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煤炭行业集锦9篇

时间:2023-02-02 17:02:42

煤炭行业

煤炭行业范文1

一、全县煤炭行业的基本情况

*县境内有十家煤炭采掘企业,共有职工15712人,资产总额为330960万元。按照投资主体、生产经营特点和享受税收政策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一为县属煤矿企业两家,*矿业集团和*崔庄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县属国有企业改制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90万吨和60万吨;第二种类型为监狱劳教企业,*省岱庄生建煤矿、*省七五生建煤矿、*省三河口生建煤矿为省司法局管辖,济宁菜园生建煤矿为市司法局管辖。4家监狱劳教企业均享受监狱劳教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年设计生产能力均为60万吨;第三类为枣庄矿务局所属煤炭企业,付村煤矿、高庄煤矿、新安煤矿、袁堂煤矿计4家,除付村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外,其余3家年设计生产能力均为60万吨,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其企业所得税缴纳地点不在*县,在枣庄市。

二、煤炭企业地方税收的特点

(一)实现税收连年高幅增长,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

近年来,煤炭行业实现地税收入呈直线上升趋势。*年达到8823万元,比1999年增长321.95%,年均增长速度为43.32%,高出总体地方税收增幅26.04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煤炭价格快速长升的带动下,煤炭行业提供地方税收的增幅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县煤炭行业入库各项税收74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6%。煤炭行业入库税收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从1999年的25.15%,提高到*年的56.09%,今年上半年达到61.11%(如下表所示),全县地税收入对煤炭行业的依存度逐年提高。

(二)分税种增长幅度不平衡

因与煤炭价格和销售量相关程度的不同,各税种增长幅度各不相同。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与上述两大因素的相关度较高,因此增幅最高。*年比1999年年均增长43.55%,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年均增长35.82%;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和车船使用税等地方小税与两大因素相关度较低,因此,收入增幅较低,剔除2002年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调整的政策性不可比增长因素,四税种收入年均增长29.1%。

(三)煤炭行业提供的市县级收入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2年营业税、所得税分享制度实施以来,因煤炭行业毛利率较高,造成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较大,煤炭企业实现市县级收入的比重低于其他行业,同时,随着煤炭价格的提高,市县级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年煤炭行业入库县级收入5659万元,其中市县级收入的比重为73.88%,比行业平均数低3.43个百分点。*年煤炭行业入库县级收入6658万元,县级收入比重为63.75%,比行业平均数低2.56个百分点。从实现税收来看,煤炭行业实现县级收入比重从2002年的68.43%下降到*年的65.49%,今年上半年下降到58.73%(如下表所示)。

(四)吨煤税收负担呈阶梯式上升趋势。2000年以来,在煤炭价格稳步上升的情况下,吨煤税负从1999年的4.55元,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11.1元,增长了143.96%,吨煤税负有了较大提高。1999年、2000年分别为4.55元和4.78元,平均税负是4.67元;2001年至*年分别为7.32元、6.98元、7.21元,平均税负7.16元;今年上半年吨煤税负跃升到11.1元,5年来连跳了三级台阶(如下图所示)。

(五)三种类型煤炭企业吨煤税负相差较大

因三种类型煤炭企业享受税收政策的不同,综合税负和吨煤实现税款相差较大。1999年—*年上半年,县属煤炭企业实现地税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0.08%,分别比劳改企业、枣庄矿业集团高8.59个百分点、8.39个百分点。吨煤实现税款县属企业为18.24元,分别比劳改企业、枣矿集团企业高14.98元、15.08元。*年上半年三种类型企业之间的差距更大,县属企业吨煤实现税款为36.25元,分别比劳改企业、枣矿集团高31.57元、32.49元,也就是说两家县属企业每销售一吨煤炭,其实现的地方税款分别比劳改企业、枣矿集团高31.57元和32.49元。(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煤炭行业主要相关指标分析

(一)煤炭价格的高低是决定煤炭行业实现地方税收增减的主导因素

煤炭行业主要交纳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等9种地方税费。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为销售数量,其相关指标为销售数量;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根据交纳的增值税计算,增值税的相关指标为销售收入,即单价和销售数量的乘积,所以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相关指标为单价和销售数量;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指标为利润总额,因煤炭企业变动成本在矿井正式投产后主要是工资费用,其他费用比较稳定,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指标从深层次的讲也是煤炭单价和销售数量;我县煤炭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政策,煤炭单价和销售量直接决定利税总额和工资总额,因此也影响代扣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与煤炭单价和销售量无直接关联关系,但其数额较小且变动幅度不大。综上所述,对煤炭行业税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煤炭销售数量和煤炭价格。煤炭销售数量主要受煤矿设计生产能力的制约,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煤炭存储条件的限制,煤炭企业往往根据煤炭价格以销定产,所以对地方税收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煤炭价格。

2000年煤炭价格扭转了90年代以来下跌的趋势,止跌回升,从143.28元/吨,上涨到*年的212.4元/吨。特别是进入今年二月底后,市场价格出现暴涨,其价格之高,上涨幅度之快均为近几年的罕见,煤矿企业平均价格上涨到283.86元/吨,至五月底市场价格为540元/吨(含税),较年初上涨210元/吨,涨幅为63.6%,较同期上涨156元/吨,涨幅为40.6%。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各家煤炭企业突破设计生产能力加大煤炭生产量,*年生产销售煤炭1305.14万吨,超过设计生产能力615.14万吨,比1999年的599.35万吨,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1.48%。今年上半年已实现662.77万吨,全年预计将实现1300万吨,接近设计生产能力的2倍。煤炭行业实现地方税收也由1999年的2728万元提高到*年的9409万元,四年增长了244.90%。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而实现地方税收增长了近两倍半,价格提高因素从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1999年以来煤炭销售数量、销售收入、平均价格和实现地税收入变动情况如下表:

(二)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1、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原油国际价格的上涨,特别是我国煤炭主要出口地日本经济的继续回暖,韩国、台湾地区也保持相应的增长态势,全球煤炭需求旺盛,国际煤炭市场求大于供,导致煤价持续上涨。国际煤炭价格*年预计上涨40%左右,从近期的国际煤炭市场价格趋势来看,这已经是很保守的估计。全年国际市场焦炭价格将仍然在300美元/吨以上的价位运行,远远高于前几年的60美元/每吨的水平。

