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行业的要求集锦9篇

时间:2023-12-26 15:24:18

会计行业的要求

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1

会计专业工作过程教学内容改革优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的用人标准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会计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会计专业教学更加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在不断优化改革以求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现阶段,我国职业类院校的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彰显出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课程教学内容调整并未到位,专业教学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将会计教学内容与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相结合,并不断优化改革会计教学内容,是未来会计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优化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会计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对高级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致力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优化需要在进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这是进行会计行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思想,也是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指导。在会计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应基于社会发展着重进行学生生活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能力本位需求作为会计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参照点,做出合理的会计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优化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参照点,将会计职业需求及工作要求与会计专业教学基本特征相结合,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现阶段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较为宽泛,但是工作过程中专业符合程度较高,因此所需的会计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专业与技能素养。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学应该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征,即会计专业教学与评价中应着重进行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教学,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又系统的知识理论,具有复合化程度较高的职业素养。此外,将工作需求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学生的财经语言表达及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撰写财经应用文能力培养、财经资料检索能力培养、财务岗位执行能力培养等全面综合起来,并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中,形成优化教学结构,加大复合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优化改革主要是先明确教学体系与技能训练体系,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与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还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教学实施方法与手段,以有效推进教学内容优化进程与质量。

1.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设计思路

职业技能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会计工作也逐步实现了向信息化方向的转变,一些技术化的操作技能培养也逐步走入了职业会计专业教育课程中,职业院校开始推进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改革,以实现动态的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优化需要将会计工作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进行整合融入到会计教学中。近年来,一些院校已经着重参考工作与社会需求进行了课程优化设计与实施,一般而言,在以工作过程为基准的会计专业教学优化设计过程中主要坚持的设计思路有:一是坚持市场与就业的导向地位,全面熟知社会行业需求,为课程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以便于确定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二是根据会计行业工作过程中实用的应用技能进行课程编排,建立起实用的课程体系,最大程度的实现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三是坚持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能力培养分割成具体的实践模块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四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着重进行工作岗位与能力的结构划分,并将其融进教学内容优化工作中;五是根据行业工作发展动态进行项目教学活动,并在项目教学中加大教学课程的开发,制定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六是加大会计专业能力的整合与优化,在特色化的专业课程中强调专业技能的培训。

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优化与改革设计主要基于以上几点设计思路,具体的设计实施与应用主要分为四步进行。

2.会计专业课程优化设计内容

(1)专业教学基于市场调研进行整体优化设计

会计专业教学的市场调研主要是进行大型企业的会计岗位需求及工作技能需求进行调查,同时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情况及企业财会用人规格也要包含在专业教学的市场调研中。会计工作过程中的专业软件应用、专业财经文章的阅读及财经国际法规规范都应该在市场调研中加以注意,并于教学内容设计活动中加以体现。

(2)基于会计岗位与能力分析构建特色课程

职业院校的技能教学要根据市场调研与岗位分析制定相应的技术化教学课程,如专业财经杂质阅读及财经发展趋势解读课程、会计软件学习与应用课程等,这些课程需要参照设计与优化思路进行特色制定。

(3)解读会计工作过程,重构教学结构

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先进行课程设置,还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成符合企业项目开展的实用结构。此外,在进行教学结构设计时还应该就具体化的细节进行结构细化,实现每一课程环节都有相应的优化设计要求。

(4)拟定会计课程内容

进行会计组织结构分析后便需要进行最终优化课程的拟定工作。课程的拟定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化内容设计,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进行项目实训,争取以任务驱动作为教学内容开展的主导。

三、结语

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全力推进教学内容与体系的优化与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整个职业教学活动的核心,应该顺应社会与国际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郑在柏.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和优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2,(19).

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2

一、会计信息生产与会计信息需求

会计信息生产是指采用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具有一定用途的会计信息产品的过程。会计信息生产按生产阶段不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会计信息初生产,即企事业单位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利用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会计人员进行确认、储存、加工、传播而生成的会计信息产品。第二阶段为会计信息再生产,会计信息再生产是会计信息生产的高级阶段,即利用初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再次进行确认、加工、提炼以满足不同会计信息需求者需要的过程。会计信息生产按生产主体不同可分为内部会计信息生产、政府会计信息生产和社会会计信息生产。内部会计信息生产是指企事业单位生产满足自身需要的会计信息的过程。政府会计信息生产是指政府部门生产满足国家宏观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产品的过程。社会会计信息生产是指对内部会计信息生产质量的审核,并为政府会计信息生产提供“原材料”的加工过程。一般来说,内部会计信息生产为会计信息初生产,该生产的特点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本身又是会计信息的需要者,会计信息产品没有商品化的基础。同时会计信息的初生产者具有强制性,因为按我国会计法规定,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单位无论大小都必须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生成会计信息产品。社会会计信息生产和政府会计信息生产为会计信息再生产,该生产的特点是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作为“特殊商品”,可在会计市场交换,给生产者带来丰厚的利润。

会计信息需求是指利用会计信息产品进行经营决策的客观需要。按其与决策目的的关系可分为一般目的需求和特殊目的需求。一般目的需求是指大众化决策对会计信息产品的经常性需求,如企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和国家统计指标计算对会计信息产品的需求。特殊目的需求是指决策者为某一特殊目的进行决策对会计信息产品的临时性需求,如股票投资者对其上市公司某时期特定的会计信息产品的需求。会计信息需求按与决策范围的关系,可分为宏观管理需求和微观管理需求。通常宏观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产品由政府会计信息生产机构提供;微观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产品由内部会计信息生产机构和社会会计信息生产机构提供。

