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战略规划的理解集锦9篇

时间:2024-02-01 15:32:57

战略规划的理解

战略规划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战略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的命脉之所在。据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的调查分析显示: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都成立了战略研究部,制订了发展战略,可见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重视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该调查也显示出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开展战略管理的成效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对“您觉得战略管理很有用吗?”一问,肯定的回答不到50%,有34%的被调查者认为已经实施的战略管理效果一般,6%的被调查者认为效果不好或极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企业对于战略管理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推进战略管理非常不利,所以剖析目前企业开展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就成为正确推进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战略管理的制定存在短视行为

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是一个长期行为,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但是在产权分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所关注的内容存在差异:所有者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希望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不断提高;而经营者由于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只限于任期期间,所以他们的个人功利意识严重,只规划自己任期内的事情,其管理存在短视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每次领导换任,企业的战略规划就会随之调整。久而久之,企业也就无战略规划了,更无从谈起战略管理。

2.高级管理人员对战略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虽然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这种认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偏差。例如,战略管理应该是高层管理人员科学管理企业的工具,所以高层领导应该是战略规划的制定者,但是很多企业的领导却将战略规划的制订放权给下面的职能部门,他们只充当一个审核者的角色。再如,战略规划是对企业有关全局和重大问题的长远谋划,所以应该是企业的最高机密,不能用于宣传。但在现实中有的企业将自己的战略规划视作本企业对外宣传的资本,完全没有了解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也没有认清战略管理的性质。

3.战略管理的制定缺乏创新性

战略管理是以思想创新为特征的管理,它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与素质。战略管理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的、市场规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挥和组织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竞争活动。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只是照搬课本,或者一味效仿其他企业已有的战略管理经验和做法,把战略规划模式化,造成众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如出一辙。这样的战略规划没有建立在对企业外部机会、威胁和内部优势、劣势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也没有体现出本企业的特色,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就无法得到理想的结果。

4.战略管理的具体实施不到位

很多企业在战略管理中往往重战略规划,轻战略实施。根据有关调查,有77.6%的企业高级管理者表示企业有经营发展战略,但多数是书面性或远景性战略规划,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有的企业战略制订与实施脱节,有的企业在战略实施方面不坚决,一遇到困难便动摇放弃,马上回到过去的管理模式中去,还有的企业实力不足,却效仿别的企业盲目的推行战略管理,在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的条件下,轻率地推行,必然使战略的实施步履艰难。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企业战略管理水平还停留在战略规划阶段,没有进入到战略规划的实施阶段。

5.战略管理无法与变化的市场环境相结合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所限制,使得多数中国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在走到领导岗位的过程中,其思维方式已经形成定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如果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时没有考虑变化的外部环境,就会导致企业战略规划的制订和实际情况脱节。另外,我国的很多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盲目的“跟风”现象,哪个行业热就马上转行,导致企业原来制定的战略规划无法实施,而转行后对新行业市场环境的了解又不全面,制定出新的企业战略规划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肯定会受阻。

二、加强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建议

1.战略管理的制定要注重远景性规划

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是起着关键作用的,只有强化他们的战略观念才能避免在战略管理中的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企业管理者应该不断学习、扩大视野,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考虑前任管理者的工作情况和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合理长期的战略规划。同时,企业的所有者也应该参与到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对已制定的战略规划要进行审查,避免战略管理中的利己行为和短视行为。另外,企业的所有者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将企业的长期发展、远景规划与每位企业管理者的切身利益相联系,从而保证战略管理的前后一致性。

2.加强高级管理人员对战略管理的认识

认识决定观念,而观念又指导着人们的行动。所以在制定战略规划之前,企业管理者要以战略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素质,使自己成为战略家,站在战略的高度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战略管理这项工具对企业进行管理。同时,也要认识到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做好保密工作,并在企业的发展中确实按照战略规划一步一步进行实施,要保证战略管理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将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关键的任务来完成。

3.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定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的制定是战略管理活动的起点。战略规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战略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战略规划又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思想创新的产物,战略性创新思维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以及权变意识。所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在对国内外市场环境、行业发展状况、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进行详尽调研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情况,合理制定发展战略。同时,战略的制定既要注意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也要注意吸取其他企业失败的教训。“一把钥匙开一扇门”,战略规划的制定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但不盲目模仿其他企业的战略管理策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战略发展道路。

4.严格控制战略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

战略实施是战略制定的继续,即在企业制定好战略规划以后,将战略的构想转化为战略行动。为了保证战略管理的有效实施,首先要重视战略实施前的发动工作,提高员工对战略的认同度。只有让广大员工了解战略意图并认同战略目标,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其次,要在战略实施前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计划,从而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混乱的局面。最后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战略实施的影响,比如说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对战略实施的影响。同时,对于在实施中的战略规划,还要进行动态的管理诊断,不断地改进战略管理体系,优化现有的管理体制,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

5.战略管理的制定要与变化的市场环境相结合

任何企业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作用,环境给企业带来机会和威胁。战略管理是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必须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及相应的竞争地位,认真分析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首先要对企业经营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做出评价和判断,整合内部资源,全面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寻找把握机会,规避风险,谋取发展。其次要在把握企业外部机遇和内部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最后,在战略的制定中,还要特别注意市场变化。只有了解市场,才可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三、结束语

战略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战略管理实施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在了解企业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制定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同时辅以有效的实施措施。只有这样,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才会得以最好的体现,企业的竞争力才会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重川徐静霞: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6,(03)

[2]杜卓君:战略型创业:战略管理与创业之交界领域研究评述[J].生产力研究, 2006,(01)

[3]李家龙李家齐:对于企业战略的再认识[J].特区经济,2005,(11)

[4]董小焕:论企业战略管理的系统观[J].集团经济研究,2006,(21)

战略规划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企业;战略分解;战略实施;战略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3-0051-07

