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集锦9篇

时间:2023-10-16 10:34:08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范文1

关键词:护理干预;助产; 耻骨弓; 宫缩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05-01

分娩中发生新生儿骨折是一种意外,多发生在助产手术过程中,多见于难产产妇;骨折部位多见锁骨骨折、肱骨骨折、股骨骨折及颈骨骨折等。新生儿骨折后经过治疗愈合率秀高,但是容易给产妇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因而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1]。为了探讨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分折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我院产科,随机分组。观察组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年龄在22-3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2.2)岁,孕周在37-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8±2.0)周,初产妇124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助产护理,年龄在22-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8±2.5)岁,孕周在36-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6±1.9)周,初产妇120例,经产妇2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助产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

1.2.1常规助产护理: (1)临床观察: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心情况,如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面色等,如果胎儿分娩异常或产妇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及时进行抢救,并通知医生。(2)协助分娩:对产妇进行协助分娩护理,如果耻骨弓偏低或者胎儿体型较大时,产妇容易发生肩难产,护理人员要知道产妇采取半卧位,并且弯曲下肢抱大腿,双脚贴近腹部两侧,双手抱住大腿并且双肘同时进行弯曲,与产妇宫缩频率一致用力向后拉;如果胎儿为头位,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采取膀胱截石位;护理人员在进行助产护理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并且熟练掌握分娩技巧,从而使胎儿头部有效复位,或者进行向外旋转,以达到肩部下降的效果;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肩难产,要采取延长会阴切口等措施,而且整个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和对腹部进行加压[2]。

1.2.2护理干预:(1)产前干预:在产妇分娩前要进行各项评估,掌握胎儿大小与产道产力、耻骨弓情况的关系等,并且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指导产妇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进行屏气用力方面的练习。(2)心理干预:由于分娩给产妇带来的疼痛,而且产妇容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使产妇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因而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及时与产妇进行沟通,通过向产妇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述分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从而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分娩的信心,以减少难产等的发生,并且使产妇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进行分娩,以降低新生儿骨折的发生。(3)产后干预:在胎儿娩出后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新生儿的骨折情况,如果出现骨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3观察项目:新生儿骨折发生率,包括锁骨骨折、肱骨骨折和股骨骨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骨折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骨折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安全,也容易给产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骨折与阴道难产、胎儿大小、助产技术等因素有关[3],因而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产妇的指导,避免难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亚波,薛燕.产伤致新生儿骨折12例临床保守治疗的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7):95-96.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范文2

关键词:孟氏骨折 手法整复 辩证施护【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31-02

Monteggia(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临床上多见于儿童,约占全身骨折的1.7%。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致伤,但临床上以间接暴力致伤为多,根据发生机理不同,临床上按Bado对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分型分为4种类型,即①Ⅰ型(前脱位)桡骨头前脱位,尺骨骨干或近侧干骺端的短斜行骨折或青枝骨折;②Ⅱ型(后脱位)桡骨头向后方/后外侧脱位,尺骨干骺端骨折;③Ⅲ型(外侧脱位)桡骨头向外侧脱位,伴尺骨干骺端青枝骨折;④Ⅳ型(前脱位伴桡骨干骨折)损伤类型同Ⅰ型,桡骨干骨折位于尺骨骨折[1]。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1月共治疗40例儿童孟氏骨折,经郑氏手法复位小夹板、钢丝托外固定治疗后根据不同时期的症候进行了中医辩证施护,教授功能锻炼方法,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40例均为儿童新鲜闭合性孟氏骨折。来自本院2012年09月-2012年11月的门诊患儿,年龄3-14岁,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8岁。按Bado对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分型:Ⅰ型19例、Ⅱ型4例、Ⅲ型15例、Ⅳ型2例。经郑氏手法复位后小夹板、钢丝托外固定。

1.2 方法。根据中医护理原则,按照骨折后不同时期辨证施护,针对40例儿童新鲜闭合孟氏骨折患儿,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护理原则。以中医整体辩证的原则,指导整个施护过程。护理工作应重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整体观念出发,调情志,情志舒则气血相和;按三期辩证指导合理饮食,调补肝肾,肝血充盈,肾精充足,筋壮骨强;特别是骨折复位后易发生疼痛、肿胀、缺血等症,予以密切观察,对症护理,倡导动静结合,分期指导功能锻炼,做到辩证施护,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

1.2.2 辩证护理措施。

1.2.2.1 情志护理。多与患儿及其家长交流、沟通,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开导患儿接受疾病的发生,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讲故事、听音乐,做游戏等活动。使患儿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病人骨折后,因皮肉、筋骨的伤痛,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不适。中医认为“忧伤脾,恐伤肾,怒伤肝”[2],肝肾亏虚,则筋骨无以濡养,脾胃失于健运,则气血无以化生,筋骨无以濡养,均可影响骨折的愈合。护理中应重视患儿的情绪变化,掌握患儿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做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护人护心。

1.2.2.2 饮食调护。《素问》说:“毒药功邪,五合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吸之,以补精益气。”[3]尤见饮食调理的重要性。骨折初期(15天以内):络脉受损,气血凝滞,淤积不散为肿为痛,发热、纳呆。饮食宜清淡、消化、通便、理气,如粥、面条、新鲜蔬菜、山楂、香蕉等。骨折中期(15~30天)瘀未尽去,筋骨未连,饮食宜健脾和胃,调和营血,接骨续筋。大量补充维生素及钙质,如牛奶、鸡蛋、排骨汤、萝卜粥等。骨折后期(1月以后):瘀肿已散,筋骨未坚,病久正气亏,虚则补之。给予动物肝肾、骨头汤、炖甲鱼、黄芪炖乌鸡等,以调养气血,滋补肝肾,强壮筋骨[4]。按三期辩证施食的同时,应考虑小儿“脾常不足”,宜少量多餐。“食贵有节”,定时定量。如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应予以纠正。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饭前督促或协助患儿洗手。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范文3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057-02

