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人际交往的建议集锦9篇

时间:2023-06-04 09:21:11

人际交往的建议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1

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肇星,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斯林,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孙伟,外交部副部长李辉,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等主要陪同人员同机离京。

5月13日,吴邦国在下榻饭店与米罗诺夫举行会谈,并共同出席中国全国人大与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吴邦国访问俄罗斯并出席相关会议

5月13日,吴邦国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当天,吴邦国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加强务实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吴邦国说,中方愿与俄方一道,推动中俄关系在高水平上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加强政治互信,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磋商与配合,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二是加强经贸、能源、投资和地方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认真执行已签署的合作协议,积极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切实解决合作中的问题,确保今年双边贸易额不受大的影响,确保大的合作项目顺利推进。三是加强金融对话与合作,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密切沟通协调,就保持各自金融市场稳定、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重视加强两国议会间的交往与合作,愿继续深化与中方的战略互信,加强在能源、经贸、投资、地方等各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协作,并通过纪念俄中建交60周年和互办“语言年”等活动,进一步巩固俄中关系的社会基础,不断提升两国关系的战略水平。

吴邦国感谢俄方一贯支持中方在台湾、涉藏问题上的立场。梅德韦杰夫表示,俄方将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李建国等会见时在座。

・・・・・・>>>

5月13日,吴邦国在下榻饭店与米罗诺夫举行会谈,并共同出席中国全国人大与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吴邦国说,中俄建交60年来,我们一起走过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使两国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吴邦国积极评价了两国议会关系后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促进各自国内经济平稳发展和世界经济恢复增长,是中俄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国全国人大和俄联邦委员会的合作要以此为重点,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加强相互支持,增进政治互信。在涉及对方、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给予对方坚定支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中的战略协作,维护共同利益,努力营造有利于中俄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推动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行使议会的立法监督职权,推动和及时批准两国签署的中俄石油、天然气等重要合作协议;推动和积极督促已签署双边合作协议的落实。发挥议会联系广泛、人才荟萃、信息密集的优势,为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牵线搭桥,支持和帮助双方企业从中俄两国政府采取的刺激经济增长措施中寻找新的合作机会。三是促进地方合作,增添合作活力。积极探索地区合作的新途径、新方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地方合作的法律基础和政策环境。

米罗诺夫完全赞同吴邦国对两国关系的评价和加强两国议会合作的建议。他说,俄联邦委员会全力支持俄政府积极发展对华友好合作,愿与中国全国人大一道,充分发挥议会交往优势,及时批准双方已签署的合作协议,为合作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参与俄中建交60周年及“语言年”活动,大力推动两国协调地方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为推进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建国等中方陪同人员,俄联邦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托尔申等参加了会谈。

・・・・・・>>>

5月14日,吴邦国与格雷兹洛夫举行会谈,并共同出席中国全国人大与俄国家杜马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吴邦国指出,近年来,中国全国人大与俄国家杜马各层次各领域交往与合作深入展开,形式更加多样,内涵日益丰富,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议会合作应继续服从服务于两国关系发展大局,为国家关系发展不断增添活力。一是服务战略互信需要,维护共同利益。在涉及对方、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给予对方坚定支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中的战略协作,维护共同利益,努力营造有利于中俄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服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需要,推动务实合作。行使议会的立法监督职权,推动和及时批准两国签署的中俄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合作协议;推动和积极督促已签署双边合作协议的落实;发挥议会联系广泛、人才荟萃、信息密集的优势,为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牵线搭桥,支持和帮助双方企业从中俄两国政府采取的刺激经济增长措施中寻找新的合作机会。三是服务世代友好需要,巩固社会基础。中国全国人大和俄国家杜马要全力支持、热情参与两国建交60周年纪念活动,广泛宣传中俄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巩固和深化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

格雷兹洛夫完全赞同吴邦国对双边关系的评价和加强议会合作的建议。他说,俄各政党在发展对华关系上态度高度一致。俄中关系在高水平上快速发展,使双方受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议会合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特别是俄中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杜马议员投身俄中友好事业。俄国家杜马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友好交往,促进两国在经济、政治、人文、环境、反恐、禁毒等领域的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中的协调,为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添砖加瓦。

晚上,吴邦国和夫人章瑞珍出席了格雷兹洛夫主席举行的欢迎宴会。

李建国等中方主要陪同人员、俄国家杜马副主席梅利尼科夫等参加了上述活动。

上午,吴邦国还前往我驻俄使馆,亲切看望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

莫斯科市立实验学校是俄罗斯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摇篮,培养出了多名世界武术冠军。该校十分重视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当天上午,吴邦国委员长夫人章瑞珍来到这里,与师生们进行亲切交谈,感谢他们为中俄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她还观看了学生表演的武术、中文诗朗诵和绕口令等。

吴邦国访问奥地利

5月15日,吴邦国抵达维也纳,开始对奥地利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当天,吴邦国在总统府会见奥地利总统菲舍尔,宾主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深入交谈。

吴邦国强调,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与奥地利的关系,愿与奥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加强政府、议会和政党之间的友好交往,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调,不断开拓双边关系新局面。

菲舍尔说,相信吴委员长的此次访问必将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谈到中欧关系时,吴邦国指出,当前中欧关系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双方要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牢牢把握住对话与合作的主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更加坚定支持彼此发展,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共同抵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维护和促进经贸等领域合作的快速发展,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推向深入。希望奥为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吴邦国还应询介绍了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他还重申了中国在涉藏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菲舍尔说,奥方积极评价中国政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采取的负责任立场和积极有效的措施。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严重冲击,需要各国携手应对。菲舍尔重申,奥方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是奥地利各党派的共识,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吴邦国对此表示感谢。

李建国等会见时在座。

当天,吴邦国在议会大厦与普拉默举行会谈。

吴邦国说,中方赞赏奥新一届议会和政府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我此访的目的,就是把中奥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此,吴邦国提出五点建议:一是保持高层交往势头,深化政治互信。二是加强两国议会的友好交往。开展议会领导人、各专门委员会和友好小组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欢迎更多的奥议员尤其是年轻议员访华。三是发挥各自优势,拓展经贸领域合作,扩大相互投资。这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中方欢迎奥企业赴华寻找更多的商机,欢迎奥方参加上海世博会。四是深化人文交流,加强旅游、地方、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五是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金融体系,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作贡献。

普拉默赞同吴委员长的建议。她表示,奥地利把发展对华关系摆在对外政策的重要位置,愿进一步扩大双方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加强地方合作和人文交流,深化经贸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把两国关系引向深入。奥国民议会愿密切与中国全国人大的交流与合作,为奥中关系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双方还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尊重和保障人权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当晚,普拉默议长为吴邦国委员长及夫人章瑞珍举行了欢迎宴会。奥联邦议会议长赖森贝格尔共同出席。

李建国等中方主要陪同人员参加了上述活动。

5月16日,吴邦国在下榻饭店会见了奥地利代总理普勒尔,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吴邦国说,中方愿与奥方加强在节能、环保、水利、生态农业、汽车零部件、清洁能源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鼓励双方企业从对方国家采取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中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希望两国政府为双方人员往来、企业合作、商务活动等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普勒尔说,奥方高度重视加强与中方的经济技术合作,愿积极转让奥地利先进技术,拓展合作领域,促进大项目合作,把奥中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经贸合作成果,带动奥地利经济恢复增长,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李建国等中方陪同人员和奥地利驻华大使赛迪科等会见时在座。

当天,吴邦国在下榻饭店会见了赖森贝格尔。

赖森贝格尔说,奥方希望进一步密切同中方的友好关系,深化经贸、投资、高新技术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强在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奥联邦议会议员来自各个地方,愿通过加强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合作,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地方交往、推动经贸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吴邦国表示,议会交往是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全国人大与奥议会两院保持着密切交流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奥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双方要把这一好的合作传统保持下去,推动政党、地方、民间友好交往,促进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中奥关系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吴邦国还简要介绍了中国在涉藏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这是发展中奥关系的政治基础,希望奥方在涉及中国国家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上继续给予中方坚定的支持。赖森贝格尔重申,奥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下午,吴邦国专程前往维也纳高新技术区考察。他首先来到维也纳经济促进局开发的节能建筑示范项目,这是一座包含办公、研修、实验室以及1500平方米可供出租的写字楼,广泛采用新型建材和节能技术,能源消耗比传统建筑减少80%。听取设计师介绍后,吴邦国详细询问示范项目的节能技术、能源消耗、建设成本等情况,并同大家一起讨论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以及中奥节能技术合作的发展前景。随后,他又来到全球最大的交通设备气候风洞试验场。在监控室和试验现场,吴邦国向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测试数据的采集处理情况,探讨风洞试验的前沿技术。该试验场可以模拟各种天气环境,对轨道机车、道路车辆、小型飞机以及其他技术设备进行批量生产前的可靠性测试。2004年,我国上海地铁机车曾在此接受检测。

章瑞珍、李建国等陪同人员参加了下午的活动。

吴邦国结束在维也纳的活动后乘专机抵达萨尔茨堡。

5月17日,吴邦国在萨尔茨堡下榻的饭店会见了萨尔茨堡州议长伊尔默。

吴邦国说,中方十分重视与萨尔茨堡州的友好关系。双方合作基础良好,潜力巨大,希望继续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加强实体经济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充实合作内容,促进共同发展。

18日上午,吴邦国前往萨尔茨堡郊区,考察奥地利保时捷控股有限公司,详细了解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研发以及该公司在华业务情况。

吴邦国访问意大利

5月18日,吴邦国抵达米兰,开始对意大利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吴邦国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

5月19日,吴邦国在米兰会见了伦巴第大区主席福尔米科尼。

吴邦国说,贵区不仅是意大利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而且在中意合作中走在前列,对此,中方给予积极评价。吴邦国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严峻挑战,也给中意合作带来重大机遇。希望双方在危机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加强科研、清洁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合作,为中意关系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福尔米科尼表示,伦巴第大区愿进一步加强同中方在经济技术、节能环保、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来此投资兴业。

