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竞技体育的产生集锦9篇

时间:2023-10-09 11:02:11

竞技体育的产生

竞技体育的产生范文1

关键词: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0-1322-03

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一定的发挥空间。竞技体育要发展必须与体育事业的发展相协调,也必须与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和社会环境等发展相协调,其协调程度是什么样就需要对此进行正确的评判,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体现的就是这一主体思想。竞技体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影响程度如何,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否起到推动作用,本身的运行状况是否促进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是进行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目的。所以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存在这两点必要性,即:1) 竞技体育的投资决策需要开展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2) 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需要开展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

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1.1内涵社会评价一般是与项目结合起来进行,在项目实践中,从人类学、社会学学科视角去分析、阐述项目的利弊得失,因此社会评价不是经济评价的剩余,也不同于纯粹的社会学研究。它是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在项目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竞技体育具有文化的属性,产业的特点,所以具有事业性与产业性的双重特点,即成为“从事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以文化为内涵的各种服务活动部门的集合",其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具体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致性上。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指应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地调查和收集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和社会数据,分析评价竞技体育为实现国家社会和地方(行业)的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与影响,以及竞技体育与社会相互适应的一种系统调查、研究、分析、评价的方法。因此,对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既是评价其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与影响,也是评价竞技体育本身的生存、发展、运行状况。因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一个整体的综合评价,不是对具体运动项目的评价。

1.2理论依据

1.2.1经济学理论依据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涉及到竞技体育的微观财务分析、中观国民经济分析和对国家社会影响的宏观分析,因此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基础上的,以传统的费用――效益分析法(TCBA)与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法(SCBA)来作为它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1.2.2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依据人类学的两个重要分支――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它们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人及人种和社会与文化,在体育中都有凸显的特性。体育作为文化现象,是以人的参与为必须的,与人类学研究的人的体质、体能、人种等密不可分,因此必须以人类学为理论依据。

1.2.3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强调经济增长和发展,强调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起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复合系统。因而,考察、评价竞技体育应该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指导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来考察、衡量竞技体育的发展。

2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原则和特点

2.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原则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因竞技体育的“产业性"和“事业性"的双重特性,涉及到经济领域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有直接的效益又有间接的效益。因而:一是评价指标的选取较难,社会发展与社会效益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很难判断哪些与竞技体育相关,它们之间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二是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尽管人们公认竞技体育的社会效益的存在,但到底怎样衡量其大小程度,也很难量化,而且很多社会效益可能是经济效益派生出来的,很难做到体现社会效益而又不与其他效益重复计算。因此明确提出构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理论的原则,在原则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2.1.1人本原则社会评价的核心是对社会的人的评价,首要是把人放在首位,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竞技体育项目投资的主体是人,由人来表现,且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受益的群体也是人(运动员、观众),所以必须以人为本。

2.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特征是要承认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支配地位。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了影响人类发展的多种要素,对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不仅要考虑到自身资源与服务的利用,也要考虑对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

2.2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特点

2.2.1重在社会因素的人文分析竞技体育社会评价作为项目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过程。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等社会因素都会因竞技体育的出现、发展而发生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结果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态度都是社会评价的内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目的就是要系统的调查和收集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分析竞技体育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其他系统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为竞技体育的发展的政策制订者提供有利的建议和参考,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特点就是注重对社会因素的分析。

2.2.2宏观性和多目标性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是对竞技体育的全面评价,既有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广泛的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生活领域。论文主要是分析竞技体育项目的社会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性,分析竞技体育对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具有宏观性和多目标性。

2.2.3长期性社会评价要考察近期与远期的社会发展目标,要考虑社会和人类的发展,竞技体育对人们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对人素质的影响等都不是短期内能体现出来的,因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具有长期性。

2.2.4定量难社会效益与影响是多种多样的,竞技体育对文化的影响,对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影响,对风俗习惯的影响等等,都难以定量计算,只能以定性来分析。

2.2.5无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属于项目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与其他项目的特点和各自的环境与条件各不相同,涉及的社会因素也不同,因此无法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指标。除此外,还不容易确定指标的参考标准。

2.2.6多层次性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涉及到竞技体育的微观财务分析、中观国民经济分析和对国家社会影响的宏观分析,因此竞技体育的社会评价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

2.3构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在竞技体育社会评价原则的指导下,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的设立是根据我国竞技体育既有公益性又强调经济性特质,结合社会评价自身特点而建立的,基于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广泛性及其评价系统的复杂性,其指标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目的性与科学性;2) 统一性;3) 可比性与可行性。

3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基本体系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是作为一项国家事业来发展,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持来生产或创造其公益性和福利性,但竞技体作为非物化的、服务性的生产行业,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体育事业被“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1993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的《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竞技体育以其自身竞技表演提供特殊审美需求的服务特点,以失去往日单纯比赛的意味,成为赢利颇丰的娱乐项目,成为体育产业化的领头羊。竞技体育在这种“事业性"、“公益性"与“市场性"、“产业性"的双重特性并存的历史前提下,要求竞技体育:一要着眼我国社会目标的整体发展,二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即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考虑竞技体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微观的财务评价、中观经济评价、宏观国家社会的角度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体系的建构如图1示:

3.1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的总体结构在总目标下,设立七个一级评价指标,及多个对应的二级指标(图2)。

3.2体系设立的方法在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论文以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来进行研究。

3.3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分析

3.3.1人的发展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社会评价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中心,贯穿在社会评价中的一条根本原则是人本原则。从社会评价的角度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评价人的社会的最高准则,又是评价社会的人的最高准则。竞技体育中除体育的基本健身、健心的功能外,竞技体育中的竞争性、公平性、规则性教育引导人们(尤其是学生)认识社会,熟悉社会法则。竞技体育作为一种高度制度化、组织化的、独立运作的世界体系的社会娱乐活动,是具有独立品质的为人们提供愉悦的特定行业,显然属于优化人的精神活动结构和功能的领域,是精神服务产品。无论是从产品的提供者还是产品的享用者的角度,竞技体育对人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3.2社会政治竞技体育业的出现对政治影响的利弊使社会政治成为评价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维度。

3.3.3社会文化把竞技体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列为对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文化评价,也是作为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

3.3.4社会经济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贡献与影响。

3.3.4.1市场化程度竞技体育从业人员(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构成率;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文化消费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竞技体育事业部分的经费自给率。

3.3.4.2发展水平增加值年增长率、从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中构成率、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增长率。

3.3.4.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国民经济贡献率、国民经济支持率、第三产业就业贡献率。

3.3.4.4经济结构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平衡、产业结构来分析。

3.3.4.5科学技术竞技体育中的场地建设、训练器材、训练的科学手段等无不体现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3.3.5社会生活竞技体育的发展对社会生活领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生活指标主要分析生活水平、就业效果、社会安全与社会福利和医疗卫生几个部分:

3.3.5.1就业效果竞技体育某一项目在某地区的建立与发展是为该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使社会剩余劳动力更多,其衡量指标有直接就业效果和间接就业效果及总体就业效果三个方面。

3.3.5.2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是进行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收入的增加与实际生活的变化的关系是成正比还是其他。3.3.5.3社会安全与社会福利竞技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属社会福利事业,满足一部分人的竞技体育的需求。因此,从竞技体育的角度也可以了解国家的社会福利状况。

3.3.5.4医疗卫生通过体育人口的身体状况与就医及非体育人口的身体状况与就医的关系能反映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也可以从侧面反映人们对体育的参与情况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3.6社会环境竞技体育的大力发展与社会环境是否协调、是否相适应、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考察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城市发展两个指标来分析竞技体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3.7可持续性发展用下面几个指标来共同考察:

3.3.7.1经济从国家投入、社会投入及竞技体育产出的角度看,竞技体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是否使竞技体育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3.3.7.2环境从竞技体育对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保护、污染等环保角度来考察竞技体育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3.3.7.3社会竞技体育对贫困、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公正、福利等起着怎样正负影响程度,是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因素保证。

3.4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权重值的推求,采用了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先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一致性检验以后,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统计计算,推算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20位专家的专家征询意见表(共20份)来确定权重,经过一致性检验后,然后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再通过各单因素隶属度的确定,根据模糊运算规则,(其中i=行,j=列),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是0.576。

4结论与建议

1) 以社会效益为重点来评价竞技体育可以充分显示竞技体育的实际效用。2) 将有关的社会效益、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量化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更客观地体现出竞技体育项目的效益,相应体系的建立便于进行不同项目的横向比较,从而为决策管理层提供参考依据。3) 应建立相应完善的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与已有的技术及经济评价相结合,可以从客观、系统、科学、全面的角度分析评价竞技体育。

参考文献:

[1] 王五英.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8.

[2] 金敏求.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探讨[J].投资与信息研究,1999(2).

[3] 张理海.社会评价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0.

[4] 朱庆芳,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王琳.中国大城市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3年文化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6] 李艳翎.论社会评价与体育的社会评价[J].体育科学,2002(5):56-58.

