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4-02-04 14:41:38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范文1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新疆;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4802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是构成一个地区经济总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优化和升级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许多学者对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田学斌(2010)构建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解释性框架,并以河北省为例,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要促进河北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必须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马成文(2010)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是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动因,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以及城乡差距等因素,所以研究新疆农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很有必要,但是目前这方面研究不多,本文主要探讨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问题。

1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演变

1.1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基本情况

随着新疆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得到改善。1993-2012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由14.70%提高到2475%;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小,由5.37%下降到4.18%;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由4.22%提高到12.32%;人均交通通讯和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分别由2.76%提高到3.93%和6.24%提高到8.47%。

如图1所示,在1985年至2012年期间,从整体上看,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由57.87%下降到3605%,除个别年份有所波动外,比如1989-1994年和1996-1999年,呈上升趋势。在此期间,与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趋势相比,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总是低于全国的。在1992年之前,二者呈现相同变动趋势,先下降,后上升;1992-1999年,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波动较大,分别在1994和1996年达到最大值56.96%和最小值4575%;1999-2012年,新疆和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相同的趋势,稳步下降。具体而言,1999-2003年,前者高于后者,2003-2012年,后者高于前者。

图11985-2012年全国和新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新疆统计年鉴1994-2013,

注1997年数据使用缺失值填补。1.2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情况

如图2所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使其更趋合理化和高度化。从统计数据上看,1978-2012年,新疆各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趋势发生很大变动,更趋合理。从整体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呈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35.8%下降到2012年的17.6%;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下降,后保持缓慢的速度稳步上升,1992年就超过第一产业比重,达到367%,2004年到2012近十年以来,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领先于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1.4%;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特别的,在1995-2003年间,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上高于第二产业比重,在2002年达到最大值437%,但此后呈下降趋势,直至2010年有上升趋势,并且与第二产业比重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显然,新疆产业结构的这种演变过程与工业化进程和战略调整密切相关。自2002年以后,由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重工业化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发展再次快于第三产业,进而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2.1研究方法与指标数据说明

(1)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采用Engle-Granger检验法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G协整理论是R.F.Engle和C.W.J.Granger于1978年在文章《Co-Inter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 Testing》中b提出的,该理论非常重要,因为它的应用远远超出对线性回归的诊断。在许多情况下,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两个变量应该是协整的,对协整性的检验就是对经济理论正确性的检验。比如,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某些指标都是随机游走的,我们希望这两个变量长期是相关的,所以要证明它们的某个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2)指标选取。

按照中国的统计方法,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八项,包括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文教服务、居住和杂项商品及服务,各项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消费结构。本文着重分析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进的特点,用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Y),作为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代表变量。产业结构通常用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为了避免模型产生多重共线性,只选取新疆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X)反映产业结构的综合变动状况。所选取数据样本期为1985-2012年,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1994-2013),由于1997年新疆农村居民食品支出比重缺失,本文运用软件spss20,采用缺失点处线性趋势法,应用缺失值所在的整个序列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然后用回归方程在缺失点处的预测值填充缺失值。

2.2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1)格兰杰因果检验。

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否则可能会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之前首先应对各指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常用增广的迪基-富勒检验(ADF检验)来分别对各指标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

现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记为lny和lnx,该做法可以部分消除异方差问题,此外,其差分表示发展速度的对数,可消除序列相关的问题。使用软件Eviews7,对序列lny和lnx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lny和lnx的ADF检验值分别为:-2.4384和-1.8102,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3.5875,故不能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故lny和lnx为非平稳序列;Δlny和Δlnx的ADF检验值分别为:-5.6491和-5.4880,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3.6450,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Δlny和Δlnx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故Δlny和Δlnx为平稳序列。

经比较选择滞后期S=K=2时的lnx和lny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lny不是lnx的格兰杰原因”F统计量的P值为0.7641,大于010,接受原假设;而“lnx不是lny的格兰杰原因”F统计量的P值为0.0823,小于0.10,拒绝原假设。可见,在新疆,产业结构变动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且当年产业结构变动将引起下一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则不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2)协整分析。

现运用EG检验法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应用OLS法估计的方程为

lnyt=8.3033-1.0303lnxt

(-5.9721)

上述估计方程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现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滞后期P=1,ADF检验统计量值为-4.7924,小于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3.6450,DW统计值2.2328大于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0.386,故残差项一阶单整,所以变量x,y为(2,1)阶协整。说明序列lny和lnx线性关系显著,即新疆产业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方程回归系数-1.0303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具有一致性,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新疆第二、三产业比重每上升或者下降1%,会引起农村居民消费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或者上升1.0303%。

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我国长期形成了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如2012年东部人均年收入是32713.51元,西部只是22475.10元;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5647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7916.6元,差距很大。所以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农村居民,整体上收入比较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就相对比较弱。但是,反之,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很大影响,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某种角度上就是劳动力的流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民收入,进而拉动消费,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3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定量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部大发展,新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也日益多元化,食品、衣着及家庭设备上的花费支出比重不断下降,而在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其他服务支出比重则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第二,新疆产业结构处于调整、升级阶段,逐步趋于合理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特别地,第三产业比重正保持着快速增加的趋势,逐步上升。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新疆产业结构。

第三,新疆产业结构变动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是原因之一,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这一结论与大多数学者在全国或是其他地区研究结果截然相反,值的思考。笔者认为,由于新疆农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生活环境,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在这一阶段,产业结

作者简介:孙光林,新疆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生;李燕茹,新疆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学生。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大于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所以,表现出产业结构影响消费结构的变动。但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进入这一阶段后,其消费结构一方面引导产也结构的调整,同时又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此时,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明显较大。

第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通过引导的方式调整相关的产业机构,惠及农民群体,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影响消费结构。目前阶段,消费结构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由收入水平较低引起的,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关键。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宏观上,即在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上发生。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劳动力流动过程实际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因此,应该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从多方面影响居民消费结构。

参考文献

[1]平狄克.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1994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2013.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范文2

