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自媒体策划运营集锦9篇

时间:2024-02-20 14:39:37

自媒体策划运营

自媒体策划运营范文1

关键词:媒体的市场营销策略;分众化;媒体品牌集团化

一、媒体中市场营销的定义和对企业作用

现代新闻媒体实际上是现代的媒体企业,并遵循市场规则和企业制度进行运作,所以它就离不开市场营销策略。

(一)分析媒体市场营销作用

菲利浦.科特勒认为传媒市场营销目的在于鼓励传媒作对企业有利的宣传,尽量淡化不利的宣传。媒体市场营销的目的应是发挥其最大能力满足受众的需求,并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

1.为媒体制定战略计划过程。战略计划过程又叫战略管理过程。它是指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通过制定企业的任务、目标、业务投资组合计划和新业务计划,在企业的目标和资源与迅速变化的经营之间发展和保持一种切实可行的战略适应的管理过程。这对所有类型企业都是可行的[1]。针对新闻媒体来说,就是新闻媒体的最高管理层(一般是编委会)通过制定其目标、编辑方针、业务发展计划,在媒体的目标和资源与迅速交化的经营之间发展和保持的切实可行的战略适应过程。所以,媒体市场营销可为媒体指定战略计划过程。

2.为媒体进行市场研究、预测。市场营销为媒体寻找和评价市场机会,帮助其确定一个地区媒体的竞争状况,分析有无设立一家新娱休的可能,帮助其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确定有无增加受众的可能;并预测这部分受众的状况和其需求。以及提供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

3.为媒体进行产品决策。媒体的产品是信息和知识,市场营销为其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扩散。新产品是指在结构上、功能上或形态上发生改变,并推行了市场的产品。由于新闻媒体主要是为受众提供新闻和生活信息,所以主要是指新闻媒体在原来的编辑思路上再增加与以前风格不同的新版面、副刊、栏目,并进行相关的定价、包装等决策。

4.对媒体进行渠道物流设计。市场营销渠道,是指配合起来生产、分销和消费某一生产者的商品和劳务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包括供应商、生产商、中间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或用户。在媒介运行中,市场营销渠道就是包括媒体、发行渠道、受众。媒体的渠道物流设计主要是指媒体的产品即报刊、节目的发行工作的设计,如报纸通过什么渠道发行,是零售,还是邮寄等。

二、国内媒体市场营销现状

(一)对现有媒体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

从我国媒体的经营运作状况来看,其现有的市场策略主要包括分众化(市场细分)、品牌化、集团化(经营多员化)、发行、广告等。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策略加以分析。

1.对“品牌化”的分析。企业为其产品规定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并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注册登记的一切活动叫品牌化。从市场营销学来分析,媒体属于服务行业,所以我国媒体在品牌使用者决策上基本都是采取企业品牌。

品牌化决策运用于媒介市场,可使媒体得到众多好处,诸如规定品牌名称便于媒体开展采访工作;品牌化能帮助媒体吸引更多的忠实受众;品牌化有助于媒体细分市场;品牌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媒体品牌化可使受众也得到一些利益:受众通过媒体品牌了解媒体的类型、风格等;品牌化有助于受众提高选择效率。

由于品牌被认为是提高扩大媒体传播效能的主要途径。媒介市场致胜的法宝,是媒体广告经营的基础和根本。所以在我国,品牌化经营己引起了媒介业的普遍重视,并得到了初步运用。湖南卫视近十年来异军突起,主要就是靠《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等品牌栏目。而凤凰卫视能在全国拥有广大的收视群体,靠得就是其打造出的一个以新闻分析见常的品牌著名。

2.对“集团化”的分析。从我国现有的媒体集团来看,这些集团都是按照市场营销理论中企业发展新业务的方法成立的。企业发展新业务的方法有三种,密集增长、一体化增长、多角化增长。一体化增长又分为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水平一休化[2]。后向一体化即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若干原材料供应商,拥有和控制其供应系统,实行供产一体化。报业集团拥有印刷厂,电视集团拥有电视制造中心、广告中心都是后向一体化的表现。前向一体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若干商业企业,或者拥有和控制其分销系统,实现产销一体化。报纸的发行公司就是前向一体化的体现。水平一体化就是企业收购、兼并同等类型的企业,或者在国内外与其他同类企业合资生产经营等。多角化增长就是企业尽量增加产品种类,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和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范围和市场范围,使企业的特长充分发挥,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经营效益。它的主要方式有同心多角化,就是企业利用原有技术等发展新业务;水平多角化,即企业利用原有市场,不同技术发展新产品;集团多角化,就是大企业收购。像默多克的太阳传媒集团收购了我国《计算机报》等。许多都市报业集团中既发行报纸,也办网站,就属于同心多角化。而近年来,报业集团多数都开始赶此潮流。如华商传媒集团就是典型,其网站已经成为陕西省的门户网站之一。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提出,中央鼓励民营资本参股各种传媒,民营资本的痕迹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涌入传媒业界。

(二)现有媒体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1.经营理念、市场营销策略与市场经济有待接轨。目前,国内传媒业的一些观念误区大致有:媒体的管理层只重生产,轻视营销,还有只重视规模,忽视品牌建设的倾向,有些甚至认为媒体不需要市场营销策略;处于对媒介市场认识不清、把握不准,不能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媒体作为企业,有些企业存在管理制度、规定不完善、过时等问题。由于我国媒体发展长期在计划经济时代,多数媒体不重视市场营销,尤其是报刊,各地的党报表现的尤为突出,它们只重视了宣传功能,又有国家投资,市场营销观念并未被引入。开放后,党报的定位很明确,但其机会很少进行品牌建设。这些党报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地方媒体只重视服务政府,忽视品牌建设和工商业广告,也缺乏与企业的沟通。

2.媒体产品定位雷同严重、不准确。现在国内媒介市场中媒体产品定位雷同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电视媒体中,此现象极为普遍。就频度设置来看,各省级电视台在其卫视之外所设立的影视频道、综合频道、生活频道等,大多存在模仿央视或其他电视台的问题,几十家电视台同一模式。就风格而言,也很类似节目和表现形式如出一辙。一个《快乐女生》红遍全国后,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各地。一到周末荧屏上充斥着各类大众参与的歌唱选秀比赛和各种智力问答节目,各台毫无特色可言,影响力下降,造成受众减少,广告效果降低。反观港台,香港凤凰卫视以新闻分析见长、台湾东风靠娱乐节目打天下,频道特色鲜明突出。陕西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就是一个很好的市场细分。农村广播找准了市场,每年也有不菲的广告收入,同时节目也与众不同,突出了自身特色。国内媒体应尽快找准目标受众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风格,打破媒体产品雷同的现象。

三、有关媒体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

(一)加强对目标市场有针对的细分,在分众化中突出特色

对受众定位要准确,运用市场调查的方式,尽可能的详细的了解受众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消费能力等因素,在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行市场细分,找出目标受众,从而提供给不同受众群以不同内容的专门性报道、节目,来满足各层次受众的需要。报纸、电视节目定位要准确并突出特色,避免雷同。专业报刊、频道的栏目内容定位应专一,适合目标受众对象的需要。报刊、频道专业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同一类别的题材作深度挖掘、对同题材的栏目作不同视角、不同观点的报道。因此,针对栏目和受众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内容定位,使专业化真正成为服务受众的分众化服务。而找准了目标市场,并为其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媒体自然可以提高自身价值,像《体坛周报》这个国内最早的体育类专业报纸,如今就号称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二)加强媒体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的定义: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要领,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整合营销理论基于消费者对媒介的依赖性,通过强化某一议题来强化消费者的认知结构,让企业信息充斥着消费者的认知,让企业的信息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席之地。它运用了大量的媒介手段和传播通道,力图形成信息的拟态环境,大量的企业信息充斥着消费者的认知,影响着消费者,促使其做出购买决策。当然,消费者的主动性的一面也决不容忽视,在强化某一议题时,要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和购买偏好等诸多因素出发,制作出与消费者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及产品信息,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购买欲望,传播效果也最佳。整合营销实质是将报纸由硬卖转变为诱导式的软卖。对报纸而言,通过传播内容的不断完善,提高读者的阅报报偿,具有营销过程中的奠基意义。这种由报纸给予读者的报偿,在市场领域有它的对称术语--报纸的效用。就是指报纸承载的丰言信息能够满足读者认知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等。报纸提供的价值越高,意味着报纸的效用越大,那么它被读者选择的可能性越高,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对培育发行、广告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发展整体营销策略,是先进媒体的一个大趋势[3]。

