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最新的节能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3-12-26 15:24:17

最新的节能技术

最新的节能技术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技术;应用

前言

目前的能源问题不仅是世界最感兴趣的,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节能技术的体系结构建筑的应用中,基础能源更为重要。建筑节能技术已经超过总消费量的一半,也是减少能源消耗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在施工中,由于建筑材料与所使用的建筑技术会产生一些建筑垃圾,建筑工程噪音和灰土等。使施工中会消耗很多资源,还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和环保的路线越走越远。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并积极推广节能技术,这样就能够少消耗一些资源,预防环境的污染,节约企业的经济成本,提高居住的条件和水平。

1 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意义

1.1 降低了施工的经济成本

企业使用节能建筑技术可以有好多优势,比如可以用一些传统的建材去施工,这些建筑材料都能够降低企业的施工经济成本,同时还需要做好防止出现废料的损失。此外,我们还要主动开发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都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虽然个别的新型材料经济成本较大,但是未来的角度看,会降低总成本。

1.2 它有助于提高施工技术

节能技术的主要材料是一种环保的新材料,广泛应用在施工设计方面,所以材料的更新换代是必要的前提条件。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响着新型材料的研制和开发。为了摆脱只能单纯进口新型材料的现象,完成自主化的生产开发,降低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建设的成本,我们必须开发属于自己的新型材料并独立生产,这是当前的任务。一般企业的中心都是围绕着经济效益来发展,同时还在不断各种新技术的发展而创新,提高建设和施工进度质量,而且还可以完善施工的整体工艺和施工质量,减少施工的经济成本。可以对施工的整体工艺进行改革和创新,建设各个环节都要使用新型节能技术,利用节能材料的优势和长处,将节能和建筑材料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施工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以建设未来为重要任务。

1.3 提高建筑物的住房水平

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居住环境并提高住房的舒适度。能源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能够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在一个大的方面得到提升,提高居住生活质量。

2 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清洁能源技术运用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主要的建设道路,通过节能技术,新能源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压力,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照明在建筑消耗能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室内建筑规模最大,我们应该在最大范围内保证每个环节的技术完善,并提升相应的效果,使得每个阶段都紧密相连,相互配合每个技术的发展,达到最佳的技术效果和完成连带的连锁效应。节能技术的实现是其他连带技术顺利发挥效果不能缺少的环节,这样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都会提升,所有技术都会进步。给建筑行业带来繁荣的局面和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实现改革。在卫浴空间和储藏室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建筑物内的照明并满足照明要求。

2.2 建筑顶盖节能技术

整体上要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整个建筑外形的美观程度。由于屋顶的建设需要永久的暴露在阳光下,甚至更高的施工工艺会影响建筑物内部的温度。为了减少在该区域太阳光线过去,将屋顶变成圆形或者尖顶旨在减少太阳光线达到该绝热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演变,屋顶建设施工有着漂亮的外观,通常要添加玻璃棉、珍珠岩等,并在降低温度的其他材料加入防水层,因为这两种材料融合在一起会有更强的热绝缘特性,可减少热传递。目前看来,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已经从认识程度到技术水平提高,但是相对于国外还是较为低端,发挥的作用不尽人意,修改和加强的空间还很大。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现状来说,要进一步对节能技术发展和创新。

2.3 节能门窗的具体应用

节能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外墙保温技术和节能材料的应用、建筑物表面上采光技术的应用和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它包含玻璃的材料,可以将内部间减缓太阳热交换,从而降低了能量消耗的增加。窗口的两层硬塑料分为三层,可以提高保温效果的区域,并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门窗节能技术可以通过更换油漆,在炎热的夏天使用高科技玻璃涂层,这样涂覆的玻璃可以减少光线,从而降低了高楼的内部温度,减少了使用空调的数量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它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光线,从而提高了室内的温度,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够提高加热的温度。

2.4 建筑外墙的节能

墙的施工有建筑和能源的导热性能,这种节能效果更好,在此阶段的节能技术对我国有直接的影响,外绝缘方法的墙壁是最常用的技术,也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理论。在施工过程中,该技术的温度跟踪保持水平一致,在建筑物或中心的墙壁上常常被固定在外壁绝热材料中,并在建筑结构上添加一些隔热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外壁绝缘的结构中,会出现墙壁覆盖现象,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并在材料的选择上表明节能的精确性,外部环境和所述上壁的外部温度被认为是不绝缘材料,表面上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证明了节能材料的选择能够达到实际效果。目前,常用混凝土砌块墙体保温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符合绿色环保,而且价格低廉,不会出现能见度不良的影响。加气混凝土砌块是节能技术用于外墙保温一种常用方法,再加上它可以起到保温和节能的功能,所以建设施工中经常使用,在一些建筑相对要求高的审美方面,通常是通过添加新的类型的热绝缘材料制成,以达到节约能源,如硅酸盐保温砂浆添加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铝硅酸盐纤维和海水泡沫,这两者都是良好的热绝缘材料。

3 Y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世界建筑领域中的节能技术应用中,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与不小的成就,从应用技术、应用范围、应用主体到应用材料的过程,都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中。但是由于具体国情和地理因素等限制条件,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推广中都存在很多问题,节能技术有着更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牟栋庭.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J].城市建筑,2015,9.

最新的节能技术范文2

关键词 私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160-02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含义是指所有能够节约资源或者是提高环境质量而从事的技术创新活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主要是从节约能源、资源到减少环境污染的新产品或者是工艺的设计到应用于市场的完整过程。在节能减排技术中,不仅需要对人才进行储备、对知识进行积累;更需要运用新技术来刺激和推动这些因素。所以对私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 节能减排提出的涵义

节能减排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的话,它的意思主要指的是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较少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来降低“三废”的排放,这里的三废指的是:废水、废气、废渣。从科学的发展方面来看,节能减排的主要含义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的粗放扩张模式向内涵转变最快捷的方法。节能主要包括对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减排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进行处理的过程。节能减排工作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节能减排技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 私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现状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的粗放的发展方式的影响给我国的能源带来严峻的问题,这样的条件下,我国推出了实施节能减排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转让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自主研究节能减排技术势在必行,但是由于私营企业普遍缺乏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金融支持上的不足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大等多种因素限制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发展。

3 目前私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私营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跟节能减排实现的最终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创新节能减排技术还有很大的空间。当前我国的资源的环境形式很严峻,节能减排技术任务比较艰巨,制约私营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节能减排政策宣传还没有深入到中小私营企业

虽然我国的相关部门对节能减排政策做了很多的宣传,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些宣传没有深入到中小私营企业中。部分私营企业对节能减排认识不高,认为那些都国家和政府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

