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集锦9篇

时间:2023-09-22 15:33:10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1

二、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实现工作指导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和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发展五大重点,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努力实现农业综合产出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400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工作中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突出规模开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围绕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度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区域布局、规模推进”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要求,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六大专业生产区和五大规模种养基地建设,引导特色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种植业加快发展精细瓜菜、设施瓜菜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品;林业集中实施封山育林、绿色通道、湿地保护与恢复、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苗木花卉和绿化示范村六大工程建设;畜牧业加快发展“两牛”(肉牛、奶牛)、“两鸭”(肉鸭、蛋鸭),培植畜禽主导产品生产区;渔业突出抓好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三大重点。

(二)突出项目带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鲁南经济带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规划建设的机遇,围绕培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新优势,加快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集中筛选确定一批重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实行重点包保,重点招商,集中扶持,强力推进,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100家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当时候召开高规格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贯彻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三)突出关键环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围绕培植市场竞争新优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经营,重点抓好规划建设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标准化配套技术推广普及;二是依法加强示范区内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三是继续抓好农牧渔三大质检中心和质检体系建设,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四是把好“三品”认证关,加大认证申报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生态建设,推进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围绕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培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再上新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和大型养殖场沼气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再有300个行政村、3万农户完成“一池三改”。

(五)突出基础保障,加强农业农村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去冬今春规划的投资7.8亿元、1.49万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治淮东调南下、南水北调东线济宁段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健全完善田间排涝灌溉网络体系。加大以土地治理项目、三期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抓好种养基地的设施配套。继续加强山区、湖区、滩区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均衡发展。巩固扩大村村通自来水成果,力争再解决101个自然村、6.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机械化,重点鼓励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等新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继续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

(六)突出政策落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逐步构建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严格落实“四项补贴”政策,规范操作程序,提高运作效率,确保及时兑现到位。按照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

(七)突出示范带动,搞好新农村建设亮点培植。围绕深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培植五个方面的亮点:一是围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通过扩大管理权限、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等,尽快形成镇村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培植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二是围绕发展富民新产业,培植一批特色专业亮点乡镇、亮点村;三是围绕孔子文化、运河文化产业开发,培植一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四是围绕村镇规划建设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培植一批村庄合并、整体搬迁、社区化管理及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的示范乡镇和亮点村;五是围绕推进农村土使用权地流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农村生产生活社会化服务、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农村社区化管理,培植一批示范亮点。

工作中重点强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三农”工作,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的综合机构,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和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强化合力帮扶。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工作;继续抓好市直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强化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强化督导考核。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定期检查督导,年终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三、当前农业生产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各项工作。一是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加大春季麦田管理力度。针对今春小麦苗情、墒情和入春气温回升慢的特点,坚持因苗保控、科学管理,对三类苗以保为主,二类苗促控结合,一类苗先控后促,陆续采取顶凌划锄、二三类苗返浆期趁墒耠肥、返青后浇水、起身拨节阶段重施肥水、适时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预防春霜冻害等技术措施,全面培育春季健壮个体和高素质群体,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基础。二是立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强化关键环节技术指导、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的同时,抓住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冬春蔬菜大中拱棚技术指导和管理,努力扩大设施性、保护地栽培面积,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来自种植业收入。强化节日期间南四湖及其贯通河道渔业生产秩序检查,强化科技服务和管理,推进春季渔业发展。三是立足抗旱防汛,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强化农田水利设施支撑,深入推进工程、资源、民生、城市、生态水利五大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5.02亿元,铺开各类工程1.36万项,出去机械7436台,投入工日1782万个,完成土石方4391万方。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注册的246座小型水库进行安全排查,编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农机部门在搞好农机安全教育、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机年检的同时,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立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抓住节后多数畜产品市场价格较高时机,采取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做好消毒灭源工作、防止疫病发生,严把检疫关口、杜绝疫情传入和传播,强化疫情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等多项措施,实行春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疫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五是立足促进生态林业发展,开展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活动。围绕绿色通道、封山育林、果品质量安全区建设、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绿化示范村镇建设林业六大工程,近日,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六大工程、春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进行部署安排。六是立足防灾减灾,搞好气象预报信息服务。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加强乡村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畅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七是立足扶贫帮困和谐发展,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认真贯彻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建立健全防火减灾救灾机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冬春期间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冬令期间,全市共向灾区困难群众发放救灾资金1030万元,救济粮4103吨,棉衣被26431件,救助16.9万人次;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全年计划为100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房屋7.5平方米,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四、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鉴于目前各地“三农”工作综合机构不健全、设置不统一、工作关系不理顺的实际,根据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要求,建议省里尽快作出规定,明确机构编制和职能定位,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三农”工作综合机构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2

一、基本情况和近两年来的主要工作

县农业局属政府组成部门,机关内设经作股、种植业股、农业产业化办、农机化办等10个股室(办),下辖农技推广中心、农村能源办、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机安全监理站等12个二级事业单位,现有在职干部职工57人。主要职能有: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与措施,并组织实施;贯彻落实农业法律法规,依法监督管理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农资生产经营等工作,并确保规范有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加强农业科技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临时工作,协助配合相关部门服务“三农”、维护稳定,确保全县农业农村及农业局系统健康有序发展。