(三)合理利用广告策略

当今广告作为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广告策略又是市场营销策略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合理利用广告。由于许多国有媒体处于分利阶段,国家的投入越来越少,他们的经济来源将向大众媒体一样,将依靠广告,便出现了媒体忽视自身信息服务、教化大众等功能。加之现在的国内媒介市场中出现了广告媒介压倒新闻媒介、新闻媒介为广告服务的趋势,当务之急是应该对广告策略进行重新分析和定位,在既保证媒体正常经营运转,又不影响其媒介产品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广告策略。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自媒体策划运营范文2

关键词:媒介事件;电视媒体;媒介经济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一、“媒介事件”的定义

“媒介事件”,依照通常的理解,专指历史学家布尔斯廷所说,即有意安排的、非自然的人为事件。记者招待会、公益活动、揭幕剪彩等,都属此类。这样的媒介事件,都经过人为的安排,专供媒介报道之用。我国学者李彬在《传播学引论》(增补版)中指出:“所有经过大众媒介传播的事件通称为媒介事件,不管它是人为制造的伪事件,还是自然发生的真事件。”

美国学者丹尼尔・戴杨和伊莱休・卡茨在其著作《媒介事件》中对该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媒介事件是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是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事件――主要是部级的。

“媒介事件”是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它不是一般的电视节目、电视新闻甚至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媒介事件”表现出对空间、时间以及一国、数国乃至全世界的“征服”,是部级或世界级的“大众传播的盛大节日”。它们打破了我们生活和一般报道的常规,所有的报道都从预定的节目安排中转向重大事件,并用一种极为戏剧化的方式表明将要发生事件的重要性。

这些事件是人为策划出的“电视仪式”或“节日电视”,甚至是“文艺表演”。媒介事件有三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也称“脚本”,即“竞赛”、“加冕”和“征服”。这些“脚本”决定着每一类事件内人物角色的分配以及扮演的方式。“竞赛”表现的是对抗、角逐,过程惊心动魄、悬念迭起,如世界杯足球比赛、美国总统竞选。“加冕”多是游行集会、发表演说,完全是仪式的形式,如文莱王储的豪华婚礼、奥斯卡颁奖典礼。“征服”,指人类创造伟大奇迹的电视直播,通过事件对已知极限的超越来展现超凡魅力,如三峡截流、“鸟巢”封顶。媒介事件是对那些具有公众性、公开性、公益性和公共性的重大事件,运用各种媒介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向观众讲述它的象征意义,引导观众按规定的思路进行意义的解读。媒介事件的本质是事件本身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而媒介事件的生成则需要依赖大众媒介深入持久的宣传。最终,“这些事件使集体的心声凝聚着社会,唤起人们对社会及其合法权威的忠诚。”

二、“媒介事件”的兼容问题

电视栏目在传播策划中可以利用媒介事件的超凡凝聚力和影响力,使得受众群体心理亢奋、情绪激动,人的个性在群体心理的感染下趋于弱化,电视栏目在激发人们共同价值观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了其品牌理念。媒介事件作为公共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具体运用阶段,需要考察媒介事件和电视栏目经营策划的兼容问题。

首先,考察电视报道如何解决媒介事件和新闻事件的对立。新闻事件大多以冲突为主题,媒介事件则往往或纠正冲突、或恢复秩序、或者偶尔推行变革,这些事件被称之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媒介事件通常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在一定意义上大众是被“邀请”来参与“仪式”和“表演”的。很多时候,事件的发生是媒体与策划者之间的串通行为,即使媒体是被邀请或主动要求参与到事件之中,也可以通过策划“意识”来策划事件。媒体报道媒介事件的具体操作是:运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即以肯定性语词描述客观事实,直接向受众传达主观的、策划的“意识”。

其次,受众在接受媒介事件过程中的心理。受众接受电视栏目的各类信息是一个“闲暇活动-被殖民化活动-产消活动”的矛盾展开过程。接触媒介是社会公众的一种“闲暇活动”方式,他们本无意接触宣传性的信息。宣传信息闯入传播媒介,侵占了受众的闲暇时间,使受众闲暇时间被“殖民化”。受众反抗这种殖民化的意愿,既是电视栏目传播活动的制约力量,又是电视栏目传播活动的推动力量。只有在受众由传播活动的客体转变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之一的时候,也就是说,社会公众成为电视栏目传播活动的参与者或“产消者”的时候,电视栏目的品牌才会被主动接受。媒介事件就是主动邀请受众参与“仪式”和“表演”,在受众的积极配合下直接支配了受众的“闲暇活动”,并通过媒体报道潜移默化的传达了媒介事件中人为策划过的理念。受众接受宣传的矛盾展开过程和媒介事件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十分契合,它们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用于公众生活领域。

三、“媒介事件”的具体运用

(二)灵活宣传与媒介整合的结合。媒介整合,是指多种媒体的互动组合,灵活宣传是指采用更加灵活有效的公关和广告整合策略。多种媒体的互动组合毋庸赘述,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比如“超级女生”在运作过程中,集中发动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所用媒体资源,利用新闻报道、专题评论、人物专访、手机投票、网上讨论等各种媒体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后者。

所谓公关和广告整合策略,是指将公关职能移植到广告宣传策略中,以公关的方式来做品牌和产品的推广。以神州系列飞船发射的电视直播栏目这样激动人心的“征服”性媒介事件为例,“神五”发射成功的第二天,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便出现在各超市卖场,其速度之快,令人吃惊。2005年“神六”事件依旧是进行相似的宣传,在“神六”从上天到落地整整五天的电视直播栏目中,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频频在广告中露面。中国航天基金会授权航天员专用的产品有6个,而蒙牛因为很好地利用了神州系列飞船发射的电视直播栏目,所以一般人只知道这一个。《新京报》刊出的2003十大营销人物,蒙牛总裁牛根生因借“神五”做广告而位列榜首。

这种借助电视栏目来宣传企业或产品的情况很多,但是借助媒介事件的电视栏目具有无可匹敌的受众注意力,因次也具有十分强大的广告效果。类似的电视栏目不仅可以采用冠名、赞助、插播广告的常规形式,而且还应该根据媒介事件的特点,策划一些诸如专用产品、纪念产品等一系列的经营性产品,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三)隐性运作与高效经济的结合。长期以来,在部分虚假广告和夸张广告的影响之下,受众对于广告有种强烈的防范心理,尽管如今绝大部分广告制作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精良,可这种经验的、潜在的心理仍深深地影响着人们。于是,精明的广告商开始利用传播策划的手段另辟蹊径,如开展活动以吸引媒体的目光,通过媒体的权威性来为自己做宣传,赞助或制作有关电视栏目,通过情节展示其商品等。按照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人们总是有以更加经济有效的方式行事的趋向,也就是说以最小化的成本投入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那么,对于电视栏目的经营策划来说,媒介事件无疑使广告宣传的隐性运作和高效经济联系的更加紧密。

当前,体育营销已经成为媒介事件的热点,尤其是竞技体育,其“竞赛”性和“征服”性是其他运动无法相比的。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电视直播中,哈药集团“三精制药”以不到2,000万元的投入,获得了数倍于投入的收视和市场回报,而拥有电视直播权的媒体形象提升和经济效益收入更是难以用数字来衡量。

然而,“体育营销要在‘圈地’和‘耕地’中把握‘烧钱’的艺术。”太度体育总裁朱小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实力的企业疯狂地争抢非常稀缺的体育资源,大肆“圈地”。虽然这带来了“排他权”等诸多“特殊待遇”,但也许从一开始“这块地”就根本不适合自己,于是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成本不说,还有可能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更有甚者,只知“圈地”却不会“耕地”,或者根本就没想到还要“耕地”,于是巨资换来的“权益”就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了。“说到底就是在体育营销中,不仅要学会‘圈地’,更要会如何‘耕地’”。

2006年,著名的电视栏目――“蒙牛《城市之间》”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与其营销中“耕地”方式的创新有关。蒙牛不仅取得了“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席位,而且利用“蒙牛《城市之间》”栏目在世界各大城市进行公关宣传活动,立足“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个最能亲近大众的主题,用体育赋予了品牌新活力和内涵。

