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3-09-21 16:55:22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和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和知识,对物理课堂的学习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式和思维。在此基础上的高中物理知识的讲授,需要高中物理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期提升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做好教学设计的各个部分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引导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课堂上布置的活动和作业任务,实现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主要偏向于对物理理论的浅层应用,而较少表现为对物理问题上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内容的重难点、板书的详尽度以及教学活动的难易度。根据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班级教学案例,笔者认为,针对高中生进行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板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设计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设计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讲授之前,需要做好对课本教材内容的设计和完善,尽量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掌握到专业的物理原理和知识,从而为今后的物理理论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考虑到物理教学内容的种类和难易度,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根据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继而保证课堂物理理论的基础性和专业性。一般情况下,根据人教版的高中物理课本,物理教师需要由易及难地安排课堂内容的编排,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对高中物理整个内容的系统掌握。例如,物理教师会在高一阶段教授学生们相关的机械运动定律、能量运动定律以及电能运动定律,学生们通过对上述内容的逐步学习和练习,才会不断提高对多类运动形式的认识,继而提升学生对课本教材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中,还应当包括对教学大纲内容和新媒体教学内容的考虑,从而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学生们在物理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往往会逐渐形成对物理内容理解的基本模式,从而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中,往往会从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出发,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原理和理论中的重难点知识。针对机械运动的内容教学,物理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以及加速度等的计算形式,高中生们也会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对物理知识和原理的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教学内容从教材、教学大纲、新媒体层面进行设计,还需要注重对课堂板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为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板书的设计,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在内容层面,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物理新课程和练习课程的特点,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板书的设计。例如,针对物理新课程知识的教学设计,物理教师需要做好物理原理关键词、原理公式、原理运行的图形等的板书,让学生们在进行新课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继而保证和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和听课效率;针对练习形式的物理课程,物理教师需要在讲解各类物理题型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面对复杂难讲的物理题型时,物理教师可以进行黑板板书的演算,引导学生们学习和掌握每个具体步骤中的物理原理和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在课堂板书的讲解中,牢固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或理论。

其次,在形式层面,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做好板书的设计,一方面要保证板书形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课堂板书的整洁性。这样,高中生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丰富的原理知识,同时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如果物理教师的板书只是注重完整性忽略了整洁性,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够简洁的印象,继而可能影响他们对物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只是注重整洁性忽略完整性,也会影响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整个后续的物理学习和应用。

三、物理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生在完成了相关的物理原理和公式的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考察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物理活动的能力,从而提升物理学科的整体修养。具体来说,物理课堂活动的教学,主要从活动丰富性和活动可行性两个角度进行设计。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活动的丰富性,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专业知识,在课堂时间和课下时间及时进行理论的应用,从而保证对物理原理的深度把握,提高物理成绩。例如,在教授电能等物理知识时,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安排实验或比赛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电学学习和探究的精神,从而引导他们在活动准备中不断充实电学知识,在活动中实现物理活动考察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2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1.目标定位要准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要求学生学什么”。只有明确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专注于“学生如何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目标内容要全面。

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和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全面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教学价值。

3.目标精神要革新。

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历史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历史教学宗旨,教师要把这一宗旨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具体策略如下。

1.把握整体,落实具体。

历史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模块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课程目标和模块目标是历史专家制订的,属于高中历史教学整体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是历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学生状况综合制订的,属于具体目标。整体目标是具体目标的依据,具体目标是整体目标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落实具体,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2.提高弹性,监控成效。

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目标,但课堂教学过程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留有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目标实现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出调整,坚持教学目标,活化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3.尊重差,分层设计。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背景、基础、能力和个性,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注意核心,突出重点。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教学设计

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数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应当通过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了解数学在人类思想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了解数学在推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社会价值。事实上,教材后面的“阅读与欣赏”,提高了学生理解与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这种数学素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品味,进而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标准》要求普遍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特别是以统计作为整合的突破口,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内容上,突出“算法”在整个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成为理解数学发展的重要线索,力求把算法溶入到数学课程的各相关部分。

