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集锦9篇

时间:2023-07-20 16:25:27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范文1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在此形势下,势必要推出适应新形势的审计学教材。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就审计学科教学内容发表了粗浅的看法,强调在理解审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审计实务。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相继,审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相继修订,审计理论与实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学教材各部分的内容以最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充分体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目前,审计理论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审计对象从会计账簿转向财务报表,审计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向审计鉴证,审计性质从批判性转向防护性,审计方法技术性抽样审计代替详细审计,并强调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与评价,审计手段趋于电算化。这种转型与发展,使审计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对此我们需要从创新角度来重新审视审计教育。

一、审计学教材的体系结构

(1)审计环境,包括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注册会计师管理、职业道德规范、执业准则和法律责任等;

(2)审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审计风险、重要性、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等;

(3)审计的流程,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

(4)审计抽样原理和方法;

(5)各业务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6)审计结果的报告和沟通;

(7)从事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的基本原理。

高职院校审计学教材在CPA审计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删减,其审计理论与实务都以CPA审计为蓝本。2007年是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新旧教材的内容变化很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了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新设了“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两章,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运用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牢固树立这一概念,把审计流程理解为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

(2)体现了新审计准则体系的要求。在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原则、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设定、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审计的结论和报告等方面,都按照新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了更新。

(3)体现了国际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最新发展。根据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的最新稿,对职业道德规范部分进行了更新。

(4)注重前后贯通。把有关审计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贯穿到各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中,贯穿到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环之间运用不一致和前后两张皮的现象。为此,重新梳理了各业务循环内部的章节结构。同时,对财务报表项目重新进行归类,并入更恰当的业务循环中。

(5)强化了审计抽样。增加了审计抽样与其他选择测试项目方法之间关系的阐述,更为全面地讲解审计抽样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增加了实质性程序常用的“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

(6)体现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统一了财务报表项目的名称,并按照确认和计量的新起点,设计相应的审计重点。

二、审计学课程内容分析

审计学这门课程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从学科内容上讲,它不仅含有很多法规知识,而且含有大量的会计知识,可以说是其他各门课程的综合运用;从学习方法上看,不仅需要以各门课程为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广泛运用专业判断思考、分析和决策。审计的某些方面是非分明,极为严格,另外一些方面又设有一定法规,令人无所适从,很难操作。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审计“似懂非懂”,觉得这门课程难度较大。我们不仅应看到审计课程的学习难度,更重要的是应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事实上,这种难度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客观事实,这是由本门课程的内容决定的;二是来自主观因素,即因为没有掌握审计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而感到难度大。显然,后一种难度可以随着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而降低。这就需要在学习中对这门课程的特点、规律有一个较为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一)从总体上明确审计方法的演变

一百多年来,虽然审计的根本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

由于审计风险受到企业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及容易产生错误的会计报表项目,容易受到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又受到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即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此外,还受到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风险的影响,职业界很快开发了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从方法论的角度,以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审计模式发展的新生阶段,主要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订审计计划,并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从审计流程上看,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排在首位,并且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它们既是审计基础理论,又是审计实务,集中体现了新准则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

(二)理清思路,把握审计流程

1. 风险评估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方法,是整个教材的精华所在,它构成全教材的前提或背景。因此,在审计教学中,应当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目标。

(1)如何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准则确立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以明确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思路。审计风险模型构成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基础,在审计实务中不易把握,要求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角色掌握如何使用审计风险模型开展审计工作。

(2)如何在审计工作中进行风险评估。要求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角色掌握如何借助于评估程序和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结合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进行风险评估。

(3)如何进行风险评估。要求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角色,从6个方面系统掌握注册会计师如何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特别是利用审计程序举例的方式,熟练运用于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和关键环节。

2. 风险应对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的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新风险准则正式引进“重大错报风险”概念(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将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不是简单地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而是重大实质性改进。不仅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抓住了审计工作的“牛鼻子”,而且与现行审计目标责任定位紧紧相扣,有利于履行审计责任,实现审计目标。众所周知,按审计准则要求,设计审计工作就是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新风险模型的构建更直接有助于指导注册会计师,时刻紧紧围绕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以最终实现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因此,本章的学习要求和目标是:

(1)如何运用审计风险模型;

(2)如何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审计方案;

(3)如何实施控制测试。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在确定总体的应对措施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三)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1.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本章内容属于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主要阐述了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两部分内容,包括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点,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分析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编制目的和使用的文字及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控制程序,以及底稿的格式、内容、范围、归纳和审计报告日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变动等。

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主要有3件事:找证据—做底稿—出报告。本章节就占了两件事,本章涉及的内容,不仅是需掌握的审计基本技能,也是理解审计实务的理论基础。

2. 计划审计工作

本章属于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并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同时,充分的审计计划还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对项目组成成员,进行恰当分工和指导监督,并复核其工作,还有助于协调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的工作。

本章特别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风险的分析作了重点阐述。

(1)审计重要性。既是审计理论的重要课题,又是审计实务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整个审计实务,要求学生既能从理论上理解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和性质,又要能从实践上对其进行确定。

(2)审计风险。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务问题。要求学生既要能从理论上理解审计风险模型的含义、构成及各种风险之间的关系,也要能从实务上对其进行分析和控制。

本章为重点章节,应重在理解,因为其涉及的审计理论应与以后各章的各交易循环的审计实务联系考虑,学生应具备运用本章的审计理论分析审计实务、确定审计报告类型的能力。

3. 审计抽样

本章属于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主要阐述审计抽样在审计中的运用问题。详细介绍了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和审计抽样在实质性细节测试中的应用;涉及审计抽样的概念、种类和步骤等内容。

(四)归纳审计循环,掌握审计实务

审计循环属于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审计循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为例,介绍各业务循环审计的具体内容,重点介绍对各财务报表项目如何审计

报的领域。从方法论的角度,以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审计模式发展的新生阶段,主要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订审计计划,并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从审计流程上看,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排在首位,并且在审计的所有阶段都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它们既是审计基础理论,又是审计实务,集中体现了新准则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

(二)理清思路,把握审计流程

1. 风险评估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方法,是整个教材的精华所在,它构成全教材的前提或背景。因此,在审计教学中,应当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目标。

(1)如何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准则确立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以明确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思路。审计风险模型构成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基础,在审计实务中不易把握,要求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角色掌握如何使用审计风险模型开展审计工作。

(2)如何在审计工作中进行风险评估。要求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角色掌握如何借助于评估程序和审计程序工作底稿,结合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进行风险评估。

(3)如何进行风险评估。要求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角色,从6个方面系统掌握注册会计师如何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特别是利用审计程序举例的方式,熟练运用于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和关键环节。

2. 风险应对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的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新风险准则正式引进“重大错报风险”概念(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将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不是简单地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而是重大实质性改进。不仅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抓住了审计工作的“牛鼻子”,而且与现行审计目标责任定位紧紧相扣,有利于履行审计责任,实现审计目标。众所周知,按审计准则要求,设计审计工作就是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新风险模型的构建更直接有助于指导注册会计师,时刻紧紧围绕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以最终实现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因此,本章的学习要求和目标是:

(1)如何运用审计风险模型;

(2)如何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审计方案;