会计信息生产决定会计信息需求,会计信息生产种类决定会计信息需求种类,会计信息生产结构决定会计信息需求结构,会计信息生产层次决定会计信息需求层次;反之,会计信息需求又决定会计信息生产,会计信息需求种类、结构、层次决定会计信息生产种类、结构、层次。不存在没有会计信息需求的会计信息生产,也不存在没有会计信息生产的会计信息需求,会计信息生产与会计信息需求密不可分。

二、会计信息产业的涵义及特征

根据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的涵义,笔者可以界定“会计信息产业‘是指直接进行会计信息生产、传播和加工,以会计信息产品服务其他产业的盈利性组织的集合体。会计信息产业作为新建立的一个产业,具有产业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1.会计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初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是初生产者运用会计专门方法对可用货币计量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生成的信息产品,该信息产品凝结了初生产者的知识和智慧。再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是再生产者对初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进行确认、加工、浓缩、提炼形成的信息产品,该信息产品不但凝结了初生产者的知识和智慧,还凝结了再生产者的知识和智慧。会训信息传播是连结会计信息生产与会计信息需求的纽带,会计信息产品的传播需要会计信息传播者在保持会计信息真实的条件下,对会计信息产品进行判断、分类、解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该过程又一次凝结了会计信息传播者的知识和智慧。会计信息产品有用性是会计信息需求的源动力,会计信息需求者对已获取的会计信息产品,根据使用目的、对象进行分析、预测、判断、决策,组织好单位的经营管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会计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可见,会计信息产品从初生产到再生产,从传播到使用都凝结了不同环节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智慧,因此,会计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2.会计信息产业是渗透性和服务性产业

会计信息初生产满足了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的管理需要。因为会计信息初生产提供的会计信息产品可以帮助各行业、各部门管理当局管理决策。同时初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又是会计信息再生产的“原材料”,来自各行业、各部门的大量的“原材料”为会计信息产业提供了该产业所需的生产对象,故会计信息产业具有“渗透性”。

会计信息一般目的需求是指大众化决策对会计信息产品的经常性需要;特殊目的需求是指决策者为某一特殊目的进行决策对会计信息产品的临时性需要。无论是一般目的需求还是特殊目的需求都表明会计信息初生产与再生产所形成的会计信息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会计信息产业的服务。

3.会计信息产业是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

会计信息产品是会计知识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产品,知识的增值性与脑力劳动的能动性决定了会计信息产品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该产品有极诱人的商业利润;会计信息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扩大,这种扩大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扩大,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是呈几何级数递增;会计信息产品的高附加值和会计信息需求膨胀决定了会计信息产业是一种经济效益好的产业。

会计信息产业是处于发展中的产业,其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会计信息产业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产业,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水平运用,又重视人的行为的产业,其发展与其他产业相比,能提供更多的岗位。会计信息产业的主体有: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咨询机构、投资顾问等,其共同特点是:在取得自身经济效益时,提高了社会效益,因此会计信息产业是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

三、建立会计信息产业的意义

1、建立会计信息产业是会计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活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决定了会计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而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生产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会计信息初生产发展到现在的会计信息再生产正体现会计实践的发展过程。首先,会计信息初生产与经济活动低级,社会实践活动简单密不可分。因会计信息初生产者本身是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初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仅仅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会计信息不需对外服务,不存在会计信息商品化的基础,是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商品经济时代相吻合。其次,会计信息的再生产满足会计信息对外交流服务的需要。这时的会计信息生产已经不只局限于服务管理当局,强调运用会计信息产品对外交流和服务,通过会计市场有偿服务是会计实践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与日益重视的资本经营方式生产力水平相吻合。

2、建立会计信息产业是我国会计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经济已是一种开放型经济,作为世界各国经济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活动中关注的焦点。会计信息生产者不只满足国内会计信息需求,同时要满足国外会计信息需求,同样,会计信息需要者不只需要本国的会计信息,同时也需要其他国家的会计信息,会计市场全球化已成现实。我国会计市场作为新型发展的会计市场日益受到国际会计大公司、证券咨询机构的重视,世界六大著名会计公司分别在我国设置了分公司,其他有实力的国际会计公司也瞄准了我国会计市场的潜力,抢夺我国会计市场份额,国际大公司无论是规模、技术力量、经营经验等都比我国会计公司、证券咨询机构占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国际大公司抢滩中国市场,享受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市场全球化带来的成果,对我国会计公司、证券咨询机构带来了挑战。划分会计信息产业将有助于改变目前状况,会计信息产业可按产业组织规律对我国会计公司、证券咨询机构进行规模集中,缩短其发展时间,形成一批在规模、技术力量、经营经验等能与国际大公司抗衡的优势企业,迎接国际大公司的挑战。

3、建立会计信息产业是规范注册会计师等行业管理的需要

会计信息产业的主体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咨询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主体归属不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在制订了一整套本行业范围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约束本行业务主体市场行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制订了一些防止他人入侵的行业壁垒,使得本应该流动的会计信息流动不起来,会计信息市场呈现无序化、条块化、行业化、行政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会计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严重浪费了会计信息资源。划分会计信息产业是将直接或间接以盈利为目的的会计信息生产者集合起来,实施产业化管理,通过会计信息产业部门制订一系列产业政策、规章和制度,约束各主体的市场行为,打破行业封锁和条块分割,使得会计信息生产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进行运作,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竞争,让会计信息产品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流动,合理有效地配置会计信息资源,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

