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德育教育建议集锦9篇

时间:2023-10-25 10:30:31

德育教育建议

德育教育建议范文1

关键词:师德 环境 管理 教育

学校的工作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重点是两条:一是高尚品德,二是聪明才智。我认为学校应追求高尚品德和聪明才智的统一,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在制定校训,确定学生培养目标时,都应该突出、强调出德育的重要性。在学校建设德育工作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师德,做好带头人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德育的对象是学生,但主体是教师。一个学校,德育好不好,关键在师德。“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教师既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更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的身体力行者。老师德育的强化,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观。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影响到我们的学生,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大都具有这种气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我们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更重要的还是这种无声的传授,无言的感化。学生会在这样的教育下,稳定、持续的获得进步,并且,这样的进步空间还会很大。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目标是学生,眼睛盯的是教师。坚信“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的信念,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

二、营造气氛,好的环境才能更好的育人

我认为在好的氛围下才能更好的育人,要想做好德育,我们应改善我们的学习环境。

1、将德育分解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三位一体,使学生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自然而然得到品德的熏陶和教育。

2、抓住近几年发生的事,针对性的开展墙报、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使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祖国和家乡带来的新变化,更加坚定了爱国爱党爱乡的信念。

3、通过校广播站开设专题介绍我校辉煌的历史和优秀校友,讲诉一些为人的事迹,通过班级开展班会,积极地对德育工作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母校、以母校为荣的情怀,进而转化为努力学习、为母校争光的行动。

4、注重育人“软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开辟德育基地,每学期都开展“绿色班级”、“绿色寝室”评比活动,创设“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学生明白德育时刻在我们生活中。

5、家、校、社区合作,从而能更好的让家长―学校―社区相结合。通过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和德育工作,与社区、景区、敬老院、特殊教育中心等共建协议,来建立校外德育基地。让学生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同时,能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建立“联防网络”,杜绝外来不利因素滋扰,净化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把学生带到德育基地参观,进行传统教育,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工作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得到有机的结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形成整体合力。

三、严格管理,纪律才能更好的规划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拥有良好的气氛下,学生需要强制的纪律来约束,这样才能更好的实行下去。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观念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初中阶段,学生都应有一定的是非观,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始学会自立、自强。如果我们仅教育他们怎么做的道理,而不加一定的规矩,效果一定不会明显。重视学期初管理,强化对初一新生的规范教育,使学生迅速适应校园生活。每学期开展一些活动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和督促。学校加强对全校学生的穿着仪表检查与整改,利用校广播宣传,弘扬正气,鞭策落后。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德育教育,需坚持时代性和针对性

德育,就是“育心”;育心,贵在“感应”,贵在“共鸣”;没有时代性,没有针对性,“感应”和“共鸣”从何而来?我们可以通过班主任、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座谈会,通过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及与班主任、学生、家长的个别谈话,通过他们发表的文章、撰写的总结、创办的刊物,他们自己组织的活动及学生代表会等形式来对学生情况做详细的调查研究。我们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团结互助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现在的学生也讲理想,讲奋斗,但个人色彩较浓。对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和奋斗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德育应落实在一个“小”字上,从小事抓起,学校无闲时,时时是教育时机,事事是德育内容。站在理论的高度,落脚在一个个学生身上,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上,诸如对一句粗话、一张废纸、一口痰都应抓住不放。所谓“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不空洞说教,要实实在在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从而养成一种优良的行为习惯,使之终生受益。方法上注意创“新”,紧随时代步伐,给德育内容赋予新的内涵、新的形式,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

德育教育建议范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创新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一切以创新为原则。因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思想性和与时俱进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实施创新性教育,彰显思想教育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的树立起着积极的作用。笔者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经验,谈谈关于实施创新性教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的课堂环境的创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心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一方面,思想品德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提出疑惑和大胆质疑,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层面的沟通,建立起亲密的朋友关系,与学生实现平等交流。

其次,教师要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得到融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传统的教学中实施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在新课程标准下,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关注校园、关注生活,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道德模范标准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对先进模范进行访谈、组织学生评价和分析好人好事、带领学生做好事等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体验了知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德育教育建议范文3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

1.引言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和第一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和挖掘学生将来驰骋职场的能力、素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以满足不同岗位的要求,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但承载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体现和实践着职教的道德性,只有具备高尚师德师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才能更有效地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和重要性。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言传身教,以德立教

师德不仅反映在教师的精神境界,而且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更要努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为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期的中职生做好引路人。

2.1边教、边学、边研、边育,提升自身业务。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职业人都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职教教师更应如此。如今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已打破了学科体系,课程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来组织,构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出身的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如何顺应课改的洪流,如何转变观念,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各类专业培训是激励教师前进的外在因素,树立自我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才能真正立足于本职岗位,更好的引导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教书时间久了,难免会有精神疲惫和倦怠,感到自身能力匮乏,渴望接触新知识、新技能,却又下意识地拒绝一些新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的师德修养会支撑教师们从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更新专业知识。一份教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形式早已不再满足现代职业教学的需要,职教教师必须熟悉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掌握最新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将企业文化,企业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和岗位规范等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课堂到实训工厂、企业车间的实践操作等各个环节都要求教师以身示教,树立榜样。只有做到言传身教,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令学生主动接受新的知识,自主探索新的学习方法。

2.2博学广识,提升自我人格魅力。

新时代的职教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知识点拓展到时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经常阅读经典,可以令自己不停地思考;经常阅读报刊,可以令自己对世界始终保持新鲜感;经常浏览网页,可以令自己的思维不落后于他人,并能提升分析判断能力,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可以从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增进学生的亲切感,通过自我品位、人格魄力的提升来影响学生。

3.提升自我价值观,爱岗敬业

如何看待教师这份职业?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一份追求的事业?在如今经济社会中,我们能够守住这份清贫实属不易,但如何能在这个岗位上不甘平淡,体现更多的自我价值,以本职工作为荣,献身于这份职业教育事业?既然已经选择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事业,就应该心无杂念地投入其中,紧跟职业教育前进步伐,永不懈怠。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不如中小学教师那么有尊严,也不如高等学府教师那么有权威,但我们爱岗敬业,为着这份事业而奋斗,有着高尚的师德。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培养成才不算什么,将普通教育中的失败者培养成才,令他们成为社会认可、行业企业需要、具备职业发展潜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才是真正的大贡献。

