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集锦9篇

时间:2023-08-15 17:19:35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范文1

关键词:中小学;国防教育;现状;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076-02

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公民素质,国防教育自然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强化国防教育,不仅能树立学生的国防思想,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而且能够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对于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更好地在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了解和掌握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并就此探索有效实施策略尤为必要。

一、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小学国防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重视的只有考试涉及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国防教育由于没有列入毕业或升学的必考科目,则是说时重视、做时轻视、实际忽视。主要表现在:①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国防教育就是开个讲座,办个活动,没有从提高全民族国防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理解和认识。对于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课,不少中小学校仅仅是停在嘴上,写在纸上。②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 把国防教育看做可有可无的累赘,对于学习开设国防教育颇有微言。③学校缺少专职的国防教育师资,国防教育岗位常常由学校政工干部、班主任、校外辅导员等兼任,他们或缺少国防及军事知识,或缺乏中小学校教学经验,直接影响了实际教育效果。④学校国防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大多数中小学在进行国防教育时,要么临时找几种国防报刊,照本宣科;要么编印的国防教育读本不分年级“一刀切”、“一锅煮”, 教师难以做到像数学、语文那样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⑤学校国防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不灵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采取有效的策略,切实培养学生对国防教育的情感,提高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二、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实施策略

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安危、生死存亡的大事,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潜心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国防教育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健全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大力营造国防教育浓厚氛围。坚强的领导力量是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根本保障。学校应该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统筹学校国防教育的具体工作,以健全的组织机构确保国防教育的有序进行。建立国防教育工作制度,实现国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将国防教育工作放在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足额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广泛宣传国防教育知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知识学习氛围。

2.设立专职国防教育教师岗位,强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中小学实施国防教育的主导力量。要提高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效果,没有一支观念超前、业务精湛、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是难以做到的。因此,为了突出对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视,学校要改变当前国防教育师资以兼职为主的现状,在教师编制中设立专职国防教育教师岗位,拓宽国防教育教师的选配渠道,充实教师数量,提升教师质量,真正建立一支既具有丰富的国防及军事知识,又具有一定的中小学校教学经验的国防教育师资,以满足当前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

3.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编纂国防教育教材,突出教育的针对性。中小学国防教育不同于社会的国防普及型教育,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学校应该组织专家和教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区分层次和重点,科学编纂国防教育教材。以基础性知识为主,突出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职能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并配以图片、卡通、漫画等图解,做到浅显易懂,寓教于乐。使得中小学国防教育教材建设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4.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欲望。当代中小学生接触的信息面宽、思想活跃,这就要求我们的国防教育形式必须力戒单一,要体现形式的多样化,以适应中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在中小学国防教育中,既要有常规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如:音乐课通过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打靶归来》等军歌,歌唱人民军队,讴歌英雄人物;美术课通过画飞机、军舰等,对学生进行爱军队、壮军威教育;体育课进行基本的军体拳、武术等军事技能教育和训练培养。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不忘国耻”、“居安思危”、“祖国在我心中”等内容的座谈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利用寒暑假举办军事夏(冬)令营或军训活动,进行阅兵式、分列式、射击、战地救护等方面的军事训练;组织观看与国防相关的影视作品等,以此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欲望,深化国防教育。

中小学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公民国防意识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始终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强化中小学国防教育,使学生逐步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培养学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为把青少年锻造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淑萍.中小学国防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7,(2).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范文2

医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职业的暴露风险比较大[1],职业损伤中发生率比较高的就是针刺伤,因而对护士群体的健康构成了极大地威胁。由于护士在工作中与针头不间断的接触,或多或少的都会发生点小意外比如针刺伤等。而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都是通过血液、体液进行传播的,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若不小被患者用过的针头刺伤,且患者又恰巧存在传染病,所以被针刺伤的护士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患上传染病。其职业危险性客观存在,因此需要护士在工作中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凸显了护理教育对预防针刺伤发生的作用。现在针对护理教育的应用与否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选取80名护士,年龄20~35岁,都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实验组给予护理教育,对照组则不给予,对其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教育对预防护士针刺伤的效果。

1.2 方法 在护士入科上岗前,医院组织对其进行护理教育[2],本次研究选用的对象,采用实验组给予护理教育,对照组则不给予,比较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来分析护理教育对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效果。护理教育分为岗前操作培训和理论培训,理论培训主要是围绕让护士如何认识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及其发生后如何采取的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等内容进行的。岗前操作培训是通过年资高的护士通过亲身施教,指导护士在工作中如何加强防范意识,认识其危害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如何预防,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等,具体的操作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静脉穿刺前后;② 肌注、皮下注射时;③ 抽吸药液时;④ 采集血液标本时;⑤处理医疗废物尤其是锐器医疗废物时。对照组参加常规的岗前培训[3],未进行系统的岗前护理教育。

2 结果

2.1 对80名护士在回顾性分析的1年中发生针刺伤38人,其中试验组发生10人次(25%),对照组发生28人次(70%)。对照组与实验组针刺伤的发生率之比为14:5,差异显著。