一是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我国居民原先对产品数量的需求正逐渐向对质量的需求过度。质量追求是未来消费结构变化的长期特征。在产品个性化需求方面越来越多,如住宅越来越注重舒适和美观,食品越来越注重绿色和安全,产品越来越注重多功能和高档化。二是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的转变。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的转变是必然趋势。在物质生活资料得到保障之后,居民消费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比例必然会扩大,另外,娱乐休闲与旅游等相关文化娱乐产品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居民丰富精神文化的必然需要,精神生活消费的多种性和多层次性以及文化消费的增加,也是我国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升的重要表现方式。三是生存消费向发展消费的转变。在生存资源得到质和量的满足之后,我国居民在消费过程中必然会更多地关注跟自身发展相关的消费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对健身医疗保健和教育方面的投资,同时追求快捷交通和对称信息,提升自身发展水平。居民发展需求所带来的消费需求正逐渐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内容。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趋势变化对市场消费的影响

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居民消费结构趋势的变化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围绕市场识别和市场评估两个方面进行市场营销机会的分析,结合市场需求领域的新情况和新变化,科学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确保市场营销策略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能否有效识别和寻求市场营销机会,对于增强企业市场发展能力具有关键作用。顾客作为微观市场营销环境的主导者,其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市场营销环境。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应当牢牢把握结构变化趋势,进一步制定营销方案,切实迎合居民消费需求,依靠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持续发展水平,并将其作为企业市场营销机会分析的最根本出发点。围绕居民消费结构趋势变化进行市场分析,主要是从现存市场营销机会进行分析和从未来市场营销机会进行分析两个方面。本文将居民消费结构趋势的变化与市场影响相关率变量记为F,市场消费发展比率变量为C。根据增长效应理论,居民消费结构趋势变化对于市场消费发展的影响存在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不仅包含市场消费发展比率的一次项,还纳入二次项,如模型(1)所示:C=α+F*β1+F*β2+εt(1)模型(1)中,α、β1、β2为参数,εt为随机误差项。一方面为了有效防止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线性关系,提升回归结果,需要对样本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可以发现,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能够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的居民消费结构趋势的变化与市场影响之间的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提升居民消费结构趋势的变化水平,能够有效提升市场消费的发展速度,增强市场活力。

现存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进行市场营销机会分析和识别时,一般会按照营销手段和营销对象来进行,并将其转化为对于市场和产品结构的分析,实现市场产品结构的识别和分析,确保产品市场机会这一市场营销机构的核心地位。应当从供需现状来对营销机会进行分析。市场出清是市场营销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在管理实践中,市场出清这一理想状态往往难以实现,因此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围绕居民消费这一消费市场,应当重点从结构、数量以及层次这三个方面来对市场供需缺口进行分析,并通过缺口分析进一步寻求市场营销的机会。当前居民消费结构正逐渐从大众化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对于同一产品个性化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尽管供需总量平衡,但是结构不平衡仍然会留下比较大的市场营销空间,对供需结构差异进行分析也能够从中发现市场营销的机会。围绕高中低三个市场需求层次,分层次分析需求状况,并有效查找需求空档,生产产品进行填补。重点关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一般来讲,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速度快,同时产品具有层次,差异也比较明显,城镇居民在消费上更注重个人偏好和高档层次消费。除此之外,还应当围绕市场细分进一步寻求营销空间,按照消费者需求层次和内容的不同,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并根据不同产品需求的消费者所构成的目标市场,进行个性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围绕消费者生活方式、个性特点、购买行为、时效选择、购买方式,重点做好目标市场的规划,通过细分消费市场,进一步挖掘被忽视的市场机会。尤其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吃穿用”的消费比例逐步下降,交通、娱乐、通信、体育等消费需求比例不断上升,正是基于这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进一步细分出许多新的目标市场。细分虚拟产品和实体产品,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享受产品和食用产品,投资产品和消费产品这些不同的消费,有助于为产品营销提供更好的机会。对于同一类产品,也可以结合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分析和营销。通过差异化的市场细分,进一步增强营销的针对性,挖掘市场营销机会,对于增强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和水平,提高市场产品占有比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未来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范文3

[关键词]体验经济;消费行为特征;影响因素;政策建议;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019-03

1 引 言

20世纪70年代阿尔文・托夫勒曾在《未来的冲击》一文中预言:体验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根据《体验经济》一书的作者,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共同创始人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摩对“体验经济”的定义,体验经济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与产品经济时代相比,企业从事产品生产与服务的重心从 “供给决定需求”向“需求决定供给”方向转移。

体验经济的到来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在于在体验经济时代下,企业拥有了在经营活动上的新思路,在经营模式上的新探讨,为原本旧模式下已经近乎饱和的市场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与此同时,山雨欲来的体验经济也给桎梏于陈旧经营模式下的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顾客流失、利润下滑、市场份额萎缩等一系列问题让不少企业惊慌失措,慌忙应对新经济时代下的挑战。体验经济的发展塑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生产者的经营重心开始向消费者倾斜,消费者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消费者的核心价值得以回归,也为消费者更大程度地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选择。

2 文献综述

随着体验式消费的兴起,体验经济无论是在经济理论界还是在企业界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新兴消费模式的冲击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面对如此大的变化,作为产品与服务供应者的企业该如何把握消费者行为,从而生产、提供符合当代消费者偏好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刘凤军(2002)从市场营销角度提出企业在体验经济时代应采取营销战略,通过对营销理念、营销重点及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改变企业在新经济时代所面临的营销困境;郭红丽(2006)从管理层面指出企业应该对顾客采取战略性体验管理,同时企业需要建立以顾客体验为核心的公司文化,招募并培训能传达体验理念的员工、设计体验式产品及营销环境,以此增强企业体验营销的效果。刘建新、孙明贵(2006)在分析顾客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由顾客体验形成的机理模型,考察顾客体验的形成机理,通过对模型的深入分析提出体验营销的实施策略,以此指导企业经营。汪秀英(2010)从消费者行为特征入手,指出当代消费者在体验消费时追求信息民主、渴望市场地位平等,消费者偏好与厂商进行互动型的消费体验,在体验后将自身的体验感受转化成企业的改进数据,使体验成果具有最大的价值。

3 消费者行为特征研究

在体验经济时代下,消费者所形成的行为特征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具有不同导向和特征,这些特征本质上形成的是对体验行为的支撑力。本研究将消费人群以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月消费、消费城区等为因素进行区分,从而探究消费者体验行为特征的影响因素。统计样本总数为500人,采取随机抽样调查,通过相应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3.1 女性高于男性,侧重点不一

从性别角度看,女性光顾体验经济店的比例为55.1%,高于男性40.7%。其中男性更喜欢旅游体验,女性更喜欢购物体验,说明男性的选择与兴趣更为密切,而女性的选择与生活更加密切。

