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全面发展的理解集锦9篇

时间:2024-03-05 14:36:21

全面发展的理解

全面发展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全面发展;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片面发展

一、全面发展基本理念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理想境界。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是重要前提和根本条件。人们对于全面发展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普遍赞同的本质观点是:每个人获得不受强制性的限制(自然力、社会和他人)而摆脱对物的依赖的自觉发展与选择的自由。换而言之,人的全面发展即是人的解放,是一种从“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到“个性自由”的革命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成功必须依靠教育。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除了具有传递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价值的目标以外,还有着更深刻的目标体现:“个性自由”,即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就我国的全面发展与教育而言,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敏锐地意识到了教育之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条光明正道。因此,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将教育始终定位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跻身为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为主要目标和价值追求。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宏远和美好的,但是过程却是漫长和曲折的。在这个不断继承、改革、更新与进步的社会,人们对于全面发展的解读与实现手段明显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二、全面发展的现代主义解读

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基于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工业化脚步的不断迈进、社会分工等造成了人的固定模式的、单方面的、强制性的畸形发展这一时代背景。“资本运作”所造成的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性批判的主要矛头。尽管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在向着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不停地转变,但由于始终不能完全摆脱“对物的依赖”,人们对全面发展的诠释还是存在着较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工具性、个体性与机械性。

其典型体现是对“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狭义理解。一直以来,人们将全面发展理解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思想品德、语、数、外、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来与之相呼应,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这样的课程设计对于全面发展的促进是无可厚非的,但仅仅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划分与落实,却无法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个复杂的体系,包括多种要素,各要素之间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如果不能意识到整体功能应该大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那么,我们努力拼搏得来的也不过是碎片化了的现代生活。

此外,由现代主义的机械性、封闭性思想而衍生出的对课程的权威预设,教师以布道者、领导者的身份对知识的单向传递,以及统一标准的终结式评价,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如同工厂流水线一般整齐划一、秩序井然。现代主义的封闭性、二元性将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牢牢包裹。学生的灵性被遮掩,个性被忽视,话语权、质疑权被剥夺。升学的功利性使人与知识异化;精英教育的个体性、教学方法的单向性使人与人异化;应试教育使“自我实现”被抛诸脑后。从学校走出来的我们的莘莘学子,要么成为了如同工厂加工出的相同质量规格的机器零部件,要么沦为既不能贡献于城市化进程、又不利于乡镇建设的“半成品”。全面发展的“全”体现在何处?“发展”又体现在哪里?

马克思说得很清楚,“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自己真正获得解放”。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全面发展是对“物的依赖”的摆脱,对“自主自为”的争取,而不是在不考虑个体差异性的情况下对所有受教育者进行整齐划一的训练,进而使他们达到相同水平。人应该被赋予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只有让学生尽量去“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计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本性需要来安排世界”,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解读

相对于全面发展的现代主义解读中以个人为中心、人与自然异化、对物的依赖,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一种“全人教育”。全人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全面发展理念相一致,它反对因过分强调理性的绝对统一而忽略个性特征,反对将人与社会双重异化,反对将教育置于一个封闭的、机械化的、静态的系统之中。从后现代主义的视域来诠释全面发展,不能仅从二维角度出发,以德、智、体、美、劳为全部内容,而应该以自由、和谐、个性化等丰富理念来充斥德、智、体、美、劳的框架。从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夸美纽斯的“泛智”理论、卢梭的“自然教育”可以看出,平等的、完整的、和谐的、自由的、个性的理念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些理念是经过人类无数代的继承、发展、改革和总结而来的思想精髓,是人类走向真正“迷人的自由王国”的必然条件。

马克思所理解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全面发展、是群体的全面发展、是个体的全面发展。而前两者的实现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人有不可磨灭的社会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人的个性得到了解放,人类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实现。而人的个性解放需要“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因此,教育应该将人放在一个主体地位,根据人的兴趣和需要来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并给予人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促使他们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获得当成一种自我追求来进行。人只有将自身融入外界,并在和谐的氛围中与外界相互作用,通过自身的主动构建所获取的信息才能真正成为主体的永恒智慧,以实现生命的个性化与自由全面发展。如若单方面的以少数人的主观设计的机械化的框架来要求、塑造人的发展,无疑是严重将人与自然异化了的,使人被外部世界所驾驭。

根据后现代主义思想,除了空间上的自由自为,时间的无限性也是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马克思曾经说过,时间、空间是人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也是人发展的空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持续地创造出大量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持续进行。因此,我们应将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紧密集合起来。在任何社会条件和环境下,人的发展都应该是马不停蹄的。仅仅以现代性特征的“完人教育”为理念,以掌握一系列知识和技能为终点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不能使整个国家在全球化趋势和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与发展的。

四、全面发展与片面发展关系的后现代主义解读

通过后现代主义视域对现实的反思,用自由的、和谐的、个性化的理念来丰富德、智、体、美、劳的框架,展现出了一个更深刻和永无止境的全面发展景象。但同时,也有人质疑后现代主义中关于“不否定片面发展的人”的说法。按传统的认识,“片面”与“全面”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那么用后现代主义这样一个支持“片面”的流派来撑起“全面发展”,是不是自相矛盾的呢?

