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集锦9篇

时间:2024-03-26 09:53:16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范文1

【关键词】会计核算 谨慎性 原则 应用

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遵循的几大重要原则[1]。会计核算的结果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称为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作出了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相关性、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由此可见,会计核算时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谨慎性原则概念和适用范围

谨慎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人员对某些会计事项、经济业务等存在不同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时,必须谨慎稳健的综合考虑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损失,并对可能出现的损失和风险进行合理核算[2]。谨慎性原则适用于资金运动中的易变因素,不低估费用或负债,尽量不计或少计有可能出现的收益,从而提高财务会计报告决策者和使用者的重视程度,以谨慎、小心的做法使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谨慎性原则仅能适用于存在易变因素的会计核算科目,并不适用于全部的会计核算科目。存在易变因素的会计核算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当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发生额不确定时可以应用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人员在进行核算时需要对核算业务进行确认、分类,并对发生额准确记录。会计核算的经纪业务按照发生大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际单据可以证实经济业务发生大小,另一类是实际单据不能证实经济业务发生大小。前者可以直接按照单据中的金额进行核算,后者需要会计人员遵循谨慎性原则对业务金额进行估计、入账。二是当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本身存在易变因素时可以应用谨慎性原则。或有事项是本身存在易变因素的经济业务,或有事项业务的结果需要通过易变事项未来的不发生或发生来证实。在核算此类经济业务时,需要会计人员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对易变事项有可能造成的收益、资产进行预计,而是对易变事项有可能造成的损失、负债进行适当的预计。三是当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核算成果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时可以应用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满足使用者、决策者对会计核算成果的需求。如满足使用者、决策者对公司各个期间内财务状况的基本掌握,对财务变动情况的基本分析,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基本了解。使用者和决策者对会计核算成果的需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会随着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而变化。会计核算人员应当随着使用者、决策者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并不断改进、更新,以此满足使用者、决策者的基本需求。

二、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一)存货中的应用

存货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准备出售的商品或产成品、耗用的物料或材料等、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商品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销售[3]。存货按照不同的经济用途可分为产成品、原材料、半成品、商品、在产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和消耗性的生物资产等。存货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核算内容。

谨慎性原则在存货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后进先出”法则体现。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传统的处理法则是“先进先出”,这种处理方式会造成利润虚增,成本降低,经营过程中被消耗的资产无法得到弥补,当无法得到弥补的资产正好是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条件,企业的持续生产经营就会被迫停止,或者缩小生产经营规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后进先出”法则是利用谨慎性原则,不会产生利润虚增、成本降低等问题,经营过程中被消耗的资产可以重新得到弥补,保证企业能够持续进行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

(二)坏账准备中的应用

坏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收回可能性较小或无法收回的应收款,坏账损失是坏账真实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坏账准备是会计备抵账户。企业通过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可以对各项应收款全面的进行检查,对可能产生的坏账将坏账准备计提,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进行。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将本期内的各项款项和坏账,一并作为销售收入,列入利润科目。利润增加会导致企业增加发放的福利、股利和各项需要缴纳的税金。如果坏账真的发生,企业增加发放的福利、股利和各项需要缴纳的税金会降低企业对经济风险的抵抗能力,对资本产生侵蚀,破坏稳定性。会计人员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坏账准备进行会计核算。

(三)固定资产中的应用

固定资产是企业实现持续生产经营依赖的主要资产,包括超过1年使用期限的生产机器、运输工具、生产机械、房屋、设备、建筑物等。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较长,价值较大,能重复、长期的参与生产经营。为了弥补固定资产损耗,在一定经营时期内按照固定资产折旧率对固定资产进行提取、折旧。固定资产可以通过折旧在一定经营时期内实现转移价值。

谨慎性原则在固定资产中的应用体现在加速折旧法。企业可以运用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多提,降低利润,减少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价值的反复利用率。

三、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意义

谨慎性原则对资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损失起到预警、化解的作用,有利于企业领导人做出准确、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修正其他各项会计核算原则的适应性,有利于保护企业小股东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可靠、更准确的信息内容,实现合理避税,积累内部资金,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持续进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束语

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反映、核算和记录,最终以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为经营决策者提供可靠、准确的资料和信息[4]。会计人员必须对有价证券和款项的收付,财务的使用、收发和增减,债务债权的结算和发生,基金、资本的增减,成本费用和收入支出的计算,财务成果的最终处理和计算等进行会计核算,并保证会计核算满足合法性、真实性、一致性和客观性的要求[5]。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遵循核算基本原则,才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合理的应用可以维护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长期的稳定、持续发展。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简单分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研究了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及其意义,供广大学者参考。关于谨慎性原则应用时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仍值得笔者和广大学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华丽,弭元英,刘宇宏,张清彩.试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J].技术经济.2012,14(15):54-55.

[2]卢丽雅,高宇,刘相礼.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体现及其利弊分析[J].经济师.2013,10(17):66-67.

