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竞技篮球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30 10:38:44

竞技篮球论文

竞技篮球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校;篮球;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266-02

一、社会关怀

高校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是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基础保障。而来自社会层面的关注与支持,对高校篮球运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推进篮球科研进度,为高校篮球运动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支撑;加大赛事宣传力度,为高校篮球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浓厚的氛围;完善裁判员培养制度,为高校篮球运动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1.推进篮球科研进度

篮球科研作为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任务是揭示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篮球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或成功的经验,进行探索和总结的过程。篮球科研对篮球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多矛盾的综合体,其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而篮球科研工作对于科学的指导篮球运动实践,加速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主要借助篮球发展的规律,对科学选材、训练、比赛的管理及合理营养、疲劳恢复等有效手段,调控比赛心理状态等具有针对性的研究,为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促进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1]。

因此,国家和社会相关部门,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调动广泛的社会资源,结合高校的优质教师资源,进行科学的选题,并设定相应的篮球科研奖励体制,以此来推进我国篮球科研的进度,加大我国篮球科研的深度,提高我国篮球科研的质量。同时,还应注重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应用于篮球训练和比赛的实践当中。不仅有利于篮球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快速发展。

2.加大赛事推广力度

优质的赛事组织与实施,是促进我国高校篮球发展的重要措施。赛事的推广也是保证高校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现阶段的体育体制下,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赛事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国家相关部门,也大力支持该类型赛事的举办。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也都希望赞助大型的赛事,并且也能够得到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就使得奥运会项目的赛事推广力度很强,资金来源充裕。即使有的比赛是非奥项目,但由于地方政府的支持,赛事的影响力很强,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运动是社会效益,这也会吸引大量的赞助商和宣传媒体,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及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龙舟大赛”的蓬勃发展,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但是由于大学生比赛的观赏性不足和赛事的影响力不高等原因,导致大学生运动赛事的关注度持续走低,致使很多项目处于边缘化的境况。分析我国现有的CUBA和CUBS两项大学生篮球赛事的运行,不难发现,在赛事的推广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赛事包装缺乏完整性;赞助商经常更替,品牌文化难以形成;媒体宣传力度不够;校园文化宣传渠道太片面等问题,日益显现。

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的发挥往往会受到所处比赛环境的影响。因为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状态会随着比分、观众行为等赛场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也会让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国家和地方相关体育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篮球赛事的关注与扶持,完善赛程安排,增强赛事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文化。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赞助商的加盟,提升赛事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营造更浓厚的氛围。

3.完善裁判培养制度

《孟子・离娄上》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具体来讲,凡事都是在一定的规则指导和制约下进行的。在体育运动中,竞赛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障运动员的自身权益,创造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为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更好地发挥提供有力支持。

裁判在篮球运动中角色至关重要。不仅是比赛的执法者,更是公平氛围的营造者。运动员的情绪很容易受裁判员的影响,误判、漏判和错判甚至明显的袒护对方,都会使得运动员产生的消极情绪,将严重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3]。所以,裁判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决定比赛的走势和结果。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各项比赛规则日趋完善,裁判在比赛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但攻防节奏快、身体对抗性强是现代篮球运动的主要特点。这也增加了裁判在比赛过程中的执法难度。有时进攻或防守都是在瞬间完成,裁判也基本是借助自身的主观意识进行判别,再加上每位裁判的综合水平不同,就导致判罚错误或判罚尺度不一的情况出现。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运动员的情绪,也影响了比赛的公正性。

在职业篮球运动最为发达的美国,NBA的赛场上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当裁判的判罚意见不统一或很难做出判罚时,都会借助相关设备对比赛画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回放,最终商议之后做出判罚。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比赛的公平与公正。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如果在比赛中一遇到判罚困难就去看画面回放,那么这样会极大的影响比赛的连续性和观赏性。所以,篮球比赛中的大部分判罚,还是依靠裁判员的主观意识和经验。这也突显了裁判的综合水平对在篮球比赛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篮球比赛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是必要的,但加强裁判员综合水平的提高的必须的。这就需要从社会层面,细化裁判员准入标准,严把准入质量关,完善培养培训机制,不断提升裁判员综合执法水平。不仅为运动员临场竞技水平发挥提供保障,而且更为我国篮球事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公平、公正的环境。

二、球员自勉

《庄子・天运》:“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运动员作为篮球运动的主体,运动智能是其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其临场竞技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比赛经验的积累,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智能的重要途径。而在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方面,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主动意识,能够做到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己时常勉励自己。

1.重视理论学习

现代高水平的运动成绩是高科技、高技术、多学科知识的结晶与综合。所以说,运动员必须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必须把自己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有为青年。

而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在知识理论功底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也是我国现有运动员培养体制下“重训练,轻学习”的必然结果。很多球员在进入大学之前,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够系统,文化课成绩非常差。凭借优异的篮球运动成绩进入大学之后,由于训练和比赛的影响,对所选专业的课程学习也不够系统,运动员在大学挂科的现象非常严重。即使有的高校格外开恩,通过奖励学分或免修等方式,让其修满学分,完成学业。但实际效果来看,运动员还是在学业上毫无收获,理论功底薄弱的现象根本没有改善。

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员智力的发展,开拓运动员的视野,也会增强运动员的分析能力、借鉴能力等综合素质。这都对其运动智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NBA规则中,对选秀的对象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尤其对高中毕业生的规定更为严厉。而美国高校对其篮球运动员,在其学业上与其他学生的要求一样,并无特殊照顾。这都充分说明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运动员的发展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国内也有专家呼吁,在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运动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知识与训练相结合。在训练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的学习,积累的理论知识又反哺于训练的实践活动,以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总体而言,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运动员在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单单依靠学校的强制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如果强制措施超过一定的限度,会适得其反。由于学习需要很强的主动意识。所以,高校不应该一味地包容,而是实行一系列举措,让运动员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理论知识促进其竞技能力提高的作用。进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的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2.注重经验积累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句名言道破了学习与反思之间的关系。在体育运动中,也是如此。如果在训练或比赛之后,不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成功之处进行反思和总结,那么对自身的竞技能力就不会有提高。即使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如果在以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还是按照以前的模式进行,不加以改进或利用,那么也不会有任何的效果体现。

从心理学角度讲,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会经历多变的心理过程和多种情绪的体验,调节心理状态,就取决于自身的控制能力。而训练或比赛后的反思活动,有助于增强运动员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更有助于以后的训练和比赛。经此反复,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临场竞技水平的发挥也会不断提高。

尤其在重要比赛中,运动员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场地、观众、裁判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干扰,也会影响到其竞技能力的发挥。所以,运动员在训练中,进行不断的反思会促使其技战术水平不断完善。在比赛结束后,进行及时的回顾与总结,有利于比赛经验的积累,增强临场的应变能力和对比赛的适应性,促进运动员的心理能力逐渐走向成熟。

三、总结

高校篮球竞技运动作为我国篮球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程度都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作为篮球运动的主体,运动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其竞技能力,也影响到了整个高校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所以,除了高校加大重视程度及各种资源投入之外,还应从社会层面出发,加大赛事推广,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促进高校篮球竞技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督促运动员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经验积累,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竞技能力,而且也为高校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61.

[2]邢希强.影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临场表现的观众行为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237.