小儿股骨干骨折较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大腿肿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有假关节活动。股骨上1/3骨折,近骨折端呈屈曲、外旋和外展移位;股骨中1/3骨折后的移位多与暴力方向有关;股骨下1/3骨折,可向后移位,易损伤股动脉和坐骨神经[1]。小夹板外固定配合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方法[2]。由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欠佳,所以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双腿垂直悬吊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26例,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6例股骨干骨折小儿采用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下肢悬吊皮牵引治疗并给予细心的护理,26例骨折患儿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8~12.5岁。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

2 护理体会

2.1 牵引前的护理

先用肥皂水擦拭双下肢皮肤油污,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涂上安息香酸酊或滑石粉,以保护皮肤,增强胶布的黏度。如有皮肤外伤,应先换药,待伤口愈合后或避开伤口行皮肤牵引。

2.2 针对疼痛的护理

2.2.1 了解疼痛的原因,疼痛常由骨骼损伤、软组织肿胀、外固定物过紧、开放性骨折、感染等引起,四肢严重的疼痛还应考虑骨筋膜室综合征所致。

2.2.2 对疼痛的评估,对于婴幼儿医务人员要完全了解疼痛感受几乎是不可能,因此其父母对病情密切观察非常重要,对疼痛评估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婴幼儿的哭闹为疼痛的最显著的信号,应仔细观察,从中作出判断。学龄前儿童,可教他们用语言表达有关疼痛问题的方法,学龄儿童已能明确地描述疼痛的性质、程度,他们能采取一些自我止痛方法,如放松、分散注意力等。

2.2.3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检查患肢肿胀、皮温,肢端血液循环,肢体远端活动情况,牵引或外固定效果及肢体摆放位置等,如有异常及时纠正。

2.2.4 对损伤引起的反应性疼痛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冷疗、热疗等对症治疗。告之患儿家长,如疼痛持续,经上述治疗不能缓解或肢体有异常感觉者,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2.5 在进行检查或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给患儿造成痛苦,以鼓励形式取得患儿配合。

2.3 牵引时的护理

先以手法复位,用小夹板外固定整复骨折,再用双下肢悬吊皮牵引。牵引的重量以双侧臀部能离开牵引床面为宜。皮牵引时应注意[3]:①每日检查包扎的绷带和粘贴的胶布有无脱落,皮肤有无过敏,如出现局部发痒、红肿、水疱,多为皮肤对乳胶过敏引起,应及时除去胶布,局部涂炉甘石洗剂等,水疱应以消毒注射器抽吸,涂以抗菌软膏,用消毒纱布包扎。②保持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纵轴方向一致,经常检查牵引装置,如出现牵引方向偏移、牵引带松散或脱落等问题应及时调整或重新包扎,以保持有效牵引力。如需上下移动患儿身体时,必须先取下牵引锤,并应有一人牵拉绳索保持牵引力,然后再搬动患儿。③每日测量患肢的长度,与健肢进行对照,一般应与健肢长度相等,或稍长0.5 cm,以调整牵引重量。④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足趾的皮肤色泽、温度、弹性,足背动脉搏动,疼痛或异常感觉等。如发现患肢肿胀、皮肤发冷呈青紫色、感觉麻木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放松绷带。⑤保持皮肤的清洁,每日擦洗,特别注意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调节室内温度,天气炎热时防止发生痱子,防止蚊虫叮咬。

2.4 合理营养

对于骨折儿童的饮食安排应保证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充足、钙质丰富的饮食。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较健康儿童有所增加,尤其是伤情较重、出血量比较多、身体较为虚弱的患儿。饭菜的品种也要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的搭配,以促进患儿的食欲,有利于早日康复。传统多主张骨折病人要多吃些骨头汤,因骨头中含有丰富的钙和磷,其他如虾皮、白米虾、银鱼、蛤蜊、牛奶及奶制品、鸡蛋、芝麻酱、豆与豆制品、海带、发菜等食物也比较好。维生素D能增加钙的吸收和利用,与维生素C合用能促进胶原纤维形成,有利于纤维骨痂的连接。脂肪酸有与钙相结合而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的弊端,故饮食中脂肪量宜少而不宜多。在严重的骨折,例如多发性骨折、开放性骨折、股骨颈骨折等的早期,应该限制脂肪摄入量,以防止发生脂肪栓子引起栓塞。因骨折是需要卧床休息的,故要适当吃些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和水果,以防止便秘发生。不要因活动不便怕增加尿量而有意限制饮水。对幼儿及需仰卧位喂饭的患儿,不可大口喂食或哄逗患儿,以免发生误咽、呛咳甚至窒息等严重的后果。

2.5 解除牵引后的护理

患儿骨折虽已愈合,但在解除双下肢悬吊皮牵引的早期,仍需抬高患肢,同时指导家属学会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关节僵硬者可用频谱仪局部照射,或用中药熏洗。

