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3 09:46:53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

绿色建筑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伴随着城市建设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生态建筑理念。传统建筑设计主要从建筑的功能性、结构美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建筑考虑,而绿色建筑将建筑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重视建筑设计与自然相协调,将建筑与生态系统巧妙结合,使建筑具有了有机生命元素。绿色建筑学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首先是人类对建筑的需求不能无节制的膨胀,要注重建筑资源的利用率,将建筑融入生态系统的整体,打造承担生态功能的有机建筑体。然后,绿色建筑要符合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最大限度的合理开发绿色能源,改善人的生活水平和提高生活品质。最后,绿色建筑不仅仅提高人类对建筑设计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绿色聚居环境的精神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1.绿色建筑技术及材料

绿色技术(Environmental Sound Technology)又称之为“环境友善技术”,简称EST,包括绿色建筑技术、绿色环境技术、绿色产品技术等,本文讨论的绿色建筑技术即是绿色技术的一个技术范畴。绿色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技术有着质的不同,绿色建筑技术以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施工与生活用能,利用多级链式使用方式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利用绿色环保建材进行房屋建筑,在物理环境上积极创造开发绿色建筑生态环境。

西方绿色建筑技术及材料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传统建材的优化改造,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如西欧一些国家在早期采用内含空气的外墙保温材料、密封保温性能良好的双层玻璃、具有自动温度调节装置的供暖设备等;第二阶段是对现有技术的开发,一些国家利用现有的节能技术建设了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基地,比如英国密尔顿-肯斯的能源村,利用机械通风带热回收装置、含氢气的双层玻璃等绿色技术;第三阶段是对新型材料及技术的开发,比如轻薄的硅气凝胶隔热材料、室内通风回热系统、智能室内温度调节系统、红外线反射技术等。

2.绿色建筑学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西方绿色建筑学理念的本土化

西方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学是在一定的城市发展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的,我国的城市建设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要符合本国国情,将西方绿色建筑学理念本土化体现在绿色节能设计上,既符合绿色建筑学理论也是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节能理念以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建筑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营造绿色舒适的居住空间为目的,能够做到“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2绿色节能整体规划

建筑设计在整体规划时要对当地的人文、地理、气候环境做充分的调查,比如周遭的地势、四季的风向、气候的变换带来的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周遭工厂建设情况等,根据这些复杂的影响因素,采取合理最优的节能规划。北方天气寒冷,楼盘设计规划通常采用避风、向阳两条原则,这就考虑到楼盘周围的建筑环境和地区的风向进行布置,如果楼盘周边没有高大建筑维护,就要尽量上风向,或者种植人工林增加风阻系数。南方天气炎热潮湿,楼盘设计要顺着主导风向,规避高大建筑群,增强楼宇的通风系数。此外,楼盘设计还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附近的公园、广场、工厂和河流。对于临近公园或广场的楼盘,可以适当增加楼房建筑密度,减少小区内的绿化规模;对于周围建筑密集,存在工厂、厂房的楼盘,则要增大小区内绿化规模,来抵抗噪音、废气污染,营造温差小、通风性强、含氧高的区域小气候,减轻楼房居住环境的供暖和排热负担。

2.3楼房建筑框架的节能设计

外墙的建筑面积最大,节能潜力开发也最大。外墙的设计关系到室内温度的调节,墙体的热传导性能决定着夏季是否能够阻挡室外热浪的侵袭和冬季是否能够阻止室内热量的扩散。墙体的热传系数取决于隔热保温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我国的外墙保温结构通常包括外保温、内保温和夹心层保温,三种保温结构墙体各具特色。外保温结构墙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热桥、冷桥的出现,并且结构坚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夹心层和内保温多用于我国东北地区,保温性能良好,但厚度较大、工艺成本高,并且影响室内使用面积。

门窗在现代建筑中的面积越来越大,钢结构高层建筑的整体玻璃外墙、地层的大落地窗等隔热保温功能较一般,应适当降低玻璃的通透性,提高门窗的密闭性,采用中空玻璃、吸热玻璃、热反玻璃等新型节能环保材料。

屋顶的隔热保温作用也很明显,通过增加屋顶的隔热保温层,种植绿色植被,打造绿色环保屋顶,还可摆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发电板,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的热辐射,增强屋顶的隔热保温效果。

2.4建筑设备的节能设计

北方地区的冬季供暖消耗占据房屋能耗的主要部分。建筑设计要合理规划楼宇的供暖系统,扩大供暖的集中性,采用新型天然气供暖设备,提高供暖效率。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可创新供暖收费系统,户主可以自主调节室内温度,在外出时降低供暖温度,减轻供暖系统负担。

3.结语

西方对绿色建筑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它的研究大多基于建筑单体的设计,没有真正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建筑学的发展,因此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还出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科研、成本投入等方面还不成熟,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要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在节能设计中充分利用绿色能源,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Brenda Vale, Robert Vale.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M].London:Thames and Hudson Ltd,1991.

[2] Sim Van Der Ryn,Stuart Cowan.Ecological Design[M].Washington,DC: Island Press, 1995.