二、新理念呼唤数学教师的角色转换

(1)课堂上的主持人。大家看电视时会发现,一场精彩的演出中,主持人虽然是贯串始终,但是并不是大包大揽,由自己亲自表演的。他们用简洁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话语,串起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可以说课堂也可以是一个大舞台,教师或是设悬,或是点拨,或是指导,而不必长篇大论,大包大揽,把思考,讨论,研究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培养出富有创新性的人才。

(2)独具慧眼的发现者。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欣赏的水平不同,基础不同。在老师眼里,可能存在文化成绩上的“差生”,因此往往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下,学生失去学习的宽松环境,对自己缺乏信心,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要担负慧眼独具的发现者。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尽力为他们搭建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采用赏识成功的方法,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利用他们尝试成功喜悦的契机,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

(3)热情的观众。一场激烈的球赛,总少不了热情的拉拉队,他们的呐喊助威给球员们带来了动力和激情,不管是成功或失败,只要有这种热情,球员们都会有无穷的动力。同样,作为当今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他们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教训或教师的责问,是理解和支持。我们教师就要做好热情的观众。在课堂上,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艺。精彩时报以掌声,给予充分的肯定,失误时,评论切磋,提出中肯的意见。不因为学生一两次的失误而对他丧失信心,当老师对学生充满信心时,也正是学生发奋拼搏大步迈向成功的时候!

三、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

(1)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前一种过程教材已有所体现,但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

(2)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气氛状态两个方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气氛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

(3)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实际上,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度点拨;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其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和操作模式。

(4)应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数学教育应坚决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读、讲、议、练、师生对话、课堂讨论等以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使问题解决、数学应用、数学交流、数学建模成为课堂的主流,要冲破以教材为本位的束缚,在课堂中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把握好启发的时机、力度,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使得他们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和能力的形成速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育模式也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要求,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成其才,整体发展,全面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以及“单元教学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甚至“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范例教学法”等等,这些古今中外的教学模式都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5)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我们在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的同时,也要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会学习。

(6)提倡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案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教学过程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对话、一种交往、共同成长的过程.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过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思考、认识. 由“教学”而迁移,即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沟通、合作、对话、交往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

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所著的《超级教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 “状态”即创造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 互动交往,意味着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控制者,知识的权威,而学生不再是命令的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拥有完整生命的人,彼此相互尊重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人生体验. 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教师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力控制学生的学习,控制学生的活动、行为和思想. 互动交往,才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才使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点的重大突破.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具体表现为:

1. 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的基础

上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学习目标. 由学生自学,让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 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 小组一般由5名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 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各小组的成员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 此时,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 对于简单问题,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完成;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适时抓住要害,讲清思路,点拨要点,并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教材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形成一致意见. 这样,不仅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二、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体验课程发展的过程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的反映,而更是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即教案与学案.

三、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分享教学相长的过程

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实际上是他们以观察、体验、尝试、探究和发现等方式,去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即把培养“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放在怎样通过知识信息的获取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学基础的数学;把“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重点放在用什么方式去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学发展的数学;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在处理现实情境中的问题时的“办事”能力,学提高的数学;把“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放在从社会性相互作用中实现认知和社会发展,学有用的数学.

四、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追寻主体、追寻个性、共同成长的过程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 物理 教学设计

八、九年级初中物理(人教版)是适应国家新课改的需要,本着“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立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教本位,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宗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编写。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联系生活,突出STS思想。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活动中,对施教的主导者——教师来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法,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提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备课的要求更高,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下面,笔者就联系本人的教学实践,对新教材的备课略作探讨。

一 、课堂内容设计应趣味横生

对现面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教材内容补充的余地较大,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当地的民俗特点,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在备课时可在趣味性上多下工夫。如:

1、 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2、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能量”不是更足吗?

二、教学过程应体现主体和主导的最佳配合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为防止出现放任自流的倾向,我们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过去有种观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学到的是知识的结论,但却往往忽略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初二物理课本上明确指出:“物理课不是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谜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初步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

要实现主体和主导的最佳配合,教师应善于挖掘和调动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特别是初中学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动力。活动课程与物理课有机结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往往是观察和实验,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我觉得,适当增加一些书本外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物理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如果能认真地思考、讨论,将会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师生将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到欢愉,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方法应采取启发式、探究式