3.2 中青群体占主导,倾向性较明显

在结合不同年龄段对体验经济的倾向与对体验经济的接触比较中发现,作为新兴模式的体验经济,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下更为年轻人所喜爱,但是考虑到体验式消费的消费水平要高于其他经营模式下的消费水平,因此在选择体验经济的人群里,20岁以下的人群中选择体验经济占比高达85%,20~30岁的人群中选择的占56.4%,30~40岁的消费群中占74.4%。总体而言,40岁以下的人群占体验经济消费模式下的主导。

3.3 高薪博览者众多,行业存在差异认同

在各企业供职的人群中,表示曾光顾过体验经济店的平均百分比为46.85%,研究显示外企、国企、学生、商业贸易人员、个体工商户和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中所占比例较高,而这些人群通常拥有较高平均收入水平,较高学历的特征。可见,体验经济的客户群多定位于薪酬高、与外界文化接触程度大的人群。定位这些人群的体验营销尝试更为普遍且更容易成功。

此外,在排除了经济能力的影响下,在调查行业中发现一些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接触的事物更为外向化的行业,如个体工商户、外企等,对于体验经济的趋势认同百分比较其他行业更高。如表1所示。

3.4 高发展城区居多,地域差别较大

在随机调查的几个消费城区中显示,北京市的朝阳区和海淀区的体验消费人群居多。主要原因为这两个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其他城区更高,服务业在该地区的占比相对较高,人文气息更加浓厚,体验经济下的消费模式相对更受欢迎。

4 消费者体验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在总结了消费人群状况特征的基础上,再对消费者体验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从认知程度、接触程度、倾向程度以及趋势认同四个方面对不同人群做了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城区、学历、收入、消费以及职业。根据STATA检验结果,在存在相关性(P>|t|

4.1 体验经济认知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20~30岁人群对“体验经济”这一名词的了解程度最高,接受能力敏感度最高,而60岁以上老年群体对它的了解程度几乎为零。可见,对于体验经济概念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其中选择没听说过“体验经济”一词的被调查者当中,选择有光顾经历的占87.4%。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出体验经济的概念在中国并未深入人心,虽然人们已经不断参与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式消费,但并未感知到专有概念的存在。

调查项中 “Q:是否听说过体验经济?――A:1.听说过;2.没听说过” 其结果显示对体验经济的认知程度与收入情况呈负相关,即收入越高者对体验经济程度的认知越高。分析原因应与体验经济作为相对中高端的消费水平,中高收入人群对其认知程度相对低收入人群认知程度要高。同理可得,接触程度亦是如此。

4.2 体验经济接触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体验经济的接触程度调查“Q:是否光顾过体验经济经营模式商店――A:1.有;2.没有”中发现,高消费因素与接触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影响因素为-0.6211, 说明消费水平越高,与体验经济接触程度也越高。这一结果与体验经济的特征之一――“让消费者为体验付费”,从而使得体验经济归属于中高端水平的消费,是有直接关联的。

此外,虽然年龄因素与体验经济的接触程度并没有显示有直接关联。但在年龄方面也值得研究,在年龄的差异分布中,我们看到年轻人相比其他年龄段光顾体验经济的更多,说明体验经济更受年轻人追捧。还有40~50岁的年龄段,由于此阶段收入稳定,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消费者的年龄与所选择体验领域的指向仍然具有相关性,年龄偏轻者更关注于体验行为的兴趣方向,年龄偏大者更关注于体验行为的务实与乐趣,即追求与生活的关联度。

4.3 体验经济倾向程度

调查显示 “Q:在能力支持的情况下,是否会更偏向于在体验经济的商店进行消费――A:1.是;2.不一定;3.不是”这一消费行为经数据显示受到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年龄。对体验经济的倾向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小,去体验经济倾向越明显,因此在体验经济模式的选择上总体呈年轻化趋势。

除了对明显影响消费者体验行为的因素年龄进行研究外,发现各职业对体验经济倾向程度也存在差异。分析其原因,商业贸易中很多都是从事国际商务,受到外界文化熏陶的程度比其他行业大,而体验经济这一范畴本身就是从国外引进,这就更能解释各行业对体验经济的偏好存在差异的原因。

4.4 体验经济趋势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到底体验经济能否迎合消费者的期望和需要,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效益呢?体验经济在国内的行业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还需要消费者来决定。

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62.5%的被调查者认为体验经济未来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说明体验经济这一消费模式受到超过半数以上的人群的支持。对于影响认同的因素,我们做了如下分析。

“Q:您是否认为体验经济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A:1.是;2.不一定;3.不是”

趋势认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水平、收入水平以及消费水平对其结果产生了影响,且皆呈负相关,因此随着学历、收入、消费的上升,选择1选项即认同发展趋势的结果越显著。

由于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学历的消费者选择体验领域的兴趣方向存在差异。高学历水平消费者的关注点偏向与兴趣,低学历水平消费者的关注点偏向于生活。随着学历的上升,认同体验经济会成为趋势的百分比逐步增加。

体验经济中包含着众多信息,面对大量的信息,一般人难以做到有效筛选。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认为学历较高的人群对信息具有较高的筛选能力。当消费者对于体验经济活动的要求越高、积极性越强时,则其相应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就越大,对体验经济的理解程度也就越深刻,从而对体验经济的趋势认同感也就越强。

在认知度与接触度的调查中已证实中高收入、消费人群体验行为更为频繁,而其对于体验经济的趋势认同更有力的支持体验经济未来的发展。

此外,在不同职业下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值为12.617,概率P为0.00,认为不同职业下对体验经济未来发展成为趋势认可度的总体方差有显著差异。

认可体验经济将成为发展必然趋势在各职业中所占比例

从不同职业对趋势的认可比例的折线图可以得出: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对体验经济的认识与接受程度会有一定差异,一般情况下,职业与参与体验经济的积极性呈正相关关系。脑力劳动者如白领阶层人士对体验经济的认识深刻,接受能力强,可以跨越“体验”这一具体过程而抽象地感受到“体验经济”的效益所在;而体力劳动者如蓝领阶层人士,对体验经济的认识需要通过一个真实的体验过程辅助其强化理解。

参考文献还提到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包括对信息敏感的人士,或所获信息量大的人士,对体验经济的敏感性强,如果时间允许,他们会对体验行为感兴趣。人们对体验经济的熟悉程度越高,参与体验经济的愿望越强烈。对于有过体验经历的消费者来说,对深层体验的愿望与要求会高于没有体验经历的消费者。由以上结论可以看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对体验经济产生不同看法的关键。

