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集锦9篇

时间:2024-01-04 15:10:13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网络课程 辅助教学

[作者简介]吴智育(1974- ),女,河北正定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立项课题“基于BB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bdj20110022)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35-02

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简称BB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它以课程为核心,由专业教师负责建设课程资源,组织丰富的网络教学活动,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BB网络教学近年来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手段。2009年河北师范大学引入了BB网络教学平台,BB网络教学平台在技术上为实现课程资源的动态更新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提供了支持。学校教师们通过BB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成效。2010年经过河北师范大学几代德育人的共同努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被评为部级精品课,之后该课程的教学团队继续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建设辅助教学模式。文章以河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为例,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BB网络课程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BB网络课程建设的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构建了集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互动于一体的网络辅助教学环境,覆盖了整个教学过程,包括预习、课堂教学、课后解惑答疑、复习、在线作业、释疑、在线测试等每一个教学环节。其设计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单一灌输方式在网络时代已经不能适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要促使大学生通过主动发现自身成长的问题,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合理分析问题形成的过程,主动构建道德知识体系,并自觉内化为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网络教学能够满足课程的教学特点。首先,在课程资源设计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以易学易用为目标,从学生学习视角去设计、组织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兴趣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修身养性、助力成才、为你服务等学生喜欢的内容。其次,构建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参与网络辅助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再次,教学评价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结合学习效果,适时对不同学生的作业、练习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个人主页、博客等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彰显自我的空间。

2.同步性原则。同步性原则是指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入,教学资源逐步有序开放或关闭,从而实现了对网络辅助教学节奏的控制。课前预习、听课、课后复习这是学习的基本过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教学大纲、进度、主讲教师、参考资料等全局资料整体,供学生预习了解课程提供资料。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课件、案例、练习、作业等主要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求将逐步开放。课堂教学后开展自测练习、完成作业等教学活动。学生在复习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版、消息进行在线答疑。至此,网络课程建设与授课同步,构成辅助教学模式。

3.互动性原则。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过程。而以完善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个人法律意识为主要目的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更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师生心灵的互动、思想的碰撞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决定的,教师唯有面对学生的真实思想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教师不了解学生,就会照本宣科,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大忌;教学过程学生不参与,不反思自省,课程就流于形式,教学就无实效。而网络课程互动的优势是辅助教学的有效模式。BB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同步或异步沟通工具,实现了互动的多样化。在网络课程中可以实名互动,也可以匿名互动;既可以一对多,又可以一对一,甚至多对多;还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消息功能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沟通,直抵心灵误区。一定程度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互动频率决定了网路课程受学生的欢迎程度,只有坚持互动原则构建网络课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实效。

4.共享性原则。共享性是网络的优势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要能体现共享原则。倡导共享本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的,课程明确指出: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志。网络课程的点击率越高,内容下载率越高,越彰显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共享性本身就是教师道德践行的风向标。

5.发展性原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设计是开放的,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也必然会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课程内容需要及时调整、实时更新。网络课程也不例外,特别要及时吸收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和关注相关的社会热点,作为课堂的有益补充。此外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更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设计提供了不断拓展的舞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网络技术,跨时空、跨地域地通过网络课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6.教师教学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教师人格和教学风格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构建的层级式网络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又统一了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依托学校的网络技术,教学团队构建了层级网络课程:一级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网站;二级为BB网络平台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网站;三级为BB网络平台中的本学期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期网站。其中二级网站为教育部评估辅助网站,通过一级网站,向全社会开放,由于BB平台提供了广阔的使用平台,二级网站是展现师大精品课程主要特色的阵地。三级网站由授课教师本人全权负责建设与管理,三级网站面对本学期授课学生和教学团队的其他教师开放,教师本人自行决定是否对全社会开放。三级网站体现了任课教师的特点,促成了教学团队互相学习、共同探讨、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教学氛围,彰显了基础课教师的修养。三级精品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发挥了教师在网络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丰富了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例如有的教师加强了学生社交礼仪教育的内容,有的教师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的教师加强了国学精粹的内容等,教师各取所长所好,丰富着各自的网络教学内容,为BB网站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素材。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BB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

从2009年起,学校以申报部级精品课为契机,开始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BB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实践,其BB网络课程受到广泛关注。以网络课程的具体内容建设为依托,构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BB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实践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介绍、课程信息、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评价、修身养性栏目等,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推进辅助教学实践。

1.“教师介绍”彰显教师人格魅力,加强隐形的德育功能。教师介绍提供任课教师的基本信息,首先包括教师姓名、简历、工作时间、办公地点、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这促使学生对教师的深入了解,从而和谐了师生关系,一个学生姓名都记不住的教师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可想而知。其次,着重介绍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状况,并要求不断更新。教师的资料更新,彰显了教师不断进取和成长,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师的所作所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很大。言传身教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的特殊要求。教师信息越全面、越具体就越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介绍绝非套话、公式。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忽略其隐形的德育功能。

2.课程信息为学生学习树立旗帜。课程信息像一面旗帜,介绍了课程性质,规定了课程教学的目标,为师生的教与学树立了标杆。课程信息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信息具有很强的刚性,要求各级网站课程信息内容一致,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政治性。

