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集锦9篇

时间:2023-03-02 15:00:11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数控专业 课程改革

目前在我国制造业,数控机床的普及率已大为提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早日实现我国数控机床的产业化进程,数控技术人才,尤其是在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工人的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合格的“蓝领型”数控技术人才,不仅应具有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等理论知识,还应学习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数控加工编程技术、CAD/CAM软件等先进制造技术,更需具有数控技能操作的实践能力。这对以培养“蓝领型”数控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现状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早已意识到了培养数控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并加大了数控人才培养的力度。但不可否认,中等职业学校的数控教学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的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目前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及其需求日新月异,而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远滞后于企业需要,仍存在着教学内容较陈旧的问题。在理论教学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仍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为主,而对数控机床加工编程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还较薄弱,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数控技能操作教学方面,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受条件所限,实践训练安排不足,即使有,训练重点也主要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数控加工工艺和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导致学生受到的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维护的培训效果较差,不能适应企业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师资配备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数控专业的性质决定,中等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师资应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师资数量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由于近年来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企业需求大量的数控加工人才。各职业院校争相开设数控专业,需求大量的师资;与此同时,国内培养数控专业师资的高等院校很少,因此,现阶段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在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师资中,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难于满足数控专业的发展需求。

(三)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配套条件不能满足专业需求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实践训练设备普遍存在条件差、数量少、类型单一落后等问题,设备数量少导致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就很少,设备类型单一、落后导致学生所学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因此,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实践训练设备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发展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从发展策略上高度重视数控专业的发展,主要应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训练基地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

(一)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有针对性培养数控技术人才,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建立健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学校学习阶段,中等职业学校以企业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数控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使所培养的学生能较好地贴近毕业生岗位需求实际;第二阶段是在企业实践阶段,学生在校学完规定的课程后,到企业进行实践,校企双方在师资、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题目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学生全方位接触公司的数控产品,进行实际操作。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学生毕业后可立即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凸显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所在。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急需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应采取措施以着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校应重视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数控技能强化培训,例如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岗位培训;另一方面,有计划地从企业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聘用为兼职教师,请他们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当然,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搞好数控技术教育,学校需要积极为企业引进人员开展教学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过好教学关。只有配备了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中等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才能开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真正地提高数控专业的教学水平,缩小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的差距。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2

关键词:职业院校 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教师

职业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办学特色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课程模式要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课程,向“职业能力导向”的“三段式”课程过渡,再向“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一体化课程”发展,然后,再突出理论知识传授,既要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师的类型也从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过渡到“双师型教师”,再发展到一体化教师。一体化课程的建设和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实践职业院校教改的重要内容。

一、一体化课程的构建

一体化课程既不同于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也不同于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CBE和MES课程模式。一体化课程必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必须强调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能力不仅指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包含了学习、思考、交往、合作、知识使用等的技能。一体化课程是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实施“做中学、做中教”,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与训练。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劳动使人聪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所以,只有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让学生切实“动”起来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一转变的关键。一体化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原来的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各自精彩的“填鸭式”课堂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的力度,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大于50%。讲解理论的时候多和实际相联系,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水平,逐渐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故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在于不仅要有岗位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即除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诸如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核心能力。与此对应,教师不仅要传授事实性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院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分为四个步骤,即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设计。其主要内容如下。

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学院多次派专业教师到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考察、学习、调研,2006年又成立了“校企融合”企业——河北御珩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了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使该标准始终站在该技术领域平台的前沿,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专业课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等职业毕业生。一体化课程构建了开放、民主、活泼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学院在数控技术专业班试点,试点很成功,该班98%学生都取得了“数控技术专业高级技能证书”。

学院“一体化课程班”学生作品

学院还多次组织数控专业师生参加省级、部级数控大赛。2010年笔者被河北省人社厅授予“冀中能源杯”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河北省选拔赛“优秀指导教师”,同年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贡献”荣誉称号。2010年5月,学院学生张百岁、宋玉兴、何朝乐,在2010年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比赛数控车加工中心组合第一名。2011年1月学院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学院由7名选手代表河北省参加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四轴)3个组别的比赛;经过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奋力拼搏,学院代表队最终获得优异的成绩:冯迎超获得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加工中心(四轴)教师组第一名,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崔小建获得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加工中心(四轴)职工组第二名,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卢磊获得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数控铣工职工组第二名,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12月学院“张凤林、胡素爱、王增杰、李会英、贾毓杰”获首届河北省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张凤林为团队带头人。

