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3-06-05 16:08:35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人际交往与沟通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每个人的生存之道。人际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起点,是改善和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前进方向及发展状况,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1]。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人际沟通能力是优秀护理人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中国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多数人在新环境中比较拘束,适应较慢[2]。了解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护理专业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为制订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研究对象为德州学院医学系2009和2010级护理学专业在校大学生138人,其中女生131人,男生7人,年龄18~22岁。

2、方法

采用汪洪杰编著《人际沟通》教材附录测验问卷[3],于2010年9月对上述对象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人际交往的类型、人际关系状况、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护理专业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统计分析

从人际交往行为方式的主动性、支配性、规范性和开放性4个维度分析,德州学院护理学专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类型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2、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状况

根据被测对象人际关系状况测验得分情况分析,42%人际关系状况很好,44.2%人际关系状况较好,13%人际关系状况一般,0.7%人际关系状况较差。

根据被测对象倾听能力测验得分情况分析,成绩优秀,属于理想的倾听者占0.7%;成绩很好,知道很多关于有效倾听的知识占6.5%;成绩好,平均水平以上的倾听者占31.9%;成绩一般,属于一般的倾听者占49.3%;成绩低于一般,需要培养更有效的倾听习惯者占11.6%。

根据被测对象沟通能力测验得分情况分析,平均得分88.75%分,其中100分以上占18%,90~99分占38%,80~89分占22%,70~79分占13%,69分以下占8%。

3、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与人际交往类型、倾听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关系

将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得分与人际交往类型、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表明,人际关系状况与交往类型中主动性和支配性两个维度相关,与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与分析

按照人际交往行为方式的主动性、支配性、规范性和开放性等4个维度,可将人际交往类型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领袖型与依赖型、严谨型与随便型、开放型与闭锁型等8种类型,每个维度介于两种类型之间的为中间型。调查结果显示,从交往的主动性和支配性两个维度看, 70.3%(主动型44.2%,中间型26.1%)能够主动交往,79.8%(领袖型45.7%,中间型34.1%)在交往中处于支配地位,表明我院护理专业大多数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较强的主导意识,可以顺利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交往的规范性看,41.3%的大学生(严谨型15.9%,中间型25.4%)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做事细心周到。从交往的开放性看,65.9%的大学生(开放型41.3%,中间型24.6%)容易适应环境,易于与他人相处。

本调查结果显示,学院护理专业学生86.2%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该数据高于某些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74%,71.79%)[4][5]。此结果与学院学生的沟通能力平均水平较高(88.75%)相一致(沟通能力测验附带的参考值为81.79%)。倾听能力测验结果显示,善于倾听、成绩优秀的较少(0.7%),高于一般平均水平的占39.1%(优秀0.7%,很好6.5%,好31.9%),表明需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护理人员更好地与医生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将学院护理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与人际交往类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动型和领袖型的人更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交往的规范性和开放性与人际关系状况相关性较差。人际关系状况与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相关分析表明,善于倾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的人,人际关系也更为和谐。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举办各种类型讲座,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不仅提高学生有关人际沟通、人际关系方面的理论知识,加强自我认识,而且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亲身实践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为将来顺利进入护理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曙丽,金钊.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5).

[2] 纪薇,苏本江.关于创新大学生人际沟通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3] 汪洪杰.人际沟通[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  人际沟通能力  对策

        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学习护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使护理对象能够得到主动、全面、系统、有效的整体护理。整体护理的实践调查表明,护理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 护生的沟通交往能力,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1  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适应能力差  同学们从中学转入大学,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与高中相比更具弹性,强调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学习、生活中的依赖性不能很快调整,产生了适应不良的现象,尤其是在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时,一些学生感到迷茫困惑,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惧怕交往的心理。

        1.2 社会认知能力不完善  大学正是学生的社会认知系统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不少同学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部分学生过高评价自己,与别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遇事强调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利益和感受。还有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有些学生甚至压抑自己的性格,有意讨好别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的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接纳,阻碍了个体社会化。

        1.3 与异性交往缺乏自信[2]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发展期,异性间正常的交往有利于培养自由交往、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有利于各自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护理专业学生中女生偏多,缺乏与异性的经常交流沟通;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为交友不慎导致各种情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能力。

        1.4 过度封闭自己  部分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求掩盖起来,给人一种孤傲处世的感觉,一些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从而无法与别人沟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

        1.5 教育教学存在一定不足

        1.5.1 教师方面的因素

        护理教师(含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多为专职教师,有的是本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病房环境及病人不熟悉,其教学重点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 没有让学生去体验病人,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与病人沟通,更没有让学生把沟通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中,学生不会与病人交流,造成了实验课上的“哑巴操作”。

        1.5.2 教学环境方面的因素

        护理实训教学区是护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模拟演练基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场所,但是在护理实训课中,很多操作练习面对的都是模型、模具,交流时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应答,缺乏真实感,以至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同学感到可笑,从而影响了沟通能力的培养。

        2  培养护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院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和沟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优秀的性格品质[3]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情景模拟等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学会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培养理性的自我防御机制;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环境,善于接纳自己的优点、缺点,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别人、赞美别人、鼓励别人和宽容别人,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

        2.2 实施情感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高校师生、同学、恋人关系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最敏感的关系。注重情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友好、信任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3 正确引导异性学生之间正常的交往   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的情绪稳定和心理补偿,有利于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人格完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正确看待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异性交往正常化的前提条件。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与异性同学的接触,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异性同学建立起自然、和谐、纯真的友谊关系。

        2.4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  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是大学生未来社会化的重要要求,针对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载体的引导功能,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在不同的舞台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4]

        2.5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5.1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沟通技能的关键

