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群众文化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4-01-09 11:15:56

群众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群众合唱 文化建设 优化

一,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提高。国家开始重视对文化教育的建设,群众的精神生活节目也日益丰富多彩化。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外来文化的渗入不免让国人变得“崇洋”,群众难以扎根本土的精神家园,用一种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而我们现有的文化建设的水平不够高,力度也不够,这些导致我们的群众难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难以轻易抵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建设。

二,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

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毋庸置疑,结合合唱的特点,它对我们的群众文化建设可以带来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需要发挥集体凝聚力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斗志昂扬,可以成为我们党的正确思想文化方针的有力的宣传工具,帮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家园。

1.合唱增强了群众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唱是一种高度讲究合作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唱者只有团结协作,默契配合才能传递出和谐美妙的旋律。具体表现在合唱者声音音调的和谐,节奏的紧凑,肢体语言的一致性还有感情上的共鸣,以及思想目标等大方向的高度一致等等。同时还要求演唱者跟领唱者,指挥者都有着高度的共鸣,才能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合唱艺术之美源于和谐之美,要达到理想合唱效果,不仅需要团队默契合作和有优秀指挥等这些表层的因素,更需要“心神合一”、“音声合一”、“音质合一”等美学层面的因素支撑。通过群众合唱这种形式,能极大地使参与者在领略到音乐艺术的真、善、美的同时,也学会怎样与人相处,使平等、包容、互助、和谐、协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均在合唱中得到充分体现。群众合唱既然要做到这些要求,势必会理解到团结协作,尊重个性,求同存异的重要性。群众合唱时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演唱出令人陶醉的音乐,这一过程让基层群众增加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群众文化的建设。

2.合唱提升了人们的音乐素养

在正式合唱之前,演唱者总是要千锤百炼,经过多方的训练,让旋律和节奏达到完美,使彼此之间的配合,以及和指挥者之间的配合看似浑然天成,信手拈来。于是在这一过程中,孰能生巧,让原本音乐基础稍差的群众得到能力的提升,让有一定音乐素养的群众在合唱中寻找伯牙,高山流水版遇知音。在训练这种大环境中,群众能轻而易举接受音乐熏陶,长此以往可以不断提升人们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演唱能力和鉴赏能力。随着合唱机会的增加,合唱团队的专业水平日益提高,代表地区在国内,国际大赛中获奖时,能推动大众音乐教育的进程,增强群众学习音乐的信心。

3.合唱能有效提高社会凝聚力,展示城市良好文化形象

群众合唱的特点是抒情的,直抒胸臆的,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追求和谐团结默契的,所以它也是一种表达民主与自由的,抒怀的社会活动。其所选歌曲一般具有渲染力,表演者更是可以用“歌声嘹亮、斗志昂扬”来形容,所以往往能成为宣传党的政治思想教育方针,鼓舞群众的良好工具,例如在“唱响红歌”阶段,就充分利用了群众合唱这一特点,寓群众思想教育于艺术作品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歌声中弘扬,起到提高社会凝聚力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基于此,群众合唱还能很好地彰显一个城市文化的形象。例如在广场,公园,社区,校园中的合唱团体,他们活跃在一线,涌动人文气息,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个社区各个街道有时还会举行歌友会,合唱比赛等,充分展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活力风貌。有些音乐素质较强的合唱团还会趁此代表一个地区出外进行比赛,仿佛一张对外交流的名片,充分展示了本土城市的文化品位与风情。

三,提高群众合唱的力量是群众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节

群众合唱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力量不容小觑,但是现阶段的群众合唱还存在一些不足,亟需改进。例如群众合唱中的合唱队员并非都是专业的歌手,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与能力,大部分是为了某个演出临时组建的合唱队,有时甚至是现教现学,所以在默契上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合唱歌曲的选择。就是符合他们大多数人的审美的歌曲范围比较少。老年合唱团喜欢革命歌曲,是因为他们对革命有所体悟,饱含感情,而且也朗朗上口。但是随着时代在变化和进步,人们对这方面的共鸣会较少,兴趣索然。而少年团队又多以儿歌为主,缺少变化,还是不较理想。

另外还有一些因为合唱团组建的经济支持问题,以及不正当的训练导致人声耗损问题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去商榷和改进的。

综合而言,我们应该要牢牢把握群众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重视其发展意义,多培养专业人员,让基层群众的合唱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出资投入这方面的建设,向基层输送专业演唱老师,带领群众迈向合唱的新高度,才能在根本上提高合唱团的水准,真正起到牢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意义。

