仍然很淡薄,商标注册滞后于外国,因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常常发生因出口产品侵犯外国专利而遭索赔现象。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无形资产权益,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保护我国无形资产不受侵犯,同时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

其次,加强无形资产营运管理,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无形资产的有效营运,是无形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企业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可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增值。无形资产的运筹和谋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利用延伸品牌价值。充分利用现有品牌、商誉研发、生产其他产品,帮助新产品顺利上市,减少风险,品牌的延伸可进一步扩张和增加品牌价值。二是建立融资策略。运用无形资产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拓宽融资渠道,吸收资金。三是建立扩张策略。企业要利用名牌效应、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资产扩张。四是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企业可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合作,用品牌参与投资,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实行强强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产品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使无形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5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自治区体育产业现状、资源分布及配置,从经济学区位理论角度出发,阐述了自治区体育产业的区位要素,即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政策优势及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提出了今后发展的产业布局模式为重点发展体育登山业和体育旅游业;扶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业、体育知识消费(培训)业和体育用品业;一般发展体育经纪业和体育地产业。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自治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自治区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地理资源禀赋,自治区体育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体育产业的优良环境与优势。为更好地发展自治区的特色体育产业,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分析自治区的体育资源分布状况与区位要素,扬长避短,确定适合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利用经济区位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自治区的体育资源区位优势及体育资源的要素禀赋,提出适合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布局模式及其结构序列,为自治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理论依据。

体育产业区位要素分析

区位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地理位置,区位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市场发育水平、地方政府的能力等是影响区位要素的变量,区域资源和环境结构是区域最重要的结构。各区域要素的差异影响了产业和企业的获利空间,进而制约着产业和企业的地区选择。因此,区域的比较优势是确定区域产业布局的决定机制。

自治区在西部(、内蒙、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区域经济布局上,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治区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部级的多样化能源资源基地优势;区域级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及政策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自治区正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原开发地区。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比较优势。

(一)经济发展优势

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其他地区50多年来不断的援助和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对财政补贴资金数额持续增长,内地省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对的横向经济支援也不断增多,形成了全国关心、支援的局面,使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信息,近年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并借助火车进藏的良好契机加大开放力度。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90.3亿元,同比增长13.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大关,增速创下10年来的新高。经济发展自中央第三次工作座谈会后进入快车道,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发展速度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党中央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并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继1985年全国10多个省市支援建设总投资4.77亿元的43项工程后,1994年国家各部委和全国各省市区又开始支援建设62项工程,总投资近40亿元,还派出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正式启动了15个省市对口支援工作。

优惠的政策和规模空前的投资,使落后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国最大的热试验基地的羊八井地热电站、查龙电站以及一大批县级电站的建设,使全区电力装机从几百千瓦发展到37万千瓦,给现代工业提供了新的能源;拉萨贡嘎、昌都邦达机场的扩建和新藏、青藏、川藏、中尼等公路整治改建,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开通以及市县电话程控化,进入全国长途自动交换网,和拉萨至泽当、日喀则、林芝以及兰─西─拉等光缆的铺通,为打破封闭、扩大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空间。目前自治区政府已着手酝酿出台有关地方性法规,将体育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在体制、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体育产业将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内所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它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纵向继承和横向融合关系。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他们共同生活于高原。为了适应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各异,他们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主要有赛马、马术、射箭、碧秀(响箭)、吉韧(藏式克朗球)、朵加(即抱石头)、古朵(用牧鞭掷石头)、北嘎(藏式摔跤)、押架、赛牦牛、跳远、马球等。和平解放后,特别是自治区体委成立之后,一些传统体育项目还定出竞赛规则,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固定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通过全国民运会介绍给祖国各族人民,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情,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纯真,简便易行,发挥出强身健体和高尚娱乐及技击对抗的独特功能,充分显示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为自治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治区体育产业布局模式构建

笔者根据目前自治区体育产业资源分布和优势状况,以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最大化为原则,提出体育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一)重点发展:登山业和体育旅游业

