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3 11:05:47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协会;科学;传播;宣传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007-03

1 发展之需与舆论之悖

水能是供应安全、成本经济、回报率高的绿色能源,是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中利用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的种类。我国的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一,但目前开发比例仅为34%,仍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席卷全国的"雾霾"难题,让政府和人民群众都意识到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置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合理利用水能水资源、可持续地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然而,质疑和反对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电开发的声音一直活跃在公众舆论之中,极大地干扰和误导了民众对于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认识,甚至直接影响到局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程。面对这样的不和谐,坚持以传播科学、普及科学、引导科学的方式开展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工作,通过营造和谐舆论、占领科学舆论高地,来服务行业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水利水电人肩头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行业协会组织是这宣传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2 且看传播者

笔者选择结合所在行业协会――中国大坝协会的工作实际、从传播学角度切入,对协会组织推进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工作的方法、难点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解读。

中国大坝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的一家一级社团组织,由水利部业务主管、秘书处挂靠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协会成立于2009年,属于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中国大坝委员会,是国际大坝委员会的中国国家会员。

在科学普及和行业宣传方面,协会的领导给与了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汪恕诚理事长指出,协会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占领舆论制高点,促进水库大坝建设的健康发展。协会秘书处为此不断努力,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3 传播现状面面观

本节将从传播类型、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展开,对中国大坝协会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方面的现行做法和成果进行陈述。

3.1 传播类型

中国大坝协会作为行业协会组织,主要开展的是组织传播,同时又通过与媒体合作实现了大众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中国大坝协会的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活动既面对协会成员内部(各会员单位及会员单位代表),也面向水利水电行业非协会成员、其他行业和普通公众。

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中国大坝协会通过与从事水利水电或能源、环境类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体合作,面对更为广泛的受众群实现了大众传播。

3.2 传播媒介

中国大坝协会进行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活动利用的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媒体、新媒体、内部媒体。

传统媒体是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这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在中国大坝协会的传播活动中,这四种媒体均有利用;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中国大坝协会主要利用到的新媒体有网络、数字杂志、手机短信、手机报、博客、微博、微信等;内部媒体是组织内部自行主办的小众媒体。中国大坝协会主要利用的包括协会内刊《大坝新闻》、活动简报、技术参阅资料、协会网站,以及具有传播功能的大型活动,如:“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系列论坛”等专题科普活动。

3.3 传播内容

中国大坝协会主要围绕国内外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情况、水能开发的进展和前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领域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例如,近几年就“特高压输电”、“抽水蓄能电站”等进行专题报道),水库大坝的功能、水库大坝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库大坝与防灾减灾的关系,水库大坝在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内容展开进行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

3.4 传播受众

在中国大坝协会开展的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既包含水利水电和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一般的社会公众,也包含媒体工作者、业内专家、评论员、专栏作者等“舆论领袖”。开展面向广泛社会公众和普通从业者的传播,是为了使传播内容可以到达更多、更广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广而告之、进而影响和营造社会舆论的效果;而针对“舆论领袖”开展的传播则更有针对性,是希望通过他们接受并认可相关行业信息和科学观点,并对这些信息和观点、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再加工后,开展更进一步和更具个性化的二级传播。

3.5 传播效果

1)发挥大众传播对公众价值观和社会共识的潜移默化作用。中国大坝协会通过开展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活动,将水利水电行业有关主流的、科学的信息和观点,传达给广泛受众,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对有关事物、现象、问题的见解,推进了社会良性共识的形成,并影响着社会主流观点朝有利于水利水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汇集;

2)群体压力与从众心理影响着传播效果。从中国大坝协会的工作实际来看,当社会已大量出现一边倒式的负面舆论时,公众的“从众”心理会直接削弱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的积极效果;甚至一些原本对负面舆论持反对或质疑态度的观点,也会因群体压力和人际支持的微弱逐渐陷入沉默。反之,当社会主流观点与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所传达的信息吻合或接近时,受众又会趋于个体认知与群体认知的和谐,从而使预期的传播效果得以加强。

4 传播难点直击

结合对现状的分析和实践经验,笔者进一步总结了中国大坝协会作为协会组织在开展传播活动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难点:

4.1 公众对负面舆论的盲从和“妖魔化水电”的刻板印象

社会公众对水利水电负面舆论的盲目跟从和对客观事实、科学信息的较低接受度与信任度,成为协会宣传活动不容忽视的难题之一。正如一位从事能源类新闻传播活动的记者所言:“如今的网民,似乎本能地相信坏,听到媒体说好就会怀疑。作为媒体工作者,有时也很无奈:难道公众没有自己的判断吗?怎么那么容易被煽动?”

同时,中国大坝协会在开展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活动时,还面临着公众“妖魔化水电”刻板印象的阻力。因受此前部分媒介传播的极端环保主义和其他反对建坝人士观点的影响(例如:水库大坝建设、水电开发必然带来地震灾害和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造成极大的经济浪费),相当数量的公众在不自觉中已形成对水利水电发展存在歪曲认识的“刻板印象”(即“妖魔化水电”的认识)。

有研究我国能源发展的专业人员指出:“妖魔化水电在国内已经行成气侯,妖魔化的种种误导不仅深入到老百姓的头脑中,甚至已经深入到很多官员和专家的头脑中。比如我们谈论水安全问题时,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也会拿妖魔化的观点和本质错误的概念来反对和攻击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

4.2 媒体传播活动的“议程设置”和墙头草现象

在中国大坝协会宣传实践中,还会遇到因媒体传播的事前“议程设置”,使传播的主题和相关信息偏离初衷的现象。例如,2013年中国大坝协会主办了“水电2013――中国大坝协会学术年会暨国际堆石坝研讨会”,并邀请多家合作媒体的记者就会议讨论的众多议题和会议中展示的国内外坝工行业的最新进展进行报道。其中,某电视栏目的记者围绕其事先设定的“水利水电行业人才培养状况”议题切入,对有关院士、与会代表和工程现场进行了采访和拍摄。随后以“我国水利水电人才紧缺”为题进行了消息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媒体的报道并未失实,它如实地传递了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但从其采访过程对受访者的限定性和引导性,到新闻制作和后期编辑过程中紧紧围绕预设主题展开,都在有意无意之中对传播活动进行了“议程设置”。这一信息传播不仅影响着观众的“思考对象”,也把观众的关心和注意力引导到媒体自身选择的特定问题上来,而忽略了对会议核心议题的关注。

同时,在中国大坝协会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活动过程中,还面临着媒体传播“墙头草现象”的困扰。所谓“墙头草现象”是指媒体传播活动观点倾向性摇摆不定。一方面,媒体受新闻真实性原则和客观公正报道要求的约束,会对水利水电行业发展中的事件进行如实地宣传报道,会通过采访有关专家和其他受众对相关事实进行解读;另一方面,出于吸引受众眼球、抢占报道先机的考虑和强化传播效果、推进媒体商业化运营的现实需要,在突发事件产生、舆论热点形成时,媒体会将科学性和中立性放在其次的位置,跟风似地追踪报道和转载并欠缺真实和客观性的事态与观点。例如,2014年初中央巡视组就中国三峡集团改进“”问题提出了有关整改建议。此后,集团高层的人事进行调整。舆论热点就此形成,除事实性报道之外,还充斥着大量偏离真相或是将其中的新闻点夸大、渲染的报道:工程承包过程中的贪腐问题、公司高层落马、对三峡工程经济效益的质疑、对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的猜测……这其中,不乏主流媒体的参与。

4.3 专业人士陷入“沉默的螺旋”和科学舆论领袖的缺乏

传播学研究指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个人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的过程。

从中国大坝协会开展宣传活动的实践中,同样可以观察到“沉默的螺旋”现象。无论是对水利水电行业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阐述、发展进程和先进经验的介绍,还是对反对和攻击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负面或极端舆论的申辩和科学回应,都极缺专业人士(包括水利水电和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有关行业的普通从业人员)的声音。他们往往潜心于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或政策制定和推广执行,却很少会主动参与到行业科学知识的传播普及当中。即便是受邀采访或撰写文章,都可能拒绝或推荐他人。其中的原因除了自身肩负工作重任、日程繁忙之外,不排除“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提出的趋同和避免成为少数派的社会心理作用。

前文中也提到“舆论领袖”的概念。他们就像信息流程中的一个重要中继站,由此进行两级传播和此后的多级传播,从而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水利水电及相关行业的信息传播中,也严重缺乏掌握专业知识、热爱水利水电行业、具有较大知名度并乐于从事传播活动、参与宣传工作的科学“舆论领袖”。

5 传播策略探寻

针对这些难点,协会组织如何更加顺利和高效地推进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工作?笔者将给出以下建议。

5.1 做科学公正的把关人

参与传播活动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从各自的观点,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从而扮演起“把关人”的角色。就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传播活动而言,秘书处自身的宣传工作者、协会宣传联络员队伍(由来自各会员单位的联络员组成)、乐于参与传播活动的专家和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合作的媒体记者,这几方面力量共同构成了开展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的传播者。

要想从传播者、信息和沟通途径上提高传播效果,应结合传者各方传播实践的特点,充分发挥“把关”作用,尽可能提高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和知名度,提高所传播信息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规避对水利水电事业负面“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发挥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积极作用,引导信息传播和社会舆论朝着客观真实、科学理性和有益于推进水利水电事业和谐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5.2 传播高易读性和高需求性信息

信息、传播渠道、接收者都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接收者的年龄、思考的内容和方式、已有的观念和态度等,都将对传播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科学传播和行业宣传工作必须了解面对的受众(弄清楚“对谁说”),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报道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信息的编辑工作,通过充分、合理地运用视听符号,提高信息的易读性、满足受众需求性和被选择收看收听的可能性,并选择适合的媒介渠道进行传播,最终达到目标受众群体、被他们接收和满足其需求。

5.3 提升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持续性

诺依曼指出,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三个:1)多数传媒的报道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产生“共鸣效果”);2)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产生“积累效果”);3)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产生“遍在效果”)。他的理论对行业协会组织同样具有启示作用:通过开展全面传播+持久传播,使点的深入传播与面的广泛覆盖相结合,将宣传工作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分阶段、递进式地融入科学传播活动,做到持续的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信息传递,从而尽可能争取到最大化的积累效果和遍在效果。

5.4 以互利推进各方共赢

如何提升专家和专业人员参与传播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争取到更多媒体更持久和稳定的合作与支持,如何使公众更大程度地接受正面的科学舆论和理性地面对负面信息的视听干扰,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在于互利共赢。当专家的研究成果和支持观点在传播活动中得以正向推广,当媒体受阅收听度和受众满意度不断增加,当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自我甄别能力不断提高,一连串的问题将在此过程中迎刃而解,由此营造的良好舆论氛围和良性的传播过程循环也将推动水利水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

[2]李斌.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2003.

