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肿瘤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2-24 05:07:49

肿瘤学论文

肿瘤学论文范文1

根据肿瘤内科的特点进行临床带教

1带领学生对肿瘤学的基础内容、临床表现、主要诊断方法、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等进行简要、系统的复习并简单地介绍肿瘤治疗的新进展。明确恶性肿瘤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病人病情的评估涉及多系统器官脏器,肿瘤的综合治疗涉及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使学生充分了解肿瘤专科诊断治疗的规范性,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肿瘤“综合治疗”的意识,既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肿瘤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运用现有的治疗手段联合治疗,以便最大幅度地提高病人生存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引导学生树立起多学科协作的意识,调动其实习的积极性。

2选择典型的病案进行临床教学。为避免与患者发生不必要的纠纷,预先对相关病人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争取病人的理解从而获取病人对见习带教的支持和配合。

所选病例应符合教学需要,能体现教材的理论知识,既能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又不脱离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且记录真实可靠、规范准确,实验室检查资料齐全、关键的检查报告不能缺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研究价值,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贯穿见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熟悉病人的病情,学会如何问诊,学会观察和检查病人。围绕病人的阳性体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进行启发式的讨论。

3利用多媒体进行临床带教。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好、存储量大、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逻辑判断和交互对话等优势,其表现形式有趣生动,由抽象化为具体,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和提高教学质量。

带教老师应把传统的教学与现代的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4在带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基本功。从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病例的书写、病例的记录、出院小结等方面和基础操作技能: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均要严格要求和培训。

5定期组织病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在对一些疑难病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包括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应进行的辅助检查、应与鉴别的疾病、怎样鉴别及确诊后怎样治疗等,既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锻炼其分析、思考、归纳及综合能力,初步训练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最后由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使学生从讨论和老师的分析总结中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处理病人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以导学制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制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研究性学习”可使学生学习潜能和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6时刻注意新知识的传授。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带教老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熟悉掌握新知识并在带教过程向学生传授。以使学生紧跟肿瘤学的前沿,掌握广泛的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选择高素质的老师带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高素质的教师。肿瘤学涉及内容广泛,要求教师要具有系统的、全面的、专业的知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提高教学能力。要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尽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成效。肿瘤内科与其他科不同之处在于患者为恶性肿瘤病人。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心理上往往出现怀疑、恐惧、悲观、抗药等心理反应,严重者甚至失去生存信心。

肿瘤学论文范文2

1恶性肿瘤临床特征

1.1感染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其自体免疫系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极易受到致病菌的感染,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1.2发热

大部分癌症患者晚期均有常见症状。若患者有规律性的发热,可能是细菌感染或恶病质有关。

1.3疼痛

晚期恶性肿瘤常破坏和侵润正常组织,使邻近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和破坏,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血液回流受阻,骨与骨膜受到浸润均可造成剧烈疼痛。

1.4恶心呕吐

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往往比恶性肿瘤疼痛更令人苦恼。恶心、呕吐可以是化疗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或是恶性肿瘤侵犯消化或神经系统而造成的;或是焦虑等心理作用。

1.5呼吸困难

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比较难以处理的症状之一,支气管痉挛而致的呼吸困难、肺部感染造成的呼吸困难、心脏功能不好造成的呼吸困难、上腔静脉阻塞造成的呼吸困难、恶性肿瘤压迫邻近器官引起呼吸困难;或患者处于衰竭状态均可以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症状。

1.6恶病质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的极度消瘦、乏力、贫血的症状而出现的衰竭现象。

1.7恶性腔内积液

恶性腔内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重要并发病,指胸腹腔、心包腔、腹腔等部位发生恶性腔内积液。

1.8梗阻

是消化及胃肠道系统肿瘤最容易出现的症状,多数是食道、幽门、十二指肠及小肠等梗阻,腹部恶性肿瘤导致输尿管及相近的脏器梗阻也可出现。

2护理问题

2.1生理方面

因放化疗后,患者的抵抗力下降,生理功能出现异常,患者出现恶病质和器官功能衰竭。

2.2心理方面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复杂,多表现为痛苦面容、心烦和抵触情绪、不配合医院的治疗护理。表现为紧张、焦虑、消沉、恐惧等心理。

2.3生活方面

由于疾病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别人的帮助、照料、关怀和护理。

2.4生命体征的观察

因患者出现恶病质,生命体征变化莫测,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观察,特别是血压、心率、脉博、呼吸、意识和情绪方面的情况,必要时记录出入量。

2.5情绪改变

患者发现自己通过治疗,病情未改变后,情绪特别不稳定,需要护理人员观察、了解、询问、记录和处理,避免出现不必要其他情况,如跳楼、自缢、服毒等自杀情况。

2.6疼痛

恶性肿瘤晚期,疼痛情况复杂,患者疼痛难忍,需服止痛药物干预和观察。由于品可长期止痛,患者的依赖程度会不同的增加,药物止痛效果不明显时,增加给药次数和给药量,必要时安装药物止痛泵调节药物。

3护理措施

3.1生命体征的护理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需定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尤其是患者的血压、心率、脉博、呼吸、意识情况、出入量等。极度衰竭的患者要加强巡视和观察,避免窒息和意外发生。