实则不然。按照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我们可以用一种包容性的、非二元对立的思想来看待“片面”和“全面”的关系。以往的“片面发展”被理解为受抑制的、强迫的、单方面的发展。这样的发展肯定应该被毫不犹豫地否决的。但关于“片面”的这种解释又似乎如它本身代表的意义一般,过于片面、狭隘。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将“片面”与“全面”的意义重构,做出这样一个另类的解读:片面发展可以是在坚持了全面发展的和谐、自由、个性化理念的前提下,针对个体差异性、独特性的发展。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各方面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但对于由遗传素质差异或后天影响而造成某些方面能力受限的人来说,他们的发展无疑又是有限的。如聋哑人,在视力或听力方面是不可能因为教育而得到任何发展的,我们只能通过特殊教育来对其除听力、视力以外的其它如触觉、情感、智力、动作等发面加以培养。那样的教育不算是片面的吗?但同时,这类的教育也可以是全面的。只要能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使人自由地、个性化地充分发展,这也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是相符合的。归纳而言,“片面发展”可以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是对“全面发展”的具体化。“全面发展”与“片面发展”的关系可以是充分而不必要的。因此,以后现代主义的视域来对全面发展进行解读是可以的,且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具有深刻价值的。

通过后现代主义和谐、自由、个性化的理念对全面发展框架的充斥,原先那个现代性的缺乏深度和发展潜力的、如同被抽取了灵魂和光芒的全面发展又让我们看到了生机与活力。在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我们要坚持 “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打造平等的,知识、素质、能力全方位发展的,师生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融洽的,开放的,自由的,终身的,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并将其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的我们过去的、现在的、以及将来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全面发展的理解范文2

论文摘要:江泽民同志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和根本要求,要通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光辉思想,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充满了理论创新,对我国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的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这种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不但要体现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且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提出不但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要从两个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进程。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四有”新人,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决不能偏离这个目标。

2.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就要解放人,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旧的剥削制度,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传统形成的束缚生产力和人的积极性发挥的旧体制进行改革,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尤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因此,在新形势下,江泽民同志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应了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结果和时展的客观要求。

3.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向前发展。”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辨证统一的,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为此,我们要通过进一步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为了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青年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献身精神,有丰富的知识和真才实学,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高度的纪律修养和高尚的道德风尚,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这七个“有”不但包含了邓小平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部内容,又增加了体力和意志的内容,同时对理想作了具体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多次要求青年人要锻炼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是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备的条件。

二、江泽民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上的创新

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从共产主义的价值原则和形成角度来讲的,因此人们习惯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一个理想的目标,一个终极点,只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江泽民则把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提出,就突破了原有的“理想目标”的解释,更当作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江泽民把人的全面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内容的丰富和深化。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主要着眼点和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的落脚点。

2.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纲领和本质的认识上的创新

过去阐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多是从生产力的水平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教育需要的矛盾角度来谈;规定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纲领也侧重于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时,更是主要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提出,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上这些方面大多关注于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没有专门讲“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的提出,也是丰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的需要。

3.对经济发展的理解上的创新

过去谈到经济建设与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时,总是着重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人的全面发展也不例外。因为人们往往认为只有经济文化发展达到很高水平之后,才能谈到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讲话中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发展看作互为前提基础的相统一并进发展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并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也推进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4.对社会发展的理解上的创新

在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关系上,人们也常常误解社会发展决定着个人发展,认为不必要把这个发展独立地提到日程上来,只要社会发展了,每个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因而往往把发展简单归结于社会发展。而实际上,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相互并进、共同发展。

5.对生产力发展的理解上的创新

生产力的要素有许多种: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组织管理等,虽然其中包含劳动者—人的因素,但多以物的因素为主,衡量标准也是以物的指标为主要参考,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物质财富的增长。在生产力要素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关系上,不难看出,物的因素的作用发挥都要通过人的素质提高来得到保证。因此,从人的发展角度理解生产力是大势所趋,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以及人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6.对文化建设的理解上的创新

