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绿色化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11 17:15:04

绿色化学论文

绿色化学论文范文1

一、化学所面临的挑战

1.1化学的形象正在被与其交叉的学科的巨大成功所埋没

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与生命、材料等朝阳科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但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学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没。化学这门重要的中心科学(centralscience)反而被社会看作是伴娘科学(bridesmaidscience)而不受重视。

1.2化学正被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所困扰

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使环境污染成为可能,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另一方面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归结为化学的原因,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森林锐减、沙尘暴和煤的燃烧等。这当然与化学没有树立好自己的品牌有关系,在最早的化学工艺流程里面,根本没有把废气和废渣的处理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会带来环境污染的。现在,有些人把化学和化工当成了污染源。人们开始厌恶化学,进而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结果造成凡是有“人工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受欢迎,有些化妆品厂家也反复强调本产品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事实上,这些是对化学的偏见,监测、分析和治理环境的却恰恰是化学家。

二、绿色化学是应对挑战的必然

科学不但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化学也如此,为了应对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倡绿色化学是刻不容缓。

2.1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不同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2.2绿色化学的产生及其背景

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发展观。它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在1984年,美国环保局(EPA)提出“废物最小化”,这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该法案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1992年,美国环保局又了“污染预防战略”。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标志着绿色化学的正式产生。我国也紧跟世界化学发展的前沿,在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院士咨询课题。

2.3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为此他曾获得了1998年度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是:

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式量/反应物质的式量之和)×100%

如无公害氧化剂过氧化氢的制备可采用乙基蒽醌法,即由氢和氧在2-乙基蒽醌和Pd为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2-乙基蒽醌复出并可循环使用。此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体现了原子经济性,减少废物的生成和排放,是典型的零排放例子。

2.4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和5R原则

为了简述了绿色化学的主要观点,P.T.Anastas和J.C.Waner曾提出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这12项原则对我们今后从事绿色化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Ⅰ.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

Ⅱ.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

Ⅲ.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无论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最好无毒的物质。

Ⅳ.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

Ⅴ.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同辅料(如溶剂或析出剂)当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应是无害的。

Ⅵ.设计中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尽可能降低化学过程所需能量,还应考虑对环境和经济的效益。合成程序尽可能在大气环境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Ⅶ.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原料应能回收而不是使之变坏。

Ⅷ.尽量减少派生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多余的衍生反应(用于保护基团或取消保护和短暂改变物理、化学过程),因为进行这些步骤需添加一些反应物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

Ⅸ.催化作用——催化剂(尽可能是具选择性的)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物更占优势。

Ⅹ.要设计降解——按设计生产的生成物,当其有效作用完成后,可以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在环境中不继续存在。

Ⅺ.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需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在实时分析、进程中监测,特别是对形成危害物质的控制上。

Ⅻ.特别是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在化学过程中,反应物(包括其特定形态)的选择应着眼于使包括释放、爆炸、着火等化学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为了更明确的表述绿色化学在资源使用上的要求,人们又提出了5R理论:

Ⅰ.减量——Reduction减量是从省资源少污染角度提出的。减少用量、在保护产量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量,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转化率、减少损失率。②减少“三废”排放量。主要是减少废气、废水及废弃物(副产物)排放量,必须排放标准以下。

Ⅱ.重复使用——Reuse重复使用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从一开始就应考虑有重复使用的设计。

Ⅲ.回收——Recycling回收主要包括: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

Ⅵ.再生——Regeneration再生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化工产品生产在工艺设计中应考虑到有关原材料的再生利用。

Ⅴ.拒用——Rejection拒绝使用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它是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

三、绿色化学的发展前景

3.1反应原料的绿色化即反应原料符合5R原则。

3.2原子经济性反应在基本有机原料的生产中,已有一些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典范,如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甲醇羰化制醋酸和从丁二烯和氢氰酸合成己二腈等。

3.3高效合成法不涉及分离高效的的多步合成无疑是洁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4.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定向合成如不对称合成。

3.5.环境友好催化剂例如在正己烷的裂解反应中,固体酸SiO2-AlCl3比普通AlCl3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更小的腐蚀性。

3.6.物理方法促进化学反应如微波引发和促进DielsAlder反应、Claisen重排、缩合等许多重要的有机反应。

3.7.酶促有机化学反应酶促有机化学反应有高效性、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和自身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3.8溶剂化学污染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与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使用的溶剂有关,有毒挥发性溶剂替代品的研究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如超临界流体、水相有机合成和室温熔盐溶剂等。

3.9.计算机辅助绿色化学设计和模拟在化学化工领域,计算机已广泛用于构效分析、结构解析、反应性预测、故障诊断及控制等许多方面。无疑,计算机在寻找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最佳反应路线、化工过程最优化、产品设计等方面推动了绿色化学的更快发展。

3.10环境友好产品如可降解塑料、环境友好农药、绿色燃料、绿色涂料和CFCs替代物等。绿色化学为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1世纪化学必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王恩举.漫谈绿色化学.大学化学,2002,(4)

