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绿色建筑智能化集锦9篇

时间:2023-11-06 10:10:41

绿色建筑智能化

绿色建筑智能化范文1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绿色建筑;应用

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产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倡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为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实现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将生态发展与建筑行业结合在一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的建设,可将现代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在节能环保、环境检测、通信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促进了绿色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1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新兴的名词,强调建筑的绿色性,集环保、无污染、人性化、节能、节水等优势于一体的建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建筑行业的发展目标[1]。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重视在保护生态自然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进行建筑行业的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构建的主题和要求,有利于保证居住着的生命健康,提升居住者的满意度和舒适感。绿色建筑是由早期的生态建筑演变而来的,由国外传入到中国,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世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资源的珍惜,构建生态型社会成为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出现,是顺应时展趋势的重要体现,将节能、环保、节水等问题囊括其中,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体现。

2 绿色建筑的特点

2.1 绿色化

绿色建筑,之所以称之为“绿色”,与其绿色性的特点密不可分[2]。绿色建筑中所谈及的绿色并不是颜色的象征,而是指代绿色无污染、节能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等内容,与绿色蔬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绿色是生态的象征,应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实现人文与环境的高度统一,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的保护,实现了环境与科技的高度统一。

2.2 人性化

绿色建筑的构建,将人性化作为其核心内容,注重对绿色、和谐、舒适环境的构建,以满足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生态、自然型的建筑环境有利于增强居住者的满意度,让居住者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居住者来说是一项福利,能够受到居住者的广泛好评。

3 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具体运用

3.1 照明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问世,进入了信息革命时代,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智能化技术得到了普及,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照明技术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典型应用案例。照明技术是以照明接触器、传感器为载体,在内部安装节能灯,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照明的时间和亮度,以节能为主要核心内容,既能达到节约电能的效果,也可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如声控灯、光控灯的出现,就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2 智能遮阳板的应用

智能化遮阳板,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系统,是借助亮度传感器来对遮阳电机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3]。智能遮阳板能够对太阳光线的强弱、光照角度等进行识别,并进行自动转化,以避免太阳光对建筑的直射,影响居住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智能遮阳板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能够根据太阳光的实际照射情况进行遮阳角度的智能化调节,能有效控制室内温度。例如,炎热难耐的夏季,适当的遮阳工具是必不可少,利用智能化遮阳板能及时起到遮挡太阳光的作用,能避免室内温度升高,给人带来不适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3.3 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智能化技术众多,作为最为基本的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如今,居民可以足不出户就可实现水、电、煤气费的缴纳,利用磁卡充值,在刷卡机上一刷就可获得水电,实现了物业信息的电子化,是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现如今,各个家庭机会都安装宽带、WiFi 等,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工具,满足了人身体与精神上的需求,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广泛应用的重要体现。

3.4 信息集成技术的应用

信息集成技术是信息集成系统运行的一种技术,是对所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与集中,实现对各项系统的综合控制与调度,具有高度的指挥性与协调性。智能集成系统能够对各项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并对各个系统进行统一的调度,将信息系统标准设置成节能、减排的最佳程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信息集成系统的运行,应结合照明系统、通信系统、计量系统等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整合,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节能、环保、节水等的方案,将绿色性的特点不断贯彻下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是当今社会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强调节约、节能,提资源的利用率,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与生态自然共存的建筑形式,是顺应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体现。随着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在通往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了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可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绿色建筑中,将建筑行业与信息技术行业结合起来,以促进筑行业的发展,本文就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季文娟, 顾永松. 智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节能应用[J]. 江苏建筑,2014(03):100-102.

绿色建筑智能化范文2

关键词: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章编码

绿色理念是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从而在调整人类行为的同时保证自然生态环境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一种重要理念。从宏观上讲,绿色理念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整个自然的平衡都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理念之下,交通工程建筑的环保性与生态性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了积极实践绿色理念这一队伍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人类在公路建筑与自然环境这两者之间探索出的一条新道路,在学科建设上,直接促进了建筑学与生态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在实际应用上,为生态保护的全面发展与交通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平台。

一、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理解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的,是工程建筑行业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工程建筑行业紧跟国际形势与国家政策的直接表现。由于交通工程自身的复杂性与工程实施过程当中的观念、地域等差异,当前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缺少较为统一、详细的认识,但就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而言,有三个方面是比较明确的。首先,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之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出行提供必要的、安全的、方便的交通工程建筑,让人们能够在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下出行。其次,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对资源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尤其是对于一些资源消耗较高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可再生性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从而在节约资源这一环节去实现交通工程建筑的绿色理念。最后,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能够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时间利用之后对周围的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与控制。

