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集锦9篇

时间:2024-03-06 14:39:29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范文1

【关键词】公路;可行性;初步设计;施工;运营

公路工程建设特点是线长面广、工程量大、投资大、影响因素复杂。公路线位经过的地方,难免不遇到地质灾害,作为设计人员,在不同设计阶段如何处理线路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如绕避、治理)、施工阶段怎么尽量避免新的地质灾害的出现等问题,都将影响到公路建设经济性、安全性、美观性。

为适应公路建设发展需要,作为基础资料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以便更好服务于公路建设全过程,不因地质灾害失控,确保工程质量。我国公路勘察设计从2003年开始实行初设、施设勘察设计总包,很好解决了以前初设与施设脱节、勘察与设计脱节问题,但没有解决工可与初设脱节问题。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公路对自然环境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条件。

1 可行性研究阶段

预可勘察目的与任务:了解公路建设项目所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充分收集区域地质、地震、气象、水文、采矿、灾害防治与评估等资料,采用资料分析、遥感工程地质解疑、现场踏勘调查等方法,对线路走廊带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

工可勘察目的与任务:初步查明公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对公路建设规模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为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资料收集和工程地质调绘为主,辅以必要的勘探手段,对项目建设各工程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

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贯彻地质选走廊带的原则。

1.1 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

为适应祖国经济建设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曾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1:20万、1:5万),并编写与之配套的调查报告。山区是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地方,各级政府断断续续组织了一些勘察工作和治理措施。因此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调汇报告和已揭露的不良地质地段,在工可阶段对我们选线能起到很大作用。

实例: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武隆至水江段

该项目位于乌江地质画廊,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工可编制单位充分利用四川省地质局编制的涪陵幅与南川幅报告、当地政府已作的油坊沟与羊角滑坡勘察及治理报告,以隧道方式绕避油坊沟与羊角滑坡;根据工程类比法,得出轿子石崩坡积体与羊角滑坡形成年代、成因相同,为一古滑坡,也以隧道方式绕避。

1.2 利用遥感手段

航空摄影像片客观反映地质体光学和几何特征,还可提供在一定深度下某些透视信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区域性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时,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可以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精度。实践经验证明,遥感在对地形、地物、地貌、岩石、第四系沉积物、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判释作用。目前,遥感在我国高速公路工可设计阶段用得较多,解决了许多问题。

实例: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绕城公路、重庆江津至四川合江公路

地质工程勘察作了公路遥感工程地质报告,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对地表地层、地质构造(褶皱束、断层、节理)、不良地质(崩塌体、滑坡体、危岩体、泥石流体)、地表水分布、城镇建筑交通(指公路)现状进行了解释,对线路、隧道、桥梁作出了工程地质评价。经设计人员到现场实地检验,工程地质分析、评价符合实际情况。这对设计人员在工可阶段确定路线走廊带及大的方案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1.3 慎重、客观、合理划分线路建设段落

线路建设分段注重地理位置,但应兼顾分段位置处地质条件,必要时,变化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对地质条件相当复杂路段,而该路段对线路走廊带起着控制作用时,地勘工作可以考虑优先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以达到在工可阶段对整个工程走廊带的控制性。

实例: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

武隆至水江段起点与彭水至武隆段终点接线处,约3公里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工可、初设分别由3家设计单位承担。工可阶段没有对该处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交代,初设由2家设计单位进行,首先进行设计的武隆至水江段起点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后进行设计的彭水至武隆段终点接近3公里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在接线处由于地质原因纠缠了很久,导致工可方案局部变动。

2 初步设计

初勘目的: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基础上,配合路线、桥梁、隧道、路基、路面和其他结构物设计方案、比较方案制定,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以供技术经济论证,达到满足方案优选和初步设计需要;对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地段,作出初步分析及评价,提出处理办法,为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资料。因此,在该阶段应突出重大地质病害对路线方案的制约。

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展开拟建公路沿线全面地质调查、测绘及综合勘探工作,辅之以必要的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工作。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各种因素,选定路线位置。充分研究并掌握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尽可能对有价值方案进行比较,将路线、大桥、隧道、立交等重点工程选定在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区间内,以避免在施工图设计时因地质问题而发生路线、桥位、隧址方案变动。

确定路线方案前应对沿线地质构造带、断层、岩石层理、地质病害分布及范围等,通过对遥感地质判释资料以及不同勘测阶段勘探、调查资料分析,研究路线通过方案并不断优化。对地质较为复杂地段还应注意在设线后诱发并加剧地质病害的可能性,谨慎确定路线线位和采取工程措施。地质技术人员应配合路线设计师作好地质咨询工作,可以沿初步拟定路线线位,进行全线踏勘,对重要工点进行地质调查,得出初拟线位沿线基本工程地质情况,评估路线方案可行性,发现重大不良地质地段或预测施工后会出现难以治理地质病害路段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尽快调整路线线位。对于重大地质病害应尽量绕避,实在无法绕避的要考虑工程措施可能性与可靠性,尽量在路线平纵面优化上下功夫(采用分离式路基、用桥隧构造物通过、从滑坡体上部通过、半路半桥等),避免高填深挖,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破坏,提高工程措施可靠性和安全度。对地质病害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能避当避,即使增加工程造价也是值得的。