5 总结及建议

前文通过实证研究,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1)体验经济的消费者主要集中于中青年、与外界新事物接触较多的群体,同时较高的经济水平有助于刺激对体验经济的消费,不同特点的人群对于体验式消费的关注点有所不同。

(2)不同年龄段、学历水平及职业特点的人群对于体验经济的偏好度及所认可体验消费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同。

(3)年龄、学历、职业因素对于体验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认可度有所影响。对体验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认可度在年轻、较高学历水平人群中较高,更易接受新兴事物的职业人群对体验经济未来的发展越有信心。

由体验经济不同消费者的特征及对其选择体验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为体验经济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提出几点建议。

(1)创业者在选择门店地址时可以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及周围主要人群的特征。如相对来说,整体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的人们将更倾向于在体验经济店消费,而门店设在周边来往人群多为在校大学生或外企、科研工作人员的地点,门店的光顾者及消费人群也会相对较多。

(2)在运用体验经济营销模式时,针对不同特点的消费人群可提供不同的消费体验。如针对偏好购物体验的女士,产品的特点及效用展现将刺激其消费;而针对偏好旅游体验的男士们,消费时的环境舒适度及消费过程中所获得服务的质量将影响其对产品的购买决定。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范文4

【关键词】消费金融 互联网消费金融 现状及特点 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进程的推进,加上产能过剩的加深,经济增长进入疲软状态,投资和贸易已无法刺激当前低迷的经济,备受青睐的消费将会成为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驱动力,不管从政策层面还是社会发展需求层面,消费需求将为我国经济转型和高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消费金融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互联网科技与金融产品的结合在市场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互联网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助力消费金融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的主战场。本文以阐述当前我国消费金融现状及特点出发,以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来预测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消费金融的界定

目前,由于学术界对消费金融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对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其所描述的活动不一,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消费金融指的是与消费相关的金融活动,主要指与短期消费直接有关的融资活动[1]。广义的消费金融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代表,向消费者发放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房贷、车贷、信用卡、其他消费贷款。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消费金融范围更广,更加多元化,笔者认为,消费金融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信贷模式,以更为便捷、简单的方式向消费者发放消费贷款,以满足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需求,来刺激当期消费市场,扩大消费品需求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二、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现状

金融危机过后,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两辆马车――投资和出口明显乏力,中央“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刺激内需,消费拉动GDP增长,因此,培养消费力、发展消费经济就成为发展消费经济的切入点。自2012年以来,社会消费稳定增长,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特点如下:

(1)市场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2015年末,中国居民消费部门信贷余额18.9万亿,同比增长23.3%,成加速上升趋势。下图为我国2011~2015年消费信贷总额趋势图。

自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开始,高速的经济驱动带来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消费将成为头架马车带动经济的增长,消费升级将会进一步加快。有数据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消费就会进入高速增长期。据统计,2015年我国人均GDP约8000美元,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3.7万美元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随我国经济的转型,人均收入的逐步提高,以及消费倾向和观念的转变,消费金融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和增长空间。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居民消费从以往的住房和汽车消费,逐渐向商品消费倾斜,个人信用卡贷款截止2014年已经达到信用贷款的25%,预期未来占比还会增加。

(2)个人消费占比所占比例逐步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信用卡授信贷款总额达7万亿左右,同比增长约26%,期末应偿信贷余额约3万亿,同比增长约32%。随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改善,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消费将逐步向商品消费转移[2]。

(二)消费金融在商业银行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脱媒的加速,以及近几年GDP增速放缓,经济下滑明显,商业银行存贷紧缩,因此,在消费贷款方面推出很多消费金融产品,在业务端可以看出,主要是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为主;根据央行《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截止2015年9月,信用卡发行量达到5亿张,前3季度信用卡授信总额为6.71万亿元,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5%,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2.92万亿元,同比增长33%,信用卡卡均授信额度1.63万元,授信使用率43.54%。消费金融规模逐渐扩大,居民消费贷款从2007至今增长近6倍,平均增速不断提高,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构的升级,给金融服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空间[4]。

同时,银行消费金融产品趋于多样化,业务更加便捷化,群体化,多元化,比如有:健身、美容、医疗等的分期付款等。服务渠道多样化、网络化趋势明显,借助互网平台,推出“互联网+”的消费金融产品,来极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虽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产品逐步多元化、多样化,但还是有较明显的产品结构不均衡,银行消费信贷中,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占比约80%。同时,银行消费金融还出现区域性差异,经济地区差异导致消费金融市场需求不对称,沿海地区明显消费金融发展快于西部地区。

(三)互联网金融加速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的崛起,互联网进入金融领域,利用其线上优势,以及大量的数据优势,能够针对范围更广的消费群体,极大的促进了消费金融的发展,近期数据可见,尤其在商品消费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

(1)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这两款产品是蚂蚁金融推出的,以交易简便、快捷以及支付率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花呗,已经接入淘宝和天猫等40多家等购物、生活、电商类平台,以支付宝用户为主。(2)微众银行。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定位是互联网小额贷款,目前已开放人群1000万,累计投放超过100亿,余额超过50亿;微众银行贷款额度较大,其群体对象定位非常准确,以白领阶层为主。(3)京东白条。京东白条是京东推出的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金融产品,其以电商平台为依托,向体系外场景拓展。2015年前三季度京东白条分期余额约53亿,白条在京东GMV的渗透率为4.3%,白条分期手续费率0.5%~1%,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4)分期乐。分期乐是大学生分期购物的在线商城及金融服务提供商,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服务。分期乐是一种细分消费人群的金融产品,目前覆盖全国30多个省,250座城市,并在40座城市设立了自提点。分期乐主要资金来源于桔子理财,标的比较分散,目前桔子理财每月交易额接近10亿元,累计成交超过60亿[3]。

(四)垂直型金融业务的崛起

随着金融行业牌照门槛的降低,很多龙头企业利用自身在客户、数据、资金等各方面的优势来发展垂直金融业务。(1)链家金融。链家金融是地产中介业务的链家,针对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同时,链家还推出了自家理财平台,在2015年链家金融累计发放信贷金额超过350亿,其中一半资金来源于链家理财平台。(2)途牛金融。途牛金融是一款互联网+旅游+金融的产品,它是由在线旅游龙头公司途牛成立的。借助互联网平台及途牛的旅游资源,推出旅游分期付款等。(3)易鑫资本。它是由易车、腾讯、京东注资的互联网汽车金融。