四、“媒介事件”的注意事项

电视栏目为了吸引注意力,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需要借助媒介事件。媒介事件的策划往往与产品市场中的知名品牌,社会生活中的轰动事件联系在一起。前面列举的湖南卫视与蒙牛集团共同策划的“超级女声”栏目为双方都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助神舟飞船发射电视直播的良机,央视与蒙牛集团相互冠名;在奥运会的大市场里,央视体育频道与蒙牛集团共同策划《城市之间》栏目,使得两者的品牌可以走遍全球。然而,电视栏目在借助知名品牌与轰动事件推广与宣传自己的时候,需要注意“公序良俗”的约束。

自媒体策划运营范文3

在笔者看来,后奥运体育营销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从奥运开幕后的活动期到闭幕后的余温期,可能是一两个月,也可能是半年以上,这期可能因外界种种动态因素的变化,而衍生出利于企业实施后奥运营销的诸多商机;二是08年奥运营销对企业体育营销带来的影响期,这期间因奥运会的影响,将会促动愈来愈多的企业加大推广力度或重新考虑介入体育事件营销的规划和实施。

面对后奥运体育营销,诸多酒企该如何借势?在此,笔者结合后奥运体育营销的几种策略形式,简要分述如下几点。

■后奥运营销体现的是从时间和策略形式上对企业奥运营销的一种深层次、跟紧性的延伸或延续。对于后奥运营销,一些酒企不妨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后奥运机会点的跟紧

奥运闭幕后,紧接着将拉开残奥会的帷幕。虽然残奥会的影响力无法比拟于奥运会的影响力,但二者举办的时间极为相近,易于吸引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奥运年里,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残奥会,概念区别上已不太重要,公众和媒体真正关心的是奥运元素已成为人们08年里谈论较多的话题,并紧紧地和国人的心贴近在了一起。

对于一些有能力启动赞助北京2008世残奥运会的酒企而言,在残奥会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有很多公益性后奥运主题事件营销可为,例如:邀请冠军作为公司的品牌代言人;启动关爱残疾人形象工程,为当地残疾人捐款或资助;在当地举办公益演出活动;等等。

从奥运到残奥会,毕竟是一种另起炉灶式的营销活动,因此,适宜于那些未能充分把握和借用奥运商机的酒企。一些已经借助奥运会光环产生品牌带动效应的酒企和实力有限的中小酒企,则适宜选择其它形式的后奥运公益营销活动。例如:签约08北京奥运冠军代言;区域性为当地籍的北京奥运冠军庆功用酒;出资奖励当地籍获奖的奥运冠军,为冠军喝彩;冠名由当地电视台主办的与奥运冠军零距离接触对话栏目等。

据了解,08年北京奥运会一些相关物品将被拍卖,竟标参与奥运物品的拍卖也是企业后奥运营销策略的一个体现。

另外,即将于湖南长沙举办的金鹰节的开幕式主题也是为奥运庆功,庆功当然少不了庆功酒,在名人云集的电影节奥运主题开幕式上开展赞助活动,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后奥运顺延策略。

媒体推广配合点的跟紧

后奥运营销与奥运营销在媒体推广上体现的变化是:一是从全国性媒体点状媒体宣传到区域配合终端面上推广转移;二是从大众化全国性传播到分众化的区域传播转移。

可以说,奥运会闭幕后,一些猜想、悬疑、预测等回归到一种现实的结果中来,随之而来的是冠军获奖者的尘埃落定和企业即将掀起的冠军代言系列主题奥运的商业或公益营销活动。

企业借助奥运的终极目的是助推自身品牌和产品实现同步提升,所以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将奥运为企业带来的丰厚卖点、亮点在传播中转化为竞争优势和企业的竞争力。

除去部分有实力的酒企有能力开展全国性媒体推广活动外,大部分酒企最终还要结合自身发展重点、市场推广需要,开展区域性后奥运主题营销推广活动。

倘若在奥运开幕前夕一些企业开展的品牌提升活动属于高空打击外,那么,在后奥运的系列推广活动中,媒体宣传是在企业整体而系统的产品销售、区域市场推广中,起到的是一种地面推广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后奥运的媒体推广中,企业的宣传亮点和最终的宣传目的将进一步趋向明确化、具体化和纵深化的方向扩展和延伸。如果在媒体推广上不能与企业正在执行的营销活动配合和执行到位,那么对于前期的奥运营销系列宣传活动,将会造成虎头蛇尾的局面,最终因品牌不能落地而浪费了大量宣传资源。

一般在重大体育赛事期间,在赛场及国家全国性主流媒体的冠名和品牌传播行为,是属于直接参与奥运营销的大品牌厂家,或者是企业花费高昂费用在活动期间独家买断了广告时段。因此,一般酒企,应该迅速作出营销传播策略的调整,从全国性传媒向区域性传媒进行转移,抢先联合当地区域主流媒体,确保在活动开展期间,冠名组织开展区域范围内的赛事专题报道、有奖竟猜活动及奥运知识、逸闻趋事的读报有奖问答活动。以区域性主流媒体的体育营销传播,更贴近当地市场,并能有效配合酒企在当地的市场推广活动。

目标对象切入点的跟紧

这里的目标对象切入点的跟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赞助或合作的对象更为具体化,具体到某个冠军获得者,也可能具体到某个栏目或频道或媒介或某支体育团体等;二是面对的消费或公众目标群体更为明确化。这种目标群体的变化体现在:从大众到结合酒企自身消费群体的转移。

前面提到,随着奥运闭幕日趋临近,奥运的态势的也日趋明朗,这种因时因地的策略变化和调整,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在从奥运到后奥运营销的过渡中,目标群体的对象必须相应配合媒体推广策略的调整而适时跟紧,方能适应和满足企业后奥运营销行为的开展或实施。

一些有实力的酒企可以借助冠军代言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业促销活动,或借助某一与企业品牌、产品目标群体定位相接近的栏目或媒介,开展后奥运主题活动,进行深一层次的延伸和延续,继续发挥奥运品牌效应。而对于那些实力一般、局限于区域性的酒企来说,可以选择区域性小范围内开展上述相关奥运主题活动,借势奥运效应,配合自身品牌的提升或产品的推广。

终端推广发力点的跟紧

对诸多酒企来说,无论是从全国性奥运营销到区域性后奥运营销,还是从官方奥运营销到平民奥运体育营销、多形式化体育营销等,最终的品牌效益、奥运效应将会选择一个途径进行发力,而这个发力点即是企业自身的营销终端。倘若缺乏或忽略了这方面基础,开展大规模性奥运营销活动,无疑浪费人、财、物,最终转化不了现实的经济效益只能是得不偿失,或者是善始而不能善终。因此,在从奥运到后奥运的转变中,从单一性品牌宣传到配合市场行销活动的转移中,进行活动时间的拉伸,进行活动范围、对象的扩展,并在跟紧的同时,加以强化,方能真正显示出后奥运营销的威力。

■奥运会结束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对国内的一些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尝到奥运营销甜头的企业,将在未来的企业营销推广行为中更为注重奥运营销及体育营销,并将使越来越多的酒企透过此次奥运营销盛宴,而引发酒企体育营销的震动。奥运营销能引起酒企体育营销热潮固然好,但难免出现一轰而上的现象。如何充分借势后奥运体育营销顺势而为,则需预先进行充分前期谋划和策略的制定。在此,也浅析几点跟进性策略。

长远化体育营销的跟进

每一项体育营销行为,可供企业挖掘的商机众多,而企业也无法全部纳入自己的怀中为己所用,价格不菲成为遏止因素不说,单就精力上而言也无从有效兼顾到位。面对众多的体育营销机会点,企业该如何选择?通过何种形式、策略进行借势?时隔四年以后的奥运营销如何顺势而为?等都有待于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现状,充分而综合地分析和统筹性权衡,方能为自身品牌和产品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出贴身的体育营销套餐计划。这对任何一家希冀借势体育营销的企业来说都至为重要。例如:针对四年后的下一届奥运营销,一些真正具有发展眼光的酒企或许已着手在做相关的筹备事宜,进行一种长远性战略规划。

多元化体育营销的跟进

奥运营销,可谓为诸多企业提供了品牌提升的广阔的平台空间。继奥运营销之后,多元化的体育营销将会得到一个迅速的提升,并将会成为诸多商家的青睐的推广形式。这种多元化的体育营销,从奥运营销到非奥运营销、平民奥运营销;从官方的体育营销,到民间的体育营销等,将会成为诸多企业品牌借势的多种形式。

作为酒企,在这些多种形式的体育营销中,可结合自身现有资源优势,进行组合和延伸,将上述相关形式进行优势组合,巧妙运用,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体育营销大餐,力求某一时期、某一阶段、某一主题性体育营销行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有效的延续。