竞技篮球论文范文2

关键词:篮球比赛,制胜因素,进攻防守战术体系

 

1 前言

篮球运动诞生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技战术的不断进步比赛日趋激烈,队员技术全面位置分工日趋模糊攻守能力强,攻守速度转换加快,防守进攻地位趋于平衡。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国内外篮球比赛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观察分析法

3 制胜因素

篮球比赛制胜因素组成结构分析制胜因素是指比赛双方取胜对手的要素。篮球比赛制胜因素是由篮球竞赛规则和篮球运动本身的规律特点决定的。篮球比赛制胜因素的组成: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竞赛规则,裁判行为,对手水平,教练员临场指挥水平,本队的竞技能力,篮球比赛的胜负是以上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1 时空因素

从哲学的观点分析,时间与空间一起构成运动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则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时间同运动的物质是不可分割的。空间和时间又是相互联系的。篮球运动中技术和战术的运用过程所表现的特点就是物质在一定时空范围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运动形态。篮球运动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为比赛场地(面积),得分目标(高度),各种区域等的空间限定和各种有关时间规则的时间限制等。它们对篮球比赛(胜负)的影响是通过人这个主体表现出来的,并最终反映到球这个客体的争夺和控制上。篮球则是竞争胜负的唯一工具,是攻守对抗的目标。在篮球运动攻守交替的矛盾运动中,双方以球为中心进行同场对抗争夺,占有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时间和空间就成为竞技篮球运动的主要特征和制约因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各种合理的对抗获得攻守时间空间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论文参考网。

3.2 主客观因素。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对抗强度进一步增强,各国普遍重视运动员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素养和技能能力综合化、多样化的全面提高,具体表现在:第一,队伍整体文化氛围浓厚,世界强队队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他们对现代篮球运动有较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科学知识的熏陶与渗透使他们的思维、想像、观察、判断、决策和对新事物的可接受力、可承受力大大加强,而且敬业拼搏求进精神突出。第二,重视体能素质水平的提高,特别重视每个运动员制空高度和意识的提高,同时又重视身体体能质量提高,如体重、力量、速度、灵活性、心理承受力水平等,尤其是拼抢力量和快速爆发力的提高,从而使许多特高大运动员达到既高又壮、又悍、又捷、又敏的要求。第三,比赛对抗意识强,攻、守技术全面。当今世界篮球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在普遍重视进攻的同时,十分重视防守技术和抢篮板球技术能力的提高,认为防守是基础,是进攻之本。因此,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倡导防守、防守,篮板球、篮板球,抢断、抢断,封盖、封盖,以及“进攻能赢一场球,而防守能获冠军”的观点。第四,全队整体实力的提高。篮球比赛是两队轮换) 人上场进行集体能力的较量,充分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是篮球运动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在强调全队整体能力和个人全面素质的同时,还注重个体力量的作用和个人特长技术的发展。因为,个体力量是集体力量的基础,只有具备强有力的个体力量,才能组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其中场地,观众,媒体等客观因素也起到相当的作用。

3.3 篮球竞赛规则因素

由于篮球竞赛规则影响着篮球运动制胜因素的组成结构及制胜规律的内容,因此,探索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应主要从探讨篮球运动的竞赛规则及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这两方面的制约性入手,以寻找在这些约束条件的限定下,制胜对手的必然途径。篮球比赛制胜因素的时空特征,篮球竞赛规则的时空特征篮球竞赛规则的时空特征表现为对抗空间较小、时间限定较多。其首先体现在对比赛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各种规则限定方面。如“七秒,二十四秒”规则是在时间运用上的限制;球回后场、干扰球、合法防守位置、垂直原则等规则是在空间占用上的限制;“三秒,七秒”规则是对一定空间所占用的时间进行了限制以及场地上各种线、区的空间界限等等。其次,在规则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每一阶段、每一次规则的修改,都始终围绕着时间、空间两个范畴进行。随着竞赛规则的不断演进,对时空的限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也推动着篮球技、战术进一步丰富、发展,使篮球比赛更加激烈,更富有吸引力,更加引人入胜,并使时间和空间的争夺成为篮球比赛的焦点。能否获得时间和空间的优势则成为影响篮一次规则的修改,都始终围绕着时间、空间两个范畴进行。随着竞赛规则的不断演进,对时空的限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也推动着篮球技、战术进一步丰富、发展,使篮球比赛更加激烈,更富有吸引力,更加引人入胜,并使时间和空间的争夺成为篮球比赛的焦点。能否获得时间和空间的优势则成为影响篮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性因素。

3.4明星球员的培养

明星队员是球队的灵魂、核心和得分手,一个队的战术往往围绕他来制定,教练的意图由他来贯彻,在比赛出现困难的情况下,由他解决问题。论文参考网。明星队员给对方制造最大的防守困难,为同伴创造良好的进攻机会。队伍中缺少明星人物,往往全队思想不统一,攻击点不明确,成功率低。因而世界强队制少拥有1 名明星队员,有的甚制多个。

3.5各方面关系的处理

要学会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 运动员的关系是全方位的,如和对内的领导、教练员、队员之间,和队外的裁判员、对、,观众之间都要搞好关系。特别是在比赛中不要刺激和得罪裁判员。

以上因素归纳起来就是:提高实力,活用战略,搞好关系,抓住机遇。如果能做到这4个方面,比赛获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4结论与建议

篮球运动正在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竞争将更加激烈,竞技水平会不断提高。论文参考网。篮球项目制胜因素的运动规律是人们在篮球运动中不易观察而又必须时时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人们进行篮球运动发展战略决策和篮球运动实施操作过程必须遵循的准则。篮球比赛的最终目标是制胜,篮球运动是围绕着取胜这一目的展开的,比赛取胜是整个篮球运动的起点,也是终点,在比赛中制胜对手就成为队员们直接的追求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若在比赛中战胜对手,人们必须遵循比赛取胜的制胜规律。为达此目的,首先必须把握和理解篮球项目制胜的运动规律,即在篮球规则的限定下,根据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篮球制胜因素,并寻求其制胜的基本运动规律

5 参考文献

[1]. 臧宝柱'篮球'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2002.3

[2]. 白喜林; 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 [D];北京体育大学; 2003年

[3]. 金加升; 现代篮球比赛过程阶段划分及其一般应对策略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年09期]

[4]白金申;篮球实践会萃, [D]北京人民体育;2003年

[5]孙民治主编.现代篮球高级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谢亚龙.篮球比赛制胜因素的运动规律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83-85

竞技篮球论文范文3

关键词:篮球教学的优势 应对策略 新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200-02

1 篮球运动的特点及篮球教学的优势

篮球项目一直是备受喜爱的大众体育项目之一,它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集体协作、娱乐趣味、对抗竞争,也因为这些优势吸引了一大批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敢于竞争的年轻人。篮球教学的课堂气氛也因为它的趣味性与竞争性而活跃,各种篮球比赛、表演的异彩纷呈使得学生族狂热地参与其中。作为基础课程的篮球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这与篮球教学的形式新颖、实战性强是分不开的。在篮球教学的室外场地中,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个性、施展袭击的个人魅力,不会受空间环境的局限。另外,篮球教学的无压力、零负担、合作性、团队精神等等也是吸引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2 高校篮球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2.1 教学中教师忽视实战训练,片面强调教学技能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的理论课程较多,即使在室外教学中的实践训练安排比重较少,教学中教师片面关注技能的提高,注重教篮球文化,讲解篮球运动的发展,还有些教师的侧重点在于传播体育精神等方面而忽视了体育竞技精神、篮球运动文化的传播,长此以往,篮球教学整体的提升就会受到影响。

2.2 篮球教学课堂师生的互动交流少,教学内容枯燥

篮球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教学流于形式,比较看重的是年终的成绩评价,教学模式固定,缺少变化,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个体进行训练的时间很少,这对于学生的篮球技术的提高和搞体能苗子的培养和选拔十分不利。

2.3 篮球教学的硬件设施不配套

一些高校的篮球设施不够健全,场地规模不达标,教学用具陈旧、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些也都直接间接的影响着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3 提升教学与训练效果的应对策略

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篮球教学的理论体系大致包括:篮球文化、篮球运动发展、体育精神等方面,事实上,这部分内容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语言交流的平台,顺利推进教学的发展进程,也能够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蕴含丰富,便于学生深入的了解篮球、透彻理解体育精神,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动力充足。温情的色彩也会映照在整个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促进篮球教学的发展。只有爱体育的人才会从事体育教学,教师的热情、丰富的理论知识加上肢体语言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融入教学过程,只有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够提升学生篮球技术的全面发展,篮球学习的意义也会被学生更好地理解。

3.2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密切,对学生的了解要深入。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尴尬局面是在室外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能力技术的培养,忽视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师生互动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去主动了解学生想要从篮球运动中获取什么,以及每一位学生对篮球的热爱程度,以及期待从篮球学习中获得什么样的能力等,从而给学生定位,更好的因材施教,接触与交流是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的最好方法也是师生间互动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学手段实施的对象,所以,教学效果理想与否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重要。