        教师对护患沟通意义的理解、带教责任心、护理临床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病人关爱的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护生沟通技能的培养。[5]如教师在示教每一项护理操作时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通,做好解释工作。学生练习时,要督促、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护患沟通贯穿于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而不要背老师的语言,这样反复练习,使学生能自然与患者交流,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护理操作用语,避免说废话或语言不当引起护患纠纷。

        2.5.2 引导学生把模型人当作真正的病人。护理实训室都是模拟病房,练习的对象都是模型人,学生因与其交流没有真实感而不愿交流。因此,上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个场景,如对学生说:这是一个什么病房,这里住着什么病人,现在这个病人非常难受,需要我们为他解除痛苦等等。把学生引入一个真实的病房环境,把模型人当做真正的病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与其进行交流。

        2.5.3 从最基本的问候语开始锻炼学生的开口能力。学生最初开始练习护理操作时,不知怎么开口,也不知说什么,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称呼、问候以及操作的目的等开始,逐步加入一些专业知识,锻炼学生大声、 自然的与患者沟通,让学生从羞于开口到能清晰表述直至带有职业情感的交流。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合作精神,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环境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在临床实践中,学生使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帮助病人适应角色的转变,为促进病人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护理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技能训练 创新教育途径,注重实践锻炼,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掌握沟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临床学习中自觉运用。 

参 考 文 献

[1]袁爱华.提高护生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策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4).

[2]王晶晶,贾晓明.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性别角色认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6).

[3]刘朝晖,温梅,李惠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2).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2011年在本科实习的62名护生为调查对象,女生54名,男生8名,年龄19~23岁。其中本科生27名,大专生35名;独生子女36名,非独生子女26名。均已完成基础医学及专业课程学习,进入临床实习。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际吸引力和沟通技巧,人际吸引力主要包括仪表、个性品质、相悦、接近、互补、相似吸引;交往技巧主要包括优化形象、展示才智、涵养个性、主动交往、由衷赞美、善于倾听、关心所需。问卷由教师发放,护生匿名填写,当场回收。1.3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反映护生对该项内容的认同度。

2讨论

2.1提高人际吸引力是职业的需要

表1表明:仪表吸引是护生自认为最缺的人际吸引力,以下依次是个性品质吸引、相悦吸引、接近吸引、互补吸引、相似吸引,这些人际吸引力的不足是导致人格魅力下降,影响人际交往效果的主要原因。表2结果显示:91.6%的高护生认为良好的“第一印象”是相互间进一步交往的基础。因此,培养和完善人际吸引力十分必要。人际吸引的第一阶段是“好感”,人们偏爱拥有美丽外表的人,即交往过程中意味着一种心理现象,对于那些与自己外表、风度相类似的人,比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要教育护生在职业规范的范围内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和言谈,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好感”是一种暂时的肯定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只外在美的吸引作用由内在美替代。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最能够长久地被人们喜爱的还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才能。所谓“宁为贤者仆,不为愚者师”是人们相信才华出众的人会对自己更有裨益[2]。有人曾提出职业护理人员具备的5个“C”,其中之一是能力(Competence)[3]。护理人员在护理事业中,如果真想正确认识、理解和帮助他人,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拥有判断力、技术、精力、经验,以及对职业责任的要求做出敏锐反应的技能,从而应对职业需要。

2.2加强护生内在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表2结果显示:72.6%的护生认为外貌、仪表是人的外在素质,它一般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对人际交往作用明显。个性品质、能力是人的内在素质,它们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持久、稳定、深刻。66.1%的高护生认为个性品质是人们选择朋友的首要因素,吸引朋友的个性品质有:真诚、宽容、自信、幽默等[4]。而部分护生才能缺乏、品质欠佳。才能不但直接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也决定人际吸引的强弱。才华、能力出众的人总比一般人更有见解、更有办法、更有力量,有可能给他人更多建议、更多启迪、更多帮助。在其它条件相当时,一个人越有能力、才华,人们就越尊重、钦佩、仰慕他。护生尤其崇拜和羡慕有真才实学的人,“名人效应”“追星现象”便是这一心理的直接反映。“腹有诗书气自华”,充分挖潜、培养特长,使自己在学业、才艺、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出类拔萃、卓尔不群,是提高自身人际吸引力的重要方法。

2.3提高护生沟通技巧

表2结果显示:40.3%的护生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38.7%的护生缺乏相互赞美等情感交流,24.2%的护生不善于倾听。所谓沟通能力是一种后天培养的能力,亲密的人际关系形成以后,相互之间如果不再沟通交往,也会产生陌生感、疏离感,密切的人际关系也会趋向淡化,即“日亲日近,日疏日远”。而护理工作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家属、带教老师、医生及一同实习的同学接触最多。护患间帮人际关系的建立、健康资料的收集及实施、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互帮互助的同学友谊、医护间默契的配合等无一不需通过良好的沟通。有研究表明,医院实习中的人际冲突已成为护生的主要心理应激源之一,严重影响护生群体身心健康及护理工作质量。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有待改善。临床教学应重视提高对实习期间高护生人际沟通知识、技能的学习,加强教育,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沟通技巧的提高需要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培养、训练,相关知识、技巧的掌握是良好沟通能力的基础。

2.4提高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者非语言系统相互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它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人类本质属性的表现。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5]。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6]。学习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增强人际吸引力,是每个人生命成长中的必修课。现代社会最鲜明的特征是开放性,扩大开放、增进交往已经成为历史潮流,较强的人际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人际交往困惑与矛盾恰恰是护生在临床实习时反映较多的问题,目前,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障碍是影响护生心理与行为健康的三大问题之一,仅次于学业问题。帮助护生减少人际困惑、障碍,积累人际经验,提高交往技能,增强人际吸引力,是当前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而人际沟通能力作为一种职业实现手段,在护理工作中的要求将会愈来愈高,国内调查显示,临床护理对护理本科生素质需求前4位中人际沟通能力位居其一[5]。