4、建立会计信息产业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会计信息再生产是对初生产的会计信息再次确认、加工、提炼的过程,是对初生产会计信息的复核。会计信息传播是连接会计信息生产者和需求者的桥梁,会计信息传播途径不畅、会计信息传播者故意诱导,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既损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利益,又危害了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信誉。会计信息产业可通过产业内的自我约束机制,疏通会计信息渠道、规范会计传播者行为、约束会计信息传播者动机、净化会计信息传播环境。建立会计信息产业即可对会计信息进行复核,又能疏通会计信息渠道、规范会计信息传播者行为、约束会计信息传播者动机、净化会计信息传播环境,保护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利益,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四、建立会计信息产业的战略措施

1、建立会计信息产业领导管理体制

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组建会计信息产业机构领导体制。即将现有财政部的会计管理司、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合并为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会计信息产业部,组织领导全国会计信息产业工作;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会计信息产业厅(局),分管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会计信息产业工作,行政上和业务上接受国家会计信息产业部的领导和管理;在各地市、自治州乃至县级市设置会计信息产业局,行政上和业务上接受上绿会计信息产业厅(局)领导和管理。该种会计信息产业机构领导体制的建立,有利于从会计信息初生产到再生产进行直接领导管理。

按合理分工、规范管理原则设置会计信息产业部内部管理机构,即在会计信息产业内部设置政府会计信息生产管理机构、社会会计信息管理机构、内部会计信息管理机构、会计信息传播管理委员会、会计信息消费者管理委员会。在各级会计信息产业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以便于加强会计信息生产、会计信息传播和会计信息消费的协调管理。

2、制订会计信息产业配套的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会计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对约束规范会计信息生产者行为起十分重要作用。但我国在会计信息传播、会计信息消费方面的法规还是一片空白,使会计信息在流通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失真甚至污染的问题,会计信息在消费领域出现消费者权益被侵害问题。我国应加快在会计信息传播和会计信息消费领域的立法工作,如制订《会计信息传播者行为管理条例》、《会计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以约束会计信息传播者行为,防止会计信息在传播中被污染,确保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传播到会计信息消费者手中,以保护会计信息消费者正当权益,与已颁布的会计信息生产方面的政策法规共同构成配套完整的会计信息产业法规体系,为会计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3

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3月,中国上市公司总数为1434家,其创利额占全国GDP总份额的75.57%。上市公司数量之大,其创造的利润占GDP的份额之高,显示了中国上市公司庞大的创利能力。目前,国家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所依据的信息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已成为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第一道防线。因此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其对注册会计师的需求也就与日俱增。注册会计师为经济个体信息、解读信息、提供审计服务。但是长期以来,该行业都缺乏统一的行业数据,市场上事务所数量不多、服务层次不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服务质量及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需现状及引发的问题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本文拟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研究对象,围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给与需求,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理论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环境

1.供给环境

供给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内,提供审计服务产品的可控环境,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外,相关监管部门的可控环境。内、外环境综合作用影响行业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内部可控环境包括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相关的审计技术准则和审计技术手段、行业发展、同业竞争和职业独立性状况等因素;外部可控环境包括由财政部、证监会等制定的规范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质量和信息披露规范质量等因素。

2.需求环境

需求环境主要指影响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数量和质量的环境。由于需求主体可分为公司、政府和社会公众,因此,需求环境可分为微观的公司环境、宏观的政府环境和公众期望环境。微观的公司环境主要与公司治理结构等相关,公司治理状况决定了审计质量需求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程度。而政府和公众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包括通过影响公司的治理环境进而来影响其审计质量的间接影响,以及通过直接对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来影响其审计质量的直接影响。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基础

我们都知道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的是审计服务,其工作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总体财务状况数据,这些财务数据即为会计信息。由此可见,会计信息是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基本元素,也可以这样理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基础,即为会计信息。

1.会计信息的供给

按现行有关会计规范的要求,会计信息的对外报表采用的是标准化会计报告模式,即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利润表。该类信息呈现标准化,有统一的规格,方便了使用者的比对,使其可以快捷的获取信息,但是,统一的报表形式也决定了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只能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需求。

2.会计信息的需求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结构具有广泛性、差异性和易变性特征。对于不同的用户以及同一用户的不同用途,信息的需求结构是有差别的。作为需求的信息中既要有企业内部信息,诸如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又要有企业外部信息,诸如其他微观主体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市场形势的信息,甚至国际市场信息。从需求方来说,则涉及多个方面:政府、企业、经济个体、普通民众等等。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实证分析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分析

1.会计师事务所

(1)业务单一,监管不健全。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涉及会计、审计、评估、税务、管理咨询等,但国内绝大多数事务所还只能提供审计等单一品种的服务,能提供全方位管理咨询业务和其他相关业务的事务所并不多,总体的业务服务能力和范围都十分有限。在执业环境的管理上,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事务所运营体制和行业监管机制等都存在较多问题,如事务所内部缺乏激励机制,行业监管监督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政府干预,作假较严重等。

