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10:33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范文1

一、基本概念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研究的对象、任务决定于这门学科的性质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性质问题都是对该学科进行研究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也不例外。对它性质的认定,综观六本教材,尽管各自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均给予明确而具体的界定: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由语言科学和教育科学两大门类接缘而产生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应用性是它的基本性质。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不是一门科学,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高本、叶本、袁本、崔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学科,而周本认为它是说明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科学,高本认为,这首先要辨清教学法和教学方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前者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后者则是这一学科的局部内容,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其次要认清的是,它有自己的理论主张,有自己的概念和范畴,它的各个部分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初步形成一个认识体系。它吸收了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依据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的研究,发展成为独具特征的学科,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还在形成之中。高本的分析丰富、深化了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法性质的认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而独立存在的标志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确立。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象,高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以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周本强调,教学大纲中说明语文要教什么,教学法就应该把怎样教的问题加以阐释。叶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说明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内容和特点,二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法。

笔者认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实际上是一门学科研究范围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法重点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既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也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等特殊规律。

(三)小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

崔本根据中师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明确提出,学科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袁本提得比较笼统,只是讲,这门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比较顺利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求提得比较高。

笔者认为,在中等师范阶段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基本属于入门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知道怎样备课和上课,使之能在小学顶岗上课,如果要使学生成为较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师或者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那应该是专科程度的具体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因此,袁本、崔本、周本、高本、叶本都十分强调学习方法,都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和学习这门课的基本方法。袁本明确提出理论与实际并重。袁本、崔本和叶本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如何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笔者认为,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为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方法,这是为本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在学习方法上,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二、教材体系比较

纵观六本教材的体系,其共同点在于:教材结构的前后组织遵循从基本理论到具体操作的顺序。教材首先在绪论部分阐述学科的性质、研究的对象、教学任务、学习方法,然的着重论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对识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基本训练作专题叙述。在理论揭示的基础上阐述具体问题,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征。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已初步形成,其学科独立性日益增强。

六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第一,教材基本线索的差别。有的教材各章节之间有明显的线索,以贯穿各章,统领全书。如崔本、翟本注重以教学大纲的精神为指导,除了列专章(第一章)论述,还将教学大纲精神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崔本直接援引大纲的有关论述,就达27处之多。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大纲的内容,还附录了大纲全文。周本最后一章(第十一章)用一节的篇幅从六个方面阐述教学大纲的主要精神。袁本、高本也注重渗透大纲的精神,但未能像崔本、周本那样安排专章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师范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各项具体内容之前,先学习教学大纲这一章,可以了解大纲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指导,是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学大纲应成为教材的主心骨。袁本则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并以此为主线,贯穿全书。其他教材缺乏明确的线索。第二,教材的篇章构成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学,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听话说话、作文五个方面的内容。周本、高本、翟本、崔本、叶本分若干章进行阐述。而袁本则把上述内容纳入两章来阐述,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一)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二)列出。袁本作这样安排,主要后面有“语文课外活动”一章。第三,文章内容的构建方式不同。周本、崔本、翟本、高本采用比较自由的编排方式,崔本、袁本、叶本皆按一定的逻辑进行构建。如崔本体现得比较显著,语文教学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按照“教学意义要求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这样的逻辑顺序编排,这是比较科学的。因为任何教学方法都受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制约,教学方法只有与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相适应,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探索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建设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讨,有宏观的、中观的和微观的。理论中最根本的、最为基础的有三个:一是对小学语文性质的阐述,二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三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阐述。因为这三个理论问题对整个小学教学具有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以下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教材理论探讨的状况。

(一)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

综观六本教材,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共同之处表现在:一是都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二是都能遵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所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规定。所不同的地方表现在:一是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阐述详略的程度不一样。高本、叶本阐述是很详尽,其他几本阐述得比较简单。二是对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看法不一样。有的本子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有的则认为,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的全部工作都是受它制约、被它决定、为它服务的。

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阐述其共同特点有:一是都强调要全面完整地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二是都能遵循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三是都能从个性(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共性(共同的教学目的)的关系进行分析。

六本教材对小学教学目的的阐述所取的角度不同,高本认为要正确理解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要了解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和根据,着重从新时期对人才的总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和小学语文科学具有的教育、教养、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袁本从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特殊任务和共同任务的关系、学生今后的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崔本在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时,紧扣小学语文教学目的中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和一般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详尽地分析听说读写的关系,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培养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突出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抓住了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关键。叶本则从培养语文能力、学习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笔者认为,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既基于语文科的客观性质,又基于主观要求,小学语文学教学法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要特别强调准确、全面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崔本和袁本体现得比较好。

(三)对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的阐述

教学原则是教学理论的一部分。前,有少数小学语文教学法讲义提到教学原则,但内容比较单薄。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真正成为大家普遍探讨的课题,是80年代以后,这是一个进步。

综观六本教材,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阐述其共同点有:一是都能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学习规律提出教学原则。二是都能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提出教学原则。三是都能从“结合”上探讨每项教学原则。

对教学原则探讨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思考的角度不同:周本从普通教育阐明的各个学科应遵循的六个教学原则中提出三个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叶本依据小学语文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提出四个原则: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语文教学和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相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相结合、教学的整体性和训练的阶段性相结合。崔本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提出四个结合。袁本未提出教学原则,但从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这个角度,提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高本则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功能以及内部关系,提出四个原则:文道统一原则,客观事物观察、思维、语言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双基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听说读写互相促进的原则。

小学语文究竟有哪些教学原则,国内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各有不同的角度,各有不同的提法,大体有十多种提法。经过10多年对教学原则的探讨,已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高本所提出的四个教学原则有代表性,能放到一定关系上、一定的矛盾上加以探讨,并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规律。

笔者认为,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原则时,应明确三点:第一,要深刻认识语文教学原则同一般教育学的教学论中讲的一般原则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第二,所提出的教学原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教学规律。第三,语文学科的教学原则,应该是语文科所独有的,或者是非语文科所特有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四、应用研究比较

小学语文教学法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应用性。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对教学实践问题的思考、解答和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操作化两方面。

