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05-15 16:31:49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范文1

关键词:国防教育;功能;创新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使之制度化,是高校一项重要的任务。中共中央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把国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功能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实践证明:国防教育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和实践课,具有高校课堂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政治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价值教育,是以增强国防基本观念,锻炼国防基本技能的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在价值导向上具有趋同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交叉性,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开展国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思想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系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可以进一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信念。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养成教育功能。当代中国大学生由于受和平社会环境和比较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的影响,普遍地存在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及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而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高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行为自律的良好习惯,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作用。高校国防教育既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启发自觉性,从而使学生自觉接受训练;同时又靠军事强制手段,促使学生达到训练标准、实现国防教育训练的目标。这有利于高校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的意志,达到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苦的精神的目的。

(三)高校国防教育的学风培育功能。国防教育通过其特有的革命知识教育、军队纪律教育等,对学生纪律观念、学习观念的养成,及校风学风、大学精神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以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它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启发自觉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搞好训练;又靠强制的力量,达到教育训练的标准,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国防教育要求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练兵。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

(四)高校国防教育的健康教育功能。其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国防教育,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军事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矫正不良的行为姿势,强化学生身体锻炼,增强学生体能和体质。其二,良好的心理素质。国防军事训练有其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组织。大学生军训比平时高校的学生日常生活相比具有更加严格的集体性、纪律约束性。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磨练意志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教育功能。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加强与创新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重视。扩大高校对国防生的吸引力,在优质大学扩大国防生招生比例,特别是增加国防生中的农村生源比重。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基础上,加大多媒体宣传力度,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把教育创新放在首位。一是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用新观念谋求新发展,使高校国防教育的方方面面贯彻先进性要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创新发展国防教育内容。新时期,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国防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党的军事思想、战争史等,还要包括高科技信息化战争知识,兵役制度等国防基本常识,以及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国防法律法规。三是抓住教育重点环节,推进国防教育公共课建设。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把开展大学生军训与国防教育结合起来,在完成军事训练课程基础上可请军事专家、英雄模范开办讲座、报告会、放映军事理论题材电影、录相、纪录片等,多途径上好国防知识教育课。四是创新教育方法。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一致性,与高校不同科、不同年级的群体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特别要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育功能,整合高校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国防教育氛围。五是提升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多元教育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效果,要发挥好课堂教育教育主渠道作用,紧跟国内国际形势,增强教育时事性、针对性和生动性。要发挥好校园网络“课外辅导员”作用,丰富和完善国防教育专栏和网页,吸引学生主动来学知识、受教育。要开展好经常性国防教育,通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举办主题教育参观等一系列活动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课堂教育和娱乐活动各个领域。

(三)增强国防教育设施建设和投入,盘活已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大国防教育宣传投入。经常举办富有特色的流动展览和巡回展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新时期,充分探索、挖掘和发挥国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养成教育功能、学风培育功能和健康教育功能,既是进一步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国防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国防教育的方法,切实让国防教育体现时代性,增强实效性,使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曾蓉.国防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德育价值[J].教育园地,2009,(1).

[2]胡勇胜.论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取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4).

[3]张成斌.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

[4]胡勇胜.国防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考试周刊,2008,(12).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范文2

目前众多院校将国防生与普通学生集中进行教育培养,从而忽视了国防生作为特殊群体与普通学生的区别,国防生与普通学生在法制观念上的差别并不明显,表1中国防生和普通生认为,宪法和法律在各种社会行为规范中享有至尊地位的比例分别为71.92%和73.56%,两者对社会行为规范中究竟谁占据至尊地位的认识相差较小,而相对于普通生,更多的国防生则认为党的政策和章程享有至尊地位。国防生长期接受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其纪律观念强于普通学生并不意味着国防生的法制观念就强,而这一点恰恰也是国防生加强法制教育以提高法制观念的原因之一。国防生在校期间不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参加各种必要的军事、军政训练,这一系列举措培养了国防生基本的军人所具有的某些素质。在国防生教育中,政治素质处于首位,而政治素质中也灌输着各种法律对军人的基本要求,如《国防法》、《现役军官法》、三大条令等对军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就是最好的例证,国防生凭借着这种政治素质也能够分辨是非。但是,国防生一旦遇见具体的法律问题或者基本的法律常识时却没有办法用政治素质来辨别。表2中具体问了法律对公民一般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问题,除了16.34%的国防生答对之外,83.66%的国防生所回答的均是错误答案,这从正面反映出国防生法律知识的欠缺,遇见具体问题时只能凭主观愿望去回答,其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许多国防生主观认为,只要严格遵守部队的相关规定就可以,没有必要学习众多法律知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储备有助于国防生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的提升。当前,我国国防生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由部队的一些规章制度来进行自觉的调整,这就使得国防生的法制教育没有一个系统的过程,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国防生法律信仰的形成比较艰难,目前其法律信仰仍未建立(表3)。表3中当问到了对我国法院公正判决的信心时有52.22%的国防生没有信心或者说不清楚,这一点明显可以看出一大部分国防生对司法机关公正判决持怀疑态度,尽管其未真正涉诉,体现出国防生法律信仰的缺失。而大多数国防生在做出某一行为时主要还是基于自己的道德标准。

高校与驻校选培办共同培养和教育是国防生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法制教育同样不可避免。国防生平时的法制教育主要由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共同负担,但其分工上稍有不同,主要体现在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时间上。高等院校对国防生的培养教育与普通学生基本一致,将普通学生与国防生纳入统一的教育范畴,统一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其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民事法律法规以及刑事法律法规。驻校选培办则专门针对国防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部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教育和培养,有些驻校选培办由专门负责法制教育的干事负责组织实施。当前国防生法制教育依然不够完善,驻校选培办对国防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太够,缺乏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相关主管干事和教师对国防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法制教育。驻校选培办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大多数是请外校的法律专业的老师或者军队内部兼职教授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较为单一,教育内容无法与国防生的学习和训练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无法调动国防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国防生法制教育与普通学生法制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差别不大,无法让国防生明确树立法律信仰和法律信念的价值和意义。法制教育上师资的缺乏无疑是当前国防生法制教育的瓶颈,各个高校与选培办在联合培养和教育上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无法形成联动效应。

