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治理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3-03-08 14:54:50

治理技术

治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瓦斯;灾害治理;技术

瓦斯灾害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实施了“科技兴安”战略,并提出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综合治理”的瓦斯治理“十六字方针”,与此同时,我国的各类科技计划也逐步加强了瓦斯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

1瓦斯治理技术的研究成果

1.1 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技术

瓦斯煤尘爆炸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煤尘着火机理及瓦斯煤尘爆炸机理研究方面,建立了粉尘云着火及燃烧过程简化模型,得出了粉尘空气混合物点火过程中慢速导热燃料模式到快速辐射燃烧模式的转变具有爆炸特征,试验系统中点火诱导期与高温固体颗粒燃料产物的质量分数和燃烧阵面中的热辐射有关,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颗粒相浓度与颗粒点立温度越低火焰加速效果越明显,辐射热损失可能导致燃烧区域的重构,粉尘空气混合物火焰稳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等重要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了瓦斯煤尘共存条件下煤尘云着火特征参数计算方法,揭示了瓦斯爆炸过程中爆炸波和火焰的变化特征。

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用事故树方法分析了掘进、采煤工作面瓦斯煤尘爆炸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可能发生事故的模式和避免爆炸事故发生所要采取的途径。确立了矿井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分为爆炸易发性指标和爆炸后果严重性指标。前者包括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和经济因素四方面指标,后者包括煤尘爆炸指数、沉积煤状况、隔抑爆方式、隔抑爆用水量、井下作业人员、以往事故损失及矿山救护能力等。

1.2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技术

采用瓦斯地质理论与物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突出区域预测,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方向。

(1)我国采用瓦斯地质方法,建立了瓦斯地质理论与物探技术相结合的多技术(数字地震勘探、无线电波透视和构造软煤测井曲线识别)集成的多尺度(矿井突出区和工作面突出带)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瓦斯地质方法,提出了以瓦斯地质单元基础的由构造软煤厚度(H)和煤层瓦斯压力(P)相配套的突出区域预测瓦斯地质指标,初步确定构造软煤厚度的突出临界值为0.90m;

(2)开发了具有信息输入、动态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的瓦斯突出区域预测WebGIS信息平台,实现了瓦斯突出区域瓦斯地质方法的自动化和可视化;

(3)采用地质动力区划的方法,确定了活动构造和岩体应力状态对突出的影响,并划分出应力升高区、应力降低区和应力梯度。为此开发了突出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计算机软件,确定了活动断裂、最大主应力、应力梯度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可方便地划分突出的危险区、威胁区和安全区,开发出了突出区域预测决策分析系统软件,实现了图、文、声、像的可视化;

1.3 煤与瓦斯突出动态预测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的非接触式预测是通过对瓦斯或煤体本身的信号的实时监测而进行的连续动态预测技术。这种方法具有测试简单、不与生产发生冲突、实时连续监测等优点。

通过分析瓦斯涌出动态变化规律与突出危险性的关系、实时监测瓦斯动态涌出特征波形、提取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特征指标,建立了煤巷掘进炮后30分钟的吨煤瓦斯动态涌出量指标、瓦斯涌出变异系数指标、炮后瓦斯涌出最大速率指标等连续预测指标,研究确定了这几种指标与炮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关系及指标临界值,以此综合判断工作面所处地点的安全状况以及前方的潜在危险性,实现了炮掘工作面瓦斯动态涌出预测,为我国煤矿提供了一种新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工艺技术;

通过连续监测含瓦斯煤岩流变破坏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强度和脉冲数及其变化的研究,实现了对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现象的预测预报,研究并揭示了电磁辐射与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提出了临界值法与动态趋势法相结合的煤岩动力灾害预警方法,成功开发了煤岩动力灾害非接触电磁辐射连续监测仪,实现了煤岩动力灾害的非接触、连续动态监测及煤与瓦斯突出预警。

1.4 高产高效矿井瓦斯灾害综合治理技术

加强瓦斯灾害的治理是防止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高瓦斯煤层群保护层开采、低透气性煤层瓦斯强化抽放、巷道边掘边抽等技术是瓦斯治理的有效措施,也一直都是煤矿瓦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煤层群保护层开采方面,通过开展了保护层作用机理的研究,利用三维离散单元法对淮南矿区保护层开采后,采空区顶、底板煤岩体应力重新分布的规律、顶底板变形和破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理论上计算了保护层开采后卸压范围向顶、底板方向发展的深度,为确定被保护层的保护效果和卸压范围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针对首采保护层开采时,上下高瓦斯突出煤层的瓦斯集中向首采工作面涌出的特点,并考虑到确保和提高防突效果的要求,成功试验了多种首采层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保护层底板巷道向上穿层钻孔抽放瓦斯技术、被保护层顶板煤(岩)巷道向下穿层钻孔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顶板巷道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顶板走向钻孔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工作面采空区埋管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技术。在试验研究中还在实际层间距70m(相对层间距35倍)近水平煤层群的下保护层开采和80-90急倾斜近距离煤层群的下保护层开采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顺煤层强化抽放方面上,通过试验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套在顺煤层钻孔中运用高压水射流扩孔和钻扩一体化技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的成套技术和装备,以及对石门揭煤抽、排瓦斯钻孔扩孔的工艺技术和方法。扩孔后钻孔直径达到200-300mm,为扩孔前的4.5倍,最大扩孔直径达619.9mm。扩一个钻孔的时间相当于施工一个钻孔时间的1/6,而一个扩孔钻孔的抽排放瓦斯及防突效果相当于2个以上的钻孔,明显提高了瓦斯抽放的效果;

在瓦斯抽放效果评价方面,研究了根据煤层的最小突出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为依据,合理确定评价预抽防突措施有效性的预抽率指标和临界值的方法。下向钻孔及深孔预裂爆破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的另一重要技术途径。通过试验研究,解决了下向钻孔施工中的排渣、排水等技术难题,取得了下向孔钻探长度达到70.1m的良好效果。研究中完善了适合于高瓦斯低透气性、有突出危险煤层深孔控制预裂爆破强化抽放瓦斯技术和石门快速揭煤技术;