重点产业指能够迅速和有效的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因此而获得较高的和持续的发展速度的行业。它主要体现为“带头作用”,对整个产业结构具有引导作用,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通过重点产业的“积聚”和“扩散”效应,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登山业是自治区体育产业的特色产业之一,登山业是以山峰资源为依托,吸纳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登山爱好者在山峰地区开展登山活动,通过为登山活动提供服务获取经济收入的经济运行方式。它包含了交通、食宿、人文景观诸方面,综合了第三产业的基本要素。自治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登山业的自然条件。发展登山业在具有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帮助农牧民致富、促进开放、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作用。

体育旅游业指在异地参加的、以亲身参加为特点的各种陆地、水中、空中的体育比赛、表演、健身与探险活动,它在内容、目的上都与传统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旅游市场及需求的变化,登山、攀岩、冲浪、漂流、滑翔等各类体能拓展训练及其他兼具健身和旅游特征的徒步穿越、自驾车越野等活动,逐渐成为了旅游业的新产品。这一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人们挑战自我与自然的本性,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个人参与性和体验性的需求,很快演绎成旅游业中一个极具发展空间的分支产业。

(二)扶持发展产业:竞赛表演业、体育业

扶持产业相对于重点产业而言指的是新建起来的、仍处于“幼小稚嫩”阶段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由于扶持产业尚未发育成熟,没有能力与已经成熟的产业在同一市场中竞争,因此为了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建立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体系,一般需要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扶持,将资源向这些产业倾斜,以迅速增强本地区此类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具体扶持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扶持(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特别折扣等)、金融扶持(专项贷款、利率优惠)、技术扶持和直接规制等。

体育竞赛表演业指运动员通过体育竞赛、表演来满足消费者观赏的需要,体现了市场上的交换关系,因此形成体育竞赛、表演市场。近年来自治区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对部分竞技体育进行职业化改革和探索。以职业体育俱乐部为载体,激活体育竞赛表演业,积极举办各类职业联赛、综合运动会、各单项锦标赛和大奖赛,组织和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促进体育信息传播、体育广告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发展。

体育是一种以抽签给奖的方式进行体育筹款时所发行的凭证,与其它相比,它对居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体育业已经成为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战略的强大经济后盾,是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柱。体育公益金已经成为全民健身广场的建设、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近年来,这部分资金还投向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为解决学校体育发展资金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宣传力度小,人民群众对体育的认识度还不够等因素的制约,的体育发展缓慢,应予以扶持引导,要严格体育审批制度,建议体育行政部门和银行结合,这样有利于社会金融秩序稳定,也有利于控制。

(三)一般发展产业:体育地产业、体育经纪业

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的载体,的体育馆较少,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竞技体育和全面健身运动的发展,的体育场馆将会逐渐增加。各种体育协会纷纷成立。行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争办、资助体育比赛已成了一种普遍形式。这将刺激体育场馆需求率的上升。但通常情况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较低,大量场馆被闲置,极大浪费了体育资源。为此要大力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经营,要确保和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发挥各类体育设施积极为大众健身服务的功能。制定符合的体育场馆政策,以确保体育场地服务业的稳步发展。目前,可利用举办大型赛事的机遇,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开发现有的赛马场、体育运动中心等举办体育服装博览会、体育制造、器械博览会、体育报刊图书博览会并举办体育学术研讨会,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经纪人是指具有合法资格,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竞赛的订约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现代意义上的体育经纪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而真正以体育经纪业务为主的公司很少。由于体育经纪人尚属起步阶段,发展不规范,不可冒进,部分区域可进行试点,市场成熟之后,可进行推广。可着手建立体育经纪人制度,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技术指导人员,利用的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建立体育人才交流中心,推动体育人才市场的发展。体育经纪业是体育竞赛表演业和其他部门产业发展的剂和纽带。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6

【关键词】 企业网络资产 无形资产 网络资产管理

一、引言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开展企业商业活动,并获得丰厚的收益。譬如:2006年,国航电子商务销售收入为1.53亿元,仅占销售总收入的0.4%,2008年,电子商务销售迅速增长,至2009年电子商务销售收入达35亿元。而至2010年,国航通过电子商务渠道的交易额达62.6亿元,同比2009年猛增90.9%,预计2011年国航通过电子商务渠道的出票量将达650万张,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75亿元,占客票交易额比重上升至10%。