竞技体育的产生范文2

关键词:竞技体育;公共价值;职业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008-06

Abstract:The year 2014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s sports, in which a number of policies were adjusted and the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pushed the sports reform to a new high.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rational thinking is used to find the new soci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 expressed in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the competitive sports have produced derivative value and alienation value. The public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this study is the innovation. This study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tentatively explored the public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clud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framework. It mak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nov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value of competitive sports.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public value; professional sports

伴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我国各项事业改革之声不断。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出台,将此轮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是凸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核心价值优势。2014年,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和政府角度对体育事业发展中全民健身进行历史定位,从1995年开始的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两翼齐飞的时代将出现战略性转变。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此时代出现了战略转型,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凸显具有新时代精神和新时代价值的竞技体育是必需和必要的。基于竞技体育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对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讨论是在新历史时期的理性价值发掘。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是在结合全民健身的公共利益表达基础上对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理性解读。

1 问题溯源

1.1 体育的公共价值缘起

研究表明,体育起源于原始公共性活动,并在人类社会的公共性活动中逐渐繁荣:古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首次昌明;现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全面昌盛。换言之,体育总是与公民的公共性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公民身份、娱乐与健康、公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社会公共性需求越强烈,体育就越繁荣,公共功能的存在是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伴随社会发展,社会与政府、政府与公民的关系逐渐转移:从政府统治到政府管理、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从政府治理到政府服务。体育事业发展逐步成为解决公民自身利益表达和社会利益总体趋和的主要工具。因此,体育作为利益价值的平和与平衡工具在社会变迁及演进过程中均具有公共的价值形态。

1.2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相关概念界定

1.2.1 竞技体育概念厘定

国内学者对于竞技体育的概念界定较为争鸣,主要在围绕“竞技”“体育”“竞技体育”进行讨论。本文对竞技体育的概念是以田麦久教授界定为准: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1.2.2 公共价值

“公共”一词是狄冀在《公法的变迁》(1921)中首次提出的。基于词源意义公共价值可定义为同一客体或同类客体同时能满足不同主体甚至是公共民众(公众、民众)需要所产生的效用和意义。

1.2.3 具有公共价值的竞技体育概念范围界定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是构成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产业重要的推动力量。本研究所指竞技体育从纵向时间上看:农业社会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指竞技体育即是竞技体育全部社会活动作为整体进行讨论;农业社会后,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出现导致了公共与私人的对立,竞技体育业出现归属异化问题,本研究在这一历史时期所讨论的竞技体育是指竞技体育活动中剔除以关注私人价值提升和商业价值为主的职业体育所剩余的社会总体性活动。

1.3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演进

1.3.1 原始公共体育价值――前农业社会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人类历史上从原始阶段进入有记录的活动。在较为原始时代,以母系和父系为聚落的社会里,体育是每日生活之必需技能――狩猎、徒步、穿越、溯溪、奔跑、跳跃、舞蹈等,且均为原始体育形式。而氏族间的领土斗争、食物争夺甚至原始军事斗争都是一种竞技体育的原始形式,这种原始竞技体育是在目的性前提下对结果斗争的竞争表现,虽然此时对公共与私人的原始划分没有形成概念界定,但是从基本雏形看,具备公共价值的原始基本特征。

1.3.2 朴素公共体育价值――农业社会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人类文明的车轮走过前农业社会步入了农业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开始形成。而农业中的劳动分工使得社会对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在此基础上延伸的竞技体育是在家庭和部落这一朴素组织下完成的,因此,我们说具有朴素的公共价值。

以古代奥运会为例,在持续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四年一度的古代奥运会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的盛会,而且更是一个全体古希腊人的全国性节日。“神圣休战”宣布之后,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奥林匹亚。此时的奥林匹亚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各城邦的代表参加祭祀活动和游行,政治使节缔结条约,艺术家展出作品,学者和教师研讨学术,雄辩家发表演说,商人展售商品等,可见古代奥运会其实质是城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活动。

1.3.3 经济社会公共体育价值――工业社会后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进入工业社会后,公共与私人领域逐渐清晰区分,尤其是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以增加和保护私人财产作为利益追求的社会意识形态。资本的增加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使得劳动工作的职业化和资本的商业化愈发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体育领域中职业运动员、教练员、经纪人、经理人、管理人员等使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劳动分工明确、产业化明显且对社会的产业贡献逐步提升。以体育赛事为核心进行商业运作的体育商业化逐渐将具有原始及朴素公共性的体育引入到具有新经济时代公共价值的体育中去。从发展角度看,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中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体育发展伴随社会进步所形成的发展方式,竞技体育的资本运作使其经济价值作用凸显而其他社会价值相对弱化。但是,从事物属性特点上分析,竞技体育依然具有公共价值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等鲜明和显著特点。从属性看,经济社会中的竞技体育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2 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特征分析

2.1 公共性

公共与私人的区分界定是随着农业社会后家庭概念的形成而开始的,公民对私人领域的关注使得国家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更加凸显公共价值的意义。哈贝马斯认为,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公共领域的自由王国和永恒世界与私人领域的必然王国形成鲜明对比。

竞技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由于竞技体育具有较强的综合社会价值,其产生和发展均是与社会发展产生良性互动的。竞技体育从其原发性产生区域、发展路径、演变的过程均是具有公共性,不仅体现在竞技体育本身是对社会领域的总体关注,更体现在竞技体育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价值基础之上的一种属性表现。竞技体育的原始公共产生、对公民的公共利益关注以及个体个人价值提升均具有较强的符号特征。

竞技体育的公共性更体现在其相关社会价值中,如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竞技体育对公民个体社会化的关注,通过竞技体育形式的开展对青少年产生教育影响;竞技体育形式的文化符号功能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公共价值表达;竞技体育精神是以国家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利益表达,这些种种竞技体育的相关价值均体现了公共性的显著特征。

2.2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成本指的是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个竞技体育比赛参观者不会导致供给资本的增加。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和质量。

竞技体育过程中,以参与者(以教练员、运动员为代表的直接参与者和以观众为代表的间接参与者)为例:比赛参与者增加的数量对比赛过程竞技水平高低影响较小;竞技体育观赏者的加入数量对比赛质量的影响较小。而在参与观众竞技体育比赛的所有消费者中,均不因数量的增加而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观赏质量。因此,从竞技体育赛场本身的边际成本和竞技体育表演的观众的边际拥挤成本来看,均有明显的非竞争性特征。

2.3 非排他性

非排他行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则要付出高额的费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这类产品。例如空气、水。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对领域内的其他产品不具有排他性,对于公共领域内的竞技体育产品,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独自享受,即便是拥有职业俱乐部的股东也必须是将俱乐部活动置之于公共场域内才能发挥俱乐部的相关价值,且费用极大。而在竞技体育表演中(竞技体育产品服务过程中),更为明显的市场效果是:如果想获得更好的观赏角度和观赏效果则需付出较为高额的费用以享受产品带来的利益表现,这种特征是明显的非排他性表象。

2.4 非资本性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及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从概念上讲,资本是指能够创造、带来新增价值的价值附着物。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

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形态从封建主义社会转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的改变要求对社会中个人财富的保护逐步加强。以交换为目的的资本运作成为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更是第二部门与第一部门的重要分界标识。

竞技体育随着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改变,具有原始社会价值的竞技体育更多趋向于体现经济价值这一重要社会要义指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核心进行商业运作,将运动员职业化,将竞技比赛运作成商业表演秀均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异化。这种异化本身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带来的,是良性的互动结果,更是一种历史发展价值的必然体现。

在后工业时代,体育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化明显加强,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从一定程度上是模糊区分其公私属性的。竞技体育资本运作、竞技体育赛事的产业化操作、职业体育的资本注入均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并发展明显,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是体现在资本社会中非资本运作所产生的部分价值。这部分价值隐匿于浮华的商业下,沉寂于繁盛的资本中。

2.5 社会服务性

社会服务是指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活动。狭义指直接为改善和发展社会成员生活福利而提供的服务,如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福利服务。广义的社会服务包括生活福利、生产和社会。

竞技体育进入到工业社会后,对社会的价值体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社会服务。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平台能够推动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这一方面尤以举办过奥运会的举办国为明显;竞技体育的开展能够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开展;竞技体育的开展更能够有效调整社会体育资源的再分配,使得公共体育资源有效分配到各个领域尤其是体育薄弱领域;竞技体育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和精神的传播;竞技体育能够推动和影响体育科技的发展并直接作用于全民健身和社会服务。

3 竞技体育公共价值内涵分析

3.1 内核:体育的公共价值

体育起源于原始公共性活动,并在人类社会的公共性活动中逐渐繁荣:古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首次昌明;现代公共社会形成后,体育全面昌盛。体育总是与公民的公共性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公民身份、娱乐与健康、公民在公共空间活动。社会公共性需求越强烈,体育就越繁荣,公共功能的存在是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体育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主体利益的表达。衡量是否具有公共价值就是体现在客体对主体是否产生公共效用价值,如具有则归属。体育的公共价值首先就体现在人们能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起到各自的效用目的,而这种效果是一种非竞争与非排他的,是一种非资本性的利益表达,是公共价值的体现。第二,对社会价值的增加。公共价值还体现在增加被创造的积极属性,减少捍卫利益的消极属性。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使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能够通过参与使自身身体和情绪获利,能够使社会总体价值活动提升。第三,体育资源和体育需求的公共价值表达。体育能够通过参与者在使用体育资源时进行自身的价值和利益表达。通过体育的生活化表达对个人需要的利益述求;通过生活体育化的转变体现对体育资源的利益要求;通过体育参与能够使得体育资源得到有效分配,这种分配是对公共价值的直接体现;通过体育参与更能够使个体的自身需求和情绪进行利益表述进而完成体育的公共价值作用。

3.2 公平:竞技体育平台的公共价值

体育从形成的基本形态看,从原始玩耍到具有体育雏形的规则化的游戏再到以竞技为特征标志的体育,这一朴素的体育发展过程均是以一个简单而又原始的原则,即:规则。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对结果的未知和规则的公平。在竞技体育平台,无论身份、地位和社会背景及阅历是否相同,只要是同一场域内的参与者均是可以在同一平台进行竞争参与的。而平台的公平性是保证游戏得以继续的根本前提,这种公平性是古代奥林匹克遗留下来的文化内核所在,更是竞技体育之所以存在于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意义。

竞技体育公平的原则是对竞技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尊重,是对竞技体育观赏者的价值趋力,是对竞技体育赛事组织者的价值要求,更是对竞技体育发展本身的价值追求。竞技体育的平台是平等的,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对于项目发展本身亦是制衡的,公平是综合各方竞争利益后的伦理体现。

公平是法的核心,现代社会中,公平原则是对价值主体、价值结果的制度保障。而公平更是公共产品服务的价值判断之一。Kelly和Mulgan(2002)的研究认为公共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1)公共服务。公共价值的输出以公共服务为渠道和载体。2)结果。结果与服务通常会有交集,但结果中包含了更多隐形的但又确实存在的东西。3)信任与合法性。信任在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即便是此前的服务水准与结果目标都一大堆,信任的缺失也会减低公民从公共部门所获得的效用。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体现正如Kelly和Mulgan在公共价值研究中的一样,具有极强的公共服务特性,同时在公平的条件与规则前提下非常注重结构,这种公平的规则正是一种信任与合法。

