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7-20 16:25:23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1

购买推荐

图书分析师庞敏丽认为该书对杭州2009年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和应用状况进行全面总结,着重于对杭州互联网细分业务和典型应用发展状况的关注和研究;适合互联网行业管理部门、从业企业和有关专业人士等阅读参考。

通过对生意宝旗下比购宝(Boogle.cn)——“网络购物第一站”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网、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京东商城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目 录

1 总论

1.1 引言

1.2 国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1.3 国内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1.4 杭州市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1.5 杭州市委、市政府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支持

1.6 进一步发展杭州市互联网产业的政策建议

1.7 编制说明

2 电子商务

2.1 电子商务概述

2.2 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现?

2.3 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分析

2.4 杭州市电子商务发展态势

2.5 典型案例

3 搜索引擎

3.1 搜索引擎概述

3.2 国内搜索引擎发展态势

3.3 杭州市搜索引擎发展态势

3.4 典型案例

4 网络游戏

4.1 网络游戏概述

4.2 国内网络游戏发展态势

4.3 杭州市网络游戏发展态势

4.4 典型案例

5 网络广告

5.1 网络广告概述

5.2 国内网络广告发展态势

5.3 杭州市网络广告发展态势

5.4 典型案例

6 网络社区

6.1 网络社区概述

6.2 国内网络社区发展态势

6.3 杭州市网络社区发展态势

6.4 典型案例

7 即时通讯

7.1 即时通讯概述

7.2 国内即时通讯发展态势

7.3 杭州市即时通讯发展态势

7.4 典型案例

8 互联网内容服务

8.1 互联网内容服务概述

8.2 国内互联网内容服务发展态势

8.3 杭州市互联网内容服务发展态势

8.4 典型案例

9 互联网软件服务

9.1 互联网软件服务概述

9.2 国内互联网软件服务发展态势

9.3 杭州市互联网软件服务发展态势

9.4 典型案例

10 互联网基础服务

10.1 互联网基础服务概述

10.2 国内互联网基?服务发展态势

10.3 杭州市互联网基础服务发展态势

10.4 典型案例

11 互联网人才培养

11.1 互联网人才培养概述

11.2 杭州市政府与互联网人才培养

11.3 在杭高校与互联网人才培养

11.4 杭州市企业与互联网人才培养

附录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2

论据一:广告效果好是因为瞄准了目标消费群

典型案例:华龙方便面在中国三四级市场的成功来源于其广告受众定位准确

案例分析:华龙面业在开发各个区域市场时,将广告受众定位于当地的直接消费群体。不仅设计了区域性产品,而且在宣传方式上也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例如,东三福是华龙进攻东北市场的区域品牌,东三福的系列电视广告改编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运用精彩的动漫Flash形式,传达出“好人做好事必有福报”的社会价值观。宣传效果非常好,进入东北仅半年即完成全年销售额和利润,后半年成为大众市场第一品牌.从康师傅手中争取到不少客户和份额。金华龙是华龙进攻山东市场的区域品牌,根据山东人讲实在的特点,金华龙的核心价值也是“实在”,广告关键词是:“大家都说好,给你更多。”金华龙运用山东特色之一山东快板,进行群众联袂说唱,“这个时代要实在,豪爽厚道有人爱,金华龙有情有义,换来了俺的爱”。而进入河南市场时,产品是“六丁目”,宣传重点定位为“便宜”,效果也很好。华龙这种广告策略,虽然看上去有点“土”,但是既符合产品定位,又符合当地人的文化传统和欣赏习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论据二:广告效果好是因为覆盖了最大的消费群

典型案例:宝洁连续销量攀升是因为首选央视对农村市场进行最大范围广告覆盖

案例分析: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14个省市2万个农村居民家庭专项调查统计结果,61%的农村消费者认为,电视是他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而央视一套则是他们首选收看的频道。甚至可以说,在中国大部分三四级内地市场和农村市场,央视几乎就是唯一的传播渠道。宝洁之所以在2006年继续占据央视标王宝座,主要是因为其在2005年依靠央视进行的三四级市场覆盖取得了不俗业绩。

论据三:广告效果好是因为针对目标消费群的到达率高

经典案例:红桃K当年在农村市场的成功源于其极高的广告到达率

案例分析:红桃K用2年时间创造了销售额3000万到15个亿的奇迹,而且销量的70%以上都来自中国农村。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运用四大法宝(小报、专题、墙标和宣销)保证广告到达率。小报实际就是用新闻纸印的8开宣传单,上面有功效、产品介绍、成功病例和其他便民知识等等。它在当时是一种广告到达率最高的广告,因为红桃K当年依靠数万人的营销大军在农村挨家挨户发放。专题是指电视专题带,画面常常是产品介绍、专家讲话、消费者现身说法等,专题带在90年代是保健品行业广告核武器,具有非常惊人的广告效应(现在中国已经取缔了这种广告形式)。墙标是指墙体广告(也可以加上贴宣传画)。在农村里红桃K通过刷墙标,贴张贴画达到氛围营造的效果。宣销大一点的叫义诊,小一点的就叫宣销,前者肯定有医生出现,后者就不一定了。把产品摆出来,让老百姓亲眼看到实物,加上医生鼓动、同村街坊宣传,形成极好的广告煽动效果。这四大法宝加上红桃K优秀的执行力,造就了保健品行业的又一个神话。

意见领袖+到达率+渠道力=有效益的农村市场广告

观点陈述:

从营销学的视角来看,中国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差异巨大,三四级市场的消费群体地区密度分布不均。如果要保证土述传播学上所要求助覆盖率和到达率,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又因为与空中广告配套的农村市场渠道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牲,势必造成大量的广告费并没有产生实际的销量。另外,农村消费群的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农民的实际购买行为常常受到身边意贝领袖前重要影响。所以,从上述客观实际出发,我们在营销操作上绝对不能以牺牲巨额广告费的代价来换取农村市场的少量业绩(事实上的亏损),而应该选择将广袤的农村市场中的意见领袖作为广告的真正目标受欢群体,进行低成本。高聚焦。有效益的广告投放。这就决定了三四级市场广告投放在诉求点。媒体选择。传播力度.地面渠道配合等工作上相对于城市市场的特殊性。

观点支持

论据一:抓住了意见领袖就抓住了农村市场的销量

典型案例:济南轻骑依靠意见领袖进军农村市场

案例分析:直邮广告具有针对性强,成本低的特点。在农村市场,可以通过邮局给乡。村里有声望的基层干部和村民邮寄关于企业及产品的资料,从而影响更多的农村消费者。济南轻骑在这方面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通过给村主任、书记邮寄轻骑集团资科方式,快速打入了农村市场。

论据二:针对意见领袖的广告没有到达率就没有销量

典型案例:平安保险广告在农村市场的失效

案例分析:平安保险曾在央视二台播出过这样一则广告:一个年轻的男士(平安员工)在不同的场景关心不同的人,这些场景都是和平安有关的,如平安镇,平安桥……虽然该广告当年还曾获奖,但由于其广告节奏慢,诉求过于隐性,很多农村消费者根本就不知其所云,最终该广告对三四级市场的销售并没有起到很好地推动作用。

论据三:有渠道力配合的广告才能出销量

典型案例:宝洁农村市场开拓步履维艰

案例分析:宝洁为了打压本土品牌,抢夺农村市场,倾力推出了9.9元的新飘柔,然而就实际销售来看,商对这一品牌热情不高。宝洁要获得商的支持,单纯的产品降价对于抢占市场作用十分有限,销售利润的高低才是商的关注所在。此外,宝洁的规范操作与本土企业灵活的关系攻势相比在农村也无优势可言,再加上商大多素质不高,商业道德缺乏,使宝洁天上的广告虽好,但是在农村渠道这一环节上却障碍重重,妨碍销售。

双方观点PK

反方批驳

批驳一:广告只盯目标消费群是没有抓住农村市场的消费规律

分析:权威调查发现,农村消费者具有强烈的消费趋同性,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突出,往往是一定区域先富起来的农民购买了某种产品后,便会很快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同一区域的农村消费者购买同样品牌的产品,这种趋势还可能扩展到该品牌的其他产品上去。所以,简单地将广告的受众瞄准为直接消费群,看似全面精准,其实不准。