[3] Conceptualizing Discourses on Ecological City and Its Planning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9(12).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缺乏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由于各项社会环境的成熟,绿色建筑也在近几十年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在保持低能耗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的绿色建筑工程也开始了自己的历史,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和困难,对于国外的先进理念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与理解。为了实现我国环保业的大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业应当加大对外国相关理论的研究,投入资金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这样的举措,有利于我们在探索绿色建筑的过程中找准方向,避免出现研究的方向性错误。

2.缺乏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关于绿色建筑的行业标准,对于绿色建筑所要实现的节能标准做出了具有法律效益的规定。尽管有了一个基本的标准可供参考,但在具体的细节上,这样的标准显然还是不能完成标准的,使得许多并未达标的建筑能够借机成为绿色建筑滥竽充数。比如关于土地、水源、木材等建材的节能标准目前仍没有具体的规定。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对绿色建筑类别的划定上,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一般指代的为住宅类的节能建筑,而在其他建筑类别上,则完全没有涉及。所以这样的绿色建筑体系是十分不合理的。

3.缺乏严密的行政监管体系

与国外相比,绿色建筑在国内更像是民间行为而不像是政府行为,这也决定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不可能获得足够多力量的支持。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将绿色建筑的发展纳入政府的职能之中,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发展绿色建筑的方法与对策

1.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对于建造绿色建筑,最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划定绿色建筑的建筑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才有可能造出环保的绿色建筑。本质上说,其便是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建立也有相关的原则可循,最为重要的便是要明确绿色建筑的涵义以及背后的意义。绿色建筑要到何种程度对于人才算环保才算低能耗,有了这样的衡量标准,具体的建筑指标才有了建立的依据。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绿色建筑的建造标准。同时也可以为绿色建筑建材市场的行业规范的确立提供参考,为生产、设计、施工提供制约,有了制约,绿色建筑才能走上节能的发展道路。从以上角度出发,绿色建筑应当尽量避免商业化炒作,应当尽量还原其原来的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借助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建立发展与不断完善。

2.加强绿色建材技术的研发工作

绿色建筑属于高技术领域下的产物,而组成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自然也有着极高的科技含量,从某种角度来说,绿色建材所达到的技术水准决定了最终的绿色建筑所处的技术水准,对于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能力的发挥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按照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水准,我国许多的绿色技术仍处在研发阶段,整体技术水准与国外仍有极大的差距。加上我国的绿色建筑多诉诸于民间,但科研的巨大投入使得民间机构力不从心,因此政府诉诸于绿色建筑产业,将其作为基本的行政职能是绿色建筑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能够调动极大的社会资源,将资源投入到科研研究中,只有在资源上保证绿色建材的研发,绿色建材的革命性进步才有可能,除了政府的投资,政府还可以建立一种风险投资机制,招商引资,这对之后绿色建筑的产业化生产不无好处。当绿色建材技术卓有成效之时,政府便有着手建立相关的保护技术知识产权的制度,其中以专利技术保护为主要代表,先进的技术进入市场,对于市场政府也应当加以调控,保证整个市场的健康透明,从而使得技术通过市场将利用率扩大到最大。当所有制度建立完成完善之后,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才有了保障,科研人员也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接下来的研究中。而且政府对于绿色建材市场的建设与保护可以保证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尽快进入市场转化为革命性的生产力。这也是另一个意义层面上的绿色工程,是为绿色建材搭建的“环保通道”,其在本质上推动了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发展,加快了其技术革新的步伐,也加快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速度。发展绿色技术不仅在自身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机制,对于外部,更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世界上的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搜集机构搜集各地不断更新的绿色建筑技术信息为己所用,只有这样,我国的绿色技术才能在与国外的相关绿色技术的交流中真正的实现突破。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可以减少技术研发的时间,而且可以与自身技术相结合研发出新的技术来。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绿色建筑行业是我国环保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社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体现,绿色建筑的成功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其也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品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同继锋 赵平 马眷荣 顾真安:《我国绿色建筑研究与评价》《中国建筑科技》2003(3):1~8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 在节约环保的发展趋势下,推行绿色制造技术给机械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分析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入手,阐述了企业在实施绿色制造技术时应遵循的原则,并指出企业推广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途径。

一、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融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在设计之初就应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绿色设计方法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它首先是在绿色(节能、环保)设计的原则指导下,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周期全过程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等。在设计过程中使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协调,各阶段和整体设计方案、分析评价结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在其设计研发过程中及时改进,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

2.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在选材时尽量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易回收的材料。为此,一是要多开发绿色材料,并建立绿色材料库;二是设计选材时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

3.绿色工艺。绿色工艺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工艺与洁清生产密不可分。绿色工艺主要还应从技术入手,尽量研究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如现在的精确成形、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等都是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4.绿色处理。绿色处理是指上一个生命周期报废的产品通过有效的回收又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中。为了便于产品的绿色处理,一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产品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采用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二是发展绿色再制造技术,如再制造加工、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等。

二、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原则

实施绿色制造技术过程中,企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ISO14001 的要求事项,建立、实施并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有效实施;(2)在企业的全部活动中自主地制定环境目标,进行环境保护;(3)控制或减少设备开发和制造阶段使用和排放对环境负效应大的物质,推进污染预防。在设备开发、制造和废弃过程中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利用,降低损耗。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管理,减少污水、烟气、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合理利用能源资源。

三、我国机械工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途径

1.建立并遵守环境保护体系,重视绿色意识教育。我国机械工业应加快建立ISO14001环保体系,并且致力于同ISO9001质量体系一体化,便于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兼顾评价环境影响。通过建立环保体系,使企业员工能够针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伴随的环境问题进行正确识别,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有效处理,使环境控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制度化、惯性化。通过建立“善待环境”的工厂,谋求与地球环境、需求者、地域社会的共生,从而实现工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节约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等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到绿色生产的社会责任。