一、引言

战略管理是企业根据环境分析,建立完善的企业远景和目标,并进行战略的实施与控制的过程[1],其流程可分为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两个主要部分[2]。其中,战略的有效实施逐渐成为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因为战略有效落地是推进公司战略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3];而战略的分解实施是全面实施公司发展战略、确保战略有效落地的关键环节;战略分解方法则是推进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根据国资委对企业提出的“紧紧围绕发展战略,确保战略落地”的要求,现亟需深入研究企业战略分解实施方法。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战略管理和战略实施的流程

战略规划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斯对战略管理定义为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即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两部分;将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划分为:资料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评估、选择与实施;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他认为企业要从组织、管理与领导方面来保证战略得到认真贯彻。安德鲁斯为现代战略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商迎秋,2011)[2]。我国学者王志强(2006)[4]将战略管理过程分为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四个主要环节。

战略实施是由多个要素相互关联形成的立体框架,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得出“战略共识、战略协同和战略控制”是构成战略实施的三大衡量要素(Weathersby,1998;Karami,2005)[4]。对战略实施流程的研究,比较典型的学者是Hrebiniak,L(1984)[5],他认为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管理者会将战略目标分为一系列的更小的任务,以有利于战略的实施,即战略分解。Pearce和Robinson(2003)[2]也强调了战略分解的重要性,对战略实施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即细化、调整与控制。

(二)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性

Porter在1986年出版的《竞争优势》[6]一书中就已谈到许多公司战略的失败是由于不能将广泛的竞争战略转化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具体实施步骤,并且其宗旨在于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沟通起来。Dan Schendel(1997)[7]也强调战略有效实施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有效途径。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大约有70%的企业失败是因为所制定的战略没有被有效地执行(《财富》,1999);经过精心策划的企业战略只有不足10%得到有效地执行(《财富》,1997)[8-9]。我国学者也通过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的研究指出,有效的企业战略实施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4],提出了只有正确的执行才能让战略落地,只有准确的执行才能让策略实施,只有严格的执行才能让组织运行(孙铁邦,2007)[10]。

(三)战略有效实施的障碍

Lawrence G.hrebiniak(2006)[11]通过研究得出企业战略有效实施的障碍包括:企业无法及时应对战略环境的改变;战略的不可实施性;缺少战略实施的主导;部门、单位间缺少信息共享;责任不明确。我国学者吴学新(2010)[12]从管理者的角度指出造成国有企业战略执行力缺乏的原因既存在于战略决策的形成过程中,也存在于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具体包括:战略决策容易扭曲,战略规划的短效突出,战略共识难以积聚,人力资源成为战略决策执行的“短板”,执行进程和效果未能得到有效监控,业绩评估与奖惩激励机制缺失;徐万里(2008)[13]等人通过构建中国企业战略执行力维度,并对其进行测量,高薪慧(2007)指出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一定要兼顾可操作性,考虑可执行性的问题。

(四)战略有效实施相关方法研究

国外学者Esteban R et al.(2008)通过研究从战略成功实施的5个维度(战略形成过程、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跟随、领导机制和员工激励、政府的领导)提出了保证战略有效实施的相关建议。Kevin L et al.(2000)在战略结构(Hamel and Prahalad(1996)明确的基础上,结合平衡计分卡(Kaplan and Norton,1996),以战略结构中的结点为节点,构建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战略分解方法体系,提出一种适应于英国银行业的连接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桥梁的方法,使得信息能够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两个方向进行传输。

国内学者提出的战略有效实施方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其一,利用平衡计分卡法将企业战略目标按照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角度进行分解和考核;其二,张卫国(2007)从控制论角度构建了复合战略控制系统,它是在传统的反馈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添加前馈控制功能,使战略控制系统既能对未来风险进行防范,又能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监控;其三,李雪松(2007)建议企业可通过鱼刺图战略分解法提取关键绩效指标,找寻到指标间的因果关联,并将之层层分解落实至员工,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产生实质的效益,它是一种适用于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进行绩效管理方案设计的强力武器。

(五)本文的研究重点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如何将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有效衔接,确保战略有效落地成为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战略管理的流程划分为包含战略制定、战略分解、战略执行、战略评估、战略调整五个环节的循环过程,即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战略分解这一个关键环节(见图1)。战略分解实施则包括战略分解、战略执行、战略评估、战略调整四个环节,指借助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合理地将已有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使总体战略目标转化为各单位、各部门、各专业、甚至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明确责任主体、指出战略执行途径,确定战略执行考核依据,是战略得到切实到位的执行与贯彻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战略分解实施相关方法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中国企业特点的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战略分解实施方法,目的在于确保公司战略的一体化协同落实,不断提升战略执行力,为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三、理论研究

(一)战略分解实施方法研究

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战略目标分解方法,目前在管理实践中较有影响的方法有: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计分卡法(BSC)和战略地图法(SM)。各方法的优劣点及适用条件概括如下:

1. 目标管理法。1954年,美国著名学者提出了经典的目标管理法,是指在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主要包括“确定目标”、“目标指导与反馈”、“目标实现考核”、“激励回报与考核挂钩”的四大循环,该方法不仅仅在于目标的确定,还强调了目标的“管理”。其优点为目标明确、员工参与率和工作积极性较高;但主要缺点为目标易短期化,与长远战略联系不够紧密,且偏重于纵向的分解、淡化了横向的目标协调与一致。从国内外企业运用情况可知,该方法比较适用于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战略和目标明确、以任务和成果为导向的企业。

2. 关键绩效指标法。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指将企业战略目标经层层分解产生起到关键作用的战术指标,对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进行监测,有助于各级部门明确自身职责,其缺点是“关键”指标缺乏全面性,难以制定通用的指标体系,因此该方法常融入到目标管理和平衡计分卡中同时使用,适用于战略目标和业务重点明确、内部沟通顺畅的企业。

3. 平衡计分卡法与战略地图。20世纪90年代出现并方兴未艾的平衡计分卡法,是指通过建立包括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将企业目标进行划分,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评价与考核。其优点为以战略为核心、过程与目标管理并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衡;其缺点为目标体系庞大、指标多元化难于统一量化。适用于将战略目标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重视企业综合能力培养、管理基础较好且规范化的企业。战略地图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依据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是描述战略的工具,通常与平衡计分卡同时使用。