结论;农村市坜广告就应该重点抓意见领袖。

批驳二:只强调广告覆盖率和到达率的农村广告是败家的广告

分析:首先,以央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的广告覆盖率在统计是有问题的,圈内人都知道,目前对于农村市场的广告收视率调查无论从选样还是布点上都存在缺陷,这就意味着选择大众媒体覆盖农村市场本身就冒着广告浪费的风险(因为我们被虚假的覆盖率数据蒙骗了)。其次,即使是广告覆盖率真的达标.也存在着广告到达率的问题。我们曾在地级市场检查工作发现,该地区收看到的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居然是国内一个不知名厂家的产品,原来,受利益驱动,当地电视台利用技术手段把央视的黄金时段广告内容给切换掉了,换成自己客户的广告。这意味着企业的又一部分广告费被悄然地吞噬了。再次,即使覆盖率和到达率都合格,我们也面临着沉重的广告投入。因为现实是,大众

媒体的购买费用和广告的制作费用在持续上升。正方所谓高覆盖率是以大量资金投入为前提的。例如,某保健品企业当年刚进入湖南市场时,一个月的电视广告费超过了90万元,结果3个月下来.农村市场还没有一定反应。这除了其他影响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农村市场地广人稀,强大的媒体攻势与高昂的终端投入往往会变成高射炮打蚊子。 结论:以高投入为基础的高广告覆盖率,不符合中国三四级市场营销实际。

批驳三:农村广告的到达率不能等同于产品的销售力

分析:农村市场由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渠道混乱不堪,假劣产品比比皆是。纵使企业能够保障必需的广告覆盖率和到达率,但如果渠道管理不能跟上,再好的广告也不能为企业带来销量。因为我们不要忘记,大量的销售是在村头的小店一瓶一瓶地实现的。当我们的产品的广告在空中激情烧钱的时候,村头店子里的假货也在快乐地走进千家万户。三四级市场,这种情况非常多,就连宝洁的产品也不能幸免。甚至以渠道起家的波导在2004年下半年也曾遭遇到了类似的“黑手机”竞争,许多贴牌手机、假劣手机和走私水货在中小城市、农村市场泛滥,对波导造成严重冲击。

结论:广告到达率不得不向恶劣的农村市场环境屈服。

正方回应

回应一:“意见领袖”是花拳绣腿,媒体传播才是武林绝学

分析:意见领袖本身就是一个粗略的描述,实际上,针对意见领袖的广告是很难操作的。第一是如何发现和选择意见领袖的问题。第二是如何培养忠诚意见领袖的问题。要知道,让一个意见领袖说一次你的产品好是容易的,但是让这个人一辈子都说你的产品好却是非常困难的。相反,如果这个意见领袖背叛了你,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更可怕。第三,对于一般的自发式意见领袖的口头广告,如外出打工者回家主动向亲戚朋友推荐城里的好产品,其现场互动、亲身示范的广告效果可能好于媒体广告。可是真要大规模有意识地培育意见领袖则非一日之功,其培训费用不见得就低于广告费。而媒体广告已有非常成熟地运营范式.其覆盖面之广、管理之科学和操作之便捷当是意见领袖所望背不及的。

结论:蔗贝领袖非正途,选好媒体是关键。

回应二:卖得好正是因为广告好

分析:产品销售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消费者的认同而媒体广告在说服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上功不可没。媒体的广告到达率不可能百分之百,但至少是可以保证覆盖到大部分目标人群。三株、红桃K当年在农村市场的成功就在于其来自四面八方的广告打动了消费者。因此,只要广告有好创意和好表现,符合农民的口味,就不可能没有好效果,产品就不可能不旺销。

结论:好广告促成好销量。

回应三:光有好渠道没有好广告,难道付出会有回报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3

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反映的是某一国家和地区市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民法的需求和变动中的市民社会不断冲破法典的束缚,摈弃过时规范认可新规范的事实。法典化和非法典化都是相对的,任何国家任何法系都不能实行绝对的法典化和非法典化。纵观世界各国,大陆法系以法典为第一法源,以判例法补充法典,判例为第二法源;英美法系以判例为第一法源,也辅之以成文的法律供法院援用。

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在1986年通过了民法通则,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的基础上,通过了统一的合同法,1986年制定了继承法,1951年制定婚姻法并几经修改,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了商标法、专利法,之后也几经修改,1990年通过了著作权法,之后也作了修改,中国的物权法也在制定中。依照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制定物权法之后,还将制定侵权责任法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上述法律制定之后,中国的民法体系即形成,是否在此基础上编撰民法典,十届全国人大没有明确列入规划,学者间争论很大,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各民事法律单独存在,中国没有民法典,但有一个完整的民法体系;二是在各民事法律基础上编撰一个民法典。中国的许多民法学者,由于受大陆法系传统的影响希望编一个民法典,而中国独特的民法立法过程,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分别制定系列的民事法律,少数人主张这些系列的民事法律简单编在一起就是一个松散的民法典,没有必要再重新制定民法典。因此,在中国,存在一个制定逻辑严密的民法典与松散民法典的争论,如果说民法法典化是指一个民法法典必须体系严谨,逻辑性强,松散的法典就不是民法典化的思想,况且,松散地编到一起与不编到一起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不编到一起不是也可以吗?而且修改起来更为方便,这应经过实践检验一下。如果各个民事法律分别存在,但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一个中国完善的民法体系,虽然没有统一的民法典,这可能更类似反法典化的思潮,但作为中国民法体系中的各个法律,又分别为一个小法典,实际是将一个大法典化为若干小法典,这与民法法典化又似乎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因此,我认为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都是相对而言的。

非法典化,不可能完全实行判例制度,不要成文法。美国是判例法的国家,然而就民法而言,判例之外也有律师协会在判例法基础上编撰的《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美国合同法重述》这样一些供各州法院选用的法典,因为判例必定过于浩繁,不便于人们掌握,而有的民事法律又不可能不是制定法,如西方某些国家,包括判例法系国家关于脑死亡、器官移植的法律、安乐死的法律、同性婚姻的法律以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都是制定法。法典化,也不可能完全施行成文法,不要判例。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之外均有判例,民法的许多规范只有通过判例才能明确适用于不同情况,通过判例弥补成文法典的不足,通过判例的法解释使法典成为有生命的法律,不断进化的法律。中国虽无民法典,但每出台一种民法法律,都以以往的司法案例为基础并通过最高法院的典型案例指导法律的实施。

二、中国的民事司法案例与判例法试点

(一)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法院就具体案件的请示所作出的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法长期不完善,按照中国的司法制度,为保证司法统一,下级人民法院在解决案件中遇到疑难问题,可逐级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请示,最高人民法院就具体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批复,下级法院依此批复作出判决,但并不直接引用此批复。这种批复下发全国各法院,各级法院必须参照执行,因此,具有法律效力。在改革开放前和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这是中国司法解释的主要形式。另一种司法解释则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民事法律政策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供法院参照执行,但不得在判决中直接引用。1987年实行公布案例制度之后,加之民法不断完善,这种批复不再像以往那样经常出现,但仍是司法解释的形式之一。如民法通则实施之后,由于民法通则没有对死者名誉权保护作出规定,天津市中级法院受理了“陈××诉魏××、《今晚报》侵害名誉权纠纷案”,陈的女儿吉××(艺名荷花女)生前从艺情况被魏某写成小说并在《今晚报》连载,小说虚构了荷花女多次恋爱并被帮会头目侮辱的情节,陈某认为损害了女儿的名誉权,提讼。天津市中级法院经天津市高级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荷花女死后其名誉权是否应予以保护,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天津市高级法院,批复“荷花女(艺名)死亡后,其名誉权应依法受到保护,其母陈××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讼。”天津市中级法院依此批复组织调解,当事人达成赔礼道歉,赔偿问题双方自行解决协议[1]。此批复(最高人民法院1988民字第52号)及案例(陈××诉魏××、《今晚报》社侵害名誉权纠纷案)下发或公布后(案例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其批复具有法律效力,案例供各级法院参照执行。这种批复,虽非案例,但针对的是具体案例作出的,其就下级法院请示所作批复要点相当于判例的判旨,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案例

中国改革开放后,民事法律逐渐完善,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法通则、继承法、三个合同法、修改后的婚姻法及专利法、商标法均已出台,而经济处于急剧变动中,即使刚刚颁布的法律,某些规定也很快显得与实践不一致,许多原则性规定也需进一步具体化,单纯的请示制度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于1985年创办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及时批复、解释,并公布经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通知进一步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公报》,目的在于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地方高级人民法院也往往编辑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教学、研究单位也编辑出版供教学、研究使用的案例等。

中国的案例与国外的判例,有以下不同:

1.判例具有法源性,案例不具有法源性。

判例在英美法系国家,是第一法源,成文法是其补充,为第二法源;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则为第二法源,判例是成文法的补充,成文法是第一法源。前者如英、美,后者如法、德、日等国。判例的法源性,主要表现在“判旨”,即判例创造的法的规则,这一判旨或者是对法律漏洞的补充,或者是对适用一般法律规范的具体解释。判例确认的法规则,各级法院必须遵守,但以新判例取而代之者为例外。案例不一定是对法律漏洞的补充,不一定是对具体规范的创造法规则的解释,有的仅仅是直接适用法律的典型案例类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案例只具有参考指导价值,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因此不是法源。

2.判例是经专门的组织机构认可的,案例无须经专门组织机构认可。

因判例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经专门机构认可以保证法律的统一。如,在日本,判例须经最高法院判例委员会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案例,因不具有法律效力,无须专门组织认可,只要是在法院提讼的案件即构成案例;即使是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案例虽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也不具有法律效力,仅仅是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指导性意见;至于某些案例集,更不是司法解释机关通过的,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判例的约束力分为法律上的和事实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由于其正确性及指导作用,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

3.判例可变更、撤销,案例无须变更、撤销。

判例的变更、撤销,如同法律的修改、废止,导源于社会变动引起的法律规则的不适应性,而案例仅仅是法院审判的个案,是既成事实,不可能像判例那样变更或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虽不是典型的判例,但多具法创造的成分,可以作为判例的素材进行研究。如《武汉市煤气公司诉重庆检测仪表厂煤气表装配线技术转让合同、煤气表散件购销合同纠纷案》,确定了因情事变更终止合同的规则;《王烈凤诉千阳县公路管理段人身损害赔偿案》确定了公路两旁的护路树属公路设施,树枝折断致人伤害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工作物责任的规定,即护路树属该条其它设施的判旨;《王春林与银川铝型材厂有奖储蓄存单纠纷再审案》确认,转让有奖储蓄存单未对获奖财产权利作出特别约定的,该财产权利归存单受让人所有的规则,创立从权利随利转移之法理。[2]以上三例,实质上就是判例。有些案例,只是严格适用法律的案件,如教学中对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实例说明,就不是判例的素材,没有什么法创造成分。

(三)个别地方法院进行判例制度试点

近年来,有的地方法院进行了判例试点,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判例制度的形成。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的经验是,先例判决仅起参考作用,由各业务庭报研究室,经初审后交审判委员会审定公布。判例可更替、废止。从效果看,判决错案少,质量高,效率也高,维护了司法公正。该院的判例仅限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经验是,就民商审判规定了判例的指导作用,判例由市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规定判旨,作出评析,判例限于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不能援引,同类案件可作不同判决,但必须将结果、理由在一个月内报市高级人民法院,如果原判例与新法律、司法解释冲突则无效。[3]上述事实,表明中国的判例制度正在孕育之中。

三、判例(案例)的作用

判例的作用有以下四点:

(一)判决预测

判决预测,是指对某种判决结果的事前预测。资本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根据其三权分立的理论,最为强调判决的可预测性。如孟德斯鸠认为,立法与司法不能归于一人,如果司法具有法的创造力,则判决预测是不可能的,必然失去法的安全性。依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英国的边泌于1827年在其《证据理论》著作中提出“机械性判决”的主张,较为全面地论证了判决的预测理论。边泌在其著作中,适应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提倡合理主义的法原理,他的法律观念将“安全”作为唯一目的,主张法解释必须以法的安全为目的,法官应机械性地适用法律规范作出判决。依据法律和机械性判决,判决预测是可能的,判决结果是极其自然的逻辑性归结。[4]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的自由法思潮,则完全否认概念法学的机械判决论及判决的可预测理论。自由法学主张,法官应从制定法中解放出来进行法创造,要求判决必须是可预测的是永远不能实现的理想。自由法学主张的法创造是正确的,但完全否认判决的可预测性则是不完全正确的。法官的法创造,限于法律漏洞及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而对于多数判决,仍然是直接适用法律,无须法官的法创造,判决仍然具有可预测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虽仅具指导意义,不具法律强制性,不是法源,但其中某些具有判例实质的案例,因其处理的正确性,下级法院会依此对相同类型案件作同类判决,人们可以依此预测法院的判决结果。如再有护路树致人伤害、有奖奖券对受奖未作约定赠与他人、发生情事变更须解除合同等,人们就会根据前述相关典型案例作出判决结果的预测。[5]

(二)促进理论发展

判例研究对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判例与学说的相互影响。判例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法官要经过专门培训、司法考试、就职后的继续教育才能取得或晋升法官资格,也就是说,必须进行不断的理论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法官,创造出判例或典型案例;同时,案件审判也以理论为基础,复杂案件,往往需要了解和参照学说。在日本,最高法院设有专门的调查官,负责向法官报告各种学说。[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法院往往召集学者讨论案件如何处理或分别征求学者意见。学者对判例正确性的肯定,有利于判例发挥应有的效力;对判例的批评,可以促进判例的变更。相反,判例也可以促进理论的发展,判例为理论研究提供具体的事例,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推进了法学理论的发展。有时,一个典型案例的出现,会引起学界广泛的讨论。比如《,法学研究》等刊物设“判解研究”专栏,专门发表研究典型案例或司法解释的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门主办了以书代刊的《判解研究》杂志,其中发表较多的是关于判例评析的论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制建设中,需要借鉴国外的判例、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立法及理论研究,虽以大陆法系法律为基础,但须广泛借鉴英美法系的经验,对英美法的研究,重要的是对英美判例法的研究,因此,国外判例也有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理论繁荣的作用。判例研究,也包括判例批评,即对判例的不妥之处提出批评意见,为法院将来的判决提供学说,促进判例的更新和发展,促进正确运用法律。如最高人民法院1982年1月23日关于“李桂英诉孙桂清鸡啄眼赔偿”一案的函复,认为监护人未对小孩严加看护致眼被鸡啄瞎,鸡的所有人不承担责任,法院依此作出判决。此案,原告李桂英领其3岁男孩在街道旁与邻居闲谈,该男孩独自玩耍,被告孙桂清饲养的白公鸡扑上啄伤男孩右眼,造成“右眼球外伤,角膜感染”而失明。

一、二审法院认定被告的公鸡过去啄过人,本应该杀掉,而原告未看管好小孩也有一定责任,故判决被告负担原告之子治眼费用的70%。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最高法院以原告疏于看护小孩为由,函复被告不负担医药费。这一案例及司法解释,不符合混合过错条件下应分担责任的法理。有学者批评道,被告明知其饲养的公鸡有伤人危险而不加宰杀又疏于管束,系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原告对其小孩的看护虽未达高度之谨慎,但要求其对小孩被鸡啄伤有充分预见则未免过于苛刻,故

一、二审法院判被告承担70%的医疗费损失非但未见过分,而且似嫌不足。[7]这一批评意见是正确的,对于案件审理后出台的民法通则关于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规定有意义。民法通则规定受害人过错是免责事由,但这仅限于受害人过错是唯一损害的原因,如属混合过错,不能免除加害人的责任。这一批评纠正了原司法解释与案例的不当,再出现类似案件,就不应适用原司法解释,其案例也无指导意义。

(三)促进法律完善

法律一经公布实施,其条文是固定的,法律依据判决维护其活跃的生命力,特别是对法律的模糊规定,往往是通过判例具体化。如前述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致人损害,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其中,“建筑物”好认定“,其它设施”就很模糊,有的可根据一般经验作出解释,有的则须通过判例加以认定。比如,路灯依一般经验属其它设施,路旁的广告牌也属其它设施,无须判例认定。但护路树是有生物,与我们一般理解的非生物属其它设施不同,那么,树枝折断伤人,算不算“其它设施”,判例从法律意义上加以认定,这就使法条在实施中增加了新的含义,是扩大解释,增强了法律的生命力。因此,审判的运动就是法的运动。另一方面,判例往往又是修改或者制定法律的基础。这主要是指那些具有漏洞补充意义的判例,这些判例确定的判旨,就是未来法律条文的雏形。如前述护路树的判例,不仅增强了民法通则第126条的生命力,也是制定民法典相关条文的基础,比如民法典草案就树枝折断责任的条文,就是来自于护路树的判例(当然,条文没有限于护路树,规定过宽,不甚妥当)。还有武汉市煤气表散件购销合同判例,确认了因情事变更解除合同的判旨,成为合同法起草情事变更条文的依据。但情事变更的后果,不只是解除合同,或者说首先不再是解除合同,而是变更合同,变更合同的前提是有一方当事人提出再交涉,我们国家就没有出现变更、再交涉的典型案例,因此,在全国人大审议时,就提不出更确切的案例。这样的判例国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可以创设。如果我们创设了各种情事变更的典型案例,在人大会议上一介绍,情事变更的条文就不致于取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界应继续努力的工作。当然,用国外的判例也可以说明。

