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独立能力的培养集锦9篇

时间:2024-01-19 16:09:09

独立能力的培养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1

一、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培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首先应该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虽然许多事他们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完成,但成人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班的孩子在“我自己来”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只是家长们没有重视,总认为孩子太小,怕他们弄不好,会出现什么状况。其实不然,比如我们班的小朋友蒙蒙,刚上幼儿园分到我们班时,家长总跟老师讲:“老师,我们家宝宝什么也不会,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老师你一定要多帮他,我怕他会感冒,怕他吃不饱。”这位家长不但私下跟老师讲了几次,而且还在我们班的新生家长会上提了出来。笔者很理解家长担心的问题,但实际上家长担心的问题存在吗?不存在。蒙蒙小朋友第一天在园吃午饭的时候,我想去喂他,他却对我说:“我自己吃。”而且他也吃得很好。我很奇怪这孩子明明自己会吃饭,根本不像他家长说的那样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就当着全班小朋友表扬他说:“你们看蒙蒙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们看他吃饭吃得多好。”而仅仅就这次的表扬,蒙蒙以后就都是自己吃饭了,而且他还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家长所担心的问题在幼儿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全部解决了,为什么?因为教师重视了孩子独立的愿望,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成功时,给予他表扬。

二、养成勤动脑的习惯,培养思维能力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面对幼儿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无论什么时候不管多忙、心情多糟,对幼儿的提问都要加以鼓励,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所以我班孩子普遍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在平时和幼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除了多向他们提问外,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情境和有利条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多提问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要马上就给出答案,而是先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孩子讨论,最终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使孩子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情况下,总是能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养从而成勤动脑的好习惯,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尊重幼儿的自,培养抉择能力

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帮助选择游戏,并帮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当幼儿游戏水平有所提高时,就逐渐减少帮助,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和游戏伙伴。入园一年后,幼儿虽有一定的游戏水平和经验,但会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在游戏的区域布置和合作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独立的水平,为其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让他们大胆、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及意见,共同确定主题,共同布置游戏环境,共同选择游戏内容,共同讨论游戏规则,共同协商如何调整游戏计划和进程,实践多种游戏方案。在游戏结束后,要引导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

四、持之以恒的鼓励,培养自信心

幼儿需要表扬、赞美和鼓励。当幼儿呈现出不够自信的状态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和家长承认肯定的态度和微笑的眼神。如班上有些孩子吃饭时把饭撒得到处都是,洗手时弄湿衣服等,况且幼儿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常常边做边玩,甚至忘记正在从事的活动,索性玩起来,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能因幼儿学不会、做不好而过多地批评埋怨,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总之,幼儿只要自己愿意做事,不管做得如何,教师都应该鼓励他,孩子在获得鼓励后就会有了自信,这种感受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五、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规章》中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年龄参差不齐,生活的环境也不同,因而幼儿的各种能力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师不能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要根据幼儿各不相同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小班有些幼儿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宠惯,在家里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代替包办,造成生活能力较差,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对那些属于幼儿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教育,属于个性问题就个别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一点帮助,鼓励和温暖,使幼儿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成度的提高。

六、家园共同配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急于求成的,也不是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既需要在园内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幼儿的多次参与练习,又需要家庭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教育氛围。在召开家长会时,教师要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并要求家长尽量让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长的配合下,努力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也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和家长应做到不当拐杖当向导,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自己去尝试和体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勇敢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意大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杨莉.浅谈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2

一、让幼儿学会相应的技能、技巧

让幼儿学习掌握相应的与其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相符的技能、技巧,是其进行独立决策活动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孩子初步掌握了某一方面的技能或某一方面有了成功的体验后,他才有信心进行该方面的决策。如孩子学会了自己脱裤子、蹲下大小便、提裤子等技能后,才会在有便意时,不依赖于成人,做出独立如厕的决定。在活动、游戏和玩完玩具后,教师应用语言提醒幼儿,使其参与到收拾用具的活动中。以后可逐渐减少对幼儿的帮助,在其面对诸如是否吃饭、睡觉、如厕、洗手、收拾玩具等的决策时,只要稍加提示或暗示即可。以后,幼儿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用教师帮助或提示就会自己独立、正确合理地吃、喝、拉、撒、穿和收拾玩具,生活自理决策能力逐步提高。