绿色化学论文范文2

绿色化学,又叫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其实质是让反应过程保持原子经济性,使整个反应过程无污染,反应物充分利用,达到提高反应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对于预防污染,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绿色化学的本质不谋而合。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就应该具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因此,他们应该深刻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丰富绿色化学的知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服务于社会做准备。总而言之,在高职教育中普及绿色化学,融入绿色化学十分重要。

2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方法探讨

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深入人心,各大高校纷纷对推行绿色化学教育做出举措。但是由于绿色化学概念较为新颖,教学方式提出较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如何加强高职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部分提出几点建议。

2.1提高教师重视程度

由于教师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还未意识到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更未关注绿色化学所独有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作为高校教师,面对化学教育上的重大改革,首先应端正态度,充分认识绿色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作用,积极的学习和了解有关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做到读书破万卷,讲课如有神的境界;其次,应宣传和推广绿色化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更新知识体系,将讲课内容向绿色化学方面过渡,及时向学生传达先进知识;第三,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强化授课效果,并使学生对绿色化学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再日后的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拓展知识范围。

2.2编写绿色化学专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教材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才能真正使其深入学生之心。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对传统化学的反应式进行优化,使其达到绿色化学的标准。例如接触法制硫酸一节中,硫铁矿燃烧后的残渣富含铁元素,可回收用于炼铁工业,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此时将其通过石灰乳或氨水,便可得到生石膏或亚硫酸铵,成功消除了污染并生产了副产品。再比如,CuCl2制备中,涉及到消除溶液中铁和亚铁离子的问题,若是使用教材所述的NaClO去除,则会产生新的杂质,增加了CuCl2制备的难度。若是从绿色化学角度思考,可采用H2O2做氧化剂,还原产物为H2O,不会造成污染,而且其分解产物为O2和H2O,亦没有造成污染,因此是良好的氧化剂。再者,教材应对绿色化学有一个系统的讲解,以帮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作用,重要性及发展前景等。讲解除了基础的概念性质外,还应包括研究成果,作用原理,应用方面等。尤其是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作用。

2.3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验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也是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的有效途径。

2.3.1微型实验的开展

绿色化学倡导下,一种新的实验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型化学实验。这种实验可以通过改良实验方式,用更少反应原料、更小实验仪器、更短实验时间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这样便能有效降低污染,减少能耗,节约资源。高职化学实验中不乏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试剂具有一定污染性,药品具有一定毒性的实验,这时采用微型实验便是绿色化学的集中体现。例如2,4-二硝基苯肼与醛,酮进行反应时,可在井穴板上,用滴管取一至二滴进行反应,即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比如做氯气取用实验时,用针管取用可有效防止氯气外泄,并很好地控制了用量,避免了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2.3.2利用多媒体开展实验

对于一些危险性强,安全性要求高,原料消耗巨大,对环境影响恶劣的实验,在实验室内进行污染大,浪费大,操作难,并且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这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教学。使用教学软件可以准确模拟出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多媒体设备也更直观,更清晰,可以准确快速的得出结论,有效避免了浪费和污染,满足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

3结语

绿色化学论文范文3

在我们以前普通的化学反应来看,对于反应后的副产物的处理是相当困难的,并且如果想处理,其治理成本是相当的高,所以以前那种普通的反应无法从根本上剔除化学工业中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害。而我们所提到的绿色化学工程,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1.1选择有益材料对于化学反应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选料的环节,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化学反应是否友好是否有益。有效的防范,以达到在过程以及结果的一种良性局面。

1.2采用高效高选择性的反应原料对于化学工业来说,化学反应是决定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充分利用化学资源等各方面的重要性因素。可以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产物纯度,减少无效反应产物的排放,节约化学资源,在化学工业中,有机物的反应复杂,研究机制不确定,所以选择合适的反应原料,不断提高工业技术是对化学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3使用绿色无公害的反应催化剂催化剂作为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的物质,在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绿色化学就是研究生产高效高质量的化学反应,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无效产物可以做到循环利用,无公害。这项生产技术就是高度依赖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不断创新,不断推动绿色化学产业的发展,相关机构已经着手研究这些优良的催化剂.