3小结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沟通 能力 训练 教学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68-02

1 大学生人际沟通现状及障碍分析

人际沟通与交流,在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复杂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是人们生存与发展最迫切的需要。若想有所作为,善于沟通是基本条件。当今世界,新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是否具有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癖好、生活习惯、成长环境不同,能够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实属不易,一旦处理不善可能产生各种交往障碍甚而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现在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交际范围较窄,同学之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情感交流。

1.1 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过分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社会由于先进的通讯工具陆续出现,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用手指代替嘴巴进行交流,甚至有人因此出现了抵触语言交流、无法与他人相处等沟通障碍。一些被称为“电子控”“低头族”“拇指族”的青年人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出现的沟通问题,甚至恐惧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沟通能力衰退现象。但这些问题尚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多数人们觉得,这只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心理专家们建议,更多地与人当面交流,而不是躲在电子设备背后,会更有利于年轻人提高自我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1.2 大学生的孤独心态,引发“分享障碍”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处于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在心理、生理和意识的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个时期,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发生人际沟通与交流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竞争和压力造成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也有独生子女养成的“以自我为主、唯我独尊”的习惯个性问题,还有缺乏对人际沟通交流的充分认识等诸多因素。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心理素质方面的障碍。多年独自成长的经历,促使很多学生在成年后养成了过度自我的思维习惯,当遇到好的事物时更多的是想到“独占”而非“分享”,以至于在群体生活中难以融入其中,易给他人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进而引发与群体中其他人,尤其是利益相关人的沟通障碍。

1.3 沟通障碍导致极端的伤害事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并引发了多个极端伤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主观因素,表现为学生内心存在胆小、害羞、自卑、自负、嫉妒、多疑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具体表现为学生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存在性别限制、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交流和沟通难度的增大等问题。

鉴于大学生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当他们面临生活和学习困难时,一方面无人倾诉、无处发泄,从而产生孤独、绝望的负面情绪甚至自杀;另一方面则是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时头脑不冷静,故意激化矛盾,甚至出现伤害事件。因此,作为教育机构,我们有义务为学生寻求更好的沟通渠道,引导他们尽快走出人生的困境和低谷。

2 进行课堂沟通能力训练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可以使一个人获得认知自我、理解和调节他人情绪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这也是衡量高校能否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读。首先,我们要很好地理解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急迫性。

(1)目前大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大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需求比较强烈。大学生在不久后的将来都要面对用人市场的考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就业是大学生的头等任务。那么,接受怎样的教育内容,能够对其顺利就业有所推动,则是高校教育直接面对的焦点问题。

(3)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同时又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在自我的成长经历中同样欠缺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专门教育,因此往往缺乏沟通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4)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也包括新生代青年所面对的问题,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周围的社会关系简单,在少年成长阶段缺乏与同龄人较多的交际和沟通实践经历;他们在家庭中也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独立意识较强,但并不意味着其独立生活和沟通实践能力也能与之相匹配,相反可能还会造成一些矛盾和问题。

(5)学生的日常沟通已出现日渐庸俗化的趋势。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侵入校园,部分大学生不能主动参加健康、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还有少部分学生在沟通中更加注重自我的实际利益,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出现拉帮结派、沉湎于小团体活动、重娱乐享受轻奉献付出等现象,而当他们面临实际困难和危机时,却无法获得来自朋友、伙伴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在确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向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问题。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与“沟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并建立相应的大学生沟通能力评价机制,借以增强大学生对人际沟通的科学认知。但是,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能仅仅依靠理论学习,这些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沟通活动,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体验才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从课堂教学中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情境模拟、实践演练、案例分析等形式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学生沟通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探索

现在,已有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用职业培训经常使用的训练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例如体验式培训,它作为当今欧美非常流行且最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是指个人首先通过亲身参与某项活动获得个人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并分享个人体验、提升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体验式培训是个过程,是个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知识及能力的过程。这种方式更能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情景,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演练,以实现能力提升的目的。

3.1 采用体验式训练对于推动学生进行沟通技巧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使大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成长路线,并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可以为大学生进行外部沟通提供条件和机会。教学人员选择一定的实践背景和环境,设计具体的沟通问题,给出特定的沟通对象,让学生深入第一现场,扮演不同的沟通角色,可有效提高其实际沟通能力。

(3)沟通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自我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训练到位、适应性强,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到的沟通技巧,可促使学生沟通能力快速提升。

3.2 课堂实践教学活动类型

3.2.1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把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以此培养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以及执行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切入在人际关系中各种类型的沟通案例,要求学生从中提炼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不过,作为目前最广泛被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所采用的题材的选择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案例选择得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切实反映学生的沟通问题,教师所讲授的沟通技巧内容才能被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3.2.2 情境模拟体验

情境体验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二者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课堂发展系统,从而形成有情感的、创新的、具有人文价值趋向的课堂教学。

由于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与学生的经验背景、兴趣爱好相一致,可使教学活动具有内驱力、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课堂活动开展后,学生在老师的点评和辅导下,也能对在活动中所反映出的不足之处,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纠正偏颇、克服障碍。

3.2.3 引入组织竞争机制

通过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训练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拟定小组名称、宣传口号、LOGO标识、组歌等,激励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竞争、主动表现、努力争取获得奖励和荣誉。这种训练方法一方面可以客观上营造一个小团体的沟通氛围,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和壁垒,提高他们的组织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通过积累良好的课堂表现,认真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从而获得较好的修课成绩。

3.2.4 游戏教学法

实训游戏活动,可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并对课堂所学知识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拥有高超的人际沟通能力,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建立人际间情感交流的需要,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归属感,而且也能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心理需求,同时缓解学生因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其他情绪负面因素而造成的不良影响。随着当前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及学生社会活动范围和能力的不断拓展,高校在针对其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应不断创新,摒弃固有的教育观念,顺应社会潮流和学生心理状态的各种变化,探索最为适合指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江艺敏.大学生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33-35.