2、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对煤炭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中下游产业,特别是电力、冶金、建材和石化等高耗能产业的迅猛扩张,对煤炭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一是市场需求拉动投资迅猛扩张。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产销两旺,但由于需求增长高于供应增长,市场缺口较大,拉动煤炭价格一路走高。二是经营状况良好驱使煤炭企业竞相提高煤价,增加利润。

3、运输方面的原因,造成煤炭供应紧张。*年11月初国内粮食和棉花价格突然上涨,为控制粮价、棉价的上涨,国家加大了铁路运粮运棉的力度,相应占用了部分煤炭铁路运输的运量。同时,国家对公路水路运输车辆、船只施行限载规定,执法力度加强,运输成本增加,客观上也影响了煤炭运输,造成煤炭供应紧张。

4、国家加大煤炭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部分煤矿限制生产,小煤窑的产量继续萎缩,造成现有煤炭产量相对不足。

(三)煤炭销售数量、平均价格与地税收入回归分析。

1、利用Excel绘制的销售数量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如下图:

测定系数为0.9543,说明销售数量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销售数量的变化来充分解释地税收入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方程可以解释为,如果煤炭销量增加1吨,地税收入可增加9.2817元。

2、利用Excel绘制的煤炭平均价格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如下图:

测定系数为0.9592,说明煤炭平均价格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用煤炭平均价格的变化来充分解释地税收入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方程可以解释为,煤炭吨煤平均价格提高1元,地税收入则增加85.786万元。

四、*年煤炭行业实现地税收入预测

从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走势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价格仍将保持在高价位运行,但会出现明显回落,主要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显露成效,目前部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回落,特别是高耗能的钢铁、水泥、焦炭业投资大幅回落,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停止审批,在建部分项目纷纷停建,减少了煤炭需求;二是由于我县煤炭价格属于煤炭企业自行定价,虽然企业定价较高,但用户预期价格下调,持币待购,同时由于市场销售价格受南方用煤企业的制约,煤炭上涨的价格属于有价无市。某煤炭企业6月份块煤价格定为598元/吨(含税价),后不得降到560元/吨。预计今年下半年,随着市场对价格的逐步消化,全年平均价格将会缓慢下降,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预计*年平均价格会比上年增长30%以上,达到276.12元。根据各家煤炭企业*年生产计划,预计今年我县煤炭生产销售量将达到1300吨。*年我县煤炭销售收入将达到276.12*1300=358956万元。

利用Excel绘制的销售收入与地税收入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根据回归方程,预计*年我县煤炭行业实现地税收入为:0.0332*358956+259.23=12176.57(万元)。

五、对煤炭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县的情况看,国民经济结构单一,煤炭行业左右工业乃至全县经济发展趋势,制造业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地方财政收入对煤炭行业的依存度逐渐增大,只有积极调整产业政策,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培植新的地方税源,才能保证地税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和地方财政收支的长久平衡。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煤炭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在当前煤炭行情较好的形势下,各家煤炭企业超设计生产能力开采煤炭,近乎掠夺性的开采,必将对我县的煤炭资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同时,我县煤炭行业仅限于煤炭采掘和部分洗选,煤炭采掘和洗选环境污染严重,对耕地、湖区破坏较大。要积极实施科教兴煤战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积极探索以煤炭为原料的系列产品的深加工,加快煤焦、煤电、煤气一体化进程,提高煤炭增值效益,使煤炭资源为我县地税收入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持久的贡献。

煤炭行业范文2

1.1市场主体分析

1.1.1煤炭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属大宗特殊性的原材料产品,其特点是生产相对容易,用途广泛,初加工度不高,产地获益较低,在流通领域内不断升值。

1.1.2煤炭用户煤炭产品的用户属于广泛分散的非特殊性用户,它是涉及各行各业和广大民众的产品。需求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是火力发电、冶金、建材、煤气化和煤化工等。

1.1.3煤炭供应商煤炭产品供应商是分散的、非垄断性行业业主。供应商集中度比用户集中度高。煤炭企业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且投入回报周期长的行业。这决定了其投入主体大部分为国有大型投资企业。这一块具有较高的集中度。但在市场经济初期,经济快速增长,煤炭需求急增,煤炭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格局,导致了煤炭企业投资主体分化和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乡镇和个体煤矿企业。

1.2煤炭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由于用户、产品、供应商的特性各有不同,情况错综复杂,所以煤炭产品市场需求特性准确定位比较困难。这就要求不但要把握用户、市场和供应商本身,还要了解国家政策走向。如煤炭产品具有非短缺性、用户的分散性,供应商也是多样化的,且生产容易,产量无限制,那么其价格随市场供应量的增加而降低,具有完全市场特性。由于社会煤炭消耗量一定,剩余煤炭便销不出去,成为供应商存货,或堆积于中间商,或存积于需求商的场地。各种市场扭曲现象不断发生。其原因主要在于大中型煤炭企业属高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的行业,难以在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时自我调节供应量。对于煤炭这种商品而言,市场营销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商品的销售,而是以实现可利用资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企业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树立用户第一的现代营销理念的企业活动。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一行为,营销的目的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润,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提。煤炭企业的竞争,突出的问题是煤炭市场的竞争,自己的产品能否占领市场,就在于能否搞好市场营销。

2对当前煤炭营销工作的几点思考

2.1促销问题当前煤炭企业多采取直销方式,不注重宣传,因此企业应加强新闻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报道企业改革,既宣传企业又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另外在媒体上不定期刊登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还可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既关爱社会又培育企业产品品牌,起到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

2.2渠道问题选择良好的销售渠道,也是营销的重要环节,企业一般要求大量、连续地供应煤炭,所以,许多煤炭企业大多采用直销的方式来供应大客户。除直销外,还可采用设立办事处和总的方式,在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可使煤炭企业更加贴近客户与市场,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反馈客户的信息和意见,做好售后服务。

2.3服务问题煤炭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质量控制中可能因偶然因素发生质量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企业要有快速反应机制,售后服务立马跟上,把因质量问题对客户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企业还要查清原因,拿出整改措施。

