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团队人文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09-18 17:40:26

团队人文建设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1

[关键词] 团队团队建设团队文化传统文化

团队是由于志趣、爱好、技能、工作关系上的共同目标而自愿组合并经领导层认可批准的一个群体。团队建设则是企业在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团队,并对其成员进行训练、总结、提高的活动。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形势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传统的企业正式组织对于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新问题往往反应比较迟钝,工作效率也极为低下。团队是根据个人的天赋、特长、爱好、技能自觉地经过整合形成的。因此,团队能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以合作的精神来处理和商议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在成功和挫折当中,获得一种能够自我修复和不断改进的、顺应时势的工作与生活的共同发展理念、秩序与模式,在彼此宽容当中呈现出群体优势,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团队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任何团队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或者理念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方式和手段的。而这种经过团队成员在长期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工作方式、行为准则的集合体则是团队文化。并不是所有的团队文化都有利于团队绩效的增长,不同的团队文化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建设高效团队,关键在于依据团队的特点,建设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团队优势的团队文化。

一、不同类型的团队及与此对应的团队文化

美国管理大师斯蒂芬·罗宾斯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问题解决型团队(Problem—SolvingTeam),二是自我管理型团队(Self—managedTeam),三是跨职能型团队(Cross—functionalTeam),针对不同类型的团队,应建立不同的团队文化。问题解决型团队一般是由来自同一部门的职工临时组成的,他们定期用很短的时间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之类的问题。在团队里,成员就如何改进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互相交换看法或提供建议。但是,这些团队几乎没有权力根据这些建议单独采取行动。问题解决型团队实质上是由同一部门的职工组成的临时组织,这种团队应着重营造一种轻松的环境和氛围,让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能够畅所欲言,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在自我管理型团队里,没有一个管理者负责整个的或局部的工作流程,自我管理团队负责完成工作,并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团队要求团队成员具有综合的技能,在团队当中有一个被团队成员绝对信服的领导,它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这种团队的团队文化要求以集体利益为目标,但并不忽视个人利益和价值,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是一致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融洽的,彼此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凝聚在一起,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共同奋斗。这种团队文化要求形成一个轻松,开放的环境,打破传统部门的家长制作风。团队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并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团队成员能够大胆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跨职能型团队是由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的混合体,其目的是共同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跨职能型团队要求团队成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团队成员之间没有等级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跨职能型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成员之间原有部门的职位是不相同的,团队要成功运作,必须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团队文化之上。在这样的团队中,团队成员之间在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不复存在,团队领导与团队成员也只存在分工和职位的不同,没有人格的高低。这种团队文化应尊重个人意愿,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但为了防止团队成员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损害他人利益,应明确团队成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二、团队建设与团队文化的关系

有关团队建设的论述举不胜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主要是围绕四个基本要素的建设,即:目标、关系、规范与领导力。在整个团队建设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团队成员明确他们的目标,并坚信这一目标的重大价值,激励每一个团队成员为团队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领导者的努力,建立开放的氛围,使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允许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与看法,甚至鼓励建设性的冲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建立与巩固规范的作用,让一群人从一盘散沙,逐渐形成具有战斗力的团队;培育核心员工,培养团队领导在动态情况中,运用各种方式,以促使团队目标趋于一致、建立良好团队关系,以及树立规范的能力。团队文化是一种意识,是团队领导人和其成员在长期合作过程中不断磨合、磋商、积淀形成的产物,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已经内化为各个团队成员的惯性行为。团队文化是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功的团队建设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团队文化,而失败的团队建设只能形成失败的团队文化或根本不能形成团队文化。优秀的团队文化能够代替刻板的规章制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统一团队成员的思想,约束和激励团队成员的行为,促使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好的团队文化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团队成员形成能够良好合作的个性品质。差的团队文化只会让团队成员成为一盘散沙,阻碍团队成员能力的发挥,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团队文化的建立贯穿于整个团队建设的始终,成功的团队建设能够形成有利于团队不断向前发展的团队文化,团队文化在团队建设中形成并能促进或阻碍团队力量的发挥及团队的发展。

三、基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团队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文化影响和制约着团队建设,而团队文化的形成又与该团队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对团队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盲目照搬西方的团队建设和团队文化建设经验,而不考虑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美国文化的核心是平等自由,崇尚专业化的分工,因而美国文化适合于跨职能型团队的建设。日本文化中等级观念较强,强调下属对上司的绝对忠诚,日本文化的同质性决定了日本的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日本文化有利于自我管理型团队的构建。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不适合任何形式的团队建设,理由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具有较强的等级观念和官本位的思想,本土企业的员工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和领导搞好关系上,而不是致力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团队之中很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文化的某些因素的确不利于团队建设和优秀团队文化的形成,但认为中国文化不适合任何形式的团队建设未免过于偏激。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处处闪烁着团队建设的思想,例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再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历来都是重视团队的力量的。中国文化向来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张“以和为贵”的思想,这就为建设开放,和谐的团队,为创造团队成员之间坦诚相待,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优秀团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文化土壤。在团队和团队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优秀的团队和团队文化。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2

关键词:教学团队 航天职业素质 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20-01

教学团队“是指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建设目标,由教学任务相近的教师组成,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与负责,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有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途径,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的教研,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经常性地开展学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实现携手前进的教师群体”[1]。教育部的“质量工程”中对高职教学团队的含义可以界定为:以产学合作教育为共同的愿景目标,为开发、设计某个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2]。根据不同专家的观点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团队是一个具有共同教学方向、共同愿景的团体。本文将以数控技术专业市级教学团队建设为例,重点阐述团队文化建设和团队精神建设。

我院隶属中国航科集团,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应该在每位教师身上要有很好的体现。因此,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为:探索与航天企业共建教学团队的机制,打造航天职业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这里所说的“航天职业素质”可细化为:执行6S行为规范,树立“严、慎、细、实”的航天企业作风,体现“自强不息、无私无畏、敢想敢为、尽善尽美”的航天企业精神,贯彻航天企业管理理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一支航天职业素质的过硬的教学团队呢?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笔者获得一定的经验与体会。

1 教学团队航天职业素质建设途径

1.1 建章立制,创造教学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的土壤

教学团队建设要树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团队成员自身精神层次提升的自觉性和紧迫感[3]。另外,还要制定有关专业教学团队航天职业素质培养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从新进教师到专业带头人,每人每学期、每年除了有自己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提升计划之外,还应当有自身的精神、文化层面的提升目标,每个人都不能游离于团队航天素质建设的良好氛围之外。将成员的航天素质考评渗透到职称认定和评优活动中,提高团队成员文化建设的驱动力。总之,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1.2 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在团队航天素质建设过程中,可采取邀请航天专家、航天企业宣传部门负责人来校进行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解读,每年新进教师在上岗前必须参加一次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培训。另外,团队成员还可采取去航天企业挂职锻炼、与航天企业优秀现代班组对流、参加航天企业内部培训,以及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团队、共同研发课题和技术推广等途径,使团队成员多形式、多途径的接触航天企业,深入航天企业,与航天内部员工建立良好关系,耳濡目染的塑造航天职业素质。