2.注重绿色设计,实施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设计阶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从源头控制环境要素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机械工业在绿色设计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绿色设计的原则是选择绿色材料和绿色零部件进行设计,选择绿色工艺和设备进行加工,用节能、节水、省料等最优化设计规定产品的实现方式,对材料进行标识,优化可装配和可拆卸性设计;(2)确定绿色的设计评价指标是节能、节水认证和再商品化率;(3)产品绿色排序是一种表示产品绿色程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第三方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由顾客对同行业同类产品的能耗、美感、安全、健康、警示、适用的性能、可接受的性价比、企业再商品化率、自我申明等内容进行定量评分。第三方将抽查结果结合公共环境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将排序结论向社会公告。其权威性虽往往受到质疑,但可作为顾客选购产品时的参考,因此也是顾客对企业产品满意度的一种体现,成为企业进行绿色改进的信息来源。

3.创新技术工艺,发挥环保效益。绿色制造技术应从理念落实到具体生产技术工艺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保效益。比如在磨削加工时,采用油基磨削液会产生油气、烟雾,使生产环境恶劣,而且磨削液的后期处理成本太高,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干磨削或准干式切削方式来加工。这样不仅有效地减少了资源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对环境污染,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四、结束语

在大力倡导环保主题的今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优化为目标的现代制造模式。我国从事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重视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机械加工企业的国际化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飞曹华军张华等: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5,1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绿色思维;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科技管理

收稿日期:2009-02-10

作者简介:方 熠(1962―),男,湖北英山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期刊出版的研究和办刊实践以及科技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2-0048-03

绿色意味着自然与生态、和谐与健康、安全与和平、协调与以人为本。绿色思维则是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对人类行为方式和生产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思维模式。绿色思维在人们日常生活活动中一定程度上已有所普及、接受并受到重视,而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或者由于主观认识不足,或者由于成本考虑,或者由于其他因素,绿色思维还没有得到科技人员的普遍认同和自觉提倡,倡导以绿色思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当今绿色生态社会科技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1 绿色思维内涵

绿色思维是一种秉承绿色理念,实施绿色战略,谋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协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追求绿色增长的思维方式。对于科技创新活动来说,绿色思维至少具有生态性、可持续发展性和人文性的重要内涵[1]。

绿色思维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思维方式。绿色思维第一关注的是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到后工业社会,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技术的无限追求,对自然界、对地球的资源长期进行毫无节制的掠夺性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极大破坏,使得产生了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全球变暖、生态失控、人居环境严峻等全球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赖于人们进一步增强绿色意识,有赖于新的绿色技术的创造和产生,有赖于以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绿色思维的普及和发展。

绿色思维是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维方式。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要注重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环境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追求协调、均衡、连续性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绿色思维的共识是: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只有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协调,人类才能持久、持续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

绿色思维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思维方式。人的存在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人和社会人。作为自然性的人,需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作为社会性的人,又要与社会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绿色思维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蕴含着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理性思考,彰显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对人类和平、安全、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人文关怀。

2 绿色思维是科技创新的新思维基础

未来社会是生态社会、绿色社会,绿色思维是当今和未来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和思维基础。

2.1 绿色思维是科技创新的逻辑基础

无论是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自然危机还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人类的生存发展危机,说到底是传统思维方式的危机。绿色思维反对科技创新中片面、急功近利、惟利是图、浪费、掠夺和环境虚无主义,主张崇尚绿色、自然、开放、节约、人道、可持续和面向未来。绿色思维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未来科技创新活动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目标。没有绿色思维作支撑的科技创新活动将是盲人瞎马、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能够取得所谓“科技成果”,即使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有一定市场,但终究会为未来人类社会所遗弃。

2.2 绿色思维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基础

科技成果的价值必须在市场上体现。科技市场消费主体的绿色意识使他们能够接受绿色价格,支持绿色科技创新。人们崇尚自然和谐的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其对科技产品的绿色价值的期望变得越来越高,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还可能主动选择比较价格更高的绿色科技产品,因而绿色科技成果将产生出更多的价值。科技产品的价值体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科技附加值,而是高绿色附加值。

2.3 绿色思维是科技创新的生产力基础

人们熟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能否顺利转化成生产力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接受市场的检验。没有绿色含量的科技成果,在社会实践中呈线性的非循环工艺,从原料―产品―废料,以排放大量的废物为特征[2],应用得越广泛、时间越长,其产生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负作用可能越大,耗费的环境成本就可能越高。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如太湖流域)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有真正以绿色思维支撑的科技创新成果,才能真正转化成巨大生产力,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2.4 绿色思维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基础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市场已初具绿色思维理性;未来社会,必将造就一个更加成熟的绿色科学技术市场。具有绿色意识、绿色思维的消费者,会从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出发,主动选择绿色技术、绿色产品,自觉抵制一些生产消费过程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使非绿色产品在市场上逐渐丧失市场份额,直到最终退出市场竞争,形成绿色技术、绿色产品取代非绿色技术、非绿色产品的局面。即使同样是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前提下,绿色性能的比较优势也将是技术产品的关键性竞争力,绿色思维正是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成为科技创新活动中竞争力比拼的思维基础。