(二)战略计分卡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上述战略分解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和相互对立的,往往可以交互使用,或者复合使用,它们之间有许多原理是共通的。鉴于各种管理工具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合理的运用,因此,我们应注重方法实施效果,无需夸大其中任何一个管理工具而排斥其他管理工具,避免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力求做到以企业实际情况为主、博采众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战略分解方法创新之路。

鉴于此,本文提出采用“战略计分卡”(Strategy Scored Card,简称SSC)的方法来进行战略的分解实施及评估与考核。即通过建立一整套战略分解体系,以平衡计分卡法为基础,融合关键绩效指标法和目标管理法的优点,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系统地分解、实施及评估与考核。该方法包括战略目标体系的构建、战略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战略目标体系的评估与修正。

(四)战略计分卡实施内容与步骤

本文以组织结构体系包括总部及所属单位的企业为例,将战略计分卡的实施步骤概括为十六个步骤,实施流程图见图2。

(一)战略计分卡实施内容与步骤

第一步:确定公司级战略和规划主题(以下简称战略主题)。战略主题是指能体现公司战略成功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公司高级经理们认为必须完成的东西,它往往关注于为了获得战略成功所必须做的事情,由此它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内部运营上。总部战略管理部门对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进行梳理并组织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的战略管理人员召开战略研讨会,将公司总体战略分解为若干战略主题,初步确定各战略主题的负责人。

第二步:构建公司级战略地图。在梳理公司组织架构、分析机构与职责的基础上,结合战略主题,由总部战略管理部门构建公司战略地图(初稿);组织召开公司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人员参加的战略讨论会,对战略地图(初稿)进行审议,在得到会议修正和确认后,形成战略地图(终稿),并对战略地图进行文字表述,编制战略主题转换表,报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第三步:确定公司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表。根据战略主题转换表中的各战略主题目标,确定公司战略目标体系。其中,各指标应以公司相应战略和规划为时间跨度,以年度为时间节点;由总部战略管理部门采用关键成功要素分析、价值树和价值差距分析等工具和方法,确定公司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

第四步:编制公司级战略计分卡和战略行动计划表。根据各战略主题关键目标,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战略计分卡的编制(样表可参考图4),并建立战略计分卡的指标库(包含战略计分卡中每一个指标的详细解释);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汇总现行实施的各项经营计划,组织总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战略管理人员分析各项计划与平衡计分卡中战略目标的关系,建立行动计划界定表(明确每一个计划与每一个战略目标的关联性),挑选出与公司战略目标直接相关的行动计划;通过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或关键驱动流程等分析对公司现有的战略目标对支持的行动计划进行讨论,寻找一些必要的但被遗漏的行动计划;将前两个步骤确定的行动计划与战略预算资金等资源相连接,对所有的经营计划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行动计划;对经确定后的所有行动计划进行编号,将计划编号写进战略计分卡中,并明确责任人。

第五步:编制公司级战略执行考核表。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编制公司战略执行考核计划,界定考核指标、分解指标与否定指标;采用主管经验法、权值因子法或层次分析法来分配所有考核指标的权重;并依据层差法确定考核指标赋值标准;将公司战略执行考核计划提交各项行动计划责任人的间接上司审批,通过后与责任人签订战略执行考核计划。

(二)总部各部门及所属单位战略分解实施步骤实施

第六步:确定并构建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级战略主题和战略地图。由公司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根据公司战略主题并结合各自对应的战略和规划确定各自部门、单位战略主题;依据公司战略地图和部门、单位战略主题构建部门、单位战略地图(初稿),并编制相应的部门、单位战略主题转换表;由公司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召开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分管人员参加的战略研讨会,经讨论后确定部门、单位战略地图(终稿)和相应的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主题转换表。

第七步:确定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结合各部门、单位战略主题转换表中的战略目标,由各单位、部门战略管理部门采用相应工具和方法,确定各部门、单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其中,各指标应以各部门、单位相应战略和规划为时间跨度,以月度为时间节点;将关键战略目标分解到部门、单位,根据各个部门职能进行部门指标驱动力的分析。

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综合上述分析结果修正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得到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分解目标体系;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通过分析本部门、单位对其他部门、单位的协同期望与要求,实现部门间协调,推导职能目标体系,并使之与部门职能目标的对比,通过修正确定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终稿)。

第八步:编制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级战略计分卡和战略行动计划表。根据总部各部门、单位二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负责单位和部门战略计分卡的编制,并建立相应战略计分卡的指标库;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汇总现行经营计划中的各项行动计划,分析各项计划与战略计分卡中战略目标的关系,挑选出与单位、部门战略目标直接相关的行动计划;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通过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或关键驱动流程等分析对部门、单位现有的战略目标对支持的行动计划进行讨论,寻找一些必要的但被遗漏的行动计划;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将上述过程中确定的行动计划与各自单位、部门战略预算资金等资源相连接,对所有的行动计划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行动计划,对其编号并写进战略计分卡中,建立单位、部门战略行动计划表,明确行动计划责任人。

第九步:编制部门、所属单位级战略执行考核表。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单位、组织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完成与公司级相同方法的战略执行考核过程,并编制考核表。

第十步:确定并构建各标准职位战略主题和战略地图。由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对各标准职位的直接上司进行访谈,分析各职位的职责和业务活动,构建各标准职位的战略主题、战略地图(初稿)并编制各标准职位的战略地图转化表;由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组合召开单位、部门战略管理人员参加的战略研讨会,确定各标准职位战略地图(终稿)及其战略地图转化表。

(三)标准职位战略分解实施步骤

第十一步:确定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结合子部门战略主题转换表中的战略目标,由各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采用关键成功要素分析、价值树和价值差距分析等工具和方法,确定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各标准职位人员提交本人对其他标准职位的期望与要求,填写标准职位需求分析表;各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通过综合上两个步骤的分析结果修正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得到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终稿)。

第十二步:编制各标准职位战略计分卡和战略行动计划表。根据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由各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负责子部门战略计分卡的编制,并建立相应战略计分卡的指标库;由各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汇总现行经营计划管理中的各项计划,挑选出与子部门战略目标直接相关的行动计划,寻找一些必要的但被遗漏的行动计划,与各自子部门战略预算资金等资源相连接,对所有的行动计划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行动计划,并对其进行编号写进战略计分卡中,建立子部门战略行动计划表,明确行动计划责任人。