实例: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武隆至水江段

该段线路所经过的地形地貌特别恶劣,除隧道外,路基一般都位于斜坡上崩坡积层较厚段、陡坡段、顺层段。线路有十几公里位于三叠系须家河组、雷口坡组地层之上,而这两套地层在重庆地区为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其工程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基岩之上崩坡积层特别厚(可达20~30米),局部路段形成崩坡积层沿基岩面滑坡;雷口坡组地层为薄层含泥质灰岩夹页岩,易风化、破碎,用回旋钻探不易取样,因此要求钻探工艺特别高,对该套地层勘察时应辅之以必要的坑探。在初设外业时,设计人员对线路两侧500米范围内进行了全面地质调查、测绘及综合勘探工作, 辅之以必要的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工作,及时把路线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反映给路线总体负责人,并与路线总体负责人一起研究、讨论,尽可能对有价值的方案进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既满足路线线路指标、构造物(如桥、隧道、互通等)要求,又不会出现大的地质灾害问题。如白马至白云段,原线位走的是低线,基本位于石梁河一级侵蚀阶地上,因崩坡积层特别厚、中小型滑坡特别多,经多次进行方案比较,路线标高整体抬高20~40米,线位整体向靠山侧移动50~100米,基本位于石梁河二级侵蚀阶地上,崩坡积层相对薄一些,局部基岩,即使施工时出现地质问题,也在控制之中;白马互通位于该段,受地形地貌控制,其摆放位置相当受限,即使这样,设计人员也根据勘察资料,做了许多方案,不断的调整匝道、连接线的位置,以选择最佳方案。通过这些地质工作,很好地控制了初步设计方案。

3 施工图设计

详勘目的: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中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位置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因此,在该阶段应详查工点地质条件,加强线路拉坡、横断面生成后的二次进场复查地质调查与测绘工作。

通过初步设计阶段各种地质工作,已经基本查明公路沿线地质条件,但是工作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本阶段应详查工点地质(桥位、隧道、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弃土场、取土坑等),进行重要工点1:500地质测绘。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变化。以前对于桥位和隧道构造物工点地质勘察较为重视,但是对于深路堑、陡路堤、斜坡路堤、支挡构造物等路基方面工点也必须加强勘察,特别是高边坡和不良地质体勘察和预测。另外对于筑路材料料场和弃土场的勘察一定要重视,以前山区公路曾出现过取土、弃土场所不合理,乱挖乱弃,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事例。

除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之外,还要贯彻综合设计原则,在路线设计各个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要有充分了解,保证路线方案科学性。对地质资料要充分利用,桥位、隧道、路线各有一套地质资料,但彼此经常脱节。比如当桥隧相连时,隧道勘察发现有不良地质现象,桥梁设计人员却不知道,还把桥台置于其上。因此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从事路线、隧道、桥梁设计的人员要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基本地质知识,以有利于对地质资料合理使用。

实例:合理选择弃土场,避免形成新的工程滑坡。

某公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弃土场没有经过专门的地质勘察工作,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在不查明弃土场工程地质条件的情况下,乱堆乱弃,结果导致了一处古滑坡复活、一处斜坡较厚崩坡积层沿基岩面滑动的滑坡,既增加了工程造价,又引起了当地老百姓的不满。

某公路K10+250~K10+550段:路线本身位于一稳定的古滑坡后缘,在施工中因在该古滑坡体中部堆载大量土石方弃土,弃土边坡最高达21m,坡角25°~35°,长约60m,宽约80m,弃土厚约15.0m,弃方量约8万立方米,其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加剧了土体的蠕滑,使其在前缘临空面处剪出,从而形成新滑坡。

某公路K11+200~K11+350段:右侧原坡体上为第四系覆盖层崩坡积层亚粘土夹砂岩,经钻探和竖井揭露厚约1.5~12m,施工时在该处原坡体上大规模堆填,形成厚约2.80~20.6米堆积体,并在堆积体上兴建预制场,导致堆积体变形滑动,形成滑坡,危及附近居民房屋安全,影响在建公路稳定。从滑坡形成过程来看,由于施工时在原坡体上大规模堆填,破坏了土体天然平衡状态,加之5~9月多集中降雨及高强度暴雨,第四系填土层含有大量孔隙,相对透水,大气降雨及流经坡体山洪水易下渗至下伏亚粘土及基岩顶面,降低该处土体抗剪强度,同时暴雨入渗使滑体饱水增加滑体重度,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使坡体稳定性变差,从而产生了蠕滑变形破坏,形成推移式滑坡。

4 施工阶段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性和勘察周期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应及时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因此,施工阶段应遵循信息化施工(施工中监测)、动态设计原则,如隧道超前预报、边坡动态监测都是施工阶段必须进行的工作。

施工单位一定要配备过硬的地质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不要等到地质病害已经发生才去治理,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发现边坡、隧道等有失稳的趋势之后要立即反馈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并及时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避免边坡、隧洞大面积失稳。应该认识到,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对地质现象和地质规律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据此进行的设计只能称为预设计。在边坡或隧道断面开挖以后,很多问题才会发现,此时应有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对照原有勘察设计,发现新问题之后通过合理工序及时调整设计。等到问题已经发生才去采取措施,既多花钱,又耽误工期,造成社会影响也大。

目前承包商的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是极为缺乏,有时由于不合理的施工方法导致或加剧了地质病害发生、发展(如在破碎岩体上放大炮、自下而上开挖边坡等)。

施工期间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目前还较为薄弱,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岩土监理工程师极为缺乏,使施工期间的地质病害预防工作远远达不到要求。