教改的其中之一就是改革教学方法,以加强实验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经近年的探索,我们初步形成“观察现象(实验)──提出问题──自学讨论──猜想判断──分组实验──启发思维──总结规律──练习运用”的课堂教学结构,而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始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即使判断错了,也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障碍作适当的调控,使课堂呈现合作和谐的气氛,发展学生初步的探究精神。当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上述各环节也可变通或有所侧重,平时可把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回家创造条件去做,要把活动课程延伸到课外,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应体现期望性、激励性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生活化;导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情境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努力让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下面浅谈自己的一些生活化教学设计和教学体会。

一、生活化的导入设计

教学设计的导入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来导入新课,可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然,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Lesson 2 Swimming for Gold时,在导入的环节,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多媒体出示“叶诗文400米夺冠”视频)

T:Do you know who she is?

Ss:Ye shiwen.

T:How old is she?

Ss: Only 16.

T: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watch the women’s 400-metre freestyle?

Ss:...

T:What do you know about her?

Ss:...

这段导入从热门话题“伦敦奥运会”入手,一下抓住学生的眼球。而且,在交流的时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了知识面,也为本课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设计

冀教版教材的特点是一单元一话题。所提供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依据。比如七年级上册Unit 6的话题是Asking the way.主要学习如何用英语问路及指路。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把书本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在Lesson 42 Let’s Go to the City教学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Who is the best guid?让一些学生作导游,并为不同的人指路。

T:Excuse me!Where is the library?

S1:Near the office.

T:Is it far from here?

S1:No!Let me show you.

T:Thank you.

S1:Follow me.Here it is!

T:Thank you.

S1:You’re welcome.

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交流、讲述生活中的经历,达到交际的目的。七年级上册Unit 7的话题是Talking about Weather and Dates.在教学时,先呈现了一张中国地图,给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掌握以下交际用语:

What is the date today?It’s ...

How is the weather?

It’s sunny ...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7

关键词:问题情景猜想与假设学生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仅以知识技能为目标,突出提高科学素质的目标,改变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关注开放式的科技与人文社会背景。因此,在物理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最终使学生从知识传递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物理教材的探究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阵地。上好此课很关键,故备好课更重要。下面本人就以《欧姆定律》为实例来谈谈自己如何进行探究课的物理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老师要确定好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这一步骤对学生的认知策略、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奠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学者必须提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没有足够的动机;问题太难则使学生产生过多的挫折,容易失去进一步探究的信心。在问题呈现方式上可采用故事形式、电影形式呈现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二、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它能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探究。此环节让学生去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二是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不受老师特定思路的限制。有时学生的注意偏离了问题的本身,教师不妨给予简单的提醒,但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根据上述问题进行简单实验,观察一下实验现象,从而进行猜想与假设。本节中学生可提出:电流与滑动变阻器移动有关?电流与电源电压有关吗?电流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有关?电流与电路的总电阻有关?经过梳理、讨论让学生归纳出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是有关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在学生设计方案前,把控制变量法让学生自学,这样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

三、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来验证假设

制订方案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一环。开始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订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来验证前面的猜想与假设。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具体做法可以如下:(采用讨论式)

1.学生讨论:这里要测电流、电压及改变电流,应选择哪些电表?(电流表、电压表)

2.学生讨论:如何来保证电阻两端的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学生讨论:如何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来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4.学生六人一组,选择讨论过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图。

5.老师请有代表性的小组画出电路图,并说明是如何做的?分析利弊,找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特别提醒:没用滑动变阻器的学生设计的电路图有什么缺陷?)

我们学生在设计时,一般设计如图1,教师要引导让学生知道此电路图缺陷在哪里?并让学生通过分析画出图2,这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有重要作用。

四、慎思熟虑对待学生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这节课结论的正确得出。实验前学生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连接电路要注意些什么?电流表电压表如何读数?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学生实验中,由于是电学实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故障,要能及时帮助学生分析、排除,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五、正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一要注意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间或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彼此间的差异。二是提醒学生如何去分析数据,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还可让学生作出U-I曲线,让他们很直观发现规律。三是可把上述问题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总结得出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这

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六、让学生做好反馈与反思

在探究教学中反馈,要根据学生探究能力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自己的各个环节是否合理、简捷,有无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另一方面,反思如果再做此实验会有哪些改进?

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坚持

各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最终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和自主学,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主编.《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湖北教育出版社.