可见,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积极发展的商业形式。而电子商务离不开网络,在网络带来的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企业也投入更多的资金去抢占网络市场,并保障网络上商业活动的正常运行。这些投入的资金将形成企业的网络资产。企业网络资产管理方法、水平以及网络资产保护措施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网络市场的份额。重视网络资产管理、重视网络资产保护将成为每个企业不能绕过的重要话题。

二、企业网络资产的内容

我国的网络利用程度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距离,网络经济的认识程度、网络资产的认识程度也同样远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利用网络从事商业活动的多,而真正认清哪些是企业的网络资产,了解网络资产的管理和保护的少。

企业网络资产,一般指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投资所形成的积累,可以包括域名、网站、网络软件、企业网络客户、企业网络知名度、网站及其他业务访问量、网络品牌形象等,还包括企业用于上网的机器设备等。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企业网络资产大部分以非物质的形式存在,这些非物质形式不符合传统的无形资产定义。传统观点认为,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这些非物质的企业网络资产,或称为隐性的网络资产,已成为对企业营收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经营不可忽略的方面,但目前这种资产的价值尚未得到广泛深入的认知和应用。故而,这些隐性资产应该被纳入企业无形资产的范畴,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下讨论的网络资产主要指网络非物质资产。

网络隐性资产纳入无形资产的范畴,这样就能够利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一些手段和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又由于这些隐性资产的特殊性,比如无法进行会计核算等,其管理上又应该同传统的无形资产管理有所区别。

另外,新形式的网络应用层出不穷,企业网络资产的范畴应该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扩大。当前网络应用已经不再只有单调简单的网站形式,网上开店、QQ、论坛、博客、微博、播客等一系列应用的出现,虽然部分应用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其商业价值却不低,使得QQ号和密码,论坛、播客、博客、微博用户名和密码,网上店铺的名字、使用权限和信用程度等等成为同域名一样关键的企业网络资产。

三、加强企业网络资产管理的对策

企业网络资产的管理大体上可借鉴无形资产的管理方法及对策,当然,在具体方面要有所区别。

1、组建企业网络资产管理团队,为企业网络活动指出方向,规范行为

企业网络资产同企业网络上进行的营销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很多企业都是由营销部门来进行大部分企业网络资产的管理工作。然而,营销人员的知识结构、个人能力不一定能够胜任一些管理工作。所以,企业网络资产管理需要专门的人员,有对网络应用的发展有一定把握,对网络应用的商业化、电子商务有清晰认识的专业人才,也应该有对网络经济、网络金融有一定了解的专门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充分把握网络的发展、企业的需要,拥有前瞻性眼光,可以看到哪些网络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网络收益,使企业更早地投入形成网络资产,获得战略优势。同时,有效避免投入的浪费和不规范的网络行为的发生。

此外,企业应当围绕网络资产的研发、运营、维护以及评价几个方面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并注意信息的沟通顺畅。首先,各部分人员内部以及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应相互沟通,确保信息共享。例如,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信息技术应用状况、人才的储备以及企业未来的目标市场定位都会影响企业网络资产的运营工作,这就要求研发人员加强与企业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其次,管理团队内部人员应加强合作,一项新的企业网络资产研发成功,比如新的网络品牌形象和开辟的新的网站等,都需要后续的运营和维护工作,使网络资产实现持续增值;管理团队应按照职能进行人员配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实现企业网络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2、建立企业网络资产信息系统,辅助企业统计分析及决策

目前我国企业网络资产信息管理手段比较落后,一般都是由使用该资产的有关员工进行输入、统计和维护,导致企业对网络资产的动态信息掌握不及时,不方便进行统计分析,由此也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对于哪些资产应该重视、哪些应该放弃或改革也不太清楚。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7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经济管理;建立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21-0250-02

在房地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怎样运用科学的手段引导房地产行业发展,怎样根据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经济管理体系,使经济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全面,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使房地产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经是我们首要的研究课题。