[3]王晓真,姚妮,岑燕遗,胡刘立.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新西部(下半月).2012,12(15):41-42.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范文2

一、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小企业的不断涌出,每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都有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面对这些可能会给企业会计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努力把企业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根据这些情况,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进行会计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对于资产收益、负债费用都不得多计或少计。谨慎性原则又叫稳健性原则,也称审慎原则。谨慎性原则主要适用于在会计实务中出现几种不同的会计方法与程序的情况,这个时候,会计工作人员应当秉着谨慎小心的态度,在不影响会计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对企业效益影响最小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二)谨慎性原则的基础

1、会计实务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谨慎性原则的最初产生理由即为会计实务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来自于以下两种方面。首先,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通常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于企业内部,可理解为企业要面对的各种内部风险和漏洞。其次,会计核算具有不确定性。具体来讲,这种核算的不确定性既来自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也来自于会计实务。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工作人员有时无法避免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大量估算,这也是谨慎性原则由来的基础,谨慎性原则可以稳定并约束这些不确定性。

2、企业管理之稳健主义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负责人会对自身企业大力奉行乐观主义,以此来保持积极良好的态度,鼓舞员工气势。这种乐观主义也会影响到会计活动中来,导致会计信息不能科学公正的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为了满足股东们或其他报表使用人的要求,真实客观地反应企业资金状况,工作人员会将稳健主义的风格渗透到财务报表中来。这也是谨慎性原则的依据。

3、企业的资本保全

谨慎性原则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做到资本保全。这是因为,盲目的对企业资产和利润进行高估将会使得企业资产不实,进而做出错误的经营和投资决算,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堪设想的。正是为了防止此类状况的发生,才有了谨慎性原则,以保帮助企业资本保全,维持企业最基本的流动资金和生产能力。

(三)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谨慎性原则和保守主义。可以说,谨慎性原则是由保守主义演化而来的,但是不能把谨慎性原则完全理解为保守主义。保守主义的精髓是明确所有潜在的损失,同时避免潜在的收益,盲目奉行保守主义可能发生的极端结果是人为控制收益,造成信息误导。而谨慎性原则则是强调对于财务信息使用者负责的态度,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可能的风险和损失,注重理性判断。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谨慎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的关系。谨慎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客观性原则的补充和完善。客观性原则要求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信息做到彻底公正、完全客观,谨慎性原则则允许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它以维护客观性原则为前提,在二者发生矛盾时,根据不确定性的轻重选择合理的手段处理。

二、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最大的意义即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外界环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必须能够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会计处理来规避损失,以此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安全,这就是谨慎性原则的最大效果。

(二)为债权人和股东权益提供保障

如今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中,所有者的权力与经营者的权力分离,投资人是通过经营人对企业的管理来获取利益的。在企业会计中充分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避免对资产的过高估计和对负债的过低统计,也就保证了债权人和股东获得能反映真实信息的财务报表,进而为债权人和股东权益提供了保障。

(三)降低企业合同风险

因运用谨慎性原则而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也就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这样一来,在合同签订时因财务报表真实性有误而造成的经济纠纷就能够得到避免,也就是降低了企业合同风险。

三、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

(一)谨慎性原则于资产应用

首先是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通常有平速折旧法,包括年限平均法与工作量法;还有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根据谨慎性的原则,可选择使用加速折旧法。通过加速折旧法来计提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能够使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使用的前几年就多提折旧,这样就减少了需要缴纳的所得税,可以说是为企业谋得了一份无息贷款,还能够尽早回收所投资金。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即以谨慎态度进行会计活动。

其次是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算。企业在进行自主开发项目时,研究阶段的支出与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区别对待。不能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资本化,而应将其在产生的一刻开始全部算到当期损益中来。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资本化,但需符合一定的条件,资本化以后可计入无形资产中来。并且,如若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不能确定,则不可摊销。

再次是对于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企业在进行存货成本计算式,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通常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当物价发生上涨时,企业应选择后进先出法尽心发出存货计价,这样一来,可使得计算所得的本期成本与当期水平更加接近,也避免了期末的存货价值太低。

最后是有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在每年度的最后对企业的各类资产和利润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核算。通过检查与核算,预先估计出可能会发生的潜在的风险与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考虑到企业资产的价值损耗,为资产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提供保障。

(二)谨慎性原则于收入应用

首先是谨慎性原则对于劳务收入确认的应用。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应当针对下列不同情况对劳务收入确认。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经估计核算是可以在日后得到补偿的,那么要按照已发生的劳务成本来计算确认该劳务收入,同时还需对成本按同样数额结转;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经估计核算是不可以在日后全部得到补偿的,那么要根据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动成本数额确认该劳务收入;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经估计核算是全部不可以在日后得到补偿的,那么需计入当期费用而不确认该劳务收入。

其次是完善收入确认的标准。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对于收入确认的标准,应当更加谨慎小心。需要在相关行为的经济利益完全流入企业之后、确认结果可以进行完整计量之后再确认收入。

(三)谨慎性原则于或有事项应用

所谓或有事项,是指一些由过去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而结果需要以后发生的事项来决定的不确定的事项。对于或有事项的处理,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即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和损失进行预测和估计。

四、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计量出现偏差

由于目前我国的价格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许多企业产品和股权的价值很难进行准确的计算和估量,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以及债务都很难进行把握和估量,在加上要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工作人员往往会在计量的过程出现偏差。

(二)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带有主观性

在使用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实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利润和成本计算时有一定的估算空间,那么企业对这些空间进行处理时,往往会根据自身利益钻谨慎性原则的缝子进行修改。这就使得保存的数据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工作人员错误利用谨慎性原则,人为主观的更改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应当意识到,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是应当保持充分的客观性。