2.2采取 SPSS l9.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对比使用χ2校验,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P

3 讨论

医疗护理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减少针刺伤的发生[5]。针刺伤的发生率之所以高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①护理操作的基本功不扎实,如抽吸药液、静脉穿刺拔针等;②护理工作中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③未系统的进行护理教育,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④未端正态度来加强预防针刺伤发生的观念等。护理工作是医院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而其风险较高,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就成了医护人员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本次研究表明:进行科学的护理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此外,护士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岗前培训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他们的职业暴露,最大限度的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通过护理教育,加深了护士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针对发生原因来改善护理操作,还需端正工作态度,按规范进行科学的操作规程,重视自我保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从而得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Wang HH, Kristopher F, He GP, et al. A training programme for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impact on knowledge, behaviour and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student nurses in Changsh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Adv Nurs, 2009, 41(2): 187-194.

[2]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0(5):386-388.

[3] 周丽梅,陈蒙,王军青,等.实习护生面临的护理风险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2): 1373-1376.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范文3

第一,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了,虽然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家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各种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受此影响,社会治安形势也日益严峻。从外部讲,西方从没有停止过对我国青年学生的渗透,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利用中外之间的各种国际纠纷、利用宗教极端组织拉拢扶持“”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和演变,甚至恐吓,妄图使广大青年学生混淆黑白,上街游行或者采取其它手段反对政府,给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设置阻力。一些青年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很容易受蛊惑和被恐吓而做出反国家反人民、危害学校师生的事情,造成局部混乱。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对广大学生进行反颠覆、反渗透教育成了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居民基尼系数的增长,由收入差距加大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到了高发期,一些社会矛盾以学生为载体也逐渐渗透进了校园,于是校园盗窃案件频发,侵财侵人身案件比例增加,由各种生存压力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高发,各种敏感性政治事件时有发生,随着校园安保部门执法权的丧失,校园传统的各项规章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要想避免以上各种现象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筑起心灵的防火墙,抵御各种因素的侵蚀,减少发案。所以当前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二,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已经大大颠覆了传统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一方面活动范围进一步加大,触角已远远超出了四角的天空,上课之余走上社会,广泛参与各种活动,但由于涉世之初,经验不足,上当受骗事件高发。另一方面,由于参与活动较多,生活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进一步增多,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或误入歧途给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失。所以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是一个经常性的持久性的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另一方面社会不法分子由于生活中自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是想着从正道上解决,而是挖空心思向安全防范薄弱群体(大学生)伸手,且随着社会新生事物更新速度的加快,犯罪的手段也日新月异,如果把安全教育工作看成一朝一夕的事情,其效果必然不佳,所以当今大学生的现代生活方式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第三,现代安全防范效能的需要。传统的安保工作中,防范工作的内容基本限制在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校园生活科技化内容的增加,安全防范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一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内容也应充实其中,而社会生活压力在逐年增大,高压力之下出现的心理疾病成了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也成了一个迫切应该解决的问题,所以安全防范内容里面加上心理防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要增强心理防范能力,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就成了不二选择。

第四,校园发案季节性特点的需要。现代校园发案除了社会共同性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季节性发案显著、时段性发案明显。为减少发案,我们只有针对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而安全教育又是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不同的季节,不同时段,针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内容至关重要,只有有的放失,才能有效减少发案。

第五,校园专项治理的需要。在整个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随着社会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变革,阶段性的工作重心是不一样的。为高质量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我们只有针对当前形势,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制定各种专项治理措施,才能见到成效。而在专项治理行动中,专项安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这项工作不到位,不但得不到广大学生的理解,还会诱发各种矛盾纠纷,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校园安全稳定。所以校园安全专项治理也需要扎实的安全教育。

第六,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需要。当今的大学,在长足进步的同时,学校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强化,在笔者看来,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在竞争中任何一项不达标,就会被淘汰,其中也包括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竞争。过去高校当政者不重视学校保卫工作,认为安保工作只是看门,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随着学校综合实力的增强,学校安保工作的先进与否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若选择了你的学校上学,安全工作不到位,没有安全感,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大学生安全教育逐渐会成为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成为高校管理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截至目前全国高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虽然全国高校保卫学会也组织编写过一些教材,但片面性大,地方意识明显,不适用全国高校。内容涉及地域性不广,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基本照搬公安专业教材的内容,针对性不强,远离学生生活,学生不愿意听讲,效果不好。

第二,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安全教育工作在各个学校各不相同,政府教育主管教育部门也没有统一的要求,虽然近几年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各校还没有明确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假如此项工作由学校安全稳定部门来管理,校园的安全教育课程设置甚至教室安排就不协调;如由学校教务部门负责,难免出现只重视安全理论培训而忽视安全防范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实用性就会打折。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日常安全防范知识和校园近期发案结合起来培训,效果才会更好。所以统一的协调组织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很重要,但目前还欠缺,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在学校教育中,需不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截至目前国家并没有作硬性的规定,有的学校到现在也没有安排这项工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但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需要培训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搞?由什么人员担任这项工作?每学期安排多少次课为宜?要不要把这门课纳入考试科目等问题,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要求。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次简单的安全教育或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恐怕形式要大于实际效果了。