我国国防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国防生法制教育与普通生法制教育相比似乎更具有挑战性,其任务更加具有艰巨性。当前我国普通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制教育问题依然很严重,全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例触目惊心,其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淡薄程度让整个社会为之汗颜。血的教训使得各高校逐渐加强和重视起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国防生作为普通大学生,其同样也面临着各种问题,法律意识的淡薄同样也会致使他们因为违法犯罪而离开国防生队伍甚至留下终生遗憾。加强和重视作为普通大学生和后备军官双重身份的国防生法制教育,就必须明确当前国防生法制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为国防生法制教育问题的更好解决提供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国防生法制教育关系着我军依法治军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程度,国防生素质的高低,特别是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军吸纳怎样的人才补充到基层部队中去。目前,我军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多,部队法制化建设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如果国防生法制观念和意识淡薄,如何才能适应部队法制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国防生在校期间,自身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各高校和选培办忽视国防生这一主体的特殊性,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区别。法制教育的核心在于法律信仰的建立,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仅仅在于要求国防生严格按照军队的规定办事,忽视了对法律精神和理念的养成。

驻校选培办和高校由于合作机制问题,其分工中缺乏专门的法律专业师资力量,没有专门的法律干事对国防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讲解以及法制教育。在平时需要对国防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只能依靠当地的军事法院的军事法官或者军内的相关法律工作者,缺乏专门的人才队伍。各个高校尤其是综合类大学,其师资力量相对较为完善,然而缺乏了解和熟悉军事法律法规的专业人才,法学院的老师只能就民事或者刑事等方面对国防生进行普通生活中所需要的法律知识的传授,但依然缺失了特殊主体所应该熟悉的军事法律知识。人才队伍的不完善给国防生法制教育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这也同样是驻校选培办不重视或者忽视国防生法制教育问题的原因之一。国防生法制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或者专门对相关法条进行枯燥的讲解和记忆,各个高校将国防生与普通学生集中进行法律知识的宣讲,集中体现在对法条的具体规定进行的详细阐述或者播放相关犯罪类型的视频警戒大家。法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单一使得国防生无法充分培养起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仅仅是为了完成驻校选培办或者学校的任务,几乎没有实质效果可言。教育方式单一的另一体现是没有建立长效的交流和咨询机制,法制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以及法律对于某一件事情如何规定,这些除了法律专业的学生熟知外几乎没有哪一位学生专门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交流和咨询机制的建立则可以为国防生法制教育以及法律信仰的建立提供交流平台,目前我国各驻校选培办还没有建立具体的法律咨询平台。#p#分页标题#e#

国防生作为特殊主体必然要特殊对待,国防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普通大学生所熟悉的法制教育内容,而且更应该拓展一些今后任职所需要的军事法律法规。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对国防生的法制教育内容与普通学生基本无异,各个驻校选培办主要围绕“三大条令”、《现役军官法》、《国防法》进行学习,但仍然不能涵盖一些重要的军事法律法规。法制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教授的内容大多数是分散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内容体系。国防生法制教育内容的不完善、不系统最终影响的是国防生法律信仰的建立,无法实现国防生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凸显法制教育的功能。国防生法制教育体系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各驻校选培办没有建立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因而其教育的时间并不固定。国防生法制教育基本是按照上级的安排或者是每学期组织国防生听取军内的法制教育报告或者讲座,以此来完善国防生法制教育。然而教育时间的不固定无法达到法制教育本应由的效果,时间的不确定和不固定成为国防生法制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国防生培养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依靠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即军地联合培养模式。然而,由于国防生培养仅仅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驻校选培办和高校联合培养机制依然不够完善,导致双方无法一起用力。高校认为国防生以后是为部队服务,应当由驻校选培办担负主要的培养责任;而驻校选培办则认为国防生的学习生活主要是在高校,因而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双方在培养问题上尚没有较为明晰的界限,这也是国防生法制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之一。国防生法制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则主要有两点,即国防生培养模式的不健全和国防生法制教育理论的不完善。这两点因素直接决定了国防生法制教育上的诸多问题。我国国防生培养虽然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但比起西方国家依托普通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制度几十年的发展依然较为年轻,许多地方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国防生法制教育问题。尽管各驻校选培办尽力完善国防生的培养和教育,为部队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但由于国防生培养的目标多样化,无法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去培养,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国防生培养目标的需要进行教育。国防生的培养只有大学四年时间,而国防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仅仅限于法制教育,如何能健全国防生培养模式,使得国防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树立法制信仰和信念亟待探究。

国防生法制教育被作为国防生培养的边缘学科(实际上应该处于主要学科),其理论研究和创新相对较慢。当前我国研究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专家和学者较多,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著作和论文。然而针对国防生这一特殊主体,其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并没有充分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因而研究的学者相对较少,国防生法制教育理论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目前处于空白状态。缺失法制教育理论的指导,同样是国防生法制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之所在。国防生法制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相结合是法制教育问题解决的根本需要,因而国防生法制教育问题的最终解决依然需要国防生法制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加强我国高校国防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探究

面对我国高等学校国防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分析探究,笔者从五个方面来研究国防生法制教育的对策。国防生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法制教育有别于普通学生,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关系重大,直接关系着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对国防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法制教育最终需要驻校选培办和高等学校的联合培养和努力。国防生的培养教育关系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驻校选培办和高校各院系作为国防生培养的主阵地,应该不断更新培养观念,顺应部队的实际发展状况和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为部队培养一流的人才。在法制教育方面,驻校选培办和各个院系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敢想、敢干、敢于创新,改变以往顺其自由发展的培养模式,紧紧跟着新军事变革对军队人才的总体要求走。此外,还必须充分认清国防生法制教育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从本质上厘清两者的差异,防止将两者混为一谈。对于国防生法制教育问题,院系和驻校选培办宣传法制教育从自己做起,努力改革工作思路,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国防生法制观念,适应新时期部队发展的实际需要。驻校选培办应该下放自己在培养中的角色地位,多与院系沟通交流,让各培养院系认识和领悟到当前军队对人才的具体要求。

驻校选培办应该积极选择精通法律的干事作为国防生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教育老师,为国防生不定时地提供法律咨询和经常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主管法制教育的干事应当制定完善的法制教育计划,定期为国防生进行法制教育。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整合,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首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院培养工作要突出重点。要与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相结合,要以中青年骨干为重点,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②其次,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学院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培养费用也会越来越高。随着需要培养的人数越多,经费必将捉襟见肘。为此,学院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保证师资培养经费预算单列、专款专用。再次,坚持以教学为本,注意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学院的师资队伍培养要围绕教学来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可采取如下途径:首先,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如:讲座、研讨班、教育理论学习班、教育技术培训班等,促使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其次,制定各项政策来进行引导,如:任命一批教研能力强的教师为主讲教师,并提高相应岗位的课时补贴;在教师职称评审和考核中对教学研究水平提出明确要求,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论文与科研成果和论文同等对待等等,积极鼓励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充分肯定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使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③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范文3