冯迎超(中)、崔小建(右)、卢磊(左)在

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中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如果没有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场所、设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要真正实现一体化课程教学,做到教学和企业生产之间的零距离,不仅需要有能够用于讲练结合的一体化教室和专门用于专业技能培训的技能训练室,还要有提高专业技能的生产车间。要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结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在这方面,学院加大投入,先后建成了电力拖动、电工、电子、单片机、PLC、维修电工、CAD/CAM和数控系统维护维修实验室,建成了普通机械加工、数控车加工、数控电加工、数控铣加工、数控小型加工中心、焊接、钳工等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设备配置多元化,型号多、系统多。2006年4月13日,学院数控实训基地经河北工商局批准成立为“河北御珩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前校后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该公司与多家企业建立外协加工合作,有了提高专业技能的生产车间,使我们的数控技术水平始终站在数控技术领域的前沿。

学院数控实训基地

4.加强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要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要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一体化教师和双师型教师,这两类教师都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重点在于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都能胜任,但一体化教师重点在于能胜任基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术、实际生产和管理于一体的工作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显然,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体化教师主要工作从事模块化课程、专业实验、专业实习的教学工作,擅长于专业理论和专业专项实训教学。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课程教学,擅长于实际生产和管理过程、专业专项操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核心能力的教学。

一体化教师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谋求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大趋势,那么,如何培养和使用好一体化教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

1.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大力推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培训教师上岗资格证书制度。学院组织教师参加专项技能培训,参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培训,让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身专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知识、技术、方法和工艺。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教师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

2.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

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学院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关系,并聘请专家到学校数控实习基地现场指导、操作演示,全面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全面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3.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实行“导师制”

建立一条高效的立体化信息通道。学院建立聘任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任教的机制。聘请行业企业学院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企业高技能专家客座教师”作为年轻教师的导师,让他们跟班听课,对年轻教师在备课、上课、教学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4.建立考核和激励的用人机制

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及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一体化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组织能力,要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会如何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要会在实践中总结理论,还要善于了解企业的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最新知识、最新工艺、最新方法和最新技术。教师要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教师岗位考核结果应作为竞争上岗、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一体化教师在竞争上岗和享受有关待遇上应优先考虑。学院要建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对取得优异成绩和显著成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3

论文摘要:首先论述了数控技术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制造业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状况,然后从基本思路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实验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对笔者所在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过程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数控技术自20世纪中叶出现以来,给机械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在,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同时,数控技术也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物质,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先进的数控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数控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工艺、编程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数控人才,特别是既懂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培养任务主要是由高职高专院校来承担的。

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并不能满足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的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延续了普通教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知识而轻技能;第二,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没有真正明确数控技术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素质和技能。由此,造成了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缺乏职业特色,而不能迅速地适应岗位需求。因此,数控技术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英才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制造业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适应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核心,构建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挥本校的优势,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办学条件完备、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作用大的骨干专业。

通过深入到本地区机械制造业企业一线的调研、分析和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我们得到了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为: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CAD/CAM软件应用。在结合了我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掌握现代数控技术人员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际工作能力突出,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编程、操作、维修、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我校的数控技术专业自2005年开始招生起,一直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目前,该专业在师资力量、实习实训条件、优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较为扎实的建设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我们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1.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不断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我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而校企合作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能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企业对数控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为专业建设提供正确的思路;还可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校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

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指导;并对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进行审核;指导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协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岗位的安排。

另外,根据需要,聘用企业理论知识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优越的师资条件。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必须要给学生创造实际生产的环境。因此,我们建立了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借助企业优势,在拓展了教学空间的同时,也让学生接受到了企业“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和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确定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以核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确定我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工和数控加工工艺员;然后,根据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例如数控加工工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分析零件图纸、获取加工信息、确定加工方案、制定工艺文件;最后,通过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以及教学计划的修订,从而逐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课程的优化和整合。

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应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强化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先进性原则。其中,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注重实用性;实训教学方面,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中心,加大实训量,保证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并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2)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校的数控技术本专业已经有“机械制图”、“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数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七门课程通过了校级精品课验收。争取在今后几年内,专业所属的课程多数可以达到校级精品课的标准,对于已有的校级精品课程,也将分阶段、分层次地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融合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现场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类比法、分组教学、“一帮一”教学等。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也组织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实训指导书以及拓展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并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将优质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实现共享。使课程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充分整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和测试,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优先选用适合本专业的、基于工作工程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目前,已经正式出版并应用于教学的有《机械工程实训教程》、《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大学物理实验》、《AutoCAD工程制图教程》等教材,以及《数控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还有部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型教材正在积极编写中。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于2007年建成了机械加工实训中心,设有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焊接、CAD、控制技术及机械原理六个区,总建筑面积4700㎡。其中,数控加工实训区拥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等主要教学设备,并配置了FANUC、广州数控等多种数控系统。同时,还建设了多个数控加工仿真实验室和CAD/CAM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内均配置60台电脑,并安装了AutoCAD、UG、CAXA、上海宇龙数控仿真系统等多种专业软件。经过几年的不断扩建和更新,该实训中心已建设成为一个具备真实生产环境,能满足教学需要,并兼有生产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功能的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