2.6 正确的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患肢迅速恢复正常功能。功能锻炼必须按一定的方法循序渐进,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小儿股骨干骨折则先要求关节功能恢复,再行负重训练。由于小儿有好动的特点,只要不痛就会自动使用肢体,因此一般不会发生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也不需要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护理。但损伤早期由于疼痛,恐惧,自我保护表现非常强烈,使早期锻炼难以进行。故在锻炼前要加强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信赖,锻炼时应具极大的耐心,必要时酌情使用镇痛药物,尽量减轻锻炼时的痛苦,争取初次锻炼成功。在锻炼形式上应考虑患儿的身心特点,注意趣味性,游乐性,在锻炼与游戏中,通过提供玩具及讲故事等形式给予补偿,与患儿建立感情。对年龄较大的患儿给予讲英雄故事,表扬勇敢者等形式取得患儿配合,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在损伤后期锻炼时,由于疼痛消失,患儿在伤肢的活动使用中不注意自我保护容易造成活动过度而致再损伤,应加以保护。

3 健康指导

小儿股骨干骨折一方面因肢体疼痛及活动受限,而使患儿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怨恨等情绪;又因骨折后需长时间的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或担心肢体致残,而使患儿出现疑虑、不安、恐慌或萎靡情绪;年长患儿因肢体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丧失而悲观失望、厌世甚至轻生;另一方面家长缺乏本病的知识,担心患儿的病情会对今后造成影响,而出现痛苦、焦虑、担忧、歉疚等情绪。所以对小儿股骨干骨折应给予健康指导,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有关骨折的知识,教育患儿注意安全。加强锻炼,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或适当的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9.

[2]魏晓春.双腿悬吊皮牵引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1):61-62.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措施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最常见的,发生于头位生产肩膀产出困难或臀位产,在锁骨处可摸到骨辗轧声,患侧的惊吓反射消失,治疗上以手臂和肩膀固定,会自动愈合。锁骨骨折用任何外固定方法均能愈合,但保持解副位置却不容易,如错位愈合,一舱不影响功能、故治疗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早期活动患肢为主[1-2]。由于症状轻、预后良好,常被临床工作者所忽略。文章具体探讨了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统计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分娩的6 263例新生儿中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21例。本组产妇6 225例,年龄20~43岁,孕周35~41周。顺产4 443例(其中早产265例、产钳17例),剖宫产1 782例,发生锁骨骨折的共21例。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34%(21/6263)。本组病例孕妇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分娩时均行会阴侧切。本组病例21例新生儿中,体重在3 000~4 300 g之间,其中3 500 g以上13例,占61.9%。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评分为6~10分,5 min评分为10分。21例锁骨骨折中,阴道分娩发生右锁骨骨折15例,左锁骨骨折6例。

1.2  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临床表现为哭闹、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患侧锁骨局部肿胀、淤血、骨擦音。患儿不完全性骨折一般不需固定,4例骨折断端错位采用“8”字绷带固定,所有病例均于1周后骨痂形成,与母亲同时出院。

2 讨论

新生儿产伤是指分娩过程中因机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损伤。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产前检查及产科技术提高,产伤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单位[3]。锁骨骨折是产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分娩方式、胎儿娩出方位及出生体重有关。大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故易漏诊,但患侧上臂活动减少或被动活动时哭闹,痛、骨玻璃音,甚至可扪及骨痂硬块,患侧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后除具有骨折症状外,还可见患侧肢体自主动作减少,这种情况易被误为瘫痪,但它并非神经损伤所致,故称假性 瘫痪。此外,给小儿换尿布、穿脱衣裤或擦身洗澡移动某侧肢体时,常有不明原因的突然啼哭,这是骨折断端移动而引起的疼痛。此时,必须将患侧肢体暴露,并与另一侧肢体进行对比检查,常能发现异常。锁骨骨折症状有时并不明显。直到骨折已愈合,在胸廓上方锁骨处出现橄榄大小的肿物时才引起注意。家长发现上述情况不必担忧,这是骨折愈合所产生的新生骨,即使骨折断端位置未对齐,甚至畸形愈合,对日后功能影响也很小。

本组21例锁骨骨折均系阴道分娩,显示新生儿锁骨骨折与分娩方式有密切关系。产程中因胎方位异常造成产程停滞,行产科干预,手转儿头后有部分胎体未能完全转至与胎头方位一致,易造成锁骨骨折。另有报道称,胎儿未娩出时,胎体在宫内转位幅度过大,也可导致骨折。

新生儿平时表现很好,奶吃得好,觉也睡得足。可是,只要一抱,孩子就哭闹。受伤的地方可能会有些肿胀、一碰就疼得哭闹不止。马上和医生联系,暂时不用再抱新生儿。新生儿锁骨骨折不需要特殊固定,一般10~14 d愈合。千万不要试图碰宝宝受伤的骨头,更不要擅自移动宝宝,让他保持原样。马上给急救中心打电话,冷静的说出孩子的状况和你所在的位置。在等待急救人员的时候,找一块干净的布,甚至撕掉你的衬衣,压在出血的地方,帮宝宝止血。胎头娩出后不要急于娩肩,给新生儿充分时间外旋转、复位。严格掌握催产素的应用原则,避免宫缩过强导致急产。尽量避免腹部给压。

3 参考文献

[1] 向亚利,郑乐知.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28(1):9.

[2] 温新兰,潘玉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学,2011,18(1):1.