(三)谨慎性原则与所得税目标存在冲突

我国的企业在征收所得税的时候,通常会有因特殊情况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支持,甚至多计算收入或少计算成本的现象,以保证税收的及时效果和稳定性。这一点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存在一定冲突,企业应当注意衡量二者之间的度,选择最为合理的途径和方法。

五、企业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改善

(一)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无论是应用何种会计准则,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都是最关键的。只有高水平的会计人员才能保证会计活动的规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计算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不断积累会计实务经验;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当注重对工作人员职业操守的培训和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牢固法制思想,通过学习反面教材警示,充分意识到会计违法违规操作的危害和不良影响,使得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能够自觉履行义务,遵守相关规定,将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更加完善。

(二)加强内外监督体系

加强会计系统的内外监督体系对于更好的应用谨慎性原则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深化外部的法律法规,加强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最大程度上防止对谨慎性原则的恶意利用,避免会计人员或其上级领导的主观意识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会计信息透明化、公开化

从根本上说,谨慎性原则体现的是企业对于会计事务处理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客观、谨慎态度。这种态度能够指向科学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采取不同的判断和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企业资产和利润状况,而这些状况分析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债权人的决策。所以在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时候,企业应尽量保证会计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所有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全面完整的描述。这样得到充分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与谨慎性原则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最终保证企业会计事务的科学与合理。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范文3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会计实务 应用 建议

一、谨慎性原则的基本内涵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为了减少市场经济中的诸多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要求其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与监督中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对抗经济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的方法。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保证。这些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的债权人和对企业进行投资的投资者。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既可让企业避免出现高估资产或收益的情况,又让企业避免出现低估负债及费用的问题,使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合理的真实的反映企业状况,从而进一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有助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竞争力、前提性竞争力和基础性竞争力的提升。而企业财务的准确管理是前提性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会有效的限制操纵利润的发生,也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保障财务管理的依据真实明确,最终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财务信息,企业若想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就要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度,根据

准则的评估结果指定合理的应对措施。谨慎性原则有助于对企业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并且可以让企业的经营一直保持清醒的状态,让企业有效地降低其经营风险。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

所谓理论依据,即标准,是指谨慎性原则应该具有明确的范围,让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实务操作。但从我国现有的会计规范体系来看,标准并未明确地指出,这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也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比如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当前世界各国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主要有三种标准: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标准。从我国对资产损失确认与计量应用来看,比较认同经济标准,但是“进行不间断评估,只要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金额”这一标准却没给减值做出明确的交代,会使会计人员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或自己的想法确认全额计提减值或部分计提减值,给会计工作人员操纵会计利润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就会人为地增加资产、夸大利润,不利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二)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矛盾

可靠性原则要求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之相反谨慎性原则却要求在会计务实中确认预计发生但尚未发生的费用与损失,这明显与可靠性原则是相矛盾;历史成本原则要求按取得的实际成本计价各项财产物资,除国家另有规定物价变动外,不得调整其帐面价值,与之相反谨慎性原则要求可以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存货、短期投资等,造成了历史成本原则的动摇;配比原则要求应该在同一会计期间确认计量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费用、成本,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但是谨慎性原则体现的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费用、损失,滞后确认可能的收益,这必然会减少企业的当期正常利润,与配比原则相矛盾;可比性原则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应按规定的会计政策,核算口径一致、相互具有可比性,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某种方法如被选择就应坚持使用,不得随意变更,相比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

(三)与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

两者的不一致主要体现在所得税时间和金额的确认上的不同,税收规定对于所得税要提前确认收入,另外金额上要尽量多计,而谨慎性就要求尽量少计收入,时间上也相反尽量要推迟计量。税收规定之所以要提前确认和多计提是为了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特意强调了,在征收税款时若要运用谨慎性原则的首要前提是国家财力有充足的保障。目前,在我国,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在税收层面是遭到否定态度的。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的建议

(一)合理安排会计原则使用顺序

虽谨慎性原则运用于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如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运用不恰当会相应的减少企业利润,因而会计原则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合理使用。由于企业会计核算是以客观事实为主线,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而在会计实务中原则的运用,应把客观性原则作为首要原则来运用,此外,如果当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与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配比原则冲突时,若不确定性较高,使用谨慎性原则最为宜,这样以来可规避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若确定性较高,使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佳,这样可合理、如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现状和经营成果。

(二)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政策

由于企业会计政策、会计准则与制度规定不够明确,才使操纵利润和虚增资产等弊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规定,减少上市公司具体业务的操作带来的弊端,最大程度地保证其财务信息的公允性、真实性来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适度稳健的会计实务中,为了能够减少人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要适当的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条件和应用前提进行必要的约束。

(三)缩小税收政策与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差距

近些年,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修订,两者进一步的协调统一,减少了很多制度方面的差异。为使税收政策和谨慎性原则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国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成立专门机构,对企业采用的计提方法折旧方法等主要运用谨慎性原则的会计信息存档备案,以防止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变更。

参考文献:

[1]丰贵华.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谨慎性要求分析[J].财经界,2013.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范文4