3 绿色科技创新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3.1 绿色选题

绿色思维引领的科技创新活动,必须要把握住几个关键实践环节。首先要把握好科技选题环节。

选题方向从根本上决定科技创新活动的成败。绿色科技创新活动的选题方向应注意:一要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要促进学科的绿色取向,三要与国家目标一致,四要考虑科学问题的内在规律,五要贴近民生,以人为本。

3.2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3,4],是指在科技创新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科技产品的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科技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保障等要求。绿色设计的原则为“3R”原则,即Reduce,减少环境污染;Reuse,减少能源消耗;Recycle,回收再循环或重新利用。人性化设计也是绿色设计的重要内容。

3.3绿色实验

绿色实验是科技创新过程中艰苦而漫长的环节。绿色实验是科技创新绿色取向的保证。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材料使用、结果分析等都应有严格的绿色标准。

绿色实验材料是指可再生、可回收、对环境污染小、能耗低的材料。在科技创新实验环节,实验材料选择上应首选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的材料,所用材料应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提高资源利用率。另外,还要尽量减少材料的种类,以便成品后减少废弃物的回收成本。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应重视绿色指标的达标情况。印证检验应一丝不苟,力求精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技创新的成果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科技成果。

3.4绿色转化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成果进行推广普及、转化成生产力,以期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造福人类大众。在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中,更要强调绿色思维的作用,因为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产品,进入消费者中流转使用,如果性能上一旦存在绿色缺陷,必将产生严重后果。2008年三鹿婴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而西方国家盛行的产品召回制度是值得提倡、推广的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方法。遵守科技伦理、科技道德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绿色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以绿色思维促进科技管理

4.1绿色科技政策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绿色科学技术观念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一起应运而生的,绿色科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相对于工业化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绿色科技方面的差距要稍小一些,只要在科技政策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尽快缩小差距不是没有可能。国家应在科技发展战略上优先鼓励绿色科技创新,保持与科学发展观的一致性。建立有利于绿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采取积极的政策,扶持和奖励在绿色科技发展方面,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社会上大力宣传和推广绿色科技创新活动,掀起绿色科技创新的高潮。

4.2绿色科技评价

对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效用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是保证科技成果产生真正效应的重要前提。绿色科技评价是指对科学技术方案、技术成熟度、转化可行性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绿色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行为过程。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绿色效益)三方面是有机联系的,但三者并不是一个必然的因果链,不能片面追求科技、经济与社会某一方面的高速发展。绿色科技评价制度的使命就在于从宏观上控制和引导科技发展方向和速度,保证科技创新向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向着为人类造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把科技中的负效应控制到最小限度,使科技与社会、自然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达到最佳耦合状态[5,6]。

5 结 语

绿色思维的生态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发展理念在引领科技创新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人类要突破当前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困局,必须提倡和发挥绿色思维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引领作用。如果在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发挥绿色思维的引领作用,将有可能催生出一个崭新的绿色科学技术体系、绿色科学技术时代,使可持续发展变成的现实。

参考文献:

[1] 秦书生.绿色文化与绿色技术创新[J].科技管理,2006(6):136~138.

[2]王忠学,陈凡.绿色技术系统观[J].理论界,2004(2):51~52.

[3]刘志峰,刘光复.绿色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4]傅志红,彭玉成.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法[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0(2).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关键施工;技术措施

1引 言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近时,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绿色建筑正视应这种理念而生,系建筑技术持续发展的产物。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施工技术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建筑不仅满足了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保护环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由此可见,推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是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建造的重要举措。

2绿色建筑的含义

2.1绿色建筑主要含义

①要节能环保,要求人们在建筑物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和运营全寿命周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将人对资源环境所造成影响降到最低限度;②是为人们提高健康、适用、高效使用空间,达到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2.2绿色建筑主要特征

①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必须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②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要有效的节约资源和能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空气污染、光污染和电磁污染。③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是当前和今后建筑节能减排工作重中之重。

3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

3.1降低成本

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节地、节水和节材不仅可以减少工程材料和资源消耗,更重要的是降低工程综合成本,在工程交付使用后建筑物全寿命期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长期效益。随着绿色建筑设计、 施工水平的提高及相关配套成熟产品的应用,绿色建筑必将走出一条低成本之路。

3.2保护环境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在满足工程建设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消耗,还能够在施工期间保证施工作业不会对建筑环境造成破坏。

4绿色建筑的特点

4.1绿色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天人和一”,要处理好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生。

4.2绿色建筑要有好的功能需求

绿色建筑最基本的功能需求是保证健康,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不能以损害人的健康为代价。另外,要加强绿色建筑适度消费的引导,满足建筑最基本的使用功能 ,不要以 “绿色建筑”误导消费者,说成是“高科技建筑”、“高成本建筑”。

4.3绿色建筑要最大限度满足节能环保要求

绿色建筑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节能环保要求。也就是说,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真正提高建筑节能实效,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5绿色建筑关键施工技术措施

5.1昼光照明施工技术

昼光照明就是将日光按照一定的方式引入,分配到建筑物内部,不仅取代了人工光源,而且以提供了质量更好、更理想的照明光源。昼光照明不仅减少了电力消耗与环境污染,还减少了电力光源的需求量。经过充分地研究表明,昼光照明系统所形成的活动空间的环境比人工照明系统所形成的环境更容易使人兴奋,也更为健康,甚至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 15%。

由此可见,将昼光照明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中,不仅能够改变光的强度、颜色和视觉,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5.2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外墙保温的主要作用是在夏季可以有效地避免太阳光直接辐射,防止由于外墙温度升高而导致的室内温度上升,减少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工作负荷; 在冬季有效地避免由于室外温度较低而导致的室内热损失。如此可见,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既能起到夏季隔热作用,还能起到冬季保温作用。