3.2心理护理

中、晚期患者,多有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可为患者讲生活方面的知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提及病情和治疗情况,鼓励患者勇于面对现实。伴随癌症疼痛而来的恐惧和焦虑,需要患者家属关爱和帮助患者克服这些障碍;给患者以安慰、解释及鼓励,使其摆脱对疼痛的恐惧,增加对生活的希望。详细介绍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乏力、脱发、食欲缺乏等,以便患者更好的配合和接受化疗。

3.3病室环境

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可致严重的感染,使病情加重或恶化。因此,室内要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新鲜。病室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处理,每天通风2次,每次30min。保持病室安静、安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特别烦躁,对声音敏感,因此,减少噪声可保证患者休息和减少烦躁。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湿度保持在50%~60%。注意病室光线,患者因疼痛的原因,特别畏光,尽量不开灯或开地灯。

3.4饮食调节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可引起胃肠道黏膜损害,胃肠道症状严重,有胃部不适,恶心欲吐,不思饮食,应嘱患者勿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宜清淡饮食为佳。

3.5疼痛护理

患者肿瘤晚期疼痛难忍,应向其说明接受疼痛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了解疼痛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疗疼痛的必然性,改变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的错误认识,帮助患者正确用药。根据患者的情况,考虑患者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在患者休息时用药[1];准确、及时地给药并观察止痛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多采取暗示疗法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鼓励患者战胜疼痛,减少其对止痛药物的依赖性。家属面对恶性肿瘤疼痛,要多加关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不断地改进方法与患者交流,使患者分散注意力,也可向医生、护士请教,尽量为患者减轻痛苦。

3.6适量活动

放、化疗后,鼓励患者适量活动,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的参与活动和锻炼。预防感冒,定期复查,防止复发。长期卧床患者易形成压疮,局部受压之处可用气垫或棉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患者翻身;经常轻拍患者背部,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长期卧床易导致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要适当予以被动活动肢体和功能锻炼。

4结束语

肿瘤学论文范文3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现在的状况是,现有的医疗体制,致使各科医生多从自身专业出发诊治患者或根据患者本人的要求去做治疗,肿瘤患者得不到综合治疗。在此,也呼吁有关部门,在有条件做肿瘤综合治疗的各大医院要在体制、制度方面作出保证和协调,如成立“肿瘤综合诊治专家会诊中心”。由“中心”来安排各个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各肿瘤科室执行方案,改变现在各学科间分散的混乱的治疗局面。

搞好肿瘤学教学建设

1教材和教学大纲建设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肿瘤的诊治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各种新的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应用,使得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甚至部分治愈。近年来问世的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已与肿瘤学密不可分,融为一体,而现行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大纲,并未做到与时俱进。田野等通过调查后认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学计划没有单独设置肿瘤学课程,与肿瘤学相关的内容被分散在各种临床学科之中。

以前医学生的肿瘤知识多来源于多学科的教育,学到的知识零散、陈旧,不能反映肿瘤防治的整体性,不能满足于临床工作的要求。随着肿瘤的发病率上升和诊治水平的提高,肿瘤学已成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涉及面极广的独立学科。因此,笔者认为,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与统一规化的系统教材是开展肿瘤学教学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有了这2点就有了教学的方向和教学的内容。肿瘤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有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生以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广大肿瘤科医生。教学大纲应既涵盖肿瘤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又反映时代特色、立足肿瘤学发展前沿。学习的重点应该包括肿瘤临床流行病学、肿瘤病因学、肿瘤病理学、肿瘤诊断学、肿瘤外科学、肿瘤内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等。另外,对常见的恶性肿瘤给予了必要的讲授,尽量将临床肿瘤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并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新理念及培养循证医学思维,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性认识。

在课程设置时,应纳入一些学科研究进展,使老师能及时传授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组织制订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邀请有关肿瘤学的专家参加编写,制定较权威、规范的肿瘤学教材,以适应培养多层次肿瘤学人才。

2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肿瘤学的教学可以说良莠不齐。除了教材和教学大纲不完善外、教学机构的设置和师资队伍也都存在不足。部分高校缺乏肿瘤学教学的专职机构,不管是学校基础部,还是各附属医院,大都未设置肿瘤学教研室,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的肿瘤学教学师资队伍。这样,就没有人专门研究具有肿瘤学的特色教学,更不能做到对肿瘤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等的系统教育和对肿瘤病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学、肿瘤诊断技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方面知识的全面和系统的教学。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肿瘤学专业属于新兴专业,由于我国医疗教学体系不够健全,肿瘤学教师资源匮乏,高素质的肿瘤学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加强肿瘤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增强带教老师的教学责任感,明确职责范围,纠正部分教师重医疗和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倾向。把带教工作与教师晋升职称和岗位聘任的考核相结合,其次采取教学改革措施,加强肿瘤学教研室的建设工作,经常性地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评比活动,建立肿瘤教学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开展教学讲座和学术讲座,加强学术风气建设,优化教学软环境。只要得到有关部门重视,有专设的教学机构的组织和引导,肿瘤学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能初见成效。

3临床肿瘤学教学教师在临床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解决临床问题的基本技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常见或高发肿瘤典型病例,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其诊断要点及综合治疗原则、规范化个体化方案;再对该病进行回顾性、前瞻性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其治疗方法及预后。

