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10-25 10:56:32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1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国土资源 空间数据 集成建库 运行机制

1 引言

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所涉及的空间数据丰富、品种繁多、数据量大,可以说,一个城市最主要、最基础的空间数据来源于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我国规划国土主管部门一般下设分局、勘测院、规划院、信息中心和土地中心等单位和部门。基础地理数据一般由测绘院生产,规划设计数据由规划院生产,规划国土审批信息产生于局、分局业务管理审批活动中。由于机构设置、行业管理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各种空间数据的数字化程度、数据生产和管理模式以及标准化程度不同。如何将这些分布在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集成,建立完善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保障数据及时、动态更新,为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武汉市规划国土局十分重视信息的数字化、集成和应用,1993年就开始了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字化建库,随后又开始了规划设计成果的数字化,2000年开展了“十大数据库”建设工作,由局信息中心对分布在勘测院、规划院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规划设计信息和各种管理审批图形信息进行数字化和集成建库,同时,将集成建库数据应用于测绘生产、规划设计和管理审批活动中。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信息的集成和共享逐步地扩大、深化并取得成效。

2 数据集成的组织与应用模式

规划国土管理部门一般设有信息中心,负责部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规划设计、城市勘测一般由下属的规划设计院、勘测院负责。鉴于这种管理体制以及实际生产和管理的实际,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空间数据集成的组织与应用模式主要有3种模式。

2.1 集中建库管理,集中更新维护

该模式的主要思路是由数据集成工作由局信息中心负责统一建设和管理,各数据生产部门负责提供原始数据及有关信息,数据集成应用系统从一个系统中读取数据,采用高速进行应用。

这种模式下,局信息中心的工作量较大,适合于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以及各部门不平衡的城市。

2.2 集中建库管理,分工更新维护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2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建立 实现探究

[中图分类号] P285.2+3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5-1

1国土资源的定义

国土资源属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其包含矿政、地政和社会资源。矿政特指矿产的资源的多少、分布区域、挖掘和开采状况等。而地政特指乡村和城镇的地籍管理、土地的使用情况、森林覆盖率和各项交通用地情况等。社会资源为人口的分布和流动状况、会议笔录、各类档案资料、标准系统、法律政策等,由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组成的各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2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2.1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和特性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划分为七个小系统,分别为统计分析、地政管理、信息、矿政管理、查询、综合事务和决策支持等。其具有全面性、综合性、易学性、方便性、经济性、网络性。

2.2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由省、地、县三个系统共同组成,使用国土资源信息网完成各级单位之间的连接。每一级系统都在信息数据支撑下执行,而数据中心经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网络系统构成,最后经过国土资源信息网,完结信息的远程共享和链接。

2.3国土资源的意义

国土资源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其关系着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指标,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增长方便了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改善了以往的分布结构,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其能够致使国土资源各种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综合化和公开化,促使国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达到国土资源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服务,进而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土资源信息化于社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基础平台的功能和关键作用,针对国家社会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与结构的意义和价值[2]。

3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目的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主要分为五个方面:(1)加强调查评估信息化建设。(2)开展合理的基础数据库建设。(3)增强信息化基础建设。(4)开展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5)全面推动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实施。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为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需求,加强国土资源管理,进而提升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方便,建设完善结构、功能配备齐全、技术高超并且和国土资源内容相对性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从各个方面去达成国土资源政务管理、调查评价与社会服务三大流程的计算机化,促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4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探究与设计基准

4.1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探究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为创建结构完整、技术高超、方便、容量大和高速的信息交换网络系统,促进管理信息系统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流程中得到有效的使用,进而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高效使用。

数据库为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系统的操作和运营的好坏,使用过程中是否通畅,该些因素均与数据库相关。创建一个良好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根据国土的保护数据、开发利用数据、治理数据和资源数据等方面着手,整理与收集各项原始资料和数据,每一项管理数据内容均由系统等级与服务对象作为决策。

4.2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基准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于全面系统的建设操作中需要严谨根据软件工程的内容执行,使用现代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以“高效、实用、可靠和先进”为设计基准,实施“安全、开放、规范”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建设的系统方案需根据几个方面进行:

4.2.1保密安全基准

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属于国家和各政府的内部资料和数据,其包括矿产、土地和社会资源,该些资料和数据均受国家法律保护,所以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需确保各项数据的安全。

4.2.2简单实用基准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仅有实用性的事物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得以利用而不被淘汰。而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关系着运行作用和生命力,必须以人们的需求为导向目标,于功能作用上需围绕着简单实用为基准,确保国土资源单位的管理事项得以完善和完成。

4.2.3技术先进设计基准

于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先进技术作为支撑点,随着社会的普遍发展,只有先进技术管理体系,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物质需求。技术能带给人方便的同时,还能促进整个大环境的发展,科学、合理与有效的先进技术,设计一系列业务流程、行政事务管理和融数据处理的实用性系统。

4.2.4标准性基准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属于一个基础建设的要求,属于其他系统兼容与进一步深入扩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资料标准化与数据规范化的特点,这样才能满足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才能促使资源共享和系统开放。

4.2.5发展性基准

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从长远利益出发,设计一套具有发展性的土地资源管理。于各类工作流程、资料格式、资料文档需要更换和提升时,具有发展性能实施动态扩展和修改,保障动态条件下工作流程的可操作性。

5结论

国土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灵魂性数据库的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内容需要从简单到繁杂,数据涵盖的范畴从局部深入到整体,现代化技术手段从低端到高端。而系统数据的收集、输送和更新为创建数据库和确保系统实用性的关键所在。随着新时期的发展,针对现成业务工作流程需实施改革和完善,从减少成本为出发点,提升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整个国土资源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国土资源;规划;地籍信息

1.引言

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国土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通过合理安排国土资源规划,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中,通过应用地籍信息,有利于确定土地权属,从而保障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顺利进行。

