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7-12 16:49:49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范文1

一、加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主要是企业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劳动部门等相关部门在招聘、任用、考核、调配、选拔、培训等多项工作中形成的工作变动、工资水平、职业技能、政治思想、个人经历、社会保险、工作表现等各方面文件材料,全面、真实、完整的记录了企业退休人员的相关情况,属于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并没有进行统一管理,有的寄放于劳动市场,有的转到社区,有的仍然寄放于原企业,有的甚至拿回家自己保管,这种零乱、闲散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会使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受到很大影响,对于人事档案的权威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在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综合利用率,也不断扩大了档案利用主体范围,目前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利用主体不仅包括企业、退休人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同时还包括社区、公证机构、医保部门及公检法机构等。关于退休人员更名、参加医保、核查待遇、企业改制、财产继承、大批量拆迁、工伤鉴定等业务办理都会应用到档案,而退休人员档案是最为重要的原始依据。由此可见,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服务性功能及基础性作用,和我国民生具有密切联系。

二、当前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在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卷案标题并没有记录完全,关于档案序号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导致档案序号记录混乱。在退休人员资料收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相关人员的资料并没有全面收集。其次,档案管理中的借阅、保密、查看等制度执行力度不高,在实际运行中并未充分发挥出其应用作用。正是因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完善性,因此大大降低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真实性及利用率。

(二)档案利用率低下,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目前,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过程中并没有规范控制档案中的信息量,尚未详细、具体记载在企业工作期间,退休人员的能力或者和退休人员相关的重大事情控制等资料信息,这样很不容易使退休人员真正融入、参与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虽然退休人员档案已经形成,但是企业并没有有效控制退休人员档案资源,更没有从整体上控制退休人员档案,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企业管理工作。

(三)档案检索效率低下。检索效能是对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个性化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目前很多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检索方式,并未引入现代化信息档案检索工具,这样导致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的信息检索效率普遍较低。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体制。科学、完善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机制是确保各项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框架,现代企业应建立一个专门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机构部门,专门负责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应建立一个专门的退休人员档案信息数据库,尽可能提高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避免出现退休人员档案意外丢失现象。

(二)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目录以及档案检索。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现代档案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现代企业应在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引入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程度。具体而言,现代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应摒弃传统的手工控制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成立一个标准、规范的退休人员档案数据库,以图形、文字等方式将退休人员的相关资料信息统一管理、输入到电脑中保存,这样可以形成有效的档案目录控制模式,提高退休人员档案利用效率。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档案的不同类型及内容建立系统的电子档案目录,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规整性及统一性。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范文2

1.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的种类

目前,全国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摸索,主要建立了三大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一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人事电子化档案。就是将每位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用数码相机逐页拍照,建立个人数码数据档案,而将原始档案封存。二是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基本信息电子化档案。就是采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时间、退休时间、退休种类、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便于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三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健康状况电子化档案。就是将企业离退休人员个人在每次体检时的基本信息收集起来,建立起个人健康状况电子档案,有助于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质量。

2.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的优势分析

一是提高办公效率。一般的企业退休职工也就是几十人几百人,大的企业,退休职工也就上千人,若是由原企业管理完全可以不用电子化。但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人数那就是一个庞大数字,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要管理服务好如此众多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单靠用原始的手工作业台帐,显然是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而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这就大大提高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办事效率,能够及时迅速快捷地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咨询、查询、养老金调整等社会化管理服务。

二是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原始档案的管理。 企业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职期间招用、调配、学习、培训、考核、选拔和任用等方面形成的有关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工作变动等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它是企业退休人员在职工作期间情况的真实记录,是其办理退休手续的依据和调整养老待遇的原始凭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数量增长比较快,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破产兼并以及私有企业的增加,一些企业退休人员失去了原单位的依托和人事档案代管部门,其人事档案管理较为混乱,出现遗失、损坏、霉变等。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若没有好的库房和设施,加上人工查询增多,使档案容易受损。而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经过数码相机翻拍建成电子档案后,就可将原始的档案进行无菌化处理,真空封存,提高原始档案保管质量,延长保管时间。非特殊的情况,不再打开封存的原始档案,一般的查询,在电子档案中查询即可。

三是可以拓展和提高社全化管理服务的质量。为了防止出现养老金冒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每年都要进行一至两次的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任务重,工作繁,还有一定的难度,而建立完善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就可能克服很多问题。通过对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姓名、头像、身份证号、居住地、联系电话、亲属姓名及联系方式等数据采集和补充,建立起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方便进行查询和数据管理。有条件的经办机构可以通过现场摄像、QQ视频远程摄像等手段,建立并保存离退休人员头像信息,能够有效解决了身份证复印件、传真件不清晰的问题。这样对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进行认证时能够有更便捷的手段,提高认证的精确度,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

3.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潜在的问题

一是对系统依赖大。原来办公都是手工作业,效率虽低,但却留下最便于保存的各类手工作业台帐。现在办公都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电子档案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旦我们的信息系统出问题,或网络受到攻击,就可能导致办公瘫痪。从如此众多的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档案中查找手工作业台帐,那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二是存在泄密的风险。各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中存在着大量的有价信息,如个人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社会关系等等,一旦流落社会上不法分子手中,就可能会被利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三是容易忽略手工作业台帐的保存。有了各类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电子档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容易依赖系统办工,有些同学还会认为系统是绝对安全的,对手工作业台帐重视不够。