近两年来,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的战略目标,认真行使工作职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有效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按照“科学规划,一村一品,整村推进,高标准开发”的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食用菌、畜禽养殖、果茶等主导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稳固来源。年全县食用菌规模达8000万袋,水果达到3.3万亩,生猪出栏达26.46万头,优质稻达到5.9万吨。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按照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全县已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森源香菇、垭丝牌白厂丝、远野风黄豆牛肉酱荣获湖北名牌产品,森源香菇、楚园春白酒、鸣凤优质米荣获湖北著名商标,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三是科技兴农成效明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采用编简报、发短信、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将农业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示范等形式,培训到全县每名农技人员、主导产业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每年在全县分产业创建农业“三新”试验示范样板10多处;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6.59%。四是农业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坚持把争取建设农业项目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争取、实施了农村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食用菌板块基地等项目,年争取项目资金达到700多万元,同比增长129%,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均达到了项目建设标准。五是依法监督管理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农资市场、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农业机械安全等监管,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六是认真落实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代表对建议办理满意率达到100%。

二、工作评议及整改落实情况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这次县人大常委会把农业局作为评议单位之一,充分体现了县人大常委会及各位代表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迫切期盼和对农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殷切关怀。为了扎实做好评议工作,确保评议活动效果,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一是精心安排部署。我局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抽选精兵强将组建了工作评议办公室。同时,各二级单位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为评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全系统及时召开了工作评议动员大会,传达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座谈会精神和要求,统一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了接受评议、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二是切实强化责任。层层落实了工作评议及整改落实责任,将工作评议情况纳入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先后召开3次班子会,研究制定《县农业局关于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调查意见整改方案》,对每项整改任务逐一落实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三是创新活动载体。集中组织开展了“十项惠民”服务活动,即举办一次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一期沼气池建设技术员培训班,召开一次食用菌生产座谈会、抗污染农作物品种展示会、水稻等农作物病虫防控现场会、农机联合收割现场会、农业“三新”样板观摩会,开展一次柑桔产业发展调研、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柑桔大实蝇联防联控演练。四是强化监督督促。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主动加强与10余名县人大代表和30余名服务对象的联系,积极倾听、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了开门开展工作评议,将整改工作置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监督之下,提高整改效果。强力实施检查督办,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局长碰头会,听取阶段性评议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安排下阶段工作,对整改意见逐一督办,推动了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二)突出重点,扎实整改

对县人大常委会反馈的7个方面24条意见建议,我们照单全收,并结合自己组织评议调查掌握到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狠抓整改落实。

1.不断优化策略,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访基层”等形式,广纳社会各界意见,不断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措施。在柑橘产业发展上,探索推广了小苗集中假植、大苗移栽新模式,目前已建集中假植园基地600亩,可供今明两年发展2万亩高标准柑橘基地。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进一步明晰了突出代料香菇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以茶树菇为主的非耗材食用菌,大力发展反季节香菇之策,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之路,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稳妥推进之法,今年采取招标,依托大户建立茶树菇示范基地6个,百万袋香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实施食用菌科技项目5个,食用菌总规模达到9350万袋。在茶叶产业发展上,积极探索研究茶苗无性繁育技术,采取招投标模式,建设6个连片500亩以上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全年可新发展5000亩以上。

2.坚持“三个到位”,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一是技术培训到位。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今年7月,我局牵头组织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一期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全县46名农技人员全员参加了培训;举办第二期柑桔栽培技术骨干培训班,75个生产大户或基层干部参加为期一年的系统培训;分产业召开现场会,以会代训,直接培训到所涉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村组干部、生产大户。二是示范引导到位。坚持开展粮油优良品种栽培试验示范,今年开展了22个品种的水稻品比试验,28个品种的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22个品种的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12个油菜品种展示试验,2处各100亩的高产栽培示范;坚持分类办点,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创办示范样板,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今年共举办各类样板18处,辐射带动农民1.5万人。三是巡回指导到位。广泛吸纳专业人才组建了8个专家组,在重大关键时节深入乡村田块开展技术指导,做到专家服务到现场,信息技术入农户,全天候有求必应;强化监测预报,建立病虫情况监测点50多个,随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研究防控之策,当好参谋,信息(已发放科技资料12万份,农信通短信3.2万人次),指导科学防控。

3.开展农超对接,着力拓展优势农产品的销售途径。科学谋划,精心组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成功组织开展了两次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组织5家龙头企业参加武汉市政府和宜昌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09汉宜农商农超对接洽谈会暨宜昌市优质农产品推介活动,大自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野风食品有限公司、莲花贡米产销专业合作社与武汉商超签订合作协议1.15亿元。9月,在广泛调研,充分总结前期对接工作的基础上,邀请武汉市大润发、新一佳、好又多、武商量贩、白沙洲批发市场、中商农产品等武汉大型超市来我县考察,成功举办了远安县优质农产品推介洽谈会,森源公司、野风食品公司、莲花贡米产销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与新一佳、好又多、武商量贩、白沙洲批发市场、中商农产品等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5000万元。