【关键词】企业 资产核算 谨慎性原则 应用

众所周知,企业在对事项亦或是交易进行会计报告、会计计量、会计确认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较强的谨慎性。不应当低估费用或者负债,不应当高估收益或者资产,简单的来说就是在会计核算中要遵循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形成一大基本前提就是企业经济活动所存在不确定性,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变化均可能会使得企业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情况,需要企业来计量相关会计科目。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要有效的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项,尤其是损失与费用,进而将正确的作出处理及合理的评估,以便于充分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交利润和风险的虚计,最大限度的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决策的实效性及有用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谨慎性原则又被称作是稳健性原则,具体指的是对不确定的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持有谨慎的态度。详细的来讲,也就是但凡能够预见的费用与损失均应当进行确认和记录,而对于没有充分把握的收入则允许进行确认。谨慎性原则的出现及提出,一方面是由于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在对这些业务予以处理时,按照相应的标准来估计这些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是独立的一个经营者与商品生产者,因而承担着以自身收入将自身耗费加以抵偿且确保企业稳定、顺利发展的重大责任。与此同时,由于企业无时无刻不需要面临充满风险的经济市场,而只有将一切经济业务谨慎的处理好,才能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站稳脚跟。举例而言,只有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经济往来,则可能会有坏账发生,并且在经营管理中也有资产过时降价处理亦或是其他损失等不良状况的存在。对于以上可能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在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严格的对谨慎性原则加以遵循,也就是对于可能出现的费用及损失,预先对坏账进行估计,损失或待摊费用出现时,因已经予以提前预提,这便不会使得企业出现经营成本忽低忽高的混乱局面。

二、应用谨慎性原则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建议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应用谨慎性原则有着较大的主观性存在。在不确定的状况下,需要选择与判断估计处理的方法及会计政策,具备着非常大的主观性。在企业的会计实务中,谨慎性原则要求确定尚未发生但已经确认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损失,这与客观性原则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不容易把握好谨慎性。过度的谨慎,极易使得企业有逃税、隐瞒利润等不良现象出现,而谨慎不足,则会使得利润与资产的虚增,无法将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反映出来,使得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对企业前景。所以,企业应当提高会计操作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力,明确经验并非代表一切,树立起科学的观念,学习科学的判断方法及理论,将终身学习作为己任,始终坚持实践和理论并重,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要想适度且合理的将谨慎性原则把握好,还需要强化外部审计监督以及内部控制约束,最大限度的避免对谨慎性原则的曲解及滥用。

三、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会计核算中,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其一,资产方面。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谨慎性原则充分的对其中的损失加以考虑,防止资产虚增;其二,负债方面。应用谨慎性原则则能够防止负债的少计及确认的延缓;其三,损益方面。谨慎性原则不会提前预计收入,防止利润的虚增,而对于费用,还需要考虑费用化与资本化的问题。以下重点分析了在资产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一)资产定义方面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提出,企业的资产指的是过去的事项、交易形成且由企业控制或拥有的资源,此类资源预期能够将经济利益带给企业。预期将经济利益带来是资产最为重要的一项特征,如果企业的某项支出存在着未来经济利益的部分亦或是全部,为企业的资产,反之则仅仅可以作为损失或者费用。那些因技术进步等方面原因,被长时间闲置的设备,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使用的设备,若依旧能够作为企业的资产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借方予以反映,不但会使得资产虚增,而且还会导致对外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

(二)存货业务核算方面

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的存货包括的主要是产生品、自制半成品、包装物、原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等等。由于这些资产具备着相对较大的流动性,因而其有着频繁的价格变动。如何在期末对这些存货进行计价处理,便逐渐的成为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难点。在谨慎性原则下,需要选择不高估企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比如可以对“成本及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加以采用,也就是根据市场可变现净值与成本价中的较低者来对存货进行计价处理,其中又可以划分为三种方法,即总额比较法、分类比较法和单项比较法。其中,更能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是单项比较法,指的是将市场变现价格与各类存货的成本逐项进行比较,每类存货都取相对较低者来将期末存货成本予以确定。在市价与成本的差额中应用备抵法进行核算,在平时对跌价准备金加以提起,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损失,而如果存货价格上升,则需要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固定资产核算方面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谨慎性原则提出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所谓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具体指的是在使用固定资产的后期少提折旧,前期多提折旧,将绝大部分的固定资产价值在初期使用各年予以摊销,简单的来说就是加速固定资产价值得到相应补偿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既与费用和收入配比原则相符,能够均衡各期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同时还能够在物价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提前将部分投资收回,将由于物价上涨所出现的损失减少,这与谨慎性原则是相切合的。采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的主要原则就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在使用初期很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均相对较高,早期有着较大的营业收入和生产能力,而为了能够保证恰当的成本与收入配比,便需要在早期使得这些资产有着最大化的经济效用,以此多记折旧;另一方面,因技术进步所形成的无形损耗,导致大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需要早较短的期限之内予以收回。另外,由于加速折旧使得前几年企业所承担的所得税负担减轻,有助于更新改造机器设备。与此同时,因维修费用会逐渐的随着使用固定资产年数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增加,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之下,每年的维修费用和折旧费用的综合均比采取平均年限法更为平稳。