六本教材在应用研究方面其共同点有:一是都能及时吸收、反映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多数教材重点选择介绍了影响较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黑龙江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验,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实验。二是都能重视理论的操作化研究。六本教材都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了一些教学实例,并努力将零散的材料加工概括,上升为规律,以便举一反三。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反映教改实验的方式有别。有的教材将改革实践置于教材的不同章节进行介绍(如崔本、翟本、袁本),有的则置于教材后面列专章介绍(如叶本、周本、高本)。第二,对教改实验的研究程度不同。多数教材缺乏对引用的教改实验的深入挖掘。而叶本不仅客观地介绍各种教改实验,而且加上主观的评析,对某一项教改实验提出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如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提出了四个研讨的问题。

五、教材特色比较

不同特色教材可以多方面、多层次反映学科发展的状况,适应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下面试对教材的时代性、师范性、实用性、可读性等方面作一些比较。

教材的时代性。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否站在提高人的素质高度,用全新的教育观点来阐述教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袁本、高本、崔本体现得比较好。尤其是崔本,它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崭新时期编就的,更能体现新的教育观点,如在“小学语文应遵循的原则”一节里,明确地提出: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教材的理论性。六本教材中,袁本、高本理论性较强,著者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角度对一系列语文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他几本教材虽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分析,但只是一般化的阐述,教材整体的理论性次之。

教材的师范性。综观六本教材,叶本和崔本的师范性体现得比较突出。首先表现在定位确当,教材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基本上符合师范生的实际。还表现在恰到好处地选取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学实例加以分析,既可提高师范生的理论水平,也有助于提高从教的能力。

教材的可读性。六本教材中,叶本、崔本条分缕析、行文流畅、语言质朴,可读性最强。翟本、高本、周本语言精练,层次清楚,可读性较高。袁本重在阐发、论证,逻辑性强,对于师范生可读性较差,但对有一定语文教学经验的读者,如担任这门课的语文教研员,又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启迪性。从编排体例看,叶本在正文前加了“自学提示”,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袁本、崔本、高本仅附有思考题。相比较而言,叶本、崔本更为规范,适合学生学习。

教材的实用性。叶本、崔本较好地处理了教学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完全摆脱了学究味,从纯理论的圈子里走了出来,着力于面向教学实际,将第一线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融入教材,语言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师范生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六、新世纪教材建设构想

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在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编排体系等方面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尚缺乏全局的、宏观的改革。面向新世纪,构建教材新体系,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有恢宏的气魄,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未来意识、创新意识。

在指导思想上要确定一个总体目标: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探索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教材新体系。

如何探寻构建教材新体系,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处理好我国传统教学法、现代外国教学法、新时期语文教学法三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博采从长、综合创新之路。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在保留传统教材精华的同时,大力吸收最新的有价值的教研、科研成果,使教材面向21世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里有四个问题应予以重视:

一要渗透大纲的精神。

新教学大纲(即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总结了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既从客观上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原则作了理论阐述,又从微观上阐述了具体教学内容、方法、要求。新大纲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统领,要把新大纲的精神有机地渗透到每章每节之中。

二要体现教育新观点。

建立“大语文教育观”,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这个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在教材各章各节中有明显的体现。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学法指导的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当前世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热点,教材要十分重视反映学法研究的新成果。

三要融入教学新经验。

教材既要重视继承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又要有意识地吸收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新经验。80年代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一片喜人的景象,各种教学改革流派在竞争中发展,各种教学实验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硕果累累,教材要充分反映。

四要增添教学新内容。

教材要相对稳定,又要适当更新。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师把握、驾驭教材,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适当更新,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为了使师范生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在保留同类教材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又要注意补充鲜活的内容。

(二)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理论框架。

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应加强下述工作:

一要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

小学语文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与哲学、教学育、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关系密切,要综合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这样才能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二要体现教学理论的先进性。

教材在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诸多方面的问题时,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理论上加以分析。用系统论的理论阐释小学语文能力的结构和形成,用信息论的理论解释听说读写能力的不同特点,用控制论的理论说明如何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三要体现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

叶圣陶先生以他的渊博学识、丰富的实践,洞察语文学科内部的规律和外部的联系,从1919年起就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有卓识的见解,特别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的有关论述,对我们编好教材有许多新的启迪。

(三)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法科学的结构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内容顺序的编排上,应按照学科知识内在的基本逻辑顺序组织教材,要体现学科内容的系统、完整。具体编排时,可按逻辑顺序组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侧重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这一板块充分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第二板块着重阐述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话说话教学、作文教学等,这一板块,既要从理论上深入浅出地阐述小学语文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又要对基本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第三个板块,主要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常规,论述小学语文教师的修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第一板块的基本理论和第二板块的实践操作交相辉映,第三板块是前两个板块的扩展延伸。三个板块浑然一体,构造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系统。

(四)构筑中师特色鲜明的新型教材体系。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范文2

关键词:阅读教材类型 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目前对现有教材的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成果还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理论提炼,专门对教材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的成果还十分有限。这有限的总结性的成果中,有一部分是就某些教材的特点、某一阶段的教材编写问题或教材编写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的,某些专题性的讨论相当深入,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 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类型

1.配套型教材的编写现状

配套型系列教材主要提高给长期、全面、体统地学习汉语的学习者。配套型教材是指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由初、中、高三个阶段,听、说、读、写四种教材内容构成的系列教材。

例如:由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发展汉语》。此套教材的编写广泛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就教材编写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学术讲座,在广泛收集编写资料后形成了一系列初、中、高纵向联系和不同系列横向协调的系列教材。而其中由罗青松编写的《发展汉语・高级汉语阅读》本教材的教学对象是专为来华学习汉语的长期进修生编写的,是外国学生汉语阅读训练编写的教材,适合汉语高级水平(起点为汉语水平考试四、五级左右)的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汉语言专业本科二、三年级的阅读课教材。

还有由周小兵、张世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汉语阅读教程》也是配套型教材的典范。本教材的适用对象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适合学过《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附件)・词汇等级大纲》中的初级、中级词汇的学生,汉语水平考试达到四、五级。