二、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与交通工程的专业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与生态学、社会学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再加上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使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具有更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关系着其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因此要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较为细致的划分,可在对WBS方法的运用之上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层的评价分解,可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三个层次。具体来讲,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环境影响;资源消耗;建筑材料”,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环境和区域环境;能源消耗和土地资源;材料选择和循环利用”,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全球气候影响;国土资源保护,区域生态保护;自然能源利用,能源节约措施;土地利用,土地负荷;有害物质含量,材料对生态的影响;材料的环境负荷,材料再生性”。

三、加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数据库组件的建立

在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需要对其进行信息化的升级,进而使整个体系更加完整、高效。其主要途径有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工具的升级,总体思路为将数据库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核心,让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整个平台运行的关键所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而且能够直接提高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扩展性。可使用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作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库组件。具体来讲,项目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为存储数据的数据源,连接数据库的连接对象,为数据库的读写与输入提供机制的r数据适配器以及对详细信息进行整理与存储的t数据集。

四、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系统框架

以数据库组件为核心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已经确立,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对用户界面进行美观、友好、和谐的设计,让各种类型的大量数据能够在多种结构之上进行连接,从而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模型进行完整而合理的建立。详细来讲,整个模型以外部数据为开端,将该数据输入界面后在后台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然后在数据系统的作用之下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分析以及比较等多种内容,然后再通过数据输出界面将评价指标值进行输出,最后在综合评价模块这一环节输出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综合评价结果。从这一详细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出,智能化是整个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划分标准与系统特点,该体系是在数据库这一核心平台之结合借口技术等多种功能而进行评价工作的评价体系。如此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在智能化与系统化的结构与特点之下,不仅可以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进行较为全面与较为准确的评价,而且能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和谐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长久发展、为世界的生态平衡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五、总结

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不仅能够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便利之处,而且能够对一些资源消耗较高的材料或者具有不可再生性质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此外,在长时间利用之后对周围的空气、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造成污染与破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降低与控制,诸如这些特点都是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价值所在。本文主要是在对绿色交通工程建筑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智能化系统设计,智能化与系统化是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数据库技术则是该系统当中的重要应用,数据库技术应用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绿色交通工程建筑智能化评价体系的质量高低,因而要在智能化理念的支撑之下对数据库技术进行充分的、恰当的使用,为整个评价系统的建立与优化提供必要的依据与支撑。本文当中所提及的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的确立与构思仍是较为初级的设想,仍然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绿色交通工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娜.给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石家庄交通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06)

绿色建筑智能化范文3

关键词:智能建筑;绿色建筑;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 TU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0-5015-02

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办公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舒适。在新时代背景下,典型的智能建筑已不能满足当代人对绿色、环保、节能的最新追求,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智能建筑中体现绿色和节能。为此,笔者试从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出发,对其进程进行论述,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1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发展

智能建筑的概念最先在国外出现,这个概念的产生得益于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智能建筑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也正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化发展,智能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地,这一概念投入实践。在1984年1月,美国在康涅狄格州哈伏特市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智能大厦,在这里,建筑的使用者无需准备复杂的设备,便可享受语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资料检索、市场情报等多项服务。此外,大厦还实现了由计算机系统智能控制的空调、防火、防盗、配电、供水自动化系统,划开了建筑设计新的篇章。

在我国,智能建筑起步较晚,在9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首先提出了我国《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也是我国智能建筑起步的开端。在此之后,在改革发展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出现了很多以“智能建筑”为标签的建筑物,虽然有很多建筑实际上仅是以此为噱头,但是在这个时期也发展起了一批正在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建筑物,也为我国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生存的环境更为便利、舒适。但是作为建筑,其始终是能耗大户,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发展更多地偏向了绿色与节能。这一点从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也显然可见,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自动化设备BA,办公自动化OA及通信网络CA,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但在随后的几年,国家对该标准中智能建筑的定义进行了修订,新标准GB/T 50314-2006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可以看出,在新修订的智能建筑定义中,添加了“节能、环保、健康”的概念,由此,智能建筑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2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

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概念最早源于绿色建筑的理念,在绿色建筑的理念里,追求以最小能源消耗、最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最低的环境负荷下,构建安全、健康、便利及舒适的建筑空间,达到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在于,不局限于用智能系统管控建筑设施,而是更充分地利用智能系统来构建绿色建筑,发挥智能科技在节能和减排以及环保中的作用,以“智能”服务“绿色”,使得建筑拥有活力的生命和可持续的生机。