3.3 竞争:竞技体育利益体总体价值趋同的公共价值

竞技体育的主要规范是平等的规则,而至上伦理则是对竞争结果的重视。竞争是竞技体育最具代表性的范式体现,没有竞争谈不上体育,没有竞争更谈不上竞技体育。因为竞争,竞技体育参与者从中获得成长的体验;因为竞争,竞技体育观赏者得到过程式冲突体验。

从行为过程看,竞争是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建立在平等的规则基础上的,是一种对最终利益追逐的过程,这种利益是在总体平衡基础上获得的。竞技体育的竞争中有优胜者,也有失败者,这种利益的制衡使得总体的利益一定是在竞争中找寻平衡的。就参与者个体而言,每次竞争是对自身价值的提升,每次竞争均存在竞争成功和竞争失败的可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个人价值的利益提升均是正向且积极的,因为这种竞争性冲突是使人能够社会化的,也是提升个人价值的方式。竞争的冲突使得参与者能够从中获得教育、文化以及精神价值提升,从总体归属看,这种具有伦理性的基于竞争体育的价值属性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3.4 服务:竞技体育的社会公共服务价值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伴随社会进步发展而向前延伸。竞技体育的原始雏形中,竞技性是在公共性之中表现的,为表达公共需求体现的竞技体育是一种目的性表现。伴随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城邦利益的制衡,古代奥运会也成为一种历史必然。而作为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竞技体育表象,奥运会从古至今沿承发展,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举办的任一届奥运会上,作为公共事件(或称公共产品)的竞技赛事,均能够为特定的历史时期做出相应的公共服务:古代奥运会的冠军是城邦的骄傲,是族群的英雄,其影响作用对于所属城邦的军事和社会影响巨大;现代奥运会冠军的产生是伴随具有文化内涵的升国旗奏国歌的形式,而冠军的取得对所属国的项目发展和全民健身发展乃至青少年体育发展均具极大的推动作用。从功能上看,这是一种推动与引领。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在推动全民健身、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调配体育资源中是具有社会服务价值的。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能够通过竞技体育比赛推动项目本身发展,更能推动所属项目的全民健身热情;作为公共体育产品的竞技体育通过比赛能够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影响,影响全民健身热情;作为体育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通过比赛能够引领青少年对体育的向往与热爱,带动青少年的体育发展,影响一代人、激励一代人;作为公共产品的竞技体育能够通过竞技比赛使得某些公共体育资源合理地在项目和体育组织间进行配置与重构。基于以上分析,竞技体育作为公共产品的社会服务作用是竞技体育公共价值的体现。

4 竞技体育公共价值结构分析

结构是指构成整体部分的组成要素。讨论公共价值的结构需要从构成整体公共价值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层面去研究和讨论。就竞技体育而言,本研究谈论的结构是基于组织机构思路进行的。对于竞技体育在农业社会前的工业价值结构较为原始朴素,在此讨论的竞技体育是工业社会后的竞技体育,具体结构如图1。

4.1 基于国家主体的奥运会、国际区域性赛事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基于国家主体的竞技体育国际间的交流活动以奥运会和国际区域性赛事为代表。此类基于国家主体上进行交流与竞技的赛事旨在体现国家间的综合体育实力,而竞争实质则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科研水平、竞技团队综合能力等竞技体育要素构成的综合比较。以国家为主体的竞技体育赛事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类赛事,如奥运会;一类是单项国际赛事,如世界杯、世锦赛。

竞技体育赛事的开展从以国家为主体的前提去思考,其价值是全面和复杂的。但是,就其主体性质看是具有公共价值的。国家主体性体现在竞技体育的参与主体和需求主体上,从结果看,竞技体育的国家主体间竞争是竞技结果对竞技主体的客观反映,而这种结果无论直接影响亦或间接影响均能对竞技主体(即国家主体)产生良性效应,那么这种客体对主体的产生的效用即是公共价值。

4.2 基于公共组织为主体的区域性组织竞赛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基于公共组织为主的竞技体育赛事是工业社会后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部门。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则为公共组织。

体育公共组织的存在有效弥补了体育领域内“政府失灵”的赛事举办能力和精力,因此区域间非盈利性的竞技体育赛事就在组织内外进行交流与开展。这种基于组织的竞技体育更能体现出群众参与热情,更能体现出项目本身的价值,如美国的NCAA、我国的龙舟赛等均是这种类型。公共组织为主体开展的竞技体育是对国家主体的竞技体育有效补充,更是后工业社会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客观效用对国家、组织和个人乃至竞技项目本身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这种客观效用即是公共价值。

4.3 基于公民主体的自组织竞技赛事的竞技体育公共价值

竞技体育是国家的,是组织的,但归其要素内核更是公民个人的。竞技体育从需求产生解决的逻辑上首先解决的是个人问题,其后是组织和国家。研究讨论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需要严格以人的角度进行思考。

后工业社会后,随着经济发展,余暇时间和可自由自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休闲动机的多样性倍增,基于公民主体兴趣的自组织团体越发增多。个人以及自组织间的竞技赛事也逐步呈现自生长状态,公民间一对一的竞技较量与交流在公民个体间逐步增多,这与社会发展、个人追求以及价值提升的个人意愿均有关系。基于公民个体或个体基础上的自组织的竞技体育是对公民个人或小团队的价值关注,这种价值是公民建立在非私人的价值基础上的,从这个效果上看竞技体育此类结构是具有公共价值的。

5 结束语

竞技体育伴随社会进步其社会价值在不断衍生与异化;公共价值是人类文明进入工业社会后出现了严格的“公”“私”划分后产生和发展的新型理念。价值异化后的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隐匿于凌乱的社会现象中,进入后工业社会,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极强的公共价值表征,从内涵、特征到结构均有明显显现。竞技体育的公共价值梳理将有利于明晰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核心关系,将有利于推动竞技体育在国家体育事业中的科学发展,更加有利于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竞技体育事业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董传升.论我国公共体育发展道路选择的基本问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4):6-9.

[2]吕树庭,卢元镇.为竞技体育正名[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2):1-4.

[3]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1-2.

[4]董传升.公共需求与体育演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4):1-4.

[5]刘建成.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概念探析――从批判到整合[J].教学与研究,2008(8):20-25.

[6]樊炳有,高军.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8-29.

[7]Kelly・G・Moers・S & Multan・G・.Creating Public Valu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Public Service Reform[M].London: Cabinet Office, UK Government. 2002.

[8]梁莹.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价值”与“价值中立”[J].中国行政管理,2012(5):105-109.

[9]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行动的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10]史康成. 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R].在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的报告.

竞技体育的产生范文3

关键词:电子 竞技运动 产业化

一、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化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1、加入WTO给我国电子竞技运动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化经营已现雏形。2002年4月,由中国游戏中心组织的首届时中国电子竞技大会(CIG),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32个省市、自治区在内的30多万电脑游戏爱好者参加。CIG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可以称之为现实意义上的中国电子竞技“城运会”。而于2004年第一季度举办的CEG则是国家认可的,名正言顺的“城运会”,它的体育色彩更浓,在比赛方式、赛制、规则、摄像上有更规范的要求,走的是一条创新的道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IT业和网络运营商的支持与参与,已呈现出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化的雏形,起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北美、韩国等国家成熟的电子竞技商业化运作为我国电子竞技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参考。在国外,电子竞技作为体育概念的延伸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北美和韩国等电子竞技运动发达地区,即时战略竞技和射击竞技已发展到职业化程度,对单一运动队或俱乐部的赞助金额已经多达数十万美金;电子竞技在韩国不仅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并且成为韩国的国技,被列韩国三项最大体育竞技之一(足球、围棋、“电子竞技”)。由韩国三星公司赞助的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以“超越游戏”为口号,2003年已有55个国家参赛,直接参赛选手就达到了60万人,日本的电子竞技产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产值远远超过汽车工业总体产值。并带动了与之密切相关的IT产业和电信网络产业的发展。国外电子竞技产业化的经营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电子竞技的产业化符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与要求

电子竞技运动的兴起是中国人生产方式由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由劳动型生活方式转向休闲型生活方式的必然,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直接体现;电子竞技与电信业、IT业、广告业多位一体,有着较高的产业关联度,电子竞技的产业化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此外,电子竞技产业投资回报率较高,附加值大,在增加有效供给的前提下,能迅速回收资金,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这种增长的鲜明特点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近期与远期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同时,电子竞技又节约能耗,保护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3、客观环境适合我国电子竞技的发展条件

我国目前实行的通货紧缩政策对作为“朝阳产业”新兴代表的电子竞技产业的效应是建设性的。按照经济规律对“夕阳产业”的清算,客观上会造成资金、技术和人才由“夕阳产业”向“朝阳产业”流动,还会逼迫社会投资,尤其是非国有投资,这也在客观上为电子竞技产业扩充资本,引进技术和招募人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电子竞技将会给我国学校体育注入新的活力

电子竞技与目前同样流行的网络游戏最大的区别在于,电子竞技运动旨在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这与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相得益彰,符合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方向。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里,电子竞技运动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了大、中小学生的欢迎。只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与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不仅不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障碍,而且有助于给学校体育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我国电子竞技的产业化经营提供庞大的潜在消费人群。

二、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发展趋势

1、中国电子经济产业的规模化

近十年来,我国依靠自己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通信设施建设,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推动了城市信息化,在摩尔定律的影响下,电脑芯片技术飞速发展,价格趋于平民化。电脑在社会的快速普及成为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最大推动力,而互联网则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电子竞技将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跨越了时空,通过在游戏中的相互对抗,满足了人们对于在竞争中挑战自身极限的需要;电子竞技由于是利用网络进行,将体育由线下扩展到线上,由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所以区域比赛和国际比赛的界限很小,使得玩家可以轻易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比赛中;电子竞技在各个层次都有着巨大的参与人群,它的基础就是众多的游戏玩家。因此,只要有游戏玩家的存在,电子竞技产业也必将存在。

电子竞技相对传统的体育竞技有以下两大优势:第一,对参与者的身体条件要求不高,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对身体素质大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未成年人与残疾人参加业余比赛的积极性和可靠性,至于参加职业比赛,则更为困难,而电子竞技偏重于智力对抗,对选手的身体条件要求低得多;第二,电子竞技运动的开展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大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容易受气候、场地、器材的影响,而电子竞争技需要的只是符合游戏运行要求的电脑设备,且可异地举行。这两大优势决定了电子竞技产业可以很容易在普通人群中开展。