[2] 马湘桃.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

[3] 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99-201.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5

一、语言沟通是听障者最主要的障碍

(一)语言沟通的涵义及功用。

1.语言沟通的涵义。“沟通”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哀公九年》里有“沟通江淮。”一句,可见,“沟”本意为水道“;通”本意即打通两端,中无阻隔,后延伸为事物之间的相通。沟通的英文为communication,即交往、交流的意思。“沟通是人类借助于共同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获得信息,彼此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个人行为和社会互动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及其能力。”[1]通常表现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种形式。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问距离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语言沟通是以语言符号为工具所进行的信息交换过程,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方式。

2.语言沟通的功用。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沟通方式,语言沟通为人们相互交换信息、表达情感、促进了解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语言沟通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人类进行信息传播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最直接最简便的传递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口语把信息传递给能听得到适当距离的其他人,即使在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人们也可以借组书面语言加上现代信息手段准确地传递信息。其次,语言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最常用方式。日常生活中,人们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别人交流,主要运用的也是语言,通过面对面交谈、打电话、写信、发短信和网络聊天等。第三,语言沟通是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等环节。我们把上课称为听课而非“看课”,说明口语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传递符号,配合书面语(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基本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二)听障者的语言沟通障碍。

1.听障者沟通障碍的表现。人的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如果受到干扰或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就是沟通障碍。语言沟通障碍是指人们在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过程中,受到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影响,导致沟通不能正常进行。根据语言沟通障碍的不同表现,可以把语言沟通障碍分为几个类型:一是言语沟通障碍,包括嗓音障碍、构音障碍、流畅和听力语言能力障碍;二是语言障碍,包括失语症和语言发展迟缓;三是读写障碍,特指使用书面语言进行沟通时的障碍。“听障者”即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简称,这个名称表明这个人群的问题是听不到声音或听不清,而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不能通过有声语言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属于以上所说的“听力语言障碍”。听障者沟通障碍的主要表现在于:一是听不到或听不清别人讲的语言,因此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接受有声信息,理解别人的有声语言;二是听不到有声语言,不能像正常人那样通过模仿获得有声语言,也不能用有声语言和别人进行有效沟通;三是由于缺乏有声语言这个基础,又影响其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2.听障者语言沟通障碍的成因及后果。听障者由于先天缺陷或后天的因素而导致听力损失,语言发展迟缓,使听障者在身心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出现很多问题。首先,听力障碍使他们接受外界的信息量减少。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在五感中仅次于视觉,而更重要的是,人类互传信息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最直接最简便的传递方式。因此,听障者比常人接收到的信息量要少得多,而通过语言而获得的信息量更少。其次,缺少有声语言这个工具,使他们人际交往受到影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缺少这个工具,使听障者和别人进行交际只能靠手势和表情,虽然也可以借助书面语,但其便捷性大大降低,因此听障者只能更多地和会手势语的人交往,交往的范围极为狭小。第三,听力障碍使他们口语能力得不到发展,缺少语言这个工具,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思维。正常儿童进入小学后,主要靠听觉听课,靠口语与同学和老师讨论学习问题,没有听说能力,听障者缺少一条最重要的学习通道;口语也是书面语的基础,没有口语基础,学习书面语的困难重重;口语还是抽象思维的主要工具,没有口语,听障者的思维就很难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阶段。第四,没有正常的语言和人际交往,使听障者的心理和性格产生异化。大量的研究表明,听障者的心理和人格特征和健听者有很大的差别。他们比健听人更自卑、多疑,性格固执、怪异。他们很难接受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没有法律意识。

二、语言沟通障碍对听障者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影响

由于语言沟通对于人发展,特别是对人的社会化有重要意义,而听障者最主要的问题又是语言沟通障碍,因此许多研究均把沟通障碍作为影响听障者职业教育与就业的首要因素。

(一)影响听障者的职前教育。

1.思维水平的影响。有研究认为,由于听障者的听力损失大部分处于人的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认知的形成产生遮断,影响了图式、同化和顺应的过程,直接阻碍认知过程发展,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形成。[2]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方法,由于缺乏语言(口语)这个工具,他们的思维能力大多停留在直观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听障者的思维往往是缺乏逻辑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思维水平的低下,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缓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2.学习能力的影响。林宝贵对台湾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聋人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时,常常表现出如下情形: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能力太差,无法胜任大学课程的要求;无法靠听觉接受讯息,上课听讲受到影响;考试时,请巡回指导教师画重点、猜题、或靠老师给同情分数;上课无法与教授有效沟通,教师上课如果板书不多,学生不是茫然不解,就是一知半解;作业和报告常常文不对题,或有遗漏缺失,非常贫乏。[3]台湾聋人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的这些问题,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由于听力与沟通障碍,听障者在学习中显然不如健听者,特别是对于职业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学习内容,他们更难理解和消化,因此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3.技能掌握的影响。职业技能,即指从业者所需的技术和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听障者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职业技能的获得,可以通过工作实践获得,或是通过就业前进行学习培训获得。传统的技能训练一般通过师傅口授身传,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高级的技能则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知识、敏锐地观察和不断地反思的基础上。听障者语言能力低下,科学知识一知半解,再加上思维水平有限,因此在技能的训练和掌握过程中,比健听人要更慢、更费心费力,效果也不好。因此,大多数的听障者技能形成往往靠机械地模仿,所掌握的技能往往比较简单和粗糙,不能胜任复杂高级的专业工作。