3.3 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安排合理的训练周期

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安排合理的训练周期是篮球队的水平提高的前提条件,教练员应围绕重要比赛的时间安排人员的配备,制定训练计划,因为优异的运动成绩只有在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才能创造出来。这些都依赖老师教练的丰富经验的掌控,也是体育训练中一直遵循的规律,最佳训练效果也会因此取得。由于学业考试、文化课的复习以及寒署假的时间等各项教育内容的限制,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篮球课上的系统训练的连续性无法保证,根据这种间断性的特点。因为大部分地方高校篮球每年进行一次比赛,一般在赛前一至两个月安排每周2~3次的训练,之前的时间采取每周1~2次,临近比赛时1个月内每天训练。

3.4 注重身体素质训练,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掌握各项基本技术动作的保障是强壮的身体素质。大学生的协调平衡能力、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都还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这是是篮球竞技中不断提高技战水平的前提因素。因此,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最初阶段就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否认,篮球的竞技性会提高学生能力,健全器官系统。

3.5 进行身体技能训练,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专项训练能力的提升要以全面的身体训练为基础。专项战术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抓好高校篮球训练的两个侧重点。基本功包括;动作规范、动力定型、力度的到位。狠抓基本功的系统训练,严格建立制度是必要的。接球技术、运球技术、投篮技术、接球技术、抢篮板球的技术都各不相同。例如,运球技术要求各种带球手法熟练掌握,如,运球、过人、上篮等。

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在篮球教学中,是除传授篮球技巧之外的又一工作,是需要要尽量协助学生共同完成的。只取决于学期末的测评结果来进行的高校篮球教学的评价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产物,仍然是,学生的真实运动水平、能力技巧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篮球和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体育课程的一部分的高校篮球课程多数也是这样的评价模式,也就是公共课或公共选修课,由于篮球的热情、偏爱程度以及身体素质千差万别,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中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自然也不以偏概全,不能单纯的依据成绩来评判,而是要有针对性发现学生能力的进步和篮球素养的提升,这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赋予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日常训练中的表现完善u价体系的各个细节,最终观察到学生成长感受到学生的变化,这才是篮球教学的初衷,这对于整个篮球教学的发展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下,从综合角度展开的高校篮球教学,会越来越有力地给训练效率提供指导进而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在对学生日常综合素质的训练中加入完备系统的理论知识,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篮球教学的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竞技篮球论文范文4

关键词: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学训矛盾;培养理念;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1―0009―07

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竞技篮球全面发展和快速提高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是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发展过程中最为关注的焦点。通过文献研究,前贤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提出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但是,针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缺乏专门的探索,而剖析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却是解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系统工程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围绕管培矛盾、学训矛盾、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培养效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探究,以期为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竞技篮球一二三线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选择管培矛盾、学训矛盾、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培养效果为内容,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矛盾根源与基本问题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矛盾根源分析

2.1.1管培矛盾 管培矛盾是指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中责――权――利之间所存在的冲突关系。管培矛盾的本质反映的是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

探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管培矛盾的历史性根源,离不开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的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现行竞技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即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机构。“政府主导”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模式,1998年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和调整之后,在原有自上而下设立的体委系统基础上,经过调整成立国家体育总局一省(直辖市)体育局一地方体育局三级政府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全国性的社会组织机构,如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第二种是社会群团组织,如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中设置的分管体育工作的机构,这类组织的管理权限也仅限于本系统内部。第三种是民间体育组织,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职业俱乐部。项目管理中心是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特殊组织机构。项目管理中心既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协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具有双重性。显然,通过上述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基本反映出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在“管――办”过程中的性质,这只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

竞技篮球运动项目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改革方向与大环境保持一致。事实上,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管理主要由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共同管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作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的管理机构,在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执行各自的权力,履行各自的义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关于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后备力量培养的重大性战略问题,这样的战略性任务应该由国家的政府组织机构承担。作为民间组织的篮球运动协会只能负责本组织内工作事务。然而,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赋予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既具有政府事业单位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民间组织的特点,集“官――民”于一身的双重属性。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国有企业”,行政力量是其运转的主要动力。篮球运动协会成为了体育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与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关系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在“职责不清,官民一身”的背景下,面对教练员人才的培养,当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就会出现“大家都有责任,大家都不负责任”的现象。

同时,由于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内一二三线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人事产权极为复杂(如图1所示)。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政府系统(各体育局),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社会群团组织(部队体工大队),还有一部分教练员的人事产权在民间体育组织(各职业俱乐部)。但是,教练员人才的使用权并非这样简单,关系错综复杂,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有的人事权在部队,使用权在体育局;有的人事权在体育局,使用权在俱乐部。教练员人才的人事产权一人事使用权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在教练员人才管理和培养过程中由“谁负责”的难度。

由此可见,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管培矛盾的根源在于:两种管理机构的性质不同,权利和责任也不一样,利益诉求也存在差异;同时教练员人才本身人事产权的不明晰,增加了两个机构的管理难度,导致在利益冲突情况下,相互推诿。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就是一方面提倡“政事分开”的领导原则,一方面却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中保留行政权力。在责一权一利矛盾关系冲突下,面对人才培养这样一个浩大、繁杂的系统工程,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篮球运动协会都要负责任,但是两者都没有尽到责任,最终受伤害的是教练员,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问题至今仍然成为制约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

2.1.2学训矛盾 学训矛盾是指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成长时期所发生的文化教育和运动专项训练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学训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体制之间的矛盾关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基本上都是由优秀运动员退役之后转型而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运动经历,同时也存在先天的不足,即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缺失,严重制约了教练员后期的可持续发展。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讲,学训矛盾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文化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如图2所示)。学校教育在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核心的作用。

竞技篮球教练员在运动员的成长时期,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基本上都要经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培养历程(如图3所示)。从理论上讲,如果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运动员成长时期都能和其它的学生一样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那么教练员们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应该处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事实上,由于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接受文化教育培养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少儿体校――青年体校――国家队接受运动专项训练。并且,最佳专项训练年龄和接受文化教育培养的年龄存在冲突,例如篮球运动项目青少年进入专项学习的最佳年龄为12岁左右,而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往往也正是进入初中学习的主力军。学习和训练成为他们人生抉择中最大的矛盾。

根据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显示绝大部分教学单位在义务教育阶段(1―6年级)都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课程,但课时的权重和普教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是进入初中或中专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运动水平的提高,经常需要集训和参加比赛,上课出勤率更低,且不进行补课。调查报告进一步显示,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相当长,而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却要少得多。整体来看,优秀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呈现年龄越大上课时间越少的趋势。到了大学阶段,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出勤率更低,由于训练和比赛的任务繁重,身心疲劳导致学习效果很差。

现代教育规律以及竞技体育训练规律同时表明,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水平,需要时间保证;同样,要使运动成绩到达高水平,更需要有足够的时间。然而,从“人”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对于绝大部分优秀运动员来说“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文化学习好又要专项训练水平高,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我国竞技体育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为了“为国争光”和“奥运争光”,优秀运动员们必须舍弃文化课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专项运动训练中去。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优秀运动员成长时期同样也逃不脱文化课学习与专项运动训练冲突的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都具有较高的专项运动水平和丰富的运动经历。但是,从受教育(仅指全日制)的经历来讲,他们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存在严重缺失。

文化素质教育不系统,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缺失的这种现状给后期转型为教练员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致命的障碍。从竞技运动的发展规律来看,教练员的执教理念深刻地影响本项目的发展。甚至有学者指出现代篮球竞赛不仅是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智慧、心理、经验和意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较量,更是教练员的篮球理念之间的竞争,从各种级别的比赛中反映出国内教练员的篮球理念与篮球强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执教理念的发展,从而影响执教能力的提高?追根溯源,教练员有什么样的训练理念并不完全取决于具体的训练行为,而主要在于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对运动训练的感悟水平以及是否具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众所都知,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在篮球专项运动训练过程中不缺乏对运动训练的感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的关键恰恰就是受学训矛盾的影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掌握的文化知识数量和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存在缺失。然而,文化知识却是理念形成的基础,对于竞技篮球教练员来说,文化知识不仅是训练理念的组成部分,更是促进训练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动力源,文化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训练理念的是否正确和先进的重要因素。如果教练员缺乏文化理论知识的支持,不仅很难形成正确的训练理念,而且还会缺乏对本专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运动竞赛中占据主动权。