所以,从降低能耗的角度和节约资源的角度来看,建筑外墙自保温体系和节能标识门窗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和广泛采用。

5.3太阳能光热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大气层中,其本身拥有干净、清洁和廉价等显著优点,因地制宜应用太阳能技术,为绿色建筑提高必要的可再生能源。如今,在绿色建筑中所使用的太阳能设施主要有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空调。

在我国,国土面积 2/3 以上的地区每年的日照时数为2500h以上,甚至在其中有地区年日照时数已经达到 3000h 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是极为丰富的。这样的自然条件为我国开发和利用清洁的太阳能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虽然,在利用的太阳能方面,能量转换率太低是当前太阳能利用最大的制约因素,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太阳能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利用太阳能资源的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6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推广运用

6.1构建绿色建筑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及信息反馈机制

目前,绿色建筑发展刚刚起步,许多技术难题都没有根本解决,构建绿色建筑技术咨询服务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建立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咨询务平台和信息反馈机制,是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正确运用的有力保障。

6.2发展绿色建筑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考核

发挥政府与市场的联动作用,将发展绿色建筑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考核。政府应在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等各方面予以全面的支持,以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和支持度。

7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产生的绿色建筑技术,不仅是对传统施工技术的变革,而且对正在从事建筑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 更新的技术要求。绿色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既是当代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顺应时代进步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周志新.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浅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13):31~32.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范文6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空前,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与此同时,环境也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与自然关系变的极不和谐。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和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等问题。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产品环保性的追求,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共同作用所形成和改进的环境法律法规共同推动着企业的绿色化进程。与此同时,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经济人也逐渐认识到绿色化是走出发展瓶颈的有效举措,并正为之付诸行动。

(一)公众的推动:公众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必然成为企业追求的方向。无公害、舒适性强的功能性面料产品是人们对着装的追求“,绿色食品”是对食品的追求,采用天然资源采光、供能的“绿色建筑”是人类对住所的追求,“绿色汽车”是对出行工具的追求。总之,消费者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在追求着绿色环保。企业的产品必须迎合市场的需求,因此公众的绿色产品需求对企业的绿色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由公众组成的跨国界、非政治和非赢利的并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特定环境问题解决的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不仅可以通过合乎国际法则的手段对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制造舆论、施加压力,以期政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而且日益成为国际法的主体和制订者,在国际环境领域发挥了创制作用。

(二)政府部门的推动:1972年召开的“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此后,一场绿色革命悄然兴起。在此背景下,环境法律法规逐步得到完善、各行业环保标准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绿色GDP、绿色会计等理论逐步成型并在政府的推动下成为核算经济事项和成果的方法。绿色GDP,是一个经济体在考虑了环境和资源因素之后的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绿色GDP的研究和拓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绿色GDP核算的研究。2004年,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式联合开展了中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工作。然而绿色GDP的核算复杂,至今没有一套公认的核算模式,国家统计局正尝试引进绿色会计作为绿色GDP的替代方式。绿色会计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其代表是F.A.Beams(1971)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绿色会计理论认为现代企业应该是“社会生态经济人”,它使现代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论是采用绿色GDP核算模式还是绿色会计核算模式,表明经济事项的核算已经离不开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尽管绿色会计的核算方式还没有以会计准则的形式规范起来,也没有被大多数企业所利用,但其引导和借鉴意义十分重大。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传统上,企业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经济人”,其存在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资源效益及社会效益。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低成本地使用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以耗费资源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当前环境法律法规的严明,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整个社会已逐步形成的绿色文化对企业产品公害性容忍度的降低,使得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诚然,绿色设计与制造、产品无害化技术、废物回收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包装等绿色技术已在企业逐步拓展;绿色营销、绿色理财、绿色管理、绿色企业文化等绿色理念也逐步在现代企业形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正在逐步开发利用。总之,绿色消费者、绿色法令、绿色贸易壁垒、高环保标准等,共同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力量,推动着现代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并购特征

基于不同的动因,可将并购分类并冠以不同的名称。可将基于绿色竞争优势获取或拓展的兼并、购买、合并等经济活动称为绿色并购。绿色竞争优势是指企业控制或拥有的绿色技术、绿色管理手段、绿色设备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绿色并购的最终目的是在有效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企业未来环境成本的发生,改善企业社会形象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实现环境目标与财务目标上的双赢,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并购是一个投资行为视角看,绿色并购是为了转移或创造绿色管理经验、绿色技术、绿色设备等资本资产或绿色产品品牌,以期真正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从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方式来看,绿色并购是受环境约束企业和绿色发展意识强企业的战略性需要。由于并购投资的特殊性,并购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对资源的软性和硬性整合过程。综上所述,绿色并购的本质是集中资本,获取或转移并大力发展绿色竞争优势,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提升的战略目标。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并购战略,确立绿色并购战略的企业一定有其原因和依据,分析并购主体可以帮助了解这一依据和原因,同时绿色并购也有其特征。