实例:綦江至万盛一级公路

K15+080~K16+300段路基位于中切低山丘陵斜坡地貌部位,分布侏罗系沙溪庙组泥岩地层,右侧因路基填挖,形成间隔分布的路堑高边坡,边坡高约20~50m,路基开挖改变坡体应力,致使边坡出现大面积跨塌,坡顶地面出现卸荷裂缝,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原设计边坡为1:0.5,设计挖方坡率较陡;(2)开挖形成路堑边坡较高,高约20~50m,改变坡体应力;(3)侏罗系沙溪庙组泥岩地层中发育一组与路基边坡反倾向的构造节理,节理倾角70~90°、间距小,对边坡的稳定极为不利;(4)施工单位自下而上施工,甚至在某些路段为施工方便拉槽子作施工便道;(5)边坡形成后,暴露较长时间都没有防护,卸荷裂隙逐渐发育,与构造节理组合,导致大面积垮塌,有些路段边坡形成倒岩腔状。该段边坡,施工阶段遵循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原则,针对不同垮塌情况,分别采用处治措施有:(1)调整边坡坡率为1:0.75~1:1.00;(2)窗式护面墙防护;(3)锚杆挡墙结合挂网喷射砼防护;(4)嵌补防护;(5)扶垛防护。

在施工阶段,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是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时,承包商能组织合理化、科学化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对现场工程地质情况了如指掌,施工中加强监测,及时把情况反映给业主、监理或设计单位,则许多地质灾害是可以避免的,既节省了造价,又缩短了工期。但是对于业主,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责任到人。

5 运营阶段

山区公路运营期间也要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加强敏感点监测。因为有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力释放或边坡的蠕变有些需要长达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一次性治理有时并不能保证长治久安。因此对于一些在施工中出现病害的路段、重要工点要建立数据库,进行变形、位移和地下水动态监测,定期巡查,建立防灾和预警系统,在雨季或洪水季节要加强对敏感点的监测。通过长期观测记录,还可以更深入认识地质规律,分析地质病害发生、发展机理,预测发展趋势,发现有不利趋势要及时采取措施。

6 结语

要建设一条兼顾交通、环保、生态等方面要求的高标准公路,应该重视和加强地质工作。地质工作应贯穿于可研、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对地质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达到各设计阶段控制目的。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范文2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基础建筑;地下水;作用

On the engineering basis of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ydro-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importance of

Cao Xiao-yong

(Five drainage Sixth Agricultural Division Investiga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Abstract】Hydroge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 building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a complete geological surve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the hydro-geological survey, and summarizes the design of the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 building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The hydrogeological;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Basis construction;Groundwater;Role

水文地质勘察是运用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测量学的理论,按照科学的勘察程序与方法,利用有效的测试仪器和钻探技术,调查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等提供详实、科学、准确的地质资料。

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勘察、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工程基础施工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人们通常更加注重对勘察揭露出来的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的研究,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地质参数的利用,在勘察报告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的评价,导致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地基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困难的境地。由此可见,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对地基处理的重要作用,对提高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1. 基础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过去的基础建筑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忽视了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某些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通过对众多因水文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危害分析,总结出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1 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基础部分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1.2 工程勘察中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1.3 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以及对基础部分的侵蚀作用。

1.4 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

(1)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性。

(2)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

(3)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液化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4)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5)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2. 地下水对基础建筑的危害

2.1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影响极大,如地下水位上升,可引起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降低,在有地震砂土液化的地区会引起液化的加剧,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的地质作用。再有,在寒冷地区产生地下水的冻胀影响。其实就建筑物本身而言,若是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内发生上升变化,水浸湿和软化岩土,因而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则会产生过大的沉降,导致地基严重变形。尤其是对于结构不稳定的土(例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对设有地下室的建筑的防潮和防湿也很不利。

2.2 地下水侵蚀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管道以及金属材料的侵蚀和危害。突出表现在地下水的侵蚀性和地下水中的化学性质的积极作用,在工程上带来很大的危害,侵蚀性在或快或慢的进行着,改变了各种建筑材料的使用预期。

2.3 在饱和的砂性土层中施工,由于地下水的水力状态的改变,使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等于零,土颗粒悬浮于水中,随着水一起流出的现象被称为流砂。这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坏,会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或者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及附近建筑物的稳定。

2.4 如果地下水渗流,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力坡度,那么虽然不会产生流砂现象,但是土中细小颗粒仍有可能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带走。其结果是使地基土的强度受到破坏,土下形成空洞,从而导致地表塌陷,破坏建筑场地的稳定,此种现象就是常说的潜蚀。

2.5 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中,还有一个应尤为注意的是基坑涌水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建筑物基坑下有承压水时,开挖基坑会减小基坑底下承压水上部的隔水层厚度,减小过多会使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板形成涌水现象。涌水会冲毁基坑,破坏地基,给工程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2.6 过度开采地下水,经常造成地面沉陷,塌陷的地面给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经济损失很大。此类的工程实例很多,例如某一工厂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工业用水采用地下水,由于开采量超大,过度抽取地下水而造成了地面塌陷,形成很大的漏斗状,因此而造成周边的建筑开裂,地基很多失稳,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 基础建筑中水文地质勘察的重点和方法