第十三步:编制各标准职位战略执行考核表。由各子部门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单位配合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完成与公司级和所属单位级相同方法的战略执行考核过程,并编制考核表。

第十四步:进行战略评估,考核各级战略执行情况。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对各级单位战略执行情况按照不同周期进行自评与专家测评相结合的双向考核,并解决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战略评估结束后,各标准职位提出各自战略和规划实施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填入相应战略计分卡,报本单位战略管理部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提出各自战略和规划实施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填入相应战略计分卡,报公司总部战略管理部门。

(四)战略评估与调整实施步骤

第十五步:完成战略计分卡。由公司总部战略管理部门汇总各战略主题执行结果和战略调整意见,形成公司战略和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完成战略计分卡,报送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

第十六步:关键战略目标体系调整。根据各级提出战略目标体系修改建议,由战略规划部召开战略研讨会,并根据战略评估对各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进行调整。

五、战略计分卡实施建议

为促进战略计分卡方法在企业战略分解实施工作中顺利应用,本文建议相关企业做到如下几点: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建议各公司组织制定《公司战略和规划分解实施管理办法》,并编制相关企业标准,使战略分解实施方法成为公司战略管理的一种长效机制。

成立战略管理机构。组建专门的战略管理团队,负责战略和规划分解方法的宣传、培训、实施、控制、修改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随机问题的解决。

开展试点工作。战略计分卡方法的试点工作正常运行并对相关实施步骤修正后,在各企业上下全面推广。

编制相关软件。为提高公司战略管理效率,创新报表编制和上报办法,建议公司研发战略管理软件,用于战略管理过程中的“过程跟踪、节点控制、里程碑考核”。

参考文献:

[1]陈桂玲.企业战略管理的模型化研究―从执行的视角[J]. 生产力研究,2007,(8):110-112.

[2]商迎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与战略思想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65-69.

[3]赵大春.企业战略制定及其有效执行的思路浅析[J].改革与战略,2009,(2):51-53.

[4]王志强,邵良杉,张兆梁.建立战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J].科技和产业,2006,(9):28-31.

[5]Hrebiniak L.,Joyce W. Implementing Strategy[J]. Macmillan,New York. West Publishing,1984:192.

[6]Michael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 Free Press,New York,1985.

[7]Dan Schende.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Strateg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s1):1-4.

[8]韦华宁.中国企业战略执行障碍与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5):56-60.

[9]张琦,王开明.企业战略过程研究述评[J].软科学,2008,(3):120-144.

[10]孙铁邦.企业战略执行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2007,(10):70-71.

[11]Lawrence G.hrebiniak. Obstacles to effective strategy implementation[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6,(35):12-31.

战略规划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高校;战略管理;复杂性科学;

中图分类号:G47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 2013FK020。

高校战略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既受到来自社会、政府、企业的影响,又接受学校、学院、学科、专业等因素的作用,还涉及到领导、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金吾伦、宋学锋等学者都对复杂性科学进行定义,虽然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均认为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系统。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特征理解高校战略的复杂性,实施管理为实现高校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国外战略管理的研究、启示

(1)国外战略管理在高校的实施现状。美国是战略管理研究的发源地也是领头羊,战略管理理论基础雄厚,发展脉络清晰,渗透领域广泛:产业战略、联盟战略、制度战略以及知识战略。国外关于高校战略管理研究的代表是美英两国,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研究,。美英高校规划与院校研究、高校规划实践经验总结等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协会及其网站。美国高校规划协会(society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lanning,简称SCUP,http://),该网站上有大量的有关高校规划的文献资料。。美国院校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简称AIR,http://)等对高校规划也有一定的作用。二是主要期刊,如高校规划的专门期刊有美国高校规划协会的会刊“Planningfor Higher Education”,为高等学校的规划工作人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美国院校研究协会的会刊“New 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也经常刊登高校规划有关的文章。三是代表性著作。D.M.Norris and N.L.Poulton合著的“A Guide For New Planners”(1991,SCUP)是一本简洁、明了的入门读物,可以使首次做规划的人迅速地了解规划。

(2)国外战略管理的成功经验。美国著名大学如威斯康星一麦迪逊大学、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等高校受益于其科学的战略规划和有效的战略实施。而我国高校战略管理未引起足够重视。

二、分析国内高校战略管理困境

(1)高校领导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偏差。从世界范围来看,战略管理应用于学校工作,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大多数高校领导者对战略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解。相关人员往往不了解战略管理的内容及其运作方式,并缺乏相应的决策技能。把战略规划研究当做是一项任务,临时抱佛脚,组织众多专家和部门负责人集思广益,已期在短期那制定出战略规划,使得战略规划缺少了针对性。

(2)加强高校自身对战略管理的实施。理论上的缺乏,必然导致意识上的薄弱。多数高校的管理者,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忽视了战略管理对高校发展的推动作用。战略管理意识相当薄弱。一方面,重视制定,忽视实施;另一方面,重视战略,忽视战术。

(3)目标战略过于绝对理性模式。学校领导人由于频繁更替,加上政策的变化,往往领导人定下的目标就是政府所提及的,没有考虑到是否事宜学校自身发展,过于理性不利于学校发展。

三、高校战略管理所涉及的性质、环境、目标、过程等要素具有复杂性

(1)战略管理性质的复杂性。高校战略管理理论时常依附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中,很多情况下是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中进行的。(2)战略管理环境的复杂性。有许多环境因素会对高校产生影响,其影响可能并不一定明显。在外部环境的不断刺激下不断改变高校的发展方向,高校需要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战略管理的修订和完善。(3)战略目标的复杂性。如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目标的不确定性,应对各种预期或不预期的变化。(4)战略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在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有许多因素相互制约。例如在制定的前期,需要了解各行各业对高校现阶段的影响因素的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战略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善。即使反馈给制定部门,更能凸显该战略目标的适应程度。