[2]刘炳升,李容主编.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江苏省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8

摘 要 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组成的系统过程,其中每一个因素对学习的成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目前新课标改革中,教师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教学资源

一、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我们进行的每节课都要按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以明确要“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每一课时将要达到预期什么目的。也就是说,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和方法,在思想、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有哪些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手段或载体组成的系统过程,其中每一个因素对学习的成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目前新课标改革中,教师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以便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协调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开端,它是一个教学设计的起点,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引领和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也是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难点问题。第一,如何“寓教于乐,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着体育活动健康为本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第二,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情趣,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第三,如何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理念。第四,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创设情境,张扬个性,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体育教师应开发和利用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有关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在实行解决方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改,使之不断完善,即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大部分农村学校运动场地和设施、体育器材配备不足,使得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标中对设计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上面临不少困难。第一,如何运用现有场地、器材及自身优势资源,制作创新体育新教具,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第二,挖掘生活素材,设计开发民族传统、地方体育素材,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纳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三、新课标下体育课程的组织教学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吃不透,因而变得有些茫然,不知道如何上体育课,认为新课程就是“放羊式”教学,其实研究解析新课程标准发现体育课不只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放任自由,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发挥主体作用,是否全身心参与到体育的学习和锻炼之中,学习的方式是否表现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互帮互学、合作自主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如何对新课程的组织教学进行合理设计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在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合理运用现代媒体这几个环节的设计上,问题更为突出:第一,在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上,如何采用灵活多变的比赛方法,丰富课程组织形式,增强学生的可参与性。第二,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如何进行创新,改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第三,在教学手段运用上,通过自然条件及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来丰富和更新教学手段。

四、新课标下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效果要看最后的教学评价如何,体育教学评价设计是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下面要对教师教的怎么样和学生学的怎么样进行认真评价,看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效果究竟如何。教学评价的难点表现在,第一,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要设计好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又要设计好评价工具,还要对多个不同的主体来进行评价,实现学生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教师评价的多元化。第二,在学生的教学评价中既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处境,学生的健康不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而应当是教学的目标。

五、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考核与评定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范文9

关键词: 新课标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以下结合我近几年教学实践谈一下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实践情景,促进自主学习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做”,即实践。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智慧是从动手开始的,只有亲自经历艰辛的探索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慧,更有创造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课堂具有一定的趣味及实用意义,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激起他们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将自己的认识、观点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形式制作出来进行交流。又如:母亲节时,我与学生讨论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送给妈妈,学生兴趣盎然,从画面设计、语言文字到图片处理,有不少新的创意。制作中,学生发现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法使这张贺卡动起来,怎么办呢?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主动探索。由于软件菜单项表述明确,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多次尝试,一般很快便能掌握“自定义动画”功能。

二、体验成功快乐,提高探究能力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成功体验是学习效果的一种正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要素,也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最重要的条件。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验,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信息课教学中,我很注重对学生成就感的培养。我努力做到确定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要让学生经过努力确实能达到,这是创设成功情境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学评价体现鼓励性的原则,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充分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教学活动也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一节课设计一项技能或一项操作。目标简单,好学易学,学生爱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去。

在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中,教师起着“诱导―引导―启发―开发”的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参与―探索―发现―运用”的“主体”,在积极探索中,逐渐成长。

三、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只有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创新。

1.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教学时,不一定全是教师做示范,每次新授前,教师可询问是否有人已经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若有,可请学生示范,这样不再囿于教师设定的范围,打破常规,尝试创新。

2.鼓励大胆创新。学生练习时,教师可完全放手,可相互讨论,还可离开座位,只要不影响他人,方法上能达到教师的基本要求,学生可另辟蹊径。

3.给学生留出一个想象的空间。在作品制作时,给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和创造想象力,从而使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冒险。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4.互动性活动。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时,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的唯一标准的理解。因此,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另外的一面。互动性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他们的认知,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四、挖掘课程资源,弘扬人文精神

当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生活和工作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时,当人们辗转于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时,如何弘扬人文精神成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点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成分外,还要有血有肉,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进和伙伴的友谊,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挖掘课程资源,弘扬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经常搜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边缘材料。学习某一软件时,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人物与成长经历;在体味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时,不忘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

五、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人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