对于单一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巷道掘进的瓦斯抽放技术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发现煤层巷道掘进工作面和巷道两帮的煤体在松动和原始煤体之间存在的随巷道向前掘进而向前移动的蠕变“u”形圈,在“u”形圈内煤层的透气系数成百倍地增加;

分析了煤层赋存参数、瓦斯抽放参数对抽放钻孔抽放瓦斯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有效抽放半径与抽放时间的关系、抽放负压和抽放量的关系,并据此合理布置边抽边掘钻孔,其截流抽放瓦斯率可达到30%以上,并且煤体的强度有较大增加。

1.5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与决策技术

矿井通风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性环节,合理的通风是防止瓦斯积聚、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灾蔓延扩大的重要手段,通风系统布置不合理或管理不当,则是导致瓦斯积聚和自然发火及造成瓦斯、火灾事故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集约化生产的大型矿井实行一矿一面已成趋势,要求通风系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在灾变风流动态模拟及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研究并完善了一维动态模拟技术,开发了矿井灾害风流流动模拟的GIS显示系统,实现矿井灾变动态模拟结果在矿井通风系统图各巷道通风参数的动态显示,提高模拟结果与各巷道的对应性,减少矿井灾害防治及救灾决策中应用灾变状态各参数的失误率,提高决策效率。研究出了矿井火灾区域内烟流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和矿井巷道中火灾烟流流动的虚拟现实技术。

在通风系统自动调控方面,成功研究了井下自动控制风门及远程控制技术,研制出了带有卸压窗和撞杆自动开启装置的远程自控风门,实现了井下人、车信号分离,采用控制命令分级管理的方法,彻底贯彻了“生产服从救灾,行人服从行车”的风门管理理念,有效地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2 存在的问题和急需开展的研究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煤矿安全是煤炭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瓦斯灾害治理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对煤矿瓦斯灾害进行监测监控、预警防治等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是减少煤矿伤亡事故,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两大的挑战。

(1)根据矿区煤层条件不同、瓦斯赋特征不同、生产条件的变化,采用新的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提高现有瓦斯灾害治理技术体系并进行适应性研究,如采用现代通讯技术、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解决我国现有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相互不兼容、无法互联互通的技术难题;

(2)不断解决瓦斯治理技术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伴随我国东部深井开采带来了“三高”和深部矿井的延期突出问题,松软低透气性煤层长钻孔瓦斯抽放技术难题。

治理技术范文2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

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治理技术范文3

“很多技术都是‘拿来技术’,环保公司把别人的设备拿来改装一下,然后就用于治理,效果大打折扣。”广州紫科生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科环保)副总经理汤兴明介绍说,光催化技术目前的运用相当成熟,但是要达到效果,却需要科学的设计和对症下药,基于这样的理念,该公司研发出“基于光催化氧化的工业排放VOCs集成净化技术”。

量身打造设备,发挥真正效果

“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紫科环保工程部经理高俊杰介绍说,紫科的这套VOCs集成净化技术,废气先经过预处理,然后经过催化反应,最终排出。这其中的核心技术就是光催化反应,即通过紫外线照射催化剂产生超氧化离子,有机废气与这些离子发生化学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每年我们都参加各种环保展,很多人一看,都觉得这技术很简单,然后回去就开始模仿自己做。”汤兴明说,紫科环保在光催化技术的研究上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在行业内也属于先行先试,其产品因此成为许多企业模仿的样板,然而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并不容易。

“因为我们每台设备都是量身定做,是根据污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高俊杰提到,每接受一个业务,首先都要对客户的排污情况进行调查,“VOCs成分有哪些?风量多大?废气温度是多少?这些问题都要一一了解清楚。”

在摸清排污状况后,紫科环保就会有针对性地设计治理设备。“这是我们的预处理层,后面是催化反应层。”在一台正在组装的设备面前,汤兴明指着其中一个个像窗户一样的铁框告诉记者,这些铁框里面装上过滤网,对废气中的粉尘或者油气等进行过滤,“预处理可以提升后续的处理效果,而许多企业往往都缺乏这一环节。”粉尘太大会影响设备的寿命与处理的效果,温度过高也会让处理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预处理对于后续的处理十分重要。

经过预处理的废气进入催化反应环节,“这是整套设备的核心。”汤兴明说,在这个环节中,紫科环保自己设计改良的复合光催化泡沫金属镍网负载着一定量的纳米级二氧化钛,这种材料可以极大提升光催化的效果,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这些材料会产生极具氧化还原能力的氢氧自由基,与有机废气中的污染分子进行充分结合,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反应时间不够,反应空间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最终的处理效果。”高俊杰解释说,很多光催化设备之所以治理效果不佳,原因就在于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设备,而且很多企业的催化剂都是在市场上买回来就直接用,有没有有效成分都难说。

成本优势凸显,运用成果明显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环保技术与装备产学研基地、广东工业大学环保技术与装备产学研基地、广东工业大学光催化技术集成与装备研发实验室……在紫科环保的展厅里,各种牌匾及专利书摆满了柜子。

“要想把企业做大,要把技术做精,关键要有核心技术。”汤兴明表示,企业必须注重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这也使得紫科环保的“光催化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能的优势。“而且我们把除臭的技术也运用到设备当中,有效解决了臭气扰民问题,这也是这套设备的一个卖点。”在进风口处,记者看到一根布满圆孔的气管,里面会放上脱臭膜片,通过负压作用这些孔会喷出除臭气体,与废气中的臭气分子进行结合,从而解决臭气问题。

在成本上,以一套每小时处理两万风量的不锈钢设备来说,购买设备加上安装的费用是20多万元,以此类推,二十万风量的设备大约是200万元左右,相比催化燃烧等动辄几百万的投资来说,确实具有比较大的优势。“运行费就是电费。”汤兴明介绍,两万风量的设备大概安装20根紫外线灯,每根功率为120瓦,一小时就是2400瓦,就是几块钱的电费,“催化剂五年才更换一次,损耗比较小。”

据汤兴明介绍,目前紫科环保的这套VOCs集成净化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医药、化工、橡胶轮胎等诸多涉VOCs行业的废气处理,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业务遍布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众多省份。

