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3-08-21 17:14:35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途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还是陈旧的,教学方法单一,大多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这种教法会使得学会产生依赖性,减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弊大于利,不能及时跟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数学教育信息的变化,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预习、听课、练习、复习,最后考试。这一系列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养成了死板的学习习惯。如果这种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严重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考查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依据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表现出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教师控制整个数学课堂的习惯,由于标准答案掌握在教师手里,就会造成学生依赖教师和课本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会造成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欠缺。

二、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学生初中、高中数学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当今社会衡量优秀人才的标准,其中就包括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现有的数学教育模式要进行积极改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实意义,最后必须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学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只有情于思考,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要靠学生的独立思考领悟。只有学生不断体验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一,激发思考的欲望,善于提出能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第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批判性是指立足于实际学习情况,目前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书写不规范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正确率低,还容易养成马虎、粗心等不良习惯。严格依据客观标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识,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第四,及时组织多向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同时互相学习和探讨。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地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对学到的数学知识,要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启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思考。这要求在小学数学实际教育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和变化,及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能力的课程,教师可以很好地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和敏捷性,而且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以在解题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同时数学又是一门变通的学问,一道问题的解法不是死板的,变通地运用其他方法同样可以解答这道题目。

(三)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反思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59-001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二十年了,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着:每一个班上总会有一些学困生,在小学阶段,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优补差,而要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补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都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总是千方百计在课堂上请他们回答问题,总是想,只要他们会了,别的同学也就没有问题了。说实话,这些学困生在我的长期关照下,课堂表现也确实挺让我满意,由刚开始的“一问三不知”逐渐到“支支吾吾”,最后基本问题都能顺利解决,“瞬间的精彩”让我满足,照这样看,他们考试要考到及格似乎不存在任何悬念。可现实往往出乎我的意料,这些学困生在考试时却经常考不及格,究其错误原因,有的都是课堂上会的问题,为什么考试时学生就不会了呢,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学期,我们学校开设思维训练班进行培优,我任教二年级一个班的教学。班上有个学生,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课堂表现非常出色,“瞬间的精彩”让我赞叹,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个优秀生,可事与愿违,在独立完成练习时,他的表现却和课堂上的反应无法相提并论,这又是为什么呢?相同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现代数学教育导论》这本书:朴实的语言、生动的课例,好像道出了我心中一直有而说不出的感觉。读到这一段:“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的教学。郭思乐等认为,作为数学教学,必须挖掘数学科学的表和理,揭示并依据教学需要改造有关的思维过程,付诸课堂,才能培养人的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至此我才豁然开朗,原来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都是在老师和同学的不断启发下才能侃侃而谈,离开了教师和同学的启发,让其独立思考,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手。

看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需要重点学习的地方,也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更加用心的读起了这本书,把从书中所学的,逐步付诸行动,感觉学生的进步非常明显。

一、独立思考在课前――从改变预习形式开始

“先学后教”理念的普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尊重孩子们的学情,毕竟长期形成的“在课堂上听课学知识”的模式不可能立即彻底转变,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每个班中总有那么一些需要老师管理才能学习的学生,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在预习中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掌握,更别说独立思考了。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多动脑筋,改变预习形式,可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精心设计预习单,巧妙制作预习视频,合理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

二、独立思考在课中――以创设问题情境为抓手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学生也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由于基础和能力等诸多原因,这种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的坡度和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最后,独立思考也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三、独立思考在课后――让学生作业复习为补充

学生课后复习的态度对数学学习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独立性的优秀学生,在复习理解的同时,独自感悟,勇于思考,才能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成为驾驭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特别要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突出自主性、思考性、针对性,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由于课后作业的统一性及量的扩张,使许多中差生忙于应付作业,无暇顾及巩固复习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即使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当复习中遇到疑难时,为了节省时间,动摇了独立思考的决心,而求教于家长或他人,有时干脆放弃,等待教师的讲解而被动接受。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要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对于学生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误,大部分老师喜欢先讲解,学生听明白了,再去订正,这样二次批改的速度就会快很多,教师也减少了作业批改的时间。但这样做,学生错误的印象并不深刻,下一次,或许再下一次,学生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在订正作业或考卷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独立订正、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写出错误原因。只有这样,学生对错误的原因印象才会深刻,才有可能减少或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或多次发生。