另外,团队还可组织成员与航天企业职工进行文化联谊活动,通过轻松的氛围,与航天企业员工建立深厚的友谊,在生活中成为好朋友,在日常生活接触中,接受航天企业人员的优良品质和职业素质的熏陶。

总之,团队成员要塑造自身的航天素质,首先必须要接触航天企业、深入航天企业、和航天企业的人员交朋友,不拘泥于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1.3 分类型、分层次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团队成员的来源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应按类型不同,进行航天职业素质培养。如直接由高校直接毕业来校的教师,前往航天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在一线较为繁杂的工作中培养技能和陶冶精神;若是由企业进入团队的教师,则应定期参加团队组织的航天企业参观和技术交流活动,在不断的接触交流中,了解、学习航天精神,塑造个人的航天素质。

团队成员的航天素质培养采用分层次培养方式。这里的分层培养主要操作方式为:新进教师由团队负责联系航天企业安排培训和交流机会;双师素质教师由教师自行联系或由团队安排航天企业培训;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则采用定期互访、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分层次的另一层含义指:新进教师在航天企业生产一线培训、双师素质教师在航天企业一线或车间技术部门交流、骨干教师在航天企业厂技术部门交流、专业带头人在航科集团下辖的研究所科室进行交流。

通过分类型、分层次的操作模式,使团队每位成员的培训活动实施起来易于实现,即有渠道去、有地方去,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铺提供了保障措施与手段。

1.4 树典范、从头抓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专业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4],是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的“魂”,团队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时刻要围绕这个“魂”。团队要具有航天职业素质,专业带头人必须要有过硬的航天职业素质和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蕴。以专业带头人为领导,推动团队精神文化建设,要及时树立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典范和标兵,以榜样效应催进成员的积极性。

团队的精神文化要树立和传承,就要从源头抓起,即从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入手,可采用结对帮扶、导师制等途径提升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的航天职业素质。

1.5 人文关怀促进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为增多航天企业职工和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接触机会,并本着关注成员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宗旨,团队组织了一系列登山,红色旅游,社会调研考察等活动,一方面带动成员进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通过集体活动促进成员间,以及成员与企业职工之间的交流。团队文化建设工作从团队成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时刻把成员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关心、理解、体贴成员,在全心全意为团队成员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2 结语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则是团队建设的根本,纵使团队的成员如何变化,团队的精神始终不变,这也是保障团队经久不衰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对于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来讲,过硬的航天职业素质就是该团队的精神文化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3

教学团队“是指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建设目标,由教学任务相近的教师组成,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与负责,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有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途径,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的教研,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经常性地开展学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实现携手前进的教师群体”[1]。教育部的“质量工程”中对高职教学团队的含义可以界定为:以产学合作教育为共同的愿景目标,为开发、设计某个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2]。根据不同专家的观点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团队是一个具有共同教学方向、共同愿景的团体。本文将以数控技术专业市级教学团队建设为例,重点阐述团队文化建设和团队精神建设。

我院隶属中国航科集团,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应该在每位教师身上要有很好的体现。因此,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为:探索与航天企业共建教学团队的机制,打造航天职业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这里所说的“航天职业素质”可细化为:执行6S行为规范,树立“严、慎、细、实”的航天企业作风,体现“自强不息、无私无畏、敢想敢为、尽善尽美”的航天企业精神,贯彻航天企业管理理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一支航天职业素质的过硬的教学团队呢?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笔者获得一定的经验与体会。

1教学团队航天职业素质建设途径

1.1建章立制,创造教学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的土壤教学团队建设要树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团队成员自身精神层次提升的自觉性和紧迫感[3]。另外,还要制定有关专业教学团队航天职业素质培养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从新进教师到专业带头人,每人每学期、每年除了有自己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提升计划之外,还应当有自身的精神、文化层面的提升目标,每个人都不能游离于团队航天素质建设的良好氛围之外。将成员的航天素质考评渗透到职称认定和评优活动中,提高团队成员文化建设的驱动力。总之,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1.2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在团队航天素质建设过程中,可采取邀请航天专家、航天企业宣传部门负责人来校进行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解读,每年新进教师在上岗前必须参加一次航天文化和航天精神培训。另外,团队成员还可采取去航天企业挂职锻炼、与航天企业优秀现代班组对流、参加航天企业内部培训,以及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教学团队、共同研发课题和技术推广等途径,使团队成员多形式、多途径的接触航天企业,深入航天企业,与航天内部员工建立良好关系,耳濡目染的塑造航天职业素质。另外,团队还可组织成员与航天企业职工进行文化联谊活动,通过轻松的氛围,与航天企业员工建立深厚的友谊,在生活中成为好朋友,在日常生活接触中,接受航天企业人员的优良品质和职业素质的熏陶。总之,团队成员要塑造自身的航天素质,首先必须要接触航天企业、深入航天企业、和航天企业的人员交朋友,不拘泥于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

1.3分类型、分层次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团队成员的来源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应按类型不同,进行航天职业素质培养。如直接由高校直接毕业来校的教师,前往航天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在一线较为繁杂的工作中培养技能和陶冶精神;若是由企业进入团队的教师,则应定期参加团队组织的航天企业参观和技术交流活动,在不断的接触交流中,了解、学习航天精神,塑造个人的航天素质。团队成员的航天素质培养采用分层次培养方式。这里的分层培养主要操作方式为:新进教师由团队负责联系航天企业安排培训和交流机会;双师素质教师由教师自行联系或由团队安排航天企业培训;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则采用定期互访、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分层次的另一层含义指:新进教师在航天企业生产一线培训、双师素质教师在航天企业一线或车间技术部门交流、骨干教师在航天企业厂技术部门交流、专业带头人在航科集团下辖的研究所科室进行交流。通过分类型、分层次的操作模式,使团队每位成员的培训活动实施起来易于实现,即有渠道去、有地方去,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铺提供了保障措施与手段。

1.4树典范、从头抓进行团队精神文化建设专业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推动者[4],是团队精神文化建设的“魂”,团队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时刻要围绕这个“魂”。团队要具有航天职业素质,专业带头人必须要有过硬的航天职业素质和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蕴。以专业带头人为领导,推动团队精神文化建设,要及时树立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典范和标兵,以榜样效应催进成员的积极性。团队的精神文化要树立和传承,就要从源头抓起,即从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入手,可采用结对帮扶、导师制等途径提升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的航天职业素质。