市场潜力巨大,政策加大扶持

根据中国环境规划院研究结果,我国每年VOCs排放量约在3100万吨。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VOCs的监测及治理市场规模预计将在千亿级别,远超传统大气污染物治理市场。同时,VOCs排放涉及行业众多,仅重点排放行业就有50个左右,未来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以及监管行业的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容可能性极大。

虽然在政策支撑下,VOCs治理市场已启动,但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VOCs治理市场的发展。好的环保企业虽然有了较为成熟的治理技术,但是通常一次性投入较大,加上后期需要一定的运营费用,这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排污企业的经济负担,在目前VOCs治理项目基本全部靠企业自己投入,严重限制了其减排的积极性。并且,在全国统一的行业排放标准、排污收费标准没有出台之前,区域性的减排要求也会降低生产企业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企业更加没有动力上环保设备。

治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漏;渗漏治理;防水密封材料

工程概况

中航技大厦紧邻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在现有大厦北侧拟建设一座新用办公楼,考虑到奥运会时对鸟巢的景观影响,地上和地下部分分期建设。原建筑设计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防水设计采用混凝土自防水与附加涂料防水层相结合,外墙混凝土抗渗等级S8。防水材料采用中核2000(CN2000)防水材料,1.5mm渗透结晶型(刚性)+1.5mm厚渗透结膜型防水材料(柔性);防水保护层为30mm厚1:2.5水泥砂浆;变形缝采用中埋式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外防水涂层做法。地下室基底标高-16.6m,底板厚800mm。根据调查,建筑物所处区域场地内历年最高地下水位曾接近自然地面,根据地质勘探资料近3-5年地下水位为-7m。本工程自投入使用以来,由于施工遗留质量问题,存在漏水现象。

工程渗漏部位及渗漏原因分析

经调查,本工程存在渗漏的部位和渗漏点主要如下:

(1)地下室外墙零星漏水点88处,其中B3层漏点较多,见图1所示;B3层外墙墙根、内墙根、结构柱根部严重返潮,见图2所示。通过结合本工程的施工情况及漏水现状,经初步分析,导致本工程这些部位出现渗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总包单位在外墙防水保护层施工时不到位,尤其在外墙肥槽土方回填时为赶进度野蛮施工,对外墙防水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外墙防水失效。二是结构工程施工时砼质量有缺陷,砼结构中存在裂缝、蜂窝、空洞等不密实情况,在新旧楼间施工缝、外墙和底板间止水带、后浇带、外墙对拉螺栓、电梯坑及污水积水坑等处节点细部构造处理上存在系统性缺陷,导致外墙防水层破坏后抗渗砼自防水作用失效。综合上述因素,本工程的整个地下室外墙防水体系基本失败,出现严重渗漏,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需进行维修。

图1地下室外墙零星漏水点图2结构柱根部严重返潮

(2)新老楼结合处及与奥运地下通道连接的结构缝处,见图3所示;导致这些部位出现渗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旧楼结合部位处的设计是在新楼施工后根据现场情况再进行后续设计,导致外墙防水可能没有与原外墙防水形成完整封闭整体,存在一定设计缺陷。新老楼之间必然存在的结构沉降差异导致结合部位产生沉降裂缝,进一步导致该处防水失效。

图3地下通道连接的结构缝处渗漏 图4顶棚管根及局部渗漏点

渗漏治理原则

本工程渗漏治理范围主要为:(1)新旧楼结合处:如旧楼外墙相应部位、新旧楼结构结合缝、排水管根。(2)地下室的B3层:如接土墙到顶、内隔墙与结构柱根部、电梯井基坑。(3)与奥运通道连接的变形缝。

针对本工程渗漏情况,应遵循“以室内治理为主,室外局部处理;防堵排结合,墙面、顶板以防为主,地面以排为主,因地制宜,多道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在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决定由具有资质等级证书的防水专业施工队伍来承担治理任务,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考核合格,取得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上岗证才能进行施工。

为了有效地提高本工程的渗漏治理效果,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施工,不得擅自改变治理方案; 对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复验报告,材料质量应符合国家与企业相关标准,做好进场抽样检测;对水泥基类材料防水层施工后按规定进行湿养护;并严格按照要求对做好成品采取保护;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对每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序。

防水材料要求

(1)本工程用于B3接土墙面的一道防水层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如下:初凝时间≥20 min,终凝时间≤24h,28d粘结强度≥1.0 MPa,去除涂层的砂浆的28d抗渗压力≥0.8 MPa,冻融循环(50次)应确保无开裂、起皮、脱落。

(2)本工程的墙面聚合物防水砂浆采用高分子益胶泥聚合物复合防水材料。高分子益胶泥防水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如下:涂层厚 328d的抗渗性≥ 1.2,7d黏结强度≥ 1.6 Mpa,7d抗折强度≥ 3.0 Mpa,耐水性≥ 8 0%。

(3)本工程用的变形缝、顶板管根处结构混凝土的防水与补强采用高渗透改性环氧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渗透性、可灌性,能渗入微米级的岩土空隙与裂缝、能在混凝土表面通过毛细管道及微孔隙和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纹渗入混凝土内。其主要技术性能如下:起始粘度2.5~12.5 MPa・S,渗透能力K=10-6~10-8cm/s。

(4)本工程用作变形缝、顶板管根嵌填密封材料为低模量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该材料具有粘结性能好、断裂伸长率大,对基层伸缩变形的适应性强和施工简便等特点,适用于变形缝等工,程的防水密封处理。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密度在1.25~1.35g/cm3之间,硬度A为30±5,表干时间≤180min,固化速度介于3~5mm/24h。

(5)本工程用作正在渗漏水部位注浆材料为聚氨酯注浆材料,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密度≥1.05 g/cm3,粘度≤1.0×103 MPa•s,凝固时间≤800 s,固结体抗压强度≥6.0 MPa

(6)本工程用作变形缝外贴式止水带采用改性三元乙丙橡胶(TPV)防水卷材。改性三元乙丙橡胶(TPV)防水卷材,是采用先进的动态全硫化技术,使三元乙丙(EPDM)橡胶和聚丙烯(PP)完全交联,可有效满足本工程的特点与防水需要。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断裂拉伸强在常温下≥8 Mpa,常温下的扯断伸长率≥500,加热伸缩量延伸时