最后还有由彭志平、赵冬梅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阅读教程》就是典型的配套型系列教材,与它相配套的系列教材还有口语指导、写作指导、语法指导等多种配套教材。该教材的特点是每课课文前设计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答题,作为阅读提示,以便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进入阅读过程。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猜测、预测课文的大概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去读。因此,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先看一下这些问答题,然而再阅读课文。该书课文选择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章的体裁有说明文也有记叙文。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短文,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练习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练习内容包括: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词语、句子的理解、回答问题等。

2.实用型教材的编写现状

实用型教材主要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交际问题而编写给现学现用者的教材。实用型教材是指在范文选取上采用与学生学习、工作联系较紧密具有规范性和代表性的实用文本,涉及公文书信、商务书信、新闻解说等多种高级应用文体。

例如由王慧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商务汉语金桥――中级阅读》属于典型的尚武汉语教程系列。该教程适用于对外汉语三年级本科留学生,以阅读主,兼顾会话与写作。在编写原则上强调知识性和实用性。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基本上覆盖了商务活动的全过程,订文选自当前的报纸杂志和网络文章,内容富于时代感,收有大量商务新词语。每个单元都配有词汇例释和语法修辞,重点讲解词语的用法以及汉语殊的语法,修辞现象,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汉语水平。配套练习丰富多样,主观题供课堂讨论之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有关商务活动的议论文和选题;客观题的题型则参照HSK考试形式,以满足学生应试要求。

3.应试型教材的编写现状

应试型教材主要针对汉语水平考试者而编写的教材。应试型教材是指辅助各类高级汉语考试设计编写的阅读教材,其特点是针对性强、使用周期短,内容简单但实用性不强。例如由李禄兴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阶梯快速阅读》,这套教材一共分为5级。其目的是使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都有材料可读,而且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设计上,按照不同阶段应该掌握的词汇量选材和编写课文。教材力求从结构设计、内容选择、习题的编制、课文的长短等方面,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用学习者的眼光来加以衡量和取舍。教材各环节的组织和安排,考虑了它跟以往教材的联系与区别,充分吸收以往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认真考虑所编教材整体或局部的创新之所在,力求增强所编教材的特色和新意。

二、 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存在问题

现有的对外汉语阅读教材中对语体学的理论重视不够,缺乏这样的理论支撑。对外汉语阅读教材从汉语水平等级上划分,包括初级汉语阅读教材、中级汉语阅读教材和高级汉语阅读教材。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我们对阅读还没有重视起来,教学的重点在语音、基本句型和汉字,学生阅读成段文章很吃力,因此,初级阶段的阅读教材很少。高级阶段,到目前为止都是原著阅读,高级阶段学生该阅读什么样的教材,我们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因此专门为高级阶段编写的阅读教材也很少,造成了教材语体不连贯的问题。

从阅读的不同目的划分,阅读教材包括培养理解能力的一般的阅读教材、培养阅读速度的快速阅读教材、报刊阅读教材。快速阅读和报刊阅读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对其需要专门研究,快速阅读、报刊阅读和一般阅读教材不能一概而论。在这些教材中,“过去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够系统、全面,不够深入、广泛,就事论事的多,没有从教学法理论高度,从整体去考察教材的得失。因而教材年年编,年年变,质量提高得不快。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法理论对教材的指导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界对阅读教学和教材设计进行的研究不少,阅读教学大多是结合某种阅读理论谈阅读课的教学方法或者某种阅读技能的培养,很少有针对高级阶段的阅读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很少有专门谈到阅读课的教材设计及练习的编排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贤州.建国以来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报告[C].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范文3

【关键词】语篇 文化因素 体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95-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也愈来愈重要。英语教材作为教学主要辅助工具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共有六级,每一级分别有《读写教程》、《听说教程》、《综合训练》以及《教师用书》。该教材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在内容结构上体现了以应用为本,听、说、读、写、译多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简介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目前高校普遍选择的非英语专业教材。它是国内第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材,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的资源。此教材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把读写教程视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练习册与教学课件设计等相关内容都主要围绕读写教程的内容而设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此教材内容涵盖语言、文化、习俗、伦理、信息、科学、社会焦点等方面,具有趣味性、 信息性、启发性及前瞻性于一体的特点。总体而言,该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基本上体现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受到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赞誉和青睐,但该系列教材的读写教程也存在着某些不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必然能不断适应大学英语的授课及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

二、关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的三点思考

(一)分析语篇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英语学习的提高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缓慢的过程,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才能不断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比较注重扎实基本功训练和强化合作学习,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语篇分析理论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非常有效的途径。总体而言,《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重点体现了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能的结合,篇章结构分析在该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紧扣教材课文,给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该教材的第一册到第四册 Section A 部分的语篇结构主要出现了时间顺序模式、原因与结果模式、一般与具体模式、问题――解决模式与对比模式等几种常见的模式。例如,一般――具体模式作为最广泛应用的模式,有如下几种具体形式:先概括表明、陈述观点,然后通过所提出的原因来支持所阐述的观点和问题或者通过举例来论证事实、细节。在第二册第一单元“Time - Conscious Americans”一文的第三段中,作者先陈述了每个人都匆匆忙忙以及常常处于压力等关于美国人的印象,然后作者提供了各方面的细节来支持与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作者阐明美国人匆忙原因是因为他们太珍惜时间以及也不喜欢他人浪费时间。问题解决模式是最为普遍的形式。这类模式核心部分为“问题――解决”,一般是先说明背景、环境后提出问题,接着采取措施来回应或解决出现的问题,最后做出评价结果,有时根据需要可省略某些环节部分。如第三册第一单元“Love Without Limitations”一文在第四段和第5 段时,作者先提出了大脑受损吉米父母的去世给他带来无情的打击的问题,后面几段指出“我”对此问题的回应是帮助吉米适应没有父母陪伴的新生活。而第七段对其结果做出评价:关照像吉米这样一个深爱又感激的人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因为它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实践证明, 语篇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对课文进行了语篇分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语篇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引导和培养学生用英语理解和思考问题,运用语篇联结手段,使概要前后连贯,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在语篇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词语、句子水平的语言基础训练。