4.努力寻找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心爱生

作为父母,我们都望子成龙,爱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更应相信学生能成才,爱自己的学生。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心,经常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等角色变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且对学生的爱不能只停留在意识里,而应让学生摸得着,感觉得到。

最新公布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报告”显示,中职生心理状态总体良好,但中职生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有强烈的被人认同的需求:中职生中经常会或有时会觉得自己十分渺小,会被忽视的占到了70.07%;经常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的占到了42.67%。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感、害怕被人忽视等情况值得我们去关注并探讨解决之法。中职生的生源渠道较多,学生的学习程度、能力、自信心、思想道德水平乃至家庭背景差别较大,教师要平等对待,关爱每个学生,鼓励激发他们各自的潜能。令学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走好每一步、迈过每一坎、跳过每一重障碍,塑造自信,成就自我。

当我们在走道上微笑回应学生的一句“老师好”时,当我们拾起学生无意间掉到地上的文具时,当我们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时,当我们与学生一起唱歌跳舞连欢时,我们就将师爱融入了日常工作点滴。尊重、爱护每位学生,放下师道尊严和家长威严,学会去倾听,理解、宽容和赞美自己的学生,今天给予一份赞许,明天会收获十份惊喜。

5.结语

自教育规划纲要之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在新形势的要求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是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循其步。作为职教教师,我们必须坚定职业方向,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杨玉红.新闻晚报:科教,2012-4-9,A1-15.

德育教育建议范文4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对策

一、目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当前,学校在面临提高升学率的巨大压力时,更多强调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出现了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课时安排、师资配备、实践锻炼等方面不能满足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要求。

2.家长对思想品德教育忽视

部分家长不能充分认识“德是为人之本”的道理,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道德修养培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作用,使思想品德教育缺少了关键的支持力量。

3.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认识偏差

教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代社会,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与现实状况存在反差,使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等不能讲得理直气壮,对一些实际问题难以作答,在理论和现实的两难处境中非常迷茫。同时,教学过程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上,课堂缺乏吸引力,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解决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建议

1.强化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是改变只注重学生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二是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建立专业教师团队,注重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开发社会实践活动渠道,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接受教育熏陶。

2.着力发挥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主体作用

(1)善于了解和掌握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教师要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全面把握学生的德育状况,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要准备,更是德育的源泉所在。为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和原有的思想认识状况,还应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大量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运用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方式,积极与其交流,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运用富有震撼力的实例感染学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思想品德学习属于情感领域,其学习结果是学生的态度和思想品德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搜集鲜活的、具有震撼力的实例榜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贯穿时事教育,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使知识转变为行为。

(3)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

现代社会中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且良莠庞杂。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易变动、好模仿、辨别能力差等特征。倘若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的错误认识,则可能对学生、对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搜集相关案例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知识,区分正误,辨别是非,提高认识。

三、改进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课堂教学由传统的“灌输型”向“指导型”转变,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使教材中的知识经过教师的指导,被学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讲授

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可以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形式,增强感观认识,培养正确行为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

3.培养教师的沟通和疏导能力

要在课堂内外创设好心理氛围,架起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与疑虑,以平常的心态宽容他们在成长中所犯的错误,理解他们在成长中所存在的困惑,引导他们敞开心扉,排解学生的思想障碍与心里苦闷,及时改变可能存在的对抗动机,取得学生的认可和共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之,要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进一步发挥它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出对策,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努力把中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庞维国.教学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唐晓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德育教育建议范文5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202-02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银川市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和走访,结合目前银川市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对银川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从而对今后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实效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 职业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由于当前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无论处于何种时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必要的。

(1)为毕业生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职业院校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能外,其职业道德修养则成为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品质,通过本次调查也可以体现出上述观点(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基本道德修养还是有的,且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但是图表也反映出一部分用人单位对学生道德修养的不满意。众所周知,只有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才能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职业教育要把学生职业技能和个性发展、人格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各个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契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性人才,不仅要具备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专业技能,还应具备岗位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只有重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强调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和劳动者,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力质量不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中间层次的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级技术技能的人才严重匮乏,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因而,在职业教育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1.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为了准确把握当前银川市职业院校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笔者对银川市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08份,有效率94.55%,样本具有代表性。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对银川市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评价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

(1)职业选择方面:倾向于自我发展和物质报酬。

一方面,注重自我的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追求社会价值观念不强。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注重自己能力的锻炼和发挥,但在对社会价值贡献方面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工作追求稳定、安全。对收入和福利考虑的也较多,这说明他们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比较注重经济利益的实现。

(2)职业理想方面:存在思想困惑或错误认识。

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学生在职业理想方面思想混乱,尤其对理想和金钱的关系认识不清,把理想建立在钱与利的基础上,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3)职业态度方面:过于强调个人利益,敬业精神严重缺失。

在职业态度方面,学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影响很大,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不肯吃苦耐劳,动辄就不辞而别等不良现象(见表1)。

此次调查所显示出来的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令人担忧,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当前银川市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效果不尽人意,需要做更详细的计划和调整。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应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找到解决措施。

(1)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偏低、观念滞后。

在我区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这样的现象:重视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教育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只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规范和标准,就到达了教学目的,这种落后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

(2)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

近年来,职业院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形式发生了较大改观,教学效果显著,但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完善。比如说:职业道德教育岗位针对性不够,现行职业院校所用的职业道德教材多是通用性教材,专业性不强,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的结合各个行业的特点,体现岗位特色。

(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职业院校德育课的重任落在思政课教学中,而专任思政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且思政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机会少,对相关行业职业道德理解不够深入,使得教育过程中,只能从书本到书本,停留在道听途说层面。另外,由于师资力量欠缺,当前职业院校大都会外聘兼职教师,其素质良莠不齐,育人观念不强。