2寻找高效绿色的化学催化剂对提升工业生产水平的作用

2.1化学工业中绿色化学的应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做到完全无公害无污染,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洁化学,应用范围广泛,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工业中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般都是高温高压,在反应过程中,只有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才能使用现代化学工业的技术,另外加上绿色化学的高效催化剂,这项工程才得以不断发展。例如上文提到的低维材料碳纳米管,催化裂解反应中有很大的化学功效。

2.2化学工业中绿色化学和现代生物结合的应用。讲到了催化剂,这就涉及到另外的技术性学科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就是高科技与高端专业知识结合的产物,学科内又分为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等等。在化学产业中主要应用于生物化学。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选取有机的生物材料,主要是动植物的原料,另外也会采用他们经过上千年演变的产物—地下的煤炭等。催化剂主要由人工催化剂和自然催化剂,分别由人工合成以及采用天然动植物的生物酶。这样能够满足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切合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节约能源,维持现在生态平衡的状态,推动化学工业发展。

3结语

绿色化学论文范文4

传统化学工程使用处理工艺对有毒污染物的处理滞后性较强,通常是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再另外做针对性处理,不仅增加了处理成本,且治标不治本。比如传统工艺烟气除尘,虽然净化了气体,但是污染物直接转化为废渣废水,还需要另一道工序做清洁处理,无疑工序和成本的增加都使得效果不那么理想。绿色化学工艺的介入,可以直接在生产或排放阶段就完成清洁使命,通过化学反应达到预防、控制和消毒污染的目的。

化学原料是化学工程的源头,原料决定了生产流程和工艺的选择,绿色工艺的介入可以从源头上改变原料生产带来的各类化学污染,同时绿色工艺与化学工程的结合还可高效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实现深度开发利用,兼顾无污染、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必然会掀起一轮新的工业革命。绿色原料的典型开发应用比如甘蔗渣、稻草、麦秆以及木屑、树枝、芦苇等可加工成为酮类、酸类与醇类化学品。

在化学反应中使用选择性高的试剂也是绿色工艺应用的一个途径。以石油化工为例,生产过程中烃类选择性氧化反应较为普遍,作为一种强方热性反应,具有生成物不稳定、易进一步氧化等特征,所以,催化反应中此反应并非最佳选择,生成物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提取最终产物,所以,为改善这种情况,使用选择性高的试剂是最佳途径。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还能够降低分离产品的难度提升纯度,无疑实现了提升效益和减少污染的双赢,所以,绿色化学工程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也非常热门。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催化剂对提升反应速率效果显着,所以目前化学工艺领域积极研究无毒无害的高效催化剂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不一,不仅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化学分子深入研究也有助益,分子筛催化剂和烷基化固相催化剂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

2.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应用

分析绿色化学工艺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工艺的重视与开发也彰显了当前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长达两百余年的工业化路程,使得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尤其中国作为当前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三废”问题十分突出,PM2.5问题也成为了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问题等推到了台前更加显着的位置。大型化工企业作为与人们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企业,石油化工与煤炭除去提供能源之外,还提供多种衍生化工产品为人们衣食住行服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消耗的大量原材料都警示着当前必须积极发展绿色化工工艺,以达到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目前而言,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主要以下几种:研发新科技、新工艺全过程控制污染;利用先进清洁工艺从源头控制污染;利用技术和工艺创新打造可循环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等。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作为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就目前来说,主要以三种表现为主,分别是清洁生产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及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使用生物技术服务可再生能源的合成,像有机化合物原料的应用经历了从动植物到石油煤炭的发展过程,现如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各类再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在绿色化工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多以工业酶和自然界中存在的酶,酶与其他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生成物优良、污染少等优势,对于当前化工领域而言,生物酶的利用和研发就成为了绿色化工的重要发展方向。像丙烯酰胺的制备,最早使用丙烯晴,在环城生物酶催化后,不仅能耗与成本大幅度减低,且反应完全无副产物,对工业生产而言有多重积极意义。

除此之外,绿色化工工艺还广泛应用于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领域,生活中有众多具体应用实例。比如空调制冷多使用氟利昂,会造成臭氧层空洞、紫外线增多、温度升高,目前正积极寻求替代品且朝着低能耗方向发展,无磷洗衣粉减少对河流水域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可降解塑造制品对土地、水源危害都将进一步减轻,清洁汽油的使用可对大气污染降低,以上种种尝试都说明了在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领域,绿色化工工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无污染汽油的研发与应用,像低硫柴油、乙醇、二甲醚等,不仅经济环保,发展前景好,且制备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危害都不断降低,证实了绿色工程化工应用的优越性。

绿色化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05-02收稿日期:2016-07-25

“绿色”一词被明确表达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理念,代表勃勃生机,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

一、绿色发展理念概述1绿色发展理念内涵

“绿色发展理念”是在“十三五”期间提出的,“绿色”首先是一种生态颜色,具有多元化,并不是简单的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内涵看,绿色发展是一种创新模式,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是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灵绿色发展,让他们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大学生的绿色发展,包括绿色环境意识、绿色较高的道德素质、绿色行为、绿色心灵、绿色的健康人格,实际上是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约束自身的行为,实现知识、意识、情感和行为的统一。

2大学生培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在现在的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绿色”的教育目标,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不仅仅是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是现代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健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社会上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观念会对现代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使现代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攀比、浪费的行为,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这些因素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中的问题 现代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程管理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1培养重形式轻行为

在进行教学时,出现重形式、轻行为的状况,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引导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在实际的活动中,这是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明显的问题之一。