联合化体育营销的跟进

体育营销品牌效应发挥最大化的理想原则是多种资源的优化联合。在开展体育营销行为中,单方面地依靠媒介力量或企业力量都无法将势能发挥到最大化。因此,多赢下的联合策略成为理想的合作推广模式。

以今年的奥运会为例,倘若在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酒企如能结合自身08年市场推广重点、目标消费人群,完全可以有精力和时间,针对奥运会的一些比赛项目,如: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从中选出一两个项目),联合组织当地经济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平民健身迎奥运为主题的平民奥运联谊赛活动。通过该活动的开展,不仅顺理成章的利用了非奥运这张牌,而且潜移默化的起到了口碑传播、聚集传播及消费引导,更能进一步的培养忠诚消费群体。

又如:针对后奥运营销,在奥运结束后,由企业和媒体出面在区域内针对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组织联谊赛之类的体育活动,开展联合化的体育营销,作为奥运营销的一个延续,直接面对潜在客户消费群开展的活动,宣传上不仅更为直接,而且这样花钱不多,媒体有新闻素材,而潜在团体不用费钱也能达到组织娱乐员工活动,企业从中还可以做一种立体化宣传,这远比做硬广告、搞买赠有效的多,算是各有所得、多赢之举。倘若企业有很大的实力,还可以搞大一点,分届搞,分区域搞,最终配合区域市场推广提升品牌和产品销量。

系统化体育营销的跟进

对酒企而言,体育营销不仅仅是一种品牌上的宣传行为,更多是酒企特殊时期下整体年度营销活动的一个整合策略的体现。这当中要求企业在产品上找差异,设计个性化产品和包装;在促销用品设计上找特色,选择与体育营销等赛事相关的礼品;在宣传、促销主题上找差异,设计出富有吸引力的卖点信息;在渠道、终端推广上,挖掘出提升销量的支撑点、卖点和亮点,真正吸引和打动目标消费群体。同时,一些酒企在着手开展一项体育营销行为前,充分将这些工作谋划到位,产生的能量是相当巨大的。

自媒体策划运营范文4

竞争手段不断升级

在报业竞争中,战略决策和定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主流媒体,战略决策一旦发生偏差,市场损失会非常惨重。当然,决策一旦敲定,剩下的就是决策的执行――拿出竞争手段。自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报业竞争,竞争手段就在逐步升级并变得日益丰富起来。总结一下近年来的报业竞争,可以把竞争手段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 国内报业竞争源于上世纪80年代晚报都市类报纸的大量出现,新创刊报纸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原来机关报的竞争对手。但由于晚报都市类报纸在办报定位和发行战略上与传统机关报有所不同,所以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些大多从机关报派生的新报纸,几乎是在无多大竞争压力的状态下,走向报业市场,这个阶段真正的竞争对手多是自己,因此凡重视市场、市场化运作水平较高的报纸发展都很快,并在较短的时间取得了快速发展,完成了持续发展的原始积累。

2.起步阶段 报纸在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实力后,逐渐进入起步阶段,这时,报纸的主要竞争对手主要是电视、电台、杂志等。因此从竞争上表现为报纸与其他类媒体的竞争,报纸利用平面媒体的优势与其他媒体争夺市场蛋糕。

3.成长阶段 在与电视、电台等媒体的竞争中,新兴的晚报都市类报纸日益成长,报纸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并有与电视抗衡趋势。随着报纸队伍的壮大,报纸面临的竞争从“外部”转向“内部”。所谓外部,是指与电视、电台等媒体的竞争,所谓内部是指报纸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在手段上表现为报纸之间在新闻、广告、发行上的简单竞争,多为局部或区域的,不成系统,随机性强,缺乏战略和总体部署,竞争对象不完全明确,是一种温和的竞争。

4.洗牌阶段 迅速发展的中国报业市场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中国报业市场。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一些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新一轮的晚报都市报创刊热兴起。由于前期一部分晚报都市类报纸已经启动了报业市场,所以这批新军直接跨越了市场培育期,一创刊便取得良好的发行业绩,迅速打破了温和竞争态势下的报业竞争格局,而且矛头直指老的晚报都市类报纸。由此,中国报业市场揭开了第一轮的报业洗牌大战,在国内很多城市,报业大战如火如荼。但这时期的竞争手段多表现为拼价格、拼质量,当然也出现了不该有的新闻对攻和互相贬低等手段。

5.升级阶段 激烈的报业大战培育了中国报业强烈的竞争意识,经过激战后和重新洗牌后的媒体具备了更强的竞争意识。对处在领先地位的主流媒体,它所考虑的是一手抓自身发展,一手抑制对手发展;对排名在后的报纸媒体,它所考虑的是不服输,迅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赶上并超越竞争对手,于是竞争进一步升级,竞争的手段表现为报纸竞争逐渐由简单价格大战、发行和新闻大战向品牌、形象和媒体经营深层面进军。

6.发展阶段 在报纸媒体经历了激烈的报业大战后,一部分主流媒体开始进入发展阶段,他们已经从综合实力上甩开竞争对手,并步入新闻、广告、发行、报纸产业运营一体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上。在这一阶段,主流媒体重要的课题是自身如何长期发展,因此这时的竞争对手又再次调整。在这一阶段,主流媒体竞争对手首先是自身,其次是自身以外的所有媒体,也就是说在发展阶段,媒体面临的是全方位的竞争、立体化的竞争。主流媒体只有认识到这种竞争并且投入到这种竞争中才能得到持续长远和突破性的发展。在国外,如果报纸的收入有70%以上来自广告,那这张报纸就要被划入“黄线”范围,而目前中国大多媒体的收入来源几乎是100%来自广告,所以,媒体的经营风险非常大。

媒体要成为真正的强势主流媒体,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而在发展阶段,主流媒体恰恰具备了这种天时、地利、人合的条件。

主流媒体如何突破

新的竞争形势下,主流媒体将起到一统山河的作用,不过,将来在传媒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将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媒体,而是一个依托主流媒体品牌和强势资本运营下的传媒帝国。这样,主流媒体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其经营目标是经过优势资本和专业团队打造的传媒产业集团,在向这一目标迈进的发展之路上,主流媒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高度重视品牌运营。 媒体品牌的打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投入,对主流媒体而言,品牌含金量是报业的无形资产。在启动、成长期主流媒体的主要目标是树立打造品牌,在发展阶段,主流媒体面临的是品牌运营。在这个阶段,媒体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办报质量,通过树立形象;另一方面更要进行系统科学专业的品牌运营,使媒体在运营中不仅品牌增值,创造巨大社会效益,而且还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主流媒体要在竞争中寻求突破走上快速发展之路,这是必须要转换的一步。

2.紧抓新闻创新,寻求新闻突破。目前,对很多区域的主流媒体来说,很头痛的一件事是新闻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城市里出现一则新闻,几张都市类报纸的报道大同小异,长此以往,主流媒体就会逐渐丧失“主流”的优势,因此主流媒体应当在新闻的形式、内容、结构及新闻运作上突破创新。

从形式上,要突破传统的消息通讯等传统写作手法迭加的形式,要多采用一些新鲜、鲜活的写作手法。这方面一些网络、杂志甚至电视、电台都做得比较活,像记者日记、新闻连载、隐身体验、新闻调查、暗访测试、新闻故事等多种形式巧妙搭配,版面设置考虑内容做灵活调整。

在内容上,要根据人们生活观念和方式的变化适度调整新闻价值取向。目前,都市类报纸存在一种困惑和通病:同质新闻多,独家新闻少;琐碎新闻多,深度新闻少;社会新闻多,财经新闻少;会议新闻多,现场新闻少;表面现象多,观点声音少。这些通病与报纸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扩版有关,当然更多的还是与新闻价值取向有关。主流媒体要有一种新的新闻价值取向,那就是不断适应并适度引领社会各个阶层的物质精神生活,不只是“满足”,更多是“引领”,这样报纸总能给人一种新鲜、可读、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感觉,这样的报纸也必定会赢得大众。

在版面结构上,板块化是一种流行的趋势和模式,但不能因此而格式化,要在板块化的基础上做适当灵活的调整,调整的原则是提高可读性,抓住热点做大、做透,保证版面信息量,强调新闻与广告版面的合理搭配,尽量减少版面资源的浪费。