另外,我校还积极开发一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如青岛海信集团、山东力诺集团等。技能性较强的部分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都可在合作企业内进行,确保“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4.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将专业建设的成果真正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此,我院开展了多项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并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首先,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通过继续攻读更高学历、外派到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或参与各种校内外的师资培训班等形式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并定期组织教师技能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教师通过本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相应的证书。同时,聘请相关院校、科研所或企业的学者、专家和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聘用制度。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技能实训;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愈加迅速,应用也更加广泛,在人才需求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教师要把中职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任务,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数控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科学

首先,部分教师对数控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计划上也没有正确的实施计划,往往是用师资决定课程,造成课程分布不合理或课程内容混乱的现象。

其次,教师的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接轨,这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当代企业的实际要求。以数控加工刀具为例,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力度还不够,其教学方式也仍以理论讲解为主,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2.数控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数控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运用,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也造成了数控专业师资力量与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不仅如此,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还体现在缺少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特别是缺少既熟悉企业发展与生产的实际状况,又能发挥教学职能的“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3.实践教学重点错误

当代企业不仅需要能熟练操控数控机床的基础性人才,还需要能掌握数控加工工艺、CAD/CAM、编程与故障检修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若要达到以上标准,仅仅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很多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仍然只集中在数控机床的操作方面,忽略了对学生其他在实际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实训技能的培养,致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严重脱离。

二、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与改善策略

1.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在数控知识的讲解中先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再向学生展示本校数控专业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或者是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的各种成绩,以此用轻松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其次,向学生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待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后,再采用现场观察讲解法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数控维修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实验设备,并结合视频的形式,介绍设备的外部结构和使用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的认知过程会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高对数控知识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一,建设金属加工实训基地。先进的制造技术离不开对传统金属加工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现代创造技术是由传统技术过渡而来,数控机床的自动化运用,离不开传统技术中的车、刨、磨等加工技术。作为一名合格的数控加工人员,如果没在传统技术上打下良好的学习与实践基础,便不会正确掌握刀具角度知识、切削的合理用量与科学的制造工艺,与企业的需求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师在讲解现代制造技术知识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传统金属加工能力的培养。

其二,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培养学生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编程能力与数控加工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目的除了获取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就业。由于中职数控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实在的帮助。其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第一,在技能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较为实用的数控技能,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符合当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第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职业性格特点,具体、准确地分析每个学生性格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此让学生能更好地规划以后的职业道路。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当今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与学生共同筛选有用的就业信息,从而拓展学生的就业视野。

第四,在学生掌握了数控知识与数控技能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应聘时的谈话技巧,避免让学生成为重成绩轻实用的学习机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以外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型的综合性人才。

中职院校只有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改变教学理念,重新分配专业课程的比例,着重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并不断拓展实践教学途径与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数控技术人才,使我国机械制造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5

关键词:中职 数控 教学 改革

目前,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学生一部分会选择继续学习,而大部分学生通常在学习两年后会进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他们普遍会出现无法顺利适应岗位要求的现象。企业需要的数控技能人才依然严重缺乏,出现了“在校学习两年,不如企业培训两个月”的奇怪现象。为此,中职的数控专业教学需要结合市场发展所需进行有效调整和改革。

一、中职机械数控专业教学现状

1.中职数控专业学情分析

在“中国制造2025”的市场大环境下,制造企业的技术在飞速发展,中职的数控教学技术是滞后于企业的,从而出现很多数控专业的顶岗实习生与企业生产无法有效对接,或者数控实习生的技能特点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突出表现如下。

首先,对本专业的实用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能力欠缺,不熟悉工程材料的特性。

其次,不能熟练地掌握各种典型的数控加工设备,对各种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熟练对应,设备的调试以及设备的简单维修能力严重欠缺。

最后,对数控加工专业的新技能,新工艺钻研程度不够,因为在企业各种机械产品设计初期时,需要借助CAXA制造工程师、Solidworks、Pro/E等数控造型设计软件进行仿真模拟试验或者是自动编程加工。这些现状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多种问题,中职数控专业教学面临改革的处境。

2.数控行业发展迅猛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制造业正在不断地向“工业智造”方向发展,传统的制造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升级,数控进行技术革新已是一种趋势。企业不断使用工业机器人替代大规模的人工操作,同时产品的精度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数控技术正大步向着专业性、通用性、综合性等方向迈进。不断引入新的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技术,用于产品的初期设计及制造,使数控技术变得高效、便捷,朝着小型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3.数控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

