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4-01-05 14:39:02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农产品种植;层次分析法;风险管理

一、引言

近期来, 农产品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农业自然灾害、农产品滞销到农产品食品安全再到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农产品供应链的各节点的运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问题, 越来越暴露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些脆弱性无疑给农产品种植者带来各种风险,农产品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现在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农产品食品安全的供应链管理上,却很少研究农产品种植的风险管理,因此有必要对农产品种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以便保护农户的利益。文章将农产品供应链看成由农产品种植过程,加工运输过程,经营消费过程三个环节构成,建立了从农产品种植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即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风险指标权重进行评价,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国内外农产品种植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众多文献中,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定性、定量以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均被不同程度的加以运用,并显示了各自的特色[1]。Smelzer和Siferd(1998)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供应风险管理问题,为更好地从采购管理角度理解农产品 供应风险管理,他们用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主动积极的采购管理有利于控制农产品 供应风险。Tah.J.和Carr.V.(2001)研究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供求风险,指出了当前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工具和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个等级风险统计结构的风险描述语言,作为一个可共享的知识驱动风险管理方法,并界定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涵义,建立相应的补救措施。此外,还简单分析讨论了建立风险知识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风险管理的框架。近年来,由于食品供应链合作的重点由原来的保证供货质量逐步转向加强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农产品 供应链管理的每个部分或要素间的互动都是通过信息沟通来完成的,农产品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关键之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让农民、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建立协同关系来提高整个供应链抵御风险的能力。国内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中信息流的管理和控制做了研究[1],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的复杂性、不通畅性和不稳定性,提出应健全供应链信息网络,并对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 控制方式包括信息标准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有效信息传递、信息提供方式选择、信息反馈的控制等。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市场风险, 显着地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为此,彭泰中和廖文梅(2007)采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目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供应链主体的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后,针对市场交易中信息弱势方农民的特点,提出应从政府行为、农业组织合作经营、信息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防范和化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 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不仅要面临自然灾害的影响, 又要面临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困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甚至会影响农业战略结构的调整。郝庆芹(2006)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农业的生产特征、农业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王晓燕(2006)从农业风险的角度阐述了农业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两方面内容, 提出在农业风险有效识别的基础上,在政府有关政策扶持下及在农业经营者及风险专业经营机构的配合下,对农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在源头上控制农产品 供应链的风险。

三、风险识别与评价

农产品供应链指的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与活动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3]。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有受损的风险和可能性[3]。风险识别主要是对风险的调查和分析。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条件、供应条件、销售条件在各个时期变化很大, 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我国人口的持续增加,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产品资源相对来说越来越稀缺。因此有效识别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有利于缓解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范文2

1 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现实情况

据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略减,在这样一个资讯信息发达的时代,农民主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以国家政策、市场为导向,注重调整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食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农作物的整体种植结构向优质、高收益型转化[1]。随着农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农产品的品种、色泽、味道、外观、营养价值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尽可能地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稳健高效地建设农村经济,是本文所要分析的重点内容。

2 关于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几个办法讨论分析情况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应兼本文由收集整理顾各方面的利益,要遵照农作物生长的规律,循序渐进、综合发展。要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为核心,做到三方兼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最大化,禁止以牺牲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换取短期经济效益的错误行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当地的自然地质条件。适应农民技术和素质的逐渐提高,避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同时围绕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要带动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种、养、加、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以获得可观的整体效益。

不断地改善农作物资源条件,可更有利于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针对目前我国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农业资源条件,一是充分意识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加大财政支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避免使更多的农药、化肥随着土壤中的水分而渗入田地,污染环境[2];二是加大金融机构对农作物种植的支持力度,放宽对农民贷款额度的限制,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三是把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提高种植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不断提高现有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使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因地制宜,各地区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地质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把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地域经济优势,重点发展本地具有地域优势的农作物,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应该多种植水稻,江淮地区应该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两广丘陵山区应该以种植水果、高收益型经济作物为主,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价格波动性,政府应该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政府应该及时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来保障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果。由于种植业很容易受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产量容易产生波动,而且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一般比较长,从价格产生、信息回馈到农产品产出,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上现阶段的经济情况,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不可能完全按照农民的短期收益来进行,政府颁布一些有效措施来保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果。目前与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相关的主要方面是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进一步结合并完善发展[3]。怎样提高农民组织性,使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否能与改善生态环境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证明农作物种植业结构得到了正确的优化组合。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词 香蕉产业;国内区域竞争力;国际市场竞争力;现状;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28-03

中国幅员辽阔,包含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6个气候,为中国的植物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中国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有3 000多年的香蕉栽培历史。近20年来,中国香蕉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南亚热带地区的最大宗水果,其产量仅次于苹果、柑橘、梨,名列水果第4位[1]。香蕉的种植因此也成为了热带地区蕉农的重要收入来源,其发展直接关系到这些蕉农的生产和生活,从而也关系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对香蕉产业的竞争力研究中,大部分研究都只分析了国内某个区域香蕉产业竞争力或者中国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曹斯丽、王 璐等分别对海南和广西的香蕉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易干军等、刘海清等、陈新建等、陈国雄和邵瑞清等都选取了相关指标对中国的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依笔者陋见,目前将国内各个区域香蕉产业竞争力与中国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结合的研究不多。基于以上情况,本文把国内各个区域香蕉产业竞争力与中国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香蕉产业的竞争力,也能够更好地为中国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1 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现状