2.2基本问题分析

2.2.1培养理念 理念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一种理性观念。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理念就是对我国应该培养什么样类型教练员人才的基本认识。岗位培训是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为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我国体育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国家体育总局从1989年起正式施行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并提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正是基于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评估之后总结出的深刻认识。

事实上,“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需要建立在一个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群体之上。但是,通过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管理层的相关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到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群体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就是“素质”较低,特别是“文化素质”低。因此,要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首先要解决“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在我国,竞技体育就是看成绩,为国争光就是看金牌,看第一。竞技篮球教练员的“素质”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体,素质是基础,能力是表现。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能否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整体上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更多的是接受“专才式的教育”,比如岗位培训、专题学习等。“专才教育”的特点就是过于强调“学以致用”,这在教练员的培养过程中表现尤其突出。它的缺陷表现在基础理论知识面不宽,文化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很显然,“通才教育”的特点正好是通过“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来培养个体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知识总量的增加与教练员学习时间较少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很显然“通才教育”是很好的方式,但不是很好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提出“素质教育”理念的原因。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育和教育相结合,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培养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并重的价值取向。增加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体教结合”文武并重,全面发展;“通专结合”扬长避短,突出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素质”低下的局面。

由此可见,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必须提高教练员人才素质,厘清“素质――知识――能力”发展关系,即:素质是基础,知识是本源,能力是表现。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以“能力为本位”,就必须给教练员打下厚实的基础,丰富他们的知识,才有可能实现能力提高的目标。忽视教练员人才的素质教育,知识学习,一味追求“能力”提升,将会陷入“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2.2.2培养路径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两条路径(如图4所示):参加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进入教练员学院学习。

1987年中国开始实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迄今为止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在体育教练员培养上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就集体项目来说,我国竞技篮球运动项目教练员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国篮球运动协会组织教练员岗位培训这条培养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管理体制。篮球运动协会是一种社会民间组织,代表民间组织的权益。在国家行政权力和民间组织利益产生矛盾冲突,又缺乏完善制度机制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管理失效,培养路径不畅的困境。其次,培训主体。主要指每期接受岗位培训的教练员。部分教练员岗培意识淡薄,把岗培当走过程。由于职前、在职缺少系统学习,教练员本身事务繁杂,在短暂的岗培时间里,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再次,培训客体。主要指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长期以来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云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教练员进行授课。但培训师资没有固定的人事编制,没有形成有效的师资梯队,师资人员不固定,整个师资属于“临时组合”,阵容豪华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最后,培训载体。主要指教练员岗位培训的课程、大纲、教材、内容等。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载体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教学大纲不具体,课程内容不科学,教材陈旧。

我国第一所教练员学院于2010年6月16日在山东济南正式挂牌成立。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教练员学院挂靠山东体育学院,为其二级学院,位于山东省体育训练中心内。教练员学院直属山东省体育局,山东体育学院承担主要教学任务。教练员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拟定并实施山东省体育教练员培训教学计划;组织省体育系统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负责省退役运动员转任教练员岗位培训及其他职业培训;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和山东省体育系统其他人员的培训任务。同时也负责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每期学员培训时间为半年。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于2010年12月21日正式揭牌成立。国家教练员学院挂靠北京体育大学,为国家教练员学院提供人才支持和人力保障。教练员学院是我国教练员在职培训的专门机构,特别是国家队教练员的知识更新、素质提高和部级教练员的岗位培训的专门机构。教练员学院在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培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启动学院建设,完善学院功能,周密设计国家队教练员的培训计划,加快培训课程建设和专家团队建设,注重培训质量,为各省、市教练员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教练员学院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培训视野,引进先进理念和人才资源,注重培训成果的总结、提炼、转化和推广,提高培训效益。各省市体育局和各项目中心、国家队要高度重视教练员培训工作,通过提高教练员素质来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全国各高等体育院校要积极参与教练员培训工作,为教练员培训工作贡献力量。国家教练员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主要负责承办部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组织开展教练员教育培训体系和科学管理研究等。

通过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两条路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仅仅依靠社会民间组织对教练员人才进行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需求。面对竞技篮球教练员培训工作不完善,教练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更新慢,培训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个性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教练员学院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可以说,教练员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教练员在职培训工作迈入正规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但是,通过“国家”和“地方”教练员学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我国成立教练员学院进行教练员人才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教练员学院和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管理体制,培训对象的层次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基本相近。同时,本研究认为作为两种培训机构,教练员学院和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两者之间的关系,体育相关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界定,而教练员学院具有明显的“皇家血统”身份,可能导致竞技篮球教练员为选择岗位培训路径带来困扰。

2.2.3培养效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是指培养过程及结果对培养对象和周围环境发生影响的总和。简单的说,就是指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过程效果以及培训结束后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过程效果主要表现为教练员人才对待岗位培训的认知和态度以及岗位培训机构对教练员培训完毕后的考核评价两个方面。笔者通过教练员岗位培训和跟队期间对不同层次的教练员进行访谈。其中,绝大部分篮球教练员非常希望参加教练员岗位培训,弥补在执教和训练方面的不足。同时,有25%左右的教练员认为参加岗位培训所得到的与自己期望的不一致。另外,有15%左右的教练员认为岗位培训所讲的内容理论性太强,理论与实践有点脱节。甚至,有5%左右的教练员对岗位培训所传授的训练理念有抵触,坚持自己的训练理念。通过对篮管中心、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受聘于教练员岗位培训讲师团队的专家和教授进行访谈。专家、教授们认为在岗位培训期间,绝对大部分篮球教练员认真严肃对待岗位培训工作。在培训期间,能够及时的完成布置的作业;积极参与相关讨论的话题,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专家、教授们同时也反映有些教练员在培训期间不遵守纪律,晚上出去应酬,影响培训学习效果。从整体上讲,我国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竞技篮球教练员希望通过岗位培训来提高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态度表现积极认真。从这一点是来看,反映出的培养效果较好。笔者通过岗位培训团队的专家教授了解到,当前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一般都是通过交作业的形式来结束本次培训学习。教练员岗位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通过培训结业典礼直接发放岗位培训结业证书。从某种程度上讲,教练员凭一份作业结束一期岗位培训,是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他们培训效果的,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据一位资深的培训专家讲,教练员岗位培训师资团曾经尝试过采用考试的手段来检测学员们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结果很多学员都不能达到所设置的考核标准,同时学员产生考试惧怕心理,影响下期教练员岗位培训正常开班。从竞技篮球教练员培养考核评价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应该不是很理想,考核手段不科学,不能充分反映教练员在培期间掌握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社会效果主要表现为教练员人才在实践带队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社会业内外的“口碑”两个方面。从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青少年篮球在国内和国际上取得的成绩还不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在这一个层次上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另外,我国有很多具有篮球天赋的运动员都来自于基层,这也反映出在基层还是有不少高水平的教练员。但是,从国家队以及职业篮球俱乐部的这个层面来讲,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不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年在我国篮球教练员岗位上不断增加的外籍教练员数量,反映出我国本土教练员存在的现实差距。笔者针对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设置问卷,按照“非常认同――认同――不认同”的量级,对篮球运动训练领域的专家、教授;篮球运动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管理者;体坛周报记者还有资深球迷共20人进行调查,描述性统计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从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和训练水平的调查结果来看,65%的调查对象认同,只有35%的调查对象不认同,由此可见,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的“口碑”还不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练员人才培养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必须明确中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篮球协会两者“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晰教练员人事产权,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学训矛盾致使教练员丰富的运动实践经历与接受的文化教育不系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缺失之间的矛盾关系,严重制约了教练员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首先必须提高教练员人才素质,厘清“素质――知识――能力”发展关系,即:素质是基础,知识是本源,能力是表现。目前仅仅依靠社会民间组织对教练员人才进行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的需求。教练员学院具有明显的“皇家血统”身份,可能导致竞技篮球教练员为选择岗位培训路径带来困扰。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效果比较理想,但考核评价手段缺少科学合理性;从社会效果来看,与国外教练员相比,本土教练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总体评价“口碑”较好。