邓小平高度概括,提出培养“四有”新人。江泽民进一步把文化建设的核心浓缩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了文化建设的内容、实质、途径和目标。文化建设的内容就是要促进人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途径就是通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来逐步迈进;目标就是要每个人所受到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平等、充实精神世界、丰富文化生活,从而使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突出。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生产力,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只能建立在社会及人自身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只有生产发展了,经济增长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制度创新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最需要的直接条件。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也解决不了;一种好的制度会以强制性和直接性而把人的行为引向有素质,一种好的制度要比喊无数遍“必需要提高国民素质”有用得多。因为好的制度对人具有压力、动力和约束力机制,它使人必须好好干,它使人只能好好干。不仅如此,在今天现实生活中,虽然个人的独立性有所增强,但个人的自我调控、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自律意识与能力还没有相应地得到增强,反而有些人的物欲和贪欲却无限膨胀,甚至在实际生活中所运行的某种具体制度阻挠着人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3.通过文化建设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就其本质来讲有三种基本涵义: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又是一种价值观,还是人格和个性的培育过程。这里,文化的作用首要的就是对人的作用,文化是人的第二生命,它对人的影响是根本长远的。文化的实质是塑造人格,改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因而文化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层条件,文化是什么样的,人也是什么样的。

4.通过推进素质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

素质教育是针对现行教育模式而提出的。从我国现行教育的现状来看,现行教育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片面甚至某种程度的畸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则是强调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也就是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掌握技能,而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推进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全面发展的理解范文3

论文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实质;街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丰富了这一思想理论。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观点带有时代的络印(局限),但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他提出的“人的解放”、“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光辉思想,对于实现和推进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途径等基本内容。他们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州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它以其独创性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正确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前提条件:人的解放

人的解放包括人的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和思想解放。只有解放和发展“新的革命的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和旧的分工,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所有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正平等,才能使每个人都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的机会。毛泽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思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上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政治解放: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要获得解放,必须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只有先获得政治解放,才会有最终走向人类解放的现实起点。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首先获得政治解放,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争取政权的思想,领导人民取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获得了独立的政治权利、应有的人格尊严和基本的生存权利,使“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旧的政治的枷锁砸碎了,旧的思想的牢笼冲破了,人民解放了,创造的伟力焕发出来了,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政治环境。

(二)经济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指出:“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只有生产力发展,才能减轻人的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才使人有可能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毛泽东相应做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举措。首先是在建国初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局面,满足人民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增强我国国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日益丰富和完善的物质条件。

(三)思想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体现和最高目标。每个人依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在感兴趣有特长的方面获得突出的发展,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贯彻这一思想,毛泽东提出了“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的思想,1964年毛泽东对《减轻中学生负担问题的意见》作出批示“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石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德、智、体方面的均衡发展,更是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百花齐放式地发展,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思想解放,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核心内容: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毛泽东对全面发展的人的总体要求。1957年,他首先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力、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科学论断,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把握。

“德”是人全面发展的灵魂。毛泽东突出德育的重要性,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1939年6月,他要求青年“应该把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求培养的人应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社会负责任并作出贡献”。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上,毛泽东坚持“又红又专”,1958年毛泽东在撰写《工作方法(草案)》中又提出:“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毛泽东提倡“红”就是要培养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观点;主张“专”就是要求广大青年具备扎实的为人民服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坚持政治与业务的统一,走“又红又专”的发展道路,是毛泽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针对特定人群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一种特殊表达,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智”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既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又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既强调“知’,又强调“智”,以期达到二者的统一。文化知识是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和理论的工具和基础,“学了文化以后,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学。他要求:“人人都要努力学习。有条件的要努力学技术,学业务,学理论。”毛泽东重视智力的培养,要求青年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满足于书本知识的简单记忆,要多思,并且要自学,以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毛泽东还特别强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智育是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主体渠道

“体”是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方面毛泽东十分重视体育,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他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随后,先后提出了“健康第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希望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等一系列指示,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毛泽东正确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实质,结合社会主义初创时期的实际,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育是方向和灵魂,智育是主体和中心.体育是德育、智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三者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毛泽东关于德、智、体三者辩证统一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

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途径:教劳结合

马克思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看作“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充分说明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条根本途径。毛泽东继承、丰富了这一理论成果,并使之闪烁了独特的思想光芒。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途径问题,毛泽东坚持了马克思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并且创造性地使之变成实践的活动。毛泽东认为,必须打破旧式分工的束缚,适应新社会工作的需要量,培养以实践、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多面手”。早在1934年毛泽东在论述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时就提出:“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建国后他更加重视这个问题。1958年他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在视察天津大学时又强调应“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具体地说,毛泽东突出强调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针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突出强调了实践活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毛泽东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形式,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全面发展的理解范文4