(二)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因素

英语教材不仅是英语课程中的学习语言的重要材料,它也是传递文化知识的载体和重要媒介。英语教材含有深厚的文化因素,可以通过语言形式传递着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因此能直观地反映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状况。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所涉及的文化信息进行简要的介绍等方式。学生只重视语言知识学习而忽视了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作用,因此,只是简单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没有灵活、恰当地运用一些教材中体现的文化知识,这种英语文化教学模式减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因此,可以在英语教学课堂中通过教材的使用来完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根据文章不同体裁灵活教学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选材广泛,体裁丰富多样,比如包括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描写文。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灵活教学。例如,就议论文而言,其开头通常是提出问题,中间部分是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结尾一般得出相关结论。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在分析这类文章时要理清论点(区分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列出赞成的论据和反对的论据, 找出分析论据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总之,在英语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之间的不同点,找出各自的写作特色,树立初步的文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明珠.教材之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A].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范文4

关键词:双语课程;教材;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3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学生同步获取外语与学科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世界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国际上前沿的科学发展资讯,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教育部多次发文鼓励双语教学的开展。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应积极推动以英语等外语进行的教学模式,明确要求各高等院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教学课程[2]。

2007年教育部了《关于启动2007年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7号),提出从2007年至2010年,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和专家来华讲学,还包括双语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等,其资助经费为每门课程10万元。清华大学的《生物化学》、北京大学的《应用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武汉理工大学的《船舶辅机》等等高质量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双语课程教学积累了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塑料、橡胶等等,它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同是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材料。为了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分子材料技术人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特开设了《聚合物形态与结构》等高分子材料类双语课程,从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聚合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本文从专业双语课程与专业英语的关系、教材的选择、中英文混合讲授和互动式教学等方面介绍了《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

一、专业双语课程与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是贯穿整个大学本科的。通常,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英语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的,属于英语教学的范畴。而随后进行的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是属于专业教学的范畴[4]。开设高分子材料类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技术英语文献与撰写科技英语论文的能力,其重难点在于大量的专业术语、名词性词组、合成新词以及复杂的被动语态长句。高分子材料类双语课程是将英语作为一种获取高分子学科专业知识的工具来进行的专业学科的教学,其主要教学目的不是英语,而是专业知识的学习。

因此,专业英语课程是实现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铺垫和基石,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提高。

二、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对于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程的精髓是至关重要的。原版英文教材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研究动态,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材的编排上,原版的英文教材和经典的中文教材有很大区别。原版英文教材通常采用演绎的方法安排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然后再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来讲述专业知识[5]。而通常国内的中文教材是采用归纳的方法安排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学生容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原版英文教材为主,辅以经典的国内中文教材,使教学内容即符合教学大纲的深度和广度,又能让学生汲取外文教材中的精华。J.M.G.Cowie著的《Polymers:Chemistry & Physics of modern materials》一书共有17个章节,从高分子链构造、构型与构象,凝聚态结构,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等方面对聚合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深入浅出,结构安排合理,论述层次分明,图表简明清晰,是一本经典的高分子材料学科类教材,因此我们选择该书作为《聚合物形态与结构》课程的英文教材。

同时,我们还选用了Joel R.Fried 著的《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George Ordian 编著的《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作为英文参考书。中文参考书我们选取了在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上编辑得很好的国内高分子学科经典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潘祖仁主编的《高分子化学》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何曼君等著的《高分子物理》。

但是由于教材出版周期较长,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上,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聚合物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插入了近两年权威期刊上如《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Macromolecules》上相关文献的内容,紧跟高分子学科发展前沿,结合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讲授文章的知识点和创新点,以达到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目的,让学生不仅学会从课本中获取知识,还会主动地从网上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资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中英文混合讲授

中文和英文在授课过程中的比例一直是双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6]。《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形态以及物理、化学性能,为开发和设计新型高分子材料打下基础。由于学生对于很多专业英语术语感到生疏,因此,如果教师从课件到板书再到讲述全部采用英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将很容易不自觉地集中到对这些生僻单词的理解上,从而本末倒置,忽略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降低了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同时,如果汉语过多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那么学生将很难脱离母语环境,达不到培养学生用英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在首次授课时复习专业英语课程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介绍一些在高分子学科专业英语中常用的单位、常数、词缀、词根以及高聚物的名称。例如:通过对macro-+molecule(分子)macromolecule(高分子),poly-+ethylene(乙烯)polyethylene(聚乙烯),hydro-(水)+-philic(亲……的)hydro philic(亲水的),nucleo-(核)+-phile(亲……)nucleophile(亲核试剂)等词汇的学习来复习词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在每次课临近结束时把下节课最重要的专业词汇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提前预习。例如,在讲述《逐步聚合》这一章内容之前先将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逐步聚合),polycondensation(缩聚),functional group(官能团),functionality(官能度)等重要单词列出,授课时加以强调,并进一步地解释逐步聚合的反应机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授课时不受到生僻单词的影响,还能让学生在课前对讲课内容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授课的重点,加深印象。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图、表、视频资料和文字相结合,用英文和中文双语讲解最重要和最难理解的词汇、物质的结构和知识要点。如图1所示,在讲授自由基聚合链引发反应的时候,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授课内容。

(四)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讲课的同时,适量的传统板书可以避免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疲劳,还能有效地调节课堂节奏,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板书在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通常,学生在学习公式推理较多的章节时容易觉得枯燥、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只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推导过程展现给学生,学生将很难及时跟上教师的分析和推导过程。因此,在讲授高聚物的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等章节时,不妨采用英文的传统板书来进行公式的推导和演算,再加以中文强调重要步骤的讲授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互动式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合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简单易行,适时地提出“Why?”,“What is……”,“How to……”和“What do you think?”等问句,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不仅可以起到提醒学生主动思考的作用,还能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据此调节课程的进度。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主题演讲和撰写小论文是国外高校在本科生教育中很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2-3个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在给定的范围内自己选择论述主题,拟定小论文的题目,撰写论文。论文的内容很广泛,论文的格式要求和正式出版的文献一样,由摘要、背景介绍、论述、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留出一部分时间,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讲述自己的论文。演讲完成后,教师或其他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论文和演讲完成的情况将作为平时成绩最重要的依据,而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论文的合作撰写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主题演讲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演讲的主题囊括了从聚合物发展历史,聚合新方法到聚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工业上的应用等等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论文和演讲相结合的方式也为本科生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毕业答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email、qq群以及教学博客也是增进师生间互动的重要工具[7]。这些新颖的交流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为师生间课后交流(特别是羞于当面问问题的学生)提供了便利,让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该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地调整教案和教学方式。

五、结束语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性[8],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我国双语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经验和认识还比较不足,希望能开展更多的校际交流和国际交流活动,让双语教学水平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齐民华.地方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1,38(4):237-238.