谈到世博会时,吴邦国说,米兰赢得了2015年世博会的举办权,并与上海签署了世博会合作谅解备忘录。希望双方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扩大交流与合作,为中意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福尔米科尼表示,意方愿把世博会的合作作为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努力借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经验。

上午,吴邦国主持召开在意中资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认真听取大家对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意见和建议,强调要抓住当前世界经济调整的机遇,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渠道,大力培养国际经营人才,为国民经济增长、经济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为中意、中欧合作再立新功。

之前,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在下榻的饭店亲切接见了中国驻米兰总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李建国等主要陪同人员参加了上述活动。

5月20日,吴邦国与斯基法尼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国关系、议会交往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吴邦国首先对一个多月前意大利拉奎拉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再次表示慰问。斯基法尼说,意大利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的宝贵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吴邦国积极评价了双边关系。他说,中意建交以来,两国关系顺利发展,特别是200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又加速了发展,当前中意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一是两国领导人接触频繁,政府、议会、政党对话活跃,各级别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中方感谢意方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双边贸易稳步增长,双向投资日益扩大,合作领域逐渐拓展,合作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提高。三是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丰富多彩,人员往来日益增多,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不断夯实。中方愿与意方携手努力,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这一特点出发,继续保持务实合作的良好势头,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在谈到议会交往时,吴邦国说,事实表明,议会定期交流机制已成为深入对话的重要平台。中国全国人大愿与意大利参议院一道,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丰富交流形式,充实交流内容。一是保持议会高层交往,增进相互了解,深化战略互信。二是密切各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和办事机构之间的交往,深入开展治国理政和立法监督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三是加强在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中的磋商与配合,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协调立场,维护共同利益。

斯基法尼表示,意大利参议院愿在各层次、各领域密切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友好交往,深化政治互信,推动互利合作,为促进意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吴邦国还应询介绍了中国在发展本国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情况。

会谈结束后,吴邦国委员长与斯基法尼参议长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意大利共和国参议院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协议》,还共同会见了记者。中午,斯基法尼参议长为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举行了欢迎宴会。

李建国等中方陪同人员参加了上述活动。

吴邦国委员长是在结束了对米兰的访问后乘专机抵达罗马的。

当天,吴邦国在总理府会见了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就发展两国关系特别是双边经贸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吴邦国说,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意大利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愿与意方共同努力,不断充实合作内涵,推动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贝卢斯科尼重申,意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吴邦国对此表示感谢。

为深化双边经贸关系,吴邦国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中小企业合作,开展贸易和相互投资。要充分发挥中意政府委员会的作用,为企业合作提供支持和便利。二是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中国正在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双方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有着广阔合作前景。三是密切在世博会领域的合作。上海和米兰将相继举办世博会,相信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将成为中意新的合作亮点。

贝卢斯科尼说,意方对意中贸易在金融危机期间仍实现增长表示满意,愿加强双边贸易往来与企业合作,扩大双方人员交往与旅游合作,欢迎中国企业来意投资兴业。

吴邦国还全面介绍了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他表示,中国政府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贝卢斯科尼说,我们十分钦佩中国的发展成就,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为扩大意中合作带来了重要机遇。

在谈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吴邦国说,中国在努力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愿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防止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尽可能减少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促进世界经济尽快恢复增长。贝卢斯科尼说,意方高度评价中方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的贡献,希望同中方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解决世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和恢复增长的长期性问题。

李建国、意大利外交部长弗拉蒂尼等会见时在座。

5月21日,吴邦国在总统府会见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宾主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深入交谈。

吴邦国说,我们将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解决当前困难与实现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是宾主共同关心的话题。吴邦国说,中方积极评价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取得的成果,积极评价意方为即将在意大利召开的“8+5”对话会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更应加强合作,抓紧落实伦敦金融峰会成果,遏止经济滑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世界经济尽快恢复增长。同时应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建设公正、合理、健康、稳定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纳波利塔诺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表明各国经济相互关联日益密切,全球化的挑战需要一个全球化的解决方式。意方期待在“8+5”对话会上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在谈到中欧关系时,吴邦国指出,中方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他说,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欧关系,希望双方继续深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强经贸往来和相互投资,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就共同关切的重大问题进行对话和磋商。纳波利塔诺表示,意大利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愿在欧盟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欧中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李建国等会见时在座。

当天,吴邦国在众议院大厦会见了菲尼,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吴邦国说,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5年,是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5年,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双方在彼此关切的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二是务实合作成效显著,双边贸易快速增长,相互投资日益增多,企业合作方兴未艾。三是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中意关系的全面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中欧合作增添了活力。吴邦国指出,中意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也不存在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巩固和加强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吴邦国说,我们愿与意方一道,抓紧做好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选择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维护和促进中意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欢迎更多的意大利议员尤其是年轻议员访问中国。

菲尼说,发展意中关系是意各党派的一致主张。意大利众议院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国全国人大的友好关系,希望同中方共同努力,确保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取得积极成果,继续为推动意中关系发展作贡献。

李建国等主要陪同人员参加了会见。

下午,吴邦国一行专程前往意大利新技术能源环境委员会罗马研发中心,考察该中心研发的新型热太阳能实验装置,向工程技术人员详细了解其光电转换效率、太阳光板支撑和转动系统以及集热管技术等情况。他说,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希望中意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这方面的投资与合作,共同拓展可再生能源市场。

随后,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在下榻饭店亲切接见了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5月22日,吴邦国在佛罗伦萨市会见托斯卡纳大区议会议长南齐尼。

吴邦国说,中方将继续支持有关省市加强同包括托斯卡纳在内的意大利各大区的交流与合作。贵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轻工业发达、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同中国的合作潜力巨大。2010年意大利将举办“中国年”活动,上海世博会也将拉开帷幕,希望双方抓住这一有利机遇,结合各自优势,扩大合作领域、加强人文交流、密切人员往来,带动地方发展,为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会见之前,吴邦国委员长和夫人章瑞珍在下榻宾馆亲切接见了中国驻佛罗伦萨总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

吴邦国是结束在罗马的访问活动后,当天上午抵达托斯卡纳大区的。

5月25日,吴邦国圆满结束对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的正式友好访问,回到北京。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微信 人际关系 印象管理 虚拟组织

众所周知,人在社会中会建立和缔结各种关系。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借助思想、情感以及行为来进行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态度、社会、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都会对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产生影响,这种运作需要通过不同的交流媒介来承载。过去,在职场中的交往媒介为实体组织和实体空间,面对面的交流居多,交往频率和距离会受很大限制。而现在的职场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很多新的趋势,如虚拟组织出现、职场角色多元化等。微信承载了其中一部分增加频率、缩短距离的职能。

一、微信在职场中的主要应用

(一)在会议、培训方面广泛使用

会议是职场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项工作任务。人们通过召开会议商讨策略、消息/指令及解决问题。正式会议如远程会议、网络会议的通知,非正式的一些话题讨论、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培训现在均已被很多企业移至微信聊天室进行。

(二)同客户保持联络的重要手段之一

职场人士近期发现,如果一旦同客户建立起微信联系,在沟通的过程中就会如虎添翼,可以更方便迅捷地同客户保持联系,在时间安排上也趋于灵活。而且,微信的消息比起电子邮件更容易被客户注意到。

(三)虚拟组织管理

虚拟企业是通过信息网络临时建立的企业集团,具备了对市场需求反应的高灵敏性、企业边界模糊、机动灵活等特点。微信聊天室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个虚拟组织,使得虚拟团队成员之间利润共享、风险共担。

(四)印象管理

在用社交软件交流的时候,我们有一定的几率会为自己选择和自身性格有差异的性格作为自己的“社交性格”。而这一特点也会在使用表情符号的偏向上显现出来。试图控制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我们往往会发现,身边的同事在工作情境中和在生活中的性格可能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

(五)协助转发公司信息

微招聘、行业新闻、总裁观点等原来只能在专业网站上才可以读到的内容,现在已经可以被做成H5网页放在企业公众号中供员工转发。有的企业还将转发率定为员工的KPI指标。这已经成为朋友圈内容的新常态。

二、微信在职场中的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淡化等级观念

微信开启了“后微博时代”,在纷乱的交际关系中开始根据亲疏远近进行明确的分类和定位,并据此分配自己的社交精力。但同时对于很多管理者,尤其是希望树立权威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将不得不面对组织内“话题领袖”的挑战。

(二)交流中的语义理解偏差

组织内的微信交流主要是靠文字和语音,但来自于不同地域的员工有可能会对组织内传达的语义理解产生偏差。这和沟通中的情景语境相关,由于情景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其具有多变性,而它的改变往往会引起交际过程中语义理解的偏差,给交际的顺利进行带来了障碍。工作任务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地域间措辞的偏好等因素也会导致对语义理解出现偏差。

(三)阻隔情感表达

某些职场人士为了减少交际话语的语义理解的偏差,或者更进一步表达情感,会比较常用沟通表情符号。从内容上来看,微信上情感的表达被代之以感情符号或视频、图片、文字等的简单组合,而在现实交往中,情感表达是集人们的话语、语调、眼神、动作等内容于一体的整体表达,更容易满际双方的情感需要。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反映了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语言常常伴随表情出现,语言对情绪表情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为微信沟通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无法识别信息发出者的表情,也就不容易判断出语言背后的内涵,从而减弱了信息传达的准确度。

(四)信息碎片化不利于人际关系的深度卷入

人际交往对象存在性别、年龄、性格、信仰等诸多差异,通过某种途径建立起关系,对自身产生相互影响,构成了个人的关系圈。微信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有效工具。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为:注意――接触――融合。处于卷入阶段,共同的心理领域越多,情感的融合程度就越高。但人际关系的深度卷入需要更多的接触、分享和共同体验才会促进共同的心理领域的构建。微信的信息碎片化阻隔了群体间的深度互动,从而无法使同事们从“点头之交”过渡到卷入状态。