1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

在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演越烈。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兴起以及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科学的手段引导房地产行业发展将会是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1.1 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搞好“城市经营”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城市经营”与“炒地皮”是等同的。其实并不是完全都是这样。房地产企业大多是通过接手建筑施工项目,转手出售直接获利。但是房地产企业也会建造大型商场、娱乐用房等建筑用来长期出租,这些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所在城市的审美观,吸引游人前来观光,甚至是外资前来投资,在增加建筑企业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总而言之,运用科学手段,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搞好“城市经营”,可以在增加建筑企业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一举两得。

1.2 强化政府经济职能。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根据我国现今房地产的增资速度可以看出,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十分繁荣,但是单纯从市场方面看,房市仍处在向成熟过度时期。在未来的日子里房地产市场会渐渐回落。根据居民的实际经济水平及购买能力,楼市依然会经久不衰。目前,我国运用科学手段,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这种调节可以帮助房地产行业迅速向成熟逼近,使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成熟,从而促进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收入。

1.3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地价将趋于合理水平

房地产行业主要涉及了金融和土地两大产业,并且将这两大产业紧紧连在一起。土地本身就是不可再生资源,现今可供使用的土地资源又十分的缺乏,而金融资源在一定层面上讲,是可以无限使用的。如果房地产市场的经济突然中断,将会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应该运用各种科学手段,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各地区的房价进行一定的调节,使房价更为合理。

2 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2.1 有效降低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房地产行业具有生产周期长、拥有大量资金、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大等特点。结合房地产行业自身的特征,项目投资决策是否有效将会是保证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及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及有效地实施,提前做好投资评估测试,对投资的风险进行一定的控制,可以尽最大可能减少房地产企业投资的风险,避免房地产企业因此而陷入经济危机中。

2.2 实现以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为中心的项目运作管理

想要使企业发展并且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遵循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理论进行有效的成本管控。房地产企业想要发展并且生存下去,也要遵循以上理论。因此,从建立房地产经济体系方面出发,将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手段作为核心,将合同性的成本管理定为主线,建立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中包括项目的设计、项目的施工等,十分全面并且系统地显现出在项目运营建设过程中核算对象的成本构成情况以及预警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最终完成预期中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目标,达到项目运营管理目的。建筑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使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层在控制成本变动以及掌控投资进度时有依据可依,保证了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2.3 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大大增加企业的效益

建立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实现以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为中心的项目运营管理,还可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大大增加企业的效益。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十分高效并且全面的对客户以及潜在客户资料的管理和控制。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好地做到以客户为上帝的宗旨,进一步使房地产项目运行的效率得到提高,使房地产也销售人员对销售业务流程的掌握更加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收入水平,并且使企业的品牌效益得到提升。

3 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路

3.1 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实施的宣传动员及物资保障

3.1.1 确保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实施的宣传动员力度

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有先进管理知识的配合,将各个零散的小型系统整合为一个连贯且全面的管理体系。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直接进行调整,会引起企业内部大量变动,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以及员工的高度配合才可以实施,需要企业全体人员参加,严重的说,缺少任意人员都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因此,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实施前,有必要加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实施的宣传,使企业中的每一个都可以顺利的投入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实施中,从而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顺利实施。

3.1.2 确保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实施的人员、物资条件

充足的物质资源是经济管理体系实施的首要条件,在经济管理体系实施前,人员和资金提前的合理调动是至关重要的。在企业管理层的许诺下,确保企业充足自己的运行,并且建立起一个经济管理体系实施小组,经济管理体系实施小组组要由熟练运用软件和精通管理学知识的员工组成,该小组可以在经济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督促各部门完成经济管理体系的相关任务,协助经济管理体系的实施。除此之外,该小组还应该及时做好经济管理体系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为经济管理体系提供充足的人员。

3.2 加强系统日常维护,保证系统安全平稳地正常运行

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建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以建立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并且不断更正、完善。因此,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日常维护工作看起来虽小,但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通过日常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维护工作,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从而形成符合企业特色的经济管理体系。