[3] 李雪兰,洪小娟,李春芝.80例新生儿锁骨骨折X线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0,29(1):2.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39-01

股骨粗隆下骨折属于股骨颈骨折的一种类型,幼儿骨折与成人骨折有很大不同,发病率较低,约占儿童全身骨折的1%.大部分为高能创伤所致 [1]。小儿受伤后主动配合治疗的自制力较低,治愈时间迁延.随着骨科手术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用角度型截骨板治疗小儿的股骨粗隆下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缩短了病程.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1月至多2010年1月,共约12例小儿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患儿行角度型截骨板内固定手术.其中男孩5例,女孩7例,年龄2~9岁,平均6岁.均有髋部肿胀,压痛,X光显示骨折断端向前外侧呈角,髋膝关节功能障碍.

2 手术方法

患儿取患侧侧30度,常规消毒铺巾.自股骨粗隆下取骨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股外侧肌.行骨膜下剥离,显露断端.直视下手法复位.满意后取2.0mm克氏针临时固定,C型臂X光机透视.于股骨颈中部,选用120度导向器的引导.植入导针,直达垢板下,测量拉力螺钉长度后与4孔角度钢板,延导针方向加压固定近端骨折端,再依次植入4枚皮质骨螺钉锁紧骨折远端。C型臂X光机透视满意,冲洗创面,放置引流后逐层缝合。

3 结果

本组12例患儿手术时间均在1.5-2小时内完成。术中出血量约为80毫升,人字石膏裤固定6-8周。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伤口I期愈合。8周复查X光片,骨折端愈合良好。

4 护理

4.1术前准备

4.1.1术前访视 术前1天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查阅病历,了解患儿生命体征及各项化验数据,检查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情况, 与家属沟通,询问过敏史及患儿生活习惯。根据掌握的基本信息,对患儿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提前选择合适的静脉。向患儿家属介绍与手术有关的知识,与患儿进行交流,建立互信关系。

4.1.2 物品准备准备小儿股骨手术器械, DHS内固定器械1套,选择能透过X线的手术床,一次性C臂X光机套,电刀,小儿负极板,吸引器,无菌电钻,垫,急救药品等。连接电灼,吸引器,C型臂的电源处于备用状态。

4.1.3 仪器准备吸引器置于术者及麻醉医师身旁备用,将C型臂X光机置于小儿髋部适当位置,以不影响手术操作及无菌要求。

4.2 术中配合

4.2.1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在手术台上保持手术器械无血迹,擦拭干净,且采用器械分开放置。提醒协助手术医师保持活动性C型臂机头的无菌状态。手术显露及复位,安置螺钉阶段容易出血,护士要有预见医师下一步操作的意识,准备好手术医师需要的电刀,明胶海绵,骨蜡等。

4.2.2 巡回护士配合

4.2.2.1加强保温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 [2],加之手术间环境,物等影响,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4-26度,湿度控制在50-60%。自患儿入手术间后注意保暖,同时输入的液体及血液制品,使用液体加热恒温箱加温至37度,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并防止体温下降[3]。

4.2.2.2 麻醉配合协助麻醉医师给予患儿基础麻醉同时,配合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牢固固定气官导管,严防术中脱管,导管曲折和蹋陷。时刻细心观察患儿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时与麻醉医师沟通。

4.2.2.3 摆放患儿麻醉后取仰卧位。于患侧髋部后方垫一小型沙袋,髋部高于手术台,下肢用海绵枕抬高,健侧下肢伸直用约束带固定。视患儿年龄及体型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垫。健侧输液上肢外展,注意保持功能位,维持通畅的输液通道。另一上肢屈曲约束固定于胸前。注意摆放时,保护气管插管不被脱出,受压部位的骨隆突出处(枕后 足跟)选用合适的软垫保护以防压伤。

4.2.2.4 皮肤护理小儿的皮肤娇嫩,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防止皮肤擦伤。使用小儿血压袖带,无损伤粘布及柔软的垫。皮肤消毒液选用对皮肤刺激小的0.5%碘伏。使用小儿负极板,将负极板按放在患儿健侧大腿上。并保证有效的接触面积。术中使用电刀时,注意调节合适的输出功率。

4.2.2.5 控制感染骨科手术无菌要求严格。术中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严格控制手术间人员数量,不能随意走动,减少感染率发生。

4.2.2.6 手术结束行石膏裤外固定。要注意保持姿势相对不变,手掌扶持石膏,避免用手指抓持,以免石膏内陷压迫皮肤造成压疮。

5 护理体会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及发展,手术是治疗小儿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创伤较大,因为小儿各器官发育及生理调节功能不完善[4],术中病情变化快,为了减少患儿不良刺激,避免意外和并发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同时做好严密的观察和安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吉士俊.小儿髋关节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63.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范文6

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宝宝每天不是爬高,就是四处乱跑――这令他的骨骼处于极易受伤的状态。骨折有什么表现?如何正确处理呢?爸爸妈妈们还真需要略知一二骨折紧急处理

不同部位的骨折,紧急处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上肢骨折

儿童骨折60%~70%为上肢骨折,部位多为腕、肘、肩关节处。

紧急处理

家长应立即将其受伤上肢屈肘90度置于胸前,用布或丝巾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悬挂带,将受伤的胳膊挂在未受伤的肩膀上,然后在脖子后打结。或将受伤肢体摆放至其舒适位置,简单制动。

切忌按揉肿胀部位,以防加重损伤。若现场有条件的,可用书本、木板等进行简单的固定,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下肢骨折