综观世界各国教学大纲,无不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突出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基础与前提,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门捷列夫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现在元素周期表的诞生,牛顿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不会有力学经典的三大定律,可见要创新首先就要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深人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分别对应了老师与学生,这是两个截然分开的环节,其弊端在于过分依赖老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结果往往导致老师45分钟都在高谈阔论、曲高和寡,学生沉闷应对、缺乏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使认知主体的独立思维发展受到了压制和阻碍,而且一味被动的获取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失去了动脑筋的机会与兴趣,创新思维从根本上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教育的创新应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着力于如何“寓教于学、寓学于乐”,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从而调动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阐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是教育实施的关键,掌握着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切有利干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条件。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通读整篇课文后,引领学生仔细体会故事中的情节与心理。同时让学生提出关于课文的任何问题,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离课文内容相差很远,教师就要注意将问题巧妙引导,对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和自己备课时设计的问题师生共同筛选,确定课堂研究的主要的问题。再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让学生积极思考解疑。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提示、一个比方,都会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这是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发表与众不同见解的有效途经,也是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争先恐后发言的简单方法,更是为独立思考的最高境界无师自通创造条件。之后还能可以进行拓展,在得到自己的体验后,引导学生怎样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思考来源于怀疑,也正是由于怀疑的存在,才可以不断激发人们去观察、实验、思考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应当给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求异求新。使学生逐渐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习惯。教师怀疑精神的具休表现,就是敢于质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坦却敢于怀疑“绝对时空观”,从而超越建立了“相对论”理论;正是由于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怀疑,才提出‘旧心说”的理论。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在学生善问、会问上多点拨指导,使学生逐渐养成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对问题进行思考,最终有所悟、有所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保护,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即使学生提出的疑问很古怪也不应责怪,应想方设法的去解决,绝不可以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而强词夺理,并要及时地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积极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不会被扼杀,才能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互动交流,强化问题情境教学

为了满足每个学生想都能够独立思考的要求,要及时组织了小组议论和全班讨论。让每个学生在都能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通过小组议论和全班讨论才能产生不同见解,有不同见解就能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训练,独立思考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应重视“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载体,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要有目的地以问题为起点,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核心来组织教学。

四、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如果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在思考当中甚至有些学生才开始进行思考,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一少部分人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因此,为使全班每个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所提高,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经过一定时间的独立思考,许多学生会在思考中有所发现,积极参与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不同的看法。

在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时,,要坚决反对那种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做法:一是只象征性的留些思考时间进行探究,就开始指名道姓地进行提问;二是对一些无须考虑就能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进行讨论。这些做法,不但不利于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更不可能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排除。

五、加强对学生思考活动的评价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习惯;能力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现实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学生在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

一、在小学教学教育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分析,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好动的特点。而小学数学教学又是一门逻辑性思维很强的学科,大部分学生从心里上都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制情绪。因此,在学生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上习惯,能独立的思考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考到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来[1]。另外,学生在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能获得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对小学生独立思考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能有小提升学生在创新方面、思维模式和系统逻辑等方面的能力,就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来说,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小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通过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一些常规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有效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在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1、在独立思考方面学生缺少主动性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对学生在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有越来越高的要求[2]。但是,现在有很多的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由于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导致他们在遇到常规问题后,没有能力采取措施进行解决,知识习惯性的直接向老师或是家长寻求帮助,只有在以“独立思考”为又内回绝之后,学生才会被动的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很显然,在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学生在独立思考方面缺少主动性,还未建立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

2、教师在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意识比较薄弱

有些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观念上出现偏差,习惯性的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解数学习题时,为了让学生更明白解题的每一道步骤,都会对学生都会给学生进行非常详细的讲解,学生在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过程中,会更加透彻的理解每一道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但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便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还是无法掌握关键知识点和具体的解题思路,所谓的“理解”针对的只是谋道题而已[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意识的薄弱,是导致学生无法养成独立思考问题习惯的重要原因。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1、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更注重传授数学知识,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很强的学科,但是课堂教学氛围又非常枯燥,这都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4]。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以便更好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

2、将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与有趣的素材相结合

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就对数学教学内容产生了抵触情绪,从而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这方面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将数学教学联系到实际的生活情况,为数学教学内容增添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数学教学学习的兴趣。

3、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通过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能通过建立讨论小组的方式将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寻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得到正确的答案[5]。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制定有针对的教学措施,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吕晓茹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西陕县第一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吴立宝,杨凡,王新民.小学数学教科书使用情况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天津市河西区、郑州市金水区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03):27-33.

[2]张红波.构建“全景全程式”模式培养小学数学领军团队——以宁波小学数学“学科教育家培养”高级研修班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03):34-38.