3.3 通过培训和制定制度。提高员工素质

想要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有效的实施并且不断地完善,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相关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实施且正式进入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实施的更有效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员工制定相应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规范制度,将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分解成每一个细小的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是每一个都是任务去实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这样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员工尽最大可能性实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最终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实施更加顺利,更加完善。除此之外,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该组织员工进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相关培训,只有通过一定程度的培训后,员工才可以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更加了解,便于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实施,在培训的过程中,员工还可以掌握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使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中更好地得到应用,弥补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一些漏洞,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更有利的实施。

4 总结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很多因素,包括人力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更快速、便捷地收集相关经济数据,并及时进行处理,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及时面对市场的挑战,降低项目所隐藏的危机,使房地长行业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总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百利而无一害。最后希望本文的相关理论,可以实践于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中,并发挥一定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文静,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师的发展策略[J]神州,2012,09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8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管理现状;改善策略

一、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1.房地产的总投资额不断上涨

近几年,房地产投资热度虽然有所下降,但年投资总额仍在持续增加。从目前形势来看,房地产开发商购置土地的热度仍然居高不下,201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投资力度均高于以往的投资速度。导致房地产投资持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房地产行业的利润较高。在房地产开发中,土地投资是最大的成本投入,然而,从建筑成本比例分析结果来看,土地投资额一般占总房价的20%左右,开发商的回报率较高,因此,房地产投入也在逐年上涨。第二,政府与开发商联系密切,一些行政人员为了一己之私,利用职务之便为开发商提供机密的行业信息。还有部分地方官员过度重视政绩,为了在较短的任期内,创收较多的经济收入,大肆将土地低价出售,欺上瞒下,达到公饱私囊的目的。

2.房地产行业价格泡沫明显

商品房价格涨势过快是有目共睹的社会现象,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是虚高的,尤其表现在一线城市,导致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规律的影响。由于房价基础过高,社会需求量大,价格杠杆出现倾斜,出现持续走高的状态。然而,空置房子毫不参与国民经济,价值不可能扩大,甚至出现在缩小、折旧的情况,使用价值逐步降低。第二,房地产对我国经济贡献值较大,政府为了保证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颁布了一系列的房价调控政策,但终究成效不明显,房价升高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第三,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变动。房屋是最大的手工艺术品,具有典型的商品特征,我国市场上的房屋已经供过于求,而且每年不断新增,且呈加速趋势,远远超过社会总需求量。由于房屋价格居高不下,房源流动过大,造成我国承受着巨大的通胀压力。而我国近年的CPI已经上涨了2.7%,极为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3%,房地产局势日益紧张。

3.房地产企业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固定的管理模式,然而管理成效较差。从总体上来看,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正规化程度较低,没有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恰当的管理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划分的清晰度较低,单位未能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另外,制度管理存在更大的缺陷。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对公司员工没有起到真正的约束作用,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行业规范松散,容易出现权钱交易的现象,给社会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政策因素可能促使房价涨幅回落,但国家的宏观调控也需要市场的紧密配合,现如今房地产市场具有驱利性,一大部分是遵循市场价格的波动。综合在各项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潜在威胁因素仍在不断增加。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房地产业内的投机成分较高,开发商不守行业规矩,抱着暴发户的心态,缺乏诚信意识和职业操守,房屋质量得不到保障。另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在经营行为不科学、不理性、不规范的现象。房地产开发使用资金大多依赖银行贷款,致使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转移至商业银行,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基本全程参与,金融风险增加。

二、改善我国房地产现状的策略

1.充分发挥房地产业的积极性作用

房地产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在短时间内就聚集大量的资金,进而拉动更多的投资机会,且不需要更多的承载基础。国内工业承载基础过于薄弱,发展较为滞后,因此,比较需要像房地产业这种能在短时间内就聚集到大量资金的、能有效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同时,房地产业以有效带动其他工业产业的发展。只有稳定房地产业的发展,才能为经济转型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获取更多的时间。