(四)应有账款方面

在商业信用的状况下,通常企业的产品售后无法立刻收到现金,往往采取赊销的方法。因市场的不断变化,购货方便可能会面临倒闭破产或者其他不良情况,一旦这些情况发生,那么便意味着可能无法将贷款收回。其后果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为了有效的防止贷款出现以上情况,企业会计采取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来对坏账准备金加以计提,以便于将可能企业所出现的破坏作用抵消。在提取坏账准备的过程中,企业是在尚未出现坏账损失时便预先加以提取,有些人会担心这样是否会导致成本被人为的扩大,进而使得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受到负面性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着自身不同的地位,因而企业所面临的坏账风险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相关制度在坏账准备的提取上对较为灵活的标准予以规定,也就是将3%至5%区间的年末余额按照应收账款给予企业,再由企业按照自身的具体状况将选择做出。到了年末还需要按照所发生的坏账来适当的调整坏账准备金,因此,通常不会因坏账准备的计提而对费用的谨慎性造成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的资产核算中,谨慎性原则有着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作用及地位,需要企业予以严格的把握及遵循。要想在企业资产核算中应用好谨慎性原则,其关键就在于把握好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程度,合理科学的利用谨慎性原则。不但有助于风险的防范和评估,而且有助于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切身利益的保护,实现互利共赢的最终目标,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长足、稳定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红.谨慎性原则在资产核算中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1(07).

[2]施莉杰.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05).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范文5

关键词:谨慎性;财产清查;会计计算;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合理科学地应用谨慎性原则,才能更好地达到保护企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市场的适应能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原则,它具有将会计信息真实化的作用。因此,恰当合理的使用谨慎性原则不仅能够真实清晰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还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了企业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计人员和管理当局需要合理评估谨慎性原则与相关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从而面对企业在经营当中潜在的风险因素,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概念理论

谨慎性原则,也称为稳健性原则,指的是在会计核算时,合理预计将要花销的费用和产生的损失,并予入账,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将不进行提前入账。这种高估损失,低估资产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会计核算中的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决策,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都需要会计核算提供反映经营风险的信息。此外,谨慎性原则在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是以保护企业为首要任务。通过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理论来进行会计处理,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避免风险,减少损失。然而,遵循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容易与企业负责人的短期利益相冲突。谨慎性原则实质上是保护企业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从多个风险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问题。通过在短时间内迅速将资产转化成费用,从而在收益中得到补偿。总之,谨慎性原则是指运用谨慎的会计处理方法改变收入和消费计入的时间和金额分布,并不是直接否定某些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和存在。

国际上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定义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有关人士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定义为:不预计得力,但预计一切损失。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会计人员建立各种渠道,使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评估高估费用和负债,低估收入和资产。但受托责任观下的谨慎性原则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公允性和真实性,甚至可能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备”。

2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原则

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原则的代表则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给出的概念和美国的FASB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提出的概念为准。决策有用观下的谨慎性被FASB描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映,从而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对谨慎性原则具体解释为:谨慎性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所要求的估计时,在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需计资产或盈利,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准则指定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广泛接受。

3实证研究中的谨慎性原则

实验研究中的谨慎性原则的代表为Basu理论和Feltham和Ohlson的理论。Basu理论指的是会计人员会轻易地将坏消息确认为损失,而将好消息确认为盈利则需要相当严格的证明。由于会计盈余反映坏消息比好消息更加迅速,这种鲜明的对比、不对称性则代表着谨慎性。Feltham和Ohlson则将谨慎性描述为:在长期内报告净资产少于其市值。

二、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的应用

1.谨慎性原则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1谨慎性原则分析财务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遵循谨慎性原则能够尽快地在较短时间内计算出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度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此外,谨慎性原则能够在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时计算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以及产权比率。其中利息保障倍数的分母应为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和固定资产成本中的资本化利息的总和。为了保证企业的最低偿债能力,遵循谨慎性原则则是必要的,可以通过选择企业几年来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

1.2谨慎性原则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

投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投资管理的方式,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是确定较为完善的投资结构的前提,投资管理遵循谨慎项原则不仅可以提高投资的效益,还能降低投资的风险。

1.3谨慎性在原则在筹资管理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能够更好的得到恰当的筹资数量,并使筹资时间和用资时间相互适应。企业不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来达到分散筹资风险的目的,还可以采用债务担保和融资租赁的方式转移筹集风险,从而有效规避筹资风险。

1.4谨慎性原则在股利分配中的应用

股利分配政策决定着企业能否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应采用谨慎性原则的理论,妥善处理企业所有者的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只有企业所有者的正当利益受到维护,企业才能够更好地、长期地进行可持续发展。

2.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2.1选择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对于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我国已有明文规定:存货在采用实际成本时,企业应选择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和加权平均法这三种方法之一来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这种规定能够有效防止期末虚增利润,表现出了稳健性原则的原理。由此可见,我国的会计准则对于存货的计价运用了谨慎性原则的原理。

2.2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显示,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时,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一般的折旧方法为年数总和法、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工作量法。企业应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此做法不仅能使企业技术得到创新和发展,还能够是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的前几年里多提折旧,在这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谨慎性原则的作用。

2.3无形资产的计价与摊销

无形资产的准则大致上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指定的,这样以来,就充分显示了谨慎性原则的特点,使得上市公司无法利用无形资产来粉饰报表。此外,无形资产准则着重规范了确认原则,即规定了无形资产的入账时间。无形资产的确认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由于确认原则与国家会计准则相同,并且重点强调了无形资产的控制权和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更好地对使用年限等重要影响因素做出了稳健的评估。

2.4确认收入

收入的确认包括提供劳务的收入确认和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并且准则有着严格的规定。国内外的会计准则在确认收入这一方面有着基本一致的规定。确认收入有着相当多的严格条件,若是一个重要条件没有满足,即使已发出商品或收到货款都不能确认收入。谨慎性原则将避免企业高估收入现象的发生。