4.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是严格接程序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电子档案。在接收、归档时,要有手工作业台帐,并将退休人员档案基础信息录入计算机,以方便档案的查阅、管理,做到当天接收的档案当天录入,当天上架,当天可以进行信息查询。建立电子档案时要改变以往要件排放序列,要求按扫描要件整理排序,本着服务查询的原则,结合对外服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增减扫描内容,尽量减少调档,提高了电子档案的利用率。

二是做好数据备份和档案盘点。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移交表、协议书等进行专门装订存放,对录入、扫描的电子信息进行了计算机硬盘和光盘备份,以此保证基础数据安全。为规范库房管理,还要定期对库存档案进行盘点,确保了档案管理“零差错”。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范文3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档案建立;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1-0115-01

伴随着党的十报告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次提出,我国社会的发展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在发展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离退休人员管理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中,最明显的“绊脚石”就是对其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特别是人社部2008年11月提出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方案以来,离退休人员的管理问题更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且不说其他的方面,单就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就存在很多棘手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档案管理方式呢?

一、离退休人员档案建立的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号召下,全国各族人民都在奋斗着。在飞速发展的路上,离退休人员是不能被埋没的功臣。他们的档案建立,有很重要的意义。

1.完善相关制度、维护职工权益的安全保障

离退休人员在单位和部门的发展过程中,献计献策,参与了改革、发展的每一个过程,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可以说,离退休人员是个无穷的宝藏。对于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建立,是完善单位规章制度、保护离退休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为离退休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养老金审批等提供重要的保障。

2.挖掘人才资源潜力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离退休人员群体是一个丰富的人才宝库,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在离退休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他们在专业和学术上拥有的绝对优势,且具有成熟的理论和操作技术,无需过多投入人力物力即可创造可观的价值,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才的二次开发和利用时,要及时收集、整理他们的档案。内容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专业分类、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绩等等各类重要信息,这项工作可以缓解社会人才紧俏,以解企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缺少人才的燃眉之急。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档案不能及时建立

数十年忙碌、朝九晚五的工作的人,特别是在领导岗位的人,突然从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出现严重的不适应。如果这时候得不到来自工作单位人事部门的保障,就会产生个别极端问题。因此,要注意及时、准确的建立离退休人员档案。

导致档案不能及时建立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关工作人员办事拖沓。离退休人员可能要到相关部门问几次甚至十几次,才能把档案中的信息填写全并得到公示,长此以往,不但是离退休人员心理负担加重,还对企事业单位的信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2.缺乏有效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遇到问题、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具体怎么办。最近一段时间,我国明显加大了对离退休人员的关注程度,并针对他们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但是由于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一部分地区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定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管理或者只是“走形式”,缺乏实质的内容。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能为离退休人员档案建立提供重要保障。

三、离退休人员档案的管理措施

1.提高认识,从根本上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感

首先,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意识到,如果没有广大老同志、老前辈的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壮大的良好局面,也没有单位今天的辉煌与成就。从根本上加强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建立与维护,就是尊重、关爱老同志,就是尊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要认识到离退休人员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因此,要充分重视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建立与后期的管理工作,从心里、从实际行动上,践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从根本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只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才能对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而这里所说的工作机制,一是要明确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厘清工作顺序,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顺序和岗位职责,确立合理的奖惩办法。二是要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纽带。各部门之间要有相应的协调机制,这样,不论离退休人员在医疗保险、社会保险还是养老金领取等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做出迅速的、准确的反应,及时解决问题。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还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保障。

3.建立专门管理离退休人员档案的机构与管理系统,实现现代化管理

不论是单位还是整个地区,都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资源优势,为离退休人员的档案建立中心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些分散的信息进行集中化的收集、整理,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同时,还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力度,构建标准的现代化、社会化的离退休人员档案中心管理系统,并为工作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增设相应的编制,解决流动工人对信息中心管理带来的人员流动的影响,强化档案入库管理,确保所有输入中心管理系统的信息全面、准确、真实、可靠、有效。

四、总结

总之,我们要充分的意识到,离退休人员是党和人民在成长、成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是发展路上的开路先锋与引导者,对社会的贡献不可估量。因此,我们要做好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大对离退休人员的法制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文军.认真做好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08,(01).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范文4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问题;审核

档案审核是一项比较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作,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主要是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合法权益,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下面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关于自己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思考。

一、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问题

(一)领导层重视不够。企业退休人员在每年的退休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严格审核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而大多数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和审核是工作人员的事情,档案室也就成为单位最“清闲”的养老院,档案室管理人员年龄普遍较大,新老交替工作链完全脱节,对档案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配备相对薄弱。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审批中就是单纯地签字和盖章,对企业退休政策把握不到位,把关不严,审核不力。

(二)工作人员素质低普遍不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关系到企业退休人员的工龄、待遇和心理满意度等,因为在当前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积极,仅仅将档案的审核当作工作来做,而不是一项事业。工作中只凭已有的工作经验,对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欠缺,各级档案部门组织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普遍偏少,而且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性不强。企业退休人员在企业工作了一辈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也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努力。因此加强企业人员退休审核工作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企业、经贸委、档案局和人社局在实际工作中配合性不强,相互独立,造成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困难重重,百姓与工作人员矛盾不断升级。因此各相关部门都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为企业申请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提供一切可提供的帮助。