2.国土资源管理概括

一直以来,关于国土资源的数据都要经过详细的测评、计算与估化等,十分谨密,国土资源管理也可谓是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一系列学科,共同实现了土地规划与利用的工作的进行。因为土地资源管理本身就是综合了诸多学科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决定着我国每一寸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并预计从中获取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等,促进着国土资源管理带来的诸多利益关系协调和规范,以最优化的方式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属于可调节我国国土资源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大家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国土资源管理就决定着如何促进国土规划和资源利用,其管理过程带来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将会不断计划提升着我国国土的利用价值。

3.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3.1地籍数据组织

集动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于一体的地籍数据不仅是地籍管理的核心,也是现代地籍的基础。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因为大量的空间数据被输入以及处理,所以就需要制定更为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使项目延期或者无法完成。数据库按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许多个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专题图层。数据库组织应按《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严格执行。其中空间数据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包括点、线、面。需遵循地理覆盖面全、信息不冗余的原则。

3.2数据软件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重点在于开发土地管理地籍数据的数据库软件,这项数据库技术不仅能处理海量的GIS数据而且还能对其进行合理地管理。现在已有很多数据库软件能用二进制数据将空间数据储存于数据库中,同样的数据的输出、输入处理等也可以用属性数据来储存。

3.3系统软件结构

C/S模式结构和B/S模式结构是现有的两种常用系统软件结构,“请求—响应”这种应答模式是C/S系统基本运行模式,C/S系统软件结构的核心是数据由服务器集中管理,这个系统结构在接收客户机请求的同时还能将响应结果发送回给客户机;客户机除了可以发出请求和接收回应之外,还具备控制、计算能力。C/S系统软件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不过安装所花费的流量较少,安装速度比较快。B/S模式结构是由C/S模式结构和WEB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三层体结构,客户端可以通过一般的浏览器进行数据传输和浏览。B/S与C/S混合模式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伴随着WebGIS的发展以及地籍管理部门对网络办公的要求,使用率越来越高。数据检查、管理、输出、专题图制作和数据库维护等是C/S结构模式的核心模块。B/S结构模式的核心是系统服务,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数据的基本情况,确定数据订单后传送给数据库,然后数据库把请求信息回应给用户。

4.地籍信息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4.1地籍信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现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至关重要,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方案,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城市规划是由很多内容所组成的,包括城市总体划分、功能分区、城市设计等等,在各项规划内容的实施过程中,都必须依靠完善的地籍信息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在城市规划中,地籍信息不仅可以作为基础数据资料,而且由于其具有空间特征,因此,通过应用地籍信息,还可以对城市容积率、城市规划建设经济指标等进行计算分析,提升国土资源利用水平。

4.2地籍信息在地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地政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供应土地资料,并制定完善的土地出让以及地价政策,在拆迁征地方面,需要加强拆迁赔偿管理,地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即为地籍信息。地籍信息中包括土地来源、土地所在位置、面积、信息代码等各类资料,其详细记录了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以及规划利用现状,因此,能够为地政管理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在土地出让方面,地籍信息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首先,由地政部门拟定具体的用地方案,然后由地基管理部门制作地图信息,比较用地方案是否符合地籍信息数据,如果发现矛盾问题,则还需要对用地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用地方案进行调整后,即可返回地政管理部门,并签订规划后的土地出让合同,最后返回地籍系统,完善最新的地籍信息,包括土地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性质、土地用途等等。由此可见,将地籍信息应用于地政管理中,不仅能够保证土地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还有利于完善地籍信息资料。

4.3地籍信息在房地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地籍信息是由很多内容所组成的,其中房地产产籍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籍信息是由国家负责监管的,地籍信息中的土地信息具有法律意义,因此,在房地产产权认定方面,也应该合理利用房地产产籍。在地籍信息中,房地产数据是由很多部门所组成的,包括房地产登记数据、历史用地数据、临时用地数据等等,通过合理利用各类房地产地籍信息,能够为房地产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4.4地籍信息在土地使用费征收工作中的应用

在国土资源规划利用方面,土地使用费又被称为地租,其能够体现出国土资源的经济特征,通过征收土地使用费,有利于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增加土地税收。在土地使用费征收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各类信息,包括土地所在位置、土地等级、土地面积、土地用途等等,对于不同的土地,需要征收不同标准的土地使用费。因此,在征收土地使用费方面,也可以充分应用地籍信息,提供完整的土地使用资料,为土地费用的征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5地籍信息在土地监察工作中的应用

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中,土地监察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土地监察,能够及时发现随意滥用土地资源的问题,比如擅自增加建筑容积率、违章建筑等等。为了保证土地监察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也应该充分利用地籍信息,促进城市化建设,避免国土资源流失。

5.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通过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城市规划建设、地政管理、房地产管理、土地使用费征收、土地监察等等,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需要以地籍信息作为重要依据,确保国土资源规划合理,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磊,杨昆,赵俊三.云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32(3):1-10.

[2]刘彦随.中国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127-133.

[3]姜建军.“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土资源部的科技与国际合作管理工作[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4):1-8.

[4]春雨.赤峰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初具成效[J].西部资源,2014(2):20-20.

[5]张淑培.国土资源部牵头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J].西部资源,2014(4):54-54.

[6]张宝,彭志帆,赵锁志.我国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发展现状综述[J].西部资源,2012(1):135-136.

[7]刘敏.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40-3841.

[8]李玉春,丁志平.关于数字地形图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其重要作用[J].西部资源,2010(6):17-18.

[9]姚彤彤.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分析[J].西部资源,2013(1):78-79.