第四,没有监督检查机制。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监督检查此项工作的机制,大部分的学校只是请公安警察或安保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简单的培训教育,培训的内容涉及社会性的较多,真正校园的内容较少,针对性不强,有一个过程就行,具体效果如何或者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培训的内容一样不一样就无暇顾及了。就是不搞这项工作,也没有什么部门或单位去监督检查,学校的任何工作都不受影响,只是学生会受到损失。

第五,没有评价体系。在对待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好多学校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一次或几次培训就万事大吉,具体效果如何无人顾及,管理的粗放性特点明显,只追求形式不重视结果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评价体系的缺失成了此项工作管理的短板。正是因为没有评价的标准,此项工作的质量根本保证不了,这也是近年来安全教育搞了,校园发案率没有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六,没有量化依据。从以上列举的不足当中,有一个绕不开的结症,那就是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还没有作为一门学科被确定,也就不可能存在一套专业的理论。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办法用统一的系统理论指导下的量化指标来规范,于是出现了,培训内容不一样,培训时间不一致,完成目标不统一的现状。只有及早把这方面的理论体系规范完善,把量化标准明确,此项工作才能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3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虽然必要,但此项工作存在的不足更令人担忧。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发挥保卫学会的作用。保卫学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全国相关专家学者,经过大力调研,制定出适用于全国的安全教育教材。同时考虑到我国疆域辽阔,各省份有自己的特点,还要把适合当地情况的知识点加上,形成照顾重点、兼顾一般的规范性教材。同时积极向科研部门申请专项课题,大力开展专业科研活动,把优秀的成果及时转化,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切合实际,顺应时代,服务师生。

第二,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合社团组织和各高校一起努力尽快完成学校安保专业学科定位,架构起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监督检查机制框架,制定授课的标准和形式,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同时出台硬性规定,把此项工作没有完成到位的学校,坚决予以追究,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达到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第三,发挥各高校的作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高校要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基层安保部门精干人才,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的集中统一培训下,严格考核,严密认证,全员达标,持证上岗。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学科管理范畴,落实好教学场所,把安全防范知识和校园不同时期的发案情况结合起来,使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同时把安全教育课程和其它课程一样归入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部分,学期末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程考核,以此提升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选好模范,选好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力量,把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利用文字视频材料,依托校园网,开辟专栏,运用典型案例进行教育,警钟长鸣。积极创办《高校治安》等相应的刊物,积极引导师生重视学校安全,自觉增长安全防范意识。

第五,发挥讲师团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架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定期不定期组织讲师团,针对国际热点问题和社会安全稳定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制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全国或全省各高校大学生有针对性进行专项教育培训,使广大大学生认清形势,用正能量反击分化演变的图谋,提高日常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校园发案,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第六,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制定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领导组织专业相关力量,全国一盘棋,制定统一的评价验收标准,像教学评估一样对各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以此促进和推动高校大学生教育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实施传统安全防范手段的基础上,把此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使此项工作从此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范文4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它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国社会治安工作的总方针。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什么时候作出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条?有何重要意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颁布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7项:(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因而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其主要任务是: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密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励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加强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3)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建立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各尽其职,密切配合。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保障。(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6)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奖惩制度。(7)社会治安治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应当经常进行监督检查。颁布这一《决定》的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法律化、制度化,为全社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是何时提出的?

中共中央1979年8月在批转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8个单位《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时明确指出,解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必须实行党委领导,全党动员,依靠学校、工厂、机关、部门、街道、农村社队等城乡基层组织和全社会的力量。绝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对待,而应当同加快经济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民主与法制,搞好党风、民风,狠抓青少年教育等工作结合进行。这是最早见于中央文件中的有关对社会治安问题实行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4、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哪一年提出的?