由于香蕉生长具有需要高温多湿、忌霜雪等特殊要求,中国的香蕉种植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部分区域,其中主要种植地区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另外四川、贵州和重庆等地也有少量种植。2010年,中国香蕉产量达到了956.1万t,同比增长8.23%。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的香蕉产业无论在种植面积、产量还是在平均产量上都有所增长,其中香蕉的平均产量远远高于所有水果的平均产量。其中,广东省的香蕉产业无论在种植面积还是在产量上都位居全国第一,平均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虽然2010年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是其产量仍然保持了增长,这得益于平均产量的快速增长。2010年广西、云南和四川等地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较大的增长,而产量的增长快于种植面积的增长,带动了平均产量的增长,海南省虽然与以上3个省一样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是种植面积的增长快于产量的增长,这也导致了其平均产量有较大的下降。福建省和贵州省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有所减少,但产量减少的更快,因此其平均产量也出现了下降。重庆市在种植面积上没有变化,但是其产量是增加的,因此其平均产量也有所增长。

世界的香蕉生产主要集中在美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这其中又以印度的产量为最大,占世界总产量的29.2%。2010年,中国的香蕉产量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印度。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香蕉的出口量仅占产量的0.2%,同时中国香蕉的进口量很大,是出口量的33倍。另外,中国香蕉的出口价格远高于全球平均的出口价格,国内价格也高于世界上其他的香蕉生产大国。

2 香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分析

2.1 国内各区域香蕉产业竞争力分析

由于各地的香蕉种植和生产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将各地的香蕉生产能力进行一个综合的比较分析,以更好地对香蕉生产进行合理的布局,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提升中国香蕉产业的竞争力。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选取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比较国内香蕉生产的区域竞争能力的差异,这3个指数充分考虑了农产品的规模和单产情况,因此广泛应用于国内不同区域的某一农产品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农产品间的比较优势的研究分析。

2.1.1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它主要通过分析特定地区、特定农作物的土地产出率与该地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土地产出率的相对水平,以及与全国该比率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考察该地区在该农作物生产上的生产效率相对优势[2]。其具体计算公式为:EAIia=(Eia/Ei)/(Ea/E),其中E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单产,Ei表示i地区全部农作物的平均单产,Ea表示全国a产品的平均单产,E表示全国全部农产品的平均单产。EAIia越大,表明i地区的a产品生产效率越高,其效率比较优势也越明显,当EAIia大于1时,i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优势,当EAIia小于1时,i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劣势。

2.1.2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反映的是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该地区全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某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全国全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的比例之比,该指数能够体现出这个地区的该种农作物的规模与专业化程度,其具体计算公式为:SAIia=(Sia/Si)/(Sa/S),其中S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ia表示i地区a农产品的种植面积,Si表示i地区全部农产品的种植面积,Sa表示全国a产品的总种植面积,S表示全国全部农产品的种植总面积。SAIia越大,表明i地区a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就越大,当SAIia大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的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当SAIia小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的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具有优势。

2.1.3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是将规模比较优势与效率比较优势综合考虑,用于考察和测定不同地区之间的同种农产品或者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种农产品之间的相对比较优势的指标。其具体计算公式为:AAIia=■,其中:A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E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S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AAIia越大表明i地区a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AAIia大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与全国a产品的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当AAIia小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与全国a产品的平均水平相比综合比较优势较弱。

由于全国全部农产品的产量数据常以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的数据给出,为了计算的准确性,参考马文杰等研究中国油菜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中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中关于农产品的数据全部替换为油料作物的数据方法,将本文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中关于农产品的数据全部替换为水果的数据。经计算可得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效率比较优势方面,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四川>重庆,其中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这5个香蕉生产省区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都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以海南的效率比较优势最为明显;在规模比较优势方面,广东>福建>广西>四川>重庆>云南>海南>贵州,其中只有海南和贵州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在综合比较优势方面,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四川>重庆,其中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都大于1。

综上所述,中国在香蕉的种植和生产上仍然以广东、海南、云南、广西和福建等传统香蕉种植和生产地为主,四川和重庆地区虽然规模比较优势较大,但是效率比较优势较弱,导致其综合比较优势也较弱;贵州地区不仅没有效率比较优势,而且规模比较优势也较小,因此其综合比较优势也很弱;海南地区虽然规模比较优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其效率比较优势最明显,因此其综合比较优势仍然位居全国第一;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无论在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还是在综合比较优势上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表3中也能够看出,中国各区域的香蕉产业存在效率和规模差别大的现象,有些区域规模不大,效率却比较高,而有些区域规模比较大,但是效率不高。如何在保持规模增加的同时效率也增加,这是中国香蕉产业面临的问题,也是从整体上提升中国香蕉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2 国际香蕉产业竞争力分析

用于分析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很多,由于每个指标都有其优缺点,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国际市场竞争力研究中最常用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分析中国香蕉的国际竞争力。因为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也有香蕉的种植与生产,但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较弱,因此本文只选取了由FAO统计的香蕉生产量位居前10的国家进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

2.2.1 国际市场占有率(MS)。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地区)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MSia=Xia/Xa,其中MS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出口额,Xa表示a产品全球的出口总额。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数值越大,表明该国(地区)这个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2.2.2 贸易竞争力指数(TC)。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具体计算公式为:TCia=(Xia-Mia)/(Xia+Mia),其中TC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a表示i国a产品的出口额,Mia表示i国a产品的进口额。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在-1~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

2.2.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在该国(地区)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占总贸易额的份额之比,具体计算公式为:RCAia=(Xia/Xit)/(Xwa/Xwt ),其中,RCA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出口值,Xit表示i国(地区)的总出口值;Xwa表示a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Xwt表示世界总出口值。RCA反映了一国某产品出口贸易的强度和专业化优势。如果RCA大于1,则i国家在a商品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竞争力;如果RCA小于1,则没有竞争力。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大于2.5,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而大于1.25,表明该国该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3]。经过计算可得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厄瓜多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而印度和中国这2个香蕉产量排名第1和第2的国家则位列10个国家中的第7位和第8位,说明中国的香蕉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较弱,国际竞争能力不强;在贸易竞争力指数方面,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一样,都与-1比较接近,而其他国家都接近于1,说明中国的香蕉在贸易竞争力上较薄弱;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方面,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和菲律宾的香蕉出口都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香蕉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仅为0.026 35,处于一个较弱的国际竞争力状态中。