1.5人文关怀促进团队精神文化建设为增多航天企业职工和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接触机会,并本着关注成员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宗旨,团队组织了一系列登山,红色旅游,社会调研考察等活动,一方面带动成员进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通过集体活动促进成员间,以及成员与企业职工之间的交流。团队文化建设工作从团队成员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时刻把成员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关心、理解、体贴成员,在全心全意为团队成员服务的过程中增强团队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4

【关键词】特色企业文化 团队建设 企业发展 健康发展

1.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合作,而在企业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中,团队建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产生巨大的团队力量

通过团队建设,团队内的每个成员之间可以有效实现知识和技术互补,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变得和睦、融洽,有利于提高团队在处理问题和作出决策时的效率。相比起个体,团队往往更具战斗力,因为能够集思广益,以及做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每个成员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共同协作,从而形成1+1>2的力量。

1.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由于团队中的每个个体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因此能够很自然地有效形成企业的向心力,这种强烈的凝聚力可以减少企业内的人和人之间的冲突,使企业的工作氛围更加融洽,提升成员交流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1.3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相比起独立工作或者分散工作,团队工作的形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更能形成民主的工作氛围,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团队内的共同进步和互相激励,有利于推动员工不断进步和进行创造,从而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完善,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团队也会因此变得更具力量。

2.围绕特色企业文化而进行的企业团队精神文明建设

曾经有学者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偷不走、买不到、拆不开、带不去、流不掉的,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就是企业文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提出,一个企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依靠的不是管理技能或者结构形式,而是企业的精神力量,我们称之为信念,以及这种信念对于企业中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可见,企业精神文化对于企业团队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团队整体的道德观、价值观、管理方式、决策准则等上,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的质量和企业信誉度都有直接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企业团队的战斗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等,不但使企业内部朝气蓬勃,还能向外部人员展示出优良的企业形象。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以及在我国革命时期形成的“长征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的影响下,我国人民普遍具有仁爱、守礼、诚信、勤劳、不屈等传统美德和精神,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拥有先天性的优势。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上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团队精神更加健康地发展。

3.现代企业在团队建设上的对策

现代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大、变化幅度大而频率高等现状,因此要想在这时期的竞争中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就要主动地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通过注重特色企业文化的团队建设工作,有效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在新时期,我们在团队建设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积极借鉴国内外在团队建设上的优秀经验

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还比较传统,为了适应以人为本、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环境,我国企业需要想国内外优秀的现代团队建设方式进行借鉴学习,以便更有效率地从传统观念和模式中转变过来,积极主动地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参加由各企业组成的团队建设分享会、阅读有关现代企业团队建设的书籍、报刊等方式,学习和认识现代团队建设的先进方法、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为企业高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2在发挥我国传统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设高效的团队

企业的一次成功,往往不是单纯的是某个一个团队的功劳,而是依靠设计、管理、生产和市场等阶层的团队的共同努力和优秀发挥所得的,例如企业中一项新产品,它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的,在每个环节中至少需要一个团队,特别是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产品营销等重点生产环节中,没有精干的团队作为支持是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在企业的团队建设时,要注意贯彻我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思想,不但要讲求每个团队内部的交流合作,还要注重多个团队之间的配合,简单来说就是将整个企业看作一个大型团队来发展。通过合理的团队建设以及团队分工,有针对性地分配人员和工作,促进团队之间的工作与合作效率。

3.3团队建设要向国际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我国企业迎来了很多来自国际的机遇和挑战,进入国际市场后,企业所感受到竞争就会更大,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很多企业往往会在时代的大流中迷失自我,发现企业自身的特色企业文化并不适合国际化市场的经营生产,因而抛弃了过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方式,从而对企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其实对于市场上的文化差异性,我们应该正视它,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对自身产品进行国际化,积极向外推广企业的理念和产品特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企业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使团队建设走向国际化的目的。

3.4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在团队建设和企业特色文化营造的过程中,如果能在企业内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则会使团队建设和企业发展事半功倍。目前,我国企业受国外企业的管理理念所影响,认为只要加强企业内对员工规定的约束力,就能使团队变得更有凝聚力,但其实不然,相比起死板、强制性的管理制度,人们显然更倾向于人性化的管理。我国企业要尽可能吸收前人优秀的道德思想,在企业的管理中要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以德服人等。另外,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结合的激励机制,将员工的工资与其个人和所在团队的绩效挂钩,促使员工不断主动积极地寻求团队内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团队建设和企业特色文化形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特色企业文化为视角出发进行团队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在保持自身企业文化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借鉴和实现国际化,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大流。

参考文献:

[1]翁维玲.浅议现代企业的团队建设[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4(62)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5

[关键词]博弈论 科研创新 团队建设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学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之一,一直在探讨“科技可持续创新”的人员组织方式。目前,由于团队工作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以及在现代科研中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建立真正的科研创新团队,能够实现教师最有效的合作,形成教师个体发展与团队整体发展的相互依赖性,满足了教师成长、学科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科研水平提高的共同需求。因此,科研创新团队已经成为高等学校进行科研工作时广泛采用的一种人员组织方式[1]。

一、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

美国学者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2]。这个定义的三个关键词是:互补技能、共同目标、相互协作。由这三个关键词可以看出团队与一般性群体的差别在于:团队成员技能互补、有共同目标,并且能深层次的合作;团队工作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团队成员通过合作能够实现工作绩效“1+1>2”,只有这样的正式群体才能称作为团队。

根据上面团队的内涵,可以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定义为:以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目标,针对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或学术方向,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由若干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努力,并且相互承担责任、相互合作的教师组成的正式群体。核心要素包括团队目标、团队人员、团队管理制度和团队文化等[3]。

(1)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目标。

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是组建和发展团队的重要基础,是团队成员的科研行动方向和目标。研究方向可以是经过多年研究形成的,并具有显著的优势;也可以围绕重大目标或学科方向,结合原有优势开拓出新方向。尽管科研方向和目标可以随科学技术发展和团队成员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但是调整必须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且核心研究方向和目标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2)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杰出的团队负责人,有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团队如果没有杰出的领军人物,是很难在现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许多情况下,团队负责人是团队问题的起源,他的性格、思维以及其目标期望,对团队迈向成功往往是影响最大的因素。科研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应该具有战略眼光和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使整个团队和谐有序地运作。这就要求团队负责人不仅应该是学科带头人,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选定发展目标,而且善于管理,能够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调整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团队能围绕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科研创新团队除了需要杰出的负责人外,还需要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这里所说的“优势互补”,是在围绕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以及年龄、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换言之,如果一个研究群体中的成员在研究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经验和非智力特征上基本相同,那么这种研究群体很难通过合作实现“1+1>2”的工作绩效,因此也就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科研创新团队。