(二)影响听障者的就业选择。

1.择业心态的影响。择业心态一般指的是在就业前对于就业职业选择的心理、态度。听障者由于听觉与沟通障碍,缺乏通过与健听人沟通而获得的就业信息,产生了不正确的择业心态。他们在择业时最典型的心态是择业自卑感,而择业自卑感又带来的择业挫折感和择业焦虑感,觉得自己已经被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和高速发展的社会所摒弃,面对激烈的职业竞争和五花八门各种就业信息,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挫折感。听障者由于不能与主流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接受正面的信息而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自卑的心理、对就业片面的理解、就业期望和社会实际需求的反差、对别人的不信任感,会一直影响他们的择业心态。

2.择业范围的影响。听障者由于缺少一条获得信息和与别人交流的通道,在择业时受到限制。他们只能选择那些不需要依靠听力的职业,往往是比较简单、繁重和机械重复的劳动,如简单的绘图,资料管理,模具制作等。庆祖杰等通过对天津聋人大学生就业的研究,认为“沟通障碍使聋人择业范围大受限制”,那些“聋人大学生想去的热门地方”都被用人单位拒收。[4](19)。3.择业机会受影响。由于自身的原因和社会的偏见,听障者的择业机会相对于健听者更少。从以下研究的文献,也从不同的侧面证明了这个结论:由于聋生在大学期间与健听人的沟通少,致使其在毕业后社会融入能力较弱,用人单位不愿意接纳并安排聋人大学生就业[4];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对效益的追求,现有的一些福利企业里残疾人所占比例大幅减少,许多原是残疾人的岗位大多被健全人替代,企业也不情愿接纳聋人大学生就业。;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近几年的聋人大学生就业率在60%左右,这一数字比普通高校就业率的73%要低10多个百分点。

(二)影响听障者的成效。

1.工作效率低。有研究表明:听障者由于没有正常的口语,“没有办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灵感、创意,没有办法通过语言与领导、同事进行有效或者高效率的沟通。由于沟通障碍,他们自身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力、洞察力和感知力相对而言较健听人群低”[6]。在职场中,大部分的听障者在做事时缺乏目的性、预见性和条理性,只能机械简单地重复,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弱。因此,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条件,听障者的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和健听者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差距。

2.工作报酬低。工作范围狭小、工作效率低,缺乏沟通能力和竞争力,使听障工作者的获得的收入比健听者要低。有统计显示,以上海、杭州和苏州为例,同地区的老百姓人均年收入平均为三、四万元,而聋人大学生月薪一般为一千元左右,只能相当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差距很大。[4]很多雇主雇佣听障者本来就属于无奈或同情,他们对听障者能为他们创造什么财富没有太大的期望,因此认为给予最基本的工资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恩惠”,再加上大部分听障者没有太突出的业绩,因此给予的工资和报酬就可想而知了。

3.工作稳定性低。听障者自身的原因和社会对听障者在工作中的接纳程度影响了听障者的就业稳定性。一方面,工作单位认为他们不能带来效益,有些甚至成为单位的负担,因此一有机会可能就会借机解雇他们;另一方面,听障者总觉得自己在工作中得不到重用,得到的报酬离自己的预期要低,也会主动辞职。因此,能够长期在某个企业就业的,除了残疾人福利工厂,很少有听障者能够坚持到退休。根据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近两年所做的关于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显示:50%左右的毕业生签约半年或一年左右就已经离职。

三、听障者职业教育与就业中语言沟通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了解听障者的沟通特点与需求。

1.了解形成听障者沟通障碍的心理因素。听障者由于听力缺损这一生理特点造成了他们自卑、多疑甚至自闭的特殊心理特征;缺少听觉通道导致他们的认知产生偏差,加上沟通不畅,容易对他人产生误解和敌意,特别是缺乏言语沟通能力使他们与健听人进行交流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过于敏感的心理又往往让健听人很难接近。其实听障者也希望与健听者交往,也愿意像健听者那样用语言进行沟通。一些研究发现:现实生活中由于交流手段限制,聋人大学生往往“更乐意和聋人交往”,而不知道如何与健听人交往,或者是因为与健听人交往有障碍没法交往,其实聋人大学生内心充满了与健听人交往的渴望[7]。先天的缺陷往往使他们力不从心,在屡次经历了用语言沟通的失败后,听障者在与健听者进行沟通时,只好更多选择手语、文字或非语言沟通法。如果健听人不理解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就往往视听障者为异类,歧视并排斥他们。

2.加强沟通与疏导,尊重他们的文化与对沟通方式的选择。健听者应该充分理解听障者的特殊生理特点和由此产生的心理特征,不要视他们为残疾人,而要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正常人。健听人应该在公平与尊重的前提下与他们进行交往,耐心对听障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与生活中的困境。在选择沟通手段的时候,健听人要接纳听障者的特殊的沟通习惯和语言文化,引导他们与普通人的习惯和文化进行交融。如果听障者不能用口语与健听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健听人应该主动学习一些手语与他们进行交流,有条件的话可以借助手语翻译进行交流。学校教育必须根据听障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进行教学,担任聋校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该掌握比较娴熟的手语,或者给职业课老师配手语翻译。

(二)加强听障者的语言与沟通训练。语言与沟通是听障

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就业的最主要的问题,因此提高听障者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即扫除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和顺利就业最主要障碍。语言是沟通最重要工具,这里说的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

1.利用残余听力,借助视觉补偿,提高听障者的语言能力。听障者在职业教育培训之前大部分已经接受了基础教育,但基础知识大多不够扎实,沟通手段主要还是以手语为主,口语能力基本应付不了日常沟通和交际需要。口语是交际最重要、最方便的沟通交际工具,听障者虽然已经无法达到健听人的口语水平,但他们大部分还有残余听力。如果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听力与口语训练,配合读唇和表情等身体语言,他们还是能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的。