[3]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范文2

水电站建设项目与所在流域社会经济在水量利用上存在的低耦合性,表现在由于用水主体不同、实现目标不同,水资源利用方案不同等.导致水电站高利润的取水方案对于流域社会经济而言并非最佳方案.这就要求在确定水电站运行及管理所需水量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对流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库区淹没范围、移民,以及可能产生的生态灾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水电站建设项目与流域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2黄龙沟水电站工程概况

2.1总体布置黄龙沟水电站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引水电站,由挡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发电厂区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挡水建筑物主要由大坝、冲沙闸组成.黄龙沟电站共有2座拦水坝,大坝坝址分别位于黄龙沟叉湾和深子沟兴隆寨处,拦蓄黄龙沟、深子沟沟谷来水;引水建筑物主要包括黄龙沟大坝和深子沟大坝至压力前池(位于白家乡茅坡)的引水暗渠,及从前池至发电厂房的压力管道;发电厂区位于白家乡大坪村(镇坪至安康公路右侧的南江河畔),距镇坪县城区25km,距镇坪县白家乡约6km.

2.2工程特性1)防洪标准.黄龙沟水电站无防洪及其他要求,对于正常高水位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坝址处河床高程及取水要求,且能充分利用水头,将其确定为1220.00m.2)设计发电能力.水电站设计引用流量为0.625m3/s,装机容量2500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793万kW•h,年利用小时数3192h,为Ⅴ等小(2)型工程.3)运行调度.水库正常水位1220.00m.黄龙沟大坝校核洪水位为1221.48m;深子沟大坝校核洪水位为1221.432m,库容较小.库区校核洪水位以下为林地;引水渠道和压力管道永久占地为林地,压力前池永久占地为旱地,厂房永久占地为荒地.故该项目无库区淹没,不存在移民问题.

2.3流域水文黄龙沟、深子沟流域均为南江河一级支流.流域内雨量充沛,年际变化小,根据《水文手册》估算,黄龙沟、深子沟坝址处多年平均降雨量应为1010mm.黄龙沟坝址控制流域面积为6.09km2,深子沟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81km2.黄龙沟和深子沟流域平均比降较大,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尚未进行水能资源开发.

3黄龙沟水电站来水量计算

3.1参证站的选取镇坪县南江河流域内设有银盘、镇坪、牛头店雨量站,无水文站.据此,宜用水文比拟法进行推求.水文比拟法就是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置到设计流域上来.移置的关键在于参证站的选择,不仅要求参证流域具有较长的、可靠的实测资料系列,而且须确保参证流域影响径流的各项因素与设计流域具有相似性,即其主要影响因素如气候、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因素应与设计流域相近.经过对黄龙沟及深子沟流域参证站进行比选,邻近流域的岚河六口(佐龙沟)水文站最具优势.该站是国家基本水文站,拥有1959年至今的观测系列水文资料,水文测验规范,资料经过省级和流域机构的审查,资料系列长,成果可靠.同时,岚河流域与洪石河流域发源于同一山脉(大巴山北麓),处于同一气候区,其地形、地貌、植被和地质构造基本相似.因此,本项目论证选用六口水文站作为参证站.

3.2修正系数为确保设计流域与参证流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所用实测资料的可靠性,计算设计流域径流量应按下式进行修正。

3.3黄龙沟水电站来水量及年内分配黄龙沟水电站采用多年平均径流量作为与设计保证率相对应的径流量。根据六口水文站不同频率的年径流量,按式(1)进行修正,得到不同频率黄龙沟水电站年径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水电站多年平均来水量,即833.99万m3.1)参证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内分配.邻近流域岚河六口水文站为本项目参证站,其多年平均径流年内分配计算结果见表1.2)黄龙沟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内分配.多年平均径流的年内分配根据六口站径流年内分配系数(表1)进行计算.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见表2.

4其他取水需求

4.1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生产生活用水一般包括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矿企业用水、农业用水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主要分析工程实施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水电站的评价影响范围主要为大坝库尾以下.据调查统计,黄龙沟与深子沟库尾至其坝址,乃至坝址以下的南江河以及两坝至厂房区间内无人居住,沿河两岸耕地极少,亦无牲畜养殖场,基本没有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4.2生态用水需求黄龙沟水电站为径流式电站,发电用水从取水口取水后,通过引水隧洞、前池和压力管道进入水轮机组进行发电.引水发电使得电站取水枢纽至厂房区间的河段水体由原在自然河床变为在山体隧洞中流淌,形成减水河段,对河流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为将这种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乃至消除不利因素,确保下游生态用水,目前常采用生态基流理论,即通过控制下泄流量的方法以保障生态用水.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要求和陕水电发[2007]6号文件《陕西省水利厅关于农村水电站保证最小下泄流量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流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黄龙沟水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0.135m3/s,则下泄生态流量不应小于0.0135m3/s;深子沟水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0.129m3/s,则下泄生态流量不应小于0.0129m3/s.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较为复杂且施工周期较长,要确保项目的顺利建设,就需要做好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从目前来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体系趋于完善,但是在工程项目不断建设的过程当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管理工作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和施工进度。本文就对这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1.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需要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做好管理工作,可以说,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项目质量的高低。但是从目前来看,尽管管理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会涉及到多个学科,且受地区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说,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地区实际,并采用科学的管理对策。我国大多数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都打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的口号,但是实际施工中却因为管理措施不得当,管理方法不科学而影响到项目质量。管理中,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缺乏创新性,一些管理对策不适应当前项目建设的需求,价值缺乏技术的支撑,导致管理工作停滞不前。1.2管理者意识薄弱且水平不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中,会受到施工环境因素的制约,且施工规模较大,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要想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并提升项目质量,管理者的意识至关重要。但是从目前来看,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将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施工当中,而对于管理工作存在懈怠心理。且一些管理人员并不是专门的开展管理工作,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缺乏专业性,且管理经验不足,严重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3缺乏论证和比较的过程。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比较和论证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能够衡量出工程管理的科学性与否。例如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工期、投资、管理、效益等环节,都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论证,将负面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但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缺少这一环节,仅仅是通过简单的说明和比较的方式确定最终的关系,导致项目建设中缺乏合理性。

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上文中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在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的提升项目的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工作。2.1优化管理方式,健全管理模式。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其本身的施工规模较大,施工工期较长,因此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优化管理方式,并逐步的健全管理模式。这就要求管理者需要借助技术的力量,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的效率。同时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开展动态管理,能够从中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各种细节问题,及时解决。在管理制度方面,则需要构建起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并要充分的发挥制度的优势,提升制度的约束力。如要健全管理责任制度,将制度的决策和执行纳入到管理人员考核当中,确保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同时,需要明确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规避管理混乱局面的发生。要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性,这就要求借助技术的力量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使每个管理者都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不同施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2.2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意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大事,需要管理者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新时期,对于项目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管理工作也要紧跟时代变革的步伐实现创新,为此,管理者一定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束缚中走出来,创新管理意识,要具有前瞻眼光,通过做好自身工作来提升整个项目的质量。同时,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专业知识,并且要熟知水利项目建设的各种知识,为做好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3管理过程中要做好比较论证工作,提升管理质量。在进行水利水电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管理人员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比较和论证的方式,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和管理方案,降低各种消极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充分的发挥积极因素的推动作用,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管理者需要技术的纠正当前管理当中存在的弊端,要将简单的说明和比较转变为科学的论证,推动管理工作朝着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方向发展。第四,明确管理目标。有了明确的管理目标,才能够按照这一目标更好的开展工作,为此,管理者一定要针对水利水电项目的具体要求,明确管理目标,并科学把控这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科学管理,并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例如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供水、防汛的调度管理,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预警系统建设进行管理等,这些环节都需要管理者科学把控。

3.结束语

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需要有序开展管理工作。本文结合管理实际,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指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够提升管理质量,更好的服务于项目的建设,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文强 单位:山东临沂水利工程总公司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范文4