(3)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团队管理体制或制度。

团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团队成员的团队建设方法、知识共享与沟通制度、绩效评价体系、利益分配制度等多个方面。总体上说,当前的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制度还比较滞后,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科研创新团队这种新的科技活动方式。比如:旧的科研体系下以学科分类形成的组织结构不适应团队开展综合研究工作;无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和沟通制度,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不畅、信任缺乏;创新的团队模式与简单量化的个人绩效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矛盾等等。特别是还未建立整体考核制度,经常要求教师在教学、科研(项目、论文、专利、获奖)齐头并进,使得教师无法专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4)科研创新团队必须有优秀的团队文化。

科研创新团队应该具有成员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能够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的团队文化。如果团队成员互相排斥、互相猜疑,或者存在“一言堂”现象,不允许不同意见平等交流,这样的研究群体尽管可能以某种科研机构的方式存在,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换言之,科研团队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强调人人平等。团队的领导者应该自觉地创造这种学术氛围,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能力和责任感,使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真正起作用。

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博弈问题

我们知道,博弈论是研究个人、群体或其它组织的决策选择,特别是人们相互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策略对抗情况下的决策选择的理论[4]。一个博弈问题的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

(1)博弈方(P1ayers):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每一个有独立决策权的参与者构成一个博弈方,多于两个博弈方的博弈称为“多人博弈”。

(2)策略(Strategies):一次博弈中,博弈方可以选择的方法、行动方案或投入的程度、水平等。

(3)博弈次序(Orders):博弈过程弈方进行决策选择的次序。

(4)得益(Payoffs):对应于博弈方的每一组可能决策的选择,都应有一个结果表示该策略下各博弈方的所得与所失,即博弈方的得益。

博弈论就是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能力条件下的决策选择,达到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的理论。所谓纳什均衡是指,在某个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博弈方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博弈方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独自改变自己策略会导致他的得益降低;因此,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博弈方都不会独自改变策略。

在实际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由于它满足博弈问题的四要素:(1)博弈方:团队成员(教师)构成博弈方,由于团队人数一般都会超过2人,因此团队建设往往是多人博弈;(2)策略: 教师可以选择加入团队,也可以选择不加入团队;加入后,可以选择努力工作,也可以选择不努力工作;(3)博弈次序: 一般而言,教师的决策选择会根据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而它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4)得益:一般而言,教师加入团队的“所得”主要为教师收入提高、或者增进个人职业发展;“所失”主要为投入的时间、精力或机会成本等。

可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可以看成一个教师之间的多人博弈过程,本质上可以概括为要不要加入团队,加入团队后以哪种程度进行工作这两个博弈问题。因此,博弈论的理论也可以用于指导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利用博弈论理论,设计科学合理团队制度,使得教师从心底愿意加入团队,加入团队后并能努力工作。

三、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

按照博弈理论,可以对科研创新团队的成员的理性做如下假设:

假设1:团队成员是风险厌恶的,风险与得益要成正比;

假设2:团队成员始终具有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理性意识,但其计算推理能力及预见能力有限;

假设3:团队成员关于其它团队成员的策略的知识是不完全的;

假设4:团队成员对其他团队成员的理性及信息和犯错误的信任程度是有限的。

在上面关于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理性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博弈论理论,可以定性得出如下三个关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三个结论:

(1)团队建设的基础条件:加入团队应该有一个最低得益预期,该得益预期要大于教师不加入团队的得益预期。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加入团队带来的预期得益是否大于不加入团队的得益。在高校这个环境里面,教师加入团队的合理预期得益应该是个人收入的提高或者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如能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自己能力能被大家赏识从而得到提拔机会等等。加入团队不利的一面是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加入团队后,必然要花更多的时间付出在团队工作中,这样必然带来时间上的不自由,或者因为加入团队丧失其它机会。

因此,基于以上方面的分析,创建团队时应该有明确的预期得益,该得益不能是雾里看花,应该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团队成员相信该预期得益是可信的。团队负责人首先应给出一个预期得益w,预期得益可以是项目经费分成、或者高水平科研论文、或者其它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有利的事情,然后教师选择是否加入团队或者拒绝。如果教师拒绝,意味着他只能一个人科研,得到的预期得益为w0;如果教师加入团队,则意味着他可以得到得益w。根据博弈论理论,可以看到教师选择加入团队的条件是w>w0。反过来说,如果教师加入团队的预期得益还不如自己单独做科研,那么他加入团队的积极性必然全无,即使因为行政的原因加入了团队,必然是出工不出力,团队名存实亡。

(2)团队建设的时间条件:团队建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重复博弈过程。

有些高校建设科研创新团队是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有科研项目后,组建一个科研团队,项目结束后,团队解散。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这种一次博弈方式是不利于团队建设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团队成员的努力程度、合作态度和贡献程度很难通过一次合作就能准确评价。文献[5]指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立一般要经过接触磨合、交流同化、合作运作和高效运作四个阶段。这也可见,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简单的将多个人的工作和成果拼加在一起就可以实现的。创新团队建设必须经过多次合作博弈,才能达到“1+1>2”的团队合作效果。

从团队成员的角度看,努力工作不代表得益一定更高;更有甚者,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能力毫无保留的贡献出去,还存在失去下次合作机会的风险。以团队成员知识共享为例,团队成员共享知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项工作,而这些额外的努力可能与日常工作相冲突,于是提高了知识的贡献成本;此外,个人掌握的特殊知识往往也是一种实力,特殊知识的共享可能会造成个人实力的丧失和社会影响的减少,这也是知识共享的另一种成本;相反,保留知识可以节省所有的贡献成本,而且还可能从其它成员共享的知识中获得得益。因此,如果是一次博弈,保留知识的结果总是比贡献知识要好,保留知识就是一个优势策略[6],理性的团队成员必然选择留一手,这显然是与团队特征相矛盾的。从团队负责人的角度来说,既然不能保证团队成员一定努力、积极工作,那么他的理性选择是给团队成员尽量少的得益,保留自己尽可能大的得益。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如果团队建设以一次博弈为出发点,则必然会出现团队成员以短期利益、眼前利益为主,而忽视长期利益,工作中“搭便车”,无法做到真正的信任、知识共享和有效沟通,团队只有其名而无其实。这说明团队建设必须是一个长期多次博弈过程,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多次博弈,才能实现团队成员的真正信任、知识共享和有效沟通。