二、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解决策略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主要是确定其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参加工作时间和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等,企业退休人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审核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工作要单位领导、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工作人员和各相关部门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一)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近几年是企业退休人员集中退休的活跃期,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工作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审核工作,保证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不要只停留在签字和盖章上,要熟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流程和标准,加大对档案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做好新老交替工作链的衔接等。

(二)企业退休人员要做好档案审核相关工作。企业退休人员要具有档案意识,在单位工作期间要学会收集档案和保存档案,特别是对重要材料要备份保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企业人员对自己参加工作时间、下岗时间、社会保险费的缴纳等情况无法确定,这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人员要具有档案意识,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

(三)人社局采用“望、闻、问、切”法。1.细心观察,“望”清其表。所谓“望”,就是档案人员通过细致地观察,先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进行全面性、综合性地了解,能够把握住档案的“始终”变化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比如工作时间:根据政策要求,主要是把握住“企业招工登记表”所填写的时间,如果所占指标时间在1986年10月之前则将1986年10月之前的工作时间确定为视同缴费时间,之后则要从1986年10月开始缴费(从缴费起始时间开始计算工龄)。从而有效开展政策解答。2.耐心倾听,“闻”全其声。在工作中,“倾听”同样也是档案工作人员充分了解企业退休人员情况的有效手段。作为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正确解释政策法规,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企业退休人员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企业退休人T“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企业退休人员工作中的良师益友,这也是档案审核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3.真心关怀,“问”明其想。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得出,企业退休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特指男60岁,女50岁)主要的利益诉求就是工龄的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和具体退休时间。那么,档案工作人员主要通过查询个人档案来初次确定,然后通过谈话形式和结合社保系统来二次确定,最后综合各方信息来最终确定,通过这三个重点问题的问询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诉求,最终达到双方的一致统一。4.客观评价,“切”准其脉。在综合“望、闻、问”这三个重点,最终确定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诉求,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四)各部门通力合作,团结一致。企业、经贸委、档案局、人社局和社保局等相关单位要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工作实际中,为企业退休人员打开“绿色通道”,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提供一切可提供的材料保障,使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范文5

一、巩固和完善社会化发放成果。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安全网、稳定器作用,我们始终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把“确保”放在社保工作的首位。1998年,以接收转制企业离退休人员为契机,率先开始了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在当时采用的是“面对面”式直接发放,场面热烈、形式新颖,但需要把“差额缴拨“改为“全额缴拨”,把“一年算一次帐”改为“按月征缴发放”,这需要有对社会化管理的超前意识和过人胆识。因为社会保险工作不仅仅是养老保险费的简单缴纳和支付,而更多的是面向广大职工,为基层、为群众、为已经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广大离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信誉度。几年来,为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巩固既有的社会化发放成果,我们在连续几年养老保险基金支大于收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积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确保了一次次的按时足额发放。20*年9、10两月,在调待资金没有到位、确保面临巨大缺口的情况下,分两次为企业退休人员调整了养老金待遇,并且通过借款,保证了调待后待遇的按时发放。为了方便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将部分养老金委托邮局、银行进行发放。针对离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发放大厅设立了离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窗口。为了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发放大厅配置了老花镜、当期的报纸、杂志、党报、党刊,方便老同志们在领取养老金时看书阅报,了解天下大事。设立了咨询台,就老同志们关心的养老、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针对鳏寡独居、行动不便以及居住在异地的离退休老同志们,采取慰问、代办等方式方便他们领取养老金和医疗费用报销。在离退休人员死亡后,积极协助领取丧葬费和遗属抚恤金。每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受旗政府委托,向驻赛企业的离休人员、困难退休职工进行慰问。到20*年12月底,全旗实行社会化发放的人数达到4306人,社会化发放率100%,月平均发放220余万元。

二、加强档案建设,使管理工作规模化。

档案工作是社会保险工作的数据库和基础,是业务规范化的标尺。社会保险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它对社保经办机构开展社保工作,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社会保险工作上水平、上台阶,西苏旗社保局以抓档案,促业务规范工作为切入点,开展了档案达标升级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辛勤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人员素质、档案管理设备、档案保密、保管及库房基础建设日益完善。于20*年11月经自治区档案部门严格考评验收晋升为自治区一级,20*年我们严格按照自治区特级档案标准进行管理,并积极上报了晋升自治区特级的报告。现在,档案室集中管理的档案有五种共2469卷,其中文书档案386卷、人事档案1842卷、会计档案227卷、声像档案9卷、科技档案15卷。在接收企业离退休人员同时,对其档案也进行了接收。在逐步对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进行整理归类的同时,加强了对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退休前工作单位、养老金待遇、历次调待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等,为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规范化奠定了基础,目前查阅一份档案,从目录索引到实现查阅,时间不超过3分钟。