(五)微信不利于信任搭建

信任分成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莫尔曼、德斯潘德和扎尔特曼(Moorman,Deshpande,and Zaltman,1993)对信任的定义是:信任是指由于对合作伙伴有信心而愿意依赖对方。微信聊天室即使源于实体组织,毕竟属于虚拟组织,由于自身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使得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体系更为脆弱。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一种理性条件。例如,我们经常收到不熟悉的客户发出的“清理朋友圈”的消息,表明了我们之前搭建的人际关系为弱关系。需要处理同该客户的关系,否则将会失去这个客户。也就是说微信更能准确地发觉人际恶化的标志:冷漠――疏远――终止。

(六)信息资料难辨真伪

因为个人资料容易被复制,通信记录容易被删减,微信记录至今并不能被作为商业行为的证据。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家猎头公司在微信中同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确认收费方式,但未能及时跟进合同的补充条款的签订,致使在前任人力资源总监离职之后,企业无法认定微信信息。所以目前微信记录在职场中仍然不可以被当作法律文件。

三、微信增进职场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

在微信等新媒体的普及环境下,我们在工作中无法完全避开微信的使用,所以制定新的职场人际交往策略和搭建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新型人际关系才是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利用微信这种媒介增进人际关系,笔者在此做出如下建议:

(一)定期同群成员分享有意义的资料

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它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为成分。行为成分是双方人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是表现个性的一切外在行为。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应该积极分享有意义的、获取渠道较为独特的资料,增强群组的凝聚力。

(二)擅用表情符号

表情符号的使用弥补了传统文字在可视化、快速化方面的欠缺,弥补了文字交流中没有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缺憾。网络中表情符号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按照表情的格式,可以把网络表情符号分为两大类:字符表情和贴图表情。如前文所述,文字本身不能更好地传达情绪,我们自身面对职场中的不同人士也会适当调节自身的性格偏向,同时我们还会不断分析常用联系人中最常收到的表情符号,以此来判断对方与我们的关系亲疏。当然,之前也有学者曾担心表情符号的使用会导致个体使用文字或语言能力的倒退。但研究表明,表情图片的情绪启动效果好过汉语双字词。所以适当运用表情符号可以弥补非面对面接触中的信息遗漏。

(三)交流的深度需要靠线下完成

人际关系主要关注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人际交往正是联结社会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桥梁,没有人际交往也就无所谓人际关系。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家在微信中频频互动即表明已经搭建了牢固的职场关系,依然需要依靠大量的线下交流沟通增加交往双方的卷入度。

总之,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使个体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状态,使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处于和谐状态。职场中人际关系的核心应该是“人”本身,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任何效率高的通讯社交工具都无法代替我们本人去管理情感和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余燕.虚拟企业的信任控制[J].学术论坛,2015(9):158- 160.

[3] 张露.从微信看社交网络人际关系新模式[J].东南传播,2014(8):111- 112.

[4] 董明晶.情景语境对交际话语语义理解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4:136- 137.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一带一路” 地方外交 中国外交 地方政府

2013年9月和10月,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与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4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抓紧规划“一带一路”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各方热议且积极融入的战略。其中尤为活跃的是国内地方政府,各省区市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纷纷拿出接洽“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方案。这为地方政府加快对外开放进程并加强地方外交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地方外交的发展反过来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根据以往研究成果,着重论述“一带一路”政策条件下中国地方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目的在于拓展地方外交研究空间,为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提供启示,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

一、地方外交: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外交演绎史是各式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互动进程。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时期的城邦主体密集交往,到15世纪意大利城市国家的频繁互动,不同性质的政治行为体在各自区域展开相应的外交活动。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起,国家成为外交代表者,国家中心主义范式主宰着人类外交活动的总进程,即主张国家是国际关系根本的与唯一的行为主体,外交只是国家间政治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全球化的弥散带来全球性问题愈加“本土化”与“地方化”,国家面临权力结构重组,即国家的权力范围与形式受到影响甚至削弱。国家外交权力朝着各个部门横向分散及向不同级别地区纵向扩展,国际政治活动主体逐渐多元化,地方政府不断介入对外关系进程。权力的分散性导致外交活动呈现多元化趋势,外交的内涵依次扩大化。表现突出的是地方外交作为新型外交形式逐渐呈现,成为国际关系“新中世纪主义”画面的着力点。

作为外交概念的泛化,所谓地方外交,是指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政策指导下所从事的对外交往活动。地方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政府指导下从事对外交往,是介于正式的国家官方外交与普通的民间外交之间的半官方外交。地方外交有着鲜明特性。一是主体为地方政府,包括省市等次国家行为体。二是目标为非政治性与去安全化,着眼于经济、文化、教育、环保、社会福利等低级治理领域。三是方式的灵活性与弹性,即相对于民间外交来说,有着较正式的官方色彩;相对于中央官方外交而言,赋含更多非官方内涵。

地方外交有着多重功能。一是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作为国家交往的“第二平台”填补中央政府外交的空白,实现二者多样性统一。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在宪法与法律权限内行使相应对外交往职能,可以参与中央政府不善处理的事宜,减少中央政府的工作压力,避免国家整体外交承担的风险,拓展国家外交运作空间;二是沟通外部世界,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地方外交从本质上是地方政府以实现自我发展为目标,为了地区利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互动进程。次国家政府通过地方外交,获取外部的资金、技术、理念及经验,推动本地区融入全球化进程,提高国际化水准,最终实现治理现代化;三是关注全球性问题的治理,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积极“走出去”,不同国家的地方政府依托双边或多边路径推进气候变化、人权保护、流行病防治、城市反恐等非传统安全议题的解决;四是推动区域与次区域整合。新功能主义理论提出“外溢效应”,即合作领域具有域间传输特征。这种传输很大程度上是依托次国家行为体的互动,特别是在国家间关系紧张之际。

当然,地方外交的职能发挥与角色扮演同国家的政治结构及话语体系有着重大关联。相对而言,联邦制国家有着更大外交权限,宪法明确规定有限外交权,外交风格突出。如实行联邦制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外交”有着鲜明的太平洋属性,德国的“巴伐利亚外交”则有显著的保守性。单一制国家由于宪法限制以及历史因素使然,地方政府对外活动受限更多。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及权力扁平化趋势的发展,单一制国家的次国家行为体外交权力逐步扩大。

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国地方外交有着独特发展历程。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近代化进程来看,地方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随着清政府地方控制力的缩小,出现了不正常的地方外交高潮。如1900年北方义和团运动高涨与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南方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广总督李鸿章等竟然与英美等国签订《东南互保协议》,约定对事态保持中立。民国初年,由于军阀割据以及国家的无政府状态,地方政府有着高度自,自由处理外务议程。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国家分裂的格局,国家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在中央政府指导与授权下从事与本地区有关的经济文化等事务。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为满足对外开放与发展经济的需要,中央政府适当地进行放权,授予地方政府更多权力开展对外交往。这带来的一大结果是地方政府更多的参与到中国外交与国家安全决策中。党的十报告也明确指出,“促进地方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夯实国家外交的社会基础”。应该说,作为有着悠久大一统历史积淀的单一制国家,中国的传统一直是中央集权制,强调中央Φ胤降拇怪蓖诚剑存在“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中国地方外交的内涵与外延要比西方国家更窄,地方对外交往限定在经济文化等层面,且受到中央政府全面的指导与协调。

当前,中国的地方外交有着多样形式。一是地方主场外交,即地方政府承办国际会议、博览会、运动会等国际活动;二是城市外交,即城市行为体积极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三是边境省份积极参与同邻国地方的次区域合作;四是地方政府参与跨国性地方政府间组织或论坛,如中俄地方政府间的“两河流域”机制。

中国地方外交的形式多样性带来作用多元化。一是可以配合、补充及支援中央外交,推动国家总体关系发展。地方外交含有官方性,能够配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地方外交还具有灵活性,可以在国家关系僵化情况下发挥特殊作用。1989年中美高层交往冻结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朱F基与武汉等其他五市市长联合访美,一定程度上打开中美交往局面;二是改善国家形象,充当公共外交平台。地方是国外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地区文化的发掘和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地方外交可以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进国家公共外交的发展;三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地方外交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文化联系,提升国际化水平,增强地方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省份的快速发展与积极有为的地方是外交分不开的。

地方外交是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充分展示了现实世界的扁平性,有利于更优化的资源配置。随着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的加快及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地方外交必将得到更大程度发展,地方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地方外交支撑下中央政府外交的领域、层次、水准与维度均会提升。