近年来,智能建筑设计中通常会考虑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同样地,绿色建筑的设计里也会涉及很多智能化技术和信息自动化技术,正是两者相互渗透的关系使得智能建筑具有了绿色与节能的属性。一般地,智能建筑中的绿色与节能主要体现在:对自然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的利用等;智能暖通空调系统,如区域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变频空调系统等;智能室内环境控制,如室内照明控制,随环境、温度、湿度自动调节的呼吸墙等;智能的给排水系统,如对泵类设备根据需要的智能调速、雨污自动收集和分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设备等。可以说,智能建筑的绿色与节能并非简单的建材和新设备的组合,而是在它们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为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就必须对智能建筑进行恰当地管理,使建筑系统中的环境、生态、能源、建筑结构、电器、设备、通信、网络等管理相互协调,以实现绿色环保的最终目标。

3建筑发展的方向——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

所谓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即是将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以“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2]。通常,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所形成的建筑被称作绿色智能建筑,对应绿色智能建筑,其所使用的技术被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技术[3],常见的包括:节能技术、节地技术、节水技术、节材技术以及智能化设备及技术。实际上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在我国已有多处应用的实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迎合绿色奥运的口号,体育场使用了地源热泵,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能量,夏季吸收土壤中存贮的冷量向鸟巢供冷,冬季吸收土壤中蕴涵的热量为鸟巢供热。又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膜结构等相关技术使自然光能得到充分利用,能实现一天中绝大部分在封闭的场馆中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大大的节省电力能源;同时在“水立方”,3万m2的屋顶可以把雨水100%的收集,相关资料显示,该雨水收集系统一年收集的雨水量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因此这种高雨水收集率的建筑对于北方缺水地区尤其适用。此外,将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用于原有建筑的改造也是今后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厦门中银大厦节能改造项目,在对原大厦的能源改造中,首先对技术落后的2台冷水机组和4台水泵进行更新,提高运行效率;其次,重置了冷冻水温度以符合预期冷冻负荷;再次,采取了控制通风的先进控制策略;而后,对风机和水泵进行变频改造;进行了夜间回设,夜间操作循环使HVAC设备在无人期间保持区域级管理实现节能;再而后,通过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对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的开启、运行监测,水流量根据实际负荷进行自动化调节;最后,对照明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据了解经改造后,该大厦每年可节电近95万千瓦时,省电达30%,为国内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利用绿色智能建筑技术进行节能绿色改造提供了借鉴。综上所述,在今后,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一体化发展必将成为建筑的发展方向,也只有这样,人们对于绿色生活以及节能的全新要求才能得到最大满足。

参考文献:

[1]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绿色建筑智能化范文4

绿色建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全国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新建建筑规模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和。并继续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发达国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我国已经达“城市人口的临界点”,大约有6.75亿人生活在城市,占到总人口的51%。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加到10亿。城市成为战略减排的重点,它消耗了近2/3的能源和60%的水资源,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70%。这与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经济、低碳产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尖锐的矛盾。所以,推广绿色建筑、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已迫在眉睫。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相关人士介绍,绿色建筑目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4年建筑节能方面投入将超过40亿元,到2015年,全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至50%。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需要应对城市化和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正在积极探索提升基础设施效率的有效途径。借助适当的技术,城市可以变得更环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能降低成本。所以,绿色建筑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绿色建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抓手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显露了很多问题,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系统设计――构建目标、技术、政策、示范体系。今年4月我国出台了《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定位目标和重点,并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模式之一,以期待全面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同时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治理现代化也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战略被誉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而绿色建筑是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的最好抓手。作为新型城镇化模式之一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未来也必然会走向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化道路,这些也正是符合绿色建筑的特点和要求,他们之间的有机结合让智慧城市更富生机。

长期来看,新型城镇化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预计未来,城镇人口增速放缓,城镇化放缓等将导致房地产市场规模增长放缓。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刚性需求也将放缓,随着现代年轻人群学历的提高、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环境的要求等会对建筑、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正符合这类人群的要求,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绿色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核心抓手。

从绿色建筑走向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绿色建筑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最好抓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将进一步短缺。从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出发,绿色生态建筑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它势必成为21世纪建筑的弄潮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各种绿色建材的出现,科技、信息业的发展一定会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也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绿色生态健康住宅是指遵循和谐发展原则,以生态学和社会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核心,在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使建筑物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建筑物、环境、社会等因子之间和谐共处,为人类营造自然、舒适、环保、健康、优美、便捷的生活空间。