二、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的场所和环境

要培养幼儿的独立决策能力,就必须为幼儿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给幼儿独立做出决策的机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引导幼儿进行独立决策,并对于幼儿独立做出的决定给予关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在游戏的区域布置和合作游戏活动中,结合幼儿的独立行为水平,为其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让他们大胆、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及意见,共同布置游戏环境、确定主题、选择游戏内容,共同讨论游戏目标及游戏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区域和游戏内容,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共同协商如何调整游戏的计划和进程,实践多种游戏方案等,最后引导幼儿自己评价游戏。结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趣的学具和玩具,尊重幼儿的经验;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课程相结合,多设疑,多提问;多给幼儿选择的机会和内容,多鼓励、多表扬;不一味地强迫幼儿去接受所学内容和知识,允许他们提出各种合理意见,允许他们暂不参加活动。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指出:“好的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应从不同的观点中选择,也应从不同的判断中选择。”平时让幼儿多分析问题,日积月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增强。“授予以知不如启之以智”,培养幼儿决策能力的关键是启发教育。老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幼儿做出决策,并从众多的选择中选出最优的决策。在班上,我利用每天早上的课前5分钟,开辟“金点子”说话专栏,让幼儿做决策者,来解决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难题,包括来自老师的、来自家长的、来自小朋友间的及课外读物上所提到的典型问题,如:“爸爸妈妈吵架了,我该怎么办?”“叔叔家的小弟弟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可爸爸不给买,我怎样办?”“掉进陷阱的大灰狼该不该救?”……让幼儿各抒己见,最后判断出最优的决策。

三、关注幼儿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

敏捷的思维、善于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应变的心理素质是对幼儿进行独立决策能力培养的三个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针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适当给幼儿布置一些任务,如做值日生、完成合作任务、购买物品等,还可以创设情境,训练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和心理应变素质,开展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如听故事、看电影、看图书画册、交流讨论、随机讲解教育等,以提高幼儿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如让孩子学会在遇到危险时大声地喊;学会选择、分辨哪些东西可以玩、可以摸,哪些东西不能玩、不能摸;懂得哪些行为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另外,让幼儿学会针对不同危险情况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如跌倒时,会用双手撑地;发现危险时及时告知成人等,让孩子由被动的受保护者变为主动保护自己的独立决策者和行动者。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纠纷,一天不知要告多少次状。幼儿园里常出现的现象是:一方面是孩子极力争辩自己有理,另一方面是做老师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老师掌握决策权的情况下如果因为心急没有问清楚原因就会伤害某个孩子,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果采用反问式随机教育,变孩子的“告状”为幼儿决策,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例如:有个孩子告状:“老师,石文杰抢我的玩具!”“不对,是我先拿的!”这时老师可反问一句:“你们说,怎么办才好呢?”让孩子主动思考,想出解决的办法并说出理由。后来我让全班进行了讨论:“你如果就是争玩具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解决。孩子们各抒己见并在最后比较了谁的做法更可行。这样通过一次简单的随机教育,孩子的那种“众人为我,我是中心”的心理逐渐改变为“心中有他人”的心理。在选择决策的过程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因素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学习方法 自学 能力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智力竞争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在课内、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加以启发、诱导、训练和培养。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首先就得转变学生的意识,引导学生把独立学习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1、从问题中转变认识。比如让学生回家独立学习“数的产生、自然数和整数数位顺序表”,结果在反馈中发现,学生都被“数的产生”中一些奇异的记数方法所吸引,而忽视了“自然数”及“整数数位顺序表”的知识。根据这种情况,笔者就在班级中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了一些学习方式的专题辅导,比如在独立学习中不能只重视结论,要注意结论的产生过程,不能被一些无关的外在因素干扰,要明确学习的方向等等。这样的说理,不期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至少对学生有一点触动,使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倾向,也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开始去尝试。