3.2 建议

竞技篮球论文范文5

摘 要 竞赛规则作为评价与引导篮球运动发展的航标灯,在篮球运动不断走入标准化、规范化和公平、公正化的轨道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最近篮球规则变化特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剖析,并就规则变化对篮球球运动发展的影响问题谈了一下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希望能为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略尽自己的微力。

关键词:篮球规则 演变 规律 发展

一、前言

篮球规则是由领导和组织篮球竞赛的权力机构制定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它设定条件,明确职责,授予权力,做出规定,指明罚则,是篮球竞赛的法,是参加篮球竞赛的人员必须遵守的比赛规定、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1]。篮球规则不仅在于它规定着篮球运动员和裁判员按照公认的原则去比赛,同时反映着篮球运动发展变化痕迹。国际篮联会经常通过改变竞赛规则来引导和控制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通过修改篮球规则对比赛及运动技战术起引导和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是篮球技战术的发展又促使着规则的重新修订。篮球竞赛规则从原始的13条发展到现在的93条,规则的演变已日益完善。篮球运动规则演变反应出篮球运动发展规律:速高规律;准误规律;攻守平衡规律。将来篮球运动将与高超技术、顽强作风、较好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意识成为统一的整体,在篮球训练中应该准确地科学的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原则。本文的主要视角,是分析篮球规则的变化,以及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二、篮球竞赛规则的演变概况

篮球开始是以游戏的方式出现的,随后游戏与竞赛相结合诞生了篮球竞赛规则。最初奈史密斯先生制定最早的13条规则时所依据的原则是:队员不许持球跑;禁止抢球及其他粗暴的身体接触;球篮设置在队员头上的水平位置;队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自由地掷投球;篮球运动是用手进行的运动,球是圆的。尽管早期的13条规则不规范、不完整,一些条文不够明确,但对早期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人们对最初的13条规则进行不断的修改和补充,一直采用了30年。但由于当时规则的不清,影响国际间的交流,阻碍了篮球事业的发展。

1939年篮球运动被正式列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在同一年国际篮球联合会依据篮球运动的规律,在原来已有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一部国际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国际篮联在历届奥运会之后,总是有组织对原有的规则进行研究、讨论、修改和补充,使攻防趋于平衡。1984年小篮球运动开始兴起,国际篮联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联合会”。世界各国也相应的制订了《小篮球竞赛规则》。由于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竞赛规则的不断演变,对教学训练提出了许多问题,为此许多国家和篮球球队又根据本国和自身发展的情况,制定了一些特殊规则以促进篮球运动技巧的提高。篮球竞赛规则演变到现在已有90多年的历史,规则从原来的13条发展到现在的93条,规则的演变已日趋完善,但规则如何修改总是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双方均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比赛;让比赛在更加激烈、紧张、更具有良好的道德作风的环境中进行;有利于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减少裁判执行时产生争论性的问题,使表达更加准确。以上就是这些年篮球规则的演变。

三、篮球规则的变化给篮球运动带来的影响

从攻守平衡来看,将来篮球运动会与高超技术、顽强作风、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意识成为统一的整体。攻守的对立与统一是篮球运动的主要矛盾来源,比赛双方攻守对立、统一,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它不仅促进了技术的提高,又促进了战术的发展。从技术的发展来看进攻与防守技术都会越来越完善,各种技战术动作的运用会在未来越来越完善。全队队员在各个位置均可担当组织进攻的重任,中锋的主导地位逐渐消失,快攻将成为基本的进攻手段,不断完善的快攻可以自由地转入阵地进攻,2-3人的基础战术配合将被广泛运用。防守方法主要以盯住持球队员为主,全场、半场的紧逼防守也显得更加突出。现代高速度、大强度、高水平的篮球比赛,双方攻守对抗显得日益激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必然迫使训练工作不断科学化、系统化,使运动员身体、技术、意识和意志达到比赛要求,使球队攻守趋于平衡。一切“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原则成为我国篮球运动训练的最高原则。

四、小结

综上所述篮球竞赛规则的变化给篮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在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面前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认真分析新的规则,总结比较,把握项目的制胜规律,为更好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获得比赛优胜。运动员只有在技战术、体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变化,最终赢得比赛。篮球规则的变化使篮球更加具有观赏性,也变得更加有魅力,从而为篮球运动更高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王家宏.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编委会.篮球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245.

竞技篮球论文范文6

摘 要 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的理念是保证我国竞技篮球训练开展科学化、合理化、正确化的基础,而竞技篮球训练的实施则是保证我国竞技篮球训练进行科学化、合理化、正确化的关键途径。基于深化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的认识,深入推动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水平的提升,文章主要针对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与实施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竞技篮球 训练理念 训练实施

伴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竞技篮球的开展融入更多的科学理论与观念。传统训练模式下依靠经验的竞技篮球训练活动已经开始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科学。而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训练理念与实施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创新。因此,基于深化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认识,提升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水平的目的,文章主要就竞技篮球训练的理念与实施进行研究。 一、我国竞技篮球运行训练理念与实施 (一)基于实际的训练理念

基于实际的训练理念即为在开展竞技篮球训练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着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在基于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特征的基础上来开展技术与战术改革研究,通过自身的持续发现与探索来总结得出当前我国竞技篮球的规律,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竞技篮球训练风格。在坚持基于实际的训练理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洋为中用。通过大量实践与经验证明,借鉴国外强队竞技篮球的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竞技篮球的水平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鉴他人经验为我所用的时候要始终意识到他国强队的训练方式是具有一定特定性的,假如在借鉴过程中只是单纯的套用,而忽略我国竞技篮球的实际状态则必然无法取得成功[1]。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在借鉴他人经验时必须要考虑到我国竞技篮球训练的实际状态,并且根据我国实际状态来进行贯彻落实训练理念。第二,古为今用。我国竞技篮球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我国已有的技战术与打法,从而以传统而有效的训练理念来推动我国竞技篮球的快速发展。例如,早在1965年时期,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就明确了跳投、快攻、紧逼的打法。而目前在竞技篮球对抗程度愈加激烈的情况下,全场紧逼这一战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我国竞技篮球训练中却没有对这一战术加以重视,忽略了传统的竞技篮球训练理念。 (二)注重心理状态的训练理念

在开展竞技篮球训练过程中心理状态训练对于篮球队员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实力有着重大的作用。心理训练与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开展竞技篮球心理训练可以持续优化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形成一种针对竞技篮球运动的心理状态与特征,让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可以满足竞技篮球比赛的需要。第一,在开展竞技篮球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心理训练。在训练体能的时候,强化体能负荷程度并不是唯一目标。通过体能训练还能够有计划的强化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极限,从而锻炼运动员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坚毅品质[2]。第二,在开展竞技篮球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心理训练。在技术训练时,教练可以将篮球运动员所要实现的长期目标具体细化分为具象的、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从而慢慢的进步,直至实现最终的训练目的。在技术训练过程中篮球运动员的思想与表象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教练可以设置从易到难的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要求运动员提升命中率或者提升难度,假如没有达到预设目标可以进行一定的惩罚。这也是稳定运动员情绪,对其心理进行训练的过程。第三,在开展竞技篮球战术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心理训练。在战术训练过程中教练可以通过反复强调战术行动原则以及选择特殊方式来提升篮球运动员的团队意识,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三)重视强化体能训练理念

当前,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状态中力量素质是最为欠缺的环节,因此在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强化体能训练,以提升力量素质。重视强化体能训练是当前我国竞技篮球训练中的重点,通过该训练可以改善力量素质,从而优化篮球运动员的速度、柔韧性、灵活性以及身体对抗能力[3]。并且,由于人体肌肉与韧带组织力量被强化,关节活动范围也被扩大,使得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即使遭遇强烈对抗也不会容易受伤。在强化体能训练方面通常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法。将篮球场、健身房等体能训练联系在一起,制定符合我国篮球运动员生理特征的训练方案,在计划中需要对每一位篮球运动员的优点、缺点等进行明确,并且设定相应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而实现强化体能训练的目标。 二、结束语

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与实施是紧密贴合篮球运动本质与规律,采取各种训练方法来实现竞技目标的过程。竞技篮球的训练理念与实施对于整个竞技篮球训练过程有着关键的指导作用。因此,在竞技篮球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对理念与实施加以足够的重视,从而提升竞技篮球训练实效性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包金萍.中国竞技篮球“洋务运动”训练理念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7):134-136.