2.4资金问题营销过程是销售产品、回收货款,实现商品价值的过程。只将产品销售出去,而不能及时回收货款,只完成营销过程的一半,无法保证再生产过程的延续。我们在煤炭营销过程中,对信誉好的长期客户,可优先供货,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有钱不还的企业,在发货前,要签订完备的供货合同,明确还款日期以及违约责任,一旦发生拖欠,协商不成,可以诉诸法律。对于无力还款的企业,一定要严格把关,宁愿库存增加,也不予销售。要建立健全销售责任制,加强对销售人员回款考核,切实保障销售资金安全。

3煤炭企业的几点营销策略

3.1树立合理的营销观念

3.1.1树立需求导向的营销理念从目前煤炭市场情况看,煤炭产量实际增长水平大于消费增长水平,生产总量长期过剩,煤炭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生产—开发—销售”转为“需求—开发—生产”,认真研究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组织生产,以销定产,树立生产与营销一体化的营销理念。

3.1.2树立品牌的营销理念转变在原料市场无品牌、无广告的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加强煤炭质量管理,从方便用户、促进销售出发,扩大服务事项、延伸服务内容,实行销售、财务结算,发运“一条龙”服务,简化客户购煤手续,满足用户定点定矿发售要求,保证外运煤的质量,数量经得住用户的认可和检验。建立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体系,把煤炭销售变为全方位的能源服务,逐步形成知名品牌。

3.1.3树立绿色的营销理念绿色营销是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及环境保护三者相统一,来指导企业的产品设计到销售的全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绿色理念的兴起,要求煤炭企业的营销理念从“灰色营销”转向“绿色营销”,从“用户满意”转向“公众满意”。要注重用户观念,绿色观念和社会观念的有效统一。煤炭企业要加大洗选加工力度,积极开发低硫分低灰分高燃烧值的绿色煤炭,从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营销对策

3.2.1产品定位策略确定目标市场,进行产品细分,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差别赢得用户。首先根据市场的不同,确定产品销售区域;其次,进行市场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销售;第三,认真分析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

3.2.2市场占有策略坚持以质量争得市场,以价格占领市场,以服务扩大市场,以感情巩固市场的营销策略。产品质量一定要以符合用户的需求为标准,要保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要稳定主要用户和主要市场价格,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采用直销、、联营、易货贸易等方式,建立起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网络。

3.2.3价格策略坚持量大从优,现款优惠、特户特价等既统一又灵活的价格机制。可以采用随行就市,适当降价,制定最低限价政策,对中间环节经营煤炭实行全额预付制,调整企业内部价格关系,提高重点定货合同以外的销售价格,体现重点定货的优胜,借以占领供需主渠道和重点用户市场,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稳定企业的长期效益。煤炭企业要依据市场供需特性对市场结构和用户结构进行优化,扩大直供范围和比重,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信誉水平。加强营销改革探索创新,积极探索股份制销售和联合销售工作,推进销售前移。

煤炭行业范文3

一、煤炭行业财务管理的理念

树立新观念、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保障,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的血液。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资金的运作和使用,从实质意义上谈,就是资金运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以企业为主体的财务关系。树立煤炭行业财务管理理念是煤炭行业财务管理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煤炭行业从传统行业的模式向新兴行业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煤炭行业属于国家统一管理的行业,而来自市场的冲击力和社会的生存压力,使煤炭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正确认识和处理财务关系,可以使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认识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和规律性,比如,企业活动中的资金是如何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的,构筑企业财务循环系统的这五个环节是如何联系的。同时,还要了解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不管是财务管理中心论,还是资金管理重点论,归根到底,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是各类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各种管理都是围绕效益来组织和进行的。

二、提高资金使用率和统一管理

煤炭行业因企业内部资金较为充裕,因此,对资金使用率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资金使用率的管理和资金的统一管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阻碍。提高资金使用率,可以使煤炭行业能够多次利用资金,发挥资金的充分性,对财务中所出现的资金缺乏问题能够有效地加以避免。

对于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合理控制资金流向,完善资金管理模式,从制度上规范资金的支出;(2)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处理和维护,固定资产在煤炭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率,而一些设备长期使用会造成老化和报废的现象,对这些老化的资产进行处理可以进行资金回收;(3)集中企业内部财务处理工作,进行有效预算和审核,降低财务工作中的中间环节,减少现金的流出。

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就是指对煤炭行业中企业所运营的各项资金和项目进行统一预算和规划,统一办理各项信贷和支出业务,从整体性和全局性进行统筹管理。对企业的采购过程中各部门采购的方式应该改为统一采购,这样既可以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和隐性成本,又可以防止不法分子从采购中提取回扣和揩油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煤炭行业本身作为传统重工业的巨头,企业一成立就会拥有很大数量的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又是煤炭企业不可流动的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大程度上,煤炭企业像其他重工业企业一样,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长期处于一种闲置状态。

煤炭行业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资金,对一些长期使用的设备应该进行定期维护和统计。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彻底核查和清理,建立固定资产登记档案,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还应该做到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当煤炭行业引进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时,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合理性。

大型设备是固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在资产的调配方面,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和约束,使资金能够使用得当、杜绝浪费、科学合理。煤炭企业是否能够合理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改进之处,对大型设备的管理和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也是企业资金充分利用的体现。

四、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

目前,信息化已经渗入到各大行业的运营中,而信息化财务管理也是当今时代对煤炭行业财务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可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运营建立一条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从传统的人员记录到信息化的数据处理,是信息化在煤炭行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体现。煤炭行业所涉及的资金问题和数据项目较为繁琐。传统的人员记录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很容易出现差错,很小的数据错误都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信息化数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也降低了数据错误的发生概率,并且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处理功能,能够更好地应对煤炭行业中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存在着很多优势,加快了数据管理模型的构建,提高了企业效率,更好地对企业财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和纠正,为企业创造了更高的利润。同时,信息化还存在着可供查询的数据库,管理人员可以在数据库中对以往的财务数据进行查看,对一些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找到纰漏。而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如果需要查阅一份数据或是一份资料需要翻阅大量的账簿和目录,工作量相当大,并且会由于存储不当而无法找到原始数据。

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是煤炭行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改革,也是将现代技术融入到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渠道,而两者的融合必定能够发挥巨大的优势和作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五、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煤炭行业范文4