3.2 私营企业的分布特点制约节能减排的推进

我国的私营企业分布不集中,一些企业分布在偏僻的乡镇上,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正式由于缺乏一套环保设施,导致部门私营经营者只顾自己的利益,将三废任意排放。这些小而散的私营企业,增加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也严重阻碍着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

3.3 搬迁改造污染私营企业的政策还不规范完善

私营企业在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资金、实力等方面的限制,为了生存就减少了在环境环保上的投资,有些私营企业甚至不惜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绝大部分的私营企业走的是粗放的经验路线。

3.4 监管工作还不到位激励政策仍不完善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环境污染以及排放的处罚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没有实现处罚的公平、公正,从而没有将惩罚措施的最大效应发挥出来。对于在节能减排上做出突出贡献的私营企业,相关部门也没有给予有力的奖励或者补贴。

4 创新技能减排技术的措施

4.1 提高能量,转换设备的工作效率

在我国,以发电锅炉、工业窑炉、各种发动机为代表的通用能源转化设备每年消费的能源在我国几乎超过一般,导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的50%以上。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现役机组整体上减低消耗达到节能的关键技术,提高及其运行的经济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

4.2 强化污染控制技术,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在不同的阶段产生的生态以及环境问题在短时间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这就需要私营企业强化污染控制技术,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4.3 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支持节能减排工作

根据我国的国务院的相关部署,我国的节能减排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并公布了《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方案》以及《节能减排科技行动任务分解方案》,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将实施的重点放在“四大节能减排科技工程”上,也就是攻克一部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的持续支撑能力。

4.4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首先应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学科的研究,为以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其次是加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然后是在企业内广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措施和政策的研究;最后是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引进,促进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

4.5 不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工作

节能减排工作作为私营企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私营企业的科技部门应该不断深入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工作。

1)应该加强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尽量采用清洁能源。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出可以提高生态效率的生态产品和技术。

3)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特征的前言技术。认真落实国家相关部门的节能减排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5 总结

私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任务。作为私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应该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几个大的工程改造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各个领导、各个员工团结一致,提出更多更创新的点子,推动私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私营企业应该加强对节能减排方法的关注,任何一个行业节能减排的好方法,都可以拿来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最新的节能技术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节能;节能措施;重要性

近年来,在世界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约占25%~40%,所以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建筑的重点。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在具体实践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相关人员和部门只有不断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才能将建筑节能技术的职能和作用发挥到最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土木工程建筑节能问题分析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主要集中在外墙保温材料,门窗和屋面等环节,应用范围相当有限,差距还是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开发商和住宅用户缺乏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全面认识,认为推广或应用节能技术会增加建设成本,缺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时间比较短,管理体制还不够科学完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很难保证每个设计环节都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因此,要全面认识建筑节能问题,对建筑材料科技更新,建筑施工技术发展,建筑理念要持续更新,防微杜渐,并进一步完善建筑管理体制。

二、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

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建筑人员首先应当加强对实施建筑节能技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节能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采用有效的应用与推广措施,加强对节能新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具体说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技术管理体制

对建筑节能的监督和管理仍没有摆脱执法不严.缺乏监管的状况,扶持建筑技术创新鼓励开发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倾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建筑节能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与法制体系的乏力和激励政策的缺位不无关系。当前,非常必要抓紧研究和制定推进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并期待政府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同时,要加快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降低资源的消耗量,改进建筑工程的功能和品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有的人在对节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处于降低投入,控制预算等目的,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必将进一步增强,节能技术的推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能降低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和舒适度,确保土木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

3.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对建筑节能技术而言,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节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有助于增强节能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企业员工对节能技术的全面认识,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对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在满足基本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或常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在建工程,建筑材料使用对建筑整体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要达到建筑本身合理布局,满足功能实用,结构简单的现代建筑要求,就要求工作人员从整体出发,更加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应用节能材料。例如,对建筑材料的应用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增强其强度.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方面的性能,并减少污染性材料的使用,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数量。

5.土木建筑中要不断更新节能理念

在现在生活中,人们应该采用“被动节能”方式,即不利用人工能源,而是因地制宜的采用建筑所在地的自然能源(比如光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等)已达到节能的目的。冰岛国家主要是利用其自身丰富的地热资源,使建筑物直接达到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温度。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和和能源,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破坏。

2010年上海世博会采用的建筑节能理念与方案,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的最好范本。参展各国纷纷从自然万物中寻找智慧,“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竹屋”等等技术就科学展现了真正节能的一面。世博园区采用江水源热泵系统为园区“减热”,将位于世博园中央的黄浦江作为园区的“冷却水”,为会场有效排热。马德里案例馆的“竹屋”,世博园中标志性的节能建筑,整个外墙都披上了帘子,提升了整栋建筑的隔热效果,同时也加上了一点现在建筑的艺术美感。城市最佳实验区的汉堡馆,是一座能耗极低的节能住宅,它采用了地源热泵的技术,泵站机房在其地下一层,期原理统井水很类似,打一口深井,将“井水”引入室内,在地板下的管道内流动,冬可采暖,夏可降温,完全不消耗其他人工能源,也就没有碳排放。因此,在土木建筑中,要因地制宜的选择节能材料和施工技术,更新节能理念,不能所有问题一概而论。

三、结语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现有平均资源的不足和生活环境恶化的困局越来越明显,现有资源量和需求资源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此事实迫使各行业寻找一条节能和环保的出路,以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筑业也不例外。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节能问题已近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建筑节能也在进一步的更新,节能和环保是一个双重指标,是绿色建筑科技的体现。但我们也应该对节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建筑节能是外因,我们更应该把节能作为一种生活理念,在日常的生活中处理好节能的细节,才能真正的做到节能,土木工程建筑节能也就能更好体现。

参考文献:

[1]操雪荣.居住建筑体形洗漱对建筑能耗影响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7

[2]梁伟,王宗贤,顾琦.浅谈土木工程损伤检测技术[J].科技信息,2009,(06).

[3]华虹,陈孚江.国外建筑节能与节能技术新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4]肖宁;;节能建筑的发展动向及设计研究 [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年10期

[5]范文英.再生能源用于移动通信基站控制室[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

[6]叶帮清;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重要性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第6期;[本文转自:]

最新的节能技术范文4

关键词:工民建 新型节能技术 建筑工程

Abstract: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new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ivil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new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of civil engineer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s the most main contemporary civil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engineer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o save the cost of the opera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returns on civil engineering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The new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to civil choice standard and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using the advanced comprehensive new type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of possibilities.