三、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上面对消费金融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同时,由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及垂直行业三大主体对市场数据的争夺,这将是未来消费金融市龅闹髁鞣⒄骨魇疲我认为中国消费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以下加点发展趋势强劲:

(一)消费金融机构联合经营

消费金融的核心在于资金、风控和市场这三方面,很多金融机构只满足其中一两个,因此,要满足广阔的市场,低成本的资金和稳健的风险管理,各类金融机构的联合经营是必然趋势,2015年以来,多家大型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相比资金短板,场景和大数据优势很强的不可替代性,所以,未来拥有场景优势和科技优势的企业,将是联营的最优组合[5]。

(二)消费金融行业互联网化加深

互联网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将从消费金融产品、消费金融风险管理、以及服务模式着三方面进行互联网化。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逐步渗透到传统的金融行业,比如,证券、基金、保险、银行等,这也是传统金融换联网化的必然要求;其次,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在逐渐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快捷、简便、智能化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生活;最后,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将来很多数据都可数据化、可被记录,这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所在。

(三)流通性企业将成为消费金融产业链的核心

根据目前国内的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京东、天猫,以及国际企业美国运通、日本乐天的发展案例来看,消费流通性企业将成为产业链的核心。消费流通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优势主要在了解客户和掌握交易;了解用户主要发生在流通企业,这样流通企业就能更好的把握用户对产品的类型偏好、价格偏好等一些数字化的信息;其次,流通企业还掌握了交易,对产品、物流等信息的掌握,进一步明确贷款资金的用途。

(四)大数据将成为风险控制的核心资源

随着互联网在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风险指数也会水涨船高,因此,风险控制将成为重中之重,未来的消费金融行业,大数据+风险模型将会是控制风险的核心所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可以对消费群体进行捕捉分析,提高服务质量;也可以运用大数据对市场进行分析定位,分析历史数据找到投资机会,减少成本。

(五)垂直分层次发展

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垂直化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这种垂直分层次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行业垂直化发展,因为消费金融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不同行业的发展产业链各不相同,因此,领域的细分垂直化发展是未来消费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第二,消费群体的细分,只有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细分和定位,这样就更准确把握消费者的综合需求,也可以降低营运风险。

(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消费金融行业是以消费信贷为基础的,因此信用风险将会成为阻碍行业发展重要风险之一。我国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主要是以政府和央行为主导,但是数据掌握在不同的机构手上,使得很多企业缺乏数据,从而出现风险和收益不匹配,数据大多都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中,只有政府将数据互联网化,成立专门的数据处理和征信机构,实现数据的共享,这样才能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江、廖理、张金宝.消费金融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10年:5-27.

[2]张学江.我国消费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政策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10(11):35-43.

[3]许清林.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分析[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02):14-24.

[4]李德.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和发展前景[J].西部金融,2016(10):4-8.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范文5

【关键词】信用扩张;投资;消费;内需结构;失衡

一、信用扩张的内涵

信用扩张即信用膨胀,是指经济体中信用关系的积累,反映的是经济中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程度加深,资金的融通量的增加。自中央银行制度出现以来,信用扩张中既有反映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的信用膨胀,即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信用膨胀;还包括由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引发的政策性信用扩张。目前,在大多数有关信用扩张造成的经济增长负面效应问题的研究中,信用扩张一般是指央行货币政策所导致的政策扩张。

从信用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一方面,信用扩张有利于将拥有大量闲置资金所有者手中的资金融通至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的生产者,有助于提高资金里有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因而信用扩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随着经济的总量和投资规模的增加,经济中资金融通的规模也相应会增加,信用规模也将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信用扩张又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如果信用规模过度扩张则会造成投机行为盛行、经济风险积聚、经济结构扭曲等诸多不利影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本文将就信用扩张造成的内需结构失衡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二、信用扩张对经济内部需求产生的影响机理分析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信用扩张将会有力刺激宏观经济总需求的增长。从总量来看,信用扩张会造成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的增加,利率降低,导致资金使用成本的降低,更多资金缺乏者能够承受资金的成本,从而融通资金进行消费或者投资,因而信用扩张成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信用扩张刺激总需求的同时也将带来内需结构的变化。

从信用扩张对投资、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来看,由于消费与投资在决策过程与行为主体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信用扩张对两大内需的影响力大为不同。首先,投资者对于利率更加敏感,投资与否决定于资金使用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信用扩张带来的资金成本变化(利率变化)不仅影响到资金的流出,还会影响到未来的收益,进而影响投资决策;而消费者消费与否直接依赖的是消费商品所带来的效用与商品价格之间的比较,对于商品带来的效用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个商品效用的评价也并非一致,导致消费决策难以根据具体指标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因此尽管信用扩张会也会给贷款消费商品的消费者带来额外的成本,但并不会给消费决策造成太大影响。其次,投资者多以机构组织为主,消费者多以个体为主,消费所需的资金融通量通常小于投资所需的资金融通量;并且消费主体的资金融通需求没有那么强烈,而投资主体内部委托关系广泛存在,也造成了内在的投资冲动,因此消费与投资主体差异使得其对于资金成本敏感性大为不同,造成信用扩张对投资和消费影响的非一致性。此外,现实经济中对于消费主体融资的渠道要远远落后于对投资主体融资的渠道,这种金融体系的客观限制也造成了现阶段信用扩张对投资与消费影响的非一致性。

三、中国信用扩张与内需结构性失衡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率与消费率变动趋势

改革开放以前制约我国经济的是生产落后,如今生产力已有极大提升,但国内消费却没有适应生产的提高,导致了我国现阶段内需不足、发展失衡。与此相对应的金融体系也是倾向于生产投资领域,这种金融体系结构本身也给消费的提高形成了制约。从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却不断上升。1978年到1988年、1989年到1999年、2000年到2011年最终消费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6.4%、53.7%和45.5%;与此同时,投资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从前20年的平均33.33%,上升到2000年到2012年的平均49.94%(如图1所示)。特别是2001年以来我国投资率一直都居高不下,除了2005年,投资率一直都高于消费贡献率,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2009年投资对于经济贡献率出现历史高峰,达到87.6%的罕见水平(如图2所示)。