1、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偏低。虽然2002年以来,由于国民经济总体投资规模扩大,造成资源供应紧张,煤碳价格上涨,煤碳企业效益有所提升;但煤碳企业成本高,效益低的状况未发生根本转变。

2、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由于安全管理措施不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频繁的事故不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行业集中度偏低。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经营规模小,未能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4、精深加工程度低,产品和业务过于单一,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5、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企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大多数企业未能建立战略管理体系,不善于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条件对企业发展作出科学筹划与安排,盲目投资现象严重。

随着我国对煤炭行业技术、安全、效益、生态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五为”在推动煤炭行业发展中起到了安全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效能创新等巨大作用。

一、“我为安全排隐患”的安全创新作用

煤矿安全重在预防,在抓预防方面,把安全意识和基本安全知识落实到每个职工的心上。“我为安全排隐患”首先是安全意识的创新,煤炭企业观念不转变各项工作就不能转变,观念不创新,各项工作就不能得到创新。隐患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导致事故的土壤和温床,治理一个隐患,就能消灭一起事故。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及检查的覆盖面,加强事故防范;深入瓦斯治理攻坚,持续深入推进整顿关闭;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取得实效,以促进煤炭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我为安全生产抓关键”的科技创新作用

现代企业的发展关键是依靠科学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企业员工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发展空间,从我做起,要打破惯性思维,转变发展理念,拓展工作领域安全生产,为煤炭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安全保障。通过搭建科技平台安全生产,严于律己,为安全生产抓关键,组织安全技术交流,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推进行业科技进步,提升生产力总体水平,促进整个行业和企业主体的技术进步。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影响着国家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但是不考虑安全,盲目发展是不行的,这预构件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创建都是不相符的。煤炭行业再发展,总出矿难肯定不行,这方面工作一定要做好。

三、“我为群众排忧难”的服务创新作用

“我为群众排忧难”树立内在服务质量意识,塑造服务新形象。将内在服务质量与外在服务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服务创新与市场需求形成良性互动。企业处于成长过程中,需要主动深入了解群众、帮助群众识别需求,前瞻性地开掘、发现、培育市场需求,做市场服务的引导者。把自己当作企业发展动力的源头,强调内部群众满意才能最终带动外部市场的发展,引导需求达到外部客户的满意,从而带动整个服务链的升级和创新,树立涣然一新的企业新面貌。

四、“我为党旗添光彩”的管理创新作用

由于煤炭自然发火形势严峻,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面对困难,职工为全面提升矿井通防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以促进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全体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为主线,旨在为构建和谐企业作出积极贡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建设,提高安全知识,增进创新意识,不遗余力的推动自身培训和学习,从质量标准化、岗位技能、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各类特殊工种的培训做起,使得职工自身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不断的加强和提高,从而使该矿的安全生产况状大幅度的好转,为自身点滴为党旗添彩。

五、“为增效做贡献”的效能创新作用

煤炭行业范文5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安全生产会议和省煤炭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99号文件为主线,坚决打好小煤矿关闭退出攻坚战;以全面推进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双七条”和衡政发11号文件精神为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坚守红线和履行最高职责的能力;以正规开采、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瓦斯水害治理为重点,强化安全监管,严格监督执法,坚决遏制和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全面推进“一室一队一中心”建设,加大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建设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大力实施煤矿“四化三基”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全市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目标任务

安全指标控制在省煤炭局、市安委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力争死亡事故为零、瓦斯事故为零;全面打好小煤矿关闭退出攻坚战,促进煤矿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煤矿“四化三基”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切实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全市所有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100%达三级及以上;大力推进煤矿“三项岗位”培训工作,切实提高煤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推进国有煤矿企业改制,确保煤矿企业稳定。

三、重点工作

(一)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

1.加大项目管理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落实。一要大力抓好耒阳市22个煤业公司和市杉桥煤矿产业升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二要大力发展煤炭精细加工产业和洁净煤生产,2014年要争取上马一家原煤洗选厂,促进企业转型;三要成立服务班子,建立全市煤炭项目库,精心包装项目,对项目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服务,同时要加强检查督促,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四要全力争资跑项,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及时了解国、省投资信息,积极主动向上对口衔接汇报,协调跟踪我市2014年10个煤矿安全改造和示范建设国债项目的落实;五是切实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开展技改煤矿和兼并重组煤矿的安全检查。。

(二)扎实强化煤矿安全监管执法,确保实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2.抓住安全生产主攻方向,切实提高安全防事故能力。一要继续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活动,大力推行正规开采。正规开采是实现通风可靠和瓦斯抽采达标的前置条件,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出不具备正规开采条件或限期整改不达标的煤矿要坚决予以关闭,力争在全省争取全面消灭非正规开采,因此正规开采不可以一蹴而就,必须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二要突出抓好“三重一大”,即抓好重点煤矿的监管、重要时段的督查和重大安全隐患的治理工作,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掌握防控煤矿事故的主动权。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三要建立完善五项制度(煤矿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制度、安全生产对症监管及安全隐患整改销号制度、安全生产明查暗访抽查制度、政府分管领导组织的全市煤矿安全生产春秋两季大检查制度、煤矿安全生产部门间联合执法和情况通报制度),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主动性。

3.创新安全监管模式,从严执法。一是按照“1+2+x”的安全监管模式,有效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1”是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是每年组织两次安全大检查(春、秋两季),全面检查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x”即是根据煤矿生产安全实际,不定期组织相应的专项安全检查和督查,以“不放过一个漏洞、不丢掉一个盲点、不留下一个隐患”的工作要求,督促煤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开展隐患自查自纠,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确保隐患及时排查、及时整改、及时消除;二是从严执法,市、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要严格执法,实施挂牌督办跟踪整改,直至销号。对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以产代整的矿井,要依法实施停产整顿、直至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4.抓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矿工基本技能。一要加快推进煤矿安全文化长廊的建设;二要继续建设好煤矿入井教育室,扎实开展班前入井知识教育和开展警示教育;三要继续抓好煤矿“三项岗位”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工作;四要继续实施矿长资格证周期考核计分制度。