三、抓党建,切实体现党和政府对离退休人员的关怀。

近年来,由于大批企业破产、转制,离退休人员被推向社会,他们的组织生活名存实亡,离退休人员这个群体中党员的管理成为党的建设中一个热点问题,为了加强管理,使老党员能够重新过上组织生活,旗社保局围绕社保抓党建,党政同心合拍,创造性地开展了企业退休党员的组织管理工作。1999年社保局党总支成立以后,将146名企业退休党员组成了5个联合退休支部,定期组织老党员过组织生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积极筹建了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订阅了大量的党报党刊,配备了电视、录象等音响设备,建起了活动记录,创办了《党的生活》专刊,到目前已出版了61期。社保局党政一班人没有辜负旗委、政府的重托,没有辜负广大离退休党员的厚望,多次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党总支始终重视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退休党员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工作上虽然退休了,思想上、组织上不能退休,经常组织老同志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和有益的活动,象参加国庆歌咏比赛、学习十六大知识心得、拣白色垃圾、打扫环境卫生、种树种花草等。我们的工作得到旗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决定将党总支升格为社保局党委。今年4、5月份,非典疫情发生后,局党委立即印发了《致广大离退休人员的一封公开信》,教育广大离退休人员正视非典,相信党和政府,相信科学,相信人定胜病,号召广大退休党员,履行入党誓言,到党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143名退休老党员顽强战斗在第一线,高擎“防非督查队”旗帜,联络753户家庭,负责督查2*5人的防非情况。局党委成立以后,组织部门又将113名行政、事业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移交社保局党委,目前256名退休党员在5个联合支部里共同过着组织生活。

在抗非典期间,恰值植树造林的关键时刻。节令不饶人,局党委立即多方联系,倡导开展“人人奉献一点爱,共建家园绿色美”主题活动,赢得了广大党员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建起“党员千棵树”、“团员青年林”、“工会常青林”、“巾帼建功林”四大基地,种树68400棵,而且成活率达90%以上,做到了防非、绿化两不误。今年8月10日,旗社保局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首届赛汉塔拉旅游那达慕大会”,听到这个消息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同志们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彩旗方队和各种娱乐表演。他们的参与和出色表演,博得了上万名观众的称赞,通过抓党建,更进一步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发展,巩固了盟级安全单位荣誉,精神文明创建成为盟级文明标兵单位。

四、搞好生存认证,确保基金发放。

随着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的全面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转变管理观念,更新管理手段,尽快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变为科学管理。在养老金发放工作中,我们把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逐步加以规范和完善,加强一年一次的年检工作,杜绝了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我们开展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的方式有:(1)验证方式。要求离退休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时,必须本人持三证(退休证、养老待遇证、身份证)领取养老金,办理年检手续,加盖年检章;(2)证明方式。对居住在异地的离退休人员要求定期回寄一张4寸全身免冠彩照。照片要有日期,同时要求邮寄身份证复印件;(3)走访方式。对居住在当地鳏寡独居、因病卧床的离退休人员,采取慰问的方式进行走访。(4)上门服务方式。对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查干诺尔碱矿近400名离退休人员,采取上门服务方式,为他们办理年检手续;(5)委托方式。离退休人员已经逐步实现了社区管理,委托社区可以完成部分离退休人员的生存认证工作。20*年查干诺尔碱矿仍有40多人未办理年检,我们便委托该地乾源物业公司的退管部门进行了年检。在办理年检时,详细记录离退休人员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退休时间,身份证号码等。同时采集离退休人员的指纹,为完善离退休人员数据库和生存认定工作,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指纹识别系统过渡奠定了基础。

五、办好离退休之家,发挥老同志余热。

为了让那些曾经为西苏旗辛勤操劳大半生的离退休人员安渡幸福晚年,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一九九九年八月,社保局开始筹建“离退体人员娱乐活动服务中心”。活动中心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活动场所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拆除库房80余间,改建旧库房12间,新建办公室和各类娱乐室18间,设置了阅览室、扑克室、象棋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修建了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的苏尼特草原上第一座室内游泳馆。活动中心对娱乐场所进行了美化、绿化,开辟了两个门球场地。为活跃离退休人员的文体活动,在元旦、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举办各类友谊比赛、老年门球赛等,而且还经常组队到外地参加比赛,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活动中心从去年底开始建立了全旗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台帐,向离退休人员发放社会管理服务联系卡,将工作人员的姓名、电话等基本信息印在上面,离退休人员可以随时通过联系卡找到工作人员。

活动中心自开办以来,共接待离退休人员7万多人次,老同志们自发组织了老年歌唱队、秧歌队、剑队、门球队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使离退休劳动中心真正成为了老哥们、老姐们唠唠家常、切磋技艺、锻炼身体、增进友谊的离退休之家,即陶冶了离退休人员的情操,又充实了老年同志的晚年生活,也起到了沟通老同志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了政府、社保与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桥梁。

六、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方便老同志看病吃药。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范文6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对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平稳有序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建立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整合管理服务资源,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确保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年底前,集中力量将全县辖区内尚未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国有企业已退休人员移交所在地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实行社会化管理后,国有企业新办理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国有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原则上一并移交,实行社会化管理。国有企业离休人员原则上保持现有管理方式不变。

(三)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县委和县政府承担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和组织领导责任,县政府承担接收责任,企业承担移交责任。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协调联动,优化工作流程,精简移交环节和手续,完善服务功能,做好移交工作。

2.整体移交,属地管理。按企业退休人员的户口所在地或常年居住地进行移交,由社管委分解到相关社区开展管理服务。户口所在地与常年居住地不一致的,尽量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县外户籍的退休人员移交到企业所在地社区。