二、“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地方外交的契机

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国家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各方关注,特别是得到国内地方政府的热烈回应,为开展切实有效的地方外交提供了契机。如果说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地方外交开启了一扇大门,那么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大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为地方外交的深入发展注入动力源泉。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外交属性契合地方外交的特征。尽管有着政治安全层面的考量,但“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核心理念是开放竞争、相互包容与共同发展,通过地区经济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有着深刻与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即面对地区安全困境的加深与全球大国博弈的加剧,中国希望通过经济的软方式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的硬手段,把地区国家拉回经济发展的轨道。“一带一路”的经济外交属性为地方政府开展地方外交营造着有利的软环境,即二者有着内涵特征与精神实质的一致性。地方外交有着明确的经济驱动性特质,地方政府把加强国际合作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环节。事实上,地方外交的目标较为有限,即依托自主对外交往,通过积极的国际化战略,保障地方国际利益的顺利实现与本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更少安全战略层面的顾虑,尤其是更多地涉及非事务,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属性可以为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注入更多内动力,减少来自安全与方面的政策压力。“一带一路”倡议与地方外交的特质契合是外交社会化的逻辑产物,是中央政府政策导向的必然结果,将推进地方外交在“一带一路”政策环境中不断发展。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激活地方外交的内在动力。外交的本质是通过寻求利益共同体来化解分歧,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地方外交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地方政府作为自主利益主体,依托对外交往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方利益实现方式的逐渐国际化,通过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实现发展愿景成为地方政府的通常做法。特别是世界市场的发展使得地方政府希望突破国家限制,以积极对外交往维护自身利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地方政府为满足对外经济合作的内部需求,提升开放水平及发展质量,实现地方发展的经济诉求,纷纷主动对接这一战略。可以说,“一带一路”是中央吸引地方参与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个最成功的倡议。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一带一路”的省份不及5个,2015年31个省区市均提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工作任务。这与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及地方政府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有着密切关联。中国国内多个省份面临外贸下行压力,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是化解难题的良剂。“一带一路”战略让各地看到合作共赢与破困良机,把“走出去”视为发展快车及“助推器”。为此,各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领先机,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及经济转型升级。早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初,陕西省政府代表团就出访哈萨克斯坦,在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再次,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央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性放权有利于地方外交的开展。国家间交往及达成的战略协议归根结底要依靠地方、企业及民间的对外交往才能够落地生根与开花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地方政府在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中央政府所不能替代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战略设想,各级地方政府,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真正落地与具体实施的关键力量。2014年3月,中央政府《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积极鼓励各地区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实行更为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开展与相邻国家的跨国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由于各个省区有着独具特色的地理分布、资源禀赋与发展状况,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与大力配合是“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在中央政府看来,中国外交需要接地气,31个省份都是推进国家外交“一带一路”战略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陆上经济走廊、海上合作支点建设,促进人文交流合作的具体实践主体。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中央政府为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利用各种机会为国内各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站台”,充分利用地方政府接近基层一线的区位与信息优势,推动政府职能创新,尤其是推动了直接投资审批权与对外交往权的放开。中央外交权力的下放推动了各省^市外事部门权能的增加及对外话语自的提升,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开展对外交往活动,促进地方对外交往的渠道、水平、规模与层次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与提升。

最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合作为地方外交兴起注入外在推力。“一带一路”战略勾勒了互联互通蓝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反映了相关国家扩大对外经济合作的客观诉求。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成为沿线国家地方政府的共识,且依据地方特色与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对口合作,扩大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应该说,国家政府之间层面的战略协商终归要靠双方地方政府的具体落实。2015年4月,波兰专门举办“地方外交”研讨会,希望加强与中国地方政府的相关合作。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不断派出代表团访问中国沿线的地方政府,寻求加强在具体项目上的接洽。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最积极最活跃的行为体是各级地方政府,不仅中国地方政府和城市表现十分积极,沿线国家的地方政府和沿线城市也表现出极大热情,2015年6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地方政府代表齐聚中国义乌,洽谈地方合作与贸易畅通等事宜,并签署《“一带一路”义乌倡议》。沿线国家地方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热情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更大程度地对外交往的外在拉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地方外交面临的问题

“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不仅是经济崛起的契机,也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转机,更是开展地方外交的良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主场举办“一带一路”洽谈会、加强沿线国家友好城市实质性关系、推动边境次区域经济融合等方式促进“一带一路”的落地生根。不过,地方政府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地方外交的过程中,除了要遇到地缘政治困境、地区安全问题等普遍风险外,还面临着以下一系列障碍。

第一,地方政府外事能力相对不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均有着很大提升,但存在非均值化发展的问题,表现突出的是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及国际化意识强于内陆省份。当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涉及中西部广大地区,地方政府是参与这一战略的主力军,是开展对外交往的行政主体。然而,这些地方的地方政府在外事处理方面能力明显不足,影响地方外交的质量与效能。一方面,目前地方政府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从事外事活拥淖ㄒ抵识与国际交往经验,不能谙熟于相应的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及国际礼仪,所能够调动的国际资源相当有限。“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地方政府更具有国际视野与开放胸怀,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与必要的人才储备是地方外交的硬伤,特别是限于眼界意识、决策水平与执行能力,一些地方政府对外塑造能力略显不足,外事活动较为被动。另一方面,地方外交的执行主体有着多头化问题,缺乏制度化与固定化的执行机构,导致对外交往政出多门。个别地方存在着外事人员减少、机构兼并与预算受限的情况以及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些问题均会制约地方外交的有序开展。

第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外交权限博弈。在单一制国家制度条件下,中央政府是外交事务的主导方,地方有着明显依附性。尽管多层外交有些发展,但地方政府的外交活动仍受限于国际及国内法律框架。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府在税收财政等方面下放更多权力,赋予了地方更大自。在对外交往领域,通过政策性及功能性分权,地方外交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地方与中央有着不同的利益边界与政策取向,二者的利益博弈反映在现实政策中。有学者指出,地方外交与外交部领导的外交活动相冲突,会削弱中央外交的能力。根据中国宪法规定,国家的外交权力归属中央,地方政府的权力仅限于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及教科文卫事业等,这本身就牵扯到地方外交的合法性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央地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出现了不和谐因子。外交放权更多的是政策性放权,而非制度性分权,宪法框定了地方政府的外交宽度。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出于本位主义与地方保护主义思维,在外交权力市场上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甚至有越权行为与变通做法,削弱中央权威。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其外事活动通常着眼于本地区的经贸发展,存在着轻视外交责任及安全后果的风险,从而挑战国家总体外交,这在沿边省份尤为突出。中央与地方在目标、职能等方面各有侧重,国家外交是从国家宏观环境、国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考量,地方外交则从局部发挥优势,关注区域利益,国家利益“地方化”倾向明显。同时,地方政府有着“非稳定预期”,一般依据中央非规范化的政策性放权,缺乏制度性保障,担心到手的权力被收回,造成了地方政府短视地追求地方利益。

第三,地方政府间竞争。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利益最大化以及官员政绩考量,在争取国家政策倾斜及项目指标等方面长期竞争。中央政府曾明确山东为与韩国经贸交往的唯一“重点省”,引起辽宁等省的“不满”,且寻求政策突破。作为国家经济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地方政府争夺外交决策权的动力加大。为获取“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红利,国内各省区市积极响应这一构想。据统计,国内有30多个城市宣布自己为“一带一路”的起点,更有“核心区”、“桥头堡”、“枢纽”等概念出现。这种一哄而上甚至恶性竞争不利于国家整体目标的达成,也阻碍地方局部利益的实现。一方面,各地不考虑地理与空间经济布局,与沿线国家合作产业同质化、定位重合及项目投入重复,导致资源浪费,不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加深地方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造成“帕累托效率”的损害;另一方面,境内各自为政,境外无序竞争,会给沿线国家合作对象带来困惑,也有可能为对方所利用,导致地方外交失能,不能实现谋发展与促合作的初衷。如农业对外合作中,曾出现几个省份争取与某一个沿线国家签订某个农业合作项目让对方难以应对的情况。可以说,地方政府间竞争不仅会带来地方对外交往的多重困扰,特别是会耗费更多的精力与财力维持关系运作,还会给国家总体外交带来相应干扰,阻碍国家战略的推进。

第四,国家间关系波动。地方外交受到国家总体外交的反作用,尤其是国家间关系波动会制约地方政府对外活动的水平与深度。1979年以来,中美间城市外交就深受两国国家关系变动的影响。中国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受到沿线多数国家的热烈支持与积极参与,但是也有部分国家如印度对此犹豫不决甚至忧心中国的地缘政治企图,影响了地方政府大力参与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2014年,中国与越南由于“981”钻井平台事件导致两国关系出现下滑趋势,并波及到广西与高平、谅山等越南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项目。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他大国作梗,导致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出现紧张,且带来关系的退化现象,如中国与缅甸及斯里兰卡的外交关系。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地方外交的受挫以及地方政府与对象国合作项目的停滞甚至取消。基于地方外交自身的官方性色彩,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地方外交的质量与水准还会受到国家总体关系状况的作用。

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开展地方外交的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为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沿线地方更高程度的对外开放,服务好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有为的地方外交可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开展,促进国家总体战略的有序延展,最终达到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双丰收。针对“一带一路”进程中地方外交面临的挑战,需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地方政府应提高自身对外交往素养。作为地方外交的执行主体,地方政府的外交外事能力成为影响地方外交效果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地方外交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对外交流能力是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核重点。地方政府主政者需要更为广博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外交知识以及专门的外交培训。一是外交部等部委可加强地方外交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地方外事干部的深入培训,特别是礼宾司、政研室、新闻司、领事司等部门对地方外事部门进行国际交往的礼仪、理论、外宣、投资等方面专业训练。中央外办、中联部、商务部以及国家发改委等涉外部门可以协同做好培训地方外事干部工作,牢固树立外交一盘棋意识,明确地方外交代表国家与地区的“双重身份”认知,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二是党校、行政学院等政府培训单位可强化对外交往的培训课程,让地方政府主政官员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及国家概况等,熟悉国际通行基本惯例与外交运行规则,做好突发危机管控,提高应对国际交往所需要的谈判技巧及应对风险能力;三是地方政府可与语言类及国际关系类高校合作,设立常态性外交培训课堂,培养一批外语精通、外交知识扎实且具有世界眼光的地方外交专门人才,为“一带一路”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尤其要做好国别研究工作,熟悉境外经贸合作^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及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