[3].信息时代为什么要学习珠算的思考——日本珠算连盟珠算有识之士交流会提议(摘要)[J].珠算与珠心算,2011(05):16-24.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5

1.数学课堂中独立思考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象1 课堂内老师旁征博引,学生听得鸦雀无声,教师严密的逻辑论证无懈可击,学生哪里还有独立思考的必要,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到了极致,学生的主体性几乎完全被消解。

现象2 学生将教材奉为“圣经”,只有解读的职责,而缺乏质疑的精神和批判的意识。

现象3 课堂上教师大搞题海战术,片面强调解题技巧,讲求解题的统一步骤和方法,使学习成为一种纯粹的工具理性。抹杀了独立思考的人性。

为什么会产生以上种种现象呢?从宏观而言,教师讲得越多。教材叙述得越详尽,考试的指挥棒魔力越大,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越低,课堂上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被动性使独立思考成为课堂的附庸品,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从具体层面看,有以下原因:其一,课堂强化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状况,淡化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独立思考缺乏必要的载体;其二,教材较为严密的叙述、论证。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缺乏质疑和批判意识;其三,统一的课时,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评价和标准大大限制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与可能性。

2.数学课堂中独立思考意识及能力的养成的意义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过程,更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独立思考作为一种思维品质是一种内隐的思维状态,如何从内隐走向外显,需分步剖析其思维过程。从学的过程角度而言。独立思考就是激活整合、自我建构的过程,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过程,自我反思、自我补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享用一生,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3.营造和谐的独立思考空间,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首先必须强调要尊重儿童,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在数学课堂中,要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确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生命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才能快乐成长。要求教师的爱在学生成长的环境中,是一条涓涓的溪水,给学生以祥和的心态;是一股美丽的喷泉,给学生以向上的勇气;更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让学生领略其宽广的胸怀,乘风破浪,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和谐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思维的主人,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承担的是“人格引领”和“学业指导”。在和谐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师生的和谐互动为课堂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增添了羽翼。

4.培养科学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使学生的思维达到稳定、深刻、敏捷、灵活的水平,还必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1 教学中暴露思维过程,培养探究猜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即掌握思维方法。要让学生“会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暴露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想活动的教学。

教师应尽量暴露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与解题规律,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摆脱困境,提高能力。

4.2 注重定向训练,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要使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善于归纳转化,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教师应重视对一般规律的揭示,加强思维的定向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强化训练教科书中归纳的5个一般步骤,前四步的目标就是转化为最简方程ax=b(a≠0),建立了这一数学模型,学生便能依据方程特点,灵活采取解题步骤,尽快实现解题目标。

4.3 关注逆向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定式往往有其消极的一面。所以在思维训练中。还要引导学生打破不合理的思维定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4.4 更换思考角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对一道习题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一道习题抓一类问题,从特殊问题抓一般问题,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取得举一反三、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作用。

4.5 延伸拓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平几教学中,对命题条件进行类比变化,对命题的结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演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证明,对“切线长定理”的结论进行拓展等,既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在复习课中注意引导学生将繁杂的知识简约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交叉的知识立体化,纵横的知识网络化,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

例如,一次函数复习课大致可按以下结构进行复习:

知识点层面,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

相关知识的网状结构,即“三个一次”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独立思考

每个教师都劝诫读者要学会独立思考,但我发现他们对独立思考的定义并不一样,有“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对权威要有质疑精神”“对一些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这样浅显、普遍的定义,也有不少更有深度的解释,那么大家眼中的独立思考代表着什么呢?它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是思考习惯?

一、什么是独立思考

首先是思考的定义:思考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加上独立,那就是独立地对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独立不是一个人去闭门思考,但也不是很多人一起摇旗呐喊,它就像老师说的,我教给你们的,你们要理解进去,而不是我教什么是什么。

“独立思考”,最重要的其实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不盲从”固然没错,但也不尽然就是对任何事都“特立独行”,而且要真正做到“不盲从”,就需要依靠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什么?就是“疑而后信”,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有什么是“天然正确”的,你跟我说这是真理,这是先人的智慧结晶,对不起,请先给我证据。“独立思考”的前提是质疑,然后是寻找原因及支撑这种解释的证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是一味地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得不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二、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主的科学,高中物理所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的实验现象为基础的。所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脱离物理实验的教学无法使学生明白物理的真正含义。实验是有目的地去尝试,是对自然的积极探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物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怀着求证的态度去做实验,而不是演示性的、走马观花式的实验。

1.把实验的自主分析权交给学生

由于担心学生不能按教材中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去做实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和学生人身安全的危险、实验结论和理论值产生偏差或误差很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总是习惯性地安排好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步骤、理论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性教学,无法深入了解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自主分析权交还给学生。例如《将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由于学生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电流表和电压表,这就要先讲清它们的基本原理:根据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与被测电压和电流表内阻的关系,将电流表刻度标示为电压值读数,实际改装时会串联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并通过改变该电阻的阻值来调整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启发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自主拟定实验目的、仪器准备、操作步骤、实验报告,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析原因,从中有所发现。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扬大家在实验中的表现。通过实验过程,将课本知识实践化,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2.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教师不要直接回答

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操作失误,或者是实验条件的欠缺,学生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往往和理论有很大的差距,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急于帮助学生解答问题,而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设计具体的对比实验,带着怀疑的态度去探索问题。