下肢骨折主要是小腿或大腿骨折。

紧急处理

1 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2 在医护人员不能及时赶来的情况下,先用夹板(如木头、金属或塑料,卷起来的报纸或杂志也可以)固定住受伤部位。用布或胶带将夹板牢牢地固定在受伤的肢体上,要把伤肢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限制其进步活动。先绑骨折上端,后绑下端。但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如果骨折部位为开放性骨折,不要试图把外露的断骨复位,要先用消毒纱布包扎患处,再用夹板固定。无夹板可用木棍、树枝、竹竿等代替。包扎时,要在夹板上垫以衣服或旧布等软物,以防皮肤受损。

3 如果有条件,也可按上面方法简单处理后,把宝宝腿部放在一块平的木板上送医院。

头骨骨折

头骨骨折可以引起大脑或脊髓受伤,所以一旦头部受伤,一定要去医院检查。

紧急处理

1 马上拨打急救电话或迅速送至医院。保护头颈部,限制活动。注意在搬动宝宝时水平搬动,保持头、颈、脊柱在同一个水平面。避免造成进步损伤。

2 不要从受伤处取走任何异物。

3 如果有伤口出血,要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盖住伤口,进行止血。

鼻骨骨折

如果宝宝的鼻子遭到重击,出现疼痛、肿胀、鼻子弯曲很可能是骨折了。

紧急处理

1 先冷敷鼻子消除肿胀,然后带宝宝去看急诊。

2 请耳鼻喉专家诊治,因为重新正骨必须是在伤后5-7天之内进行。不然,骨头就会在折断的地方开始生长愈合。

腰或肋骨骨折

腰或肋骨等部位骨折比较严重,因为这些骨骼保护的是重要脏器。

紧急处理

1 应马上打急救电话,找一块木板,未经专业培训过的父母切忌自行搬动宝宝,最好由专业救护人员将宝宝运送到医院,争取尽快诊治。

2 在送宝宝去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轻、稳,以免加重损伤。

3 切忌背着或抱着宝宝移动,否则可能会因骨折部位活动错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宝宝骨折后居家护理

宝宝骨折处理过后,大多数时间可能在家休养,妈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 石膏固定后,妈妈要密切观察宝宝远端肢体温度和感觉是否正常,肤色是否红润,能否伸屈活动。如发现肢体肿胀、发凉甚至苍白、发紫、麻木和不能活动,都应马上送医院复查,必要时由医生拆开石膏重新包扎固定。

2 未经医生允许,千万不能随便松紧外固定带子,以防骨折再移位。石膏固定的松紧度,以肢体在石膏内不空、肢体末端无异常症状为宜。

3 要注意保护好石膏,严防折断、脱落和受潮。肢体骨折可用枕头和毛巾等抬高患肢,高度可稍超过平卧时心脏的水平位置,以利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患部肿胀、疼痛,促使骨折愈合。

4 保证宝宝充分休息,注意观察宝宝的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状况。儿童骨折,即使是上肢骨折,也应卧床休息3~7天,以利骨折的固定和康复。

5 加强营养。骨折宝宝主要应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骨折初期,饮食宜清淡有滋味、容易消化,以刺激食欲。可多喝一些鱼汤、肉汤和蛋汤等。以后根据宝宝的食欲,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蛋以及大豆制品等。维生素对骨头的修复也很重要,应鼓励宝宝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也要适当让宝宝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牛奶和大豆制品等。有些妈妈认为骨头的含钙多,能促进骨折愈合,于是天天给宝宝喝骨头汤。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骨折后的一段时间内,骨内钙质会向血液中转移,从尿中排出,如食物中补钙过多,反而有可能增加尿路结石。

6 要注意肢体早期功能的锻炼。在医生指导下,妈妈应帮助宝宝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刺激骨痂生长、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骨折信号

骨折后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皮肤颜色发红发暗。家长还可进一步观察:

1 严重时出现肢体畸形,如局部短缩、扭曲、旋转等。

2 局部活动后疼痛加剧。

3 移动受伤部位可听到骨断端有断骨摩擦的声音。

4 如果碰到其骨折部位,宝宝可能会疼得哭起来。温馨提示:如果判断宝宝可能出现骨折,爸爸妈妈首先要冷静,因为你的一举一动宝宝看得很清楚,他会因为看到你脸上的恐惧而变得更害怕。他肯定会哭闹不止,甚至由于不当活动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你的恐惧与焦虑也会影响到紧急处理是否准确到位。

宝宝骨折QA

Q 骨折时还伴有出血怎么办?

A 当宝宝有出血时应立即止血处理,对于骨折处出血,在送宝宝去医院前,可以先用干净的毛巾压住伤口。不要试图把变形或弯曲的肢体弄直,也不要将突出伤口外的断骨塞回伤口内。如果出血较严重,可用布条、松紧带缠绕骨折的肢体,以压迫止血,但要注意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骨折的肢体缺血。

Q 宝宝骨折后会恢复如初吗?

A 一般可以。由于儿童是在不断地生长发育的,好像生长中的小树苗,儿童骨折创伤有其特点,大多数骨折可以用手法复位治疗,而且某些情况下,即使骨折复位“效果不佳”遗留有“错位”,儿童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塑型能力,使一些骨折畸形愈合后自行纠正,对于一些四肢骨干部位的错位可以在1~2年内自动纠正,甚至看不出曾经骨折的痕迹。

Q 宝宝骨折也要养100天吗?