渗漏治理技术

(1)本工程的新旧楼结合处由旧楼外墙石材挂板引起的渗漏,在室外拆除相应部位的石材挂板,拆除高度与防水高度均不小于500mm,采用聚氨酯涂膜防水层,厚度不小于2mm。旧楼外墙防水构造见图5所示。另外,对于新旧楼结构结合缝、与奥运通道的连接缝均按变形缝处理。缝两侧清理至结构层,涂刷高渗透改性环氧KH-2补强;缝内嵌填低模量单组份聚氨酯密封材料;面层安装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卷材(TPV)外贴式止水带,不锈钢压条固定、密封。变形缝防水构造见图6所示。

图5旧楼外墙防水构造处理 图6变形缝防水构造处理

(2) B3接土墙面作防水处理技术。先拆除装饰层至结构层,在渗漏点进行注浆,然后做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再做5mm厚高分子益胶泥聚合物复合防水材料,最后采用15~20mm厚1:2.5水泥砂浆面层。接土墙防水构造见图7所示。

图7接土墙防水构造处理图8内隔墙与结构柱根部防潮构造处理

(3)B3内隔墙与结构柱根部作防潮处理技术。先拆除500mm高范围装饰层至结构层,再做5mm厚高分子益胶泥聚合物复合防水材料,然后最后采用1:2.5水泥砂浆恢复原抹灰层。内隔墙与结构柱根部防潮构造见图8所示。

(4)B3地面沿墙根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盲沟与集水井连通,集水井内安装双组自动排水泵。排水盲沟构造见图9所示。

图9排水盲沟构造处理 图10管根防水构造措施

(6)电梯井、污水井基坑采用复合防水做法。先对渗漏点采取注浆,做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层,再采用5mm厚高分子益胶泥防水砂浆,最后在立面做20mm厚1:2.5水泥砂浆以及地面50mm厚砼。

(7)地下室顶板的局部渗漏治理,先拆除装饰层至结构板,对渗漏点采取注浆处理,然后涂刷高渗透改性环氧KH-2至饱和状态,最后做5mm厚高分子益胶泥聚合物复合防水材料

结语

本文针对中航技大厦新楼地下室外墙等部位的渗漏水情况,分析了工程渗漏部位和渗漏原因,选取治理渗漏的材料品种及其性能要求,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渗漏处理技术方案。本工程渗漏治理于2011年3月开始进行,2011年5月初施工完成。经过6、7月几场中雨、大雨的实践考验,除几处新出现的微小裂痕发生了渗漏外,处理过的部位未出现渗漏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渗漏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新民,王翔. 丰业大厦地下室渗漏治理技术[J]. 中国建筑防水,2001,27(10):53-54.

[2] 胡昱,蔡小刚,张华湘. 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漏治理技术[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31(06):76-77.

[3] 宋永恒,张雪. 某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漏治理[J]. 中国建筑防水,2005,33(09):32-33.

治理技术范文5

关键词:林业管理;虫害;防治技术

1引言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但是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各地区质量不齐,分布也不均匀,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口的1/4。因此我国林业发展总体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来说,近年来,虫害对林业的破坏性很大,一旦处理不当就会给当地林业发展带来灭顶之灾。由此可见,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小到可以提高林业管理的效率,大到对整个自治县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要将许多先进的病虫防害技术也广泛的应用于林业领域的管理工作中,基本实现了林业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还要越来越重视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会对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的林业管理产生重大的意义。

2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现状

2.1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地处贵州西南部,平均海拔1100m左右,总面积2284km2,安顺地处东经105°13′~106°34′,北纬25°21′~26°38′之间,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同时位于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河流纵横,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安顺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1694m之间,全境海拔高度560~1500m,具有山岳气候的典型特征,这样得天独厚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林业种苗培育提供了优良条件。再加上紫云自治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这些典型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自治县境内分布的地带性植被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主,如:常绿阔叶植被、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等,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约为53.7%。

2.2自治县虫害防治现状

经过多年的统计可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但同时也是虫害多发地区,不仅病虫害种类繁多,而且病害类型复杂多样,再加上许多人类活动、森林治理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政府的关注度和治理力度都不够等原因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更加恶化。就目前而言,造成灾害的林业生物有60多种,如:松毛虫、华山松大小虫、庶扁娥、吹绵蚧、桔小实蝇等,由此可见紫云自治县林业管理现状的严峻性。不过近几年随着国家和贵州省政府越来越重视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对虫害的发生规律、虫害的危害程度、虫害的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同时加大投入,引入许多先进的虫害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措施(天敌、各种活性物质、操纵使昆虫不育)化学防治措施(人工涂抹、包扎、喷施)物理防治技术(光、电、声、热、微波、辐射、灯火、潜所、饵木),在治理虫害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3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3.1林业基础防治技术的意义

林业基础防治技术是指进行树苗种植时对种植地区进行严格的检查,包括土壤情况,地下是否有潜在的害虫;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挑选,选取健康的树苗,及时清除树苗的杂草,控制树苗的密度,增强树苗的抵抗能力。只有进行这些基础的林业基础防治,才可以有效的避免护着降低虫害的发生,也可以在短期内控制虫害情况,更可以减少工作量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林业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

3.2监测预警技术及其意义

监测预警技术是指运用一些信息技术如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工作人员结合地理情况对植被进行初步的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让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看到每个小方位的信息,从而帮助护林人员准确定位;遥感技术可以根据植被反射的电磁波观测植被的生长状况。运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高林业检测的准确率,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虫害现象,从而早早的找出问题的所在并积极采取措施遏制虫害的蔓延。

3.3生物防治技术的意义

生物防治技术是指既可以利用病虫的天敌来进行消灭,也可以通过提区或者人工合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对病虫有害的激素等方法进行防治。采取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利用了生物链的原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不大,目前也在林业管理中广泛运用,进一步普及。