[10]刘欣荣.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资源,2015(6):37-38.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4

[关键词]数据中心 规划建设 实施

中图分类号:TP308;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29-02

1 需求概要分析

郯城县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是在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把郯城县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经过整理、整合之后,统一入库存储,统一管理,形成郯城县国土资源的数据仓库和数据配发中心;同时,需要充分利用整数据中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为各科室的业务辅助办理提供帮助,为统一管理、联动更新提供技术保障。

虽然在郯城县国土资源管理历经“金土工程”,“数字国土”,我们进行了大量信息化建设,但是随着业务和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业务的需求,为此我们重新对数据中心进行了规划和建设。

1.1 郯城县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框架

我们按照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临沂市国土资源局“一个平台、两个市场”的建设要求及我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分层设计,并在全县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的基础上,以全局角度规划和设计新的数据中心框架,以期建立以数据中心为枢纽,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国土资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环境,构建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的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管理、土地市场管理、综合监管和社会服务体系。

下面就是我们的总体框架图:

整个系统由覆盖郯城县全县域的国土资源业务网作为主要业务运行网络,互联网作为面向社会服务的主要网络;通过建立基于SOA架构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业务功能模块的服务化、组件化、定制化管理;整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的联网运行和综合信息监管;形成郯城县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实现国土资源的“一张图”管理;通过门户网站体系建设和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推动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实现政务公开和社会化服务,促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的集群化和产业化。

1.2 数据中心业务总体架构

郯城县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在业务层面上,旨在实现基础地理、土地、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以及国土资源业务数据的集成管理,实现多源、异构、多尺度、各业务类型、全生命周期的国土资源数据的整合应用,包括叠加显示、查询与浏览、统计分析、对比核查、数据挖掘,做到国土资源状况的“一览无余”、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矿和以图防灾”,为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满足国土资源全面、全程的业务支撑、综合监管、辅助决策、科技防腐和社会化服务等多样化需求。

从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层面来讲,我们在设计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全面性、综合性、及时性和分层性。

2)系统的集成性。

3)功能的可扩展性。

4)应用的多样性。

综上,总体构架设计如下:

1.2.1 数据中心技术规范

在数据中心规范层面上,包括数据整理、建库和管理,我们依据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规范,涵盖数据质检、建库、汇交、更新、服务等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运营的制度,用以确保所有的数据按照统一的空间数据数学基础、统一的数据分类代码、数据格式、命名规则和统计口径等进行管理和提供应用,奠定郯城县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

具体如下:

面向服务架构(SOA)技术设计与实现

采用B/S、C/S混合模式体系结构

采用XML/GML作为主要的信息交换格式

采用Oracle+文件系统的异构数据管理

采用ArcGIS系列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管理

基于SOE服务器对象扩展技术开发服务组件

1.2.2 数据存储与更新

数据存储层面主要是指将郯城的测绘、土地、矿产、地质等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及各科室过程数据按分区、分类、分业务、分时间的组织和存储的方式进行统一、集中存储,汇总到核心数据库,形成郯城县国土资源数据的数据仓库,奠定郯城县国土资源的数据基础。

同时,为保证数据中心各类数据的现势性,需要基于“谁生产、谁负责、谁更新”的原则,采取批量更新、数据挂载、数据抽取转换等方式,完成对统一时点数据如调查评价和规划数据、实时业务变更数据如土地登记数据的更新,形成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

1.2.3 数据中心服务

数据中心应用服务是数据实体之上的应用系统(或接口),包括目录服务、综合信息应用服务及一系列数据调用接口、WEB服务等。

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层面,首先采用分级分类、数据挂载的方式,对郯城县各类国土资源数据进行分级管理,便于及时掌握数据资源状况;其次,通过数据服务化技术、结合GIS制图表达技术,将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服务化,以动态图集、地图服务目录的方式展现,供数据应用系统及第三方应用系统如电子政务平台、监管平台、综合事务类系统使用,形成数据中心的服务仓库。

1.3 数据中心物理架构

数据中心具体硬件设备:

1.4 为了提高网络中心数据的管理效率,我们在数据分级管理系统和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上采用了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软件系统,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系统的使用情况。

数据分级管理系统

1.4.1 系统介绍

数据分级管理系统按照统一规划的数据资源目录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管理,业务人员根据权限即可访问自己所辖数据管理单元信息,并可对数据资源查询浏览、检索、数据结构信息查询、分级分类、元数据管理等操作,从而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此外,数据分级管理系统还可实现对各分局、各科室挂载的原始数据进行管理,按照原数据结构按不同授权进行分级分类管理。通过该系统用户能够快速的查找与定位数据中心核心数据库和业务科室通过业务系统生产的原始数据资源、方便的浏览图形和属性数据、直观的掌握数据资源总量。该系统支持两级数据节点的管理。

1.4.2 数据分级分类管理

按照数据中心核心数据库和业务科室原始数据标准分类,组织本地节点数据资源的目录结构,实现数据目录结构自定义,提供包括国土资源数据目录和原始数据目录的注册、编辑、删除;国土资源数据目录的升级和降级等功能,从而实现对数据目录的分级分类管理。

1.4.3 多源数据挂载

实现多源、异构数据库的注册及管理,以及支持对原始格式数据的挂载,从而实现多源、异构和原始格式数据的查询与展示。

此功能为各个业务科室提供独立的数据存储空间,并且可以将其数据挂载到数据中心,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

1.4.4 数据资源查询浏览

系统支持对数据中心核心数据库和原始格式数据资源的查询浏览,包括数据资源的内容、图形预览及对应元数据信息的查询浏览。

1.4.5 数据资源检索

系统支持利用关键字检索以及高级搜索功能两种方式对数资源进行检索与定位数据源。

1.4.6 数据资源的申请与审核

系统充分考虑到各个科室所管理数据的保密性,默认状态下各科室的数据只能本科室内部人员以及上级领导才可以查看。但存在其它科室也需要用到本科室数据的情况,此时系统提供数据资源的申请与审核机制。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系统

1.4.7 系统介绍

数据中心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提供对数据中心的运行支撑环境、权限认证环境、系统管理环境,包括系统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运行的构建与配置以及对各业务系统的用户角色的规范、用户角色进行功能权限的分配及操作等,具体功能包括定制角色及权限管理、组织机构和用户管理、服务管理与监控、数据库诊断、配置管理、日志管理等具体功能。

1.4.8 组织结构和用户管理

统一组织机构管理:实现机构信息管理、机构数据管理。提供组织结构的创建、信息修改、更新、组织结构注销删除等。提供对用户的创建、用户信息的修改编辑、更新、用户的注销删除等功能。提供用户在组织结构的分派,调换等功能。