3.以人为本,平稳过渡。相关部门及企业要加强联络协调,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服务保障,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依法保障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相关待遇及合法权益,确保有序移交、平稳过渡,增进社会和谐。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管理服务功能。各社区要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多渠道、多方式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化服务。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础信息台账和数据库,通过发放联系卡和建立通信群等方式,畅通与企业退休人员联系联络渠道。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党建、文体娱乐、政策宣传、社会公益等活动。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推进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项目实施,做好对特困、高龄、鳏寡、重病、残疾退休人员走访慰问、社会救助。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和退休人员重症慢性病申报等工作。协助亡故退休人员家属申请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组织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健康档案建立、健康体检、慢性病防治和大病人员的跟踪随访工作,协助开展办理异地就医手续等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等。

(二)做好退休人员管理关系交接。国有企业移交退休人员时,要整理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做好调查摸底、档案整理、登记造册等基础性工作,积极与县人社局开展对接,确保按期签订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移交协议。县人社局负责核实所接管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按社区分解落实退休人员接收任务,确保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职能接收到位。对整体移交后新退休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及程序由企业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三)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接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与所在地社区党组织密切衔接,跟进做好党组织关系接转和有关服务工作,并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前负有管理责任。移交组织关系前,国有企业党组织应督促党员交清应交党费。社区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及时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编入党支部,开展党的组织活动。鼓励采取党建共建、活动联办、场所共用等多种形式,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与所在地社区党组织的联系对接。

(四)人事档案实行属地集中管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由人社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移交前,由国有企业对档案进行规范整理,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移交。档案移交后,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应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档案提供利用工作,并实现档案服务数字化、便捷化。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后新形成或变更的档案材料,由负责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社区按照规定移交人社部门。

(五)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有效衔接。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后,各类社会保障待遇要按时足额支付。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按规定继续享受相应待遇,基本医疗保险未纳入属地管理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企业要和医保部门协商做好其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原享受的补充医疗保险、医疗互助帮困等相关待遇仍按原渠道解决,确保待遇水平不降低。

(六)分类处理统筹外费用。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统筹兼顾、逐步消化的原则,妥善解决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问题。国有企业要对退休人员现有统筹外费用进行认真清理、分类处理,不再新增统筹外项目,原则上不再提高发放标准。已实施企业年金的企业,不再发放统筹外费用。对符合有关规定的现有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国有企业根据退休人员实有人数逐年计提,由企业按现有方式发放。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企业经与退休人员协商一致,也可参考所在城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一次性支付。对企业自行发放的现有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由企业按现行途径妥善处理。国有企业要采取一定过渡期办法,在加强对职工工资福利统一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减少新办理退休人员的统筹外费用,过渡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过渡期满后办理退休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应享受的待遇,由企业一次性支付,企业不再发放统筹外费用。国有企业计提或支付的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按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处理。

(七)妥善安置企业管理服务人员。为保证退休人员移交后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档,国有企业移交退休人员时,人社部门应根据接收退休人员数量,与国有企业协商确定接收一定数量的企业退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企业移交到地方的退休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薪酬待遇享受接收地社区工作人员同等待遇,费用由县财政承担。仍留在国有企业的职工,由国有企业妥善安置,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实行内部退养、解除劳动合同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八)实施资产无偿划转。国有企业位于社区或职工家属区的专用于退休人员的服务场所、活动场所、设备设施等资产,经国有企业审核批准后,无偿划转给社区。位于企业厂区或办公区的资产,退休人员移交后,社区办公场所、活动场所难以满足需要的,可采取过渡期的办法,由社区与企业协商,签订协议,由社区无偿使用,社区服务场所及设备设施完备后解除协议。国有企业没有专用于退休人员服务活动场所的,社区不应要求国有企业新建或提供新建所需资金。多元股东的国有企业应当经董事会或股东会同意后,按照持有股权的比例核减国有股东所有者权益。划转后的资产由社区负责管理维护并向社会开放,继续用于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优先开展养老服务项目。资产划转涉及测绘、过户等工作由接收方具体组织,移交方配合,费用由企业承担,证照、图纸等相关资料一并移交。国有企业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对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的,可在考核时予以适当考虑。

三、分工安排

(一)城市社区管委会。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纳入社区日常工作中,加强远离城市独立工矿区和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居住集中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建设。按照职责任务配备工作力量,做好经费保障,提高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行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兼职(任职)、因私出国(境)等事项审批服务工作。

(二)县直有关部门。县财政局负责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督促指导监管企业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由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争取并统筹使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县委组织部负责指导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县人社局负责养老保险政策宣传解释,指导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及调整,根据社区提供的认证结果进行养老金停发补发,做好亡故退休人员家属申请丧葬补助金、抚恤金和个人账户余额继承发放工作。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医保局负责指导做好社会保障、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衔接,推进社区治理,推动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县卫生健康局负责指导做好退休人员相关健康服务,配合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三)国有企业。承担企业退休人员符合政策规定的统筹外费用。加强与社区的协调沟通,协助做好退休人员的慰问、殡葬服务等工作。企业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险,移交地方管理的退休人员继续按原渠道享受。对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工伤人员,其退休后工伤保险待遇仍由原企业向参保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报。企业退休人员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原企业向社会保险主管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涉及企业退休人员与企业利益纠纷及相关等事项,由企业负责解决。

四、时间安排

(一)工作准备阶段(2020年5月15日前)

集中开展调查摸底,制定工作方案并报市政府备案,各国有企业制定的方案报县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8月底前)

签订移交协议,完成退休人员管理关系、人事档案、党组织关系、管理服务人员移交、资产划转等工作。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0年9月底前)