XX年,四川省水电职工政研会在厅党组、中国水利职工政研会的领导下,在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始终高举邓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创新,以各会员单位为工作细胞,充分发挥政研学组片区和组长单位的作用,并立足政研工作阵地,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人水和谐,把建设“三个文明”、把引导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重点,结合职工思想实际和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活动,用调研成果指导实践,疏导思想情绪,解决工作和生活矛盾,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为四川水利的改革和发展做了一定的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新时期水利行业政研工作的新方法。XX年,我会把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年里,我会积极参加了厅直机关党委组织的各类报告会、专家辅导讲座和各类知识竞赛,着重把广大政研干部的思想、行动和研讨方法统一到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上来,把研讨的重点放在引导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三个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水利,“四川水利怎么办”、“水利职工怎么干”上,并围绕水利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围绕四川水利的改革、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结合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工作,结合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等工作,积极寻找政研工作与水利改革和发展工作的切入点,寻找政研工作与水利行业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点,区别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探索和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和改进职工政研工作,注重政研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努力使政研工作服从于、服务于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工作大局。一年来,我会把政研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一个典型、一部片子、一首歌”的行业创建活动,唱响“创新、负责、求实,献身现代水利”的主旋律。“一个典型”就是张宇仙同志。“一部片子”就是《蜀水之歌》电视片。“一首歌”就是歌名为《爱满江河》的水利人之歌。特别是“张宇仙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已成功地在全省水利系统、水利部机关、国务院三峡办、南水北调办公室进行宣讲。省委也把张宇仙列为四川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典型,反响强烈,效果很好。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会在厅直机关展开了“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的宣讲,共10尝近3000人参加,广大共产党员深深感到共产党员先进性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内动力。我会还把政研活动渗透到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立足水利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灌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文明水文站、文明工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地方电力行业开展创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的活动有声有色,既提升了地电企业的形象,又深受用户。二、以承办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地域学组第二组XX年会为契机,加强学习和交流。XX年7月5日,我会和重庆市水利局共同承办了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地域学组第二组XX年会。会议在都江堰市隆重召开。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曾华樟、水利部文明办副主任陈秀清出席、指导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地域学组第二组12个会员单位的2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砚方就四川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四川水电职工政研会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政工干部队伍的作用,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结合干部职工思想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寻找政研工作的结合点和生长点,积极开展各项调研活动,撰写调研论文,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为四川水利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等方面的工作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在会议期间,收到来自地域学组第二组12个会员单位的调研论文17篇,这些论文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一方面加强了对论文的学习,加强与参会代表的交流,另一方面我们还与参会代表一起就如何按照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要求,把政研活动开展得积极活跃,充满生机;如何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和谐水利;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组活动,使政研活动既符合部政研会要求又有生机和活力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地域学组第二组XX年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水利部精神文明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全体参会代表的高度赞扬,使我会既获得了办会的经验,又学到了兄业盛市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方法,无疑会对加强和改进我省水利职工政研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三、充分发挥学组片区的作用,努力推动政研会整体工作。一年来,我会加强了对五个片区开展政研活动的指导,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组片区的作用,努力推动政研会整体工作。厅直学组在水产局、疗休中心的召集、组织下,学组XX年会于10月19日-21日在省水电职工疗休中心召开。有厅直属各单位的理事、党办主任、论文50余人参加。参会的32篇文章,重点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素质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等8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紧密联系水利行业和单位实际、指导思想明确,主题鲜明、涉及面广,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川东学组在市水利局的召集、组织下,川南学组在宜宾市水利局的召集、组织下,学组XX年会,于XX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宜宾市长宁县召开。有宜宾、乐山、泸州、自贡、内江、眉山、资阳7市41个会员单位政研会理事、宜宾市各县水利局党政主要负责人、部分党务专职干部,省水电职工政研会负责人、联系人及论文近80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学组会共收到论文32篇。这些论文的交流,对大家帮助、启迪很大,许多文章是花了精力、下了功夫的,是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的真情流露,与大家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引起大家的共鸣,体现了水利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贴近时代、贴近基层、贴进职工的特点。川南片区政研会的各项工作和政研小组的活动是富有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特点的。他们利用政研会这个平台,结合川南片区各单位的实际,有目的性、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用政研工作指导工作实践,用政研活动凝聚水利职工,把政研工作与思想研究、政研活动与凝聚职工、理论研究与治水思路结合起来,强化生命线意识,不断激发水利人的创造力,保持了行业的稳定,促进了水利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川西学组在雅安市水利局、雅安电力公司的召集、组织下,学组XX年会,于XX年10月13日至14日在雅安市召开。成都、雅安、攀枝花、凉山、阿坝、甘孜7市、州各单位政研会理事、党政主要负责人、党务专职干部、省水电职工政研会负责人,联系人和论文近50人参加这次会议。这次学组会共收到论文22篇。这些论文涉及内容广泛,探讨问题有深度,结合行业中心工作紧密,时代感与现实性较强。川北学组在广元市水利局的召集、组织下,学组XX年会,于XX年9月26日至27日在广元市召开。广元、遂宁、绵阳、德阳四个市共21个会员单位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40余名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收到相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论文42篇,涉及怎样抓好基层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全面提升水利职工政治业务素质;怎样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的人格魅力;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对策;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党的廉政建设等方方面面问题的调查研究,这些论文都是来自水利行业基层一线干部职工的工作体会和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题材广泛,贴近工作实际,关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对提高我省水利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有很好的指导意义。XX年,五个片区共收集调研论文160余篇,这些论文应运价值高,选题水平高、内容观点新颖、鲜明、主题明确、论据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许多文章还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者的工作经历和切身体会,内容朴实、可信,反映了水利人的心声,借鉴性、指导性和操作性都较强,当然,也反映出各地区对调研工作特别是撰写调研论文存在不平衡性,存在论文选题的局限性和标题的针对性不足等。总之,一年来,我省水利职工思想政治研究工作、政研会各级组织及其小组政研活动,都得到了各级领导、各级组织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通过广大政研工一年来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政研工作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水利,实施四川“三个转变”的有利时机,引导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四川水利实现“三个转化”的工作;政研工作加强了与三个文明建设相结合,并直接与生产、工作、学习结合起来,与职工爱岗敬业、比贡献、创一流等群众性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用精神文明的创建成果推动生产和工作,转变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美化单位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水利系统有1个单位受到中央文明办表彰,有部级文明单位1个、部级文明单位4个,全国文明灌区2个,省级和省级最佳文明单位38个,其它各级文明单位420个。我们还注重把政研工作的总体目标纳入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积极融于构建和谐水利的战略之中,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和稳定,始终做到搭桥、铺路、服务,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和阵地建设,立足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从中走出了一条自身的路子,使自身的工作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极大地推动了四川水利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政研成果日益丰硕、政研工作的影响日益增强。但是,按照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要求,政研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政研工作出新意、亮新招、议大事、攻难事、办实事上还要多下功夫;在政研工作的深度、广度上还要多下功夫;在政研工作的“虚”、“实”结合上还要多下功夫等等,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总结,努力把政研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范文5

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的关系到底如何?是目前社会各界的敏感话题。然而,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关于生态的定义。现代生态学基本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它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生态学是一门以研究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要任务的学科。因为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关于生态学,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曾指出:“每一个有机体都不得不反抗其环境,而文化又强化了这种对抗。生活于文化中的人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生态学”的希腊语词根oikos的含义就是住所)。”

由生态学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所谓生态环境的好坏的判别标准一定是要相对于某种生物而言的。例如腐烂的食物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污染,但是对于苍蝇却是其繁衍生息最好的生态环境;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是人类社会的难题,但是对于老鼠则可能是最好的栖息地。因此,我们所说的要保护的生态环境,应该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的考虑社会自然生态,并非就一定是指原始的自然生态,否则难免会使生态问题在逻辑上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境地。

人类从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开始,到现在发明、制造和使用的高科技手段,都是为了同自然进行抗争,并在这场斗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因此,我们今天的地球,早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人类学的地球”,或者说是“社会的地球”。这就是我们的地球生态。

考虑河流生态也同样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前提,否则,我们就无从谈起鉴别河流生态的好坏。例如,自由流淌的河流、任意泛滥的洪水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和人烟稀少的无人区、生态保护区完全是应该提倡的,但是,对于现代人类社活动密集的社会来说,就完全就是一种灾难,一种极大的生态破坏。堤防、水坝就是人们在几千年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抵御洪水,保护社会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所以,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必要的水坝建设就是保护生态,而盲目地提倡让河流自由流淌、让洪水自由泛滥,决不是什么生态保护,而是十足的生态保守、生态愚昧。特别是在我们人类的生活区域内,所谓的生态保护就应该是努力维护、创造一个适应人类存在的社会化的环境。

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存在博弈吗?

近来,媒体上有篇题为“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的博弈”的文章,引起了业内人士极大的关注。该文的作者似乎从心里就不大承认水电开发对于人类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文明活动。而需要一再强调的是:水电开发对于人类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文明活动,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当然,我们单独强调说水电对现代人类文明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因为我们还有多种取得电力能源的方式。但是,实际上大型水电一般都是水利工程的副产品。大型水电开发的必要性首先在于,人类对水资源天然分布的不均匀的调解,必须依靠大型水库进行。纵观全世界的现实,没有大型水库的调解,几乎就不可能维系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社会。因而,水电开发的社会必要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大型水库的水资源调节功能。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把水电开发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也就不会去大张旗鼓地论述什么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博弈的问题了。

对“跑马圈水”的忧虑是根本不必要的

有人称:当前的情况是,10000亿千瓦时的水电开发权已被几大电力公司当作“金娃娃”紧紧抱住,并迫不及待地进行开发,人们甚至用“跑马圈水”形容长江上游当前的水电开发态势。环境、生态、移民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形势令人十分忧虑。

这种担心水电开发过快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我国大型水电的开发历来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划进行的,不存在任何无序开发的问题。反之,我国的水资源开发长期受制于我国的经济能力,以至于我国解放50年以后,水电开发程度还不足10%,全国的水库蓄水能力仅为四千多亿立方米,不到美国的二十分之一。这使得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十分突出。雨季的洪涝灾害和旱季的严重缺水,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由于受到投资体制的制约,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尤其是水能资源的开发一直不能摆脱困境。直到2002年国家实行了电力体制的改革,把过去由国家统一投资、开发的水能资源开发形式,改为划分成五个电力集团互相竞争,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促进水能资源的开发建设。

显然,这一改革措施收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突出效果。我国长期受制于资金制约的局面迅速得到了改变,水电资源开发成为各大电力集团以及社会上很多投资者竞争的热点。然而,这种“跑马圈水”的局面也引来社会各界的一些担心,包括参与竞争的一些大电力集团,也有人抱怨应该恢复原来的国家统一开发机制。但是,对于这一点,原来曾经长期担任国家水电发展负责人,后来又担任国家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多次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回击社会上的种种非议,并对社会各界水电开发的积极性给予高度的肯定。从国家发展的大局上看,我们不能不承认,电力体制的改革、水电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已经彻底改变了我国水电开发受资金制约的被动局面。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巨大成果,我们决不能认为这种投资形式的改变就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不能否认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型水电开发,还都是严格的按照国家的发展规划进行的。“跑马圈水”的局面是社会各界水电开发积极性高涨的表现,是我们改革开发的巨大成果。形势一片大好,而绝不是什么令人担忧的事。

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限制,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河流开发比发达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即使我们国家从现在起按照目前梯级开发规划,大力开发水资源,若干年后最终的开发结果恐怕也可能就是相当于今天美国(以及其它一些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很多人对一些企业的积极开发水电的“跑马圈水”颇有微词,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任何大型的水电站的开发建设都不可能超出国家的统一规划,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开发建设大型水电的决定权都在于国家。所谓失控和无序开发的现象对一些地方管理的小水电来说或许确实存在,但是,如果用它来形容我国的大型水电开发现状,完全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猜测。总之,我们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和运用市场经济杠杆,调动起来的水电开发的社会积极性,是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机遇。

关于“水电规划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的评价

有媒体这样报道:“2007年5月,笔者有机会参与水利部组织的‘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情况专题调研’。通过这次调研以及对许多相关材料的分析,笔者强烈感受到,在水电开发规划和审批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府职能错位和职能缺位情况。结果,水电规划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引起河流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诱发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

大型水电作为水资源的一部分确实存在着一些管理机制上的问题,例如,管理我国水资源的国家水利部,至今仍然还是不负责对大型水电的开发管理。这是不是属于“水电开发中政府职能错位与缺位”我不敢轻易下结论,但是如果要是说什么“水电规划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引起河流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诱发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则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污蔑。因为我国的水电规划是早在我国新《水法》颁布之前就由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的,而所谓“专业规划要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的提法是新《水法》中才增加的内容。目前水利部正在根据新水法组织对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修订,至今还没有完成。我们怎么能由于新的“流域综合规划”还没有制定出来,就埋怨说以往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水电开发规划是“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的呢?