[2]王小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几个关键因素[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9):157-159.

[3]张琳琪.“高分子科学技术导论”双语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25):12-13.

[4]陈冬纯.论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双语”教学――走出双语教学的误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6):30-33.

[5]高琼芝,王正辉.《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4,31(8):56-57.

[6]刘国生.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7):121-125.

[7]喻湘华,鄢国平,李亮,等.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时刊,2011,25(3):68-70.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可供使用的教材

《古代汉语》课在高校开设三四十年来,其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并各自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材。大致有以下五种:

1.只讲通论(或称常识)。代表教材有周秉钧的《古代汉语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2.通论与文选相结合。这是大多数《古代汉语》教材的编选方式。代表性的有:

①周本淳主编的《古代汉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师范院校教材。②赵廷琛主编的《古代汉语》(河南大学出版社),山东省中学教师培训教材。

3.通论、文选、常用词相结合。代表教材有:

①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②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公室推荐教材。

4.通论、文选、练习、参考资料相结合。代表教材有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5.通论、文选、题库相结合。代表教材有:

①赵光智主编的《古代汉语》(齐鲁书社) ,山东省教肓委员会“九五”立项教材。②邹德文主编的《古代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

(二)忽视了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要求“教、学、做”一体化,强调 “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个特点决定了高职古代汉语教学必须加大实践力度,增加实践学时,建立语言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运用古汉语的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忽视这个问题,除了常用的多媒体教室外,可供学生体验、实践的语言实训室、实训基地少而又少,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不合理

自从王力先生确立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后,其合理性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并成为众多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首选教材。但是也应该看到,《古代汉语》系列教材在高校使用的这几十年里,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高职院校,对知识的选取,往往偏重于一些简单的文选和理论常识,和初中高中文言文学习有很大的重复,练习题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性的内容很少,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缺少新鲜感,学习兴趣不大。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势必会对古代汉语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职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实际情况选编教材或者讲义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首先在于教材的改革。目前我国国内教材针对高职院校的教材各有其特点与不足,每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教学安排有不尽相同。因此,根据自身教学条件,合理选择,自编教材或者讲义,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笔者建议在教材编写中应体现五个特点: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完善教学设备,突出实践教学

在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作为古代汉语的载体。《古代汉语》的教学媒体应是以文字教材为主,文字辅导教材、录像、CAI课件等为辅助的多媒体所有的有机结合。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教师应在制作多媒体上下功夫,录像教材和CAI课件不应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应增加新的内容。在制作录像教材和CAI课件时,在文字设计上,语言知识点背景介绍、课文内容分析可以用不同的文体、图标、颜色清晰地列出来;在声音上,用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图文处理上,多采用“动”态的效果表示出来。

(三)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到学生实际,以邹德文的《古代汉语》为例,文选部分共选文章42 篇,大部分选文是语言上具有典范性的优秀作品,通俗易懂,但由于目前古代汉语的学时已大大压缩(只有68个学时),如果按照一般高校的做法把文选与通论的比例定为1:1的话,区区68学时又能讲授几篇作品呢?因此必须压缩精讲篇目的数量。而且在确定精讲的篇目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古文阅读实际。由于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很大一部分作品已在中学课本中出现,因此这部分选文没有必要再“ 炒冷饭”。其余篇目,有些可以作为略讲篇目,有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教师根据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给以适当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把精讲与略讲结合起来,把教师的课内讲读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学时不足的问题。在通论方面,邹德文的《古代汉语》大部分吸取了王力先生的观点,没有吸收当前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且个别观点颇有争议,拿来供学生学习不太合适,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为学生介绍、补充一些新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及时修正一些陈旧甚至错误的结论。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范文6

关键词:学习者需求 跨文化交际 教材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理工大学“精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1K-15-113-001)“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跨文化交H学教学资料平台构建”研究成果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国内,跨文化交际这一跨学科研究,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从引进西方理论和研究方法,到结合中国实际多角度探讨学科内涵和外延,“跨文化交际”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关注。至今我国已有几十所大学的外语院系开设了这门课程。注重研究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强调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界内外的普遍共识与具体实践(许力生,2012)。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担负起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任。

目前,从高职高专到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均出现了跨文化交际课程。 笔者通过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进行了统计, 截止2016年6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编写的跨文化交际课教材已出版超过60种。

本文将对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现行教材进行梳理总结,并结合课程学习者的需求调查,探究跨文化交际学教材的发展现状,以期为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学课程发展和此课程的教材建设提供帮助。

二、学习者需求调查

语言学家Harmer 1983指出,研究教材的一种方法是看它是否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Breen & Candlin 1987、Cunningsworth2002等也认为,评估教材要考虑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和差异,以及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是否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等。特别是Breen和Candlin强调对教材的评估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首要目标。

基于此理念,笔者进行了学习者需求调查,以了解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课程选用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和意见。

(一)调查对象及形式

笔者选取了上海理工大学英语专业2015年秋季选修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的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学生年级分布为大二及大三,学生共110名。

调查形式为问卷和面谈结合的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同时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更详细的访谈。