绿色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艺术品得以生长的主要载体。绿色文化是为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进行的设计、创造并使之产生积极成果的一种文化,其基本观点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作为人类应有的追求。按照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保护绿化、水体、湿地,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的关系,营造大范围的、城市与乡村交融的城市生态格局。

绿色建筑智能化范文5

一、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概念

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是指该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是绿色环保的,它在建筑时不污染和破坏环境。与以往的建筑材料有所不同,智能是指该建筑物可以在不借助电力等资源的情况下完成调节室温和室内光线,安全检测和监督等功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它是生态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当今工程领域的一种新技术。它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效节约建筑用材,能够满足人们的现代化需求等。

二、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特点及功能

智能是指通过使用科学且先进的技术方法为建筑提供了大方面的服务功能,即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高效性。它为人们在社会信息化的新时代下提供了更高的保障,满足了人们更高的功能需求。绿色则使建筑成本降低,使建筑材料更环保,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生活环境。

1.高度结合的系统从技术的角度看,智能建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信息等集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相互关联的系统,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绿色智能建筑和传统建筑最主要的区别。

2.节能减排传统建筑中是通过空调,灯光照明等达到调节室内气温和亮度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易造成环境污染。如现在的贸易大楼内全营业时间都需要照明,夏季与冬季也需要空调来调节室温以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智能建筑则是通过借助自然光和自然风来达到调节室温和室内亮度的目的。

3.节省维修系统的费用据统计,一座大厦从建成到使用寿命结束,它的运营费用和系统维修费用是它建造成本的三倍。可见,传统建筑中系统维修费用之大。而智能建筑技术是完全借助自然光来满足顾客需求,大大降低了成本。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世界绿色组织和我国绿色组织的发展状况

世界各国的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建筑标准,评估它是否符合绿色智能建筑的方法,在哪些方面评估,评估指标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制度,各有其特色。但基本上,这些国家的目标都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能力,让人们生活更健康舒适。在我国就目前阶段来看,我国的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每年建筑项目的增多,我国人民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节能减排必将是以后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世界的其他国家,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在他们所在的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与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保障。同样,在我国要想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发展就需要为其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人们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重视,从思想上认可。因此,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以发展的依据和保障。

2.加强经济发展技术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做基础,所以想要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以发展,我们首先要发展我国的经济,通过发展经济来为技术发展提供条件,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相当雄厚的。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只要经济跟得上,技术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完善激励机制虽然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便利,也会为我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但很多人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没有想要去了解或居住的欲望。人们对他的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环保绿色方面,对它可能为我们的生活制造财富这一点上并没有得到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所以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推广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因此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加强宣传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优点,其对环境的好处,对人类生存环境所达到的舒适程度健康程度,让人们认识到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改变。通过宣传技术知识,将强文化教育,激励人们去接受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增强人们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欲望。

4.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本身的限制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航海航空各个领域的建造技术突飞猛进,但对于新技术以及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还是有所欠缺。我国各地区教育水平不一致,人才分布较不易集中,在技术方面的人才不易寻找,因此集中发展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使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得到显著的提高是我们应在技术上实现的突破。

5.缺乏系统的支持及推广机制发达国家在三十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研究,从提出研究到现在已有了大量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也有了对应的推广机制。在我国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提出相对较晚,因此现阶段技术不算成熟,再加上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推广机制。因此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受到制约。

6.能源种类不合理在我国,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能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在我国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浪费不仅体现在一些大公司大厂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浪费也随处可见。

五、结语

绿色建筑智能化范文6

目前,世界上绿色智能生态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坐落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奥杜邦协会总部大楼被认为是最有代表性。这座被号称为建筑物节能大王的建筑,充分利用了室外光线,使用环境无害的再生建筑材料,办公楼内80%以上的废弃物可以被这座建筑再生利用,节省大量能源资源。还有贝丁顿零能源发展社区,英文缩写为BedZED,简称贝丁顿生态村,它是英国最大的碳平衡生态社区。

共有99户人家的贝丁顿生态村,有公寓,也有联排别墅,设计有私家花园及小型的温室,是一个高度节能生态村,全部能源都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量等可再生能源,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公寓一律坐北朝南,屋顶上装有光伏电池板,所有墙体用新材料加厚隔温,确保冬暖夏凉。节能型的房屋内部的照明和装置,装有节水装置的厨房卫生间,依靠风动通风帽引入新鲜空气。院里鸟儿筑巢,绿草茵茵。

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的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全球各个国家,荷兰、德国、法国、丹麦、澳大利亚、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国的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的发展也很迅猛。