在新闻运作上,主流媒体必须打破传统的采编运作模式,大规模扩张记者队伍,重点推出名记者队伍,精化编辑队伍,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来办报。新闻质量永远是媒体的生命,如果记者队伍力量不足,待米下锅,记者就会演变成没有思想和眼界的新闻工匠,就会对媒体的新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扩张记者队伍,始终让新闻处在“供大于求”的过剩状态,才能保证版面资源的充分利用。扩张记者队伍并不需要媒体花大本钱招聘多少记者,而是转换一种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具体思路是精化在职记者队伍,扩大记者编外队伍。媒体在职记者要往资深记者、专家记者方向发展,要有眼光、有思想、有名气,对这些记者要给足够的时间去做更好的新闻,例如可为资深记者开辟新闻工作室,赋予更灵活的分配奖励机制。除去现有在职记者外,扩张记者队伍实际是建立一个非“正规军”的记者队伍,这些人来自实习生、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区域、行业,而对他们监督、考核、管理都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并从中发现人才,吸纳人才。精化编辑队伍是重要的一步,缺乏编辑思想和思路的编辑应该下岗,编辑要有较强的策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每个板块的编辑成立一个策划组,部门主任兼任策划小组组长,策划小组全方位负责新闻主题策划、编辑思想调整等工作。在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方面,要把名人名家请进报社,因为名人名家本身就带来眼球。在利用开发资源方面,需要将新闻、广告、发行结合起来。例如对整个城较大规模居住区读者的整合,推选文化社区,选择小区开设阅报栏、设立自动售报机,同时在居住区设立以媒体品牌为名的生活热线联络站,发行可以跟进,对读者推出配送业务或更多的服务延伸业务,而这些阅报栏或联络站又可以成为很好的户外广告载体,会给媒体带来可观的经营收入,这样媒体不仅会获得充足鲜活的新闻素材,而且还获得了发行和广告的收益,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3.实施跨区域开发战略。 目前,国内各地的主流媒体大多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而地域性的主流媒体从定位上很难向全国性的主流媒体进军。地域性的主流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它在本地域内强大的覆盖率,这使得广告主在开发当地市场时,必须选择当地的主流媒体,如果抛弃这个优势,盲目充当全国性的主流媒体显然不符合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流媒体要闭关锁国,关起门来过日子。相反,主流媒体应当审时度势,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的具体设想是:在立足本区域争创新闻、发行、广告一流的基础上,积极向外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主流媒体联手创办新媒体或互相整合以当地终端消费群体为主体的市场空间资源。例如主流媒体可以利用自己在当地稳居第一的媒体优势,在国内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设立联络机构,推出媒体系列推介,招纳当地有实力的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开拓区域市场更到位的服务,同时还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一些主流媒体成立联盟,在新闻、广告资源以及跨区域行业运作上互通。这种跨区域发展战略还可以从报纸自身的经营向各个行业的经营渗透,充分利用跨区域战略形成的网络,会使主流媒体获得很多的发展机会,从而也使竞争对手难以超越。

4.实施跨媒体发展战略。 跨媒体战略设施有两种思路和方案。一是与其他类媒体和新生媒体按照“择优选一”的原则结成战略联盟,形成对市场的垄断性整合;另一种思路是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的新类媒体,如报纸主力媒体可以建立自己的第四代媒体(网站)和第五代媒体(手机短信)。同时还可以买断电视的一个频道、电台的一个频率、户外广告经营权和一本杂志,实施本区域的媒体立体覆盖战略,这会使主流媒体在新闻、广告经营及影响力上实现质的突破。

5.实施资本运营和产业化运营。 由于主流媒体在各个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市场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链条,使媒体自身具备了在资本运营和产业化运营的条件和基础。一提资本运营,很多人会想到让媒体自身改制这条路子,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资本运作,而且对传媒来说,这种资本运作并没有从实质上使媒体的无形资产得到利用、再造和扩大资本,没有资本着陆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只是从内部运作和竞争奖励机制上获得了一个更好的空间,因此称不上真正的资本运营。媒体的资本运营必须和产业化运营结合,具体思路是,充分利用媒体的品牌、公信力以及在相应行业内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串接行业的市场链,整合行业中各个环节的优势专业资源,打造共同利益的发展平台,为读者和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同时参与项目和产品经营,这样最终使品牌与资本扩张有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实际的产业依据,并最终迈进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空间。

实施资本运营和产业化运作的具体战略可分三个阶段:(1)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传播效应和自身品牌,开设各个行业专刊,使主流媒体在各行业消费领域充分发挥引领作用。(2)通过行业操作和各类新闻策划活动策划打造主流媒体强势品牌下的权威子品牌专刊,使主流媒体在相应行业或领域形成极强的影响力,(3)利用媒体母品牌与在相应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迅速整合行业的优势资源,以股份制形式进行项目、资金、专业公司机构的串联,以一条完整的市场链为行业消费和读者服务,最终使资本和产业运营互动并形成良性循环。

6.实施广告突围战略,提高广告附加值含量,发展报业战略同盟。 从目前媒体广告运作看,普遍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广告合作形式单一、稳定性差,广告市场竞争的手段过分依赖价格调控。对主流媒体的广告运作来说,必须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在于通过广告运作手段、形式的丰富和提升,通过专业服务和广告附加值含量以及专业的市场运作的提升,借助产业运营和资本运营,与众多在市场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广告主结成报业战略同盟,创新多元化的广告合作形式。这种调控思路既有利于报业广告结构的合理调整,又有利于广告的稳定增长。

7.全方位拓宽发行领域,组建以发行网络为主体的经营平台。 主流媒体的资源丰富,除去最终的读者资源外,发行网络渠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主流媒体在发行上的传统操作思路是发行本身赔钱,然后用广告费或收入来贴补,有的媒体在发行印刷上每年的贴补达到几个亿,致使媒体经营的利润率大大降低。在新的报业竞争形势下,转换一种思路,即把发行做成一种经营平台,借助媒体新闻、广告的力量,尝试与终端读者和广大厂商形成互动的经营体系。在这个经营体系中,读者买到的不仅是一份报纸,还可以买到一种更优质优良的生活消费服务;厂商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渠道网络,更加有效地寻找目标客户,降低推广成本;而发行部门可以通过经营运作实现自筹自支,这就使整个媒体的发行成本大大降低。

8.细分读者群,通过延伸服务,全面渗透读者生活,形成与读者互动的新闻平台。 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行业细分,人群细分,专业化程度提高。与此相应的是不同读者群的阅读兴趣和需求也在细分。主流媒体必须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细分读者群,通过版面与读者群形成互动并提供一种延伸服务,使报纸渗透到不同群体的生活当中,最终使新闻和专刊服务更鲜活、贴近、生动,并使媒体保持一种鲜活新闻制造的持久动力,例如发行读者会员卡,举办读者节,开展有奖读报参与等多种活动,使越来越多的读者成为与报纸不可分离的整体。

自媒体策划运营范文5

“点穴”报业经营的痛处

早在2005年,很多人就在质疑报业的发展空间,曾经盛极一时的“拐点论”、“冬天论”使很多人对报业的发展持悲观态度。事实上,自2005年至2009年,尽管经历了各种政策调整、市场剧变、大事件的影响,中国报业还是在稳步发展,只不过是发展的速度放缓。从各种因素分析,中国报业发展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观念、体制机制对报业发展尤其是报业经营的制约。“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应当是一种进步,但由于大多报业并没有实质上按照企业化运作,报业便在一个“融机关、事业及国有企业”等各种“计划特色”的环境中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1.行政区域保护壁垒下的报业跨区域发展制约。国内区域报媒多呈现以省委、市委机关报为母报,以晚报、都市报及专业报、生活服务报为子报的报业管理格局。以“行政区域”划分报业市场区域的管理模式带有鲜明的计划色彩,这对报业的扩张发展尤其是报业的跨区域扩张形成了强力制约。具体体现在体制上,大多子报没有体现出“市场主体”角色,但由于面对日趋激烈的传媒竞争,又不得不按市场规律去经营,区域市场的报纸若想寻求合作伙伴做大做强,必须由母报决策,而“母报”作为省委、市委机关报,作为“事业单位”,要牵涉众多的人事归属,并交由所属区域党委、政府决策,受“行政壁垒”制约,跨区域的报媒合作往往说来说去,最后被一票否决。转企改制后以企业主体谈合作,就可以突破“壁垒”。