再如案例《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上诉案》[8],其中案件事实为:1993年4月5日、6日、7日,失包人朱晋华在天津市《今晚报》和《天津日报》刊登寻包启事,声称自己于1993年3月30日中午在天津市和平区电影院看电影,散场时将一公文包遗忘在座位上,内有汽车提货单及附加费本,表示对拾得人送还后“重谢”和“必有重谢”。公文包被看同场电影的坐在后几排的李珉发现捡起,并与同去看电影的原同学王家平在现场等候良久,未见失主来寻,便委托王家平保管。朱晋华所遗公文包中的汽车提货单面值80余万人民币,系其朋友李绍华委托其代办汽车提货手续。4月12日,李绍华得知失包后在《今晚报》刊登同样启事,声明:一周内有知情送还者酬谢15000元。当晚,李珉得知此启事后告知王家平并委托其与李绍华联系。次日,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交接,但在支付酬金上发生争执。李珉遂向法院,要求被告朱某、李某支付15000元。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1993)和民初字第440号民事判决,认定李珉应将拾得物归还原主,但李珉未能依提货单及其它物品线索寻找遗失人或财物所属单位,反而在家等待“寻包启事”许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的酬金,对其请求不予支持。李珉不服,上诉至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旨为:一审法院认定朱、李二人“寻包启事”中的付酬承诺意思表示不真实,缺乏充分依据。悬赏广告,系广告人以广告的方法,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付报酬的行为。只要行为人依法完成了所指定的行为,广告人即负有给付报酬的义务。因此,经调解,朱、李二人一次性给付李珉人民币8000元。判旨理由是:朱、李二人的广告为悬赏广告;李某表示“一周内有知情送还者酬谢15000元,是要约,李珉在1周内送还公文包是承诺;依民法通则第57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朱、李负有给付广告中许诺的报酬的义务;李某辩称给付报酬不是真实意思表示,事后反悔,违背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上例的法创造就是确定了悬赏广告的定义及广告人应负给付报酬的义务。关于拾得人可否取得一定数额的报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中长期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制定民法通则时就因意见不统一,未予规定,此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案例,确立了在悬赏广告情况下,拾得人返还拾得物可向广告人请求支付报酬这一法律规则。此案,可作为制定民法典悬赏广告及拾得人可取得许诺报酬的依据。

(四)法学教育的辅助手段

法学教育,应以基本理论教学为主,但应随之以判例教学。在日本,除了民法讲义之外,还设有民法判例演习课,且有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但多不单独设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有案例教材,也有全国统编的案例教材。将来随着判例制度的确立,应设判例研究课程。基本理论教学侧重于理论与法律的一般规定,判例研究课程侧重于实例及司法审判中法的发展,当然,两者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法学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法学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对法院判决的预见能力,后者必须通过判例教学来完成。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曾说:“学习法律的最佳方法是,先读一本简明的教科书,期能通盘初步了解该法律(如《民法总则》)的体系结构及基本概念。其后再以实例作为出发点,研读各家教科书、专题研究、论文及判例评析等,作成解题的报告。在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抱着一本厚重的教科书,反复阅读,口中念念有词,或画红线,或画蓝线,书本上琳琅满目。此种学习法律的效果,甚属有限,因为缺少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着你去分析法律的规定、去整理判例学说、去触发思考、去创造灵感!”[9]

判例来自于实际,它反映的事实真实可靠,不同于教学中的一般举例,尤其不同于那些想象出的例子,后者可能不合逻辑,脱离实际。比如,自学考试起初由各省出题,某省的一个考题是,一辆运送新兵的汽车在山路下坡时方向盘失灵,路的一侧是山涧,另一侧路边靠山坡有两个小学生。由于是拐弯处,如不采取措施,汽车直行,就会掉入山涧,为保护许多新兵的生命,司机猛一打方向盘,汽车撞向山坡,将两个小学生撞死,问司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题的本意是让学生回答这是紧急避险,许多学生也这样回答了。但此案是想象出的,不是实际案例,因为既然方向盘失灵了,怎么打了一下就转向山坡了,怎么又灵了,这就自相矛盾,不合逻辑,不是事实。还有,对生命损害,是否可以像财产那样适用紧急避险,用两个小学生的生命换取一些成年人的生命,是否违反保护儿童利益的原则,恐怕难以说清楚。真要发生这样的事,民法上还是要按损害赔偿处理,不会依紧急避险让受益人赔。所以,表面上符合紧急避险要件,实际上是侵权行为,司机的所在部队应赔偿,适用民法通则关于国家赔偿的规定。这个问题我们不多研究,因为它是假事。判例教学,就不会发生上述困扰。

判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事实认定能力。法律的适用以认定事实为基础,而事实认定既是事实问题,又是法律问题。许多案件纷繁复杂,如何准确认定事实,需要有很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判例反映的事实,是经过谨慎分析、提炼概括的,读判例,可以逐渐形成和提高对事实的认定水平。对民事案件,又依举证责任认定事实,有的当事人提出的事实,因不能举证,法院也不能认定。因此,事实认定与事实不一定一致。比如,你借我1000元钱,完全基于信任,没打借条,也无证人,后来我抵赖,你告到法院,没有证据,我不认,法院不能认定这个事实,法院不是认定没借,而是认定你说的空口无凭,不足采信,你就要承担不能举证的后果。也可能是有书面合同,打了借条,我还你钱的时候对你太信任了,让你自己毁掉借条,你没毁,事后我们关系不好,你拿借条再跟我要1000,告到法院,我说还了,但无证据,你有证据,法院就认定我欠1000,我还得还,这个认定的事实就与事实不符,但没办法,我就要承担不要回借条的后果。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违反诚信的人会受到良心谴责,失信的人,人们不愿借给他钱,也不愿向他借钱,他难以在社会上生存,但在个案中拿他没办法。现在有测谎机,说谎的人心跳快,但没说谎的人因气愤也可能心跳快,可能测不准,还得靠举证责任解决。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依举证责任认定事实的能力。

四、创立中国的判例制度

中国必须实施判例制度,这一点在理论界认识基本一致,但实施何种判例制度,存在不同意见。一个意见是将判例作为第二法源,实行法、德、日等国的判例制度,另一种意见是否认判例的法源性,认为判例不应有法律的拘束力,实际就是主张实行现在的案例制度[10]。否认判例的法源性,主要有三点理由:一是认为判例法与中国的政治制度不适合。认为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明确规定法是中国当代唯一的法源[11]。二是认为先例拘束力原则在适用中容易造成法律的僵化,判例的拘束性规范狭窄,缺乏伸缩性[12]。三是认为判例法有许多固有的缺点:(1)判例法是由法官创造的,是不民主的,而制定法可能是比较民主的。(2)判例法是在适用时创立的,溯及既往,而制定法是适用未来的法律。(3)判例法以个案为基础,具有片面性,制定法一般是以总的社会条件为基础的,针对的是一般情况。(4)判例法不像制定法那样以精确的语言来表达。(5)判例法是由一个或几个法官作出的,而制定法是经集体调研、审慎考虑制定的。(6)判例法相当复杂,诉讼既费时又费钱。[13]这些意见虽不无道理,但总的看是片面的。中国宪法虽指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判权,但人民法院创制案例属司法解释,我国宪法不仅没有否认法院的司法解释权,而且从广义上说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就包括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当然无权制定基本的法律,但对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作出实施细则的规定,就疑难问题作出解释、批复历来是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要工作职责,包括后来通过和公布案例。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许多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法院都创制判例,中国的人民法院,也应有创制判例的权力。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不限于对现有法律的解释,法院不能以法无规定拒绝审判民事案件,而审判此类案件,法院就只能找出新的规则,这样的判决从性质上说就是判例。判例法在国外曾经有过僵化的现象,那是机械法学所致,后来的动态法解释理论提倡纠正过时的判例,创制新判例,僵化的现象就随之消失了,况且在中国,主张实行判例法是作为成文法的补充,是使成文法更具体、详细,也不会存在适用狭窄、缺乏伸缩性的问题。至于判例法的一些缺点,由于处于第二法源的地位,有些就自然被成文法化解了。判例法虽由法官创造,也是经民主程序产生的,诉讼中当事人及律师的辩论、法庭依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判决、判例需报经最高法院专门机构讨论通过,就是民主程序,是不同于最高立法机关立法的民主程序的。

