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人才工作方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8-07 14:19:24

人才工作方案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1

铜仁市人民的政府法制办公室20xx年引进人才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改善我办人才队伍结构,以适应当前政府法制工作的需要,根据《20xx年铜仁市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简章》规定,经研究,决定面向社会引进1名法学硕士研究生。为确保我办引进人才工作的顺利完成,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形式

为确保我办引进人才工作有序开展,成立铜仁市区政府法制办主任为组长的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科,负责本次引进人才的具体工作。

二、引进原则和工作程序

引进人才工作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遵循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条件、公开报名、公开考试、公开聘用、公开监督,并按照编制引进计划、招聘公告、报名、资格审查、考试、体检、考察、公示、聘用的程序进行。

三、引进计划

本次计划引进铜仁市区政府法律顾问事务服务处事业管理人员1名,见《铜仁市人民的政府法律顾问事务服务处20xx年引进人才职位及条件一览表》(附件1)。

四、引进对象及引进条件

(一)引进对象

具有法学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应往届毕业生。

(二)引进条件

引进条件参照《20xx年铜仁市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简章》条件要求执行(见网址)。

五、招聘程序

(一)引进人才信息

本次引进人才相关信息在铜仁网、铜仁政府法制信息网、铜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

(二)报名

报名采取现场集中报名方式进行,报考人员根据自己的年龄、学历、专业等情况,认真对照引进对象、职位和资格条件,进行报考。

1、报名时间:20xx年2月8日至2月17日

(上午8:30-11:30 下午14:30-17:30)。

2、报名地点:铜仁市人民的政府法制办公室综合科

(铜仁市人民的政府大楼1楼)

地址:铜仁市碧江区花果山路20号。

联系电话:0856-5210418 ,联 系 人:曲老师、杨老师

3、报名程序:考生须下载填写《铜仁市人民的政府法律顾问事务服务处引进人才报名表》(附件2)并附相关报名材料,到报名处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后视为报名成功。

(三)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需提供的材料包括:《铜仁市人民的政府法律顾问事务服务处引进人才报名表》(附件2)、有效居民身份证(含有效临时居民身份证)、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一寸近期蓝底免冠彩色照片4张;在职在编人员填写报名表时需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和组织人社部门在意见栏中出具是否同意报考的意见并加盖公章。

本次资格审查贯穿人才引进工作始终,报考信息填写错漏和考生报名时提供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考生本人造成后果的,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在公开招聘过程中任一环节发现应聘人员资格条件不符合招聘方案要求的,一经查实,一律取消其应聘资格。

(四)准考证发放时间

20xx年3月2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

考生凭有效居民身份证在铜仁市人民的政府法制办公室综合科领取。

六、考试时间和地点

(一)笔试

笔试实行闭卷考试,统一管理、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试卷分值为100分,笔试成绩实行百分制,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1、笔试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的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法等相关知识。

本次招聘不指定任何考试用书,也不组织举办或委托其他机构举办任何形式的培训班。

2、笔试时间和地点:20xx年3月3日 (具体地点见准考证)。

3、考生须持有效居民身份证(含有效临时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笔试考试。

(二)面试

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考岗位计划人数1:3确定面试人员名单,若人数达不到1:3比例,则全部进入面试。面试总成绩为100分,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三)成绩计算

考试计分方法。

1、笔试,满分100分,按50%计入总成绩;

2、面试,满分100分,按50%计入总成绩。

3、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

笔试、面试和考试总成绩将在铜仁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布。考试总成绩低于60分者不列入体检、考察对象。

七、体检

按引进人才计划数从考试总成绩中以最高分者进入体检(同一职位考生总成绩出现并列的,以笔试成绩高的考生进入体检;如笔试成绩相同,另作加试,以加试成绩高的考生进入体检)。体检工作程序、项目及标准按照贵州省20xx年公务员考试录用体检标准及程序进行。由本办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体检费用考生自理。放弃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造成的空缺职位可依次递补。

八、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列为考察对象,由本办具体负责考察工作,考察主要采取查阅个人档案、实地走访和面谈等方式进行,在职考生考察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注重工作实绩;应往届毕业未就业的考生主要侧重于在校表现和现实表现的考察。考察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在考察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取消聘用资格:

(一)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有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或被司法机关确定为犯罪嫌疑人。

(三)没有考察依据(如个人档案),或报名时提供虚假证明和材料。

(四)曾被开除公职或被辞退的。

(五)不符合引进范围、对象和条件的。

(六)考察时,未能交验引进职位所需的学历学位证书或学校出具的已毕业的有效证据。

(七)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

(八)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

(九)其他经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不能聘用的。

放弃考察或考察不合格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空缺职位依次递补。

九、聘用

(一)经考试(面试评审)、体检、考察合格的人员,确定为拟引进聘用人员,由本办进行公示。

(二)公示结束无影响其聘用问题者,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贵州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操作办法(试行)》的规定,由本办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三)聘用人员实行一年试用期。

十、工作纪律

引进人才工作严格遵循民主、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从事引进人才考试、考察的工作人员与报考者有回避关系的,应当实行回避。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徇私作弊等不良现象。如有违纪情况发生,对考生取消聘用资格,对违纪的相关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十一、其他

本工作方案由本办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本办引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咨询电话:0856-5210418(铜仁市人民的政府法制办公室综合科)

监督电话:0856-5233500(铜仁市纪委纪检派驻组)

附件: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2

一、实施范围

年我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范围共10个县区(以下简称实施县区)。

二、目标任务

(一)大力实施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工程。按照年度招录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为全市7个县区的乡镇共招录43名公务员。

(二)大力实施基层教师、医疗卫生、农技队伍建设工程。为实施县区每所高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2名,每所农村初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1名;每个乡镇卫生院招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名、医护专业专科毕业生1名,为每个实施县区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招聘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6名;为每个实施县区的乡镇招聘专科以上农、林、水、牧、机或城镇规划建设等专业毕业生5名。全市共计划招聘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人员500名。

按照省上安排,做好我市大学生到农村从医从教助学金项目选拔工作。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设立110个助学金名额(其中师范类60名,医学类50名),为实施县区选拔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资助。

开展高中贫困生跟踪资助工作,每个实施县区确定资助对象50名。

(三)大力实施支农、支教、支医(以下简称“三支”)工程。从市级选派90名(其中农技人员30人,医生30人,教师30人)、各县区选派20名(其中农技人员5人,医生5人,教师10人)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教师和医生,到实施县区及所属乡镇开展“三支”工作。

(四)大力实施学历教育工程。在“振兴计划”实施县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选拔200名35岁以下、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进行学历教育。