随着数控设备生产能力的不断改进和提升,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工问题的应对能力将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关键点。对产品设计造型、工件加工工艺分析、产品组装调试训练、机械产品的销售技能以及各种数控加工设备的维护与修理知识,都将是企业要求数控技能人员掌握的。只有全面地了解数控生产的完整流程,才能应对企业初期品试做,复杂工件装夹,编制程序,不良产品的装配等问题。

二、中职数控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

1.教学内容的创新

中职数控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全方位的专业数控技能。数控机械加工是实践技术要求很强的专业,不仅涉及金属切削加工、加工工艺、刀具选择,工量夹具的选用和安装,还包含材料切削技术以及机床维护保养方面的知识和辅助设计CAD/CAM技术等,它是一门混合了多门知识的应用技能。

为此,中职机械数控加工要为市场企业提供更好更优秀的技术能手,就应该紧跟制造业企业的市场潮流,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中职教学现状,改革之路应该根据中职学生入学时的认知能力与学习习惯来入手,合理安排必授知识点与拓展知识点。努力建立数控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以“机械识图和金属材料理论为起点、数控机械加工为基础、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为核心、实践操作为手段”这一基本体系来构建。对数控机械专业的实践理论知识结构进行企业化和实用性的改进,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行训练。

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学期中期可以带学生去当地技术先进的工厂进行实地见习,或通过结和企业共同举办一些创业创新的比赛,带动学生的专业学习氛围。把学校的教学延伸到现实的企业生产制造上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所学专业在企业真实的运作情况。这能极大地提升中职数控机械教学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同时也开拓了校园师生的产业视野,使学生在走出学校后迅速适应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成为被企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人员。

2.教师教学思路的创新

数控实操加工课程对教师动手能力的要求是极高的。每年学校知识内容的重复教学导致教师实践操作的历练也不够,数控专业教师的操作能力应该长期磨炼,才能达到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同企业技术人员接轨。

为此,中职学校要积极和本地的机械制造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每年定期让骨干专业课程教师到工厂去锻炼,与公司的生产技术人员共同生产,共同开发,共同研讨。让教师也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中去,通过在合作企业岗位的实战磨炼,将操作技能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有机结合起来,提出适合市场行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变教学模式。使中职数控教学更接地方制造业的“地气”,实现教有所学、学以致用,同时也为服务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3.学生考核体系的创新

由于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较差、知识接受能力不强,他们的学习方法通常是有所欠缺的,而且中职学校的数控机械加工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目前是以中等职业技能考证(中级工)作为主要的考核办法,由于其考核的内容更新不快,所以仅利用课堂上的教学,学生技能考证是通过了,但是出现真正适合企业的技能人员还是没有培养出来的状况,到就业企业后,这个证书已经无法有效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其考核办法可作出如下调整。

一是实操工件作为考核内容,在数控实训教学时,积极鼓励学生的动手实践,提升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厌学心理转变成乐学心理,这样才能教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综合实践能力更强的数控技术人员。

二是中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专业建设水平,建立了更高水平的职业技能考证,如高级工证、企业从业上岗证等。对于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去考高级工职业技能证书,形成一种校园榜样和技能引领的作用。

三、小结

中职数控加工教学是以培养数控技能工匠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中职毕业生市场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的职教品牌。在不断推进的中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中职数控加工教学的改革将是中职教育的必然选择。为了应对加工制造业大量的产业结构升级,中职数控教学必然要调整数控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相信通过多元化新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技能培养方式,一定能培育出更优秀、更适合市场行业的高素质数控加工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岱.中职学校数控技能教学浅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12).

[2]卢文澈,苏宏志,韩伟.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与实践探讨[J].继续教育,2014(11).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6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数控教学 师资 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

前言:

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和检测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实现现代化工业自动化及集成化生产的必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设备,而熟练掌握数控技术的人才却寥寥无几,大型企业高薪难聘数控技术人才已经成为了社会和职业院校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急需大量的数控加工一线生产操作人员。为此,国家加大了数控专业教学资金的投入,中等职业学校也加大了数控专业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那么,作为一名数控专业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主要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化实训及产教结合等进行了一些探讨,望能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

一、职业院校数控教学的当前现状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质量与数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各职业院校都看准了这一块巨大的“蛋糕”,相继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造等专业,进而重点培养数控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最终很难满足市场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的步伐加快,以及加工制造业面临市场环境的加剧变化,各种高精尖的数控设备不断引进到企业生产中,其数控加工工艺复杂,对操作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生产中各种操作系统和数控编程方法,相对滞后的教学条件使数控加工专业的教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许多职业学校把数控实训的重点都放在对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上,数控编程的教学也只是加工出零件的基本几何形状,对零件的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几乎没有要求,有些学校的数控实训甚至从没有切削过金属零件。可想而知,这样培训出来的学生的实践技能十分匮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教学和实际生产严重脱节了。