对全县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上报市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县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医保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抓好政策对接和工作衔接,确保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二)落实资金保障。县财政局要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由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并做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争取工作。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范文7

第一条为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县社会保障体系,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委办发〔2003〕22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办发〔2007〕214号)精神,以及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经委《关于加快推进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发〔2005〕5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县辖区内按法定条件、法定程序退休,并由县社保局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含个体参保的退休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目标任务是在实现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础上,将企业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从单位管理服务转入社区管理服务。

第四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县劳动保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作业务指导,紧紧依托街镇乡社会保障服务所和社区组织,以人为本,完善服务,资源共享,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与促进社区建设相结合,企业退休人员按照属地管理,移交给企业退休人员户口所在地的街镇乡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为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成立大足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社管办,办公地点设在县社保局)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县委办《转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12部门〈关于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足委办发〔2003〕38号)的要求,根据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第六条由县府办牵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其主要职能是:指导和督促各街镇乡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通报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章主要工作内容

第七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配合县社保局做好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

2﹒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

3﹒跟踪了解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协助县社保局进行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

4﹒帮助死亡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死亡待遇;

5﹒组织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开展组织活动,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6﹒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

7﹒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8﹒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健身等活动;

9﹒指导和帮助企业退休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等。

第三章服务机构、办公场地、设施

第八条县社保局设立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各街镇乡依托社会保障服务所,建立社区居委退管站,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平台,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承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日常工作。

第九条各街镇乡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办公及活动场地、信息网络管理等设施。

第十条各街镇乡社会保障服务所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活动经费向企业征缴,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贴。

第四章经费的筹集

第十一条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的来源:

1﹒企业缴纳;

2﹒财政预算;

3﹒社会捐赠。

第十二条**劳社发〔2005〕5号文件下发之前已经关闭破产的企业,其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经费和人事档案管理费由县财政解决;**劳社发〔2005〕5号文件下发之后实施关闭破产的企业,其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经费一次性缴纳288元/人(2元/每人每月,缴纳12年);另按每人100元的标准缴纳人事档案管理费。以上两项经费列入破产清算成本费用。关闭破产以外的企业退休人员由企业一次性缴纳768元/人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经费和人事档案管理费。个人参保人员退休后应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参照关闭破产企业的缴费办法执行,由本人承担所需经费。

第十三条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发放和管理服务工作经费的补贴,县财政也要将配套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十四条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由县社管办负责征收,使用财政票据。

第五章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经费主要用于接收街镇乡社会保障服务所、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所必须的支出。按每年人均50元安排。

第十六条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由县社保局进行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费主要用于按照有关规定对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利用。按每年人均25元安排。

第十七条退休人员活动经费、人事档案管理费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纳入县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由县社管办在年初根据各街镇乡社保所开展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以及社保局档案管理工作等情况,编制年度经费支出预算,报经县财政审核后,拨付执行。

第六章移交程序

第十八条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主体是:

关闭、破产企业:破产企业清算组(破产企业清算组已解散的,由企业主管部门)和退休人员户口所在地街镇乡;

关闭、破产企业以外的企业:企业和退休人员户口所在地街镇乡;

县社管办为监交方。

第十九条企业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先由企业或其主管单位向县社管办提出申请,并做好移交前期准备工作:

1﹒企业或主管单位应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保持退休人员的稳定。

2﹒关闭破产转制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医疗费及其补偿费用等,必须移交前付清。

3﹒企业或主管部门核准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理清资产状况并按规定计算出移交的经费,列表造册;按照《**市档案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接收管理工作的通知》(**档发〔2004〕34号)要求对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进行规范整理。

4﹒企业或主管部门与所在地街镇乡就退休人员移交工作进行沟通,达成同意交接的一致意见。

第二十条在县社管办的指导下,企业或主管部门和街镇乡社会保障服务所签订《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移交协议》,同时移交有关资料档案,支付有关费用。

第二十一条退休人员活动场地的提供和移交按**办发〔2007〕214号和**劳社发〔2005〕5号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各街镇乡社会保障服务所的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职责,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后,社区服务组织切实做好相应的管理服务工作。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各街镇乡社保所社会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第二十三条各街镇乡社会保障服务所应对社会化管理工作建立台帐,按规定统计上报各种数据;并将各街镇乡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第八章附则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范文8