(五)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

三、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

本实施方案下发后,各实施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及时制定本县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部署安排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具体实施意见于6月底前报市人事局人才引进开发办公室。

(二)实施阶段

1、调查摸底,确定需求。

基层公务员招录确定需求工作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工作,由各实施县区在5月以前按目标任务,对拟招聘人员及接收由助学金资助大学生的专业、岗位、数量进行调查摸底;“三支”工作由市、县相关部门负责对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和基层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资助有志到农村基层工作在校大学生工作按照省人事厅和教育厅安排,由市、县人事部门协助高校对符合专业要求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资助贫困高中生工作由各实施县区人劳局牵头,教育部门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学历教育工作由各实施县区人劳局按照省、市要求进行调查摸底。

各实施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相关单位编制空缺情况和省、市振兴计划年度目标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方案和人才需求计划,商县区编办审核确定后上报市人事局、市编办,市人事局、市编办共同审定后报省人事厅、省编办及其他有关部门。

2、分项实施,完成目标任务。

(1)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工作。5月底前,省、市人事部门按需求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广大高校毕业生及家长及时了解相关信息。6月底前,按照省上规定的招聘条件、范围等,由市人事局统一组织,按县区进行公开招聘。招聘工作结束后,市人事局将招聘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由省人事厅通过媒体予以公示。8月底前被招聘毕业生持就业协议、报到证、资格证书到有关县区人劳局报到。

(2)选派人员开展“三支”工作。市、县农业、教育、卫生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及时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6月底以前支医、支农人员进驻各乡镇开展工作,秋季开学时支教人员进驻支教点开展工作。“三支”人员的考核由各实施县区负责,并将结果反馈给派遣单位记入本人档案。

(3)开展资助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工作。各实施县区要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做好大学生到农村从医从教助学金项目实施工作。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为全市选拔确定110名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资助。

(4)开展高中贫困生跟踪资助工作。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人事部门配合。每个实施县区在其所属高中选择50名困难家庭、学业优秀的农村贫困高中生进行资助,费用从市、县振兴资金中列支。贫困高中生个人先行申请,经所在学校和县区教育局确认后报县区人劳局,县区人劳局审核同意后报市人事局审核确定受助生。

(5)开展学历教育工作。各实施县区人劳局进行调查摸底后,将确定的学历教育人员名单报市人事局,经市人事局汇总初审后上报省人事厅。省上将由教育厅负责落实实施学历教育院校,8月份组织考试,9月份考试合格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分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两种形式,由参加学习人员根据情况自主选择。脱产学习人员学习期间保留本人职位,其工资来源、发放渠道不变。对列入学历教育计划、按照学历教育程序进行,并获取国民教育学历的人员发放资助金。

(6)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各县区和市级人事、农业、水利、林业、扶贫、劳动等部门要依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依托农校、农函大、农广校、农职校、林广校,采取短期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函授教育与脱产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田间地头实际操作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三)检查验收阶段

年底前,各实施县区人劳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对本县区年振兴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检查招录人员的到岗、奖励费发放等情况,“三支”人员工作情况,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将自查报告报送市人事局。市人事局要与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各有关县区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保障措施

(一)确保选派毕业生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振兴计划选派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工资和福利待遇由相关县区政府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予以发放。为了鼓励各县区为基层招聘高校毕业生,从年起对列入振兴计划为基层招聘的高校毕业生,由市财政在转移支付资金中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拨付工资补助资金,由县、区财政弥补振兴计划招聘人员的工资支出。

(二)加大振兴资金的支持力度。对选派到基层从教和从事农技服务的本科毕业生基层工作奖励费,由省、市各负担50%;到乡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的医学专业本科生基层工作奖励费,省级负担2/3(每年3335元)、市级负担1/3(每年1665元)。

(三)增加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在省、市振兴资金中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急需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

(四)确保招录高校毕业生的编制和岗位。招录的基层公务员,部分使用本单位行政编制,部分使用周转编制或专项编制。切实落实振兴计划招聘的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编制。各县区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必须控制在市上下达的增人计划以内。振兴计划实施县区为农村中小学、基层站所等招聘工作人员,全部纳入振兴计划,并享受振兴计划相关政策。各县区自然减员后的空缺编制,优先用于振兴计划招聘的人员。

五、工作要求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3

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为巩固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将省委常委会《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明确的思路举措进一步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事关全局、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建立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整改落实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扎实的整改推动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富民强省新跨越。

(二)目标任务

近期目标:把抓好整改落实与做好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办成一些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中长期目标:力争经过10年左右努力,基本完成工业化、城市化中期发展阶段,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统筹兼顾的工作格局,努力走出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具有**特色的科学跨越发展道路。

(三)基本原则

一是遵循总体思路。整改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完善和深入实施以“一化三基”为核心的富民强省战略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治标又治本,既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三是充分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整改,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向群众通报整改进展情况,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

四是务求取得实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避免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取信于民。

二、近期整改任务

今年,重点推进十个方面的整改:

(一)关于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问题

1.继续解放思想,切实提振信心。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主题,落实“四个转变、四个增强”要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主题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看形势、讲责任、树信心、促发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和“科学发展观在**的实践”、“坚定信心促发展”等主题宣传活动。(牵头领导:路建平,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

(二)关于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问题

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全力抓好经济工作,力保今年经济增长10%以上。

2.切实加大投资力度。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6800亿元、增长25%以上,力争完成7100亿元、增长30%左右。其中年内新开工建设高速公路14条、铁路项目6个,抓好375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牵头领导:于来山、徐宪平,牵头单位: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经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环保局、省重点办等)

3.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完善和落实关于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两大群体的收入水平。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促进房地产、汽车等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抓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等工作。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力争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牵头领导:于来山、甘霖,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建设厅、省农业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等)

4.加大项目建设和技改力度。年内完成“双百工程”项目投资500亿元以上,力争新开工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800个以上,全社会技改投资增幅30%以上。(牵头领导:梅克保、陈肇雄,牵头单位:省经委,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

5.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信息、信贷、融资等服务平台。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年内全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增加到400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增加到 1亿元,安排1000万元产学研结合引导资金专项用于中小企业升级改造,筹措6亿元建立健全省级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机构。继续抓好“小巨人”计划和“成长工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牵头领导:梅克保、陈肇雄,牵头单位:省经委,责任单位: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地方金融证券办、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省乡镇企业局等)

6.落实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力争优质稻扩大到4000万亩,超级稻扩大到1200万亩。(牵头领导:杨泰波、徐明华,牵头单位:省农业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粮食局等)