(3)如何实施控制测试。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在确定总体的应对措施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三)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1.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本章内容属于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主要阐述了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两部分内容,包括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点,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分析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编制目的和使用的文字及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控制程序,以及底稿的格式、内容、范围、归纳和审计报告日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变动等。

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主要有3件事:找证据—做底稿—出报告。本章节就占了两件事,本章涉及的内容,不仅是需掌握的审计基本技能,也是理解审计实务的理论基础。

2. 计划审计工作

本章属于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并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同时,充分的审计计划还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对项目组成成员,进行恰当分工和指导监督,并复核其工作,还有助于协调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的工作。

本章特别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风险的分析作了重点阐述。

(1)审计重要性。既是审计理论的重要课题,又是审计实务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整个审计实务,要求学生既能从理论上理解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和性质,又要能从实践上对其进行确定。

(2)审计风险。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务问题。要求学生既要能从理论上理解审计风险模型的含义、构成及各种风险之间的关系,也要能从实务上对其进行分析和控制。

本章为重点章节,应重在理解,因为其涉及的审计理论应与以后各章的各交易循环的审计实务联系考虑,学生应具备运用本章的审计理论分析审计实务、确定审计报告类型的能力。

3. 审计抽样

本章属于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主要阐述审计抽样在审计中的运用问题。详细介绍了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和审计抽样在实质性细节测试中的应用;涉及审计抽样的概念、种类和步骤等内容。

(四)归纳审计循环,掌握审计实务

审计循环属于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审计循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为例,介绍各业务循环审计的具体内容,重点介绍对各财务报表项目如何审计

测试。审计测试包括控制测试和对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的细节测试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循环各章的内容都差不多,而且内容多,项目也多。这几章可以按以下思路来理解:

首先,了解循环的概念。就是一个单位将相互联系的业务类别和涉及的会计账户组合在一起,即把同该循环存在内部联系的业务类别与其他相关的账户捆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就是一个循环。也称切块审计法。

然后,了解各个循环的特征,循环的内部控制及交易实质性程序,以及余额的的实质性程序。内部控制的测试,先谈内部控制是什么,然后再谈怎么测试。可以是双重目的的测试,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主要针对利润表,测试结果往往不披露,因为每笔交易最终都会形成金额进入有关账户,进入有关账户后才存在列报的问题。以上就是这些章节的大致逻辑关系 。

1. 各审计循环的重点

(1)各审计循环的主要凭证与记录、内部控制制度及控制测试、所涉及的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审计目标;各循环实质性程序基本原理;

(2)各审计循环主要会计处理与审计实质性程序;

(3)函证程序在各审计循环中的应用;

(4)监盘程序在各审计循环中的应用;

(5)实质性分析程序在各审计循环中的应用。

2. 审计循环的难点

(1)各循环内部控制测试的应用;

(2)对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3. 各审计循环的特点

(1)本循环所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2)本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各章所有审计循环的特性均是如此。

4. 掌握审计循环主要审计技能

(1)函证;

(2)存货监盘;

(3)实质性风险程序;

(4)截止测试;

(5)审计调整。

(五)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1. 审计意见的形成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根据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以作为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上评价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所有相关的审计证据,包括能够印证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与财务报表认定相矛盾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结论的评价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2. 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也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供的最终产品。

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六)执业准则与职业道德规范

注册会计师的整个审计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1)审计总目标。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方面做出评论。

(2)具体审计目标。根据各类交易事项、账户余额、列报3个层次的逐个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

注册会计师执业是依据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认定设计审计具体目标,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取得证据,完成对会计报表各项认定的确认,最终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目标的实现与审计过程密切相关。审计过程充满了大量的职业判断。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在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职业判断。既然是判断,就有失误的可能性,职业判断本质上意味着风险。因此,必须把执业审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作为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同时,还要受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因为审计工作是一个以道德为浓重背景的工作,其职业道德防线的溃决将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应将执业准则体系有效地渗透到审计教学中,将新准则作为一个契机,统领教学内容和审计实务;应将审计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强调诚信教育,把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范文2

关键词:审计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41-02

审计作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是一门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如何完善审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高审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我们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努力研究的课题和努力应该做到的事。在审计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困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这些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求更完善的改进措施。

一、审计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教材的不实用性。近几年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证券业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等业务拓展的刺激下,以及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报考注册会计师资格已成为一种时尚。在这种背景下,审计教材大都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其主体内容。这给人一种与西方国家审计教材接轨的感觉,但实际情况是,体制、文化、法律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西化”的教材无论对大学教学还是专业培训,效果均不甚理想,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审计教材进行改革。特别是《审计学》教材,其主要内容大都以论述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而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西方国家,因此教材主要介绍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原理,翻译色彩比较浓厚,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距离较大。再加上我国2006年颁布的40多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更是遵循着与国际趋同的原则,准则本身就晦涩难懂,许多内容又都是翻译过来的,而现有的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新准则的教材基本上都是直接照搬审计新准则或直接照搬审计准则指南的内容,只是各项审计准则的简单罗列,根本没将审计体系、结构及内容归纳整理,使得教师和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重重。例如,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定义中的形式上独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此种定义完全是英语语法中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直译,非常不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与思维方式,因此理解起来非常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解释。另外审计教材的内容更多的是文字叙述,理论性强,量化的内容少,例题少,难于理解,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2.授课教师掌握知识技能经验的综合性。审计按照审计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审计对象不限于会计,还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注册会计师能够胜任的其他领域。因此审计教学中需要授课教师掌握的前期知识技能经验较多,不仅要求其掌握会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求其掌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否则教师上课很难将内容讲透。

另外,由于审计教学理论性较强,审计教学中需要教师大量利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审计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创造空间。这就要求审计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但当前多数审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实践经验比较欠缺,这大大影响了审计的教学效果。

3.审计这门学科离我们的生活较远,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多,甚至于许多人都不知道它,不懂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因此,学生对它不像学习会计知识那样那么感兴趣。

4.审计教学与会计教学比较而言,会计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发散性。所谓发散性,是指各章节之间的内容联系小,甚至没有联系,前面章节的学习不影响后面章节的学习。比如存货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章节就没有联系,如果存货这一章没学好并不影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学习。而审计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紧密相联性,各章节内容之间联系较大,如果前面章节教不透,学生没学好,将直接影响后面章节的学习。比如,风险评估没学好,就无法学习风险应对;审计基本理论没学好,后面的审计实务就无法学会,这也给审计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面对上述审计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在总结多年讲授审计课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审计课程教学。

二、完善审计教学的方法

1.审计教材的完善。在教学中教材是决定教学的重要因素,针对前述审计教材存在的问题,在审计教学中,应尽量选用量化内容多、例题多、内容浅显易懂的教材,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编写适合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如果可能各院校可联合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并编制统一实用的审计教材。

2.审计教学资料的完善。除了审计教材外,还应注意进行教材相关辅助资料的建设工作。如与教材配套的审计案例、审计教学参考资料、审计学习指导以及审计练习题等,实现各种教学资料内容与功能的互补,提高教学质量。

3.审计教学手段的完善。如前所述,审计教材中文字叙述多,量化内容少,教师在讲授中版书量大,版书占去课堂的大量时间,使得教师讲解内容少。因此,审计教学中应该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扩大讲授的内容。