2.整合多种沟通形式,提高综合沟通能力。在听障沟通法历史上,当手语沟通法和口语沟通法走入困境的时候,曾经出现了综合沟通法,这种方法“要求把适当的听觉、手语和口语交往方式综合起来运用”,主要目的是“保证同听觉障碍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交往”[8]。近年来,国内学者方俊明等结合手语、口语(唇读)、书面语的认知基础等研究成果,提出系统地能将口语、手语和书面语言融为一体的的综合语言教育。[9]其目的也是根据听障者的特点和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际能力。3.掌握沟通规则,提高沟通艺术。让听障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在准确及时传递信息的基础上,讲究与人沟通的艺术,做到能够主动向他人提出合理的要求,让别人理解自己的需求,得到别人帮助时,能够主动表述谢意。首先必须让听障者了解现代社会的沟通规则,学会礼貌文明地和别人交往,如见面如何问候和打招呼、如何与别人道别,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其次,让听障者知道能够耐心倾听不同的声音,正确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第三,让听障者掌握针对不同对象、在不同语境的沟通表达技巧。

(三)完善听障者教育与职业支持体系。教育与就业问题

是当代社会中两大重要的系统工程,单靠提高听障者的素质和技能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为听障者的教育和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1.心理支持。针对听障者的心理问题,家庭、学校和社区必须互相配合,对听障者融入主流社会,适应现代社会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自卑、自闭的不良心态,建立自信、开放的健康心理品质。学校在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的同时,要关心听障者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们的需求,可以专职辅导员了解和解决听障学生的生活和思想问题、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在就业辅导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2.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听障者就业的基础,我国针对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在特殊学校和各类残疾人培训机构。特殊学校、特别中等特殊教育学校和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已经成为我国听障者进行职前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因此加快各类开设职业教育的特殊学校投入是提高听障者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听障者的入学,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国家应该给予特殊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沟通问题是听障者接受职业教育的主要障碍,因此,解决沟通问题是听障者职业教育的关键。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要求进行聋人职业教育的学校和结构“都必须为其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如在课堂配备手语翻译;为每位聋生提供家教或笔记助手;……开展口语/手语交流训练;……所有学院提供服务产生的费用由联邦政府拨款补助。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6

[论文关键词]酒店管理 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途径

一、人际沟通能力的内涵及其在酒店从业中的重要性

人际沟通,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沟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相互交流的过程。酒店工作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主要是指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顾客之间、员工与上级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并对此发送与接受的准确性,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沟通效益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之初从事的都是酒店一线的服务工作,即直接为客人提供各种服务工作。纵观各大酒店的人事招聘信息,酒店各部门在招聘员工时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那就是“人际沟通能力强”。据徐娥对上海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酒店中有68.75%的岗位在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是“良好的沟通和谈判能力”。可见,人际沟通能力在酒店从业中非常重要。首先,服务人员必须准确把握客人的需求,而客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随机性,这就需要服务员与客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其次,酒店提供的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酒店各部门间和相关岗位工作人员间的及时沟通与配合来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可以说较强的沟通能力是酒店员工出色完成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沟通能力的高低也往往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其他能力的正常发挥。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调查显示:约80%以上的学生在沟通方面存在心理上的困扰,学生在沟通方面的心理压

力甚至超过了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也同样存在人际沟通能力较差的现象。笔者就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了调查。一是向学生实习单位了解情况。走访了18家实习酒店,与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对我校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评价较高,但普遍反映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较大不足。二是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有7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在工作中人际沟通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向在校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还需要大幅提高。

三、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途径

由于酒店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服务性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人际沟通技巧等非智力因素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强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的第一交际手段。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是与他人交往的基本前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注重信息和交际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是开设“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普通话”等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是组织朗诵比赛、演讲活动、专题讨论会、主持人选拔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促进求职语言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主动性。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育,而且多数教师并不喜欢同学提问题,也不太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造成了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建议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多设计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一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组长,负责与老师、组员和其他项目组进行沟通、协调,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沟通的能力。二是采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分组模拟迎宾、点菜、上菜、就餐服务等服务项目,学生轮流扮演服务员与客人的角色,在模拟服务中,扮演服务员的学生必须主动与客人沟通才能了解客人有什么服务需求,通过角色模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只有多说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事实恰恰相反,只有善于倾听的人,才能最终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当有一方在表达时,另一方必须专注倾听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而人一般都习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少用心听别人的。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情景、游戏展开、场景演示、多媒体展示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发倾听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倾听,从而形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他人所想,理解至上。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在酒店服务过程中,服务员必须站在客人的立场,才能真正理解客人,才能耐心对待客人的服务要求,诚心地为客人提供服务,虚心地接受客人的批评。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主要在一些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课程中,在学习“处理客人投诉”时,采用角色扮演法,学生分别换位扮演“客人”和“服务员”的角色,“客人”投诉时万般刁难“服务员”,“服务员”必须耐心服务,直到客人满意。通过角色互换,学生分别体验了“服务员”与“客人”投诉时的心理,真正体会到客人是因为服务员的服务不完善而投诉、服务员也确实不容易等角色情绪。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别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当事服务员,我会怎么想?”“如果我是当事客人,我会怎么样?”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学会遇事换位思考,从而提高在工作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课外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5.培养学生自身的人际魅力。人际魅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是人际沟通的助推器。个人的人际魅力强,在社交中就受欢迎,其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强。大学生要提升个人的人际魅力,就要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我们可以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际魅力的培养。如通过“形体训练”课程训练学生的形体素质;通过“礼仪”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礼仪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通过“职业形象设计”培养学生恰当的形象定位;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学识;通过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最终,让学生达到通古知今、熟知内外的学识层次,谈吐优雅、仪表得体的形象层次。这样将有助于和不同的人沟通,游刃有余地谈论不同话题。