在我国,建筑智能化、生态和绿色化是大势所趋,绿色智能生态建筑已露端倪。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智能化绿色建筑,采用了智能化控制,员工来到办公室,楼宇就会根据光照与气温,自动调节空调和百叶窗的开合面积,让员工感受到较为舒适的光照与室内温度。这种建筑大约节省了40%的建筑能耗,并让人体的舒适而受到人们的欢迎。还有光污染的玻璃幕墙结合墙体进行改造实现节能。广州西塔外墙和LED灯结合,可降低80%的能耗,入夜光照璀璨夺目,变幻莫测。

建材业发展的新动力

当前,由于经济增速缓慢、房地产调控等得影响,建筑行业内部市场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问题和困难明显,这对建材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这样的形势逼迫着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特别是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色建材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功能要求将拓展建材产品的功能,引领建材业的发展方向,促进行业调整、转型升级和新产品的开发。“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了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因此,传统建材行业向绿色生态建材转型,建设绿色生态建材的生产项目,成为建材行业转型的内涵。

就水泥行业来说,结合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研制,研发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成为传统水泥工业转型的关键,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就是以高性能为核心,以生态设计和绿色材料的理念为指导,采用合成工艺生产的水泥。它的特点是: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更多地利用工业废渣,同时用这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现在已露端倪,在一些重要建筑上已有运用,它将是水泥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的加快,绿色高性能生态水泥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市场空间之大可想而知。

与水泥情况类似的还有传统玻璃向绿色智能生态玻璃的转型。

目前,传统玻璃向Low-E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热反射玻璃等和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绿色智能玻璃产品转型的步伐加快,并在一些绿色智能生态建筑上得到运用。在不同地区,高寒或酷热的建筑物上,采用Low-E玻璃、阳光控制膜玻璃或热反射玻璃组成的中空玻璃做窗,任何季节都能保持室温沮、节省空调或暖气费用,是具有节能和环保功效的产品。这些绿色智能生态玻璃是在浮法玻璃或本体着色玻璃的表面,镀上若干层金属膜,反射或吸收热源产生的远红外线,有效控制热能从窗户散失和外界热源从窗户进入,这是阳光控制膜玻璃、Low-E玻璃和热反射玻璃深受市场欢迎的原因。

还有一种绿色智能生态玻璃即真空玻璃,它是两片玻璃间抽成真空,充入分子筛固定微量粒子,一般隔热系数在2以下,有绝佳隔热效果。

我国是传统的砖瓦生产和使用大国,资源、生态和绿色智能建筑等因素在推动着传统砖瓦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传统的砖瓦工业向新型墙材的转型如火如荼,传统的砖瓦工业向生态化转型,意味着砖瓦工业要确保墙材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的前提下,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传统砖瓦的功能要变,要按照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的要求去变,未来的墙材将不仅满足对建筑的需要,还要满足建筑物的节能、舒适等特殊要求。如更强调低污染环保型、环境功能型,净化、优化空气,吸声、吸波,调节温湿,抗菌防霉等,可再生、可循环、就地取材研发。如对各工业部门的废弃物、城市垃圾、下水道污泥、有毒有害废物等的再循环利用,对低质、低品位原燃料的利用,减少CO2、SO2等有害气体及颗粒物和重金属排放的技术,污染物检测技术及其装备,生态墙材和砖瓦品种、性能、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

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的发展将促进现有建材产品的升级换代。许多类绿色智能生态建材将大量出现,如使用再生骨料的混凝土、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木地板、使用排烟脱硫石膏和石膏矿粉的胶凝材料等,再如开发低VOC甚至零VOC的内墙涂料、水性家具涂料、无醛的建筑粘结剂、装饰板材、家具等装饰材料和产品。还有配合建筑物节能屋顶和墙面结构而开发的保温隔热涂料,雨水收集管路系统等。以及太阳能收集转化系统、保温墙体系统、遮阳系统、室内空气调节系统等。

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传统墙材的结构调整,推动墙材行业向高性能、多功能、环保型方向发展。

构建市场

正如每个硬币都有正反面,时下的绿色智能生态建筑产业也遇到一些问题与挑战。

当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百花齐放,越来越多的绿色智能生态建材自由翱翔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较高成本与一些技术问题和标准问题等再次成为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绿色智能生态建材的一种尴尬。

如何才能有效推进绿色智能生态建筑建设,以此带动发展和传统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需要加大政策补贴力度。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靠政策的推动。在政策的支持上,必须让投资者看到真金白银。也就是投资这项产业有赚头。所以,要加大政策补贴力度,让发展绿色智能生态建筑政策力度超预期,才能有利于绿色智能生态建材市场加速发展。