其次,做好中央与地方对外交往的协调。现代治理理念强调主体的多层次性,赋予地方政府更大权力成为趋势。地方政府可在中央指导下占据经济社会等低级治理领域,构建央地间协商及磋商机制,构建网络化、多边化与多面化的外交体系。明确地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外活动权限,合理划分央地的外交事务管辖范围、主次责任及职能边界。一方面要维护好中央政府权威且提升统筹驾驭外交的能力,把地方外交纳入到国家总体外交体系中,力争实现中央政府主导下共推“一带一路”建设。中央政府需在安全与政治等领域占据支配地位,防止放权不当与用权偏差带来的国家总体利益受损,构筑“一带一路”外交纠纷的第一道“防火墙”。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贯彻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密切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总体大局,同时在央地多重决策中纳入地方合理的利益诉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际交往需求。地方外交必须服从中国外交的法律和制度约束,不能逾越中央外交的授权,更不能自行其是与任意而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推进该战略的核心领导机构,有组织协调、指导安排与智囊作用,可在其下建立负责地方外交的权威机构,做到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的平衡、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沿海沿边省份与内陆省份的平衡、简政放权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平衡以及放权与收权的自适应调整。在保证总体外交政策统一性的前提下,兼顾地方执行的灵活性,给予地方政府相应外交裁量权。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4

一、深入实施“创新年”活动,推动外事工作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外事工作的活力和生命线,是外事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途径。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创新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创新年”作为我办今年工作的总抓手,成立我办“创新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创新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我办实施创新年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创新年”的各项活动,使创新理念在我办干部职工中深入人心,使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成为创新的主体,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使创新成为我办上下的自觉行动和永恒主题,以此全面增强我办创新意识,推进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等全方位创新,形成工作新思路、找到工作新方法、建立工作新机制、树立服务新形象,实现工作新突破。

二、完善外事体制机制,加强对外事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一)调整我市外事工作领导小组

XX年我市成立了中共——市外事工作领导小组,XX年进行了一次调整,2010年四大班子已进行了换届,市领导和部门的领导都有所变动,需及时对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要完善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内容,如一年召开外事工作会议不少于两次,对全市领导出访、因公出国(境)审批、境外招商、友城交往、重大涉外活动等外事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计划协调,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外事工作的统筹和领导。

(二)完善科室设置,增加外事队伍力量,推进市县区外事机构的建立健全

根据2010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的精神,各地要加强对外事部门编制、经费的保障。同时,随着我市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加快,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对外交往的领域不断扩大。我办作为我市外事工作的职能部门,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工作任务,现有的翻译人才和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我市对外工作的需要,人员力量的不足和职能科室设置的不健全大大制约了我市外事工作的开展和拓展。各县区对外交往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大量的外事工作需要部门归口管理,而目前我市只有武鸣县设有外办,县区外事机构出现“缺腿少臂”现象,影响了我市对外交往工作向纵深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办将努力推动市、县、区外事机构的建立健全工作,促进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三)完善、健全我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我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尚未进行过换届。作为官方交往的有益补充,友协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引导民间交往、建立广泛的外事战线的作用,完善和健全友协机构,对不断扩大和充实民间交往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友协的作用,我办将筹备友协的换届工作,并尝试从民间广泛募集热心我市对外交流人士为会员,定期开展活动,积极发挥友协民间外交组织机构的作用。

三、创新国际友城工作,发挥友城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功能

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越“两廊一圈”建设进程加快以及我区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国际友城平台,扩大对外交往,推动我市主动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区域国际合作,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为国家整体外交和我市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服务。

(一)优化友城布局

1、总体思路:将以东盟国家城市为重点,深化与日韩的交往,向欧美澳发达地区拓展,兼顾拉非等发展中国家。

2、策略:采取“主动出击”、“以点带面”、“板块推进”策略,充分发挥现有友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我市的对外交往由现有友城拓展到其周边城市和周边国家城市。同时,注意突出重点,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片区推进交往,稳打稳扎,形成集聚效应。

3、重点和目标:重点推进与印尼茂物市、美国洛杉矶郡的交往,争取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开辟柬埔寨、老挝、缅甸、日本、智利、巴西、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友城空白区,物色友城交往新对象。

(二)延伸友城内涵

在友好城市中推动发展友好县区、友好学校、友好企业、友好单位、友好家庭,使友城工作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向纵深发展,逐步构架友城多层面立体交往网络,让更多的部门和单位、社会机构、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友城的工作和交流中,从而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展民间外交,促进我市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三)开展友城特色交流

不断深化与现有友城的交流与合作,保持适当批次的高层互访,同时,针对各个友城特点,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开展特色交流,打造我市友城活动的品牌。以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教育培训、图片展览、美食展示、企业推介等为内容,在我市与友城之间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扩大友城平台,发挥友城合力,为经贸、招商、宣传营造氛围和气候,创造条件和机会。

1、结合今年是中韩文化年,建议市政府在韩国果川市举办“——周”活动,开展招商推介、旅游美食、文化演出、体育比赛、特色产品展示等活动。

2、继续开展与韩国果川市的公务员交流活动。共3页,当前第1页1

3、扩大青.少年交流项目,发展异国青年友谊,培养友好交往的接班人。努力促成英国诺斯利市学生夏令营访问——;组织我市学生夏令营赴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市、冬令营赴日本宇城。

4、加强与友好城市的教育合作,在原有向泰国孔敬市选派中文教师的基础上,扩大活动影响范围,尝试与泰国其它城市和越南海防市等其它东盟国家城市开展类似项目,同时与发达城市开展退休教师支援我市语言人才培训项目。

(四)以友城为平台,加强对外宣传,提升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积极协助市外宣办、市广电局和我市媒体,与国外友城建立友好电视台,开展节目互换、内容展播等宣传交流活动,展示——新形象,或在友城报刊开辟专栏,介绍我市人文历史、景观景点、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让友城和世界了解——,向往——,提升——的国际知名度,扩大——的国际影响力。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对外交流活动,营造开放的城市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您现在阅览的是第一diyifanwen.com谢谢您你支持和鼓励

(一)广交朋友,扩大对外联络网络

1、加强与使领馆、商会的联系。主动定期拜会各国驻华使领馆、知名商会、世界知名企业在华总部或办事处;应邀参加其国庆纪念等活动;为越南、泰国、柬埔寨驻我市领馆(办事处)提供优质服务,积极邀请其参加在我市举办的重大国际活动;利用市领导出访时机,拜访我驻外使领馆,建立沟通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密切与使领馆的关系,争取使领馆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使其成为宣传、推介我市的渠道,成为我市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的桥梁。

2、工作上做个有心人,重视发展与世界知名企业、知名人士和国际友人的友谊,在新年前夕向国外友人寄发贺卡,在友好城市市长的生日及重大节日前,致信祝贺,以此培养感情,增进友谊。

3、定期召开“——市荣誉市民”座谈会,建立荣誉市民交流平台,激励荣誉市民为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多作贡献。

4、与驻邕大学国际交流机构、驻邕大型外资企业建立友好关系,利用其拥有的外事资源丰富和充实我办的对外联络网络,为今后我市与国外政府和经济界的交往打好基础。

(二)举办丰富多彩的涉外活动

1、植造——友谊林。组织以“老外看——”为主题的“老外骑自行车游——”暨“我为——添一绿”活动,在组织外国友人看邕城新面貌的同时,开展植树造林、美化——活动,激发老外热爱——、为——作贡献的热情。

2、举办“外国人中华才艺大赛”,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与——晚报社共同开展“寻找越南育才学校老同学”活动,逐步在越南建立更广泛的人缘网络。

3、做好“两会一节”的服务工作。在“两会一节”期间举办“友城特色美食展”,邀请我市的国际友城尤其是东盟国家友城到我市展示异国风味美食,扩大双方在美食行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尝试通过荣誉市民发动、组织外国企业界、商会、市民旅游团等到我市参会并开展民间交流。

(三)加强我市各行业的对外交流

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构建“m”型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组织我市领导、行业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多了解世界,多宣传推介,多寻找商机,多抢占市场。(具体项目另文报)

五、进一步拓宽思路,强化外事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 做好因公出国(境)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把管理寓于服务,把服务寓于管理。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我市因公出国(境)管理,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我市因公出国(境)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严防紧堵公费出国旅游,维护政府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继续理顺各种关系,加强归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推行诚信企业直报制,切实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服务。

发挥外事部门政策业务熟悉和外语优势,扩大护照签证代办业务,减少各申办单位因不熟悉业务而往返多次的问题,提高我市护照签证申办效率。

(二)做好涉外管理工作

牵头与公安、安全、统战、宗教、卫生、教育、民政、侨办、侨联、妇联等相关部门建立涉外管理联席会议制,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信息,协同单位齐抓共管,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外国驻邕领馆(办事处)、外国记者采访、在邕外国人员的管理,妥善处理各种涉外案件,维护我市对外开放的正常秩序,同时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

(三)做好外宾接待工作

加强学习培训,熟悉接待程序,注重接待细节,优化服务水平,提高接待质量,发挥接待效果,使接待工作更好地为扩大宣传、招商引资、树立城市形象服务。

(四)充分发挥外事信息的作用

主动介入,积极跟踪,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发挥网站、外事简报等载体的作用,及时向相关单位传递,推动外事信息转化为经济建设成果,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

(五)积极协助“三街一区”办和区外办筹建领事馆区

大力协助做好领事馆区的规划、宣传、信函翻译和对外联络等工作,同时,为现有驻——的领事馆(领事办)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国家到——设立领事机构或办事机构。共3页,当前第2页2

六、加强对外事政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一是大力宣传和贯彻中央、全区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市外事工作会议,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的对外工作精神和要求上来。

二是通过在党校干部轮训班、大型企业、出国团组中增加外事政策纪律、外事礼宾礼仪、出入境管理、涉外知识的专业讲座,不断普及外事知识,积极争取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对外事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是利用社会文体活动,宣传我国对外方针政策和对外交流的成果,鼓励社会各个层面积极参与我市的对外交流工作,推进我市国际化进程。

七、进一步加强外事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外事干部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我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和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需要,围绕构建学习型机关,立足自己培训与外派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外事干部的培养力度。

(一)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培训。确定二月份为我办“学习培训月”,邀请外事专家为我办人员授课;同时,以我办科室和业务骨干讲课、座谈讨论等形式,进一步熟悉外事业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现全办共同提高。