A 由于儿童的生长旺盛性,对于成人可能2~3月才能愈合的骨折在儿童可能1个月就达到愈合标准了,而且骨愈合的质量优于成人。

预防骨折这样做

跌倒及高处摔下是导致宝宝骨折的危险因素。事实上,6岁以下的宝宝因跌倒而骨折的比例高达其他人群的两倍之多。因此平时看护宝宝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在沥青或混凝土等坚硬的地面上玩耍,要尽量选择有覆盖物,或有沙土、草地的地方玩耍。

2 将宝宝爱爬上爬下的家具如椅子、沙发等放置在有地毯的地方,并远离窗户。在所有的窗户上都安上防护栏。

3 在家庭楼梯的上下两端都安上安全门,上下楼梯要有人保护宝宝。

4 在家中或是公共场所,如果刚擦过地,一定牵着宝宝手,不让宝宝跑动。游泳池在没有大人监护的情况下,坚决不要让宝宝单独在泳池边活动。告诉他们在泳池边一定要慢慢走,绝不能跑。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范文7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发生率占肘部骨折30 %~40%,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2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超肘腕关节固定,同时配合精心的居家护理和协助康复锻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5 岁~13岁,平均6.8 岁;其中5岁以下5例,6岁~7岁11例,7岁以上8例。全部为闭合性损伤,采用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超肘腕关节固定。

1.2 疗效评定标准 ?优:肘关节屈伸范围比健侧小30°以内,骨折愈合好,无并发症;良:肘关节屈曲110°,活动范围> 70°,骨折愈合好;可:肘关节屈曲100°活动范围在50°~70°之间,有并发症;差: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有严重并发症如骨化性肌炎、骨不愈合等。

1.3结果 ?本组24例,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时间2年。功能恢复情况:优为19例(占79.2) ,良为2例(占8.3% ) ,可为2例(占8.3%) ,差为1例(占4.2%) 。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肿痛刺激,使患儿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护士要以和善亲切的面孔多与患儿接触,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对年龄较小的患儿,经常亲密的拥抱、抚摸、逗引和提供玩具,努力解除患儿的恐惧心理,满足他们的心理舒适。另外,父母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的心理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故对患儿家长的宣教尤为重要,须晓知以理,帮助家长了解病情,正确对待患儿的疾病。

2.2 饮食护理: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气血两伤,应让患儿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汤、瘦肉粥、新鲜蔬果等,忌食刺激性及油腻食物。骨折中后期,骨痂形成,骨折临床愈合,应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钙高的食物,如骨头汤、瘦肉、虾皮、紫菜等,以强健筋骨、促进骨折及早愈合。

2.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 3. 1 血管神经损伤和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在整复固定后的48~72h内,肢体肿胀可以对血管神经产生压迫致继发性损伤。此外,反复整复、血肿过大、外固定物过紧、固定时肘的屈曲度过小等因素可阻碍血液的流通。因此,我们需重点观察皮肤色泽、皮肤温度、 肢端动脉搏动、疼痛、肿胀情况以及指的主动性运动等。在骨折或整复后早期予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30°,可以预防和减轻患肢水肿。

2.3.2 骨化性肌炎及关节功能障碍 ?本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发生1例骨化性肌炎,其主要原因为:①反复粗暴的手法复位加重软组织的损伤和异位骨化;②家长心切,强迫患儿过早行骨折部位肌肉功能锻炼。因此,至少2周内避免骨折部位肌肉的强力锻炼。指导功能锻炼时应耐心细致,指导家长不可急功好进。

2.4 功能锻炼指导 :一般复位固定后即开始指导患儿练习握拳、伸指、腕关节伸屈活动。每天3~5 次,每次20~30 下,逐渐增加。3~4周后指导其做肩关节内收外展活动以及肘关节伸屈活动,可以让患儿两手在胸前十指相扣,屈肘45°,用健肢带动患肢,先使肘屈曲120°,双上臂同时上举,再慢慢放回原处。早中期禁做上臂旋转活动。外固定解除后进行肘关节伸屈锻炼,配合被动锻炼。禁止患者家长为了急于恢复肘关节活动度而采取粗暴的手法进行关节被动锻炼。由于患儿年幼、主动性差,应反复向家长及患儿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制订详细的锻炼计划。

3小结

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年龄小,不善于表达自身情况,因此,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协助观察,对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非常重要。同时指导患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也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 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582 ―585.

[2] 谢秀霞,柴翠萍,林文霞.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骨牵引术中的舒适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6 ,13 (3):521-522.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范文8