三、在财产清查中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意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和风险也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不稳定性也逐渐提高。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重要的原则之一,企业以及会计学界应予以重视。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需要企业保持谨慎的态度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任何不确定因素做出充分的评估。以保守的态度,遵循谨慎原则来处理各种经济业务以及会计事项。合理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遵循谨慎性原则可以使企业充分考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谨慎性原则可以作为处理不确定性的约束因素而出现。其次,谨慎性原则还可以消除高估资产、权益和利润的危害性。高估资产、权益和利润往往导致企业资产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从而使企业做出错误经营决策。所以,谨慎性原则是提高企业的生存及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总结

《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有如下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必须建立财产清查的制度,在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之上,采用专门的财产清查方法,务必使得各项财产得到明确清查,账实相符。遵循谨慎性原则不代表企业可以设置任何的秘密准备和措施,此种账务处理不仅能够恰当地反映出谨慎性原则的优越性,还能满足客观性原则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宁艳杰,孟立革. 高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7(06)

[2]王珍兰.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探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范文6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局限性 会计核算

一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提取坏帐准备

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虽然考虑应收帐款中可能的坏帐损失风险,通过计提坏帐准备,防止了利润虚增,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根据实际看,企业按3~5的比率提取坏帐准备的金额明显不足,未能达到谨慎核算的目的。

2.加速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使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多提折旧,可使当期成本费用增加,利润减少;又可使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尽快收回,加速资金周转,若设备提前报废,也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多损害。

3.低估存货

企业的存货是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货的价格不断发生变化,若存货市价下跌、陈旧、毁损等原因导致存货的价值减少,如果仍以历史成本计价,显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4.收入的确认

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的确定规定了收入必须在若干相关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确认,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既使收到货款也不能确认收入,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则可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并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类似规定,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二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两面性

1.谨慎性原则的优点

谨慎性原则能有效遏制企业虚增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公允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计提项目有所增加,引进了短期投资、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项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估利润会使企业生存的风险更大。因此,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预计企业未来的损失,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防范经营风险,体现了资本保全制度。

2.谨慎性原则的缺点

一是具体操作繁琐,愿意完全采用的企业数量不多;二是谨慎性原则仅是对某一时间上而言的,对于整个会计期间则无法体现;三是上市公司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并不少见,其会视自身经营情况决定谨慎原则的取舍;四是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存在不协调,会导致企业因选择稳健而致使利润虚减。

三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局限性

谨慎性原则实施以来,其局限性也逐渐暴露,并可能形成新的“利润调整”手段,这既有客观上政策不配套原因,又有执行上主观方面原因。

1.税法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当期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规定应于实际发生时从应税所得中扣减。这使得当期费用增加,所得税却未能相应抵减,造成当期利润虚减。

2.现行融资制度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限制

以上市公司为例,其发展所需资金主要筹资渠道是配股。企业如想不提存货跌价准备,则可以较高价格出售少量此类存货,从而使利润得以保证在配股条件以上,反之亦然。同样,其他准备金的提取也存在类似情况,谨慎性原则难以达到其目的,反而成为企业“调节”当期利润的手段,故使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偏离正常的轨道。

3.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1)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

(2)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的冲突。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属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本期是否收付,匀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费用”;而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这显然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内确认计量;而谨慎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正常计算。

(3)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的冲突。可比性、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并且不得随意变更。但是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的变化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因此与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

(4)谨慎性原则本身的局限性。一是谨慎性原则本身具有较强的倾向性,本期的利润谨慎了,后期的却不谨慎;二是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因此,谨慎性原则有着其自身的矛盾。一方面,谨慎性原则可以压制企业虚增利润的现象,使资产和利润更加客观;另一方面,企业在压掉利润的“水分”的同时,滥用谨慎性原则过度压低利润,进行赢余管理,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大大降低。

四 谨慎性原则的改进思路

从上述分析来看,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具有现实意义,但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如何正确实施,改变其可能成为企业“调整”利润的手段,笔者有以下几点见解:

1.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为解决企业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后顾之忧,国家应在财政能力的许可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2.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各种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的逐步发达和完善,应透明各种价格信息中心及信息报价系统,使各企业对存货、投资的计价具有合理统一的依据。

3.扩大谨慎性原则运用范围与适度运用相结合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最关键的问题是谨慎性原则“度”的掌握,过度运用或运用不够都可能降低谨慎性原则优点的发挥而扩大其缺点。要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将其自身的缺陷约束在最小在范围内。

4.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要正确处理与客观性、配比性、可比性、相关性、可靠性、权责发生制等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在经济活动中,可采取这四个措施来缓解其冲突:合理确定各项会计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对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5.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没有明确的规章可循的前提下所作的经验判断。恰当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实现资本保全,否则就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把握好谨慎性的尺度非常关键,而准则中谨慎性原则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大,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力求实事求是,避免造成主观随意性。

提高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可从三方面入手: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有求真意识;会计人员应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

五 结论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的判断会导致其对方法的选择,当然也会导致不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结果最终会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实行新《制度》和新准则后,企业在会计政策方面的自增大了,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谨慎性的会计政策,如何使企业资产更有效,利润更真实,这都需要会计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既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会计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克明.谨慎性原则:运用问题分析及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9(9)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范文7