2、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体育化

电子竞技体育化,在于电子竞技市场化,而市场化的载体就是电子竞技比赛,因此,导入电子竞技比赛必然是撬动这一市场的有力杠杆。目前,中国电子竞技协会已制定和完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比赛规则、竞赛规程、运动员注册、以及载判、俱乐部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发挥其导向作用,引领全国各级各类电子竞技运动比赛有序开展,促进电子竞技运动和比赛的和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项目管理、净化、规范竞赛市场,打造中国电子竞技的赛事品牌。并计划拟订和建立一套完善、公正权威的电子竞技选手官方排名制度,以期对电子竞技选手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电子竞技专业运动水平。

3、中国电子竞技运动的职业化

电子竞技的兴起与职业游戏运动密不可分,当业余的电子游戏爱好者把重点放在胜负上,并通过参加比赛,获得报酬可以维持生活时,便会有一部分人将电子竞技作为一种职业选择,相对于其它竞技项目来说,职业游戏玩家都是由普通的游戏爱好者发展而来,但本质上与其它职业运动员没有任何区别――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和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竞技体育的魅力大小在于它对观众的吸引程度,当电子竞技的比赛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充分展现其观赏价值后,便有了观众市场,从而利用比赛来获取利益成为可能。广大电子竞技爱好者的参与必将吸引赞助商,广告开发商、电信运营商,金融界及广大媒体的观注与投资,继而发展成为有系统有组织的规模。尽管目前职业电子竟技还面临着许多困难,但职业化的实现是大势所趋。

4、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品牌化、多元化

当“政府支持、社团参与、企业经营”日趋成为中国电子竞技运动的指导思想,市场越来越规范的时候,品牌化将成为电子竞技产业参与者独一无二的选择。品牌化的发展将重新划分各行业参与者在行业的地位与实力,机会目前还属于有准备的对象,但势必逐渐向资源控制者转移。就赛事来说,国内除WCG、CBI两项全国游戏大赛外,其它赛事还缺乏持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具有品牌效应。如何能在未来吸引游戏玩家注目与参与,在高密度的赛事中,抢得先机并保住市场,只可能和品牌化策略挂钩。毫无疑问,赛事品牌的打造和树立,将是首先成功的关键。

5、中国电子竞技队伍年轻化、高学历化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将成为人们的一项基本技能。电子竞技精采的游戏内容,新颖的比赛方式,对于在电气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天性好动,喜爱游戏,电脑游戏也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游戏方式。电子竞技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广大青少年能力的提高和综合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通过参与电子竞技运动培养的这种技能和广大青少年的兴趣是一致的。有调查表明,青少年中电子竞技的高手也大多是学习成绩的佼佼者,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立性都比较强。

我国目前参与电子竞技的爱好者主要是在校的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也将是未来职业游戏玩家的主力军。在校大学生具备参与电子竞技的一切必要条件:丰富的电脑软硬件知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以及相对较多的业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他们参与电子竞技不仅仅出于对电子游戏的爱好,更多的是集体荣誉感与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由于网络条件的成熟,在校大学生经常进行各种现场比赛与在线比赛,虚拟的网络竞技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竞争领域。可以说,高校依然是未来电子竞技繁荣的前沿阵地。

三、小结

电子竞技产业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因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迅速,不仅在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2008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良好的体育大环境等都为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另外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充满活力,包括微软在内的世界高科技企业,都将会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中国市场。这一切都为中国电子竞技的产业化发展建立良好的平台,也将为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化发展提供巨大的驱动力。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张健仁.第三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56-358.

[2] 卢元镇.关于体育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J].体育科研,2001,(1):98-99.

[3] 张发强.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体育文史,1997,(2):106-107.

竞技体育的产生范文4

关键词:竞技体育;社会化;法制保障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5-0018-03

The Socialization of Athletics from the Aspect of Law

CHANG Li-fei

(Marxism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33, Jilin 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post Olympic time, one of China’s most important tasks is to deepen the socialistic refor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becoming a sport power. The socialization of athletics must to be done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law, but also shall be secured by law. However, at present, the law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athletics is very weak in China, and there are still alot of problems in this field. However, the research relating to this field isrelatively few. By the research, the paper proposes its viewpoi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ng the law system of socialization of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Key words: athletics; socialization; legislative guarantee

投稿日期:2009-11-13

基金项目:2007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7】第399号。

作者简介:常立飞,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法。

1 法治是竞技体育社会化的必然

1.1 法治是竞技体育社会化的先进理念 北京奥运会作为国际性赛事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和可借鉴的东西,如西方体育强国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模式和经验就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领悟其中之道,以他山之石,完善自己,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之路。所谓竞技体育社会化学术界认为是竞技体育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社会力量融合,使其自身得到发展的过程。笔者从法律的角度将其界定为是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将其享有的社会资源与竞技体育有机融合,推动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并从中创造和获得经济效益的路径和方式。可见,竞技体育社会化的实质是调动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让社会力量成为竞技体育的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形成多元力量办竞技体育的格局。竞技体育社会化是西方国家率先探索并成功实施的,应该说是西方走向体育强国的重要路径,然而这条路径是法治之路。他们在竞技体育社会化的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一手抓社会化,一手抓法制化,两手一起抓,建立起了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法律成为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最高“统治者”,一切依法进行,保障了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众化的项目推向了社会,其余项目仍由国家包办,所以,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的程度相对不高。已经社会化了的项目,由于改革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原有的观念和习惯之中,法制建设相对薄弱,管理方式和手段滞后现实,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竞技体育社会化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但是,竞技体育社会化是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总趋势,受其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将会有更多的项目走进社会化的行列,这是必然的。法治是现代社会管理的最高价值追求,它是一个从理念到实践的全方位的治体方略。法治与人治是相对的,法治薄弱,人治就强,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据和导向,那就只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治难免带来人祸。事实告诉我们,竞技体育社会化必须与法制建设同行,保障竞技体育社会化顺利有效地进行,取得实在的效果。

1.2 法制建设对竞技体育社会化的价值体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竞技体育如果缺乏雄厚资金支持不但难以发展,还会逐渐萎缩。竞技体育要可持续的发展,必须“逐步加大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努力拓宽社会投入渠道,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新格局。”以保障竞技体育的必要物质需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财富快速增长,国家要逐步加大对竞技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力度,吸引众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竞技体育之中,这也是西方体育强国的成功经验。社会力量之所以自主投资竞技体育,关键之处是竞技体育本身具有可利用和开发的经济价值,是有利可图的事业。所以,无论是自然人、法人还是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对竞技体育的投资形成体育产业,而且竞技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竞技体育社会化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期不存在竞技体育社会化的问题。竞技体育社会化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通过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合理配置资源,使竞技体育社会化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达到最佳状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准则,它要求社会投资主体必须在法律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经济活动。根据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的现状,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建立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竞赛体制以及与竞技体育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使竞技体育社会化具有合法地位;另一方面建立统一、开放的竞技体育市场体系,能够使各种要素自由流动,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封锁和垄断,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竞争会导致垄断,有正当竞争就会有不正当竞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会约束市场功能的实现,妨碍资源配置的优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而市场本身又无力消除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整竞技体育市场主体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有效地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市场功能。否则,竞技体育社会化就难以有效、有序的进行,法制为竞技体育社会化保驾护航。

2 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存在的法制问题

2.1 重行政法律,轻民商法律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的相关法律并不健全,有碍竞技体育社会化的进程。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尚处于探索阶段,特别需要法律的引领和规范。总体上来说,我国已制定并实施的具有法律性质的规范性文件绝大多数都属于行政规章,都是从行政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反映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如1995年制定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就属于行政法部门。竞技体育社会化不仅涉及行政法,而且还涉及到民商法,在一定程度上民商法应占主导地位。竞技体育社会化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它更多的属于民商事活动,所反映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和商事关系。与此相符,应将竞技体育社会化作为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由民商法来调整,保障竞技体育社会化活动在民商事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进行。由于我国竞技体育是“举国体制”,立法机构还没有将竞技体育提升到市场经济这一层面,其意识中还坚守着已有的观念,其现实是一旦发生涉及平等主体间的纠纷案件只能比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来处理,很难做到准确、及时、科学、合理。更何况竞技体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有些现象是竞技体育自己独有的,没有参照物,法律在这些方面是空白,造成相关争议的解决无法可依,而且耗费大量的人财物。

2.2 竞技体育市场主体不规范 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规定,竞技体育市场存在着主体资格法律认定不清、主体地位不平等、权利义务不明确、主体行为失范等现象。其核心的问题是没有将作为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投资主体授予独立的法律人格,即竞技体育社会化的独立的法律主体。我国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仍然控制着相当重要的竞技体育市场资源,如运动员人力资源、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单项协会、体育院校、各级运动训练机构等。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双重身份违反了市场最基本原则,即公平竞争原则,弱化了体育中介组织的社会化的服务功能,影响了竞技体育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社会化的积极性。

2.3 法律规范之间相互矛盾 现行的各种竞技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或规章与现行法律存在冲突,而现行法律对竞技体育社会化调整存在空白。我国现行的竞技体育市场管理法规文件多数是上个世纪九十年布的,但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等的颁布和实施,一些原有的规范性文件与现行有效的法律存在冲突。虽然,国务院法制局受国务院的委托近年来清理和废止了一大批与市场经济法治相背离的规范性文件,但新的大量的以竞技体育社会化为内容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还没有制定出来,致使大量的竞技体育社会化活动既存在着法律规范的冲突性,也存在着法律依据的空白。

3 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法制保障之路径

3.1 从立法方面尽快修改和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3.1.1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之后增加“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从事竞技体育社会化活动”的内容,使原有的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完整地表述为“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积极从事竞技体育社会化活动。”这样使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法治思考从宪法层面上加以确认,为制定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民商事法律规范提供宪法依据,使发展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法律制度成为我国的一个宪法原则。