在审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时,需要注意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审计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章与章、节与节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都是紧密相联,逐渐递进的。而多媒体教学多为横向例证,平面展示,容易缺乏逻辑推演,缺乏丝丝入扣的过程和纵向逻辑递进,教学的层次分明、严谨推进被漠视,这正是审计教学中的大忌。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一定要结合利用版书(版书量不用很大)展示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以及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增加与学生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

审计教学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教材中例子少,需要教师举出大量例题或案例来说明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或案例是一个有利的手段,在多媒体中穿插各种制作技巧,如图表、影像、动画或链接来强化案例的效果,但切忌多媒体手段冲击、淹没、遮蔽了教学内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案例的详细讲解仍然是教师必须做到的。

4.审计教学内容的完善。不开设审计专业的高校,一般只开设审计学课程,而且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都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从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来看,学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少数的,大部分学生还是从事会计工作,而从事会计工作需要使用的审计知识主要是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因此,非审计专业的审计教学中应增加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内容,特别是增加内部控制的内容。

首先,《美国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简称《萨班斯法案》规定,“上市公司应在年度报告中增加对内部控制的报告内容,该报告应当声明公司管理层对建立和维护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责任以及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意见。”由此可见,美国年度财务报告中要求报告内部控制的内容,这虽然是美国的要求,我国在财务报表中列报内部控制应是迟早的事。

另外,为了促进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财政部于2001年6月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规范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可见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再者,我国高级会计师考试中也包含了内部控制的考试内容,要求高级会计师或相关财务人员掌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高级会计师考试培训中发现,大部分会计人员连什么是内部控制都不懂,因此,加强在校学生的内部控制教育是必须的。而内部控制在非审计专业中,只在审计的教学中有介绍,所以在审计教学中加大内部控制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5.审计授课教师业务素质的完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审计教学的保障,审计教学由审计教师来设计和组织,要提高审计教学效果,必须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如前所述,讲授审计课的教师掌握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要求其拥有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其拥有审计技能和审计经验,因此在选择审计教师时,选择那些参加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最好是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过审计工作有审计经验的人。而对于大多数教师由于时间等原因,大多都没有参加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这就要求他们自学,不仅要求他们学习会计、税法、经济法等知识,而且更要求他们学习最新的会计、经济法、税法等知识,也就意味着讲授审计的教师要象执业注册会计师一样年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这样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才是最新的。同时鼓励教师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参与审计实践,如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参与审计学案例的收集和编导,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案例教学的教学互动。教师作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组织者,应能为学生参与课堂的分析和讨论创造出生动的案情和真实的场景,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6.审计教学方法的完善。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是提高审计教学效果的必要方法。因此我们首先应提倡课堂讲授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多提几个“为什么”、“怎样”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大胆质疑。比如,当讲到审计固定资产所有权时,可以先问学生“假如你是注册会计师,你会采用什么审计程序审计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学生可能作出各种答复,接着再问“如果用检查的审计程序应检查什麽,是检查凭证还是检查账簿?”像这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其次,重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注重课堂讲授与实训相结合,在讲授审计理论和实务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安排适量的审计实务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

前已述及审计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紧密相联性,教师在讲解后面章节时应时刻联系前面章节相关的内容。首先,明确整本教材的整体结构,这一问题主要在第一章绪论中教师讲授完审计的定义、审计的分类、审计的作用后,也就是让学生对审计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导入第二章时,教师应说明审计教材的结构,明确各章之间的联系,一般教材都是先讲职业道德规范、审计准则,也就是先明确审计人员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如果审计人员不按规定去做,就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接下来的章节应该是法律责任一章;再接下来就是讲审计目标,在审计目标的指引下讲审计程序,用相应的审计程序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使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总之,审计课程是一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要求授课教师不断完善审计教学的方法、内容等,使审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蒋红芸.对培养学生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7)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范文3

摘要:文章从审计风险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入手,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分析,认为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注册会计师本身经验、能力不足和风险意识不强,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因此规避审计职业风险的重点是提高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环境;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

一、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一)固有风险

它是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就越大;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会计师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固有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又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这种风险水平的大小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认定。

(二)控制风险

它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的高低有关。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的缺陷,那么错弊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便产生了控制风险。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注册会计师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它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或程度的有效性的函数。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控制风险,而无效的内部控制将增加控制风险。

(三)检查风险

它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直接相关,其实际水平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有关。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存在的主要环节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的影响

1、法律环境。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是相对滞后的。法规不配套以及较长时期以来“两师”、“两会”并存的局面,导致规章制度上的混乱、矛盾。如《注册会计师法》颁布实施后,《实施条例》尚未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不及时、不完善,“法律空隙”的现象时而发生,这

 

就造成了审计过程中无制可依的现象。另外,现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执行的规章制度是由财政、审计两个主管部门的,有的规章制度相互矛盾或不完整,造成注册会计师执业操作上困难。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审计客户的不成熟。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尽管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规范,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较为普遍,许多企业存在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意图与行为,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起码的诚实与信誉,甚至贿赂审计人员,使其失去独立性,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的利害关系人的目的,最终使cpa及其事务所承担法律责任。

3、审计职业界自身的内部环境。审计职业界自身的内部环境恶劣主要表现在:cpa职业界存在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我国不完善的体制和不正当的竞争对我国审计职业界的负面作用十分明显。目前,cpa职业界普遍存在着低价竞争、高额回扣的现象,加之一些行政管理部门的越权介入,使cpa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处于不平等竞争的不良环境之中,在此种恶劣的审计环境中,审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难以实现,或者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方能实现。

(二)审计技术的局限性

审计技术的局限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审计风险。现代审计的突出特点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时,不论是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还是对其账户余额真实性的检查,都会遇到抽样风险问题,即样本特征不能代表总体特征而出现的失误。另外,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审计成本与效益的原则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风险未暴露之前,往往会注重成本的低廉,注重随之而来的效益,这也迫使审计人员采取更节省人力与时间的方法,因此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

(三)审计内容的复杂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范文4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环境;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

一、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一)固有风险

它是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就越大;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会计师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固有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又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这种风险水平的大小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认定。

(二)控制风险

它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的高低有关。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的缺陷,那么错弊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便产生了控制风险。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注册会计师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它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或程度的有效性的函数。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控制风险,而无效的内部控制将增加控制风险。

(三)检查风险

它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直接相关,其实际水平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有关。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存在的主要环节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的影响

1、法律环境。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是相对滞后的。法规不配套以及较长时期以来“两师”、“两会”并存的局面,导致规章制度上的混乱、矛盾。如《注册会计师法》颁布实施后,《实施条例》尚未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不及时、不完善,“法律空隙”的现象时而发生,这就造成了审计过程中无制可依的现象。另外,现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执行的规章制度是由财政、审计两个主管部门的,有的规章制度相互矛盾或不完整,造成注册会计师执业操作上困难。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审计客户的不成熟。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尽管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规范,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较为普遍,许多企业存在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意图与行为,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起码的诚实与信誉,甚至贿赂审计人员,使其失去独立性,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的利害关系人的目的,最终使CPA及其事务所承担法律责任。