近年来,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社会对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也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熟知企业的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尤其缺乏,这就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的质量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这就是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键区别。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功是熟练掌握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技能。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教师,他们应具有讲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素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他们必须有教师系列职称资格证书和工程师系列职称资格证书的“双证”。只有具备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学生,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本身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和有计划、有重点地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在科研和生产中锻炼自己,最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必须对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定期安排一部分教师到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进修,提高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技能,争做“双师”型教师。

三、促进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

有些学校在安排学生数控实训时,通常使用塑料或是铝合金材料进行切削,尽管我校的数控机床加工的是钢件,但实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与生产还是截然不同的。实际生产中,所采用的刀具和材料完全不同,对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在生产中产品只要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就是废品。为提高学生对产品加工的质量意识,把数控加工实训中的“综合训练”与“企业产品加工”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加工外协产品,不仅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机床,而且还能掌握产品的检测、精度控制等方法,从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强调要严格养成规范化得操作习惯,按要求生产出实际的合格产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我们注意到学校统管的既定模式存有诸多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之举是坚持内外结合的方针促进学校发展。既要重形式,更要重内容。对内实行责任制,实训车间全天对学生开放,由责任教师提出实习方案,每学期末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修订及完善。这既可以稳定教学秩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外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产和学得以结合,在学生完成校内实习基地的实训内容的前提下再到企业实习,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展;同时要熟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并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不断学习先进的实习教学经验和模式,使数控教学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实用化。

良好的校企合作不但可以使学生到生产环境中进行数控实训,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数控专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校企共同合作培养人才,最终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岗位明确、能力突出的数控专业人才,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四、结语

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出现及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教师必然面临更多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建立并完善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社会不断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这将是我们永恒的探讨主题。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7

【关键词】新工科;数控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在立德树人新要求的背景下,提出了“新工科”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1]。随着2017年“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和2018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的提出,标志着以“新工科”为主题的工程教育理念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经之路。“新工科”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伴随着工科及制造业的发展,企业自动化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增加了数控加工类人才的需求[2,3],如何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素质、有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广大高校需要探讨并解决的问题,因此数控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1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1数控技术教学模式

当前应用型高校数控技术课程的培养模式为:理论课程+实验课程(1+1模式),但主要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占比低,用于辅助理论教学。数控技术专业课是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与信息学科于一体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大部分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教学大纲,主要进行相关基础理论与编程指令的讲解,忽视了实验教学模块的作用,存在理论知识明确,动手实践能力差的现象,导致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合理进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对数控技术课程的感性认识,缺少积极主动性,学生对课程出现枯燥、兴趣低迷的现象,随着课程进度的深入,理论知识的叠加,教育理念不及时融入新的技术,使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点混淆,理论无法联系实际,因此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4]。数控技术课程当前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工科的基本要求。

1.2教师队伍

数控技术这门专业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对教师队伍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高,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并且部分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活动,接触数控技术工作及数控设备较少,缺少实战经验,实践课程多为实践基础的讲解,代入感较低,实践目标单一,因此会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也是目前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性低的重要原因,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制约着数控技术课程的专业教学活动。

1.3教学内容

数控技术课程可为从事数控技术方面的工程设计与开发打好必要的基础,重点在于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数控加工程序编程指令、手工编程基本方法进行讲解,忽略了对零件材料特性的说明和加工工艺的分析,存在掌握数控加工指令却无法合理地编写出零件加工程序的问题;其次,在数控教学时多基于理论的学习,如计算机数控装置的硬件、软件、刀补、插补、伺服控制系统等内容,讲课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系统的完整性,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但是内容抽象,难以透彻地讲解其中的要点,致使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创新能力偏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基于传统教学无法有效跟进数控技术的内容,实践教学出现对数控装备无法上手等问题,目前理论及实践教学缺乏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成为制约数控课程发展满足新工科要求的因素之一。综上所述,目前应用型高校中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制约了新工科工程教育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引入新教学理念,明确应用型本科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引入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新工科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1课程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改革