1.4.9 服务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可以启动、停止各类服务,并查看服务状态;通过服务状态界面可以直观的看到当前服务的运行状态,运行状态包括启动(正常)服务正常运行、停止、服务被停止、不再提供服务、失效(故障)、服务经过系统检测没有停止但无法访问、目前是无效(故障)状态。根据不同的状态,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

1.4.10 数据库诊断管理模块

支持对数据库诊断信息的查看,诊断的信息内容包括各类国土资源专业数据的数据量、存储状态、数据访问等信息的诊断,系统提供自动获取和手动获取两种方式获取诊断信息。

1.4.11 配置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登录到运维管理系统后,可以查看和修改服务的配置;并可设定平台的全局配置。

提供地图产品方案构建管理,空间数据源管理,系统构建管理,字典管理,报表构建管理,字段解析,符号管理,查询构建与查询预览功能。

提供数据库连接参数管理。添加数据库,配置数据库连接信息,数据库连接参数列表等功能。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5

一、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及现状

(一)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1、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国土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办公效率,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强行风,树形象,增服务的信息化应用意识普遍增强。

2、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开通了与省厅的网络连接;建成了国土资源视频会议系统;新建了市国土资源局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网站;对局域网进行了更新改造,对国土资源网站还将进一步完善,使土地招、拍、挂进行上网公告,增强土地招、拍、挂的透明度,增强社会公开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我们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市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现状不容乐观,和全省及其它地市信息化建设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1、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不够完善

全市只有市局成立了信息中心,目前只有一名技术人员。各县局、分局目前只是局内部成立了信息中心。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

全市各县局和分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软硬件投资较少。

3、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缺乏

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知识不够,经验不足,并且多是兼职,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很不适应。

4、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县(区)、科室对国土资源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还不能与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相适应。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不断变革,这些问题将显得日益突出。

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信息化建设总体工作部署,市国土资源“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安全稳定、监管有效、服务全面,覆盖全市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国土资源政务管理的网络化运行,增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的效能;形成网上双向互动式的国土资源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一支稳定的国土资源信息化队伍。具体目标如下:

1、基本形成全市国土资源网络体系。完善市国土资源局机关局域网;逐步建立和完善县级国土资源网络,保证与省厅网络运行畅通,基本满足数据远程交换,网络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

2、政务管理业务逐步实现网上运行。基本完成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市、县级国土资源政务管理网上运行。

3、逐步完成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任务,逐步完成一批全市国土资源主要业务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数字化信息的积累取得明显进展,数据库更新机制基本形成。

4、信息资源基本实现共享,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县局对外网站全面建立,各分局依托市局网站建立独立页面,由县局、分局指定专人负责各自网页的更新管理,政务信息。实现市、县和分局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网上双向互动式的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5、信息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信息化组织机构更加健全,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成效,市、县级信息化机构(信息中心)确定,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结构比较合理的信息化队伍。

三、工作任务

(一)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化

1、以电子政务为重点,建设以业务为主的政务管理系统。针对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基础薄弱,县区电子政务建设相对滞后实际,加快以业务为主建设应用系统,适时推广跨越发展,把县区和科室独立的业务应用及数据库系统建立和集成到一个可管理的环境中。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统一数据资源管理机制、统一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统一业务规则管理机制和可视化集成的管理平台,形成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框架和运行环境,进一步推动全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的规模化发展。

2、建立市、县业务网络化运行体系,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和主要业务系统上下联动,规范市、县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主要业务系统的业务关系和数据逻辑结构,建立上下级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系统交换机制,形成市、县业务网络化运行体系,并省厅相关业务系统联结,实现各级业务数据间的交换共享和主要业务系统间的协同联动。以“金土工程”为重点,以耕地保护为目标,通过数据共享和系统交互机制,完成市、县级建设用地申报和土地供应等业务系统,与地政基础数据库和相关地政业务系统联通,形成建设用地申报、审查、审批、供地于一体的网络运行体系,实现上下级数据的互运响应,随时掌握新增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和土地供应信息。推广应用国土资源综合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实现国土资源综合信息自下而上的全面、准确、及时的获取。

(二)国土资源信息开发利用

1、加快“金土工程”基础数据库建设

加强统筹规划与组织落实,加快“金土工程”基础数据库与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建设、管理、运行、服务机制,明确数据库建设、维护职责。市局和县局要加快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城镇地籍、基准地价、土地市场、土地监察等方面的数据库建设。

2、推行政务公开,加强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与制度,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社会和决策管理部门提供形式多样、实时快捷的信息服务。完善市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建立县级国土资源独立网站。设立政务公开、举报、网上办事与网上交易等栏目。建立国土资源违法、违纪网上举报系统和电子系统,接受社会监督。利用网站体系推进政务信息开发利用。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以国土资源网站体系为平台,增加政务信息公开查询和网上办事功能,充实网上信息内容,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查询、网上申报、电子等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相关学科知识与文化,增强全社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意识。

(三)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

1、建设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是市国土资源数据有效存储、管理、运行和维护的中心,为全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是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共享交换及服务的中心。数据中心建设以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网络和信息交换技术,按照统一标准,在全面总结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和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建设与完善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体系。建立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模式。建立集中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多级备份、相互印证、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机制,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维护和服务。确立数据在线和离线服务方式,针对不同的数据服务方式采用相应的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2、健全信息化规范与制度

在已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基础上,建立与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制定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形成较为完善并符合我市实际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同时,要加强对各种已有标准的指导培训和推广应用。

3、保障信息安全

加强网络系统信息安全建设,重点实施物理隔离技术,在物理传输上、物理储存上隔断网络或非网络。完善网络攻防安全子系统,如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主机保护系统等,同时采取适时备份和定期备份结合,进一步提高网络系统信息安全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要制定计划,明确年度工作任务,落实职责,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年度考核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二)健全体制,完善制度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工作机构和组织保障。市国土资源局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市、县级国土资源局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机构(信息中心),分局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化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省厅要求积极开展信息化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数据汇交、信息公开与、网络安全、信息化管理与监督等相关制度,使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与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三)稳定投入,适时跨越