3.教学内容拓宽教育视野。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案、课件、案例、学习资源、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分九章,设章、节、目三级结构。每一章的内容都有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方法说明等。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应满足学生系统学习本课程所有知识点的要求。此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拓宽视野,补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网络课程的趣味性。

4.互动拉近师生心灵距离。互动模块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促使德育实效性的最实用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在网络空间上的扩展,也是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体现。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通过课程“讨论板”,教师定期组织学习讨论,给出有针对性的讨论主题。针对2010级学生,教师设计了“谈理想”“爱国是否过时”“大学生如何爱国”“校园中不文明的现象”等话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修养意识。另外还建立推荐课程学习资源的论坛,方便大家共建共享优质学习资源,实现了教学相长。网络课程中的“消息”实现一对一的单独交流,是实现心灵沟通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思想发展、担任学生的“思想导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赋予任课教师的职责。课程的“消息”工具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能够与教师心灵沟通的平台,学生不但能够得到教师及时的帮助,而且还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隐私。课程“讨论板”和“消息”工具提供了总结式的异步沟通,而“聊天”和“虚拟课堂”则提供了唇枪舌剑式的实时在线交流。教师可以与学生约定一个特定时间,进入课程的聊天室或虚拟课堂,实现师生异地实时互动。

5.教学评价反馈提高教学实效。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BB网络教学平台的调查、测试功能提供了学生自我考核评价的方法。测试中的客观试题,平台可以自动计分,即时反馈。教师可以对主观题的答案进行批阅,并反馈给学生。系统和教师的及时反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用BB网络教学平台的“作业”功能布置习题作业,实现作业的数字化管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任课教师教授的学生数目一般较多,一学期有教师多达七百余学生,手工统计、核实上交作业的学生人数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利用BB网络教学平台作业的功能,不但能够轻松地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而且还能够针对某个学生的作业作出审阅、批改,并及时、具体、有针对性地把意见反馈给学生,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业批改简单易行。BB平台提供的测试、作业等考核管理模块,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结合课程的统计功能,能够使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实现了基于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结合的综合教学评价。

6.修身养性栏目独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设计了一些修身养性的栏目如名句欣赏、哲理故事、轻松一刻,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轻松快乐地得到熏陶。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总之,网络时代,任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不能忽略网络的教育功能。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BB网络课程,实施辅助教学,是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有益尝试,是把一些看起来有效但具体落实起来却很困难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BB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河北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进行了探索,然而如何利用BB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不仅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还有赖于教师的觉悟和智慧。随着大学生思想的复杂和多样化,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胡万鹏,郑向颐.基于Bb网络教学平台的重点课程建设[J].嘉兴学院学报,2007(6).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必要性;案例选择;案例教学践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60-03

案例教学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水平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须准确把握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的独有特点,否则,案例教学也会偏离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实践与运用的目的。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教学实践与运用的必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会不断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实行案例教学对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教学有利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因此案例教学也必须坚持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去教育、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和爱国主义情感,以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同时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教育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通过案例教学使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题和线索,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相信这些理论,记住这些理论,并且会掌握运用这些理论,从而达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目的。

(二)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有助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有效性必须作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以往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结果不理想,就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性差,理论脱离实际,空洞、抽象,缺乏说服力和教育力。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会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同时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点也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实施案例教学。只有作到这一点才能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学生心灵,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人才竞争更加日益激烈。这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各个行业、各个单位对用人选择标准日趋多元化,从而人才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现实社会理论和实际的大量案例以见解独特、与时俱进的鲜明个性特点,在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起到明显重要作用。

(四)实施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对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其形式单调、呆板、缺乏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缺乏信息的传递。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严重有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的创新性,使思想道德修养课变成了一门空洞说教的、缺乏活力和教育性的、学生们不感兴趣的课。随着两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案例教学引进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这对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模式改进,方法的创新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的选择

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的选择不能简单地将案例移植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中去,应该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出发选择教学案例。

(一)精选教学案例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注重教学的案例精选问题,思想道德修养课更注重教学的案例精选。因为案例选择直接关系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成败。恰当的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有效性,不恰当的案例教学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精选教学案例尤为重要。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的精选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的精选要侧重有针对性。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时代感很强的课。要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事实去引导教育学生,就必须选择现实生活中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身边的案例,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案例。这样,才能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其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的精选要侧重有针对性。教师要根据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重点,有目的地精选教学案例,使学生能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再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的精选要侧重案例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选择会培养学生看问题、分析问题、全面系统地思维角度和方法。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案例的精选要侧重以人为本,从人格性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就是从青年学生特点出发,精选现实生活中典型代表和学生中优秀代表人物,这种以人物为榜样的题材案例以最生动形象去感动鼓励教育学生,达到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品资不断提高

(二)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中即有实际情况描述,又包含着许多问题。案例教学中包含的问题有些是显而易见的,又有许多隐藏于事物的内部。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应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要求。案例启发性应具有下面二个步骤完成。一是提出实例后设问,让学生广泛参与和讨论得出阶段性的结论;二是就阶段性结论提出反思和求证,最终达到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并在深入思考中发现问题。