四,结语

纵观社会风云万千的态势,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也越完善,所以社会文化建设和经济基础也是离不开的。社会的总体经济要稳步向前,才能有充足资金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但是这并不代表经济水平未达到全部富裕时就不发展文化。我们的文化建设也应该用着它特有的步伐稳步前进。群众合唱是群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社会功能性是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不能取代的,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它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应该顺应时势,加大投入,让未来的社会文化建设走向一个新高度。尽管现在社会文化建设还不够完美,但是相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会朝着一个更加繁荣发展的态势发展。所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少说空话,实干兴邦,挥鞭从此启程,成功的彼岸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群众文化建设范文2

要形成良好的群众文化氛围,首先要有好的发展土壤。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的考核、选拔,形成一支素质高、品德正、有技术的文化建设管理层。其次,文化部门干部要有专攻,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不可身兼多职,有失专业。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去。再次,对基层文化干部和工作者都要加以相关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领导人的思想道德素养,以身作则,做引导基层群众不断追求文化素养的领头羊。最后,重视对文化后备军的培养。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增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头戏。激发学生对文化活动的激情,会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从实际出发,多元发展群众文

化首先要从基层文化设施实际出发,开动脑筋,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文化资源得到共享,建设包含科教文卫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化文化场馆,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优质文化资源荒废浪费,追求效用最大化。其次,依据外来文化的相关发展经验来看,提倡日谈经济发展、夜谈文化建设的举措,是科学带动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最后,有针对性的发展文化品牌,同时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引入相应的竞争体制,有竞争就有活力,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竞争机制,使文化产业有活力有生机的向前发展壮大。

三、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做到以人为本的根本要领

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传播者和接受者,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物质条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本的,所以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文化上形成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最终目标,将文化同生活融为一体,创造出符合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文化人生。

(一)将文化与生活完全结合起来。文化建设价值取向要向生活实际靠拢,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基层群众生活。文化建设价值取向要立足实际,向基层群众人民生活靠拢的原因在于,要让群众感受到文化生活其实离自己并不远,可以尽可能的参与到文化建设工作中来,达到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的目的,引领基层人民讲文化、树新风的社会风潮。比如,在传统佳节中,在群众性的集会上,渗透文化理念,培养群众对文化追求的意识,扩大群众的知识面,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把文化集会效应扩大到平日生活中。

(二)把文化发展的成果服务与群众。十七大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中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切实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因此,我们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组织有意义的公共文化活动,扩大文化设施建设的覆盖面,使基层人民群众方便、有效的享用公共文化资源,根据社会群体的需求,发展多形式的文化服务,满足群众生活的基础文化需要。

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开展有效的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建设范文3

关键词: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群众积极性

群众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为了满足某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所需要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更多的是指以人民活动为主体,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多为在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引导下,群众所参与的各种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等活动。由此可见,群众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承载着精神调节、宣传教化的作用,还是文化普及,文化凝聚的重要载体。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就是要以人民群众最普遍最便利的方式来促进基层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建设要想发展,就不能故步自封,一味的坚持旧有的模式,而是要树立一种品牌效应,所谓品牌,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内外途径使人们对其高度认可,创造其独特的文化定位。而群众文化品牌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它是文明的标志。因此,新时期对群众文化的建设不仅仅要求形式内容的丰富多彩,更应该强调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

一、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一)认知性不够

大多数人对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并不熟悉,缺乏对群众文化品牌建设观念的了解,还是将文化发展作为经济的附属,而没有强调文化自身的重要地位。这就导致一些政府部门没有高度重视文化市场的发展,忽视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一些文化单位受到制约,不能更好的开展文化工作。

(二)品牌定位模糊

群众文化品牌的定位过于模糊,不能形成人们对其的高度认可,例如某些地区的文化活动只是表演一些节目,销售一些文化纪念品,说是一种文化品牌的确立,但仍旧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将群众文化品牌发展。

(三)群众参与性不强

某些地区为了推动文化品牌建设,所举办的文化活动都是一些百姓参与性较低的活动,导致群众不了解、不关注、不参与。如果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不能更好的团结广大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或是文化部门只是唱“独角戏”,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文化品牌建设也就会止步不前,最终夭折。

(四)文化品牌建设过于“创新”