2培养力度、重视度不足

高校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培养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不齐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管理有待规范,各项管理机制不健全,课程资金投入少等方面。据调查,在高校中,仅有四分之一的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时,会对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进行培养,教学的内容会涉及相关方面,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课程管理不健全,教学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较大;还有就是教学资金投入少,不利于教师开发优质课程,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容较少,并且比较散乱,这会加深教学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师在讲课时,思路混乱,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培养绿色发展理念。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是要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有良好的教学方式。好的培养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

教学效果,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教学课堂一般局限在室内,这会对教学产生很大的限制,在教学时,形式单一,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时,能够将这些影响因素协调、统一起来,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促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就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要建立相关的课程体系,保障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接着要建立良好的环境,使教师的教学顺利开展;最后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观念,主动培养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并强调绿色实践教育,让学生的理念落实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其良好的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相关课程体系

要想使思想政治课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就要确保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接受绿色发展理念,并能够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理念。

2建设绿色教学环境

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要关注课堂内部教学,还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学校和相关教师应该将思想政治课中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教育延伸到教学环境的建设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接受绿色发展理念教育。

3拓展绿色实践教育

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能忽视绿色实践教育,大学生要想培养文明习惯,养成绿色发展观念,就要主动将自身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人生观、环境观。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既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表现,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要转变教育观念,健全课程内容,建设绿色发展课程体系;同时不仅要进行理论课程的讲解,还要将大学生的绿色发展理论落实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绿色实践活动;学校要重视“绿色发展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绿色”环境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芸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问题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2.

绿色化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化学教育;绿色化学理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84-0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我国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传统的化学工业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高校本文阐述了绿色化学理念的涵义,介绍了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实施方法,并且给出了一定的讨论和建议,为高校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参考。现综述如下。

一、绿色化学理念

随着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之路以来,绿色化学理念充分的体现了国家对于污染问题的重视,也能够引导人们保护环境,降低对于环境的破坏。绿色化学理念(Conceptofgreenchemistry)是指应用绿色、环保、天然的自然能源、化学原理或化学工作技术,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无害且节能能源的制造与开发的理念。该理念能够在产品的制造与开发时,采用预防环境污染的科学技术工艺,控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物、废气以及废水等的排放量,合理处理废弃物,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校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高校老师可以介绍传统工业对于环境破坏,带来的农作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的实例,向学生阐明传统工业的弊端。让学生注意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珍惜能源和物质,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另外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家发展的主流方向,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原则观。其次,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校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新型绿色化学技术工艺的认知,培养创新能力。高校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的化学工艺技术,介绍绿色化学新型技术,并讲解优缺点,如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气生产碳酸二甲酯的新方法;在固态熔融的状态下,采用双酚A和碳酸二甲酯聚合生产聚碳酸酯的新技术等,加强学生对于新型绿色化学技术工艺的兴趣,引导对于传统化学工艺进行改进和新型技术的创新。再次,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校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国家培养新型绿色化学高端技术人才,为国家将来的经济发展做储备。高校教师通过介绍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的新型化学工艺技术,新型绿色化学技术专业公司以及环境友好产品,向学生说明绿色化学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强大,应用前景广阔,加强学生对于这门专业的认知和认可,从而为国家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

三、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应该转变理念,提高对于绿色化学重要性的认识。在熟悉绿色化学理念的基础上,高校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教材的教学目的,科学地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备课。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传统化学工艺的弊端、对于环境和人们健康造成的破坏,结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实例,对于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有效的渗透,加强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和兴趣,另外可以通过安排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目前可用的绿色化学技术,强化对于绿色化学理念和新型技术的认知。其次,重视实验教学,开发绿色实验。良好的课堂知识讲授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认知,但是实验教学,往往更加的贴近实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开发绿色实验,要以小型实验为主。要重视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讲解重要的注意事项,加强人身防护。实验准备前,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尽量减少试剂的使用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强调反应物质回收和再利用,对于废弃物质一定要加强专门的处理,防止对于环境的污染。另外,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动手,积极提出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兴趣,加强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再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课外实习机会。先进的新型化学工艺技术不仅仅停留在实验教学阶段,最终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课外实习的机会,如联系具备绿色化学专业技术的公司进行参观,请绿色化学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教育活动等,才能够促使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更深的体会。

四、讨论与建议

目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提出了绿色化学理念,并且加入到高校化学教学内容当中,以提高学生重视自然环境的认知力以及增强环保意识。高校应该提高对于绿色化学理念教育的重要性,在化学专业以及化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中,理性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对于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新兴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强,王榛,李玲等.高校化学实验课程“网络化教学辅助设计系统”的建构与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9):135-141.

[2]张威,王宗亮.电子期刊库对于高校化学学科科研的文献保障状况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用户近五年SCI收录论文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2,(2):108-111.

[3]刘艳菊,范晓晖.论高校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开发途径———基于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双语示范课程的调查报告[J].西北医学教育,2014,(6):1204-1206.