2.传统媒体管理体系下的跨媒体发展制约。在以欧美为代表的国际报业市场,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出版等媒体是可以组合在一个传媒集团下的,而在国内现有的传媒管理体系下,上述几类传统媒体的相互渗透发展却被人为地“隔”开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技术的进步,传媒业在期盼一个以媒体“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市场组合,而现有的媒体管理体系却阻断了跨媒体的联合。

3.报业区域市场的“同质化”现象和“恶性竞争”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不断挤压着报业的赢利空间,使报纸难以保持可持续发展。在每个一线和二线城市几乎都有二三份以上的晚报、都市类报纸,有的城市多达四五份,大家为了争抢其共同的目标客户和市场,不惜拼尽财力、物力、人力,有的报纸多年亏损,负债越来越多,但依旧在“坚持”着,这种“畸形”的报业竞争格局严重制约着报业的发展。

4.报业的“企业化意识”不强,大多数报业至今未建立起现代传媒企业的制度管理体系。更多的报纸还高枕在“机关、事业单位”的旧观念里,“讲级别、论资排辈”、“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等。在中国国企改革、机关公务员改革均已走向成熟的大环境下,报业一时还没有真正找准自己的定位,而是夹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者模糊的状态中往前发展。现代媒体的竞争和发展强烈要求媒体作为一个明确的“市场主体”参与,这就引发了种种矛盾,出现了大多报纸在日益开放的市场中不得不“带着脚镣跳舞”的怪现象。

5.报业赢利模式单一,使报业自身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不能持续提升。从全国看,晚报都市类报纸的赢利模式主要为广告创收,报纸发行亏损较严重。受报业恶性竞争影响,“厚报”和庞大的发行量使单张报纸的发行亏损越来越重。一份100版左右的晚报、都市报仅纸张及印刷费用就在2元左右,如果零售0.5元,按40%发行费率结算,售出一份报纸报社就要亏损1.7元以上(未核算采编成本、管理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及财务成本等),一份发行量60万份的报纸在出版100版时,当天的发行亏损就要100多万元。如果广告收入达不到100多万元,报纸当天就只能接受亏损的尴尬。受国家政策调整,宏观经济走势及报业恶性竞争影响,报业广告收入的不确定性较明显,同时纸价的起起落落也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从长远看,报业单一的广告赢利模式对报业经营规模和效益的持续增长有很大的局限性。

6.理念、观念更新落后于社会整体改革发展的速度,使报业整体经营水平偏低。由于大多报业没有完全实质树立“企业化运营”的市场主体意识,报业经营在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分配机制、人才团队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于已非常成熟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很多报业的广告、发行运作更多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告部”、“发行部”,即使有了实体化的广告公司、发行公司,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运作,更多地还停留在部门化运作。“官本位意识”、“级别意识”、“小部门小团体利益至上”等各种意识影响和制约报业经营的良性发展。尤其是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方面,报业经营更是缺乏通常企业的“人才战略规划”。

7.由于企业化运作不到位,报业内外资源的整合过多依赖行政化的命令,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整合手段,导致不能按市场规律科学配置媒体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媒体的品牌资源及渠道受众资源充分整合外部市场资源,使报业经营丧失更多发展机会。

转企改制后的转型

对正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报业发展来说,转企改制无疑是一种顺应大势的明智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众多行业的成熟发展都验证了一条基本的“规律”:从行政计划指令主导渐渐过渡到市场主导,从政企不分到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从快速发展的初级市场到竞争惨烈的无序混乱,再到逐步成熟规范有序的市场,行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步从国内市场影响到国际市场,其中家电业的发展成熟最有代表性。相比其他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国文化产业中坚力量的传媒产业才刚刚踏上产业化发展的轨道。未来的报业发展成熟,必须使一些区域主流报纸从惨烈无序的报业恶性竞争中解脱出来,通过品牌运营、资本运营和产业运营,实现报业的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做大做强传媒集团,既是报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对国家振兴文化产业,推进传媒体制改革大势的顺应,而这一切的改革创新,首先要破解媒体的转企改制。

2008年年底,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支持下,大众报业集团确立了以半岛都市报为核心媒体的半岛传媒转企改制并实现IPO上市的规划,经过近十年发展的半岛都市报有幸踏上了媒体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自1999年创刊至2009年,半岛都市报经历了一个相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成长发展历程,其“企业化”特征相对明显。大众报业集团给予半岛都市报充分的改革创新空间和发展空间,以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半岛都市报培育成了青岛报业市场上有绝对话语权和市场控制力的一份主流强势媒体,之所以选择半岛都市报作为山东报业改革的突破口,是因为这张报纸从一开始运作就推出了“市场化”、“本土化”的运作策略,尤其是体现在其相对市场化的运行体制机制上。在青岛报业市场,从抢滩成功到获得领先地位,从领先地位到绝对领先地位,一直到主流品牌媒体影响地位,半岛都市报在惨烈竞争的报业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同时也奠定了市场化运作发展的基础。尽管如此,半岛都市报在转企改制运作过程中还是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2008年岁末,围绕转企改制做大做强半岛传媒目标,半岛都市报提出了以资本为纽带打造半岛报系,构建半岛传媒,渗透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布局,并将转企改制并上市作为近期目标往前推进。为此,半岛都市报进行了系列的调整转型。2008年11月,半岛都市报成立品牌运营中心,该中心将承担起传媒品牌提升与转换职能,一方面全面提升以半岛都市报为核心品牌的半岛传媒影响力,另一方面实施报业传媒品牌运营战略,以品牌影响力做依托,利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各类资源,创新赢利模式,并成为传媒产业运营项目的“孵化器”。运作近一年来,品牌运营中心已储备和试运营的品牌拓展项目多达十几个。2008年12月,为建立更完善的现代企业运行体系,半岛都市报进行了创刊以来规模最大最彻底的组织、人事及分配改革,并按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进行了制度完善;配合股改的推进,半岛传媒以市场主体身份与青岛及国内的部分专业机构及企业进行了深度的战略合作或合营合作探讨,为未来发展搭建平台,抢占制高点。

为加快报业经营规模的扩张和增强区域市场话语权,在大众报业集团强有力的支持下,城市信报在青岛成功改版,并在短短三个月内,成为青岛市区零售量第二大报媒。今年9月29日,半岛传媒与潍坊日报成功签约,由半岛传媒出资3000万元,购买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49%的股份。10月10日,半岛传媒派出由执行总编、总经理等6人组成的采编经营团队,与潍坊晚报原有采编经营团队整合成新的公司化的运作主体。自2008年至2009年,经过多轮的考察、策划,半岛传媒拟与胶南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选址胶南水城规划土地发展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并打造以高端商务、会务、培训中心、图书音像交易批发制作中心、新媒体及影视制作中心为主体的产业运营平台,夯实半岛都市报向文化产业纵深发展的基础。

自媒体策划运营范文6

完善的媒体广告设计分为4个重要部分:市场分析;媒体技术;媒体调研;媒体营销。

媒体广告产品设计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市场分析,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对选择经营的媒体类型进行战略市场定位,即媒体信息、广告、知识市场这三大重要属性的定位。媒体作为具有社会传播属性的一种载体,特别是在中国一定会受到政府政策上的关注与调控,因此在传播的信息的种类,广告的展现方式,以及更高层次的知识市场上的设计与定位,直接关系到媒广告纵恒体产品受到的政策干预的风险值。如:以纯商业广告形式为主存在的户外媒体受到的政策影响程度就非常大。有信息提供的媒体就会受到信息内容方面的审核及传播的风险。当然在大众知识市场能够建立起一定门槛的媒体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信息、知识是既可吸引受众也可作为收入来源的手段,广告也是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手段,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比重需要在媒体产品设计的一开始就进行规划和明确的定位。