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扩大资金来源,确保稳定可靠的信息化资金投入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6

1 “3S”技术概述

3S技术是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统称,是空间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交叉融合和集合发展而来的,能够实现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应用等多功能的现代信息技术[2]。3S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在国土管理、城市管理、资源评价等领域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RS是Remoto Sensing的简称,即为遥感技术。通过传感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红外线、可见光等信息进行捕获、处理和分析,实现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高质量地进行地图测绘。在技术上,它具有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和多时相等特征[3],因此在结果上,它具有大范围、高时效、综合性、可比性和经济性等特点[4]。

1.2 GPS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即为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系统(跟踪监测、数据传输与处理等)和终端设备等三大系统构成,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为用户提供三维位置、运动速度和时间基准信息。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民事用途,如测量测绘、车辆导航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发展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初步建成,正逐步向各个领域提供区域导航服务。

1.3 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简称,即为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存储、处理、分析、检索、显示、更新和提供地理数据应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而GIS技术可以作为土地资源数据的管理、更新、评价的有力手段。GIS技术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3S技术集成及其在数字国土中的应用

RS、GPS、GIS各具特色,分别具有独立的功能。其中,RS能够全天候、快速、高精度地提供多尺度、多频率的目标信息;GPS能够实时、快速、高精度地提供目标精确的位置信息;GIS则是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5]。但由于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以GIS为基础平台,通过技术的集成可以建立综合性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库平台。

2.1 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3S技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既是利用RS提供的遥感影像,经过校正、解疑得到精度较高、现势性好的空间信息;利用GPS对空间信息进行实时、快速的定位,同时可以应用导航功能引导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调查,确定各类图斑的类型、面积、范围和权属界线[6];并通过GIS系统,建立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

2.2 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土地一张图管理是土地动态监测的有效手段。利用卫星遥感信息,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卫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锁定土地利用变化的图斑信息,实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

2.3 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开发、整理、利用和保护的统筹安排,是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空间数据,辅助规划的编制和修改,GIS系统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涉及大量图件、指标等空间数据管理提供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管理质量和效率。此外,利用3S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动态监测,对土地利用进行时空变化分析,还可以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开发潜力,进而实现对土地规划的动态修正和科学管理。

2.4 在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地籍是国土资源管理的核心,反映的是土地的权属、位置、类别、数量、用途等基本信息的资料。而地籍测量又是地籍管理中的重要基础技术和中心工作内容。GPS新技术建立地籍GPS测量控制网可以显著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提高更加科学和精准的基础数据,并且地籍数据可以运用GIS系统获得更为实时、精确的地籍图,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2.5 专题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以3S技术为核心,构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基础地形数据、矢量数据,以及国土管理的土地现状数据、土地总体规划数据、土地分等定级数据、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收储等应用数据库。对这些多源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建设是未来数字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只有建立起权威、统一、唯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 3S技术未来的应用趋势

在未来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GIS系统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以此为基础并整合其他数据和系统,深度开发各项应用系统将会极大地促进各领域信息化水平[7]。如城市管理系统、市政管理系统、公安消防、水利水电、管网等,均可以3S技术系统为基础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动态地管理,为科学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更进一步的,还可以与政务系统相融合,实现申报审批、督办管理、流程监控等功能[8]。通过3S技术完成城市管理各领域信息化融合,将为未来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字平台,有力的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占录.土地资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国土资源部.十六大以来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回眸[EB/OL].国土资源部网站,2012.

[3]李德仁.数字地球与“3S”技术[J].中国测绘,2003(2):28-31.

[4]周春兰.“3S”技术在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攀枝花宝鼎煤矿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2009.

[5]杨树文,杨亮洁,程耀东.3S集成技术在地图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息,2007,5(6):48-50.

[6]付标,等.3S技术在土地科学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7):105-109.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7

论文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面向社会的外延和拓展。它更加丰富了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更大范围地发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1国内外信息服务建设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许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部级的重要事项,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政府的一种重要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

1.1国际上信息服务及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电子政务主要兴起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已成为政府推行信息化主要目的之一。发达国家经过持续近五十年的信息化的努力,政府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种决策支持系统已经基本完成,有可能利用互联网将政府的信息系统在技术和对象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另一方面,互联网为重新构造政府和政府、企业、民众三者之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互动关系机会,西方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以及信息服务方面进展非常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法律、制度上对政府提供的信息作出了规范。如美国先后制定了两部涉及政务公开的法律,《情报自由法》和《阳光下的政府法》。这两部法律确立的原则很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由此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由过去政府部门“想公开什么、公开多少、什么时候公开,对什么人公开,由政府自己说了算”逐渐转向“法律上规定哪些信息必须公开,否则是违法,普通公民和传媒有权对政府部门进行诉讼”。

1.2国内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在我国的推动,信息服务在内容上、服务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

1.2.1通过建立网站,实行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网上是信息服务起步阶段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1999年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使我国信息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一大批政府部门都相继建立了政府网站,并提供了相应的信息服务。其内容大体上是通过网站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政策法规、指南手册、政府机构、组织、举报电话等。

在这个阶段,政府除了在网上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如公开办事程序、下载审批申报表格),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

1.2.2提供窗口服务和多样性、专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层面,已不再满足“政府部门提供什么,社会就接收什么”,而趋向于一种双向互动行为。现在有许多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在行政管理方式改革中普遍推行窗口式办公。通过开设窗口服务,集中办公,实现“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政府内部的操作运行通过明确的办事程序规定,使办理的时间、地点、办事条件、期限等透明化,同时可以直接接受社会的监督。使政府与民众的“接口”设在窗口。前置审批、需要申领许可证件的项目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即实行“窗口受理、流转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完成”的方式办理。