一、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在老干部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单纯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来思考和认识发展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体现了我们党对包括老干部工作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是在现阶段指导我们开拓发展老干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1、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老干部工作中的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要抓好发展执政兴国的这个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老干部工作是联系离休干部的纽带和桥梁,要把广大离休干部根本利益维护好,就必须在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干部工作,才能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符合广大老干部的愿望,从而更充分地激发老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进一步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根本途径。党和政府一贯重视老干部工作。多年来,对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文体活动、医疗保健等方面制定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使老干部工作日臻完善。但是,还存在着某些问题。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老干部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为促进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既包括了统筹工农、城乡和地区的均衡和谐发展,也包括老干部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老干部工作管理纳入各项管理工作统筹发展的全过程,认真解决诸多不协调问题,必然会使老干部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3、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广大离休干部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这个群体在总人口中的占有比将继续增加。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广大离休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同在职干部一样,仍然有完善自我,展示才干,全面发展的迫切愿望和满足更高层次需要和追求。事实证明,广大离休干部通过不同形式发挥余热,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离休干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挖掘和开发离休干部聪明才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当前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发现,当前老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观念亟待进一步解放。以思想大解放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还需进一步增强,没有做到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超前的思维,推动老干部工作创新实践的深入开展。

2、安于现状的思想始终存在。主要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满足于老做法,对新思路、新理论、新招法有畏难情绪,缺少超前研究。

3、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够。还没有自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老干部工作创新的理论武器。

4、制度建设和创新机制方面有待于加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能完全符合和适应老干部工作的科学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

离休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宝贵财富,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把握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

1、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一直以来,我区老干部工作的发展得益于老干部局较好地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一套着眼全面协调发展、切合我区实际的工作规划、创新思路和有效举措;今后要实现老干部工作更好发展,仍然取决于坚定不移地实践科学发展观。老干部工作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统筹意识,用思想观念的解放推进工作理念的转变,促进工作思路和方法载体的创新,使老干部工作跟上时展的步伐。

2、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工作难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实际问题的过程。当前,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老干部工作部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把继续解放思想与贯彻落实中组发[20__]10号文件和我区老干部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分析查找制约老干部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举措。

3、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中完善体制机制。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健全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要认真研究解决现有工作机制不完善、运行不顺畅的问题,对机制还未覆盖的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形成富有实效的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困扰老干部工作的难题,推动老干部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发展的理解范文5

一、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在老干部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单纯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出发来思考和认识发展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体现了我们党对包括老干部工作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是在现阶段指导我们开拓发展老干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1、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老干部工作中的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要抓好发展执政兴国的这个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老干部工作是联系离休干部的纽带和桥梁,要把广大离休干部根本利益维护好,就必须在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干部工作,才能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符合广大老干部的愿望,从而更充分地激发老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进一步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根本途径。党和政府一贯重视老干部工作。多年来,对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文体活动、医疗保健等方面制定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使老干部工作日臻完善。但是,还存在着某些问题。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老干部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为促进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既包括了统筹工农、城乡和地区的均衡和谐发展,也包括老干部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老干部工作管理纳入各项管理工作统筹发展的全过程,认真解决诸多不协调问题,必然会使老干部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3、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广大离休干部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这个群体在总人口中的占有比将继续增加。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广大离休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同在职干部一样,仍然有完善自我,展示才干,全面发展的迫切愿望和满足更高层次需要和追求。事实证明,广大离休干部通过不同形式发挥余热,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离休干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挖掘和开发离休干部聪明才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当前老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发现,当前老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观念亟待进一步解放。以思想大解放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还需进一步增强,没有做到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超前的思维,推动老干部工作创新实践的深入开展。

2、安于现状的思想始终存在。主要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满足于老做法,对新思路、新理论、新招法有畏难情绪,缺少超前研究。

3、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够。还没有自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老干部工作创新的理论武器。

4、制度建设和创新机制方面有待于加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能完全符合和适应老干部工作的科学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

离休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宝贵财富,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把握新时期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

1、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一直以来,我区老干部工作的发展得益于老干部局较好地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一套着眼全面协调发展、切合我区实际的工作规划、创新思路和有效举措;今后要实现老干部工作更好发展,仍然取决于坚定不移地实践科学发展观。老干部工作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统筹意识,用思想观念的解放推进工作理念的转变,促进工作思路和方法载体的创新,使老干部工作跟上时展的步伐。

2、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工作难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实际问题的过程。当前,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老干部工作部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把继续解放思想与贯彻落实中组发[2008]10号文件和我区老干部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分析查找制约老干部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举措。

3、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中完善体制机制。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健全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要认真研究解决现有工作机制不完善、运行不顺畅的问题,对机制还未覆盖的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形成富有实效的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困扰老干部工作的难题,推动老干部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发展的理解范文6