(二)数据分析

在回收的102份有效问卷中,大二学生42名(占41.2%),大三学生60名(占58.8%)。

1.对教材的总体评价

大部分学生(97.1%)对课程使用教材的总体评价良好,其中选择满意的占59.8%,选择基本满意的占37.3%。

2.课程学习预期及教材内容评价

对于跨文化交际学这一课程应涉及哪些内容,学生的认识各有不同。但能看出一些共性的认识,比如“跨国交际”是学生觉得课程最首要的内容,有86.2%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包含跨国交际。相比之下,对于本应属于跨文化交际学的“跨性别交际”、“跨代(年龄)交际”等内容,学生并未有充分的了解。39.2%的学生认为“跨性别交际”属于课程内容,选择“跨代(年龄)交际”的学生为34.3%。根据后续与学生的面谈了解,造成这一认识的原因有二:一是自身对学科内容认识的不足;二是所用的教材中的内容多为跨国、跨民族交际,对跨性别和跨代交际并未有所涉及。

对于课程学习最感兴趣的部分,学生的选择集中在“交际案例分析”(31.3%)和“英语国家文化介绍”(30.3%)。对于属于课程重点的“跨文化交际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介绍”,只有19.6%的学生选择。经过面谈也对这一现象有了进一步了解:大部分学生抱着实用性的态度学习此课程,希望能直观感受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学习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就本应是重点的学科概念和理论,学生一致反映选文过长过难,理解比较困难。特别对于选此课程的大二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限制,这一部分更是难点。另外,学生认为各章节选文的编排过于零散,部分篇章之间关联度不大,很难从中提炼出重点。

3.教材练习及配套资料评价

对于教材的练习设置是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所帮助这一问题,大部分(74.5%)的学生选择了“有一定帮助”,说明练习的设置对于此类非语言技能训练的课程也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教材是否需要制作配套光盘或网络补充资料,超过半数的学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69.6%的学生认为需要添加此类配套资料,以帮助对重点和难点的分析理解。

(三)学生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笔者得出几点对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教材的学生需求:

(1)教材的重点概念和理论性内容应编排得系统化,避免过于零散和前后重复,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和理解。选文应难度适中,重点突出,避免冗长。

(2)教材内容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概念或理论性内容之后,需要相应的案例分析,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3)除了教材本身,需要有相应配套的光盘或网络补充资料,以帮助学生自学和加强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三、现行跨文化交际学教材分析

(一) 研究对象选取

经不完全统计,市面上可得的跨文化交际学国内教材中,大部分为2009年和之后出版或改版的教材。故本文在众多教材中,选取2009年以来国内出版的,面向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学教材8本。其中7本为英语编写,1本为中文编写。8本教材中有1本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 2本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

(二)现行教材分析

笔者根据学生需求分析的结果,从教材内容编排、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和练习及补充扩展资料这三方面,对这8本面向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教材进行具体分析。

1. 教材内容编排

根据教材的目录概览, 此8本教材章节编排各有不同,但大都涵盖了一些跨文化交际的主要话题和理论。对于“言语交H和非言语交际”这两个基本概念,8本教材均专门设章节讨论;对于“价值观体系”这一重要概念有7本教材设独立章节讨论; 6本教材专门安排了一整章介绍“跨文化交际能力”;5本教材涉及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一话题。但是,对于“文化身份”、“性别研究”这类本属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内容,各只有一本教材设章节讨论。这与前面提到的学生需求分析的调查结果相吻合。教材内容编排的倾向性,造成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学基本内容的认识不够完整。

此外8本教材均直接或间接地选取了国外跨文化交际学经典著作或教材的部分篇章或段落内容。其中选取频率最高的就是Edward Hall的“高低语境文化”(7本教材涉及)和“空间和时间的概念”(6本教材涉及)。但是,各教材的选文难易程度差异较大。有些简介摘选改写的篇章过于简单,同时部分教材从国外专著或原版教材直接选用的篇章过于冗长,对国内本科生来讲阅读难度也较大。

2.理论与实践结合性

8本教材都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4本是在章节内容安排上体现,理论概念介绍和实际跨文化交际环境分编章节。实际跨文化交际环境涉及的有:社会交往习俗、家庭观、跨文化交际与教育、跨文化交际与商务等。其余教材是在介绍概念或理论性内容之后,附上相应的案例分析,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以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但是某些案例的编写或选取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案例有明显的“虚构”之嫌,有些案例与之前介绍的理论知识点关联度不大。

3.练习与扩展资料

8本教材均在各章编写了练习,并且多为开放式的思考题。在考查学生对各章节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主观能动地考虑问题,而非机械地得出答案。其中有4本教材附有参考课外书目或网址的建议,利于学生拓展学习,拓宽了自学空间。

但是有些问题编写过于笼统,与章节内容并无直接关系。有些推荐的阅读书目过于专业,难度不适合本科阶段的学生。

(三) 跨文化交际学教材发展现状

基于以上对现行教材的分析,可对跨文化交际学的教材发展现状有进一步了解。

可喜之处是:1.作为英语专业一门较新兴的课程,可选教材越来越多,越来越新;2.多本教材为新版,在旧版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反馈,内容有了更新改进,更适合实际教学,更具时代性;3. 章节的编排基本涵盖了跨文化交际领域讨论的主要话题,涉及了重要理论及基础概念。

同时也发现一些现行教材的缺陷:1.由于一直以来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此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描述,教材编写缺乏大纲实质性的指导;2. 教材的原创性不够。大多参考国外跨文化交际教材体系,内容重复度高。3. 未紧跟学科最新研究趋势。缺少较新理论的探讨,与学科本土研究的结合度不高。4. 教学对象不够明确,教学安排不清晰。各本教材语言难度相差悬殊,笼统定位英语专业学生,未指明具体使用对象,如适合哪个年级的学生。8本教材都未给出教学时数、学时安排的建议,不利于教材的实际使用。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国内的起步较于欧美虽然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速。如今这一课程也大多被置于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之中。课程教材从一开始的寥寥数种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充分说明了这门课程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

通过基于学习者需求调查的教材现状分析,发现现行教材优劣并存。对教材发展现状的了解,有助于今后教材建设的完善和提高。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更适合的教材,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优化教材的使用,仍需我们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许力生.跨文化交际教学断想[A]//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1-11.