4.强化依法监管,着力维护农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一是大力规范蚕种生产经营管理,严格蚕种生产许可,蚕种质量检验和蚕种经营“五统一”(统一设点,统一挂牌,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票据)等制度,加大蚕种执法检查力度,蚕种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二是扎实开展农资专项整治,4-6月组织执法力量,对种子经营门店、菌种生产企业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专项整治,抽取农作物“两杂”种子样品232个,现场纠正违规行为13起,下达警告通知书6份;7月,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全县农药市场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农药经营门店191家,检查率达到100%,未发现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假冒伪劣、过期农药。三是积极开展农残检测。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新购置一套蔬菜农残快速检测仪器;加强对夏季蔬菜抽样检测,已抽检17个品种,200多个样品。

5.坚持争建管并重,着力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和管理。成立项目建设专班,精心编制项目报告,积极向上争取,今年已争取国家项目资金561万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管理“四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严格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做到专帐专款专用,运作规范;严格检查督办,确保项目建设按时、充分发挥效益。今年已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61万元,补贴机具514台,受惠农户513户,已新建户用沼气池3152口,新增农村沼气服务网点12处,建立沼气联户工程12处,均符合项目建设管理规定。

6.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将工作评议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效能建设年活动、五型机关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认真查找干部职工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开展体会交流,聘请老师辅导,帮助职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质效。扎实开展党员干部“听民声、访民情、解民难大走访”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到基地、到企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为农民和企业排忧解难。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工作责任制、限时办理制、服务承诺制、整改落实销号制”,发扬和倡导“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透明办”的办事作风,用工作落实成效考核每个干部,用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检验整改落实工作。

(三)扎实努力,成效明显

在县人大常委会及评议督查联络组的领导和精心指导下,通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我们突出整改落实这个重点,全面完成了工作评议四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坚持以工作评议推动工作,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检验工作评议,实现了“两手抓”、“双促进”。全县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多变强,农业产业化纵深推进;农业“三新”广泛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化和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农资供应充足,生产经营秩序规范有序,农产品质量、农机运用安全稳定;项目建设成绩喜人,全年可争取到位资金600万元以上,为全面完成县政府下达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有效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工作评议,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的指导监督评价,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经历了一次全面检验,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接受监督意识明显增强。科学判断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狠抓落实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能力全面提升。深入基层做实事,开动脑筋解难事,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基本形成。振奋精神,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氛围日益浓厚。

3.集中解决了一些热点问题。通过对县人大常委会反馈的七个方面24条意见建议的集中整改,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消除了少数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思想疑虑,澄清了部分群众对个别政策落实的不详理解,缩小了农业科技服务与农民对其所需的差距,整治了农资市场的违规行为,解决了项目建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解决了干部职工服务“三农”意识和作风中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已整改落实到位的22条,受相关政策影响还需努力争取的2条。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3

>> 浅谈江西省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台商在江西省投资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江西省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江西省农业节水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西省玉山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及解决对策 江西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 江西省高校街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西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江西省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江西省宜春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 奥运背景下江西省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西省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红古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衡水”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泾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黄国勤,罗奇祥,李祖章.江南丘陵区循环农业的模式、途经与技术[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9(1):94-99.

[5] 石金明,范敏,席细平,等.江西省秸秆资源量分析[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1):1-4.

[6] 黄国勤.江南丘陵区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研究:I.江西绿肥生产的发展[J].耕作与栽培,2008(2):1-3.

[7] 陈艺荃,郝永勤.农业产业带背景下福建省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8):118-121.

[8] 彭春瑞,陈先茂,钱银飞,等.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作物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1,32(增刊1):51-54.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4

会议代表列席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聆听了总理重要讲话和副总理总结讲话,讨论交流了学习感受,大家感到深受鼓舞、深受教育,也深感责任重大,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讲话时指出,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站位高、用意深、指向明,全国农业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全面完成中央提出的工作任务,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会议指出,2014年,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业各业稳定发展,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为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会议重点研究了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当前,农业部门适应新常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全力推进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转方式,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变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调结构,重点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资源禀赋特点,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生产优先序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要更加注重提高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要注意把握节奏和方法,坚持尊重农民、尊重市场、尊重实际、优先保粮的基本原则,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5

转型升级工程――推进“五个突出”,实现“五个转变”

转型升级工程位居“八项工程”之首。2011年10月17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召开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新闻会,公布《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计划》提出以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等“五大行动”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每一项行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

《计划》明确提出主要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转型升级“五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发展服务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转变;突出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向消费主导、内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突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突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向集约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突出调整城乡区域关系,推动城乡区域发展向协调互动转变,努力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

科技创新工程――“六大计划”推进产业、人才和载体建设

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突出,能否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依靠科技的力量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经济强省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两个率先”的进程。针对“十二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明确提出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的同时,把创新驱动提升到战略层面,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进一步强化了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