1.2.3实行“电子政务”成为信息服务的主流方向

随着政府与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化,政府部门的运行方式发生了转变。要求政府各部门要结构调整,即由过去的单个部门的窗口运行,消灭“信息孤岛”实现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实行“电子政务”,各政府部门要在同一个网络、系统软件等平台之下,公众或企业只要通过政府一个门户网站即可完成所有的事务处理。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门户网站形成的用户与政府的互动,用户只需要在网上完成他所需要的与政府互动的事物处理,而不需要了解这件事情完成过程中的部门和官员情况。

显然,这个阶段的实现必然导致政府机构的结构性调整,也必然导致政府运行方式的改变。因为之前政府的资料大多是以纸张为基础,现在则变成电子的文件;之前政府与居民的“接口”是在办公室,或者在柜台、窗口,现在则移到网络视屏上。这也是信息服务的较高级阶段。

2国土资源公共信息来源及服务需求

2.1信息来源

国土资源信息来源十分广泛,绝大多数数据分布在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主要分为管理数据和调查评价数据两大类。

管理数据主要存放于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并相互联系和依存,上级数据在下级数据基础上,通过汇交和统计获得,数据自下而上流动,数据渠道畅通,数据完整性能够得到保证。国土资源管理数据是国土资源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重要数据,该类数据的主要特点是应用广泛,社会效益高,时效性强等。

长期以来进行的土地资源、地质及矿产资源环境调查及基础测绘等调查评价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一方面构成国土资源政务管理的基础性数据;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对促进国土资源自然和社会属性变化规律的认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这类数据最大的特点是投入成本大、生产周期长,它是国家非常宝贵的财富,被社会广泛地应用。

2.2服务需求

政府部门需求。国土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它的合理配置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指标数据。国土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土资源信息是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和决策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企业需求。在经济建设中国土资源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土资源是资源同时又是资产国土资源在企业投资决策等经营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基本信息。在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作经营决策时,他们往往需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家的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市场信息。

公众需求。提供信息服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公民的知情权。随着我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公民对了解政务管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布国土资源的政策法规、政务公开信息、提高政府办事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义务和责任。

3国土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建设探讨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在国土资源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力图通过以数据中心和网络体系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一张强大的数据资源利用网,完成对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应用,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数据共享,形成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

3.1明确信息服务体系的目标与任务

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是按照政府对政务公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面向社会提供优质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并努力将国土资源现有信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提供准确、高效、多样性的服务,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共享与服务,充分体现国土资源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

3.2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的五大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是实现现代化信息服务的技术基础。针对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构建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中主要开展了五大系统建设,如图1所示。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集信息输人、分类、存储和为一体的实时信息系统,各类实时性,动态性的国土资源信息主要通过该系统实现。通过对门户网站版面、专栏、功能不断改善和加强,构筑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设立政务信息公开栏,规划、审批、处罚、收费、征地补偿安置、地价、土地矿产资源出让、政策法规等重要信息,实现动态信息。

国土资源信息查询系统是实现国土资源数据库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土资源数据的网上查询,一是通过元数据库,提供数据库目录查询;二是通过数据转换建立信息查询数据库,提供对数据库内容的直接查询。

由于国土资源信息涉及大量空间数据,在现有网络条件下,空间与非空间信息查询主要在内网实现;在因特网(外网)则主要开展非空间信息查询和部分空间信息以及图像数据的浏览服务。

国土资源导航与搜索引擎系统。前者提供网站地址的查询服务,后者则全面提供网站地址和网页内容的多种方式检索服务,包括分类查询和关键词检索等。导航系统主要通过寻找各有关网站进行分类,并链接其地址而形成。国土资源搜索引擎以现有通用网上搜寻和全文检索技术为基础,结合国土资源信息特点和需求,通过国土资源信息的分类、分解,建立国土资源索引数据库而形成。

国土资源多媒体演示系统,以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手段,实现有关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知识和资源状况等信息的大屏幕演示与浏览查询。在政务大厅安装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各许可项目的办理流程,申请人可随时获知行政许可项目的办理情况。

国土资源信息产品制作分发系统,以数据库及其它相关信息为基础,针对社会需求,通过信息提取、转换与加工,向用户提供专门的信息产品,主要包括光盘制作、图件制作和文字报告等。

3.3建立信息安区保障体系

通过建立国土资源信息、查询等五大系统,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可以说基本搭建起来,实现从国土资源信息的到检索、浏览、下载等一系列服务功能。但随着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业务中的应用,公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更好的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公众,需要对现有的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完善,增强在线服务功能,实现国土资源资料在线服务,制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开辟有关栏目,同时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3.4发挥社会经济双效益,为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4.1发挥社会效益,促进国土资源科学管理

随着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国土资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和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利平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电子平台的搭建将有利于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办事效率,增强监察力度,保障政务信息公平、公开、公正,实现阳光行政。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8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霍城县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地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土地利用方式的加快、土地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拓宽使得土地管理工作者获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土地管理的工作量和信息流量成倍增长,传统的手工加工处理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如何加快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现代化的土地管理模式来带动我县土地管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县土地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建立了数字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体系,积累了海量国土资源数据。3S技术和装备全面应用于土地、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监测,实现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全数字化,土地利用和矿产开发监测实现每年一次全国覆盖。建成一批覆盖全国的不同比例尺土地、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数据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国、省(自治区)、市、县四级管理体系,对方灾害预警,促进审批制度改革,增强综合执法监管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1.研究区概况

霍城县位于天山西段,伊犁河谷西北部的开阔地带。精-伊-霍铁路贯穿霍城县全境,312、218国道交汇在霍城县的清水河经济开发区,交通便捷。境内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是联结中亚和西欧的重要通道。霍城县的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为霍城县发展进出口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可支撑的区位、交通条件。

霍城县县域土地面积57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9万亩,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一个农牧业大县。素有“塞外小江南”之称,适宜于农、林、牧各业综合发展。而且所产的农产品营养丰实,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均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1997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产糖料生产基地县,2000年被农业部特产委员会授予“中国红地球葡萄之乡”,和“薰衣草之乡”、“野樱桃李之乡”、“红富士苹果之乡”的美誉,是伊犁州农副产品加工的重要基地。在自治区以及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霍城县属温带半干旱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霍城县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其中日照时间最长,是河谷热量最丰富的地区,具有发展大农业的潜力条件。