3.1.2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四十二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的捐赠和赞助。”修改为“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也可以自主从事体育产业,实行有偿经营。鼓励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体育的捐赠和赞助。”以此为依据落实体育法的要求,国务院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自主从事体育产业并实行有偿经营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国务院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必须废止一批限制和禁止各种市场主体准入体育行业的规范性文件,使市场主体通过依法经营竞技体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进而为竞技体育事业的社会化发展创造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3.1.3 制定法规和规章 国务院应尽快制定有利于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法规和规章,使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法律保障得以落实。国务院及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际竞技体育的普遍做法,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我国体育事业30年来的成就,及时制定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符合竞技体育发展实际的法规和规章。体育部门各行业协会及体育社会团体积极在实践中探索竞技体育社会化的实践经验和做法,为竞技体育社会化的立法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实践基础。

3.2 建立行之有效的解决竞技体育社会化纠纷的诉讼、仲裁、调解机制 竞技体育社会化既有竞技体育的职业特点,也有与其它的法律行为相一致的共性,即社会性。所以,竞技体育也同样存在着因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行为不当而引发的行政诉讼行为,或因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失衡而产生的民事诉讼行为。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运用法律手段并依法解决诉求离不开诉讼、仲裁、调解的基本方式路径。竞技体育社会化的纠纷的解决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确认的诉求,给付的诉求,赔偿的诉求。

3.2.1 确认的诉求 一般指在体育竞赛过程中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裁判员之间、运动员与竞赛组织者之间、运动员与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因赛事活动所发生的确认事项,要求相关部门予以确认的请求。如运动员因名次、是否违规等行为与裁判员发生的纠纷就属于此类。此类纠纷的特点是行为确认,因常常发生在赛事进行之中,必须立即当场确认,迅速解决纷争,以利于体育竞赛活动的顺利完成。该纠纷解决的特点具有非常突出的时效性,所以,设立纠纷解决机制必须体现出及时、便利的特色。

3.2.2 给付的诉求 此类纠纷经常发生在运动员与赛会组织者、赛会投资者之间,通常是诉讼当事人根据契约关系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失衡产生的,或因一方、或因双方应发生给付义务而拒不履行的行为产生的。此类诉讼因有经济内容且经过一段时间或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产生的,具有不易当即解决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适用于诉讼的普通程序,或适用仲裁程序,也可以选择调解的办法解决。所以,给付之诉较之确认之诉更加适用于民事诉讼等民商事诉讼程序,具有普通的民商事诉讼的共性。竞技体育社会化活动一经发生给付之诉,可以比照普通的一般类型的民商事诉讼的程序进行。

3.2.3 赔偿的诉求 竞技体育社会化所发生的赔偿之诉求,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包括侵害运动员的生命、身体、财产的违法行为。这样的侵权行为其性质可能是刑事犯罪行为,可能是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也可能是行政侵权行为。不管哪一种其损害结果一经发生,就会产生赔偿的内容;二是违反合同行为。因契约法律关系中存在着权利义务关系,因一方或双方违反,致使一方或双方产生经济损失,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其赔偿行为应与违反合同的行为而产生的赔偿义务行为是相一致的。解决赔偿诉求应以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为依托,也可以通过仲裁程序、或调解程序加以解决。

3.3 加快我国竞技体育制度的改革以适应竞技体育社会化法律制度的建立

3.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各项事业要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国目前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缺少活力、较浓重的人治思想严重的束缚了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改革。我党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怎样发展至关重要。竞技体育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思考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问题,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投入机制、管理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打破旧框框,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归根结底受经济基础制约,它的发展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否则就是落后,落后就是倒退。

3.3.2 完善以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并重的机制 当今我国竞技体育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而这精神成效是倾国之力实现的。竞技体育本身具有造血功能,它完全可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成效,支持自身的发展,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由于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平衡,一些社会化程度低的项目可以继续由国家投入,其它项目要放开,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可以投资运动员的培养、教育、管理以及通过竞赛活动获得收益,也可以通过运动员或体育竞赛组织的商事人权获得收益等;举办重大赛事活动国家仍是投资的主体,但同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或境外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积极投资融资,并获得收益。国家投资的部分也积极倡导有偿经营,并逐年收回投入,实现投入资本的良性循环。

3.3.3 改革现行的由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包办的体制 国家应适当放开管理权,管得过多、过死,使本来充满生气和活力的竞技体育,变得死气沉沉,问题很多。制定政策,建立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与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联办、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利益共得、风险共担的机制,这既可以解决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投资严重不足、资金严重匮乏,制约体育发展的问题。也可以为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提供一个新的投资途径,实现双赢;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也可以独立投资成立体育俱乐部,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竞技体育产品,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依法经营;也允许境外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在我国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根据国际惯例融资或投资我国的竞技体育产业,通过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获得收益。

参考文献:

[1] 杨树安.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五大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 2003(5):3-5.

[2] 许宝源.对加强体育法制建设的思考[J].体育学院学报, 2003,22(2):15-16.

[3] 张杰.论我国体育法律体系的完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2):43-44.

[4] 韩冠宙.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程序正义的缺失与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7(1):29-31.

[5] 王景波.加强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1):18-20.

[6] 张贵敏,曹继红,林勇,等.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与行政干预的若干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6):4-7.

竞技体育的产生范文5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 竞技体育 工具理性

最初提出“工具理性”这一概念的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M·韦伯。工具理性也称“形式理性”(formalrationality),是西方文化传统理性思维以及重视经验和自然的哲学传统的具体产物。西方启蒙理性的发展高扬了工具理性,而伴随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人类开始极端推崇工具理性,由此使人类社会或在局部或在一定地域内进入深刻的发展矛盾中。一方面,在工具理性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进一步塑造了“人类的绝对话语权”,科学技术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但与此同时,“工具理性科技理性)所倡导的对自然缺少人文价值关怀的征服引发了一系列对人类命运产生不良甚至致命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比如,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导致了贫富分化的悬殊,社会结构的失调,个人本位的膨胀等;在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导致了拜金主义的盛行和道德滑坡等”。

“工具理性”作为工业文明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自然也深刻地影响着竞技体育的发展。100余年的发展中,它的工具性历程从未间断,尤其是在其全球化态势形成之时,又以各种隐性和显性的特征扩展到世界范围,并通过各种利益群体的实践以具体的结果表现出来。

1竞技体育“工具理性”的基本内涵

论述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即竞技体育的工具性以价值理性为基础。因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互为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如果一味强调和追求工具理性就极易造成人性扭曲。“价值理性”(valuerational)也称“实质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它不仅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而且是一种目的理性、批判理性、建构理性和信仰理性。价值理性为体,工具理性为用,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的存在提供精神动力,指引着工具理性活动的方向。当理性与竞技体育价值交融而凝成独特的价值理性时,便获得了新的质的规定,便成了区别于工具理性的具有独特意义的理性—既指向竞技体育发展的终级目标,又指向竞技体育的现实发展,其中凝结着人类文明对竞技体育的历史作用结果。因此,竞技体育的“价值理性”就是体育实践者遵循体育之精神内涵,即是否实现了体育所要求的公平、公正、团队、竞争超越等行为品质。它并不看重所选择体育行为的结果,而是各类主体的人格完善。回顾百余年的发展,竞技体育从地域、民族走向世界的实质就是其精神价值契合了时代的发展,为人类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这本身就是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统一的过程。顾拜旦早就指出:“正如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奥林匹克宪章》也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其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这些精辟的论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竞技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为人的均衡发展提供一种自由境界。这种自由,一方面以充满人文精神的体育运动为全人类构建起一座能够实现友谊联结的桥梁,并提供一种以奋斗、尊重基本公德为基础的全新生活方式。正如国际奥委会第4任主席埃德斯特隆所说:“奥运会无法强迫人们接受和平,但是它为全世界的青年人像亲兄弟一样欢聚一堂提供了机会。”砰另一方面,为体育参与者精神升华提供借鉴和实现的平台。因此,在真正的竞技体育精神世界中,既不存在任何分裂对抗和强权压制,也不存在什么超越主体范畴的更高原则,体育主体作为概念,只是道出了人作为本体在竞技体育社会中存在的一种自由状态。

以价值理性为基础,再论述竞技体育的工具理性内涵就有了足够的精神和现实动力支撑。工具理性的核心是对效率的追求,在韦伯的理论中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指目的——手段理性;二是体现为一种行使理性的含蓄性质,而不论是否含有手段——目的程式。现代竞技体育诞生并发展于“工具理性”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工业文明中。一百余年来,不论文化架构,还是发展秩序、运行机制都深刻体现出这一核心理念。

第一,竞技体育作为人类实践的对象,自诞生之初就具有了一定的“工具性”,即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实践对象,不仅表现为客观存在的有用性,而且表现为不同主体之间的有用性。这种交互的客观有用性,使各种体育主体相互联结,共同存在于体育实践过程中,彼此以“合目的性”状态成为他人的目标或工具。这样,不同的体育参与者就具备了一定的工具价值,并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在手段——目的的发展逻辑中,当代竟技体育获得了属于自身,当然也属于各种主体的工具性内涵,不同的参与主体根据各自的利益投人到竞技体育之中,采取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种景象,在竞技体育“合法”理性的外表下,总是顽强地表现出难以控制的非理性来。这也正如马克思}s}所说的“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

第二,在工业大生产时代,西方主流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成为竞技体育存在的基本范式,其发展过程的 “工具化”特征也深刻体现出来。“个性至上”、“理性至上”、“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等是现代竞技体育产生的思想基础,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深人的时候,这些思想基础又以更为现实的途径构建起竞技体育的发展体系。这一过程的根源在于人类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取向等不断作用到竞技体育文化机体中,并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使原有的价值空间被不断设定,如权力、经济、科技、政治、市场等空间。这些价值空间在设定之初,就已经被人为地划分出不同的主体,并“合法地”认定了等级,规定好他们的行为模式、权利与义务,这样就造成了体育主体“合目的”倾向的最大化趋势。但这些价值空间并非是静止不动的,它时刻处于不断的颠覆和重新设定中。各类利益群体在可能的条件下不断扩张着所属的价值空间和影响力,他们或积极或“迫不得已”地采取各种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实践手段。这样一来,原有的利益格局被不断打破,竞技体育也“自然而然”地被纳人到了“不断调和矛盾”的发展轨道上。当竞技体育权力空间、经济空间、政治空间极大拓展时,所属主体相互联结,共同构成了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实践者,于是就产生了竞技体育商业化、职业化、市场化、法制化发展的抉择。这些合力的交互作用,在使竞技体育成为一种强势文化系统的同时,也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出现了与主体分离的趋势,因此产生了各种危机。以奥运会为例,伟大的权力和经济空间不断改造着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居功至伟或“至高无上”的国际奥委会是核心权力组织,随着奥运会全球化影响的深入,其权力空间在不断扩大;奥林匹克营销计划,即著名的“TOP”计划开启了奥运会整合全球资源的历程,其经济、市场空间成为常人难以涉猎“高端产物”;而寻求国际政治和举办国政治的支持,又使奥运会始终左右于“政治化和非政治化”的两难境地之中。毋庸置疑,利益空间的不断生长是竞技体育全球拓展的重要资源,但不能忽略的是,这一过程并不是那么 “纯粹”,其中夹杂着发展逻辑的变换或置换,这就使竞技体育的价值冲突和利益掌控呈现出集中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而当竞技体育从科学技术中寻求发展逻辑之时,参与主体的任何实践活动也在“大同”的模式中开始遵循技术的自律逻辑,“技术理性”也成为了竞技体育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凸显其价值理性的主体在不自觉中成为了一种工具性的存在,从而也成为一种客体和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现代竞技体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体系。