(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

思想道德修养课要求以典型性的教学案例来教育学生,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能深刻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及共性。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价值表现在是以真实生动的典型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普遍规律。

(四)选择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既要求实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则必须选择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案例才能永远保持真实生动,才能永远辩证地反应和思考人生。

(五)选择可读性强、易于理解的教学案例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课程,政治理论性较强,如何使思想道德修养深得人心,在案例选择上要选可读性强,易于理解的教学案例。这种案例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接收,有利于深化理论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的实践

案例教学课堂实践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和谐一致共同的努力,需要双方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因此,正确认识、把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课堂实践中所处的不同角色和地位是实践案例的主要内容。

(一)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角色的要求

1.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业务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在知识上占有深度和广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书育人教学经验和艺术以及相当的科技能力。这样才能生动的广泛深入为学生讲解思想道德修养课。

2.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思想道德品行的要求。教师的师德是在从事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和规范起来的,其道德情感、观念、行为规范也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育职业中具体表现。师德对教师的政治本质、品行修养、工作作风、治学态度、处事原则、为人师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其言语行为都会对学生产很大作用。

3.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要求。思想道德教育的职业工作的对象是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青年人,他们的社会主体意识强烈、参与竞争意识强烈,他们在生活上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关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希望与他人能正常沟通交流,同时他们也十分关注自己的人生和国家的命运。思想道德教育的职业目的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最突出的目的。因此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职业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必须运用知识和人格的力量教育和引导学生。

(二)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要求

1.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是案例教学的设计者。案例教学在实施前教师就要有整体实施的方案,充分做好案例教学的实施准备。第一,案例选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重点以及学生知识的基础来选择案例,制订出系统完整的计划和方案。第二,在课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参与与准备。学生准备是否充分对案例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至关重要。

2.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是案例教学的指导和推动者。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组织和统筹来表现出来的。他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体表现:第一,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应通过启发式、激励式、引导式、提问式、反思式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第二,组织和调控课堂案例教学的能力。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很需要有效的课堂案例教学组织和调控,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在使用课堂讨论方法时容易出现跑题、串题或课堂局面失控。为防止跑题、串题或课堂局面失控,教师应做到提示引导思考问题的线索,使讨论至始至终的围绕案例主题进行。同时组织和调控教学能力还应体现在课堂良好和协的气氛,一个良好的宽松积极的课堂讨论环境和气氛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教师要做到富有哲理性的口才表达能力和对学生课堂大胆发言鼓励支持和归纳。教师的总结评析能力是调控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结尾的总结,使学生知道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理解。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和地位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有效的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执行者。正确理解把握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角色和地位,同样也很重要。

1.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动者与积极参与者。教与学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了学生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学习中,学生的角色是:首先,做好预习的准备,课前学生要仔细阅读教师制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确定自己认可的优选方案;其次,要对教材知识进行理解把握。案例教学应服务于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学生应根据教师讲授内容的重点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自学。如果有疑问,可及时向教师请教。通过听课与自学相结合,为案例教学打下思考和见解,并与他人进行辩论和交流。最后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总结,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2.学生是学习目的的践行者。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及能力,通过教学案例进行,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案例教学的践行要做到:首先,具有独立思考和探索性、求异性的思维方式。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生命力,创新的基础来自求异,而要做到求异,则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思想道德案例教学从多方面,为学生展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真实性。因此,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必须借助于各种求异探索的思维方式。其次,践行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习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不少学生在接受案例教学法后,错误地将案例中情节、经验积累当做今后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资本,从而轻视反映基本规律的理论知识。必须明确,案例教学是将案例服务于教材基本理论、观点,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刻了解事物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我们不可以以一种案例教学经验来概括整个社会生活,我们需要有更多理论思想及反映事物规律的方法来指导认识世界,所以,践行案例教学会使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理论基本功。

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正在探索之中的教学法。它对于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及素质教育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研究。只有在今后教学中坚持从思想道德修养课特点和规律去重视完善这种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运用和践行。

参考文献:

[1] 黄辉.案例教学的优势分析和改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4).

[2] 陈前军.论思想政治教学案例的选择和使用[J].教育与职业,2007,(4).

[3] 刘凯.思想道德修养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6).[责任编辑 杜 娟]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范文3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从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指出了改进该门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路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6-02

目前全国有独立学院292所,在校生人数约350万人,承担了20%以上的本科生培养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国家规定必修的政治理论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规律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研究。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作者对多所独立学院进行了调查和走访,并查阅了各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各校教务系统的网站,发现我国独立学院都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而且都是以必修课形式开设的。也发现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普遍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不稳定

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不长,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面主要是聘请母体高校政治理论课程师资队伍,或是聘请相关的离退休教师进行教学,很少有独立学院专门建立相对独立的、稳定的政治理论课程师资队伍。作者查阅了一百多所独立学院的网站,只有若干所独立学院建立了政治理论课程教研部门,这说明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师资队伍不稳定。这种情况势必导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课程教学改革难以推动,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二)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不长,办学模式不够完善,办学经验不够成熟,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面照搬母体高校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权威,强调学生的接收。缺乏讨论教学、体验性教学,更是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气氛呆板,教学手段单一。