四、高校战略管理自身的复杂性特征

(1)战略管理的非线性。从本体论的角度看,非线性是复杂性之源,它表示复杂性和因果的非等当性。(2)战略管理的整体性。在生成过程中,系统具有不可还原性,不断涌现出与部分或部分之和所不具有的属性、行为、特征和功能,从而实现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内在超越。(3)战略管理的不确定性。战略管理的循环模式表明战略不仅仅是一个既定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发起、培育并不断调整。

(4)战略管理的自组织性。系统的自组织性是在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能量消耗与内部非线性作用,在不需要外部指令,而在一定条件下自行产生特定有序结构的过程。(5)战略管理的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是与外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与外部环境是统一的。开放系统不断的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没有这种交换,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能的。

战略规划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高校 财务 战略管理

一、高校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特点

大学的财务管理是大学内部管理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与其他管理内容相比,财务管理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另外,相比于其他领域的管理活动,大学的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具备了一些明显的特征。

(一)复杂性

与其他部门管理相比,高校财务战略管理更为复杂。大学经费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界,而外界资源的获得具有不确定性。从拨款看,国家对高校采用按综合定额拨款加上专项补贴的方式,其中一些专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社会筹集资金来看,捐赠收入等也有不确定性;从学校自身来看,科研经费的获得,尤其是横向科研经费以及其他办学性收入带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对经费来源的不可控因素,使得财务战略管理变得复杂起来。

(二)差异性

每所大学的历史传统不同,在办学过程中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也不同,因此各高校战略管理都具有差异性。而高校财务战略管理要适应学校整体的战略管理,因此,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各高校获取资源的渠道以及多少不同,在综合财力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二,各高校战略重点不同,因此,在资源的配置上存在差异性。作为财务管理工作者,要正视这种差异,认真思考和精打细算,按照学校的发展目标,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好,从而保证学校事业的发展。

(三)保障性

前些年,在中央领导的倡议下,各个高校积极行动,做了很好的发展规划,这些规划的实施以及要达到确定的目标,必须要有经费的支撑和保障。这是财务战略管理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因此,财务规划一定要“实”,在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心要热、头要冷,目标要实、措施要实、步子要稳。如果没有“实”这一条,那整个规划就真的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就起不到行动纲领的作用了。

二、高度重视财务战略的实践

高校的财务战略规划指明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方向与实施的关键之处,而战略规划要起到明确的作用,则要把战略规划落实到实处,这就要依靠高校财务战略的实施。战略规划是一个思维过程,而实施是一个行动过程。

(一)将财务战略规划分解到具体的目标

实施高校财务战略规划,必须要有具体的步骤。具体到每一年,每一个月,要做好每年的财务预算。同时,在预算的制定及执行上,要进行切块管理:第一,分解任务,如校办产业上缴收入由学校产业管理处负责完成;科研收入由学校科技管理处负责完成;其他办学性收入由各学院完成。第二,落实各自的责任,财务规划与实施,不只是财务处一家的事情,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完成。年初,由学校预算领导小组布置预算安排,相关部门制定预算,经过充分论证,形成正式预算方案。年终,针对执行情况进行统一的检查。

(二)针对战略重点,合理配置资源

重要问题必须要重点加以解决,高校财务战略的实施中,各种工作也有轻重缓急。所有高校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等等)都是紧缺的,必须珍惜利用。所以,针对财务战略实施当中的重点要优先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三)财务规划要与年度预决算密切结合

在战略管理中,要将经费的筹措、规划放在突出的地位。要考虑如何筹措经费,如何有效地使用经费,进行投入一产出分析,研究经费结构带来的相关问题如何处置。

在战略管理中,要将财务规划与年度预算密切结合。实际上,财务规划是在年度预决算的基础上,根据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编制而成的。反过来,每年的预算也要结合财务规划进行编制,同时又要依据年度的决算对财务规划进行适当的修订。只有这样,规划才具有指导性,也才具有科学性与操作性。

(四)评估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项好的制度是思想转变为行为的关键所在,缺少了制度的约束,任何好的想法与规划都是空中楼阁,属于纸上谈兵。全国各地的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财政经政策,制定了大量的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而对评估制度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评估作为战略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必须引起高校财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战略评估制度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财务战略实施的基本条件进行检查,利用检查的机会,了解目前财务战略构成当中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等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第二,对财务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衡量。对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在实旋战略目标过程中取得的结果。第三,战略的修正与调整。通过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推动各级领导集中精力思考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大事,增强执行力,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高校战略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战略规划的理解范文5

战略管理理念最早来自于企业管理领域,战略理论经历了早期战略思想阶段、古典战略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三个演进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伴随企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得以发展和完善并且竞争战略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并得到空前发展。

刘益等(2010)指出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目标并确保使命和目标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企业战略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构建持续竞争优势。在确定企业使命和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和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1]。战略在本质上是一种可以保证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管理工具,带有主观性质,是核心决策团队搜集各类信息、综合各种因素,根据主观认识分析并最终形成的决策。

战略管理是一种着力于全局、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系统性管理,战略管理有助于组织从整体的高度来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企业战略管理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公司战略是最高层次的战略。作为企业的总体战略,需要解决公司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问题,同时还要明确是采取发展战略还是采取收缩或者稳定战略。业务层战略也称竞争战略,是在总体战略指导下,用于指导采取何种竞争手段的战略。一般来说,竞争战略分为差异化、成本领先、集中化战略。当然,三种战略不是独立存在的,也可以组合存在,例如实施集中差异化,或者成本领先的差异化战略等等。职能战略是指根据职能的不同在自己的管理领域里所制定的具体的实施战略。其制定的基础是在公司总体战略规划下,依据公司的竞争战略,制定详细、具体、可执行的具体实施计划,实际上即是公司整体战略的一个分解。其所要回答的问题即是如何正确、有效的实施上两层战略。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制定决策和实施这些决策;战略分析阶段、战略选择及评价阶段、战略实施和控制阶段构成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1]。