7.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开发一批优质项目资源,大力联引万商入湘。进一步加强与央企对接工作。抓好郴州、岳阳、益阳、永州4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一批重点承接县、承接园区建设。办好以“港澳洽谈周”为重点的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国际合作高层论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外与合作部长级论坛、第五届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泛珠”高层经济论坛、湘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5%以上。(牵头领导:梅克保、甘霖、陈肇雄,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国资委、省发改委、省外事侨务办、省经济技术协作办、省贸促会)

(三)关于帮扶返乡农民工的问题

8.组织开展“十万党员干部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牵头领导:黄建国,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

9.积极扩大农民工省内就业。鼓励各类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尽量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不减薪。着力加大对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的帮扶力度。(牵头领导:于来山,牵头单位: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责任单位:省经委、省建设厅、省总工会等)

10.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把返乡农民工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把年轻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纳入“职教三年攻坚计划”,对具有初、高中学历且愿意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的返乡农民工,可免试入学,享受国家助学补助金,并按规定给予学费补贴;愿意接受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牵头领导:于来山,牵头单位: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农办、省农业厅等)

11.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完善和落实贷款、用地、税收、收费、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安排4800万元专项创业培训资金,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建设30个创业示范基地。(牵头领导:于来山、陈肇雄,牵头单位:省经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等)

(四)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

12.加强污染减排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20xx-20xx)》、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紧实施184个重点减排项目。(牵头领导:梅克保、徐宪平、刘力伟,牵头单位:省环保局,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委、省建设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13.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抓紧实施104个重点节能项目和“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省百家企业节能行动”,抓好省内20家企业、7个园区循环经济试点,深入推进6家部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牵头领导:梅克保、陈肇雄,牵头单位:省经委,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环保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统计局等)

14.加大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的污染整治力度。深入实施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抓好616个整治项目。开展洞庭湖综合治理。继续抓好其它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的综合整治,年内确保完成122家限期治理企业的整治。(牵头领导:梅克保、刘力伟,牵头单位:省环保局,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畜牧水产局等)

(五)关于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

15.继续开展为民办实事。年内安排民生工程建设资金350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33个。(牵头领导:于来山,牵头单位:省人事厅,责任单位:省为民办实事项目相关责任单位)

1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大对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巩固拓展城镇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成果。力争全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规模稳定在1000万人左右。(牵头领导:于来山,牵头单位: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

17.切实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合格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和中小学校舍改造安全工程。年内建设合格学校1000所,改造405所农村初中57万平方米,完成中小学校舍改造200万平方米,启动1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政策。(牵头领导:梅克保、郭开朗,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

18.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行政府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加强城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386所乡镇卫生院和503个村卫生室建设,启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牵头领导:梅克保、郭开朗,牵头单位:省卫生厅,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9.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将进城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出台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具体实施办法。巩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农村低保补助、城镇居民医保普补、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牵头领导:于来山,牵头单位: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责任单位: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卫生厅等)

20.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新增廉租住房实物配租9.9万套(户),发放租赁补贴13.4万户,新建筹集经济适用房200万平方米。完成5个采煤沉陷区1.2万户民房搬迁维修。继续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帮助1.6万户农村住房困难家庭改造或新建住房。(牵头领导:徐宪平,牵头单位:省建设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等)

21.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解困力度。着力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和灾民救助救济工作。切实抓好洞庭湖区捕捞渔民解困工作。加大对乡村特困教师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牵头领导:于来山、杨泰波,牵头单位: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编办、省移民局等)

(六)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干部作风的问题

2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认真贯彻《**省行政程序规定》,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继续精简取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清理整顿行业中介组织,加强和规范行业商(协)会管理。认真落实《**省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牵头领导:周强、于来山,牵头单位:省政府办公厅,责任单位: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等)

23.切实改进干部作风。组织开展“服务经济促转型、落实项目保增长”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组织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完善重点骨干企业联系责任制度,建立大企业“直通车服务”领导协调机制。全面开展效能型机关创建活动。继续开展行风评议和机关作风评议。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年内公务购车、会议费、出国费和接待费实行“零增长”。(牵头领导:梅克保、许云昭,牵头单位:省纪委,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政府办公厅、省直机关工委、省经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审计厅等)

24.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认真落实中央即将出台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加大问责力度。加强对扩大内需资金、项目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和商业贿赂治理工作,依法从严查处顶风违纪案件。(牵头领导:许云昭,责任单位:省纪委、省监察厅)

25.切实改进文风会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和减少领导干部事务性活动。(牵头领导:杨泰波,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七)关于构建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26.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就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评价指标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建立分区域的评价考核模式。(牵头领导:杨泰波,牵头单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人事厅、省林业厅、省环保局、省统计局等)

(八)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

27.加大基层党建投入。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落实村党支部书记“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要求,健全和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保障制度、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确保到20xx年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年内对3万个终端站点进行维护升级。(牵头领导:黄建国,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

28.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健全党在农村的组织网络体系。加强国有企业、城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组织开展“万个部门帮村、万名干部驻村、万家企业联村,携手共建新农村”和“十城带十乡”等活动。(牵头领导:黄建国,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

(九)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

29.加强干部选拔培养。按照省委“三个不吃亏”的要求做好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工作。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继续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县市区、乡镇、省直机关、中央机关和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全面开展选派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工作。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工作,改进地方、部门、国企、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具体操作办法。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公开选拔30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到省直机关任职,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继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牵头领导:黄建国,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责任单位:省人事厅、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等)

30.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规选人用人问题,严格执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察制度。对各地各单位组织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测评。出台《关于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的意见》。(牵头领导:黄建国,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责任单位:省纪委)

31.统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工作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组织编制《**省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xx-2020)》。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年内重点引进一批我省优先发展产业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进一步完善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牵头领导:黄建国,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责任单位:省委统战部、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

(十)关于加强省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问题

32.加强和改进常委会集中理论学习。坚持和完善省委常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每两个月集中学习一次。(牵头领导:张春贤、路建平,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

33.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具体执行机制。修订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协商和征求意见制度、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重大问题会商与沟通机制。对重要干部任免提交全委会票决。坚持和完善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牵头领导:杨泰波,牵头单位:省委办公厅,责任单位: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

34.建立健全常委会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班子内部谈心制度,书记与常委会其他成员谈心每年不少于一次,常委会成员之间要经常交心谈心,常委会成员与分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谈心每年不少于一次。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必要时增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牵头领导:张春贤,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

35.带头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意见》。常委会成员要带头增强宗旨观念、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坚持和完善省委常委联系点制度。建立健全常委会调查研究制度,常委会成员每年下基层工作和调查研究的时间不得少于两个月,不搞层层陪同和边界迎送。严格落实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牵头领导:许云昭,牵头单位:省纪委,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