(一)并购主体特征分析:并购主体是指主并企业、目标企业以及兼并重组后的企业,一般具有绿色环保企业的特征。第一,绿色环保型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为全体职工所认同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企业文化。第二,文化对企业的影响犹如大脑对肢体的支配,绿色文化导向下的企业必然投入大量的经费购买绿色生产、废物处理等绿色设备或者投入R&D获取绿色技术以增强其绿色竞争力,因此绿色环保企业一般具有绿色设备先进、绿色技术领先的特点。第三,其产品具有绿色竞争优势,容易满足消费者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绿色需求和社会监督者的要求。

(二)绿色并购特征分析:第一,绿色性是绿色并购的主要特征。绿色性可以理解为达到能效提高、温室气体减排等目的而运用的绿色技术专利等。如用清洁能源代替煤炭的“绿色电力”,采用电能的“绿色汽车”,有效管理高排放工业废弃物的“绿色工业”等。绿色并购的绿色性是指主并企业以获取或拓展企业所缺少的绿色技术、绿色资源或绿色管理等绿色竞争优势为目的。第二,绿色并购的其他特征。首先,绿色并购的目的性强。其并购目的是在有效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企业未来环境成本的发生、改善企业社会形象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实现环境目标与财务目标上的双赢,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次,绿色并购一般为善意并购。绿色并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绿色技术的并购,需要考虑并购双方的愿望和利益,注意双方的战略相互适应性,因而它一般是善意并购。再次,绿色并购软性整合要求较高。并购涉及到固定资产等资产的硬性整合和企业文化等软整合,绿色并购的目的决定了其软性整合的重要性,企业的绿色发展要求企业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绿色文化达成共识。#p#分页标题#e#

绿色并购动因分析

并购的动因从理论体系看有新古典企业理论、X-效率理论、委托理论;从并购行为观察,产生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等;从形成并购决策的主体因素提炼,出现了基于企业内部成本的经济因素动机论,基于提升规模的管理因素动机论,同时更有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战略因素动机论。上述不同的动机论说明引发企业并购的动因是多元化的,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通过对不同并购动因理论的比较,结合绿色并购的实际,可探索出绿色并购的环境、政府、企业、决策者四个层面的动因。

(一)环境层面动因当前环境法律法规严格,民众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有意设定过高的行业环保标准让部分企业处于破产边缘,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使一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决策失误或主动放弃而被淘汰,为有并购意向的企业创造了机会。

(二)政府层面动因:技术和管理落后的企业,很难达到绿色环保标准,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必然面临着破产清算。政府不乐见企业的破产清算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多数亏损企业,在其主导下通过并购以好带差,带动劣势企业发展,而不是轻易让其破产。资源优化配置观点认为,通过并购实现国有资产在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的存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绿色文化的渗透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指导作用,而绿色文化的获取不是企业自身发展短期内可以得到的,并购获取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企业层面动因:企业层面的动因可从三个方面探求。第一,获取财务效应。包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和减低交易费用。第二,要素获取。包括响应政府政策,以获取银行优惠贷款、政府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以及获取资金、绿色技术设备等资源。第三,实现长远发展。包括获得协同效应,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等。

(四)决策者层面动因:从股东角度观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于并购前业绩优良的公司表现出较强的“掏空”动机,从而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对于业绩较差的公司,控股股东为了“保壳”或“保配”,会向其注入优质资产或转让部分盈利性的股权,表现为一种“支持”动机。从管理者角度观察发现,绿色并购一是增加货币薪酬,二是增加政治晋升等替代性补偿,三是其他方面,如经理感兴趣的还有与大公司规模相称的个人声望、公众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等。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经济指标是决策者的政绩评价指标之一,因此,做大本地企业规模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绿色并购模式

绿色并购旨在获取或拓展绿色竞争优势,依据并购双方的产业关联性可做如下划分:并购主体或并购后的实体是绿色环保企业的并购称为绿色行业内并购,包括合并型和拓展型两类;为进入绿色环保行业而兼并绿色环保企业的并购称为进入行业型绿色并购。

(一)合并型绿色并购模式:皮革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两高一资”行业,多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饱受诟病。近年来随着高环保标准的出台,查处整治力度加强,皮革行业的寒冬已经到来。以福建某皮革工业区为例,数百家中小型皮革企业目前幸存的不到十家,取得环保部环保通行证的更是寥寥无几。从资本运营的角度讲,像皮革企业一样的中小企业走出环保束缚困难的一般路径是筹集资金购买环保设备、投资研发或购买绿色环保技术以达到环保标准,顺利领取环保合格证。但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往往会有很多困难,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筹资困难。极少数的中小企业能通过金融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难,99%以上的中小企业仅占有20%的贷款资源;中小企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待遇欠佳,与大企业相比份额少,贷款担保制度又不健全;综合财务状况不佳,信用低下又导致融资成本过高。第二,管理层管理能力偏低。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两权合一的机制使得核心人才难以进入决策层,同时不科学的用人机制、僵化的激励制度、较小的发展空间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第三,技术获取成效不大。中小企业筹资困难必然导致技术研发或购买投入不大,机制和体制所限,核心研发人员较少,必然导致自我研发成效不高,不能满足绿色技术和绿色发展的要求。第四,单位成本过高。中小企业生产规模有限,单位产成品分担绿色成本很高,导致产成品成本过高。合并型绿色并购,是指像皮革企业这样遇到瓶颈和困难的中小企业为走出困境,谋求绿色发展而走绿色并购之路的统称。这种类型的绿色并购的一般形式是合并,目的是为了获取资金,或资金支持下的绿色管理、绿色技术的改善。合并型绿色并购路径如图1所示(图略):合并型绿色并购最直接的结果是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金的获取,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显现。企业并购之后,各股东股权和控制权相对稀释。各经济利益集团相互牵制,有利于形成一个优胜劣汰机制或者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真正做到所有权和治理权的分离,有利于企业绿色管理理念的践行和绿色企业文化的形成。在绿色管理导向和资金的支持下购买绿色环保设备或投入R&D,可以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达到管理、经营、财务上的协同,推动企业价值的提升。合并型绿色并购路径适合主体为污染物排放较高、达不到环保标准且处于发展瓶颈期的中小型企业。