我们认为,从维护我国法律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来看,在我国的水电规划已经被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而且已经开始实施了之后,才颁布和实施的新《水法》以及即将修定的《流域综合规划》,倒是应该很好地考虑如何与以往已有的国家水电规划相衔接,协调好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保证我国水电开发政策的连贯性。

不少人都认为,目前国家的体制中水利部不管理大型水电和南水北调是对我国水资源管理和水电发展的重大损失。因为,我国水资源的根本问题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而大型水电又恰恰是龙头水库的副产品,没有足够的大型水电建设,就不可能有足够的大型水库,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我国的水资源矛盾。但是由于水利部不管大型水电,所以,从产业政策上对大水电的支持往往就考虑得不够。例如,新《水法》中只强调了专业规划必须服从流域综合规划,而没有很好地反映出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即:一般来说综合规划也应该是在区域规划和专业规划提供的基础上制定,并由其构成的。实际上,搞过实际操作的同志都知道,专业规划的制定,需要进行大量的考察、基础调研工作。制定流域综合规划的时候,既不可能脱离这些基本的数据,也不可能完全重复这些基础的调研工作。因此,仅仅强调专业规划和区域规划必须服从综合规划这一方面是不够全面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疏忽,才给国内外的一些反水坝舆论提供了污蔑我们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水电规划是“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引起河流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诱发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的口实。而且,传播这种污蔑水电开发规划的谣言,还有意无意地起到在不同政府监管部门之间挑拨离间的作用。

针对这种谣言,曾参加过“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情况专题调研”的一位水利部负责流域综合规划工作的老专家曾经有力地回答说:“大渡河的水电开发规划就是当年他们亲手做出来的,现在修订流域综合规划的也还是他们,这怎么能说以前的水电规划是‘脱离甚至违背流域综合规划’的呢?难道是我们自己违背了自己?”

总之,我觉得目前我们国家的水利部不管大水电的现状,不论是对中国的水资源管理还是水电建设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些专业人员,就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为了迎合一些部门利益的偏见,就不顾事实地去发表一些对国家发展不利的所谓“专业”意见。

不应轻易地否定传统的经济学理论

有人还说:“无论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都只是以市场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没有注意到市场经济体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在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的今天,这种忽视将威胁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仅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已经不能全面指导当今的经济活动;必须将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紧密联系起来,建立新的经济学理论,才能保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妨将这种新的经济学理论称为‘绿色经济学’。”

我觉得这种说法说明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还没有真正搞懂经济学。持此观点的人甚至断言说“无论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都只是以市场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没有注意到市场经济体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绝对是一种对传统经济学的误解。我们都学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我们知道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人、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而劳动对象的具体内容主要就是各种资源和环境。众所周知,生产力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如果作者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不包括“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态系统”,那么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又能是什么呢?

我本人非常赞同进行绿色经济、绿色gdp的研究探讨,《人民日报》也曾经发表过我探讨有关水电的绿色gdp的看法。但是,我们研究探讨绿色gdp也不能忘乎所以,不能用来作为一种否定以往文明和历史的理由。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生事物,而不能是抱着一种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心态,去炒作新生事物。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是社会进化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对社会发展和自然规律的认识的升华。而绝不是什么对以往人类文明活动的否定。至于绿色经济和绿色gdp的研究探讨,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否定和替代传统经济学。从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到今天已经30年了,而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实行绿色gdp。前几年我国一些曾经试行绿色gdp的省份,也有很多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的科学性纷纷退出。难道能说是30年来全世界都还不承认可持续发展吗?当然不是。只能说绿色经济、绿色gdp的新概念,既不能取代传统经济学,也不能等价于可持续发展。

总之,生态文明、环境友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而绝不应该是对历史上人类文明的否定。无论在水电领域还是在经济学领域都是如此。

河流梯级开发的科学性不能否定

有人写文章称:“笔者从长江上游目前的水电开发规划和实地考察中了解到,几条大支流的梯级开发基本上是一级紧连一级,例如岷江和大渡河均布置了22个梯级。各梯级大多采取引水式电站开发方式,即筑坝形成水库,然后把水从河岸山体开凿的隧洞引到下游,累积落差发电。这样的开发密度和开发方式,实事上把河流变成了一连串间断的水塘,造成天然河道脱流干涸,引起河流生态与环境问题。”

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际都对水电进行梯级开发,然而,我们走遍全世界看到的普遍现象都是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当然,这里必需排除那些恶意的污蔑炒作。例如;埃及阿斯旺大坝减少了洪涝灾害,却被说成是减少了土地营养物质的补充,造成了生态灾难。如果这种理由能够成立,那么我国初期的三门峡工程加剧了渭河的水灾就应该是成功的生态工程了,为什么还要改造呢?水电开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这种局面在我国也随处可见。从早期的丰满、新安江到现代的二滩、三峡,所有的大型水库、水电站几乎都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区、保护区。在我国除了一些无序开发的小水电,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外,同样也是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成正比。当然,我们不能把水电开发之后,为当地人们的用水提供了方便,以至于管理不善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算作水电开发罪过。一般来说,水坝、水库、水电站建设本身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它只不过是通过工程措施把河流的控制权交给了人类,至于管理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人类本身的管理水平。例如我国的黄河。以前曾经因为管理得不够好就多次出现断流,后来水利部统一进行全流域管理,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那么,全世界有没有哪条大江大河因为水电的梯级开发变成了“一连串间断的水塘,造成天然河道脱流干涸,”呢?问题的答案是很清楚的。除了无序开发和不科学的管理,基本上各国都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不仅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而且相反的例子倒是比比皆是。北京的永定河倒是没有进行水电的梯级开发,然而,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已经使得北京段的永定河几乎常年的干枯。显然,河流的生态问题的根源不是出在水电的梯级开发上,而是出在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的不足上。反之,人类增加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的最有效方式,恰恰就是蓄水调水工程。

梯级水电开发就是要在一条河流上,连续地建造多座(水库)水电站,而且尽量让每个水库(电站)的首尾相接,把该河流段的水资源最充分地利用起来。梯级开发是全世界公认的、已经经过众多国家验证的、最科学、最有效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它不仅以可以使得水电的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河流生态保护作用。

我们建造水库的最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保护社会的生态环境。因此,占用最少的土地,获得最高的水资源调节能力就是提高水库的生态效益。由于每一个具体的水库的蓄水和供水(包括发电)之间总会有一定的矛盾。因而对于任意一个孤立的水库或者水电站,为了保证水库下游河道里不出现“脱水”(断流)的现象,必须要保证水库下泄一定的基础流量。这样必然就使得该水库的蓄水调节作用大打折扣,否则就将会出现下游断流,并对河流的生态造成巨大的伤害。然而,如果是梯级开发的水库、水电站,我们就可以仅仅让最后一级水库,承担保证下游河流生态流量的任务,而以上的各级水库泄水流量都可以任由人们的调配,从而大大提高水库的调蓄水资源的功能。也就是说,梯级开发是在同等条件下,占用土地面积最少,蓄水调节能力最高,对河流生态影响最小的一种河流开发方式。

此外,利用梯级水坝保持河流一定的水量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而且还有巨大的航运、景观以及经济作用。例如欧洲的多瑙河下游的很多梯级水坝,其作用主要就是保证多瑙河的水深,不受上游自然来水的影响,让多瑙河的河水一年四季都能保证大型轮船的正常航行。因为天然的河道的坡度是自然确定的,如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河流的水深、流速人们都无法控制,因此,梯级水坝就是人们控制、开发、利用河流的最科学的方式之一。这个科学的结论决不能轻易地否定。

梯级开发也不可能把河流的动能耗尽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梯级开发的水电站也决不会彻底改变河流的流态,更不可能会把河流的动能完全消耗光。从理论上说,世界上最先进的水轮机的效率只有96%,也就是说无论你如何想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河流中至少要有4%的动能从水轮机流过去。因此梯级开发不可能像有些人危言那样,会使得河流的动能为零。从实际现象上看,三峡水电站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也是一座梯级开发方式的、保障三峡水电站发挥最大效益的反调节水电站。然而,由于葛洲坝水电站基本上属于径流式电站,因此,大家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葛洲坝的河道型水库内流动的长江水,几乎和不建水电站的江段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区别。事实说明,即便进行梯级开发,人们也还是能够通过适当的规划设计,人为地控制某一河段河水的流态以及淹没的范围。

此外,要知道并非世界上所有的河流、河段都能够进行水能资源开发。用最直观的例子来说,我国郑州以下的黄河、武汉以下的长江的上千公里的河段内,由于可以加以利用的水能太少,几乎就不可能再进行任何水能资源的开发。显而易见,这些河段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变成为湖泊吧?除了这些大量没有水能资源的自然河段不可能进行任何水电开发之外,就是那些具有丰富水能资源的河段,也并不是都能够100%地进行水电开发的。根据具体的河流生态环境情况,各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所确定的水能资源中的技术可开发资源比例,一般都不到水能资源总量的二分之一;其中经济可开发资源量一般还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便我们人类按照梯级开发的理论把所有的可开发水资源全部都开发了,也绝对不可能会出现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被大小水库连成串的现象。

水资源的梯级开发当然也要因地制宜地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在一些具有水能资源的河段,全面衡量之后认为不应该进行开发的地方,不再进行水资源开发是我们水资源规划的一贯原则。河流梯级开发决不是100%开发。应该看到,在我们国家的梯级水电开发规划中,早就已经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水能资源被规划部门,排除在经济可开发的范围之外。而目前开发规划中保留的待开发项目,都是经过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反复比较、依据各方面的数据、经过科学判断衡量确定的。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这些规划中的个别地方确实会有需要调整的可能。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己的心血来潮的遐想,就比全世界许多一辈子研究河流的专业人员依据科学规律作出的开发规划还要高明,而且还要妄谈什么“必须要改正过去水资源连续梯级开发的错误观念”,实在是有点幼稚可笑。

总之,河流梯级开发不仅是世界公认的最科学的水资源开发方式,而且还是在很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中已经得到证实的成功实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上,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听信那些毫无事实根据的危言耸听。

是否存在水电开发过度的问题?