途径之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全面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我们倡导一切先进文化思想的永恒主题。在当代中国,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其直接目的就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即培育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家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意识。这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因此,新时期的高校国防教育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以増强大学生国防意识为重点,在创新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上下功夫,使国防教育能贯彻先进性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要树立国防教育新理念。高校国防教育应坚持‘三个协调”的原则,即集中教育(新生军训)与经常教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及国防知识讲座)相协调的原则;重点教育(国防生)与普及教育(非国防生)相协调的原则;理论教育与军事实践密切协调的原则。同时,要増强“三个结合”的国防教育的新观念,就是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全过程,应做到与学校素质教育、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生军训工作方面,应做到地方院校与当地驻军相结合;在军事理论教学及国防知识讲座等方面,应做到校际结合,即地方院校与军事院校相结合。从而不断拓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増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充实和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国防教育的内容是由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决定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重点。我国目前面临的不仅有来自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也有强权政治、贸易磨擦、信息保密、文化渗透、能源供应、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当代国家安全己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还包括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层面。高校国防教育应跟上时展的步伐,根据当今国内国际环境,不断充实和更新国防教育的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新型国防观,让青年学生明白“弱国无安全”,一个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在于强大的综合国力。特别应结合新时期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模式,在继续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基本军事技能训练的同时,有重点、系统化地抓好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强化反侵略、反分裂的意识;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加自觉地増强国防意识,履行国防义务;牢固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的大国防观念,提高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科技、信息、资源安全的自觉性,高度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不断増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安全、稳定与发展作贡献。

途径之二:坚持“一门为主、多门渗透”,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紧密跟踪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是加强国防教育的本质要求。当前,高校国防教育方法和形式比较单一,教育辐射面不广,渗透力不强。高校国防教育应根据高校特点,坚持“一门为主、多门渗遂’的方针,充分发挥课堂、课外两个教育主渠道作用,使国防教育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渗透,努力扩大高校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首先,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将国防教育与专业课和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原则,増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多制作电子教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军事训练,是大学生増强国防意识,掌握军事基本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军事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和重要补充。高校应采取将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健全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军事化。同时,应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及时将国防教育思想有机地渗透到各专业课和公共理论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国防科学研究活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使大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増强国防意识。

其次,坚持国防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高校应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各种文艺表现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増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与“双拥共建”和“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等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教育;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高级将领,为青年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或选择当前国际、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突出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形势教育;经常播放国防教育影视片或优秀爱国歌曲;广泛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赛和征文活动等;利用每年的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举行国防教育周,让大学生进军营,了解部队生活,学习军队作风和军人品质,培养国防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结合人民防空教育,进行战地救护训练;结合“119”活动,开展消防灭火民防体育比赛;结合防震救灾活动,开展抗灾演练疏散活动;结合社会实践,开展野外拉练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指南针,看懂定向地图,掌握野外生活常识和基本越野技能;定期举办国防知识及学生军训图片展,利用宣传橱窗搞好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的宣传。尤其要把国防法制教育融入国防教育之中,突出抓好《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増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途径之三:注重加强“四大建设”,不断整合和优化国防教育资源全面整合和优化国防教育资源,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紧密结合新的形势,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首先,加强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军事学科课程体系,是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国防与军事科学研究、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军事课程是长期军事实践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是通过特殊选择和组织构成的可供传授的学科体系,具有学科性和认识性两种属性。高校应将军事学科和军事课程,列入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来建设,认真组织力量进行军事科学研究,建立体现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特色的学科与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科与课程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国防的本质特征是以军事活动为主的国家防务。高校国防教育的教材体系只能以军事学科体系为基础,按军官必备素质,选择反映军事学科本质的军事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内容进行建设。军事教材建设应按照《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国防法规和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着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国防法制观念,使其増强国防意识,激发献身国防事业的精神。特别要密切跟踪现代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强调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把军事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反映到教材中,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防军事理论课特点的军事理论教材体系。

其次,加强教育阵地建设。良好的物质条件是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高校应结合实际,下大力抓好各类国防教育阵地建设,为进行国防教育创造有利条件。高校要不断拓宽教育渠道,开辟教育阵地。一是加强与当地驻军的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和武器装备,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组织学生到兵营去参观学习,了解和掌握常规兵器的使用性能及特点,扩大视野,増强国防意识。二是大力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将当地或省内外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历史旧址、烈士陵园、文化体育设施和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等作为国防教育活动基地。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创办青年军校、预备役学校等国防教育基地。三是建好国防教育信息网站。网络具有开放性、直观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高校应占领计算机网络这块新阵地,制作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符合青年特点的国防教育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这个课堂开展网上国防教育。同时,应由专人负责网络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保证国防教育网站的质量,利用国防动员自动化网络和各类社会网络,为青年学生搭建学习国防教育基础理论、传递国防教育信息、交流国防教育经验、宣传国防教育先进典型的平台。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师资,是确保高校国防教育高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前,国防教育师资薄弱是大部分高校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国防教育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创新国防教育师资培养机制,着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国防师资队伍。高校应采取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办法,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将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具有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必要的军事技能的人员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关专业教师,选拔到国防教育岗位上,并送他们到军事院校进行专业学习或进修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学历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从军事院校适当引进毕业生做专职教员,或聘请军事专家、国防教育专家、教授做客座教授,聘请英雄模范人物、国防教育专业教师、军队干部和军事院校的教员、人民武装干部、军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和民兵、预备役骨干人员等做高校国防教育兼职教师。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

一、引言

自1985年国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六部委下发《关于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问题的通知》(教体[1985]001号)文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以来,各普通高校根据文件精神不同程度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的高校国防教育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国防后备役队伍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国防教育效益的特殊性,以及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国防教育在国家战略和人才培养中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效益,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对开展国防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效益观念,实行“粗放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实现。在此背景下开展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研究,对于促进高校认清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强化国防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国防教育效率和效果都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国防教育效益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国防教育是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它要解决的问题,既有国防建设的问题,又有公民素质教育的问题。从国防建设的角度来说,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公民的国防素质上,即通过教育在公民的心中筑起一道保家卫国的心理长城,而且要培养公民较强的国防行为能力,以更好地履行国防义务,从而达到巩固国防的目的;从育人的角度来讲,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对青年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青年学生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和毅力品德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功效。所以高校国防教育效益是国防效益和育人效益的综合。高校国防教育效益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战略性

国防教育效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涉及到国家和个人最高层面的利益问题。纵观世界发展,弹丸之地的瑞士之所以能屡次避开战争的侵扰,傲立世界强国之林,正是源于其国防体系和国防教育的收益。而屡遭战争浩劫、积贫积弱的国家都是因为其国防体系和国防教育的脆弱。所以,国防教育的效益是居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层面的收益。

(二)潜在性

一是国防教育直接效益在和平时期是不明显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当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时就会显现出来;二是高校国防教育效益并非独立显现的,而是体现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领域等各个部门效益之中,尤其是体现在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其间接效益价值甚至高于直接效益。