Key words: the new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n civi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作为人类人工的产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气候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外延生活手段。随着当前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实现技术要求更高的室内的热舒适程度的要求,我们人类对于人工设备等人工技术力量产生了不可避免的依赖性,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较高的能源消耗和对自然生态的十分严重的破坏。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能源比重偏低,所以相对而言仍然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是工民建方面的能耗却是相同的气候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的2倍到3倍。高能耗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对工民建新型能源技术重新进行研究,充分、全面的挖掘工民建新能源技术的巨大潜力。

一、工民建节能技术的含义

为推动我国新型节能技术进步,提高新型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节约能源和工业产业结构能够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于2006年)明确指出,节能技术就是指提高能源的利用开发的效益和效率、尽可能的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接力遏制能源和资源的浪费的相关技术的泛滥。工民建节能技术是一门跨行业、跨学科、应用性、广泛性和综合性十分强的技术,它集成了我国的城乡规划、设备、建筑学及土木、机电、环境、材料、热能、信息、电子、生态等工民建工程学科的相关专业体系和知识,同时,又与技术经济、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等人类社会学和人文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民建节能技术的基础是建筑节能科学,这就需要以不影响我们人类对于生活舒适程度的需求为大前提的情况下,包含建筑、采暖、施工、通风、空调、照明、建材、电器、能源、热工、检测、计算机应用、环境、管理等诸多领域和具有全方位综合一体性的技术。就当前而言,我国的工民建的节能技术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集中表现,即建筑供热和制冷体系、建筑的外层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还有就是建筑设备的节能技术和可以再生的能源在我国工民建节能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二、工民建节能技术的选择标准

工民建节能技术的评价是节能的主题,能够选择合适的相关节能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保障,也是我国政府在制定工民建节能技术的相关政策的时候的基础和依据,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途径。为了能够确保对工民建进行评价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对工民建节能技术进行评价必须有效遵从以下的相关基本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2. 动态性原则

3. 客观性原则

4. 经济和技术相统一的原则

5. 创新型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技术的选择和技术的评价是一个需要相互融合的完整的过程,但是他们彼此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技术选择是在技术评价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技术经济学里面有对技术选择明确的定义,即技术的选择是工民建的决策人希望能够实现他们既定的社会目标以及经济技术,因此对多种技术路线、技术的方针、技术的措施以及技术的方案进行合理的比较,从中选取最适合的方案的这个过程。

工民建节能技术的选择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产生变化、工民建节能技术选择的各种制约因素之间的不同、工民建技能技术选择的主体之间,这些都是能够引起选择标准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工民建节能技术选择是在技术力量、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以及环境要求之间寻找一个能够达成所有因素平衡的支点。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达到节约能源,减少工民建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为目的。技术节能量、技术增量成本和工民建的技术收益等都是工民建节能技术选择应当关注的重中之重和核心问题。

建筑的节能性能需要现场检验,其中包括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能检验以及系统功能检验:

1.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能检测,它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墙体、屋面的传热系数、隔热性能测定;幕墙气密性测定;外窗气密性以及传热系数测定。

2.采暖、照明、设备、空调、配电、监测与控制的系统功能检验。它的主要项目包括:换热器效率;冷、热管网输送的效率或损耗;供冷、热水系统补水率;循环水泵单位输冷、热耗电量;保温风管和冷、热水的管道外表面温度;平均照度与照明功率的密度等项目。

依据实际检测的数据,再结合工民建节能设计标准,评价建筑是否达到工民建节能要求。即评价工民建现阶段的综合性指标是否可以达到了国家或者地区所要求的工民建节能设计标准。

三、工民建建筑新型节能技术内容

工民建的建筑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建筑的供热和制冷的系统和建筑的相关设备的节能技术、可以再生的能源在工民建的建筑中的应用技术。

建筑的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内容主要是涉及到:外墙的保温和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楼板和楼梯的间隔墙技术、屋面的节能技术和地面的节能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手段。

建筑的供热和制冷的系统和建筑的相关设备的节能技术内容主要涉及到:供热系统的温控和热计量技术、热电冷联产的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空调系统的变频控制技术以及热回收技术。

可以再生的能源在工民建的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包括光热、光电)、浅层地热源泵(这其中包括地下水源、土壤源、淡水源、海水源、污水源等)、太阳能源的热泵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

四、新型节能方案设计

工民建的节能设计方案是将由建筑节能的专业人员积极的参与到工民建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当中,促使设计方案是在满足标准规定的合理的舒适度的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型节能技术手段尽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满足工民建节能要求。同时,还需在计算机的模拟计算量化的能耗状况的基础之上确保使用节能技术和措施的效果是否达到显著效果,计算初投资的预期回收期,确定节能方案可行。

工民建节能设计和改造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设计:通过对环境的指标进行调整,比如绿化率,硬化路面分布和路面遮阳技术等技术手段,减小热岛效应,降低既有工民建环境问题所带来的能耗;

2.围护结构设计:针对现有墙体、屋面、窗户等的围护结构现状,从隔热、保温、遮阳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改造方案;

3.设备系统设计:提高空调的设备和系统、照明的设备及系统和其它设备的相应的能效比;

4.可以再生的能源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工民建节能设计需要一定系统优化的思路,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应该是能源效率高、社会成本低、又满足相关需求的节能方案。因此,需要对新建建筑进行有效的工民建新型节能设计,或者对既有的建筑设计节能改造方案,并且针对每个项目仍需提出多个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案,以此进行比较,对各个方案的改造之后的节能效果和这个方案投资金额做出实用的准确的评估,在考虑到综合性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总结:面对工民建过程中能耗占据我国总能耗相对较大的情况,我国工民建的新型节能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日渐提上日程,在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够稳步的可持续的发展,构建新能源创新型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建筑设计、细节构造设计和对环境控制设备和环境控制系统相关设计的三个工民建新型节能技术设计的策略,将自然能充分的利用起来,尽量降低和缩减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和消耗。

[1]孟文强. 低碳住区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房地产,2011(02)

[2]赵刚. 建筑节能技术选择若干问题探讨[J]. 山西建筑,2009(27)

[3]张扬.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研究[J]. 科技信息,2010(20)

最新的节能技术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策略

1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005年,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不但给予绿色建筑明确定义,而且对于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智能、运营管理等技术要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将原有分散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统一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框架之下,使绿色建筑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目标更明确、体系更集成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先水平。2004年,建成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汇集了国内外104家产、学、研联合体,涉及l2个交叉学科,集成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力争达到“综合能耗为普通建筑的25%,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健康、舒适指标,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具有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源回用、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通过对所实施的技术体系进行跟踪实测(表1),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后续应用研究,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已被打造成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平台和教育示范基地。