2011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力争在“十一五”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科技企业总数三个“翻两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以上,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达400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意见》提出,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六大计划”,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重点突破。

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农业发展“五个转变”,提升农业“五化水平”

2011年6月14日,江苏省出台《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快农业发展“五个转变”和提升农业“五化水平”的总体要求,即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投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依靠设施的可控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围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经营、农业设施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立农业现代化体系,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粮食亩产430公斤,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15%,高标准农田比重5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78%,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60%,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60%,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250亿元,粮食亩产450公斤,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20%,高标准农田比重6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80%,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80%,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0元。

文化建设工程――实施“行动”

“十一五”以来,江苏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20%,高出同期GDP增速,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10年,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2011年10月21日,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以实施“行动”推进文化建设工程,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行动、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行动、繁荣发展文化创作行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升行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行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行动、加快文化“走出去”行动、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按照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目标要求,《意见》明确了到2015年,全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六个主要目标。

2012年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文化建设工程实施办法》,对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作出具体部署。今后江苏将要着力在四个方面争取新突破:一是大力宣传“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使之内化于心、实化于行,成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优势和强大动力;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扩大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确保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三是全力推进文化惠民,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大型文化企业,积极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五是推动多出精品力作,围绕迎接十创作生产一批具有江苏风格的优秀文化产品。

民生幸福工程――实施“一个计划”,构建“六大体系”

2011年8月19日,江苏省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明确民生幸福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实施“一个计划”(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构建“六大体系”。《意见》指出,到2015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8月27日,省长李学勇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实施意见(审议稿)》、《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审议稿)》。根据安排,省政府常务会议还将对江苏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大体系”中的终身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医药卫生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逐一审议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

9月8日,省长李学勇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实施意见(审议稿)》、《关于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审议稿)》。至此,江苏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大体系”实施意见已经全部审议通过。

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实施“六大行动计划”

2011年5月18日,江苏省出台《关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切实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提出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两个率先”总体布局,把加强源头治理、维护群众权益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首要任务,把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重要抓手,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根本性工作,把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格局作为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关键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施六大行动,力争六个突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2010年11月18日,江苏省就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意见》,决定把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实现永续发展。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倒逼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意见》确定了“十二五”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社会环保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2%;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重达92%以上,重点城市灰霾天数明显减少;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或优于Ⅲ类)接近50%;林木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2%、41%;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达20%。到2020年,全省地表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城乡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得到全面改善,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生态省。

为把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落到实处,2011年8月30日,江苏省正式印发《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前,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基本覆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逐渐增强的总体目标。具体就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8%,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1.9%、12.9%、14.8%和17.5%;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0%、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全覆盖;重点流域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好于Ⅲ类比例提高到50%,劣Ⅴ类水质比例低于15%,城市灰霾天数明显减少。“十二五”期间,生态省建设80%的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为确保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实施“六大行动”,力争“六个突破”,即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行动,在环境优化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推进绿色增长行动,在构建富有活力的生态经济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碧水蓝天宜居行动,在打造城乡优美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植树造林行动,在绿色江苏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在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取得新突破;继续推进生态示范创建行动,在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方面取得新突破。

2012年2月23日,江苏省在南京举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启动仪式。“十二五”期间,江苏将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为该省重要品牌,通过投资6000千亿元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全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6

会议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新消费主体、消费模式不断涌现,现代工业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为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求紧迫、条件具备、机遇难得,到了必须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

会议强调,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在思路上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尊重企业和农民主体地位,共同做大市场“蛋糕”;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让加工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主产区、留给农民;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引领,推动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强化环境、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约束作用;坚持以一二三产融合为路径,围绕消费谋加工,围绕加工谋生产,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在推进过程中,要立足“农”的发展定位,突出“企”的发展主体,遵循“融”的发展路径,重点做到:优化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培育汛笾魈澹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公共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强化组织保障,大力推进政策落实。

会议指出,品牌就是信誉,就是信用,就是信任。农业品牌贯穿农业供给体系全过程,覆盖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当前,我国已进入质量兴农、品牌发展的新时代。品牌成为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成为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引领,成为提高市场号召力的重要抓手。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壮大的黄金时期,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品牌闪亮登场,跻身国际舞台,丰富中国百姓和世界人民的餐桌,向世界展示中国农业的发展力量。会议明确,推进品牌建设要与种养加紧密结合,以品牌覆盖带动种养加发展,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促进种养加上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全提升。要与优势区相结合,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与安全绿色相结合,打造产品品牌;与原料基地相结合,打造企业品牌。要重点在“三区一园”中创建,抓好标准完善和协同管理,构建和完善品牌发展机制,多种形式提升品牌营销能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7

韩长赋谈农业现代化: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三个目标

韩长赋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去年达到了5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63%。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达到了52%。这几个指标说明我们“十三五”推进现代农业还是有比较好的基础的。但是,“四化”当中农业现代化较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还是短腿,“十三五”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这条短腿加长补壮。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方略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或者叫三个转型升级。第一个转型升级,就是我们农业的经营体系要转型升级。第二是农业的生产体系要转型升级。第三是农业的产业体系要转型升级。实现这三个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使我们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能够显著提升。其重点是要保证实现三个目标,或者说三个任务,就是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经过未来五年的努力,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时候,老百姓的“米袋子”会更满,“菜篮子”会更优,农民的“钱袋子”会更鼓,农业会更有魅力,农村会更有活力,农民会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