要从全局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有的领导干部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好是好,但"在我这个地方不适合"。甚至在个别领导干部看来,与其加大财政投入搞环保,搞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不如集中财力搞见效快的经济项目,这才算有政绩。这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误解。在这种误导下,一些地方仍然违规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违规使用土地,对环境问题、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重视不够。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局性的问题,即使局部忽视全面协调发展,仍是有害于全局的。不注意治理局部发展带来的诸矛盾和问题,势必影响全局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一领导干部的认识,就要求领导干部站在全局的立场上看待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强调本局部的特殊,要克服片面性,以大局为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意识形态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有的领导干部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针对的是硬的、实的、经济的、物质的发展问题,从而忽视了软的、虚的、精神的、文化的、政治的、人文的发展问题。这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误解。实际上科学发展观不仅解决的是硬的、实的、物质的、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要全面解决软的、虚的、精神的、政治的、人文的发展,一定要在意识形态的建设和领导方面,全面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掌握政权强力部门的能力,主要体现为控制"枪杆子"的能力;二是发展经济的能力,即做大蛋糕的能力;三是解决好社会公平公正的能力,即分好蛋糕的能力;四是领导意识形态的能力,即掌握"笔杆子"的能力。现在看来,如何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控制力、感染力、号召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等等。目前有个别地方,领导和群众讲的是两套"语系",领导讲的话群众不爱听或听不懂,群众讲的话领导不爱听或听不懂,对群众的话语权存在领导失控的现象。有些媒体老百姓不看,但老百姓看的媒体有的又失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有流于形式的危险。甚至个别领导干部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缺损,远大的理想信念严重缺损。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把对我实现"和平演变"的企图着重放在意识形态领域,运用"软刀子杀人"。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那么在与西方对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的意识形态影响力的争夺战中,我们将处于不利地位。这一切警示我们,必须强化党在思想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主导权和控制权,必须彻底解决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导地位某些减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缺失现象,否则,后果可以想见。

因此,在解决软的、虚的、精神的、文化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问题上,一定要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软实力、文化力、精神力、道德力、政治力的建设,强化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和控制能力。

要从改革的高度认识科学发展观有的领导干部片面认为,科学发展观与改革相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不能推进和深化改革。这种把科学发展观与改革相对立的观点,还是误解。其实,在改革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和偏颇,譬如人们议论较多的卫生、教育、文化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恰恰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才能解决。问题不是改革造成的,而恰恰是不按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而造成的。当前在改革问题上的某些迟疑、争论、观望和停滞,正是在改革问题上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所致。科学发展观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战略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取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加强和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全面发展的理解范文7

一、提高认识,增强科学发展观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

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否开展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首先取决于思想认识的深度。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的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的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增强科学发展观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发展的实践,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我们只有深刻的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坚持科学发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思想是人类的灵魂。真正做到深入学习、理论武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实践不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我们的方向,只有朝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同时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干部的学习,以利建立科学工作理念,形成广泛工作共识,确定正确工作方法。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须特别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途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加知道教育工作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弘扬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我们的物价工作,使各项工作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

四、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深钻细研真领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满足于文件文章读过了,基本观点了解了,掌握得也差不多了,而不愿深钻细研,导致学得不深,学得不透,难以致用。必须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时时放在心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2.坚持全面掌握学完整。必须坚持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学、系统学,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满足于浅尝辄止,片面掌握,一知半解。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指导实践。

3.坚持追根溯源悟深透。学习科学发展相关理论,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寻理论之根,溯实践之源,在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中体悟其真谛,从而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深刻体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所作出的正确选择,并为之而努力实践,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

4.坚持联系实际求实效。要以求真的精神,深入钻研原著;要以务实的态度,深入社会生活。不能满足于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必须从生动的实践中领悟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要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坚决纠正一切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和实际能力。

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全面发展的理解范文8

省委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在全省组织开展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7月23日省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大讨论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7月25日我委组织召开全省企业界学习*书记重要讲话座谈会,启动了企业界和国资委系统大讨论活动。今天这次会议就是通过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徐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国资委机关大讨论活动进行再动员。刚才,肖主任传达了省委有关会议精神,史主任宣读了机关大讨论活动方案,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狠抓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大意义

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省委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书记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解放思想的丰富实践和基本经验,发出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的号召。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徐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全省国有企业大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

要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来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大意义。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那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观念禁锢,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拉开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帷幕。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第一次思想解放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全党全国围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突破发展的和障碍,解决了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转移,推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围绕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解决了发展方向、道路、重点和框架问题,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顺利推向21世纪;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解决了如何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正在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新局面。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本身也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无论是早期的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还是后来的减债脱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改革取得的每一次进展,都与解放思想密不可分,同时又为思想解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国企改革进入产权制度改革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领域,开始了改革重心逐步转向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时期。30年的伟大实践证明,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一次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促进了大发展;只有思想不断有新解放,实践才不断有新创造,我们的事业才不断有新进步。为此,*同志在全会上把解放思想的作用形象地概括为“金钥匙”、“原动力”、“突破口”、“望远镜”、“大学校”,这是对我省改革开放生动实践的深刻总结。我们要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力量、在解放思想中打开局面,切实把解放思想放在国资委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始终,走出一条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新路子。