绿色建筑的推广不仅对于传统建筑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落后产业进行技术更新、产品换代,与建筑行业一起迈向绿色产业的新时代。绿色建筑对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具有显著的规模和经济优势.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耗量达到能源消耗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

表1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所采用的技术体系

2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瓶颈问题

(1)引进技术还需本土化。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国外发展得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术和定型产品,如何引进国外技术并转化为适宜本土的技术,同时利用国产材料降低成本,可在国内大量生产并推广应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除了引进技术和产品,国外的绿色建筑扶持政策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都已相对成熟,我国在借鉴经验的同时,也应密切结合本国国情和体制特色,制定适宜的、本土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和规章。

(2)亟待降低技术成本。以“绿色地产”为卖点的一系列高端楼盘和部分投资巨大的示范项目将大众引入“绿色”即“生态”、“生态”即“贵族”的误区。绿色建筑因为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和新设备,必然增加初期的投资和成本,以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为例,其建筑面积造价为4603元/m2 ,比同类型普通办公楼高出约1400多元,成本增长率接近50%,这些超额投资预计需22.3年才能收回。高科技含量、高成本投入、长期缓释型回报都使绿色建筑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开发商、消费者难见即时利益,自然不愿意为此买单,成本高昂必将阻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3)产业化水平低。虽然对节能、节材及环保等关键产品的需求迫切,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且适应市场机制的环保经济产业链,许多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行业,如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还较低,由于缺少专业的高素质施工队伍,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没有应用经验,大大降低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完成度。国外绿色建筑产业化程度较高,以既有建筑改造行业为例,瑞典有1500多家节能改造公司,他们首先评估待改造房屋,然后向银行贷款进行改造,改造后用节约能源节省下来的费用偿还贷款,7~10年后,住户即可开始享受改造后的成果。这种由节能改造公司推动改造的方法大大优于由政府出资并组织进行改造的方式,同时对节能改造行业给予减免税务和低息贷款等措施,大大促进了改造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因此,我国应尽快提高绿色建筑相关产业的整体水平,依靠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技术更新换代。

(4)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的博弈。“衡量绿色建筑技术优劣的首要标准,是看其在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上的贡献度,而不是仅关心其对自然环境依赖度的绝对降低值[2]。”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建筑对于资源的利用率,大量的技术叠加未必能达到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的最佳,往往增加成本的同时反而降低了综合效益。一味地在绿色建筑中应用多项技术而获取最佳的生态效率,而不顾及投资和开发以及使用上的经济效率,只能背离建设绿色建筑的最初目的。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不能只专注于技术本身,如何选择技术、集成和优化多项技术也同等重要,因此,对于技术系统化、集成化和技术优选等研究的进程也决定着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3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策略

结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所面临的具体困难,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定位应更加明确,适时地转变技术理念、调整技术路线、拓宽研究方向。都将有效地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3.1 转变技术理念

(1)环境观。恩格斯曾说:“人类不能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每次胜利之后都是自然的报复。”技术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工具,人同自然的关系一直被技术至上的思想所左右,科学技术一直是为人类向自然索取而服务。“以人为本”被误解为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但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以人为本”将转向“以自然为本”,其实两者并不矛盾,保证自然的生态利益才能保证人类生存的根本利益,因此,对技术的理解必将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更多的技术应用将会把生态效益置于首位。

(2)能源观。2006年我国房屋建筑总面积为395亿m2,总商品能源消耗约5.63亿t标准煤,占当年社会总能耗的23.1%[3],而1996年建筑总商品能源消耗为2.43亿t标准煤,l0年时间增加了1.3倍。2006年底,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建筑节能问题提交的调研数据显示: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9.1亿t标准煤的水平。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体系是架构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思想之上,其中又以“节能”为目前绿色建筑推进工作中的突破口。我国发展绿色建筑节能的具体目标是“大力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十一五’后期建筑节能1.1亿t标准煤”[4]。我国建筑能耗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降低建筑行业能耗将是整个节能减排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同时,我们也应适时转变能源观念,从传统的节约思想――节流,转向可再生思路――开源,只有开发新的替代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3)经济观。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为追求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而将生态环境置之不理,当时的经济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的恶意报复,而后经济发展将会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后退。绿色建筑技术不能只专注于技术本身,而应面对除了技术本身之外、影响技术发挥效用的种种因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谋求共同利益、和谐发展,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3.2 调整技术路线

(1)构建多维度技术体系。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区别于传统建筑技术体系的独立、单一和割裂,具有复合、多维度、相互联系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单体模块分配给它的功能配置;二是绿色建筑个体内部的技术集成系统;三是从全寿命周期角度构建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中的技术综合系统。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组成要兼顾城市整体和建筑单体,兼顾建筑内部的不同专业技术系统,还要从时间维度上兼顾到各个阶段的技术集成。

(2)走集成优化路线。技术组织方式也面临着变革,传统的技术路线割裂而封闭,而绿色建筑技术要求组织模式模块化、系统化、整体化,只有技术优化才能使各项技术发挥最大作用,达到最佳效果。“技术集成度是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技术优势的关键所在”[2]。孤立地提高系统各部分的效率,反而易使整个系统效率降低;不分主次的一一满足功能需求,没有技术进行优选,多项技术的简单叠加,也容易造成系统冲突和成本增加。因此,引入“整合设计”思想、注重技术集成与优化,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功效。

(3)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在较小的区域内,利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煤层气等新能源实现冷、热、电三联供的装置。连同其配套装置共同构成的集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势在于根据用户的能量需求特点,利用一系列满足环保要求、适合就地生产的能源供给方式,按需供能,在用户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面对用能高峰期和突发灾害应对能力较差,同时在能源传输上也存在着巨大浪费。以采暖供能为例,我国北方地区建筑物冬季采暖消耗的能源达1.3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达1.9亿t,SO2约300多万t,烟尘30多万t,如果采用建筑物小规模联供技术,相对于目前利用化石燃料的能源技术相比,污染物排放较少,有助于改善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3.3 拓宽研究方向

(1)引进技术本土化。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是短期内迅速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有效途径。但引进技术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才能适应本国国情。绿色建筑技术是基于当地气候条件,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技术,因此,其本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深入研究如何将引进技术本土化,有益于采用地方材料来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技术能效,更加有利于在地方迅速推广技术。

(2)适宜性技术开发。适宜性技术是依据地域自身条件地限制,针对地方资源、自然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地域文化传统,将现代技术有选择的与地方传统技术结合起来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因地制宜”是其最主要的特征。适宜性技术既不主张依赖高技术。也不主张只采用低技术,只需符合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建造方式,选取适宜的、有效的、适度的技术。开发适宜性技术是引进绿色建筑技术本土化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全球化与现代技术对于地域性的回应。