5.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筑牢安全生产基础。一是全面贯彻落实衡政发11号文件精神,强化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二是是开展矿长谈心活动,提高安全红线意识,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双七条”规定,保护职工人身安全;三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督促煤矿企业对安全隐患逐步建立一套排查、治理、验收、销号的工作体系,使隐患排查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四是抓好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的落实,煤矿生产许可证取消后,国家建立了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是各级煤矿主管部门加强煤矿生产能力监管的有效手段,务必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6.深入开展煤矿安全隐患治理,切实防范煤矿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为全面落实对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2014年要组织开展两次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春、秋季),按照隐患排查治理的规定,针对不同的安全隐患在不同的煤矿开展多种专项治理,在煤矿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自查自报体系,对煤矿重大安全隐患实行重点监管、挂牌督办,坚持“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听汇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直奔煤矿、直入井下)的执法方式,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强化瓦斯防治攻坚,督促煤矿企业进一步加大瓦斯防治力度,落实“四个两位一体”防突措施,切实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推进瓦斯抽采达标,凡是不能消除瓦斯超限,不能确保瓦斯抽采达标的煤矿一律不能生产。二是深化水害治理,要督促煤矿贯彻落实新的《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安监总煤调135号)文件精神,推进煤矿水害督查治理,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和“采掘防突水、汛期防淹井”的理念,杜绝水害事故发生。三是加强提升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督,加强对全市煤矿的提升运输系统的专项检查,对提升运输系统存在的隐患切实整改到位,督促全市生产煤矿安装架空人车和跑车防护装置,有效防范运输事故的发生。

(三)全面推进煤矿“四化三基”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7.大力推进煤矿“四化三基”建设,切实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2014年一季度,要制定出台全市煤矿“四化三基”煤矿四年行动计划,明确“四化”(采掘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控制自动化)、“三基”(基础工作、基层班组、基本技能)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年度目标,并围绕目标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工作。

8.坚决打好小煤矿关闭退出攻坚战,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转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99号)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关闭退出40处左右的小煤矿,确保全市煤矿数量控制在50处左右,提高办矿标准和安全水平。一是全面摸清辖区内所有矿井产能、瓦斯等级、所在井田、走向长度、资源储量、煤炭赋存条件等基本情况;二是明确关闭对象,重点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快关闭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的煤矿,坚决关闭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关闭超层越界拒不退回和资源枯竭的煤矿,关闭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仍然组织生产的煤矿;三是全方位开展宣传贯彻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是落实关闭目标和责任。

9.健全完善煤矿井下“六大系统”建设。一是督促煤炭企业健全完善“六大系统”建设,按照省局统一要求,完成矿井“六大系统”建设竣工验收;二是继续做好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工作。

10.抓基层打基础,提高煤矿基础工作整体水平。继续加强班组建设和班组长安全培训,深入持久地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深入井下、深入班组、摸清矿井基层底数尤其是安全隐患,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四)加快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煤矿应急处置能力

11.大力推进煤矿企业“一室一队一中心”建设。一要建设完善入井安全教育警示室,提升入井教育室的标准化正规化建设水平,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让安全文化深入人心;二要建立煤矿企业兼职辅助救护队,努力提升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能力;三要加强矿井综合调度指挥调度中心的建设,提升井下监控系统的调度指挥效能。

12.下大力气建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99号),努力建设好关口前移、预想充分、措施完备、制度落实的应急救援体系。一是从2014年开始,所有煤矿企业必须建设兼职辅助救护队,按要求配齐兼职救护队员,并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质,按要求配备相关救援装备;二是进一步建设完善矿井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提高系统的调度指挥效能;三是加强煤矿应急预案管理,督促各煤矿企业继续建设完善应急组织体系,针对自身灾害情况,制订符合实际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按规定将预案备案;四是认真组织开展总体预案演练,突出防治水等专项预案的应急演练,切实做好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质的准备工作,市局年内拟组织一次煤炭生产安全事故总体预案的桌面推演,提高煤矿事故应对处置能力和预警预防能力,尽全力构筑好煤矿工人的生命防线。

(五)抓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确保企业稳定

13.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一要根据市改制办工作计划全面启动市炼焦厂、大堡煤矿、裕民电站三家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二要努力完成裕民煤矿、柏坊煤矿、霞流冲煤矿和燃料总公司等企业的改制扫尾工作,做好原市江头煤矿遗留问题和债权处置后续工作。

14.依法治访,切实做好维稳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对群众突出问题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办理责任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局领导驻点联系企业的分工,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切实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对所联系的企业职工上访做到了接访迅速处置及时。市属国有煤炭企业改制工作由副局长丁佳生分工统筹,驻点联系企业改制工作组的领导全力做好所联系企业的改制和维稳工作,积极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依法处理职工合法诉求,加强综治维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六)加强工会建设,发挥职工群众作用

15.健全煤炭企业工会组织,抓好煤炭班组安全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全市煤炭行业工会的组建工作,建立健全全市煤炭系统工会组织体制;二是完善煤矿群众安全监管体制,推进全市煤矿群众安全检查工作,充分发挥发挥群众安全监督组织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七)加强纪检监察,促进作风转变

16.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提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一是按照衡纪办发13号文件的要求,切实做好“慵懒散”、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等五个专项整治工作;二是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形成我局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煤炭行业范文6

[关键词]煤炭行业 主成分分析法 经营业绩 排名

一、引言

目前,国内分析股票市场比较流行的方法有价值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果不考虑客观条件的话,价值分析更为合理。有学者认为,价值投资是件很简单的事,只要能做到两步就能获利。一是,选择一家好公司;二是,长期持有。但是,选择一家好公司是非常难的。一般我们都会先选择一个行业,然后在该行业中选择一家好公司,就目前我国的国情和未来的发展而言,煤炭行业应该是个不错的行业,所以怎么在其中选一家好公司成了唯一的难题。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排名,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解。

二、实证分析

选取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1,主营业务利润率X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3,净利润增长率X4,总资产周转率X5,存货周转率X6,每股净资产X7,每股未分配利润X8,资产负债率X9,流动比率X10

数据来源:中投证券系统——个股资料

主成分分析法:“降维”是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主要思想,即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将原来相关的多个变量用少数的几个互不相关的变量来表示,这几个少数的变量就称为主成分。本文选取了10个指标,数量较多且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用主成分分析法是合理的。