1981年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央政法委员会召开的5大城市治安座谈会纪要的文件中强调,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必须各级党委来抓,全党动手,实行全面“综合治理”。首要的任务是搞好党风,并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加强工作,克服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大大减少犯罪现象,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这是最早见于中央文件中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表述。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什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第2条的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简称为“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6、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打击”有何特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打击”或“打”是依法“惩治”、“惩罚”、“惩处”的意思,是指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妨碍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的专门性活动。既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逮捕、、审判犯罪分子的执法活动;也包括工商行政、新闻出版、海关等国家行政管理对与社会治安有关的违法行为的查禁工作;还包括劳动改造机关对罪犯实施的监禁惩罚,以及对妨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人员进行的劳动教养等行政处罚。“打击”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打击”是国家治理违法犯罪的法律手段,实施打击的主体只能是司法机关和有关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人民群众可以依法扭送正在实施违法犯罪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检举揭发违法犯罪活动。但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能替代专门机关依法行使惩处犯罪分子的法律职权。第二,“打击”的对象是妨碍和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包括违反刑事法律的犯罪分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其它行政法规的违法分子等。第三,“打击”的法律性质属于依法剥夺违法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剥夺其从事违法犯罪的手段、条件的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第四,“打击”依其对象和适用程序可分为“严打”和一般性打击工作。“严打”的对象和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予以明确一规定,打击的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刑事犯罪分子。一般性的打击工作的对象则比较宽泛,是指对一般违法犯罪分子制裁和惩罚。处罚手段不仅有刑事处罚,还包括行政处罚如送劳动教养等。第五,打击依其地位和作用来看,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和实施其它措施的前提条件,与其它治理措施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7、什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防范”?“防范”有哪些特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防”或“防范”,是指防止违法犯罪发生的各种手段、措施和活动。其具体内容:一是为防止和减少违法犯罪而实施的调解、内保、治安联防及其它群防群治工作。二是为防止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产生而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以及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接茬帮教工作等。三是堵塞违法犯罪时空,减少治安问题的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有治安行政管理、司法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以及海关、税务、文化教育、市场、物资、金融等方面的管理。四是城乡基层党政组织、司法组织、治保组织、治安联防组织的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制度、法律和法规建设。五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违法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包括对犯人的改造工作和劳动教养部门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可以说,这个“防”是广义的防范,包括了除“打击”而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其它各个方面的工作。

“防”的主要特点:一是防范手段具有综合性。既有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文化手段,也有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二是通过防范解决的问题广泛、复杂。不仅包括导致违法犯罪的直接因素,而且包括大量的酿成违法犯罪的深层次的原因和条件。三是防范工作群众性强。防范工作的主体除了公安、司法部门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外,绝大多数是参与治安工作的各界群众。四是防范工作主动性强。防范是遏制违法犯罪于萌芽状态的主动性工作和自觉行动,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中的“标”指什么?“本”指什么?两者是什么关系?

一般说来,“标”是指事物的现象和结果;“本”是指事物的本质和原因。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标”是指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现象;“本”则是指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治标指处置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以及消除违法犯罪的外在条件。这既包括对已经发生的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处置,也包括看门护院、技术防范、堵漏建制等消除违法犯罪外在条件的工作。治本则是从根本上减少和铲除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原因。它包括运用综合治理的各种手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和矫正。

治标和治本在含义上相互区别、相互对立,但也是辩证的统一。两者的作用有重合之处,而且统一于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综合治理的每一项措施依其主要作用是治标抑或治本,可大致分为治标措施或治本措施。但每一项措施实际是又兼有治标和治本的两种作用和功能。纯粹的治标和治本措施都是不存在的。

9、为什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首先,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这里边既有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也有违法犯罪人员主观上的原因;还有客观上各种管理制度上的漏洞,给违法犯罪人员留下可乘之机。总之,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促成的。因此,要减少和消除违法犯罪现象,就必须“打击”和“防范”多种手段并用。既要坚决治标,解决现实的治安问题,不使其蔓延;又要注重治本,提高人的素质,消除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所以综合治理要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第二,坚持这一方针是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表明:实际工作中的打击与防范两种基本手段、治标与治本两种基本措施之间,确实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打击或者打击不力,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得不到及时的遏制,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没有保障,法制就无法维护,防范也很难奏效;而没有强有力的防范工作,打击的效果就不能巩固,更难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违法犯罪,甚至会出现打不胜打的局面。同时,通过加强各项防范工作,大大减少违法犯罪,又可以把打击锋芒集中指向极少数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打得更准更狠。因此,整治社会治安的客观实际,需要打击与防范并举。标本兼治也是同样道理。仅仅从治标方面解决治安问题,只能一时控制社会治安的局面,还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消灭违法犯罪。只有既治标又治本,才能长久地保持社会治安稳定的形势。同时,由于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等治本的工作比较复杂,而且收效慢,因此需要在治本方面花更大的气力,作长远艰苦的努力。所以,在标本兼治的同时应重在治本。除了加强以治本为主的工作措施外,还要充分发挥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的治本作用,尤其是要努力扩大和增强打击手段在教育人、改造人方面的社会效果,

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第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凝聚力,使我们能够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力量,能够动员和组织千百万人民群众参与综合治理,进而能够有效地实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

10、“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稳定压倒一切”是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初就提出,以后又多次重申的重要思想。其基本含义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没有政治上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社会的稳定,不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不成,而且还有的危险。稳定是我们从事其它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这个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懂得了维护稳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重要性,使各级党政领导明确了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对党和国家开展各项工作具有长期的、重大的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11、为什么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

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和消极因素的集中反映,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实践证明,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是完全必要的。打击能够惩治罪犯,制止犯罪行为,起到特殊预防的作用;打击又能惩一儆百,震慑企图和可能违法犯罪的人,告诫和教育人们必须遵守法律,起到一般预防的作用。不坚决打击犯罪分子,就会纵容、助长犯罪,治安问题还会增多。但光靠打击也不行,单一的打击并不能根本改变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不消除滋生犯罪的土壤和条件,犯罪分子还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就象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生一茬。只有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打击和预防、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才能既“截流”又“去源”,既“斩草”又“除根”,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把我国的违法犯罪和治安问题减少下来,从而确保社会治安的稳定。