4 结语

最新的节能技术范文6

所谓的节能是指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质量、同样数量的产品,或以原来生产同样数量产品所用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的、质量更好的产品。而根据世界能源委员会于1979年提出的节能含义,认为节能的内涵是指通过采取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环境与社会可接受的、有效的一切节能技术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创新理念,其中技术上可行是指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经济上合理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要合适恰当;环境可接受是指一切节能技术措施要保护环境,达到环保要求,减少环境污染;而社会认可接受是指节能技术措施不影响社会的正常生产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的有效性是指要降低能源资源的损失与浪费。而在经济生产、技术管理中,节能又是采取可行的有效的节能技术措施,有效减少能源生产、能源消耗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要科学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之,节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因此,在建筑行业等众多领域中要重视节能环保,从而获取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

2节能要求概述

2.1节能技术要求

基于节能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节能要求包含技术要求,而节能技术是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来实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而根据不同的能源类型采取不同的节能技术,节能技术主要包括节电技术、节煤技术、节油技术、节水技术、节气技术和工艺改造节能技术,其中节电技术包含功率因素补偿技术、闭环控制技术、能量回馈技术,以及相空调供技术、稳压调流技术、电能质量治理技术;节煤技术主要包括水煤浆技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节能助燃剂技术;而节油技术有锅炉节油技术、柴油机节油技术、发电机节油技术,以及汽车节油技术、航空航天节油技术;节水技术包括工业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服务业节水技术以及城镇居民生活节水技术;节气技术主要包括民用节气技术、锅炉节气技术以及油田集输系统;而工艺改造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来实现节约耗能目的的技术。由于节能技术分类的广泛性和科学性,已经广泛应用到家庭耗能节能、工业耗能节能、大型建筑节能,以及市政设施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等众多领域中,并在技术改良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2节能政策要求

2.2.1由于节能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节能要求还包括国家的政策要求,而节能政策是指国家为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控制能源消耗以及减少污染环境排放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节能政策要求加强技术的节能改良,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与新材料,不断调整高耗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节能产业,从而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国家的节能政策要求主要有节能减排要求和节能环保要求。2.2.2节能减排政策要求是要节约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量,减少废弃物,减少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音、有害物的排放,从而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政策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主要包括节能和减排技术两方面,要求节能和减排同时进行,以避免因过于达到减排结果而造成能源的损失与浪费,其中节能要求合理利用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也要求节约利用电、气、水等自然资源,还要求合理利用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而减排要求要求降低能源消耗率,减少碳排放量直至零排放,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而实现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满足人们需求;加大科技创新,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研究与推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工艺等,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发展和推广生态产业园和清洁生产,从而减少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碳、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直至“零减排”,减少环境污染。2.2.3而节能环保政策要求节约水、电等资源,降低消耗,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环保要求。实现节能环保的途径包括:第一,全面加强节能环保意识,企业大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节水技术、节油技术等节能技术,生产无毒无害的清洁、绿色的产品,同时要节约利用,而城镇居民要节约用电、水、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从而节约资源和能源;第二,企业和居民要减少污染环境的有害、三废的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堆积,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3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节能是一种以节能技术为主,跨学科、跨行业、应用性和综合性强的技术,建筑节能技术涉及到城乡规划、建筑学与土木、设备、机电专业知识以及材料、环境、热能、电子、信息、生态等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另外,建筑节能技术又与社会生产、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建筑节能技术是以节能技术要求和技能政策要求为主,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细想,以节能技术为中心的现代化先进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在建筑施工技术目标上,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更注重建筑施工的工期以及工程质量,而建筑节能技术更注重以最低能源消耗来满足建筑的使用性能和高度的舒适感;第二,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更加重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建筑节能技术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即以最低的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第三,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注重环保,并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等特点来使得建筑设计风格多元化、生态化;第四,建筑节能技术能够循环回收再利用建筑材料,充分利用能源资源、自然资源以及物质资源,同时也采用节能技术,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减少资源、能源、物质的损失与浪费。以此,改进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建筑行业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需要与必然趋势。

4建筑施工技术节能改良是必然趋势

基于建筑节能技术的节能减排与节能环保的先进理念,建筑施工技术节能改良主要是利用新型的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在确保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与质量的前提下,从建筑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技术节能改良,从而实现循环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而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对经济生产活动和人们生活动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在节能环保与节能减排的刺激下,加快了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了科技技术水平,为人民创造了更多的清洁的、舒适的建筑物,从而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节能要求,加快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建筑行业的建筑能源、资源、物质的消耗量较大,因此,必须从建筑施工技术上进行节能改良,从而降低消耗,节约煤、油等能源,以及水、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与建筑材料、设备等建筑物资;第二,我国建筑行业的煤、油等常规能源是有限的、紧缺的,经常进口这些常规能源,从而影响国家控制经济命脉-能源,因此要大力采用节能技术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利于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三,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资源、建筑物资的利用率不高,出现大量的资源、能源、建筑材料等损失和浪费现象,从而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综上所述,大力应用节能技术,加快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解决我国目前建筑施工技术不足的问题。

5我国目前建筑施工技术改良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节能技术的推广和深入发展,以及国家陆续颁布的关于节能减排、节能环保等的政策,使得建筑行业也认识到建筑施工技术节能改良的重要性,在建筑施工技术中大力应用了节能技术,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得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有效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和建筑工程质量,而且达到了污染排放量的标准,但是在施工技术节能改良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不利于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第一,由于我国建筑行业采用节能技术的起步晚,而且建筑节能技术只是在一些大城市、大型建筑工程中应用,然而一些中小城市、中小型建筑工程对节能技术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在建筑施工中没有广泛应用节能技术,使得节能减排与节能环保政策的落实不到位;第二,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对节能技术的认知水平或应用经验不高,尤其对于技术难度较大的节能建筑改造工程,缺乏较高节能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从而使得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造困难重重;第三,国家政策对建筑施工技术节能改良的扶持范围不够广泛,在某些领域中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例如在建筑墙体保温技术改良上缺乏政府对采暖系统计量收费具体标准和资金支持,从而不利于建筑行业在墙体保温技能技术的进步,也不利于居民生活,进而不利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6基于节能要求改良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6.1建筑施工技术节能改良的先进理念与原则