医学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有限的临床实习时间里,如何合理安排肿瘤病种的临床实习,是关系到医学生能否应用已学到的肿瘤学知识来处理临床疾病的关键。以往的实习安排大多重视内科、外科,而忽视了肿瘤科的临床实习,这不利于医学生肿瘤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恶性肿瘤已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医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肿瘤临床实习,才能为将来的肿瘤临床工作打好基础。在经过内科及外科实习之后,必须增加安排2个月左右的肿瘤专科的实习,这样才能巩固已学的肿瘤学知识,才有可能深刻领会肿瘤综合治疗的概念,明确肿瘤治疗过程中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及其他疗法的适应范围,正确理解如何选择合理、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为一个合格的肿瘤专业医学生,不但要求对综合治疗的各种手段有较为透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把多种治疗手段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循证医学是近20年来在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模式。其定义为:谨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意愿,将这三者完美结合,做出治疗决策。其核心思想就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在获得这些证据后对其进行充分评价,然后用来指导临床实践。应用循证医学,可为肿瘤患者提供最为合理、有效的诊治规范,最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教学中,还要强调循证医学是肿瘤规范化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方案制定的基石。只有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才能提高诊疗水平。教会学生应用循证医学的原则来指导肿瘤的诊治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以上的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应用循证分析法来指导临床决策的习惯,从而为他们在毕业后从事肿瘤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是建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针对某种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多学科相互合作,综合考虑而制定。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各肿瘤学科和医生之间不协调的问题势必影响学生对肿瘤治疗的整体观念,应在临床教学中反复予以强调。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传授,可以使学生明确目前针对肿瘤治疗既有规范化原则,又有个体化方法。高年级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的医学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以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整合自己所学的肿瘤学知识结构。

增设肿瘤心理学课程

广义的综合治疗理应包括康复及护理内容,这是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颇为关注的事项,也是社会进步、医学发展的体现。以往的医疗多采用生物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强调只有治病才能救人;其实不然,肿瘤即使消除,患者可能致残,心理可能发生障碍,甚至自杀身亡。因此,医生必须注意到患者的社会性。医护工作的重点应从人患的“病”为中心转到以患病的“人”为中心;工作任务己不仅仅是使肿瘤局部得到控制,而是要照顾到患者的全身。调治生理的同时还要兼顾心理,有躯体治疗还要有精神治疗,使患者恢复社会活动能力。

这种高标准的医疗只有综合治疗才能承担。例如,乳腺癌患者承受患癌及失去双重精神上的打击,患者焦虑、忧郁、耻辱、恐惧甚至失望的心理急需疏导和治疗。外形重建的呼声也日渐强烈,这一综合治疗的要求,就其难度来着,往往高于乳腺癌的切除术。掌握并分析患者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以针对性的语言及适当方法作用于患者的高级神经中枢,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达到提高全身机体状况的效果。

可见,以患者为中心的身心治疗任务是繁重的,这是一门世界性的全新医学,作为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则更显得必要,我们应当认真去做。

肿瘤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54-0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以及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问世,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1]。过去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均采用以手术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法,而现在这种传统的治疗模式将逐渐被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所取代[2],并且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是目前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即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我国部分肿瘤医院甚至一些综合医院也采取上述诊疗模式。借鉴国内外多学科诊疗模式[3],从2012年10月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肿瘤医院成立了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本文对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做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4637例,根据是否采用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进行分组,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0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00例,女800例;年龄52~80岁,平均(69.5±7.8)岁;恶性肿瘤类型:肺癌561例,胃癌355例,结肠癌70例,乳腺癌211例,子宫颈癌553例,食管癌250例;病程3个月~5年,平均(1.6±1.2)年。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63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600例,女1037例;年龄50~78岁,平均(68.7±7.2)岁;恶性肿瘤类型:肺癌671例,胃癌476例,结肠癌144例,乳腺癌321例,子宫颈癌663例,食管癌362例;病程4个月~6年,平均(1.7±1.1)年。两组恶性肿瘤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恶性肿瘤类型、病程等一般性资料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诊疗方式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组采用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①以行政手段干预,成立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②成立多学科诊疗门诊;③通过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多学科病历讨论,督促各病种规范化、个体化治疗;④恶性肿瘤治疗有序,效率提高,促进科室相互团结。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恶性肿瘤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恶性肿瘤类型、病程等一般性资料情况;②观察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率、放疗率。③观察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生存质量量表参照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针对恶性肿瘤特点设计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of stomach 22,OLQ-STO22),该问卷有9个分量表和22个条目: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吞咽困难、胃痛、呃逆、饮食受到限制、心情焦虑、口唇干燥、味觉、身体外观状态、掉头发等项目进行评分,每一项症状为1~4个等级,在线性转换后使其得分在0~100分,患者症状越严重,生存质量越差者其分数越高,反之患者症状改善或缓解,生存质量有所提高,其分数相应降低。所有患者的调查问卷均经过统一设计,调查人员通过统一的培训,分别进行逐条逐项的向患者讲解,选择患者自身认为最适合的选项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率、放疗率比较

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日[(11.0±2.0)d]、手术率(67%)、放疗率(76.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0.5±2.5)d,30%,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2.2 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情况比较

分别从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口干、味觉、饮食受限、身体外观、焦虑及掉发9个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3。