三、中长期整改任务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36.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抓好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落实与衔接,完善产业规划布局,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牵头领导:于来山、陈肇雄,牵头单位: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经委、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商务厅、省旅游局)

37.提升产业规模层次。继续抓好50个产业集群和“双百工程”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四千工程”,通过3至5年努力,壮大一批千亿产业,发展一批千亿集群,培育一批千亿企业,打造一批千亿园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两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牵头领导:梅克保、陈肇雄,牵头单位:省经委,责任单位:省直有关部门)

38.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落实鼓励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产学研投入机制,培育50个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5个高技术产业领域企业联盟,加快建设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创新平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创新型企业试点专项规划。抓紧长株潭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长沙梅溪湖创新科技园的规划建设工作。(牵头领导:梅克保、郭开朗,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委、省信息产业厅、长株潭三市)

39.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组织实施“**省企业创新杰出人才计划”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牵头领导:黄建国,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责任单位:省委统战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

40.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切实加强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资金、技术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配套合作和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牵头领导:梅克保、陈肇雄、甘霖,牵头单位:省经委,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商务厅等)

(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1.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环评、能评把关,逐步提高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牵头领导:梅克保、陈肇雄、刘力伟,牵头单位:省经委、省环保局,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

42.加强节能减排基础性工作。组织开展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加快重点节能减排工程项目建设。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工程。强化污染源头控制,开展污染源普查,加强自动监控建设。(牵头领导:梅克保、陈肇雄、刘力伟,牵头单位:省经委、省环保局,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4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快循环经济试点,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培育低碳经济。培育和引进环保骨干企业,推行环境污染治理的企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运营。(牵头领导:梅克保、陈肇雄、刘力伟,责任单位:省经委、省环保局)

44.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继续组织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森林和湿地保护等九大林业生态工程,力争“十一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牵头领导:杨泰波、徐明华,牵头单位:省林业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等)

(三)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45.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推进城市群及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完善城市综合基础设施,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城乡一体化、城镇住房保障、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公交优先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五大示范工程,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以城带乡能力。(牵头领导:徐宪平,牵头单位:省建设厅,责任单位:湘发[20xx]16号文件中明确的相关责任单位)

46.推进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统筹推进“3+5”城市群发展。大力推进湘南开放开发。加快交通干道沿线地区发展,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带。(牵头领导:周强,牵头单位: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长株潭两型办)

47.加大湘西地区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切实加大对大湘西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坚持走产业扶贫的路子,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老区建设。(牵头领导:于来山,牵头单位: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旅游局、省移民局、省扶贫开发办等)

48.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完善和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着力打造一批全国“百强县”、“千强镇”。(牵头领导:杨泰波、徐明华,牵头单位:省农办,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四)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49.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到20xx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国有农场税费和基层水管体制改革。努力化解乡村债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定出台《**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牵头领导:杨泰波、徐明华,牵头单位:省财政厅、省农办,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编办、省农村综合改革办)

50.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守耕地底线和基本农田红线。抓好新增粮食产能高标准粮田、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实施洞庭湖和“四水”治理方案,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组织实施“兴机富民”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牵头领导:杨泰波、徐明华,牵头单位: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科技厅)

5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标准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培育10大劳务品牌。(牵头领导:杨泰波、徐明华,牵头单位:省农办,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旅游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

52.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培育20xx个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培育扶持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0亿、100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牵头领导:杨泰波、徐明华,牵头单位:省农办,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经委等)

53.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开展创建“绿色家园、富裕新村”行动。组织实施万企联村扶村活动。(牵头领导:杨泰波、徐明华,责任单位:省农办)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54.着力抓好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整体启动“十项改革”,加强“五大工程”、“五个先导示范区”和五大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完成好国家赋予的试验区改革建设任务。(牵头领导:于来山、陈润儿,牵头单位: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长株潭两型办、长株潭三市、省直各有关部门)

55.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发展技术、人才和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为契机,积极稳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牵头领导:于来山、徐宪平,牵头单位: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经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省物价局、省地方金融证券办、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

56.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本轮省属国企改革改制扫尾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监督有效运行制衡的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健全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进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牵头领导:梅克保、陈肇雄,责任单位:省国资委、省经委、省属国企改革办)

57.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做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积极探索财政省直管县试点,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牵头领导:周强、于来山,牵头单位:省财政厅,责任单位: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58.加快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深化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牵头领导:于来山、郭开朗,牵头单位: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广播电视局、省体育局)

59.深化完善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探索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深化银企合作,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牵头领导:于来山、徐宪平,牵头单位:省地方金融证券办、省发改委,责任单位:省经委、省财政厅、**银监局、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证监局)

60.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和方式,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巩固、深化、拓展与央企对接合作。积极承接国际及沿海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积极参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以及与中部其他五省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大外宣力度,塑造“开放**”新形象。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牵头领导:梅克保、甘霖、陈肇雄,牵头单位:省商务厅,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贸促会、省旅游局、省外事侨务办、省经济技术协作办、省外宣办等)

(六)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教育强省

6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加强舆论引导。提高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教育活动。(牵头领导:路建平,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

62.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品牌特色、资本运营、体制机制创新、人才聚集五大战略,精心打造京广线、大湘西、大湘南三大文化产业带,加快发展影视、出版、印刷、动漫四大文化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一点一线一片”三个文化产业区,抓好一批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力争到20xx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以上。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牵头领导:路建平,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

63.组织实施教育强省战略。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计划、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计划。健全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牵头领导:梅克保、郭开朗,牵头单位:省教育厅,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七)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64. 健全完善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民生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牵头领导:周强,责任单位:省财政厅)

65.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层次和保障标准。(牵头领导:于来山、郭开朗,牵头单位: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责任单位: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等)

66.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完善人民调解和“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坚决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与破坏活动。加强反恐处突力量建设。(牵头领导:李江、刘力伟,牵头单位:省政法委,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司法厅、省610办、省信访局等)

67.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对矿山、食品药品、危爆物品、道路交通、消防、重点工程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和监管,严防重特大责任事故发生。(牵头领导:梅克保、陈肇雄,牵头单位: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消防总队、**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炭工业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重点办等)

68.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制定出台《**省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健全自然灾害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应急体制机制,完善并落实各项应急预案,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牵头领导:于来山,责任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应急办)

(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9.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扩大公民对地方立法的有序参与,完善立法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加强法律法规实施,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完善监督方式,提高监督实效。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提高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能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探索公民参与人大工作的途径,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长效机制。(牵头领导:张春贤、戚和平,责任单位:省人大常委会党组)

70.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规范政治协商的内容和程序,探索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专门委员会工作,提高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能力。(牵头领导:张春贤、胡彪,责任单位:省政协党组)