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我国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有何意义?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控制、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维护社会稳定,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加强人民民主、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条件。它能够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打击和防范各种犯罪活动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破坏干扰,保护生产力,保障经济发展。它能够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社会的安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经济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加速发展了。

1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什么关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许多工作就是建设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如何,是展现社会精神文明水平和程度的重要方面。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风气败坏,刑事犯罪猖獗,社会丑恶现象泛滥,精神文明就无从谈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在于教育人,通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这也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采用多种手段,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消除产生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预防、减少犯罪现象和治安问题,维护社会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这就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搞好了,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风气就会根本好转,社会治安问题和犯罪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何重要作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第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和促进立法,执法和守法等项法制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包括立法、执法和守法3个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的地方,亟待进一步加强。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社会治安,无论对于立法工作,还是执法、守法,都是极大的推动和促进。它可以使这几方面的工作更好地相互靠垫和协调发展,进而提高整体效益。第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社会主义法制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公民要知法、守法。实现这些要求,必须有载体、有具体形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真正落实了,不仅执法机关可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全社会的法制观念也会相应增强。第三,有利于把各项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综合治理就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公民的行为,减少涉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15、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光靠专门机关行不行?为什么必须专门机关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光靠公、检、法等专门机关是不行的。因为,产生违法犯罪等治安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仅靠专门机关治理和打击犹如扬汤止沸。而综合治理则是动员会社会的力量,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重在教育人,重在治本。这样就能釡底抽薪,解决根本问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本身就是专门机关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产物和表现形式。只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政法机关才能耳聪目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才能真正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使一切犯罪分子难逃法律的制裁。

1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的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综合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应该有计划地了解综合治理的情况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解决综合治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将各项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各地应当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所确定的法律准则,制定综合治理的地方法规,使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建造等各方面的综合治理工作都有法可依,使各部门、各单位和公民切实承担起具体的法律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利。

第三,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这包括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制定综合治理的规章制度,确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人,使部门和单位正在承担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

第四,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一是组织落实,既要做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人员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形成网络,以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制度落实,各基层单位要有一套保障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建立一定形式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责任落实,工作具有连续性,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三是防范设施落实,既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辖区内的物防和技防设施建设,堵塞易于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的漏洞。

1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做哪些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就必须做好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6个方面的工作。

18、为什么说“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对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不严厉打击,对社会丑恶现象不坚决取缔,便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正常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护,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没有保障。法不治罪、正不压邪,则防不胜防,教育、管理等也就无从谈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其它措施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打击就没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范文5

【关键词】隐蔽斗争 院校工作

近年来,随着部队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和我国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隐蔽斗争工作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要破解这个难题,结合军队院校特点、隐蔽斗争形势历来严峻复杂的实际,为确保院校内部的高度纯洁巩固和安全稳定,花大力气做好军队院校隐蔽斗争工作迫在眉睫。

一、强化政治教育,打牢思想根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思想的涌入,使意识形态斗争显得格外紧迫。其主要表现在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想和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理想信念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积极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反对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积极引导官兵认清隐蔽斗争的严峻形势,不断筑牢安全防事故思想防线。针对学院转型期间,人员思想比较活跃的实际,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筑牢官兵学员的思想防线。

一是广泛开展“四反”教育。始终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切实掌握官兵思想动态,以《“四反”教育十二课》为基本教材,及时搞好教育引导。在新生入学教育和非现役人员岗前培训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防间保密和政治纪律专题教育,采取专题辅导、图片展览、参观见学、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强化广大官兵学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深入开展警示性教育。邀请国家安全机关专家来院作隐蔽斗争形势专题报告,观看“四反”教育电视系列片,开展“四反”教育图片展,剖析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件,使大家引以为戒,自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三是及时开展随机教育。每逢节假日、敏感时段和执行重大任务时机,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抓好形势政策教育,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是非界限;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十个不准”,自觉做到不听、不信、不传各种政治谣言;严格落实网络保密规定,严防发生失泄密等政治性问题。严格审查外请专家背景和授课内容,确保“三尺讲台无杂音”;加强家属子女教育,做到不参与、不围观,确保不发生政治性问题。

四是开展军人道德教育。引导官兵学员严格遵守军人道德规范,组织唱响《军人道德组歌》,定期开展“警种英模进校园”活动,学习警种部队优秀模范事迹。结合参与大项任务时机,广泛开展“坚定信念、铸牢军魂,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官兵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确保重大任务圆满完成。

二、严格政治考核,确保内部人员纯洁巩固

政治考核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人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政治考核工作不仅对保证官兵学员政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把好院校人员队伍建设的第一道关口。针对院校人员层次多,情况复杂的特点,严格政治考核和心理测查,确保内部人员纯洁巩固。