(2)人才缺乏,知识结构老化。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才不多。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为顾客提供各种管理咨询业务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渠道也很少,由于事务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的层次较低,加之,还没能建立一套面向市场的、有效的培训机制,这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3)缺少小型事务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大部分。这些企业的年报审计工作,以及一些较为简易的管理咨询工作都需要一大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出于收费金额方面的考虑不大会承揽这方面的业务,这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这些小规模企业需要小型会计事务所提供价格低廉的记账、纳税申报、会计制度设计、基本会计知识培训、验资工作等专业。其发展可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格局,是发挥其特定的市场功能的需要,也是实现其市场自身定位方面的需要。同时,这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成立时间短、起步晚,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上都无法与大、中型事务所竞争,而只能将服务对象定位在中、小企业上。

2.注册会计师

(1)国内市场上会计专业岗位分布调查分析。下图是有关市场上会计专业岗位分布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在市场上,注册会计师的总比 例只占到17%,而最基础的基本核算岗位占到了市场岗位份额的将近一半之多!当然这与调查对象当中存在大量私营企业有关,由于私人企业的会计日常核算并不是很复杂,基本的核算岗位设置即可满足企业的核算需要。但是大量存在的基本核算岗位是无法满足新要求、高标准的新型市场的。

(2)国内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分析。下面是国内某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年龄分布调查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队伍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为37%,而30岁以下的仅仅只有7%。注册会计师队伍当中的成员老龄化趋势仍旧偏大,年轻人才缺乏。这一点必将制约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3.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的一般结论

首先,很明显的是,从供给角度看,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低层次供给相对过剩和高层次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注册会计师人数虽然在逐年上涨,但总数与国际知名事务所相比较还是略少。国内现有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当中老龄化严重,年轻人群当中也存在高级人才严重供给不足的情况。其次,由于私营企业数量庞大,导致了会计专业人才大多集中在基本核算岗位,而高级会计人才十分短缺。但是,现有的这些基本核算岗位的人才也没有完全适合国内本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现状,真正可以满足私营、小型企业的事务所所占比例太小,发展缓慢,多种问题制约了这一新兴形式的事务所的出现。这些都是供给情况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需求分析

1.需求主体

(1)外国会计公司以及外国投资者。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对外国会计公司有很强的吸引力。国外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主体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要求中国的会计市场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为他们提供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考虑到语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相对成本方面的考虑,他们必然在适应本土特色的同时继续延续其国际化的策略。即,在雇用大量高素质的中方员工时,注重吸纳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和那些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精通外语及熟练掌握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提出财经建议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外国资本流入和外国投资增加,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将产生全新的需求。

(2)中国资本市场以及改革后的新型企业。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各个上市公司、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都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可靠的服务。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国外企业都将发生一个新的融合。我国企业在国家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行事,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这不但要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提供审计和一般信息披露服务,还要求其提供有关资产重组、上市运作、投融资决策、风险规避、市场预测等一系列更高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因此,这些都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范围、形式、层次、质量等有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2.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数与社会需求

(1)中国与其他市场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数比较。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由于大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企业,因此需要大量的注册会计师对其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成熟。每10万人中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相较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新兴市场国家大部分只在10人以上,明显显现出数量上的不足。但是相比较这些地区,据统计我国目前的执业注册会计师5.6万人左右,平均每10万人中约有4个注册会计师。不仅与发达市场数据相差甚远,甚至远远低于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人数。

(2)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其他行业需求比较。由于社会劳动报酬与社会劳动或者说劳动者的技能是成正比的,这就说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在经济活动当中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可或缺的经济角色和职能使得这一职业拥有了相对较高的报酬。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注册会计师人才的缺乏,市场对注册会计师的极度需求导致了这样一种高薪纳才的局面。

3.注册会计师行业需求的一般结论

首先,注册会计师在市场上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不仅没有饱和,甚至是一种极其短缺的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各行各业尤其是商业部门,对于注册会计师的需求只增不减。这种需求是强大的、全方位的需求。这种需求,表现为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对注册会计师服务数量的需求,还表现为对注册会计师服务形式的需求,对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质量的需求。这种需求是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中国各个经济主体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巨大的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它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动力。如果没有更多更优秀的国内注册会计师出现,没有有实力的事务所,这种需求的解决途径就只能依靠国外的大型事务所。这并不是一种妥善的解决办法。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均衡的制度安排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不均衡及影响

1.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由于一方面国内有强大的需求却没有具有实力和经验的国内事务所为其提供服务,而且国内外事务所成员收入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使得许多优秀业务骨干跳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大量人才流失,这将使得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处于愈加不利的竞争地位。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其业务范围将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业务单一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会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将持续的在被国外事务所占领后的剩余小额市场上展开在业务数量、质量方面的竞争。这种激烈的多方竞争极其有可能会导致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不稳定。>,!<<BR> 2.对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现有的会计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而会计信息的供给却还是一味的单一。这种从基础上的供需矛盾扩大后,便出现了高层人才匮乏、低层供给量过大;高层次高精尖人才匮乏、技术单一零散人才量过大的供给模式。加之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成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一辈注册会计师在新型会计市场的发展中不适应,知识储备不足,然而适应新情况的年轻一代中拥有注册会计师职业技能的人数却甚少。这些不合理的供给结构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行业内部人员得不到更新,其运作机制就会缓慢,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工作也必将受到影响。

(二)制度安排

1.培养优秀人力资源

这是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解决:首先是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改革考试资格、考试制度和考核内容、考核办法,注重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单单凭考卷定资格。其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大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力度,造就更加具有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再次,各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起自身的监管机制,使所内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最后,各个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指各个高校和专业 学校应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使该专业毕业生能高素质和高比率的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增加注册会计师队伍中的年轻人才比例。