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3个反映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指标,能够发现虽然中国的香蕉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国的香蕉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国际竞争力比较弱。从中也能够看到,中国虽然是香蕉生产大国,却不是香蕉贸易的强国,认为一方面是国外的贸易壁垒给中国香蕉出口带来了影响[4-5],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香蕉产业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单产与其他香蕉生产大国的单产相比较低,品牌建设力度不大,缺乏标准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等[5-6],这些都影响了中国香蕉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 建议

中国是香蕉生产的大国,却不是香蕉贸易的强国,中国香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仍然缺乏竞争力。同时,中国国内各区域的香蕉产业存在差异,国内香蕉产业的规模和效率往往不能协同增长。

3.1 因地制宜,发展香蕉生产

由于中国香蕉产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的不同,中国香蕉的种植和生产存在差异性,因此各地必须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和生产。同时,严格贯彻2010年3月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关于抓紧抓好香蕉种植结构调整的意见》,依据自身在规模和效率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及时调整战略布局,扩大优势,弥补不足,确保各区域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2 加大投入,增加单产,提升竞争力

各地要不断加大对香蕉种植的投入,提升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单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香蕉产业的竞争力。例如可以通过培训提升香蕉从业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以及优质种苗提升香蕉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种植和生产成本;通过创立品牌,成立合作社方法等增强市场竞争能

力;发展香蕉的深加工产业,提高香蕉的附加值等。

3.3 加强引导,开拓其他市场

目前中国香蕉出口市场比较单一,出口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市场,而日本、韩国市场近年来进口壁垒非常严格,严重制约了中国香蕉的出口。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依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制定严格的产品标准,在保证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以保证中国香蕉出口的稳定增长。

3.4 加大政策扶持,提高保障水平

政府部门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农产品种植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补贴和扶持力度,建立起相关的防灾抗灾体系和应急事故处理机制,保持价格的合理与稳定,让种植者能够在香蕉种植上舍得投入,无后顾之忧。

4 参考文献

[1] 李玉萍,方佳.中国香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443.

[2] 王学强,贾志宽,李轶冰.河南省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49.

[3] 易干军,祁春节.中国香蕉的国际竞争力研究[C]//2003年广东省园艺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选编.广州:中国园艺学会,2003:163-164.

[4] 邵瑞清,中国香蕉贸易发展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1:41-42.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水稻种植;生产效益;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81-01

引言:水稻是我国农业种植中的主要经济作物,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较深影响。我国水稻生产不仅需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存在着大量的水稻进行出口。我国水稻种植历史较为久远,是水稻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随着农业生产领域的改革发展以及众多扶持政策落实,我国水稻生产领域也取得可观进步。对水稻种植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找寻提升水稻生产效益的有效对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水稻种植生产效益分析

根据科学调查数据所显示,在2015年我国水稻总产量达到了20824.5万吨,水稻总产量与2014年进行比较有一定增长。但是对水稻种植面积进行分析,2015年与2014年水稻种植面积要缩减很多,2015年度水稻种植经济效益提升主要在于单产量水平得到了提高。2015年我国东北在水稻在育苗移植过程中遇到了春寒的侵袭,而且在灌浆成熟期降雨量较大,大风天气频繁出现,对东北水稻种植产量提升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但是通过一定措施改善,东北水稻生产总体仍然处于增产局势中。2015年我国水稻消费总量呈现出了下降趋势,水稻需求量总比减少了五百万吨以上。因为我国人口增长幅度见面,现代居民饮食习惯发生了更改,蛋、奶制品代替了少量的主食消耗。在2015年我国水稻消费结束了逐渐增长的形势,出现了下降情况。对农业经济市场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玉米等农作物价格较低,导致大米社会需求程度有多下降。社会经济市场需求量下降,必定会导致水稻市场收购价格下降,这对水稻种植人员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保护我国广大水稻农业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严格避免“谷贱伤农”情况出现,我国落实了相应政策对水稻市场收购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结合水稻农业生产成本投入以及市场需求程度等众多因素,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这无疑解决了水稻种植人员内心的堪忧,保护了水稻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空间。目前,我国玉米、大豆种植经济效益下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提升,对未来粮食市场供求状态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我国在2015年对玉米收购价格进行了下调处理,在受到玉米进口低价情况的影响,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已经不再具有优势。对众多农作物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对比,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仍然非常可观。笔者到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2016年我国东北区域农业生产人员将旱田改为水田的热情很高,牡丹江、佳木斯等区域较为明显。在此情况影响下水田承包价格与往年有所增长,一些区域每晌地地租上会上涨五百元,最高可以达到七百元。承包土地租赁价格上涨以及化肥市场价格提升,可以使得水稻种植经济效益不能达到预期设想。水稻种植人员需要重点思考,找寻提升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有效对策,降低水稻种植生产成本投入,提高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从而保护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提升水稻种植生产效益的有效策略

(一)科W选田

通过上文可以了解到,我国东北一些地区改旱为水的热情较高。但是农民在对水稻种植田进行选择是不能过于盲目,要考虑到水田土壤条件是否适合水稻生长,种植地块的光照条件如何,分析种植地块附件是否存在优质的水源。只有结合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才能科学的选择水稻种植田地。为水稻移植栽种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对水稻产量、生产质量造成影响。