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准则运用对策

关于谨慎性原则西方财务会计给的解释比较简单,谨慎性原则就是不预计利润,而要预计所有的损失。”谨慎性原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基本要求,这是西方企业会计实务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原则,特别的在处理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更是如此。在当今的国际上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都占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的应用在会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里,它在会计领域的重要地位是绝对得到人们认可的。我国为了与国际更好的接轨,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公布了一个新的关于企业会计的准则,并且要求我国的上市公司从第二年开始执行该准则体系。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处处体现着注重对谨慎性原则的重视和运用。对谨慎性原则的重视和应用是好事,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在我们国家如何才能正确和熟练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是能够很好地实施新的会计准则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和存在的必要性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所谓的谨慎性原则是会计人员如果对某一个经济业务有几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时,在都能满足实际要求的前提下,要选用不虚增利润以及没有根据的夸大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并且要仔细的核算采取这个方法可能产生的损失,也就是要采取保守的办法处理问题,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谨慎性原则就是为了资本保持和维持,也就是说只有在维护资本和弥补成本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收益,没有这个前提收益是没有意义的。我国财政部新颁布的准则的规定一个企业在进行交易或事项会计确认和报告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要盲目的高估企业的资产和收益,而忽视了需要承担的负债和费用。因为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太多的无法预测和确定的因素,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所以要按照一定的标准那些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评估。所以说谨慎性原则对减少一个企业在经营上的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应该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一个企业在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时,应该建立在稳妥和可靠的基础之上,对企业资产估价以及收益计量要保守一点,不能高过了实际的状况,但是反过来对可能引起的损失以及花费的费用计量要高一点,不能低估了损失和花费,这才能有效地回避和转移企业在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可以使企业有效地避免短期行为,有效地保护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拥有资产的完整,从而维护了他们的合法的利益。

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这些年市场各种各样的虚假会计信息充斥着市场,这种情况对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更好地治理会计环境以便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不仅是会计领域要去研究的问题,也是其他领域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谨慎性原则要对资产和收益进行保守的估计,对可能出现的损失和花费不能隐瞒,企业可以提供更加科学和客观的会计信息,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的会计人员操纵利润,对企业的会计利润带来了很好的保护。

3.有利于规避不确定因素或风险

企业在经营和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可能发生的费用也会产生一些预想不到的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核算时,应该要求会计人员遵循谨慎性原则,要对可能的损失和费用进行预先估计,这样就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可以按照预先的设定的办法及时有效地规避和转移可能出现的风险带来的损失。如果企业能够做到防范于未然,就可以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对自己的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能够冷静地面对企业的收益和损失,不会被个人情绪所影响,这就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如前面所说,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必然会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谨慎性原则的不足,事情都有着两面性,谨慎性原则也不例外。因此企业要在认识谨慎性原则的优点的同时也得认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时候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应用的时候要慢慢地积累经验,能够准确的做出判断。如果应用不合理就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谨慎性原则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般表现在内部缺陷和外部配合两个方面。

(一)内部缺陷可能导致的问题

1.定义模糊

按照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对交易和事项会计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报告的时候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能高估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同时也不能低估了企业的负债和费用。但是这种说法太多的笼统和模糊,由于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那么人们对此理解起来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到底如何才是高估如何才是低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这就可能给了不法分子机会,他们就很可能利用这个笼统的概念钻空子,私自调节企业的费用以及操纵企业的利润,使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他们好从中牟利。

2.自身倾向性

谨慎性原则具有一个局限,那就是过多的关注了本期利润,只能做到本期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对后期的利润没有进行必要的重视,这就很容易造成利润的不平衡。

3.不易操作

我国资产信息和价格市场目前还不够完善,企业财务状况和该企业持续经营的状况很难进行准确的认定,谨慎性原则具体操作起来存在很多的困难。这就使得谨慎性原则的操作非常繁琐,而且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这就导致许多企业因此成本太高且操作难而放弃采用。

(二)外部配合可能导致的问题

1.与税法的冲突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税收处理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在我国企业会计是根据会计准则来核算某个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现状,并且要在这个基础上为企业利益相关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真实和全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投资决策。税法根据我国的税法来对某个企业的实际收入、经营的成本、得到的利润以及所得税进行核算的一个会计核算系统,它是为了保证我国的税收的能够充分和完善的实现,此外还可以起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的作用,可以为国家税务部门以及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和全面的信息。

我国的税法和新会计准则对税前列支具有不同的规定,税法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使用。

2.与新准则中其他会计原则冲突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对会计信息质量中提出了八点要求,也就是谨慎性和真实性等八个具体的要求。

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在进行核算的时候应该按照实际交易次数进行确认和计量告,要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符合确认计量的信息,要必须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具有真实和可靠的特性,而且要是内容完整的信息,这种要求就与谨慎性原则别强调的“要充分预计可能的损失”相矛盾。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范文8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及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报告,以提供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工作。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为管理经济提供必要的财务资料,并参与决策,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会计的专门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和账簿,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和检查、考核、分析会计资料等。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个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本文将对会计法则中的会计谨慎性原则进行分析讨论。

一、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要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情况

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上市公司滥用谨慎性原则,基于保赢利、保配股资格的需要,无视企业现状,甚至将各种“准备”的计提与年度间的转移作为新的粉饰手段。减值准备的计提为上市公司美化资产和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