3 讨论

恶性肿瘤的临床的治疗往往是以单纯手术治疗为主的治疗模式,随着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诊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MDT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主要是两个以上的多个学科工作团队共同组成工作组,对恶性肿瘤进行定时定期的讨论,从而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4]。MDT的成员主要包括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护理部、心理学专家及社会工作者等[5]。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实行MDT,首先是以行政手段干预,成立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在医院推选出符合条件,即工作在临床一线,理念先进、技术精湛、胸襟宽广、勇于创新、医德高尚、患者信赖的专家担任单病种首席专家,带领整个团队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工作。医院打破沿用多年的“一对一”诊疗模式,实行“多对一”高级医疗诊疗服务[6]。医院正式成立了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食管癌等单病种的首席专家团队,各团队由肿瘤外科系统、内科系统、放疗系统、介入治疗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影像系统、病理科、检验科、药剂科和护理等多个专业的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每个团队指定1~3名临床医师作为团队秘书,负责协助首席专家开展团队活动[7]。

有资料显示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种:①相关专家以循证医学理论为依据,参照美国NCCN肿瘤指南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常见肿瘤诊治规范,通过讨论编写出本院的系统的、成熟的、规范化的单病种肿瘤的诊疗规范[8]。内容应包括诊断标准、临床分期、必要检查项目、国际临床分期标准、治疗原则及随访要求等内容,详细描述患者接受的整个医疗护理服务过程,包括检查、化验、用药、治疗、护理、并发症、愈后情况及出院标准等相关信息,并讨论制定各病种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诊疗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图,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肿瘤诊治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安全性及有效性[9]。在实施过程中,对不正确、不合理或不合时宜难以实施的内容及时修订[10]。②制订并明确首席专家团队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及职责,包括多学科活动制度、多学科讨论病历制度等。要求首席专家每周定期召集团队成员在同一地点进行多学科病历讨论[11]。讨论对象为:a.新入院需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后共同确诊肿瘤分期及其治疗方案的病历;b.经外科手术肿瘤切除术后需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的病历;c.病情复杂需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后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的疑难肿瘤病历[12]。以上病历均由单病种范围内相关临床科室提供,由主管医师将患者病情摘要及相关影像、病理、检验等检查结果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在多学科病历讨论会上进行汇报,由多个学科专业的专家在一起对病历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一致,为患者制定出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13]。主管医师负责记录各位专家会上的发言,最后在电子病历中填写《多学科综合诊疗病例讨论记录》表存档[14]。团队实行严格考勤制度,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参会者,须提前一天向首席专家告假;首席专家因公外出时,可委托团队专家主持讨论会,保证讨论会正常有序的开展。③各病种首席专家团队定期组织相关讲座、会议、读书报告会等学术活动。使各专业专家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最新动态和进展,营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我院克服多重困难成立了胃癌、结直肠癌、肺癌和妇科肿瘤等多学科专家门诊,由至少2名门诊专家从患者进医院初诊时便共同为患者评估病情,经初步评估后决定患者收住进相应的科室。患者入院后,诊疗方案将由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的成员进过多学科讨论后制定,而不是简单的主管医师和上级医师决定诊疗方案。体现了恶性肿瘤患者一进医院门就能享受到多个学科专家为其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很大程度上为患者减少了就诊时间和费用。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多学科病历讨论,督促各病种规范化治疗,患者得到个体化治疗。医院结合卫生部的诊疗规范制定符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的常见肿瘤的诊疗规范。经过多学科讨论的每份病历均由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射治疗科等学科的专家严格遵照肿瘤诊疗规范,共同讨论达成一致后确定其治疗方案。各学科间相互监督,保证肿瘤的规范化治疗。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诊治患者,科学应用手术、新辅助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手段,合理安排每一例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使每例患者均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使每例肿瘤患者不用再去咨询多个专家,省时省力,最终得到专家们统一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采用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诊疗方式进行诊断治疗,观察组采用恶性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结果表明,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率、放疗率和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率,通过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明显地改善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另外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治疗恶性肿瘤可以在有序配合中进行,促进科室相互团结,各临床科室不再像以往由于利益问题抢收患者,而是诊疗有序,经过多学科讨论后,需要手术的患者在肿瘤外科手术后去肿瘤内科接受化疗或放射治疗科进行放疗。例如一例肺癌患者,一进医院就住进了胸外科,但根据其各项检查结果及多学科讨论后得出该患者无手术指征,需进行化学治疗,那么这例患者将立即转到呼吸内科进行化疗。提高了各个科室相互配合能力,从而加强了科室间的团结互助。MDT在院内造成一定影响力,同时促进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发展。由于首席专家团队成员均由各个专业的专家组成,在讨论会上畅所欲言,讨论激烈,因此可以学习到很多不同专业角度的观点,从而吸引了很多在读研究生和进修生到会旁听,他们认为参与多学科病历讨论会是一个宝贵的临床学习机会,从中受益匪浅,同时也调动了各级医师的学习热情。通过讨论,临床医师可以在医技科室专家的帮助下对CT、MRI、病理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阅读,结合患者临床,对肿瘤患者病情诊断分期更加准确、专业和规范;同时,医技科室如放射科、CT、MRI等可以通过临床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回头去看自己的读片结果,积累了读片诊断经验。在MDT管理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MDT过程中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一方面,团队内部各专业间既要互相协作,又要互相监督,为了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应规定每月各临床科室各派一人组成检查小组,对各科本月出院的所有经多学科讨论的病例进行检查是否按照讨论后的方案进行治疗,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首席专家,首席专家每季度对其进行抽查;另一方面,医院的行政职能部门选择专人积极协调解决在各团队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对于医院怎样建立有效的监督监管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②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随访工作意义重大[16]:一是提高生存率[17],在复发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救治;二是增加患者对于癌症手术后的心理承受能力[18],同时帮助部分患者良好配合临床研究;三是有效掌握并发症、复发率和生存率。团队需将以前散在在各个科室的随访工作集中形成由统一团队专职随访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19-20]。