[4]强根荣,赵华绒.以联席会和竞赛为载体构建实验教学改革交流的新平台———浙江省高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联席会暨化学学科(实验)竞赛10周年回顾[J].大学化学,2015,30(6):17-20.

绿色化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 传统营销

一、绿色营销及其成长历程

(1)绿色营销的概述

何谓绿色营销?这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话题。尽管绿色营销在营销学领域出现的时间较短,但是近三十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描述进行了较为具体和深刻的探讨,使得我们对绿色营销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我国学者曾指出,绿色营销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企业以履行社会职责、预防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视角为出发点,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中,作出相应的必要措施,实现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企业的可持续生产、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平衡的营销活动。英国教授肯· 毕提曾经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当然,关于绿色营销的概念不止以上两种,学术界还有很多种看法,但上述概念反映了国内国外的主流观点。通过仔细分析以上概念,我们不难发现,绿色营销主要包含了3个要点:一是实现原材料资源的可持续化运用,避免自然资源因为无休止、无计划的开发而造成资源枯竭;二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安全性、高品质性、高环保性的产品,使其符合消费者日益提高的产品评价标准;三是培养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使消费者养成绿色消费观。因此,我们可以把绿色营销的概念理解为,绿色营销是企业为了实现原材料资源的可持续性运用、避免自然资源的枯竭,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高安全性、高环保性产品的需求,培养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环保意识,进而实现消费者、企业、自然资源三者可持续发展和共赢的经营过程。

(2)绿色营销的发展历程及其必然性分析1.绿色营销的发展历程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演化成学科分支多元化的重要学科。营销学对于指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培养人们正确的消费观、实现资源与需求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营销理念对于经营活动的重要性已经被诸多实例证明,但是随着学科建设的逐渐深入,绿色营销已经成为市场营销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主流的营销模式。

绿色营销这一营销模式,最先是在欧洲国家被提出来的,绿色营销是在一定历史背景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时代的背景,一系列时代机遇是促成绿色营销发展壮大的催化剂。从国际范围来看,绿色营销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是绿色营销的萌芽阶段。在这一时期,部分西方学者基于对传统营销学发展前景的认识和社会文化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绿色营销的初始概念。由于许多学者对于绿色营销的认识还停留在启蒙阶段,他们对绿色营销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他们对理论探索的不系统性、不全面性。通过分析萌芽阶段的绿色营销理论,我们发现此阶段的绿色营销并没有对传统营销理论产生较强烈的革新作用,其理论体系还处于孕育之中。(二)发展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绿色营销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世界各国工业污染的加剧,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营销作为一个完整的题目被西方国家最先提出,从而拉开了绿色营销理论体系发展、完善、成熟的序幕。世界众多学者针对绿色营销及其理论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该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以此为绿色营销理论体系的提出及完最终确立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学术界与绿色营销的正式接触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绿色营销的探索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学习西方绿色营销理论,我国学者逐渐认识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生态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绿色营销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的最大值与统一。

2.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对比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压力,各国学者提出了种类繁多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由于其理论的全面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逐渐被广大学者充分认可。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观在营销学领域的实际运用,是营销学范围的进一步延伸及拓展,它涵盖了市场营销学、环境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对市场营销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和提纯。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学相比有许多优秀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1) 绿色营销及其理论培养了消费者的绿色意识,促使消费者养成了绿色消费的习惯,有助于提升整个消费者群体的道德水平;(2)绿色营销重视与消费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绿色营销运用了一些列的整合手段实现了与消费者群体的良性互动,使企业与消费者进行了充分的感情沟通;(3)绿色营销非常重视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管理,尽力减少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污染。由于供应链涉及产品的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环节,绿色营销的理念促使企业对以上环节加强环境保护层次的监管,使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履行了企业的环境职责。(4)绿色营销充分肯定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并认为环境保护的价值应高于社会价值、企业价值。绿色营销把环境保护的价值放于一个很突出的位置,也就是强调了环境保护价值的核心作用,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提升环保价值的数量及质量。

3.绿色营销实施的必然性

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导致了绿色营销理论的兴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消耗巨大的资源量,但是人类在发现资源、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却面临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处置不理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促使消费者产生了大量的绿色需求,这种绿色需求既包含了绿色精神层次的需求,又包含了绿色物质层面的需求。一种良好的营销文化支撑了消费者的绿色精神层次方面的需求,而绿色营销理论的出现就为消费者精神层次的需要提供了来源。环境的恶化,促使人们愈加需求环保的产品,这就导致消费者对绿色物质层面需求的增加。

②绿色消费有助于绿色营销理论的发展

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体现了消费层次、消费质量的提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反映了人的思想、美感、道德的进步。由于消费者的环保行为可以消除或降低废弃物对自然界的危害性,从而有助于削减处理污染物的成本,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消费可以被看作是生产的目标及刺激力量。绿色消费是一种兼具传统消费观和环保意识的理智性消费理念,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相符,是绿色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绿色消费是消费者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培养环境意识的重要环节,从而促进了绿色营销的理论创新、变革及调整。