3、审计职业界自身的内部环境。审计职业界自身的内部环境恶劣主要表现在:CPA职业界存在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我国不完善的体制和不正当的竞争对我国审计职业界的负面作用十分明显。目前,CPA职业界普遍存在着低价竞争、高额回扣的现象,加之一些行政管理部门的越权介入,使CPA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处于不平等竞争的不良环境之中,在此种恶劣的审计环境中,审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难以实现,或者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方能实现。

(二)审计技术的局限性

审计技术的局限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审计风险。现代审计的突出特点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审计人员在实施抽样时,不论是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还是对其账户余额真实性的检查,都会遇到抽样风险问题,即样本特征不能代表总体特征而出现的失误。另外,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审计成本与效益的原则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风险未暴露之前,往往会注重成本的低廉,注重随之而来的效益,这也迫使审计人员采取更节省人力与时间的方法,因此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

(三)审计内容的复杂性

现代审计主要是以会计信息为媒介的间接审计,由于其不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之后进行评价,而是事后通过检查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反映的真实性极其合法性进行评价。因此,审计质量是建立在会计反映的资料上的,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性质是多样化和复杂化的,会计核算远远超出了传统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对这些业务的处理,显然要比传统的财务会计更具挑战性,更容易发生争议。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实践经验进行职业判断,一旦判断失误,他们则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四)会计师事务所及其CPA本身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必须根据职业协会颁布的质量控制准则,建立和执行本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但是有些事务所根本没有建立或执行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以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时缺乏必要的制约机制,从而产生了审计风险。一方面,相当一部分CPA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经验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加上后继教育的力度不够,使审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缺乏内在的保障;另一方面,一些CPA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审计过程中任意简化程序,放宽尺度,甚至为客户偷逃国家税收出谋划策,使审计风险在客观上被人为地放大。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保持对审计环境的敏感性

在实施实际审计前,应了解下列环境事项并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深入了解;现有的政策、法规对客户的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客户的法定代表人及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内部变动及外部流动;现有的独立审计准则及其适用状况如何;自己所掌握的审计知识;等等。

(二)强化审计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事务所应定期举行政策法规特别是新税制、新财会制度以及新近出台的经济法规的学习讨论,制定事务所人员遵循的道德标准和考核、奖惩的办法,以规范和约束CPA的行为、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再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和研讨。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规范进行岗位培训等。

其次,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质量意识。从影响审计质量和风险的各因素入手,采取多种方法,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层层控制,定期进行考核和奖惩。

最后,要尽快地建立健全审计作业的质量控制制度。要正确处理好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概念及审计证据收集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三者之间存在的特定关系和重要性原则,正确地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准确有效地估计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估计检查风险,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审计方法以及证据收集成本的高低。

(三)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CPA即使有法律的约束,并严格执行独立审计准则,但其永远都不可能避免出现风险和引起法律诉讼。因此,通过提取风险基金、购买责任保险,尽管不能免除受到法律诉讼,但一旦出现风险和诉讼失败,就可以得到一些补偿并避免会计师事务的重大损失。虽然风险机制像一把双刃剑,有时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麻痹大意,但就目前的社会环境应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

(四)提高CPA的职业道德

1、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培训。道德的培训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不仅应该对正在从事审计业务的在职注册会计师进行教育,也要对那些即将成为注册会计师或准备投身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后备军——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和注册会计师报考者进行必要的教育,以保证注册会计师队伍吸收的是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既应该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也要注重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与培养,确保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之前就能够得到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范文5

摘要:文章首先引入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缺失职业怀疑的现状,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最后从监管者角度和会计师事务所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执业怀疑 缺失 对策

一、引言

职业怀疑是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鉴证工作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质量。我国2010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执行鉴证业务,获取有关鉴证对象信息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充分、适当的证据;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该准则还进一步指出了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并保持职业怀疑的重要审计环节包括:(1)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2)通过对评估的风险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措施,针对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3)依据从获取的审计证据中得出的结论,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因此,职业怀疑是贯穿审计全过程,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缺失的现状

在实际执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缺失职业怀疑的现象非常严重,自2006年至2015年5月31日,一共有287家公司IPO被中国证监会否决,具体分析这287家企业IPO未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批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持续经营与未来盈利能力弱,占比42.33%;二是关联交易存在较大问题,占比14.72%;三是申请人资产业务独立性不足,占比14.11%。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如财务指标变动无法有效解释占9.20%、内部控制不规范占9.20%、会计处理不合规占6.75%、募集资金与公司经营现状不适应占3.68%。在IPO审计中,相关企业存在这些问题,当时的注册会计师均发表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的严重缺失,这也是导致相关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国证监会在2013年开展IPO财务专项检查,共有622家公司提交自查报告,其中268家公司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终止审查数量占此前在审IPO公司数量的30.49%。仔细审查IPO公司自查报告的相关资料,发现在审IPO公司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自我交易、关联方虚假、虚构利润、体外资金循环、虚假的互联网交易、低估资产减值、推迟或降低固定资产折旧、其他导致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等问题,但是负责IPO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IPO审计中没有有效地识别并披露这些问题,证监会否决企业IPO以及对在审IPO财务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让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怀疑显性化,有利于对现实中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怀疑进行深入研究。

三、注册会计师缺失职业怀疑的分析

(一)注曰峒剖Χ浴爸耙祷骋伞钡氖抵什⒉焕斫猓可能会导致审计失败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它在执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大胆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审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当实施风险评估,对异常、相互矛盾或者波动大的点都要质疑;“小心求证”要求注册会计师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执行针对性的审计程序进行取证。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真正理解职业怀疑的实质,项目组的一般审计人员可能更难掌握职业怀疑的实质精神,这样会导致审计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审计失败,这既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的问题,也说明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培训教育不到位。

(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审计失败

1.会计师事务所在IPO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问题。不但存在底稿中计划类工作底稿缺失的情况,而且没有能够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做出恰当应对,没有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没有对舞弊风险进行评估和计划应对。

2.注册会计师对发行人关键财务指标审查不够深入,包括营业收入、关联方认定及交易确认以及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确认。主要发行人申报期内的盈利增长和异常交易审查可能存在对异常交易的分析和调查不够深入的情况,特别是收入确认和成本核算方面,主要是对收入的确认、与收入有关的报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对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与收入的配比合理性方面缺乏系统、完整的分析,对关联方的认定及其交易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审计,仅仅是机械地执行审计程序,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能够证实关键财务指标的相关程序。

3.重要资产盘点和资产权属的审计确认程序不到位。主要指注册会计师对发行人的重要资产(金额占比较大)及其权属情况缺乏或忽视了执行必要的审计、盘点或审核程序。譬如检查固定资产新增发生额时,对于原始凭证出现的异常情况时未能采取更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时,就有可能导致虚增资产。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无法获得证据支持

注册会计师在接收IPO委托后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怀疑或者无法确认的事项,发行单位可能对有些资料不会提供,如关键凭证、重要合同等,那么注册会计师只能对账簿和报表进行审计,即使怀疑什么,需要追查也只能向接待人员索要相关方的资料;注册会计师进驻公司做现场审计时,接触最多的是账簿和报表。此外注册会计师与公司高管的接触不充分,特别是与公司的财务总监、董监等接触不充分,获取相关信息的难度就更大,导致有些事项无法取得可靠的证据。