综上所述,MDT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个临床科室的专长,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协作,提高肿瘤患者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以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Wilmore DW,Kehlet H.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fast track surgery [J].BMJ,2001,322(7284):473.

[2] 吴一龙.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困境[J].循证医学,2008,8(1):1-2.

[3] 周雍明,朴炳奎.“治未病”思想在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2036-2038.

[4] 陈孝平,张志伟,杨甲梅,等.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J].腹部外科,2008,21(5):262-264.

[5] 丁建国.中西医冲突的潜在逻辑[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4):66-67.

[6] 吕史平,张文智,蔡守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应用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1):48-49.

[7] 丁罡,蔡秉良,施志琴,等.建立“合四为一”肿瘤诊疗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0,13(2):78-79.

[8] 刘志学.四位一体,创立康复医学综合诊疗新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3.

[9] 王悦华,李杰,王珍.肿瘤多学科整体治疗策略的基础与内涵[J].中国医药,2012,7(4):513-515.

[10] 王悦华,王珍.整体治疗策略在肿瘤治疗设计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7):140.144.

[11] 李杰,林洪生,侯炜,等.中医药治疗肿瘤理念及策略[J].中国肿瘤,2010,19(11):735-738.

[12] 周勇.探询中西医结合的交叉点和结合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3):4315-4318.

[13] 周逢强,齐艳美,岳爱学,等.MDT协助下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影响[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1,5(1):79-80.

[14] 印义琼,刘春娟,覃清梅,等.胃癌围手术期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的综合治疗及护理[J].西部医学,2010,22(6):1140-1141.

[15] 张嘉庆,王殊,谢菲.不断提高我国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1,5(4):367-372.

[16] 汪晓东,冯硕,游小林,等.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的随访体系建设[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6):709-712

[17] Kiebert GM,Welvaart K,Kievit J.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routine follow up on cancer patients after surgery [J]. Eur J Surg,1993,159(11-12):601.

[18] Stiggelbout AM,de Haes JC,Vree R,et al. Follow-up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attitudes towards follow-up [J]. Br J Cancer,1997,75(6):914.

[19] 李恩.从我国“三个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看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必然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690.

肿瘤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56-01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进行临床分组分析,从而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高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13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79例、女性患者为51例,年龄在29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0.9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疾病,其中肺癌患者为43例、胃癌患者为55例、食道癌患者为10例、乳腺癌患者为7例、肝癌患者为6例、卵巢癌患者5例、胰腺癌患者4例。

1.2方法。于清晨空腹抽取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3毫升,之后将血清分离,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血清β2-MG方法为免疫比浊法,使用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以及东芝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A153、AFP、CA125、CEA、CA199方法为免疫发光法,使用罗氏cobas601化学发光仪进行检测,检测试剂为配套原装进口试剂,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对各类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后,对其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记录,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130例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血清中β2-MG、CA153、AFP、CA125、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诊断常用的方法为医学影像检查[1],但对患者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贻误患者病情[2]。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

本文研究可知,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β2-MG、CA153、AFP、CA125、CEA、CA199等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单一肿瘤联合检测阳性率,由此可知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可增加检测结果阳性率以及检测敏感率,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疾病诊断、鉴别、治疗、预后等均具有临床意义[4]。

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尤其是进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相较于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更具有准确性,提高患者病情确诊率,最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徐峰坡,吴翼伟,李清茹,等.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28(1):1027-1028

[2]高建军,王国礼,王明义.消化道疾病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8(1):47-49

[3]原新红,田亚平,郭广宏.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评价[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26(5):350-351

肿瘤学论文范文6

摘要:肿瘤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滞后影响我国肿瘤学学科发展,急需改革和完善。在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肿瘤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符合肿瘤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及肿瘤学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肿瘤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肿瘤学学科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多学科协作组;肿瘤学教学Abstract: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oncology need to change and improve, due to its slow development affecting progress of the disciplines of oncology in our country. A cultivation mode of oncology postgraduate guided by multidisciplinary team is in accordance with multimodality therapy principal and developing trend, which can help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oncology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of oncology.