2、重视评价和激励。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其中就包括对教师引导上的理解能力。因此,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之后,必定有一些学生会很好地进行,而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就无动于衷。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独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利用自觉进行独立学习的这些同学的榜样作用,在班级中进行情感上的激励,带动全班同学开展独立学习。同时,对受到激励并开始进行独立学习的学生再给予一定表扬,如此反复,不断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最终带动全班学生一起进行。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1、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2、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操作技能是指需要掌握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在低年级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训练中,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要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中每一个具体动作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必要时可让学生到现场去练习,实地演练的效果更好。

三、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要想真正把“培养”落到实处,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需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独立学习的方法。如在学生中间开展一些学习方法心得的交流活动,进行“资源共享”,实现共同提高。比如独立学习的时间,有些学生习惯在晚上进行,有些学生习惯在早上进行,也有些学生喜欢在中午进行学习。又如独立学习的技巧,有学生喜欢用笔在书本上画画写写,有学生喜欢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摘记下来。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逐渐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为自己今后的继续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营造学生独立学习的氛围

1、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日常学习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经常性开展自主学习比赛活动,才能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增长知识能力,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学习意识的增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坚持德育与智育、知识与能力并重,将原来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机械性重复训练转变为问题推进式、启发讨论式、实践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自主思考、自主教育和自主探索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 课程改革创新型人才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动脑,懒于动脑,对于教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教师有时故意让不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他们要么不说话,要么乱说一通,根本不着边际,显然没有思考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顽疾”的产生?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于思考、大胆回答呢?下面是我对此问题一点浅显的见解。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重在理解,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无法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使之成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关健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勇于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 通过独立预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一般上新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先预习10-20分钟,在这个时间段要求学生独立的进行,不允许说话、讨论,更不允许交头接耳,时间根据课的需要而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①找出自己的疑点;②画出自己不会的地方;③已经都会的可以做课后的习题。这个时间段学生完全在独立的完成一切,老师不指导,学生不交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摈弃那种“等、靠、帮”的习惯,在独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同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个问题,至少自己要回答出一个。有时上课的时候还故意的设计错误的地方,看学生是否真的思考了,而且出错的时候我还故意强词夺理,试图说服学生,但学生会给我正确的理论依据,此时我会恍然大迷,极力的表扬学生,学生更会有一种越师的自豪感,更加自信。

2 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突破口,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

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首先,要通过适时的总结,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如有的教师定期总结学生提问题的表现,从中评出“提问题小状元”。

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问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开始时,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①敢提问题;②能围绕学习中心提问题;③能提出有份量的问题;④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⑤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

3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关心我们的学生,用期待、希望的眼神鼓励我们的学生,对也英雄,错也英雄,只要回答就是胜利,那么我们的学生还能不思考吗?

4 给学生充分的机会来进行独立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除了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方法上给以指导外,更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锻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现在很流行使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四十分钟花十几分钟讲授新知识,然后设计大量的习题给学生练习巩固。其结果是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太少,只是机械的反复训练,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依然没有摆脱“满堂灌”的框框。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只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不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感到负担过重,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甚者因此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新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行的人。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智慧就不能发生碰撞,思想就不会实现交融。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前提,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问,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法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否则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将流于形式,如有些讨论时间小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这样讨论,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极易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因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已独特的见解,多留心听一些会对自己理解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即能集思广益,又能促使学生认真、积极地思考问题。