第三,当利益空间大规模延伸和拓展时,整个竞技体育就成为有机联系的系统,各类主体具有了明确的分工,当一类群体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必然要为其他群体利益的实现做出贡献。所以,在整个体育实践过程中,各类体育参与者都在客观上具有了满足他人需要的工具性价值,这成为竞技体育发展所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由于分工的客观存在和细化,参与者也成为整个竞技体育发展所需要的工具,尤其是当体育主体不断产生新的需要时,又以积极的姿态促成新一轮的分工。今天,体育主体的利益已经上升到国家和民族主体层面,这些主体无法回避当代竞技体育的伟大影响力,开始挖空心思地采取各种方式和风格去构建以体育为平台的民族发展契机。

于是,各种传统、民族的资源有了走向世界的新的平台,并上升到象征领域的高度去寻求获得一种“现代化”的身份。这种利益联结能力的广泛提升,使竞技体育的目的化倾向更加突出,不同身份的人群成为了体育主体,开始疯狂瓜分和占有原本已经拥挤不堪的利益空间。由此当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进人到一个悖论之中,多元主体在拓展体育发展空间和平台的同时,又重新制造出各种“利益空间”,使自身可能成为“异化了的对象”。竞技体育在我国的发展就呈现出这种独特性。就整体发展而言,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资源投入上都能够利用“举国体制”这一利器快速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但就现实情况而言,这一整合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阵痛:体育体制、体育权力格局的更迭和变换,各种权力主体进一步分割着的拥挤空间;旧有的发展秩序被不断颠覆,新的秩序始终处于孕育之中;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部门改革、法制化发展的呼声日渐强烈等。由于新发展秩序有效性的缺失,体育人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既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由此造成了体育价值观、体育发展观、体育道德观的失落和混乱。而与此相应的是,在多重权力主体的运作下,竞技体育市场产生的经济空间已然被事先划定,各种主体利用“合法”身份采用各种非常手段”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身份是法律和国家权力机关赋予其的法律地位,表现出当然的合法性;而非常手段则表明中国竞技体育经济秩序的缺失,无法采取常规性的运作手段,表现出或然的非法性,这样就出现了令人迷惑的现象,在利益产生后面临诸多分配主体,“不公”成为各级或各类主体的共同诉求,各种围绕此种情况产生的难题也层出不穷,无法调和。这些都使中国当代竞技体育在不断的震荡中努力地寻求着新的发展路径。

2竞技体育“工具理性”带来的消极影响

近些年,随着竞技体育工具性价值的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主体投人到了对竞技体育工具价值的恶性追求中,各种“异化”现象也应声而至。

第一,体育主体的否定性弱化了。人与动物和其他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是一种永不满足的存在物,是一种对现实进行不断否定的存在物。动物和其他存在物满足于自然给予它们的本质规定,它们永远不能超越自己的本性。今天的人类更加具有智慧,但也更加具有多样的需求。当竞技体育成为满足人类需求的存在物时,一些体育行为者也想当然地具有了一定的“工具性”,这种工具性使体育主体不断超越自我,拓展着他们获得更多利益回报的美好愿望。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受自身“工具性”的辖制,他们不得不要首先成为其他主体的“存在物”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样屈从于“工具价值”身份就成了无力改变的基本状况。运动员在今天竞技体育的联结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都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成绩,这一过程本无可厚非,但当运动成绩和“利益”紧密联系时,多数运动员便成为了某种实验品或牺牲品,为了获取“世界认同”,大量运动员成为“铺路石”,丧失了基本的“话语权”,而当这种认同成为现实时,他们又被无情边缘化,成为“合法的淘汰者”。

第二,参与者的主体性被物化了。主体性是人的本质规定,它决定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当竞技体育被过度工具化了的时候,体育主体也成为了改造对象,主体性被物化在利益实现中,主体性价值也逐渐被湮没了。一方面,在对竞技成绩的绝对追求中,很多运动员丧失了全面接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在退役即面临“淘汰”的悲惨境地;另一方面,当代竞技体育过度的职业化、商业化趋向,“不可避免地站污了竞技体育的神圣,导致竞技体育服从于商业利益……竞技体育的参与者及相关人员屈从于利益的获得和分配,并为此不择手段,歪曲了健全的人格”。为此,何振梁撰文指出:“奥林匹克对职业运动员开放可能导致奥运会失控”,“过度的商业开放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滥用兴奋剂的根源是商业化(或政治)的考虑。它对奥林匹克起着消极的作用。它违背了体育的根本目的,损害了运动员的健康。”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技体育发展秩序的混乱。体育主体的工具性,以及主体性的过度物化使竞技体育的发展秩序始终处于摸索的调适之中。体育主体作为一个类存在的基本前提就是以竞技体育为平台而产生了良性联系。但是,由于各种主体对工具价值的过分追求,使自身也成为了一种物性的工具,各类主体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被极端的利益追求所代替,体育主体间的情感交流也被极端的行为取代。兴奋剂、球迷骚乱等就是这一工具性带来的恶果。为了在激烈的高水平竞技中获得一席之地,个体差异已经不再重要,“先进药物和技术”的刺激使竞技体育充斥着“另类”科技的较量;而球队、球迷间良胜的情感交流也因为主体情感需求的过度扩展成为了没有感性支撑的纯粹利益,各种由此引发的情感爆发以极端方式宣泄出来,因而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性。

竞技体育的产生范文6

关键词:高校体育 竞技表演市场 现状 对策

近年来,国内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BA和大学生超级篮球联赛的举办迈出开发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同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还对部分大学生联赛的决赛进行了转播,提高了高校体育的影响,促进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如清华大学组建的跳水俱乐部,华东理工大学组建的乒乓球俱乐部,同济大学组建的手球俱乐部并都分别挤进了全国联赛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足球名帅”金志扬带领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打进了职业足球联赛,开创了职业教练进军高校体育的先河。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承担了部分奥运项目的比赛;2009年全运会,中国石油大学、海洋大学也承办了部分项目的比赛。这些事例表明大学竞技表演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前景比较乐观。然而,站在全局的角度,国内没有几所院校能够做到“以体养体”,受体制限制,我国高校运动队的经费来源基本靠学校教育经费拨款。由于运动水平低,观赏价值不高,像国外高校那种靠门票和电视转播的收入几乎为零,其他赞助也有限。据调查,近几年高校的足球、篮球联赛的门票低至几元一张,甚至免费观看,观众的上座率也非常低,这限制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手段,赛事组织运作水平不高

部分高校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对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目前高校体育竞技经营人才的人数少且素质偏低,学校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组办各类比赛时工作安排不周全,没有充分地与体育赞助市场、体育媒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很多高校在承办运动会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比赛顺利开闭幕,甚至敷衍了事,而极少考虑到经济效益,这正是中美高校体育竞技市场最明显的差别。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吸引观众

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异常冷清除了与组织承办方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吸引观众,从而难以吸引赞助企业。同时学校运动队和观众交流太少,很难使观众成为自己拥趸。

(三)主要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有限,对体育的热情不够。

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高校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大学生,除了少数兼职的大学生外,90%以上的大学生是没有收入的,所以消费能力较低,同时对体育的热情不够,给开发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带来了难题。

(四)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获得的企业赞助,除了单纯的打广告,就只有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和公益型赞助。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校园体育赞助还很不规范。

二、发展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思路及对策

(一)改革高校体育管理体制,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

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尚未触及的一个,我国高校体育的竞技管理体制也是如此,时至今日,部分高校高水平队的组建,招生运作以及比赛的举办均受制于教育部、体育局和学校等行政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运动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体育的竞技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竞技体育的管办分离,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才能培育、发展和繁荣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

(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际和校企合作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开放程度较低,从每年的CUBA可以看出,联赛基本上是完全针对大学生,比赛在大学举行,电视很少转播,造成大学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基本与社会脱节。为吸引更多的观众,扩大影响,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应尽可能向社会开放,必要时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和庆典活动上做一些协会演出,促进彼此交流。另外,在不影响高校运动队学习的情况下,校际间应加强交流,制定相应的队员交换及转会机制,以求共同繁荣。在校企合作方面,要优势互补,一方面达到企业宣传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运动队有效解决经费问题。

(三)提高高校竞技比赛质量,增强比赛观赏性

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提供的是体育竞赛产品,因此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才有可能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运动员的敬业精神,使球员养成自我管理、自我训练的好习惯;打破地域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转会机制和选秀机制使各队的实力相当;重视后备人才开发,完善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竞赛的质量和观赏性;改进比赛规则,鼓励学生运动员个人表演,采用先进的战术打法,增强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性。

(四)以大学生为核心,培育和扩大消费群体

学生是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需求主体,培育竞赛表演市场除了要改善供给体系,更要完善需求体系,学生应被置于核心单位。首先,在发展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球迷至上”的观念,宗旨是为了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水准的观赏性竞技娱乐产品。其次,在联赛的组织与管理中要强调球迷参与,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球迷组织的代表参与联赛组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决策。最后,要倡导并实践“取悦球迷”的理念,建立并完善球迷服务机构,明确高校运动员为社区服务和为球迷服务的责任与义务,增强球迷对高校体育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编者.2008-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咨询研究报告[R].科学出版社.2009.