Key words: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multidisciplinary team;oncolog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32-02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类疾病。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肿瘤患者的数量的倍增,肿瘤学学科迅速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开始建立肿瘤科至今,短短20年,全国约90%以上的三甲医院均已设立了肿瘤科[1]。且肿瘤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治疗新药物、新手段层出不穷,已逐步形成了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介入微创治疗以及姑息治疗等多种手段配合的综合治疗模式。然而,我国肿瘤学的现状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表现为:治疗方案不规范、治疗水平各地各级医院不均衡、缺乏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肿瘤学教育发展滞后,导致相当一部分肿瘤科医师专业基础差,且多数为半路出家;其次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模式死板,不能满足学科迅速发展带来的知识更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肿瘤学研究生教育模式,造就高质量的肿瘤学专业人才,是促进我国肿瘤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

1肿瘤学研究生教育现状

首先作为二级学科,在多数医学高等院校并未设立肿瘤学教学专职机构[2],临床医学本科生仅能从内外科各系统章节中,粗浅的了解肿瘤学诊疗知识;即便是研究生课程设置上,目前为止尚缺乏规范统一的教材,多数课程由授课老师自选教材或自制课件,这导致肿瘤学研究生教育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容易引致地区教学水平不均衡。其次,教学缺乏知识的跨学科综合性。传统肿瘤学的教学大纲仅涵盖了外科学、内科学、放疗学、病理学以及影像学等学科知识;随着肿瘤治疗的理念、局部治疗方式、药物种类、治疗策略迅速发展,不仅各学科发展迅速,且衍生出不少肿瘤治疗相关新兴学科,如生物免疫治疗学、介入医学、核医学、激光学等等,因此现有教学大纲过于陈旧,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学科发展需要。另外,研究生生源缺乏专业性且水平不均衡也是当前肿瘤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目前,各大医学院接收的肿瘤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来源于医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和其他专业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以我院肿瘤内科为例,2002年至2009年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4人,其中12人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占总人数一半,而另外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中,从事肿瘤学专业仅2人,其余生源既往从事工作包括:大内科、检验医学、基层连队卫生队、干部保健等等。对于应届毕业生和非肿瘤专业研究生来说,肿瘤学较为陌生,仅3年的学习时间,既要完成肿瘤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学习,又要完成科研课题的任务,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系统、全面、规范的教学方法。

2多学科协作指导肿瘤学研究生教学的实施方法

2.1综合治疗概念及多学科协作组

所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分期),结合细胞生物学改变,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各种有效治疗手段,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是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它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局部与全身并重、分期治疗、个体化治疗、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注重循证医学等特征。这一概念涉及了多个学科的参与;所谓合理性与计划性,就是强调要通过制定决策前的多学科评估、讨论合理安排患者的治疗策略,以最大限度的延长生存及改善生活质量[3]。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肿瘤治疗模式,多项国外研究表明该模式的应用可为食管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肿瘤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治疗和改善预后[4-6]。在欧美部分医学发达国家,已有法律规定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应由以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医师为主体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共同制定。尽管我国的多学科协作组起步稍晚,但在多家肿瘤专科医院及三甲医院的肿瘤科已将这种诊疗模式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2.2多学科协作应用于肿瘤学研究生临床教学的必要性

为使广大肿瘤学研究生、未来肿瘤学学科的人才充分了解综合治疗原则,让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意识根深蒂固,避免输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师,将多学科协作应用于肿瘤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有其深远意义。不仅在教学中深化及形象化综合治疗理念,又能同时传授全方位多学科的前沿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协作与配合能力,有助于提高肿瘤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3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应该编写规范的肿瘤学研究生教材,内容应该包含:各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各学科诊疗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前沿知识、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病例分析与解析等内容。以便学生从概念-理论-实践循序渐进地学习。

肿瘤学论文范文7

方法:应用肿瘤专科护理分层次培训模式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检验。

结果及结论:经过对不同层次临床护士分层次专科培训,能最大程度的缩短新进护士的工作适应期,使肿瘤科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减轻因不必要的差错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肿瘤专科 护士 分层次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22-01

目前,肿瘤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死亡原因,随着肿瘤学科的发展,对肿瘤护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要求不断提高,对肿瘤专科护士的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肿瘤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与内容都有其特殊性,我院于从2009年建立了肿瘤护理培训基地,对不同层次肿瘤科护士进行分层次专科培训,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2009~2011年我院肿瘤科护士,按照工作年限分为: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1-3年,中年资护士工作时间3-5年,高年资护士工作时间5年以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按照规范化培训手册要求,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安排优秀的高年资护士带教。中高年资护士由科护士长负责督导组织培训,分系统进行专科化的培训讲课,科护士长制定培训计划,参加专业的培训班,安排专科护士进行专业的带教、讲课、护理查房等活动。

实施方法。

1.1 理论培训。理论课程讲授内容包括:①肿瘤的流行病学与发病、综合治疗与护理概况;②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人文关怀、家庭社会支持;③化疗操作、职业防护新进展;④化疗药物分类、作用机理,化疗方案新进展及化疗相关的护理研究;⑤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临床表现、作用机制以及护理要点;⑥肿瘤放疗、化疗、生物治疗患者的护理;⑦肿瘤患者的姑息护理;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支持、康复治疗、生活质量测评;⑨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⑩肿瘤患者的静脉管理,如静脉的评估与选择、中心静脉置管(CVC)及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持续性化疗的应用及护理等。

1.2 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期间的第一阶段护士熟悉了肿瘤科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熟悉了抢救物资与设备的使用,熟练配合抢救患者,掌握了化疗职业防护措施;第二阶段掌握了肿瘤化疗、放疗、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不良事件的汇报与处理流程;第三阶段掌握了CVC、PICC技术及护理。