(二)开设“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课程,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

建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正确的人际沟通方式和途径,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解决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矛盾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

(三)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意识

辅导员指导学生在班级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如“人体”拷贝、我说你画、寻找有缘条等,开展一些协调性的活动,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提高自信心,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意识。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

近年来,我国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其中近五成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那些在学校表现活跃、喜欢与人沟通、人际关系好的同学,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其人际沟通能力较强。而相反,那些在学校孤芳自赏、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在工作中其人际沟通能力较差。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为学生营造一些相互沟通交流的环境,在实践中锻炼与别人友好相处的品格与技巧,促进学生之间加强人际沟通,从而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可以组织如学生社团活动、班级联谊活动、课外兼职、假期社会实践考察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际沟通机会。

(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其心理原因引起的。这些心理原因主要有:自卑、猜疑、孤僻、嫉妒等。再加上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也会面临着不同的内心困惑及矛盾冲突,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产生问题。因此,学校应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辅导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等。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以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六)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多用口试、面试方法考核

口试、面试是对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锻炼,在口试、面试过程中,学生必须用语言将答案表达出来,必须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改革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多用口试、面试方法考核,是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7

一、什么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

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行为过程,任何一种信息的交换过程都可以称为沟通。延伸到内部审计领域,笔者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是指在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的人员与某一个体或某些群体用任何方法或形式传递、交换或分享与审计有关的任何信息的过程。它既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一种职业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包括与机构内部人员的沟通、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以及与其他单位、部门人员的沟通。在审计过程中,沟通存在于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

二、内部审计人员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存在于审计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并显现出巨大作用。也难怪,新出台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就是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些公司更为严格的做法是: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重要一条是交际能力如何,理由很简单,知识不全面,可以通过后续教育和培训来弥补,但如果不会与人沟通交流使审计查出的问题不能有效地让被审计对象接受,那就达不到审计的目的、失去审计的意义。而这种交际能力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可见,拥有交际能力、恰当地沟通对内部审计人员是很必要的。

通过沟通,使审计工作取得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有效发挥审计的作用,防止审计工作不能“作为”,增强审计工作主动性和建设性。通过沟通,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促进协调,减少冲突,改善与被审计单位关系。通过沟通与交流,审计成员之间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效率,避免走弯路。可见,沟通的意义非同一般。

审计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是一项需要人理解的工作,正是这种特殊性,沟通显得非常重要。

三、内部审计人员沟通的现状

虽然内部审计人员沟通很重要,但并非人人都能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其主要原因是:

1、负责审计工作的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够,显然,这时对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备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沟通手段如何听之任之。

2、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不注重沟通,对沟通重要性认识不够,进而影响到审计工作有效开展。

当前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沟通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知识不全的无能力沟通”

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岗位调入居多,有较丰富的财务会计知识,但从事审计的所需的其他能力相对就较弱,尤其是专注于核算的“会计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查者与被查者”角色的转换,造成了内部审计人员“无心也无力”去沟通;

2、“程序不规范的未沟通”

虽然内部审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内部审计程序也逐步趋于完善中,但在操作中,制订完善的审计程序往往不能付诸实施,尤其是人员变换、各人掌握程度不同等原因变得五花八门,结果是该沟通的未沟通;

3、“级别不对等的难沟通”

目前,内审机构负责人的职级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职级相对等较多,但在操作时,内审机构负责人很少实际参与现场审计,实施审计的项目负责人及审计组成员级别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相比职级较低,级别不对等造成了审计人员就某些重要事项进行沟通很难;

4、“不了解审计的无沟通”

尽管内部审计业内不断地宣传服务的职能,但许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查帐、找错、搞人”的错误认识上,加上整个单位对审计宣传不到位,对审计不了解。当对这些单位进行审计时,他们有抵制审计的心理,造成了根本无法沟通;

5、“领导不重视的少沟通”

一般而言,单位领导更为关注是业务部门运转得如何,内部审计作为监督部门往往会被冷落在一边,可以想像的是,如果内审机构负责人多多与单位领导沟通,事前事中介入,审计的作用不仅发挥得淋漓尽致,审计地位也会相应提高。但现实情况是,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内审机构负责人沟通得很少,审计地位不高。

四、解决内部审计人员沟通难的对策

如何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沟通难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多交流、敢沟通

1、从事内部审计的每一个人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沟通,积极沟通,定期相互交流,有效运用沟通手段,实施审计程序。

2、认识到沟通的巨大作用,要与单位领导沟通,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与相关部门人员沟通,让他们了解审计,了解审计的功能、审计目的、甚至审计整个过程。

(二)掌握沟通技能,运用合适的沟通方式

1、沟通也是一门科学,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入学习沟通技能,运用于审计工作。熟悉沟通基本原则,掌握不同的沟通方法,注意沟通技巧。

2、了解沟通常用方式,区别采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合理运用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保持良好的沟通心态。

(三)针对沟通中存在的难题,积极应对

1、内审机构负责人把握与单位领导接触的机会,宣传审计,通过单位领导扩大审计影响。就审计范围、审计计划、审计目标等问题与单位领导加强沟通。围绕单位工作重点、领导关心的问题开展审计,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

2、单位应严把内部审计人员选拔关,既要注重多种知识结构的组合,又要关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多方面、多层次充实审计队伍。同时,加强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培训。

3、制订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并按责任考核实施。广泛开展审计项目负责制,打破行政职别,明确内审机构负责人应对所有审计项目负责,审计项目负责人对本项目负责。对审计事项的沟通,明确审计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内审机构负责人分层次逐级沟通制度。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8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沟通协调;能力培养