其次,要有效推动绿色智能生态建材市场的建立,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中,使用总量最多的材料是建筑材料,而我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消费国,我国水泥、玻璃、建陶、墙体材料产量多年居世界首位。传统建材行业正是能源和资源消耗最高,破坏生态较多,对大气污染严重的行业。因此绿色智能生态建材对于生态建筑而言至关重要。

对于“生态建筑”而言,材料既是建筑的外衣,也是建筑的心脏。要将绿色智能生态建材和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的发展结合起来。有效推动绿色智能生态建材市场的建立,以此带动传统水泥、玻璃、砖瓦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只有发展好绿色智能生态建材,才能促进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的发展。再者,落实好现有政策,及时有效地促进绿色智能生态建筑的发展。如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政策要不折不扣的兑现,各种绿色建材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金太阳政策补贴要简化手续及时到位等。

绿色建筑智能化范文7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的成本究竟怎样,是否会成为提高房价的因素,住房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做出了回答: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兴说,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德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国外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仇保兴说,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智能化应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现在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再如,许多南方地区,房子里的空调40%是为了应对室外的阳光,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装置,当太阳光正热时,遮阳帘自动升起来,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减少空调的能耗。这样的智能建筑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

仇保兴坦言,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现在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比如,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公斤/平方米。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据仇保兴介绍,既有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现在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瓦的节能灯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亮度;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至30%。

绿色建筑智能化范文8

【关键词】绿色建筑新技束 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舒适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因此,提高建筑的功能,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满足人们对生活舒适的要求, 是建筑的主要目标, 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策略。绿色建筑是利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目的而设计和建造的建筑,它有利于节约资源,能考虑废弃物最低化和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降低建筑维护和使用费用。本文对绿色建筑进行阐述,对节能环保技术、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新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二.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和活动空间,同时在建筑使用期内,能高效率、高功能地利用资源、最低化地影响环境的一种建筑。绿色建筑是通常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以节约能源、 高效利用资源的形式,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 达到建筑、人与环境共生共荣、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扩展至”绿色社区”或者 “绿色城市”。促进建筑、人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绿色建筑在概念上主要包含:首先,满足人们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空间,要做到“ 健康”、“适用”、“高效”。绿色建筑从设计、建设、使用各环节都有环保及节能要求。在设计阶段,重点要考虑对环境因素的利用,尽量地降低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建筑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舒适、低耗、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空间,拆除阶段,尽量降低拆除过程中对环境危害程度。其次,绿色建筑一定是节能建筑,主要是强调要我们减少资源浪费。再次,绿色建筑能有效保护环境,主要是强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数量。

三.节能环保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 玻璃幕墙。玻璃幕墙是高档建筑采用较多的结构,是建筑物热量交换、热量传导最敏感、最活跃的部位,是传统墙体失热损失的数倍,幕墙能耗大约占建筑总能耗的40%,因此,玻璃幕墙的节能环保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玻璃幕墙的迅速发展,玻璃幕墙占有加大的市场占有率,玻璃幕墙具有不燃化、轻量化、耐震等特点,在都市高楼化防震、防火、施工安全的要求下,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将成为建筑的设计的主流。玻璃幕墙能减少混凝土外墙的钢筋和混凝土使用量,对于减少高耗能建筑材料的使用,达到的节约资源、能源有较大帮助。而且玻璃幕墙易于回收利用,也能达到环保的目的。

2.暖通空调

(一)冷热源形式。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制冷供暖的一种方式。以地下常温土壤中的能量为冷热源对建筑室内温度进行控制,通过埋地换热器系统,必须取冷热而不取水,一般不会对大气造成排冷、排热等污染,也不会造成排水、排尘等环境问题,在能源方面,能使建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二)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干盘管末端系统和控制新风系统的形式,以实现室内湿度和温度的控制。风机盘管通常采用干盘管形式, 在夏季,给水温度一般为 16~18℃。在夏季运行开始阶段, 当循环水温度比较低时,可以直接作为风机盘管的供水, 相对于其他方式空调系统,其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三)新风系统。通常采用温湿度控制方式,以热泵型溶液为除湿新风机组, 一般利用溴化锂溶液进行调湿处理。采用中效过滤器来过滤新风、处理可以吸入颗粒物,对排风进行冷(热 )回收。一般情况下,新风机组的 COP 值可以达到 5.5 。由于新风机组可以承担对室内湿度的调节,室内空调末端通常采用干盘管型式,能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以及蔓延,极大地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相比其他方式的空调系统, 其节能效果和舒适度较高。