(二)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也是提升水稻种植产量、质量的重要手段。要结合水稻种植区域实际情况进行水稻品种选择,要尽可能的选择抗病毒性较强的水稻品。但是水稻种植人员需要特别注重,不能大面积只种植一种水稻,这样很有可能导致水稻成片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要注重不同品种的合理配置。

(三)水稻用肥分析

我们水稻使用的肥料从以往的以农家肥为主慢慢变成以合成肥(添加氮、磷、钾元素)为主,杂交水稻的产量非常高,营养价值也非常的高,这就归功于杂交水稻有发达的根系,根系对于土壤里的养分吸收能力很强。

(四)水稻灌溉分析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的滋养。水稻是需水较多的作物,长期以来,农户都是采用淹水灌溉。实践证明,这种灌溉方式会加重病虫害发生,造成植株徒长,增加倒伏风险,除移栽后需要保持水层保证秧苗成活外,水稻的整个中后期都不需要深水灌溉,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既能满足水稻对水分的要求,又能够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轻病虫害发生。因此华坪县干热河谷区水稻灌溉方法是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干湿交替、湿润灌溉。

(五)水稻的后期管理

田地施肥、水稻育苗、插秧等工作完成后进入了水稻的后期管理流程。我们不仅要注意土壤的水分是否充足,土地够不够肥沃,还要经常去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对稻田进行人工处理,比如有一些伏倒的水稻需要我们用一些支撑物将其支撑起来,防止因为伏倒导致水稻腐烂,使水稻的产量降低。在管理当中,我们还要注意水稻的种植是否太过密集,稻田的通风情况好不好,保证每株水稻都能处在充足日晒且空气流通的环境,这也能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让水稻能更好的生长,让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

结语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是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我国的农村与国外的自动化农场式管理方式不同,还是保持着小农精耕细作的家庭合作种植模式。精耕细作的家庭合作种植能在种植细节上处理的非常好,在各个环节都使用精细化管理,更强调人力对于水稻产量的增幅效果。我国的国土辽阔,各省的地理环境差异性很大,这就需要让种植者更了解水稻种植技术,才能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采用合适的技术进行种植。

参考文献

[1] 庞云峰.浅析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的方法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范文5

分析师:范群英

山东省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全省8个棉花主产市2011年棉粮种植效益、2012年植棉意向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省植棉面积将大幅减少,减幅为13.6%,按2011年省统计局初步统计植棉面积1128.9万亩,推测全省2012年植棉面积约975.4万亩,比去年减少13.5%。

今年山东省棉花价格持续走低。目前每公斤籽棉平均售价7.47元,较去年同期每公斤籽棉平均售价11.4元降34.5%,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目前,已售籽棉约占总产量的53.2%。

根据8个主产棉市的调查结果分析,预计2012年植棉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幅在13.5%左右。其中鲁西北棉区的德州市面积减幅最大,为20.3%,潍坊市、济南市面积减幅分别是6.6%、8.8%,其它植棉市面积减10%-20%。

2012年山东省植棉面积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

1.效益因素。2011年棉花价格大起大落,受市场影响大,较2010年棉价大幅降低,远低于棉农的心理预期。

2.成本因素。植棉用工多、投资大、成本高。

3.政策因素。近几年国家对种粮政策倾斜,种粮有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亩补贴金额达100元以上;植棉仅有棉花良种补贴,每亩棉田仅补贴15元,相对于几十元一斤的杂交种、新品种来讲,所占比例太小,与整个植棉成本比较更显得微不足道,在调动农民植棉积极性上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4.风险因素。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天气、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二是国家政策。自1999年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价格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主导,棉农要承担相对较大的价格风险。三是国际经济形势。由于棉花产业链长,国际经济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棉纺织品的出口,从而影响到用棉的多少。因此,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对棉农的利益构成风险。

建议:

1.统筹粮棉发展,加大对棉花的政策扶持力度。

2.搞好宏观调控,稳定国内棉花价格和农民植棉收入。一是制定合理的收储价。要充分考虑到棉农的生产成本与种粮农民的比较效益以及收购、加工各环节的合理利润等相关因素,真正发挥收储价保护棉农生产积极性的作用,增强棉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通过合理确定进口配额,调整发放时期和进口关税,在保证国内纺织用棉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棉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三是继续实施棉花良种补贴,提高补贴标准。

3.加大对棉花技术推广工作的支持。扩大棉花高产创建规模,增加创建资金,支持棉花新品种、新技术和棉花生产机械的研发。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

春播临近河南主要农资价格上涨

分析师:魏 萍

随着气温的回暖,河南省春耕备播和小麦追肥即将展开,主要肥料市场逐渐恢复交易,个别肥料价格已有上涨苗头。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绿色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推广使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现今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除了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之外,绿色的、无公害的农业技术的使用更是其关键。现代农业的种植大体上包括粮食和蔬菜2个方向,所以提高绿色生产种植技术在这2个部分中的应用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使用的必要性分析

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推广使用是适应现今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的新要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要求加强对农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国门奠定重要的基础;传统农业发展对土地、环境形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不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推广使用现代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做法。

2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的途径分析

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主要在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2个方面进行落实使用的。具体如下:

2.1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推广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面对种植面积较多的农作物,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指的是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农作物中的推广使用。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该选择专门为培育无公害农作物的培植场地,场地的选择要远离居民区与污染区,同时培植场地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等不利影响;选择优良的种植品种,优良品种的选择能够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这样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且优良品种的生长能力也是较强的,这样避免了化肥的使用过多,总体而言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非常符合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主要指的是治疗病虫害中的对土地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可溶解的、高浓度的农药,使用科学治理病虫害的措施。

2.2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推广分析

蔬菜作为人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针对的是蔬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农业种植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难题,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使用是尽量避免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土地和周围环境形成的不利影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同样注意避免使用高浓度、能够分解的农药,尽量使用现代市场上新出的科技含量较高,危害性较小的农药。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抓捕防治工作,可以通过温度计水分的合理控制对蔬菜进行无公害的栽培种植。