31家上市公司2010年9月30日的10项财务指标的实际数值如下表1所示:

(表中X1,X2,X3,X4,X5,X6,X7,X8,X9的单位均为%)

表1 实际指标值代码

由于指标之间的量纲不相同,且有的是正指标,有的是适度指标,为了将其化为统一口径以便可以相互比较,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1)剔除极值

ST黑化(600179),ST贤成(600381),ST山焦(600740),这三家上市公司盈利都为负值,很显然他们的经营业绩不好,把他们加入排名没有意义,所以将这三家剔除不考虑,对剩下的28家进行分析。

(2)适度指标正向化

本文所选的10个财务指标有正指标和适度指标,除了资产负债率X9和流动比率X10是适度指标外,其余的都是正指标。其中,流动比率的适度值是2,资产负债率的适度值还尚未有定论,尚且按照45%进行进行处理。适度指标正向化的公式:

yi=1/xi—x0|

其中,yi为正向化后的指标值;xi为原始指标值;x0为指标的适度值。

(3)标准化处理

采用最大最小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去量纲并使数据都在0—1之内,使评价更合理。最大最小法标准化的公式为:

xi*=(xi—minxi)/(maxxi—xi)

其中,xi*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

利用SPSS16.0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以及累计贡献率的结果如下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前六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90.428%>85%,说明前

六个主成分基本上可以反映10个指标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同时,根据得分可以知道这六个主成分分别为:

F1=—0.097X1*—0.012X2*+0.070X3*—0.159X4*+0.077X5*+0.036X6*+0.617X7*+0.555X8*—0.118X9*—0.053X10*

F2=0.125X1*—0.282X2*+0.365X3*—0.079X4*+0.617X5*+0.038X6*+0.024X7*+0.162X8*+0.029X9*+0.083X10*

F3=0.699X1*+0.399X2*+0.071X3*+0.224X4*+0.091X5*+0.149X6*—0.177X7*—0.089X8*—0.009X9*+0.159X10*

F4=0.096X1*+0.176X2*—0.181X3*—0.312X4*+0.238X5*—0.115X6*—0.010X7*—0.042X8*—0.016X9*+0.724X10*

F5=—0.172X1*+0.036X2*+0.101X3*+0.352X4*—0.095X5*—0.816X6*—0.036X7*—0.096X8*+0.139X9*+0.139X10*

F6=0.005X1*—0.015X2*—0.190X3*—0.011X4*+0.125X5*—0.149X6*—0.224X7*+0.076X8*+0.938X9*—0.034X10*

同时,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得出综合评价函数:

Z=0.2824F1+0.2046F2+0.1351F3+0.1138F4+0.0934F5+0.0750F6

分别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带入上述公式,得出14家上市公司的综合评价值。将其进行排序,结果见表3。

表3 综合业绩排名

三、结束语

本文利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了简单的探析,以综合排名来反映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评价指标都是财务指标,所以该排名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炳艺,郭盈盈.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对其股票交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18(1):39—41.

[2]李忠民,王小军.上证50股票价值的综合评价[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26—29.

煤炭行业范文7

【关键词】煤炭产业 产业描述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对产业组织的建议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品种,它既是动力燃料,又是化工和制焦炼铁的原料,目前在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均为70%左右,从长期发展的趋势来看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短期供应宽松与长期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虽然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下降增幅回落,但需求量仍将保持适度增长。而煤炭产业有效竞争是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选择,对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产业理论中的scp理论分析范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我国煤炭产业现状。

一、产业描述

煤炭行业,顾名思义,是以开采煤炭资源为主的一个产业。它是国家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能源资源的禀赋条件决定了煤炭资源在中国能源供给中将处于重要地位,并决定了煤炭在中国能源战略中处于主导地位。正是由于煤炭资源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煤炭行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我国能源赋存特点及立足国内的能源战略方针决定了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

目前我国的煤炭流通企业总量约为10万家,规模偏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企业分布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偏低。目前国家正大力推动煤炭开采企业的整合,煤炭流通市场也将趋向集中,这将逐步提高煤炭流通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大规模、跨区域的流通服务商将成为主流。

由于我国煤炭生产集中在西、北部地区,而煤炭消费集中在东、南部地区,煤炭生产基地远离消费中心,我国煤炭流通呈现“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格局,运输距离长,而且跨越不同区域,需要多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海运、河运)接续,因此,运输成为我国煤炭流通的关键环节。我国煤炭运输以铁路、水运、公路3种方式为主。铁路以其运力大、速度快、成本低、能耗小等优势成为煤炭陆上运输的主要方式,未来铁路仍将在煤炭的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整个“十三五”时期,煤炭工业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重点做好转变发展方式工作,煤炭行业今后调整重点是煤炭的产业组织结构或者是企业组织结构,就是要发展大企业大集团。

二、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某一经济市场的组织特征,而重要的组织特征,是那些影响竞争性质及市场价格确定的因素。

(一)我国煤炭工业的管理体制

在考察我国煤炭工业的组织结构之前,让我们先来简要分析一下我国煤炭工业的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煤炭资源基本上是通过行政方式划拨给国有煤炭企业开采。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煤炭行业的隶属部门进行了多次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开始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但仍实行的是计划管理方式。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将煤炭工业部改组为国家煤炭工业局,由国家经贸委管理。这次改革旨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2000年3月组建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煤炭工业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将各省原来的煤炭工业局加挂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牌子,实行财政统一拨款的垂直管理体制。2008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设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管理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组),组建副部级的国家能源局,继续由国家发改委管理,不再保留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另外,现阶段我国煤炭行业工业管理体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煤炭行业开发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产权不清,管理职能多头分散,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煤炭行业的自我发展受到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的限制等。

(二)产业集中度

从整个中国市场看,煤炭工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煤炭工业的行业集中度CR4一直低于10%,CR8一直低于20%。进入21世纪,由于大型煤炭生产集团的诞生和小煤矿的关闭,行业集中度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落后于国外先进产煤国。近几年,在国家的产业调整政策下,市场集中度迅速提高,但是与国外主要煤炭生产国家比,我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中国2010年CR4为19.1%,美国2010年CR4为49.8%点吧,两者相差30.7%,因此,中国煤炭产业与美国相比,市场集中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三)进入壁垒与退出障碍