为剔除周期性波动因素和偶发因素的干扰,更好的把握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变动趋势,本文运用Eviews计量软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终消费与投资对于GDP的贡献率做了H-P滤波,得到了两者的潜在趋势(如图3所示)。

(二)中国信用扩张与内需结构失衡的实证分析

如果将政府进行的宏观调控政策视为经济系统的外生变量,我们可以将政策调整带来的信用扩张看作是经济系统的外在冲击。于是采用VAR模型可以较好的观测政策性信用扩张对内需结构失衡的影响。所谓脉冲响应函数是指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它刻画出在误差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

1.信贷扩张与消费率变动的趋势因素、周期因素分解

由于各年度信贷规模统计数据中既包含着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趋势性因素,又包含着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政策性扩张。相应的,年度投资率消费率数据既受到长期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期政策作用的影响,同时也受近期政策性信用规模变动的影响。因而分解出政策性信用扩张及其带来的内需结构变动将成为建立脉冲函数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

为减轻数据的过度波动与异方差问题,本文对反映信贷余额数据进行了取对数处理,并采用滤波器为100的HP滤波函数进行趋势性因素分解,如图4所示。其中LZLOAN为信贷余额的原始统计数据,Trend表示运用信贷年增长的趋势性因素,即实体经济推动下的信贷规模扩张,Cycle表示的是信贷年增长额围绕潜在增长趋势波动的偏离值,即政策性信用规模变动情况。相类似的我们对投资与消费比率做趋势性分解,如图5所示。其中,LI_C是投资与消费比率取对数后的原始数据,Trend表示计算得出的投资消费比率增长的潜在趋势,Cycle表示的是投资消费比率围绕潜在增长趋势波动的偏离值,其序列记为hp_i_c。

2.信贷扩张对经济结构影响脉冲分析

由于建立VAR模型要求分析变量间需存在协整关系。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hp_zloan和hp_i_c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个序列在5%的水平下都呈现平稳状态。进一步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显示,两个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银行信贷年增长额与投资消费比率两者的波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我们运用Eviews建立VAR模型,模型的特征根检验结果显示所有特征根的倒数的模都小于1,因而VAR模型是稳定的,由此得出的脉冲分析结果较为可靠。

如图6所示,如果给新增信贷hp_zloan一个政策性的冲击,从第一期开始投资消费比率就产生了一个偏离潜在增长趋势的正向波动,这意味着如果新增信贷如果偏离潜在趋势增长,那么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也会偏离自身增长的趋势而增长,表明信贷增长的波动能够造成投资消费的失衡。这就是说,如果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银行信用扩张,也将导致实体经济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具体来说,投资对于利率十分敏感,一旦利率降低,将会极大的刺激投资需求,贷款增加,银行信用也会随之扩张。因此根据脉冲分析结果,1994年以来每一次银行信用的政策性扩张都会带来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衡。

四、政策建议

经济机理分析与我国经济数据表明,信用扩张可以直接刺激经济总需求的增长,但也会造成投资与消费结构变动,加剧实体经济的内部结构失衡问题。因而抵御衰退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中蕴藏着未来产出与消费失衡的风险。由此,本文建议:

1.货币当局应当尽量严格控制合理控制信用扩张力度。财政政策相对货币政策而言,其政策的重点更为鲜明,可有效集中资源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信用扩张所带来的盲目性与低效率。因此,在应对经济萧条时,政府应采取更多的财政政策手段,减少货币政策的频度,降低货币政策力度。这不仅仅是避免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主观诉求。

2.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完善消费领域的金融制度建设。经济根源于人们的需求,决定于生产的发展,经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影响与制约。我国长期积累的内需不足、发展失衡问题较为突出,金融体系的结构本身对消费形成的制约已在当前集中显现。因而突破金融制度的约束,加强消费领域的金融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我国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有利于我国提振内需的经济发展转型。

参考文献

[1]Friedrich A.Hayek.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M].New York:Augustus M.Kelley,1970.

[2]樊纲.论均衡、非均衡及其可持续性问题[J].经济研究,1991(7):13-20.

[3]潘敏,缪海斌.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波动:2003-2009[J].财贸研究,2010(10):83-89.

[4]袁志刚.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经济的非均衡表现与走势[J].学术月刊,2008(11):70-78.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范文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服装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女装市场规模呈现出稳定性增长。本文从当代女装的市场发展情况,通过当代女性服装消费的趋势进行调研、分析,从而为推动当代女性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我国当代女性服装的市场发展情况及特点

随着当代女性的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服装业显露出大更的发展空间。自2005年以来,我国女装服务业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下图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女性服装业的增长情况。由下图可知,2005年~2007年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到2008年时,稍微出现下降,经分析,这可能是与世界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关系,2009~2012年又出现明显增长。女装生产量的逐年上升,为服装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具体而言,我国女装业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区域化

中国女装经过多年发展,集约化程度逐渐提升,形成了杭派、粤派、海派、闽派、汉派等几大派别,各派都凭借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产品设计的区域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杭州女装,具有浓重的江南水乡文化气息;粤派由于临近港澳地区,时尚感较强等。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融合,才能使中国女装业成为一个整体,更好地发展壮大。

2 . 个性化

追求个性和品味已成为当今女性着装的主流趋势。摆脱了传统束缚的中国女性正以新的姿态扮演着社会角色,服装成为表达个性及自我追求的主要媒介。所以说,明确的品牌个性风格是中国女装发展的根本方向。

3. 国际化

凭借劳动力低廉的优势,我国女装业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外贸加工和“贴牌”生产规模的扩大,融合国外先进女装设计理念及经营策略,与国际接轨已成为中国女装出口的显著特征。

女装消费主体分析

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本土品牌女装与女性衣着需要比较相符,由于年龄、经济地位不同以及文化背景不同,女性对着装有不同的需求,这推动了市场的进一步分化。现阶段,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涌现出一批批中老年消费者,给服装业带来了非常好的商机。但是,我国关于老年、中年等年龄段的个性女装货源不足,多数消费者难以买到自己满意的衣服,当前在市场中平排名前十的女装品牌基本上都是年轻女性的服装,无论是尺寸、款式都与中老年女性不相符。