韩长赋: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要坚持零容忍

韩长赋表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包括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关系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所以全社会包括媒体界的朋友高度关注,这也是农业部的工作重点和应尽的责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农业主管部门来讲我们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零发生,但是我们要坚持零容忍,哪怕是1%的问题,也要尽100%的努力去解决。

近年来由于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力度,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是在提升的,总的还是稳中向好的,我们对蔬菜、对粮食、对肉类、对鱼类都是有监测的,监测的指标是稳定向上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十三五”的目标是要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怎么办呢?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老百姓能吃得放心,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安全。

明经华:扶持现代农业 推动“造血脱贫”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县五云镇党委书记明经华在京接受客家新闻网特派记者采访时表示,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扶贫,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强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彻底挖除“穷根”。脱贫攻坚进入到了新阶段,输血式扶贫已经难以满足群众的脱贫需求。要稳固脱贫成果,必须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让群众通过发展产业来实现脱贫致富。

“就拿赣县五云镇来说,还有一半的村是等级很低的通村公路,受交通的限制,当地蔬菜的运输存在困难。另外,大棚、喷滴灌等农业现代化的设施非常紧缺。”明经华在调研中发现,不仅仅是五云镇如此,在整个赣南农村,因基础设施老化落后导致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五云镇依托国家惠农政策,出台奖补措施,投入30多万元扶贫资金,帮助200多户贫困户免费建起钢架蔬菜大棚,帮助贫困户稳步增收。五云镇的实践让明经华看到,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产业基础,可有效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巩固扶贫成果。

郭凤莲:将功能农业列入“十三五”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建议,将功能农业列入我国农业“十三五”规划。

郭凤莲说,“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如:富硒、富锌、富钙功能农产品),技术的核心要求是高安全、标准化。郭凤莲建议将功能农业列入我国农业“十三五”规划,加大对功能农业方向的科研支持,加大功能农业示范推广力度,加强功能农业标准和协会(联盟)建设。

来自科研院校的代表建议:农业供给侧改革科技要给力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今年农业农村改革的大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改革重点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短板如何补?

在需求侧,市场需要安全健康的、有特色的农产品,高原特色农业就是一个相应的供给侧。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今年的头一个建议就是:把云南作为我国高原地区农业转型发展及现代农业发展实验示范区,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如果土壤受到了污染,那么耕地上生长出来的农作物无论如何也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今年带了8个建议,其中3个与土壤资源保护有关。“有些品种对重金属不敏感,作物吸收得少,还有些品种虽然吸收,但主要保留在秸秆里面。在中度和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地方,通过品种筛选可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谢德体说。

品种从根本上决定了可以向市场供给什么样的农产品。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建议强化原始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科技创新是基础,而基础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又是基础的基础,一定要补齐农业科学原始创新的短板。”他说。

宗庆后代表:农业补贴也应精准扶贫

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5%,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然而,农民收入不高且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宗庆后建议,改变现有“普惠制”的农业补贴方式为精准补贴,以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通过放开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保障我国农业长期健康发展。宗庆后说,政府要对确实需要补贴的人群与补贴方向进行科学分析,把补贴经费集中起来使用,向真正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彻底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以及重点解决那些农民无法投入、也投不起的问题。

吴沛良:补齐三块短板提高农业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站在新的高起点上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着力破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补齐农业三块短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在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时,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

“这三块短板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他说。

第二个短板是现代技术装备的短板。“与国际市场相比,我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也是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因素,必须在强化技术创新,强化机械化、智能化装备,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上下功夫。” 吴沛良表示。

第三个短板是农业产业化。“推进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增值的关键。”吴沛良告诉记者。

政协委员热议:如何精准发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全国政协委员畅所欲言,聚焦如何更加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献计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全国建议政府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法规体系、运行管理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和质量督导体系,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浙江省委会副主委计时华认为,要加快制定统一明确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标准,参照加拿大、德国等的职业农民准入制度设计,逐步探索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与接受农民职业教育资格认定相挂钩。

“当前,要打破过去只有高考才能上大学的界限,学历教育可以是大学生,也可以是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推荐的人,形成独立的办学和考试方式。”全国政协委员、隆平高科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建议,以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为依据,合理规划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布局结构,建立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机制,推动专业设置和行业需求的对接。同时,支持行业、企业发挥其在各自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蹇彪: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

“当前朝阳农业,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实现‘一个目标’,解决‘三个问题’,抓住‘三个重点’。”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朝阳市委书记蹇彪与记者一见面就先抛出他对朝阳农业工作的概括性描述。