竞技篮球论文范文7

关键词:竞技篮球;发展;对策

1. 明确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目标

1.1立足体育强国目标

战略目标是指竞技篮球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战略目标一般是在对国内竞技篮球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全球竞技篮球发展趋势,而制定的总体目标,以及各时间段内的阶段性目标。我国竞技篮球战略目标是一个由职业联赛、国家队建设、青少年训练、科研体系和教练员培养五个竞技篮球运动的构成要素各自具体的战略目标所构成的一个目标体系[1]。

在我国现有体育体制下,奥运战略是我国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竞技篮球发展的战略目标是“2016年夏季奥运会,竞技篮球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020年夏季奥运会,竞技篮球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进入先进国家行列”。

我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目标是提高竞技篮球综合实力,进入世界竞技篮球强国行列,促进我国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总体战略目标。而体育强国目标是通过各项竞技运动综合实力的提高来最终实现的。虽然我国目前的竞技篮球水平有所下滑,但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不能改变。只有坚定的立足体育强国目标,为竞技篮球的发展指明方向,才能够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与优化,促进我国竞技篮球综合实力的提高。

1.2继续实施奥运战略

战略指导思想是指对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体系。竞技篮球的发展不仅要符合全球篮球运动发展的规律,而且更要与各国的实际国情相适应。虽然说,体育发展无国界,但是体育发展的形式受到实际环境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形式与规模是有差别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各国实际国情出发,对于竞技篮球在国内的发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经实践证明,奥运战略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更符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求。《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强调:“整合全国竞技体育资源,发挥各地方的优势,调动全国备战奥运会的积极性”。所以,我国现阶段竞技篮球的发展应该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指导,调动全国资源,健全各项体系,进而提高竞技篮球的综合实力。

综合分析,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应立足体育强国目标,以奥运战略为依托,加大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推进竞技篮球基础建设,健全竞技篮球管理体制,最终提高我国竞技篮球的综合实力,缩小与世界篮球强国的差距。

2. 建立健全训练竞赛管理制度

2.1把握运动训练规律

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最终目的是产生优异的比赛成绩。所以,运动训练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可见,科学系统的运动训练是竞技篮球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所以,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到运动训练的重要性,把握运动训练规律,创新运动训练方法,突破运动训练手段,不断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同时,还要加大科研力度,结合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建立起符合我国运动员特点的竞技篮球训练体系,进而推动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创新。

2.2完善篮球竞赛制度

体育运动无国界,但体育运动的发展会受到国家相关体育体制的影响。根据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历程来看,现阶段的体育体制在很多方面制约着我国经济篮球的发展。所以,要促进竞技篮球的快速发展,实现2020年我国竞技篮球进入先进国家行列的奥运战略目标,就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遵循篮球发展规律,加大体育体制改革力度。

首先,要重点研究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现状,探寻影响和制约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的体制性或机制性因素和障碍;

然后,要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逐步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健全篮球竞赛管理以及国家队训练、竞赛管理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机制。

在此过程中,应该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相关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实行管办分离,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宏观管理,强化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

3. 完善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3.1明确后备人才发展战略

战略重点是指为保障竞技篮球战略目标的实现而着重注意的环节。根据竞技篮球的构成要素划分,战略目标可分为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制度建设目标和成绩战略目标。那么,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的重点应该包含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和人力支撑。

我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是以人才强体为支撑,以优化后备人才培养结构为重点,促进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发展,形成完备的后备人才培养、选拔和任用等机制,为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

3.2落实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战略阶段是指将竞技篮球战略目标进行有机分解,细化各阶段的任务,促进总目标的实现。根据竞技篮球发展的阶段性划分,战略目标可分为初期战略目标、中期战略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那么,战略阶段可分为打基础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保持优势阶段。

在我国现有是举国体育体制下,奥运战略为我国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所以竞技篮球的发展战略阶段是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指导,以奥运会为周期,实施各战略阶段对竞技篮球的具体部署。

优秀的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所以,现阶段我国竞技篮球发展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竞技篮球发展水平,贯彻落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的奥运战略要求。

4. 加大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力度

4.1推行精英教练“双百”培养计划

国家体育总局的“双百计划”是分别于2012年至2014年、2015年至2017年、2018年至2020年,分三批共培养100名国家队以及省区市专业运动队教练员和100名业余训练单位教练员,培养期限为3年,重点支持教练员的训练研究、难点攻关、参赛调研、、出版专著、参加培训等工作。

所以,在竞技篮球方面要借助精英教练“双百”培养计划的推行,健全我国本土教练的培训制度,全面提升教练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走出去、学回来”的方式,加大本土教练员到美国、欧洲等顶级篮球联赛的学习力度,使其学到先进的竞技篮球理念和战术思想体系,回来后加以整合,为我所用。还可以通过“引进来、用得上”的方式,聘请国外优秀教练员,将其先进的篮球理念用于训练和竞赛过程。

4.2加强裁判员管理

在竞技篮球运动中,裁判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篮球比赛中的执法者,公正有序比赛环境的营造者,裁判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进程,甚至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尤其是在攻防节奏变换飞快的现代篮球比赛中,裁判员的作用更加明显。

我国竞技篮球裁判员主要分布在学校教师、体育系统、在校学生等各个行业,其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国家相关部门已认识到裁判员的重要性以及裁判员现状,因此加大了对篮球裁判员的培训。2012年7月来自我国西部136名裁判员组成的西部地区篮球裁判员培训班圆满结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为促进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就必须要严格把关裁判员准入措施,完善裁判员培养机制,健全裁判员奖惩制度。更为重要的是要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引入到现代竞技篮球比赛中,使得裁判员在必要情况下,借助信息技术,做出更为准确的判罚。既可减轻裁判员因主观判断导致的判罚失误,也可营造更为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

5. 加快篮球职业化发展速度

5.1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篮球道路

职业体育是体育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体育运动发展历程中的必然产物。篮球的职业化是世界篮球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现代社会,受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影响,职业体育的全球化趋势也日趋明显。

体育协会的实体化,项目管理中心的去行政化,不仅会给相关体育企业带来更多的权利,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也使得企业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权力过度集中, 监督机制难以运行等弊端。更为重要的是,实体化与去行政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体育企业进行体育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活跃了体育市场的发展。多样的运营方式不仅会给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变由先前国家单一投资发展体育事业的局面,扩大了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财源,为政府财政的增加贡献力量。

所以,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篮球道路,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符合篮球运动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世界篮球发展实践的运作规律。

5.2促进篮球职业化与为国争光的和谐发展

纵观世界篮球强国,其篮球职业化程度非常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也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职业篮球的探索。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职业篮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所以,现阶段我国要积极探寻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协调发展的模式,有效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首先,根据世界职业篮球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晰产权管理,界定运营范围,维护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市场调节作用,为我国职业篮球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序的环境。

其次,以奥运争光计划为我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重点,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协调好职业联赛与国家队备战的关系,调解好职业篮球运动员训练与国家队成员训练的关系,处理好篮球职业化与为国争光计划的关系,形成职业联赛为奥运战略服务的和谐发展关系。

再者,以改革开放为契机,以解放思想为原则,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借鉴NBA等世界高水平职业篮球的发展经验和管理模式,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做到“外为我用,学以致用”,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化发展模式,提升我国竞技篮球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朱天明.构建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结构的理论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3,17(4):59.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3] 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56.

[4] 张继忠.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

[5] 邹师.区域体育发展战略: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必然途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2.