③绿色营销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技的飞速前进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质量。作为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由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西方各国每年都会从政府预算中投入较多资金用于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实现了资源的多元化,减少了各国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有效遏制了资源的枯竭,促进了消费者、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绿色营销发展的展望

(1)绿色营销的理念将更加深入各类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论,是市场营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蕴含了浓厚的生态伦理、自然主义的思想。因此,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日益提升,绿色营销的观点将更深入渗透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具体而言,企业就需要充分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大力引进低污染、低耗能的设备装置,从而既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此外,企业在定价策略、利益分配、政策实施等部分也需做出与环境保护相对应的措施,这就要求企业实现产品价格、产品渠道、产品促销的绿色化。

(2)绿色营销将极大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生态环保意识日益深入消费者的心中、政府部门日益重视对各地区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企业的发展战略日益受到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及其产品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否符合消费者的绿色观念,是否与政府的政策相符,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立足的一个重要标准。各种外部因素的压力将使企业重视绿色营销并把其核心思想应用于企业的营销规划和营销过程,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赢得较好的社会认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绿色营销的本土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任何一种营销理念都有其生存发展的空间,但其具体形式都会随空间的变换而发生相应的转换。绿色营销及其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但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将绿色营销的观点运用与日常生产实践中,绿色营销的本土化就十分明显了。许多企业为赢得本地消费者的认同和本地政府的青睐,不断改进营销策略以适应企业所在区域的市场特征,从而使企业不断挖掘发展潜力并创造出较大的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郭萍.21世纪的经营理念——绿色营销[J].北方经贸,2005,(9).

[2]司爱丽.21世纪中国企业与绿色营销[J].经济师,2005,(5).

绿色化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绿色教育;绿色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高职教育应该是绿色教育,高职教育必须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绿色人才。绿色人才是指具有强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相应能力的人才。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开始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建设,通过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这对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教育源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与破坏而进行的反思,早期主要是环境教育,后来由环境教育演绎到绿色教育。有关绿色教育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综观国内众多绿色教育研究者的理论成果,学者们对绿色教育的界定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第一,它既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又是现代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素质教育所达到的理想状态,其思想与观念的核心就是平衡、协调与发展;第二,它以生态文化理论、人的现代化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为基础;第三,它从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着眼,并以其“绿色”的教育模式,综合反映教育实施的状态,并蕴含着其实现的机制;第四,“绿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和能力的人。绿色教育所培养的绿色人才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绿色人才具备关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意识和能力,步入社会后不仅对原有专业的科学知识灵活掌握和运用,而且有能力自觉把生态和环境保护知识有机地同本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所从事的工作内涵更深刻;第二,绿色人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把社会与自然、人与人、发展与环境条件、眼前与长远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协调,始终保持清醒的、理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第三,绿色人才具有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意识、品质、精神境界和伦理观念,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凡是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生态协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都称之为绿色教育。大学生的绿色教育就是指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为着眼点,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渗透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中去,内蕴于素质教育之中,为“两型社会”建设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一种高校教育活动。它不仅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更注重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教育。

二、高职绿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绿色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绿色教育开展较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绿色教育体系。教育的对象不能做到全程性,内容综合性不强,形式单一,实践参与性差。我国教育体制过早地实行文理分科,大学学科专业分割过细,分布不合理,使大学生很难受到系统、深入而又科学的绿色教育的培养,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课程体系的非“绿色化”,即没有开设绿色教育相关的选修课和必修课。学校除了环境系外,其他系和专业的学生很难受到绿色教育,这就极大地制约了绿色知识的普及,更谈不上较高层次的绿色思维、绿色意识、绿色观念的形成和提高。即便是环境科学专业,也由于忽视人文教育,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 绿色教育尚存在误区

现行的绿色教育存在两个误区。误区一:绿色教育的内容就是简单教育学生爱护自然,珍惜自然,多种植绿色植被,减少垃圾污物的排放量。其实,绿色教育的内容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理论教育青年,提高他们对人类与自然、个体与群体、当代与后代关系的认识,改变思想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善待环境的道德观;误区二:保证绿色教育进行的主要措施就是开设环境保护必修课程。其实,开设环境保护课是环境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并不是它的全部。设置专业课程才是绿色人才成才的关键。大学的绿色教育要着眼于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环境问题,既要有较深的理论性,又要有较强的实用性,这就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所能够完成的,必须全方位进行。