2.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2.1我国国土资源部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土地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土地利用方式的加快、土地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拓宽使得土地管理工作者获得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土地管理的工作量和信息流量成倍增长,传统的手工加工处理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如何加快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现代化的土地管理模式来带动我县土地管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县土地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2]。

在国土资源部党组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和金土工程一期,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重大专项成果基础上,建立全国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社会服务主流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实现由点到面的扩展,信息化已成为国土资源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撑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

建立了数字化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体系,积累了海量国土资源数据。3S技术和装备全面应用于土地、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监测,实现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全数字化,土地利用和矿产开发监测实现每年一次全国覆盖。建成了一批覆盖全国的不同比例尺土地、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数据库,全国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基本建成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体系,部分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主要审批业务实现网上运行与远程在线电子申报,形成了网络化审批管理流程,初步建立了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和在线土地督察系统,基本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国土资源管理、监管框架体系,审批时限缩短了50%以上,部分地方实现了“当场办结”,促进了审批制度改革,增强了综合执法监管能力[3]。

2.2霍城县国土资源部门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伊犁州国土信息化全面推广与应用提升阶段,霍城县国土资源部门在州国土局的指导及大力支持下,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工作在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基础数据库建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管理、局域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目前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其他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公共服务、信息共享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当前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要求。

1、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够。

由于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简单地认为购买安装一些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就等于完成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种简单的认识,导致投资力度、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不到位,使得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与实际应用脱节,这将成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障碍。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只注重对软件和硬件的投入,而忽视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从而导致整个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有序进行[4]。

2、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

由于土地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没有一套协调统一的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管理规范,各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不统一,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系统使得原有的信息系统在结构体系,技术路线,数据储存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系统接口不开放,形成信息孤岛,无法整合,难以共享,不利于形成部门间的协同及信息的共享。

3、在土地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对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需要既掌握土地管理的相关知识又要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所以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土地信息化管理的队伍,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5]。人才培养是土地管理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要不断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有举办一些有关土地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的讲座和教育培训,以培养出一批高水平和高技能的熟悉土地管理工作的人才,从而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3. 信息化在土地管理中的建设及建议

3.1信息化在土地管理中的建设―土地利用科工作流程构图

随着地政信息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在时间序列上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数据信息中心所要构建一个关键问题是对各主题数据库的统筹规划,保证各主题数据库间的信息共享,使地块信息在时间上贯穿于整个信息系统,数据流在空间上保持继承、扩展及关联性。以霍城县国土资源局土地管理业务办理为例,各专题业务活动以土地规划为指导蓝本,对土地用途进行总体调控;国土资源基础测绘中心(信息中心)根据各国土所、储备中心、土地市场、利用科、监察支队的需求进行地块勘测界定,为相应科室提交勘测界定成果(分为征收、市场、储备、违法用地监察、供地等用途)。其中,土地征收地块的数据流向可以是储备中心、市场中心或利用科,即储备中心利用该空间数据进行储备[6]。

市场中心利用该空间数据进行交易或通过网上审批土地利用科直接供地;土地储备地块的空间数据流向市场中心和利用处,即市场中心进行交易、利用处供地;土地市场交易地块的数据流向利用处,即由利用处供地。地块供地完成后,其空间数据可用来变更地籍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涉及规划调整的还要调整规划;涉及基本农田变化需要的,要调整基本农田信息。日常的土地利用活动,如开发复垦、生态环境建设等,导致土地用途发生变化的也需要对地籍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础地理数据、规划数据、基本农田数据进行相应的更新和调整。同时该模式可以用到土管系统的各个科室。土地业务数据流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土地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土地利用工作流程构图[6]

优点:这种信息化模式的建立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工作的准确性;省去了工作很多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其他的办公成本,方便电子文档的保存及随时更新信息;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便于管理,在网络上可以很清晰看到每一个地块的动态变化,方便了对地块的监控。

不足:前期投入很高,对人员要求高要深知土地管理过程中相关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的。

3.1.2 信息化在土地管理中的建设―监控设施在主要地块、矿区、地质灾害多发区中的应用

监控系统是各行业重点部门或重要场所进行实时监控的物理基础,管理部门可通过它获得有效数据、图像声音信息,对突发性异常事件的过程进行及时的监视和记忆,用以提供高效、及时地指挥和高度、处理案件等。随着当前计算机应用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强大的数字化浪潮,各种设备数字化已成为安全防护的首要目标。监控设施具有画面实时显示,录像图象质量单路调节功能,每路录像速度可分别设置,快速检索,多种录像方式设定功能,自动备份,网络传输等特点。

在主要地块、矿区、地质灾害多发区安装视屏监控系统,不仅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及时了解主要地块、矿区、地质灾害多发区情况以便快速采取相关措施。但也存在着成本高的主要问题。

3.2土地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2.1建立科学、健全、合理的制度,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要使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必须有健全合理的制度作保障,要妥善解决好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计算机软件应用混乱等没有标准规范的问题,就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标准和制度,以保证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从而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

3.2.2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土地信息化管理的队伍

人才资源是各项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人才培养是土地管理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要不断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有举办一些有关土地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的讲座和教育培训,以培养出一批高水平和高技能的熟悉土地管理工作的人才,从而为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3.2.3加大在土地管理信息化资金投入,保障是土地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正常运行。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资金购买设备,所以资金保障是土地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可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批、分部门的进行信息化建设,以便资金更合理的应用。

4 结语

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实现土地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通过不断加快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全国及霍城县在土地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大致分析并分析了土地管理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霍城县土地利用中的信息化建设为例提出信息化建设流程结构图,并对霍城县今后土地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仅供为今后土地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5 参考文献

[1]于华.国土资源管理中异构空间数据的整合策略[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

[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的通知[S].国土资源通讯,2008.