判例的法发现问题不是溯及以往,而是以往的纠纷本该按此法解决,法官只是发现或找到了这一法规则,如同立法记载法规则一样,许多规则在之前早已适用于社会实际中。判例法以个案为基础,并不一定具有片面性,反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判例的法发现也可以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取决于法官的水平。一个判例的创造必须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法官应预想到对社会的影响,应承担起创制判例的责任。判例多了比较复杂,容易出岔子,中国施行作为成文法补充的判例,不会像英美法那样存在大量的判例,中国实行判例制度,实行严格的认定、更改、撤销程序,不会造成当事人诉讼的不便,反而会更加有利于当事人及时诉讼,节省诉讼费用。总之,实行判例制度,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势在必行。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4

调动起学生学习广告的积极性,这只能算是课程设计的开始,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安排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优秀广告案例,用自己的双手触摸广告,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广告,用自己的思维鉴赏广告。案例收集包括平面广告和视频广告。平面广告收集包括纸质广告和电子广告,学生要把收集的纸质广告作品制作成广告收藏本,对收集的作品进行创作评析;视频广告和平面广告的电子版也要对收集作品进行评析,特别是对经典的广告创意和广告语,要耳熟能详,既能说出广告语,又能解说配合的画面;其次要模仿唱会几首“广告歌”。让学生明白广告有无声的(如户外、报纸、杂志广告等);有声情并茂的(如电视广告);还有咏唱的(如广告歌曲)。最后将搜集到的广告案例汇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平面广告案例收集本展览和视频广告案例点映活动,并选出案例收集和点映中表现突出同学,在平时考核成绩上给予较高的分数,发挥优秀学生对多数同学的示范作用。这一阶段学生收集的典型广告案例,作为学生个人学习资料收入“案例库”。收集和整理的课外功夫,可以使同学们对广告由起初的不以为然,到渐渐生情,以至于最后兴趣高涨。当同学们通过收集和了解广告作品,发现广告竟然也可以如此有趣、充满创意的时候,自然会对广告产生浓厚的兴趣,渐渐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专业。

2课程设计三:课外阅读———读万卷书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能说是教师把学生引到学习广告的正确轨道。此时教师要真正发挥广告武林宗师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广告学的各种武功招式。武功招式之一就是为学生精心选择广告专业优秀的参考书籍和期刊杂志,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广告专业书籍、关注广告行业最新动态的良好习惯。书籍中丰富精彩的广告案例,对于学生学习广告这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大有裨益。广告界流传甚广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大卫•奥格威著)、《大创意》(乔治•路易斯著)、《广告武林秘籍》(张乐山著)、《少数派广告》(王铮著)都是广告专业学生入门的必读书目,《国际广告》、《中国广告》、《现代广告》、《龙吟榜》、《广告人》、《艺术与设计》等期刊都是反映广告行业最新动态、揭示广告业界研究热点的优秀参考书籍。此外,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不容忽视。中华广告网、中国广告网、中国广告人网、国际广告人网、中国广告协会———广告TOP网等网站,都为广告界人士提供了大量优秀、全面的资源,是广告专业学生深入了解广告、学习广告知识及提升广告技能的良好平台。如果说将读书心得在规定时间以作业形式上交,是及时对学生读书过程检查的话,那么,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则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学生对广告的特点领会更深,这就为尝试广告实践奠定了基础。

3课程设计四:项目实践———行万里路

根据前期课堂设计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课题组认为,经过十二年学习升入高校的学生对广告学教材理论知识学习理解不会存在障碍,关键是能不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完成能力的转化。而培养学生的广告实践能力又是广告学课程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及广告预算等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引进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项目。如,广告调查、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广告媒体、广告预算六章内容的教学设计就是通过一个实践项目贯穿,学生的实践项目内容完成了,上述五章的教学内容也就完成了。课程设计首先从广告调研开始,设计了针对“某消费品市场营销情况调研”。调研环节要求完成问卷设计、调研实施、撰写调研报告三个工作任务。调研报告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营销目标开展策略研讨,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营销目标、广告目标开展广告策划,提炼广告宣传主题,在此基础上研讨广告创意表现、撰写广告文案、广告媒体策略及广告预算研讨。此阶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环节教师都适时给予辅导,教师的辅导以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六个环节下来,学生们初步完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尽管这个方案还很稚嫩,还有很多需完善的地方,但是,通过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设计,学生们深切知道了一个广告作品诞生所需要投入的智力与技术,他们开始品尝广告人创作的艰辛与快乐,他们开始以广告人自居,对自己的专业角色有了良好的认同感。而此时,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其实,在完成作业的那一刻,学生们对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媒介策略、广告预算的知识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4课程设计五:课堂论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往在讲解“广告宏观管理”内容时,同学们总是会兴趣索然,觉得广告法规既难理解又不容易记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课题组采取课堂论辩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设置论辩题目,学生自愿组成了正方和反方。在上课之前让同学们进行知识预习,并号召学生通过实地走访或网络调查,寻找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针对论辩题目展开辩论,通过论辩实践,学生不但完成了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在相对集中时间段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广告学知识。

5课程设计六:开卷考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5

高校的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制定的,而课程设计与安排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可以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的任务都直指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广告行业对高校广告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尤为看重,广告学课程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也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记的教学和学习形式,经过多次调查和研讨,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对广告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主要做法就是通过课程设计引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广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设计一:感知广告———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广告是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标志之一,由于我国的广告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广告创作水平普遍不高,真正富有创意、充满趣味的广告还不多,因此,多数广告往往不被大众所喜欢。而广告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常受很多因素影响。他们虽然选择了广告专业,但对广告及广告专业却不见得真正认识与理解。然而,热爱所学的专业,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奋剂。可见,让学生爱上广告专业,是专业基础课广告学课程的首要任务。广告专业的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就要学习广告学课程,该门课程主要介绍关于广告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广告发展简史、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媒体、广告效果评估、广告管理等一系列基础知识和理论。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广告活动中涉及的各个要素,对广告有基本的、较全面的认识。这门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的理论知识较多,如果只介绍理论知识,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尽知、了解广告。

因此,在课程伊始,可以选择中外优秀广告案例,影视作品与平面作品相结合,给同学们奉献一场经典广告盛宴。相关广告案例可以参照近年戛纳广告节、莫比广告奖、龙玺广告奖等国内外的获奖作品,可以按照广告的不同风格或产品类别进行分类演示。精彩的广告案例加上教师的恰当讲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广告的概念、特点、作用等理论问题,在指导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二、课程设计二:收集广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首选,调动起学生学习广告的积极性。这只能算是课程设计的开始,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安排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优秀广告案例,用自己的双手触摸广告,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广告,用自己的思维鉴赏广告。案例收集包括平面广告和视频广告。平面广告收集包括纸质广告和电子广告,学生要把收集的纸质广告作品制作成广告收藏本,对收集的作品进行创作评析;视频广告和平面广告的电子版也要对收集的作品进行评析,特别是对经典的广告创意和广告语,要耳熟能详,既能说出广告语,又能解说配合的画面。其次,要模仿唱会几首“广告歌”。让学生明白广告有无声的(如户外、报纸、杂志广告等);有声情并茂的(如电视广告);还有咏唱的(如广告歌曲)。最后,将搜集到的广告案例汇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平面广告案例收集本展览和视频广告案例点映活动,并选出在案例收集和点映中表现突出同学,在平时考核成绩上给予较高的分数,发挥优秀学生对多数同学的示范作用。这一阶段学生收集的典型广告案例,作为学生个人学习资料收入“案例库”。收集和整理的课外功夫,可以使同学们对广告由起初的不以为然,到渐渐生情,以至于最后兴趣高涨。当同学们通过收集和了解广告作品,发现广告竟然也可以如此有趣、充满创意的时候,自然会对广告产生浓厚的兴趣,渐渐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专业。

三、课程设计三:课外阅读———读万卷书

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能说是教师把学生引上了学习广告的正确轨道。此时教师要真正发挥广告“武林宗师”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广告学的各种“武功招式”。招式之一就是为学生精心选择广告专业优秀的参考书籍和期刊杂志,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广告专业书籍、关注广告行业最新动态的良好习惯。书籍中丰富精彩的广告案例,对于学生学习广告这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大有裨益。广告界流传甚广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大卫•奥格威著)、《大创意》(乔治•路易斯著)、《广告武林秘籍》(张乐山著)、《少数派广告》(王铮著)都是广告专业学生入门的必读书目,《国际广告》、《中国广告》、《现代广告》、《龙吟榜》、《广告人》、《艺术与设计》等期刊都是反映广告行业最新动态、揭示广告业界研究热点的优秀参考书。