第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目前,企业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对或有事项的判断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多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则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第三,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不均衡。如制度未对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比例作出明确的规定及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这就使不同的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由于采用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企业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无形资产的确认。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其中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2.收入的确认。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定规定了以下4个条件: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④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计价原则的修正。根据历史性计价原则,虽然可能会存在记账简单和验证性等优点,但是随着通货膨胀会计的出现和金融交易等业务的出现,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所以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新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包括了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非现金类资产,不仅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等,还把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

三、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谨慎性原则的提出,一是因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二是因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它负有以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耗费并保证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责任;三是因为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企业必须谨慎的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

构成当今世界通用的会计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四项会计假定,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在四项会计假定的基础上,企业按权责发生制计算费用和收入,按配比原则计算损益,这些假定和原则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通用的,在这样的会计结构中,实际浸透着谨慎性思想。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

现代会计以费用和收入的发生为依据,进行期间损益的计算。现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是由确定性计算和非确定性计算构成的,其计算结果也自然包含着确定的数值和不确定的数值。预计计算时,会计人员必须选择特定的一个数值,如果是单纯的预计计算,从理论上来说就要使预计值和事实确定值的误差尽可能缩少,为此应选取中值。然而,会计只要以持续经营假定为前提,在与利润分配的联系中就必须选择。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这种选择标准就是一种谨慎原则。在预计计算中采用谨慎原则时,预计计算带来的利润过小表达的可能性虽然很大,但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谋求表达过小的利润。

(二)实现原则中包含谨慎原则

实现原则是指应在企业售出产品或劳务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原则。实现原则最确切的意义是非现金资产或权利转变为货币,实现原则的本意是防止利润的提前记入和提前分配,因为任何提前记入和提前分配都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为了保护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利益,排斥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现代会计的计算结构采取了以实现原则为前提,补之以配比原则的形式,事实上已把谨慎原则渗进了会计框架中,并赋予它们合理的地位。这样一种会计计算框架的会计处理,人们不视为有意识地谋求利润的过小表达的谨慎性原则。

(三)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也贯穿着谨慎性原则

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范文9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财务核算 应用

谨慎性原则,即稳健性原则,指的是面对经济活动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人们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整保持小心谨慎的心态,预估潜在的损失和风险,对可能发生的收益少计或不计,有助于报表决策者和使用者提高警惕,与经济环境变化的需求相适应,将风险降到最低。

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事项和经济业务的时候,使用不虚增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处理,对可能产生的费用和损失进行合理的核算,合理应用谨慎性原则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这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谨慎性原则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存货期末计价:可变现净值和成本孰低法。存货成本指的是存货的历史成本,货色同样的存货所需的成本是可变现净值,根据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算成本,有效体现谨慎性原则,因为市场价格不断变动,市场供需会受到影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和历史成本并不完全相同,如果使用成本计价存货现值,无法对真实的价值进行反映,按照可变现净值和成本两者之中孰低计价,当可变现净值高于存货成本时,按照成本计价,当成本高对存货可变现净值时,按照可变现净值进行计价,如果按照即时成本进行计价,会造成资产虚夸,对于可变现净值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设置跌价存货准备的会计科目,我国目前的股份公司一般使用备抵法。

存货计价方式中,谨慎性原则也体现在先进后出法中,此法以存货作为假定的前提,针对最近的收到的单位对存货进行计价,上述方式在物价上涨时,因为本期存货在发出后按照最近的单价核算,当期成本升高后,利润水平下降,避免了因通货膨胀而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坏账准备金。会计的相关制度规定,企业应按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使用赊销方式进行销售的商品不断增多,在收回应收账款时十分困难,应该讲预计无法收回的账款列为坏账损失,计入跌价损失准备。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利润的虚增,也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相吻合,同时,坏账准备金能够使阅读报表者了解企业准确的财务水平,有助于企业的决策者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列示账款的净额,使占用的应收账款和实际水平相接近,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周转。

提取坏账准备有以下三种方式: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企业选择何种提取方式,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加速折旧法。会计核算中的加速折旧法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固定资产损耗分为包含自然损耗在内的有形损耗和包含技术陈旧在内的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指的是固定资产因自然力和使用而产生的资产价值损失,对折旧计算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加速折旧法包含无形损耗和固定资产的有效损耗,更重要的使,为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弥补资产的无形损耗,有助于设备更新,同时,针对设备在生产中的使用情况,在使用固定资产前,设备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较高,生产效率较后期明显提升,因此,前期的经济效益较高,所以,在使用年限预计的时候,前期折旧应较多,后期折旧应较少,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递减的速度不断加快,有效补偿固定资产的成本,加快回收投资成本,降低风险,有助于回收投资成本,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与谨慎性原则相吻合。企业加速折旧法的方式一共有两种: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是指在资产负债日,长期股权投资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发生的损失,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这样做符合谨慎性原则。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其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是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已将差额调整账面价值,一般情况下,可收回金额一定会等于或大于其账面价值,因此不需要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只有在采用成本法核算冲减投资的情况下,可回收金额才可能低于账面价值。为了使资产负债表反映的长期投资信息真实和公允,企业应定期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每年年末检查一次。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单项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减值指的是因技术陈旧、固定资产损坏或其它原因,导致账面净额高于可回收净额,不予确认已产生的资产减值,会导致资产虚夸和高估资产等,与谨慎性原则不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