四、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的应对措施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范文6

论文摘 要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尚不理想,面临很大的审计风险。本文分析目前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较高的各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一、我国会计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的问题

1.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有可能导致舞弊审计中的风险评估出现目标定位偏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虽然变革了审计方法及其传统的审计理念,但同 时也给部分执业审计师形成了审计观念的紊乱,使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全力规避风险进而唯利是图。这是因为,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判断逻辑,如果被审计单位经 营失败的风险较低,即使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卷入诉讼的机率也不会太高,审计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大规模费时费力、代价高昂的实质性测试显然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这就必然形成会计师事务所将大量的精力用于研究客户的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而对审计意见进行直接支持的实质性测试越来越少。世界各国的风险导向审计中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施乐公司按虚构的毛利率调节各子公司的销售成本,莱得艾德公司通过编造没有任何原始凭证支持的会计分录调节利润等等。这些会计舞弊手法手段并不十分高明,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所要求的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实施完 整的实质性测试,可能很多的财务舞弊案件都可以被及时发现或者得到有效制止。舞弊审计中的风险评估目标要定位于何处易存在舞弊,而不是仅仅节约成本和降低民事赔偿风险。

2.电算化审计的研究开发相时滞后。目前审计电算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对滞后于会计电算化。另外,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不规范,或者规范性的要求因未能得到重视而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也为开发研究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和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带来了难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企业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将为他们的审计结论意见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3.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在于不稳定性增强,公司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生存求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化,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性质也在不断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也为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现代审计不仅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也包括对一些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既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运作效果进行评价,这些都会增加注册会计师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的难度,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4.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范围是一个渐大过程。早期的审计重点一般都放在处理现金的职员的诚实性上,没有对资产负债表的质量进行任何分析(Staub,1942)。后来,公司资金的周转主要依靠银行货款,银行要求申请货款者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对资产负债表加以证明,成为注册会计师20世 纪早期业务的主要部分。资产负债表审计扩大了审计范围,也扩大了审计责任(查特菲尔德,1988)。再后来,由于美国市场的萧条和崩溃,促使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产生,要求上市公司提交已审查过的年度财务报表,人们开始意识到审计责任的存在。此后,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通常成为审计的出发点,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观念也扩展到企业及其经营活动的全部,以及管理政策的诸问题,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业务和责任的意识也急速增强。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出所有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并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价,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健康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二、完善我国会计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1.国家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规范。财政部应当就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积极与有关司法部门进行协调,以保护注册会计行业的合法权益。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最为密切相关的 法律是《注册会计师法》,由于该法颁布较早,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民事责任的规定相对薄弱,缺少关键的过错和因果关系要件;对法律责任的界定模糊等,补充完善《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法规,在相关法律中增加保护注册会计师权益的条款,在法律责任对象、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等方面给予明确规定。从而保证注册会计师免受无谓诉讼的干扰。

2.注册会计师要坚持独立性,始终保持谨慎的职业怀疑态度。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其承担的是对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与委托单位和外部组织之间保持超然的独立关系,同时始终保持谨慎的职业怀疑态度,严格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执业,并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其所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3.分清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与客户签仃约定书时,须写明委托方对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等内容,并对全部审计业务均要求管理当局提交一份声明书,以防止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在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而由于其舞弊技术的高明并加以精心的掩饰,审计人员即便采取了标准的审计程序也没能查出的情况下,作为委托方应承担会计责任的依据。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关健在于怎样才能使其内容严密,不致于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从保护注册会计师利益出发,不断地完善有关权利义务的法规,不断地与法律界沟通,使法律界能够认同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帮助注册会计师反击那些毫无根据地扩大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诉讼,进而影响公众时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理解和认同。

4.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处理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规章和程序,指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后果,并据此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个人及时进行处理。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为每位员工建立职业道德档案,记录个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及处理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毓圭.风险导向审计的由来与发展.会计研究.2004(4).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范文7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的规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2006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2006年7月4日至8月30日对50家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分所)进行了检查,13家事务所予以复查。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今年检查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做法

    开展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是行业诚信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本次检查工作由协会领导总体布置,监管部具体组织实施,在借鉴以往开展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2006年度的检查工作从计划、组织、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准备和精心安排。

    (一)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注协检查工作布置会后,我们修订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计划,确定了2006年检查对象、范围、检查的方式和方法等内容;召开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布置会,部署了今年业务质量检查工作。

    举办了检查人员培训班,对40名检查人员进行检查前的培训;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简化了小规模企业的检查工作底稿。

    (二)检查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做法

    按照中注协要求,结合我会与财政局监督处不重复检查的原则,对50家事务所进行检查,其中2004年后新设立的45家、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2家、5年内未接受过协会自律性检查的事务所3家,同时对上年度被强制培训的13家事务所进行了执业质量复查。

    检查范围:2006年1—4月出具的上市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2005年度审计报告。被检查事务所共出具年度审计报告共2451份,检查组抽查226份(其中上市公司报告4份),抽查比例为9.2%。

    为便于检查人员工作,同时不影响被检查事务所正常业务,与往年不同,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实地检查和报送资料集中检查两种方式。

    在抽取审计业务项目时,选择能全面反映事务所执业水平的业务类型和业务项目,使抽取的检查样本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例如,选择不同审计部门或审计小组的业务项目;选择不同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完成的审计报告。

    这次检查工作给注册会计师们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多接受检查的事务所非常重视与检查人员交流执业经验和体会,不少事务所把检查组与事务所的交换意见会,看作是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好机会。通过检查人员与注册会计师的讨论交流,达到了提高事务所业务质量的目的。

    二、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对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检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询问并结合具体审计项目的检查来进行。

    检查中发现大部分事务所建立了一整套以项目承接、项目风险管理、各级业务人员的职责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审核规定、内部控制评价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和业务项目风险控制规程,在制度上为业务质量提供了保证。

    但少数事务所缺乏具体可行的制度,如有的事务所未建立执业规程或审计手册,有的从形式上履行了三级复核程序,但未签署意见,对复核的程序和内容亦无记录,各级复核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致使三级复核流于形式。

    被检查的新所和小所由于更多的关注市场开发,制度建设和执行处于薄弱环节,项目质量控制依赖具体的执业人员。因此,不同的项目组由于人员组成的不同,使项目之间执业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风险控制标准不统一。

    (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问题

    在本次检查中,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现场与相关审计人员询问方式,未发现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恶意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

    但我们发现事务所业务收费大多偏低,有的业务收费仅为标准收费的20-30%;注册会计师普遍未就新承接业务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受执业环境、执业队伍素质、不正当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事务所自身存在重收益、轻质量的状况,尤其放开批所以来,部分事务所出现内部分化、业务流失的趋势,这种状况势必加剧同行间的不正当竞争。

    三、具体审计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法律责任问题

    1、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重视不够。如收集的财务报告未经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或没有单位的公章;将事务所的名称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页眉或页脚;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会计报表附注未将主要报表项目内容予以列示;未披露财务报表的批准报出日期;管理当局声明书不签日期或签署日期与审计报告日期不一致等问题普遍存在。