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涉及面广,需要综合考虑到建筑施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使用阶段,因此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必须拥有先进的理念来指导,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确保节能改良工作的顺利,进而促进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第一,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和节能环保的先进理念。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的节能基本国策、以及“零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从而降低建筑施工中对常规能源、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资的消耗、损失与浪费,极大提高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对建筑材料的再回收、循环再利用效率。第二,要以科技创新为理念,解放思想,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开展对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从而弥补国家常规能源的短缺局面。国家、建筑行业要共同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政府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开发研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从而扩大国家能源储备,同时建筑行业也要建立对新能源开发研究团队,从而增加建筑行业的能源储备。第三,要遵循尊重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由于建筑施工工程中关键的是合理选址问题,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土质、水文情况等自然环境条件,因此,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因地制宜,保持当地的生态平衡,以及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宜居。第四,要遵循土地合理、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在节能改造建筑工程时要保持对当地土地的土质情况认真勘察,坚持合理原则和适度原则,合理开发土地,避免水土流失,另外要充分利用土地的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从而扩大建筑工程的改造空间。第五,要遵循科学、方便、舒适、安全的原则。在经行节能改良建筑施工技术中,要确保建筑规划设计的可行性与安全,在施工中要坚持安全作业和质量保证,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和建筑物的质量,另外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舒适,要加强外部环境的美化与绿化,保持通风、采光以及舒适度。

6.2节能要求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方法

基于建筑施工技术节能改良的重要作用和必然趋势,在节能要求下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其具体的改良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技术的运用。由于建筑施工工程的用水量比较大,因此要利用节能技术中的节水技术使得建筑施工的用水消耗量降低,节约水资源。而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搅拌和后期的养护工作中用水量最大,而且极易出现水资源浪费和损失现象,因此在混凝土搅拌阶段时利用节水技术,加强对供水管道和供水系统的检查与维修,从而避免管道破裂、水流失,进而节约建筑施工需要的水资源,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第二,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运用技术。经过大量的建筑施工工程实例证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是我国目前利用技术相对成熟的节能无污染的环保绿色的新型能源,其中对太阳能的利用体现在太阳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的推广与普遍使用,该太阳热水器放置在屋顶而不占用屋内的空间,且通过无限量的太阳能来汲取热能,使得居民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也节约了国家的煤、油、电等能源资源;而风能的应用可以来发电供建筑施工用电,从而缓解了国家用电紧张的现状。第三,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在建筑材料的墙体材料中要选用节能环保的保温材料,诸如烧制品的墙体材料、胶凝制品的墙体材料以及蒸压制品的墙体材料都是较好的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施工得到了普遍的采用,由于烧制品的墙体材料主要适用于空心砖,使得空心砖的厚度比较大,增强空心砖对建筑物的承受能力,利于促进建筑工的顺利完成,而蒸压制品墙体材料主要的成分是节能环保的石灰和沙子,而石灰于沙子的能耗较低,对周围环境的放射性也较低,对环境危害不大,另外采用模网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增加了建筑墙体材料的节能型、保温性,同时降低了建筑材料的能耗量。

7结束语

最新的节能技术范文7

[摘要]伴随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断加快,环境承载的压力不断加大,人们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节能减排的主体,无论是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政府的促进力、市场激励力,还是公众需求的拉力,其目的都是为了影响企业的行为,只能成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外部动力,最终还需要企业自身的实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本文从甘肃省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出发,提出必须在企业内部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清洁市场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内在驱动力。

[关键词]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 清洁生产

企业内部环境驱动力是指来自企业内部的促使其主动改善环境行为的各种因素。企业内部的环境驱动力主要包括环境护的经济利益驱动力和绿色价值驱动力。

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能不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或是增强其竞争能力,是产生企业内部驱动力的关键。企业的环境行为是通过投入一定的环境成本实现的。企业可能的环境成本一般包括环境管理成本、环境后处理成本、再生循环成本、技术与研发成本、环境认证成本、环境公关成本、排污费、罚款与赔偿等,其产生的相应经济收益包括原材料与能源的节约、排污费和诉讼费的减少、废物再生利用收益、差异化产品及市场占有率增加等。如果环境成本带来的效益大于环境成本,也就是说企业的环境行为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加和竞争能力的增强,那么企业就会更加积极地进一步投入环境成本,改善环境行为,企业内部的环境驱动机制相应形成。

一、甘肃省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1.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所主持的对我国1051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节能减排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就企业方面而言,存在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3个主要方面的障碍:

资金缺乏是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首要障碍性因素。实际上,不仅是企业创新运动,而且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资金缺乏也是一项重要阻碍。但从企业角度来深入分析的话,造成企业创新资金缺乏的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的缺乏,没有一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企业难以取得较好的技术创新收益,更别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收益,从而难以继续下一步的创新活动,无法步入“创新――积累――发展”的良性循环。

人才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高水平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创新失败的重要原因。加之企业中技术人员普遍没有节能减排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难以发掘节能减排浪潮给技术领域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研究开发活动只注重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一特定阶段,而非全过程,难以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总和最小化。

企业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利用能力,对于企业技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节能减排技术信息的缺乏,使我国企业难以把握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而会影响我国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成果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也会影响创新和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水平,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企业清洁生产推广不力

在甘肃省现阶段,企业和政府部门对清洁生产缺乏了解和认识。目前,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各级领导,对清洁生产及其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对推行清洁生产缺乏紧迫感,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没有应有的动力。企业领导还没有放弃长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尚未树立生产全过程污染预防的意识,往往仅侧重于污染物的处理,没有把清洁生产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清洁生产宣传力度也不大,企业不开展清洁生产;企业想实施清洁生产却缺乏必要的政府支持和保障,遇到大量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现行的管理制度从总体上倾向于“末端治理”;许多企业想开展清洁生产,苦于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技术的缺乏已严重影响了清洁生产的推广和应用,也可以说阻碍了甘肃省工业水平的提高。

二、推进甘肃省节能减排的企业内在驱动机制构建

1.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

所谓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就是企业不断推进自身节能型、环保型技术的提升和创新,为开发和生产清洁型、环保型、节能型的新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果单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要推进节能减排,就必须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创新。这是因为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目前新的市场培育点和新的市场切入点,随着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到位,最先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和最先介入节能环保型新产品市场的企业必然会形成先动优势。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要求企业家要有长期的战略眼光,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失去长期的战略地位。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企业必须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中国企业创新成长机制长期受科技投资瓶颈制约,如R&D投资仅为美国的五十二分之一,日本的三十九分之一,德国的十六分之一,我国的R&D占GNP的比重在0. 5%~0.7%左右,而发达国家为20%~30%。新兴国家和地区也相当高,韩国1990年为1.86%,我国台湾1990年为1.69%,连印度都超过我国。有限的R&D经费配置到企业的比重我国又过低,1993年为22.7%,而发达国家则在70%左右。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创新资金都比较缺乏,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完成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活动,因此除了企业自身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以外,还必须引入其他投资主体(如风险投资机构、政府资金支持等)。