关键词:医整骨法;小儿尺桡骨双骨折;效果

尺桡骨骨折在上肢骨折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类型,多见于小儿和青少年,其中小儿尺桡骨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类型的3%~6%[1]。近年来,尺桡骨骨折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由于小儿的骨骼在生理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跟成人相比区别较大,因此小儿尺桡骨骨折在诊断和治疗方法上与成人相比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研究中医整骨法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68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5.58±1.22)岁;采用传统手术复位法。研究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6.34±1.45)岁;采用中医整骨法。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诊断及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尺烧骨骨折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通过,并与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开放性骨折患者,排除全身性慢性病或有其他重大伴随病症患者,排除其他原因导致肢体功能受限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复位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整骨法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步骤:①拔伸旋转。患儿采取坐位或父母抱坐位,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合作的状况,采取氯胺酮药物麻醉或臂丛阻滞型麻醉,麻醉生效后,对肘关节做90°屈曲,同时对肩外展开90°,并将前臂放于旋前位。安排助手对患儿的前臂进行持续性的对抗牵引,时间3~5min,以纠正重叠性的移位和成角移位。②夹挤分骨。在助手的帮助下保持牵引,医务人员用两手的拇指进行挤按,示指、中指和环指分开,放在患儿的掌侧及背侧,顺着前臂纵轴的方位对相应的骨间隙进行夹挤,将靠拢中间位置的桡尺骨断端分别向桡侧及尺侧分离开,并使骨间膜紧张。通常上述两个步骤完成之后,已能使一根骨端对位。③折顶回旋。拔伸通常无法完全纠正重叠性的移位,因此,医护人员在保持分骨的前提下,应用两手拇指将仍在错位的骨端,从背侧对骨折断端进行推按,其余4 指向掌侧下陷的骨折进行托提,向原成角错位方向逐渐增大成角。当突出的骨皮质及下陷的骨皮质发生对端相顶之后,快速折返。折返时医护人员的拇指应仍将顺背侧突其的骨折断端向掌侧进行推按,其示指、中指和环指应用力将下陷骨折另一端向背侧进行托提。若骨折端产生背向移位情况,应结合损伤机制采取回旋手法。如果患儿远侧段的骨折由扭转暴力导致,应以骨折近端作为轴心,对骨折远端进行回旋;如果骨折由手掌撑地暴力导致,且近端出现旋转并导致背向移位,可以以远端为轴心进行回旋。两手握住骨折的远端和近端,用一只手固定住近端或远端,另一只手在两骨端贴紧的情况下按原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旋,纠正背向位移,并让断端相吻合。若骨折端比较平整,未发生显著的凹凸,则表示骨折复位成功。然后在骨折处设分骨垫,经过C臂透视且对复位情况满意后,用小夹板做外固定处理,并用旋中板在中立位处对患儿的前臂进行固定。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静脉滴注七叶皂苷药物或甘露醇以缓解水肿。6~8w后,拆除石膏并进行X线照射,查看骨折的愈合情况,如果骨痂过少,还需继续进行固定。

1.4疗效标准 治疗后,对两组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其中,骨折显示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形成连续性骨痂,患者生理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为治愈;1/3以上骨折对位,对线效果较为满意,前臂旋转的受限程度小于45°为有效;伤肢的畸形症状未愈合,功能障碍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组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x±s),计数资料检验采用χ2,P

2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47%,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3讨论

小儿尺桡骨骨折的产生原因主要分为三种:病理因素、意外伤害和虐待骨折。由于儿童天性好动,不慎跌倒时经常以上肢来支撑身体,导致上肢的前臂及腕部常常承受较大的暴力,进而造成尺桡骨骨折。尺桡骨骨折分为多种类型,从传统角度进行分型,有尺桡关节脱位骨折和尺挽关节完整骨折;从尺桡骨骨折完全度进行分型,有完全骨折、青枝骨折和可塑性变形;从骨折水平进行分型,有近端骨折、中段骨折和远端骨折。由于儿童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因此在小儿尺晓骨骨折中,很多骨折的移位情况并不严重,其骨骼生长的速度较快,因而骨折愈合的速度也较快,同时,由于儿童尺桡骨的塑形能力较强,可以在没有完全复位的情况下,利用骨膜和骺板进行矫正,恢复正常功能。小儿尺桡骨骨折中骨不连的症状较少,很多骨折的愈合速度都较快。但如果发生其他疾病,则有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而关节内移位的骨折则可能导致骨不连[2]。

近年来,临床上对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后患儿的创伤较大,治疗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医护人员更倾向于以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在中医骨伤科中,通常以整骨复位手法进行治疗,对患儿的新鲜骨折,需要在掌握骨折的移位情况后,再决定骨折的复位方法。中医中整骨复位的方法主要有拔伸、端提、旋转、纵压、挤按、分骨和折顶七种。

由于儿童遭受暴力时离地的距离较远、反应的时间较短、创伤的速度较快,因而小儿尺桡骨双骨折通常有以下特点:尺桡骨的下端骨折比例大;骨折移位的类型背侧移位为主,并多合并各种程度的桡偏移位;如果出现重叠移位,骨折的情况都比较严重,骨折端大多是斜型骨折或横断骨折。在前臂双骨折的患儿采用整骨复位手法时应先在牵引下分骨,使骨间膜的间距得到恢复并保持,再进行复位。外力、肢体重力和肌肉牵拉力是造成骨折移位的主要力量,损伤形成时外力消失,但肢体重力和肌肉牵拉力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对肢体重力和肌肉牵拉力的消极影响进行克服,并转变成积极影响[3]。同时,骨折复位以后,应对患儿进行定期复诊,如果骨折再次发生移位,应再次进行复位。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愈合速度较快、矫形能力也较强,组织较为疏松,但受伤后肢体肿胀的速度较快,因此应尽早采用复位治疗。本次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1%,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47%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长修.中医整骨手法在儿童尺桡骨双折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3,33(11):1984.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范文9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微创手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91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多伴随有肘关节损伤,好发于3~10岁儿童。常发生肘内翻、神经损伤麻痹及严重的前臂缺血坏死等各种并发症。以往肱骨髁上骨折较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1],2003~2005年我院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术后石膏固定,经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特点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86例患者,男48例,女38例;年龄3~10岁,平均6.7岁。均为单侧损伤,病程离手术时间>24小时有18例,24小时~1周65例,1周以上3例。

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C臂机透视下牵引,闭合复位,分别纠正侧方和前方移位。复位满意后透视下闭合行克氏针内固定,自内外侧行2枚交叉克氏针或自外侧进2枚克氏针固定,注意神经血管损伤。术后以石膏肘关节功能位外固定。

结 果

8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6例术后并发尺神经损伤,2例及时再次手术探查解除压迫后好转,4例症状较轻经保守治疗,随访皆恢复。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功能评定结果:优81例,良3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7.7%。