5 教师要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因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新型人才的可贵品质。这不妨从破除教师的权威开始:课堂上如果遇到了学生的“节外生枝”或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热情地欢迎,冷静地倾听,认真地分析。如果是确有价值的意见,就应随机应变地将其转化课程资源。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课文中有一个问题: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什么?多数学生都赞成小猴,说它聪明、勤劳,老师也认可了这种观点,就赞成小猴。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却说赞成小牛,同学生们普遍不赞成,教师及时制止同学们的非议,让这个同谈谈想法,他说:“小牛吃了半袋麦子,可以将剩余的麦子种下,这样即享受了生活,来年又可以多收一些麦子,即不像小猪那么贪吃,也不像小猴一点也不吃,生活太清苦了。”这种说法同样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问题的思索与审视,敢于向“标准答案”质疑,这样更拓宽了同学们的思考问题的思维。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化学学习;独立思考;课堂参与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40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前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提高化学学科素养,对其长远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重在理解,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无法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要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

1.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提倡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持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实验、故事、史料、新闻、报道、实物、图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用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探究的源动力和内在需求,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教师可用“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色,是VC被氧化了”引出氧化还原反应;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境”中发现苯分子结构的故事,既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曲折和艰辛,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2. 加强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融合了许多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如果教师能精心组织教材,合理运用化学实验,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在化学1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实验就有很多,如钠与水的反应、碳与浓硫酸的反应、喷泉实验等。这些实验无论是以演示实验还是以学生实验的形式展开,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分析、探究,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设计逐步深入的拓展性提问。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充分带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比如,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喷泉实验的本质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造成瓶内外气压差,进而可以引发学生联想出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诸如HCl 、HBr 、HI 、S02 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然后,再进一步启发联想,如果改变溶剂类型或采用混合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呢?学生经过适当的启发很快就会联想出:如果改水为氢氧化钠作吸收剂,那么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也可作喷泉实验,如果用二氧化氮和氧气体积比按4∶1的比例混合,则同样能做出喷泉实验。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只要瓶内气体和瓶外液体接触能使瓶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即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继续提问:什么条件下可以使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本来略显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所知发挥想象以寻找答案,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未知事物和现象的新奇感,也让他们主动思考创造性地接受知识。

3. 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学生在练习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受原有的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遇到的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例如,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排在铜的前面,所以教师若要求学生写出钠和铜盐反应的方程式,学生大都认为钠把铜置换出来。这时,可以把学生立即分组做以上实验,通过实验事实证明,钠和铜盐溶液反应并无红色的铜生成,而是生成了蓝色沉淀,并放出大量气体。“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回答发生了矛盾,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泳涂梢约し⒀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4. 运用“留白”艺术,打造韵味无穷的课堂

从古至今,“留白”始终是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惯用的表达形式,恰到好处的“留白”可提升艺术作品的意境,深刻表达作者思想。教师如果能合理地将“留白”技法运用到化学教学中,无论是提问、实验后的“留白”,还是内容设计上的“留白”,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二氧化硫的新课讲授中,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酸雨形成过程的探究上,而把二氧化硫的具体性质讲解设计为“留白”状态,只需提示学生从物质分类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理论角度去思考、推导二氧化硫可能还具有的性质,促使学生学会静心思考。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保障

1. 类比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并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迁移就是学习新知的过程是以旧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新知实质性意义的过程。凡有学习的地方就有迁移,孤立的、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学习了化学平衡及勒沙特列原理之后,可以让学生迁移理解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学生若能抓住它们的共同本质,就能将其熟练运用在有关问题情境中。通过类比迁移,把所学的知识由点变线,由线成面,形成网络,完善认知结构,这样学生才能正确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思维的深刻性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2. 突破陈规,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式的禁锢,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和新发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有充足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也可改变实验的形式,对原有的实验进一步完善或重新设计,让学生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在动手过程中完成思维独创性的训练。例如,化学1教材设计的“铜片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实验一旦开始,无法做到随关随停,实验结束时必然导致有毒气体的逸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此实验中存在的不足,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大胆设想,打破思维定式,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设计合适的实验装置来改进实验。在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行探索,让他们来验证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总之,要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既要有正确的认识,又要有好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认真加以引导,要长期坚持,有意为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 斌.什么是真正的教育[M].福州:教育出版社,2010.