3强化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建议分析

3.1加强宣传,提高社会群众对绿色农业技术存在的重要性认识

我国现今意识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农户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为了提高绿色农业技术的使用范围及使用程度,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群众的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必要性认识。宣传可以通过报纸、书刊及网络的方式进行;可以在部分地区首先进行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试点工作,然后让具体体验的农户将经验、好处向当地人民群众介绍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加强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使用的重要性认识。

3.2建立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结构

绿色农业技术的高水平与高效率的推广使用必然要在科学的农业生产结构内进行的,这是为其提供制度保障。所以,建立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绿色农业生产机构要从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方面来讲,建立合理的绿色农业生产种植体系和评价标准,在精准的数字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生产种植的绿色化;在农业培育过程中,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专家专门现场指导绿色农业技术的使用过程,并且建立农户、商家、科研单位等多方面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构建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培育结构共同努力;利用市场化的发展效果向农户提供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标准,通过最终的商业利益激发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兴趣与信心,以此方便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3.3结合实际农作物的生产,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绿色农业技术的最终推广使用还是要深入到具体的农作物生产中进行的,所以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定时的组建专业团队深入都农户种植的实际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农作物种植过程、种类、面积等进行专业的指导,在具体的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加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让农户切实体会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重要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在建立科学的适合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使用农业结构的基础上,深入到农作物种植的具体过程中,在无公害农作物及蔬菜的种植栽培中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作者:韩科 单位:成武县农业局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范文7

【关键词】植物检疫;市场监管;现状分析;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运输越来越频繁,流通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植物检疫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检疫市场监管难度加大。搞好植物检疫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措施,也是保护农产品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加强市场监管是搞好当前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作为一名检疫人员参加了近几年的植物检疫市场联查,发现市场监管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本文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搞好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1 当前农业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产地检疫办证率偏低

目前,办理产地检疫仅限于小麦、玉米、棉花和蔬菜等大宗农作物品种,而对于芝麻、高粱、谷子、花生等小宗农作物及苗木等繁殖材料,则很少有人申报产地检疫,特别是农民单家单户繁育蔬菜种苗的,虽然用于育苗的蔬菜种子大部分进行了检疫,但整个育苗过程根本就没经过产地检疫,这样生产出来的种苗,就直接拿到市场上销售,这给土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为农业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近几年来,由蔬菜秧苗携带造成病虫害大面积流行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以上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植物检疫条例》的宣传贯彻还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植物检疫市场监管还存在很大漏洞。

1.2 套用产地检疫证号

繁种单位或个人为逃避缴费常常多地繁种,在报检时以多报少,只申报一地的繁种面积进行产地检疫,其他地方的繁种采取套证上市,甚至多个品种套用一个产地检疫证号。

1.3 伪造产地检疫证号

有些繁种单位或个人不办理产地检疫,伪造产地检疫证号上市经营。具体表现为:冒用自己其他作物或品种的产地检疫证号;沿用自己往年办理的产地检疫证号;伪造虚假的产地检疫证号。在市场检查中,由于没有便携式专业查询工具,检疫人员对部分产地检疫证号难辨真伪,给执法工作带来难度。

1.4 调运带证率较低

调运检疫工作没有真正形成大气候,从事植物和植物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对办理调运检疫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极少数经营者很不配合,在执法过程中,常有拒检、避检的现象。加之铁路、邮电、港口特别是公路等运输部门与检疫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配合,把关不严,致使不办理调运检疫证书就调运种子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市场检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小麦、玉米、棉花等大宗农作物种子调运带证率较高,花生、高粱、谷子等作物种子调运带证率较低,特别是蔬菜种子品种多、数量少,大多数经销者是从种子批发市场进货,而且一个种子门市一次进货会涉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品种,每个品种仅仅几克或几十克,增加了开具检疫证书的难度;二是产地调出带证率较高,二次调运带证率低;三是省间调运带证率相对较高,省内调运特别是同一个地区县域之间调运带证率低;四是不同的运输方式带证率差别很大,邮政邮寄和铁路运输带证率相对较高,而汽车运输带证率低。

1.5 不开具调运检疫要求书

《植物检疫条例》第十条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间调运本条例第七条规定必须经过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调入单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必须根据该检疫要求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申请检疫。对调入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调入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查验检疫证书,必要时可以复检。

根据检疫法规的要求,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一是要有调运检疫要求书;二是签发调运检疫证书一式四份,一份要寄往调入地植物检疫机构,而这两点都很少得到落实。就拿沧州市来说,常年小麦种植面积400000公顷左右、玉米种植面积466667公顷左右、棉花种植面积133334公顷、蔬菜66667公顷,每年都有大量的农作物种子调入,而植保机构开具的调运检疫要求书和收到的调运检疫证书却寥寥无几。由于检疫机构之间缺乏信息交流,种子、苗木调出地与调入地之间缺乏互动,种子调入地植物检疫机构对调入本地区的种子的品种、数量、来源了解的很少,极易发生漏检现象,给市场监管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2 建议及对策

2.1 加大《植物检疫条例》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专题讲座,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印发明白纸、出动宣传车赶集串乡、召开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单位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植检法规和检疫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升全社会共同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共识;普及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及预防控制知识,让群众掌握疫情传播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方法。通过对造成严重后果、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进行曝光,树立检疫执法的权威性,真正做到让农民群众不购买未经检疫的种子、苗木,让种子、苗木生产经营者遵守植物检疫法律法规,不生产销售未经检疫的种子、苗木,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植物检疫工作的良好局面。