我国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是比较低的:首先,中央对煤矿的管理权下放,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自扩大后,为了追逐自身利益,不会设置政策性壁垒;其次煤炭行业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再次由于煤炭行业的区域行政分割,全国没有形成具有主导性的企业,不存在内生性的进入壁垒。因此,煤炭行业的高利润诱发了各种私人资本的进入。

此外,煤炭行业的高度资产专用性和他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上所处的上游地位,使得煤炭行业的退出障碍比较大。

(四)规模经济

生产规模的不同,将直接导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巨大悬殊。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煤矿数量的职能更多,各种问题也日渐凸显。一是中小煤矿区没有合理规划,私挖乱采,而且生产效率和回采率极低,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中小煤矿的大量出现破坏了市场秩序,对国有煤矿产生较大冲击,削弱了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三是中小煤矿的进入大多是为了获取短期利润,生产的绝大部分都是初级产品,其科技投入近乎为零,不利于技术进步和煤炭产业链的延伸。

可以说,煤炭行业的规模经济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打破我国煤炭行业企业的行政区域限制,对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整合、建立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将是大势所趋。

(五)产品差异化

虽然煤炭产品在综合的概念上来看就一定的差别性,比如煤种、产地等的不同,但从煤炭产品内在的质量特性看,其中的差别微乎其微。当然,如果说有一定的差别,这也仅仅表现在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上所具有的差别和其产品在适用范围上的不同,其它方面的产品差异的表现很少,消费者很少能讲出他们的差别。

三、市场行为

由前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是一种分散性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存在着显著的规模不经济。这样的市场Y构决定了特定的企业行为。

煤炭企业数量的增多使得我国煤炭产量快速增加,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中小煤矿低成本生产的煤炭以极低的价格和不正的手段进入市场,严重扰乱了煤炭经营秩序。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增强产品竞争力,煤炭企业降低科技投入、采取落后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方式、减少安全生产设施与技术、非法雇用民工,以此来压低生产成本;然而,正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煤炭资源科技进步的投入,煤炭工业的产业链较短,产品同质化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大多数小煤矿只看眼前利润,在开采时多采取择肥而噬的手法,只向贮藏量较多的中间煤层开采,把上下层的原煤置之不顾,因此回采率极低,一般只有15%~20%。

我国煤炭工业很久以来,根据矿区资源大小建立企业,以资源量确定企业规模,按行政楼隶属关系作为管理企业的基础阻碍了煤炭企业的重组、兼并和资源的整合、束缚了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规模化发展。

四、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导致的市场价格、企业规模和产能、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煤炭供求关系从最初的紧缺转变为基本平衡,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巨大支持。然而,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结构的不合理、市场行为的不规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的整体效益仍然较低。煤炭生产企业规模过低,成本较高,竞争主体多、乱、散,产业集中度极低,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较弱,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市场竞争过度,企业之间若欠货款增多,死账、坏账不断上升。而国有煤矿由于包袱重,成本高,亏损状况为根本好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显示煤炭生产企业还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回采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现象。科技进步缓慢,生产力低。目前我国的采煤装备大多还停留在国外上市及七八十年代的水平,科技对经济效益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而且,煤炭工业产业链较短,企业生产的大多是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近年来,矿难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尤以乡镇煤矿为重。

五、对产业组织的建议

我国能源赋存特点及立足国内的能源战略,决定今后一段时期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重要地位不会改变,煤炭需求仍将继续增加,但面临资源、环境、安全等约束更加突出,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战场。“十三五”期间应积极推动煤炭能源革命,煤炭生产革命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关闭自然灾害严重矿井、建设安全绿色高效大型现代化煤矿,推进瓦斯抽采利用;煤炭消费革命就是减少煤炭直接散烧,提高加工转化比重、发展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煤炭技术革命就是研究智慧矿山建设、无人工作面配套技术装备以及新型煤化工工程示范和技术研究;煤炭体制革命就是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强化煤炭综合管理,煤炭领域国际合作就是加快走出去战略、开发利用国外优质资源、对外输出技术和装备。

煤炭产业的企业想要发展的好,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科学的开采方法,减少污染,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跟紧国家建设步伐,把握市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利用企业的资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打开地域市场,增加销售数量,增加收益。

煤炭行业范文8

Galadin系列解决方案基于SOA应用架构搭建而成,覆盖了企业内部资源管理、横向的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等,以全面调控煤炭行业企业资源为目标,以效益体系为主线,架构供销体系、物流体系、安全运维体系、现场生产管理体系、资金成本控制体系,涵盖煤炭企业所有业务。此系列解决方案通过借助IT技术整合、提升、拓展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在人财物、产运销存管理等方面全面信息化管理,从而为煤炭企业打造“整合性、协同性、开放性、创新性”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人员、流程、业务和信息的集成应用。

Galadin系列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 协同的Galadin生产平台系统:生产平台在煤矿层面可独立应用,管理煤炭生产,加强企业煤炭生产的协调性,稳定、高效、有序地组织煤矿的生产工作;同时可扩展局矿两级应用,搭建公司与煤矿间的生产协同工作平台,达到生产管理和生产监管的目的,从而在集团范围内平衡资源、协调统筹。

2. 统一的Galadin业务平台系统:完成煤炭供销存、进出口贸易业务的管理,支持煤炭“统一营销、统一结算”以及配煤业务的发展,帮助实现煤炭资源、运输资源的有效组织和分配;理解客户差异化需求,为客户提供适应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收益的全过程管理。

3.建立企业级的Galadin主数据管理平台(MDM),实现全企业内的基础信息流程标准化,包含:客户、供应商、煤矿、煤种、设备、备品备件、工程材料、财务科目、银行、经营组织等信息的标准化。

4. 搭建业务流程管理平台(BPM),实现业务流程的可配置编排,使得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相关应用系统不用修改或以最小化的修改工作量来适应新业务流程,拓展应用架构的弹性。

5. 搭建企业级搜索引擎,实现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企业不同业务单元的用户可以从门户、知识库等处快速、准确获取信息。

6. 使用报表引擎,实现统计分析报表的灵活定制,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嵌入该报表引擎,满足特定业务领域以及企业跨业务领域的多样化统计分析需求。