(三)课程内容选择缺少特色

目前独立学院都是按照国家统编教材和一些示范性课程教学方案( PPT)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分布、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等方面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特殊性。由于沿袭其他院校的教学内容选择方式,导致课程内容匕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较少,如视频影视内容少、道德两难情景设计少、法律案例设计过少,等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其他院校一样,存在实践教学缺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实践教学没有制度化,没有列入课程计划;有的院校采用课外实践的方式,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缺乏知识应用的环节等等。实际上,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律知识与法律素质、法律能力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教学在知识与素质、行为的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见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迫切需要加强。

(五)考试评价方式不科学

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与评价方面,一般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实际上,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很难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形成科学结论的。书面考试只能考核到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法律认识,并不能很好地考核到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行为能力、法律素质与行为能力。而知识与素质、能力并不一定能建立一致的关系。

二、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路径

独立学院要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和独立学院学生特征,在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案。

(一)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定位,这种人才的具体规格是: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另外,独立学院具有与其他类型高校不同的学生特质,其优势表现在:(1)大部分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学习日的非常明确,学习十分刻苦,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学习欲望,这是独立学院学生的主流和根本性特质所在;(2)大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强;(3)部分学生基于家庭背景等原因使得信息接收渠道比较多,见识比较广;(4)很多学生知识面比较宽;(5)小部分学生特长比较突出。其不足之处表现在:(1)整体的知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2)部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3)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4)极少数学生缺乏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内心世界比较空虚,对自己的认识、定位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比较迷茫;(5)少数学生缺乏刻苦精神,没有很强的进取意识。针对独立学院的培养定位和学生特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对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要利用灵活高效的民营办学机制,选拔和培养一支高效精干的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以适应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而且要经常性地通过教学比武、教学研讨等形式,引导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根据独立学院培养定位和特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必须破除传统的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多样化、新颖化的教学模式。一是要构建师生互动性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如增加讨论课程环节,就一些“道”与“法”严重冲突的问题开展讨论,激活学生思维。二是要构建案例教学模式,重点引入典型案例教学,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带领学生总结出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便于学生学习、效仿和运用。三是构建主题教学模式。主题教学可以是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是针对某一敏感问题开展专门论述,或是针对某一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旗帜鲜明的思想教育,或是针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层次剖析,等等。在主题教学中,教师不能回避现实矛盾,要紧紧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既能明理,又能动情,还能应用。

(三)精选教学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涵盖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内容非常庞大,如何精选教学内容成为改进教学的关键所在。独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既要全面兼顾(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三观”、“三德”、法律基础),又要重点突出。如在职业道德知识模块的讲授中,要重点突出大学生求职心理、求职技能。在法律基础知识模块中,要突出劳动法律法规。作者在担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就专门用两节课时间讲授《劳动合同法》,让学生掌握如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本领。如何统筹全面性和重点性两者的关系,我们认为,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通过细小的知识点推及到大道理、大主题、大方向。此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要格外注意突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促进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素质的完美结合。在这方面,必须要充分突出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及区别。如在讲授法律与道德的互补关系时,作者经常运用“大义灭亲”(违反法律关系)和“见死不救”(违法道德关系)的案例来论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与区别,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

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一是要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时的分布方面设置实践课时。设置这种实践课时不是放任学生随意去实践,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如组织学生到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参观监狱,组织模拟法庭,等等。教师在这些实践课时中要认真设计,精心组织,细致总结。二是要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理论课程中穿插情境性教学和讨论性教学。因为该课程课时有限,不可能设计过多的专门实践课时。所以要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需要在理论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情境式教学和讨论性教学,实际上也是在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是一种间接的实践教学形式。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范文4

 思想道德课向以枯燥而为学生所难以喜欢,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克荣同志担任主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一书,是河北省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的“两课”教材之一,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材“活”起来提供了思路。   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安排上《思想道德修养》力求把比较严肃的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启迪学生思想、增加道德思考、丰富道德联想、努力道德实践的一系列教学环节。作者致力于探索一种生动活泼的教材编写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此,在充分体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之外,它还单独列出了“要点揭示”、“案例分析”、“问题思考”、“阅读文献”和“实践园地”等辅助学习的内容,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有利于使道德教育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在当前,如何使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能进一步深入人心,收到更好的实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思想道德修养》在这方面也作了很多思考,力求运用各种可接受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以人与社会关系的矛盾、人与内心世界的矛盾为起点,展开了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分析,把人生观的树立,同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境界结合起来,使人生观的教育更好地同树立大学生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思想道德修养》强调了人的社会价值取向,把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等内容为重点,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把当前时代需要的道德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青年学生的道德修养同国家、社会、集体和民族的兴衰联系起来,强调做坚定的爱国者和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突出了道德修养的主旋律,更好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的要求。   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道德品质和形成理想人格,关键是要通过道德教育而培育自觉的道德锻炼和道德修养,把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思想道德修养》强调了道德实践的重要,分析了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品质的途径,突出了道德自觉、道德养成、道德实践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劝导和感召大学生身体力行国家对公民的各种道德要求,把道德教育落实到青年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养成上。   《思想道德修养》是一门“活”课,我们必须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改革我们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李克荣同志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无疑给我们提了个醒。(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范文5