1. 主要消费阶层

(1) 名牌女装消费群:主要包括外企工作人员、演艺界名人、个体经营者、农民企业家、涉外机构高级人员、金融界人士等,约占总人数的0.61%,消费量却占到3%。

(2) 中档服装消费层:城市中的工薪阶层和农村的富裕户,各约占城市人口的60%和农村人口的20%。

(3) 低档服装消费层:主要是城镇中的低收入者、失业人员以及农村主要人口,约占城镇人口的25%,在农村约占60%。

2. 主要消费年龄层

(1) 15岁~25岁消费群:主要是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女性,经济上大都不独立或不完全独立。这群人对服装的追求标准主要是在流行和新颖性上,是更换服装最快的一群,她们对品牌女装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多无力购买,是品牌女装的潜在消费群。

(2) 25岁一45岁:该年龄层女性已经工作或者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素养,强调生活的品质,注重文化品位。她们认为服装是个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对服装的要求也比较高。这群人是品牌女装的主要消费群[3]。

(3) 46岁以上中老年女性:该消费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再占主导地位,经济收入处于衰退,对服装的要求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4]。

女装消费趋势及企业策略

当前,女性着装的新主题是追求美和展现个性。近年来,女性消费者们呈现出了个性化、休闲化、多样化、时装化和品牌化的穿衣特点。特别对于白领们,因其经济基础和消费品味良好,她们更中意能展现个性、有休闲气质、时髦以及名牌服装。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女装消费市场会有两类趋向:第一类,一些名牌的销售额会不同程度上提升;另一类,中低档消费会朝着中档消费方向转变。服装企业应根据女性消费不断变化的趋势,首先要对自己产品的市场定位予以全面考虑,充分分析自己的消费群体,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其次,女装企业必须树立起品牌意识。应以努力满足目标消费群体需求为前提,创造自有品牌,营造个性化的品牌文化,才能推动品牌的快速发展。

结 论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范文7

关键词:国内旅游;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农村居民度假休闲旅游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农村居民却明显地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

表1-表3反映出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正在以观光游览为主,向度假游、健康游、文化游、生态游等百花齐放的局势发展,旅游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但是,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分层差异。

(一)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

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偏低。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旅游者基本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85%,而非基本消费仅占15%。在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高达60%以上。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低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因为基本旅游消费总是有限的,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小,而非基本旅游消费相对来说需求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二)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居多

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多,而精神资料的旅游消费比重过小。我国旅游者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仅占总消费额的11%左右,虽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较小,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旅游消费中观光型旅游产品支出多,而其他旅游产品支出少。由表1可以看出,观光型旅游产品人均支出远比其他类型产品人均支出少,观光型游客所占比重过大,反映出旅游产品构成层次低,旅游经济效益不突出,旅游效益尚有挖掘的空间。

(四)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我国旅游消费正是在存在着城乡差别的情况下发生的消费。以2005年全国旅游基本情况为例,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12.12亿人次,其中占全国人口不足20%的城镇游客为4.96亿人次,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游客为7.16亿人次,农村游客的人均花费仅为城镇游客人均花费的30.9%。由上表2和表3也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城乡居民之间具有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

三、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一)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总处于不停地变迁过程中,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喜好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除了通过旅游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外,还想通过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诸如这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摄影旅游”、“考察旅游”等特种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种旅游者的青睐。

21世纪初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的同时,旅游需求也越多趋向于多元化,这将大大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

(二)旅游购物的有力开发

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必须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购物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我国在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问题的批复》中给予了旅游商品生产以若干优惠政策。

2002年4月,为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举办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以后每年一度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都陆续举办了参赛作品展示会、推荐会、拍卖会,大大提高了参赛作品的市场转化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实用工艺品等为主体的旅游购物结构,品种层次逐步显现。

(三)旅游娱乐业迅速发展

旅游娱乐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内容,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文化优势,挖掘本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景区(点)及配套文化娱乐设施,使其成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以此为吸引力带动大众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2、尤慧,陶卓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存在问题及优化研究[J].2006(8).

3、王媛,黄震方.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及相关行为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范文8

[关键词]超市;导购检索机;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实现

1 引 言

目前,中国的超市规模日趋扩大,销售额和门店数都大幅增加。将来的超市势必发展成为商品齐全、消费者购物必不可少的综合场所。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为了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大型超市不仅要在自身经营管理、物流管理、价格控制、库存控制等方面做出努力,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还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最高的效率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以目前超市的发展趋势,不难预测,超市会在市场定位、超市规模、区域布局、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经营管理观念与经营手段等方面有所改善和提高,走上标准化、科学化、连锁化的道路。应对如此规模的发展趋势,面向超市经营者的各种管理系统更新不断,给经营者带来很多便利,但在数字化、消费热的时代,却忽视了面向消费者的购物检索系统的出现。就连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顶尖超市,也暂未出现超市导购检索机,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甚少。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大型超市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对超市导购检索机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以及系统实现,使购物者清楚自己将要买的商品是否有货,并且查知此商品被放置的位置,提高购物效率,方便顾客,同时也使超市自身受益。

2 超市导购检索机的需求分析

超市的发展在经营管理观念和经营手段方面不断改进,加强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配合,规模日益扩大,实现规模效益。然而,在超市大规模发展的背后,对于中国超市的发展状况,我们发现,近些年公布的“中国连锁百强”和“销售额超亿元的连锁超市”名单,为业内外人士分析我国连锁超市业的现状提供了一份翔实的资料。其中有关数据表明: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发展,我国一些连锁超市正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即面对当前的市场态势,不搞规模发展不行;而规模上去后,相对效益却没有同步提高甚至有所下降。是继续搞规模发展还是稳住脚步以效益求胜?对中国连锁超市业来说,这个难题已经到了亟待破解的时候。处理好规模、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才能保证超市的稳定和长足发展。

对于消费群来讲,总有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匆忙的上班族,进入超市,面对繁杂的货架,常常盲目无方向,总为寻找不到其所想购买的商品而烦恼,这会严重打击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影响超市销售业绩。所以,超市在为了追求规模效益而不断改进自身软硬设备的同时,不要忽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消费者设计一种导购系统,提供一种轻松快速的购物环境,而超市导购检索机的构想,正是为达到这样的目的而设计的。

3 超市导购检索机的构想

3.1 关于超市导购检索机的前期调查

超市导购检索机,简而言之,就是借鉴图书馆的检索机思想,实现的是一个简单的查询功能。随着超市的发展,超市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加,如同图书馆一样,饱藏“万物”,量的增大,需要超市经营者规范商品的放置,并把商品的规格、价格、在架数量、位置等信息存入系统,在方便消费者购物的同时,也方便自己的管理和经营。消费者通过使用导购检索机,能轻松知道所需商品的相关信息。关于超市导购检索机的前期调查如图2、图3所示。