人际沟通协调,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沟通协调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相互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达成共识。会计工作人员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与上级领导之间、会计与员工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并对此发送与接受的准确性,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其中,恰如其分和沟通协调效益是人们判断沟通协调能力的基本尺度。沟通协调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仅有专业知识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应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交流学等知识。做到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掌握聆听的技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善于利用语言的心理作用,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协调。

一、会计专业学生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现状

对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方面的调查显示:约80%以上的学生在人际沟通协调方面存在心理上的困扰,学生在沟通协调方面的心理压力甚至超过了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根据笔者调查发现,会计专业学生不擅长与别人沟通协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说自话多,耐心倾听少。一些会计专业学生缺少基本的沟通知识,在与人交往时不懂得换位思考。对于别人的帮助,能达到目的的便喜笑颜开,不能满足的立即言语相撞。与同伴相聚时,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手舞足蹈,不高兴时或抑郁寡欢,或乱发脾气。听别人讲话时,或是不断地插嘴,或是较真抬杠,或是毫无反应。在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圈子中,他们已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很难与别人有真正的沟通协调和合作。

2.尴尬冷场多,主动话题少。一些会计专业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总喜欢隐藏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把自己封闭起来,惜言如金,从不主动涉及话题。与他们在一起,沉默多于交谈,气氛压抑,场面尴尬。有些学生是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更多的则是怯懦心理在作怪。他们羡慕别人侃侃而谈、左右逢源,却担心自己不善辞令、词不达意,因而往往驻足不前。

3.“人机”水平强,“人际”能力弱。现在一些会计专业学生可以游刃有余地操作电脑,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统帅三军、叱咤风云,可以在QQ,MSN等论坛上当“斑竹”、称“楼主”,洋洋洒洒地“灌水”、“拍砖”。现实生活中,他们似乎换了一个人,变得不愿说话,不想主动与人沟通协调。他们或对自己的相貌不自信,或认为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广博,或感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他们害怕挫折和失败,特别是在权威、强者或一些口齿伶俐的人面前,经常感到手足无措,有时会表现出一种戒备和敌对情绪,有时还会曲解别人的善意。长此下去,他们会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逃避现实,就会人为缩小自己交往的范围。

研究表明,主动沟通协调者与被动沟通协调者的沟通协调效果有着明显差异:主动沟通协调者更容易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广泛的人际关系,更可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而被动沟通协调者则相反。

二、沟通协调的基本要素与技巧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加强高职财经专业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基本要素与技巧归纳如下:

1.沟通协调的基本要素:目的明确、用心对待、让人认同。要谈吐讲究技巧,表述言语得体。要增进了解,相互理解。在沟通过程中,态度要诚恳,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讲真心话,信任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自己诚实,对方才有可能讲心里话。以心换心以情动人促进和谐。要真诚交往,细致入微。

2.沟通协调技巧:要善于倾听,适时引导。与人交往时学会掌握对方的思想,摸到他思想脉博,了解他的性格,熟悉他的优点和长处,注意用语言打开他“心灵的窗户”。简短谈话。要有感彩,人情味浓,使人乐于接受;要尽量少用书面语言,使人一听就懂;要掌握分寸,说话恰到好处,不能夸大其辞,言过其实。还可利用网上联络,更具时尚和快捷。

3.沟通协调手段:主要采用柔性手段,即通过感情、思想的双向交流,达到与他人的和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要有积极主动性和耐心。

三、沟通协调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有人认为沟通协调能力是一生下来就具有的上天恩赐,我们并不同意这种说法。其实,沟通协调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培养和提高的。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下面有几种途径可以借鉴:

1.做兼职。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兼职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方式。社会是最好的课堂,做兼职可以在短期内以最低成本帮助我们提高能力。

2.当志愿者。这是学生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又一途径。在艺术节、文艺周、校庆、县庆、交易会等活动作为引导员、会场联络员、组委会工作人员身份出现,可广泛接触各行各业的文化,学会和不同层次、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士沟通协调交流。

3.参加社团活动。学校社团是培养沟通协调能力的最佳舞台。社团学生往往有机会参加活动,像演出、知识竞赛等。学生可以尝试活动组织、节目主持等多种角色,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还能和学校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使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4.参加社会调查。市场调查和促销是较有挑战性的项目,因为它要求学生能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言辞富有说服力,这样群众才可能接受调查并购买产品。这种勤工俭学能有效打磨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

5.勤工俭学。部分勤工俭学方式也能有效锻造沟通协调能力。做家教时,如何让学生听懂你讲的课,如何让家长认同你,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得到提高。

四、结论

沟通协调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具体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商是比某些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能力。不断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沟通协调水平,就能够帮助他们在奋斗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参考文献:

[1]杨德忱,刘叙和.企业的市场营销与科技进步[J].中国科技论坛,2008(01).

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性范文9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79?03

工商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人际关系技能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期望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且渴望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足够的尊重,社交的需求便处于突出的地位。对于未来需要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素养的养成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能够给学生今后事业的发展增添砝码,助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不管是从个人需求还是从未来发展方向而言,都需要对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技能素养进行培育。

据中科院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 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80%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与人无法沟通者占2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对人际交往和人际技能提升的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结果。因此,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素养得不到提高,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最后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当然,作为对人际技能素养要求更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本文以湖南四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仅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非常强或是强,而6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属于一般水平;而对于人际交往状况,35%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好或是好,60%的调查对象处于一般水平。可见,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急切需要提高其人际技能素养。

一、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不足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3]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 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的必要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应用人才来说,高水平的人际技能素养是走向社会的基础,是能否在社会上、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使自身得到良性发展的关键能力。而现阶段的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不断强化人际技能素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斌.当代大学生交际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36-37.

[2] 刘雷.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08-110.

[3] 张红宁.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学术探索,2012(12):88-9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