“实现一个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朝阳农业的现代化。我们实现这个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切实解决投入的问题。二是要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的问题。三是要解决农业生产模式问题。抓住三个重点,就是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蹇彪接着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三项重点工作。“要通过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朝阳的设施农业、小杂粮及特色林果、特色养殖加快壮大规模,集中力量、集中资源,用3-5年时间,让朝阳真正成为全国温室设施农业第一市,成为中国北方特色小杂粮、特色林果、特色养殖示范市。”蹇彪充满信心地说。

向红琼:把绿色发展变成自觉行动

“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一时增长的‘邪路’,也不走捧着绿水青山金饭碗过穷日子的‘穷路’。”谈起发展路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州州长向红琼对记者说。

黔南州将绿色发展理念嵌入精准扶贫工作,把念好“山字经”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把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生态牌、接好产业链、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作为黔南守住绿水青山、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战略和路径选择。同时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坚决不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输在“教育”和“健康”两条起跑线上。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8

今年时间过半,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农业工作,促进全年农业工作创优争先,为“十一五”规划画上圆满句号,为“十二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前面,各县(区)农业局长作了交流发言,市农业局分管局长就分管工作讲了意见,我完全赞成。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上半年全市农业工作成效显著

由于各级党政组织领导有力、农业部门精心服务、涉农部门团结协作、广大群众辛勤耕耘,上半年全市农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有三个标志:一是全省春玉米产业基地建设暨高产创建现场会在我市县召开,赢得了省厅领导、参会市县的高度赞赏;二是党政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春耕生产流动现场会促进了县区之间、乡镇之间你追我赶;三是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区)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进一步增加。上半年农业工作主要成效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小春粮油再超历史。据初步统计,全市小春粮食播面达到172.57万亩,比上年增加3.12万亩。其中,马铃薯增加2.38万亩;油菜播面达到90.49万亩,比上年增加3.69万亩。据192个村的调查测产,小春粮食产量达53万吨,比上年增产1万吨,增产2%;其中,马铃薯增产0.76万吨。油菜籽产量达到10.86万吨,比上年增产0.31万吨,增产2.9%。小春粮油再超历史,实现了连续八年丰产丰收。

(二)大春实现满栽满插。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各县(区)党委、政府坚持抓早争主动,早动员、早准备、早动手,坚持夯实大春生产基础,依靠落实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时节召开现场会促进,把“三抢”工作作为“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重中之重,确保了大春生产的面积、进度、质量。加上今年不缺水、不缺肥、不缺苗,大春实现满栽满插。全市大春播面达338万亩,比上年增加7.8万亩。移栽玉米118万亩,比上年增加5.1万亩;栽插水稻132万亩,已栽红苕62万亩,面积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三)基地建设势头强劲。各地把基地建设作为“对接大交通、服务大交通、培育大产业”的重要途径,深入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年活动,做到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全市各类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32.7万亩,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5万亩,改造特色产业基地4.61万亩,特别是马铃薯、茶叶、蔬菜、食用菌规模增加较多。马铃薯新增5万亩,茶叶新增1.3万亩,食用菌新增0.35亿袋,新增商品蔬菜1.3万亩。全市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17亿元,用于大力发展茶叶、金银花、蔬菜、食用菌、水果、川明参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各县(区)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效果。区在清江、曾口、恩阳、柳林等乡镇建蔬菜大棚300亩,新植水果5000亩、苗圃80亩;县新建了仙人嵌、谭家河食用菌产业示范区,个菇棚及耳堂,在姚家坝新建蔬菜产业示范区200亩,在苏家坪、伍诗城村建立了250亩茶叶苗圃;县建立了天生、双城、太平、三房、庆丰、光辉、创举等特色产业示范区,总面积达5000多亩,建钢架菌棚156个,蔬菜温控育苗大棚一栋,钢架蔬菜大棚350个;县在元顶子茶场、傲盘窝、黄草坪建集中育苗基地320亩,在兴马、木罗村、铜马村建金银花育苗基地200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3000亩,新建日光温室大棚个。

(四)农产品安全得到保障。各地围绕五个突出(突出重点农时、监管重点、重点环节、重点案件、涉农法制宣传),深入开展农产品执法年活动,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上半年,我局与市委农办、监察、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的农资市场整治,印发《农作物种子工作手册》、《农户购种须知》、《农资真假辨别指南》等宣传资料1.5万份,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273人次,检查农资市场466个次,检查经营门店1653个,检查生产基地68个次,查获违法产品22046公斤,货值8.3万元,立案查处25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9万元。元旦、五一期间开展农产品例行检测2次,在四县(区)主要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抽取蔬菜、食用菌样品400多个,将抽检结果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报告,并函告县(区)人民政府,提出了对策建议。据检测,全市茶叶、水果农残超标合格率达10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1.4%,蔬菜农残、重金属超标合格率达100%,无公害生产基地蔬菜、水果、茶叶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为100%;“三品”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全市无一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五)农业项目有新突破。今年以来,农业系统紧绷项目争取之弦,信息跟踪,领导带头,大小不放,一环一扣,目前共争取中央、省级各类种粮补贴、救灾抗旱资金、粮油高产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增100亿斤粮食 生产能力建设、地膜及抗旱救灾补贴等7个大项资金项目,已到位农业项目资金2.9584亿元,占全年项目目标任务的75%。