3.2 超市导购检索机的功能设计

超市导购检索机需要完成的功能就是基于超市商品的高级搜索。即实现:

(1)消费者对超市商品的搜索。

(2)显示消费者的搜索结果。

(3)对搜索出来的结果可实现分页、分类。

4 超市导购检索机的检索系统实现

为了配合超市导购检索机的功能和数据设计,超市的货物摆放必须规整有序,可以用字母和数字等对超市区域进行编号划分,以方便消费者快速查询。超市货架编号如图4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和设计,最后实现的导购检索页面如图5、图6所示。

5 展 望

本文通过对现有大型超市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超市发展规模,需要配置与之相应的面向消费者的导购检索机,以跟上超市的规模效应。在此基础上,对超市导购检索机进行了需求分析、功能设计以及系统实现。

借鉴国外超市发展的经验,就中国目前超市发展趋势来看,超市大有取代传统的百货商店之势。成为规模庞大的大型卖场,超市导购检索机在及时满足消费者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保证超市的稳定和长足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消费趋势分析范文9

关键词:消费结构;河南省;SPSS;因子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因此有必要对消费结构的变动进行分析。在进行消费结构变动分析时,由于指标多,且指标间存在此消彼涨的现象,因而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为正确引导消费,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制定启动消费市场的政策提供建议。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统计口径,将居民消费性支出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服务以及杂项商品和服务八个项目,根据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的抽查资料计算出它们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分别记为,如表1所列。

尽管近十年河南省城镇消费支出的绝对数呈现较大差异(见各消费支出数据),但恩格尔系数①都处于30%到40%之间,说明河南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富裕水平。由于恩格尔系数仅能反映居民食品支出不能全面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状况,为此,本文用因子分析法对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消费结构的因子分析

(一)数据的预处理

为了消除不同变量在量级或量纲上的影响,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并有利于综合因子的解释,有必要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运用SPSS软件直接将原数据标准化(用 表示),然后用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二)检验数据是否满足做因子分析的条件

对数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检验,结果见表2所列。

由表2可知,KMO值为0.739,根据KMO值参考标准以及巴特利特球检验的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小于0.05,说明这8个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这8项指标反映的经济消息有很大的重叠,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的主要步骤和计算结果

1.提取公共因子

由表3所示的方差贡献率可知,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90.28%,即前三个因子可以很好地反映8个指标所能表达的足够多的信息,只要提取前三个因子作为综合因子即可。

2.因子旋转

由于初始因子的综合性太强,难以找出因子的实际意义,因此需要利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目的是使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构简化,使每个变量仅在一个公因子上有较大的负荷,而在其余公因子上的负荷比较小,以利找出公因子的实际意义,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和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

表4旋转成份矩阵(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3.因子分析模型

由表4可以分别构建消费结构的因子模型和因子得分模型。

(1)消费结构的因子模型

(2)旋转后的因子得分模型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选用回归法计算出2003-2012年各年的因子得分,并利用因子得分值绘制趋势图,见图1。

图1 公因子得分趋势图

4.结果与分析

(1)根据各因子载荷阵系数进行分析

各因子载荷系数和变量共同度分别反映了该因子对原始变量的关系及其解释能力。载荷系数大小则表明了基本结构的变化。由变量的共同度可知,三个因子能够很好地解释了8个指标的变动。

1.第一公因子在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这五个方面上有较大的载荷,说明该因子综合反映了这五个指标的变动趋势。

第一公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的大小表明,自2003年以来,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变动最大的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比重,其次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居住、交通和通信等。

从第一公因子载荷系数的符号看,居住、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载荷系数均小于零,虽然近几年来,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这给居民的消费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但政府在这方面一直打压房价,建设商品房、经济房等。因此在这方面的支出有所下降。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下降的幅度最大,从2003年至2012年下降了0.016个百分点。造成该指标下降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由于近几年扩大“两免一补”、“三免一补”政策范围,城镇居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成本降低;二是与文化市场的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交通和通信的载荷系数均大于零,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中这几方面所占份额都在上升。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说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已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新的增长点,原因有:一、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家庭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逐步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目标。二、受各大节日和各大家电商场促销手段层出不穷的影响,使居民的节日消费热情高涨。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空调器、计算机等改善生活条件的享受型家电为代表的家庭设备,深受城镇居民的欢迎,拉动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升。消费热点已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使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的商品成为消费热点。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涨势迅猛。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人们由注重物质消费转向注重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用于美化自己、美化生活、享受生活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快速增长。

2.第二公因子在衣着、医疗保健这两项指标有较大载荷,反映了这两方面的变化趋势。其中,衣着的消费结构比重增加,医疗保健的比重减少。说明医改推进发展、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目标进一步实现,居民得到了更多实惠。居民看病负担正在逐步减轻。

3.第三公因子在食品方面有较大载荷,从实际情况来看,食品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变化受经济增长影响不大,因此该公因子可看作消费支出受经济增长影响较小或疏远的方面。从理论上说,随着收入提高,消费升级,人们用在食品上的比重会不断减少,然而河南省消费结构在这项的支出比较平稳,这是由于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已由追求数量过渡到讲究质量,如在在外用餐成为居民家庭的普遍选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居民在外自费用餐已成为趋势。

(2)根据各因子及综合得分分析

因子得分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程度和趋势。

1.从综合得分来看,自2003年以来,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循环变动,综合消费支出整体呈上升的趋势。

2.从第一公因子的得分走势分两个阶段,2003―2006年是下降阶段,之后就是上升的过程(2011年除外)。第二公因子的得分在2008年至2010年上升缓慢、2011年至2012年呈下降趋势。第三公因子的得分走势与综合得分基本上是同步变动,也即食品消费支出的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的变动趋势一致,只是变动幅度比综合得分显著。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河南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演进,不仅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且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在保证生存型消费的基础上,更注重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消费结构趋向合理化。而且,由于因子分析模型可以将多个指标的变动通过少数几个因子来反映,这对今后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向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演进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年鉴.2013.

[2]高惠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注释:

①3 联合国粮农组织利用恩格尔系数制定了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当恩格尔系数在0.6以上时为绝对贫困型;0.5-0.6为温饱型;0.4-0.5为小康型;0.3-0.4为富裕型;0.3以下为最富裕型.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