一、中职生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等职教生的思想问题是有其根源的。众所周知,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考不上高中或者高中考不上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或高中时因为成绩差往往会被老师暗中放弃,任其自由发展,放任自流,久而久之,这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会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这种现象在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很普遍。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放弃就导致了学生的思想落后,于是就出现了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成绩、思想双差的局面。又由于职业学校只培养学生一门技能,忽略了思想教育,所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在工作岗位上生根,于是产生了前面所说的就业不稳定现象。那么,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呢?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了。

二、提高中职生道德修养水平的理论依据

1.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是促进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技术人才,而相当一部分技术人才的培养靠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只有把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水平提高了,将来他们在工作中才能爱岗敬业,才可能成为企业骨干,从而为企业做出贡献。只有这样,职业学校才能算是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作用。

2.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而我们的职教学生恰恰在道德修养这个方面有缺欠之处,那么毫无疑问,我们把它补上。

3. 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指导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一个人生理上的成熟并不代表思想上的成熟,一个人有了技能,也并不代表他有了工作,有了工作,也并不代表他能在岗位上干出成绩。只有他的道德修养水平提高了,才能说明他成人了。再加上他所学的一技之长,我们才可以说他成材了,将来可能会成功。

三、提高中职生道德修养水平的具体措施

1. 明确道德修养指导的教育思想。以面向市场、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宗旨。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典型的中华美德故事以及现代企业人才的先进思想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从而使学生对人类文明的思想内涵由感动到感知,由感悟到效仿,最终达到思想觉悟的自觉提升。

2. 确定道德修养指导的教学目的。道德修养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提升学生的人格。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面对现代社会和未来世界的需求,充分塑造其健康个性,以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3. 确立道德修养指导的基本原则。道德修养指导要充分注重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把唯物主义理论观点有机的融入到典型的事例材料之中,做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用提高的思想指导生活实际行动。还要充分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意意识和创新精神,及时给予正确引导。

4. 圈定道德修养指导的内容。道德修养指导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情感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教育。内容既要涵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要具有时代精神。

5. 选择道德修养指导的基本方法。以开源导流、对比评。价、合作探究等方式作为道德修养指导的基本教学方法。围绕主题,确立话题,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进行讨论,从中探讨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事迹为材料,陶冶情操;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素质。

6. 确立道德修养指导的评价方法。道德修养的评价方法。分为笔试评价和行为评价两个方面。笔试评价以卷面考核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修养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思想成熟过程,感情变化等。行为评价以日常观察了解为主,掌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操行评定。笔试评价和行为评价两者要互相弥补,做到相辅相成。

四、提高中职生道德修养水平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结合企业用人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状况进行指导。

2. 要圈定好道德修养指导的内容。充分考虑学生思想品质方面的漏洞,还要考虑到事迹材料的新颖性和时代性。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范文6

关键词:现代教学技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249-03

教学和学习是两个既区别又联系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的媒体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一定的媒体接收教师的信息,并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1]。可见,教学媒体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技术手段在不断地更新,由实物、黑板、粉笔、挂图到照片、幻灯、课件,由收音机、录音机到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无不体现了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上的运用。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成为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2]。根据这一因素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模式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本文旨在分析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且提出了教学内容中的三个相结合。

一、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法律意识。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

2.能力目标

(1)能够了解高职学习、生活的特点,深刻认识高职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5)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职业法规等内容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

3.知识目标

(1)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和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4)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5)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就业、择业与创业的方法,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以及维权的途径。

(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国际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缩短了国家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查阅文献的时间。使每位教师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有关这门课程教学和研究的动态,以及正在发生的和这门课程有关的新闻热点事件。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也使学生从互连网上了解到有关这门课程的情况和发生在我们周边和我们紧密相连的事情。

例如从互联网上,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另类择业路径――家政、个体、养殖等,引发我们对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思考和争论。教师可以及时地就这些事件和学生展开讨论,在目前国内整体就业形势严峻这个大背景下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创业观。

不仅教师使用互联网,而且要求学生也使用。例如要求学生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写出一份公共生活中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报告。

2.多媒体技术

PowerPoint和FrontPage是制作教学课件很好的工具,尤其是FrontPage在页面设置,图片和视频资料的链接等方面都很灵活。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课件中,主要以专题为单位创建演示文稿,而且根据各专题的内容和性质决定文稿的形式。例如有关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及大学生择业和创业,需要链接CCTV新闻、凤凰卫视等视频资料。图片、视频、文字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接受。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道德修养和树立法律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演示文稿的制作中图片视频资料相对较多,选择FrontPage制作课件较好。在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知识讲解中则结合案例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展示课件,那么选择用PowerPoint和FrontPage就都可以。

3.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

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设备,把在报纸、杂志、电视上刊登的以及教师日常拍摄的有关思想道德、法律方面的知识、事件或新闻热点的图片、文字增加到课件中,及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扫描仪主要解决一些稀缺资料问题,例如课堂中需要用的一个资料只在一本书中找到,这个时候不论是拷贝文字还是图片,扫描仪都起到最好的作用。而数码相机等设备用于教师日常生活、外出、旅行等拍摄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以及三个相结合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