一是把好人员入院关。坚持每年对新兵、新学员进行政治考核复查,对招聘的非现役人员、合同制人员和临时工进行政治审查,通过档案审查、问卷调查、撰写自传、谈心交心、调查走访、网上比对和心理测查等方式,切实掌握人员现实思想表现和心理健康状况,确保内部人员的纯洁巩固。

二是把好要害部位关。坚持“谁使用、谁考核”、“谁考核、谁负责”的原则,定期加强对首长身边工作人员、要害部位人员政治考核,通过个别谈话、民主评议、调查走访和组织鉴定等方式,重点对现实思想表现进行政治考核,切实掌握要害部位人员的思想动向。

三是把好执行任务关。坚持对执行重大任务人员进行政治考核与心理测查,及时发现、排除可疑人员,确保担负任务的圆满完成。任务结束后,及时对全体执行任务的官兵进行教育、心理疏导和排查,严防任务中受到外界思想、文化冲击和任务后麻痹思想滋生,确保人员思想稳定。

三、加强内部管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管理工作,是部队建设中的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的基础工作,是维护集中统一、保持正规秩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针对学院开放程度高、在外人员多、对外接触频繁的特点,突出重点、积极防御,主动作为、排查隐患。

一是加强对各类人员的管控。发挥组织功能,加强对实习、进修、住院、休假、转业和退休待安置等在外人员的管理,采取干部驻点、定期沟通、上门走访和签定安全责任书等方式,确保在外人员思想稳定;加强对个别人员摸排、帮教和转化工作,重点关注不满现行方针政策、追求腐朽生活方式、个人成长进步受挫、婚恋矛盾纠纷突出、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生理心理疾患严重,以及有其他思想问题和现实危险人员,每学期开展一次人员思想分析,认真排查,准确掌握,采取领导包干、责任到人的办法,及时做好思想转化和心理疏导工作。

二是加强对网络和载体的管控。坚决执行《严密防范网络失泄密“十条禁令”》等有关规定,对院校办公计算机和载体统一进行登记并安装了加密系统,利用技术手段隔绝办公计算机、载体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对学员和士兵手机实行统一管理;定期邀请安全局技术部门对网络系统、办公设备和载体使用保管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堵塞漏洞。严格落实文件和移动存储介质管理规定,确保制作、传递、保管和销毁等环节绝对安全。

三是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管控。针对军队院校招待所和食堂外来人员多、情况复杂实际,加强对内部人员教育管理,严把招待所住宿人员审查关,防止不法分子借机滋事;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执勤哨位安全防范,落实应急方案,搞好防袭击演练,确保哨兵和重要目标绝对安全;严格落实家属院出租房屋管理规定,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非法活动。

四、密切警地协作,形成内外联防整体合力

实行警地联合,是加强隐蔽战线斗争的必由之路。武警部队要充分发挥双重领导、双重保障的体制优势,充分借助地方科技、信息和资源优势,为武警部队隐蔽斗争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针对学院地处郊区,周边环境复杂的特点,加强警地协作,共同防范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主动与驻地国家安全、公安机关等单位联系,建立联席会议、情况交流、线索查证、敌社情调研及舆情监控等工作机制;加强与总部及总队等业务部门联络,形成“优势互补、预警联防、处置联动”工作格局。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范文6

结合专业实际,我院于20*年4月9日-13日期间在院会议室开展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培训班。参加对象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专(兼)职人员及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的医生、护士共三十多人。并安排张练旗院长和鲍国惠主任宣讲了《国内外消毒灭菌新进展》、《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标准及存在问题》、《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及方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技巧》等文章,培训后组织了讨论。

大家谈到:

职业防护教育问题,有90.60%认为职业防护教育不到位。原因是,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尚无有关护士职业防护课程,造成护生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毕业时无职业防护意识。学生毕业后,医院对护士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中,未把职业防护内容列为必须培训的内容。而且,加之医院重视程度不同,护士学习、理解能力的不同,护士掌握防护知识程度不一,部分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学习职业防护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导致护士职业防护教育不到位。

职业防护措施落实问题,调查上认为职业防护措施未能落实的占94.00%,分析其原因是:

(1)目前我国护理管理者及医院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病防护重视不够,对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宣传教育较少,使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能力较低。

(2)护士缺编问题严重,护士要完成繁重的注射任务,而忽视了对自身的保护。据WHO1999年的报告,发展中国家每人每年平均注射1.5次,住院儿童及成人则每年平均注射10~100次,95%的注射是用于治疗。护士是执行注射的主要群体,因此,长期处于潜在针刺伤和一次性物品用后清洗、浸泡及毁形等处理,提高了护士侵入性操作机会,增加了护士的职业感染危险性,但护士自身及管理者对此认识不够。

防护用具问题,调查中认为防护用具不到位的占95.00%,原因是医院没能按规定购进和提供防护用具。例如:大量普及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都没有安全保护装置;安全留置针、无针连接系统、正压输液针头、真空采血系统、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护理用品和设施,在基层医院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被使用;医院更难为护士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连起码的防漏、耐刺、密封的锐器收集箱也很难被使用。