媒体广告产品设计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媒体技术。媒体的发展与技术紧密相连,造纸、印刷技术诞生了报纸、杂志媒体,无线电技术诞生了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技术诞生了互联网媒体。现今的媒体的发展已经和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各种科技手段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媒体的时效性、观看性、互动性和传播性。媒体产品的设计,如果忽略了技术因素,可能直接导致媒体产品快速消亡。首先,技术可以扩展或缩小媒体产品的竞争。比如LCD和LED的技术运用使视频媒体这样原来只能在电视上实现的媒体形式走进办公楼宇、交通工具和户外,互联网和触屏技术的使用使媒体的单向传播扩展为互动传播。因此,对于新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媒体产品扩展,进入全新的市场。但新技术的使用时机非常的重要,一般新技术的成本非常昂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合适的时机对于设计媒体产品非常重要。其次,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淡化媒体产品的市场界限,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及传输技术的提升使越来越多媒体的界限淡化。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的很多媒体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视频技术的提升,平面媒体和视频媒体在形式上的融合成为可能。第三,技术可以帮助媒体创造新的市场。如LBS、车联网、物联网的技术可以使媒体产品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并可以帮助原有的媒体产品进行优化和整合。第四,技术的改善可以增加收入来源。如户外LED大屏技术的使用使户外媒体的收入来源延伸至视频广告的领域,并且大大增加客户的数量。第五,媒体产品技术的重新定义可以改变消费者的使用和行为。互联网技术、支付技术以及移动科技的出现,大大缩短了媒体广告和购买行为间的时间。现在流行的二维码、电子标签技术已经被大量运用来连接广告和购买行为,可以精确地跟踪广告的效果,并建立媒体受众数据库进行营销跟进。第六,随着媒体技术对受众的行为产生影响,技术还将间接影响广告主的宣传战略、宣传方法和宣传内容。广告主的宣传策略将更具整合性、快速性和多样性。诸如市场上DSP等技术平台兴起,因此相关的媒体产品在这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广告主的技术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对接。第七,技术发展的速度通常快于对它的控制。媒体公司需要持续关注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情况,结合自身媒体产品的特性制定系统的测量方法、评估标准和效果标准,以便于及时将新技术与自身原有的媒体产品进行嫁接和整合。

媒体广告产品设计在技术上需要考量六大要素:技术对销售的帮助,技术对互动的帮助,技术对效果监测的提升,技术对广告方式的提升,技术对广告时效的提升,技术对于媒体广告收看效果的提升。媒体广告产品设计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是媒体调研。中国的媒体广告公司通常忽视对于调研和数据的投入。而受众、媒体、广告主这三者之间的运转关系需要精确的调研分析为运营提供保障。在广告业务的经营中,媒体是一个桥梁,桥梁的两边分别是受众和广告主,受众的调研和广告主的调研结果,会直接影响媒体采用什么方式来连接桥梁两边的需求要素。在目标受众领域需要对受众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比例、婚姻状况、职业、收入、居住区域、生活方式、行为特征、兴趣、观点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调研。而在目标广告主领域需要对广告主的媒体广告投放动向、广告花费情况、产品及市场动向、行业的变化趋势、促销活动的动向、媒体投放的区域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广告花费的季节性变化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调研。综合受众和广告主两端的调研结果,结合自身媒体的特性来设计媒体广告的产品才能真正做到媒体产品在市场上是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媒体广告产品设计的第四个重要环节是媒体营销。这里的媒体营销不是指帮广告主进行媒体策划,而是媒体广告自身的营销策划。媒体广告公司一般都非常重视帮客户做媒体策划和提案,但都忽视对自身媒体及广告产品的营销。首先在媒体广告产品进行销售前需要进行战略营销规划,包括了从监测商业环境历史、评估可利用的资源、定义选择优化目标、设定需要达标的途径、在多种产品中进行选择、制定执行计划、建立监控标准、以及评估和调整的体系。也需要制定媒体广告产品的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及战略计划。使媒体产品在规模上、技术上、市场拓展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划。

在战略营销规划之后是对于媒体广告产品的细节营销设计。这里拿出一个老套又非常实用的设计的原理,就是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首先是产品,即媒体的展现形式、互动性、媒置、媒体内容、播放时间、频次这些要素,在进行营销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将这些要素分开进行考虑,但这些要素需要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量。比如在公交车身后方的广告上放互动的二维码,能否起到互动的效果,而这样的广告产品的设计又浪费了宝贵的展现版面。又如,在通道的位置播放视频轮播的媒体效果显然不好,因为人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因此在产品细节设计中,所有的要素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营销考虑,这样设计的具体产品才会被市场所认可。其次是价格,包括了媒体广告产品的标准化常规产品的价格,特殊产品的价格,上刊及播放周期的设计,媒体广告产品的刊例价、销售折扣、特殊折扣等,以及销售套装的设计。有层次的产品价格的策略组合将为销售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是渠道,需要设计媒体广告产品的销售渠道,是自主销售还是销售,或者采取两者并存的方式,以及规则的设计与规划。还需要对销售对象是直客还是公司进行分析,也需要对客户的行业进行规划与设计。第四是促销,对于媒体广告产品的季节性、时间性、节日、行业性需要设计多样的促销组合策略,进行阶段性的营销。

自媒体策划运营范文7

为了使品牌运营中心能持续健康发展,逐渐壮大,我们特别对此次活动进行一次小结,以求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升自我。

我们的经验和心得

一、 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敢于创新,是成功策划举办社会活动、打造品牌影响的前提。

品牌运营中心是一个新部门,目前也只能说处于一个初创期,人员还没有完全到位,办公条件也不完备,甚至还没有对外正式挂牌。另外,党报做品牌运营,也是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和套用,一切都需要从头摸索。可以说,摆在品牌运营中心面前的,是巨大的挑战。

就本次活动来说,当品牌中心了解到全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将举办大型社会活动,制造声势,打造影响的时候,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次提升报社品牌影响的良好机会,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参与进去。最初,我们只是跟省体育局群体处达成了一个简单合作意向,而且所有活动的内容、合作形式都是模糊的、未定的。但是在之后短短一个月中,从项目立项、策划草案出笼,到无数次的修改、调整,这个意向成为一个省市领导主持参与、万人同行的大型社会活动,层次高、规格也高,为传播十一届全运会“全民参与”的宗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反观这个活动的承办,可以说,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大胆作为,就没有它的成功。品牌中心是一个刚刚成立,正在筹备的新机构,为什么敢于出手,与“十一运全国组委会”合作,策划数十家省直单位、上万人参与的大型社会活动,并且成功与电视媒体合作,进行一个小时的直播?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就是品牌中心真实地看到了“大众日报”蕴含的能量,没有受现有条件和以往做法的束缚,摆脱了条条框框,解放思想,从打造大众日报品牌影响力的角度出发,大胆作为的结果。

由此,我们觉得,今后策划和举办各类社会活动,“解放思想,树立信心、勇于创新、大胆作为”,是我们应该秉持的原则。

二、 合理分工、有效统筹,是活动成功的组织后盾。

活动之前,领导根据活动特点和任务,梳理了工作流程,对每人分工、责任都很明确,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使每个员工都能各司其职,高效工作。

同时,做好了工作预案,遇到变化,也能有效的调配资源,及时应对。

三、 优秀的团队是活动得以成功举办的保证。

任何一个大型社会活动,除了周密的前期策划,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依靠高效的执行力,而执行力,来自由每一个人组成的优秀团队。这次活动,品牌中心的执行力得到了一次检验,队伍得到了锻炼。

刚刚组建起来的品牌运营中心,人员来自五湖四海,之前没有过合作共事的经历,完全处于磨合期。但是这个团队,在成功与梦想、责任与事业的召唤下,克服了资金不足、人员缺乏、合作方多变、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早起晚归、连续加班,持续作战,毫无怨言。在活动举行的前夜,凌晨3点,大家还工作在第一线,布置会场、在货车疾驰的马路上悬挂横幅,而5点30分,没有睡几个小时的品牌中心全部人员已经又一次奋战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各位同事包括领导的奉献精神在这次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李鸣在肠炎发作全身无力的情况下,挂着吊瓶也没请一天假;白洁在现场累到虚脱;每一个人的脚上都磨起了水泡,还有一位同事脚部磨伤化脓了……一种干事创业,想到就干的文化氛围再新成立的品牌中心正逐渐形成。

四、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是报纸品牌运营的强大支柱。

本次活动,一个很好的成功点,就是报社没有支出一分钱,完成了报社品牌运营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实现了报社效益最大化的要求。这得益于品牌中心对社会资源的整合。

活动由我们承办,这意味着报社要付出很多,包括活动冠名赞助商的招商、开幕式和结束仪式的会场搭建、沿途条幅的印制和悬挂、饮用水和防暑药品的提供,服装、运动帽的提供,现场氛围的制造、媒体采访的协调、各类礼品的准备等等,每件事最终都归结到两个字:资金。但,我们的要求是,争取不花报社一分钱,利用报社的影响力,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完成这次活动。