推动群众文化品牌建设需要一种创新意识,使文化的发展更具有独特性,但最终是为群众服务的,如果一味的强调“创新”,就会本末倒置,忽略了“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目的,最后仍旧会导致文化品牌建设的落空。除此之外,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扶持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其它问题,例如持续时间短,宣传力度小等。因此,如何解决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途径

(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文化资源

打造一个群众文化品牌,就要讲究科学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文化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合理的将本土文化资源与品牌发展相结合,才能创建出好的群众文化品牌。例如,在云南,旅游业发展旺盛,人们越来越多的想要接近云南、了解云南当地的风土民情,因而《云南映象》这部大型歌舞剧应运而生,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打造了一个有着云南特有标志的文化品牌,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也同样是一个地域性明显的文化品牌,它不仅将广西的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文化品牌的带动效应。在各个地区,都有记载着自己文化的博物馆、历史文物馆、展览馆、名人故居等文化坐标,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都可以用来建设文化品牌,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底蕴和魅力,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才能提高当地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群众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凝聚人心的纽带,只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品牌才能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的推动全国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参与性活动,只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够发挥整个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文化品牌建设更离不了群众的参与,群众是主体,群众参与其中,从活动中获得自身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的同时,并将文化传播发展,创建文化品牌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许多地区都推出了“乡村大舞台”“百姓剧场”等品牌文化活动,目的就是让文化活动贴近群众,让群众参与其中。还有一些文化活动请普通百姓作为节目的演员,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还有一些群众文化活动与节日结合起来,例如“猜灯谜”“红歌会”等,既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又将传统文化增加了新的品牌内涵。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流行趋势的改变,更新现有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让它们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时代,在保留原有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剔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现有流行的文化注入品牌的内涵和形象,持续不断的为品牌注入新鲜力量。

(三)加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

群众文化品牌建设不仅仅需要硬环境建设,更需要软环境建设,这就需要一种长期有效的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舆论氛围。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应加强对品牌文化的宣传力度。例如,某些文化活动可以通过邀请一些知名剧团、名家学者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有效地激活文化品牌建设。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来进行报道和大力宣传。并且要让品牌文化“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吸取各家之长,同时将自己的品牌文化宣传发扬出去。群众文化品牌建设还需高度重视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生活水平落后,环境较差,交通闭塞,人们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资金有限,文化活动就会相应减少,想要做重点,做品牌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四)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双向支持

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和各个文化团体的支持和协作。由于受旧有机制的长期影响,各个部门相互脱离,很难协作发展。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并不是单一部门的工作,而是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共同配合。因此就需要有一个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政府协同各部门拟定文化品牌建设的项目,从而全面整体的推动文化品牌建设。政府财政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以财政资金为杠杆的投入新手段,通过活动宣传文化品牌、展示城市形象,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文艺团体等组织参与到文化品牌建设中来,并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召开和进行。建立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基金。政府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调动社会各个文化团体的积极性,自愿捐助资金,发展群众文化品牌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引导和培养社会民间组织,使各种文化团体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的主导力量。

三、结语

加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群众文化的全面发展更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举措。群众文化品牌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高度重视,全面思考,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文化建设谱写出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伊海燕.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J].现代营销,2012(12).

群众文化建设范文4

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性现象级的工作,从古至今一致存在着,并且社会的发展进步中不断变化,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分不清文化发展工作和文化发展产业之间的区别,将两者相互混淆,从而忽视了纯粹的基础文化建设工作,这对我国整体的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有着很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本文对群众文化团队的现状、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

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以人为本

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社区及乡镇村落群众的基本文化的提升。而群众文化的建设是依赖于社会的存在,并且随之不断变化而发展着,以人为本是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同时结合多种文化活动来推动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一直以来,我国对群众团队文化的建设工作都是十分重视的,因为只有加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工作,使得城乡居民的文化得以协调发展,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拓宽文化视野,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精神享受,才能更好的提高全国整体的文化建设质量。

一、群众文化团队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群众文化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在群众文化的团队中,基本上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不多或者根本没有;居委会的成员年龄层次也是层次不齐,跨度就较大;性别上呈现出女性偏多,男性较少的现状。二是有表演机会的文化团队只有一少部分,比如在社区表演节目等;而一些团队更多的是以体育锻炼为主,对于文化活动的排练、学习等不够重视,很多是以后都是自娱自乐,没有太多的平台或机会。三是在团队组成的人员数量方面,一般在20人左右,但一般情况下,街道团队比居委会的成员要多。四是在经费问题上,居委会的经费通常低于街道团队的,因为经费来源多为政府部门,街道团队成员自行缴纳的费用也是主要的经费来源之一。五是文化活动举办的地点方面,居委会经常是将小区文化与居民文化互相结合,较具有综合性质,街道团队主要以文化活动为主。