[2] 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Longman,1983.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范文7

论文摘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语文教学既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因此应从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改革。教材改革应遵循为专业服务、按人文话题选取篇目、增加教材趣味性的原则。教学模式改革应从分类教学方面着手。教学方法改革应加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多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并适当增加讨论研究课。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语文教学是在“高职”和“艺术设计”两大主题背景下所进行的教学,因此它必须体现两大主题的特点,既要体现工具性的特点,还要强调实践性,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按照高职教育目标要求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语文教学改革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材改革

(一)语文教材使用状况

目前,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使用的语文教材大多是高中教材,三年制则主要使用《大学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属于通用教材,缺乏专业特色,在选材上过于强调思想性、经典性,难度较大,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合拍,而且这些教材在编排上着力维护体系的完整、体例的划一,与高职教育的灵活性相悖离。所以必须编写与高职教育“必需、够用”原则相一致、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与高职学生实际水平相匹配、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语文教材。

(二)语文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鉴于目前国内还没有适合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辽宁经济职院基础部结合专业特点及语文课程特点,尝试编写了适合五年制学生使用的教材。wwW.133229.cOm新编语文教材确定了三大教学模块:口语实践、应用写作、阅读感悟。在选编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时,遵从三大指导思想。

1.靠近专业,努力为专业课服务

在编写语文教材时应将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知识整合到教材内容中,学生既获得文学熏陶,又获得艺术滋养。例如,在‘旧语实践模块”中,讲授自我介绍、演讲、辩论、推销、拾谈等内容,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沟通能力。在“应用写作模块”中,讲授自荐信写作、设计说明写作、影视脚本写作、广告文案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训练学生与专业相关的文字表达能力。在“阅读感悟模块”中,有针对地选择了含有相关艺术信息的篇目。如“大师风采”单元,选取了“忆白石老人”、“闲话丰子恺”、“我的父亲张大千”等,让学生感悟大师,感悟艺术;“说画解图”单元,选取了一些赏析名画、摄影作品、徽标等方面的文章,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学会欣赏艺术。总之,努力与专业结合,是所编教材的最突出特点。

2.按人文话题选取篇目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还会给他们提供提高人文素质的基本素材。对艺术类学生而言,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用艺术形式恰当地表达人性,表达社会,表达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因此,在新编教材的“阅读感悟模块”中,设计了“大师风采”、“智者隽语”、“亲清无价”等人文话题,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增加学生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为配合教学,新编教材还设计并选用了一系列有助于提升人文精神的思考题。例如,“大师风采”单元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艺术大师其实与常人无异,只是他们能够用善感的心关怀他人,用执着的爱面对事业,用坚定的信念完成理想,因而他们才高大、伟岸和不朽。走近大师,我们要学习其精神,让其精神烛照我们前行。请以“走近某某艺术大师”为题,写篇文章。学生在写作这类作文时,会参照大师,反观自我,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

3.教材要与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

教材如果不与学生原有水平相衔接,缺少艺术气息及趣味性,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后续教学埋下隐患。为此,在选择篇目时尽量避开内容过于深奥的文章,同时为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形象性,为一些篇目配上了相关插图,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这对艺术类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觉接受教学文本,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教学,而不是把高职语文课上成各专业通用的“公共课”。在教学实践中,语文的分类教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宏观分类和微观分类。

(一)宏观分类

宏观分类是指语文教学要与大的专业类别接轨,如目前有理工科类语文、经济类语文等。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语文分类教学就要首先考虑与艺术设计专业的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还要在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寻找平衡点。与艺术设计专业结合的语文教学,要着意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创意思维、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一颗表现美的心灵。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获得专业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从而提升其作品的品位。为了将语文学科与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笔者大量选讲关于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和艺术观的文章,选讲关于名画欣赏的文章,选讲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让学生感悟大师,领悟美的真谛。

(二)微观分类

微观分类,即针对小的专业类别进行内容不同的语文教学。小的专业类别有着各自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目标,语文教学要与之相适应。一是为各具体专业提供语文技能上的支持。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阐述设计思想,写设计说明,所以该专业语文教学有必要训练学生写作设计说明的技能。对广告专业的学生要进行楹联写作和广告文案写作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写好广告文案。对计算机美术、影视动画等专业的学生要普遍进行设计说明和影视脚本的写作训练。二是为各具体专业提供文化支持。不同专业的学生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同的文化素材,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帮助,使学生的专业创作得心应手,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在雕塑专业开设“希腊神话欣赏”讲座,在影视动画专业开设“影视欣赏”课,在工艺绘画专业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概要”、“题画诗欣赏”等内容。分类教学第一步主要从宏观角度实施教学,也就是进行通用艺术类语文教学;第二步则进人微观分类过程,不同专业分开教学,授课内容各有侧重。

三、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鼓励教师自行研制课件,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范文8

论文摘要:英语教材是中国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内出版和发行了多种版本的大学英语教材。本文针对这些教材的特点和实际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的教材评估理论并对这些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估,旨在引起广大教师对教材评估的重视,做到因“材”施教。

一、引言

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手段,“教材也就成为开展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教材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发展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从而为英语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带来极大的便利”。(程晓棠,2002)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多种多样,但到底怎样选择合适的教材呢?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这些教材进行评估,本文将基于2004年发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相关国内外理论对几种常见英语教材进行评估。

二、相关理论基础

关于教材评估的标准,也是因人而异的。许多学者如curmingsworth、sheldon、mcdonough&shaw、tony o’sullivan、 stern和 van elsetal(范•艾尔斯)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van elsetal(1984:298~311)认为外语教材评估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或评估一览表(checklist)逐项调查某一教材。

2.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使用该教材的师生的意见。

3.对数种教材的特点进行比较。

4.如有可能,还可以进行教材使用效果作实验研究。另外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97)认为评估教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对照(matching)过程。