“过度的水电开发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人持这样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水电开发历来都是程度越高越好,而且从来也不存在任何所谓过度开发的问题。

利用水库蓄水发电也是一种水资源开发形式。严格地说,这种水资源开发应该称为水能(或者水电)开发,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义,社会各界的非专业人员似乎很难区分水能开发和水资源开发的差别。甚至有些相当层次的研究人员也难免在这个问题上闹笑话。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水能(即水电)开发与水资源开发和水资源利用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对水能开发程度,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开发程度越高越好。不过,国内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水能资源不应该百分之百地开发,否则对河流的生态环境不利。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开发程度的误解。因为各国的水能资源都有理论可开发、技术可开发和经济可开发之分,这种区分标准就是为了说明理论可开发水能资源不应该百分之百地进行开发。所以,如果有人再强调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也不应该百分之百地开发,我们觉得还不如把经济可开发定义得更科学、更准确一些。目前国际社会对水电经济可开发、技术可开发的定义还是比较科学的。我们只要看看瑞士、德国等一些水电开发程度超过90%以上的国家,为什么到处还都是绿水青山?想一想为什么世界上总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人们恐怕就会发现,水电开发根本就不存在着任何过度的问题,而且总是开发程度越高越好。当然,实际当中发达国家并非都是水电得到百分之百的开发,这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特别是有些国家的水资源调节问题基本解决,电力供应也已经满足社会需求(如挪威99%都已经是水电),自然没有必要再去进行开发水电。因此,每个国家最终的水电开发程度,一定是根据各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不应该规定什么事先的比例限制。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的水电开发超过了经济可开发程度的百分比(卢森堡达到150%),其生态环境却没有受到丝毫的不利影响。总之,世界的现实说明,只要某个国家还有使用其它化石能源的需要,水电的成分高一些总是好的。

此外,对水资源的开发也不存在过度的问题。因为河流水资源的开发一般来说仅仅是一种储备,往往并没有真正消耗和使用水资源。例如美国西部大开发对科罗拉多河的开发建设,梯级水库储备了4倍于河流年径流量的水资源。利用水库汛期大量地拦蓄洪水,不仅大大缓解了洪水对周围社会的威胁,而且可以通过一系列调水措施,为干旱少水的美国西部常年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从而使得美国西部成为移民崛起的新大陆。现在的美国加州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就是说,尽管科罗拉多河的这种形式的水资源开发已经达到了400%,我们也不能说它的水资源开发过度了。

因此,一般来说,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开发程度都代表着人类对河流的控制能力,通常都应该是开发程度越高越好。但是,与水资源的开发所不同的是,如果水资源的使用一旦超过一定的程度,确实会对河流本身造成一定的伤害。因为,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某一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被人们使用(社会用水)的百分比。根据国际普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用水大约有70%最终会转变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统。因此,如果水资源的利用率超过40%,那么就大约有28%的污水排入河流,与原来的60%未使用过的河水相融合,整条河流就几乎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因此,水资源的使用率一旦超过了40%,人们就会认为已经对河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影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因此,国际上确有水资源使用率最好保持在30%以内,不宜超过40%的规定。不过,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任何社会都可能会突破水资源利用率的界限。如果你了解了这种界限的缘由,就会发现,只要加强污水处理、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人们完全可以不受所谓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利用率40%的限制。当然这还要考虑河流生态基础流量的问题。

在搞清楚了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利用率限制的理由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盲目指责水资源开发过度是多么可笑的。此外,还有一些人索性把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能开发利用率也混为一谈,糊涂地认为水能开发也不能超过40%。实际上,目前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开发过度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都是在指水资源的使用、利用过度。换言之,对于储备性的水资源开发,也根本就不应该存在所谓过度的问题。而且,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利用过度的原因之一,恰恰就是因为我们对水资源的开发控制程度过低,通过人工调节能够有效地提供给社会的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因此也可以说,水资源利用过度恰恰是开发不足的体现。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范文6

关键词:水果电池;比较; 影响因素; 美国教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0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02

新课标对化学素养和衍生出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视,科学素养是学生潜意识形成的素质,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国高中教材也相应改变,目前全国应用较广泛的教材版本有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美国也很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课程改革,2002 年美国著名教育书籍出版集团 McGraw-Hill 的 Glencoe 公司依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 2061 计划的规定,出版了教材《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化学:概念与应用》),迅速成为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不仅对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作出了十分具体的构想,也为美国的教育系统规划出把这种构想变成现实所应采取的具体行动路线。在此背景下,我们选取了两国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水果电池”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力求把两种教材各自的优点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指导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了解两国教材,更好地设计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一、 中美教材有关“原电池”的实验设计比较

1.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41页 “科学探究”

目标:根据已具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学知识,利于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电池装置。

用品:镁条、铜片、铁片、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500mL烧杯。

方式:最好先独自设计,并动手实验,边做边改进;也可以与邻座同学相互讨论和观摩,或请老师指导。

设计及记录:

思考与交流:通过以上实验和探究,试说明化学电池应由哪几部分构成,说明各起什么作用?

实验活动:利用水果如苹果、柑橘、柠檬或番茄等制作原电池。

2. 美国理科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620页第17章第二节迷你实验17.2具有电势的柠檬

实验步骤:

①轻轻地捏揉柠檬,但不能使柠檬皮破损。然后在柠檬的两端各切一个深为1cm的裂缝。

②在两个裂缝中,分别插入锌条和铅条。

③用导线将铅条、锌条分别与电压表的正负极相连。若电压表没有读数则将电压表的正负极上的导线接头对调位置。

④观察并记录电压表上的读数。

⑤使用铅条和铝条,重复实验步骤1-4。在将铝条插入柠檬裂缝前,先用钢丝绒将铝片的表面抛光以除去其表面的氧化层,随后迅速将其插入柠檬的裂缝当中。

注意:使用过的柠檬不能再食用,必须丢弃!

分析与讨论:

①什么因素促使锌条和铅条之间产生了电势差?

②为什么将锌条替换成铝条后,电势差增大了?

③若先用锌条和镁条进行实验,再用锌条和铅条进行实验,请问锌条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否相同?试给出解释。

二、 中美教材中的“水果电池”对比分析

1. 人教版“水果电池”特点

人教版教材在设计水果电池之前通过一个简单实验介绍了原电池的原理,给出了原电池的定义。然后进行科学探究,学生尝试设计电池装置。在科学探究的最后有一个实践活动“利用水果如苹果、柑橘、柠檬或番茄等制作原电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水果电池”增加实验的乐趣,验证前面的理论,与前面的实验及理论学习相辅相成。很多高中教师在“优质课”评选的时候,选择的实验有番茄电池、橙子电池、梨电池、苹果电池等类似的实验,从学生课堂表现及听课教师的反馈来看,水果电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 美国“水果电池”特点

《化学:概念与应用》中“具有电势的柠檬”是一个迷你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为什么电极插入柠檬中会产生电呢? ”学生会带着这个好奇心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有关原电池的基本原理的时候就可以解决这个疑问。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讨论。教材在水果电池的基础上介绍电势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原电池,对“柠檬电池”进行理论上的解释,学生理解能量转化的本质。在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教材又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电池,比如碳-锌干电池、锂电池与心脏起搏器、镍镉充电电池以及电动汽车中的电池,达到“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的能力。可见美国教材的特点,起点低但落脚点高。

3. 两种教材“水果电池”实验对比分析

(1)人教版以及美国教材都很重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都设计了“水果电池”。两个实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2)实验在设计上存在明显差异

①目标作用不同

中美教材在有些实验的设计上选择的实验内容相似,因为这部分实验内容是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验在这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水果电池”实验中,中国教材是先介绍了原电池的理论和定义,然后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自己设计,边做边改进,可以与同学讨论、观察或请教师指导。给予了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设计的机会,体现新课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探究能力。美国教材是让学生从“水果电池”中发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然后尝试总结出原电池的定义。实验器材、药品选择两方面相似,实验的目标和作用明显是不同的。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美国教材的设计方案更有优势。在知识的系统、是否利于学生知识巩固上,中国教材的实验设计略胜一筹。

②设计方案不同

中国教材没有给出实验的具体步骤,但给出了实验用品让学生通过原电池的理论去设计实验过程。一定的范围内,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也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已学新知识,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的培养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美国教材给出了具体的实验步骤,分别使用锌和铅、铝和铅做对比,进而引入分析与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产生电势差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电极电势差是否相同?以及同一种金属在不同电极组合中反应是不一样的。可见美国实验可行性很强,以实验、拓展巩固为主线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实验设计步骤明确,简便易行,现象明显,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很容易操作,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比研究中美两国“水果电池”实验的反思与继续探究

中美两国对“水果电池”的实验设计各有自己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该实验不但用于演示实验,也可用于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不仅可以进行常规教学探究,还可以进一步作深入探究,例如:作为教师还可以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影响水果电池的电流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能否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继续探究?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借鉴中美教材有关“水果电池”的知识,我们把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设计用生活中常吃的一些水果进行实验对比探究,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又直观地展示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

(1)实验用品

微安计、电压表(量程0~1.5V,电阻约1000Ω)、导线、铜片、石墨棒、猕猴桃、柠檬、桔子、苹果、柿子等。

(2)探究目的

1.体会能量的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控制单一变量,探究影响水果电池产生电流大小的因素;

3.发散学生思维,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4.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3)实验注意问题

①每做一次实验,要用蒸馏水清洗电极,然后短路清零;

②注意选择不同电极材料及电极间的距离不同所测电压有明显差距;

③所测电压如果出现负值,说明正负电极接反了;

④为了便于分析比较,本实验控制单一变量,电极距离为3cm,温度为室温,选择铜、石墨做电极;

⑤很多水果中含有生物酸,起到电解质的作用,为了使现象明显,更好地控制变量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的因素,可以选择酸碱度越高、汁多、大小相似、成熟程度相同的不同水果;

⑥本次探究主要是不同种类水果对电流大小的影响,同学如果有兴趣可以尝试探究其他因素,比如:不同电极、不同电极间距等。

(4)实验结果

(5)实验发现与结论

1.电极刚插人水果中时,瞬间电压较大,然后慢慢减少到某一个值,但并不稳定,仍然有一定的减小迹象。这说明水果里面的电解质容易极化。

2.水果电池有内电阻,而且很大。

3.电极插入水果不同区域,电压有明显差别,为了更加科学比较本实验每种水果做两次,然后,把水果制成水果汁做一次,三次对比。

4.本实验的探究材料易于获得,能够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但要研究做得到位并不容易。水果电池的探究涉及到电学、化学、生物学等知识,整个探究比较复杂,包含观察、预测、设计实验、分析比较、解释与结论等步骤。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影响因素很多,比如:水果的种类、成熟程度、电极间的距离、电极面积、电极材料、插入时间等因素都有关。

为了更好地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在实验之前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与指导。本次实验我们只是探究不同种类水果对电流的影响,电极材料间距离、电极面积、电极材料的活动性差异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不偏离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并没有做定量研究,这样也给了学生思维和创新的空间。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将多个水果电池进行“并联”或“串联”,测定其电流和电动势。尝试连接音乐卡片,用水果电池代替纽扣电池。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小灯泡,使用水果电池让它发光等作为课外的扩展。

总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验结论,才更加具有说服性,更利于学生掌握。中美两国教材都很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材实验的设计各有特点和优势,教材呈现其内容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相同,但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高中化学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作为教师,要能够合理地借鉴美国化学教科书中的优点,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扬长避短,促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应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让探究性的课堂充满探究的乐趣,让探究过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美)菲利普(Phillips J S)等.化学:概念与应用[M].王祖浩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2] 杨玉琴. 关于“水果电池”的实验探究 [J]. 化学教学,2008,01:17-18

[3] 雷宇,张文华,彭慧. 中美化学教材实验设计的比较研究[J]. 化学教育,2012,04:16-18,22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范文7

关键词:小水电,技术,改造,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小水电建设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早期的小水电站由于资料不足,设计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弃水多,闲置容量多。通过技术挖潜增加效益的可能性很大。本文就小水电站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挖潜增效的技改措施。