1.3 评价方法。由考核小组对各层次肿瘤科护士进行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考核成绩全部实行百分制。合格指标:①技术操作考试分数≥90分;②理论考试分数≥90分;③急救技能≥90分;完成培训目标并考核合格的护士由院护理部统一颁发肿瘤专科护士认证证书,并作为护理骨干培养,每两年重新注册一次。

1.4 培训效果。所有护士培训率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5%,肿瘤护理分层次专科培训的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激发护理人员的进取心。

2 讨论

目前,往往把在肿瘤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肿瘤病房工作的护士称为肿瘤专科护士,但肿瘤科护士和肿瘤专科护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随着肿瘤专业规模扩大,培训任务增多,培训时间紧迫,分层次专科培训模式的建立成为必然,对肿瘤专科护士行分层次专科培训是护士在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阶段,尽快提高他们的肿瘤专科素质与能力,是肿瘤专科护理队伍建设和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护理自身的需求。

肿瘤护理分层次专科培训的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激发护理人员的进取心;按年资、分层次设立护士考核目标,且考核评分标准中涵盖不同层次护士培训内容和考核要求,能考核出护士的综合能力,并激发护士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进取心。避免过去技能考核中所有护士统一标准同一要求带来的高年资护士无兴趣、无动力也无提高的状况,改变部分护士认为技能考核只是例行公事,甚至劳命伤财的错误观念。

肿瘤护理分层次专科培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培养、考核和认证体系,规范肿瘤专科护士的工作角色与内容。完善和加强相应临床岗位设置根据肿瘤专科护士的不同角色及功能设置不同岗位,如乳腺癌专科护士、肺癌专科护士等,为通过培养、认证的肿瘤专科护士提供“用武之地”。而在医院整体范围内或者社区内设立疼痛专科护士、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专科护士和临终关怀护士等。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专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中的角色和地位[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85—88

肿瘤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诊治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97-01

胃肠间质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包括大部分消化道间叶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出血、吞咽困难、胃肠道梗阻、溃疡穿孔等症状[1]。胃肠间质瘤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是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发群体胃肠道间质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近年来,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胃肠间质瘤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胃镜检查、超声胃镜检查、X线钡餐、CT检查、18FDG-PET、18FDG-PET/CT、肠系膜上动脉DSA检查等[2]。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肿瘤首选且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深入实践,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受到了广泛关注[3]。本文旨在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院诊治的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治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院诊治的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7.9±3.7)岁;病程2个月-42个月,平均病程12个月。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中胃肿瘤18例,小肠肿瘤9例,结直肠肿瘤6例,食道肿瘤1例,肠系膜肿瘤1例,后腹腔膜肿瘤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出血、吞咽困难、腹部包块、胃肠道梗阻等症状。

1.2 诊断方法 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均行超声胃镜检查、CT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超声胃镜检查检出胃部肿瘤18例,小肠肿瘤8例,结直肠肿瘤5例,2例错诊为盆腔肿瘤,漏诊3例。CT检查检出胃部肿瘤10例,小肠内病变8例,结直肠肿瘤5例,2例错诊为盆腔肿瘤,漏诊1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出胃肠间质瘤阳性者32例。

1.3 治疗方法 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治疗。1例部分切除胃部病变,17例全部切除病变胃,2例部分切除小肠肿瘤,3例全部切除小肠肿瘤,3例全部切除结直肠肿瘤,1例全部切除食道肿瘤,1例全部切除肠系膜肿瘤,1例全部切除后腹腔膜肿瘤。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局部包扎、放置引流管和术后常规抗菌护理。术后观察疗效。出现并发症后再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对症治疗。

2 结 果

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中超声胃镜检查检出31例,检出敏感率为86.11%。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中CT检查检出25例,检出敏感率为69.44%。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出32例,检出敏感率为88.89%。本组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行全部切除术33例,占91.67%。术后随访有3例发生复发转移,占8.33%。3例复发转移患者均行行全部切除术,术后痊愈出院。

3 讨 论

胃肠间质瘤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胃肠间质瘤早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类型予以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诊疗。胃肠间质瘤患者应加强体格检查、及早识别高危因素,并予以及时干预。胃肠间质瘤由于具有病程长、合并症多、病因复杂、对患者影响大等特点,治疗较为困难[4]。临床上胃肠间质瘤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胃镜检查、X线钡餐、CT检查、18FDG-PET、18FDG-PET/CT检查等。本文研究表明,对于胃肠间质瘤,超声胃镜检查能够明确肿瘤具体部位和大小。超声内镜对于胃肠间质瘤可迅速协助初筛,辨明胃肠间质瘤位置、大小、起源、局部浸润、转移等。CT消化道三维重建对于胃肠间质瘤可评估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密度以及肿瘤内的血管分布。用18FDG-PET检查能反应肿瘤的代谢情况,对于早期转移或者复发患者,18FDG-PET检查比CT敏感。