(三)长远性

一是体现在其培养的高素质国防人才在国防实践中是长期发挥作用的,而且产生的国防效益越来越大,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二是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在国防教育中所获得的启示和形成的健全人格、良好素养能有效地推进他们的事业发展和走向成功,让他们终身收益。

(四)复合性

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物质领域的,又有精神领域的;既有显性的效益,又有潜在的效益;既有国防建设领域的,又有其它社会领域的;既有现行的,又有潜移默化、逐渐呈现的,体现出复合性的特点。

三、国防教育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

效益评价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认识活动,需要评价者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综合相关要素和信息,对被评价者的行为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基于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战略性、潜在性、长远性和复合性特点,其评价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专业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需要评价人员和评价对象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实现。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除了秉承相关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一般性原则外,还需紧密结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个性特征综合进行设计。

高校国防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军训、军事理论教学和国防活动开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必要的军事技能,提高其国防行为能力,并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高校国防教育的育人效益和国防效益的实现分别体现在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国防精神养成、国防知识掌握和自觉的国防活动开展方面。另外,高校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其自身组织队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也是国防教育实施的结果,同时为国防教育提供条件和保障,同样反映出国防教育的效益。因此,评价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要素主要在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活动和实施主体的教育保障5个方面,它们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

1.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保卫国家安全、履行国防义务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兴旺的重要精神因素。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形成并固化于头脑中的思想意识,真实全面地反映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因素有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国防形势观、国防义务观和国防建设观。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相关问题的历史、现状、发展、规律、本质等的认知、评价和预期;国防形势观是对国家安全现状及其防务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国防义务观是对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职责认知;国防建设观是对国家国防体系建设和军队建设的理性认识。

2.国防精神

国防精神是公民对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观念、意志、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综合。国防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信念、国防奉献精神、革命纪律性和牺牲精神四个方面。大学生的国防奉献精神反映在大学生接受部队挑选、主动服兵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革命纪律性反映在大学生对三大条令的认同及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牺牲精神反映在国家国防安全受到威胁时大学生牺牲个人、保卫祖国的信念。

3.国防知识

国防知识是公民为了履行国防义务所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只有熟练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才能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大学生国防知识体系主要反映在对现代军事知识、现代武器知识、现代防护知识和国家安全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上。

4.国防活动

国防活动是大学生在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指引下,自觉开展国防宣传、国防教育活动的总称。大学生自觉的国防活动的开展,反映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状态,同时又是学校国防教育的进一步延伸,能提高国防教育效益。评价大学生国防活动效益的要素有国防活动体系建设、国防社团组织建设、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军事体育开展、军事选修课开设等。

5.教育保障

教育保障是高校为开展国防教育所提供的人力、财力和政策支持。国防教育保障是取得国防教育效益的必要条件,在当前高校办学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它又是国防教育效益的直接反映,因为理性的办学者只会把钱用在刀刃上,追求投资的效益。评价高校国防教育保障要素有学校军事课的定位、主讲教师数量及素质、教学课时与学分、军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等五个方面。

据此,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一。

表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综合评价指标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根据大学生国防观念、国防精神、国防知识、国防活动和学校教学保障方面建立起普通高校国防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面临的任务是把种类众多的特征指标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结论。

在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为定量指标,可通过统计数据获得;有些为定性指标,只能采用主观评价法获得,而且要求最终的结果能够量化,具备可比性。对于这样的评价问题,常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即用模糊(Fuzzy)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过程如下。

1.构建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单层综合评价模型

设U={u1,u2,…,un}为n种因素(评价指标)构成的集合,称为因素集;V={v1,v2,…,vm}为m种评价结果所构成的集合,称为评语集。一般的,各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故因素的权重分配可视为U上的Fuzzy集,记为

A={a1,a2,…,an}∈F(U)

其中a=1,a表示第i种因素的权重。

另外,m种评价结果也并非都是绝对地肯定和否定,故综合的评语B也应看作为V上的Fuzzy集,记为

B={b1,b2,…,bm}∈F(V)

其中bj反映了第j种评价结果在评价总体V中所占的地位。

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R的像(向量)R(ui)=(ri1,ri2,rim)叫做单因素评价,它是V上的模糊子集,其中rij(0≤rij≤1;i=1,2,…,n;j=1,2,…,m)表示从因素ui考虑该事物能被评为v的隶属度。将模糊映射R的全体像(向量)并列起来得一单因素评价矩阵R,称综合评价的变换矩阵。

R=r r … rr r … r…r r … r

这样,当权数分配和变换矩阵为已知时,应用模糊矩阵的复合运算即可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的初始模型:

B=A・R=(a,a,…,a)r r … rr r … r…r r … r=(b,b,…,b)

通过对因素集的划分,上述模型亦可扩展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它就是将初始模型应用在多层因素上,每一层的评价结果又是上一层评价的输入,直到最上层为止。其具体方法这里不再介绍。

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是指一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的确定方法一般有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两种。前者属于主观赋权法,能够反映决策者的偏好,适合于各指标间关联性较低的情况;后者属于客观赋权法,更加适合各评价指标间具有较强关联性的情况,能够减少评估权值的工作量。基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所选择的指标特性,我们选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将评价指标层次化。我们将评价指标分为两个层次,确定了上下层次指标间的隶属关系。

(2)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目标层次结构建立后,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比较结果常以1―9标度法表示。各级标度的含义见表二。

表二1―9标度的含义

这样对于同一层次的n个指标,可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aij}。判断矩阵中的值应满足下列条件:

aij>0,aij= =,a=1。

(3)计算权重

①计算判断矩阵A的每一行元素的积M;M=a i=1,2,…,n。

②计算各行的M的n次方根值;= i=1,2,…,n。

③将方根向量(,,…,)T归一化,得排序权向量w=(w,w,…,w)T,归一化计算如下:

w=

即为所求的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4)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一般由一群专家(一般为10人)给出,其数据是否合理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其检验过程如下:

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式中,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

②查同阶矩阵平均一致性指标RI(见表三),其值是根据大量随机构造的指定阶数的正互反判断矩阵求出的平均一致性指标)。

表三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③计算一致性比率CR,CR=CI/RI。当CR=0时,A具有完全一致性;当CR≤10%时,一般以为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CR≥10%时,A具有非满意一致性。一般以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权数分配合理,否则就必须调整判断矩阵,直到取得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三)指标度量和标准化

上面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评价综合指标设计为5大类22个小类,这些指标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这里要将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分别进行量化和标准化,以便于代入数学模型进行运算,以得出最终评判结果。

1.定性指标的量化

定性指标的量化一般是利用专家调研法进行模糊评定。根据G.A.Miller的研究表明,在对某指标属性的若干不同对象进行判别时,普通人所能正确区别的属性等级在5―9级之间,这里将我们将评语集分为五个等级,即V={v1,v2,v3,v4,v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其赋值分分别为100、80、60、40、20。拟定因素评语集的评价标准略。