竞技篮球论文范文8

关键词:部分运动项目;流动;竞技能力;迁移;项群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2-0119-03

The Study on the Feature and Trend of the EventGroup of the At hletes Flow between Events

――take gymnastics and trampoline for example

CHEN Renwei,HUO Ka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 anzhou 730070,Gansu 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elite athletes transferring between ev ents. It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classification and logic reaso ning to classify and conclude the features of transfer and flow of athletes betw een the events of trampoline, handball and hockey. It focuses on the competitiv eness,techniques and personalities and mentality of the athletes to analyze th e basic reasons of the transfer, so as to introduce a new perspective of rese lecting and training the athletes and to provide consultancies for improving and

complementing the theory of sport coaching.

Key words: sport events; flow; competitiveness; transfer; eventgro up features

众所周知,运动员为实现自身价值不断拼搏的同时,也为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 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现代竞技体育中,运动员转变自己所训练的运动项目,而去进行另一运 动项目的训练,并且部分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规律和现象 [1]。运动员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表现出了怎样的项群特征和趋势?本研究将从项群 训练理论 与竞技项目的迁移角度出发,对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 讨,并主要从运动项目之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机能、个性心理特点出发,揭示和探讨我国 部分运动项目中的优秀运动员,向技能、技战能项群流动和迁移并取得成功的因素,为进一 步促进运动员的合理流动,创新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0-2008年的奥运会、单项世界杯赛、亚洲锦标赛中,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取得 前6名的蹦床、手球和曲棍球项目,并且具有运动项目迁移经历的27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 象[2](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对2000-2008年的奥运会、单项世界杯赛、亚洲锦标赛中,蹦床、手球和曲棍球等运 动项目中,个人或团体取得前6名优秀运动员的运动经历、项群归类、项目迁移等方面的资 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1.2.2 归类法

对收集到有运动项目迁移的优秀运动员,按照项群训练理论中对运动项目的分类标准和 体系,进行了运动项目迁移前后的项群归类。

1.2.3 归纳法

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分析,综合得出的结果进行提炼与加工,归 纳出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迁移的项群特征。

1.2.4 逻辑推理法

依据项群训练理论和迁移理论,对运动员运动项目的迁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和推理,揭 示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基础成因。

2 我国部分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向技能、技战能项群迁移的特征分析

2.1 竞技体育人才迁移的基础成因

竞技体育的人才流动作为世界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现象,具有推动竞技体育发展和进步 的动力[3]。对运动员所从事运动项目的合理转变与迁移,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 结果。在 运动训练中,有许多运动员是从邻项中选拔过来的,特别是当一个新兴项目开始建立时,这 种现象更为突出[4]。因此,运动员在经过一定年限的原项目训练后,进而转入另 一运动项 目训练,并且取得了优异运动成绩。例如,体操运动员进行蹦床的训练,篮球运动员进行手 球的训练,田径、足球和篮球运动员进行曲棍球的训练等,这种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及项目迁 移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加快了蹦床、手球、曲棍球等项目的发展,原因是项目 之间有较大的相似性和相近的训练学元素,以及相同的竞技能力、机能和个性心理特点等因 素,这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理论创新的特点之一。

2.2 项群体系的构成及运动项目的分类

依据田麦久先生的项群分类标准及其体系[5],在本研究中将体操和蹦床项目划分 到技 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篮球、手球和曲棍球项目划分到技战能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田径 则归属于体能类项群。通过对我国部分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向技能、技战能项群迁移的归类和 归纳,我国部分运动项目中运动员流动和迁移的项群特征,主要表现在同类竞技能力主导因 素下,亚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和不同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

2.3 同类项群的亚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特征

2.3.1 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体操向蹦床的迁移

从表2可以看出,体操和蹦床项目都归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中国蹦床运动队即国家 蹦床队于2002年成立, 在2004年雅典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蹦床运动员都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从体 操项目迁移为蹦床项目的5名运动员,他们在奥运会中的优异表现,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 国蹦床运动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了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规律和项群特征。因此,在选材时, 可主要从体操项目入手,进行蹦床项目的科学育才。

运动技能是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从体操 和蹦床的发展趋势来看,其运动技术的“难、新、美、稳”仍然是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 动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运动训练的主要要求[6],不断追求高难度、新颖的运动 技术创新 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对该项群的运动项目来说,更加注重运动技术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 的有机结合。有学者指出:“创新是竞技运动的生命,尤其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没 有创新也就不可能发展[7]。”但是,蹦床项目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是什么?是我国 雄厚的体 操基础,体操运动员在进行一定年限的体操专项训练后,再去从事蹦床的训练,正是由于“ 难、新、美、稳”的中国特色体操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结果,并将运动技术经过加工、迁移 后成为了中国蹦床快速发展的主要基础和特点之一。从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表明,竞 技体操和蹦床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相关的自控能力、表现能力和稳定的适应能力,其内涵是 运动员个体的心理表现,在运动初期已经有了较好的储备,可以说体操为中国蹦床运动提供 了基础,也是中国蹦床项目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3.2 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之间篮球向手球、篮球和足球向曲棍球的迁移 1) 技战能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篮球向手球的迁移。从表3可以看出,在获 得2003年亚洲锦标赛暨奥运会预选赛女子手球冠军的中国运动员中 ,有7名运动员是从篮球迁移为手球的。其中,王雯篮球的训练年限达到7年,陈积篮球的训 练年限是5年,吴亚楠篮球的训练年限是2年,其它4名运动员至少也进行过1年的篮球训练。

篮球和手球作为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目,技术能力和战术能力的合理应用,是篮球和 手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在现代的运动竞赛中,技战能类同场对抗项目极其重视身体 对抗技术,尤其重视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合理运用其技术,更加注重身体对抗和技术发挥的 有机结合。对抗性作为篮球运动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强对抗下发挥出超强的运动技术水平, 是篮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同样,作为和篮球运动一样具有激烈对抗性的手球项目,在激烈的 对抗和竞争之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运动技术水平也是手球运动员必须要面对的。研究得出, 篮球和手球有着相似的技、战术体系,对具有篮球专项基础的运动员进行手球专门训练可提 高其运动成绩[8]。但是,篮球与手球之间主要是投篮与射门技术上存在一定差异 ,并由此 产生相互干扰。但是,通过系统训练后,运动员的分析概括能力、分辨能力,并随着运动技 能的巩固以及战术意识的加强,干扰会逐渐消失,随后转变为积极的迁移效果。

因此,在篮球运动员进行一定年限的训练后,再进行手球的训练,已经为手球运动员更 好地掌握手球技术,发挥和表现出高超的竞技状态奠定了成功基础,并融入了新的技、战术 训练元素,并且为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及集体意识创造了条件,也为篮球运动员向手球项 目迁移提供了必然性,具备篮球技术的运动员迁移为手球项目,是一种比较有效、合理和自 然的迁移。

2) 技战能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足球和篮球向曲棍球项目的迁移。 由表4可以看出,在获得2002年澳门世界杯赛女子曲棍球冠军的中 国运动员中,从足球迁移为曲棍球的有3名运动员,她们进行足球训练的平均年限是2.7年。 有5名运动员是从篮球迁移为曲棍球,平均篮球训练年限为4.3年,都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 ,原因是这三个项目的竞技能力主导因素都是技能、战术能力、体能及对抗能力,其次是智 能、心理能力等。具体分析来看,主要是因为曲棍球和足球都是集体对抗性项目,对运动员 的竞技能力要求很高,比赛都具有攻守转换速度快、对抗激烈,以及在激烈的对抗下发挥出 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它们都具有相似的技战术要求。同时,篮球和足球都属于具有激烈对抗 性的同场对抗类项群,此项群极其重视身体对抗下技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从迁移的程度来看 ,足球运动员向曲棍球迁移所取得的效果要比篮球迁移为曲棍球的好。因此,“对抗性”是 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目足球、篮球和曲棍球的共同特点,在对抗激烈的前提下,对抗的全 面性、综合性、集群性、随机性,身体素质和身体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都需要具备的基本 特征[9]。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在突出技术、战术特征的前提下,力求使体能为技战术的发挥提供 良好的竞技基础,是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目取得更大突破和优异运动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 。与此同时,篮球和足球运动员在经过一定年限的训练后再去进行曲棍球的训练,由于篮球 和足球的体能、技战术能力以及对抗能力、智能、心理能力等,都已具备向曲棍球项目迁移 的竞技能力、机能和心理的要求,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足球和篮球运动员向曲棍球、手球 项目迁移所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