(4)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化。

当前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对学生进行评价以试卷考试或撰写论文为主,即以书面形式考核学生的道德认知来评定其科目的成绩。在考核上采用考分制,这种简单而粗陋的方式,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3 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这一任务又具体落实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本次调查和访谈也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可以为毕业生在今后能否解决所遇见的道德问题打下一定基础(见图2)。

因此,如何发挥思政课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实效性,就成为职业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银川市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次调查,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加大教育投入。

目前,困扰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首先是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地位不够重视,这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行。只有职业院校真正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其提供条件,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并按时监督检查。

(2)更新职业道德教育观念。

在今后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把职业道德教育当成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教育和品质的培养。其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创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性。

通过本次调查和走访,笔者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现阶段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有如下几方面(见表2)。

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内容,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观念补充到教学过程中。其次,教育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务实的、针对性强的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最后,教育内容要具有岗位针对性。在教学中,要把内容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思政课的德育作用。

(4)教育方式要灵活,拓宽教育途径。

通过本次调查和走访,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现阶段职业院校都采取了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熏陶感染的作用,再辅以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见表3)。

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发挥思政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职业院校还应重视实习、实训环节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亲身体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检测自己能否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5)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道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具有示范和导向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特殊的职业身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院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并逐步培养出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科带头人。

(6)健全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及考评机制,由党、政、工、团等各方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综合施教;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个体的考评和整体的评估,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全面了解和衡量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状况和思政课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是同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对提高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值得我们每一个思政课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德育教育建议范文6

一、中职生德育现状摸查及维度分析

笔者曾就中职学生的德育现状进行过调查,对省属三所中职学校(二轻、理工、工业)学生的德育情况作了抽样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省属中职学校在校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6份,问卷回收率95.2%。调查范围涉及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问卷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学习观、法制观、职业观、人际交往观共五个维度的,经筛选并严格统计后,得出中职生德育现状数据,如下图:

1、人生观方面――有消极思想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

在问卷中,我们特意设置了一个了解学生对人生的态度的问题,结果表明认为人生有意义(非常有意义,仅占10%)的学生占34%,认为没意思的却高达66%,其中37%的学生认为对世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有近30%的学生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着实让我们感到相当担忧。

2、学习观方面――缺乏学习目标以及本身固有思维

在问卷中,对知识有兴趣(包括兴趣浓烈、自主选择专业)的只占37%,而高达30%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点兴趣也没有,同时有33%的学生认为自己选择职校是出于无奈,体会不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这也从一个侧面不难解释了中职学校学生爱在课堂上睡觉、学生流失率高。

3、法制观方面――学生法制维权意识显著提高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于事件的辨识度有着自己比较清晰的认识,比如在中职学生经常发生的偷窃行为,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学生应该受到较重的惩罚,使其能从中吸取教训;再比如对于发生教师侵害学生切身利益时,有将近90%的学生表示会据理力争,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难看出,现在中职生的法律意识正在不断提高,正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4、职业观方面――对专业缺乏了解,与职业的结合度不高

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也不知道学本专业将来干什么,难以把握自己的职业方向,其中有超过六成的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比如有的学生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但在选择职业方面,却选择个体户老板、教师、文员等,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对于这样的结果,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流向我国缺乏专业技能人才的产业。

5、人际交往观方面――重情重义,学生倾向朋友掏心窝

调查中发现,中职学生选择倾诉、分享秘密的主要对象为好朋友及同学,比例将近八成;而对老师和家人缺乏必要的信任,选择向他们倾诉的却仅占21%,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反省一下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让学生真正把我们当作是知心朋友,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无所不谈。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实效性不明显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一线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有高度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定向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德育目标注重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增添现代企业文化等新内容进行教学,达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实效。但现行德育目标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标准及要求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使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出现缺失和错位,脱离了中职教育的实际,造成德育教育功能减弱、实效性降低。

2、德育教育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学校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忽视了教育本质的主体性,一味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的接受地位,失去了自身内在热情与主动,也失去了学生主体道德知、情、意、动、行的实践过程,致使德育教育难于内化为学生的内在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力。

3、生源不足,学校主观放松德育教育

近年来,由于高考扩招以及社会上的新“读书无用论”,导致中职学校普遍出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为吸引生源,维持自身生存,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主观上放松了对他们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约束。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为了使中职生在职校里有所转变,有所收获,职校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他们改正过去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1、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创建德育建设新格局

通过查找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明白,倘若还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用“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落伍了,我们要创建学生德育建设新格局,形成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骨干,学校其他人员全员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机制。

2、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活动中,通过“以创业带动就业”先进典型介绍、职校生技能大赛等系列专业教育,增强创业意识、强化学生专业意识;二是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运用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围绕组织实施党的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搭建德育工作“微平台”,开展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中国梦教育;三是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特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资源,如开展“主持人大赛”、“校园十佳歌手赛”等文体艺术节活动;四是举办如“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型专场演出活动和组织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既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又使学生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

3、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的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广泛,多维观察社会,认识观念上的意识较强,多了一些主见,多了一些个性。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加强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强化校企合作衔接,理清全新育人思路

德育教育建议范文7

1.我省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各方面发展的总体趋向、学段特征、地区差异(沿海地区与内地山区)、校际差异(重点与一般)、表现及其内在规律性。

2.社区环境、传播媒介、学校、家庭诸因素在学生道德发展中各自不同的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最成功、最受学生欢迎和最不成功、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德育活动形式及产生的原因)。

4.当前中小学生道德发展诸因素(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的最薄弱环节。

这个调查研究仅是我们整个道德教育研究中的第一阶段,第二步的工作将是根据道德教育理论和调查结果,拟定一套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拟订一套适合于我省中小学生特点的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激励机制(科学的德育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和方法技术),选定学校进行实验验证,以提高成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总体概述

应该说,我省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总体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有80%左右的学生,在许多项目测量中,显示出良好的品德素养。这说明,我们这几年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有成效的。比如:对“我们国家太穷了,有机会我一定争取出国不再回来”持否定态度的占95%;对“如果能出国赚钱,任何下贱的事我都干”表示不同意的占94.5%。这虽然不足以全面反映当前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广大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心血没有白费。