3.1 重视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类型有关。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然后再对岩土的几个重要的水理性质及研究测试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1)强结合水,又称吸湿水,吸湿水被分子力吸附在岩土颗粒周围形成极薄的水膜,是紧附于颗粒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其吸附力高达10MPa,在强压下,其密度接近普通水的两倍,具有极大粘滞性和弹性,可以抗剪切,但不受重力作用,也不能传递静水压力。弱结合水,又称弱薄膜水,它处于吸着水之外,厚度大于吸着水。弱结合水所受的吸附力小于强结合水,可以在颗粒水膜之间作缓慢的移动,薄膜水在外界压力下可以变形,但同样不受重力影响,且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2)毛细管水,是指由毛细管作用保持在岩土毛细管空隙中的地下水,可细分为孤立毛细管水、悬挂毛细管水、真正毛细管水。它同时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当毛细管力大于重力时,毛细管水就上升,因此地下水潜水面以上的普遍形式是一个与保水带有水力联系的含水量较高的湿水层。毛细管水能传递静水压力,并能在空隙中垂直上下运动,对岩土体能起到软化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土壤的沼泽化或盐渍化增强岩土体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毛细管水在砂土和粉土中含量较高,在砂砾层含量较少,在粘土中含量很少。

(3)重力水,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能在岩土孔隙、裂隙中自由运动的水,即我们通常所称的狭义“地下水”。它不受分子力的影响,不能抗剪切,可以传递静水压力。由于重力水在天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在岩土中的渗流活动非常活跃,对岩土的水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重力水是我们研究岩土水理性质的重点关注对象。

3.2 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

(1)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2)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岩土的渗透性的强弱首先决定于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注水和压水试验求取。

(3)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岩土体的崩解特性包括崩解所需时间、崩解量、崩解方式等。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以某地区的残积土为例,一般崩解时间5~24h,崩解量1.79%~34%,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

(4)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它不但影响基坑涌水量大小,同时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5)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岩土的水理性质尚有持水性、容水性、毛细管性、可塑性等等。

4. 结束语

水文地质勘察在基础工程勘察中是极其重要的,在具体工程中,一定要根据勘察到的工程所处地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施工计划,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切实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使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的实用性和预见性更好,为实际的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国明.浅谈地下水危害及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J].西部探矿工程,2006(3).

[2] 李君源.范维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05(7).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范文3

[关键词]岩土 工程勘察 质量 思考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08-1

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

1 针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在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行业中,由于主管部门长期以来的监管不力,导致各种从业单位的对于勘察人员和勘察质量的标准较低,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当前的勘察形式,从而造成市场中的勘察从业单位日益增多,鱼龙混杂,而且由于勘察资质管理不够健全,导致勘察市场的不规范。

(2)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普遍缺乏重视,导致我国工程领域的重建设、轻勘察局面。虽然在我国法律中对于建设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了明确的条例规定,但在实际建设中,大部分建设单位只是将勘察工作抱着例行公事的心态,使得勘察工作流于形式,从而造成勘察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勘察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充分尊重的情况。

(3)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勘察单位采用的勘察手段仍然是以传统钻探取样方法为主,结合动力和静力触探的勘察方式,其勘察手段呈现出极大的单一化,加之室内试验仍然以传统的常规试验为主,相对于国外先进的勘察手段和技术而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4)我国当前的很多建设单位实施的勘探操作不够规范,很多单位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自身经济效益,采取最低价中标的方式,大肆压低岩土工程勘察的造价;还有的建设单位盲目的追求政绩和短期的经济效益,随意缩短勘察周期,以不符合勘察规律的方式勘察,从而导致勘察工作的不完善,造成勘察质量较差的情况。

2我国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合理的勘察方案,在实际勘察中往往存在着工作量偏多或偏少的情况,与实际的勘察需要不相符,也有的勘察单位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争夺标的物而刻意压低费用,从而导致勘察工作极为粗糙,不能满足实际的勘察要求。

(2)现阶段,很多勘察单位仍未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形式,在实际的勘察报告中只进行定性的分析,而对于定量指标的分析极其缺乏,没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导致勘察结果的实用性较差。

(3)建设单位不能高度重视岩土地质的检测工作。在实际建设工程中,由于岩土地质条件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仅通过前期勘察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和掌握所有岩土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避免工程投资的损失,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岩土性质及其条件进行动态监测,但建设单位往往对此没有很好的重视。

(4)岩土工程勘察是对岩土性质和条件进行判定的过程,其勘察成果仅靠短期勘察并没有太大的成效,必须充分结合地区性的长期勘察经验和成果,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岩土进行综合评价。但在我国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中,通常都只有对工程点的勘察,并未充分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岩土勘察研究,其勘察成果往往不能提供较好的建议。

3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建议和对策

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作用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或期望的水平。这种情况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如我国建设单位重设计轻勘察的思想,缺乏健全的勘察体制,勘察市场中存在恶性竞争等。

(1)要不断加强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勘察人员整体素质;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集多种学科于一体,近年来,随着勘察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规范和标准不断更新,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岩土工程勘察要求。在推行土木工程师准入制度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勘察人员的培训,以全面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此外,还应该不断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管,推行勘察监理体制。

(2)要不断加强勘察质量的认证,健全勘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以过程模式作为勘察标准的结构。而且要明确勘察工作的质量标准,通过过程方法对岩土工程实施PDCA的勘察管理方式,以全面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及作用。

(3)对建设程序、市场勘察进行严格的规范,科学的建设程序应该严格坚持先勘察、再设计、后施工的流程。对于投资决策的工程,如没有科学的地质勘察资料,则不予报建。对于未按照地质勘察规范进行勘察的的工程不予报建。此外,还应该建立高效的市场约束体系。一方面加强国家和政府法律法规的监管,通过项目招投标制度和实际过程中对行为主体进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应该实行工程建设全程监理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勘察的地质控制办法,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地质问题,从而确保勘察有效,使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4)定期进行勘察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随时掌握各种室外勘察设备和室内试验设备的完好性能,这是确保勘察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对于现有的仪器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工作性能和状态,对于老化陈旧的设备仪器要及时更新换代。