二、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问题

因为群众团队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经费方面尤为短缺;而对于文化团队来说,日常的训练需要服装道具和器材,而这都需要建立在有经费的前提下,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则会影响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延缓团队的发展。

2.培训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群众文化团队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而且在团队中缺少舞蹈编排、活动策划一类的文艺骨干,成员之间的文艺水平也是各色各样,所以对团队来说,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场地问题

对于群众文化团队在进行日常的练习或活动开展的场地问题中,很明显的在选择过程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因为团队没有固定的练习场所,只能就近在社区、居民区周边选择较为合适的地点,但很多时候又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或者是场地不够大,对节目的练习也有着限制作用。

三、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措施

基于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紧迫感;所以整合群众中的文艺力量,培养一定的骨干人才,加强对团队的培训和指导,逐渐使团队更具规范化,使之形成一个优秀且强大的文化团队。

1.完善团队的管理机制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之后,开始向精神层次的事物、活动方面发展,这一点是为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团队人员和数量的增加,相应的管理政策也必须有所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现状来完成更好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建立起合理的监督服务机制和评估激励机制,因为设立一定的监督政策可以督促团队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视,从而推动团队更好的发展;而评估激励机制也是为了促进团队的更好的发展,根据团队的人员数量、资历高低等实际情况,对团队实行有效的奖励与鼓励,使团队具有更高的排练和表演热情。

2.加大对群众团队活动的资金支持

加大对群众团队活动的资金支持,即团队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费问题,这是稳定群众团队更好发展的重要方式,经费的引入可以采用品牌效应,通过企业提供赞助,解决资金问题,或者是一些竞标的方式,在政策上坚持经费申报的透明化,在为团队提供物质基础的前提下,促进团队的稳定、良性发展。

3.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质量

深入群众中去,发现群众中具有潜力的文艺人才,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然后使其在团队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和影响力;比如定期对团队进行指导和培训,策划活动,完成舞蹈的标牌等;指导型的人才不仅可以是群众团队中的,也可以是来自社会其他行业领域的,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提升对团队的建设和培养,使群众文化团队发挥出更好的社会作用。在为团队做好经费、培训工作之后,场地问题也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基础上,开始向精神层次的丰富和享乐相仿发展,这就使得文化建设的团队在不断的壮大;所以对团队的活动场地要有一定的保障,比如根据团队的人数或性质、级别的不同,由不同的单位或商家企业进行场地的提供,这样既做到了不扰民,又保证了团队的日常训练。

四、结语

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在就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并且不断优化团队内部的结构,完善相关的管理政策和机制,让群众在享受精神文化活动的同时,逐渐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以便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王海莉 单位:邹城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参考文献:

[1]朱英俊.加强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繁荣群众文化事业[J].群文天地,2012(22):24-24.

群众文化建设范文5

全民阅读文化共同体是以构建书香城市阅读文化共同体为目标,形成一个由写书人、出书人、卖书人、读书人所共同组成的阅读文化共同体,这也是全民开展阅读活动的新模式。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摆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定位,要在营造政策环境、发动社会力量、打通相关产业上下游、优化阅读文化生态链等方面进行重要的战略布局和统筹协调,在城市阅读文化发展的整体宏观目标与市场主体、社会个体的微观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在共同体中形成合力。全民阅读工作要以优化阅读文化生态为出发点,以建立政府倡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长效机制为最终目标,使城市的全民阅读活动显得去功利化、去地域化,以彰显社会主义文化主流价值。相关文化部门应出台一些有利于全面阅读的相关政策,引导扶持实体书店发展配套设施,积极为优化全民阅读的文化生态环境作出努力。比如通过名家荐书、经典导读、文化讲坛等阅读服务措施传递文化价值,不断提高民众阅读的深度和品位,为城市全民阅读文化提供示范平台;媒体联盟充分发挥媒介宣传作用来推介优质阅读内容和阅读活动;各大书店设立精品图书展销专柜专架,坚持服务惠民等,以此来在城市中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使得图书能对群众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影响力。在全民阅读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的阅读环境与质量,这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建立一些专门供青少年阅读的服务网站——“青少年读书网”,配合网站可开展一系列网上网下的互动活动,如网页制作大赛、征文活动、网络书评大赛”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引导青少年健康阅读,让“书香进校园”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二、落实各项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外在形式表现,为了更好地落实城市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相关部门要按照发现典型、引导扶持、表彰奖励、以点带面的思路,在群众中间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影响的民办文化典型,大力扶持和发展以民办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大院、农民书屋、农村个体放映队和民间剧团,使群众自办文化逐渐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顺应时展的趋势,立足当地城市的特色文化土壤,把文化建设切实作为了发展城市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乡村)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全面展示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市民饱满的精神风貌,要能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时代特色,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硕果累累。以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为例,应充分发挥广场文化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性、广泛性特点,利用“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青年节”“教师节”“妇女节”等节庆日,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节庆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赛事活动,并以节庆文化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广场文化特有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不仅能很好地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城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能对外展示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的秉性、积极进取的风貌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三、大力开放群众文化场所