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手术方式对症治疗胃肠间质瘤。胃肠间质瘤切除术的操作时间与手术实施者操作熟练程度有很大关系,因此外科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胃肠间质瘤切除术的认识,增进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病变组织切除是临床上控制胃肠间质瘤最为有效的手段[5]。本文研究表明,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肿瘤首选且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可行局部切除或行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边缘应超过2cm以上。病变组织切除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临床上胃肠间质瘤手术治疗后应考虑控制感染,尽可能有专人陪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出现急性并发症时应实施及时诊疗和护理。胃肠间质瘤患者易发生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等消极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妥善处理,热情对待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诊断及治疗。胃肠间质瘤病程较长、多伴发其它并发症,因此一旦发现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应进行及时干预和护理。防治胃肠间质瘤并发症的出现重在预防。医务人员应提高对病变组织完全切除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认识,对进行病变组织完全切除术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加强管理和定期随访。应对胃肠间质瘤患者具体的身体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谨慎的、合理的、系统的评价,确保病情诊断确切,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病变组织完全切除术治疗方案。甚至应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以确保有效预防病变组织完全切除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李金丽,王仁本,于金明,等.胃肠间质瘤诊治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3(20):1591-1594.

[2] 解乃昌,卢军峰,覃新干,等.原发性小肠胃肠间质瘤31例的诊治体会[J].广西医学,2011,33(10):1325-1327.

[3] 胡达水,胡海,万志刚,等.胃肠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临床诊治[J].实用临床医学,2011,10(5):11-13.

[4] 朱青山.胃肠间质瘤临床特征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

肿瘤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妊娠;卵巢肿瘤;B超;手术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 其危害性表现为对母儿均可产生不良影响, 治疗上需兼顾母体及胎儿, 临床上处理与普通患者不同。因此, 早期诊断, 适时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35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35例,均系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年龄22~40岁,均龄26.5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7例。卵巢肿瘤发现时间见表1。

1.2 卵巢肿瘤的发生部位、大小及病理类型:左侧卵巢肿瘤18例,右侧16例,双侧1例;肿瘤直径≤5cm 9例,5~10cm23例,>10cm 3例。35例均由临床诊断并经病理证实,其结果为良性34例,交界性1例。卵巢肿瘤病理类型见表2。

1.3方法35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中, 术前采用B超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 必要时立即采取手术治疗, 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

表1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现时间

表2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

2结果

35例中,2例在孕中期行手术治疗,术后保胎治疗,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健康;其余33例在孕晚期行剖宫产术的同时行卵巢肿瘤切除(1例因冰冻病理为交界性浆液性状瘤而切除患侧附件;余32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卵巢部分切除术)。

3 讨论

文献报道,孕妇中卵巢肿瘤的发生率约0.077%~0.9%,但妊娠与卵巢肿瘤并存时,恶性肿瘤相对罕见。在大多数情况下,临床上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是先有卵巢肿瘤而后妊娠的。妊娠对卵巢肿瘤的影响往往是容易掩盖症状或导致症状不典型,而导致诊断困难和不易获得早期诊断。卵巢肿瘤在孕期常无临床症状。孕早期应进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孕中、晚期B超除检查胎儿及其附属物外,应加强对附件的检查,以提高卵巢肿瘤的诊断率。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并发症是肿瘤扭转,产道梗阻致自然分娩受障、流产、肿瘤破裂和出血、恶变。孕期发现中等大小的卵巢肿瘤,尤其是卵巢畸胎瘤,如突发剧烈腹痛,应考虑蒂扭转的可能,一旦确诊应马上手术。对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妇,加强围生期检查十分重要。嘱患者定期产检,包括B超和肿瘤标志物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及腹部受压,以免引起卵巢肿瘤蒂扭转、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治疗取决于孕期早晚、包块大小和性质以及患者有无症状。妊娠早期发现的直径<5cm、单房、活动、边界清楚、内为液性暗区的卵巢包块,多为妊娠引起的生理性囊肿,可定期B超复查.一般孕中期后囊肿逐渐缩小或消失,不必手术。若孕期随访中发现肿瘤增大明显,界轮廓不清楚,一旦确诊恶变或不能排除恶变可能,则应尽快行剖腹探查。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在孕早期不宜选择手术,手术适宜时间为妊娠12周后,最适宜的手术时间大多认为是14~18周。因此时子宫敏感度最低,胎盘已形成,能分泌足够的孕激素替代黄体维持妊娠,且子宫较小,手术操作方便,不易发生流产,手术较安全。部分卵巢瘤样病变在临床上和病理上常常和真性肿瘤混淆,尤其在妊娠状态下,正常卵巢亦增大呈囊性外观,应加以鉴别。本组有5例术后病理为卵巢黄素囊肿,术中探查见双侧卵巢囊性增大,约6cm×5cm×5cm~12cm×10cm×8cm,表面光滑,淡黄色,呈多房结节样,直径大小不等,囊腔内含清液,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取小部分组织活检,冰冻病理为双侧卵巢黄索囊肿,故未再行卵巢囊肿切除。这是因为,卵巢黄素囊肿属生理性囊肿,可自行产生并随妊娠终止而自行缩小和消失,术中一旦确诊,不需特殊治疗,尽量保留卵巢组织。本组患者均处于育龄期,因此剖宫产时发现卵巢良性肿瘤应尽量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卵巢部分切除术。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对侧卵巢也必须仔细检查,排除肿瘤的可能性。

总之,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术中应考虑妊娠期的生理变化,熟练掌握肿瘤大体观,提高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避免对卵巢组织过度损伤,切勿轻率切除卵巢组织。

参考文献

[1]杨冬梓.疑难妇产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30-232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94-1995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