(2)企业应加强创新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意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一项高知识密集型的活动,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企业的创新人员不仅要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还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意识。这样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就有一定的知识作保障。

(3)进行技术联盟。所谓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企业、科研机构或大学等)基于技术创新总体战略目标,互相联合共同致力于研究开发的行为。它是以股权或非股权形式为纽带,具有充分独立性的两个或多个组织,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共同提供开发所需资源,共同分享开发产生的利益,共担风险。从组织安排角度看,企业通过缔结技术联盟,可为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和创新技术扩散提供组织保证,有利于克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面临的组织缺陷,突破企业规模现有技术基础、人才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限制,有助于利用聚合知识,激发创新灵感,分散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高成功率,降低风险。同时,利用技术标准联盟,制定行业标准,可以构筑静态技术壁垒,争取战略主动权。

2.广泛推广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概念最初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9年提出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21世纪议程》给出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清洁生产技术的定义,即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费最少的人类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它可以使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将其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清洁生产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实施清洁生产,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企业清洁生产采用绿色技术和生态工艺,遵循生态规律、模拟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包括从原料的选择、开采、运输、加工到产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消费,直至产品报废后的资源循环利用这一完整的全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态综合效益。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是变革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重要对策之一。

参考文献:

[1]何昌.排污权交易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最新的节能技术范文8

[关键词]产业七寸;产业链;微笑曲线;原始创新;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 F06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7-0049-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纺织工业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不同的生产环节。我国纺织工业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生产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纺织品,而高档面料开发、先进纺织机械生产则被发达国家所占据。高档面料开发、先进纺织机械制造正是纺织产业链中科技含量最高、附加值最高的环节,是纺织国际产业链的“制高点”,掌握这一关键环节对于我国纺织工业升级,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七寸”环节的概念探析

1.“微笑曲线”与计算机产业链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提出了“微笑曲线”的概念,用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来描述个人计算机制造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附加价值。由于曲线类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1] [2]。

计算机产业链(也称“微笑曲线”)如图1所示。可以详细分解为很多生产环节。“微笑曲线”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抛物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产品附加价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价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最不赚钱的部分。微笑曲线揭示了“技术、品牌”创新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意义。实际上,“微笑曲线”这一现象不仅在计算机业存在,在其它行业也普遍存在。“微笑曲线”理论也因此在其他行业被广泛应用。

2.计算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1)芯片研发、制造。芯片研发、制造是计算机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附加值也最高的产业环节。芯片在计算机硬件制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计算机的核心。这一关键环节一般为发达国家所垄断,Intel、AMD等芯片巨头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我国芯片产业高端产品几乎全靠进口。2003年,我国芯片进口累计416.7亿美元。芯片已超过飞机成为美国对华第一大出口商品。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上半年我国芯片进口262亿美元。2003年,我国信息产业占到GDP的16%,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但主要依靠的是低附加值的家电产品以及对国外品牌的加工和代工。由于在芯片研发、生产这一高端环节比较薄弱,造成我国信息产业“有脑无芯’,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3]。

(2)系统软件及重大共性软件和基础软件的研发。除了“芯片”,操作系统等大型基础性软件也非常重要,这些基础性软件可以称得上是计算机的“灵魂”。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开发平台、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这些大型应用软件系统等基础软件和共性软件在计算机产业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基础软件是开发其他软件的基础。掌握这一环节对于在计算机产业中掌握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基础性、战略性”软件的研发和生产是计算机产业链的关键。掌握了这一关键环节,就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主动权,否则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也只有真正掌握了芯片生产、基础性软件开发这些科技含量最高、附加值最高的环节,才能称得上是信息产业强国。

3.“产业七寸”环节的定义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产业七寸”环节的定义。“产业七寸”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就先进制造业或高技术产业而言, 一个产业中能够被称为产业关键环节或产业“七寸”环节的往往是: ①技术或知识含量最高的环节;②价值增值或附加价值最大的环节。如果某个环节同时具备这二个特点, 则肯定是产业链的关键或“七寸”环节, 例如, 图1 中的A、B 点所对应的计算机产业链环节。显然, 知识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是芯片的研制和系统软件的开发, 它对创新的要求最高;其次是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计算机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环节, 知识技术含量最低的是计算机的组装环节, 该环节也是计算机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 对创新的要求也最低。从附加价值或增值量来看, 附加价值与增值量最高的是芯片的研制和系统软件的开发环节, 其次是应用软件的开发、零部件的生产和产品的营销环节, 附加价值最低与增值最少的环节是组装环节, 一般由劳动密集型企业来完成。

“产业七寸”环节是指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即是知识技术含量最高(且拥有核心专利或关键技术)、附加价值或增值最大的环节。因此, 评价一国或地区产业有无核心竞争能力与优势的一个最显著而且最现实的标准是:该国或地区是否控制着“产业七寸”环节,掌控了多少个产业的“产业七寸”环节。显然,掌控的“产业七寸”环节数越多,其核心竞争能力与优势就越强,反之就越弱[2]。

以上分析虽然是从计算机产业链的分析中得出来的,但是对于纺织工业也有启示。纺织工业也可以区分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环节和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而技术含量高的环节正是纺织工业的“产业七寸”环节。

二、纺织工业的“产业七寸”环节

1.纺织产业链

纺织产业链如图2所示。高档面料开发生产、先进纺织机械制造是整个产业链中科技含量最高,附加值也很高的环节,这一环节依靠科技创新而带来高额的附加值。而中间的制造环节则是附加值最低的环节。这一环节知识、科技含量低,要求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而获得价格优势。在产业链的右端,随着服装品牌的建立,又可以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2.纺织工业的“产业七寸”环节

(1)先进纺织机械研发、制造。纺织机械的制造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纺织工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装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纺织工业的发展必须由先进的纺织机械作为支撑。落后的纺织机械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能耗大,原料浪费大。先进的纺织机械不仅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而且能够降低能耗,节约原料。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纺织机械制造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现代纺织机械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激光技术、空气动力学技术、液压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以“电子”替代机械,以自动控制替代人工控制并向智能化专家系统发展,已成为现代纺织技术装备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纺织机械与国外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可靠性、稳定性较差,故障率高,控制不稳;机电一体化水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柔性差,不适应一机多用,不能适应工艺路线变化和多品种、小批量、多功能的要求;传感器执行元件质量不高、品种不全,导致控制、调速不准,不稳定。目前,国内用于技术改造的高水平的纺织设备、染整设备和大容量化纤设备还要依靠进口。近年来每年我国纺织机械的进口额为40亿美元左右[4]。