2.4 不同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特征

由表5可以看出,田径归 属于体能类表现速度性项群,曲棍球则归属于技战能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在获得2002年 澳门世界杯赛女子曲棍球冠军队的7名运动员中,她们都是从田径迁移为曲棍球,进行田径 训练的平均年限是3.3年。因为,田径作为体能类项目,它的速度、力量等运动能力是曲棍 球运动员必须要具备的竞技能力,而体能在技战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并在专项运动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而促进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所以, 体能类田径项目的运动员,在进行一定年限的田径训练后进行曲棍球的训练,田径训练为曲 棍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体能基础,再经过专项技、战术训练后,其良好、充 沛的体能保证了其专项技战术水平的稳定发挥。

2.5 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项群特征分析

综合分析表1~5可以看出,以上具有运动项目迁移经历的运动员,都进行了一定年限 的原项目训练,并且呈现出了5名在奥运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蹦床运动员都具有从事一定年 限体操训练的经历;获得2002年澳门世界杯赛女子曲棍球冠军的运动员中,都是从田径、篮 球和足球项目中迁移过来的;获得2003年亚洲锦标赛暨奥运会预选赛女子手球冠军的中国运 动员中,有7名运动员是从篮球迁移为手球。通过上述的分析说明,这些运动员运动项目之 间的迁移,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蹦床、手球和曲棍球等项目的人才再次选拔和 科学育才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运动员以前进行了一定年限的原项目训练,为其转入蹦床、 手球和曲棍球的训练,奠定了相似或一致的竞技能力、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也是我国蹦 床、手球和曲棍球项目快速发展并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3 结 论

1) 通过对我国部分运动项目中体操迁移为蹦床、篮球迁移为手球、篮球、足球迁移为曲棍 球、田径迁移为曲棍球的分析和归纳得出:运动员的流动和运动项目迁移的项群特征,主要 表现在同类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下亚类项群之间运动项目的迁移和不同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 迁移。

(1) 同类竞技能力主导因素下,亚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主要表现在技能类表现难 美性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技战能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

(2) 不同类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主要表现在体能类速度性项群运动项目,向技战能 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项目之间的迁移。

2) 运动员运动项目之间迁移的项群特征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加快了我国蹦床、曲棍 球和手球等新兴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是新兴运动项目再次选材和科学育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

3)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机能及个性心理特征的相似性和一致性,是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运 动项目之间迁移的基础成因,并为运动队(员)的再次成才和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了可能 。但是,影响迁移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在后续的研究中有待于进行全面而深层次的 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仁伟,霍凯.优秀运动员竞技运动项目迁移的项群训练理论分析[J].体 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6(4):55-56.

[2] 运动员资料./.2008-11-152008-11-25.

[3] 宋全征.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26-127.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8-469.

[5]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3-464.

[6] 刘建和.关于表现难美类项群运动技术发展的某些共性特征的初步研究[J].成都体 育学院学报,2006,6(32):62-67.

[7] 姚侠文,陆保钟,郑吾真,等.技能类难美项群几个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J].体育 科学,2003(6):74-77.

竞技篮球论文范文9

关键词:篮球;后备人才;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05-02

一、前言

优秀篮球后备人才是我国篮球运动未来的希望,是我国能够立足未来国际篮坛的根本。我国原有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一条龙”体系是从50年代逐步形成的,这种“举国体制”对我国的篮球运动迅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我国篮球运动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一条龙”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研究和了解我国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无论是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是我国的竞技体育大省,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呈现高水平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面临严峻的挑战。保持辽宁省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对于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分析与讨论

1.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①项目与规模。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现有5支篮球队伍,3个男篮和2个女篮。队员有意向,教练经过考核通过,可入队。考核大多凭借教练员的经验,没有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目前,每队人员20~30人左右,有两片篮球训练场地、田径场、专业力量训练馆、独立食堂、学生宿舍。在训练的同时还有文化课的学习,学校还设立了小学、初中、中专和大专,使队员们在训练的同时得到同样的学习和教育的机会。②运行机制分析。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目前仍以社会手段为业余训练运行的主要机制,政府没有资助和奖励。目前的奖励政策对业余训练,尤其是对社会、个人办学积极性的调动还远远不够,故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奥运战略尚不能统一,而更多的是将眼光放在扩大生源以维持本身的运营上。③选材。良好的选材是竞技体育成功的一半。通过访谈了解到,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的选材工作无论在理念还是在操作上,过去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但近年来,由于认识上有误区、手段上不先进、体制上不保证等因素,这项优势已经部分丧失。再加上现在的家长对体校训练模式的不认同,使得大部分分才流失。④赛制分析。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一年有两次大型比赛,平时与本溪、辽阳、抚顺以及省少年队、青年队都时常有练习比赛,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展示自己的空间。辽宁省的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秩序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诸如为了局部利益,在青少年比赛的资格上弄虚作假的不和谐的音符,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体育成才的培养规律。⑤教练员队伍现状。在与沈阳市体育远动学校篮球学校的王校长交谈中得知,学校篮球队现有高级教练员2名,普通教练4名。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教练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整体较差,很少能运用这两个现代工具为训练服务。大部分教练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能够尽心尽力、积极刻苦地自觉训练。但他们缺乏组织力、承受力、管理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及参加大赛与指挥大赛的经验,这与他们自身的业务学习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关系。

2.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后备人才的发展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项目布局体现“缩短战线、调整结构、突出重点”的战略方针;要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发达的综合优势,经验选材与科学选材相结合,提高选材的成功率;强化科学训练,提高成才率;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少年竞赛体系;教练员队伍建设的立意要高,起点要高。

①机制发展。体校面临着学历低导致招生难和分配难两大重要问题,适应社会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和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建议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针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为运动员奠定较雄厚的就业

本,在国家体育体制的宏观统帅下,结合地方体育特色,打破政府独家办体育的局面,通过合作制、股份制、个体与私营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技术参与,努力消除训练体制的弊端,以创新为灵魂,以运动效益为动力,进一步完善训练体制,建立沈阳新型体育训练管理新模式,促进沈阳体育腾飞。

②利用科技优势,提高选材、训练中的科技含量方面。在科研部门、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开始对部分项目的选材标准进行修订;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集训及有关指标的跟踪测试、监控、评价,为训练提供依据,从而选拔出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提高办学层次,与高等学校较好地衔接,对选拔和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将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统一进行管理。对教练员要定期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接触新知识、新理念,避免闭门造车;定期召开教练员会议,进行交流总结,检查训练计划执行情况、目标制定情况。对待运动员要统一管理,统一制定运动员综合评价制度,可以从运动训练、学习状况、综合素质、训练出勤情况、卫生记录情况、违纪情况等一系列指标,加以评比,目的是更好地掌握运动员的动向。

④建设高水准的教练员队伍。科学管理教练员队伍,奖罚兑现,大力选拔优秀教练人才、管理人才、运动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教练员、管理人员实施全员聘任制。严格控制非体育专业人员进入体育部门;严格控制非教练员在体校人员中占的比例:严格控制教练员不带训练的人数。这样的做法,不仅在调动教练员积极性方面,而且在提高教练员水平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①在运动员选材上,忽视了运动项目年龄和运动苗子早期科学训练化的问题。

②每年的比赛安排比较合理,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秩序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为了局部利益,在青少年比赛的资格上弄虚作假的问题。

③大部分教练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能够尽心尽力、积极刻苦地自觉训练,但也得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学习与自身素质。

2.建议:

①充分利用政策、经济、竞赛等各种手段,建立业余训练的良性循环机制,调动各方面办训的积极性。

②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集训及有关指标的跟踪测试、监控、评价,为训练提供依据,从而选拔出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

③完善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管理办法,净化竞赛赛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规程,确保竞赛为发现、培养奥运后备人才服务。

④加强对教练员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形成一支相对稳定但又可柔性流动的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思想作风好、年龄结构优的教练员队伍。

参考文献:

[1]金育强,姜卫芬,王延军,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