3.4化学药物防治方法的意义

化学药物防治方法是指采用一些化学试剂如来源于生物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旨在操纵昆虫的不育等或者一些农药主要是涂抹或者喷洒在林木上,这种方法可以短时间内控制病虫的蔓延,操作简单,可以推广使用,但是长期使用则可能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达不到该有的效果。

3.5物理防治方法的意义

物理防治方法是指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或者简单工具来诱捕害虫,或者杀死病菌等,这种方法可以根治病虫害,而且残留的副作用也较其他技术来说小,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小,但是成本较高,费时费力。

总之,这些基础林业防治技术,监测预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虫害防治技术运用于林业管理中,不仅可以便于科学高效管理,不断提高有效管理的水平;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监控,及时准确地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从而促进生态平衡,做到防患于未然,预防林区虫害的发生;除此以外,对于整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更可以美化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在治理良好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循环,改善林区的经济和环境条件;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便于科学化管理,使得虫害防治技术和科学林业管理相结合,一点多面地说明了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的重要作用。

4小结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植被、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等,因此植被覆盖率高,但同时林业管理相对不足,各种原因导致林业虫害时常发生,因此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密不可分,虫害防治技术是加强林业管理的重要举措,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意义更是十分重要,包括林业基础防治技术的意义;监测预警技术及其意义;生物防治技术的意义;化学药物防治方法的意义;物理防治方法的意义等。只有明确这些意义,虫害防治技术才可以在林业管理中更加发挥作用,更好的造福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名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丽.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71+173.

[2]谢云峰.虫害防治技术对林业管理的重要作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175.

[3]张进.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2015,05:185.

[4]杨红旗,曹林峰.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0):286.

[5]白占林,张春海.林业管理与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4(16):69.

治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测量技术;应用

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治理重视度越来越高,而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能否有效完成,尤其是其测量数据的准确程度能对企业的利益有直接的影响。应用现代化的测量技术能将整个工程的质量有效提高。而且测量技术在准确性上能显著提高,也会以此提高地质灾害治理的效率。目前,有很多先进的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广泛应用,像无人机遥感、GPS以及RTK定位等技术,应用这些技术能为此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

一、关于地质灾害治理问题

所谓地质灾害治理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途径主要有以下2条:一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包括作用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中的制止;二是避免受灾对象与之遭遇,即移动受灾对象位置、改变致灾作用方向和隔绝两者遭遇通道。

二、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一)无人机遥感

无人机遥感一般应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勘察阶段中,其应用的仪器为GY-E1无人机,而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对应的工作底图。遥感技术是将航空摄影技术当作基础,最开始是航空遥感,后来才是航天遥感,而这么多年的发展,现阶段在气象及环境等领域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也渐渐成为现阶段较为先进的测量技术。一般来说,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应用先进的通讯、遥感传感以及无人驾驶等技术来获取相关的国土及环境等信息,以此促进遥感数据能完成分析及处理等。目前无人航空器是一个移动较为快速的空中平台,合理的应用测绘,依照航空测量要求拍摄相关区域。其后再对所拍摄到的照片进行测绘及处理,以此获取到准确的三维数据,并及时将图纸绘制出来。而我们也能从无人机所航空拍摄的影像当中,非常准确的分辩出目标区域中每个建筑的地形、河流以及位置,这些较为丰富的数据信息能提供最好的依据给地质灾害治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使工作程序得到简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二)RTK定位

在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阶段中,RTK定位测量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所应用的仪器为天宝5800,其具体作用,就是为地质灾害治理部分提供治理区的地形图,并且比例尺要大。因为一般来说治理区域都相对较为空旷,而且植被覆盖程度也较低,所以在其设计阶段中会应用PTK来对地形图进行相应的测量。在设计阶段中应用RTK定位测量技术,能在最短时间内测量出相关数据,且操作十分简单,局限性也非常小,在测量中对地形及通讯没有较大的要求,且测量出来的数据精确度很好,是非常使用的一种测量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应用此技术,能显著提高治理工作的效果,促进地质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静态GPS

静态GPS基本是在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阶段中应用较多,其使用的仪器为中海达HD8200X,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将控制点坐标及时准确的获取,提供相关数据给设计阶段的测绘工作[4]。GPS静态定位的原理就是交接于空间距离的后部,将接收机与GPS卫星当中的距离差作为观测的数量,依照所测量到的卫星坐标,以此对接收器的观测位置进行确定。很多大地测量工作与静态GPS相同,依照具体性质可将其分成内业同外业两个部分。依照GPS测量所展开的工作程序,也可以以此分成以下步骤:观测外业的数据、控制点的埋设及选点、输入数据以及处理成果等。中海达HD8200X所应用的是静态定位模式,一般需应用三台静态机,在已经预设好的控制点上进行安放,依照控制点的相关等级性,所设置时段30分钟至几小时左右。

(四)全站仪放样

全站仪放样测量技术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技术,一般多应用于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阶段中,所使用的仪器为徕卡TC402。其重要的作用为对生物工程及削坡降坡进行有效治理,而现阶段环境治理中,多数会开展削坡降坡的工作。只要这个工序能有效实施,并有显著治理效果,那么就能针对削坡降坡的具体范围来进行爆破,其后再应用人工及钩机等方式将其设计值不断降低,还可建立一个较为安全的平台,将滑坡及滚石的速度不断减缓。在爆破的前提需要将爆破的孔位有效松动,这时就需要应用全站仪,在实地投放好所设计的坐标,不仅如此,在其后生物进行绿化的过程当中,树木所种植的具置,也可应用这种放样的方式做到。

(五)全站仪悬高

除了全站仪放样测量技术之外,全站仪悬高测量技术也在其环境治理的施工阶段当中应用,同样使用的仪器也是徕卡TC402,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区域内所有的危岩进行治理。在实际应用中,悬高测量观测技术的应用效果非常好,且非常便捷。应用全站仪所提供的这项功能,能将治理区域中在坡面上悬空的危险岩体的高度及位置非常精准的测量出来,环境治理工作在清理危岩时,这项技术能提供相应的数据给相关部门,使治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能显著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在地质灾害治理上应用了很多功能不一样的测量技术,对治理来说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每一位作业者在治理任务的完成中确保高质量及效率最有力的保障,在最大程度上将地质环境所存在的可能性有效减缓,测量技术也在持续的更新及发展,今后在治理地质灾害时其相关测量技术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陈祥军,王景春.地质灾害防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01.