群众文化建设范文6

关键词:群众文化特点创新

我国近三十年来,快速发展的人民生活状况带来了人民需求内容的转变,即从以衣食住行为主的物质条件转变为以享受娱乐为主的文化需求,在需求的转变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就变成大势所趋。为了引导我国群众文化驶向正确的轨道、走上前程似锦的宽敞道路,我国应更快地落实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改革,从而构建新时期群众文化格局。

一、群众文化

1871年产生的狭义文化拉开了文化发展的序幕,文化的陶染范畴非常广泛,各个学科的专家们时至今日也未找到能够具体、准确概括文化含义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因此,文化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周知的定义。公众惯用的文化概述通常为:文化是一段时期内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文化是一种业余性、非盈利性、自觉性的文体娱乐活动,文化是一个偏向精神文明或注重社会意识的机构。其中,群众文化又是一种以浓厚趣味为参与前提、以面向大众为展现形式、以达成精神追求为最终目的的文体活动,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群众文化所拥有的更是一支极具娱乐性、参与性的群众队伍,而群众文化大致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和文化分离,同时不断地探求自我开发,准确地说,“群众文化”最先是于1953年进行运用。同时群众文化在无形之中接受自我陶冶、扩展各科学问、充足业余生活等都是文化发展的现象。

二、群众文化的特点

1.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成长、科学技术的频繁更新、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物质水平显著提高的21世纪,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层面要求已难以得到满足,而多元化的群众文化则充当起大众所需的原料角色,不断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大部分群众文化都具有正确的思想定位、积极的影响效果、繁多的活动形式等特点,它们虽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却也各自发挥其作用,为文化事业的新型研究提供路线。五花八门的群众文化在朝气蓬勃的发展中衍生了许多子文化,包括社区、乡村、广场文化等等。同时,丰富多彩的文化行业作为一股新兴力量,也逐渐在兴盛的过程中增强其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稳固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行业常见的有歌剧院、茶社、老年活动室等。

2.广泛的群众文化参与人员

现在,当大众的谈论话题涉及到群众活动时,人们的第一情绪反应便是欢愉,群众活动中尤以广场舞为典型代表。事实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地方都能成为群众文化的活动场所,如:公园、街道、社区等;群众活动内容同样是多种多样,如扭秧歌、打太极等可即兴参与的文化活动;群众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性、层次性的显著特点,群体成员也具有一定的团结性、创造性等特征,因此群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不可淡然置之,其社会效果深入群众。

3.独具特色的地方性群众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源远流长的世代风俗。广大群众应当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的风俗习惯,通过融合时代创新和传统继承的元素,打造出具有浓厚乡情气息的代表性群众文化。以福建客家文化为例,当地依旧普遍沿袭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传统节日,每年的十月还大力举办木偶戏、龙灯、舞狮及具有趣味性、积极性的其他活动,促进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内涵,其取得的社会效益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不可小觑的贡献。

三、群众文化的创新建设

1.加大文化基础建设,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是否健全的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是能否为群众文化提供切实保障的关键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以上两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以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为代表的综合型文体场所建设,进一步开发完备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2.培养高素质的文化建设队伍,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

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接受专业的知识培训,提高个人的专业和修养,培养一批能辅助群众顺利开展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个人绩效的专业人才,其中有厨艺培训班、二胡学习班、民族舞教学室等等,如此高效的公共服务更能够填充群众的空闲时间和拓展公民的知识领域。

群众文化建设范文7

[关键词] 群众文化;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118-1

一、群众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群众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多数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文化活动,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不能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主要问题是:

(一)现有的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比较窄,群众参与不够普遍。各方面投入不少经费举办晚会、演出等,基本上是你演我看,你唱我听,不能从基本上解决群众参与的问题。

(二)一些文化体育场馆和文艺团体没有充分发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有的场馆利用率不高,晚上演出、比赛,白天关门闲置。一些场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办市场,搞产品展销,忽视甚至放弃组织、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

(三)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上存在着城市化倾向。一些人把少数需要较高支付能力的文化消费需求当成普遍需求,一味追求文化娱乐设施的豪华与铺张,令广大群众望而却步。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载体,缺少活动场所,多以群众自发为主,题材比较狭窄。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普遍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适应。文化没有达到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长期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面对这些尖锐而迫切的问题,我们要不断的思考,补偏救弊,起衰振弱,担当起振兴新时期群众文化的责任。

二、群众文化建设的若干探讨

(一)发展经济,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定的经济基础。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其存在与发展受经济基础的制约。要想壮大群众文化队伍,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就必须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为精神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群众文艺队伍自发性、随意性、流动性强,只有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有效管理和积极服务,才能充分发挥群众文艺队伍的积极作用。在政府管理上应以服务为主,为群众文艺队伍的成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其在成长中壮大,在发展中成熟。使群众文艺队伍成为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使农村文化阵地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战场。

(三)建设农村文化大院,让群众文化队伍走正规化发展道路。文化大院的产生,是经济基础发展的产物,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的产物。文化大院以其独有的魅力,自产生以来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大力发展农民文化大院是规范群众文艺队伍的有效途径。

(四)丰富节目内容,形成雅俗共赏的群众文化格调。应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群众文艺队伍的节目质量,丰富其节目内涵,这就需要不断地创新。群众文艺队伍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创新。要从机制创新到节目创新,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创新。只有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走有自我特色的创新之路,才能使群众文艺队伍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大宣传,让年轻一代成为群众文化的主力军。群众文艺的希望在于鼓励引导青年人参加,让年轻人成为群众文艺的主体。让群众文艺表演成为同网吧、舞厅、迪厅一样能吸引年轻人参与的形式。只有年轻人的参加才能使群众文艺队伍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群众文艺队伍的作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正确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品味和质量。发展群众文化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在文明、健康、科学的轨道上前进,防止和纠正脱离大多数群众的需求和消费能力。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宣传封建迷信、从事色情活动的文化娱乐场所要坚决取缔。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能发挥繁荣群众文化活动职能的国办文化体育场所要进行严格的清理和整顿,提高文化场馆的使用率,为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群众文化建设范文8

关键词:文化馆 群众文化 作用 发展 发挥

文化馆,是建设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明确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文化馆的地位,利用文化馆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有益于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作为政府公益性群众文化建设平台,需要担当必要的文化建设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一、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在全民努力建设社会文化的今天,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关注文化馆的文化意义,才能让群众文化建设更加顺利。

第一,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一线阵地。文化馆是国家建立的文化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文化馆的性质,让其成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主要阵地。要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为乡镇文化服务,成为乡镇文化的发展根据地,更要坚持以社区为中心向周围拓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群众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是文化馆的重要职责。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给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服务,更促进了文化信息的传播。

第二,是社区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机构。一直以来,社区都是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重心。社区,是千家万户的联系者,社区的整体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的文化意识与文化需求。文化馆通过积极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彰显文化活动的魅力,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文化娱乐活动中来。

第三,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馆不断明确自身定位,努力发挥文化传播优势。文化馆在跟上时展步伐的同时,对自身职能加以拓展,从社区服务拓展到社会服务,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周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让群众的个人生活更具美感,提高群众的地域归属感与认同感,提高当地的文化和谐程度。

二、发挥文化馆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积极作用的方法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文化馆的积极作用,需要文化馆管理人员积极开动脑筋,提高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一)关注社区重要地位,重视文化馆社区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

提供文化服眨是文化馆的基本职责。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馆要不断强化自身服务职能,提高社区居民在文化活动中的体验感与快乐感。群众文化的快速发展,要求文化馆积极去拓展自己的服务范围,让社会居民新增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突出服务职能的发挥。

首先,文化馆要坚持为群众提供无偿文化服务。文化馆在设计文化产品时,要关注文化产品的质量,坚持无偿服务的原则,为群众提供高质文化服务。打破传统的文化服务思维,让群众有选择的权利。比如,文化馆可以结合群众的需求,开设器乐演奏、歌唱、舞蹈、花艺、相声等不同的文化服务项目,突出文化馆职能。其次,文化馆要积极开发自身优势。让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更接地气,将社区居民喜欢的广场舞活动视为创新的重点,让文化活动走进人们的生活,才能让群众认可文化馆。比如,文化馆组织农村文化大院活动,定期组织文艺演出,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二)关注文化活动个性化,提高文化馆文化活动的特色程度