(二)加快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积极借助外力、开拓渠道、创造机会,通过派驻国外工作或出国培训深造、与友城实施公务员交流项目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我办和我市现有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培养我市高层专业翻译人才。

(三)培养专业化的礼宾人才。一是组建我办相对固定的礼宾接待组,作好礼宾分工和协调,加强实践锻炼,使每个礼宾接待人员都熟悉接待程序和各个环节,配合默契,成为礼宾工作的专才。二是输送礼宾人员到外交部跟班学习,锻炼提高。

八、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

在去年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继续大张旗鼓地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打一场机关效能建设的攻坚战。在我办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整顿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力争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政务环境明显优化,干部职工真正做到“清简务本、行必责实”。

(一)健全对机关人员的管理制度。实行内部工作分工和项目专人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考评制,健全对干部的奖惩激励机制;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开展机关职业道德、纪律、法制、廉政、节俭教育,增强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二)进一步完善各项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厉行节约、确保服务的原则,加强对车辆、财务、电子办公设备的管理,压缩经费开支。

(三)着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根据现代办公自动化新形势的要求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抓好我办采用政府oa系统进行公文处理和公文交换工作的实施,推动无纸化办公自动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5

政党外交是“政治家外交”。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而政党或政党领袖人物之间的活动和相互关系又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主体是中共中央,理解中央领导集体发挥了核心作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党的对外工作的奠基人、开拓者和实践者。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又是第44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提出的新型党际关系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就任总书记后,会见的第一位外宾就是应中国共产党邀请来华访问的党宾,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他提出了党的对外工作跨世纪发展的指导方针,即在建设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个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对外工作,他指出,党的对外工作既是“党的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多次率党的代表团出访,会见了大量到访的外国政党代表团。

中共对外交往的风雨历程

90年的建党史,前后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为中共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执掌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履行执政使命和长期执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理解与支持。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28年时间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在延安、武汉、重庆、南京、西柏坡,就充分运用党的对外联络和交往,先后会见了大量共产国际代表、苏共代表、国际友人和各国进步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卓越地开展对外工作,使偏僻的延安成为全世界万众瞩目之地。斯诺、史沫特莱、贝特兰、卡尔逊、福尔曼、斯坦因、爱泼斯坦等西方记者先后访问延安,他们写下的著作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外交战略传遍世界。194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组织召开了有18个国家130多名代表参加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选举产生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延安成为东方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心。白求恩、柯棣华、尤恩、汉斯、希伯、罗生特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建国初期,党的对外工作为社会主义新中国迅速获得国际承认、为新生政权的巩固和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第2天,苏联率先宣布与政府断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紧接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先后同新中国建交。新中国成立两个多月后,就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苏访问。至1950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越南等东欧和亚洲的10多个人民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6年举行的党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中国共产党发展关系的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中,就有56个派代表团出席。在大会上说:“他们和我们有一种共同的语言,他们走了很长的路程来到我国,以崇高的友谊参加我们党的这次代表大会,这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支持。”至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80多个共产党和工人党有各种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195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有61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或代表来华参加庆祝活动。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先后发生了中共与苏共历经十年的大论战和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历经挫折。中国共产党被国际社会边缘化,陷于封闭和孤立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对外工作也进入了新的调整、开拓、发展与变革的历史新时期。这体现在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从根本上调整了党的外交战略,开创了党的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了政党外交内涵,党的对外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世界”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开拓了政党外交新境界,党的对外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积极与各国政党扩大交往

2010年3月、12月,先后在北京、华盛顿成功举行的第一届、第二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共和党两党的机制化交往正式启动,开启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新领域,也开启了中美政党交往的新篇章,为增进中美两国政党和政治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战略互信、推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为中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增添了新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交往对象不断拓展,党的对外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本着不纠缠历史旧账、立足向前看、谋求合作的原则,中国共产党逐步与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恢复了中断已久的党际关系,并着眼于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与非洲、拉美和亚洲国家执政的民族、民主政党建立起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精神,同欧洲国家的社会党、社会、工党及其国际组织相继建立联系。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为促进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积极同西欧国家的一些传统中右翼政党开展接触与交往。20世纪90年代初,在剧变、多党制浪潮席卷的背景下,稳妥开展对前地区和非洲国家各类新、老政党的交往。

中国共产党的交往对象,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的各类政党和全球性、地区 性政党,又有建交国执政党、参政党、合法在野党和未建交国不同类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

如今,中国共产党与外国政党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机制化的交流方式,中越、中日、中俄、中印、中欧、中英、中美政党对话机制先后展开;同英国、德国、法国的政党也签署了有关政党交流协议。中国共产党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交往全面深入,同周边国家政党关系更加巩固,同发展中国家政党交往进一步开拓,同发达国家的政党关系健康发展。同时,政党多边活动更加活跃,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基民党国际、欧洲议会各主要党团、欧洲社会党、欧洲人民党、拉美和加勒比政党常设大会等国际和区域性政党组织的交往也不断加强。

发展更务实的政党交往

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工作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内容,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互动中不断开拓、发展、深化与提高,其交往内容主要包括:就共同关心的双边、多边、地区、国际形势吸热点问题等与外国政党深入交换意见,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推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同国外政党就治国理政经验进行深入交流,广泛汲取各国先进发展经验,学习外国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借鉴其执政经验,总结世界不同政党制度的利弊得失和各国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服务;通过政党合作,寻求符合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途径,实现以政促经、以经辅政、政经互动,促进经济合作。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 中国学院;语言文化外交;汉语文化推广;总结;建议

随着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外交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文化外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的迅速崛起离不开外交方面的成功。 因此,需要通过文化外交来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在各种文化外交形式中,本国语言推广仍是文化外交最重要的手段。对于我国来说,近几年孔子学院已成为推广汉语文化实现语言文化外交的主要途径。然而新兴的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文化的过程中, 遇到较大阻力。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实现孔子学院的发展推动我国文化外交少有研究,因此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中国学院的成功经验,总结其推广汉语文化的成功策略及对语言文化外交的指导意义,并结合孔子学院的发展实际与所遇困难,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孔子学院语言文化外交的措施以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文化。

对于文化外交方面的研究,国外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国际文化外交理论层面的研究塞缪尔[1](1996)基于当时世界形势系统提出了文明冲突论,二是对于文化外交在国际交往中的具体运用。曾任美国外交官的鲁思・埃米莉・麦克默里和穆纳・李[2](1947)提出文化是国际关系的另外一种方式,并研究了美国等国家对于文化方式的具体应用。国内对于文化外交的研究起步较晚,开金[3](2006)在总结中国文化外交的历史演变、组织体系和途径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文化外交作为中国国际战略选择的具体应用及对中国对外文化关系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关系以及文化外交理论政策,显示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外交愈发重要。对文化外交手段研究相对薄弱,还有待于深化。

而语言文化外交方面,国内目前较少有人研究,戴蓉[4](2008)首次提出“语言文化外交”的概念,以孔子学院为例对语言文化外交做了研究,而语言文化外交作为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却少有对于语言推广机构与文化外交结合的研究。任晶晶[5](2013)通过“孔子学院事件”指出孔子学院作为中国主要的语言推广机构在文化外交中数次遭遇海剿,孔子学院急需先进经验的指导。

对于中国学院的相关研究,谭中与郁龙余[6](2012)研究了中国学院及其首任校长谭云山,分析了在谭云山的带领下中国学院对于中印文化交流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大部分都局限于描述性,没有对未来语言推广机构提出指导性意见。本文将中国学院与语言文化外交相结合,通过总结中国学院的成功经验,寻找对新时代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发展有意义的指导性措施及利于推动中国文化外交的相关建议。

一、文化外交与中国语言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作为一种对外交流活动,是以加强本国文化传播、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沟通为主要内容,是国家利用文化手段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而进行的行为。文化外交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纽带,对于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交往以及构建和谐世界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语言文化外交是文化外交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先导为语言推广,内容以文化传播和语言部分为主,通过采取教育和交流的方式来加深彼此了解、提升本国形象进而促进文化交流。语言文化外交主要由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实施,语言文化的国际化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组织性,旨在促进文化跨国交流,增进国家相互理解。

二、中国学院与中国语言文化外交

中国学院的诞生被称为是中印文化交流的结晶。发展的过程中增加了汉语教学,逐渐成为印度培养汉语人才的根据地。 中国学院是印度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场所,致力于教学和学术研究数十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印文化研究和中印文化交流的圣地。 极大促进了中印两国文化外交,并在语言文化外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成熟的策略。

中国学院在语言文化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翻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总结出其策略如下几点。

1、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开展文化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了中国软实力

中国学院建立之初,就被赋予了加强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中国学院的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均给予相当的重视。在讲授拥有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的同时对中国文化开展深入研究,培养了大批汉学家,推动了中印文化交流。中国历来奉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中国学院也在积极传播和谐价值观以促进民族的相互理解 。首任校长谭云山带领学者们对哲学、文学、佛教等进行研究,同时谭云山还撰写了三十八种英文著作以及十来种中文著作。印度文学家从英文翻译了若干著名的中国小说,并对这些小说展开研究和评论。

2、塑造文化使者,培养研究型人才,增进两国人民感情交流,加深两国理解

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在中印两国文化交流中成功地起到了文化使者的作用,为中印友好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在谭云山的提议下而成立的中印文化协会为加强两国沟通交流不懈努力,为两国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谭云山和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联系,即使是在中国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印度友人还是给了他难忘的支持和安慰。1962年,尼赫鲁在国际大学年会上发表讲话,国内外记者都期待着一番反华演说,然而当他在听众中看到谭云山身穿白色印度服装,像菩萨一样端坐在地上,尼赫鲁话锋一转,说道:“中国学院院长是位著名的中国学者。这是很好的,使你们经常记得你们在过去与现在都不会与伟大的中国和她的文化为敌。”可见,谭云山作为两国的文化使者得到了印度人民极大的信任,对两国的和平与互相理解做出了极大贡献。谭云山是屈指可数的中印文化研究精英,致力于造就研究型人才为中印文化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