[2] 段朝晖.培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0.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6

1.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实现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院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使他们进入社会后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能独立完成所学专业的基本工作。因此在大学这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对大学生教育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尽快融入社会、顺利进入社会工作、实现自我成才的需要。

2.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新形势下大学的发展需要从中学阶段进入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社会角色等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大部分大学生异地求学,都要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切事务。在目前的大学管理教育中,很多学校都缺乏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所以,学生很容易陷入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的困境。另外,大部分大学生的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都已基本成熟,独立意识也已经增强,但又缺乏必要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因此,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增强技能等自我管理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研究的内容。

3.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达到终身教育的客观要求随着大数据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学习和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由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社会化终身教育转变。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不仅仅只是表现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教育,更是表现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如果大学生只是学习和更新了知识,但不能用正确的思想道德规范管理自己、约束自己,那么他们有可能用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近几年,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终身教育不仅是现代社会提出的不断自觉学习和不断更新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在思想道德方面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些建议

1.从学生进校就应开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我们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使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一个客观清楚的认识,并能以社会规范、学校规章制度来要求自己,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调整或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责任是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责、义务、社会规范、社会价值等的态度。要实现和推进自我管理,必须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人责任感作用的发挥。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一定会力争为集体多尽责任,也必然会将自我管理置于重要的地位,力求实现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并通过自我管理使自己作出最大的贡献。

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普及法律知识针对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道德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及法律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学校除了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外,还应当开设专门的法律基础课,让学生除了用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之外,还能自觉用法律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7

在一年来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学习好,只有踏踏实实地刻苦钻研,善于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我在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都注意培养自己独立钻研的精神,因此我的学习成绩比较过去有很大的进步。

课堂教学是老师把知识传授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方面,上课注意听讲是保证课堂学习的先决条件。这虽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但也是不容易做到的。过去我曾不止一次地在上课时思想开小差。记得有一次在讲达尔文进化论的课堂上,我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注意力,结果在课后用了五十多分钟的时间,还没有完全弄懂老师所讲的东西,可是别的同学只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就掌握了教材。每一次这样的事情都使我很难受,我知道这种疏忽的态度是不能掌握知识的。接受这样的教训以后,在上课时,我做到了注意听讲。我认为注意听课不仅是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且还要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断地对老师所讲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推理;每当老师讲完一个段落,我就把教材内容的重点联贯起来作一个小结,求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这样才不至于死记课文和定理,而是着重对于课程内容有切实的了解。假如有个别不容易弄懂的地方,我就做上记号,下课后再作思考。每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老师往往要把所讲的教材总结一下,有些同学因急于要求休息。往往就在这最后几分钟松懈了注意力;但我认为老师用最少的时间把教材作系统扼要的叙述,阐明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使我们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印象,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总是把精力一直保持到最后一分钟。

课堂提问旧课,是老师检验同学对课文理解程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也充分利用这个方法来检验自己。我从来不因老师没有提问到我而有任何侥幸心理,不管是提问谁,我都认真地思考着答案。有一次在化学课上,老师问到一个同学关于黄磷的保存方法。我思索的答案和被提问的同学的答案不相同,而老师说他的答案是对的;原来我只记得保存黄磷必须与空气隔绝,以免被氧化,而没有考虑到保存黄磷最妥善的办法是放在水里,这说明我的学习班还不够深入,还不能灵活掌握,以后我就注意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