(3)团队建设的保障条件:必须有与团队建设相配套的考核与合作激励制度。

团队成员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其决策选择可以概括为合作与不合作两类:合作表现在努力工作、积极共享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等;不合作表现在工作中偷懒、搭便车,不愿共享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等。团队建设的初期,由于团队成员个性的差异,团队成员的决策选择比较合理的假设就是部分选择合作、部分选择不合作。随着团队建设的深入及团队成员的相互了解,在团队成员考核与合作激励制度作用下,团队成员的最终决策选择一般都会落入两个纳什均衡:合作-合作(互相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互相拆台)。

从上面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中可以看到,“合作-合作”这个纳什均衡是团队建设期望的结果,而“不合作-不合作”这个纳什均衡是团队建设必须避免的。因此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应该制定有利于“合作-合作”这个纳什均衡出现的团队成员考核与合作激励制度。但是,现行的高校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并不利于“合作-合作”这个纳什均衡出现,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在高校教师的绩效工资是根据教师个人业绩点发放;另一方面,教师的职称晋升也是根据教师个人的标志性成果(项目、论文和获奖)进行评定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根据博弈论理论,每个教师无论是从个人收入,还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其优势策略必然是增加个人的业绩点和标志性成果,而不是整个团队成果和发展前景。

笔者认为,与团队建设相配套的团队考核和合作激励制度体现在:①科研创新团队的评级和淘汰机制。在每个考核周期内,学校(或学院)应根据团队成员组成情况和学院整体绩效对团队进行考核,团队考核通过意味着全体成员通过考核,考核不通过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取消该团队等。②团队沟通制度与团队文化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创建后,团队的研究目标、团队资源分配、团队工作开展、团队合作气氛的形成,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交流制度。因此,一个团队成员应该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实现团队成员的互相了解,形成民主、团结、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③团队合作制度建设。在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和开发、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团队成员接受的合作制度。比如在项目申报中,项目申报书应该在团队成员中共享,由全体成员讨论后进行申报,避免团队成员个体在项目申报时低水平重复等等。

本文受2010年度“通信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度“通信与信息安全”浙江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重点课题SYZD1108、ZD1103和质量工程课题ZX100102005资助。

[参考文献]

[1]陆萍,曾卫明.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管理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No.8,2010,pp.86-88.

[2]卡曾巴赫(美);侯玲译.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陈尚义,吴秋明.论团队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7,No.1,2006,pp.21-25.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张朝孝,蒲勇健.团队合作的博弈机制[J].重庆大学学报,Vol.26, No. 9,2003,pp.27-31.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6

【关键词】航运金融 团队文化 创新团队 建设

1.有关概念界定及我国航运金融业服务现状

1.1有关概念界定

对于航运金融定义。黄发义、王明志(2008)认为航运金融通常是指航运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融资、保险、货币保管、兑换、结算、融通等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与此相关业务的总称[1]。航运金融主要包括的业务有:船舶融资、保险、资金结算、航运价格衍生品等,而从事航运金融业务的机构主要是:航运企业、港口、造船厂、银行、保险公司、证劵公司、商品及衍生业务的经销商、金融租赁公司等。航运金融的产生是由航运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它对于航运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团队文化的内容。薛继东(2011)认为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在长期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工作方式、行为准则的一种集合体。同时,团队文化是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在长期合作过程中不断磨合和磋商的产物,并已内化到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行为中[2]。高效的团队必然有着与自身高度相关的良好的团队文化,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团队的优势。

而创新团队的定义。在商业领域,创新已成为竞争战略的基石和产生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也是一个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更是一个行业蓬勃发展的希望所在。行业需要创新企业,企业需要创新人才。但是个体的创新人才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这就需要团队的整合功能。创新团队就是根据创新人才的技能、专长、天赋等要素,以团队合作的精神来处理和商议新兴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能不断改进以顺应时势的工作模式。航运金融的创新团队属于跨职能型团队,团队成员既有较高的金融及航运相关的专业技能,团队成员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经众多企业实践证明,创新型团队的建设能大大提高企业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的能力,是企业为了应对现在及未来挑战的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3]。

1.2我国航运金融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步建设,航运金融业迅速发展起来,两个中心的建设得到大力的推进,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航运金融服务作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纽带,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航运金融发展方面开始有所提升。2009年7月3日,交通银行率先提出突出航运金融服务特色,并组建了航运金融部[4];2009年7月8日,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成立了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中心;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建立了专业航运金融平台;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民营银行积极推进境外船舶融资业务;中国太平洋保险在2009年12月3日宣布成立业内首个航运保险事业部[5]。

但综合来看,我国的航运金融的发展水平仍较低,与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如伦敦、香港相比,我国国内的航运金融机构的质量和数量都严重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自身专业性不强、创新能力弱、航运金融产品匮乏、缺乏国际化的服务水平和国际认知度。在船舶融资、船运保险、资金结算和航运价格衍生产品这四个方面表现出了较弱的竞争优势。据统计,全球每年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交易规模高达数千亿美元,其中船舶融资和租赁占有90%的交易量;海上保险约占6%的交易量;航运股权和债券及衍生品交易占其余4%,而目前中国在全球航运金融市场的份额还不足1%[6]。而就船舶融资来说,我国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左右。根据Petrofin研究所的数据来看,2011年全球船舶贷款银行前20名中仅有3家中国的银行,分别位于第13、14和17位[6]。核心竞争力不足和创新能力的缺乏导致航运金融企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利用创新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激活当前航运金融企业是解决其创新能力不足的重点和关键,也是活跃金融企业的动力。

2.团队文化与创新团队建设的关系分析

2.1团队文化产生于团队建设

团队文化是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因此,成功的团队建设能创造出优秀的团队文化,失败的团队建设只能形成失败的团队文化甚至形成不了团队文化[7]。团队文化往往是在团队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团队文化作为团队核心价值观和奋斗目标的表现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行为方向,并潜移默化地引导着队员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2.2团队文化促进团队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个团队除了在制度上的约束使队员团结一致以外,优秀的团队文化更能够加强其凝聚力,提高其创新能力。这种在精神和价值观方面的纽带对团结起创新团队更加有效,因为它是逐渐形成和主动形成的一种“约束”,因而其凝聚效果也会更加深远和彻底。强大的凝聚力将统一团队成员的思想和目标,规范和约束成员的行为,激励良性的发展,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由于创新团队的人数较整个企业来说很少,规模也不大,所以容易形成凝聚力,但是由于创新团队的绩效又是以整个团队的工作成绩来衡量,因此必须要是极其团结的团队,才能显现出创新团队的作用。