(六)发展能力继续增强。

1、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基层农技体系建设项目继续加强。县、县继续列入全国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平昌在全省市率先启动乡镇农技站标准化建设项目。二是农业科技“三大行动

”广泛开展。今年上半年,建小春粮油高产示范29条33.5万亩,建大春高产示范线28条43.5万亩;培训新型农民9350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7.8万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4100户,辐射带动8.5万户,建立试验示范基地32个63万亩。全市玉米、水稻品种优质率达到95%以上;紫色红薯实现了零的突破,地膜覆盖、脱毒马铃薯、旱育秧、水稻覆膜三围立体强化栽培、蔬菜集约育苗、茶叶无性系繁育、病虫绿色防控等主推技术面积达250万亩。油菜最高单产田块达到242.9公斤,小麦最高单产田块达到410.7公斤。

2、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任务。已改造中低产田土10.42万亩,超计划4.2%。二是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共研制肥料配方70个,印发建议卡180万张,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达到612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24.58万亩,完成土壤有机质提升示范8万亩,完成巩固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点10处。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中,建立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还田、农膜残留回收、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净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片46.5万亩。

3、农村沼气进一步提升。已建成大中型沼气1处,在建大中型沼气5处;已完成户用沼气池5432口,新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42个,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生态种植8.45万亩;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沼气项目通过省上验收。

4、农村经营管理有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到户率达到98%,县还实现了电子信息化管理。农村“一事一议”规范开展,涉农收费公示率达到100%。全市从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承包纠纷仲裁机制、撂荒耕地责任追究制度入手,已建区域土地流转信息平台4个,3个县(区)正在建立土地流转仲裁庭。上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万亩。

二、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的几点深刻体会

近期,省、市相继召开了有关农业的重要会议,贯彻落实好这些会议精神,对做好今年农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精神

6月8-11日,省农业厅召开了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会前,李崇禧同志作了重要批示,钟勉同志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用3天时间、分2个片区参观了8个市、18个县(区)的28个基地现场,7个县(市、区)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任永昌厅长作了会议总结和工作部署。任厅长指出,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注重上(注重科学规划设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项目资源整合、注重传统基地改造提升、注重产业功能拓展、注重建设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有五个: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设计标准不高,建设进度差异较大,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

5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领导干部大会,市委仲彬书记要求:全市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拼抢机遇、用好机遇,从抢抓项目、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改善民生、转变作风、扎实工作等六个方面促进巴中加快发展。

(三)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现场会精神

6月1日-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现场会,市委仲彬书记率队参观、现场点评,并在总结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用重建的理念、重建的规划、重建的思路和重建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努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这次会议的重点看的是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重点看的是产业发展。在培育特色产业上,他指出:要突出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建好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要着力规模效益、品牌效益;要着力创新机制;要着力引进企业、人才、资本、项目;要着力抓好综合服务。

(四)对上述三个会议的四点体会

这三个会议,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个会议对全市农业系统的工作的要求高、压力大,但也增强了我们抓好农业工作的信心和干劲。主要体会是:

1、解放思想决定事业成败。这次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所参观的基地是我继、某、某、西安之后看到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为规范的现场,所到之处一眼望去基地成千上万亩,大棚一建就是连片上千个。而我们呢?只是上百亩、几百个,还自称是大动作,差之千里。没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有这样大的气魄、气势和作为。

2、抢抓机遇决定发展速度。当前,我市农业发展正值黄金机遇期,中央重视、支持农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厅对我市农业发展特别关照;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现场会上,市委仲彬书记要求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产业发展上来,各级党政一把手挂帅出征抓农业、抓产业。抓住了这些机遇就可改变农业弱势地位,就能够事半功倍,就会取得乘法效应。如果不乘势而上大抓产业,创建基地强县就没有希望,到那时争取项目资金就难上加难。

3、规模发展决定产业效益。没有一定的规模,就形不成批量,就不能实现精深加工,就不能提高产业效益和产品附加值。从上报的数字看,我市产业基地在全省是排得上号的,但实地一看,零星分散,使人不信服。这并不是山区不成片看不到,而是实际没有那么多。怎么办呢?只有抓紧成线成片培育,把眼前的规模做大。

4、领导重视决定产业投入。在我国现阶段做成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党政的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只有党政一把手重视了,就能多捆绑资金,多增加财政投入,多吸引企业和民间投入。县今年预算安排600万元,整合农业、水利、农机、畜牧、交通、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涉农项目资金3.5亿元,带动龙头企业和业主大户投入1.6亿元发展现代农业。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就太大了,要做的就太多太多了。

三、主要农业工作

年的有效工作时间不足半年,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今年各级农业部门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农业厅的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措施,改变工作作风,抓紧抓好抓出实效,力争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主要抓好五项工作:

(一)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按照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议要求,我们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明确重点。一抓核心示范区建设。要明确基地建设要求,科学规划、连片建设,集中精力抓好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二抓良种推广应用。通过引进新品种,确保优质、高产种苗供应,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发展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推广应用适用新型农机具,提高基地耕、播、收机械化水平;四抓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基地标准化,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抓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作用,积极推行产地采后商品化处理,大力打造农业知名品牌。

2、进一步强化标准园创建。农业部把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粮高产创建和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创建活动,明确要求标准园创建要“责任落实到园、标准普及到园、统一服务到园、管理制度到园、标牌树立到园、宣传引导到园、资金整合到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都要建好1-2个标准园,促进产业基地单产、质量、效益的大幅提高。

3、进一步整合农业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需要整合中央和省、市有关项目,需要地方财政加大投入。要按照项目资金渠道、性质、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涉农项目打捆使用,坚持基地建到哪里,资金项目就安排到哪里。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基地建设。

4、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按照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放在重要位置,明确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工作责任,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并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管理,重点做好基地规划编制、组织实施、配套政策落实等工作。县(区)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的牵头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搞好协调服务,确保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5、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我局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督查。将把实施方案制定水平、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实施质量等作为检查督促的重点,定期检查基地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县(区)要重点抓好项目实施,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实施过程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及时交流和总结经验,确保基地建设任务保质、保量、高效完成。

6、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要广泛宣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大力营造社会广泛关注、部门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群众真心实干的浓厚氛围。核心示范园区要树立标牌,确定目标任务、技术要点和责任人,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基地内要设置宣传标志和宣传标语。要及时总结基地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典型的宣传。

(二)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省农业厅专门召开了会议,从7月1日起施行。市、县(区)农业主管部门要围绕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一中心任务,抓住农产品生产、准出和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相关体制,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我局向市政府建议从10月1日起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在抓农产品安全上要注重10个环节。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明确,一个到位,即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继续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执法整治年活动,建立健全农药监管抽查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从源头把好农产品质量关。三是推行农业标准化。制定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标识、农产品入市检验、检测结果公示、不合格产品退市销售等配套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生产。四是加强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把好准入关口。产业基地、园区要建立速测点,县(区)要建立检测中心,市检测中心要扩大抽检范围,增加抽检频率,及时通报结果,督导整改落实。五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六是切实搞好产地准出。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基础工作。七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八是加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有效开展。九是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等工作机制,做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有效衔接。十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管好老百姓的“菜篮子”、“粮袋子”、“果盘子”、“茶杯子”等,努力确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蔬菜、放心粮油、放心水果,喝上放心茶。同时强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力求每年、每个县区有一家企业、2-4个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对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加强管理、复查、换证。要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工作。各县(区)农业局要加强宣传、规划、技术指导、申报认证工作,要将我市的优质粮油、优势特色产业申报创建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努力,力争全市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万亩,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每个县10万亩以上)。加强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每个县区年内完成1-2个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三)加大大春生产力度。

1、加强大春田间管理。对大春水稻、玉米、红苕、经作苗圃、杂交水稻制种等要加强以病虫害防控为中心的田间管理。一是要加强病虫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动态,及时病虫预报、警报和电视预报;二是要抓好关键技术落实,突出防治重点,以防治稻瘟病、螟虫打好保穗战役;三是要充分利用植保专合组织,统一组织发动,统一防治技术,统一防治药剂,统一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高产创建示范片产业基地、示范园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覆盖,防治面积比上年增加10%以上。

2、做好秋收各项准备。今年大春的满栽满插也给秋收增加了工作量,要以扩大机收为重点,及早做好机具、燃油、技术、劳力的组织和调配。力争成熟就收、早收快晒、颗粒归仓,决不能因秋收不及时造成损失。

3、及早谋划晚秋生产。近年来,由于粮食连创新高,对晚秋生产有所忽视,各地必须引起重视。要早做面积、作物、技术准备,重点抓好晚秋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线建设,突出抓好秋马铃薯、秋玉米、秋菜的种植,做到人均增种一分粮一分菜,人均增收10元以上,给农民增粮增收再上一道“保险锁”。

(四)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一是吃透政策抓项目。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加快老区发展等方面,认真研究对路项目,组织专家搞好项目筛选论证,抢先争主动;二是落实责任抓项目。重大项目要集中领导、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财力去抓。三是实行奖励抓项目。对不是平均分配的项目要按增量以奖代补工作经费和奖励,对争取到独有的项目要实行重奖。四是提升能力抓项目。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农技体系、大搞试验示范,增加项目个数和总量。五是搞好实施抓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加快项目进度、保证项目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创新项目建设经验,以突出的成效让上级满意、群众满意,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项目。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范文9

会议指出,2012年年初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圆满实现了“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任务,在高基数上再夺丰收,在高起点上再创佳绩,实现了“稳中有进、好上加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重要农产品生产再次全线飘红;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了重大贡献,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

会议指出,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科学把握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新的历史使命。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工农、城乡关系真正到了深度调整和互动融合的新阶段,我们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新情况,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

会议强调,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进行了全面部署。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推进“四化同步”,必须做到“两个加快”,一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二是加快农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点要在完善农业基础支撑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