(5)大力引进先进的勘察工艺、技术和设备。在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要不断加强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创新;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要不断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如通过岩土工程图件制作软件制作勘察图纸,对各种定性定量指标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等;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从而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岩土工程勘察过程及地质问题治理的模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地质的预警监测及防治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岩土工程勘察更加有效,还能大量的节约勘察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

4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时的基础性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率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勘查工作是否详实上,而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技术,若想提高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最新技术,那么就要对理论以及规范、规程的学习进行加强,以便来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奎华.岩土工程勘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范文4

关键词:地质勘察;岩土勘察;措施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前期的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关建设单位对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视度不够,甚至个别单位还存在着没有进行地质勘察就盲目建设施工的问题,导致后期工程建设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这样看来,在工程施工前期,只有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作,对岩土、地质以及水文条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出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工程作具有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的为后续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的绘画提供参考依据,才能有效防止工程施工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1. 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概述

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大都是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对于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而言,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坚实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大量的实践经验的融合应用,并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从而通过建立合理适宜的模型,再加上自身的优异天赋和判断能力,以此来将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中的问题予以最终解决。对于从事地质勘察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技术人员而言,不但需要坚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累积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还需要优异的专业天赋和判断能力。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

2 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容易遇到的问题

2.1 勘察依据不充分

一般来说,相关技术人员在正式开展岩土勘察工作之前,都要搜集大量附有坐标和地形介绍的建筑平面图,详细了解预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建设性质、荷载能力以及埋置深度等等,这是岩土勘察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是保证岩土勘察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勘察中,少数勘察人员或相关单位由于缺乏对岩土勘察的重视,具体实施时并没有按照预建工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地形条件来进行岩土勘察,也没有参照工程的荷载能力和设计要求来编写合理的勘察报告,而是胡乱编制,导致勘察报告的深度和广度均达不到要求,只好补勘。

2.2 勘察质量不过关

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和绘制施工图纸时,是需要结合建设场地实际情况,并借助工程地质勘察和岩土勘察资料来进行设计的,这就需要相关勘察人员在工程建设前期严格按照要求,全面的、高质的做好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编制。编制勘察资料时,勘察人员务必要将所有的岩土勘察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以保证勘察质量的可靠性。这一点是岩土勘察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实际勘察时很多单位,或者说很多勘察人员都没有做到。

2.3 不能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情况

勘察报告是要根据所需建设工程的具体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后得出的结论,但是近年来,很多勘察报告没有实际上的内容,只是越来越多的没有用的空话,没有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没有很详细很具体的研究分析,没有很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设计施工时真正需要的内容。

3 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3.1 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

如一般轻型荷载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桩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 一般就不够。

3.2 场地工程地质性质。

如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好、埋深浅、厚度大的地区岩土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而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加深,岩土勘探间距可适当加密,合理编录与整理资料,岩土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现在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分工较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原始编录资料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就容易造成野外与室内之间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及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由于拟建场地的岩土特征、岩土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按部就班,报告应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及建筑物工程特点,注意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加强岩土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岩土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 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

3.3 选择勘察方法

根据所勘察的地基的地基土的性质, 选择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勘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说静探应用在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浅的地方,因为静力触探应用在这种环境里,可以很准确的反应出地基强度性质;在山洪冲击的地方,就要使用贯入试验的方法,因为这些地方的地层土颗粒比较粗,地下水位埋藏的比较深,如果采用静探,那么强度变形指标就会不准确,会偏高一些,所以在砂土、粉土、黏性土上勘察要使用贯入试验。

3.4 地质勘察的影响因素

水文地质勘察的决定因素: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岩石和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也是决定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所以分析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是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岩石的裂隙性裂隙的成因多种多样,岩石和裂隙合在一起统称为“岩体”,并将其中的裂隙概化为“结构面”。显然,结构面是岩体中最薄弱的环节。搞清结构面的产状、参数和分布,是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

4 总结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并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勘察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方面的规范、规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真实准确、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应抓住当今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郝丽红.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5)

[2] 黄亮,曾航. 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7)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范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质量; 措施

Abstract: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ask not only to properly reflect the foundation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may be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for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and analysis evaluation, and service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some main factor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easures. This paper is a man of some opinions, and available for peer for reference.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Qual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地任务是查明情况,提供各种相关的技术数据,分析和评价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并提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以保证工程建设安全、高效运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资源是密不可分的,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不仅涉及到单个工程项目的应用,而且对城市规划和设计、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都起着基础性作用。我们一定要尽快改进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管理,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

一、影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和结构设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两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以下就影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主要因素做出了分析

1、勘察资质门槛过低、管理不完善,勘察市场不规范根据建设部有关规定,目前勘察单位资质等级划分为综合甲级、甲级、乙级和丙级等。由于资质门槛偏低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对从业单位的监管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式,造成勘察单位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有勘察单位约有 1.4 万家,技术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单位缺少有经验的勘察工程技术人员,软硬件条件均很差。

2、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重工程设计,轻岩土勘察的现象。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虽然国家有关法规、条例明确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地位,但常常被一些建设单位当作是例行公事,勘察成果有时得不到充分利用,勘察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3、勘察手段单一,技术装备落后。 目前我国勘察单位主要勘察手段仍然是以传统的钻探取样为主要勘察手段,配以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勘察手段较为单一,室内试验依旧是传统的常规试验。三轴试验等仅在少数大型和重点工程中使用,一般工程中应用甚少。