2.2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强化源头管理。

2.2.1 严格检疫执法

开展检疫市场检查,集中整治种子苗木生产和销售市场,严肃查处一批生产销售无产地检疫证号、假冒、伪造产地检疫证号种子、苗木,严厉惩处无证调运种子、苗木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有力震慑违法分子,规范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市场。

2.2.2 把好产地检疫关

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要求,对应施产地检疫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工作,按照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建立种子、苗木繁育基地,逐步推进种子、苗木的规模化集中繁育;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建立种子、苗木等繁育基地登记制度,做到对种苗繁育情况底数清楚,有利于更好地做好监管工作;植物检疫机构可在繁育基地建立分支机构,专门负责繁育基地的种子苗木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逐步改变在繁种单位分散种植、单独繁育地实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监管难度大的局面。

2.2.3 严把调运检疫关

严禁未经检疫的种、苗调入或调出,是从源头控制植物疫情传播蔓延的有效手段。强化应检植物监管,严格检疫执法程序,植物检疫机构加强对种子、苗木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本着便民高效的原则,植物检疫机构可在市场设立办事处,严把种子、苗木的调运检疫关。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调入本县的种子、苗木要统计建档,逐一备案,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地进行跟踪监测调查,全面提升植物疫情监控能力,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

2.3 完善执法机制,促进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向纵深发展。

2.3.1 建立植物检疫执法信息共享机制

强化农业植物检疫系统内部执法信息的沟通渠道,实现执法信息共享,确保植物检疫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行政处罚;完善全国植物检疫网络审批平台网络查询功能,开发便携式查询工具,能够随时随地查询各检疫机构审批的产地检疫许可和调运检疫许可情况,为市场监管提供依据,有利于及时发现违法线索,打击违法行为;建立植物检疫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各地植物检疫市场检查情况、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和查处情况、典型案例、主要经验和做法,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的目的。

2.3.2 建立植物检疫执法内部协作机制

农作物种子的调运频繁,决定了植物检疫工作的特殊性。一个违法行为可能涉及多个地区,给案件查处带来难度。为此,笔者以为,有必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植物检疫系统内部建立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之间的执法协作机制。

完善植物检疫执法联查制度,上级植物检疫机构定期组织由不同区域植检部门参加的植物检疫联合执法联查。通过联查发现问题和挖掘线索,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强化横向协作。

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植物检疫机构之间特别是种子、苗木繁育地与销售地、调出地与调入地之间逐步建立案件线索通报制度、案件协查制度,互相通报案件线索,互相协助查办案件。对于重大案件,可由上级植物检疫部门牵头实行联合办案,便于从速追根溯源,达到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协作办案的工作目标,提高执法效率,加大对重大案件、跨区域案件查处力度。

2.3.3 建立植物检疫执法外部协作机制

植物检疫部门要加强与铁路、交通、邮政、民航、财政、工商、公安、林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便于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严厉打击植检违法行为。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组织召开植物检疫市场监管联席会议,部署相关工作,通报有关情况和工作进展。相关部门之间完善执法信息通报制度、重大复杂案件会商制度。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强化与公安机构的联系沟通,对于涉嫌犯罪案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时移送。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实现无缝监管对接。逐步形成情况互通、相互支持、相互推进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植物检疫市场监管工作的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宋朝阳,谷素梅,徐汝华,韩成祥,董臻.当前植物检疫市场存在的问题剖析[J].河南农业,2005(06)

[2]王春艳.植物检疫工作中主要问题的思考[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01)

[3]李桂珍,任自忠,马秀英,马丽红.试述植物检疫的环境挑战和法制建设[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06)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范文8

关键词:平原地区;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4 F592.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18-02

引言

观光农业,也被称为生态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把农业生产活动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产业。这种新型产业,一方面满足了城市民众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丰富了生态景区的旅游内容和旅游容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有力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将“农”与“游”高度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近年来,我国在观光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术界对于观光农业也进行了不少的探索研究,例如,舒伯阳的《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梁留科等的《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李翔宇的《中国观光农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等文章。总的来看,研究的侧重点比较集中于观光农业的发展条件与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基于旅游资源而进行的观光农业产品研究,而对具体景区进行案例式的调查研究则显得有些不足。

本文以河南省叶县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为研究样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分析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探寻该景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或完善措施,以促进此类观光农业景区的经营模式更加健全完善,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推动建设特色鲜明、发展合理的观光农业景区与社会支持体系。

一、对河南省叶县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的调查分析

福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采摘基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近郊田庄乡,主要服务项目包括无公害蔬菜种植观光、反季节蔬菜采摘体验、开发市民农场等。经营者首先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方式集中了一定规模的农村闲散土地,之后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施,对农业生产相关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集约开发,如水源开发、开通灌溉渠道、修通道路、兴建温室、安装大棚等。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优化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观光和采摘行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该基地开发出的播种面积在逐年扩大,生产技术日渐成熟,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也取得了比较客观的经济效益。

(一)游客状况调查

1.游客人口特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公务员、学生、公司职员等是最主要的游客群体,另外,在节假日和周末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到景区游玩也日趋常见。一般来说,这类游客收入稳定,闲暇时间比较充裕,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更喜欢体验健康、绿色的观光旅游方式。这也印证了福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采摘基地观光农业所提供的市民农场、无公害种植观光、反季节蔬菜采摘等观光服务的绿色天然本质。

2.了解景区的渠道

在对福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采摘基地随机进行的39位游客的问卷调查中,获知景区相关信息的渠道包括亲友推荐、电视广告、报纸传单、网络推广等多个选项。其中,通过亲友推荐介绍的渠道而前往福旺基地的游客有15位,约占总调查人数的38%;只有5位游客是通过电视广告渠道获知的。这说明,基地在宣传推广模式中缺乏对电视媒介的有效利用,需要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一大众媒体的宣传力量提高景区知名度。