71.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积极搭建统一战线成员、非公经济人士、海外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和服务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加大党外人士选拔任用力度。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新社会阶层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牵头领导:李微微、刘力伟,牵头单位:省委统战部,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民委、省财政厅、省外事侨务办、省台办、省宗教局)

72. 健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发展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牵头领导:梅克保、许云昭、于来山,牵头单位:省民政厅,责任单位: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

73.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突出问题,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推进普法工作。(牵头领导:李江、刘力伟,牵头单位:省委政法委,责任单位: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

74. 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积极支持驻湘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建设。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健全完善国防动员的机构和体制,推进国防动员机制与军地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衔接。着力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牵头领导:张春贤、杨忠民,牵头单位:省军区,责任单位:省国动委、省武警总队、省发改委、省经委、省民政厅、省信息产业厅、省人防办等)

(九)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全省领导班子建设五年规划,建立健全职数管理的新机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和“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出台《20xx年-2020年全省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管理力度。(牵头领导:张春贤、黄建国,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责任单位: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省人事厅、省妇联等)

76.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考察、差额选举等办法。推进机关、基层干部交流互动常态化。试行市、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离任检查办法。在适当范围开展规范政府工作部门党外正职与中共党组(党委)关系试点工作。(牵头领导:黄建国,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责任单位:省委统战部、省人事厅)

77.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探索建立全委会对常委会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对常委会进行质询、询问制度。逐步建立干部初始提名情况和推荐、测评结果在班子内部公开制度。坚持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实行党代表任期制。稳步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制度。制定《关于在全省基层党组织推行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党务公开。(牵头领导:张春贤、黄建国,责任单位: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

78.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20xx-20xx年**省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选任、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待遇、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富民强省”活动。着力构建统筹城乡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牵头领导:黄建国,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

79.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扎实推进具有**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查处腐败案件。(牵头领导:许云昭,责任单位:省纪委、省监察厅)

四、保障措施

一是要严格落实责任。省委书记对常委会的整改工作负总责,省委副书记、常委和其他有关省领导按照分工分别负责落实有关整改工作。牵头省领导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对重大整改事项亲自研究部署抓落实。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涉及本部门本单位的整改任务负起直接责任,按照本方案和“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中长期整改任务要制定分年度整改计划。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整改任务,由牵头单位负责综合协调,其他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4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思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方案,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要实施的一切活动及其安排的总体规划,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所需教学条件以及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但是传统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一般先上完理论课,再进行相应课程的实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相关知识未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往往学生实训时,理论课内容已经忘记。第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根据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老师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第三,课程教学内容未能与职业岗位工程内容相一致。所以急需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制定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基于工程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应当如下。首先,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行业情况调研

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与已毕业的本专业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数比例、工作岗位及专业知识需要等情况;2. 请企业老总们来校参加专业设置的研讨会,提出本专业课程设置看法与对学生的要求等;3. 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走访,了解行业最新发展状况及急需专业人才。其次,专家及专业教师根据对行业调研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本校建筑工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岗位群工作任务及所需的职业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相对应的行动领域,根据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即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所需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确定

通过专家分析该岗位群的各岗位的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归纳形成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以此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领域及相关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2、确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确定行动领域

行业专家通过调研结果分析,再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与确立施工员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比如:施工准备阶段的“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阶段的“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等等。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来构成施工员岗位行动领域。

3、根据行动领域确定专业学习领域

选择典型职业行动领域中有教学价值的并考虑建筑工程的施工特殊性、复杂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影响,将行动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形成了“课证融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专业学习领域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基本能力课程,二是专项能力课程,三是综合能力课程。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平台建设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理念,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理念。在实施中实训室建设是关键。实训室的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平台,在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统筹规划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力支撑。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在项目建设期内规划设计校内实训基地(下设4个校内建筑实训中心),使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3000㎡。建立一套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满足岗位实境训练的需要。其中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建筑识图实训中心、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训中心、建筑施工实训中心满足专门技能训练的要求;建筑施工管理实训中心满足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还建设了25个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一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满足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结束语

基于工程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是按照行业调研、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方案实施平台建设等流程进行的。从2008年开始我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筑工程专业几门课程分别获得省、市级精品课程;发表关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论文数篇,申请校级课题1个。大部分的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所培养的学生获得企业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陶素连.基于工程过程导向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8).

[3]徐善状.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10.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5

产业人才引育工作方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全区创新发展大会要求,以扎实举措营造一流人才生态,为高新区全面实现“六个明显提升”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现就加强我区2021年度产业人才引育工作,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区创新发展大会要求,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高新区“两特三新一现代”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中高端人才、能工巧匠、青年人才等产业人才引育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加快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生动局面,全力以赴确保全区“十四五”人才引育工作实现“开门红”,为常州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高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2021年,全区产业人才发展工作围绕人才引进、促进就业创业、强化人才培育、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综合施策,全区新增各类人才24000人,其中产业紧缺人才20000人,技能人才4000人。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产业人才重点发展战略

高新区的使命就是产业集群,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产业人才引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深化“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振兴产业”理念,全力构建“人才驱动—产业发展—人才集聚”良性循环,努力营造“产业人才”氛围,加快引育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支撑发展的人才队伍,力求通过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突破一项重大技术,催生一个高新产业,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高新区打造“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提供重要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强对产业人才先进事迹、产业人才工作的挖掘宣传报道,树立“身边人才是榜样”典型,深入开展产业人才需要和价值实现的跟踪调研,做好贴心暖心服务同时,注重优秀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设立企业引才贡献奖,营造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统战部、区人社局)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1.突出行业引才作用。制定重点行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行业人才工作目标,构建行业人才管理体系。发挥创新平台集聚顶尖人才作用,依托常州人工智能与仿生机器人中心、常州先进陶瓷智能传感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广泛集聚站在科技前沿、引领未来方向的高端人才。发挥专题园区集聚行业人才作用,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重点集聚一批现代农业产业人才,以滨江经济开发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等重点工业园区集聚一批制造业紧缺人才,以创意产业园、恐龙园、环球港等集聚一批现代服务业人才,强化“一产、二产、三产”各支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发挥行业主管优势,突出行业人才引进,引导全区各行各业人才队伍提升发展。加大社会工作者引育力度,全区新增持证社工不少于100名,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数达到16.5人,在全市各辖市区中保持前列;建成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4个,开发实施社会服务项目不少于5个,打通社会工作人才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责任部门:区委宣传统战部、区司法局、区经发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分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2.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深化校政企联动引才,加强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实施“百校千企万名英才集聚工程”,“十四五”期间,在全国高校中设立“高校引才工作站”100个,聘请1000名学校老师、辅导员、常州籍学子等担任常州国家高新区“引才工作大使”,借力发力,为我区产业人才招引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力度,2021年争取在双创类技能人才引进方面实现新突破。对企业单位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冠名”、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的,由政府给予奖励补助。搭建开展社会工作的基层综合性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购买服务、慈善资助服务等方式,培育发展社工人才服务队伍。(责任部门:区人社局、团区委、滨开区、各镇(街道))