但我们也看到,中小学道德教育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诚实问题,在我们设计的一个测验学生是否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作弊的项目中,有60%的学生显示出不诚实的倾向,其中学段愈高这种情况愈严重。联系到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在考试中出现的类似问题,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可信的。这种现象可能与社会环境影响有关。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等领域的运作尚未完全进入理性化、法制化阶段,在不发达、不规范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且多能得逞,这就难免对中小学生产生恶劣影响。此外,学校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对诚实正直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也是一个原因。

其次是勤劳俭朴问题。有52%的学生很少或从未干过家务;有25%的学生很不情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事实上,近年来学校对劳动教育抓得比较紧,许多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但由于结合社会实际教育学生懂得劳动的作用和意义不够,以及许多家长因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为未来独立生活所必需的家务劳动,使其收效甚微。因此,教育学生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对个人、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并提高他们的劳动自觉性,是今后学校教育中应当加以重视的。

第三是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弱。有26%的学生觉得自己难以承受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或打击。这自然与当代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如学校和家庭过多的呵护,学生缺乏忧患意识和艰苦的生活锻炼。这种现象若不加以纠正,将来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

第四是孝敬父母问题。虽然有90%的学生存有报答父母之心,但他们行为上没有表现出来或不知道怎么表示。37%的学生很少与父母交谈,更多的人没有帮父母干家务。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却缺乏相应的道德行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校和社会的德育观念偏颇有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把孝道视为封建伦理道德避而不谈。事实上,孝敬父母是爱国主义、乐于助人、团结友爱、谦恭礼让、责任感等道德品质的基础。

第五是主持公平和正义的品质较差。只有75%的学生表示,当好友与人发生纠纷时会站在有理的一边;而有26%的人则表示偏袒好友或干脆躲开。这26%的人中还仅仅是出于情面上的考虑。可以推断,当危及自己安全时,表示偏袒或干脆躲开的就远不只26%了。联系到社会上见义勇为者少、明哲保身者多的现象,更使我们感到在中小学加强正义感的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六是集体观念淡薄。只有69%的学生很喜欢参加集体性的活动。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学校中集体主义教育少了;另一方面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社会上个人冒尖、个人奋斗成功的现象较多,激烈的生存和发展竞争使人际关系趋于冷漠,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之相呼应的是,学生的宽容精神也比较差,如表示与人发生矛盾时,能主动与之和好的学生仅为66%。实际上,现代化的大生产和发达的商品经济,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生产方面,更需要团结协作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今后亟需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中外界作用的程度是我们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发现,有39%的中小学生认为对他们为人处事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父母;32%认为是学校、教师;29%认为是社会文化媒体。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一种多维的环境,家庭成员、社会文化媒体、社会生活现象对青少年产生的作用日益上升,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家庭教育这一个重要环节。

各学段学生道德品质的比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的道德品质现状值得忧虑。如我们在一项测量作弊倾向的测验中发现,小学、初中和高中生的不诚实倾向分别为53%、66%和74%。联系到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给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公民,是我们今后道德教育应突出强调的一个方面。在勤劳俭朴方面,很爱参加学校劳动的人数比例在三个学段逐步递减(82%、76%、57%);高中生中喜欢在消费上攀比的情况从小学和初中的16%左右猛然增加到31%。随着年龄增长,消费上有一定的自或更注重外在形象是自然的,但必须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高中阶段,要适当进行消费教育。

学习上的勤奋进取精神在高中阶段也有衰退。根据调查,争取好成绩的高中生仅为63%,大大低于小学的81%和初中的83%;力求独立克服学习上困难的高中生为70%,而小学生为84%,初中生为86%;愿意在今后的事业上有所进取的高中生为77%,而小学和初中生则为85%左右。这里反映出的问题可能与当前社会上知识和收益失衡及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不适应有关。如何使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继续进取,提高学习积极性,是社会和学校应加以研究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对家乡很有感情的人数比例从小学到高中呈递减趋势(90%、79%、69%),这种现象说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心态在初、高中学生中颇为严重。其数字也预示了今后我省人口外向流动增强的潜在性和建设农村的艰巨性。

高中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明显弱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表示很喜欢班集体和集体活动的人数比例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1%、65%、49%;高中生表示乐意完成班集体分配的难事的仅为65%,低于小学的87%和初中的82%;表示愿意尽力帮助同学的为76%,低于小学的85%和初中的89%。由此可见,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学校道德教育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自我反省、自制自律和谦恭礼让的品质并未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这种反常的现象也在几道道德规范理解程度测试题中反映出来。在提倡节约的三项原因(①因为父母希望子女节俭;②因为平时节俭便不致于有求于人;③勤俭是一种美德)中,选择③的比例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5%、82%和71%。

从正常的道德认知发展来看,中小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力总体上应是不断提高的。上面这些反常的情况说明,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具有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如道德认知水平的局部停滞和下降);社会道德和价值取向对中学生道德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如崇尚实惠、拜金主义等一些社会现象,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的发展,甚至出现一些道德认识障碍);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如过去只强调说教,现在又过分偏于他律)等等。在当前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增强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使之内化,值得深思。

不同学段的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途径也不同。高中生虽然外表上与父母不那么亲近,但父母的言行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因而道德教育不能没有家庭的协助。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比例大致保持在1/3左右,如果方法得当,作用还会增大。而对小学生而言,则取决于道德规范和行为本身与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系的紧密程度。小学生的日常道德规范认知水平表现为:对较远离其生活的理解力低,对贴近其生活并具体实践的则理解力高些。为此,对这些“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我们应注意适当地通过与他们生活、学习较贴近的电影、电视、广播和图书之类直观形象的媒体来影响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沿海地区和内地山区学生的比较