社会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化。文化馆,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发现各地区群众的特色文化需求,结合当地文化条件开创特色化文化活动,有利于激发群众的文化活动意义。要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文化馆应当建立一支群众文化队伍,建立当地特色文化品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追求。不同地区的文化馆可以从民族特色文化入手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像傣族的孔雀舞可以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形式,布朗族的山歌会也可以成为当地特色文化活动。

(三)关注党的方针政策,重视文化馆的宣传力度

文化馆不只是文化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更是文化传播者与宣传者。文化馆要明确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从当前社会文化主流入手,向当地群众宣传文化知识,让群众跟上文化发展的步伐。文化馆可以通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为宣传工作造势,吸引广大群众的关注度,让群众成为文化娱乐的一份子。除了娱乐性文化,文化馆还应当结合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以及党的大政方针,传播政策知识与法律知识,定期开设法律讲堂,传播法律文化。除此之外,将社会新闻中的热点事件、国家或者地区最新评选出的先进人物事迹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等作为宣传内容,激励群众爱社会之心与爱国之心,让群众通过了解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馆作为最基层的群众文化建设机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文化馆,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能够满足群众的个人文化发展需求,还能够让群众文化水平跟上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促进社会精神面貌的更新。

参考文献:

[1]倚菁华.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大众文艺,2012,(17).

[2]姜延.论文化馆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3,(02).

[3]吴蕊秋.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指导工作分析[J].大众文艺,2016,(13).

[4]赵玉霞.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赤子(中旬),2014,(14).

群众文化建设范文9

关键词:文化馆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发展

一、文化馆建设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当今社会充斥着许多低俗、色情的广告和其他形式的宣传,使得人们受到了很大的侵蚀。因此,要保护人们不受那些低俗文化的影响,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大力建设文化馆,以很好地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文化,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人们的精神水平。现在已经出现文化馆学、群众文化学和群众文化史等众多著作,为文化馆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可见,文化馆的建设对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很重大的影响。

二、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1、能够向群众宣传党的群众文化方针政策

作为国家进行文化宣传的重要机构,文化馆的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向群众宣传政府出台的相关群众文化方针政策。当然,宣传政策也不能只是单纯地宣讲,而是要结合巧妙地结合文化馆的各种活动业务来进行。同时,在举行活动时,也一定要注意是否很好地结合了要宣传的政策,保证活动能够很好地起到预定的作用,引领群众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完成党和政府交付的任务。

2、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水平

文化馆,顾名思义,就是要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水平。这就要求文化馆能够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游戏、画廊报、展览、园艺、体育、集邮、游艺、棋类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也要根据文化馆的性质、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只有开展了多种文化活动,才能够在活动中不自觉地提升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因为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在迅速发展,要保证群众文化也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而文化馆就是这一任务的完成者,使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人们从本质上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

3、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充分发挥着阵地性的作用

文化馆的公益性的属性就决定了其为人们的服务的性质,对群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引导性。鉴于文化馆对于群众文化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许多地区对此非常的重视,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有的甚至还聘请专业老师作为活动的指导,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提高人们的活动积极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文化馆的建筑在引领群众文化方面具有阵地性的作用。

4、能够正确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

作为国家性的群众文化中心,文化馆对于群众文化发展形势的把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文化受到各种恶意、低俗文化的冲击,因此正确把握文化的发展趋势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文化馆就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现状,坚持为人们服务的原则,正确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思想,推动我国的群众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三、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1、群众文化形式较为单一

就我国当前的群众文化形式来看,组织方式比较单一,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县里和农村。仅靠文化馆自身的力量,不能够做出令群众满意的文化活动。比如在农村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文化活动,没有现代化的活动,使得文化活动没有新的生机。这就使得人们对这些文化活动产生审美疲劳,达不到举办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

2、活动组织队伍不强大

就我国目前的文化馆情况来看,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这都是由于文化馆招收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一些大专或者大学中获得文化方面的第二学历的情况,而我国的第二学历又存在着很大的水分。这就导致了我国的文化馆工作人员整体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并且,由于当前的文化馆的管理制度的原因,导致文化馆的干部出现老龄化的现象,而年龄偏高的领导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很难适应现代多变的文化形势。而新进的具有最新思想的工作人员得不到重用,使文化馆的发展停滞不前。