[2]门玉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3]王建华, 陈佩佩, 郑世书,等. 遥感、GIS技术在煤矿地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J]. 遥感信息, 1999, 第2期(2):19-21.

[4]曹修定, 戚国庆, 阮俊,等. GPRS技术及其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6, 01期(1):69-72.

治理技术范文7

关键词:环保生物技术;大气污染;思考

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使用环保生物技术能够改变废弃物原本的分子结构,从而降低了垃圾废物对于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以进行废物再利用,节约了能源,由此可以看出,使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现状

我国从20世界70年代开始,就一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先后两次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也相继建立了很多污染源的排放制度,初步完成了我国空气质量的检测以及酸雨度的检测。排污的许可证制度和大气污染排放量的控制等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完善,但是,时代在发展和进步,新时期必然有新要求,雾霾的出现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多的困扰,解决雾霾问题,又成了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经济建设和大气污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大气污染的治理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并且,大气污染的环境监督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大气污染管理制度体系,但是很多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是十分严重的,污染防治政策还有待于完善,投资渠道的组成也比较单一,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总体来说,大气污染的治理程度不是十分理想。

二、环保生物技术的优势和前景

(一)技术优势

它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阻止和预防生态环境的恶化,在人类的日常生生活中,利用环保生物技术在获取自己需要的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能为日然资源提供了一个自行恢复的空间,是实现日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其它的化学及物理治理技术相比,环保生物技术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特点。首先,环保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作为环境污染治理的核心内容,和以往的物理治理方法不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效率要高于传统的化学和物理反应,它能够快速的处理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同时处理产物和副产物,转变为对人体没有危害的二氧化氮、甲烷、水分、二氧化碳等物质,同物化处理方式相比,环保生物技术在处理污染的效率方面和安全性上具有很突出的优势,能够科学有效的处理垃圾污染物,实现变废为宝,治理污染的效率更加高,同时价格低廉,成本较低。环保生物技术基于催化酶反应,酶是一种具有高活性的蛋白质,能够在常压常温下快速进行翠花反应,同传统的物理化学反应相比,它反应的条件更加的温和,在常温下就能发生高效率的反应工作,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节约了能源,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省了投资规模。

(二)环保生物技术发展前景

利用环保生物技术,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够更加稳定的获取处理产物,不会再造成二次污染和毒害,如果将环保生物技术进行工业化的应用,就能很好的解决污染的多次转移的问题,提高了环境污染物的再利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恢复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环保生物技术记性环境污染治理,处理污染物的效率高,处理成本低,需要的能耗又比较小,降低了应用和推广的门槛,特别是在初级的环境大气污染中,被应用的十分广泛,世界各地都在进行探索和研究,环保生物技术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中,很多新的处理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被发掘,例如:好氧技术结合气体污染治理技术、厌氧技术、自动化生物处理系统。无公害的生产工艺等,都将进一步对大气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也降低了治理的技术难度,从而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三、环保生物技术在大气污染中的应用

(一)生物过滤技术

环保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进行废气的处理,在适当的条件下,运用固体载体对气体进行吸收,微生物的作用在于可以分解废气,发挥强大的除臭功能。为了保证其过滤的效果,在废弃的过滤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它的生命活动有机的营养物质和所需的条件,因此,在进行废气分解的过程中,要及时的补充有机成分,同时,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有力的环境,从而保证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其生长和繁殖。现阶段,微生物在进行废气分解过程中,要控制好环境温度、含氧量以及湿度等。在过滤废气的填料阶段,要选择固体的承载介质,为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提供有力的生长空间,填料时,需要较大的面积,保证能够容纳下更多的微生物同时又减少占地空间,结构要均匀,不能有异味,要具有超强的吸水性,方便填料时的营养搭配和保养。

(二)生物膜治理技术

生物膜处理技术,在液体和气体扩散中把废气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转换,转变气体为液体。在处理过程中,也使得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把液体污染物转移到填料的表面,表面的生物膜又开始进行污染物的氧化过程,在消耗污染物的过程中,也获取了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一些污染物用于微生物的污染代谢,另外的一些转变成其他的处理工艺。

(三)生物检测技术的强化

环保生物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它的功能和用途也就越来越广泛和全面,不仅能够对废气进行处理,还能对大气污染进行检测,提供了更便捷、更全面、更灵敏的检测服务,能够对污染源进行分析,进而更进一步探索大气污染的物质转化规律。环境污染借助神物监测系统,实现了环境污染的连续性监测,能够很好的预测和判断环境污染的程度,更好地协助大气污染治理人员开展治理工作。

(四)结合其他的新技术

跨领域的技术合作优势越发明显,环保生物科技与其他新技术的结合,对环保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环境治理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对于生物数学模拟的研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突破,通过光、电、声等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好的处理有毒有害污染物,从而更加有效的落实大气污染工作。

三、总结

社会的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治理大气污染迫在眉睫。环保生物科技的运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气污染,对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园园,吴丹丹,黄振华.用环保生物技术治理大气污染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54-55.

[2]吴兴国,韩建治.用环保生物技术治理大气污染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7,02:44-45.