2.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扩大经营范围,向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事务所学习,尽快适应多领域的需求,包括会计、审计、评估、税务、管理咨询等。同时注重质量、讲究信誉,以赢得更多客户。而扩大事务所规模的有效途径则是注重事务所规模的扩展,引导和促进国内事务所之间走强强联合的道路,有实力的大型事务所才能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健全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这一点上,需注意的是要考虑到当前国内企业的情况,鼓励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小型事务所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小型企业的需求。

3.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

在这一点上,在学习和借鉴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管理经验的同时,改革事务所自身的组织体制,改变目前的有限责任制为合伙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逐步增强事务所的竞争实力,建立起相应的体制以此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完善行业监管,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违法行为的界定和法律责任的承担都需要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再次,加强各级监管工作机构的建设,完善监管工作机制。还要注重加大力度打击弄虚作假者,真正达到净化行业队伍,改善行业形象,从而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更加成熟。

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4

入世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求分析研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入世必将对我国会计市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对此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做过论述。本文仅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对入世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分析,并指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入世后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一、需求分析: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入世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外国会计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外国在华的金融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其实早已看到了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加入WTO后,他们会大举进入我国会计市场,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并展开竞争。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相对成本方面的考虑,他们必然把国际化置于本土化之中,雇用大量高素质中方员工,尤其是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和那些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精通外语及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专业人才,这从目前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和外国保险公司主要雇用中方人员便可看出。外国公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用人机制,使他们能够在高素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全方位需求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将失去关税保护和出口补贴等,必须在国家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行事,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因为企业将不但要求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提供审计和一般信息披露服务,还会要求提供有关资产重组、上市运作、投融资决策、风险规避、市场预测等一系列更高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也就是说,入世后的中国企业,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范围、服务形式、服务层次、服务质量等有更大的需求和更高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将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他们也渴望得到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高质量服务。所以,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和内容上都将有巨大的需求。

可以以反倾销为例,说明入世后我国企业需要大量注册会计师服务。截止到2000年6月,共有27家中国企业在9项反倾销调查中向欧盟提出市场经济待遇申请,但只有3家中国企业的申请得到欧盟委员会的批准。欧盟委员会否决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待遇申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1)中国企业产品的国内销售受到限制。欧盟认为,限制中国产品,特别是高科技的合资企业产品的国内销售是中国政府保护国内低效率产业的主要手段之一。(2)企业决策受到明显的国家干涉。(3)企业缺乏经过正确审计的财务账目。欧盟认为大多数中国企业提交的是不完整的账目,其中相当部分根本未经过审计或没有按照国际会计标准进行审计,尤其是在资产折旧方面。(4)产品成本由于以前的政府行为而存在明显的不真实因素,如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不正确的资产评估和随意地重新评估等。(5)仍有一部分企业在进行易货贸易。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主要是书面进行的,欧盟也不会对中国企业进行任何培训指导。因此,中国企业如果受到反倾销调查,应当在有经验的反倾销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的指导下,充分准备,积极应诉,积极申请市场经济待遇。

这生动说明,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入世后的我国企业必须按国际惯例去经营和运作,也必须遵守WTO规则,因此,到时众多的中国企业更加需要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为之提供全方位和高层次的服务。

(三)外国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

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外国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主体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中国的会计市场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为他们提供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如进行独立和公正的审计、提供规范和真实的信息及管理咨询服务等,以便进行科学决策。因此,入世后外国资本流入和外国投资增加,也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产生新的更大需求。

(四)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所产生的需求

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各类公司已有一千多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有的企业还要到海外上市,有的外国企业也会来中国上市;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创立,也将为许多高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提供发展机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将有机会重组和上市,等等。开放的、规范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有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上市公司、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都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可靠服务。资本市场的逐步全面开放,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等中介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严的要求。

(五)信息化和网络时代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

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人们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注册会计师能否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和及时准确的信息,并且,人们应该能够随时获得有关企业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多地涉及到企业绩效、风险度量、发展预测等。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能为人们提供全新的服务。

(六)各级政府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各级政府也正在转变职能,一方面,政府原有的许多服务职能会转由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承担,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也会越来越多地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社会审计等相应服务,这些都是较大的需求。

总之,加入WTO后,我国将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产生一种全方位的需求。这种需求,既有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又有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业务范围的需求;既有对注册会计师服务数量的需求,又有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既有对服务形式的需求,又有对服务内容的需求。结论是,这种需求是巨大的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它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动力。

二、供给分析:低层面的相对过剩与高层次的相对不足

如果从供给角度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我们会看到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低层次供给相对过剩和高层次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

从注册会计师为市场提供服务的角度看,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事务所规模小。尽管全国现有执业注册会计师6万余人,但全国4000多家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人以上的事务所只有405家,其中40人以上的不到70家,60人以上的不到20家。从具有证券资格事务所的情况看,全国78家事务所拥有证券许可证注册会计师1000多名,超过20名的只有5家,合并后的事务所的规模虽有提高,但这些事务所中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平均也只有90余人,且70%的事务所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在100人以下。

2.业务单一,获利水平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涉及会计、审计、评估、税务、管理咨询等,但绝大多数事务所还只能提供审计等单一品种的服务,能提供全方位管理咨询业务和其他业务的不多,总体的业务服务能力和范围都十分有限。