3.游客出游行为模式

调查显示,福旺蔬菜基地的游客出行方式主要集中在驾驶私家车的自驾游方式,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游客只占总比重的10%左右。这一数据体现出叶县田庄乡公共交通发展的不足之处,限制了依赖公共交通出行的游客的观光行为。景区管理者应该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作,加大景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游客提供方便,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4.游客满意度

在对福旺蔬菜基地的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景区所开发出的三种服务内容:市民农场、无公害种植观光、反季节蔬菜采摘的游客满意度分别为87%、56%和62%。由此可知,游客对于市民农场这种体验农业耕作和田园生活的观光服务形式有更大的兴趣度和满意度,而蔬菜种植的观光与采摘项目满意度指数则相对较低,这大概是由于游客能够自主参与的程度不同。因此,景区经营者应着眼于服务创新,开发新的蔬菜种植观光服务项目,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多样化的复合观光需求。

(二)对景区经营者的调查

1.人口特征

通过对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经营者进行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景区的开发经营者大都是本地农民,他们的年龄大多集中在30—50岁之间,利用自身所有的土地资源和蔬菜种植经验从事观光旅游服务。在景区开发过程中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外来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对于当地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也具有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另外,还有几位属于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情况,他们利用自身在高校或打工城市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来参与、指导景区的实际经营。

2.经营状况

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规律,所以观光农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季节特征。一般情况下,春季和秋季属于观光游览的最佳时期,游客可以游览观光的资源较多,而冬、夏两季可以观光的内容则相对较少。就福旺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采摘基地来说,旅游旺季大体集中在每年的2—4月的种植季和7—9九月的采摘季,其余时间属于旅游淡季。

3.经营困难及所需帮助

在调查中我们得知,福旺蔬菜基地经营者现在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的筹措和流转。经营者要努力巩固现有的开发成果,并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去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服务项目,拓宽客源市场。而出身于本地农户的大多数经营者基本上都是小本经营,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得起蔬菜种植基地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巨大投入,如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扩建、宣传推广的广告费用等。因此,经营者希望能够得到政府部门、银行、农信社的政策支持,如,农村商业银行系统可以开办针对性的小额贷款,简化贷款手续,通过金融服务的方式改善景区经营的资金流转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周边及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叶县周边地区交通条件相对发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但是,观光农业景区附近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提高,公路等级较低,公共交通设施比较缺乏,存在“欠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些交叉路口缺少路标,景区指示牌也不够明显,导致游客进入的路程导向服务不佳,给游客方便、快速地到达景区造成了很大麻烦。此外,景区内部的一些设施也需要大力改进,有的导向路标或者老旧缺失、或者模糊不清,部分路段的观光游览通道也比较老旧,通行很是不便。

(二)开发者、经营者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目前,叶县观光农业和乡村民俗旅游投资开发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其投资行为是在旅游目的地政府主导下的企业经济行为,开发者支付初期的发展资金,开发利用资源,然后通过接待旅游者获取经济利益。此种方式的明显缺点是,当他们发现某一个地方有资源可以利用,便会进行投资,但在开发经营时,为了减少运营成本而采取粗放式经营,在资源吸引力减弱的时候,便开发新的项目,成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期投资行为。这些投资及开发经营方式没有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有效分析,对景区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导致了盲目投资和粗放式经营行为。

(三)旅游项目不够丰富,未能突破季节的限制

目前,景区的旅游经营开发出的观光项目还不够丰富,吸引力有限,可供观光欣赏的农业资源未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资源的总体利用率偏低。但是在旅游旺季,又会出现较大的旅游供需矛盾,往往是游客爆满,景区里边甚至附近的农家乐餐馆都经常会出现一餐难求的情况。这就要求在进行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通过科学论证努力减少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针对目前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以促进农业观光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一)进一步改善交通、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景区的发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城乡之间的公交线路建设,加大公交通车数量与班次,改变比较落后的交通条件,提高出行的方便程度,以满足普通游客的交通需求。其次,景区内部的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蔬菜基地周边的通行道路需要进一步修通,对景区内的饭店环境进行改善,扩大停车场面积,修建一些休憩、游乐设施,努力给游客创造出一个更加舒适的游乐环境。

(二)开发更多品种的反季节蔬菜种植体验与观光旅游项目

针对目前景区经营受季节限制较为明显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温室大棚等技术手段种植反季节蔬菜并开展反季节旅游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具体来说,就是在不适宜某种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通过一定的农业科技手段,将不利于这种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限制因素降到最低,让种植的作物能够一年四季不受季节因素的干扰而正常生长,达到反季节蔬菜种植和反季节农业观光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季节对观光农业发展的限制问题。

(三)针对特定人群设计不同特色的旅游项目与营销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的特殊需求可以开发一些多样化的旅游项目,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资源,增强景区观光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和多样性。例如,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开发大学生乡村游。现在大多数城市学生普遍缺乏对乡村民俗和农耕生活的了解,他们对于观光农场所提供的农作物种植观光和采摘体验等旅游形式有着很强的兴趣和参与心理。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市场需求,可以开发“自助厨房”旅游项目来提供“种植-采摘-烹饪”一体化的体验服务来吸引大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们体验到在校园宿舍内无法实现的烹饪乐趣。另外,也可以开展“银发旅游”。老年人群体大多具有休闲时间充足、生活经验丰富、渴望陪伴关爱等特点,景区可以专门针对这类人群设立“老人之家”,为来景区观光的老年人提供看护、陪伴、交流的平台,将顾客群内已有的老龄人群组织起来,开发一些老人们愿意参与又力所能及的特色旅游项目,并努力吸引更多渴望田园生活、渴望交流陪伴的城市老龄消费者加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梁留科,吴次芳,曹新向,常江.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 李翔宇,张龙.中国观光农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院报,2006,(1).