(二)拓展型绿色并购模式:大型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提升地方竞争力、提供就业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不仅筹资容易、投资方向明确、资产管理能力强、容易获得国家专项资金的重点扶持,且较具市场竞争优势。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是现今政府支持的重中之重,大型绿色环保企业可以利用其绿色竞争优势提升企业价值,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献力,并购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拓展型绿色并购是指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拓展其绿色技术和绿色管理理念。其目的是获取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并通过绿色技术的拓展和应用达到规模经济等效益,最终提升主并企业的价值。该种并购的主要形式是兼并和收购。拓展型绿色并购路径如图2所示(图略):大型企业可以通过上市筹集、银行借款等诸多途径获取拓展型绿色并购所需资金,换取目标企业的可用资源。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以较少的资源耗费,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发展瓶颈得以破解,减少失业等社会福利效应得以显现。并购重组后的企业良性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并为其带来更大的融资优惠、税收减免、专项基金支持等,达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拓展型绿色并购路径,适合绿色竞争优势明显、需要进一步扩张且有扩张余地的绿色环保企业。#p#分页标题#e#

(三)进入行业型绿色并购模式: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部分企业的发展可能暂时没有直接受到环境因素的束缚,但节能、低碳等绿色环保意识是现代企业的共识,通过并购进入绿色环保产业,有助于提升并购后企业的绿色意识,达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进入行业型并购是指企业通过并购在获取目标企业控制权的同时,利用其绿色竞争优势提升并购后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以期达到多元化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双赢。其主要特征是主并企业并非环保企业或环保要求高的企业。进入行业型绿色并购路径如图3所示(图略)。

结论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建筑技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并且开始向往一种新的宜居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关注,同时这也适应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人们节能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环境下,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成为国家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战略。

2绿色低碳建筑

所谓绿色低碳建筑,从本质上说,就是在组织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通过降低资源的消耗数量,进一步降低施工作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自然环境的平衡性,以此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对此,需要按照绿色低碳的理念,设计相应的建筑物,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面临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经济发展所需的石油一半依赖进口,这一现象直接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而缓解气候变暖问题必然要大幅缩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推广使用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能源意识,秉持绿色低碳理念是根本。在这种情况下,推广使用绿色低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3.1降低能源的使用率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方面,与传统的建筑项目相比,节能低碳建筑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新型原材料,例如,在施工中选择使用隔热保温材料,以保持室内温度,实现节能的目的,或者将新型原材料应用到建筑物的外层,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热量散失。3.2减少电能消耗量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能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形式。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日趋紧张,尤其电能最为明显。在我国,由于电能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通过推广使用绿色低碳建筑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能的消耗量。3.3减少用地面积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建筑用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而加剧了用地紧张程度,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更为严重。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尽可能多的建设建筑物,唯一的途径就是大力推广使用绿色低碳技术。3.4节约水资源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虽然庞大,但是,由于人口基数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降低人均淡水资源的数量,甚至有些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在建筑行业,通过推广使用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探索绿色低碳建筑水资源的再利用技术,或者对建筑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重复使用建筑用水,以此节约水资源。

4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

与传统的建筑技术相比,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技术创新程度、集成度有待进一步提升;(2)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优化措施比较单一,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技术堆砌的现象;(3)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4)在运行效果方面,按照绿色低碳标准建设的建筑,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5)在应用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方面,还没有明确气候的适应性。

5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的发展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正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能源消耗,还是资源供应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是庞大的人口红利,依然能够推动未来GDP的快速发展。在当前,乃至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大力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是解决能源、资源紧缺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在未来的发展中,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依然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1)在未来的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以及拆除等过程,都会融入相应的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传统的建设模式;(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实用性能,还是集成程度,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将会进一步提升;(3)在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过程中,将会更加侧重绿色和低碳的融合,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智能建筑、生态建筑等新型的建筑;(4)绿色建筑将会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在选择使用低碳建筑技术的过程中,将会更加侧重投入、产生比;(5)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将会更加完善,为未来低碳建筑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6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设低碳绿色建筑将会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迎合了国家制定实施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目标。在我国,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将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是任重道远。但是,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能够拓宽建筑行业的领域范围,基于此,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学术界都要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化顶层设计——兼论省级以上地方政府发展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政策特征与深化建议[J].建设科技,2015(7).

[2]叶祖达.低碳生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体制分析框架——以无锡太湖生态城项目实践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7).