3.水资源利用

(一)再生水利用。建筑设计中,要有再生水系统,再生水大多用于楼内冲厕所、绿化灌溉、湖面补水等。同时,项目建设施工用水可以采用了再生水。以达到最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二)雨水收集和回补地下水。在建筑设计和建筑建设中,将屋面雨水全部有计划的排入湖体。并通过处理系统或湖水净化能力进行处理,景观湖体要采用了深浅相结合的方式, 在深水区一般不封底, 雨季高水位时,还可以回补地下水。

(三)内给水器具和设备。在建筑内,内给水器具和设备要采用节水型产品,达到了较高节水效果。据推算,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达 50%以上

四.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在当今世界,建筑向绿色、智能化、节能方向发展,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对于建筑来说,由高消耗型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模式发展, 以智能化建筑推进绿色建筑,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降低资源消耗,是智能化建筑发展的目的与方向,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趋势所在。

1. 节能环保方面。绿色建筑强调节约能源、保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能环保,而建筑能耗是指在使用建筑物过程中的能耗, 包括供冷、供暖、通风、供热水、照明、电梯、保洁耗电等。为了节省能源,需要在建筑中,采用智能化, 利用智能化系统,降低能源消耗。

(一)智能照明系统,主要是利用照明传感器、接触器技术,在建筑内外设置节能灯具, 根据照明需要,智能地选取不同档次的照度水平。以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该系统能节约和控制用电量,也可以延长灯具寿命,提高照明管理水平, 可以实现不同种照明效果, 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 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采用智能化照明控制后, 也能对自然光进行不同的调节, 加强自然光,对建筑光环境起着十分有利的作用, 能节约电能。

(二)智能遮阳板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亮度传感器来控制遮阳电机,通常在全自动的模式下,该系统能根据阳光的光线的强弱、照射角度、天气的好坏、风力的大小等因素,自动调节开启和转动的角度, 以及自动的判断是否关闭。该系统能保护建筑及其使用者免造受阳光直射, 在夏天,也能遮蔽阳光, 避免过多热量透过窗户, 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在冬天,能利用阳光增加室内温度, 可以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也可调节空间内光照需求,以达到节省空调运作费用和环保的目的。

(三)智能电梯群控系统,主要是通过智能化控算法, 由微机控制系统集中管理建筑内电梯的指令信号, 根据该系统设定的目标和建筑的实际状况产生的最优决策控制系统。电梯群控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运输效果及客流调度,改变以前电梯的单独控制造成的资源浪费、楼层分布不均、电梯损耗等状况。

2. 安全方面。为了创造一个健康、安全、适宜人居住的环境,提高办公的效率, 绿色建筑要确保健康和安全,采用如下安全系统:

(一)安全防范系统,主要是利用闭路电视监测系统、门禁系统、录像系统进行监视, 实现栅窗监测、 电子巡更、 车辆识别、可视对讲、 门禁管理、煤气泄露报警、紧急呼叫等功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二)物业电子化管理系统, 能实现水、气、 电、热表的远程抄收计量, 将繁重的工作简化, 使供电设备、电梯监管、供水的监管、公共照明、 停车管理等更加方便快捷, 以满足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3.其他方面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可以使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 通过国际直拨电话、电子邮件、 可视电话、电视会议、 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 及时地获得金融商业情报、 科技情报及各种数据中的最新信息, 通过国际通信网络, 可以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机构进行商贸等业务工作。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由于绿色建筑的实现还需要新技术和理论作为支撑手段。所以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比较少,我们需要了解先进的技术和理论, 将绿色建筑的概念注入建筑文化当中, 加强对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增加建筑的“可持续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志敏,纪爱华.太阳能发电在建筑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汝信,陆学艺,等.绿色建筑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郭斌,安大伟.光伏发电系统在节能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

[4]梁祥莹,王建平. 地源热泵式空调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绿色建筑智能化范文9

关键词:智能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行业已将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关键元素。智能建筑的出现,是将建筑行业与现代科技技术相融合,构建更为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成为重要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构建生态型、节约型社会,为了响应这一社会发展主题,应将智能化建筑与节能相结合,既能提升居住者的满意度,也能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一、智能建筑的概述