这门课程包括三大部分五大方面的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包括理想情操教育、人生价值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结合职业理想,重点解决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向问题,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力,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部分:基本法制教育。包括法理、宪法、实体法和程序法。旨在帮助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其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社会人、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初步学会并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职业规范教育。包括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成功职业人的素质,职业选择以及就业中权益保护等问题,是第一、二部分知识在实际领域中(如就业、权益、社会责任、奉献等问题)的延伸。旨在提供职业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锻炼学生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3]。

知识模块的前两个部分有比较明显的分块但又相互渗透融合并最终落实体现在第三部分。整个教学体现了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主线的结合,并把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的问题放到了学生自我认识、群体交往、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把握。

(二)教学内容中的三个相结合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即可接受这一教育理论的指导。

1.教学内容与职业素养、职业现实问题和职业道德的结合

从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系统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强调崇德尚能、以德导能、以能强德,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实现基本理论与职业素养的结合。

从面向社会的职业人的培养出发,结合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三大角度五大方面系统整合课程的内容体系,有针对性地回答高职学生在成长成才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有关人生、事业、理想等方面普遍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德行修养和职业现实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绕教育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以及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促进知行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2.教学内容与新闻热点相结合

坚持教学内容与新闻热点相结合,使学生感到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例如讲授理想、人生观的时候就可以举例近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的事迹都是很好的素材。在讲授婚姻家庭观时可以举例伟大的母亲:伦敦奥运会37岁的体育运动员丘索维金娜。现实社会生活中大家熟知的名人模范婚姻家庭。背着母亲上学的孟佩杰等等感人的现实事迹。

将奥运会、感动中国这样的热点新闻事件穿插在教学中,以伟大人物的人生观为指导,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3.课程内容与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和大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大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可布置与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有关的作业题目。例如学习这门课程后,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将有什么帮助;观看奥运会、世博会后的感受等。事实上,许多学生已经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活动,例如如果教师能在社会公德的环境保护方面教授给学生更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且身体力行,学生就会在无形中感染他们的父母、朋友,这样的活动就扩大了教学的效果,扩大了接受德育教育的人群。

坚持课程内容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常识相联系,使他们感到德育教育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提高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泰勒在他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论及课程时提出这样的论点,就学校教育而言,一门学科的价值在于它对一般公民,而不是未来这个领域的专家的贡献[5]。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各专业的学生都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理想、增强法律意识,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范文7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块化教学;“五大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53-02

模块化教学就是把课程内容按照理论体系和认知培养需要进行重新分类整合,从而形成若干教学版块,并籍此实施教学行为的一种教学方式。模块化教学本质上是对课程和教材的重新认识和加工。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模块化教学是时下众多学科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采用模块化教学更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实际效果远比按部就班式的照本宣科好得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教材内容体系和教学的需要,探索模块化教学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是笔者根据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所作的理论分析和总结,从中反映出笔者对《基础》课尝试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和心得。模块化教学既然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归类整合,因此它是一种集成度更高的概括,为了整合的需要有时候甚至会将教材章节顺序打乱重新排序,或者将某些章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整合,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布局更具逻辑性,以便教师和学生快速便捷地把握教材内容,弄清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方法我们暂且把它称之为“粗”。然则就教材而言,由于教材编写的实际需要,它在对诸多内容的归类排列乃至叙述等方面往往要做到详尽细致,是以章目自然比较多,此谓之“细”。以《基础》课为例,该课程总体上是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道德修养,一为法律基础,但它实际包含的内容却十分复杂,从时间上涵盖从大学入学开始到大学学业结束,从具体内容上囊括从入学认知到择业就业、从道德感悟到法律培养等诸多方面。对该课程的教科书而言,它必须要把以上诸多方面的内容用章目的形式加以归类排列,原则上必须做到详尽细致,故章目通常是比较多的。这正是其“细”之处。然而在教学上我们却不能也没有必要将如此“细”的教材内容一一向学生宣示和阐释,而大可用“粗”的方式将之精炼化、简略化,亦即由“细”及“粗”。由此可见,从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本身的实际需要来看,思政课无疑比其他许多课程更适合采用模块化教学。将“细”的内容通过“粗”的模块重新整合,粗细结合,确实可以更好地把握教材,可以使教师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模块化教学的前提是建立在对课程和教材内容体系的全面准确认识和把握之上的,由此所作的模块设计是否恰当合理便成为模块化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故在设计模块时应当把教材“吃准”、“吃透”,切忌生拉硬套、牵强附会,为划分模块而划分,更不可为追求所谓的“时髦”来随意设计教学模块。我们在对《基础》课进行模块划分时严格遵循了上述要求,通过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将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即“五大模块”),突出“适应大学生活、树立理想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培养法律意识、升华人生境界”五个方面的主题,从而比较合理地构建出本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我们对《基础》课设计的“五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从“适应”开始,到“升华”结束,五大模块共同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间要通过五大主题内容的学习,最后达到升华。这样设计的依据和思路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要经历由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不适应到适应,要通过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人生价值的启迪教育,通过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育,最后升华为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也是学习《基础》课的全过程。由此不难发现,五大模块之所以设计合理,适合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关键在于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模块设计,《基础》课教材各章内容得以重新整合,各模块对应教材内容如图。