    2、底稿中存档的审计报告没有严格执行签字并盖章制度。如注册会计师只盖章没有签字或只签字没有盖章;将不应作为审计报告附件的内容作为附件。如在报告正文有附送会计报表的情况。

    3、新所和小所对业务约定书重视不够。没有业务约定书、约定书要素不完整或内容不恰当的情况,被审计企业未盖章,未明确出具报告日期或无签约日期或有效日期,签约日期晚于报告日期,不恰当限定年度审计报告的使用范围等。

    法律意识不强是今年业务检查发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我们认为,事务所审计业务如果涉及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上述存在的问题将会导致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二)综合类项目存在的问题

    1、普遍不重视审计计划的编制。有的事务所未编制审计计划。或者具体审计计划固定化,没有根据项目的实际进行调整以适应项目的需要。对审计程序表执行情况的说明一般不予重视,减少审计程序未经有关责任人批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审计计划中没有对企业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没有过程及依据,没有审计目标的描述,对以前年度审计的描述简单,没有费用预算,对重要的审计领域与科目的审计程序没有说明。

    2、事务所普遍对期初余额的关注程度不够,没有获取可以信赖的期初余额的有利证据,也没有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对影响本期的大额结转项目没有进行追查,未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3、没有审计总结。未编制符合性测试记录、审计差异汇总表、试算平衡表。

    4、符合性测试目的不明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与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没有形成对应关系,体现不出制度基础审计的特点。对符合性测试样本量确定的依据没有充分的说明。

    5、未单独建立永久性档案,对首次接受委托项目的,收集长期档案资料不齐。

    (三)实质性测试存在问题

    1、对往来款项的函证情况普遍执行不到位。对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的审计程序有的只有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缺少必要的账龄分析和函证程序;有的虽然发函但在回函很少的情况下,没有执行任何替代程序即予以确认。如某事务所对某物资公司的审计,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为7225万元,占资产总额34.74%,未实施函证的审计程序,也未执行任何替代程序即予以确认。

    2、存货监盘程序普遍实施不到位。对实物资产的审计,一般只取得了客户提供的明细表或者盘点表,没有事务所的监盘或抽盘记录,有的虽然有盘点或抽盘记录,但没有将盘点日的数据倒扎至报告日进行核对,使执行的审计程序不能达到审计目的;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执行监盘或抽盘的实物资产,没有执行相关的替代程序;底稿中缺乏审计人员对大额资产产权的关注,如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的发票、进口设备的报关文件、在建工程的施工许可证、房屋与土地使用权证及其有关的抵押事项等。

    如某事务所审计的某装饰工程存货金额为1234万元,占总资产38.77%。其中工程施工1230万元,注册会计师未按工程项目编制明细表,未关注工程进度情况,也未进行实物监盘的审计程序。

    3、长期投资底稿未标明投资比例及核算方法。对于合同约定所占比例较大的投资,没有检查长期投资是否采用权益法核算,没有对当期损益的调整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应编制合并报表进行判断。

    4、收入确认不符合相关准则的规定。如某施工企业当期会计报表确认收入15.3亿元。注册会计师没有取得工程结算收入的确认依据,没有结合工程合同、工程进度等进行收入确认的判断,没有考虑收入确认方法队会计报表的影响。

    5、被检查的多数事务所普遍存在对现金流量表审计的工作底稿不充分问题。

    6、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充分、不恰当,不足以对审计结论形成有力的支持。审计人员大量地复印企业的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盲目地搜集无效的审计证据,没有对证据的分析与职业判断轨迹与记录;有的出现审计证据不支持审计结论或二者不一致的情况;有的搜集审计证据不充分且目的性不强,凭证抽查比例过低,不能成为支持审计结论的依据;部分审计项目,对于重要事项没有取得审计证据,检查人员无法进一步判断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如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6.30%,但主营业务成本只增长了20.41%,2005年度收入增长主要为销售给单一客户,销售额为2,389万元,其中应收账款为1,437万元,该销售无主营业务成本。该交易为临近资产负债日进行的重大异常交易,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关注交易对象的财务状况、销售规模、偿债能力等;审计人员未对相关合同条款进行认真检查,未关注其销售是否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未关注公司是否已实际发货,未查阅到交货手续,未取得相关验收合格的证明。

    7、审计意见类型不恰当。

    (1)部分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保留意见不在正文中披露,而是采用审计事项说明方式叙述。

    (2)审计报告中审计范围的界定不正确。某公司是合并会计报表,该所审计的是其母公司会计报表,仅对母公司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非合并会计报表,但是在审计报告范围段中的表述是“我们审计了后附某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以及2005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无形中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方式替代审计报告意见,以此“规避”审计风险,造成审计意见不当。如某企业无形资产-专利2005年期初140万元,本年6月增加6000万元,期末无形资产余额6140万元,全年应摊销364万元而未摊销(受益期10年)。上述事项影响利润减少366万元(报表利润-85万元),仅在报表附注中说明未在报告中披露,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无保留意见不恰当。

    (4)强调事项段所强调的事项不属于修订后《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规定的内容。如某公司根据与另一公司签订的协议,提取资产占用费324.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34.54%)计入“其他应付款”。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就此事项向B公司进行函证, B公司未予确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将此事项作为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

    (5)企业会计制度运用错误,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如某审计报告意见段中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但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采取的会计政策是《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审计底稿的管理当局声明书中企业声明采用《企业会计制度》。

    (6)没有充分考虑重大事项不符事项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某事务所出具的一份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底稿记录长期借款函证与报表差额较大, 注册会计师没有进一步检查差异原因;某企业1995年成立,2005年未编制利润表而将损益项目在递延资产核算、没有合并持股56%的子公司, 2004年度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本年度仍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7)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保留、对企业已接受并进行了调整的事项报,仍在审计报告中予以保留,盲目回避审计责任。

    (8)对资不抵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关注不够,审计程序不到位。某事务所对资产总额为7365.89万元,净资产为-4549.29万元的某饭店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未关注其持续经营能力。注册会计师只索取饭店的科目余额表,在工作底稿中填列报表数字,极少地执行了审计程序,便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四、对此次检查的处理意见

    针对上述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对审计过程中违规情节较严重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予以行业惩戒:

    (一)对两家事务所予以通报批评:北京泳泓胜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宏大兴会计师事务所

    (二)对三家事务所予以限期整改:北京同道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润诚会计师事务所、北京慧运会计师事务所

    (三)对六家事务所予以谈话提醒:中诚恒平会计师事务所、中汉德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国信浩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联首会计师事务所、先峰荣达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今日升会计师事务所。

    对以上事务所因审计报告存在问题签字注册会计师予以谈话提醒。

    五、几点意见与建议

    1、本着帮助教育与并罚并重的原则,我们对以上11家事务所发书面通知书,要求事务所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从告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协会,我们将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落实。并根据整改情况确定是否列入下一年的复查对象。

    2、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如对银行的函证,往往因银行不严格遵循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企业的银行存款、借款及往来款项函证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造成注册会计师不能很好履行对函证实施有效控制的程序。建议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函证收费高的问题。

    3、检查中事务所普遍反映收费低的问题。如对审计业务所采取的招标形式,所看重的只是价格因素,而对其他因素的关注程度却较低,这就从客观上加剧了事务所之间的价格竞争,使会计市场的买方与卖方权利更加不对称,地位更加不平等。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审计招标办法。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范文8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的规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XX年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XX年年7月4日至8月30日对50家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分所)进行了检查,13家事务所予以复查。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今年检查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做法