[3]赵俊三,尹鸿瑜,陶本藻,等.省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相关技术问题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

[4]杨国清,于正林,论广东省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12.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范文9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实施金土工程,加快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刚才,德胜同志代表局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总结了信息化工作(金土工程)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都同意。肥城局作了典型发言,并向大家演示了信息化(金土工程)建设的开展情况,市局交易中心演示了金土工程系统软件开发阶段性成果。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肥城局的好做法、好经验,按照德胜同志作的具体安排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实施金土工程为契机,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电子政务建设进展顺利。全市电子政务整体构架基本形成,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市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投入资金550万元,电子政务平台即将建成,建成后可以实现国土资源主要审批流程、管理事项以及收发文的网上操作和运转。

(二)信息化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在基础网络、业务数据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和信息化工作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肥城局、新泰局、岱岳区分局、泰山区分局已完成局域网建设,为开展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注重信息系统的应用,特别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早、应用好,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快各类系统的研发,覆盖土地、矿产、地质、测绘领域的基础空间数据库相继建成应用,“数字*”地理信息平台、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信息报备、矿山开发利用统计、采矿权登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建设用地报盘等管理系统已经安装运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即将开发完成。

(三)信息化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依据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编写完善了《*市国土资源信息化(金土工程)建设工作规划》,并于去年4月底通过了*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确定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工作计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信息化建设投资框架,为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四)服务社会水平不断提高。市局和泰山区分局、新泰局、肥城局、宁阳局建立了门户网站和网页,并通过开发应用动态信息、数据查询、导航等网上服务系统,向社会国土资源法规、政策、新闻和公告,提供信息公开查询和服务,基本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需要。

(五)工作机构不断健全。市局和各县市区局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市局在交易中心专门设立了信息综合科,具体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肥城局、宁阳局成立了具体工作机构,明确编制和人员,保障经费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信息队伍建设,为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准确把握国土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提高国土资源工作合理规划、高效管理、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的能力与水平。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转变,坚守耕地红线,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国土规划,严格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要全面履行好我们所担负的职责,就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矿产、测绘管理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国土资源部把基本完成金土工程作为“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规划的四大目标任务之一。省厅把实施金土工程,全面推进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任务。去年10月下旬省厅专题召开信息化建设座谈会,对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近期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强调要加快全省业务网和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建设。

(二)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转变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市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浪费和低效利用资源、破坏生态地质环境、违法违规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等现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和保护,有利于准确掌握资源家底,更加精细地管好资源,提高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利于强化资源监管,化解因资源占用引发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科学制定资源分配政策,实施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有利于转变职能,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

(三)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一方面,国家金土工程的实施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国家金土工程于20*年6月正式实施,通过实施金土工程,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我市前几年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地籍变更调查数据库、“数字*”地理信息平台和电子报件的应用,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信息化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县市区思想认识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不健全,工作进展缓慢。三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缺少统筹规划,标准和规范不统一,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快推进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三、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强力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强化应用”的建设方针,以全面实施金土工程为总抓手,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进程,以国土资源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管理技术跨越式发展,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监管和社会服务水平,确保我市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达到“金土工程”建设的目标要求,跨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当前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加快金土工程实施步伐。要根据省厅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和我市实施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现状,紧密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面规划部署我市金土工程,做到既与省厅金土工程相衔接,又充分体现*特色,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全覆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加快推进涵盖土地、矿产、测绘三大领域,包括基础设施、运行平台、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建设等内容的金土工程。要抓紧落实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加强与市发改委、市财政等有关部门沟通,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确保我市金土工程顺利实施。市局信息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市局交易中心信息综合科全力做好技术支持,各有关科室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开展。各县市区局(分局)要在市局的统一指导下,按照部省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和要求,尽快组织实施。

(二)加快以国土资源网上审批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建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是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主要任务是在构建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库间的集成整合,建成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运行环境。在土地管理方面,要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将规划审查、权属审查、指标审查、占补审查、执法监察、项目审批等审批业务进行集成,建立完善耕地后备资源规划与利用、基本农田保护等系统。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要以矿业权管理为主线,将矿业权管理、储量管理、矿产资源规划计划管理、矿产资源执法监察、地质环境与灾害管理、地热矿泉水资源登记管理等业务在数据和应用方面进行整合,以矿业权数据库、储量数据库、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为支持,形成综合的矿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管理方面,以基础测绘管理为主线,加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更新补充完善测量标志、测绘成果等数据库,加快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步伐,建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各县市区局(分局)要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电子政务的建设进度。当前要抓紧建立市、县两级国土资源业务网和网络视频会议会商系统,按照省厅的部署要求,配置软硬件设备,统一调试,确保今年投入使用。

(三)加快构建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支撑标准体系。金土工程要成功实施并高效运行,关键是要构建全市统一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支撑标准体系,确保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组织开发应用。要抓紧组织制定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平台环境标准、应用体系标准、数据体系标准、系统集成标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等。在严格执行国家及部业务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各类业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标准的培训和推广应用,促进市、县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协调一致,确保全市信息化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运行。

(四)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搞好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要加快国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科学设计和建设国土资源业务网络系统,建成覆盖全市的市、县两级网络。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设好中心机房,配备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性能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要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着力抓好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等重点工程实施。要建立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维护和服务。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应用先进的安全保护技术,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安全防御系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各级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

(五)切实搞好国土资源信息开发利用。要切实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国土资源信息综合利用水平。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规划修编等重点工作,加大开发力度,为国土资源管理各项业务工作提供有效支持。要按照统一标准,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进行挖掘整合,建立综合的数据交换和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利用。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今年各县市区局(分局)务必要把门户网站建设起来,搞好网上政务信息的组织、和更新,整合网上政务公开内容,面向社会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复杂、标准较高的系统工程。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带头使用信息系统办公,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把国土资源信息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列为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的重点内容,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市局信息办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搞好技术支撑,加强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要从大局出发,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二)统筹规划,强化应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始终把系统及数据的实用性摆在第一位,边建边用,注重实效,逐步完善提高。要围绕需求,做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推进。要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责,特别是加强资源监管的实际需要做好调查,搞好整体规划,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时要与市局总体规划相衔接,信息化建设方案要经局信息办统一审核把关后实施,确保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