3、互派教师、留学生等学者增进两国文化互动

中国学院为鼓励两国学者的交流,最大程度地为来此学习的学者提供便利,吸引了包括徐志摩、徐悲鸿、陶行知在内的众多文化名人和学者到此交流访问。中国学院注重年轻学者之间的交流往来,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4、高层领导人的往来,维护两国之间的和平相处,为两国友好往来提供平台

中国学院是中国在印度的汉语文化交流和研究中心,开展汉语教学同时,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印人民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印度总理拉吉夫和总理拉奥等曾在中国高校演讲时重点提到国际大学的中国学院,并将其视为中印友好的标志。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参与利于化解两国之间的分歧与争执,对于巩固两国之间和平友好关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三、对发展语言文化外交的建议

借鉴国外推广语言机构的成功经验以及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推广汉语文化的策略,结合孔子学院的实际,总结出加强汉语文化外交的具体指导性方法如下:

1、开展语言教学同时,加强文化教学

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中国各类语言推广结构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文化教学同等的重视。在孔子学院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随之而来。其根本原因是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希望构建和谐世界的愿望不能有效地传达出去。因此,只有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 ,才能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在开展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应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

2、塑造文化使者和研究型人才,为国际交往搭建桥梁

文化使者作为连接两国的纽带和桥梁,具有非功利性、非官方性。文化使者对于两国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更能够被当地人民和政府接纳。在促进两地区的相互理解,增进两国的相互利益方面,文化使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3、组织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构建文化交流平台

孔子学院不只是单纯的语言学校,更多的是中国文化推广和文化外交机构,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文化平台。为达到文化外交的目的,需要组织多样的文化活动项目 。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应针对不同国家和民族,开设不同的文化课程以适应当地的文化大环境。

4、增强国家高层领导往来互动

高层领导人代表着国家形象 是文化外交的重要途径。 高层领导人的往来更具代表性,可以就两国关系进行对话和讨论,化解双方误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国际关系尤其是文化交流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外交是大势所趋,而语言文化外交作为文化外交的重要方式应得到高度重视。中国学院作为成功推动中印文化交流的典范,值得孔子学院等现代汉语言推广和文化外交机构去借鉴其运营模式。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总结出中国学院的成功经验: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开展文化教学;塑造文化使者,培育研究性人才;互派学者增进互动;保持高层领导人的友好往来。本文结合孔子学院处于发展初期文化外交重视不足的实际,针对性地提出加强语言文化外交的建议:开展语言教学同时,加强文化教学;塑造文化使者和研究型人才;组织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活动,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增强国家高层领导往来互动。本文通过对中国学院进行分析,结合孔子学院等语言推广机构的发展实际,提出了语言文化外交发展的相关建议,但具体实施仍需时间的验证。

【注 释】

[1] Samuel P.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Y: Simon&Schusterine.1996.

[2] Ruth Emily Mcmurry and Muna Lee, cultural approach, another wa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47.

[3] 开金.中国文化外交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4] 戴蓉.孔子学院与中国语言文化外交[D].上海:复旦大学,2008.

[5] 任晶晶.“孔子学院事件”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启示[J].对外传播,2013.

[6] 谭中,郁龙余.谭云山[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7] Frank A. Ninkovich. The Diplomacy of Ideas:U. S. Foreign Policy and Cultural Relation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8] Tan Chung.Across the Himalayan Gap: An India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China[M].New Delhi:Indira Gandhi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Arts & Gyan Publishing House,1998.

[9] Tan Chung.In the Footsteps of Xuanzang: Tan Yun-shan and India[M].New Delhi: Indira GandhiNational Centre for the Arts & Gyan Publishing House,1998.

[10] 董友忱. 谭云山与国际大学中国学院[J].南亚研究,2012.2.155.

[11] 孙红霞,陈海燕.加强我国文化外交的有效路径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

【作者简介】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现状;对策

伴随着经济的融合和竞争的加剧,文化观念上的冲突也日益加剧,再加上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这些现象无疑会对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观念和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现状入手,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形成的方法和途径,同时给高校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交际方式

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每个人心中的时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交际方式也变得更为丰富,打电话,发短信、QQ、微信、微博聊天早已成为大学生联络感情的主要途径。传统的人际关系交际方式在网络时代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究其原因是:①网络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②网络增进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③网络缓解了大学生现实的人际关系的紧张。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拓展

据调查有近83%的大学生有“扩大人际交往圈,使自己的交际不限于校园”的愿望。在拓展校外交际网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交友途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形式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知,通过“校外兼职、实习”的交友比例最大。出现这一比例的原因是因为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大学生表示“可以为将来踏上社会做好人际关系的准备”。在这种想法中,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多。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缺陷

1.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身处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其人际交往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单纯的状态。但是随着高校与社会联系日渐密切,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渗入到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功利心态有增长的趋势。调查中65%的同学认为社会上逐渐滋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加重了部分大学生择友时的功利心态。58.5%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膨胀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此外,39%的学生认为,光怪陆离的网络虚拟世界使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而脱离了实际生活。

2.学习、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大学里人员数量庞大、结构复杂,这就客观上要求大学生需要具将更高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且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客观上给大学生发展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留下了较多的时间,同时也创造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广阔空间。这些既给大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在客观上给那些不善于社会交往、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大学生增加了压力。

3.个性特点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的大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致使这些大学生大多性格倔强、不善于合作、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相互适应。

4.亲情的疏离

在网络环境下,许多大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交往,造成热衷于各种“网事”,对近距离的关系反而疏远了的情况。特别是家庭的关爱对他们来说更是成为 一种束缚和负担。许多大学生宁愿在网吧不分昼夜地上网,也不愿意给父母打电话或是写信。还有些学生除了要生活费外,和父母无话可说。亲情是人最基本的感情联系,也是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需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维系。网络的介入可能导致亲情的疏离。

三、大学生如何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①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②微笑;③多提别人的名字;④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⑤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⑥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

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所以,大学生应恰当地修饰白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样式和色彩符合白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应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关的协调一致,即秀外慧中,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外在美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对他人的吸引会逐渐由外及内,从相貌、仪表转为道德、才能。

3.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稳定的作用。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不断培育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4.加强与同学的交往

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即使两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通过交往,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误会。反之,即使两人关系很好,但如果长期不交往,彼此了解减少,其关系也可能逐渐疏远。

四、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

首先,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中心。引进专家坐诊,学生们可以通过电话预约、留言预约以及在线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室(中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强化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引导。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新生刚入学时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也为其今后人际关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凋,这就使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咨询体系可通过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建立完整的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档案、班级结对活动、优秀大学牛现身说法等手段使新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模式。

最后,对大四的毕业生做有关就业的心理辅导。扩招后的就业竞争压力,导致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毕业以后的生活很茫然,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紧张和人际关系的冲突出现。如果高校开展一些怎样求职、面试和创业方面的知识的话,能有效的缓解大学毕业生的紧张心理状态。针对一些学生由于交际能力有限以及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而导致的问题和困惑,可以开设社会心理学、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课程,也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前来开展培训讲座,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沟通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向学生介绍与不同人群相处的经验。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目前,很多高校中师生的关系呈越来越疏离的趋势。老师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这在网络环境下是十分危险的。而辅导员又是最直接与学生交流的老师。因此,辅导员要想了解学生,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就有赖于两者之间沟通渠道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2002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8

“口语交际”指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口语是工具,交际是目的:口语交际分为“对话”和“独白”两种言语方式。前者指对话双方直接交流,说者和听者角色不断互换,双方凭着对对方话语的正确理解,作出恰当反应,使对话继续下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交际方式。后者指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看图说话、口头作文、演讲等,听众与说话者没有直接的言语交流,一般通过表情、气氛回应。如果没有反应则等于交际没有发生。长期以来,这种“交际性”被忽视。教学时,教师往往重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口头作文、演讲等的条理、语言技巧,往往忽视听者的回应,使本该多向交流的信息单一化。

对策:首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加强趣味性的体态训练。理解和运用体态是听说能力结构因素之一,国外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提出口语获取信息的模型:信息总量=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实践也证明,体态训练既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增进听说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集中开展以下训练:

1.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保持专注的精神和入神的姿态。

人际交往的建议范文9

关键词:SPIN;协议分析验证;Promela语言;GBN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3.08

The research of protocol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based on SPIN

HOU Fenghan1 BAI Xiaochong2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yang, Henan, China, 473009

2 PLA Uint 95865, Changping, Beijing, China, 102218)

Abstract: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effectivity of the protocol analysis verif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verified the reliable transport protocol GBN by protocol analysis tool SPIN. This paper found that only relying on SPIN can not guarante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tocol, studied how to ensur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tocol, and mad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SPIN; Protocol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Promela; GBN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及数据通信是当今信息社会的基石,网络协议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化方法与技术已经渗透到网络协议开发的整个过程[1]。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了支持协议开发活动中形式化描述、正确性验证、性能分析、自动代码生成和一致性测试等各个方面的多种软件工具,SPIN正是其中进行协议分析验证的工具。本文利用用协议分析工具SPIN对可靠传输协议中的GBN协议进行了分析验证。通过研究,发现单纯依靠工具并不能保证协议的正确性,论文对如何确保协议的正确性提出了具体建议。

论文的第1节简单介绍协议分析验证工具SPIN和形式化描述语言Promela。第2节简单介绍GBN协议及其验证。第3节提出单纯依靠工具产生的问题及如何确保协议正确性的具体建议。最后,我们在第4节对全文进行总结。