2.定量指标的标准化

对于一些能够准确度量的定量指标,这里需要依据其对国防教育正向影响关系选取合适的标准化方法。标准化从其本质上可分为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三大类,其评价结果没有太明显的差距,故一般情况下采用最为简便的方法―直线型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y=20+×80

其中xiuj为样本高校i关于指标ui的度量值,yiuj为样本高校i关于指标ui的标准化值,minxui与maxxui分别是指标uj在所有样本高校中的最小和最大度量值。计算结果对照等级评价矩阵归入相应评价等级。

(四)综合评价结果量化并分析

根据前面评语集的赋值,得等级评价矩阵P=[100,80,60,40,20],则综合评价量值S=B・P。再根据S的大小,对照评语集赋值查出相应的等级评语,这个评语即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最终评价结果。

四、结语

我们根据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效益的内涵,构建了国防教育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将模糊数学方法引入评价过程,应用专家意见法评定指标评分和取值,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向量单值法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量化,使得评价结果更趋客观和更具可比性,也使得国防教育效益评价更为方便快捷,更具可信度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

[1]张正明,章涵恺.浅谈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J].三江学院学报,2009.(12):13-17.

[2]白华,张骞文.基于素质教育的国防教育模式[J].长安大学学报,2007,(2).:54-56.

[3]周永卫.论高校国防教育价值评价要素[J].福建论坛,2008,(4):28-30.

[4]周永卫.论高校国防教育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96-98.

[5]毛芳才.高校国防教育效益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59-61.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范文5

加强国防教育,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我国《国防教育法》特别强调:“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全民国防观念,重视国防教育”。今年5月,教育部将和中央相关部委逐步分批建立国防教育等多方面专业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构建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格局。今年5月起正式实施的《重庆市国防教育条例》将全市大中小学生列为国防教育重点对象。要求中小学生每年需参加不少于1次的国防教育活动。因此,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各门学科任课教师的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当前中小学国防教育存在的误区

当前,中小学国防教育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中小学国防教育“无用、无为、无关论”。一些人对国防教育存在着形形的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为时尚早;有的认为战争离我们很远,对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大可不必,危言耸听;有的认为未来战争的特点是高科技、立体化、大纵深,靠的是武器上的抗衡取胜,中小学生爱莫能助,鞭长莫及。二是中小学国防教育方式松散化。零散、随意、应付倾向严重,没有规范、科学、系统的教材;部分学校以为增强学生“吃苦精神”和“组织纪律观念”就是国防教育,工作方式是“课内主题报告、课外组织军训”,与学生综合素质关联的国防观念、国防意志、国防道德、国防志向等教育比较缺乏。三是缺乏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目前不少中小学校都未开设专门的国防教育课,也没有专任国防教育教师,大多由学校政工干部、班主任、校外辅导员等人员兼任。以我县为例,全县中小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7241人,但其中有一定国防知识基础的教职工还不到总人数的1%,国防教育师资力量十分缺乏,更缺乏一种能够促使科任教师自觉抓好国防教育的有效手段,没有做到书本知识与国防知识相结合、学科教学与国防教育同步实施。四是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存在着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职责不明确、活动不经常等问题。部分学校将国防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点缀”,甚至当成“软指标”“虚任务”,存在“两张皮”现象,使国防教育在学校处于“提起来重要,搞起来次要,工作起来不要”的状态。因此,必须转变中小学国防教育零散、随意、应急等临时性应付的方式,加强系统性、经常性、规范性建设。

二、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思想认识要深化。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则是民族生存之魂。公民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在我国,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教育家和军事家,都很重视国防建设,重视对人民的尚武卫国的思想教育,并把它视为立国安邦之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明耻教战”“教戒为先”“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等就是其光辉国防思想的结晶(③)。因此,加强国防教育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防教育,实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适应国家安全形势为前提而进行的生动实践的国民思想教育活动。其基本功能是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强化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培养公民为国家安全和发展而献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而其中,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当今世界,虽然国家制度、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各有不同,但把爱国主义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却是各国国防教育通行的“价值原则”。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它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接班人,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清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以强烈的责任感把这项事业抓紧抓实抓好。

(二)教育内容要优化。国防知识是一个包容了从天文到地理,从内政到外交,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知识群体,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十分广泛。目前,我县中小学国防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因此,要在规范内容上下功夫。要把握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始终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坚持把提高学生爱国主义觉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阶段:以国防常识教育为主,重点是爱党、爱国、爱军的“三热爱”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军尚武情操。建立家乡、祖国、首都的概念;认识国旗、国徽、党旗、党徽、军旗、军徽;了解“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来历,知道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历史功勋,会讲一些革命先烈和少年英雄的故事;了解祖国的疆域及周边国家,了解我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史。初步体验站岗、操练、执勤等军事生活,了解一般的兵器、弹药等常识。通过教育,使幼小的心灵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熏陶,奠定为祖国强大而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思想基础。初中阶段:以国防知识教育为主,重点是国防精神、国防历史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懂得国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学习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等国防地理知识;熟悉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多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了解中国人民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中外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依据《中国人民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学习军人仪表、作风,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学习“三防”知识,结合军事夏(秋)令营、少年军校等活动体验军营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理解人民军队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认识到保卫和平、保卫祖国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进一步增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勇于为国家利益牺牲奉献的观念。高中阶段:以国防理论传授和军事实践为主,重点是国防战备、国防法制和国防科技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献身国防、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进行基本国防理论教育,初步掌握国防构成、国防建设方面的知识;学习《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等有关国防法规,使学生明确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学习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国防领导体制等,了解当前的国防军事形势、现代军事科学和武器装备发展状况。学习投掷、攀登、越野、制作航(船)模等军体活动的技能,进行阅兵式、分列式、射击、战地救护等方面的军事训练;通过教育,缩短学生与后备军人之间的差距,引导广大青年从朴素感情的自发状态向精忠报国的自觉行为转变,立志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作贡献。