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总体上讲,内陆地区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水平低于沿海地区,但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则高于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环境更为开放,初、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观念变化较快,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认同程度较低;而内地山区由于环境比较封闭,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变化比较迟缓,相对沿海地区更稳定、淳朴一些。比如,在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方面,内地山区高中生中有73%愿意这样做,沿海地区为60%;很喜欢参加学校劳动的,内地山区初中生比例为83%,沿海地区仅为68%;内地山区高中生的学习进取心强于沿海地区(分别为69%和57%);有66%的内地初中生经常和父母交谈,而沿海只有55%。此外,诸如同情心、热爱家乡、乐于奉献等品质的发展方面,内地山区的中学生均强于沿海地区。在调查的样本中,内地山区有86%的初中生对自己的家乡很有感情,而沿海地区则只有70%,这可能是因为沿海地区与国外各方面交流较多,社会环境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对其道德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地比较国内外的生活与发展,加强热爱家乡的教育,是沿海地区学校德育应重视的工作;同时应探讨在商品经济竞争的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和宽宏大量的品质。

近几年,沿海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小学比较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比如不少地区小学向家长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在家的劳动情况等。而内地山区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童的道德教育似乎有放松的迹象。如在勤劳俭朴方面,沿海地区小学生经常干家务事和从未干过的分别为42%和11%,而内陆地区学生则为35%和20%;不喜欢参加学校劳动的沿海为14%,内陆为23%;喜欢在消费上攀比的,沿海为14%,内陆为21%。因此,应该在内地山区的小学大力加强劳动教育。

在勤奋进取方面,内陆地区的小学生也不如沿海地区。在学习中力争取得好成绩的,沿海高达90%,而内陆仅为69%;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设法解决的,沿海为91%,内陆为77%。两地区初中差距不大。而内地山区高中生的进取精神又强于沿海地区。这可能由于沿海地区的家庭对幼小子女在学习上的要求较高,而到高中阶段,随着就业机会增多,学生减弱了在学习上的进取心;而内地山区的家长对能上高中的子女升学期望值较高,并不断强化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欲求。因而,沿海地区的中学应教育学生保持学习上的竞争与进取意识,当升学无望时,应使这种品质转移到对事业和人生的追求上;而内地山区学校应注意从小就鼓励学生竞争进取,同时教育学生立志开发山区,建设山区。

总体上看,内地山区的学生在道德判断和认知的发展水平上低于沿海地区的学生,道德发展未摆脱他律状态的比沿海地区多。

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在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渐习得的。儿童只有在许多行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逐渐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沿海地区的儿童相对于内陆地区的儿童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频繁,获得的信息量多,实践活动量也大,因此在道德认知水平上高于内陆地区的学生。

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去看,过去我们的德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过分偏重书本知识,偏重考试和分数,忽视了对学生生存能力、竞争意识、价值观念、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近几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现实的变化和需要反而促进学校重视加强道德教育。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学校的升学率负担相对低于内陆地区,这也为沿海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条件。总之,扩大儿童的活动与实践领域,在活动和实践中加强道德教育,是内地山区学校应当引起充分重视的。这种情况也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学校教育虽有负面影响,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全面认识社会影响,对消极因素不必害怕,只要我们积极引导,总是会有成效的。

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学生之间的比较

在小学阶段,重点小学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反不如一般学校。如在勇于承认错误、干家务事,守信用、喜欢集体活动、关心他人、宽容心和责任感等方面,重点小学学生的良好比率均低于非重点小学10个百分点左右。一般说来,重点小学的学生与非重点小学的学生起始的智力相差并不大。能进入重点小学,有的是因属于片内,相当多的是由于走了各种途径。因此,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寄予厚望,在功课上抓得紧。重点小学的功课也相对繁重。因此,对于重点小学来说,应该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尽管重点小学的教师和学生父母对小学生的成绩如此重视,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重点小学学生的学习进取精神却不如非重点小学:表示要在学习上争取好成绩的,重点小学和非重点小学分别为79%和93%;表示在学习中碰到难题努力自己想出来的,重点小学学生只有80%,而非重点小学学生却有92%;表示在事业方面努力进取奋斗不息的,二者之比为80%和89%。这种情况说明,重点小学可能忽视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另外,重点小学学生的父母很多恨铁不成钢,或“陪读”,或请“家教”,学生承受较多的心理压力,虽然他们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强的学生比例较大(重点校44%,一般校38%),但他们对学习可能会感到厌烦,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意识。而在非重点小学读书的学生,要求将来进入重点中学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这就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具主动性和进取心。

上述观点,可以从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因素调查中得到佐证。重点小学学生中,认为家庭和父母对自己作用较大的有31%,而非重点小学仅为14%;认为电视、电影、广播等传播媒体对自己影响较大的,重点小学有37%,而非重点小学多达56%。这里说明了重点小学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看电视等活动的限制。而过多的限制和他律,使学生在品质发展上自律程度降低,重点小学学生的自律程度就低于非重点小学学生。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过重的学习负担会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品质发展状况和小学有所不同。首先,重点中学学生自尊自爱的品质略强于一般校。如在“为了出国或赚钱,任何下贱的事都干”的回答中,重点校肯定的只有2%,一般校有6%;重点校从未参加之类活动的学生为91%,一般校为85%。在诚实倾向的测验中差异更为显著,重点中学不诚实倾向的有48%,一般校高达76%。在谦恭礼让和宽容心方面,重点中学也略强于一般校。另一个差异表现在重视集体荣誉方面,重点中学占92%,一般校占84%。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可能是由于重点中学学生起点较高,学校校风一般比较严谨,良好的班集体较多,学校德育工作条件较好。

两类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勤奋进取品质方面差异不大(在事业上力求奋斗不息的重点校为80%,一般校为82%;在学习上一定要争取好成绩的前者为75%,后者为74%),但他们的差异主要在学习的意志和毅力上,如“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努力自己解决的,重点校为86%,一般校为77%。因此,对于一般校来说,须在培养学生学习意志和毅力上下工夫。

一般中学学生的品质发展也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在劳动方面,经常干家务事的占46%,而重点校只有26%;喜欢参加学校劳动的一般校为68%,重点校为65%。这是由于重点校学生在学习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对劳动和劳动教育有所放松所致。因此,重点校应当要求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增加集体劳动锻炼,这将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