防护评估问题,调查中认为防护评估不到位的占94.00%,原因是发生职业暴露后,医院没有专门组织对受伤者进行风险评估和指导处理,受伤护士未能得到必要的检测、治疗及流行病学跟踪观察,有的甚至必要的上报资料及档案也没有。

防护费用问题,防止护士职业危害需要的费用,在发达国家是由社会保险等支付的,我国目前社会保险体系尚不健全,职业防护培训资金不足,导致防护费用无法落实,更进一步增加了职业感染危险。

大家建议:

重视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对医疗工作者进行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要树立职业防护意识,必须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要加强职业防护教育,首先从改变观念入手。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强调护士的奉献精神,有时给护士造成错觉,认为注重自身安全防护就是不讲奉献;传统的观念认为护士为患者服务,不能怕脏,不能嫌弃患者,戴手套等防护措施被认为是不敬业的行为,但没有员工的自身健康,何来患者的健康维护?因此,建议护理专业教育中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上岗前的护士必须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岗前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工作后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督查力度。

成立职业防护专班,健全职业防护上报制度和上报程序,职业暴露的处理常规,风险评估标准等。医院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合理配置人力,减少非必要的注射治疗,减少护士因工作忙乱而引起的损伤,从而减少护士的职业危害。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范文7

辽源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吉林辽源 136200

[摘要] 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发挥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向群众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群众卫生意识,预防传染病发生,为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该文重点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旨在能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19-02

[作者简介] 胡继伟(1969-),男,吉林辽源人,大专,中级,主要从事流行病健康教育工作。

传染病防治过程中应当保证预防为主,通过广泛开展防治传染病的活动,普及预防知识,促使群众增强卫生意识与防范意识,建立起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万里长城”。这样即使出现突发疫情,由于当地群众已经具有防病意识与预防知识,能够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各项控制措施,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最大程度的保障群众生存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1健康教育基本原则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应当面向群众,通过有感染力、通俗易懂的宣传方法,坚持娱乐性、广泛性与科学性原则,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首先,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应当保证科学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任意夸大或者缩小事实,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育。有效结合理论内容与实际,针对不同的宣传群体适当调整宣传内容,注意宣传中内容与语言是否合理,避免产生负面影响,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其次,宣传需注重群众性。依据群众对心理与医学的需求,针对不同人群与不同地区,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避免专业化的知识语言在理解上给群众带来困难。善于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与习俗制定宣传内容,保证宣传知识适合群众需要。最后,重视宣传方式与宣传内容的感染力。可以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以形象化、具体化与生动化的方式活跃气氛,结合道具进行讲解,帮助群众尽快接受[1]。

2健康教育宣传对象

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应当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采取不同方法宣传,有效、科学、合理的宣传能使健康教育效果事半功倍。针对领导干部群体与媒体,由于此类人群自身素质相对较高,防控意识明显较强,对群众思想可以起到一定的影响性与引导性。因而,此类人员应当坚持以身作则,在群众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认识到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当保持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与持续性。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引导开发此类人群的防控意识。针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经常性健康教育与疫情突发健康教育。经常性的教育宣传主要面向所有的城乡群众,包括医院、社区、学生、公会等人群,健康教育内容侧重于早期的传染病表现、基本知识、传播路径等,使其明白传染病可防可控,一旦发生可疑症状立即就诊。突发疫情的健康知识宣传对象主要包括人群密集区,例如车站、码头、宾馆、网吧、影院、舞厅、农村居民等。尤其需要注意疑似病例与相关接触人员的表现,并且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向其告知加强自我保护、按时服药、遵守治疗的重要性,增强传染病防控信心。

3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内容应当包括传染病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造成的影响、对群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宣传加强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性、宣传党和政府关怀重视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预防控制传染病的责任感。充分说明传染病发生原因、传播方式、表现症状、药物治疗与影响等基础知识。明确科学的可防可控观念,介绍当前国家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取得的优越成果。告知群众常见的传染病症状体征、防治方法与就医地点,及早发现、早期治疗是防控传染病的根本举措。同时,引导已经患有传染病的人员坚持合理治疗、自我防护、定期检查,树立战胜疾病、早期治愈的信心。面向广大社会团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认识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性,消除对传染病的恐惧心理[2]。