2.3团队建设加固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的建立和加固贯穿于整个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所以在成功的团队建设中会形成有利于团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在彼此长期的工作合作中慢慢开始接触、适应,以致把团队文化内化到行动上。优秀团队的建设过程实际上也是团队文化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

3.航运金融创新团队构建:团队文化视角

就目前我国现有的航运金融市场来说,航运金融业领域范围不大,专业化较强,因此可以在重点金融机构内(比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政策性金融机构等)组建航运金融相关的创新团队,在资金借贷、船舶融资、船舶租赁、航运金融衍生品方面做出创新,以活跃市场。除了在主流金融机构建立外,也应大力鼓励信托公司、估价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积极建立航运金融创新团队。此外,航运金融发展所需要的保险经纪、保险公估、法律、会计、船舶检验等各类中介机构也应提供航运专业化服务。

航运金融企业的创新团队是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团队正式组织规范、信息和协作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情境下的个体特征。可以说,这种创新团队是金融企业为整合航运金融资源,以金融产品创新为目的,以金融市场开发为内容,以服务航运业为产出,将相关才能互补的航运金融人才凝聚在一起,形成具有共同文化和目标的群体组织。它的构成要素是金融资源(包括金融人才和资金)、团队文化和组织制度。

基于以上团队文化和创新团队建设的关系,本文将探讨在团队文化的视角下建立航运金融的创新团队。团队文化是对外来文化、民族文化、组织文化和个体文化的提炼与融合,并可视为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按照由里(核心)及表依次排列、紧密衔接的同心圆环构成的模型[8]。

3.1精神文化:团队文化的核心

团队精神文化是团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企业背景之下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理念,主要是由团队的愿景、价值观、精神、道德、理念、文化氛围、意识、作风等要素构成的意识形态体系[9]。团队精神文化在整个团队文化中起主导的作用,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础。航运金融创新团队应确立以航运金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的团 去队目标和远景。着手解决不同规模航运公司在资金、保险和交易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比如:贷款额度、国际清算、船舶融资、船舶交易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通过接受航运企业的金融项目来扩充自己的发展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加强了团队的整体能力。其次 ,金融创新团队的重要着眼点应是创新。航运金融创新团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对航运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团队内部更应形成鼓励创新的团队氛围。企业应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创新团队的创新实验。并在社会中定期举办“航运金融创新沙龙”等的创新研讨会,召集民间专家学者,收集创新想法,以求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收集创新思路。再次,应在创新团队内部形成一种唯才是举、量才而用、鼓励竞争、论功行赏的团队文化氛围[10],创造一种团结而又充满创新的工作氛围,促使创新团队紧跟行业和时代的发展,形成借鉴—学习—应用—反思的良性创新应用循环。特别是针对伦敦、香港等国际航运金融中心以及其他优秀的金融机构推出的航运相关创新举措,要不断的“取其精华,去取糟粕”,结合自身特点再创新。

3.2制度文化:团队文化的中介

团队制度文化是协调团队关系、规范团队行为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是塑造精神文化和贯彻行为文化的基本保证,一般可概括为团队的领导体制、结构和管理制度。对于航运金融创新团队来说,领导要引导团队成员充分合作和沟通,合理配置所在金融机构的资源,建立适合的制度保障机构。在规范制度方面,要建立健全考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定期(通常以一个或几个项目为周期为宜)个评和团评的考核制度,优胜劣汰。个体考评,可以加强团队内成员的自我提升意识,杜绝一劳永逸的心态。在一个领域内的多个创新团体之间的团评,旨在检验整个团体的竞争力水平,在更大程度上要求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整体实力。通过建立“公平竞争,持续激励,高效透明”的制度,注重实际成效,拉大奖励的薪酬所得,大力鼓励和支持具有卓越贡献的创新人才,同时达到稳定现有人才,吸引高端人才的作用。约束机制旨在为团队成员营造一种公平、透明、公开的氛围,减少特权主义、“关系主义”对创新的影响。同时,建立和健全沟通制度对创新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团队内部可以通过建立非正式沟通平台的形式完善沟通制度。建立沟通合作平台既包括团队成员内部的沟通,也包括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一个团体内部的沟通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队机制的运行效果。团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促进创新型团队成长的重要因素,可以促进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激发创新[9]。除此之外,团队和团队之间的沟通交流既能激发创新也能加强合作,达到共赢。航运金融的各个单一领域并不是分割独立的。航运金融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每项业务都不是单一机构所能完成的,需要提供不同服务的金融机构共同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如船舶融资中的融资租赁业务,涉及到船舶检验、船价评估、海事登记、法律、会计、审计等各个环节。

3.3行为文化:团队文化的折射

团队在生产、经营、人际、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动态文化现象,是团队对内对外行为表现和习惯作风,是指导和评价团队行为的制度、规范、规章制度、机制等的总和。一般可分为团队的领导行为、模范行为、群体行为和礼仪文化。在航运金融创新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和选拔一个优秀的团队负责人,凝练好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向(航运保险、资金借贷、船舶融资、船舶租赁或航运金融衍生品方面),确定好服务对象的规模(是大型国有航运企业还是小型民营航运企业),再合理配置所在金融机构的资源。尤其,对于创新团队来说要注重储备人才的培养。要使得航运金融不断创新,必须要有不断的创新人才来支撑。创新的难点不是资金和物质的缺乏,而是创新人才的缺乏。由于航运金融领域的专业性,更要求航运和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可以先把金融人才作为储备人员(团队的非正式成员),通过航运实务逐渐培养为兼具航运和金融的复合型人才,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成为正式成员。鼓励金融机构和高校或研究所合作,产研结合,充分利用院校前沿的理论知识。在创新团队构建之时可先选拔一批拥有丰富经验的航运金融骨干人才做支撑,然后不断的吸纳和培养新人,录用新人壮大队伍,再吸纳新人,如此循环可以保证有充分的人才支撑。

3.4物质文化:团队文化的载体和基石

团队在团队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形态要素构成的文化体系,是团队的精神、制度、行为文化以可视的物质形态之综合突显和凝练。包括产品、服务、环境、设备设施、标志物、象征物、形象、口号等。对于航运金融创新团队来说,是隶属于金融机构的同时又有别于提供一般金融服务的部门。其产品、服务、环境是与所属的金融机构相符的,只不过其产品和服务带有很强的航运色彩,同时客户也主要是航运相关的双方。

参考文献:

[1]黄发义、王明志.上海航运金融现状及问题探究[J],港口经济,2008,(6):18—19

[2]薛继东.团队文化的界定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市场,2011,(3):164—166