治理技术范文8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而面源污染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我国一直被忽略,近几年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农村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被逐步提上日程。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农村生活治理现状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是村庄整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治理与资源化利用,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我国各个地区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向来重视,尤其江浙地区,从早期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现在的“清水治污”“污水共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向来是重要组成部分。

1.2 农村生活治理存在的问题

1.2.1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普遍存在

农户生活污水没有纳管治理,导致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治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经化粪池简单治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由于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或者排污沟渠堵塞,造成污水横溢,严重影响居住环境。随着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产生量呈快速增大趋势,这将给当地地表水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危害。

1.2.2现状复杂实施难度大

农村村庄不像城市小区比较规整,一些村庄农居密集,村道较窄,导致在管网铺设时,管路走向复杂,开挖水泥路面较多,涉及农户数也较多,村干部有畏难情绪,部分村民不愿意配合。同时多数农户化粪池安装不规范而且是渗漏的需要改造,但改造难度又很大,而且有的农户化粪池位于主房下面,根本无法改造。有些地区又处城市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市政路网管网实施时间上不确定,少部分村庄正在计划新农居点建设,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带来不确定性和衔接上的复杂性。

1.2.3施工质量监管有待加强

从这几年的项目建设情况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差次不齐,设计不到位、工程随意变更、监理职责不发挥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区、镇街、村三级又没有足够的专业力量,工程质量监管力量相对薄弱,造成工程进度和质量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治理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

1.2.4长效管护机制有待建立

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已经建成的污水治理设施普遍没有专门的管护人员,也没有相应的经费保障,设施设备缺乏管理和维护,造成污水不能正常收集,处理池不能正常运转。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讨

2.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原则

2.1.1集中优先的原则

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宜优先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集中治理。

2.1.2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通过铺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采用生态治理、常规生物治理等无动力或微动力治理技术进行治理。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宜就地就近分散治理。

2.1.3经济实用的原则

在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工艺时,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常住人口、产生污水的实际规模和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等,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小,能耗低,并且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治理技术。

2.1.4维护简便的原则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专业人员少、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低,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选择应特别注重方便管理、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易于普及、推广和应用。

2.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选择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进厂处理模式(纳市政管网);二是集中治理模式(自建污水处理站);三是农户分散治理模式。

2.2.1进厂治理模式

将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且具备施工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统一治理,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治理厂统一治理。该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特点。不仅节省农村地区污水治理设施的投资,且交由城镇污水治理厂一并治理,具有良好的污水治理效果以及运行管理保障。

2.2.2集中治理模式

主要针对相对集中居住的中心村、集居区域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建设配套管网收集系统,将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治理村庄生活污水,该模式是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

2.2.3分散治理模式

将农户污水进行联户或独户收集后单独治理,该治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节约管网铺设成本、施工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农户居住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技术

3.1“微动力厌氧好氧+景观绿地”治理技术

(1)治理规模:该治理工艺利用生态系统治理的方法来净化污水,仅需微动力或少动力,运行成本较低,管理相对简便,同时兼具美化环境的效果。该模式适宜大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可为50-200t/d,服务人口约为250-1000人,60-250户。(2)工艺流程:污水格栅微动力厌氧好氧池沉淀池景观绿地排放。(3)工艺说明:①生活污水经格栅自流进入厌氧水解池,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池内部分区域设有高效生物填料,强化厌氧生化治理效果。②微动力好氧池利用微动力设备引入空气,在池内形成好氧状态,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中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以及氨氮的去除,大幅度降低废水的COD、BOD、NH3-N等指标。③微动力厌氧好氧生化治理系统后设置景观绿地,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的精细治理,有效降低污水的各项污染物指标,确保污水达标排放。④工艺流程中,微动力厌氧好氧池生化系统仅产生少量污泥,可定期清理。⑤整个污水治理系统采用稳定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维护工作量少而简便。(4)技术特点:该技术将微动力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与纯粹的生态治理工艺相比,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治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污泥产生量少,维护简便,景观绿地可美化周边环境,二次污染少。

3.2“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治理技术

(1)治理规模:该治理工艺是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和兼性生物过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厌氧和兼性厌氧的条件下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CH4、CO2和水,达到净化治理生活污水的目的。该模式适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宜20-50t/d,服务人口约100-250人,25-60户。(2)工艺流程:污水格栅前治理区(厌氧发酵)后治理区(生物滤池)排放。(3)工艺说明:①生活污水经格栅自流进入前治理区(厌氧发酵),该区分为两节,进行厌氧分解、泥水分离,污泥沉积于池底进行腐化分解;池内悬挂弹性填料,强化厌氧接触效果。②污水从前治理区自流进入后治理区(生物滤池),设计成矩形折流式生物滤池,分成4格,每格水头差20cm,污水从下向上串联折流通过滤床,污水通过滤膜上好氧、兼性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进一步降解污染物质。池中滤料选用石灰石碎石,1、2两格为粗滤料,第3格为中滤料,第4格为细滤料。③沼气池为密闭池,池顶设活动盖板和蓄水圈、盖板两道顶盖,活动盖板上有沼气导管,可将沼气用塑料软管引出。在出水管上端部位布置进气管(进口设防护罩),使池内水面与大气相通,保证好氧和兼性微生物的降解效果。(4)技术特点:该技术将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与农村沼气能源相结合,治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二次污染少。

3.3“地埋式无动力厌氧治理”治理技术

(1)治理规模:该治理工艺是在普通化粪池上加以改造形成的。其治理工艺也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发酵、分解作用,达到污水的净化。该模式适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宜50-150t/d,服务人口约200-500人,50-100户。(2)工艺流程:污水格栅多级厌氧接触生化排放。(3)工艺说明:内部设一、二级沉淀池,三级生物降解池。内部布满了宜于微生物生长的生物载体,组成多级生物治理装置。微生物附着于载体的表面生长,生活污水首先进入一沉池,经初步沉淀和水解后,通过污水管进入二沉池,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再次沉分解,然后进入三级生化池,污水在此进行化粪作用并借助于废水中所含粪便中的大量微生物的作用,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接种和驯化培养。从而实现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对废水的有效治理,进行酸化降解之后澄清出水。(4)技术特点:该技术利用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治理效果稳定可靠,生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少,节约土地资源,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二次污染少。

3.4“厌氧生化池+生态小湿地”治理技术

(1)工艺流程:生活污水厌氧生化池生态小湿地过滤排放。(2)工艺说明:该技术适用于居民住宅比较分散,生活污水集中治理难度大的单户生活污水治理。该技术将传统的厌氧生化工艺如三格式化粪池,或其它厌氧生化工艺与生态小湿地相结合,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悬浮物,然后利用生态小湿地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并利用小湿地内部填充的滤料对污水进一步过滤治理。(3)治理规模:本技术可用于散户小型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治理水量在1-2m3/d,服务范围为2-3户。 (4)技术特点:将传统的厌氧生化工艺如三格式化粪池,或其它厌氧工艺与生态小湿地相结合。只须定期清掏厌氧池内的污泥,无动力消耗,基本免维护,不需要运行成本。

4.结语

随着目前各地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越来越重视,农村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各地也开展了很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专项行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生活污水将会得到彻底处理,还农村一副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

参考文献

[1] 张鑫,付永胜,范兴建,等.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规律及处理方法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8,8;139-142.