3、工作缺乏创新、思想较为保守

文化馆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举办的文化活动形式保守缺乏创新,不符合人们多变的文化审美需求,这就很难唤起人们的美感。而虽然有地地区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改进力度仍然不足。有些地区则是完全照搬国外,也并不能够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这是由于在举办文化活动时,对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认识不足,无法打破思维的桎梏。

四、文化馆对群众文化作用的有效措施

1、改善文化馆内部结构和制度

我国的国家文化体制进行了深度改革,这也就要求文化馆内部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够跟随国家的脚步前进。首先就是文化馆内部的人才规划格局,一定要做到知人善用,注重为有才青年创造晋升机会,减少领导老龄化的程度。在职工的管理方面,一定要注重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升文化馆工作人员素质。在资源的配置方面,一定要采用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方式,合理调整内部格局。在人员的招聘方面,坚持推行聘用合同制,按章程执行招聘流程。

2、提高文化馆内部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文化馆的整体水平,还要从文化馆的内部工作人员抓起,只要在保证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文化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也代表着整个文化馆的整体形象。所以,文化馆一定要加强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建设力度,建立一个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这样才能够保证开展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馆的良好发展[2]。

首先,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只专业化的队伍。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传媒等多种现代化手段,经常性地对文化馆在职工作人员开展多种业务培训班,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工作人员能够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增强自身管理和组织能力,端正服务态度,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开展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化活动。

同时,文化馆还应该多招聘一些具有专长的、高素质、良好的艺术修养的文化骨干人才,为文化馆注入新生力量。在进行人才的选拔时,一定要不单单注重其文化才干,更要注重其思想道德素质,毕竟文化馆承担着宣传国家相关的文化政策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当今社会是一个信心化的社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操作电脑和多媒体设施具有很强的能力。

只有提高了文化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文化馆不断提升自身形象和工作能力,为群众创造出符合人大众需求的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阶层的不同文化需求,为文化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3、注重与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合作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许多事物都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对于文化宣传也是一样,单靠一个部门的孤军奋战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所以,要加强文化馆的建设,就要加强与政府和新闻机构的合作力度,综合各方面的优势来创造优秀的文化活动,这样还能够建立统一、高效的活动组织战线。

对于政府,与其合作可以加强文化馆的自身影响和权威性。并且,政府对于文化的建设非常的重视,凭借文化馆自身的宣传能力,再加上政府和影响力,对于文化政策和方针的宣传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加上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特色文化,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还能够强化文化队伍,得到更多的投资以支持活动的举办。

对于新闻机构,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因为,在当代新闻机构对于文化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作用,尤其是明星效应,更是对人们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文化活动中,一定要注重与明星的的合作。同时,文化馆与新闻机构的合作还能够增加新闻机构节目的丰富性,达到双赢的效果。由此看来,文化馆在举办活动中,加强与新闻机构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4、注重全民参与性

文化馆的根本作用就是为人民群众创办优秀的文化活动,人们才是活动的主体。同时,群众文化艺术的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讲求群众性,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对人们具有很重大的影响。群众文化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化,它是一种由人们自我参与、创造的文化,能够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普遍适用。所以,文化馆在举办活动时,必须要考虑到全民参与性,否则活动将失去其举办的意义。因此,在活动开展前,要明确内容、形式、场地和对象等多种因素,做好相关策划工作,保证符合大众审美,使人们对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并且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参与。

5、加强群众文化的创新性与传统性的完美结合

开展符合当地文化色彩的文化活动,是文化馆的重要责任。要做到这一点,文化馆可以多多了解当地人民群众的喜好[3],把握当地的民族色彩,结合当地风俗和现代化时尚潮流,精心策划,处理好活动的创新性与传统性的完美结合。因为群众文化大都是源于本地的社会生活和传统习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群众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唱花灯、高台舞狮和踩高跷等,一直从古流传至今,仍然饱受老年人的喜爱。而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加了许多新兴的文化,这其中也不乏优秀的文化活动形式,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所以,掌握新时期群众文化特征,是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必然工作。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文化馆的建设对与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深刻的影响。加强对文化馆的建设与管理力度,能够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因此,文化馆一定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管理作用,改革内部结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打破思想桎梏,积极创新,为人民群众开展具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作者单位:龙岩市新罗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陆明.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