(三)教育形式要多元化。学校国防教育要贯彻长期、有效、稳定的方针,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进行。一是课堂教育。即结合学科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要抓住各学科教育内容与国防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方面的教育素材。在历史、地理教学中,应着重讲清旧中国有兵无防、任人宰割的屈辱史和广大人民群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在语文、政治教学中,应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着重穿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灌输国防精神、国防法制等基本常识;在数学、物理、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揭示这些学科知识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在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国防事业的热情。二是渗透教育。即把国防教育寓于学校各项课外活动之中,有意识地进行国防精神的渗透。要发挥少先队、学生会、共青团组织及班(组)的作用,积极开展升旗唱国歌、知识竞赛、读书读报、瞻仰烈士、春游秋游、军民共建、慰问军烈属、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利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国防意识的熏陶。三是专题教育。学校要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国防建设发展、学生自身实际,在结合学科进行教育的基础上,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适时地组织开展一些国防教育专题讨论、辩论、演讲、讲座,帮助学生系统连贯地接受国防教育,强化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四是行为教育。即以军事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接受国防教育。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军事夏令营、军训、到军营体验生活、做军事游戏、进行军事项目比赛,有条件的单位可创办少年军校、预备役军人职业学校,使学生亲身体会生活,接受军事知识,从而增强国防教育效果。五是随机教育。即结合有关节日、纪念日和重大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接受国防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为阵地,利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利用“八?一”、“全民国防教育日”“十?一”以及革命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历史上的“国耻”日,进行国防教育宣传;利用普法、征兵等机会,进行国防、法制、兵役义务和拥军尚武观念教育,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校 国防教育 教育方式

一、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意义

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我国目前开展的国防教育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1)国防理论教育。(2)国防形势教育。(3)国防知识教育。(4)国防法制教育。(5)国防精神教育。(6)国防经济教育。(7)国防体育教育与训练。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他们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知识、意志、技能和体魄。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当前我国安全形势的需要,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的发展。随着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及其安全,国际形势、周边环境变化和民族自强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国防教育,既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竞争向上的团队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品质素质、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又培养了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新世纪的操戈者,从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方式思考

综上所述,了解了国防教育的内容、意义,分析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后,我们可以思考探索在国防教育上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本人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一个主体两个结合”——以开展军事训练为主,军事理论学习和军事实践活动相结合

要发挥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上的重要作用,就要把国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中去。如此,以军训为主,通过组织机构健全、体系完善的大学生军政训练,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管理,在学生的内务管理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细致、有序的良好作风,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学生们团结拼搏、吃苦耐劳、善于竞争、敢于挑战的良好品质。这是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报国热情,全面提高素质,促进校风校纪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此外,进一步加强军事理论课学习,不断改革课程设置,更新知识体系,使学生了解国防知识,为指导行动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切实培养大学生战略思维,运用科学理论,统领谋略思想,重视民族危机感的培养,强化居安思危、法规意识、使命意识、效能意识的观念。同时,也要注重实践环节,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认识的标准。要将理论学习和训练实践有机结合,应地制宜、善于创新,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学生去体会,在体会中获得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转贴于

2.“三化”——国防教育现代化、多元化、信息化

几十年来,我国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然而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深刻影响着国防建设的方向,同样对国防教育提出了完全不同以往传统模式的要求。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信息化起步较晚,教育手段和组织形式仍被动落后。因此,要多开设远程国防教育授课,使国防教育网络化,将国防理论课程及相关国防知识加入到高校互联网络系,让学生有更多时空去了解全球现代化军事信息和形势。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工具,把声音、文字、图像、影像等信息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形象逼真,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灵活多样,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还可建立教学模型库和实物展示室,让学生直观了解武器装备的外观、性能。可以学校和部队相结合,以学校为主、部队协助,组织学生到部队、军事院校进行参观和交流,通过军事院校、部队单位的专家帮助,规范和完善国防理论课教学,增加对部队和国防发展成就的了解,树立对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的信心。有条件的可以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开阔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开设论坛,进行模拟实战练习。只要是符合国防教育规律和育人目标要求、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教学内容和手段,都可以大胆进行探索和实践。

3.立足源头,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范文7

【论文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结合意义

高校国防教育是以普通高校学生为对象,以国防和现代化建设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的特殊的教育。它是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它在高等学校产生和发展,是基于高等教育自身完善的结果,是高校教育教学深入发展的必然。

我国的高校国防教育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以“兵”为特色的应急性备战教育转向适应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教育上来,从单纯提高军事技能的“训人”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上来,以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时期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学科定位上,强调主体性,突出主要功能兼及其它功能,表述为:以育人为基础,以高校为主体,以国防为本位。这就是国防教育指导思想又称作国防教育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理论体系,也是国防教育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国防教育指导思想来指导更新国防教育工作,进而实现培养目标。

一、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结合必要性

(一)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1.发挥好国防教育的作用。提高国防教育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随着中国周边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要求国防教育课要不断充实和改进。在框架设计上既要遵循教学的理论体系又要紧密联系现实形势的调整,在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既要尊重军事理论教学的规律,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积极发掘国防教育资源,把国防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并且在课堂内外经常性地做到师生互动;在教学的传统与发展的关系上,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使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教学得到发扬光大,更要创新发展,无论在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有新的突破。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积极占领网络国防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国防教育主动权。

总之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拓展多种有效途径。

(二)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需要

1.国防教育法是适应我国的国情和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制定的。它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防法和教育法为依据,科学总结了我国国防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法明确了“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2.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明确了国防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各级国防教育工作机构的职责;并确定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同时,国防教育法还对学校国防教育、社会国防教育、国防教育的保障以及法律责任都作了明确规定。

3.依法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依法接受国防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一切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和贯彻国防教育法。

二、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结合可行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已形成对接,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相辅相成,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现实可行性。而要做到二者的结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不断创新国防教育方式方法,加大与培养目标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要从他们感兴趣的题材和话题着手,寻找切入点,防止纯粹的照本宣科,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时事政治热点和军队发展特点,引发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的吸引力。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党建教育为龙头,以军队教育为基础,在党史、军史的教育过程中融合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实践教育方面,应积极开展互帮互助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寻找自己的缺点与优秀生的差距,通过发现他人的优点,在集体生活学习帮助中尽快提升自己,加强监督,维护与增强对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度信仰,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坚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石;同时借鉴高科技教育手段与运用网络信息平台,搭建普通高校国防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紧扣国防动态,紧跟时代步伐,让国防思想政治教育多角度、多手段、多层次来进行,弥补目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与不足。

(二)积极开展自我教育模式,加大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二者的有机结合

根据高校生自我意识较强的特点,采取思想政治教育以“自我”为教育中心,以本人为教育对象,通过自我教育的尝试,让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改进自己,让自己不断与自己比较,增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与主动性,从而改变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积极引导他们从追求流行时尚到追求政治上进的转变。大力宣传提倡政治思想政治学习先进个人,树立思想政治学习先进典型,给予相应的政治鼓励与一定的物质奖励,着力激发高校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积极引用新媒介,提高高校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学习兴趣,促进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深层次结合

信息化平台不断拓展,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好网络等新媒介,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把握好网络虚拟世界的主流思想,有效引导高校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通过网络的各种渠道,让高校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化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主动通过网络搜索学习相关的学习内容,不断更新知识,联系当前的热点在网络上开展热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晓熟重,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让高校生不断潜移默化的接受主流政治教育,将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介将有限课时内没有讲授完的相关内容出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补充完善,更加全面的掌握好相关知识内容。