2 高职院校管理现状及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院校的战略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自身对战略管理的认识不足,战略管理意识薄弱,发展战略的研究较弱;第二,战略管理未能真正与实际工作结合。或重视战略规划,却轻视战略实施,或战略实施能力不足。

高职教育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从内部而言,高职教育本身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自身需要不断完善,无论是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内部管理等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强化。从外部而言,高职院校来自本科院校和其他高职院校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从各个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必须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升级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才可能在各种挑战之下,获得持续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3 战略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的实施策略

3.1 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规划体系。综合运用PEST、SWOT等分析工具,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经济、文化等,充分挖掘经济社会对高校发展的需求,把握学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竞争优势与弱势。高职院校的战略规划需注重系统性,学校制定校级战略规划,然后分解到各二级学院或系部。学校规划、部门规划和学院规划是学校战略规划的有机整体。

3.2 结合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战略目标。高校战略管理目标具有多样性、模糊性和非经济性等特点,有些目标可以量化,有些目标无法进行定量的评估。量化的目标只是战略目标的一个方面,不能因过度强调量化目标而导致重量轻质的情形,为此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目标是更为合理的目标。

3.3 战略制定要全员参与并认同,在战略价值广泛认同的基础上推进战略实施。战略规划的制订与实施都应加强沟通、宣传,提高认识,强化对战略目标的认同感。战略规划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集思广益的产物,规划的实施应该成为全校各院(系)和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3.4 建立信息系统,增强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增强战略制定和调整的科学性。高职教育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学校需及时对与学校发展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必要时还需进行专题研究,以增强战略决策制定和调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战略规划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层面;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为实现其发展目标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现有和所需的人力资源在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人员开发和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的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使人力与物力保持最佳比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旨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人力规划管理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文章对此进行了简析。

一、企业战略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根据其战略发展目标,对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员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对企业未来的人员招聘、人员培训和人员开发和配置做出计划,人力资源规划管理通过挖掘现有人员的潜能,激活人员工作活力,使员工创造性地投入工作,确保人员的高效配置,保证准确统计现有人员供求状况,科学预测未来人员供求情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和活动安排的基础和前提,鉴于此,许多企业都积极尝试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从战略角度思考和制定相关的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人员配置计划、人事政策和管理措施,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制定人员选拔标准、确定人员数量、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组合结构、保持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做到适人适位,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保证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企业战略是企业出于应对竞争环境变化、增强企业实力的目的,对企业职能、产品、成本、市场定位等进行调整、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形成企业整体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确保企业战略管理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企业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来实现,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规划为企业保证发展过程中所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依据,规划的内容和管理行为都要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保障,根据企业战略来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完善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规划,人员供求不平衡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许多中小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观念和方法落后的原因,对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不重视、认识不全面、人力资源规划目标模糊等问题。对人力资源规划不重视和缺乏规划经验,导致许多企业不能科学准确地对企业人员需求和供给做出盘点和预测,甚至个别企业无视自身实际情况,省略人力资源规划这一步骤,直接参考和借鉴了其他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面的做法,却导致在本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员的实际供给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人员的需求,即人员供给不足。而有些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则面临人员过剩的问题,如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解决就业,大型企业接收和安排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随着企业生产技术发展,更多的智能机械替代了大量的人工,如今,企业只需要很少的人手就能完成必要的工作,许多企业都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还加大了企业的工资支出和生存压力。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了人员供给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许多大型企业出现了人员供给过剩的现象,都是因为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不能保证人力资源供求平衡造成的。

(二)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水平落后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它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多个管理模块,其中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供给预测、人才引进、开发、教育与管理等。一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方法非常单一,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不高,许多企业对员工学历甚至都没有要求,只要没有重大疾病者就可以在企业就职。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数量预测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需要随时根据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现有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做出调整,并且要密切注意市场上人力资源供给的变化,通过人力资规划对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和人员调整,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和招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力、物力有限,生产任务紧,企业很少会抽时间针对员工和工作需求进行员工培训,员工综合素质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对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进行人员调整带来了困难。并且,为了节约成本,许多企业在员工管理上,都没有实施有效的激励手段,员工工作热情不高。

三、基于企业战略管理层面对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

(一)科学预测人员供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合理正确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以科学的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为基础,要坚持实用性原则,要紧贴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来进行。客观来说,企业必须要根据企业战略管理规划和目标,提出人力资源规划总体指导思想。然后,结合企业实际和外部环境来进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并将人力资源规划贯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对企业的人员需求、人员的外部和内部供给做出科学预测与安排,并根据企业战略规划明确人力资源规划流程,由人力资源部门带头,协调各单位,对影响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清晰的量化指标对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做出预测,结合企业战略,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量化指标包括现有员工数量、人力资源结构、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和技能状况,企业在对这些量化指标进行盘点和分析的同时,将企业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技能结构与企业的业务增长速度匹配,看是否能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然后,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人才招聘与储备计划,人才培训与开发计划,企业薪酬机制与激励机制等,有效地控制劳动力成本、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组合结构,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制定具有前瞻性、灵活性和动态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监测,对整个规划管理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根据情况变化随时进行人力资源规划调整,以推动企业发展。

(二)根据企业战略,制定核心人才规划

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目标和方向。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保证人员的供需平衡,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的重点。所以,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要以核心人才、重要人才规划与管理为重点,提高核心人才管理水平。首先,企业要认识到核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核心人才的选拔、开发和使用进行科学的规划,围绕核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打造企业管理者供应链。关注核心人才学习、工作体验,以核心人才职业发展为目标设计核心人才开发计划,根据核心人才成长和学习特点,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为人才提供有职业生涯突破感的职位,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使核心人才的培训需求得到满足,保证核心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和提升。再次,加强人才信息传递和对话机制建设与管理,变传统的薪酬管理和福利管理为激励管理,清晰地向员工尤其是核心人才表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才规划,使员工感受到留在企业可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提高员工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三)优化人力资源开发,鼓励员工参与