学习成绩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比较

在小学阶段,一些与学习直接有关的品质,好生明显优于差生,如勤奋进取、自信自立、自尊自爱、责任心等等。但一些与学习不那么直接有关的品质,好生也大多好于差生。如勤劳俭朴,自制自律、谦恭礼让、孝敬父母、团结协作、助人为乐、公平正义、宽容与同情心、爱国爱乡、乐于奉献等。在三个道德自律测量题中,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选择自律回答的比例递减。也就是说,学习成绩越好,道德认识理性化的人数比例越大。这种现象提醒我们,把德育与智育截然分开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学习成绩好不等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就必然毫无问题。比如,成绩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小学生的不诚实倾向比例几乎相同(54%左右)。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好、中、差生的比例分别为42%、40%、43%。因此,对成绩好的学生,应加强这两方面品质的培养。

在中学阶段,情况又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较诚实正直的比例较大;而在勤奋进取、乐意参加集体活动、关心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品质好的人数比例也从学习差生到好生递增。

但中学生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道德品质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不少品质发展不一定与学习的好、中、差正相关。如:尊敬师长方面,比例分别为91%、97%、93%;关心他人方面为92%、96%、86%;宽宏大量方面为62%、70%、59%;乐于奉献方面为80%、90%、86%。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看不起别人;平时过于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对其他人和与自己无关的事不大关心;由于学习上竞争的影响,有时在待人接物方面有些情绪化,宽容心不够。这样的品质必然导致人际关系不融洽,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以生存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还有一个应引起充分注意的问题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较差,当问到“在生活中如碰到严重的挫折或打击”时,回答“会很长时间提不起劲”的,学习好的为25%,学习中等的为21%,学习差的为19%。这是由于成绩好的学生,平时在精神中总是处于顺心的状态,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和宠爱使他们自视甚高,一旦受到打击就接受不了。一些中学中的优等生在大学成了中等生后,精神崩溃甚至自杀的例子,提示我们在中学中应该重视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在未来社会中,个人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素质如果与瞬息万变的社会不对位、不适应,那就会很快被社会所淘汰,更谈不上会取得什么成功。

学习成绩差的中学生,在个性品质上与其他人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勤奋进取的精神方面,比如,选择“一定要争取好成绩”的仅为58%,大大低于好生的92%和中等生的80%;“学习中碰到困难努力自己解决”的为77%,而学习好与中等的学生均为87%。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另外,要促进学生自信心的迁移。从调查看,总体上说,学习差生的自信心并不差,在“遇事总有自己的见解”和“虽然有的同学在许多方面比我强,但我也有自己的长处”的回答中,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差异并不显著,差生主要是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差。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引导或激励他们把自信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学生对德育形式和方法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学生对效果良好的德育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有几种比较集中的反映:

首先是理论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如经常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到生产、生活和市场第一线去进行社会调查;到部队去实地接受国防教育,参加军训;利用自己的本领切实开展学雷锋助人活动等。

其次是校内德育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如主题班会、各种竞赛活动、文艺活动、野外游览或考察活动等。当然,在组织这些活动中,一定要有鲜明的主题和内在的德育因素,不要盲目迎合学生的兴趣,忘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和任务。

第三是要求适合自己的年龄特征。如小学生中就有相当多的人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有的中学生对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对最差劲的德育形式和方法,学生也有几种比较集中的意见:

首先是开会,尤其是听枯燥乏味而又冗长的报告;即缺乏生动事例又没有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形式主义的宣传。

其次是批评,特别是粗暴的批评和有损自尊心的讥讽,这些只能激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和抵触情绪。

第三是劳动惩罚和形式主义的“做好事”。劳动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德育形式,但如果和惩罚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认为劳动是一种惩罚的手段,从而逃避劳动,看不起劳动和劳动者,劳动教育也就完全失败。相当多的学生对“做好事”也有意见,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没有自觉性,而且许多活动本身并没有实际效用,更谈不上教育作用。

对于游览活动、野炊、观看电视和录像片甚至读书活动等,学生中有不同意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以及看什么样的电影、录像。比如,有的中学生认为看教育影片没有意义,说“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应该看一些娱乐片”。出现这种情况,有几种可能:片子对于她来说,太浅或看过多次;看完后没有组织必要的讨论;影片对于她太深了,看不大懂。因此,即使是看教育影片,学校也要精心组织,根据对象掌握时机,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德育教育建议范文8

关键词:转型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倾向增加

价值观念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意识形态,今天大学生的整个成长期正处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必然会受到各种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转型期的社会是具有冲突性的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促进的一面,目前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具有勇于创新,注重个体价值的实现。但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社会对各种事物的道德评价不再单一和绝对,使得心理并不成熟的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和困惑明显增多。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学习欲望强烈,学习主动性增加,但在学习的目的性上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功利主义色彩。一些学生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思想道德修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只是应付了事,只求成绩合格和拿到学分。同时,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使不少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和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的“四重四轻”的消极价值观。

(二)道德自觉性降低

在道德情操上,部分大学生道德判断力缺乏,道德认识错位,特别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网络时代不期而至,它就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大量丰富信息的同时,我们传统的思想道德观也受到严重挑战。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道德思想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重要时期,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内容的庞杂,容易使学生对不利于思想道德健康成长的不良信息兼收并蓄,这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造成较大冲击,认识和判断能力本来就不成熟的大学生容易失去自我约束,道德自觉性降低。网络的不易监督性,使得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严重下降,比如有学生就认为在虚拟的网络做什么都可以无所顾忌,在网上聊天时撒谎是正常的,黑客攻击他人网络也没有什么不道德,甚至对所谓技术高超的黑客佩服不已,认为其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等等。还有一些大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就业失信,都反映了对自身道德要求的降低。