三、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结合的意义

通过分析,用大量的史料证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与我国高等学校产生的历史同步,从而纠正了高校国防教育即大学生军政工作的认识误区,为学科的发展找到了深厚的历史渊源;通过对国防局势的分析和与国外国防教育的比较最后得出,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结合的意义:

(一)是我国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国防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它是随着国家和国防的产生而产生的。实行有效的国防,必须调动和增强广大民众尤其是战争参与者积极支持战争的自觉性,借以保障战争的胜利,于是国防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1.中国早期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早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国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便有了初步认识。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强调教育能够激发人民的爱国精神,有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

2.进入近代的国防教育。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孙中山先生开始,国防教育的功能得到较为系统的开发,国防教育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广泛和重大。孙中山还提出在全国的中学、大学中普及军事教育,以适应战时扩大兵源的需要。

3.革命战争时期国防教育的成功实践。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国防教育的理论,创立和实行了国防教育的法制,推动和促进了国防教育的发展,在中国国防教育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4.新中国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全民国防教育新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自己的国防,强调要对人民群众进行经常性国防教育,国防教育被列为各级党组织、人民政府和军队的一项重要任务。8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中指出:“要向人民群众进行生动实际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随后,国家教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制定了《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对新一代青年进行国防教育提出了有效措施。

(二)国防事业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1.是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结合,可以直接使广大学生感受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使学生能尽快的接受国防教育,有效地形成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从而推动了学校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促进了指导思想的有效落实,为国防事业的法杖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2.是国家落实国防法规的战略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尤其将高校国防教育列入国民国防教育的重点,高校国防教育将直接影响全社会的国防教育,并为全社会的国防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继续完善国防教育体制

1.以立法的形式保障。我国应该从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法规体系,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做出具体的指导,普通高校也必须提高重视程度,把国防教育同国家发展战略联系起来,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强制性和普及性,使国防教育工作得到足够的保障。

2.以任务的形式落实。学校必须形成制度化,避免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认真落实国防教育的各项任务,要有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完善国防教育监督机制,制定国防教育学分制,制定奖励和惩罚办法等。

3.以目标的形式规范。学校应该按照国防教育目标体系,规范教学内容,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国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学校的国防教育目标即是国防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国防教育活动的归宿。学校对国防教育目标的理解越深刻越是全面,国防教育活动越能成效显著。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范文8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结合意义 

 

高校国防教育是以普通高校学生为对象,以国防和现代化建设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的特殊的教育。它是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它在高等学校产生和发展,是基于高等教育自身完善的结果,是高校教育教学深入发展的必然。 

我国的高校国防教育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以“兵”为特色的应急性备战教育转向适应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教育上来,从单纯提高军事技能的“训人”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上来,以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时期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学科定位上,强调主体性,突出主要功能兼及其它功能,表述为:以育人为基础,以高校为主体,以国防为本位。这就是国防教育指导思想又称作国防教育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理论体系,也是国防教育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国防教育指导思想来指导更新国防教育工作,进而实现培养目标。 

一、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结合必要性 

(一)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1.发挥好国防教育的作用。提高国防教育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随着中国周边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要求国防教育课要不断充实和改进。在框架设计上既要遵循教学的理论体系又要紧密联系现实形势的调整,在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既要尊重军事理论教学的规律,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成长规律,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积极发掘国防教育资源,把国防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并且在课堂内外经常性地做到师生互动;在教学的传统与发展的关系上,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使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教学得到发扬光大,更要创新发展,无论在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有新的突破。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积极占领网络国防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国防教育主动权。 

总之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拓展多种有效途径。 

(二)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需要 

1.国防教育法是适应我国的国情和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制定的。它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防法和教育法为依据,科学总结了我国国防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法明确了“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2.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明确了国防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各级国防教育工作机构的职责;并确定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同时,国防教育法还对学校国防教育、社会国防教育、国防教育的保障以及法律责任都作了明确规定。 

3.依法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依法接受国防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一切社会组织和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学习和贯彻国防教育法。 

二、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结合可行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已形成对接,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相辅相成,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现实可行性。而要做到二者的结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不断创新国防教育方式方法,加大与培养目标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要从他们感兴趣的题材和话题着手

,寻找切入点,防止纯粹的照本宣科,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时事政治热点和军队发展特点,引发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的吸引力。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党建教育为龙头,以军队教育为基础,在党史、军史的教育过程中融合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实践教育方面,应积极开展互帮互助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寻找自己的缺点与优秀生的差距,通过发现他人的优点,在集体生活学习帮助中尽快提升自己,加强监督,维护与增强对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度信仰,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坚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石;同时借鉴高科技教育手段与运用网络信息平台,搭建普通高校国防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紧扣国防动态,紧跟时代步伐,让国防思想政治教育多角度、多手段、多层次来进行,弥补目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与不足。 

(二)积极开展自我教育模式,加大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二者的有机结合 

根据高校生自我意识较强的特点,采取思想政治教育以“自我”为教育中心,以本人为教育对象,通过自我教育的尝试,让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改进自己,让自己不断与自己比较,增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与主动性,从而改变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积极引导他们从追求流行时尚到追求政治上进的转变。大力宣传提倡政治思想政治学习先进个人,树立思想政治学习先进典型,给予相应的政治鼓励与一定的物质奖励,着力激发高校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积极引用新媒介,提高高校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学习兴趣,促进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深层次结合 

信息化平台不断拓展,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好网络等新媒介,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把握好网络虚拟世界的主流思想,有效引导高校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通过网络的各种渠道,让高校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化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主动通过网络搜索学习相关的学习内容,不断更新知识,联系当前的热点在网络上开展热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晓熟重,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让高校生不断潜移默化的接受主流政治教育,将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介将有限课时内没有讲授完的相关内容出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补充完善,更加全面的掌握好相关知识内容。

三、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结合的意义 

通过分析,用大量的史料证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与我国高等学校产生的历史同步,从而纠正了高校国防教育即大学生军政工作的认识误区,为学科的发展找到了深厚的历史渊源;通过对国防局势的分析和与国外国防教育的比较最后得出,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结合的意义:

(一)是我国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国防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它是随着国家和国防的产生而产生的。实行有效的国防,必须调动和增强广大民众尤其是战争参与者积极支持战争的自觉性,借以保障战争的胜利,于是国防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 

1.中国早期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早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国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便有了初步认识。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强调教育能够激发人民的爱国精神,有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 

2.进入近代的国防教育。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孙中山先生开始,国防教育的功能得到较为系统的开发,国防教育的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广泛和重大。孙中山还提出在全国的中学、大学中普及军事教育,以适应战时扩大兵源的需要。 