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与进步,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稳步增长,为我国国民经济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化建筑产业发展的象征,集建筑行业与现代化的通讯、科学技术于一身的建筑,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智能建筑是将建筑结构设计、设备应用和布局设计等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根据用户的意愿来开展科学、合理化的设计,提高用户居住的舒适度与满意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极大的提高了建筑设计水平。在智能建筑设计中,将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与通信自动化系统(CAS)相结合[1],将现代化的科技技术、通信技术应用其中,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建筑行业的又一次革新,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二、智能建筑中的节能措施

1、太阳能技术

通过对智能建筑建造的现状分析,其充分体现了节能理念,运用各种技术、设备等在技能的基础上来提升用户居住的舒适度,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在智能建筑设计中,太阳能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来吸收足够的太阳能,并将其应用到智能建筑的建造与设计中,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2]。太阳能集热器是用来收集太阳光、储备太阳能,并将热能传递给接收对象的设备,是将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载体,可应用到采暖、空调中,能够为居住者提供热水,亦可用于蒸馏、干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智能建筑中应用太阳能技术,大大降低了资源的浪费率,利用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资源,降低使用成本,是节能、环保的重要体现。另外,太阳房的建设,既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板进行光能到热能的转化,也可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朝向、材料等来自发收集太阳光,为智能建筑提供科学、合理的温度,以达到取暖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建立太阳能温室,借助太阳能的热效应来提高玻璃房或花房的温度,以保证花草等绿色植物的茁壮生长。

2、内部空调系统

智能建筑属于绿色建筑的一种,将环保、节约作为重要目标,旨在为人们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活环境,对室内空气进行合理的调节,为居住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居住环境。空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空调来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和换气,能让人们时刻呼吸新鲜空气,但是空调耗能高,不符合节能、绿色的设计理念,做好内部空调系统的完善是重要任务。

水环热泵型空调系统是在热泵技术的基础进行升级与更新而得到的,利用谁换热泵型空调系统,充分涵盖了节约与环保的理念,值得在智能建筑空调系统设置中应用。热泵是冷热源的控制源头,可将自然环境中或已经废旧、遗弃的低温废热转化温度相对较高的可再生热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能够满足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水环热泵型空调系统能够实现矿物燃料的节约,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环境污染指数,满足了绿色、环保、节能的主题,具有优质的发展潜力与发展前景[3]。

地源热泵型空调系统是室内空调系统优化与创新的另一项成果。地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浅层的地热资源来对室内空气予以调节和控制,以地表资源为载体可达到制冷、制热的目的,进而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地源热泵是根据季节来决定提供冷源与热源,夏季时分,将地表资源温度作为冷源的提供者;冬季时分,将地表资源温度作为热源的提供者,实现了对地能的充分使用。地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具有诸多的优势,具有温度起伏小、节能、蓄能的效果,地源热泵每耗费1千瓦的能量,用户能够从中获得4千瓦以上的热量或冷量[4]。

3、绿色照明系统

为了构建绿色智能建筑,应实现照明的节约性,利用可再生资源来支持照明系统,满足节能环保的需求,构建绿色照明系统具有必要性。为了充分贯彻绿色智能建筑的主题,强调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应利用太阳光或太阳能照明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或者对原有的灯具进行合理化的设计,采用节能灯;亦或是建立智能建筑中的智能照明系统,通过智能照明系统根据时间点或光亮度来控制灯具的开关以及亮度,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智能建筑可以利用光电的智能控制装置,通过对外部环境亮度、自然光的强弱情况等,来对智能控制系统指令,以此来调节室内的亮度、控制开关。利用传感器对室外的光的强弱度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信号转至物业总控制平台上,同时在户外设置电流互感器,用于对电流信号的传播,大大提高了传递效率,实现了对照明的合理化控制,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4、集中供暖技术

对于智能建筑小区的建设,应运用清洁、无污染的资源,甚至要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应用到小区的采暖中,实现对小区各家各户的集中采暖。在小区内部,建立集中采暖系统,提倡运用双管结构,主张通过温度调节,利用户用热量计量装置,通过计量收费的方式对供热情况进行缴费。双管结构是温度控制按钮和计量设备,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温度的需要进行温度的调节,而计量设备是记录用户日常使用的热量值,很大程度降低了热量的损耗,达到了节能的效果,温度控制阀的设定,更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建筑设计中融入节能设计理念,是生态文明型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太阳能技术、内部调节控制系统、照明技术以及热环境技术等不同层面体现了节能的理念和原则,资源利用率高,绿色、环保、节能相融合,是智能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融入其中,是建筑行业进步的展现,促进了智能建筑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鄂青,於雨庭.太阳能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3,07:70-75.

[2]季文娟,顾永松.智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节能应用[J].江苏建筑,2014,0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