三、绿色视阈中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建构绿色人才培养模式应考虑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以培养绿色人才为基础,调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方式与培养途径,提高绿色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绿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1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绿色知识的认知比较肤浅,绿色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对环境科技知识与常识的了解不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应当对环境科技知识与常识有相当的了解。据了解,很少有学生知道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的具体日期。绝大部分学生环境科技常识仅仅是停留在“听说”的层面,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知,这就影响了学生对环境、资源问题的判断,降低了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敏感度。绿色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大学生绿色道德自律性的欠缺,他们的行为除部分自觉外,大部分是受到外界监督作用的影响,缺乏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现象做斗争的勇气和精神。当遇到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时,很少有学生会采取“坚决制止”的方式,大部分的学生会采取“与我无关听之任之”的方式。由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和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念和节约观念。学校里倒剩饭菜、常用一次性碗筷、浪费纸张、常明灯、常流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的绿色知识、绿色意识、绿色道德的欠缺,势必造成对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制约了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开展。

树立绿色教育理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学校要用循环经济理念制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远、中、近期规划,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的人才的摇篮,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可以使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第二,把创建绿色大学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第_二,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评价各项工作;第四,建设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循环经济理念的教学与管理队伍。绿色教育是跨学科教育,具有一支可从事绿色教育与管理的师资队伍是保证绿色教育质量的有生力量和必要基础。绿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知识往往具有交叉性和前瞻性特点,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健全绿色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活动的特点,绿色教育首先应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和保证。因此,要

建立健全绿色教学体系,将“绿色”覆盖一切教学领域。

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应该是学习加实践创新。根据绿色教育理念,我国的高职院校应以绿色人才的培养为本,通过“学习实践创新”的课程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随着学科问的交叉与综合的日益加大,人类社会环境和资源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才能解决,因此具有跨学科宽专业背景的绿色人才培养日益重要。与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绿色人才必须实现专业教育与绿色教育的统一。绿色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性综合课程,其使命是要发展学生对绿色知识追求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理性精神、人文情怀、人生品位等,归根结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绿色教育课程设置上,应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从“专业化”转向“综合化”,既开设专业课程,又开设绿色教育课程。第 ,建立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对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修公共课,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跨系、跨专业的选修课;第二,在所有专业的课程中,都应渗透绿色意识,既要普及环保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伦理、环境素养;第三,将绿色教育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纳入德育的评价体系。这样,使学生形成某种职业定向以及用较短的时间胜任某一专业领域工作的能力,获得谋生的技能和生存的手段,同时,又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需求出发,达到做人和做事的结合。当然,要从单纯的学科人才的培养向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转变,就要在开设科学方法论课程和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全面的、综合性的培养,能够适应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适应经济与科技综合性发展和人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

综合以上内容,建立健全绿色教学体系要做到:第一,在教学规划中规定的知识与理解、技能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培养目标中渗透循环经济内容;第二,在专业(学科)建设中结合学校特色设置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相关专业或建设相关学科;第三,在课程设置中通过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课,把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意识的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第四,课堂渗透,在相关环保课程教学中有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内容渗透,且结合自然贴切;第五,专题教育,学校经常或定期开展环境教育与循环经济的专题讲座或专题讨论。

3 创新绿色教育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培养绿色人才,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开创绿色教育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以降低教学过程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绿色教学技术、绿色产品,减少教学活动对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二,教学管理模式,要优化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新的最优的教学管理模式;第三,教学方法,要采用体现参与和探究精神的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验。

高职院校绿色人才培养在我国还是探索阶段,也是学术界积极借鉴国外大学绿色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大学生绿色教育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构建高职院校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是高职院校与社会发展之间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的过程,实质上是高职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动态过程。上述三个方面的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新的教育思想对绿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变革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我国大学生绿色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琼,我国工科院校绿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哈乐群,绿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9,(2)。

绿色化学论文范文9

绿色教育理念

“绿色教育”源于对于现代社会与教育的反思。是指尊重、理解与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遵循生命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差异,努力唤醒与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与发展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绿色教育的核心是“三个尊重”,即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和尊重差异,以下分别予以阐释。

1.尊重生命

学校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人,人与物具有本质区别,人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因而,绿色教育首先强调尊重生命。在学校教育中,尊重生命表现在: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其中是安全的,不会受到欺凌、侮辱或伤害;给予孩子生命的尊严和自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要自觉通过行动、良好表现去建立和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认可、肯定孩子,经常鼓励、赞美孩子,促使孩子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心;理解孩子、关心和爱护孩子,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出对孩子的爱与关心,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情感,内心充盈生命的美好与力量;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成就感、价值感,感受和经历生命的自我实现;促使生命不断认知人生与世界,通过每一个教育契机的引导,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创造机会扩大孩子的知识和实践视野,不断扩充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习惯和意志品质,能够善良、友爱、乐观,学会理性、自制、自省、勤劳、审美,等等。

2.尊重规律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认识和遵循规律,可以与万物和谐相处,事半功倍,提高实践行动的效率。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认识和尊重规律,围绕“教书育人”目标开展各种活动,促使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认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促进孩子身体健康成长,遵循心理规律促进孩子心理的不断成长和成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方法;认识和遵循学科及学科教学的规律,每个学科都有其知识、能力建构和情感形成的逻辑和方法,教师要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本质、结构、思想、价值与方法,认识学科教与学的规律,形成方法意识,在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采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去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认识和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任何的知识、能力、情感要想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都需要一个自主认识与领悟和过程,因而,绿色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体验、思考、探究、归纳和抽象,学会自主发现学科学习和各种认知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能力技巧、精神世界和认知方法。