4、企业诚信不足。诚信缺乏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当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虽然在勘察企业中所在比例不大,但有蔓延趋势,严重影响了勘察工作质量,损害了勘察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岩土工程勘察有关问题的措施分析

1、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规范勘察市场秩序是提高勘察质量的首要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准入门槛过低,使得不少设备落后和技术力量薄弱、内部管理较为混乱的单位取得了勘察资质,造成勘察市场供大于求,僧多粥少,导致某些单位压价承揽业务,扰乱勘察市场秩序,严重制约了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规范建设单位行为,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关键。应首先强化对建设单位执行法定程序的监督,重点是规范建设单位的招投标行为,从严查处规避招标、招投标弄虚作假的行为。二是完善招投标制度,合理确定勘察费用和工作周期。三是严查越级勘察、无证勘察和挂靠勘察,特别某些牌子大、资质高而素质低的所谓分院、分公司、办事处等。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双重控制,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坚决制止任意压缩勘察周期、片面追求低价中标等不良倾向,保障岩土工程勘察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质量。

2、增加科技投入,是提高勘察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勘察工作的质量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更新技术设备,不断提高勘察单位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才能适应形势发展,不断提高勘察工作质量.

3、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勘察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勘察质量的基础。勘察行业是科技型企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是万事之本,不论多么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不论功能多么强大的计算机软件,都需要人来操作。因此,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以及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勘察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不断改善勘察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创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提高勘察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提高勘察工作质量的基础。

4、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行业信用体系。要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市场,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对推进行业改革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行业协会在促进行业发展、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自律,解决行业内部纠纷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方有个说法“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中国也有一句老话“无信不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立业之本。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稳。作为勘察企业,讲诚信就是要在技术、质量上下功夫,为顾客提供优良的成果,确保成果质量真实可靠。技术和质量是勘察企业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的生命线。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和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信用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建立勘察企业诚信状况公开制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定期对各企业诚信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在媒体上,特别是在政府的权威互联网站向全社会公开,对诚信水平过低的企业进行曝光,促使其加强诚信建设,加强信用监督,建立相应的失信惩戒制度。

三、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其目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为设计、施工提供勘察成果和各项岩土工程参数。只有在熟悉、灵活运用各种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合理、科学的岩土工程勘探,才能满足工程建筑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范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重要;重视

1.前言

我国工程地质勘察经过长期努力,已实现了向岩土工程勘察方向发展,技术人员的知识得到了更新换代,岩土工程技术不管从勘探手段、测试设备、试验仪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是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也日趋完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勘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岩土工程勘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少工程的勘察工作采取低价中标,勘察收费越来越低,使许多勘察单位不愿意采用(购置)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手段,这导致勘察成果质量有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趋势,许多与工程密切相关的课题得不到解决,甚至已影响到勘察成果的质量。

2.有关岩土工程勘察

2.1岩土工程勘察的定义。岩土工程勘察,就是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2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2.3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2.4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与技术。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有以下几种:

2.4.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

2.4.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

2.4.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借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

2.4.4现场检验与监测。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此项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间内进行,但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以及一些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应在建筑物竣工运营期间继续进行。

3.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认识

(1)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与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给出基础类型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为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建设提供依据。

(2)当前新乡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大多是建筑平面图已经确定,建设方案已基本确定,直接进行详细勘察。主要的勘察手段为: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剪切波速测试等。

4.当前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4.1恶性竞争,收费偏低。不少工程的勘察工作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逼着众多勘察单位为了生存相互压价;勘察收费长期以来按钻探进尺工作量计算,使一些人将钻探等同于岩土工程勘察,将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等同于一般的施工单位,忽视了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性,认为勘察工作很简单,造成了勘察价格的持续走低。

4.2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建筑越来越多的以高层、超高层的形式出现,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层、超高层建筑大多伴随着基坑、降水、支护以及桩基或复合地基,这增大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难度,勘察收费却一降再降。

4.3 不重视勘察工作,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勘察成果可比作商品,大家都清楚一分价钱一分货,但很多人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在勘察费用上下功夫。过低的收费,必然不能保证勘察过程的严谨性,没有严格的过程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成果。勘察成果直接影响基坑、支护、降水、桩基或复合地基及上部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勘察成果应对建筑场地进行科学分析、准确评价其岩土特征,过于保守,将会导致工程的造价大幅提高;反之,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一些开发商账面上节约了一点勘察费用,无形中却可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不自知。

4.4 新乡地区多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层多呈一定的规律性,且相对较稳定,这使得本地区勘察工作中经验常常占据上风。但经验可以指导勘察工作,却不能代替勘察工作。正如常人到医院去体检,宁可花了体检费没查出病来,也不可不体检留下隐患。

4.5 工期紧,任务重,甚至违背科学规律。勘察既不同于施工,也不同于设计,不是单靠加班加点就可以无限的压缩工期的。勘察工作既要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又要严格的室内试验、整理资料、综合分析,必须要遵守科学规律,不能无限制的压缩工期。不能保障勘察过程的严谨,就无从谈起科学的勘察成果。当前,很多工程一旦立项,就无限压缩工期,甚至勘察、设计、施工同步进行,违背科学规律,勘察成果的质量必将难以保证。