经过艰苦的努力,活动的冠名问题由泰山体育落实了,水宜生水杯到位了,可口可乐到位了,花花公子的t恤到位了,漱玉平民答应参与活动了,活动的太阳伞和伞墩到位了……活动终点场地征用问题解决了,沿途是否可以悬挂横幅的问题解决了,活动现场及沿途的伞墩用水问题解决了,……经过粗略统计,这次活动,总共运作款物合计25万元,完美承担了整个活动支出。

但是,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款物。我们认识到,我们得到的是这些合作单位的综合资源,是这些单位对报社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由于整合了大量机构参与有价值的大型社会活动,获得了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除了这些,我们还由此密切了跟省委、省府、体育局、公安、城管、兄弟媒体已经中央媒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一、 制作“大众日报”品牌运作活动的标志性物品。 共2页,当前第1页1

本次活动中,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在各种场合,尽量凸显“大众日报”的元素,展示大众日报的形象。但是,在活动现场,我们要求的40顶遮阳伞,却只能使用子媒体的。整合提醒我们,在大众日报自己策划的活动中,为了凸显我们的品牌形象,自己必须建立大众日报形象展示系列物品,在任何场合,都能让大家感受到大众日报的存在和影响。

二、我们主办、参与的社会活动,宣传策略必须体系化。

任何大型社会活动,没有媒体的充分宣传,都不能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这次活动虽然媒体进行了很好的宣传,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不足。其原因就是,我们宣传策略还不成熟。活动的事前造势、事中宣传、事后总结提升;集团内媒体协作、兄弟媒体、网络媒体的发动等等,都需要我们建立一定操作办法,使我们有限的活动,得到无限的传播,实现品牌影响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三、社会资源的维护与协作关系需要强化

自媒体策划运营范文8

1媒介融合对营销决策的困扰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告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和扩散。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广告媒体市场格局,改变了广告受众的媒体接触方式和习惯,对广告运作、管理流程和方式也产生影响。为了寻找目标受众,分析目标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市场营销的广告策划和媒体策略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且这些新的变化越来越困扰广告主的营销决策。

2广告与营销的融合新技术和媒体受众的偏好正在改变现有的传播环境,使得信息、娱乐和商业信息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各种植入广告就是最好的呈现。在此基础上,人们借鉴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将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和广告等多种营销手段融为一体,用“大广告”来推进市场营销。广告与其他促销手段融合在一起,分散在各种不同的营销活动和媒体中,对媒体种类和形态繁多的广告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同一广告主的总体广告运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3经管专业的广告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广告的融合改变了媒体和受众,增加了广告主开展广告活动和获取广告效果的难度,从广告主角度进行的经管类专业广告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变得更加突出。因此,不能像普通广告专业的广告学概论课程突出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广告学框架体系的构建。如何在双重困境之下推进高校经管专业的广告课程教育,有着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

经管类专业广告课程改革策略

1明确课程定位经管类专业的广告教学为培养市场和营销人才服务,授课对象是广告活动中的广告主,因此授课主要是站在广告主立场上的广告教育,与普通广告学专业主要针对广告制作者和传播者的立场有重大区别。因此,笔者认为,在经管类专业中的广告教学定位于培养经管专业学生的广告意识和广告策划思维,掌握营销活动中所需的广告知识,立足于经管专业自身的知识结构来诠释广告理论和构建课程体系。所以,课程定位仍然是实用操作性的“术”,但是这种“术”不是教会学生怎么“做”广告,而是如何“用”广告:了解广告运作流程,懂得如何运用广告活动促进营销目标的实现。

2合理的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先行课,使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合理。以市场营销概论、国际贸易理论和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作为先行课,在学生建立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对广告的基本了解之后,再开设广告课程。课程设置要使广告课程与经管类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内容上能够互相衔接和呼应,从大到小,从总体到局部,逐渐深入地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在广告课程的内在结构方面,要符合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建立适合经管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所以,经管类专业的广告课程不只是用一个固定的概论模式来涵盖所有专业需求,而是可以灵活使用其他广告课程来替代现行的具有广告学概论性质的广告学课程。例如,符合电子商务专业需求的网络广告学课程,符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的整合营销传播课程等多元化的广告课程设置。

3课程内容突出营销背景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广告的营销背景,不再纠缠在营销、艺术和传播的学科归属上,高屋建瓴地用市场营销学的总体知识框架来统和广告学的内容。注重广告学与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其他课程内容间的配合,正确处理交叉内容,突出广告策划与营销策划的配合,广告目标、广告预算、广告效果测定、媒体策略等内容都是重点。此外,也要介绍广告主与广告机构的沟通技巧,切实引导未来的市场营销人员正确对待广告。

4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广告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完善学科背景和提升专业素养,立足于传播学和市场营销学,辅助心理学、美学等综合学科素养的提高。而且,光有理论知识的提升还不够,教师也需要加入业界实践。以教师自身的业界实践为基础,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广告学课程教学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广告实践课程与学生的营销等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同时,配合广告学课程的多样化设置,采用案例教学,运用新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展互动教学也能很好地提高广告教学效果。

小结

自媒体策划运营范文9

品牌的形成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吸纳、转化生产力的结果,是不断组合有形、无形的经济要素的产物,是目标市场对它所表征的文化特征高度认同的结果。奥林匹克营销作为企业营销沟通的一种手段,要依托于奥林匹克文化活动之中,并将奥林匹克文化与品牌文化融合,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系统工程。奥运营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者运用文化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经营方式。奥运文化营销所利用的文化资源应该是精神文化资源———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有不同的要素纬度,如追求卓越、激情、科技、团结、超越、活力、拼搏、梦想、参与、自信等。互联网/通信行业可以借助科技、超越、卓越等要素,金融/服务业可以通过拼搏、奋斗、活力等要素和奥运建立联系。如可口可乐,作为世界饮料业知名品牌,它成功地将“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与拼搏、自信等奥运精神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奥运精神和自身品牌的关联。总之,奥运营销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企业要充分挖掘奥林匹克文化深层内涵与企业品牌产生积极关联,实现品牌飞跃,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奥运营销人文关怀是诉求点

历经百年沧桑的当代奥林匹克运动正在新的社会人文背景下体现出追求人文的明显倾向。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奥林匹克主义,主张“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建立一种使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得到提高的生活方式。”奥运营销要与奥林匹克理念融合,并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我们以奥运TOP赞助商强生公司为例:奥林匹克健康护理产品类别的全球合作伙伴强生公司的“因爱而生”及“抚摸计划”的企业形象系列广告既没有强生的具体产品,也没有加入任何奥运元素做注脚,却完美的将奥运精神与强生的产品线及品牌文化结合在一起,为强生的品牌打上了关爱与关怀的烙印。正如强生公司的信条“我们要对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对整个世界负责。我们必须做好公民———支持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和慈善事业。”正是基于这个充满责任感和关爱感的信条,强生公司开展了大量的慈善和公益活动来回馈社会,以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凸显了一个奥运TOP赞助商的人文关怀精神,恰恰与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不谋而合。

三、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实现品牌的奥运全方位接触

奥运营销借助媒体传播企业形象,是营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整合各种媒体资源以获得更大的协同效应。企业需要做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媒体研究和媒体选择。

1.把电视媒体作为奥运赞助的首选媒体。在重大赛事的报道上,电视媒体的全程转播及其报道优势突出显现。据CTR奥运专项研究表明,超过70%的观众将对奥运投入极大的关注度,通过电视媒体了解奥运信息的比例为98.9%,而不论是奥运赛事信息还是非赛事信息,95%的观众都会忠实地收看CCTV。体育事件要与赞助品牌的形象最大结合,并且一定要完成由强势媒体引发的二次传播过程,只有电视媒体才能作为引发“多米诺效应”的第一传播媒体。

2.加强与各大门户网站的合作。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成为与广播、报刊、电视并列的第四媒体已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已成为赞助整体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与腾讯联合退出奥运倒计时及火炬在线传递,充分利用了门户网站的用户资源,为品牌积聚了大量的忠实消费人群,为提升产品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3.注意新兴的网络媒体和隐性传播载体。新媒体传播是未来时展的新趋向,新媒体传播平台包括手机、电子杂志、播客、IPTV、网络电视等等,都为奥运营销提供了很好的策划依据。奥运会的隐性载体包括奥运代表团、奥运场馆、奥运运动项目等。奥运赞助品牌应该充分整合奥运会的隐性传播载体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媒介接触习惯,借以抵制伏击营销,实现品牌传播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年小山:品牌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6

[2]江明华:把握奥运营销,提升品牌形象[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2).45

[3]任海: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74

[4]田涛:运营销的传播策略[J].国际广告,2007,(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