治理技术范文9

关键词:电厂 烟气治理 脱硫脱硝

燃煤电厂在发电的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燃煤锅炉的烟气,它排放出的烟尘和氮氧化合物是我国重要的工业污染源,会导致酸雨或者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必须加以治理。治理的关键是减少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所以烟气的脱硫脱硝技术显得至关重要,必须加强改进脱硫脱硝技术,提高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缓解大气污染。

1 电厂烟气的特点及危害

火电厂在发电的过程中锅炉燃烧产生大量的烟气,这些烟气中含有很多的有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物、氟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的比重与矿物质中物质的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烟气的排放量根据锅炉设备的不同而存在差别,锅炉排放的烟气温度高,一般在1200摄氏度以上,污染物的浓度比较低,所以在气态物质回收放慢的难度比较大。点成烟气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烟气高出环境空气很多,而且电厂一般使用高烟筒排放,所以烟气的扩散范围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传输距离比较远,对大气环境有深远的影响。

电厂燃气中的有害物质不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我国工农业生产,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些电厂周围的农村,农作物出现异常,比如在白菜包心、棉花吐絮的时节,大量的烟尘造成农作物减产,电厂因此要支付大量的赔款。另外对于电厂自身来说,大量的烟气排放,加剧引风机的磨损,严重影响机组的发电与安全。

2 电厂烟气治理的有效措施

电厂烟气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缓减环境污染的问题,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具体的措施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长远的、综合的眼光看待治理问题,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做好预防措施,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1 推广除尘设备

除尘设备是燃煤电厂最直接的治理燃气的方法,比较常用的除尘设备有旋转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等,其中电除尘器的应用成本比较低,而且效率高,所以,电厂应该大力推广使用电除尘器进行除尘。

2.2 改进技术

推广除尘设备只是电厂治理烟气污染的权宜之计,根本的方法还要提高治理烟气的技术,利用科学的技术,有效的除去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才能较好的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所以,电厂要积极关注治理废气的新技术,加大技术的投资,不断完善、改进落后的技术,尽量采用废弃治理技术和洁净煤技术进行处理,将全面利用能源与防治电气污染相结合,做到应用科技手段,切实解决电气污染问题。

2.3 积极开发绿色新型能源

推广设备、改进技术都是治理污染的有效措施,但是要想彻底的治理电气污染,就要找到一种无污染的新型能源代替煤燃烧,彻底解决煤气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新能源的开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寻找新能源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推行能源节约,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经济效益,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同时严格控制污染源,做好污染的预防工作,积极开发节能、绿色能源,提高环境效益。

3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电厂的污染比较大,烟气中含量比较多的有害物质是二氧化硫等氮氧化合物,所以电厂控制污染的措施主要是控制二氧化硫的含量。控制二氧化硫的方法有很多,烟气脱硫和燃烧脱硝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在电厂中应用比较广泛,能够有效的减少燃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排放,缓解电厂发电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3.1 脱硫技术

脱硫技术有三个关键处理点,燃烧前、中、后,燃烧前采用物理性脱硫,脱硫的主要对象是煤炭中的矿物硫成分,利用磁特性减少煤炭中硫元素的含量;燃烧中采用化学方法进行脱硫,在煤炭高温燃烧时,添加固硫剂成分,是它与煤炭燃烧中的产生的含硫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固体硫酸盐,硫酸盐会随炉内残渣排除;燃烧后采用FGD脱硫方法,这是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的最后一道关卡,可以采用湿法、半干法或者干法进行脱硫。其中湿法脱硫一般选用强碱性溶液作为二氧化硫的吸收皿,再结合石膏辅助吸硫,产生强烈的吸硫效果,这种方法的吸硫作用比较大,被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中,尤其适合用于低、中、高硫煤。半干法脱硫使用的是碱性粉末,主要通过高温蒸发,生成固态粉末。它的脱硫效果没有湿法脱硫那么强,但是设备、运行、维修均比较简单,也颇受电厂的欢迎。还有一种是干法脱硫,它主要通过选取颗粒状或者粉状的吸收剂,利用催化反映,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此方法反应慢,比较耗时,但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也被广泛应用于除硫工作中。

3.2 脱硝技术

脱硝技术主要是减少烟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方法是从燃烧的过程中减少氮氧化合物的生成,另外还有对燃烧后氮氧化合物的生成。首先减少氮氧化合物的生成可以从减少锅炉内氧气的密度出发,减少煤气在高温环境下的时间。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溶液内反应、催化还原反应以及粉末吸附等方法,方法过程和原理与脱硫类似。粉末吸附要选择具有良好吸附功能的物质,比如活性炭;溶液内反应与脱硫类似,选用强碱性溶液;催化还原可以选择N元素的化合价元素,使有害的氮氧化合物变成无公害的。另外还有一种电子束处理技术,这样技术主要是利用含有电子能量的800MeV-1MeV的电子束照射烟气,通过这种方法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转化为硝硫铵和硫酸铵。这种技术有比较广泛的发展前景,已经开始走向工业化,现已经被很多企业采用。

3.3 脱脂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对烟气脱硫脱脂技术研究会更加深入。目前我国的脱脂脱硫技术仍然以干法为主,未来可能会加大对脱硫脱硝湿法的研究,更加关注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益的脱硫脱硝技术。总之,这些脱硫脱硝技术方法中,无论哪一种研究、开发、利用,都要考虑电厂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的国情,注重研究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成本低的脱硫脱硝技术,创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结语

电厂在燃煤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烟、废气,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电厂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减少排污量,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积极寻找节能、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代替煤炭资源的燃烧。同时努力改进脱硫脱硝技术,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碳氧有害物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处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善波.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及治理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5):149-150.

[2]王磊.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策略及脱硫脱硝技术[J].科技与创新,2014(1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