[3]李长春、王小玲、陈嘉开.论创新型团队的建设[J],科技创业月刊,2006.6

[4]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航运金融市场发展报告[J],产业金融,2010,(12):6—13

[5]何岚、丁浒、瞿群臻.上海航运金融人才现状与开发培养[J],企业经济,2010,(10):77—79

[6]孙晓琳.国内外航运金融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13,(6):158—160

[7]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2012—2013中国航运金融市场发展报告[N],上海证券报,2013—2—22

[8]刘群芳、黄柱.试论团队建设与团队文化[J],商场现代化,2007,(1):300—301

[9]周元成.团队文化建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7):128—132

[10]王慧.创新型企业创新团队的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1,(4):64—65

作者简介:

李一丹(1992-),女,天津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7

【关键词】军队院校 教学团队 教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94-02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战斗力第一要素。深入研究解决制约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不仅成为军事教育领域的重要关注点,也成为关乎我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大问题。作为承担军队人才主要培养任务的军队院校,应着眼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的军队院校教学团队,奠定军队院校教学质量跃升的基石。

一、军队院校教学团队的内涵

军队院校教学团队是指各军队院校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室或实验室(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员组成,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组成的正式教员群体。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第一要素,是提高军队院校教员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军队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团队建设,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从而提高军队院校教员的教学水平。

二、军队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

1.教学梯队建设

合理的教学梯队是形成和建设教学团队的基础。首先,团队要选拔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协调、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强的本学科(专业)的专家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其次,团队要以中、青年骨干教员为主体,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助教组成的梯次合理的队伍。最后,教学团队中应既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名师,又有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骨干人员。

2.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文化建设是军队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①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教学团队应以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为目标,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有计划、分阶段地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②要注重团队精神培育。通过团队精神建设,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成员才能在工作中团结互助、互相认同、畅所欲言、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更大的效益。③要强化军人基本素质。军队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要强化军人的基本素质,团队成员专业技能过硬,军事素质良好。

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军队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内容。课程建设应以专业内涵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军事特色,整合课程资源,建立课程群,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成一批具有一流教员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有效发挥精品课的引导、辐射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课程建设成为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4.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性教学是军队院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注重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根据课程内容和岗位任职需要,建立现场教学基地,组织学员现场参观见习,增加感性认识,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建立课程实习基地,开展课程实习,使学员在真实部队背景下,掌握课程内容;建立训练基地,组织学员开展实地训练,通过实际训练掌握操作技能;建立任职岗位实习基地,毕业前组织学生岗位实习,使学员深入部队、了解部队,锻炼任职能力。

5.管理体制建设

管理体制建设是军队院校教学团队健康运行的有力保障。教学团队是一项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军队院校教员教学水平提高,为教学质量提供人才保障的系统工程。因此,对教学团队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规范教学团队的运行,保持教学团队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团队内部要建立明确的活动规则,如明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以及团队协作的方式、沟通途径和处理矛盾的原则等。完善团队的运作机制,如带头人责任制,内部的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制度,青年教员的培养、代职锻炼、见习制度,团队的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

三、军队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建议

1.凸显团队作用,提升教研水平。

教学是军队院校的永恒主题,提高教学水平则是军队院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团队建设正是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放大资源效率,从而提高教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树立以团队为教学核心的理念,提高团队在军队院校组织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团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始终把团队视为教学工作的落脚点、军队院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围绕团队建设和团队发展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为团队发展提供服务。

同时,团队建设既是提高教员科研水平的途径,又是教员施展才干的平台。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相对固定的角色,他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被团队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感染,必将使每位成员为完成既定角色而努力工作,进而提高他们的教研能力。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8

社会的存在是群众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群众文化是因为有了主体为人的文化活动、有了能开展活动的环境才能生存的。群众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愈来愈显示出它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巨大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城乡以及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丰富偏远农村等地区,并且需要重视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精神及娱乐生活。群众文化团队出现,从而给城乡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气象与活力,发挥着无可替代作用。

1、群众文化团队特点分析

(1)群众文化团队多数情况下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居委会团队年龄的跨度实际要比街道团队的大。(2)群众文化团队中的女性成员要多于男性成员,同时街道团队中男性比例更大一些。(3)街道团队往往会有更多演出任务,因而诸如舞蹈、戏曲、合唱等团队较常见。相比之下居委会团队则为是老百姓自娱自乐,因而普遍为体育锻炼类。(4)居委会团队与街道团队人数大多在15-20人左右。街道团队的规模往往要略大于居委会的团队。(5)在经费问题上,街道团队的经费往往会多于居委会的团队。这主要要依靠相应政府部门相关支持,成员所上缴的会费也会成为重要经费来源。(6)在活动地点上,街道团队活动主要是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为主,相比之下居委会团队的活动场所以小区和居民区文化活动室为主。方便是群众团队活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团队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费。因为没有政策上的有力支持,经费来源渠道不畅,特别是服装、道具、乐器、音响、灯光的更新添置每年需要一大笔开支,经费短缺导致少数团队难以维继。 不管是街道还是居委会的团队,都希望有更多的经费支持,这些经费主要用于设备的添置、服装道具的制作、培训老师的聘请等。

(2)师资和培训。当前文化团队建设人才缺乏,特别是编导人员、文艺骨干奇缺,致使门类不全,难上水平出精品。很多团队希望有高水平的老师进行辅导,或者参加培训班,以便提高水平。舞蹈、合唱、戏剧类的团队这方面的需求更为明显。

(3)场地。场地问题主要分成两种,没有场地或者场地不理想。有些团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还有些团队活动的场地太小,或者离居民住宅太近容易扰民等。一般来说越是规模大的团队对场地的要求就越是高。我县群众文艺团队除少数几个能够利用乡村、社区的会场、舞台外,大多数是露天排练演出,在集镇演出有时得不到配合支持,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对于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整合群众文化团队和创作骨干力量,规范群众文化团队组织和管理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个群众文化组织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为发展本区域的群众文化事业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1)建立完善科学工作机制。第一,建立完善的统筹管理体制。社会文化的发展在现在遇到了较好的发展时机,文化团队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多,作为文化部门需不断的加强对于群众文化团队统筹管理方式,团队类别需多样化、展示交流的方式、培训、辅导等方面,需要积极的引导,创新管理机制。

第二,建立完善的监督与服务机制。将团队建设纳入到文化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并且将其作为评定工作业绩重要指标体系之一。对于各级文化网络中团队建设职责责任到任,并且利用达标验收及评估等方式促进文化团队建设发展。

第三,完善团队评估与激励机制。根据团队的具体情况,促进文化团队的健康正常发展,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制,同时,从团队成立的人数、时间、社会贡献、组织管理等个方面对文化团队进行综合的评估。并对团队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将活动多、受益大的优秀文化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展示成果,并交流团队建设的经验。