[3]张鹏飞,沈平.绿色节能技术在多业主世博央企总部基地的应用分析[J].绿色建筑,2014(6).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制造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融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

论文百事通在设计之初就应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绿色设计方法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它首先是在绿色(节能、环保)设计的原则指导下,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周期全过程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等。在设计过程中使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协调,各阶段和整体设计方案、分析评价结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从而在其设计研发过程中及时改进,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

2.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指在选材时尽量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易回收的材料。为此,一是要多开发绿色材料,并建立绿色材料库;二是设计选材时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

3.绿色工艺。绿色工艺是指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绿色工艺与洁清生产密不可分。绿色工艺主要还应从技术入手,尽量研究和采用物料和能源消耗少、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的工艺方案。如现在的精确成形、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等都是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4.绿色处理。绿色处理是指上一个生命周期报废的产品通过有效的回收又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中。为了便于产品的绿色处理,一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产品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采用面向拆卸的设计方法、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二是发展绿色再制造技术,如再制造加工、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等。

二、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原则

实施绿色制造技术过程中,企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ISO14001的要求事项,建立、实施并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有效实施;(2)在企业的全部活动中自主地制定环境目标,进行环境保护;(3)控制或减少设备开发和制造阶段使用和排放对环境负效应大的物质,推进污染预防。在设备开发、制造和废弃过程中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生利用,降低损耗。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管理,减少污水、烟气、噪声等对环境的影响。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合理利用能源资源。

三、我国机械工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途径

1.建立并遵守环境保护体系,重视绿色意识教育。我国机械工业应加快建立ISO14001环保体系,并且致力于同ISO9001质量体系一体化,便于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兼顾评价环境影响。通过建立环保体系,使企业员工能够针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伴随的环境问题进行正确识别,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有效处理,使环境控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制度化、惯性化。通过建立“善待环境”的工厂,谋求与地球环境、需求者、地域社会的共生,从而实现工厂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节约意识、效率意识、环保意识等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到绿色生产的社会责任。

2.注重绿色设计,实施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设计阶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从源头控制环境要素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机械工业在绿色设计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绿色设计的原则是选择绿色材料和绿色零部件进行设计,选择绿色工艺和设备进行加工,用节能、节水、省料等最优化设计规定产品的实现方式,对材料进行标识,优化可装配和可拆卸性设计;(2)确定绿色的设计评价指标是节能、节水认证和再商品化率;(3)产品绿色排序是一种表示产品绿色程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第三方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由顾客对同行业同类产品的能耗、美感、安全、健康、警示、适用的性能、可接受的性价比、企业再商品化率、自我申明等内容进行定量评分。第三方将抽查结果结合公共环境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将排序结论向社会公告。其权威性虽往往受到质疑,但可作为顾客选购产品时的参考,因此也是顾客对企业产品满意度的一种体现,成为企业进行绿色改进的信息来源。新晨

3.创新技术工艺,发挥环保效益。绿色制造技术应从理念落实到具体生产技术工艺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保效益。比如在磨削加工时,采用油基磨削液会产生油气、烟雾,使生产环境恶劣,而且磨削液的后期处理成本太高,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干磨削或准干式切削方式来加工。这样不仅有效地减少了资源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对环境污染,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四、结束语

在大力倡导环保主题的今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资源优化为目标的现代制造模式。我国从事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重视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机械加工企业的国际化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飞曹华军张华等:绿色制造的理论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5,1

绿色环保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绿色创新科技;乡镇企业;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前言: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作为人口大国,对于世界的环境保护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人们的共识,以谋求人类社会更加长远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未来发展应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而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需要依靠绿色技术的创新,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创新科技,才能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乡镇企业作为一种集体经济组织,为了谋求更加长远的经济利益,顺应时展,在绿色创新科技驱动背景下,实现乡镇企业的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

一、企业绿色创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相伴随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雾霾、湖泊消失等环境污染事例屡屡发生,自然资源急剧缩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首要考虑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了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以及人力,花费高额的代价来改善生态环境,期冀转变现有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现状,进而促进人类持续发展。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尽可能的缩减成本,摒弃低污染的绿色生产技术和设备,难以最大化配置资源,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乡镇企业绿色创新科技发展的途径

(一)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乡镇企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先需要企业从传统生产模式转变为绿色生产,建立绿色企业[2]。传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片面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高投入、高污染以及低效益的标志性特点。由于在资源开采过程中技术的不完善,导致大量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而绿色企业的发展原理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结合绿色创新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优化传统生产模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生态保护角度为切入点,从产品设计、制造以及消费过程中,遵循绿色发展的原理,协调生态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绿色技术创新促使企业绿色生产。传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在生产后期,安装净化装置,对废气、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此类方法将生产和环境保护分离,生产和环境保护难以同步进行,由此造成污染控制走入歧途。绿色创新技术原理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同环境保护密切联系,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对人类身体健康的侵害。绿色技术创新,促使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从原材料的选购,还是制造工艺的研发,都应全面贯彻绿色生产的宗旨。企业实行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企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

三、绿色创新科技驱动下乡镇企业发展对策

(一)强化乡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宣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否遵从绿色生产,大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关乎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统一,而社会因素在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应从社会层面上引导乡镇企业走向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加大舆论宣传,普及绿色消费意识,促进乡镇企业能够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切实的遵循以身作则的原则。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于精神方面的消费重视程度更高。面对我国企业不顾生态效益而对资源的过度开采,提出应适度消费,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二)健全和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建立绿色企业需要不断针对绿色技术进行创新,创新质量成效将直接关乎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同企业的效益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绿色生产投入大,所承担的风险大,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采用绿色技术。由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采取适当的利益激励,增加企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兼顾生态、资源以及社会各方面,适度的激励政策能够促使乡镇企业尝试绿色生产和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同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党的十提出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以身作则,在绿色创新科技驱动背景下,在材料选购、制造以及废弃物排放环节实现绿色生产,致力于绿色企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