5.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一定要遵守先勘察后设计的原则,更应尊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进行设计和施工。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对工程的基础形式、结构方案有着重要的影响。勘察成果应对建筑场地进行科学分析准确评价其岩土特征,过于保守,将会导致工程的造价大幅提高;反之,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2009版).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范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地质勘察工作是根据建设和资源的需求来对特定区域的岩层、地质及矿产等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勘测,并完成地质勘察报告。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地质勘察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有了较大提高,为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一些新问题也不断出现,所以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地质勘察质量的提升。

一、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高效的地质勘察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首要阶段和安全保障,目前我国地质勘察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同程度上给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1.1地质勘察整体技术水平低

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设备进行取样、测试,才能准确的对于勘察地点的地质构造进行评估。新时期背景下许多施工项目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地质形态,然而,我国的整体技术还不够成熟,没有跟上新时期工程建设的需求,容易导致地质勘察评价结果的不准确。

1.2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能力和态度

新时期背景下施工项目多,这加大了对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需求,然而,由于优秀的专业人员规模有限,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导致地质勘察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有些看地质勘察工作的报告不准确,有些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工作态度,没有按时定期勘察,最终影响工作进度。这些都会对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3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

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一般问题较多的是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人,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更大。

1.4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

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有些工程没有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一旦要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还有些工程是今天提交了可研报告,明天就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侧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地质条件不清楚,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或由于地质问题造成承包商巨额索赔等等〕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工程事故

1.5勘察方法不合理

目前,一些勘察部门采用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涂层将其作为承载力,这种勘探方法不合理,如果压裂深、浅两侧土层所需要的压力不同时,就无法压力定值,不能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

二、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对策研究

2.1责任划分清楚

对于勘察工作的规程规范以及部分的技术管理的问题应当由勘察单位负责,解决问题;在进行勘察时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勘探周期不够合理,这是由于前期投入不足,因此需要由地方部门或者计划部门进行负责;勘察质量以及相关人才专业的协调应当有勘察设计单位负责。将各项责任分清楚之后,应当严格落实实施。

2.2加强勘察机构的监管力度

根据勘察过程中进行野外作业、土工试验以及资料整理等环节,勘察监督部门要了解勘察单位到底钻了几个孔、钻了多深、取了什么样子的土,土工试验结果如何等等,这些需要勘察监管部门要加强力度,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提高了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标准,确保整个建筑施工顺利进行。

2.3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和设备

由于地质勘察的质量与技术先进程度紧密相关,为确保地质勘察工作中各种复杂参数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我国应加大投入,建设地质勘察实验室,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地质勘察技术和设备,积极应对和解决技术问题,使地质勘察的技术水平跟上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需求。

2.4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加强管理

一方面,要制定具体的地质勘察各项指标达标的参考值标准,同时应加强地区性的地质研究工作,依据不同地区的地质形态设置不同的区域标准,使地质勘察工作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不断制定和完善地质勘察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提高地质勘察人员从业的专业要求和职业道德标准。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也要加强管理,严格审核地质勘察的项目合同,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监管,避免因为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

2.5加强地质勘察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地质勘察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要从理论、实践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全面加强地质勘察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工作责任心、事业心,能够保证工作质量,控制工作进度。使我国地质勘察专业人才储备充足,能够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发展。

总之,工程地质勘察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此外,还需要地质勘察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根据工程地质勘察因素具体实施,在综合考虑下,为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提供可靠的资料信息,进而达到优化工程地质的目标,确保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邓绍云,宁东卫.建筑工程勘测过程中关键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14,32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范文8

摘 要:地质工程勘察会对工程本身的设计方案、工程预算、建筑质量的问题进行控制,包括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整体性质会被地质工程勘出技术质量的直接影响。地质工程勘察工作是工程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工程施工和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中应用地质工程勘察技术为工程建设可行性和整体设计质量保障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今后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简述了地质工程勘察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地质工程勘察技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操作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地质勘察;工程设计;施工

地质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理论依据支撑,确保工程设计方案的平稳实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水平的快速进步,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作为工程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变得的必不可少。尤其是程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地质工程勘察提出了技术上精细化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在地质工程勘察技术不断改进和提升,用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针对现阶段我国地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化地质工程勘察技术的改革,开拓促进地质工程勘察的技术发展。

一、地质工程勘察存在的意义

每一个工程施工的初期都需要对工程选定的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这是判断当地的地质结构和水文特征等自然因素是否会对工程设计和工程进度产生影响的初步评估,也可以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有效规避恶劣条件和排除可预见自然原因风险。地质工程勘察探测工作是需要根据工程选址上完成的,目的在于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类型、工程规模以及建成高度等其他基础工程展现形式和相关部件埋置深度等用于探测建筑地段的地质相对稳定性来确定建筑综合平面布局和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开展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设计施工图提供详细的理论科学依据,包括施工过程所需要的各项技术参数、为建筑地基调查的岩层质量分析和建筑加固和其他基础设计计算出的详细数据以及对恶劣地质现象的预见防治方案论证总结。地质工程勘察报告的是否详尽直接关系到施工工程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物总体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和安全性有着深远影响。

二、地质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地质工程勘察技术在国内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首先是工程设计人员对地质工程勘察报告的重视程度很低,不能对内容作出有效的科学分析,仅仅是作为之前数据参考的材料忽略了地质工程勘察本身的参数和技术性,导致完成的整个工程设计过程缺乏实用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了施工工程的成本和难度。