一、小水电建设现状

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脉中分布着许多条小河流,拥有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自治区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355万kW。兵团的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各师(局)所属垦区的独立河流区域内,有的师与地方处在一个水系内。小水电蕴藏量约为234万kW,可开发量78万kW,已开发16.5万kW,占21%。兵团的小水电事业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农业师及农牧团场大办农田水利事业,水电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从巴里坤草原到伊犁河谷,从阿尔泰山到昆仑山,兵团13个农业师有小水电的师就有10个,以小水电供电为主的师有5个,水电对各农牧团场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新疆的小水电在政府扶助下通过艰苦奋斗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加速小水电建设步伐起到巨大作用。但也造成了重建轻管的思想,存在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至安全隐患逐步增加,机组出力不足,效益下降,水力资源浪费严重。

二、小水电存在问题

初期建造的电站,装机大多在200kW以下,水库电站一般都是2×40kW,主要是解决附近村庄的照明用电,据目前水能分析计算,装机可成倍增加。水头没有充分合理利用,电站选址位置不合理,如早期隧洞开凿困难,就近在坝址附近建站,没有利用河床坡度;水库涵管后采用明渠引水,没有利用大坝高度的势能,尤其是低水头电站更加明显。部分梯级开发电站上下级发电流量不配套,下一级电站由于位置优越提前开发,且按原设计标准年利用小时都在3000h以上,在上游电站逐步开发后,发现上游发电流量大,下级电站流量偏小,弃水增加,甚至有的电站发电量不增反降。早期机组性能差,效率低,出力不足,设备老化、效率低,运行不稳定,易发生气蚀,有些机组已淘汰,目前零配件购置困难,个别电站仍在使用高能耗变压器等等,这些电站安全问题突出,必须实行技改,对设备进行更新。个别电站管理落后,设备长期在超负荷或低负荷下运行,承包者追求短平快,业主监督不力,无维修保养制度,机组损坏严重,长期带病运行,积劳成疾。

三、小电站技改的举措

随着可开发资源的逐渐减少及老电站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逐步对老电站进行了技改,通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1、增容改造

当前,对有能量潜力和运行时间较长的电站,均可进行机组增容和更新改造,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既利国又利民的好途径。在目前水电建设资金紧缺的形势下,这要比开发新电源点具有明显的优势。需要改造的电站都是早期兴建,水力条件较好,开发简单、设备简陋的电站。对无调节性能的电站原则上不列项,不再新建。但挖潜改造要有合理的规划,对小水电站进行普查,把需要改造的电站,摸底排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对花钱少、效益好的改造项目应优先考虑,要查出问题的所在,确定改造内容,分析改造的可行性,防止盲目改造和改造不改效的情况发生。

2、技术更新

对部分机组通过更换转轮和导水机构,可使出力提高一档,从而大大节约技改投资。免费论文。首先是技术进步。早期电力工程,电网建设相对简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似乎更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新技术,新设备的积极的运用于建设中。免费论文。利用虹吸取水方案,利于冰、沙的排除,运行,使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综合自动化设备; 35kV模式化变电所模式一直在兵团推广,博尔塔拉、阿克苏垦区、小海子、五家渠、伊犁、额敏、北屯、石河子垦区已建成35kV以上变电所30多座;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气化水平。

3、进行优化设计

中小型水电站改造,应针对每个水电站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优化设计。免费论文。要选择最好的,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和配套性能先进的发电机和辅助设备,紧密结合、妥善处理水电站的不可更改的限制条一个有限的投资尽可能在增加发电量,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充分考虑才能更好地实现先进,合理和经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咨询并做到优化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可以出水平、效益。

4 、跨流域引水

跨流域调水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工程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复杂系统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决策本质上是一类不完全信息下的非结构化冲突性大系统多目标群决策问题,需要从战略高度上,对工程的社会、经济、工程技术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综合评价和科学管理,才能取得工程本身所含有的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水利文化的进步。为了提高跨流域调水规划管理决策研究的有效性,使工程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最大、不利影响最小的目标,需要根据跨流域调水对工程水量调出区、调入区和通过区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进行问题的决策研究。

5、提高人员技术素质

确保电站的效率,安全,可靠运行。任何工作的好坏,是与人的素质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发电站的经济效率,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电站工作的业务培训,每年举办1至2次小水电培训班,努力提高技术和业务素质。他们可以提高运行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确保电厂能高效,可靠运行。小水电采用网络运营,和供电部门举办供电部门“进网电工操作证”培训班,要求持“双证”上岗。

我们要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饱满的工作精神状态,依法将水电站改造到位,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电建设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益,刘顺,钱有锐,赵子伦;小水电站机组制动用气量的计算方法[J];水力发电;1980年05期

2 叶志强;岩溶地区水电站通流表面碳酸钙结垢的特点及成因[J];水力发电;1981年08期

3 陈崇仁;提高已建小水电站经济效果的若干措施[J];水力发电;1981年12期

4 张法思;国外小水电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81年06期

5 胡斌武;;提高小水电站经济效益的一些措施[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81年04期

6 陈崇仁;;国内外小水电站建设经验的述评[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81年04期

7 陈柏垣;;广东垦区建成小水电站二百四十座[J];中国农垦;1981年05期

8 骆文光;提高小水电站防洪能力的措施[J];水利水电技术;1982年06期

9 罗清浩;严寒地区引水式小水电站冬季安全运行的措施[J];水力发电;1982年01期

10 张继骞;小水电站的可行性设计[J];水力发电;1982年11期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范文8

关键词:水利水电类;生产实习;实习质量;实践

作者简介:赵道利(1973-),男,湖北洪湖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南海鹏(1963-),男,陕西乾县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陕西 西安 71004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08-02

生产实习是工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技能、锻炼动手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平台。当前,由于实习时间短、经费少、容易演变为“参观实习”、学生实习被动接受和主动性不够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实习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困境。因此,探讨如何抓好生产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提高生产实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指导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改进,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生产实习指导方法,使水利水电类专业生产实习的各个环节趋于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了实习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本文结合历年生产实习实践,对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体会进行了探讨。

一、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1.制订实习制度,合理配备指导教师

由于水利水电类专业的特殊性,一般安排学生到水电建设或生产现场进行生产实习,实习指导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多数教师都不愿意指导学生生产实习。为了保障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西安理工大学制订了水利水电类各专业的实习制度,提前做好实习指导教师配备的五年计划,不以教师的个人好恶而是根据需要安排每年的实习队长和指导教师。

例如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的指导教师配备,除了需要综合考虑指导教师的年龄、职称和实践经验等方面外,为了让学生对水电站机电设备和水电厂的生产过程有较全面的认识,配备指导教师时还需重点考虑的是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必须覆盖机械、电气和机组自动控制等专业方向,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而专业的指导。一般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队长,负责实习单位联系和实习队的总体指导及全面管理;另安排若干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中青年教师负责实习过程中具体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实习队师生比一般为1:15~30。

另外,由于提前确定了指导教师和实习队队长,各实习队就可以提前着手联系实习单位,提前编制实习指导书、实习思考题,并有意识地收集实习单位的有关技术资料和图纸,使得实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综合培养和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和合作单位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互惠互利的方式,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职责、经费投入等情况,已在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宁夏、河南、湖北、浙江等地先后与三十多家水力发电厂、水电站机电设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和水电建设施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了长期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为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在刘家峡水电厂、东方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西北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三局等校外实践基地,学生结合企业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与研制,在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联合指导下开展生产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学校的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

另外,西安理工大学选择的实习基地大多是我国主要的水电培训基地,其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由于经常讲课和现场讲解,经验丰富,能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实习现场的讲解和问题解答。

3.精选实习路线,合理编制实习计划

为了满足水利水电类专业生产实习要求,使学生熟悉、了解不同类型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不同形式的水电厂和发电设备,一般选择2~3个相邻的不同类型实习基地安排生产实习,并视情况就近参观装备制造厂、抽水蓄能电站和大型电力开关站(换流站)。如热动专业(水动方向)典型的实习线路有:

(1)甘肃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和兰州电机有限公司。其中刘家峡为高水头混流式机组,盐锅峡为低水头混流式机组,八盘峡为轴流式机组,兰州电机有限公司为设计和制造水轮发电机组的厂家。

(2)四川龚嘴(混流式机组)、铜街子水电站(轴流式机组)和东方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厂)。

(3)浙江富春江水电站(低水头轴流式机组)、天荒坪抽水蓄能水电站(高水头水泵水轮机机组)和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厂)。

(4)湖北葛洲坝(大型轴流式机组)、三峡水电站(混流式机组)和±500kV葛洲坝换流站。

这样不仅可以让实习学生看到不同水头段、不同类型、不同容量的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运行情况,还可以通过比较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也使学生掌握的本专业知识更为全面,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每次实习前,指导教师都要提前和实习基地联系,了解各实习基地的运行状态和工作安排,并会同实习基地劳动人事(或教育)部门根据实习基地近期任务合理编制实习计划,以保证整个实习安排合理、过程紧凑,从而提高现场实习效率。

4.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

问题是兴趣的源泉,也是促使学生思考的动力。为了避免生产实习演变成参观实习,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之前不仅要详细介绍实习基地的基本概况,将实习内容设计为几十个相关的问题,提前发给学生,同时也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在每天实习结束后,不仅要留给学生总结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而且要详细介绍第二天的实习任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寻找答案,以利于实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制造应有的悬念和气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每天的实习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实习日记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当天的学习情况。

5.以多样化形式推进实习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保证实习的效果和效率,实习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来调动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以推进实习的深度和广度。主要的实习形式有:

(1)适时组织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例如在热动专业(水动方向)学生的实习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穿插讲授“水力机组的安装与检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邀请现场的专家、技术人员作相关专题讲座。指导教师和厂方技术人员可根据现场工程实际,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一些深度和难度适中的技术问题或小专题,让学生深入开展讨论研究,加大生产实习的深度。

(2)现场实习与图纸资料讲解相结合。在不损害实习单位利益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实习单位的相关技术文件,包括设计规划资料、图纸资料和电厂技术改造资料,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及处理过程、方法等,并结合现场工程实际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涉及的知识,更容易对现场工程实际和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实现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的真正结合。

(3)适当穿插实习讨论和交流。讨论是学生学习中获取信息、加深认识、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渠道,通过讨论可消除学生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模糊认识,纠正一些理解上的偏差,从而达到认识、提高和巩固实习效果的目的;通过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互相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主题紧密结合实习内容,方式灵活,适时组织,目的明确,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刘家峡水电厂实习时,一般安排参观其下游的盐锅峡、八盘峡水电厂等。由于水电厂的设备非常多,参观很容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因此,在参观之前,指导教师应事先设计好参观方案,让学生清楚每天要参观一些什么设备,要看哪些操作,要做哪些记录,以及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每次参观完后,由各实习小组组织讨论会,交流当天的收获,指导教师到各小组指导,引导学生并解答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4)集体实习与分组重点实习相结合。为了保证生产实习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安排前期为集体实习,后期为分组重点实习。如热动专业的集体实习阶段,通过集体参观和专题报告使学生对整个电厂的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认识,以拓宽学生实习的广度;重点实习阶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各组学生跟班运行或检修,深入水轮机班、发电机班、调速器班、电气运行班和机械运行班,与电厂师傅一起参加机组的运行和检修工作,以增强学生对各生产环节的深入理解,推进实习的深度。