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科学准确性是以人力资源开发的合理有效性为前提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企业福利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高素质人才发展不受重视,员工需求被忽略等原因,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企业要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了解员工需求,持续开展员工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思想素质。以绩效提升为导向,制定激励机制,丰富激励手段,不断挖掘员工潜能。同时可以借助企业文化活动、企业公共学习平台等,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企业文化,打造学习型集体。此外,还要引导员工将个人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鼓励员工参与企业规划和管理的方式,让员工参与其中,了解企业和自己所在部门的资源和目标,使其思考方式更富于战略性,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企业变硬性管理为柔性管理,变集中管理为民主管理,尊重、关心、爱护员工,关心员工生活、学习和工作,畅通员工意见渠道,在企业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不断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同时,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要适当放权,授予员工更多的权利,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同时不断完善内部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四)完善管理理念,提高规划水平

企业管理者所持有的管理观念和态度直接影响其规划制定的水平,制定科学准确的人力资源规划需要有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员为保障,所以,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了解并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规划中的职责、权限和任务,完善部门职责与岗位说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保证人尽其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完善管理理念,增强其战略管理意识,不仅要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流程的工作和管理要点,还要具备战略发展意识,要了解企业的运营和未来发展趋势。不仅要了解企业的内部结构,还要了解和关注企业外部的市场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经常阅读市场报告和部门报告,熟悉企业一线部门的动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不定期的组织人力资源部门对一线进行考察,增强管理者的商业意识,开拓其战略管理的眼光,提高规划的制定水平。

企业通过科学准确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战略目标既定的情况下,企业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王奇.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4:27-28.

[3]赖祥惠.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60-65.

战略规划的理解范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战略规划 方法

1、前言

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局明确提出: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在集成整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完善提高上下功夫,全面建设、整体推进行业信息化。烟草企业作为烟草行业的关键一环,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是烟草企业本世纪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然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么建立了大而无当的系统,造成投资浪费;要么在建设过程中,将原有系统简单替代,而不是有序升级,造成建设成本增加。要么建立的系统和原有想想不同,使得所建系统成为摆设,未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每一家烟草企业。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需要有全面且正确的总体规划,才能将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做到事半功倍,以最小的支出构建高效益和高效率的信息化支撑和应用平台,从而助推企业主营业务的高效发展。为此,如何建立信息化战略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涵

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又称企业IT规划,是在烟草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烟草企业管理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行业信息化实践经验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策略

3.1分析烟草企业的战略规划

烟草企业信息战略的制定要与企业业务紧密相连。因此,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必须明确企业信息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对烟草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战略规划。根据美国管理战略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提出的竞争力模型: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基本竞争势力有5种:来自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客户的竞价能力;来自于供应商的竞价能力;来自于潜在的竞争者;来自于替代商品。竞争往往就是信息的战争。掌握信息的先机,必然占领竞争的领先地位,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

3.2分析烟草企业内外部信息化环境

烟草企业内部信息化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基础资料,以及企业现有的软件、硬件、现行系统状况,企业内部业务,以及与上级总公司、国家局的业务往来关系,现行业务对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各业务模块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基于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分析,确定烟草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领域或部门,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需求,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方案;

烟草企业外部信息化状况是指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烟草企业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国际知名企业、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案例,基于上述信息,挖掘企业信息建设的一般规律,为本企业信息化实践奠定基础。

4、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

一个有效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信息系统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科学的开发计划, 使系统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可靠性, 可以缩短开发周期 , 节省开发费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有关键成功因素法 (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和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等。

4.1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关键之处,这些关键之处的性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关键成功因素有四种主要类型:行业因素、竞争战略在行业中的地位、环境因素和时间因素。烟草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过程中,如何评价哪些因素是关键成功因素,对烟草企业来说,企业的中高层最了解。因此,该方法主要是用于高层在信息化战略制定中发挥作用。企业高层既可以以个人的魄力和认知独立确定企业的关键因素,也可以采用德尔斐法或其他方法把不同人设想的关键因素综合起来。关键成功因素法在高层应用,一般效果好。因为每一个高层领导日常总在思考什么是关键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是能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集中于获取高层领导的信息需求,并且进行信息需求调查所需的时间较少。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数据的汇总过程和数据分析都是一种随意的方式, 缺乏严格的方法将诸多关键成功因素进行汇总。另外,难以解决个人和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不一致问题。

4.2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把整个烟草企业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 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水平、是否乐于改变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首先识别组织的战略集,也就是制定和分解企业的战略计划,如描绘出组织有关的各类人员结构, 如组织的拥有者、供应商、顾客、工作人员和竞争者等; 再如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 第三、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其次将烟草企业组织战略集转化成 信息化战略。该方法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 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 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的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比较少。

4.3企业系统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 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 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一种规范的、结构化方法。其目标是: 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 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 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 方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5、结语

烟草企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企业信息化发展必将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首要利器。信息化建设也将成为企业武装自己的主要手段,本文就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定义、战略规划的策略和战略规划的方法做了详细阐述,为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学义,冀亚林.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07):34.

[2]王改性.浅谈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法与步骤[J].时代金融,2008(08):78.

战略规划的理解范文8

关键词:企业战略 人力资源 规划 探究

一、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的概述

1.企业战略概述

企业战略通常分为三种形式: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1)企业基本经营战略。企业竞争战略主要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首选战略。(2)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发展的战略有很多,像产品多元化成长战略、集中式成长战略、纵向一体化成长战略等都是企业的发展战略。

2.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以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为依据,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优化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过程。

二、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之间的关系

1.企业战略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

企业战略随着时期的不同,其企业目标以及组织结构也会改变,在规划人力资源上,对其要求也会不一样。企业要以企业的组织结构作为理论依据,优化各部门的人力资源,合理设计各职务,对企业内部的人和事都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和分工,避免造成人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人才的无故流失,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是企业制定企业战略的基础保障

为了保证规划更加科学、更加合理,要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工作绩效以及他们的整体素质,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等各种内部信息,还要了解市场劳动力供给的情况、竞争对手的薪酬计划、竞争对手的竞争方式等一系列外部信息,以便给规划人力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人力资源合理规划是企业顺利开展企业战略的重要保证

人作为战略的制定者、实施者和管理者,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资源。其主要负责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工作,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的管理合格与否,对企业战略能否顺利推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企业战略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三、基于企业战略下的人力资源规划