从右图可以看到,原教材内容包括七章外加一个“绪论”和“结束语”共九大部分,通过模块设计后精简成为五大模块,由此教材内容体系得以实现由“细”变“粗”,在不减少任何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通过五大模块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五大模块的设计更具逻辑性,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弄清教材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下面我们不妨对五大模块的内容做个简单的分析解读。

第一部分“适应篇”。这一模块对应的是教材“绪论”部分,它主要解决的是学生进入大学和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的修养所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即绪论部分的三节内容):新生活――大学生活;新素质――大学更高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新学习――《基础》课的学习。在这一部分注重联系大学新生的实际,从怎样适应新生活、新学习、新环境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明确新素质、新价值,从而开拓人生新的境界。把绪论部分单独作为一个模块无疑是《基础》课教学模块设计的一个亮点。这是因为,绪论部分既对大学做了介绍,又对大学与中学的种种差别做了对比,同时还指出了大学新生初入大学的诸多不适,其目的是希望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教育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其承启作用十分突出。可见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总之,“适应篇”既是这门课程学习也是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培养所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前提。第二部分“启迪篇”。本模块对应教材第一、二、三章,主要是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人生价值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立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培养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操,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科学对待人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无疑,这三大启迪教育既是大学新生必须接受的基础性教育,也是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过程中必须明确的三大基本点。因此,在启迪篇通过系统的理论阐述,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启迪教育,使他们在理想信念、爱国情操、人生观等方面得到深刻感悟和提高。严格说来,“启迪篇”的三章内容其实是可纳入道德篇这一模块中的(事实上这三大问题确实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但教材为何将其从道德部分剥离组成独立的三章?对此笔者以为,教材将其单独罗列并且置于绪论部分之后是有一番深意和新意的。笔者的理解是:通过前一模块(“适应篇”)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大学和大学的学习生活,明确新素质、新学习的养成,从而顺利走过“适应”之路。而接下来进行的三大启迪教育(即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人生价值),既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也是走过适应之路后的大学生必须首先面对的三大基础性教育:已步入人生新阶段的大学生确立人生新目标、树立新的理想和信念也就成为他们的首要之选,此为启迪篇之理想信念部分;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立志为国家民族而学习,此为启迪篇之爱国主义部分;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应当正确对待人生,规划好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为启迪篇之人生价值部分。这三方面的内容可谓是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必须首先解决的三大核心问题,而对我们设计教学模块和实施教学而言,这三大基本点,与其说是学习,毋宁说是启迪更为贴切,是以便有了“启迪篇”这一模块。第三部分“道德篇”。包括第四、七两章,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道德基本知识,掌握道德修养方法,激励大学生不断锤炼道德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本模块教学要全面分析道德的内涵、本质、作用和历史发展,深入剖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介绍道德修养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做有道德之人。因此在本模块教学中还要用大量的实例褒扬守德模范、抨击各种不道德的现象,引导学生增强道德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做道德高尚之人。值得指出的是,教材第七章有关公共生活、恋爱婚姻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等内容,不仅提出道德要求,同时还给了法律评判,这也是该教材的一个创新特色。故我们便创造性地将该章中所有关于法律的内容调整到第四部分“法律篇”所属的第五章中,由此便使教学内容完全以学科来进行分类和整合从而更具规范合理性,同时又与教学模块很好地契合。这样设计无疑更符合学科分类的要求,使知识得到系统归类,当然也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把握。第四部分“法律篇”。本篇包括教材第五、六两章和第七章有关公共生活、婚姻家庭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等内容,集中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做一个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笔者认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提高,要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为基础,以遵守法律规范为落脚点。因此,在教学中,传授法律基本知识是基础,正确理解法律规范是重点,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处理问题是关键。通过法律知识的介绍、法律规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维护法律权威。本模块虽然仅包含两章,但内容却极其繁杂,几乎涵盖法律的各领域。然而由于并非专门和专业的法律教科书,教材在内容上并未按照法学学科体系来编排,以致无论是内容还是顺序都较为零散,缺少逻辑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加以重新归纳设计,切忌“按部就班”式照单教学,否则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有鉴于此,我们在这部分模块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现实,完全按照法学学科体系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将原本零散的内容进行了合理分类组合,这样经过重新整合后的法律篇俨然就是一部法治宣传教育的生动通俗读本。第五部分“升华篇”。本模块对应的是教材的结束语部分,旨在强调: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和操行均得以升华,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这一部分既是全书教学内容的结束,也是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主要目标,同时又符合学习修养活动的循序渐进原则。值得一提的是,与第一个模块“适应篇”相似,我们将“结束语”也作为一个单独模块进行设计,除了与“适应篇”相呼应,更重要的是强调走过“适应之路”的大学生,通过一系列系统严格的学习修养理应实现自己人生的重要升华,这是教材内容也是教学活动的逻辑止点,当然,更是我们全社会上下一致的期望和要求。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范文8