教育部提出新工科的培养目标,创新型、多元化的人才为今后培养方向,能为今后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因此需要对课程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团队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业发展为导向,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工科人才。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适应数控技术发展趋势,不在进行填鸭式教育,注重以工程发展需求为导向,强调工程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实施育训一体。保证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满足今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控技术集技术应用性与实践特性为一体,数控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编程指令,掌握手工编程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自动编程原理,从而对零件进行编程和加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借助多媒体进行讲授。讲授法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然而教学过程中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导致教学内容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因此结合新工科发展趋势,数控技术课程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能够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还能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2.2.1项目驱动教学,优化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系统化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作驱动”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会应用并且形成一套应用体系,理论课程带着目标学习,数控实践过程包含了加工工艺、数学处理、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实现零件图-实物的全过程[6]。(1)项目确定与实施计划:项目驱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项目的确定要遵守适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三大原则。在项目任务确定后,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技能,学生进行项目计划,制定模具各板块的加工工艺,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分工内容等,在现代化教学中,实施“做中教、做中学”项目教学模式,最终完成任务,进行自我评价,直至完成整个项目,掌握数控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2)项目实施:项目的实施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数控技术课程中理论课的学习就是为项目实施做准备,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制定的加工工艺,查询相关书籍、文献、实例进行工作思路确定和任务分工,项目实施过程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动手积极性和兴趣的关键步骤。此过程教师全程跟踪学生实施过程,及时进行引导及答疑解惑,若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较难的环节没有掌握,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构建网络交流群,进行小组讨论以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完成。(3)项目考核与评价:项目完成后,结合小组分工与实施计划进行打分,各小组进入互评环节,结合工艺合理性和加工尺寸精度,教师根据加工工艺、程序编制、加工实体等方面进行模块化打分,这样有利于分析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反思和进步,最后根据每项目完成情况予以学生评价,完成验收工作。2.2.2仿真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数控技术课程融入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数控技术课程中讲授数控编程和实际操作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易出现厌学、畏惧的现象。引入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模拟出各环境下数控机床的工作状态,加工过程与显示过程可在三维或二维数控环境中显示,学生们可独立在仿真界面观察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能够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形象地展示,以便于更好地熟悉数控加工的过程,从而降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环节出现事故、机床损耗严重等问题的概率。一套仿真软件可模拟多系统机床操作,以网络为搭建平台可与学生更好地交流沟通,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弥补数控机床不足,对数控操作技术进行全面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3师资队伍培养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需要培养出适合现代制造业需求的技术型和实践性人才,首先教师要立德树人,师德为范。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校企合作,将产学研特点释放,学校联合企业通过“培养、实践、参与、研究”等途径开展针对学院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全方位培训,以“第二课堂”等方式推动校企合作,发挥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引导专业教师参与科研,培养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在科研背景下实时了解研究领域前沿,实时进行知识更新,科研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效果。

2.4考核方式的修订

传统的考核方式由两部分组成: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包含了学生理论课考勤、作业、实验课考勤、实验报告、平时回答问题这几部分;将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调整,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期末成绩(6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创新创业比赛、申请专利、参与教师项目等,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实践兴趣和创新能力,还能够解决理论和实践衔接不紧密,不融洽等问题,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3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数控技术课程也要主动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最新需要,结合我国“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进行了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业发展为导向,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目标。结合传统教学的不足融入了项目驱动教学和仿真教学法,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结合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课程考核修订,不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主体,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保证了教学质量,符合新形势下对实践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王龙,胡灿,郭文松,等.浅谈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农机化,2020(6):44-46.

[3]郑欣欣.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数控技术方向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3):156-157.

[4]李建岗.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37):64-66.

[5]杨清艳,雷经发,刘伟,等.工程认证背景下“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52-55.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8

关键词:数控专业;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实训基地

随着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改造的推进,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加工手段在企业逐渐普及,操作维护数控设备的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一个实事。职业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应把数控技术作为一个品牌专业来建设。下面就职业学校作数控专业的建设及教学思路做以下几点探讨。

1 确定建立数控专业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目标:以提高技能人才层次质量为专业建设目的;以实用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为专业建设特色;在专业建设中要构建适应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要求的完善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习教学体系;通过校企结合,教师理论与实习结合,打造锻炼一支适应数控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数控专业教学持续发展。

指导思想:数控技能人才与传统的技能人才不同,其更突出了知识型。在数控专业的建设中必须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职业技能教育观念,打破旧的办学模式,创出新型实用数控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子。

2 创新数控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鉴于当前职业学校数控教学的现状,必须制定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利于学生发展的数控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必须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同时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优良素质。专业课与实习课有机融合,教学环节中坚持课题化的设立思想,教学中的课题设计要适应现代制造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创出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一体化教学的模式。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技工教育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研究,结合现代工业技术的特点,制定以(专业培养目标学制专业素质培养要求技能训练要求开设课程技能训练环节取得资格证