3.发挥人力资源产业园资源集聚作用。围绕服务产业、集聚人才的目标,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进一步释放常州国家高新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资源集聚效应,为全区紧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支撑,2021年新引进6~10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入驻,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服务能级。园区机构服务区重点企业达500家,引进人才5000人以上,服务员工10万人次以上。鼓励有经验、有实力的园区机构以购买服务形式,承揽由政府主办的各类校园招聘会、引才推介会、校企对接等活动。设立机构引才服务奖,对为全区人才引进做出贡献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表彰奖励。(责任部门:区人社局)

4.支持企业柔性引才。对于特殊人才群体,坚持以用为本,鼓励和倡导“才为我用、才尽其用”,实施柔性引才。支持省市重大项目以柔性引才的方式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服务重大项目推进。持续加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力度,优化博士后管理制度,放大柔性引才效应,“十四五”期间,新建、升格博士后工作站10家,其中2021年新建、升格博士后工作站2家以上。举办好“万名硕博常州行”“研究生社会实践引育计划”等活动,引导和鼓励高校研究生将论文课题、社会实践等与常州国家高新区实际相结合,征集“研究生社会实践计划”课题30个。(责任部门:区经发局、区人社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三)强化产业人才培育

1.培养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围绕“两特三新一现代”特色产业,发挥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在人才培育与人才集聚方面引领作用,构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集聚高地。深化校企合作,支持企业针对紧缺人才实施定向委托培养、“订单式”培养计划。组建企业联盟,试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人才培养校企共赢。支持省级开发区、专题园区出台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招引配套政策。(责任部门:区人社局、区总工会、滨开区、各镇(街道))

2.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及培养“多能工”。推进区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全覆盖,加大区级技能培训补贴支持力度,对组织本单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提高资助标准。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扩面,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全年培养新型学徒500人次、开展技能竞赛6场,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对新引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实施入选资助和引才资助等鼓励政策。(责任部门:区人社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3.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继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鼓励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技能专家领衔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五年内,建成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其中2021年建成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继续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培养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十四五”期间,全区博士后科研人员总量达100名,其中2021年全区博士后科研人员总量达75名。加大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区合作办学、建设教学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联合企业开展人才培养项目。(责任部门:区经发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四)促进人才就业创业

1.扩大实习见习规模和范围。将实习见习作为促进青年就业的重要举措,纳入稳就业工作整体安排。扩大实习见习规模和范围,鼓励社会各界为青年实习、见习提供岗位和场所,扩大岗位募集规模,每年稳定提供1万个以上实习见习岗位。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在高新区参加就业实习见习活动。对组织安排大学生来区实习见习的单位给予政策支持。(责任部门:区人社局、团区委、滨开区、各镇(街道))

2.加大青年创业载体建设力度。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示范基地为抓手,以“三晶孵化基地”“嘉壹度”“拨云孵化器”等省、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基地为示范引领,实施“一镇一基地”“一园一苗圃”计划,把创业基地、苗圃建成面向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技能提升、就业帮扶、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的创业就业服务综合体。举办好各类型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激发青年人创新创业热情,支持创业带动就业。2021年新增市级以上青年创业载体2家。(责任部门:区人社局、团区委、滨开区、各镇(街道))

3.优化引才环境配套。开展青春逐梦新北计划,2021年在全区设立青年人才驿站10家,为青年人才来区创业就业提供临时住宿、政策咨询、培训交流、社会融入等服务;对来区面试的大学生提供一次免费住、一次免费游,感受常州国家高新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按照“职住平衡、就业建设、个性共享”的原则,规划建设或改造人才公寓5000套,对新落户的各类紧缺人才提供服务。加大教育医疗项目建设力度,补足民生短板,创造良好人才服务环境。开展“青春留常计划”,实施青年来常“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对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才给予生活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升级“人才一卡通”,扩大覆盖范围,依托“人才一卡通”推进人才服务统筹协调,在子女教育、医疗健康、旅游休闲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或实行优惠。对新引进的年薪30万元以上人才,三年内按照对地方贡献部分为上限进行分类分档奖励,促进高层次人才扎根新北。(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统战部、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团区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五)提升人才服务效能

1.优化公共服务举措。依托常州“人才地图”,做好人才数据采集和分析,掌握全区行业人才分布、人才流动趋势,实现数字赋能人才服务。对照“高新事·高兴办”要求,优化“一门式”“一窗式”人才服务,开发“秒办”“一件事套餐办”项目,优化人才“一网通”服务平台,推行重点企业、重点人才“一对一”服务。强化紧缺人才服务工作能力建设,配优配齐服务队伍,优化业务服务流程,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行政审批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2.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开展人才政策服务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推行人才政策的宣传与招商引资、企业注册、载体服务“三同步”举措。发挥区融媒体平台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高新区人才政策,让政策红利和创新服务更快速、更精准惠及各类人才。(责任部门:区委宣传统战部、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区行政审批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3.打造人才服务品牌。围绕“天下英才汇龙城,创新创业在常州”总体要求,继续优化推进“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各类市场和校园招聘活动,不断优化常州高新区营商营智环境。2021年全区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活动100场,其中校园招聘活动50场。开展“HR能力提升双百行动”,每年组织100家重点企业HR,100名引才工作者和志愿者开展专业、高效、实用的“技能提升训练营”活动,打造全域人才服务品牌。(责任部门:区人社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六)强化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围绕产业人才工作成立专项小组,明确目标和任务,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各镇(街道))

2.加大工作考核。建立完善人才工作考核办法,围绕人才引进工作目标设置考核指标,列入区级职能部门、镇(街道)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责任部门:区委组织部、区经发局、区人社局)

3.加强社会工作培训。认真组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及时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职业考试培训,确保社会工作者考试报考及通过率逐年提升,并对持证人员开展再继续教育培训。(责任部门:区人社局、各镇(街道))

4.加强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对人才投入作为效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优先保障人才投入,以政府投入引领社会资本投入。做大人才专项资金盘子,保持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产业人才专项资金优先保障。强化人才专项统筹管理,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化资金兑现操作流程,全力保障人才政策顺利实施。(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人社局、滨开区、各镇(街道))

 

附件:1.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产业人才引育任务分解表

2.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2021年度产业人才引

育任务分解表(镇街道)