3.人才缺乏,知识结构老化。全国通过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有5万多人,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只有2万多人,因此,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能为顾客提供各种管理咨询业务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4. 缺少行业基础统计数据和资料,行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例如,在1997年和199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在分行业数据中还没有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任何数据;《中国经济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也只有3页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文字资料;《中国会计年鉴》只是分地区用文字概括地介绍了关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有关情况,也没有详细的行业统计数据。这对行业管理部门科学、规范地制订决策是十分不利的。

5.在管理和执业环境上,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事务所运营体制和行业监管机制等都存在较多问题,如事务所内部缺乏激励,行业监管监督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政府干预,作假较严重等。

6.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少。由于事务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的层次也较低,加之还没能建立一套面向市场的、有效的培训机制,这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三、一般性结论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可得出如下一般性结论:

1.加入WTO后,我国注册会计师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矛盾将变得更为突出。我国低水平的和不尽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与高标准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在提供服务的范围、水平、层次、质量、技术等各方面,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将存在一系列的不适应性。

2.竞争加剧。入世后的会计市场竞争,将是全方位的。既有中外竞争,又有国内同业竞争。由于收入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许多优秀业务骨干跳槽不可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象现有中资银行那样面临大量人才流失,这会使事务所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其业务范围将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这使得业务单一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会进一步恶化;在资本市场和放开的国际市场上,企业会选择信誉好、影响力大、服务水平高的著名会计公司和事务所,这将使众多小会计师事务所难以生存。

3.挑战与机会并存。尽管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大的冲击,但由于我国的市场需求巨大,而且呈多元化、多层次格局,那些机制灵活、管理水平高的事务所仍将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关键是事务所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及服务形式。但面对国际市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想要走出去在短期内恐怕还不具备任何条件。

4.监管难度加大。会计市场开放后,使得会计市场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难度加大,这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制度上必须有所创新。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当今社会,企业最需要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下列特质:技术技能(包括会计经济财务生产等)、智能技能、沟通技能和团队技能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应根据入世后会计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和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力度。要建立起一个面向市场的人才培训制度,以入世为契机和动力,充分利用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技术资源和培训机制,加速我国注册会计师达到国际水平的步伐。

2.多元化经营。会计师事务所的多元化经营,是会计市场开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会计、审计、法律、税收、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的法规和实务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税务师、财务分析师、评估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是互补的。一个机构从事多项业务服务,可以共享各种专业人士的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行多元化经营,也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

开拓新领域和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是多元化经营的必然选择。由于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不只是会计师之间的竞争,还包括会计师与律师、管理顾问等之间的竞争),配合网络营销的发展,国际营销效率大幅提高,审计业务如何有效营销和实行有效发展战略,将是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关键所在。目前,会计专业应用各种信息评量不同商品劳务甚至信息本身的价值的机会与需求也逐渐增多。许多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或查账时的重点已经转向以风险为最主要的考虑重点。例如,过去企业披露时只是介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而将来都可能有标准化的衡量方式与披露要求。

3.规模化经营。这也是入世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唯一选择。规模化经营的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健全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只有规模化经营,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增强竞争力。

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5

(一)

会计职业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其中是否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内容?怎样对这一核心内容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和表述?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理论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基础性命题。

在已有的研究和探讨中,人们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作了许多精辟的概括。主要有: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当好参谋、参与管理、如实反映、正确核算、遵纪守法、严格监督、厉行节约、勤俭理财、大胆改革、讲究效益等等。这些概括和表述都是有一定道理和实践依据的。事实上,这些内容是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在其职业活动中长期积累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优良传统,是支撑和推动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但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这些概括和表述还缺乏必要的演绎,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明。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充分反映会计职业活动的特殊性,有些内容属于社会公德范畴,有些内容是从事其他职业也应当恪守的道德规范;二是没有区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层次性,往往把不同逻辑层次的内容并列起来,没有说清楚哪些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哪些是由核心内容派生出来的道德规范。

笔者认为,会计讲究职业道德,在其内容的概括和表述上应具有鲜明的会计职业(行业)特点。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都有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内容,如医务界有“救死扶伤”,司法界有“秉公执法”,教育界有“为人师表”,等等。在会计职业道德的诸多内容中,也应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内容,而且对这一核心内容也应加以科学的理论概括。因此,如何概括出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使它既能反映会计界的职业信念和道德追求,又能作为检查和评价会计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平的基本准则,就成为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对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的概括,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要求:第一,这个概括必须符合一般的社会公德,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的道德要求;现阶段的会计职业道德必须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相一致,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在会计职业领域中的具体化。第二,这个概括必须反映会计职业活动的特殊规律性,充分反映会计职业人员特定的权力、义务和社会责任,作为调整会计职业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伦理总纲。第三,这个概括必须含有对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成为全行业普遍认同的伦理原则,从而对全行业所有从业人员都具有约束功能。第四,这个概括必须言简意赅,易懂易记,方便宣传、教育和普及。

根据以上探求,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求实讲真”四个字。所谓“求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字求实,即从定量角度准确、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财务收支和经营成果;二是工作务实,这个要求可以引导出许多具体的道德规范及表现形式。如工作作风的严谨扎实、工作质量的精益求精、技术方法的开拓创新等等。所谓“讲真”,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敢讲真话,即要求会计职业人员不畏权势、不为利诱,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真实地记录会计事项,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二是追求真理,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客观地反映会计事项,得出会计信息,更重要地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及社会公众进行经济决策参考的依据。这就要求会计职业人员不断地坚持真理,敢于与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换一个角度讲,“求实”主要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记录过程中的道德要求:“讲真”则是会计报告过程中的道德要求。此外,“讲”字还体现了会计信息社会化,会计应当服务于社会的含义。