此外,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不容忽视。中华广告网、中国广告网、中国广告人网、国际广告人网、中国广告协会———广告TOP网等网站,为广告界人士提供了大量优秀、全面的资源,是广告专业学生深入了解广告、学习广告知识及提升广告技能的良好平台。如果说将读书心得在规定时间以作业形式上交,是及时对学生读书过程检查的话,那么,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则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学生对广告的特点领会更深,这就为尝试广告实践奠定了基础。

四、课程设计四:项目实践———行万里路

根据前期课堂设计中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课题组认为,经过十二年学习升入高校的学生对广告学教材理论知识学习理解不会存在障碍,关键是能不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完成能力的转化。而培养学生的广告实践能力又是广告学课程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及广告预算等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引进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项目。如广告调查、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广告媒体、广告预算六章内容的教学设计就是通过一个实践项目贯穿,学生的实践项目内容完成了,上述教学内容也就完成了。课程设计首先从广告调研开始,设计针对某消费品市场营销情况的调研。调研环节要求完成问卷设计、调研实施、撰写调研报告三个工作任务。调研报告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营销目标开展策略研讨,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营销目标、广告目标开展广告策划,提炼广告宣传主题,在此基础上研讨广告创意表现、撰写广告文案、广告媒体策略及广告预算研讨。此阶段教学环节的完成,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环节教师都适时给予辅导,教师的辅导采取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六个环节下来,学生们初步完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尽管这个方案还很稚嫩,还有很多需完善的地方,但是,通过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设计,学生们可深切知道一个广告作品诞生所需要投入的智力与技术,他们开始品尝广告人创作的艰辛与快乐,他们开始以广告人自居,对自己的专业角色有良好的认同感。而此时,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其实,在完成作业的那一刻,学生们对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媒介策略、广告预算的知识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p#分页标题#e#

五、课程设计五:课堂论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以往在讲解“广告宏观管理”内容时,同学们总是兴趣索然,觉得广告法规既难理解又不容易记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课题组采取课堂论辩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设置论辩题目,学生自愿组成正方和反方。在上课之前让同学们进行知识预习,并号召学生通过实地走访或网络调查,寻找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针对论辩题目展开辩论,通过论辩实践,学生不但可以完成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广告学知识。

六、课程设计六:开卷考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广告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广告学

学时不断压缩,由原来的48学时到后来的36学时,到现在的32学时,如何在短短的32学时之内,既弄清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又保证这门课的实践性,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

一、调整教学目标

广告学的教学目标不能以传统的广告专业为蓝本。教学目标直接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方式等,所以要充分考虑广告专业的种种特殊性来制定教学目标。应从传授学科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转变为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核心,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操作内容。

(一)知识目标的调整

讲述实践性知识为主,注重课程的实操性,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了解广告策划的基本流程,掌握与广告目标、广告创意、广告制作、广告预算、广告媒体、广告受众、广告法规相关的知识。学习这门课程既要讲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又要强调实践知识的重要性,做到全面中有突出,不能平铺直叙、按部就班。

(二)能力目标的凸显

广告业本身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它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广告学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作为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文案写作、现场提案、广告策划等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进入广告公司、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工作后,能进行广告创意策划、文案写作、设计制作及市场调查分析等工作。学习广告专业只会背概念、背理论和程序是不行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二、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随教学目标的改革作相应的调整,包括删减应用性较弱的理论章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在每一部分设置与理论知识联系密切的动手操作环节。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再出发

1.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目前我国广告学教材更新速度相对缓慢,不能适应广告市场的变化。因此,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要注重吸收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将学术前沿和业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教学体系。广告业是为市场服务、与时俱进的行业,广告学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案例的选用既要经典,又要时新,为了减少案例更新不及时给学生带来的损失,笔者会在第一节课介绍几个好的公众号让学生关注,如“顶尖文案TOPYS”“广告狂人”“4A广告提案网”“DoMarketing-营销智库”等,及时了解广告及营销动态。同时提醒学生关注梅花网等网站,留意身边的广告、公关等最新的活动信息,收集有特色的AR、H5等新技术为依托的传播方式案例并及时分享交流。2.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删减实践性弱的理论章节,让学生课外学习,同时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例如,“广告的产生和发展”只讲广告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经济和技术(媒介),几句话就可以搞定一章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这个道理就好,可以多观察广告发展的现象。“广告的管理策略”部分主要介绍法规管理,这一章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学201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广告法》。“广告的心理策略”和“广告的文化策略”不用分专章来讲,可以把它们穿插在各个章节中,分析广告作品和案例的时候重点从心理和文化角度来分析。其余课时加入“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作品设计”等实务性强的章节中。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再充实

1.实践活动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目前的广告学教材大都是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模式,很少有实践活动内容。实践的缺失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比如广告文案写作可以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也可组织学生参加大广赛、学院奖、金犊奖等比赛,利用这些比赛锻炼学生的策划、文案、设计与制作等能力。2.走出去,请进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大有帮助。广告专业与市场关系密切,所以广告学不能关起门来搞教学。让学生去广告企业或媒体单位实习,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投身广告进行实战。另外,请业界的大咖来学校开讲座,这些人有丰富的广告实践经验,传授广告制作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近年来创意策划训练营等实战型的集训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思维得到发散、能力得到提升。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广告学的教学方法是单一的讲授法,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大多数学生也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模式。但这种教学方式与广告市场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相背离。广告学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分析法与比较法

分析法是由果索因的方法,是一个由须知逐步推向已知结果的过程。在广告创意、文案写作及广告作品的设计环节都可以采用分析法和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的广告创意、文案及设计,比较它们的优劣,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笔者,正反方的对比比单纯的优秀作品分析更有效。

(二)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包括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环节。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和促进实践教学。比如在学习广告创意策略“感性化的创意法”时,可以先介绍什么是“感性化创意法”,然后举例说明哪些广告是运用感性化创意法来做的,效果如何?接着模仿刚才看过的那些广告,设问表现手机音乐播放功能好的特点,用“感性化创意法”应该怎么做。以此类推,很多知识点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举一反三,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这种方法的精髓就是随讲随练,学生可以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快速地掌握其中的关键。

(三)案例教学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广告学教学,教师要选取广告实践中最具代表性、最基础、最典型的案例来阐释现代广告学中的基础知识。比如在讲“时机捕捉”创意法时,以“杜蕾斯”和“可口可乐”为例,前者抓住一切时机借势营销,是时机捕捉的高手。而可口可乐也很善捕捉时机,但它更善于抓住大势所趋,比如网络时代的特点与受众沟通。从昵称瓶、歌词瓶、台词瓶到瓶盖的与时俱进,每一步都紧跟时代脉搏,触动人心。这两个案例都是网络时代典型的时机捕捉的案例,学生对这两个品牌也很熟悉。通过重点讲解这两个案例,学生对时机捕捉创意法和新媒体营销就会有很深刻的印象。当然,讲解案例时不能一味地讲它好的地方,也要讲存在的局限,哪些是初学者可以照猫画虎、如法炮制的,哪些是坚决避免的,因为每个案例的成功都是有前提、有必要的条件。

四、改变考核方式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相比能力的提升,大学生也是很重视分数的。传统的考评是:平时30%,期末考试70%。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改了课程考核的比例,平时50%,期末50%。笔者觉得还可以更大胆一些,改为平时70%。期末考试适当降低记忆性知识在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将考核重点放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知识上。比如“史类”“法律法规类”可以大幅度减少,而“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等实践性强的理论知识要重点考核。广告本身是一种有创意、有趣的沟通方式,那些缺少创意的广告可能麻痹了受众的神经,使受众觉得广告不过如此。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告更是被唱衰。作为教授广告学的教师,我们有责任精准、有效地传播广告学的相关知识,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让学生掌握广告学的基础知识,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广告学专业的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7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工商工作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提高工商部门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及对市场主体监管工作的效率;密切工商工作与区非紧急救助中心12345的联系;拓宽群众对工商工作了解的渠道,在更大的范围和空间架起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二、网上工作站主要栏目

网站主要包括办事指南、为您服务、便民之窗、社区工作站(包含六个独立社区工作站和一个公共社区工作站)、12345联动平台、友情链接等六个主要栏目。

“办事指南”栏目下设“办照指导”和“业务知识导航”两个子栏目,社区居民通过“办照指导”子栏目可查看定期公布的房山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我区注册登记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变动信息,或者链接至市局红盾网登记注册板块了解有关登记注册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办理程序;通过“业务知识导航”子栏目查看流通领域商品鉴别、打击传销、合同订立、商标广告、食品安全、年检验照、企业监管等相关知识或链接至市局红盾网业务知识板块了解有关工商法律法规知识。