第四,建立自我规范与约束机制。完善群众文化团队约束与自我管理机制,制定适合团队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从各个方面诸如活动、人员、经费等对团队建设进行不断的细化与完善。

(2)不断筹措资金,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从而为社区的群众团队建设提供经费支持。稳定的资金支持是社区的群众文化团队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特别要使大型的并且有品牌效应的较大社区群众团队活动提供必要经费保障。可以考虑动员政府以及必要的社会力量,通过多方筹措一些公益社会发展基金,从而使得社区群众团队活动建设经费窘迫情况可以得以改善,以不断的形成良性循环,从而适应社区群众团队团队建设发展的需求。同时,在经费使用问题上,可采取项目竞标制,鼓励与扶持那些文化层次高、社会效益好、群众喜闻乐见、活动多的社区群众团队。在经费申报与使用上需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特别是社区群众文化团队成员监督,从而促进社区群众文化团队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

(3)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能级,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性、技术性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维系社区群众团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挖掘社会人才、智力资源,发挥现有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社会专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参与社区群众团队的协调和管理。针对群众团队的特点,适时聘请社会专业团体开展专业性、技术性指导和培训,以提升社区群众团队活动的层次和质量。这样既能实现政府职能社会化的转变,又可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减轻政府职能部门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和适度有偿服务的方式,充分利用社区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为社区群众团队开展日常性、公益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场所。这样既可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降低运作成本,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设施的社会效益。

(4)利用多种方式保证团队活动场地。在公共文化设施利用上,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措施。在团队活动场地保障方法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团队级别,由相应级别的单位给予场地保证;二是对优秀团队,除了相应级别的单位,上级单位也应给予必要的场地保障;三是根据有关政策,鼓励社区单位、机关、学校等向社区开放场地。

群众文化工作有健全的组织网络,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充分发挥现有文化网络发挥好职能。文化馆除了为馆办团队提供场地,还应在一定时间段对全县优秀团队提供场地。乡镇文化站面向整个乡镇提供团队活动,并在一定时间段为优秀的社区级团队提供场地。社区文化室主要面向社区团队提供场地。目前,社区和村的文化设施一般都是一室多用,对特殊性需求很难满足。其次,虽然有些乡镇地域狭小,活动场地不足,但是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单位、学校的文化设施,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拓宽途径,鼓励挖掘、开发活动场地。

(5)加大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提高群众团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社区群众团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事物,队伍数量之大、涉及领域之广、参与人数之多令人始料不及,它的潜在作用和影响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和了解。随着社区的成熟和发展,必将为各级党政部门所重视。我们建议,区里可以把近年来实践探索的经验在更大范围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和激励社区群众团队向积极有序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社区的软实力,扩大普陀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社区内部而言,则可以利用橱窗、墙报加强内部宣传,使居民了解本社区群众团队的现状和参与方式,引导大家参加到健康有益的团队中来,进一步增强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和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责任感。

结语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本文对目前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整体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探索健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促进群众文化工作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大剑,沈静蓉.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关于长沙市群众文艺百团的调查[J].艺海,2009(07).

[2]袁光华,何济麟.群众文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支轻骑兵[J].文化月刊,1998(06).

[3]郭伟.成都市青羊区社区文艺队伍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01).

[4]饶世坚.浅谈发展群众文艺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8).

团队人文建设范文9

关键词:生产型 班组 团队建设

一、班组团队建设的内容和必要性

班组的团队建设是班组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与班组的基础管理建设、班组文化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不可分割的,必须作为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来考虑。班组团队建设的核心是规范性建设,通过将班组目标植入班组成员的内心、选拔培养合格的班组长、创建学习型班组、加强班组绩效考核管理、理顺班组的团队沟通渠道和加强班组的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凝聚团队力量,将目光集中到生产安全、质量、成本和生产进度等管理流程中。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产品创新、生产成本、物流运输等诸多方面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加之科技进步、工业技术突飞猛进,传统生产型企业已经向机械化、自动化方面转变,综合内外环境的高速转变,使得传统生产型班组必须通过班组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班组团队建设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二、班组团队建设的五种途径

1.培养合格班组长。一个班组长的综合素质、责任心和进取心将决定班组团队整体战斗力。可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班组长的履职能力:一是明确班组长的岗位职责并以制度形式流传下来,要求班组长处理事务公平公正公开、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二是班组长的选拔要公平公开。通过公开招聘,选拔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办事公道和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员工补充到班组长岗位上来,这样才能使班组成员团结一心、凝心聚力。三是加强班组长培训。根据班组长的技术特长和管理特长进行专门培训,鼓励班组长纵向和横向发展,提高人员流动性,才能使得班组人员形成活水效应。四是加强班组长考核。改进激励机制,设计合理指标,加强对班组长的考核力度可增强班组长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

2.创建学习型班组。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创建学习型班组:一是建立完善的班组培训体系。根据班组岗位设置和生产流程制定配套制度,将培训纳入到生产实践活动中并贯彻执行。二是建立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班组员工参加的理论培训、远期目标培训和现实的实际操作都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书面考核、实际操作考核或者专项比赛的形式来检验培训效果。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不同岗位性质的班组长可以采取脱产培训、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等形式并有所侧重。

3.加强班组绩效管理。高效的绩效管理需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根据SMART原则制定正确的考核目标,并尽量将目标量化,提高可操作性。第二,考核的内容要全面,实现360度考评。将被考核人的下级、同事和自己都纳入到考核者中,可以实现对被考核者全方位的评判,有效提升考核精准度。第三,建立绩效考核反馈制度。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使绩效管理形成闭环,有效地提高绩效。

4.建立班组团队沟通协调体系。沟通是组织的基本特征和活动之一,有效地沟通可以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又使沟通更加顺畅,高效的沟通需要具备真诚、自信、赞美和换位等思想因素。班组成员之间、各班组之间和班组的上下级之间应建立自上而下、平行和自下而上的多通道沟通体系,并同时建立信息传递反馈机制,必要时需要管理层的行政干预并建立可执行的行为标准以促进有效沟通。

5.加强班组团队文化建设。班组的团队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企业文化最终通过班组文化得以实现。丰富班组业余文化生活,要从班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设计班组文化活动,要做好顶层设计,让班组活动既有形又有神。在开展班组活动时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充分体现班组文化特点、通过活动的开展将班组文化深入人心。第二,活动形式多样,团队协作和个人活动要交替进行。第三,活动内容既包含业余文体活动,也要包含岗位技能相关的比武、交流等内容,以促进身心健康和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