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6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技术规范的联系

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技术规范的基础和前提保证。职业技术规范是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技术进行的规范,它是保证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如果一个注册会计师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责任感、职业道德良知及较强的执业能力,即使有再好的职业技术规范也不能完全保证其高质量地完成相关业务。因此,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和结果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注册会计师职业技术规范在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引导下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技术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对注册会计师最低的执业要求。

职业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对象,承担相同的责任,二者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首先,二者在作用上互相补充。在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行为中,首先要依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此来约束注册会计师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以此来约束和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对于在执业过程中有些不能用技术来衡量和实现的内容和功能,往往需要用道德规范的形式加以规范和约束。但是如果仅以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执业技术进行规范。只有较高的执业技术和技能,才有可能以较高的质量完成任务。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信赖职业技术规范而排斥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化功能。其次,二者在内容上互相渗透,互相叠加。注册会计师职业技术规范中包含着一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同时,职业道德规范中也含有一些技术规范的内容。最后,在实施业务过程中,二者相互作用。职业道德规范从思想方面对职业技术规范的运行进行正确的引导;职业技术规范是促进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重要技术基础。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技术规范的区别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技术规范虽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二者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

首先,性质不同。职业技术规范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的基本要求、审计操作、披露要求和执业责任等方面作了规定,对注册会计师从外部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具有强制性特点。职业道德规范则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行为中的基本要求、遵循原则、专业胜任能力、与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关系及与同行间的关系做出了规范,它的大部分来自于职业习惯和约定俗成的内容,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自觉、自愿地执行,并依靠社会的舆论来监督和实现的。但它更主要是靠注册会计师的良知,基本是非强制性的,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其次,表现形式不同。职业技术规范由注册会计师职业执业实践中来,能表现出具体、明确的形式,并且是由会计管理行政部门制定并颁布,要求强制遵守。而职业道德规范虽然也有明确的形式,如《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但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它依靠社会舆论、传统道德和道德评价等方式来实现。即使是成文的,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技术规范相比,在表现形式上也缺乏具体性和准确性,通常是人们“应当”做或不“应当”做的一般要求,而职业技术规范则是人们“必须”做和“怎样”做的具体要求。

再次,作用的范围不同。职业技术规范侧重于调整从业人员的外在行为和对结果的正确性,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而职业道德规范不仅要求调整注册会计师的外在行为,更强调调整注册会计师的内在精神行为。可见,职业技术规范是最低的要求,只能用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而职业道德规范要比职业技术规范内容广泛。在实践中,违反职业技术规范的行为肯定也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但是有许多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并不违反职业技术规范。比如:某些会计师不求上进,我们只能说他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但是不能说他违反了职业技术规范。

最后,实施保障的方式不同。职业技术规范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技术方面对会计规定的约束,具有更强的约束性,有明确的权威部门的要求和处罚规定。但职业道德规范则主要靠社会舆论监督,缺乏权威性。当人们对职业道德上的权力和义务发生争执时,往往没有相应的权威部门对其中的事非曲直作出裁决,即使有裁决也是舆论性质的,缺乏强制性。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技术规范的协调

职业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都是调整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规范的,二者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如何有效地协调,关系到注册会计师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和工作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7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原则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创新原则

所谓的创新就是一企业自身发展的源泉,更加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的原则之一。企业内部会计经营管理、发展状况、政策形势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有些甚至会发生一定的变革,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如果想要真正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就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不间断地进行完善和修订,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进而能够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被动,不落后。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原则

众所周知,效益是企业的最终追求,因此,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也必须要服务于效益的要求,否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就会推动其自身的价值。所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要求,不能够因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自身的种种要求,而过多地增加企业的员工工作量和经营成本,因此,我们应该要尽量地将企业现有资源进行利用,充分对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平台进行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全面融合,用最小的代价和成本来换取企业更大的效益和价值。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体系原则

想要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行真正的发挥,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起全方位、全覆盖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在这里,“全方位”要求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要对全体员工、各条线以及各个机构都具有约束力,从而形成一种控制合理,建立起无缝隙、纵横交错的内部会计控制网络。

“全覆盖”要求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各个手段都要嵌人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对企业所有的岗位、条线和机构都进行覆盖,并且都要纳人到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中。

(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制衡原则

所谓的制衡就是指制约和平衡,制衡原则要求将多种力量时行充分地利用,使其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需求,进而能够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状态,将制衡原则运用到整个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主要是指将企业的一项经济活动进行分解,分#成为若干个关键的环节,对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要进行一定的岗位设置’并且要按照要权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能够使各个岗位之间既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又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验证,任何一个岗位之间既相协作、相互配合又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验证,任何一个岗位都不能够自.己独自的将此项工作完成,最终确保企业经济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全与完善措施