课后复习和做作业,是为了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学校每天都有规定的自习时间。但是我们每天要复习和要做的作业很多,而自习的时间有限,这个矛盾怎样解决呢?有的同学看见作业堆得多了,一下课就埋头干起来,但是往往由于对于每天所学的教材,还没有经过很好地消化,所以习题作得很慢,而且常常出错误。我在自习时间,首先注意复习课文,认真地掌握知识,然后才去做作业。当我复习的时候也充分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复习方法是按照教材性质和我对它的理解程度来决定的。比如我的理科基础较好,复习的时候我就不是先看书,而是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一些基本原理,用自己的话把它写出提纲、必要时并推演定理和公式,然后再用书本对照我所遗漏的地方,直到我真正弄清楚了教材的内容以后,再关上书本做习题,这样演算习题花费的时间并不多。我的地理课基础较差,在复习的时候我就先看书,然后再写提纲,对于不了解或不明确的地方再重新思考,自己解答。有个别的地方的确较难理解,我就花费一些时间来学习。在复习课程中遇见困难问题,我也不轻易去问旁人。我常常这样想,将来我参加工作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问题,难道我都一一等待别人解决吗?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我知道任何科学知识都是劳动的产物,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险阻,不畏困难的人才能攀到科学的顶点,因此我应该从现在起就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尽量运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决疑难。但是有些问题如果经过艰苦的思考也还不能解决的时候,我还是要去请教老师和旁人,这时候我不但注意别人对问题的答案,而且思考别人用什么方法来解答这个问出题。

由于课堂注意听课和课后认真复习,所以我在考试之前,从来也不慌张,相仿自己能比较圆满地回答问题,即使某一门课程考试的成绩还不够好,我也不气馁,而是研究我在学习上的缺点。一年来,我觉得只要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举习中不怕困难,是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识的。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8

关键词:幼儿 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老师,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

二、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彩,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做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作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去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创编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创编成果的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地肯定了幼儿的成绩,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轻松地便学会了歌词,再由教师为其配上乐曲,幼儿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如地演唱。

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的本身也为今后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刚入院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兵兵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总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地去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 独立思考 方法途径

【中国分类法】:G623.5

小学数学教育实质上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具有创造性,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做出思考与探索。

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

独立思考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学习者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思考与探索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生的思维开发的起始阶段,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小学数学教育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一下方面,一是要完成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二是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独立思考能力,三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其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正在全面的推进。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看,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要传授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二、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现状的分析

首先,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主要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是属于接受式的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应当负考试,取得高分,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而是学习活动的控制者,控制者课堂的教学进度,控制着习题的标准答案。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学习的主体地位与学习中的主导性,在教师的权威下,学生的学习变成为机械的抄书与背诵。学生全面的服从于教师与课本的权威,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得到一点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会放弃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成为“应试教育”的傀儡。

其次,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由此,学生的课业负担会不断加重。据相关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课程要6到7 科,平均每天学习时间要搞大十几个小时,学生在大量的学习任务下非常的疲惫不堪,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进行独立思考,长此以往,会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

1、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创建轻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

通过种种迹象表明,灌输式、接收式的教学形式严重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呆板活跃、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讲授加法计算的时候,比如“3+8+9+12”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讲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研究,寻找创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的不断讨论之后,教师要总结点评,公布答案,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教师要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大部分的小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无味,自己不能够提高学习自己的学习兴趣。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教材中挖掘出形象有趣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数学。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根据数字的特殊性,结合实际生活,比如利用手指来进行运算。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

3、 营造活跃的课下数学文化探讨模式

校园课下数学文化的探讨需要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场所,以实际教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活动小组,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个负责人,负责平时的学习活动与研究活动,每个小组的学习内容应该由集体成员共同的探讨,总结出需要集体讨论的学习内容。教师不定期的对学习活动进行检查,检测学生的学习与探讨情况,在进行一定的指导启发、指导与检验,在这种轻松地课下学习氛围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会逐渐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地得到提升。

4、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抓住学生的思维的转折点,跨越学生学习的障碍点,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及时的加以引导、点拨,克服学生学习中的“卡壳”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练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活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自身思维,克服思维中的惰性,促进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发现。

参考文献:

[1] 王志力:《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参考》,2010。9.

[2] 赵春发:《小学数学之怪现象》,《深圳日报》,2011,6.

[3] 李公镇:《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探究》,新疆出版社,2007,4.

[4]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才智,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