总之,“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个性、能独立承担工作和独立作出重大抉择的人是必要的。只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实验等能力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必然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7

我国现在已处于独生子女时代,父母以伟大的爱心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导致孩子劳动观念丧失、依赖性强、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弱化,缺乏独立性己成为孩子普遍存在的一大弱点。另一方面,虽然“新课改”已进行了多年,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支配下,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无论是教师采用何种教法,他们最终关心的仍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状况,淡化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的思考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教师的理解就是学生的理解,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理解机械地记忆即可。于是学生的大脑长期得到了“不思考”的训练,从而不愿意思考。

新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随着新课改实验的深入进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压抑状态,认为课堂活跃才是新课程的标志,导致一些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活跃,忽视了学生实质上的提高。在新课改中,过去那种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状况大有改观,学生增加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如教师变着花样去激发学生兴趣,遇到问题就安排学生交流与小组合作,过多过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结果使得学生眼花缭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在浅薄的热闹中生长着浮躁的品性和依赖的心理。虽然表面上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这种形式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却剥夺了本该属于学生的思考机会。

初中数学教学更侧重于在直观、具体的基础上的抽象,更注重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教学活动常常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节奏相对较快。中学数学课本里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的思想,介绍了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要学好这些东西,光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理解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原理和依据,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和技巧,才能将初中的数学学好,同时也能保证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游刃有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独立思考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俗话说:“活到老,学不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靠在学校接受的一点知识,学生是不可能享用一生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学习、终身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就是发现新事物、建立新理论、提出新观点,贵在一个“新”字,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为创新提供思路、观点、理论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因此,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造性思维的初级形式和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孩子的天性是好奇与求异,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出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和原动力。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如果你不理解,就算记住了也没用。要理解就必须多思考,思考可以促进理解,理解能加深记忆。学生只有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自己品味才能逐步“体会”,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并转化成自己内在的能力,成为创新的源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良好的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杜和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学研究,2007,(03).

[2]方修培.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03).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8

关键词:联系生活;时间;引导;独立思考

现在的数学都是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基础,都是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根据这个情境不但要联系生活,而且还要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场所,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任务。

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有一条经验叫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我认为这条经验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应该研究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以往的教学比较多的是由教师提出来的。教师提出来未尝不可,但是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如果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只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回答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路循着教师的思路走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转,学习还是被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就受到束缚。近几年来,有的教师重视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出发,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然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学。问题来自于学生,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往往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的。有的是表面的、肤浅的;有的是比较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要加以疏理、组织,分别对待,逐个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是不是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了呢?不尽然。有时教学要求要解决的任务学生并没有提到,怎么办?那就需要教师补充,引起学生的注意。问题不管是教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进入教师所授内容的情境,才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探究。

2.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思考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而且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提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角度思考,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每个学生都愿意思考,拥有发言权。作为教师,不能偏爱某个学生,教学时教师应以点带面,变“一言堂”为“满言堂”,给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三、支持和鼓励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使他们难以思考下去,甚至都有放弃的想法,在这困难的时刻,学生最需要的是支持和鼓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探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支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打破常规,不墨守成规,用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而且能发现许多解题方法,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在解答问题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9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思维模式;创新性课堂

我们所提到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指教师在授课时,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独立想出解决的方法或者方案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在学习时做到对知识的准确掌握和巩固,而且教师要增强对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关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用合理的做法来培养和实现。

一、摒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做创新课堂的先进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面,大多都是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讲解问题,学生的学习方面,由于学生思维模式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开发和认可,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听命于教师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就像是母亲咀嚼出来的食物,孩子不用费力地消化一样。教师应该摒弃这种停滞在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依据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让学生参与到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中。比如让学生彼此讨论讲题、互相交换着改作业,尝试着当教师的感觉,这样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创新性的安排,大胆尝试不完全依赖与教材,突破教材和深挖教材,勇于做创新课堂的先进者,让学生和教师得到共同的进步。

二、教师利用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对独立思考持有充足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得来的结果。首先,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从唯一性的对错裁判者,转变到鼓励学生自由言论的促进者,让学生从课堂上的“不敢言”变得乐于思考、乐于参与课堂。当代的小学教育改革趋势下,要求教师拥有“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思想,将创新性教学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课堂上不是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思维学习新知识,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鼓励,使他们有足够的信心独立思考。其次,教师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在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被开发阶段,教师对学生虽不成熟的但鼓起勇气说出来的独特判断不应该采取漠视态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其中蕴藏的价值创新,将小学生的思想加入到自身的教学中,这不仅会对形成有声有色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使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而在日后的学习中释放出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正能量。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不可忽略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倡导学生发挥自己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做学习上的主人,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得到智力水平的开发,引导学生拥有发散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