“为您服务”栏目下设“消费提示”和“消费信息”两个子栏目,社区居民可通过“消费提示”子栏目里的日常典型案例分析和当前投诉及解决难点信息来指导自身消费行为和应对措施;通过“消费信息”子栏目了解一些常用的消费知识及当前的消费警示信息。

“便民之窗”栏目公布有检测机构电话、公用企业投诉电话、工商局各业务科室职责、消费教育学校名单等与社区居民有关的公用信息。

“社区工作站”栏目的主页面公布有本社区基本情况,工作站负责人基本情况等,进入投诉、举报、咨询、建议子栏目可根据提示进行具体的投诉、举报、咨询、建议等操作。

三、网上工作站部门职责

(一)注册科。

1.负责办照指导栏目,每月公布房山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及登记相关知识、及时公示我区注册登记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变动信息;

2.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二)合同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有关合同订立方面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三)商广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有关商标广告方面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每月与更新商标广告类日常典型案例分析;

3.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四)企监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有关年检验照、企业监管等方面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每月与更新企监类日常典型案例分析;

3.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五)经检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有关打击传销方面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每月与更新经检类日常典型案例分析;

3.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六)消保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有关流动领域商品鉴别实用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每月与更新消保类日常典型案例分析;

3.负责与更新“便民之窗”栏目的公共信息。

(七)食品科。

1.负责业务知识导航栏目中食品安全知识的和更新;

2.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每月与更新食品安全类日常典型案例分析;

3.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八)市场科。

1.提供市场方面的有关信息;

2.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九)12315中心。

1.负责在投诉栏目中告知消费者投诉应具备的条件;

2.负责在举报栏目中告知举报人工商受理举报案件的范围;

3.负责在“消费提示”栏目中分析并每月与更新当前投诉热点和解决难点及应对措施信息。

(十)消费者协会。

1.负责在消费信息栏目与更新消费知识、消费指导与消费警示信息;

2.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部门信息的处理。

四、网上工作站相关责任人职责

(一)社区工作站网格责任人职责。

1.负责处理本社区工作站社区群众及其他网民录入的信息;

2.负责12315、消保科转发至本社区的信息的办理;

3.及时把跨区域或超过工商所职能范围的问题上报消保科;

4.将处理并审核后的结果公布到网上。

(二)消保科工作人员。

1.负责公共社区信息的处理及分派;

2.负责公共社区信息的回复及审核后的公示;

3.负责其他工作站上报的信息的分派;

4.负责对系统信息维护更新、修改删除;

5.负责对各社区工作站及业务科工作的检查、监督及网页维护。

(三)12315平台工作人员。

负责12315信息的分派、反馈信息的录入。

(四)科所长。

对本部门办理的事项进行审核。

五、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成立以王华鑫局长为组长,其他副局长为成员的网上工商工作站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领导由李力君副局长负责。人教科负责抓好各项协调工作,在具体业务工作上由消保科、企监科统筹安排;办公室、监察科做好信息的传递和对工作的督导;信息中心做好技术支持;六个网上工商工作站业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及网页管理由消保科负责;各业务科、工商所及相关责任人按照职责完成好本职工作。分局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职能积极加入到网上工商工作站工作中去。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各单位要把开展网上工商工作站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明确责任。

各单位要将网上工商工作站作为职能到位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群众需求加强对网上工商工作站的维护,确定专人适时更新项目,调整内容。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8

关于发展广告学的学科内涵与研究目标的思考发展经济学里的“发展”不是抽象的、无边界的,更不是泛化的,而是针对发达国家和后发达国家所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一种关照。我们有必要明确,当某一概念作为学术概念来使用,并上升为学术术语时,必然有其特定学术范畴与学术内涵的规范。当我们使用发展经济学“发展”这一特定学术术语,在当今世界广告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来讨论发展广告学问题时,我们是否可以指认:发展广告学的特定学术内涵,就是讨论世界广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力图解决的也是世界广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发展广告学的研究框架与分析框架

对发展广告学及其研究与分析框架的思考,我们依然可以回到发展经济学的问题上来。

(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分析框架从20世纪40年代起至今,发展经济学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1.关注资源与资源配置问题

在发展经济学初始阶段,经济学家们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多归于资源问题。资源占用的不平衡,造成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假设和基本研究结论。资金、基础设备、人力资源等资源的占用不足,被认为是经济欠发达的重要原因。研究强调了经济发展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入的驱动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问题,认为只要占有充分的资源,经济就会快速发展。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成长,经济学家发现资源的占有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增长。在取得资源的占有后,资源配置问题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角。通过研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最致命的要害是没有效率,因此,如何提高经济效率水平,成为发展经济学家广泛注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新古典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只要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就能稳定均衡发展。新古典经济发展理论假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是理性经济行为,其资源要素是流动的,供给曲线富有弹性,而制度的影响是有限的。它将资源没有优化配置的原因,归结为竞争的不充分,以及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而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多结构”性,因此政府有必要通过计划去干预经济,应加大制定发展计划,提倡由政府进行社会资源配置,以避免市场失效。他们认为经济起飞最重要的前提是政治方面,而市场机制的均衡力量不会自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结构主义所强调的,是政府制定的“计划”,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制度层面的问题还未受到学者注意。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们认识到,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信息不完全、高交易成本、市场不完善、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规模报酬递增、多重均衡和路径依赖等现象”,市场失灵的范围超出了之前认为市场可自动调节或通过政府干预的程度。因此,这一基本研究结论并不能完全解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于是,发展经济学进而关注制度问题,力图从制度层面来解读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关注制度问题

对制度问题的关注,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是目前正经历着的一个阶段。经济增长的实践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发展中国家存在许多结构性矛盾和制度上的缺陷。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政治体制、土地制度、金融机制等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经济学家一直认为发展中国家只要按照工业化、城市化等模式推进,就能实现充分的市场化,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但由于“制度性”的缺陷和不足的存在,它们成为了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让发展经济学从中得到借鉴。在这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家以制度要素、知识要素为核心,借用各种技术性分析工具对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虽然资本积累、技术引进和创新、产业结构变化、人力资本投资等资源因素仍应得到关注,但研究发现,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制度要素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制度要素包括:“政府的组织与运营能力、社会的政治适应性、公平分配与再分配制度、规范与非规范的交换协议、激励机制的设计等等”。经济上成功的国家往往拥有一个有效的、稳定连贯的制度,因此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制度创新、设计来满足它们相当大的制度需求弹性。资源与制度,是发展经济学研究框架与分析框架的两个核心基点。

(二)关于发展广告学的研究框架与分析框架的思考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与分析框架可成为发展广告学研究框架建立的重要借鉴。

1.资源问题的分析

同为资源问题,但经济发展资源与广告发展资源的资源要素却是不同的。发展经济学关注的资源问题,重在传统经济学重点关注的土地、人力、资本等重要的生产资源要素。然而就广告发展而言,最基本的资源要素却是经济资源和市场资源,即经济总量与经济潜量,市场总量与市场潜量。其他还有企业资源、媒介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正是上述各重要资源要素占有的差异,造成世界各国各地区广告业发展的不平衡。其实,世界范围的广告研究,早已开始关注类似的问题,诸如各国各地区广告业发展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所涉及的就是诸多资源占有的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资源问题的分析,毫无疑问应成为发展广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2.制度问题的分析

正如发展经济学研究所经历的一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占有优势,并不必然形成发展优势与竞争优势,这里有一个资源创新与资源优势转化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制度。广告发展同样如此。西方发达国家,除美、德、法等国外,以英国为代表的广告业的发展,日、韩包括台湾广告业的发展,印度、巴西、俄罗斯广告业的发展,都值得我们从制度层面去思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广告制度造成了不同的广告产业发展现状。制度经济学以为,制度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制度安排的好坏,同样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制度问题的分析,同样应成为发展广告学研究的又一重要维度。资源与制度,同样是发展广告学研究框架与分析框架建立的两大基点。发展广告学诸多问题的讨论,都应置于此研究框架与分析框架之中。

三、发展广告学的国家案例研究

在梳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历程时我们发现,国家或地区案例研究是发展经济学研究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最基本的研究路径。