护 理

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信任,多鼓励、表扬患儿。还可利用看图片、玩积木、讲故事等方式让患儿听、看、触摸,以此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由于现实生活中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因此,在做好患儿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患儿家长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因为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消除家长的顾虑,增加信心,使其给患儿以积极的心理支持,也可起到良好的心理传递作用。与患儿家长建立协调、融洽的关系,可相应地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患肢的有效保护:患儿入院时上肢只用夹板或石膏托初步固定,患儿生性好动,变动大,有进一步损伤血管神经的可能,故可在患肢屈肘位时用软枕垫起,使损伤组织处于无张力状态。搬动时用两手分别托住肩关节及肘关节,尽量不在患肢上使用止血带及输液,以免造成患肢缺血缺氧而影响功能的恢复。

肿胀的护理:肱骨髁上骨折术前术后均要石膏固定于前臂中立位,屈肘60°~90°。骨折伤后3~5天为肿胀的高峰期[2],因此,护理极为重要。骨折后和术后72小时内应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预防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肢常规抬高15~20cm,必要时可抬高患肢30cm。一般2~4小时巡视1次,必要时15~30分钟巡视1次,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石膏固定的松紧度是否合适,并用手指轻轻触压肿胀部位,检查局部张力大小。并注意患肢末端血循环及知觉变化,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本组有5例患者,肿胀明显,出现张力性水疱,给予抬高患肢30cm以上,并松解石膏,1天后肿胀减退明显。

克氏针的护理:护理过程特别注意克氏针的保护,避免其脱落、感染。首先,在更换敷料时注意敷料的松紧度不要让纱布将克氏针挂掉,并注意仔细观察克氏针钉尾外露的长度,以及克氏针有无松动现象,尽量减少打开石膏托的次数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其次,每次打开石膏托均要注意观察针眼处皮肤有无红肿、组织液渗出或痂下积脓,保持针眼引流通畅,有分泌物时尽量轻轻挤压双克氏针周围,使分泌物自然流出,预防针眼感染,直至1个月后拔除克氏针。另外平时多与患儿交谈,倾听其主诉,向其及家属讲解钉道护理不当可能带来的危害,嘱其不要擅自松解石膏托。

血管、神经损伤的观察:在肘部,正中神经、桡神经及尺神经均紧贴骨质下行,当发生骨折时,移位的骨折端易挤压刺伤(断)神经、血管或受压处理不及时,前臂肌肉缺血(主要是屈肌群)可造成坏死而纤维化,形成爪型畸形并出现手套形知觉减低区,发生缺血性肌挛缩。不但治疗困难,且预后极差,必会造成终身残废。因此,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后当天应15~30分钟巡视1次,倾听患儿及其家属主诉,密切观察患肢桡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手指是否发绀、发凉、发麻,能否主动握拳、伸指、对指、夹指,被动伸直手指时,有无产生剧烈疼痛。72小时内仍每2~4小时巡视1次。本组8例患儿,由于观察仔细、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神经功能均得完全恢复[3]。

饮食指导:术后患儿因疼痛及不能自主活动,可出现厌食或拒绝进饮食等现象,责任护士要与家长共同研究、制定食谱,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应给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米粥、紫菜汤、新鲜蔬果等,少食刺激性及油腻食物。骨折中后期,骨痂形成,骨折临床愈合,应给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钙高的食物,如骨头汤、瘦肉、虾皮等,促进骨折早日愈合。

功能锻炼:因患儿自控能力差,家长的配合与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患儿的康复效果。因此,在指导患儿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应指导家长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各个步骤。术后使患儿保持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位。麻醉反应消失后就可行功能锻炼,即鼓励患儿做握拳、松拳、腕关节的屈伸、肌肉静止性收缩活动及肩关节的提肩运动等肌肉及各关节的功能锻炼,禁止手法按摩及强力牵拉。正确的功能锻炼直接决定患儿骨折的愈合及康复程度,护士要耐心鼓励患儿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并强调要以主动锻炼为主,告知患儿家长勿急于求成,也应防止患儿因怕痛而不配合功能锻炼。指导患儿家长予患儿趣味的引导方式,使患儿能够自主接受功能锻炼,每日锻炼4~5次,5~10分钟/次,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出院指导

因患儿住院时间短,出院时外固定尚未拔除,向患儿家长讲解出院后应让患儿坚持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并讲锻炼方法与注意事项。患儿出院后叮嘱按时回医院门诊拍片复查,讲解复查的重要性及延期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并嘱家长发现患儿有异常情况要及时电话咨询或带患儿至医院检查。告知术后3~4周门诊拔除克氏针,骨折初步愈合后即可祛除石膏。指导患儿家长在患儿除去外固定物后,加强主动与被动的功能锻炼的同时,作受损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对肘关节及腕关节进行主动及被动的牵伸运动,松解关节内外粘连。

被动练习:固定上臂,即一手握持患儿前臂,幅度由小到大,以患儿耐受为度,活动5~10分钟,患儿适应后鼓励其主动伸屈肘关节,以屈肘为主,伸肘为辅,每次10~15分钟,3次/日。使用功能锻炼起始角度30°~40°,以后每天增加5°~10°。运动频率宜慢,以患儿耐受为宜。小儿对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不能理解,且锻炼过程中不适有时难以忍受,因此,出院后督促尤为重要,应加强锻炼,逐渐恢复关节功能,避免持久的关节粘连。确保康复护理的计划落实。

参考文献

1 孔建中,史建靖,翁益民,等.Baumann角在儿童肱骨髁E骨折经皮固定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5):249-25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