竞技体育的产生范文7

关键词:竞技器材装备;奥运会;研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030-03

1当前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制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1.1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趋于深化在1995年颁布的“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就指出: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奥运争光计划中的关键作用,……对选材、训练理论、素质体能、技术战术、营养恢复、生理心理、训练手段、场地器材实行系统研究,开发出一批新的成果[1]。纲要中这段文字表达出科技可以为竞技体育领域的一切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其后出台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又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对全局性、关键性、前沿性、基础性的研究项目给予积极支持,力争在国际体育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2]。其理论意义在于适时地指出了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科技不仅可以为竞技体育服务,这些科技成果本身,也是印证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实现为国争光的重要方面。可见,我国对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作用的认识已趋于深化。

1.2竞技器材装备在竞技比赛、训练中的作用日渐显著竞技器材装备对于竞技比赛的作用日渐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面对当今竞技比赛日趋激烈,人类有限的体能在不断攀升的成绩面前越来越难有突破,竞技器材装备作为提高成绩的可借助因素的作用逐渐加大。二是当今运动员训练日趋科学化和有针对性,各类辅助训练的仪器和器材为科学训练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和手段。三是竞技比赛的激烈化、高难度化,使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受伤的几率大大增加,运动服装、护具等竞技装备的安全保护功能,对于运动员减少伤害事故的作用更为重要。四是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国际赛事要适应当今体育比赛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赛事的组织和运作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快速、准确、高效,必须有先进的竞技器材装备(如各种竞赛成绩非人工的裁判传输装备、竞赛信息管理设备)为平台和基础。提高我国在国际比赛中的综合竞争实力,是“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任务。

1.3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的背景行业――体育用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体育用品的生产大国,国内有304万家生产不同体育用品的企业,全世界有65%的体育用品产自中国[3]。虽然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为主,在高技术含量的竞技器材装备研制方面普遍较为薄弱,但毕竟有相当大的社会力量在从事与其相关领域的生产经营。同时,体育用品企业要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单纯依靠目前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以及低水平的模仿制造,将很难应对日后的市场变化和国际竞争加剧。作为体育用品的一个分支,竞技器材装备对性能质量和科技含量都有很高的要求,体育用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无疑将给竞技器材装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

1.4我国运动员对竞技器材装备自主研发存在较强的需求实践证明,依靠“舶来品”也存在许多弊端。一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如我国在悉尼奥运会时购买的鲨鱼皮泳衣,长野冬奥会购买的活动刀头滑冰鞋等,都由于运动员不适应这些进口器材而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二是未必能获得最精良的器材装备,如射击名将王义夫曾谈到:如果不是世界级运动员,国外厂商是不会把最好的枪卖给他的;三是高额支出影响运动队正常训练比赛开支,如在一次自行车拉力赛中,我国运动员的进口自行车频频发生爆胎让教练员愁眉不展,因为队里仅有几辆进口车而且配件不足[4]。我国运动员购买使用进口器材装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从另一方面也显示我国运动员对自主研发的器材装备有较强的潜在需求。

2我国竞技装备研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2.1如何充分利用好国家对竞技体育科研开发的政策优势“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都从宏观角度阐明了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对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意义,描绘出加强竞技体育科研开发的总体规划。这无疑对竞技体育领域诸方面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都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发展平台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然而,具体到竞技器材装备研发领域,如何形成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的有效组织管理体制和研发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培育和发展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的科技力量。解决好这两方面问题,竞技器材装备研发才能充分利用好国家对竞技体育科研的支持政策。

2.2如何实现奥运争光效益与市场发展效益的有机协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竞技器材装备研发要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必须兼顾到其市场效益。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局部的、短期的突击攻关型研发也许可以通过行政拨款来支持,但对于竞技器材装备的整体领域和持续性研发过程而言,行政拨款只能是杯水车薪。以发展的眼光看,这难以实现其奥运争光效益的最大化。兼顾市场效益,不仅使竞技器材装备研发具备更优越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其效果最终也将体现在奥运争光的效益上。然而,由于高性能竞技器材装备研制成本巨大,而使用范围主要集中于一部分优秀运动员和高水平的赛事。这种高成本、低产出的研发显然不利于其长期发展,这也是目前高端竞技器材装备研发在体育用品业领域“曲高和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使竞技装备研发在保障奥运争光效益基础上,提高市场效益,是保持竞技器材装备研发可持续发展应解决的重要课题。

2.3如何提高相关行业部门对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的重视度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制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与其相关的行业协会就有中国文体用品协会(运动器材)、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运动服装、护具等)、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各种球类等)、中国鞋帽工业协会(运动鞋等)、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钟表协会(竞赛计时器等)以及船舶、汽车、兵器等行业协会[3]。在这些行业中,连体育用品都并非他们的主导产品或研究主项,那么对仅属于体育用品一部分的竞技器材装备的重视程度就更有限。可以说,竞技器材装备只能是这些行业领域的边缘产品。而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制要保持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这些行业在其相关的竞技装备产品上投入更多的人员和经费,有的则需要几个行业领域共同协作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如何提高上述行业对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重视程度和协作力度是又一关键问题。

2.4着力改变国内竞技器材装备研制人才匮乏的局面竞技器材装备研发人才的完备,应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量”,即应有相当数量的研制人员以应对如此广泛的研究领域;二是“质”,这包括人才的知识结构、研究队伍整体的学科结构是否合理。从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发特点看,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以及各学科人才完备的科研队伍才符合这个“质”的要求。就我国目前情况,无论是体育用品企业还是体育科研所,从事竞技装备研发的人才处于非常稀缺的状态,相关人才连“量”的标准都达不到,“质”的要求就更无从谈起。

2.5扭转运动员选择竞技器材装备的现状和固有观念目前,进口器材装备在使用性能上有其明显的优势,运动员选择进口装备是为了比赛出成绩,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国内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制生产而言,我国运动员是其基本的需求人群,缺乏最基本的需求无疑会给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发形成严重的制约。此外,由于长期使用进口装备,运动员对国内、外器材装备的性能质量常会作比较,从而会形成“进口货优于国产货”的观念。这种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扭转的观念,也是阻碍国内竞技器材装备研发获得“用武之地”的重要因素。

2.6应对国际竞技器材装备更新节奏加快的态势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运动员对竞技器材装备的更高要求,以及各体育用品制造商为争夺市场,使当今竞技器材装备更新的速度呈上升趋势。这种更新不仅是款式上的,更实质的是性能的不断超越。例如在自行车赛场上,80年代初出现了用硬塑料制作的盘式车轮,比起老式自行车来,减小了车轮在行进中产生的阻力,但它与90年代之后以碳纤维材料制作的辐板式车轮相比,却又相形见绌。而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巨人公司又推出了“超III型”自行车[6],其降阻性能更为优越。又如近几届奥运会中,新型游泳衣频频推出,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大力士”泳衣,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出现了“S2000"的新型泳衣,2000年悉尼奥运会则出现新型鲨鱼皮泳衣。同时,由于信息和商业的全球化,使各国先进的竞技器材装备不仅提供给本国运动员,还能够向其它国家出售。如在悉尼奥运会中,刚面世不久的新型鲨鱼皮泳装就被27国选手所使用。那些国际体育用品制造商,借助其雄厚的研究基础和经济实力,纷纷不断推出更新型的运动器材装备,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抢占更大的市场。我国竞技器材装备更加缺乏竞争力,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条件(市场份额、经费和研究基础),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7如何突破国际竞技装备领域的品牌割据除了竞技器材装备领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对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的发展会形成阻碍,那就是在国际竞技器材装备领域长期竞争和发展形成的传统优势品牌的市场割据。即某一品牌在某些竞技器材装备领域具有优势,或几个品牌共同占据某一领域的运动装备市场。例如,NIKE的篮球服装、器材装备、ADIDAS的足球装备、SPEEDO的游泳装备等,都具有较强的行业品牌优势,而网球器材则被WILSON、PRINCE、HEAD等品牌瓜分市场。这些国际体育用品公司形成自己品牌的优势范围,一方面是凭借其不断创新的产品性能优势;另一方面则依靠长期商业运作,如聘请体育明星做商业广告、为知名运动员提供或单独研制运动装备,为相关赛事提供大量赞助等,使其品牌在优势领域的地位更为稳固。后来者很难跨过这些优势品牌的竞争门槛,更为重要的是,运动员对知名品牌的认同,也不利于其接受新品牌器材装备。我国的竞技器材装备要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在提高器材装备性能的基础上,突破国际上竞技器材装备品牌割据这道屏障也是十分重要的。

3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1走高层次发展道路――创造有利于高精尖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环境在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行业政策上,应引导相关体育用品企业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使竞技器材装备研制具备良好的产业环境。同时,应加强体育用品领域加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力度,营造自主创新的产业氛围。对于竞技器材装备研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研制单位和个人,应制定大力度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领域的科技力量参与竞技器材装备研制。此外,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条例,加强竞技器材研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仿冒行为给研制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科研积极性的挫伤。

3.2形成顺应奥运会周期的研发周期竞技器材装备研制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制定合理的研发目标和合理的研发周期。许多国家研发部门和相关企业的竞技装备研发都是以某类大型国际赛事周期相协同,这不仅使其研发成果效益最大化,恰当的研发周期也有利于其进行充分的科研积累,从而能源源不断推出新成果。奥运争光战略我国竞技体育工作的主导,因此竞技装备研发总体上可以顺应奥运会的周期。在一个研发周期中,应把奥运会器材装备作为研究工作重点,并兼顾该周期中其他国际比赛的参赛装备。而下一个周期则可在先期研制的基础上开发新品,逐步提高研发的起点。竞技器材装备研制开发保持研发周期和节奏,不仅是顺应竞技体育比赛的需要,对于其本身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3竞技器材装备的发展应与大众体育用品形成连动的发展局面“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体育工作的两大战略,两者是连动发展的关系。在此背景下,竞技装备与大众健身器材连动发展无疑是顺应我国体育发展的大趋势的。竞技器材装备的某些研发技术成果和生产工艺在适宜推广的条件下,都可以用于大众健身器材的制造。籍此开发出高质量大众体育器材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又有助于支持新的技术创新。竞技器材与大众健身器材的连动发展既适用于某个企业,也适于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大行业领域。