要从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来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现阶段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中原崛起也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新特征。从发展任务看,当前主要不是解决发展不足、发展太慢的问题,而是解决发展低水平、不全面、不均衡的问题;从发展途径看,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了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以前具备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等比较优势正在逐步递减;从发展环境看,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逐步加大。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需要继续发扬“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更需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但从现实情况看,确有不少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有的习惯于增长就是发展的传统发展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下子还转不过来;有的对科学发展的规律研究不够、琢磨不透,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成为导致经济社会粗放发展和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同志将此概括为“十重十轻”:“重速度、轻效益,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环境,重自强、轻开放,重物质、轻精神,重发展、轻稳定,重人治、轻法治,重行政、轻服务,重眼前、轻长远”。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局部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全局问题,是关系我省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经济发展将难以持续,社会稳定将难以持久,中原崛起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从这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摆脱出来,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破除多年来形成的求快求量的发展模式,确立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径,引领国有企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为我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

要从国资事业的神圣使命来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大意义。对于我省国有经济来说,现在也处于一个转折发展期和战略机遇期。经过前几年的艰辛探索和艰苦努力,我省国资监管的体制框架基本确立,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企业战略重组初见成效,党建工作不断加强,为下步工作打好了基础、积累了经验。随着形势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对国资监管事业高度关注,委以重托,寄予厚望。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书记明确指出:“加大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做强做大国有企业”。郭庚茂省长在讲话中,把“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放在开放带动主战略的第一位,在部署加快体制创新时又首先谈到“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分别作了整段的论述,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做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为中原崛起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照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我们干部队伍的精神状况和思想作风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上有浮躁的现象,有的同志留恋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行政服务理念,爱讲管住管不住、不想管好管不好,埋怨外部环境多、反思自身因素少,考虑个人问题多、思考大局问题少,一门心思等“机遇”、不下功夫做准备;二是作风上有浮漂的现象,有的同志安不下心、静不下气,遇事推诿扯皮、干活拈轻怕重,画地为牢、部门分割,做事凭嘴巴、工作靠忽悠,热衷于形式主义、喜欢做表面文章;三是学习上有浮浅的现象,有的同志业务不熟、专业不精,学习不深入、研究不透彻,满足于浅尝辄止、习惯于不求甚解,光靠吃老本、不愿求新知;四是工作上有浮泛的现象,有些同志抓工作被动应付、敷衍塞责,不思进取、消极怠工,推推动动、拨拨转转,畏首畏尾、患得患失,不敢触及矛盾、喜欢问题上交,情况吃不透、局面打不开。这些现象是非常有害的,必须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两转两提”加以破除。实践证明,越是发展困难大、矛盾多、任务重,越是要解放思想;越是形势好、责任大、使命重,越不能放松解放思想。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继续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从把握时代主题、完成省委嘱托、不负人民期待、实现奋斗目标的高度,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坚持用好解放思想这个锐利武器,在消除观念羁绊中冲破体制羁绊,在拓展思维空间中打开开放空间,在提供思想活力中激发发展活力,毫不动摇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国有企业,为河南实现新崛起、新跨越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二、明确方向,把握重点,全面完成七个方面的目标任务

新一轮解放思想是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领域的思想解放,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我们在大讨论活动中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改变主观方面的不适应,破除客观方面的不符合,着力在以下七个方面下功夫,开辟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开创国资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解放思想首先要武装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期加强理论武装,就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理解上求深入,在贯彻落实上求实效,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通过深入开展大讨论,审视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是否全面准确,理解是否系统深刻,行动是否主动自觉,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国资监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更新思想观念。解放思想的关键是转变和创新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无不由思想观念在实践中的飞跃所引领。从当前的实际看,开启思想观念“总开关”,继续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重点是做到“五个克服、五个确立”:在克服物本发展思想中确立人本发展观念,走出“见物不见人”的误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克服孤立发展思想中确立协调发展观念,改变一谈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一谈经济发展就是速度加快、总量增长的片面认识,确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四元互促、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在克服“先污染后治理”思想中树立绿色发展观念,改变发展不计资源环境代价的错误思想,努力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实现永续发展;在克服狭隘的自我发展思想中确立合作共赢的开放发展观念,改变小打小闹、小进即满的保守观念,推动我省发展向内源型与外源型经济共同增长转变;在克服常规发展思想中确立创新发展观念,走出发展就是拼资源、拼能耗的传统发展误区,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我们要通过大讨论活动,用于自我扬弃、破旧立新,冲出因循守旧的“大山”,突破思维定式的“峡谷”,把国资监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要创新体制机制。解放思想的根本保障是体制机制创新。继续解放思想,就要坚决摈弃一切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扫清障碍。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四种意识、深化四个方面的改革。一要增强市场意识,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打造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合格市场主体。尽快启动并完成洛轴集团、冰熊集团等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妥善做好安彩集团、莲花集团、春都集团等困难企业改制脱困工作。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步伐,年底前将省管企业分离后未改制的170多个辅业单位全部进入改制程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倒排进度,强力推进,确保94户没有改制的省直厅局所属企业,年内全部进入改制程序。二要增强开放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为依托,发挥资源、市场、劳动力和区位优势,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50强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不同行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重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资本结构,提升产业集中度,组建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航母型”企业集团。三要强化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机关。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的“两转两提”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在服务中加强监管,在监管中搞好服务。四要强化导向意识,建立科学政绩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受重用、混日子的没市场”,切实转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