其次是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管理工作不够完善会导致地质工程勘察的质量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一些地质工程勘察工程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在面对复杂或者大量的地质工程勘测工作时不能及时甚至无法完成报告撰写,从而导致勘察报告的质量问题和建设资源的浪费。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时间,但部分建设工程忽视前期基础技术投入,会在项目确定的同时就要求技术部门提交地质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部门没有时间详细调查建筑选址的地质情况就提交报告,直接后果就是提供的报告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需要在建设施工的期间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为工程建设和施工人员预埋了安全隐患。

地质工程勘察技术缺乏改革创新也是影响勘察报告质量的主要原因。勘察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精神在部分工程中也不能得到保证,固执己见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使得工程勘察结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降低了勘察的精准度,对工作人员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地质勘察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提出与时俱进的方式方法,在面临一些从未遇到的地质情况时无法做到从容面对和有效处理,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进度。

三、地质工程勘察的改善措施

完善建立工程建设的管理机制和行业相关规范制度是确定工程建设有序、安全、顺利的进行和确保工程建设步骤能够严格执行的基础。加大相关部门对勘察市场进行有效宏观调控和全程监视把控,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和贯彻事前预防和工作中的控制方法以及施工后的评价反思。通过逐步规范地质工程勘察部门的执行制度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勘察效率,为将来的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储备可以通过培训和技术讲座的方式提高。设立独立的监督监管部分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地质工程勘察过程的执行力度,避免因为人为原因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安全带来的不良影响。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已经掌握的勘察技术进行创新改革,合理结合勘察室内测试技术开展地质勘察工作,从数据整理后的结论得出地质工程勘察技术今后的改进方向和改革手段,同时为工程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范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 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及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在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管、安全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在国内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尤其是在部分高层、超高层、水利、电力、路桥等重点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在不断增加,对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和管理的标准在逐步提高,并且成为国内地质工程研究的重点技术课题之一。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和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岩土界面的划分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形态也较为多样,各省市、地区的地质、地形、地貌、岩层等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和管理中普遍会存在岩土界面难以划分的问题。岩土界面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岩土体层面或岩石风化程度等,主要使用勘察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对于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来进行判定,进而准确地对岩土层面进行科学的划分。但是由于技术管理中存在操作、数据采集、资料分析、综合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所得出的岩土参数与实际不符,进而导致对岩土界面的误判,影响到勘察工作的整体效果。

1.2 技术人员管理的问题

目前,国内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和管理中,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相对较差、操作水平薄弱、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不强等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影响勘察技术实际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所知,我国目前仅有部分综合性高等院校开设了岩土工程勘察专业,而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数量和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造成国内勘察技术水平低于西方国家的因素之一。同时,在诸多地质勘察单位中,野外一线技术人员又以新进高校毕业生为主,而野外经验丰富的地质工程师大多已走上领导岗位,仅于室内负责审核、管理等之类工作。故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技术人员对于野外及室内相关地质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较差,难以及时、准确地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可靠的地质数据,进而导致设计、施工工作的延误。

1.3 岩土工程勘察与基础设计周期偏短

在现代工程建设项目中,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地质勘察作为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内容,勘察人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实地勘察,以及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分析,同时了解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岩土层构造等基本地质资料和信息后,才能为工程建设单位提供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的地质勘察报告,并为设计人员提供专业的技术意见与方案。但由于受到建设项目工期的限制和约束,前期设计阶段时间相对较短,而设计单位只有在获得地质勘察报告后才能开展下一步的设计与优化方案工作,所以导致岩土工程勘察与基础设计周期偏短的问题日渐凸显。

2 加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及管理的途径

在我国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于基础部分的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较为严格,也是保证建筑物整体安全性能和使用年限的先决条件。针对于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适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强化,对于增强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平及能力的整体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现代工程建设项目中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2.1 加强取样技术的标准化管理

目前,在国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普遍存在注重实地勘察,而相对忽略实验室分析的现象,进而导致勘察结果的科学性、精确性受到质疑。岩土工程勘察中,技术人员首先要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实地进行原位测试,以便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在实地选取不同界面的岩石、土质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在样本的采集和运输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在规范的程序下进行。技术人员通过实验室配备的专业仪器和设备对样本的密度、粒度成份、含水量、力学性状、可塑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原位测试得出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最终为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确凿、详实的地质资料和相关数据。

2.2 加强对新型勘察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随着我国地质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先进勘察仪器、设备的不断引进、研发和应用,逐渐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其中包括: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多功能静力触探头、静载荷试验等,以上新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实地勘察与实验室分析等环节的有机结合。针对实地勘察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的问题,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将施工检测、监测中所获取的资料与采集的相关地质参数进行反复对比,最终得出较为可靠、科学、合理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2.3 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对于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已经由单纯的地质知识向综合能力提升的方向转变,特别是在部分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区域的勘察工作中,技术人员往往需要借助装配专业软件的计算机进行承载力、持力层深度、土压力、基坑支护等项目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因此,勘察技术人员必须掌握较强的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也要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逐渐选拔和构建一支业务精湛、野外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勘察队伍,以便能够应对较为复杂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3 结语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国内地质勘察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技术人员一定要坚持不断学习的精神,并结合本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进而加强勘察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梦迪,刘敏.浅谈地质勘察工作在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土木工程系,2008。(3).P36―38.

[2]刘海青,李建刚.浅谈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中勘察报告的编写和质量控制[J].建筑科技探索,2007,(5).P19―21.

[3]王旭,李晓明,吴航建.国内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应用情况分析[J].山西建筑,2006,(10).P22-23.

[4]金淑华.关于加强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环境保护意识的探讨[J].建设者,2008,(4).P30―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