开展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是行业诚信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本次检查工作由协会领导总体布置,监管部具体组织实施,在借鉴以往开展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XX年年度的检查工作从计划、组织、实施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准备和精心安排。

(一)认真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注协检查工作布置会后,我们修订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计划,确定了XX年年检查对象、范围、检查的方式和方法等内容;召开了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布置会,部署了今年业务质量检查工作。

举办了检查人员培训班,对40名检查人员进行检查前的培训;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简化了小规模企业的检查工作底稿。

(二)检查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做法

按照中注协要求,结合我会与财政局监督处不重复检查的原则,对50家事务所进行检查,其中XX年后新设立的45家、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2家、5年内未接受过协会自律性检查的事务所3家,同时对上年度被强制培训的13家事务所进行了执业质量复查。

检查范围:XX年年1—4月出具的上市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XX年度审计报告。被检查事务所共出具年度审计报告共2451份,检查组抽查226份(其中上市公司报告4份),抽查比例为9.2%。

为便于检查人员工作,同时不影响被检查事务所正常业务,与往年不同,我们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实地检查和报送资料集中检查两种方式。

在抽取审计业务项目时,选择能全面反映事务所执业水平的业务类型和业务项目,使抽取的检查样本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例如,选择不同审计部门或审计小组的业务项目;选择不同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完成的审计报告。

这次检查工作给注册会计师们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多接受检查的事务所非常重视与检查人员交流执业经验和体会,不少事务所把检查组与事务所的交换意见会,看作是对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好机会。通过检查人员与注册会计师的讨论交流,达到了提高事务所业务质量的目的。

二、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对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检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询问并结合具体审计项目的检查来进行。

检查中发现大部分事务所建立了一整套以项目承接、项目风险管理、各级业务人员的职责规定、审计工作底稿审核规定、内部控制评价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和业务项目风险控制规程,在制度上为业务质量提供了保证。

但少数事务所缺乏具体可行的制度,如有的事务所未建立执业规程或审计手册,有的从形式上履行了三级复核程序,但未签署意见,对复核的程序和内容亦无记录,各级复核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致使三级复核流于形式。

被检查的新所和小所由于更多的关注市场开发,制度建设和执行处于薄弱环节,项目质量控制依赖具体的执业人员。因此,不同的项目组由于人员组成的不同,使项目之间执业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风险控制标准不统一。

(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问题

在本次检查中,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现场与相关审计人员询问方式,未发现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恶意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

但我们发现事务所业务收费大多偏低,有的业务收费仅为标准收费的20-30%;注册会计师普遍未就新承接业务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受执业环境、执业队伍素质、不正当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事务所自身存在重收益、轻质量的状况,尤其放开批所以来,部分事务所出现内部分化、业务流失的趋势,这种状况势必加剧同行间的不正当竞争。

三、具体审计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法律责任问题

1、对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重视不够。如收集的财务报告未经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或没有单位的公章;将事务所的名称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页眉或页脚;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会计报表附注未将主要报表项目内容予以列示;未披露财务报表的批准报出日期;管理当局声明书不签日期或签署日期与审计报告日期不一致等问题普遍存在。

2、底稿中存档的审计报告没有严格执行签字并盖章制度。如注册会计师只盖章没有签字或只签字没有盖章;将不应作为审计报告附件的内容作为附件。如在报告正文有附送会计报表的情况。

3、新所和小所对业务定书重视不够。没有业务约定书、约定书要素不完整或内容不恰当的情况,被审计企业未盖章,未明确出具报告日期或无签约日期或有效日期,签约日期晚于报告日期,不恰当限定年度审计报告的使用范围等。

法律意识不强是今年业务检查发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我们认为,事务所审计业务如果涉及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上述存在的问题将会导致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

(二)综合类项目存在的问题

1、普遍不重视审计计划的编制。有的事务所未编制审计计划。或者具体审计计划固定化,没有根据项目的实际进行调整以适应项目的需要。对审计程序表执行情况的说明一般不予重视,减少审计程序未经有关责任人批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审计计划中没有对企业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没有过程及依据,没有审计目标的描述,对以前年度审计的描述简单,没有费用预算,对重要的审计领域与科目的审计程序没有说明。

2、事务所普遍对期初余额的关注程度不够,没有获取可以信赖的期初余额的有利证据,也没有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对影响本期的大额结转项目没有进行追查,未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3、没有审计总结。未编制符合性测试记录、审计差异汇总表、试算平衡表。

4、符合性测试目的不明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与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没有形成对应关系,体现不出制度基础审计的特点。对符合性测试样本量确定的依据没有充分的说明。

5、未单独建立永久性档案,对首次接受委托项目的,收集长期档案资料不齐。

(三)实质性测试存在问题

1、对往来款项的函证情况普

遍执行不到位。对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的审计程序有的只有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缺少必要的账龄分析和函证程序;有的虽然发函但在回函很少的情况下,没有执行任何替代程序即予以确认。如某事务所对某物资公司的审计,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为7225万元,占资产总额34.74%,未实施函证的审计程序,也未执行任何替代程序即予以确认。

2、存货监盘程序普遍实施不到位。对实物资产的审计,一般只取得了客户提供的明细表或者盘点表,没有事务所的监盘或抽盘记录,有的虽然有盘点或抽盘记录,但没有将盘点日的数据倒扎至报告日进行核对,使执行的审计程序不能达到审计目的;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执行监盘或抽盘的实物资产,没有执行相关的替代程序;底稿中缺乏审计人员对大额资产产权的关注,如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的发票、进口设备的报关文件、在建工程的施工许可证、房屋与土地使用权证及其有关的抵押事项等。

如某事务所审计的某装饰工程存货金额为1234万元,占总资产38.77%。其中工程施工1230万元,注册会计师未按工程项目编制明细表,未关注工程进度情况,也未进行实物监盘的审计程序。

3、长期投资底稿未标明投资比例及核算方法。对于合同约定所占比例较大的投资,没有检查长期投资是否采用权益法核算,没有对当期损益的调整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应编制合并报表进行判断。

4、收入确认不符合相关准则的规定。如某施工企业当期会计报表确认收入15.3亿元。注册会计师没有取得工程结算收入的确认依据,没有结合工程合同、工程进度等进行收入确认的判断,没有考虑收入确认方法队会计报表的影响。

5、被检查的多数事务所普遍存在对现金流量表审计的工作底稿不充分问题。

6、收集的审计证据不充分、不恰当,不足以对审计结论形成有力的支持。审计人员大量地复印企业的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盲目地搜集无效的审计证据,没有对证据的分析与职业判断轨迹与记录;有的出现审计证据不支持审计结论或二者不一致的情况;有的搜集审计证据不充分且目的性不强,凭证抽查比例过低,不能成为支持审计结论的依据;部分审计项目,对于重要事项没有取得审计证据,检查人员无法进一步判断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如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6.30%,但主营业务成本只增长了20.41%,XX年度收入增长主要为销售给单一客户,销售额为2,389万元,其中应收账款为1,437万元,该销售无主营业务成本。该交易为临近资产负债日进行的重大异常交易,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关注交易对象的财务状况、销售规模、偿债能力等;审计人员未对相关合同条款进行认真检查,未关注其销售是否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未关注公司是否已实际发货,未查阅到交货手续,未取得相关验收合格的证明。