7. 搭建企业级服务总线(ESB),简化企业应用集成,企业应用通过企业服务总线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应用整合,简化应用集成开发。

8. 搭建统一支付平台,构建银行收付通道,通过该通道,实现供应商付款、客户收款、员工费用报销、工资发放等无障碍收付。

煤炭行业范文9

【关键词】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高级人才

煤炭行业是我国能源工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煤炭行业的大力发展,国家也开始逐渐重视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的问题。但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因为煤炭行业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煤炭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煤炭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煤炭专业人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面,已经不能适应煤炭行业的发展需要,出现了严重的人才短缺现象,一些高层次的煤炭专业人才的数量也大幅减少。针对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短缺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完善有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和相关院校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沟通联系,采取有力的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去逐步解决这一难题。

一、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1.煤炭院校相关专业萎缩,人才需求提供不足

由于我国高校教育机制的相关改革,一些传统的煤炭院校为了增强自主办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一些煤炭专业进行了改造和拓宽,改变了以往专门为煤炭企业服务的教学理念,成为了社会通用的宽口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煤炭院校相关专业日见萎缩,人才需求提供严重不足。原本为煤炭企业设置的专业课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比如采矿、选矿、测量、安全工程等。此外,随着国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大量投入,一些煤炭相关专业的人才,比如说安全工程、地质测量等,转向了建筑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影响了煤炭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出现了人才缺失的情况。

2.煤炭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缺口逐渐变大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是一个能源工业,它的生产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地质勘测和矿料采集等过程,因为这些过程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因此很多的煤炭专业人才不愿去从事相关的工作。此外,一些国有煤炭企业的待遇和福利相对较低,让很多从事煤炭行业工作的人才纷纷离开,转投一些待遇福利相对优厚的行业。很多的煤炭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真正存在,同时相关管理机制不合理,一些年轻的、有能力的煤炭人才得不到更好的能力展示机会,不愿甘心长时间当一个技术员,也都相继选择了离开。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和机制的落后,导致了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缺口逐渐被拉大了。

3.煤炭行业职工水平下降,高层次人才锐减

由于高校相关煤炭专业人才的减少,煤炭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只能降而求其次,在一些大中专院校进行招录,从而导致了煤炭工业生产到运营过程中缺乏先进的科学理念和创新的管理模式,导致了煤炭行业整体职工水平的下降。此外,由于一些煤炭专业人才的转行和老龄化,真正具有高素质的煤炭人才逐步减少。煤炭行业本来就有引进人才困难的问题,加之一些老员工因为专业单一、知识陈旧、缺乏创新意识而进行了自然裁员,但是煤炭人才资源的储备又严重不足,导致了整个煤炭行业人才大量确实,一些煤炭院校所提供的生源也不足,导致了整体职工水平的下降,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综合经营,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煤炭行业人才短缺现状的解决方案及具体应用

1.加强企业与院校沟通,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煤炭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煤炭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经验和传统,毫无疑问是最了解企业发展需要,能够为煤炭企业输送足够的优质人才。煤炭院校能够为企业最直接的培训教育相关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平时的教学进程中满足煤炭行业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针对煤炭行业社会经济体制下的日新月异做出最直接的调整,因此煤炭院校是为煤炭企业输送优质人才的最直接有效的渠道。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和煤炭院校之间的沟通,保持与它们的紧密联系,及时让煤炭院校了解煤炭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意向,同时煤炭院校也要同步反映人才的培养情况。煤炭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于煤炭院校专业人的培养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工作,比如,增设相关的奖学金,加大在煤炭院校对于企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去吸引在校毕业生能投身于煤炭行业中来。煤炭院校应该在学校积极为煤炭企业培养人才,通过各种措施帮助学生在煤炭相关课程专业上面的能力的提高,同时着重加强煤炭行业相关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学生去煤炭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实践,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此外,煤炭企业也应该定期去煤炭院校组织相关的演讲以及学术交流,通过校企间的对话来增进彼此间的合作关系,为煤炭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解决现在煤炭企业人才缺失的现状打下基础,促进煤炭行业的不断进步。

2.企业提高员工待遇福利,减少人才的流失

现如今,煤炭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的现状,一些煤炭企业由于福利待遇没能达到员工的期望值,导致许多员工纷纷离开。为了抑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减少煤炭人才的流失,保证煤炭行业的高质量运营情况,煤炭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出发,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福利,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供员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员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爱护,这些对于改善煤炭一起人才流失和短缺局面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对于工作条件特别艰苦和特别重要的工作岗位,企业应该给予特殊的津贴和补助。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分红制,让每一个员工的奖金和补助与煤炭企业的效益挂钩,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应该加强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风气的建设,重视对于各类人才的深化教育和培训工作,对于优秀人才应该着重培养和提拔,对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才应该实施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嘉奖。在当今人才需求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和人才市场逐渐完善的形势下,采取一定的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对于煤炭企业人才短缺现状的改观以及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3.企业积极引进高级人才,提高整体职工水平

由于煤炭人才的流失以及储备资源较少,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员工的整体水平逐渐下降。煤炭企业大力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对于煤炭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创新运营显得格外重要。煤炭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人才工程用以吸收高级人才的优惠政策,但是其力度不够,收效甚微。煤炭企业应该加强人才引进、培训、使用机制,提高工资待遇,对于煤炭技术人员实行技术专项奖励,努力完善高级人才的工作环境,比如说,对于采矿、地质勘测以及安全工程的人才,企业应该始终把人才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各种措施去保障员工的安全,提供一个放心的工作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吸引人才。此外,煤炭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一定的人才梯度模式,对于企业的高级人才应该给予相应的职称和地位,在工资待遇方面也应该提供优厚的条件,鼓励更多的煤炭高级人才进入企业,进而减少高级人才的流失。通过高级人才优秀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来带动全体职工水平的共同进步,定期组织一些培训和会议,通过员工之间的技术和经验的交流来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只有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才能吸吸引更多高级人才的流入,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煤炭行业由于煤炭院校相关专业的萎缩,企业人才的流失严重,出现了一种入不敷出的局面,形成了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煤炭企业应该加强与煤炭院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提高员工的待遇福利,引进高级人才来解决煤炭企业现今的人才困境,促进煤炭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我国煤炭产业人才安全分析及其评判[D].山东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