书就业岗位) 为主线的数控专业教学大纲。

3 注重数控专业教材的建设规划

现有的数控专业的教材虽多,但都是些教材理论性较强的多,好多并不能突出技能教学的特色,只有很少的可以借鉴。由于目前具有技能操作特色的数控专业的教材还很少,所以专业要快速发展,可迅速成立数控新技术教材编著委员会, 组织精干教师和企业优秀数控技术人才编写适合现代企业特点及学校现实教学特点的,又能突出技能教育特色的数控专业教材,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适合企业新技术生产特点和学校实际特色的教材体系。

4 数控技能教学的思路

4.1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并以实践为重

(1)理论学习应以“实用、够用、管用”为原则,进行模块化、综合化整合,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理论教学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前沿性。培养学生应用数控理论的能力,突出数控理论的应用性、实用性,使学生能通过“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掌握一定的数控加工技能,及所谓的先会后懂。教学中要体现早实践、多实践、有针对性的实践。

(3)教学中应将教学与生产实际、与新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数控实践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先进性、前沿性,通过教学内容上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延伸等,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数控操作人才。 转贴于

5 师资队伍建设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针对如何快速建立这样一支队伍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 充分的挖掘学校教师的内部资源,鼓励教师参加高起点的学历教育,让教师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地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到 知名企业的培训机构知名学府的专业院所参加数控专项培训学习。(2)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的数控高级技术人才,由于数控技术高级人才在当今企业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要想引进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学校必需为这样的技术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的环境和优良的高技术人才应用政策,去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职业教育的行列。同时还可从企业中聘请一批技术骨干、工程师、高级技师做为兼职实训教师。(3)到数控技术应用型搞的比较好的高等院校招纳具有数控操作职业资格证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经过短期的训练培养快速的充实到教师队伍。(4)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各种的鼓励措施在教师中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有了这样一个环境和机遇相信一支高素质的数控技术队伍会很快的成长起来。

6 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1)重视传统金工实训基地的建设。

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加工技术。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时,也同时应重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2)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根据各职业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模拟软件,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还是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因此,对数控系统应要求功能齐全,G、M、T代码和PLC指令丰富、固定循环和宏指令功能强大,可设置的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丰富,能支持开环、半闭环和全闭环控制方式,能覆盖国外主要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最好能有加工轨迹三维图形仿真校验和动态显示、局域网接口和二次开发与扩展接口,以便学生更好、更方便、更安全的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

(3)配备相应的数控仿真软件。

采用数控仿真软件,不仅降低了教学运行成本,而且给学生更多的模拟练习机会,在各种仿真练习中熟练掌握数控生产技术。这些教学系统既能单机独立运行,又能在线运行,完全模拟一线生产实际。独立运行即机床模型方式,其培训设施只需一台微机,数控机床的模拟操作在显示屏显示的仿真面板上进行,而零件切削过程由机床模型三维动画演示,用这种方式进行初步培训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在线运行即机床工作方式,这种方式下教学系统将与实际机床连接,由硬件实现零件切削过程,这时除操作者是用仿真面板操作外,其他则与实际机床的真实情况一样。简单来讲,就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的专用硬件形成一种真实场景的交互来体验一种真实感觉,因此能进一步培训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数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9

【关键词】多轴加工 技能等级证书 技术能手 蓝领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76-02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工短缺多达60万。特别是北京、上海和南方较发达地区,对数控应用人才更是求贤若渴,许多企业纷纷高薪聘请数控专业人才。面对当前职场对数控技能人才需求的现状,职业学校无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都没有理由不去培养数控技能型人才,大量职业学校开设数控专业也是水到渠成、大势所趋的事情。但几乎没有几所培训机构开设数控多轴加工的培训这样的培训课程。如何在学校当中开展培训是急需攻关和探究的问题。而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如何培养数控多轴加工的高技能人才也是长期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实施和培训以及教学方法上更应值得思考。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国内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其技术和装备水平,为发展高新技术及实现产业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基础条件。

目前二轴和三轴的数控技术的研究和教学都处在比较成熟的阶段。而四轴、五轴等多轴数控技术的教学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原因是:(1)成本高,场地大。(2)对参加教学和培训的教师或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非常高。(3)目前,国内对多轴数控技术的教学还不是很多或者说还不是很系统和规范。特别是目前国内的大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数控多轴加工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依靠外企或国外的设备提供者提供的培训。

笔者针对上海目前的数控培训,特别是多轴以上的培训作了一些调查。主要是在一些有较高知名度和部级重点学校以及一些大型企业进行调查。具体调研的学校有:大众工业技术学校、工业技术学院、第二工业大学、石化工业技术学校、李斌技师学院等。企业:上海汽车制造厂、上海烟草机械厂、上海机床厂等。