四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国资监管工作的各个环节,真正确立起好字当头、好中求快的发展思路,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努力破解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环境资源代价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切实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推动省管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好重大项目规划和实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省管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发挥省管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安全、节约、清洁生产技术,努力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引导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五要促进企业和谐稳定。解放思想的重要目标是建立和谐发展的新型企业。当前群体性上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促进企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研究探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更好地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如何更好地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深层次利益诉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强化群众观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筑牢企业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要强化法治观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实现企业全面、动态和可持续的和谐稳定。

六要提高干部素质。解放思想就是解放人,继续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要以提高机关干部科学发展意识和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在解放思想中全面提高干部素质。要重视学习培训,积极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理念,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引导大家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升知识层次,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水平,增强把握市场规律、按企业规律办事的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国资监管队伍。要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干部,对于业务骨干和优秀年轻干部要多出题目、压担子,让他们放手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注意锻炼新手、培养新人,形成科学的队伍结构和干部梯队;要适时选派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克难攻坚的志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畏首畏尾,敢于正视矛盾、触及矛盾,善于解决矛盾,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七要创新党的建设。创新党的建设既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方面,又是解放思想的重要保证。新的形势下,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国资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集体,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够担当中原崛起重任的骨干。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按照同志提出的加强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要加强廉政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坚持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从政道德教育相结合,对机关人员突出出资人依法正确履职的教育。尽快出台《国资委机关工作人员廉政守则》和《推进廉洁型机关建设的意见》。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在省管企业聘请100名监督员对机关政风建设进行经常性监督。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迅速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紧紧围绕一个总体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以学习讨论、查摆问题、整改提高为主要形式,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改革大深化、开放大带动、创新大弘扬、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全面完成省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加快两大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解放思想作为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改革发展、加快中原崛起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第一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形成长效机制。要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负总责、亲自抓;其他领导同志要分工责任,具体抓;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尽好抓落实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充分发挥“三个带头”的作用:通过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主要领导带好头、作表率,推动整个系统的思想解放。要强化督导,逐级建立督导制度,重点督导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部署和实际效果,确保大讨论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取得实效。

第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不能偏离各部门实际情况,要坚持正确方向,牢牢把握“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改革发展实际开展大讨论,切实增强解放思想的务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办急事、谋大事、抓实事,下大力气解决当前遇到的发展难题、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影响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克服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瓶颈制约,提升改革创新整体水平,使开展大讨论活动的过程成为谋划对策、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创造良好环境。大讨论活动中要营造民主参与的良好气氛,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形成崇尚创新的价值导向。要搞好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宣传“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大讨论活动进展情况和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全面反映本系统解放思想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营造全员参与、支持大讨论活动的浓厚氛围。要以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解放思想、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用发展进步的事实、具体生动的实例教育干部职工,增强大家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信心。

全面发展的理解范文9

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定,从十月份开始,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市委交给我们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更是推动管理处后勤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坚决执行好市委的部署。

为了搞好学习实践活动,我处在市委动员会议之后,及时成立了南大院管理处党总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已经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指导组同意,确定我处内设五个党小组,近五十名党员和其他干部职工参加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召开这次大会,就是要动员全处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上来,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在全处迅速掀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高潮。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和载体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局,始终坚持为领导、为机关和基层服务。下面我就如何搞好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大院后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我处坚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和主题,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学习日益深化,认识逐步提升,实践不断推进。但也存在部分党员的认识层次还比较低,理解范围还比较窄,领会程度还比较浅,在工作指导上还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因此,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全处党员干部的思想真正统一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上来。

只有把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好,才能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才能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在改革创新中促进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在从严治党中凝聚党心民心。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把握好指导思想,立足后勤工作实际,扎扎实实搞好这次活动。