6.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实习学生严格要求,大胆管理

首先要求指导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冷静地处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发问题。其次,学校要有一套生产实习规章制度,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律教育,对于不服从管理者,尽可能耐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于屡教不改者,要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其实习资格。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党、团、班干部的模范带头带动作用,实现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

7.改进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生产实习成绩的考核,无论是在内容确定、标准制定上,还是在方法选择、组织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对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习纪律、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实习考试与答辩等。

(1)实习日记。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写实习日记,记录当天实习或参观的内容、收获。指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并批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并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2)平时表现。根据每个学生各项活动的参与情况,同时参照厂方有关人员的打分,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综合评价分数。

(3)实习报告。为了保证实习报告的质量,一般在实习开始时就给学生讲清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说明学生如何收集材料和如何组织报告内容,以便学生自始至终注重材料的收集。要求实习报告既要有基本内容,更要有特色内容;既要有一般性分析,更要有重点剖析。这些措施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实习报告既有特色又能较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实习收获和体会。

(4)闭卷考试。实习结束返校后,一般要组织一次闭卷考试,或根据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对有关实习内容的理解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生产实习的考核中,不仅要从书面形式的日记、报告和考试卷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要考察学生的实习态度、学生对实习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对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考等情况,要不断规范和完善考核程序,适当利用成绩杠杆激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实践和创新积极性。

8.其他措施

除此之外,实习期还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动员和严格的安全规程教育,与学生签订实习安全协议,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注重就餐、上下车排队等细节管理,体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实习期间,学校和学院领导还会亲自到实习地进行检查(或抽查),向实习单位和学生了解对实习队的满意程度;实习后期实习队要邀请校友座谈并组织学生和校友、师傅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增进学生和校友、厂方的友谊,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实习经费采用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管理的方式,并向学生公开实习经费的使用情况。

二、实施效果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类专业的这种生产实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实习的效率,有效地利用生产实习时间和经费,可以兼顾学生实习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保障实习的质量,学生对生产实习的兴趣以及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实习单位对实习队的评价也非常高,从2006年至今已经获得8次校级优秀生产实习队称号。

三、结语

在今后的实习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探索、总结和完善,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国权.工科生产实习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43-44.

[2]武一,王宝珠,贾志成,等.探讨生产实习模式,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3-144.

[3]吴天凤,杨洪涛.测控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85-87.

[4]刘彩玲.对提高高校生产实习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4-116.

[5]王林.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34-37.

大学水利水电论文范文9

一、水坝工程争议的根本源自自然观和价值论的差异

恩格斯指出:“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第603页)。这也是今天讲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协调的三重关系。微观层面:人的道德心与利欲心之间的平衡;中观层面:人与人之间即社会关系包括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协调;宏观层面:人与自然的和谐,指人类与其生于斯长于斯的栖息地之间的整体长久和谐。而人与自然关系中最为基本也最为久远的一项是人与水的关系,人类主动调整这种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兴建各种水利工程。

水为生命之母,水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时空分布的演变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也使得一些古代文明消亡。科学、技术、管理的进步使人类形成愈来愈强的水利工程能力,可以局部调整水的时空分布。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满足了农业及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现代水利工程往往还兼有防洪、发电、航运、休闲等功能。今天,几十万座大小水坝矗立在全球大小河流的干支流上,作为现代水利工程的核心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着用水、电力、运输的便利。

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遭受许多非议一样,水坝工程并未因为其给人类带来巨大益处而免受指责。对建设水坝的是与非,世人已有过长久的争议。西方发达国家在时强时弱的反坝声浪中建设了成千上万座水坝,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也基本完成了其水电资源的开发。近年来我国国内围绕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和社会影响,也频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时达到白炽化的程度。

导致建坝意见严重分歧的原因是复杂的。一般来自几个方面:如对基本事实和实际数据了解的差异或运用之进行专业分析的技能差异,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考察问题的差异,不同利益主体间的损益不平衡所形成的歧意,还有水坝建设的失败案例或在某些方面处理失当所遗留的技术、经济、社会影响,等等。从哲学根源上看,最基本的分歧植根于自然观和价值论上的差异,反映着不同哲学思想的碰撞。

早期最著名的建坝争议案例当属上世纪初叶美国赫奇赫奇峡谷水库计划引发的长达七年声势浩大的大辩论。水库系旧金山市远程供水工程之关键部分,由于赫奇赫奇峡谷位于风光旖旎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内,世界最早也是当今最大之一的自然保护组织“塞拉俱乐部”的缔造者、自然保留主义者约翰·缪尔发起抗议运动,获得举国上下的关注和相当广泛的应同,在权衡环境和社会利益得失后,美国国会专门委员会通过了水库提案并经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批准兴建。坚决支持此工程建设的是另一位环境保护运动先驱、进步主义著名领袖、美国首任林务局长、资源保护主义者吉福德·平肖。平肖的“明智利用”原则鲜明地指出,人类保护自然资源的终极目的和价值基础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长久的最大利益”(Gifford Pinchot's Principle, “the greatest good of the greatest number in the long run”),其成为传统环境保护阵营资源保护主义的经典指南,亦形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早期思想基础。尽管依据这一思想所制定的国家森林及土地河流等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在扭转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的艰难局面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由于“明智使用”原则所凸现的人本思想和主体理性,依“后现代”的历史观看来是“物化”、“矮化”了自然界,平肖的资源保护思想还是被一些人贴上“人类中心主义”标签而横遭指责。

被誉为环境保护先知、“西方道家”的缪尔崇尚“荒野的精神”,他游历北美秀丽山川,以大量多彩多姿的游记,阐述他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这些描绘大自然令人震撼的美的文字“感动过整个国家”。缪尔反对“明智使用”原则,他认为荒野(大自然的代表)的美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价值。与缪尔同时代和后来的拥戴者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思想,形成“大地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等生态中心主义学说,坚持声张自然界自身“内在的”价值和平等的权利,提出要以自然的原因而不是人类的原因保护自然。这些生态伦理思想呼应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科学理性的否定及重新理解和厘定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呼吁。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理论武器,国际反水坝运动组织高喊出“让江河自由奔腾”的旗舰口号和行动纲领,国内反坝响应者也提出“保留原生态”的带有浓厚“后现代”色彩的激进环保主张,口诛笔伐水坝工程,以图影响社会舆论和政府部门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

赫奇赫奇峡谷水库案例里平肖和缪尔的争议标志着环境保护阵线内部由于自然价值观的不同而衍生了资源保护主义与自然保留主义思想的政策分野,他们的思想至今仍然为不同的环境保护组织或理论学派所追随并持续影响着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走向。

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辨析水坝工程的是非哲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科学统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论述中的自然观、方法论以及人文精神可以启迪和指导我们认识水坝工程中的哲理。应该着重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和认识:实践论以及分析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论是研究工程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认识论以及分析事物矛盾运动的辨证法是辨析水坝工程争议是非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以及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为构建和谐工程提供了基本尺度和规范。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第56页)。这必然引出实践主体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首先把存在看做是主体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认为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地使周围的世界发生变化,自在的自然不断在转化为人化的自然”(《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第26页)。

在今天,时以月计,初生婴孩在父母的启示下即能有自我意识,时以年计,少年人即可借助教育和科学对其生长的环境有相当的认识。原始人类何时发展到有自我意识,还是哲学史难于考证的问题,但哲学史家告诉我们,具有自我意识,能够区分主客,是人类发展的伟大飞跃;而基于主体对客体的不断认识,人类意识到可以去适应或利用乃至部分地改变自然界,使其更适于人类的生存,即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产生,这是人类发展更伟大的飞跃,揭开了人和自然关系史上崭新的篇章。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在自然力面前的弱者地位,使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靠近了许多。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自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开主客关系之先河,到笛卡儿创立“我思故我在”的主体性哲学,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无一不在辨析和见证着人和自然主客体关系发展演变的这一历程。

人类以其主观能动性干预自然,改变了自然界演化的节奏。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对自然干预的能力和规模空前增长,一些副作用逐渐显露出来。诚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精辟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生态的恶化,资源的枯竭,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现代科技的成果被挪用于人与人、国与国利益相争的武力较量,潜藏着毁灭整个地球和人类的威胁。人们又一次面对“生存还是毁灭”终极命题的考问,从哲学家到工程师,从政治家到艺术家,对科学对哲学乃至人类的使命和责任重新进行严肃的反思。这种反思本身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部份。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表现于认识改造自然,也表现在修正人类自身的错误。“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97页)。通过反思,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愈来愈清晰,逐步形成全球共识。科学发展观就是这种全球共识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上的表现。

然而,后现代社会思潮将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种种弊端归咎于人类掌握了科学技术后对自然力的征服。一些哲学流派借反思来清算科学理性,试图彻底颠覆传统主流哲学主客体关系的自然观,将之批判为人类中心主义,高扬生态中心主义的旗帜,提倡人和自然万物权利平等,人类不应该也不具有权力对自然进行干预和改造。这些“反思哲学”构成了当代激进环境保护主义的思想基础,在学术界和部分公众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大地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等就是其学术主张。恩格斯曾经批评费尔巴哈“消极地崇拜自然,如醉如痴地膜拜自然的壮丽和万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60页)的旧唯物主义自然观,藉此我们也可以认识生态中心主义的消极和片面。

哲学家们常引用爱因斯坦一句话:“一条鱼对于他一生游动于其中的水有多少了解呢?”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永远是有限的,仅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人确实不是万物的尺度。对科学理性发出诘问的哲学流派大多是从这里作为突破口发起猛烈攻击的,宗教、不可知论、蒙昧主义、神秘主义甚至伪科学亦是在这里找寻他们的生存空间。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科学作为人对宇宙万物认知知识的统领,其进步永远是一个否定之否定、有限向无限不断逼近的过程。科学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提出问题与假设,通过实证或证伪,在不断的丰富和更新中呈现其真理性,如列宁所说:“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这个绝对真理的总和增添新的一票”(《列宁全集》第18卷,第135页)。今日之科学,在解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方面已有较大的作为,但距离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然而,这既抹煞不了科学技术工程在人类认识、改造自然中的伟大作用,更不说明羞辱、否定科学就能够达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反,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工程能力提高,最终才有可能处理好世界所面临的包括生态和资源在内的种种问题,创建人类的绿色文明。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页)。生态中心主义信奉者泛主体的价值观是空泛和暧昧的,其脱离实践的世界观也是悲观和消极的。他们否定以科学、技术、工程去变革自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但试图绕开科学搜寻救世良方使其处于严重的悖论之中。一方面不断抛出惊人的末世论预言,渲染科学技术恐惧,另一方面离开科学理性和工程实践又根本找不到破解应对之策,许多人的思想只能长久地游走于文学、宗教、神话、迷信和玄学之间。