(三)理想信念模糊

人生的理想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动力,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没有正确理想的人,不会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大学生受大量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思想上疏离理想信念,政治信仰迷茫,缺乏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只关心个人利益,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出现了政治理想模糊的令人堪忧的倾向。部分学生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淡化,对能否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等等问题表示出一种担忧和怀疑。有人甚至认为,管它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只要能挣到钱就是好主义,理想信念淡薄。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完善思想道德课程建设,改进、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教育方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大学生平等交换思想观念。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紧扣时代,及时把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带进课堂,锻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并正确引导大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看待,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准确把握和分析社会现象。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做到知行合一,通过真正接触社会,促使学生对现实的问题进行更多理性的思考,从而自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要引导学生在多种选择中整理出核心价值观,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从而切实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方针,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高校同样受转型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内环境,要通过各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创建活动。

德育教育建议范文9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部署落实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以及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的任务,动员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务实创新,坚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作风保证。

下面,我根据教育局党委和行政讨论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动员阶段取得明显成效

自3月10日教育局召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以来,各校按照教育局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学习动员阶段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做到了“四个到位”:

1.组织领导到位。为确保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从组织、制度等层面加强了对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领导和管理。一是建立领导小组。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局党委正副书记和有关副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日常工作。与此同时,各校建立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配备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联络员和信息员。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制订了《昆山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意见》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40学时学习计划表》,汇编了《昆山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教育读本》,明确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对象范围、总体安排、具体要求、组织领导以及学习内容。3月15日之前,各校制订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和学习计划。三是建立督查制度。委派学校联络员担任联系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督导员,负责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指导、督查工作,协助学校总结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整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了各项教育任务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先后到18所学校了解学习动员情况。

2.宣传发动到位。为动员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宣传发动的力度,务求做到宣传发动“不留死角”,统一认识“不留杂音”。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市教育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之后,各校相继召开了动员大会,传达贯彻市教育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部署落实本单位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各项工作,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工作重点、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二是加强宣传工作。市教育局在昆山教育信息网上开辟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专题》,开设了领导讲话、重要文件和活动信息等栏目,编发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简报9期,为及时传递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信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校张贴(挂)了宣传标语,制作了宣传栏,开设了学习园地,有的学校还建立了师德师风教育网页,为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三是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宣传发动,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达成了以下共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有利于形成“争先创优”、“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是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3.学习活动到位。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各校采取“读”、“听”、“看”、“写”、“议”、“考”等方式,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学习活动。一是学习政治理论。为完成学习任务,各校遵循“以集中学习为主,以分散自学为辅”的原则,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昆山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教育读本》。据统计,各校组织集中学习平均达11次,每位教职工参加集中学习超过40学时,人均撰写读书笔记10篇以上、学习心得3篇以上。二是学习先进事迹。在学习动员阶段,各校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有的组织观看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录像,有的邀请优秀教师作事迹报告,也有的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以不同的形式引导教职工向先进人物学习。三是举办师德演讲。多数学校举办了以“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有效地激发了教职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热情。四是开展交流活动。组织教职工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师德师风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畅谈当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的设想和打算。五是组织专题讨论。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教职工对照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开展专题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要求。

4.联系实际到位。为确保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各校坚持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与教育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加快教育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幼儿教育一体化、小学教育个性化、初中教育规范化、高中教育优质化、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市民教育终身化;二是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大力推广新教育实验,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三是与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紧密结合,对照《江苏省2006~2010年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按照“高于省标”的原则,不断强化优势,努力提升弱项,确保每一项指标都能高标准完成,力争率先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市)”评估验收;四是与提升办学水平紧密结合,按照“工作作风追求更优、工作效率追求更高、服务质量追求更好”的要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力争在办学水平上实现“争先进位”。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各校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注重自选动作创新。亭林中学自编近2万字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材料,丰富了学习内容;陆家中学、城北中学等学校与教师签定师德师风承诺书,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城北中心校、石浦中心校组织教职工开展“献爱心”活动,每所学校向贫困学生捐款2万多元;市实验小学组织教师认真排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细化了管理环节,优化了管理过程。

在总结学习动员阶段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理论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三是联系教育工作实际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认真做好师德师风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各项工作

分析评议阶段是整个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承前启后阶段,既是对前一阶段学习培训成效的检验,也是搞好整改提高的基础。根据总体安排,分析评议从6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结束,主要包括重温师德规范、查找存在问题、征求多方意见、开展谈心活动、撰写自评材料、组织民主评议、提出评议意见、反馈评议意见等八个环节,最后还要进行“回头看”。各校要按照要求,准确把握分析评议阶段各个环节的特点,坚持做到查找问题“准”,听取意见“广”,撰写自评材料“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确保分析评议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分析评议阶段,各校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各校要坚持把提高思想认识贯穿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超前研究分析评议阶段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紧密结合教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必读篇目,引导教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做好分析评议各项工作上来,统一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上来,统一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来。

2.认真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突出问题是解决突出问题的前提,也是分析评议阶段的重点。在分析评议阶段,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全面系统地查找问题,切实找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找问题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入手;既要在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又要防止纠缠细枝末节;既要联系工作实际,又要联系思想实际。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要深入剖析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3.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引导教职工从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高度出发,本着与人为善、坦诚相见的态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正视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努力达到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要充分运用谈心这一有效形式,组织广大教职工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积极营造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群众提出的意见,正确对待组织指出的问题,正确对待民主评议,防止产生消极因素,努力形成更加团结一致、更加勤奋工作、更加心情舒畅、更加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

4.坚持边议边改。在分析评议过程中,要引导广大教职工在找准突出问题,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的同时,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对于能整改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于暂时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整改,确保分析评议工作不出偏差、不走过场,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真正感受到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对学校和教职工带来的新变化。

三、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切实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

根据苏州市纪委教工委《2006年关于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实施意见》和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昆山市2006年纳税人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全市教育系统列为2006年行风评议对象,整个评议工作分制订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和改进提高四个阶段,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到12月底基本结束。各校、各单位要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出发,按照《昆山是教育系统2006年行风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行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明确行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以建设惩防体系为龙头,以规范权力运行为主线,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为重点,以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坚持将行风评议工作与机关效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解决执法不公、服务缺位、效率不高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水平,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作风保证,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二)明确行风评议的对象和方法