(一)发展经济学的国家案例研究

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当我们在解读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时,涉及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以及对这种差异的解释。由于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以及外部环境条件都有所区别,因此很难把全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模型结构中讨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经济学家就开始注重所谓“类型学”分析,即:“对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寻求不同的发展道路”。发展经济学家试图在国家或地区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归纳整理和理论抽象,以此来修正过去研究存在的缺陷。这样的研究就是要求经济理论更加密切地与实践相结合,实证的案例研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功能、市场与政府失灵和发展的政策效果研究将成为今后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这种描述性与阐释性的研究,都是宏观层面的。需要指出的是,当经济学从微观走向中观、宏观时,经济学依然遵循和谨守其实证研究的传统。发展经济学中的国家案例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实现着传统经济学实证研究传统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延续。

(二)发展广告学的国家案例研究思考

如前文所提,发展广告学重点研究的是世界广告发展不平静的问题。假如这一前提成立,世界广告发展中的国家或地区的案例研究,似乎也应成为发展广告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研究路径。唯其如此,方能有效规避如此宏观问题的研究过于空疏化,方能有效实现宏观问题研究中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互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对接,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对话。在中国内地发展广告学问题正式提出之前,诸多内地学者就已开始着手于世界广告发展的国家或地区案例研究,譬如:美国广告业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研究,日、韩广告业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研究,港、台广告业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研究,等。这些典型国家或地区的案例研究,将成为今后发展广告学研究继续深入、拓展的基础。当然,这些问题的研究,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还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但内地学者在此方面的努力,却是值得高度关注和重视的。

四、发展广告学的中国问题研究

中国问题研究,自然是发展广告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并非像有学者所主张的只应注重中国问题的研究。一个学科的建立,自应有世界普适意义。如果发展广告学只专注于本国问题研究,那就失却其本应具有的更广泛的学术价值。发展广告学的中国问题研究,是发展广告学典型的国家案例研究。只有各国学者都重视本国经验的研究,才可能为发展广告学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证资源与实证经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世界广告研究,较少有学者展开本国广告业的发展研究,在这一领域,中国大陆学者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欧美的广告研究,引领着世界广告研究,但在研究内容上,仅局限于“广告本体”,对广告进行“产业”层面的研究,至今阙如。中国学者近年的广告研究,从“广告本体”推进到“广告产业”,并在全球视域下,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框架下,着重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的研究,此应视为中国广告学者对世界广告研究的一大贡献。中国广告产业研究起步于2004年,通过对广告产业相关研究论文整理后发现,至2011年底,中国广告学者就此问题在广告学、传播学的重要期刊上达413篇。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广告学者对此关注最盛。学者的关注视角主要集中在广告产业发展升级、产业结构、产业制度、产业竞争力以及广告市场研究这几方面瑏瑡。广告产业的研究既回应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极大地拓展了世界广告研究的范畴,丰富了世界广告研究的内容。1979年,大陆广告市场重开,30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至2010年,大陆广告市场已居世界广告市场第三位。2012年,中国广告市场营业额同比增长了30%以上,突破4000亿元瑏瑢。然而大陆广告产业却存在低集中度和外资化倾向等严重问题。大陆广告产业的现状是:高度分散、高度弱小的本土广告公司面对着强势的外资广告公司的竞争。经计算,大陆2010年广告业行业集中度CR4=15%,CR8=22.41%,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113,这些数值都表明大陆广告市场是低集中度的竞争型市场。这样的产业现状为学者们多从制度安排的层面来检讨问题,并着力探求大陆如何发挥自身的后发优势,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超越提供了研究背景。广告产业的研究既回应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极大地拓展了世界广告研究的范畴,丰富了世界广告研究的内容。大陆学者此一领域的研究努力及其成果,堪称世界广告研究的一大重要贡献。

五、结语

经典广告案例分析范文9

关键词:广告法;旧;新

一、经济法课程广告法专题的“旧”

(一)章节安排

经济法总被形容为“大杂烩”,就是因为经济法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而且较为零散。经济法学者所编纂的教材一贯是以“章节多、页数多”而著称,基本在三十章左右,如杨紫烜教授在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第五版经济法教材,共三十一章。但按照我院的课程规划,经济法课程的授课学时十分有限,只有54学时,笔者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考虑到要和司法考试想结合,所以在设定教学内容时往往会选择一些司法考试经常涉及的经济法律制度,主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比如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消法,产品质量法,财政法,税法,房地产法,会计法,银行法和劳动法等,而司法考试很少涉及的如审计法等就建议学生自学。因此笔者在过去的专题安排中,没有将广告法专题纳入教学大纲,而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专题中简单涉及。

(二)时间安排

如上所述,过去笔者没有安排广告法的专章讲授,而是将部分广告法的内容嵌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专题,所以广告法的时间安排很短。反不正当竞争法专题的学时安排是6个学时,每学时50分钟,其中分为六节内容,其中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安排20分钟,仿冒行为的法律规制安排2个学时,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法律规制安排30分钟,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规制安排1个学时,不正当促销行为的法律规制安排1个学时,诋毁商誉行为和串标行为的法律规制安排1个学时。由此可以发现笔者在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讲述中,没有太多的时间介绍广告法,只是在阐述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上简单涉及,再刨去案例引入和视频播放,所用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三)内容安排

在笔者的设定中,反不正当竞争法专题的第三节即为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由于时间有限,笔者没有安排太多的内容。其中,下设四个标题:“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概念”、“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表现形式”、“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认定”、“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笔者没有系统讲授广告法,而是讲授“虚假广告宣传行为”过程中简单介绍部分的广告法知识。比如在“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概念”中首先介绍了广告在产品销售中的作用,然后介绍了广告法律制度的法律渊源,简单介绍《广告法》的出台和实施情况,特别介绍了虚假广告宣传涉及的几个主体,让学生了解《广告法》中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的区别。在“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表现形式”中介绍了药品广告、烟草广告的限制。在“虚假广告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中介绍了《广告法》的法律责任。

二、经济法课程广告法专题的“新”

(一)内容结构重新调整

经济法课程作为法学教育的十四门专业课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基础的培养,而且要注意加强实效性比重。从功利角度来看,笔者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我国经济法律制度方面的相关规定,在以后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懂得正确的思考、分析相关涉法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必须和司法考试密切相连。在司法考试中,经济法的考点并不固定,可谓是“遍地开花”,而且即便涉及,分数往往不高,所以在复习中考生们往往抓大放小。笔者主要考虑到要和司法考试想结合,所以在设定教学内容时往往会选择一些司法考试经常涉及的经济法律制度,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银行法、税法、劳动法等。一般来说,在司法考试考试中,新修订的法律法规涉考的几率比较大,所以在备考时,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必不可遗漏。《广告法》经修正案通过自201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必然列入司法考试的备考范围。而且这次《广告法》变动极大,原有49条,经修正,删除3条,新增33条,通过合并修改了37条,保留8条,最终成稿为75条,几乎是全面修改。过去笔者没有安排广告法的专章讲授,而是将部分广告法的内容嵌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专题,所以广告法的时间安排很短。考虑到法律法规的新颖性,笔者认为加大广告法的授课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法条亮点解读

2015年的《广告法》修订可谓是众望所归,毕竟1994年的《广告法》已经实行二十余年了,广告业的经营环境变动极大,广告监管执法也出现了大量新问题。《广告法》的修订,更好的规范了广告业的市场秩序,严格了广告经营准则,规范了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大了对违法的广告惩治力度,提升了法律威慑力,有利于广告行业保持良性、健康发展。经总结,此次《广告法》修订亮点如下:1.将公益广告纳入《广告法》调整范围,鼓励发展公益广告,体现国家的倾向性。2.扩充了典型广告数量及其内容准则。原来《广告法》规范了7种典型广告,并根据其行业特点设定了其内容准则,这次修订新增10项典型广告,同样设定了其内容准则。比如:酒类广告不得出现饮酒的动作等,这明确为广告策划者设定了“活动范围”,“套上了镣铐”。3.此次《广告法》修订明确了广告代言人的定义,并加大了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比如:限制广告代言人为药品等代言,要求广告代言人使用代言商品,新增广告代言人的连带责任。4.为了抑制烟草消费,保护国民身体健康,此次《广告法》修订对烟草广告加以严控。5.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力度。如:禁止10岁以下儿童代言。6.为缓解广告扰民情况,对互联网广告加以规范。如:明示“关闭”标识和一键关闭。7.为了增加法律威慑力,提高了罚款数额,增加了资格罚和信用罚,加大了违法的广告惩治力度。8.严格了广告者的行为规范,规范了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提高了行政执法效能。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