3.革命战争时期国防教育的成功实践。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国防教育的理论,创立和实行了国防教育的法制,推动和促进了国防教育的发展,在中国国防教育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4.新中国国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全民国防教育新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自己的国防,强调要对人民群众进行经常性国防教育,国防教育被列为各级党组织、人民政府和军队的一项重要任务。8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中指出:“要向人民群众进行生动实际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随后,国家教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制定了《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对新一代青年进行国防教育提出

了有效措施。 

(二)国防事业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1.是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结合,可以直接使广大学生感受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使学生能尽快的接受国防教育,有效地形成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从而推动了学校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促进了指导思想的有效落实,为国防事业的法杖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2.是国家落实国防法规的战略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国防教育,尤其将高校国防教育列入国民国防教育的重点,高校国防教育将直接影响全社会的国防教育,并为全社会的国防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继续完善国防教育体制 

1.以立法的形式保障。我国应该从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法规体系,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做出具体的指导,普通高校也必须提高重视程度,把国防教育同国家发展战略联系起来,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强制性和普及性,使国防教育工作得到足够的保障。 

2.以任务的形式落实。学校必须形成制度化,避免流于形式。要在管理上认真落实国防教育的各项任务,要有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完善国防教育监督机制,制定国防教育学分制,制定奖励和惩罚办法等。 

3.以目标的形式规范。学校应该按照国防教育目标体系,规范教学内容,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国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学校的国防教育目标即是国防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国防教育活动的归宿。学校对国防教育目标的理解越深刻越是全面,国防教育活动越能成效显著。 

4.以责任的追究促进。学校应该实施责任追究制,驻地的国防教育机构要与学校签订责任状,明确国防教育的目的、原则、时间、办法、责任区分以及保障措施等。 

国防教育的主要方法范文9

【论文摘要】从法律层面入手,通过对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立法目的、内容等的比较,指出我国国防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高校和社会两个层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国防教育立法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目的,在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基本内容包括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法律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等国防知识。它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中美两国《国防教育法》的比较

目前,我国专门性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是继新《国防法》施行4年后的国防教育领域的专门法律。附属性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内容较为宏观,操作性不强,且有关国防教育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与美国国防教育的法律相比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立法目的方面

由于确定国防教育的政治原则和军事战略思想不同,其立法目的有较大差异。美国国防属于扩张型。故其国防教育在立法上奉行霸权主义,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在全球的利益,是以侵略扩张,颠覆和谋取霸权为目的。wwW.133229.cOm我国国防属于自卫型。它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不扩张,也不容别国侵犯我国一寸土地。所以其国防教育立法是以提高国民国防观念,培养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促进与加强国防建设,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以及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2.法律体系方面

美国《国防教育法》1958年出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立法。由于其法制建设时间较长,各类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在制定时细则明确,并做到了与其他法律相配套。我国国防教育法是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才开始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轨道,相关国防教育法律在制定时过于抽象、原则,操作性不强,也未做到与其他法律相衔接。

3.法律内容方面

美国《国防教育法》并不是专门加强国防教育的法律,而是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揽子拨款方案。该法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将国防教育与应用科学、技术教育相联系。共10章,包括了具体的国防教育计划,如国防教育基金、国防学生贷款、地区专业教育等计划,并规定了每年完成各项计划的指标。而我国国防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肤浅,比如该法第13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但对国防教育的组织方式、指导原则、考核标准等没有细则化、定量化,缺乏可操作性。

4.政府财政支持方面

从财政支持上可看出美国十分重视国防教育。相关规定非常详尽具体。而我国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未细分化,缺乏具体的数字规定。在施行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对我国国防教育立法的建议

1.完善高校国防教育法贷款

学生贷款制度一般包括偿还期限(含延期期限)、利率、方式和减免等内容。美国的帕金斯贷款就是根据《国防教育法》确定的,原名为“国防贷学金”。其资助群体定位于“家庭经济最低下的学生”,“保证一切有能力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高等教育机会”。该项贷款的资金来源为政府,由政府交由学校操作。偿还期限最长为10年,分期付,每月最低还款额为50美元。学生毕业后,如参军服役、参加国防建设、或者到特定公立中小学任教、参加公立伤残人保育和非凡教育工作等10项国家急需的社会公益事业,就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贷学金。

我国从1999年6月出台助学贷款制度并在8个城市施行以来,助学贷款的实践之路并不顺畅。故可借鉴美国的做法,提高政府在助学贷款中的参与度,依靠政府和公共政策,负担或补助一部分助学贷款成本,并建立负责助学贷款的发起和收回的法定治理体制,完善助学贷款运行的法制环境和信用体系。比如从法律角度,明确放贷者和受贷者之间是法律关系,并由人民法院受理学生违约不还贷的案件。另外,由我国的专门信用机构采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并对个人的信用评级,将拖欠者的拖欠情况记入学生的信用记录,对其重新进行信用评级,从而影响该生今后的房贷或者车贷等的借贷。

2.奖学金

笔者建议国家可通过法律形式规定每年国家资助一定数量的具备强烈国防意识,正确国防观念和一定军事技能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高质量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学生在获得奖金期间,不得接受社会上有报酬的雇用,需潜心钻研专业课程,或在所在学校、相关军事机构做教学或科研等工作。执行奖金的学校,也得补助,补助数相当于培养研究生的耗费数。

3.重视加强学生国防意识

美国本土已近200年没有受到军事威胁,但国民的国防意识十分强烈。在我国物质富裕的环境、教育的缺失、信仰的迷失、文化的低俗化和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等问题,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受到了巨大腐蚀。譬如大学生对娱乐人物的关注度超过了对科学家、发明家等,这是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扭曲。

4.扩展高校国防教育范畴

我国法律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局限在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美国则是为培养国家和军队所需的人才服务,相对我国而言,其范畴已进行了扩展。在这方面我国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地进行探索,在考察、调研、总结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对高校相关的国防教育法律适时进行调整,逐步扩展其教育范畴,增强国防教育的服务功能。

5.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高校工作的评估

我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规定每年完成各项计划的指标,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监督和考核评估。高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时间不少于36个学时,集中军事训练时间不少于14天,高校国防生的国防教育时间不少于120个学时。并根据宪法把国防教育和训练列为正式课程,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另外,社会国防教育方面,要完善国防教育法律体系,在规定国防教育法定地位、机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同时,要明确为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条件,以及保证教育实施的约束机制和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宣传力度。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将国防教育纳入社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结合征兵工作、拥军优属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对居民、村民进行国防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单位,以及各类媒体应当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防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维平,马立武.美国教育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张正明.对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立法的思考[j].国防教育,2005(7).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