在后勤工作中,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全处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处党员干部受教育、后勤管理服务上水平、大院干部住户得实惠,紧密结合我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后勤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处广大干部职工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后勤管理服务协调发展的各个方面,奋力开拓全处科学发展、大院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学习实践活动要突出解放思想,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一批重要思想成果;突出边学边改,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管理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重要实践成果;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创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重要制度成果;突出转变作风,加强处党政领导班子和全处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形成重要党建成果。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事关我处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形成共识,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后勤各项工作。

2、理清后勤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服务协调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着重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领,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后勤工作的本领,提高灵活运用掌握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本领,提高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本领。

3、解决后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升科学发展水平。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紧密结合实际,下实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下实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推动科学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4、健全制度体系,创新科学发展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后勤工作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的决策指挥、操作执行和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5、推动后勤各项工作,构建科学发展格局。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后勤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作为构建科学发展格局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取得新进展,着力构建我处科学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把握好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逐步完善体制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后勤事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贯彻群众路线。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做到每一个阶段都坚持群众参与,每一项成果都坚持群众评议,每一个环节都坚持群众监督,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3、正面教育为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发展积极性。

4、注重改革创新。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围绕市委提出的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载体,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树立新理念,提出新举措,破解新难题,取得新成果。

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在转变观念、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密联系实际,着力解决五个方面的重点问题。

1、按照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要求,着力解决发展后勤工作中的思路不宽、创新模式不够、节能减排滞后、国有资产管理不细、部分同志执行制度不严的问题。

2、按照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着力解决执政为民的认识,倾听群众意见,对弱势困难群体的疾苦关注不够,对和谐稳定重视不够等问题。

3、按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要求,着力解决服务意识弱,不能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4、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着力解决少数党员服务科学发展的意识淡薄的问题;着力解决少数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实的问题。

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抓好以下几个做法: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一是按照中央确定的内容组织学习。

①中心组学习;②集中培训;③个人自学自写体会等形式。

二是紧密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深化学习。

①请专家辅导;②深化党员干部职工对发展观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

①典型引路;②通过案例剖析深化学习;③开展“科学发展在身边”、“为科学发展进一言”活动。

2、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务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观主题确定具体的实践载体。做到“三个率先”的实践:学习率先、工作实践率先、解决实际问题率先。

二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强化实践特色。

3、坚持围绕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一是着眼于更加明确“四个清醒、四个不为”即: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后勤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后勤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后勤工作模式所局限;清醒地认识南大院管理处在整个后勤系统发展大格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为目前的工作成绩而停滞。

二是组织好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要不要,能不能,会不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个问题”讨论:

①在明确新形势、接受新任务中要不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思想不解放有小富则安“能不能”贯彻科学发展观?

③后勤工作年复一年,管理服务依旧“会不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通过“三个问题”的讨论,积极创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目的是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调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4、坚持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广大党员全员全程参加。

一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走在前、作表率。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来抓。处主要领导带头学习调研,带头解放思想,要主持研究分析检查报告,主持制定每个环节的方案,班子成员按照分工认真落实各自的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要求广大党员全员全程参加。各党小组、各科室、各工作小组要结合实际建立学习园地,编发党员的学习体会和工作建议简报,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要通过开展“科学发展观在我身边”“后勤党员在行动”“工、青、妇学习论坛”等多种形式,吸收团员青年、工会、妇女等组织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提倡“党员登高计划”,从实际出发引导广大党员对照科学发展观,从思想觉悟、业务技能、工作政绩等三个方面寻找差距,改进提高。

5、坚持群众路线,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内外群众满意工程。

一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和吸收群众意见。要采取“大院问卷”调查活动,组织群众代表直通车行动,敞开大门,请群众参与进来,征求意见建议,把群众参与落实到学习活动全过程。

二是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

6、坚持结合实际,在对后勤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途径、发展方法上形成共识。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普遍要认识到管理服务的实质,要看到工作的不平衡,要看到处情的特点:内部人员多、工作涉及面广、服务对象情况复杂、财力上底子薄、方方面面欠发达。

让大家必须牢牢把握努力于快、服务于好、质量要高,做到又好又快的总体取向,继续牢固树立强力发展、跨越赶超的思想。

让大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树立六破六立”的思想,即:破除单纯追求客观真理,不顾环境代价的思想,树立“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观念;破除片面追求个人发展,忽视整体建设的思想,树立大局意识,全面协调的观念;破除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开放创新,敢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观念;破除狭隘的自由主义、本位主义思想,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树立服务优质至上,效能第一的观念;破除追求个人政绩,忽视群众利益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观念。

7、坚持认真研究把握方案,结合处情提出的“问题”,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积累经验。

一是如何突出后勤工作的实践特色;二是如何突出抓好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三是如何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四是如何确定活动的阶段和具体步骤;五是如何加强对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六是如何坚持群众路线;七是如何评价活动成效;八是如何巩固发展活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