不同价值观在水坝工程建设上的对垒非常鲜明。主张“让江河自由奔腾”、“保留原生态”的反坝者们强调自然江河的“内在价值”,却失去了衡量人类生存利益的根本尺度。他们所讲的那种“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78页)。水坝工程作为典型的人化自然过程,集中地体现了人改善自身安全条件和生存质量的人道主义努力。自古以来,夏日的江河横溢洪水泛滥,年年威胁着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兴修水利治理江河,洪水威胁大大减轻,大河安澜的岁月渐渐增多;大量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逐渐直接感受不到了清洁的水和电力的稀缺。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惟有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最小的生态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发展,才是衡量包括水坝在内一切工程建设是非得失的标准和尺度。

三、水坝建设争议应该在健康的语境中进行

新中国是世界上建设水坝最多的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农业灌溉、工业和城市供水、江河流域防洪减灾、农村供电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相对水能资源储藏量世界第一的比较优势,我国中大水电工程开发却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经历了“苏联教训”、“水火之争”、资金技术约束等困难阶段(李锐《序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改革开放后,水电开发进入了相对顺利的阶段,至2004年,我国水电装机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水力发电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目前我国未开发的经济可开发水电资源接近3亿千瓦,如果开发出来,发电量大致相当于每年节约5亿吨煤炭消耗,减排约15亿吨二氧化碳气体,为人类克服对其共有栖息地最大威胁的温室气体顽症做出重大贡献。从利用水资源的角度看,兴修水利开发水电本身就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总体而言,其正面效益远大于负面作用。把我国江河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出来,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这是中国工程界特别是水利水电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我国水坝工程也有少数失败的案例,带来深刻的教训。还有过去在移民、环境方面处理失当的地方,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负面的影响逐渐显现和突出出来。科学有序开发水利水能资源问题,引起学术界、工程界和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树立工程新理念、推动生产力的新发展》、水利部汪恕诚部长《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兼论大坝与生态》、中国工程院陆佑楣院士《我们该不该建坝》、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滕藤《水利工程与生态经济》、人大环资委原主任曲格平《促进水电工程与环境的和谐》等篇精彩论述,辨证地分析了水坝工程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水坝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改进水坝工程建设管理、抑制其对生态和社会负面影响的现实意义。这些论述对于思考工程哲学的基本命题,引导建坝争议向良性方向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转贴于

与过去的争议不同,今天建坝论战反方主力中包括一些受后现代社会思潮影响或接受其哲学思想的学者专家、环保人士和媒体记者,基于其对科技和工程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所持的强烈“批判意识”,抨击水坝工程的语言之尖锐也无所不用其极,其中一些激进的观点是要从根本上否定水坝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

国内外许多社科学者已经对后现代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的唯心实质以及其社会主张的消极危害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指出“这种社会主张的实现至多只能使我们在现代主义的瓦砾上做一个无家可归者”(王晓林《现代化不能拒斥现代性》,2006年)。在反水坝论战中存在一些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首先是把反坝和环保等同起来,把修坝建库防洪发电放到环境保护的对立面,抹去水坝工程正面的生态改善作用,对其负面作用大加鞭鞑,以此来诋毁水坝尤其是水电工程。在对公众的宣传上刻意滤掉国际社会特别是负责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官方组织和专门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能源委员会以及各国政府能源部门)各种官方正式文件对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和清洁可再生能源而予以鼓励开发的地位的反复肯定,竞相把西方已延续了上百年而在后现代社会思潮中又激烈泛起的反坝主张作为主流声音来传播。这种以反坝来标签其环保思想取向的做法博得一些公众的支持和追随,与某些媒体屏蔽歪曲主流声音的片面宣传有关。在学术界这种倾向也比较明显,深层生态学等浅绿(也有译“软绿”)理论被作为环保经典引入而倍受追捧,而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内的其它绿色理论甚至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占据主流的保守主义环境观点及政策实践大都退居其后或拒之门外或横遭抨击,环境保护的荣誉光环只能留给激进的环保思想独享。

其次是“科学元勘”(science studies)思想的活跃,在水坝争议及后来“敬畏大自然”等论辩中充分表现出来。除了如同后现代社会思潮一样对科学技术和水坝工程的大肆贬低和诋毁外,一些反坝人士还时时不自觉地摆出救世主的姿态指点大众,觉得其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比人类中心主义先进,自己的环保思想崇高使命神圣,占领了道德制高点,就有了资本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的道德导师,就可以超越专业超越实践以“诗意的浪漫”构建“科学事实”和“科技理论”来为行业专家指点迷津。其实际,就像上世纪末美国索卡尔诈文事件中所揭示的一些元勘者学术上的浅薄和荒唐别无二致。比如,现在还流行的一个中国特色的反坝宣传,即低坝学说,拿欧洲低地国家河流上常见的那种低坝来套我国西南山地河流水力开发。一些反坝者声称:我们不是什么水坝都反对,为何不学习欧洲建低坝呢?古人的智慧也比你们高明,比如都江堰就不建高坝。都江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千古工程奇迹,令世界折服,其美妙绝伦确实让今天的许多工程师也叹弗不如。但我们不能以都江堰的无坝引水来反证当代水利工程建坝和建高坝就愚蠢。科学技术史告诉我们,高坝工程是近现代水工坝工学的产物,是集合了科学计算、工程材料和施工技术进步的结果,古代水利工程中没有高坝是古人根本没有办法在干流上建设高坝,现代水坝选择高坝低坝方案因地因事而论,不是什么智慧高明的问题。我国水能资源富集的西南诸河多为V字形峡谷河道,水量枯丰又随季节性变化极大,这两个条件决定了不适合建低坝(除非建引水式电站,其容易造成部分河段断流,正又是生态环保要竭力避免的),对略具坝工学知识、了解水文情况的人而言,理解起来很容易。事实证明,这类开黄腔的“科技理论”迷惑了不少公众。

对科学理性的反思和批判,不意味着推翻科学理论本身;大众参与国家大型公用工程的民主决策,不意味着非专业人士就有资格能超越专业来当科学和工程的家。认为唯科学主义是计划经济思想基础的哈耶克在厉言批判科学理性时,矛头也不对准科学和科学家,而是对准那些相信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世间一切问题的人。当反水坝争议发生在科学理性发育并不充分、学术风气还欠严谨的语境中,国内的后现代追潮者在以“愿景”替代科学,价值观解读为科学常识,学术观点引述为实践结论,以及不顾事实不求逻辑不讲操作性等方面,比其国外导师们要走得更远。比如,反坝者总以欧美国家环境秀美引证其环保及治水思想如何先进,而恰恰是那里水电开发程度相当高,不正说明开发水电的同时可以保持山川秀美吗?又如,反坝宣传讲莱茵河干流上没修水坝所以波光水色美丽,岂不知上世纪60年代莱茵河被称作欧洲的下水道,环境严重污染,不正说明河流污染跟修坝与否并没有直接关联吗?类似证例在水坝争议中不胜枚举,把今夏四川盆地的严重干旱归因于三峡大坝形成所谓“木桶效应”的理论应算作最近也最骇人听闻的一个。

最能反映极端反坝人士学术风气的例子当属关于美国拆坝的不实宣传和《沉默的河流》一书的译名。美国近些年有几百座修筑在支流、溪流上的年代已久丧失功能的废弃水坝被拆除,坝高均值约6米,查明坝长均值约65米,绝大部分为无名小坝,和水电也多无联系。反坝人士为将其炒作成发达国家进入拆坝时代了,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反坝专栏文章时,特意把坝高坝长数据从列表中删去,配上胡佛、格伦等大坝的雄伟图片,以数据和图片上的一删一加来达到煽情目的,竭力混淆公众视听。世界反坝运动核心美国IRN(国际河网)主任麦考利所著《沉默的河流》(Silenced Rivers)一书,副标题为《大坝的生态和政治》(The Ecology and Politics of Large Dams),是全球反坝者的圣经,散文体风格,把水坝水电描绘成万恶之渊薮,是人类所干的最愚蠢的事情,人权、污染、腐败、贫困、瘟疫、浪费,所有社会丑恶和经济危机都和水坝相连。此书并不包含坝工学或是经济学的理论,但翻译成中文介绍到国内时,名字变成《大坝经济学》,用意无非是添上学术名头,将极端反坝的一家之言改换成学术共识的面目,便于行销反坝主张,这并不难理解。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中文译书再版时居然加了一个生生捏造出的中译英的英文书名“The Large Dams Economics”,还被指定为高等学校教科书。这些手法的匪夷所思恰恰揭示了一些反坝学者思想和学术上的随意性以及他们参与水坝论争的功利追求。这虽然只是个人学风是否严谨的问题,并不能充分证伪反水坝工程的不是。但是,这些手法严重恶化了水坝及其它问题争论的语境健康,妨碍了争论的公平进行,是对澄清问题解决分歧的干扰。

四、新世纪水坝工程呼唤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的交融

科学、技术、工程是现代人类改造自然的主要手段。科学侧重于发现,技术侧重于发明,工程侧重于造物。工程是人类利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即科学)和创造发明的工具技艺(即技术)对自然界进行趋利避害(即以价值观区分的行为目的)改造的活动。工程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作用与后果将取决于认知能力大小、技术水平高低和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由于工程的实践性与社会性,以及大型工程经济社会生态后果的长期性,工程实践须臾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启蒙领袖们就意识到救中国除了赛先生还需要德先生。但自科玄大战后,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在我国,科学和哲学渐行渐远,工程界和哲学界也形成一定的隔阂。近年来,国内学者率先开展了工程哲学的研究,着力“在工程和哲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是把哲人智者对世界普遍性问题的思辩引入工程规划和实施以及后评价的良好尝试。

工程建设确实包含着很多哲学问题,在关于水坝建设思想争议的分析中,看到比较多的是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不同观点对立和论辩的一面,以唯物辩证法的眼光去探寻,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哲学思想特别是科学理性主义和现代人本主义互补、交融的一面,包括后现代批判意识中存在的许多合理成分,完全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建构新世纪水坝工程建设理念的精神营养。“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真善美是科学人文主义研究的范畴,科学的主要使命是判别真的问题,善的问题留给价值观判断,美的问题交由艺术思想评价。而工程哲学研究的使命是要把这几个方面总括起来,让我们的工程师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和全局意识,和科学家、政治家、金融家、企业家、艺术家协力合作,共同承担起治理江河筑坝兴利的艰巨任务。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