“修养”是一个涵义相当广泛的概念。“修”,本意为整治、提高:“养”,乃培育、滋养之意:“修养”,即为修身磨砺、自我提高。从广义上讲,“修养”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锻炼和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二是专指“修身养性”之道;三是指人们在待人处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经过长期涵育而逐渐养成的一种品质和态度。通信企业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指员工根据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活动及其所达到的道德境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只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的水平,真正地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同志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道德境界的提高中,自我修养是内因,是发自于行为主体的巨大力量,是一种决定性的因素,对于步入职业领域,走入社会生活的人来说,道德修养则主要是职业道德修养,也就是说,职业道德修养也为道德修养的中枢和核心,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也正是通过道德修养转化为员工内心信念,转化为员工自知、自觉和自愿的职业行为的。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搞好本职工作的首要因素。通信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是国家和社会的精神中枢。通信企业员工担负着神圣而繁重的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旺盛的精力、良好的智能和精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我认为在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无德不足以立身,无德不足以立学,无德也不足以立业。因此,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通信企业员工奋发进取的之路、首要之路、旺盛的精力、良好的智能和精湛的技术,只有在高尚品行的统帅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才能使其真正地服务于事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3、加强通信企业职业道德修养,是员工自觉财维护企业信誉的迫切需要。通信企业互联互通,相互依托,都有牵动全局,影响整体的作用,通信企业的工作时刻置于用户的监督之下,每一名员工的职业行为不仅标志着本人的道德水平,而且同时关系到企业整体的信誉。因此,职业道德修养在发挥通信企业的整体功能上有着特殊的作用。

二、通信企业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通信企业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就是自我塑造和培养道德品质,提高道德境界,一般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2.1道德品质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集中体现

道德品质的主体是个人,但它内容则是社会性的,体现着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道德对个人的要求,在当前,我们所提倡和肯定的道德品质,就反映这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和道德关系及其基本要求。

2.2道德品质是自觉意志的凝结

道德品质往往表现为个体的习惯或习性,这种习惯或习性是个人凭借意志审慎选择后之后逐步形成的。因此,道德品质既不是无意识的偶然冲动,也不是消极地适应某种道德要求,而是主动积极、自觉自愿、持之以恒的道德行为的表现。通信企业职业道德品质所含有的这四个基本因素,有其特定的规定性。一方面,从道德品质的主体来看,不是一般公民,而是通信企业员工。通信企业员工除要担负一般公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外,还应担负特殊的职业责任。这就需要时刻牢记通信企业的服务宗旨,发扬热爱通信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和忠于职守的精神。另一方面,从道德品质的体系看,还应反映通信企业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体现通信行业的优良传统和职业习惯,含有职业义务感、职业荣誉感、职业良心感和职业幸福感等。

三、通信企业职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1、努力学习,提高修养的自觉性。通信企业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道德活动,必须努力学习,使之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才能明确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和正确方向。其次,要认真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和通信企业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通信企业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企业员工能够自觉地遵循道德的原则和通信企业职业道德的要求,在塑造和追求理想人格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积极的思想斗争和主观努力而形成的。一般地说,人们在形成和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两个矛盾:一是一定的道德要求和个人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二是不同的道德要求反映在个人意识中而构成的不同道德观念矛盾;正是这两种矛盾的运动,构成了人们道德品质发展的内驱力,也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两种矛盾的不同解决,而呈现出不同的道德境界。自我批评、自我解剖的重要方法是“反省”和“自讼”。所谓“反省”,就是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于道德;所谓“自讼”,就是“自己同自己打官司”,这是一场自己“审理”自己的案情,自己“判决”自己的官司。“原告”是自己的言行;“法官”是自己具有道德责任。在这里“原告”和“法官”三位一体,都是“反省者”本人。只有经常地、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这样的“反省”和“自讼”,才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内在需要,使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内在要求。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范文9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建设能否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得到发挥,从根本上讲是个党性问题。”党性是党员的灵魂,是党员素质的根本,决定着党员的风貌,反映了党员的形象,关系着党的兴衰成败。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努力加强自身党性修养。那么,党性修养都包含哪些内容呢?如何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呢?哈尔滨工业大学党校副校长刘丽美老师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和深入的探讨。

党性修养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在新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时期,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思想意识修养、政治修养、道德品质修养、组织性纪律性修养、作风修养和文化科学知识修养。

政治理论修养,是指党员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政治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列宁主义是建立无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推进了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体系,他们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需要注重对政治理论修养的培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内在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

思想意识修养是指党员用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用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意识修养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服从社会发展的利益;同时也要自觉抵制和反对包括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主义在内的各种错误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要在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行为上规范引导自己、在思想作风上从一点一滴做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团结、深入群众、言行一致,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

道德品质修养是指党员按照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教育、改造和锻炼。它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反映,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崇高的道德。其核心是集体主义原则。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巩固执政党的地位;有利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在举国上下强调“以德治国”的新形势下,我们所有党员同志都应该全面加强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修养,维护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通过参与集体生活、参加劳动锻炼,进行自我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运用各种条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成为恪守共产主义道德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