7、审计意见类型不恰当。

(1)部分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保留意见不在正文中披露,而是采用审计事项说明方式叙述。

(2)审计报告中审计范围的界定不正确。某公司是合并会计报表,该所审计的是其母公司会计报表,仅对母公司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非合并会计报表,但是在审计报告范围段中的表述是“我们审计了后附某公司XX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以及XX年度的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无形中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方式替代审计报告意见,以此“规避”审计风险,造成审计意见不当。如某企业无形资产-专利XX年期初140万元,本年6月增加6000万元,期末无形资产余额6140万元,全年应摊销364万元而未摊销(受益期10年)。上述事项影响利润减少366万元(报表利润-85万元),仅在报表附注中说明未在报告中披露,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无保留意见不恰当。

(4)强调事项段所强调的事项不属于修订后《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规定的内容。如某公司根据与另一公司签订的协议,提取资产占用费324.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34.54%)计入“其他应付款”。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就此事项向B公司进行函证, B公司未予确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将此事项作为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

(5)企业会计制度运用错误,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如某审计报告意见段中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但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采取的会计政策是《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审计底稿的管理当局声明书中企业声明采用《企业会计制度》。

(6)没有充分考虑重大事项不符事项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某事务所出具的一份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底稿记录长期借款函证与报表差额较大, 注册会计师没有进一步检查差异原因;某企业1995年成立,XX年未编制利润表而将损益项目在递延资产核算、没有合并持股56%的子公司, XX年度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注册会计师本年度仍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

(7)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保留、对企业已接受并进行了调整的事项报,仍在审计报告中予以保留,盲目回避审计责任。

(8)对资不抵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关注不够,审计程序不到位。某事务所对资产总额为7365.89万元,净资产为-4549.29万元的某饭店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未关注其持续经营能力。注册会计师只索取饭店的科目余额表,在工作底稿中填列报表数字,极少地执行了审计程序,便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四、对此次检查的处理意见

针对上述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对审计过程中违规情节较严重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予以行业惩戒:

(一)对两家事务所予以通报批评:北京泳泓胜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宏大兴会计师事务所

(二)对三家事务所予以限期整改:北京同道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润诚会计师事务所、北京慧运会计师事务所

(三)对六家事务所予以谈话提醒:中诚恒平会计师事务所、中汉德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国信浩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联首会计师事务所、先峰荣达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今日升会计师事务所。

对以上事务所因审计报告存在问题签字注册会计师予以谈话提醒。

五、几点意见与建议

1、本着帮助教育与并罚并重的原则,我们对以上11家事务所发书面通知书,要求事务所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从告知之日起一个月内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协会,我们将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落实。并根据整改情况确定是否列入下

一年的复查对象。

2、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如对银行的函证,往往因银行不严格遵循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企业的银行存款、借款及往来款项函证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造成注册会计师不能很好履行对函证实施有效控制的程序。建议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函证收费高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章节范文9

关键词:非审计服务;风险导向审计;注册会计师

中图分类号:F23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7-0074-02

一、我国非审计服务的现状

1.我国非审计服务的特点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制度尚不完善, 企业规模较小, 还没有要求事务所提供非审计服务的观念, 因此我国非审计服务有以下两个特点:(1)非审计服务占业务收入的比重较小。会计师事务所还停留在财务报表审计、验资等业务上, 其收入占整个事务所收入的70%左右, 且呈稳步上升趋势。(2)非审计服务品种单一。事务所从事的非审计业务主要是企业纳税申报、记账、担任会计顾问、设计财务会计制度、参与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资产评估等。

2.我国非审计服务的内容

根据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开展的业务,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注册会计师非审计业务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除审计服务以外的鉴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非审计服务可以提供的领域也相应地扩大。 如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治理结构越来越完善, 有关各方要求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社会保障体系, 需要对养老金的运作当事人及其运作业绩进行认证;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关各方要求对网誉、信息系统进行认证。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根据本所的经营能力, 适当选择各种鉴证性的服务业务, 如: 1)网誉认证;2)系统认证; 3)养老服务认证;4)企业业绩评价认证。(2)会计咨询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为客户提供的非审计咨询服务多种多样,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主要的业务有: 1)税收方面的咨询; 2)管理方面的咨询;3)内部控制方面的咨询;4)资金运筹方面的咨询; 5)会计处理方法的咨

询。

二、非审计服务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影响

1.非审计服务有利于切实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高审计质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的重心前移,关注的领域更为广泛,既要审查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又要审查企业的经营战略,行业形势等环境,更要了解企业管理层的经营风格和品德等,以有效地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这其中的许多资料可能企业无法提供,或许不愿提供。注册会计师必须自行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积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审计服务使注册会计师能接触到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问题,对企业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并且这种了解一般在审计时段之外。因此,注册会计师能通过非审计服务敏锐地发现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

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非审计服务是审计服务的有益延伸, 是为了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及内部控制的设置状况,聘请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相关的非审计服务, 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约一定的沟通成本,对注册会计师来说能够提高其服务的附加价值, 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审计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服务属于高风险的业务, 而非审计服务的风险相对较低,如咨询服务, 除可能会出现客户违约责任的风险外, 一般不会对第三方产生法律责任的风险。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是以审计服务为主的单一经营结构, 会加大事务所的经营风险; 增加非审计服务后能够分散风险, 降低事务所的整体经营风险。非审计服务的收费一般比较高,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壮大, 应该开展不同于审计服务的业务,财务上才有更大的保证, 才有能力承受失去某个客户或审计失败造成的损失。

2.非审计服务可能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各大会计公司大力发展非审计服务的同时, 非审计服务的弊端也开始显露出来。注册会计师同时提供两种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提高效率, 如果因提高效率而节省的成本归事务所所有而不是转移给客户, 那么,同时提供两种服务就可以为事务所带来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有可能使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的立场, 因为注册会计师可能担心坚持原则会失去这些购买非审计服务的客户从而失去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Simunic (1984) 通过实证发现: 购买非审计服务的客户, 支付的审计费用也更高, 表明节省的成本没有转移给客户。但Simunic没有得到非审计服务降低审计独立性的直接证据。审计收费使客户和注册会计师之间建立的经济关系, 有可能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程度, 而非审计服务收费将会使事务所与客户的经济关系更为紧密,甚至形成对客户的经济依赖。[LL]

三、非审计服务的发展策略

1.完善有关法律规定。非审计服务的内容比较繁杂, 所以难以对非审计服务制定一套具有较强技术性和操作性的技术标准, 但可以对非审计服务标准进行原则上的规定。比如: 修改 《注册会计师法》,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的范围、制定执业标准或原则。

2.强化审计报告对非审计业务的披露。如果某事务所同时为一个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 则应该在审计报告中披露所提供的非审计服务的类型、明细情况、收费金额等相关信息, 让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否受到了影响, 对审计报告有正确的理解。如果非审计服务的收入超过50%,应及时将提供审计与非审计服务的机构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