(一)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要落在“人”上面,企业是一个人合组织体,企业管理主体就是人,同枰也是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活动最为重要的主体,所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想要做到位、做好,就必须要将广大干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充分地调动,将其融人到企业的员工思想之中,从而形成一个主动进行控制的习惯。第一,要求对员工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实现责权利的真正统一,要求根据企业员工实际完成工作的情况来对其给予处罚或者奖励。第二,要求加强企业对于员工的考核,按照人性化和民生化的原则,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得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以一种主人翁精神来参与至企业的管理之中去。第三,要培养企业会计人员的诚信观念,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充分地意i只到职业道德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将会if诚信作为最基本的工作要求和最重要的工作准则,从而树立起一种会计职尊严感’使得企业实现员工的价值与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保持一致,最终形成一种综合效应。

(二)建立起约束和激励机制

笔者认为,根据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要求,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巳经不单纯的是一种简单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加是一种企业自身进行管理的机制,根据相关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的管理已经成为了高度细化的整体,不能够独自孤立的抓住一个环节或都一个点,而是必须要综合管理和面面俱到,任何一个环节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都能够形成一个短板效应形成了,将会对整个企业产生严重地影响,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够孤立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使其和考核评价、预算管理、业务规划和经营目标等等各个方面内容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管理系统。其中,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企业可以通过绩效考核这一种方式来进行约束和激励,这样能够提升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建立起多层次人事管理的体系,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企业委派财务总监这一种方式,实现主体相互制衡,通过企业多层次财务控制体系能够有郊地将企业财务管理控制风险人氏。第三,我们可以通过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这一种方式,有郊地进行企业的监督检査,从而能够客观地对内控制量进行评价。

(三)加强建设企业内部诚信体系

在当今社会中,信用已经成为了个人和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起行之有郊的信用评价机制。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诫信档案和签订责任书等方式来提髙风险控制能力和风险控制意识。对于机构来说,我们可以实施关键风险预警和等级评定等措施,这样能够有郊地进行风险隐患的防范。

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8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准则 改革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建立在财政部于1997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起来的。而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则是财政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它全面反映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明确指明了未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改革的新方向。

一、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而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及制度已实行了将近15年,其构架体系不免显得相对落后,故不管从形式还是实质上来看,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准则的改革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1.保证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统一。在会计核算、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各行业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既不方便综合各事业单位的报表,很难建立将来科学的合并报表制度,也不利于比较事业单位之间提供的会计信息。而且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适用于国有事业单位,这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十分迫切的。

2.加强会计理论的全面性。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并没有在定义有关会计要素时,真正体现各要素的经济特征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也没有过多地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理论的不全面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征求意见稿重新规定了各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条件,这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

3.保持与国际惯例趋同,奠定了我国未来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表明,作为具体准则制定的基本法则和概念基础的“会计概念框架”通常是被包含在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而我国未来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目的是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特点又借鉴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经验的会计体系,基本准则和若干具体准则必然将包括在这套体系中。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改革,可为我国未来政府会计具体准则的制定积累丰富经验并奠定深刻的理论基础。

二、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比的主要转变

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来看,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从细节来看,可发现其实质内容已有很重大的变化。

1.准则定位和适用对象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从征求意见稿的行文中看出,现行准则的定位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建立和实施的基础就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征求意见稿则定位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大大拓宽了之前所界定的范围。同时,征求意见稿正式将现行准则的“规定”更名为“原则”,从这也可看出,未来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将进行一定的抽象、概括,仅对具体制度的制定提供指导意义,不作过于具体的规定。同时,现行准则主要适用于各级国有事业单位,而征求意见稿则将其适用对象确定为境内设置的各类事业单位,去掉了“国有”二字,表明不管是国有事业单位还是非国有事业单位,都将使用统一的会计准则。

2.会计目标的转变。现行准则主要体现了决策有用观,这是因为“决策有用观”符合当时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要求。而征求意见稿则重新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应该同时兼具“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即要反映事业单位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要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合理配置资源,有助于他们进行相关的经济决策。同时也列举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如举办单位、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事业服务的接受者及社会公众等。由此可见,从决策有用观向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二者兼顾的会计目标转变已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步伐的迈进,我国的会计准则改革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这全球化进程同样也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发展提出了要求。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和补助,故其一般是非盈利性的。虽然事业单位经营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但政府还是会要求事业单位合理使用资金,所以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本单位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同时,制定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也需要很高的成本,但和事业单位中出现的信用缺失、资金滥用、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相比较,它参照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来开展会计工作是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准则改革时,一定要遵循市场化的需要,并坚持经济适用性。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今事业单位会计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就是如何在兼顾可靠性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准则改革时,一定要尊重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发展需要。由此,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改革才能更好地与国际趋同,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征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S].2012.

[2]李花果.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会计之友,2012,(20).

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9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56-0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成熟,之后会计信息系统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传统手工会计向计算机会计发展,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财政部曾提出在未来几年内全国要有40%-60%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于一个拥

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无疑是任重道远。

1 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

2 会计专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要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费,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中,有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专业。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2006-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分析预测结果,2005-2010年,我国每年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人数:

得出在2009年前,我国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在2009年后将出现供求关系的拐点,虽然目前的会计专业太热,供过于求,但它毕竟是一个层次较高的专业,尤其是当今人才市场上对于高学历、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求贤若渴,只要会计专业学生能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前途仍被看好。

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会计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

(1)会计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

(2)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高居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列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有较多热门行业,所以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是较乐观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并不意味着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从目前人才市场上看,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

(2)毕业生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会计类专业就业压力增大。

(3)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①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④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⑤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④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⑤计划及其它业务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 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 经济组织及中小型合资合营企业等)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办事处,分理处,营业部,所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到了全国几千万家企业总数的9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