2.视经济发展要求合理控制房地产热度

国民经济与房地产业之间可谓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着,要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度,才能同时获得协调的发展。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能有效拉动其他很多行业的发展,并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房地产业对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可谓功不可没。但是,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不能顾此失彼,我们在承认房地产业带来的积极效应的同时,更是要意识到房地产业的过度开发和过强热度是不可取的,这也是房地产业能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必要条件。房地产业如果出现过热状态,会促使与其相关产业的畸形过热发展,使得大量资金都停顿在房地产上,进而直接影响到其他产业与及其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并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避免房地产业发展环境的恶化,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房地产业的过度投资引发的一系列不良效应,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从政策与法规上对其进行平稳的引导,以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3.积极响应国家房地产政策

对于一些房地产起步比较晚的省份或者城市来说,房地产还属于后发性市场,因此,这就需要其积极、及时响应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如,在国家采取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政策之时,可加大房地产发展速度;相应的,在国家采取减缓房地产发展政策时,则应放慢房地产业发展速度。

4.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一定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由此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为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法制上的支持,最终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此外,通过法律法规对房地产经济进行管理,也能够有效的防止政府部门对其进行过度的干预,由此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的发展空间。

5.加强管理机制的完善

在房地产积极管理工作中,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说是其发展的基础,而政府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对于中央一级政府一定要对自身的职能有清楚的了解;其次对于地方政府,在体制建立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对房地产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规范,其次还要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于体制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要进行有效的完善以及科学的改革,从而使地方政府制定的体制与中央政策相一致。但是地方政府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使地方财政与房地产保持一个正确的关系,要与中央政府积极协调,从而为房地产经济管理提供一个更加可靠的保障。

6.实现对房地产的未来规划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长远的项目,所以在对房地产经济管理进行规划时,一定要具有长远性的目光,此外还要具有一个正确的规划思路。在未来规划上,不仅要有短期规划,其次还要注重长期规划,要想对房地产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首先要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做好短中长期规划。此外,在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时,可以先对短中期目标作为调控的目标,而在这个阶段,政府部门需要房地产行业的保障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并且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投机行为进行科学的限制,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罚,从而为我国房地产行业在短中期内可以健康顺利的发展。

7.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

在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管理结果与发展的模式不相适应。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房地产企业、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必须要依据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而在目标的制定中一定要以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和城市化进程为主要目的,对房地产经济进行科学的管理。

总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有效拉动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它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推动经济的发展。而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与主导产业,其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凡事有利有弊,房地产业的持续性火热状态,可能会带来物极必反的效果,国家与地方政府以及房地产开发商应合理把控开发的度,并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控制房地产热度。

参考文献:

[1]梁义国.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关系营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2]曾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博弈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

产业经济管理范文9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经济规律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43-02

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资产效用,更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必须认真研究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首要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事业单位的问题。长期以来,在经济关系上,把事业单位等同于行政单位,预算由财政拨、所有配置按照规定标准、资产购置直接在预算中解决、处置报上级和财政审批、资产收益全部上缴、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意愿撤并、资产可以相互调拨,事业单位不是一个法人实体和经济实体,只是上级行政部门一个下级单位而已。这就必然造成产权意识、经济意识、节约意识淡薄,设备配置不是根据做事的需要而是从方便自己的角度出发,贪图齐全万事不求人,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益低下;资产报废手续复杂、时间较长,因入账和不入账与单位和个人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相反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致使单位对资产尽量不入账,造成账实不符;因资产出租、投资、变卖、转向经营等形成的资产收益全部上缴财政,这种规定把人和事业单位看的过于高尚,脱离了现实,也违背了“经济人”的假设,致使事业单位无意对资产利用最大化和资产效益最大化。

其次是制度设计的问题。制度设计上把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完全的预算单位,采用编制预算、花费预算、核销预算的管理模式,财政监管主要是预算的编制、执行和核销,资产管理也仅限设备申购审批、报废的核定等,向社会提品及公共服务的价格如何、成本怎样、投入产出一概没有制度上的规定,收入和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执行、支出不用配比、资产无需计算损耗、项目支出没有全成本的要求,这种制度安排,造成事业单位没有成本效益观念,没有管理意识,一切都以“要预算花预算、要资产报废资产”的简单模式运转,无需向社会负责无需向公共产品和服务对象负责,都是国家单位、国家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二、解决的途径

要管好用好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必须要大胆解放思想,重新构筑新形势下符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管理体制机制。