3.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2021年度产业人才(分

行业)发展目标

附件1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产业人才引育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任务

任务名称

“十四五”目标

2021年目标

2021年

第一季度目标

2021年

第二季度目标

2021年

第三季度目标

2021年

第四季度目标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1

突出产业人才重点发展战略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产业人才的引进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2.营造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

 

 

1.形成十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并根据方案推动实施;

2.制定人才工作要点、制作人才工作白皮书,并组织召开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3.根据市级创新政策内容,完善升级区级人才政策,3月底前基本成稿;

4.加强人才宣传,3月底前形成区“群塑群像”人才宣传方案并实施;

5.优化人才服务,构建区优秀人才“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

1.根据“十大人才工程”进一步完善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内容;

2.6月底前制作区人才公寓地图;

3.持续加强人才宣传。

1.举办有影响力的知名活动,8月底前向省人社厅争取省创新创业大赛承办权,力争10月左右成功举办该赛事;

2.持续加强人才宣传。

1.12月底前优化提升人才“一网通”服务平台;

2.开展十支人才队伍建设大督查,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按时有效完成;

3.持续加强人才宣传,12月底表彰在人才宣传中表现突出的个人。

区委组织部

区委宣传统战部

 

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

1.建立高校引才工作站100个,聘请“引才大使”1000个;

2.创新引才渠道,探索实施海外留学生人才引育计划,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200人;

3.争取在双创类技能人才引进方面有突破。

1.引进紧缺人才20000人;

2.建立高校引才工作站20个,聘请引才大使200名;

3.引进海外优秀留学生人才50名;

4.双创类技能人才引进人数1名。

1.引进紧缺人才2500人;

2.摸排省内外高校,建立引才工作站10个,聘请引才大使70人;

3.走访企业,摸排企业近三年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情况。

1.引进紧缺人才6500人;

2.建立引才工作站5个;

3.聘请70名引才大使;

4.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20人;

5.省双创高技能人才材料申报。

1.引进紧缺人才6500人;

2.建立引才工作站5个;

3.聘请60名引才大使;

4.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20人;

5.跟进省双创高技能人才后续答辩等事项。

1.引进紧缺人才4500人;

2.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10人。

区人社局

团区委

滨开区

各镇(街道)

3

发挥人力资源产业园资源集聚作用

1.产业园机构集聚数50家;

2.园区机构服务区属重点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机构引才人数达3万人以上。

1.新引进6~8家国内外知名机构;

2.园区机构服务区属点企业达到500家以上,机构引才人数达5000人以上。

机构服务企业数150家,机构引才达1500人以上。

1.引进2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入驻;

2.机构服务企业数100家,机构引才数达1000人以上。

1.引进2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入驻;

2.机构服务企业数150家,机构引才数达1500人以上。

1.引进2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入驻;

2.机构服务企业数150家,机构引才达1500人以上。

区人社局

 

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支持企业柔性引才

1.加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力度,新建、升格博士后工作站10家;

2.举办好“万名硕博常州行”、“研究生社会实践引育计划”,征集“研究生社会实践计划”课题150个。

1.新建、升格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以上;

2.征集“研究生社会实践计划”课题30个以上。

1.摸排区内拟申报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名单;

2.征集研究生社会实践课题30个。

完成申报博士后工作站材料上报,时间根据申报文件而定。

 

 

区人社局

区经发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5

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区级技能培训政策全覆盖并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扩面工作,全区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0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2500人次。

1.修改完善区级技能人才政策;

2.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500人次。

修订区级技能人才政策。

1.结合疫情防控情况,筹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2.修订区级技能人才政策。

1.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2.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班、技能人才培训班管理。

1.完成职业技能竞赛活动6场;

2.跟进已开班的技能人才培训班后续考试取证情况。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名;

3.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500人次。

区人社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6

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继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建成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

建成区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

走访企业,宣传相关政策。

摸排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

完成市级高技能人才项目申报工作。

完成区级高技能人才项目的申报、评选工作。新增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家,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

区人社局

区经发局

区科技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7

促进人才就业创业

扩大实习见习规模和范围

征集青年就业实习见习岗位数5万个以上。

征集青年就业实习见习岗位10000个。

征集就业见习岗位5000个。

 

征集就业见习岗位5000个。

 

区人社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8

加大青年创业载体建设力度

实施“一镇一基地”、“一园一苗圃”计划,力争建成区级以上青年创业载体10家。

新建成市级以上创业载体2家。

 

摸排、走访区内拟申报创业载体的园区。

 

新建成市级以上创业载体2家。

区人社局

团区委

滨开区

各镇(街道)

9

优化引才环境配套

1.建成青年驿站10家;

2.规划建成人才公寓5000套;

3.开发建设常州高新区“人才卡”,实施“一卡多能”计划,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区进入就业创业准备行动。

建成青年驿站10家。

1.出台青年驿站管理办法;

2.讨论高新区“人才卡”系统建设方案。

1.建立青年驿站10个;

2.完成高新区“人才卡”系统建设工作。

 

 

区委组织部

区人社局

区住建局

团区委

区委宣传统战部

区教育局

区卫健委

滨开区

各镇(街道)

10

提升人才服务效能

优化公共服务举措

1.优化“一门式、一窗式”人才服务举措,开发“秒办”、“一件事套餐办”项目”;

2.加强人才服务队伍的能力建设,优化服务流程。

1.开发“秒办”、“一件事套餐办”项目5个;

2.优化区级人才项目申报服务系统。

1.做好“秒办”、“一件事套餐办”项目准备工作;

2.做好区级人才项目申报系统升级的前期准备工作。

 

1.开发、实施“秒办”、“一件事套餐办”5个;

2.完成人才项目申报系统的升级工作。

 

区人才办

区行政审批局

区人社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11

加强人才政策宣传

开展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宣传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活动场次500场以上。

开展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宣传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100场以上。

 

开展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宣传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40场。

开展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宣传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30场。

开展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宣传进企业、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的四进活动30场。

区人社局

区委宣传统战部区科技局

区商务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相关园区

12

打造人才服务品牌

优化人才招聘活动方案,营造优质”营商营智“环境,实施“百校千企万名人才集聚行动”,举办各类招聘会活动400场,打造全域人才服务品牌。

1.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活动100场,其中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不低于50场;             2.开展“HR能力提升双百行动。

开展“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校园招聘活动10场。

开展“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校园招聘活动15场。

开展“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校园招聘活动10场。

开展“博揽人才 集聚新北”校园招聘活动15场。

区人社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13

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

围绕产业人才工作成立专项小组,明确“十四五”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形成工作机制。

成立产业人才发展工作专班,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成立工作专班,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区委组织部

区人社局

各镇(街道)