一、企业职工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国有企业破产、兼并、重组或转制,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新的经济组织,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工就业的主体。然而,在国有企业破产转制和新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企业职工档案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不规范。经过破产转制的国有企业,企业职工档案疏于管理,有的职工档案去向不明。一些新经济组织不重视企业职工档案的建立和保管,不能及时更新、补充新产生的职工个人材料,使职工的档案不准确、不完整。二是企业职工档案被分散保管。一些民营、外资企业只保管本单位职工录用以后形成的档案,职工录用以前的档案有的在原企业保管,有的随破产企业档案一同由综合档案馆或企业主管部门保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企业职工档案处于割裂状态,导致职工个人经历断档,职工档案不能完整反映个人的历史。三是有些企业职工档案安全保管存在隐患。有的破产企业职工档案装在麻袋里堆放在仓库中,没有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保护措施,档案丢失现象屡有发生。四是转递手续不健全。职工个人随意带走档案,调转无回执。有些企业因不同意职工调转或其他理由,随意扣押职工档案,致使职工档案不随本人走,形成“弃档”或“死档”。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缺失,直接导致企业职工在办理退休、医疗、养老保险等事宜时,无法提供完整的依据,使职工的切身利益受损。鉴于上述种种情况,辽宁省档案局提出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维护职工切身利益。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2004年以来,辽宁省档案局与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先后联合印发了《辽宁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辽宁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补充意见》(以下简称《补充意见》)及《辽宁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机构资格备案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职工个人档案补办、劳动关系确认等提出具体解决方法,进一步规范了企业职工档案的管理等相关事宜,为确保职工档案安全保管、有效利用、维护企业职工的利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1.明确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机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被确定为职工档案管理机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导与指导,实行分级管理,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明确了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机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用人单位招聘职工,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职工档案由用人单位建立、保管,或由用人单位委托劳动保障机构保存档案;签订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下的,职工档案可不存放在单位,但用人单位应将其档案委托单位属地劳动保障机构集体保存。职工工作变动或解除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将职工个人档案转交其新的工作单位或户口所在地的劳动保障机构进行保管,将转递职工档案的时限由原来30日缩短为15日,增加了追究法律责任的条款。规定职工“跳槽”单位不得扣押档案等。保证了职工档案管理的连续性,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自费出国等人员的档案归属问题。

2.加强对国有破产转制企业职工档案的监管。企业资产重组、撤销、兼并、破产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置职工档案,并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职工档案的归属与流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及时撤销其管理职工档案的资格。凡经过资产重组、撤销、兼并、破产等改制企业,未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职工档案的归属与流向情况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不予审核重组、撤销、兼并、破产等改制企业的职工安置方案。鞍山市铁西区成立退休职工托管中心,专门保管破产转制企业职工档案。该中心隶属于区发改局,属事业编制,负责对破产转制企业档案的管理,办理下岗、退休职工工资待遇等问题。该区破产转制企业职工档案得到妥善管理。

3.对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提出具体要求。企业职工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专人负责,确保职工档案的完整、真实和安全。在归档范围中,增加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证明、再就业、诚信等方面的材料,丰富了企业职工档案的内容,为企业职工办理社会保险、享受各种福利待遇提供了依据和凭证,为保障职工的基本权利提供了保证。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档案处为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印发了《员工档案管理办法》,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情况纳入年度档案工作检查考评工作目标,形成企业职工档案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加强在职人员档案管理的前提下,要求企业离休、退休、居家、托管、长病等人员的零散材料在办理完毕后一个月内向职工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在接收后一个月内完成档案材料归档、编号、填写目录等整理工作。有效地规范了企业职工档案的管理。

4.丢失职工档案问题的处理。针对企业职工档案丢失时有发生的现象,《补充意见》明确了职工档案丢失补办办法。用人单位因整理、保管、利用、转递、事故、灾害、破产、转制以及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职工档案丢失,致使职工无法办理就业、退休、社会保险、子女参军等有关问题时,用人单位应及时补办档案。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企业充分利用馆(室)藏档案,为丢失档案人员提供依据,补办档案材料。暂时补办不了的,通过查阅相关档案,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劳动关系确认。例如确认某职工在某企业工作,与该企业的劳动关系,需出具与丢失档案职工同期工作过的2人以上的人员档案复制件,再由这些有档案的人为丢失档案人员出具书面证明,证实该丢失档案人员于某年在本企业工作,如果丢失档案人员能出具一些可以证明在本企业工作过的凭证,如奖状、证书、工作证等,就为确定劳动关系增加了有益证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当事人出具的相关材料进行劳动关系确认,这样,丢失档案的职工就可以持该劳动关系确认书办理各种相关事宜。2004年至今,辽宁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接待利用职工档案近10万人次、提供档案近19万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近400名职工确认了劳动关系,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房产继

承、特殊工种、工龄认定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发挥的社会效益

企业职工档案,是维护企业职工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凭证。以“鞍钢”为例,2009年,鞍钢提供利用企业职工档案13647人次,94542卷次,用于办理退休、晋升技术职称(技能鉴定),干部考核,工伤鉴定,工龄认定,房产权利继承,纪委查办案件,独生子女奖励费用发放,回复职工上访,调整遗属抚恤金等,有效地解决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鞍钢部分退休人员上访,要求按照特殊工种调整退休待遇。2009年6月,鞍钢托管中心在职工档案中查找职工从事特殊工种相关信息,确认35名退休人员曾从事特殊工种,重新为他们改力、了退休手续,按照特殊工种调整退休待遇,解决了这部分退休职工多次上访问题。2009年4月,原鞍钢生活福利处马某因1962年政策,被精简下放到农村。通过查阅其个人档案,证实其1959年11月-1961年8月在鞍钢工作,经镇政府确认其符合国家精减下放人员政策,应享受生活补助。

辽宁有很多国企改制,改制企业后的破产档案如何处理,有些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大连皮子窝化工厂因为国企改制,将企业破产档案全部移交市档案馆保存。由于皮化厂多数岗位属于特殊工种,因此,从2004年开始部分职工为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纷纷到档案馆查阅取证。据统计,在2004-2005年两年时间里,市档案馆共为皮化厂的800多人次提供了特殊工种的证明材料,调阅档案资料2000余卷,为保障职工的利益提供了帮助。

四、完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建立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职工档案管理体制,结合辽宁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认为企业职工档案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管理:

一是要建立健全职工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范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对职工档案的归档、保管、转递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加以规定。