4健康教育宣传方式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宣传方法多样,常用的有书面教育、口头教育、综合宣传。口头教育主要包括报告、随访、演讲、讲座等。作为常用的健康教育方式,口头教育经济灵活,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人群、生活习惯、社会风俗进行灵活调整。书面宣传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报纸、图片、广告、传单、摄影等。由于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而且真实感与形象感强,因而能够带给群众深刻印象。形象的绘画、图片结合语言文字能够得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一般来说,综合性健康教育的涵盖范围相对广泛,例如电影电视、流动宣传、展览等。通过充分结合影像、文字与教育形式,合理加工宣传内容,创作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影响力大、覆盖面广、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优势明显[3]。五、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①加强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动员文教、科技、广电、卫生等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指导工作,针对性、计划性的开展宣传活动,针对不同地区随时调整实施策略。坚持向广大群众普及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为核心,借由各种宣传途径、宣传工具与宣传方式开展工作。依托于媒体,充分利用覆盖面范围广,例如广电、网络、电视电台等开展教育教育宣传工作,动员民间团体、协调各个部门、鼓励社会参与。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政府重点工作中来,积极开展适应社会群众与各个部门的健康知识宣传工作,防止传染病流行。②动员在群众中有一定领导力的人群,例如居委会人员、政府人员。在取得相关政策支持与政府部门支持的基础上,正确得到居委会、各级领导与宗教领袖的支持。鼓励群众想参与,运用形式不同的教育工作增强单位、社区、街道、医院等群众防控传染病的认识。按照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重点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与预防控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4]。③通过多元化的宣传途径与宣传方式开展教育教育。不同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均有其不同特点,教育途径同样具有互补与无法代替的明显特征,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时应当按照当地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宣传途径,随着媒体网络的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逐渐向偏向于媒体平台宣传。网络媒体覆盖性广,有利于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顺利进行,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目的。而宣传形式应当保证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有效结合媒体与各种方式,更好的提升宣传效果。例如,通过小品、漫画、短剧与快板等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此外,根据不同场所采取差异化的宣传方法[6]。针对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学校的传播形式,例如广播、课堂、板报等,向学生普及传染病知识。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适当穿插部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要点,结合生物、思想道德、体育等课程渗透防控知识[7]。针对医院,做好医护人员培训工作,在医院中张贴宣传海报、设置相关咨询点,为公众提供行为指导与健康咨询[5]。

5讨论

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持续、长期、坚持开展,通过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消除面对传染病产生的恐慌心理,利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与教育的方式增强群众防治传染病的信心。

[

参考文献]

[1] 柴燕.湖北省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居民重点传染病预防素养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6):179-181.

[2] 苏晓婷,姜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11):224-225.

[3] 吴敏,申惠国,王丰,等.上海市某社区人群相关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0,24(8):169-171.

[4] 付文亚.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3,21(18):115-117.

[5] 李劲松,何艳娟.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教育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4):125-127.

[6] 曹丽.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88-189.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范文8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份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但国防教育的内容还不够系统,还没有开设独立的学科,缺乏国防教育的教师配备。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交流,当地社会和军队并没有承担其责任,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导致其教育内容空洞凌乱,教法呈现单一性的特征,导致当前中学生国防教育形同虚设。目前,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和韩国等很多国家的国防教育难成为中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国防教育存在专门的经费投入。我国国防教育经费投入项目并未设定,更没有专项经费,国防教育需要的社会资源也得不到利用和挖掘。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有效物质保障作用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加强国防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学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也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应当设置相应的国防教育课程,将课程内容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将国防教育写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日本近期发生的捐钱买事件、菲律宾拉拢多国在黄岩岛闹事问题、越南侵占中国南沙群岛事件等等,这让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具备相应国防意识,随时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独立作出贡献。吃苦耐劳、不折不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上世纪80年代后实行了计划生育,很多中小学生和年轻教师成了独生子女,啃老族、炫富、坑爹等是时下中国对80后、90后的最不信任的“专有名词”,在吃苦耐劳方面令人担忧。国防教育既能增强国民的国防意识,又能培养吃苦耐劳和不畏艰难,以及勇于担当责任的民族精神,是和平年代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加强中学生国防教育的策略

一是要确定国防教育专门机构,明确其职责和任务,设定培养目标,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完善教育制度;二是完善法律,使法令具备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三是要加大国防教育的奖惩力度,对民防机构、培训机构、教学装备和专项费用做出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国防教育的法规和机制完善。为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对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丰富教育的内涵,认真研究中学生国防意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可操作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才能针对国防力量、精神、历史、技能、法制及形势等构成的内容体系,加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由一般讲授向国防战备的转变,引导中学生居安思危,克服麻痹思想,调动起关心和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

国防教育实行的方针范文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艾防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娱乐场所行为干预项目工作的通知》(苏政艾办[*7]4号)精神,根据省、市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就切实做好我区娱乐场所省级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项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积极实施以安全套推广使用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娱乐场所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从今年起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对辖区内50多所娱乐场所开展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咨询服务等措施,降低娱乐场所高危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1、有针对性地开展与艾滋病/性病诊疗服务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娱乐场所高危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100%,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改变她们的求医行为。

2、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外展干预和咨询服务,促进安全套的推广与正确使用,提高优质安全套的可获得性、使用率和使用正确率。

3、整顿性病诊疗市场,改善性病服务质量,为高危人群提供有效、可接受、可负担的规范性病诊疗和生殖健康服务。

三、工作措施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传染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三大传染病之一。*6年3月1日,《艾滋病防治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经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国家专门针对某一种疾病颁布条例,这在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面是首次,更加体现了我国政府落实艾滋病防治承诺的决心和行动,并且从法律层面上针对高危人群实施的行为干预措施给予了肯定,为行为干预措施的落实奠定了法律基础。省、市有关部门将我区列为省级艾滋病防治工作项目区,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本着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