3.尊重差异

万事万物都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差异是客观的。每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的,体现在家庭背景、知识基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智力类型、认知风格、学习风格、思维风格、心理需求等各个方面,“绿色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偏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要;根据学生智力、知识基础等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和性格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长善救失;根据学生的习惯特点,有意识地去改变其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根据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此外,学校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天赋和特长,为学生开设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选修课程等,提供给学生多种个性选择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掘自身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绿色教育区域行动策略

围绕“绿色教育”的“三个尊重”的基本理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行动:

1.教师“绿色教育”价值观行动

①开展“绿色教育”价值观个人专题报告

在“绿色教育”理论探索基础上,我们组织区域教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到学校去开展“绿色教育”价值观个人专题报告,报告主题内容为:“绿色教育”之“三尊重”理论、“绿色教育”之“尊重生命”解读、“绿色教育”之“尊重规律”解读、“绿色教育”之“尊重差异”解读,以及围绕三个主题开展的相关理论。

②编制《“绿色教育”核心理念(25条)》和《学校行动改进关键词(8组)》,宣传“绿色教育”的价值观

在“三个尊重”理论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我们研制了《“绿色教育”核心理念(25条)》和《学校行动改进关键词(8组)》,将“绿色教育”基本理论以简短凝练、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干部工作会议上进行,并责成学校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本校教师进行宣讲和解读,促使全区教师对“绿色教育”价值观形成共识。

③征集和评选反映教师“绿色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案例

为了促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并以“绿色教育”的“三个尊重”价值观指导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我们组织了“绿色教育”优秀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教育案例分为“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和“尊重差异”三个主题。教师根据绿色教育“三个尊重”的理念,结合自身经验和案例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促进绿色教育价值理念的认同、理解与内化。

④组建“绿色教育”讲师团,开展交流分享

为促进绿色教育实践经验的交流分享,我们按照“绿色教育”三个主题“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组建了三个“绿色教育”讲师团,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宣讲教师个人的“绿色教育”案例和经验,阐释个人对于“绿色教育”理念的理解。

2.绿色课堂改进行动

①全区教师基于“三个尊重”理念自主进行绿色课堂改进

将《“绿色教育”核心理念(25条)》下发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对照核心理念,自省自悟,探索绿色教育课堂改进,每年区教育教学研讨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等都以“绿色教育”核心理念为主题展开,每年征集绿色教育课堂改进论文,促使教师深刻理解“绿色教育”理念和研究绿色课堂实践策略。

②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绿色课堂改进专题研究

学科教研员和学科骨干教师一般对学科教学有着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因而,在绿色教育推进过程中,我们着力发动这些力量,促使其对学科教学价值、学科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特点和学科教学策略等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带动区域整个学科组绿色课堂改进的深入。

③实验校基于学科教研组进行绿色课堂改进行动研究

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学科教学研究的平台。我们要求学校教研组基于绿色教育理念和学校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绿色课堂改进行动研究。教研员和教科研员定期去学校进行指导。同时,在区规划办课题立项时,设立教研组绿色课堂改进研究专项,推动课堂改进的深入研究。

3.绿色学校文化建设行动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绿色教育”实践中,我们促进学校梳理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育人目标等文化要素,并深刻理解学校文化与绿色教育理念的内在契合。

①成立“绿色学校文化立校联盟”

为促进学校深入理解绿色教育理念于学校文化中的渗透,学习其他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经验,我们组织成立了“绿色学校文化立校联盟”。每个学期每个学校承办一次绿色学校文化交流活动,分享自己学校的文化理念,交流自己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提出自己学校在文化建设中的思考、困惑与困难,聘请专家指导,联盟校集体研讨,共同推动绿色学校文化建设。

②学校自主研究和发展绿色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生于学校、发展于学校、成熟于学校的,学校是自身文化的源泉。因而,我们提倡学校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家长的力量,挖掘学校文化和精神内涵,根据绿色教育理念推动学校文化发展,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将文化理念落到实处,让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学校文化,促使学校文化影响每一位师生的思想、情感和言行。

4.学生绿色健康成长行动

①开展学生生涯教育行动

我们制定了生涯教育的总目标和分学段目标,探索生涯教育内容体系、实施策略和途径,在实践中开展生涯教育活动。

②改进营养餐管理

我们首先调查和分析了学生在校用餐状况的满意度,以及存在问题、原因,然后变革管理机制,成立营养餐管理机构负责营养餐管理,保障了学生的营养健康。

③开展学生绿色成长评价

通过培训、阅读和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了解动机理论,理解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和成长。

④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每年征集“绿色教育优秀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开展分享交流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形成理性和研究思维,学会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