1 SPIN及相关概念

1.1 协议分析验证工具SPIN

当前,在模型检验分析方面人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自动化工具,SPIN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SPIN的全称是Simple Promela Interpreter(简单Promela解释器)。它是适合于并行系统,尤其是协议一致性的辅助分析验证工具。该工具由贝尔实验室的形式化方法与验证小组于1980年开始开发[1]。SPIN软件是用ANSI C开发的,可以在Unix操作系统上使用,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使用则需要安装不同版本,windows下已经开发出了一个图形界面的版本XSPIN,本文即使用XSPIN。

1.2 形式化描述语言Promela

Promela语言是SPIN的核心,它的全称是Protocol/Process Meta Language,是1983年设计的Argos语言的一个扩展,是一种用于描述通信协议或其他类似的分布式系统的一种抽象语言[2]。Promela类似于C语言,对有限状态系统进行建模,允许动态创建并行的进程,并可以在进程之间通过消息通道进行同步(使用会面点(rendezvous port))或异步(使用缓冲)进行通信[1]。一个Promela程序由一组相互之间进行通信的进程构成。每一个进程是一个扩展的有限状态机(EFSM,Extened Finite State Machine)。在这种语言中只支持简单的数据类型,如各种范围的整形、记录类型(与C语言中的typedef类似)。

2 GBN协议及其验证

2.1 GBN协议

GBN(Go-Back-N)协议通常被称为滑动窗口协议(sliding-window protocol),该协议允许发送方发送多个分组(当有多个分组时)而不需要等待确认,但其受限于管道中未被确认的分组数,此数目最大不能超过最大允许数目N,N即为窗口大小。如下图所示[3]。

2.2 GBN协议分析验证

GBN协议的发送方响应三种事件:

(1)上层调用:上层调用udt_send()时,发送方先检查发送窗口是否已满。如果未满,则创建一个分组并发送,否则上层将等待一段时间再试。

(2)ACK的接收:对序号为n的分组的确认用于累计确认(cumulative acknowledgment)。即收到序号为n的确认分组,则表明n之前的报文都正确收到,此时发送方将窗口基序号修改为n。

(3)超时事件:发送方使用一个定时器,它被最早的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分组使用。如果超时发生,发送方将重发所有已发送过但还未被确认过的分组。如果收到一个有效ACK,则定时器被重新启动。

GBN协议的接收方动作很简单,如果一个序号为n的分组被正确收到,并按序,则接收方为分组n发送一个ACK,并将分组中的数据交付到上层,在所有其他情况下,接收方丢弃该分组并为最近按序接收的分组重发ACK。

为研究方便,同时不影响实验目的,在发送方去除了上层调用检查判断发送窗口是否已满的动作,简化为发送方的skip动作,同时,发送方和接收方向上层递交分组不予考虑,假定为收到即交付。GBN协议用Promela语言描述如下:

#define WIN 4 /*定义窗口大小*/

#define MAX 25/*定义发送报文计数最大值*/

chan s_r=[10] of {mtype,byte,byte};/*定义发送端到接收端传输通道*/

chan r_s=[10] of {mtype,byte,byte};/*定义接收端到发送端传输通道*/

mtype={mesg, ack, err};/*定义消息类型*/

proctype udt_sender() /*发送端进程*/

{

byte s,r,swl;/*s为要发送的报文的序号,r为确认报文的序号,swl为滑动窗口下限*/

swl = 0; /*窗口初始化*/

do::swl = swl;

progress:s = swl; /*将要发送报文指针移到窗口头*/

progress1: if

::s_r!mesg(0,s)-> /*成功发送正确报文*/

(swl

if

::goto progress1; /*在窗口内连续发送*/

::skip/*也可以不发送*/

fi;

::s_r!err(s,0) -> /*发送的报文在传输通道中出错*/

(swl

if

::goto progress1;

::skip

fi;

::skip -> /*报文在传输通道中丢失*/

(swl

if

::goto progress1;

::skip

fi;

fi;

if

::timeout -> goto progress /*超时,从超时报文开始重发*/

::r_s?err(0,r) -> skip /*收到错误报文不工作*/

::r_s?ack(r,0) ->/*收到正确应答报文*/

if

::(r skip /*确认序号低于窗口下限*/

::(r>s) -> skip /*高于已发送报文最大值*/

::(swl

swl = r;/*移动窗口*/

goto progress; /*继续发送*/

fi;

fi;

od

}

proctype udt_receiver()/*接收端进程*/

{

byte t,es;/*t为接收报文的序号,es为期望收到的报文序号*/

es = 0; /*初始化*/

do

::s_r?mesg(0,t) ->/*收到正确报文*/

if

::(t==es)-> /*收到报文为所期望报文*/

progress2:es = (es + 1)%MAX;/*更新期望值*/

if

::r_s!ack(es,0) /*发送确认*/

::r_s!err(0,es) /*发送的确认报文在传输通道中出错*/

::skip /*确认报文在传输通道中丢失*/

fi

::(t!=es)->/*收到无效报文*/

if

::r_s!ack(es,0)/*重发确认*/

::r_s!err(0,es) /*发送的确认报文在传输通道中出错*/

::skip /*确认报文在传输通道中丢失*/

fi

fi

::s_r?err(t,0)->/*收到的报文出错*/

if

::r_s!ack(es,0)/*重发确认*/

::r_s!err(0,es) /*发送的确认报文在传输通道中出错*/

::skip /*确认报文在传输通道中丢失*/

fi

od

}

init

{ /*启动进程*/

run udt_sender();

run udt_receiver();

}

本协议描述在xspin工具下运行正常,经仿真验证,验证了该描述的正确性。

3 问题和建议

3.1 问题的提出

在分析验证GBN协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确保协议正确性方面单纯依靠工具会产生一些问题:

(1)书写形式化描述同使用c、delphi等高级语言编程有很多类似的方面,只是语法更简单,为处理方便和适应形式化描述语言,协议分析验证人员常常(或者必须)简化或忽略某些操作,如本文对发送方同上层交互的简化。这些简化或忽略掉的操作是否不重要而可以被简化或忽略?简化或忽略掉这些操作是否会产生问题?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工具无法解决。

(2)当研究人员分析了协议并使用形式化描述语言编写出一个形式化描述,并用spin进行了验证,穷举了所有的状态空间,于是就认为协议百分之百正确。事实上,研究人员只是证明了自己写的形式化描述(或程序)在spin这个解释器上运行没有问题,并不能保证协议的正确性。有这样一种可能: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协议,协议分析研究人员根据这个协议编写了形式化描述,验证没问题,但事实上这个形式化描述所代表的协议同研究人员设计的协议可能根本不是同一个,而是协议分析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所产的“协议”。这样,如何确保协议分析人员的“协议”同设计人员的“协议”之间的一致性?单纯依靠工具无法解决。

(3)形式化描述语言往往语法较简单,数据类型少,优点是可以很快掌握,但存在问题就是往往表现不了太细节的内容,只能对被验证系统作简化,简化后的系统往往因不能处理细致的问题而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即使验证了形式化描述的正确性也只是说明简化系统正确,但实际的系统是否正确,不能肯定。如何确保形式化描述系统同实际应用系统的一致性?同样单纯依靠工具无法解决。

如果spin工具生成的代码能同用户的实际程序相媲美,那么上面的问题就能解决,遗憾的是目前的工具在代码自动生成方面还不是很理想,例如生成代码往往比较长,可读性差,等等,最重要的是与实际系统性能相差甚远,而现在似乎也看不到在将来自动生成的代码能达到完成实际功能的希望。

3.2 具体建议

当开发一个新的系统时,在软件工程上需要确保最终生成的实际系统与用户需求的一致,协议设计分析同样如此,必须保证最终在实际系统中运行的协议同用户需求一致才能够满足要求,即保证下面的等式成立:

实际系统=用户需求

但用户需求的原始描述往往比较随意,而实际开发的系统往往代码冗长,分析源代码不便,因而通过分析源代码保证上述等式成立不可行,而通过软件测试的方法也比较难以保证所有情况都考虑到,难以有效判断上述等式是否成立。形式化描述的抽象性介于用户需求和实际系统二者之间,具有比程序更好的可读性又不像原始描述那样随意,因此,为提高协议开发的正确性,通过形式化描述在用户需求原始描述与程序代码之间加入了一个变换、缓冲,从而有助于分析判断,即下面的等式:

实际系统=形式化描述=用户需求

3.2中提出的第3个问题,如何确保形式化描述系统同实际应用系统的一致性,即如何确保前一个“=”成立,第2个问题,如何确保协议分析人员的“协议”同设计人员的“协议”之间的一致性,即如何确保后一个“=”成立,第1个问题,如何判断简化或忽略掉的操作不重要,即如何确保简化或忽略掉一些操作后上述两个“=”仍然成立。

协议分析验证工具本身并不能解答这些问题,它仅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能够对形式化描述语言进行编辑、编译、运行的可视化工具,方便研究人员完成形式化描述并对该形式化描述进行检验验证,其他的问题必须靠研究人员自身解决,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在用户需求到形式化描述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慎重判断协议中的各种操作,尽量少的简化和省略操作,尽力去理解设计人员开发的协议,即尽可能完全地理解用户需求,从而人工保证形式化描述=用户需求。

(2)在协议验证过程中,如有可能,研究人员必须详细观察协议在实际系统中的运行,从而判断协议执行中的操作和其重要性,尽量保证简化系统能够反映实际系统的主要特性和操作;而在协议开发过程中,在应用到实际系统时必须使程序与形式化描述尽量一致,从而人工保证形式化描述=实际系统。

在执行上述两项建议后,协议分析验证人员能够以人工方式保证实际系统=形式化描述=用户需求,从而能够正确验证已经应用的协议或者开发新的协议并确保新协议正确应用。

4 结语

论文简单介绍了协议分析验证工具SPIN,并利用其对GBN协议进行了分析验证,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协议分析工具的局限性,提出了相关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为协议开发和验证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如何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加方便、直观的辅助从而减少研究过程中人为原因造成的不一致是今后协议分析验证工具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古天龙,蔡国永. 网络协议的形式化分析与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