1.基于企业基本经营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1)基于成本领先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走向遥遥领先市场的重要战略分支,主要是以降低成本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来获得竞争优势占取市场。为了有效控制企业的人工成本,企业通常会根据人力资源规划的相关内容与步骤,采取控制员工数量的方式。

(2)基于企业差别化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生产创新性产品和独特性产品,是企业实现差别化战略并赢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要加强员工的开发和培训,以充分激发出员工的创造力,并培育良好的劳动关系。基于企业差别化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就是为员工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有效激励员工发挥出其独创性。

(3)基于集中化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集中化战略却有所不同,它具有强的针对性,旨在为某一特定目标的实现而服务。集中化战略实质上是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二者的结合体,以更好地为企业效力。所以,在实行集中化战略时,一定要结合成本领先战略和产品差别化战略,以科学规划人力资源。

2.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1)基于集中式单一产品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对于员工的培训及发展,一般都是培训单一的职能技术,以让他们都能有“一技之长”。 在分配薪酬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分配,以领导作为分配的重头戏。采取集中式单一产品发展战略的企业,通常其职能型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较规范,同时其层级指挥系统也是十分的严密,部门和人员分工也非常的严格。

(2)基于纵向整合式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采取纵向整合式发展战略的企业,其在组织结构上和集中式单一产品发展战略相类似,都是一种规范的职能型的运作机制,而且还进行集中的指挥和控制。在员工的工绩效评估上,要做到客观标准;在员工的奖酬上,要以其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作为评估的根据;在员工的培训上,要进行正规的技能培训。

(3)基于多元化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

如果企业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那么它生产的产品就不是同一系列的产品,但是这类企业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情况十分不稳定,招聘中主要是以“内部优先”原则进行选用;在绩效考核和评估上,以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作为主要参照标准、对企业带来的投资效益;在培训和发展员工上,采取跨职能、跨部门的方式,进行系统化的开发。因此,这类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多采用战略事业单位或者是事业部制的方式。

总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这不仅是关系企业与员工长期的、战略性的计划举措,也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决定要素,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来进行。基于企业战略而进行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走好这条道路,为企业的明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战略规划的理解范文9

关键字: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战略管理;战略控制;内外部环境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流量增加,这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将城市空间划分成众多的区域。如果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不合理,会导致整个城市空间形态被破坏,会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阻碍。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交通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比如交通设施不足、交通拥堵、交通结构不合理、交通管理不善等,这给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原有的交通道路,因为宽度和承载力等原因的限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交通道路的规划不合理;二是对交通的管理工作没落实到位。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和研究,确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首先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战略管理概述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可用“环境分析---战略目标----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这样一个框架来对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阐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组织(下文简称组织),必须要对战略管理过程进行全局控制,才能确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战略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是战略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整个战略管理的开端。组织环境主要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部分。环境分析的主要任务:对组织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中的不适应关系进行了解和认识,分析本组织的优势以及劣势,并认清本组织即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此保证组织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确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的确定是战略管理的第二个环节,战略目标是个全局性的目标。一般来说,在环境分析开始之前,组织就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目标。而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该目标进行分析和研究,重新设定具体的目标。在确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组织必须要明确自身的位置,必须要对外部环境进行深刻的认识,必须要准确判断组织内部的资源和业务专长等方面的水平,这样才能确保组织制定出合理的战略目标,才能有助于组织实现战略目标。

(三)制定战略方案

制定战略方案必须要在充分认识组织的任务和外部机会与挑战以及内部的优势和弱势的基础上进行,以长远目标为方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方案。在战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求对与战略相关的有用信息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再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确保组织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战略方案一旦制定完成,就会将组织的发展方向、资源配置以及运作模式确定下来,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轻易改变。由此可见,战略方案的制定会对整个组织的运作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四)实施战略

战略实施就是将制定好的战略方案以具体的行动体现出来,以此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实施阶段最重要的是将战略目标分解到每个施工组织和个人身上,要使其明确自身在整个战略中的位置,并以积极的行动支持战略方案的实施。

(五)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是指对战略实施阶段进行管理。战略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战略方案的运行效果,增强战略的稳定性。对组织内外环境进行评估和监测是战略控制的主要手段。战略控制能够帮助组织及早的发现战略中存在的缺陷等问题,如果发现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避免这些变化给组织造成严重的危害,就必须对外部环境进行重新分析,重新调整战略目标,改进战略方案。组织可以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与战略实施的预期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其偏离程度,回到战略管理前几个环节中的某个环节,进行新一轮循环。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状况、现在城市交通的供需情况、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城市常住人口和人口流量的情况、城市土地的利用情况等,这些因素决定着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规模、布局以及结构,影响着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投资、时序等内容。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时限,可以将其分为近期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远期发展规划。

1、近期发展规划

近期发展规划的年限为1~5年。城市道路交通的近期发展规划一般是对现有交通网络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案,解决现有交通网络的阻塞、拥堵等情况。

2、中长期发展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年限为5~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对城市中长期的交通结构、交通方式以及交通网络布局进行规划和设计,对大型公共汽车、公交的换乘枢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设更为合理。

3、远期发展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远期发展规划的年限为30~50年甚至更长。远期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对城市交通的主干交通网络的总体布局进行规划和设计,远期发展规划的特点体现在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方面。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管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是指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规划,并对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相关土地的使用以及各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的组织、引导、控制、决策、监督和协调等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管理可分为三个方面:编制管理、审批管理、实施管理。要正确理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的涵义,必须要掌握以下几点。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是政府行使行政职能的体现,是城市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在政府领导下才能进行。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工作开展的目标是为了确保城市交通规划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切合实际情况。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目的是为了促进整个城市的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保证人们的正常出行,维护城市发展的秩序,保障社会公众的集体利益。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依据国家的法规、法律进行。在管理工作中要合法有度,管理工作不得随心所欲。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交通布局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道路交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维护着我国城市公共秩序。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以此促进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科学、合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茂华.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与探讨[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06:13-14.

[2]栾连成.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5:94-95.

[3]段书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战略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