二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档案管理体制,成立社会职工档案保管中心,集中统一管理职工档案,使职工个人档案号码与本人身份证、劳动保险号码统一起来,由用人单位负责职工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送交职工档案保管中心统一保管。

三是在社会职工档案管理中心没建立以前,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可以独立管理职工档案;小型企业和民营、个体、外资、破产企业的职工档案由劳动保障机构或综合档案馆代为管理。由财政拨款设立职工档案保管基金,免费为下岗职工保管档案。

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范文9

人事档案排架,是指人事档案入库保存,在档案架或档案柜中组合排列的方式。档案排架科学合理,不仅存取档案方便,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存放空间。档案的排架方法是否科学,同档案编号、检索方法和贮存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高校人事档案的排架,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档案库,在职人员档案库、离退休人员档案库、死亡人员档案库。在职人员档案可以先根据部门(学院)进行分类,每个部门固定一个的架位。每个部门内的档案又可以根据姓名首字母进行排序。离退休人员、死亡人员档案可以直接根据姓名首字母进行排列。在职人员库按照部门(学院)进行排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一般以部门(学院)为单位,部门(学院)内的人员工作上关系更密切。在进行档案利用过程中,一般也是以单位为主体进行。其次,在人事档案利用过程中,利用者一般会提供所查人员姓名、所属单位、在职与否等信息,上述排架方式可以快速的根据所提供信息查找到人事档案。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样的排架方式有一定的优势。第一,能够快速定位档案。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提供的单位信息,可以迅速判定档案的所在架位,通过其姓名可以定位档案的所在位置。第二,高校每个单位人员数量相对稳定,每年退休人员档案从所在单位的架位上转移至退休人员库房的相应架位上。每年新聘人员档案又增添至所属单位的档案架中,只要设计相对合理的档案排架之后,在职档案库可以长时间不用倒架。这样的排架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即对于退离休档案库及死亡人员档案库来说,可能需要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否则可能由于档案的增加,需要及时调整架位。

二、人事档案的编码方法――姓名首字母和职工号混合编号法

人事档案编号也简称为人事档案号或档号。它一般以字母或者阿拉伯数字为基础,根据人事档案的姓名和一定的规律,编排出一定的程序之后,而形成的人事档案的代号。 编制人事档案号的目的是有利于人事档案的保管,有利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及时地取、放档案。

人事档案编号在人事档案管理整个过程中都非常重要。编号的唯一性为档案检索提供极大便利,能够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编号对档案的排架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人事档案的常用编号方法有:笔形编号法、姓氏笔画编号法、汉语拼音编号法、综合编号法、大流水编号法等。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一种高校人事档案的编号方法,即采用姓名首字母和职工号混合编号法。首先,给字母A-Z赋予相应的数字代码,见表1。根据姓名首字母给予编号。例如,李晓洁,拼音为Li Xiao Jie,其姓名首字母为LXJ,根据下表可将其编码为:122410。姓名为两个字的,中间两位数字用00代替,例如,张宁,首字母为ZN,编码为260014。姓名为四个字的以此类推。这样的编码可能会出现重复,例如,林新继的首字母同为LXJ,其编码与李晓洁相同。但职工号在高校管理中一般是唯一的,不论是新增人员,还是调出、退休、死亡等,号码不重复利用。为避免重复,在首字母编码的后面加上职工号,这样就避免了人事档案档号的重复。同时,职工号对于教职工来说,就像高校里的身份证一样,它还在财务部门、餐厅、图书馆、网络应用等各方面利用,采用这种编码方式,也利于使档案管理与学校的信息化进程相契合(见表1)。

首字母和职工号混合编号法,笔者在表2中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见表2)。

在同一部门中,人事档案可以直接根据编码进行排序。首先,根据前两位的数字(姓名第一个字母代号)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前晌皇字相同的根据第三位和第四位数字(姓名第二个字母代号)进行排序,第三、四位相同的根据第五、六位(姓名第三个字母代号)进行排序,若首字母六位数字都相同,按照员工编号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根据上述方法,表2中的干部档案的排序可以如下排序(见表3)。

在人事管理系统中,通过一定的设置,可以轻松实现对人事档案的编码。从系统中直接导出干部人事档案编码并打印,节省人力。根据档案编码,在上架过程中,直接根据编码数字进行排列,相比直接的音序排列法,能够将每份档案的位置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提高了管理档案的效率。

此种编码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第一,采用此种编码方式,在人员调动后,不用对编号进行调整,直接将干部档案放入调入部门的相应架位即可。人员退休后,也可直接将档案拿出,放入退休干部档案架位的相应位置即可。第二,在人们意识中,数字的排序比字母的排序更简单,人们更熟悉从1-26的前后顺序,而对于从A-Z的顺序相对有难度,特别是对26个英文字母不熟悉的人来说,这种编码方式排架时效率更高。用这种混合编码方式,可以更迅速地进行档案排序与上架管理。第三,利用此种方式对档案进行编码、排列,当有档案材料需要入档时,可以快速确定档案位置,节省人力、物力。人事档案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档案材料每年都会增加,最常见的材料为年度考核表等。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将移交的档案材料及时入档。采用此种档案编号方法,将会使档案材料的入档工作效率提高。

此种编码方法在利用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档案编号的过程会非常迅速,而人工进行档案编码会相对费时,这是此种方法的一个弊端。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