[3] 刘清臻.平顶山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0,(4).

农业种植行业市场分析范文9

然而,近几年,徐闻菠萝、香蕉等农产品价格屡屡“遇冷”,农户难以摸准市场规律。他们奔走在市场大声“吆喝”,低价贱卖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瓜菜,但为何不提前在各个环节下足功夫呢?“吆喝”引来围观,赚来同情,但无法为我们的瓜菜保驾护航,更谈不上增值。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徐闻经济的支柱,如何解决农产品产销问题,是对农业部门的重大考验。十几年来,徐闻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在默默无闻干实事,慢慢琢磨种养的门道,学习专业的种植知识,帮助老百姓解忧排难。”徐闻县农业局一副局长说,希望这种实干精神和朴素作风一直传承下去,做强做大徐闻农业。

1 希望――徐闻农业的引种、调构

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质好等是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优越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水稻和甘蔗是徐闻的种植主力品种,糖厂存,甘蔗旺。但随着糖厂渐次倒闭,甘蔗经济效益呈现式微势头,调整生产结构已然成为徐闻农业的一大考题。

受气候的影响,徐闻几乎常年干旱、作物单一,坡地多是种植甘蔗和水稻。长期以来,这一现状成为了徐闻农业发展的掣肘。1998年,乘西南打井治旱之风,给徐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创造了条件。“久旱遇甘露”,从此,“饥渴”的徐闻农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种植品种既要考虑经济效益问题,也要考虑农作物的适宜性。做好区域布局,尽快形成产业化。经过多年的调整,终于形成了东部种菠萝,中部种香蕉,西部种芒果、蔬菜的种植业布局,不过,我们的农业仍然是靠天吃饭。”徐闻县畜牧兽医局局长何辉说,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群众自愿的,成果出来了,农民就会积极配合。

“农业结构调整不单是种植业上的调整,也是发挥优势上的调整,从一亩地,一个劳动力产出多少效益上调整,在生产要素各个环节上调整,做到有计划,特别是把一些剩余年轻劳动力引导组织起来进行劳务输出调整,是战略性调整。”曲界镇公务员文先生说。

回忆起当年的农业工作经历,这位曾当任过徐闻县农业局局长的何辉感慨万千。在农业局工作7年多,他跑遍全县所有村庄,走过无数坑田,为农民解决种植和销售问题。走田头,带领农技专家指导农民,改变农作物单一的现状;上城市,争取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合作,设置农作物分营或分销点,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问题;跑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得到国家和省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坚持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方向,争取对口资金支持,缓解农民资金短缺压力。

2004-2007年期间,徐闻把“中国香蕉第一县”“中国菠萝产业龙头县”“中国冬季蔬菜龙头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等荣誉揽入怀中,同时引进了知名的果汁公司,经济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值得一提的是,徐闻举办了“首届全国香蕉产业发展研讨会”。

2 焦虑――农业人的阵痛

徐闻在农业与旅游之间摇摆了将近十年,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徐闻农业放慢了前进的脚步。“受社会风气影响,人们心态浮躁焦虑,沉不下心来,特别是一些部门工作人员,缺乏长期规划目标的眼光,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最后效果一定不好。我们农民对市场行情缺少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喜欢依靠走‘捷径’来解决问题。”徐闻县农信社工作人员梁芬说,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探讨农业发展的走向,农业、经贸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好专业人才,学习先进理念。

吴珍曾任徐闻县农业局局长3年多,其中,2年农业占全县GDP的49%,1年农业占全县GDP的50%以上。现任徐闻县农业局主任科员的吴珍开玩笑说,那几年时间,农业发展获得了很好的机会。说来也巧,徐闻农业种什么都大丰收,顺心顺意,农民笑开颜。“那时我几乎跑遍了省市农业部门,争取好政策、好技术。”吴珍说,徐闻获得的国字号农业牌子,是农业人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如果没有十几年打下来的深厚基础,就很难有徐闻现在农业发展的成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徐闻县农业局工作人员王先生说,从传统农业到科技农业过渡,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以消耗子孙后代的资源来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吴珍从生产大队长到镇委书记,再到县农业局局长,他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熟悉农业方面的相关情况。谈到徐闻近几年的果菜产销困境,吴珍分析,第一是国家经济减速,这是最大的影响因素;第二是生产、安全、运输、营销等方面的影响,存在老百姓盲目用药情况。若想做到安全农业,各方面须尽到责任,严格执行追溯机制,解决舌尖上的问题;第三是产地和市场对接不好,流通渠道仍然没有畅通。虽然国家开通了绿色通道,但运输工具滞后,冷链跟不上,市场信息不灵通,中间环节信息滞后。

3 破局――重视调研,培育产业链

针对目前遇到的问题,吴珍表示,要重视研讨会的作用,研究分析好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认真探讨如何解决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鼓励到全国农产品市场调研,对接农业销售,例如北京某农业展会专门设置了3 000多m2的徐闻农产品专营区,为了保证农产品的正常供给,在20多个大、小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年关开会,集中分析种植信息,调查汇总适宜市民口味的品种,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搭建流通平台。

“每年的秋冬种前都组织人员到外地考察,特别是到海南、广西等地。在春节前,与流通大户、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走到一起,评估市场走势,看哪种瓜菜市场行情好,综合考察后便制成《种植指导意见》。在种植指导方面,派农技人员和专家下田指导,比如新品种,注意哪些方面的种植知识,分析去年的种植信息等。”徐闻县农业局局长杨仕煌说:“群众种植讲实惠,也有种植自由,但大部分是带有盲目性,种植规模往往控制不了,便容易出现一哄而上,导致增产不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