首先,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转变思想,树立经济意识、市场意识,从传统老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旧的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相信基层相信群众的智慧,用经济办法、市场的办法进行管理。

其次,把事业单位看做法人实体和独立的经济实体,独自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独自开展经济活动,授予事业单位法人财产权,坚持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统一,一定不能分离。认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享有财产所有权,基层事业单位享有使用权,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原则,这种思路造成:一是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享受权利,基层事业单位只管要资产大而全小而全,资产过高过滥配置,无人对资产配置的合理负责,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二是资产管理的路径不畅通,资产管理的各环节:资产申请购置、资产处置、产权登记、资产清查等都要经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审批,因基层单位较多、事情比较复杂,财政部门或上级管理部门人数少,难以及时回复基层的请示,时间一长,就必然会影响基层单位有效运转。坚持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性,回归物权的本质,不能搞实物资产整合与共享公用,共享公用是一种理想化管理思路,不符合目前的人性和经济规律。想想共享公用由谁协调调用、放在那个单位管理、管理的职责怎么定、共享公用单位的责权利如何规定等等大量的日常细致的工作,如果管理权调配权放在部级主管部门恐怕要单设一个独立机构来运作,现实的可能性就要打问号,如果放在某个单位,没有任何利益又要维修保养管理,这也行不通。

第三,将资产管理权从财政部门剥离,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分开。财政部门管预算,制定好定员定额、项目费用标准、国家配置标准、运行费用标准等等,按照定额、标准核定预算,管住标准管住预算不管具体事务更不管资产,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在预算范围内基层是买车辆是租车还是报销的士费或发放补贴,一概由基层单位自定,不能既管源头又管过程,基层单位一定会采取最经济的办法用好所给的经费。

第四,全面改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实施权责发生制,推行全成本的核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有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经营支出与相关的收入应当配比。”不采用权责发生制、不使用配比原则,造成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真实,政府对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难以准确判断,进而影响政府决策,是由事业单位提供好还是通过市场采购好,老百姓也会提出这方面的质疑。基本经费和项目经费并存,基本经费和项目经费混用,该由项目承担的费用基本经费又有一块,不该项目承担又挤到项目,这些情况比比该是,使得项目的成本严重不实,加之项目中大量购置设备,尤其是科研项目,使得项目成本更加不实,该提折旧不许提折旧而是直接购置设备进项目,项目预算申报时要购买、项目实施时还要购买、项目结束时有结余资金再买,财务人员在单位本身就是弱势,能有个岗位就不错,这种情况下指望财务人员把关不切实际,项目立项评审阶段一两个人就可决定评审预算通不通过,资产购置、使用和管理肯定混乱。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一是固定资产价值虚高,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准确;二是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不到及时补偿,固定资产更新没有正常畅通的资金来源,大型设备更是如此,向发改委和财政部申请设备的更新非常困难,周期较长,大型固定资产难以及时更新;三是提供服务的成本不实,固定资产应转移的价值不能转移,该承担的成本不承担。因此,必须改变会计政策,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推行全成本核算,实现收入和费用的当期确认、计量、核算,实现收入与形成收入花费的成本费用一致即配比。以此为依据,制定折旧制度和办法。

第五,建立新的预算体系和考核体系。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不再单独出来编制资产的购置预算、资产的出租处置收入也不再上交、预算编制不再依据资产编制,资产配置、处置权授予事业单位,国家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从事的行业、提供服务的内容核定运行资金,该怎么配置资产由事业单位自定。财政部门根据定员定额、服务标准以及补偿资产转移的价值直接核拨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不再强调编制全额预算。各事业单位除财政预算外积极组织经营收入、资产收益,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原则核算支出和成本,计算利润,实现资本保全,并持续改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消耗、提供价廉物美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建立新的考核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不断改进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服务,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加强管理有效利用资源,实施事业单位考核的淘汰机制。考核指标设置上既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指标还要有服务水平的质量指标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对事业单位应当实施奖励制度,特别是实现的利润应允许提取一定额度的奖金,有利于鼓励事业单位积极组织收入、节约成本,合理调度生产,最大限度发挥资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