评议对象分两个层面:一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直属科室,其中玉峰实验学校、市二中、玉山中学、张浦中学、市实验小学、中华园小学、前景学校、市实验幼儿园以及市招生办公室为重点评议单位,由市教育局行风评议组统一组织评议,未列入重点评议的学校和单位以自评为主;二是教育局机关,接受上一级评议。

行风评议工作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市教育局会同市行风评议组组织实施。评议工作遵循“条块结合、评上议下、评议系统、覆盖行业”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上下联动、内外结合、面向社会、群众参与”的方法。

(三)明确行风评议的主要内容

1.学校行风评议的主要内容。(1)落实责任方面: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主动担负起本校行风建设、预防职务犯罪、校园安全等方面的主要责任。(2)廉洁从教方面:认真执行党的纪律和政治纪律,坚决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教的各项规定,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规范权力运行;提高教育工作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拒腐防变的廉政意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3)规范收费方面:坚决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违规编各种名义的“重点班”、“实验班”、“特色班”,更不准收取编班费;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教育收费管理规定,严禁任何学校和单位私设小金库。(4)师德建设方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补课和家教行为;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做到“三下降、一提高”,即:反映学校的举报信件有所下降,影响师德师风的违纪行为有所下降,校园事故案件有所下降,群众的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学校安全方面: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安全防范体系,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的法规建设,坚决杜绝各类伤亡事故特别是责任事故的发生。(6)办学水平方面:注重内涵发展,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2.教育局机关和直属科室行风评议的主要内容。(1)规范权力运行方面:严格执行政务公开规定,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各项制度,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用语、收费标准、自由裁量等,做到执法公开、公正、公平、高效。(2)规范管理、改进服务方面:加强管理,规范程序,改进服务,提升形象,推行社会承诺,制定办事公开等便民利民措施,切实提高服务成效。(3)监督检查方面:完善各项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畅通投诉渠道,认真处理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纠风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等。(4)廉洁奉公、执法为民方面:严格执行纪律要求,依法行政,做到清正廉洁,执法为民;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

(四)明确行风评议的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阶段(6月15日~20日)。参评学校和单位结合实际,制定评议工作计划,于6月20日前报市教育局行风评议组(局纪委办)。

2.组织实施阶段(6月20日~10月31日)。一是进行动员部署。参评学校和单位结合实际对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专题动员部署。二是选聘、培训评议员,建立评议组。教育局负责选聘、培训评议员,成立评议组,负责学校和直属科室的评议工作。三是参评单位公开承诺。参评学校和单位通过《校务公开栏》、学校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本单位行风建设特别是在规范权力运行、招生收费以及便民利民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投诉和监督。四是参评单位自查问题。参评学校和单位结合工作目标,通过各种形式认真排查本校、本单位在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需要着重解决的突出问题,做到未评先改,边评边改。五是评议组帮助参评单位找准问题。评议组深入重点评议学校和单位,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明察暗访、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对评议学校和单位的行风建设特别是管理、服务等情况进行调查,帮助找准问题。六是制定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参评学校和单位综合评议组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并通过一定形式部署整改工作,提高整改成效。

3.监督检查阶段(8~11月)。一是评议组督促检查。评议组协调帮助参评学校和单位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二是教育系统接受社会测评。市廉政办会同市统计局城调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社会调查和测评,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各校、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接受测评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报告及反馈。参评学校和单位将各自的评议及整改情况向市教育局行风评议组作出书面报告。市教育局行风评议组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测评情况向参评学校和单位进行书面反馈。

4.改进提高阶段(12月)。一是进行综合评估。市教育局行风评议组对社会测评综合满意率、各单位社会测评综合满意率、“公众监督”栏目中的回复率、回复满意率以及各单位行风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并对各校、各单位作出综合评估。综合评估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落实长效措施。参评学校和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长效管理。三是总结评议情况。召开全市教育系统行风评议总结大会。

(五)落实行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组织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及重点岗位领导干部,开展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的学习新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法纪教育;根据形势任务以及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巩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坚决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行为规范,完善依法惩治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令行禁止、违者必纠。二是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总结评比的工作步骤,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努力实现“五个求实效”,即:坚持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在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上求实效;注重教书育人,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上求实效;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上求实效;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在促进学校“争先创优”、“争先进位”上求实效。三是积极开展在校学生崇尚廉洁教育。坚持把崇尚廉洁教育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不同对象,分层次、分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崇尚廉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崇尚廉洁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2.突出重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加快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步伐。根据《江苏省2006~2010年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不断强化优势,努力提升弱项,确保每一项指标都能高标准完成,务使创建工作真正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升教育综合水平、促进教育工作“争先进位”的强大动力。认真做好评估验收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努力做到资料翔实,切合实际,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充分反映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真实水平,确保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县(市)”评估验收。二是依法保障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保障“新昆山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积极支持和帮助“新昆山人”子女专门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认真组织全市28所指定公办中小学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新昆山人”子女入学,并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保障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办好以市爱心学校为龙头的特殊教育学校,对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实行免费教育,认真组织公办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确保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暂时困难而辍学。进一步完善帮困助学制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帮困助学活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入学率达100%。三是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在继续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费制”收费办法的同时,从2006年秋季起,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讲义费和信息技术费,对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本市低保家庭、特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同时免收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根据学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省三星级及以上普通高中和其他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比例分别为30%和20%,收取择校费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和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分别不超过3万元和2万元。严格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行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对教育收费规范学校进行复查,进一步巩固“江苏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创建成果。四是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认真落实规范校车接送工作、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安装CK报警装置、确保食堂卫生达标和确保校舍设施安全等五项学校安全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在校意外伤害事故保险制度,设立市级学生意外伤害专项资金。五是继续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的监督功能,学校重大决策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校务公开听取教职工意见,并提交教代会审议。认真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范,学校重要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校级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重要干部任免实行票决制。六是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基建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从制度上防范职务腐败和犯罪。学校财务工作(含基建财务)必须由学校统一领导,法人负责,做到管理集中、人员集中、资金集中;建立和完善基建、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和廉政准入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筑法》和《招投标法》,防止不法商家参与招投标;规范教材图书采购管理办法,实行明折明扣,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