(2)高档面料开发、生产。高挡面料的开发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纺织工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面料是服装生产的基础性材料,高档面料优越的性能能够表现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缺乏性能好的面料,将会束缚服装设计师创作水平的发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档面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重视服装的舒适感,因服装与人体直接接触,人们对高档面料的感觉也已经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服装的变化实质是面料的变化,每一次时装,实质是新面料的展示[5]。

而高档面料的生产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环节。在染化料和助剂、前处理设备、后整理设备、研发投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高档面料生产也是纺织工业的关键环节。

三、培育“产业七寸”环节的重要意义

1.“产业七寸”环节是原始性创新的主体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个方面,对于催生和促进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其中,原始创新的作用最大。但是,实现原始创新的难度相对也大。在“产业七寸环节”,主体创新方式是“核心企业”的原始性创新。原始性创新主要是指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集中体现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方面。今天的产业竞争正在加速由生产阶段前移到研究开发阶段, 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产品和产业主要来自于原始创新成果。但是,在一个产业链里,并不是所有环节中的企业都要求进行原始性创新, 而真正推进原始性创新的环节主要在“产业七寸环节”,推进的主体主要是与产业七寸环节相对应的“核心企业”。我国产业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 其关键就在于缺乏掌控“产业七寸”的“核心企业”及其所主导和推动的原始性创新。目前, 我国产业发展很多还是沿袭产业技术梯度转移的模式, 技术发展也是跟踪模仿为主。在传统经济形态下,这一战略曾经起到了十分积极和有效的作用。但在技术领域着重跟踪,将难以越过跨国公司严密的专利壁垒,使得跟踪发展的技术在市场上实际应用的空间十分有限,会进一步拉大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并最终形成技术依赖。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 技术依赖远比资金依赖、市场依赖更加深刻和难以摆脱。事实也证明,“以市场换技术”是行不通的。从目前全球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趋势来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但如果与“产业七寸”环节对应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就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也很难实现赶超先进水平和发达国家的目的[2]。

2.有利于提升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在国际分工中,各个国家并不都处于平等的位置。发达国家依靠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以及资金的优势,在国际分工中掌握着主动权。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弱势地位,就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比如,近年来我国纺织品频频遭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就是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不高的反映。

在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以先进的技术实力为基础的。我国纺织工业生产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纺织品,而在高档面料的开发、先进纺织机械的生产等方面却实力不足。近几年,我国每年都要进口40亿美元左右的先进纺织机械[4]。先进纺织机械、高档面料开发这些纺织工业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环节恰恰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这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培育“产业七寸”环节,是提升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需要。

四、思考及启示

1.促使企业成为纺织工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掌握“产业七寸”环节是纺织产业竞争实力的体现。而产业的微观组成部分显然是企业。比如,计算机行业的“产业七寸”环节,就是Intel、AMD这类生产芯片的企业和“微软”这类系统软件的开发企业。对于纺织工业而言,高档面料的开发主体、先进纺织机械的研发主体,也应当是企业。因为企业更了解市场需要,能够把技术迅速转化为产品。

要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要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

我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比如在纺织机械行业已经建立起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郑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建立了“部级企业技术中心”[6],湖北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被湖北省发改委等五部委认定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这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将为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促进高档面料开发,我国也在一批基础较好的企业建立起了“企业技术中心”,江苏阳光集团是我国一家从事高档面料开发、生产的大型企业,企业不仅建立起了部级、省级的技术中心,而且建立起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要提高管理水平,促使这些企业技术中心真正发挥作用,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提升我国纺织工业“产业七寸”环节的实力。

2.掌握“产业七寸”环节是纺织产业升级的关键

我国生产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纺织品,却只获得份额极少的利润,并且经常遭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使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我们纺织工业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要实现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促使纺织工业升级。笔者认为,掌握“产业七寸”环节是我国纺织工业升级的关键。很难想像,一个先进纺织机械大量依靠进口、高档面料开发实力较弱的国家会是“纺织强国”。而掌握了“产业七寸”环节,就掌握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随着知识、技术的转移和扩散,将会对整个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3.掌握“产业七寸”环节,从根本上规避纺织品出口技术贸易壁垒

加入WTO以及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明显增多。技术贸易壁垒(Technology Barrier Trades,简称TBT)是指商品进口国或地区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制度和其它技术性壁垒等方式,对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TBT通过三个方面实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一是制订高于其他国家的技术法规、产品标准或环保标准,将产品阻挡于本国市场之外;二是建立极其复杂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使出口方付出高昂的代价;三是对国内外产品采取双重标准或者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标准,实质是对国外产品实行歧视性待遇。有时进口国或地区还利用其他方式设置技术壁垒,如利用计量单位制和电子数据交换(EDI)设置信息技术壁垒。TBT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操作上的复杂性,提法上的巧妙性,形式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隐蔽性,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7]。

这种技术贸易壁垒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纺织工业技术实力的较量。频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反映了发达国家纺织工业“产业七寸”环节实力的强大和我国在这一环节实力的弱小。发达国家纺织工业规模虽然并不大,却牢牢掌握着先进纺织机械制制造、高档面料开发的关键技术,牢牢掌握着“产业七寸”环节这一纺织产业链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利用技术优势构筑技术贸易壁垒。若能掌握“产业七寸”环节,将使我国从根本上规避技术贸易壁垒。掌握了“产业七寸”环节这一“制高点”,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改变在与发达国家技术竞争中的不利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宏林.明基以“微笑曲线”再造自身[J].微电脑世界,2006,(11):191.

[2]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 “龙头企业”、“产业七寸”与产业链培育[J] .中国工业经济,2007,(1):53-60.

[3]叶国标.世界坐标下的中国芯片产业[J] .望,2005,(1):37-39.

[4]李红梅.中外纺机制造商分争8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N] .中国纺织报, 2006-10-17(会展专刊).

[5]宁 俊.对我国纺织行业重点产品结构调整的思考[J].中国纺织,2000,(3):22-24.

[6]张向阳.郑纺机被认定为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纺机行业唯一的部级企业技术中心[N] .中国纺织报, 2006-11-14(3).

[7]张 亮.技术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J].北京纺织,2005,(1):3-5.

On “Seven-inch of Industry Chain”, Self-innovation and the Textile Industry Upgrading

JiangHongfei1,Xu Weilin1,ZhouWei2

(1.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uhan 430073, China; 2.Business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最新的节能技术范文9

【关键词】 节水灌溉;技术,趋势,建议

【abstract】this text overview stanza water irrigation technique content, system and development trend, put forward propulsion stanza water irrigation technique development on this foundation of 4policy suggestion.

【key words】stanza water irrigation;technique, trend, suggestion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1. 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wWw.133229.Com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 。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 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 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 (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 (3) 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4.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