一 数控专业培训的现状分析

1.数控专业的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学、高职、中职等教育机构中,针对数控方面的专业主要有机床数控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工艺设备等。而这些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数控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原理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D/CAM、UG)等。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一般包括: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计算机上机实习、数控编程实习、数控机床加工实训、CAD/CAM应用软件实训、毕业设计等。我国机械、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仍相当陈旧。学生所学知识并不是用人企业所需要的,而用人企业所需要的课程学生又没有学习。例如,机械专业的金属切削机床、机械设计、机械零件课程,至今仍在讲授传统的“三箱”和齿轮设计。而数控机床已广泛采用滚珠丝杠、滚动导轨、换刀机械手和伺服系统,“三箱”和齿轮已降为次要位置。又如,机械专业开设的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目前仍然是讲授传统刀具和传统加工工艺。而在数控加工上,一次装夹,即可完成粗精加工。因此,数控加工的刀具和工艺不同于传统刀具和工艺。又如,机械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其主要内容至今仍集中在传统的车、铣、刨、钳操作方面,而企业急需的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修的培训,因无实验条件,只能依靠讲授理论,效果很差。

在数控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操作方面。事实上,作为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操作非常简单。用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精通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与联调技术、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工程素质”。这些专业知识的获得,不是靠课堂的灌输,而是要对学生“真刀真枪”地长期实训。各学校由于受到实训条件、经费投入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这方面的培训还远远不够,导致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

2.数控技术培训班

目前数控专业的毕业生在数量和其他方面很难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有关学校在所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授权后,开展了中短期(时间从1周至3个月不等)的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和CAD/CAM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培训班,并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者,更容易取得用人单位的信赖。

参加这种培训的对象,大部分是有关企业组织的在岗职工,目的是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对新技术的应用技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也有准备求职或跳槽的人员,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从这些参加培训的人员结构上不难发现,他们主要是为今后能更好地找到一份工作或者是为了能在以后不被企业所淘汰。而数控加工的高端人才的培训就很少,也没有相应的学校或单位有这样的培训。

3.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社会对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基本上每个学校的数控教学师资队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数和知识结构的缺乏。

目前,各级职校的师资队伍的技术素质普遍偏低,学历水平偏低。据统计,我国高职教师中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高职教师比例只有7%。现在各学校的数控教师主要是从各高校机械或机电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讲授数控专业的理论课没有问题。但由于数控技术专业是一种新专业,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教师很少。特别是能承担数控多轴加工的教学、实训指导工作的老师就更少了。

为了尽快提高高职、高专数控教育教师的工程素质,希望由教育部组织,委托有能力的单位来承办“机械工程领域(现代数控技术方向)骨干师资工程硕士班”,以弥补这类人才的严重不足。

4.数控实训设备条件严重不足

前几年,各学校对数控技术所归属的机械、机电专业的投入力度非常有限,各学校的数控实验室的数控培训设备非常有限。近年来,由于数控人才的需求推动,各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的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但在数控多轴(四轴、五轴)的设备上的投入就相对较少了。一方面,这些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这些设备如引进后还要组织人员去国外进行培训,企业或学校花了人力和财力还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而数控多轴加工的教学和培训,需要有一定的数控专业知识、数控专业英语、编程软件的应用等,又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因为多轴数控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加工的刀具等,要应用编程软件自动编程。

二 对策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轴加工的数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只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的“蓝领层”人才的比例将逐渐下降,而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和应用CAD/CAM、MasterCAM、Pro-Engineer、UG等自动编程技术,具有一定的数控设备维护维修技能的人才需求将会日益旺盛。

第一,在如何进行数控教学方面,应从目前的教学对象上加以调整,如在大学、高职等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教学,进行一些有关多轴数控技术的理论教学,因为大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专业知识也比较扎实。在这些学生中开设这类课程既弥补了目前这类专业教学内容上的单一化,又为社会和企业增加新的技术能手。

第二,在教学培训中也应该从目前的数控基础教学中,增加数控多轴加工的高技能人才的培训。

第三,在多轴数控加工技术的教学上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在数控专业的编程能力上,加强自动化编程及编程软件的应用。(2)特别是模具专业更应注重零件的造型设计与加工,这就更应从数控多轴加工培训方面着手。(3)整合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各个学校和大型企业现有的设备。(4)也可利用目前发达的网络进行网络教学。(5)应尽量联合大型企业进行产学教研的合作。(6)在软件方面应注重老师的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在数控多轴的教学上更应该加强编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第四,还应该有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即在教学经费上、设备上、教学软件等,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晓鸣、刘奇珍.多轴加工数控仿真模拟技术应用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2(7):10~1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