3.4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拓展竞技器材装备的优势领域竞技器材装备研制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在现阶段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即改变亦步亦趋地跟在国外先进研发之后,依靠模仿进行竞技装备制造的现状。否则,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背景下,竞技器材装备领域将会被一些国际体育用品企业更牢固地把持。就目前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现状,要实现全面赶超显然不现实,但可以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优势领域,努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优势领域。

3.5发展国产竞技器材装备的国内外使用人群充足的市场需求,是竞技器材装备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扩大竞技器材装备的国内、外的使用人群。可以利用明星运动员的示范效应,来扩大国产运动器材装备的知名度和信任度。例如,通过为知名运动员独立设计器材装备,一方面有利于运动员取得更好成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产器材装备被更多运动员接受。此外,可以通过商业赞助、品牌运作等手段,将我国的一些优势竞技器材装备向国内外市场推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我国竞技装备研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表现在:如何充分利用好国家对竞技体育科研开发的政策优势;如何实现竞技装备研发的奥运争光效益与市场发展效益的有机协调;如何提高相关行业部门对竞技装备研发的重视度;如何改变国内竞技装备研制人才缺乏的局面;如何扭转运动员选择竞技装备的现状和固有观念;如何应对国际上竞技装备更新节奏增快的态势;如何突破国际竞技装备领域的品牌割据。

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走高层次发展道路、创造有利于高精尖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环境;2) 形成顺应奥运会周期的研发周期;3) 竞技器材装备的发展应与大众体育用品形成连动的发展局面;4) 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拓展竞技器材装备的优势领域;5) 发展国产竞技器材装备的国内外使用人群。

4.2建议1) 根据奥运战略的需要,确定竞技器材装备研发重点。

2) 培养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的核心部门。在现有科研院所中,培养和发展竞技器材装备研制的核心部门,由该部门组织、吸纳各类专业科研人员,形成长期或短期的科研团队,有重点地进行竞技器材装备攻关(如针对奥运会参赛装备或处于研制空白的器材装备)。同时,发挥核心研发部门的凝聚效应,吸纳全社会分散的、潜在的科研力量,从而使外行业的科技资源在竞技器材领域找到用武之地。

3) 促进企业对竞技器材装备的研发投入。

4) 注重竞技装备研制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2] 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体育改革与发展纲[J]要.体育科学,2000(3).

.

[3] 席宝玉.对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3(1):117-121.

[4] 李长云.自行车运动需要什么[N].人民日报, 1999-12-01(第8版).

竞技体育的产生范文8

【关键词】竞技体育;赛场环境;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它本着以人为本和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原则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们打造一个安定与祥和的社会环境。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促进着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并帮助着人们缓解外界带来的各种压力,并且能给人和人类社会以生机、活力、和谐、友爱、和平,催化着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竞技体育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展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同时,更是为社会平衡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低碳”一词作为今社会环境保护的新代名词,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眼帘,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低碳”一词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控制污染和有害社会环境的物质或者其他影响因素,它的本意是给事物本体以纯洁、绿色、祥和,目的是创造一个纯洁,干净的空间。“低碳”一词的出现增强了人类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人们对和谐环境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人类对未来的环境产生的担忧。“低碳”已经遍布社会各个行业,几乎填满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现在人们已经把低碳的内涵延展到各个领域,例如: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等。“低碳”一词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渐渐的人们心中形成了“低碳理念”这一观念,“低碳理念”下的竞技体育的赛场环境就是指竞技体育的赛场这块净土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与影响,它可以赋予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环境让运动员去竞技与比赛,“低碳理念”对体育事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所以“低碳理念”有让竞技体育良性的发展下去的动力与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愈加明显,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竞技体育的独特魅力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观赏竞技体育比赛已经成为人们余暇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在竞技体育比赛中,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到激烈的比赛过程,更能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赛场上运动员的力与美的表现更能影响到人类显示生活,促进了大体育的参与程度,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平衡要素。

现代竞技体育已经不仅代表自身,它更能显示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各个领域。竞技体育的胜负已经不仅仅代表个人比赛的成绩,它能否有一个良好的赛场环境是取决去它能否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二十世纪以来竞技体育在世界各国都得到飞速的发展,并且竞技体育的商业化日趋明显,它在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同时,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正是由于这个社会环境赋予了竞技体育的多重性的功能,才使它产生我们不忍睹的负面效应。如违禁药物的广泛使用,足球场上的,政治斗争的破坏性介入,虚假竞赛和裁判的不公正裁决,经济利益的干扰等等。竞技体育文化及竞技体育组织文化,是文化及组织文化在竞技体育中的表现形式[1]。因此,对和谐社会下的和谐竞技体育环境的构建不容忽视。

一、低碳理念下的竞技体育的赛场环境,低要低在赛场之中

赛场是竞技体育能否生存下的载体,赛场环境的好与坏是构建竞技体育发展下去的首要因素。所以,杜绝一切妨碍赛场环境的不利因素刻不容缓。

1阻碍竞技体育赛场环境构建的主要因素之一――兴奋剂事件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的作用与功能已经被世界所重视,有些运动员禁不住金钱、名誉等诸多因素的诱引,并以牺牲自己的人格为代价,而使用兴奋剂来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满足自己胜利的欲望的同时,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后果。兴奋剂不仅在身体上摧残着运动员身体的健康发展,它也破坏了体育的最神圣的公平、公正精神。市场经济从草创到逐步成熟,竞技体育的商业化与职业化也逐步走向深入。商业化与职业化的体育运动必然带来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运动员自身利益实现的最大化[2]。

兴奋剂事件使人们造成了对优异成绩的不信任,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体育的腐朽和倒退,吞噬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光环。例如,被称为“女飞人”的马里昂*琼斯美国短跑名将,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夺得了五枚奖牌,其中3枚金牌、2枚铜牌,这一骄人的成绩被世人所瞩目。但是,最终因服用兴奋剂而收回奖牌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体育生涯。而世界体坛最为重大的兴奋剂事件,莫过于七届环法冠军得主阿姆斯特朗,这位叱咤环法的传奇人物在1999年也涉嫌服用兴奋剂,使得他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大打折扣。诸多的兴奋剂事件使我们对竞技体育的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担忧。已故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明确的宣布向兴奋剂宣战。兴奋剂事件是破坏竞技体育赛场环境的潜在危机,所以,竞技体育赛场环境的良好构建的首要任务就是杜绝兴奋剂事件的发生。

2阻碍竞技体育赛场环境构建的主要因素之二――体育暴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竞技体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竞技体育赛场上的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它严重影响着体育的持续、良好的发展,使人们对体育逐渐有了危机和恐惧感,给关心竞技体育的人们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和累累的伤痕。主要表现在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和运动员与裁判之间,这些不可预测的暴力事件给竞技体育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

体育赛场暴力之中,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海瑟尔惨案”。1985年5月29日发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海瑟尔的体育场,比赛过程中利物浦球迷与尤文的球迷大打出手,导致看台倒塌,当场压死39名尤文图斯球迷,并有300多人受伤。并且数起赛场上殴打裁判员以及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冲突也屡见不鲜。这些暴力事件使人们对竞技体育的道德现状产生了忧虑与不安,它严重破坏着竞技体育的根基,阻碍了竞技体育前行的脚步与健康发展。

所以,良好的竞技体育赛场环境是构成和谐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竞技体育的产生范文9

Abstract: The modern athletics sports and all the people sports' vigorous development cannot leave the modern sports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But, our country modern sports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are not symmetric with our country athletics sports's result, also has the quite big disparity with the overseas sports equipmen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analysis disparity produces the reason, formulates a thorny duty which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is current we faces.

关键词:体育器材 研发与应用

key word:The sports equipment researches and develops and applies

作者简介:王磊,男,山东省运动训练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开发处。

现代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开展,都离不开作为物质条件之一的体育仪器器材。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竞技体育中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其中依靠高新技术和材料研制的体育器材是其中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在体育器材研制方面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我国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装备器材和主办国际比赛的赛场器材装备大多都需要向国外购买。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我国体育器材领域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器材研发产业的发展。基于我国在体育器材研制方面的落后局面,非常有必要分析审视我国竞技装备相关研发领域存在的问题,探究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以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快改变我国在竞技装备研发和使用上的落后局面。

一、我国体育器材产业研发领域的问题

我国体育器材生产企业尽管数量非常多、生产规模也很大,但是,我国企业的体育器材研发存在很突出的问题。体育器材产品性能和科技含量不高,与竞技装备高性能、高科技含量的要求相差甚远。据调查,体育器材生产企业最近两年技术投入经费占企业当年收入比重2%以下的占了66%,相关企业中50%以上没有专门的科技研发部门。这样就给产品的持续创新带来了困境,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产品结构方面,整体上健身、休闲、娱乐类的产品成为体育用品生产的主流。在我国运动鞋厂云集的福建省运动业中,90%的内销厂都极力争做“运动休闲鞋”,涉足专业运动鞋领域的很少。整体上健身、休闲、娱乐类的产品占据了体育用品产业的主导地位,而专业器材类生产经营在产业中的比重正日趋减少。

二、我国体育器材研发生产的标准化不够

第一、标准化战略实施缺乏技术创新的基础。体育用品产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占到60-70%,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根据自身所具有的劳动力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嵌入体育用品产业全球价值链获利最少的制造和组装等中间环节。由于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标准管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外企业凭借标准获得了超额的利益。同时由于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缺乏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掌握,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上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许多企业长期以来对技术专利不重视,而专利技术无法标准化,就无法从标准专利技术的许可中获益,标准的供应的市场激励机制就难以形成,技术专利的排他性属性也就无法在标准的形成中体现出来,这直接导致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标准形成过程缓慢,标准化战略缺乏实施基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

第二、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技术创新不匹配。一方面,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不重视研发对体育器材产业标准制定的支撑作用,较少将体育器材产业标准密切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纳入到国家标准工作的整体工作中统筹安排。另一方面,目前许多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属于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对于对标准的理念、功能、作用认识不清。因此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没有高度重视技术研究开发对标准制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没有重视标准制订与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结合和衔接,阻碍了科研开发工作与标准制订、修订工作两者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