目前,国内对教材评估的研究还很少,除了一些教材编写者撰写的关于选材标准,内容及体例安排的介绍性文章外(如董亚芬,1997;戴忠信,刘军,1992;应惠兰,徐慧芳,2001;刘洪泉,1995;蔡基刚,1997;胡壮麟,1995;文秋芳,2002,等),再有的就是一些教师使用某种教材之后的感想,后者大都应归入评介类,算不上是真正的教材评估。虽然周雪林(1996)提出了针对中国大学英语教材的评估清单,但是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其中许多内容也与《课程要求》不符。

三、当前有关大学英语教材的特点和问题

大学英语改革,必然导致对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教育部在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并委托了4家出版社,即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开发设计网络教学系统,而且我们确实也看到了一些教材做到了真正的与时俱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修订和改编。笔者前文中提到的几种教材基本上都具备以下特点:充分考虑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新要求;内容合理安排,设计多样化;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具有充足的教学和学习资源,提供配套的教学软件。

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与出版由于受到市场影响,教材编撰者与出版商为了迎合消费者急功近利的欲望以及对应试教育的需求,在教材编写上出现一定偏差,对“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材编写似乎动作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市场吸引力不那么诱人。但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很难说“教学要求”的基本精神得到了全面的贯彻。“事实上,许多大学的相当多的学生已达到了‘较高要求’的水平,由于没有教材和教师,苦于无法向‘最高要求’迈进。”(胡壮麟,2005)。这决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大学英语教育的结果。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材因其使用人数众多而影响极大,其质量优劣关系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英语水平与文化素质的提高。英语教育界和大学英语教材编委应对此高度重视,在教材编撰中慎之又慎,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笔者也希望广大教师能了解一些教材评估的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估自己所用的教材,比较它的优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学英语教材必将日臻完美,并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

参考文献:

[1] cunningsworth,a.1995.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2] 胡壮麟.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

[3]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 许朝阳,王志芳.大学英语教材的评估模式[j].河北大学学报,2007,(3).

大学语文教材论文范文9

关键词:华语教材;汉语教师志愿者;使用情况;使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89-01

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于1899年。1941年到1956年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蓬勃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华文教育总体水平的下降,“日趋式微”已是菲律宾华文教育不争的事实。但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华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给菲律宾华文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菲律宾华语教材》情况简介

21世纪初,菲律宾华文教育中心与北京语言大学共同合作编写了《菲律宾华语课本》。《菲》专供菲律宾中小学生,共20册,1-12册为综合课,课文以会话为主。学完12册,可学习常用词3000个左右,语法点126个,可达到初等华语水平。学完20册,可学习常用词5000个左右,语法点326个,达到中等华语水平。

2013-2014年度,中国国家汉办普通志愿者赴任的64所华校中,有21所华校(北吕宋10所、南吕宋2所、大马尼拉2所、米沙鄢1所、棉南佬6所)使用《菲律宾华语教材》。在统计的64所华校华语教材使用数据中,这本书的使用数量最多,不愧为多年来菲律宾华语教材界的“老大哥”。

二、《菲律宾华语教材》的编排特点

1、针对性。《菲》的教材使用对象为菲律宾中小学生,同时,《菲》的教学目标是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高汉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在文化方面,《菲》课本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和菲律宾文化。其中,与中国有关的题材共有45课,与菲律宾有关的题材共有51课,数据表明《菲》具备较强的针对性。

2、实用性。《菲》共有20册,一个年级共有两册。自从华校全面菲化后,政府规定华校每周华语课程不得超过10课时,所以《菲》这本书内容过多过杂,教师只能有重点地选择相关内容讲授。同时,《菲》出版已达十多年之久,无论是华文学校学生的汉语水平,还是他们学习华语的兴趣都大不如前,再者,书中使用的语言材料部分已经过时,社会上新出现的词语也未能及时更新在教材里,所以课本带有一定的时代痕迹。

3、趣味性。趣味性是学生是否愿意学华语、能否学好华语的关键因素之一。《菲》课本选编了较多关于中国节日习俗、成语故事和神话传说的课文,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在练习设置方面,《菲》为加入了大量的趣味性十足的交际性练习,如看图说话、交际游戏、唱歌和边说话边做动作等。

三、志愿者对《菲律宾华语教材》的使用问题

作者调查了汉语教师志愿者对《菲律宾华语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反馈。从总体上看,因为《菲》在菲律宾使用时间长,很多学生也适应了这套教材,所以志愿者老师在教学上能较快地让学生进入学习中文的状态。但是,志愿者老师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从教材内容上看

菲律宾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普遍表示,《菲律宾华语教材》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都有较完整的体系,通过10年的学习,学生也可以基本掌握汉语的交流。

“教材较陈旧,里面的课文比较老,有很多不实用的词。”

――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中四班,叶贵文老师

“难度偏大,很多生词已经被淘汰。”

――怡省仙朝峨中华中学,中二和小一班,蔡廷爽

“对话陈旧,内容难。”

――郊亚鄢南星中学,幼一、小三班

2、从学生学习和反馈情况上看

志愿者教师表示,学生们对此教材早已熟悉,在学习过程中,机械式的训练占了大部分。同时,因为缺少其他辅助教材,故菲律宾学生学习华语的视野较窄。

“课本上内容难度较大,与学生水平不符,学生没有办法学完大部分内容。”

――南古岛嘉南学校,小二、中二班,陈晓钗

“学生表示国语枯燥。”

――菲律宾红奚礼示立人中学,小一班,赵甜甜

“一年级课文,刚开始学习汉字,就出现十划以上的字,学生表示压力很大。”

――菲律宾红奚礼市培信中学,小一班,冯金晨

“教材内容单一、死板,不系统,没有深度,不利于学生对汉语的理解。”

――纳卯基督教中学,小二、小三班,王斯琪

3、从教师的教学上看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课本是教师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但一套教材的优劣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菲律宾汉语教师志愿者表示,《菲律宾华语教材》比较本土化,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课本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何欢欢.菲律宾华语教材的演变和思考[D].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12.

[2] 菲律宾华教中心官方网站.菲律宾华教中心大事记.

http:///Others/Event/Events.htm.2014

[3] 朱遂平.菲律宾小学华语教材文化内容对比分析[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