14

加大工作考核

建立考核办法,将产业人才发展工作列入区级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建立考核办法,将产业人才发展工作列入区级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制定完成产业人才发展工作考核办法。

 

 

 

区委组织部

区经发局

区人社局

15

加强资金保障

做大做强区人才专项资金盘子,保持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强化人才专项资金统筹管理,保障人才政策顺利实施。

做大做强区人才专项资金盘子,保持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强化人才专项资金统筹管理,保障人才政策顺利实施。

完成年度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筹集工作。

 

 

 

区财政局

区人社局

滨开区

各镇(街道)

 

附件2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2021年度产业人才引育任务分解表(镇街道)

 

序号

                         单  位

任务名称

滨开区

(春江街道、魏村街道)

孟河镇

薛家镇

罗溪镇

西夏墅镇

奔牛镇

新桥街道

三井街道

龙虎塘街道

合  计

一、产业人才引进

1

拓宽引才渠道

新增产业

紧缺人才

4950人

790人

3250人

1350人

720人

560人

600人

4540人

3240人

20000人

建立高校

引才工作站

4个

2个

2个

2个

2个

2个

2个

2个

2个

20个

聘请引才大使

4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名

200名

2

支持企业柔性引才

新建市级以上

博士后工作站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9家

二、产业人才提升培育

3

促进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

新增高技能人才

250人

200人

250人

250人

200人

200人

200人

250人

200人

2000人

申报双创高技能人才

1名

 

1名

 

 

 

 

1名

 

3名

三、人才就业创业

4

就业实习

见习基地建设

征集大学生

就业实习见习岗位

2600个

500个

1800个

700个

400个

300个

300个

1800个

1600个

10000个

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

25家

3家

20家

8家

3家

3家

5家

18家

15家

100家

5

青年创业载体建设

建设区级以上

青年创业载体

2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0家

6

引才环境配套建设

建设青年驿站

2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家

10家

规划新建人才公寓

 

 

 

 

 

 

 

 

1个

 

四、人才服务效能提升

7

人才政策宣传

开展人才政策

宣传活动场次

20场以上

5场以上

15场以上

10场以上

5场以上

5场以上

5场以上

20场以上

15场以上

100场

8

人才服务品牌建设

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场次

不低于11场

不低于3场

不低于8场

不低于5场

不低于3场

不低于3场

不低于3场

不低于8场

不低于6场

50场

 

附件3

 

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2021年度

产业人才(分行业)发展目标

 

序号

行业人才

2021年新增人才(单位:人)

责任单位

1

文化行业

600

宣传统战部

2

文旅、体育、娱乐行业

600

教育局

3

金融业

600

经发局

4

物业、市政管理、建筑业、交通运输、房地产

800

住建局

5

农业、水利、畜牧水产

100

农业农村局

6

商贸、酒店、餐饮

600

商务局

7

医疗、健康

300

卫健局

8

医药零售

50

医保分局

9

律师行业

50

司法局

10

养老、社工、

人力资源服务业

300

人社局

11

产业紧缺人才(制造业)

16000

人社局、经发局、科技局

12

技能人才

4000

人社局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6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医院建设

去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进入世界贸易(WTO)组织,医院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要求和服务方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医护人员档案的服务效率,实现人才档案工作现代化,成为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中心问题,为了使医院人才档案工作适应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界的需求,我想谈谈医院人才档案管理上实施创新工作机制的几点体会。

1人才档案管理是新时代的新产物

我们医院一惯实行干部档案集中管理体制,现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对“人才 ” 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医院档案的管理也已打破了这种身份的界限,与新形势发展的干部人才工作相适应并逐渐形成人才档案体系。即按照建设人才队伍的要求,个人档案由医院档案室统一管理(机构名称可以改为人才信息科)。医院人才队伍的档案集中管理有利于实现人才档案信息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市场人才信息的科学分析和研究。能够即时为组织上用人提供可靠资料,为领导做决策提供有效重要依据。

2建立医护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制度档案

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创立了全院医护人员工作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底对医护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并留档案。考核成绩作为评比优秀干部的一项指标。

许多单位习惯于把技术干部的业务考核成绩档案单独保存在技术管理部门,与人才档案分开,这是不符合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也不符合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业务考核成绩档案和人才档案分离,不仅增加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和实施,也不利于考察干部和人才的合理使用,更无法发挥人才档案作为干部工作“信息库”的职能。因此,建立医护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制度档案已逼在眉稍。

3建立医德医风档案

随着纪委每年都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建设情况考核制,我医院建立全医院医护人员医德医风档案,并设立医德医风办公室专门管理,作为年度全面考核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既能监督人才政治素质,又能促进人才素质培养教育有利于考核竟争,全方位了解医务人员人才情况。真正做到档案对市场开放的有效服务。转贴于

4形势逼人,还需完善与创新

我们现在是市场信息,市场经济发展时代,随着干部档案管理逐渐的改革,医院人才档案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思想,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待干部档案工作,看待医院人才档案工作。如(学位学历材料鉴定制度),(人才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工作制度)等等规章制度。使我们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减少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医院干部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5建立医护人才电子档案

随着我国进入世界贸易(WTO)组织,医院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要求和服务方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医护人员档案的服务效率,实现人才档案工作现代化,建立医护人员电子档案,成为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中心问题,为了使医院人才档案工作适应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界的需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医院人事档案工作发生共享。这既有利于卫生组织的各级医院医护人员相互竞争和流通,又有利于卫生组织的各级医院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目前,我们医院正在有计划地创建和兴起。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7

一、档案工作具备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条件

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好的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圆满的完成好档案部门负责的各项任务。这是因为,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决定了上述论点。首先,从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上看,档案工作的岗位,是重要的岗位,无论是在机关、事业部门还是企业单位,都是属于管理阶层的,工作环境十分优越,接触领导多,熟悉机关工作,同时联系机关各个部门和下属单位,了解全局情况,沟通上下,需要精明强干的人员担任此项工作。从工作内容上看,档案工作人员优先接触各类文件和材料,了解政策,熟悉情况,掌握大量的信息,无形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头脑,有利于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守口如瓶、保密性强的好习惯,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从工作要求上来看,档案工作需要科学管理,严格细致,规范操作,可以说是方方面面有要求,年年工作有检查,要求精益求精,不出问题,达到档案工作法规标准,需要强烈的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因此,从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几个方面来看,档案工作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二、档案工作人员应主动加强学习和能力建设

档案工作人员虽然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但是,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关键是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努力,应主动加强学习和能力建设。提高学习能力是档案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这是因为,档案工作知识面广,涉及许多学科,既要具备必要的政治素质,又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主动学习各类学科的知识,以应对档案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学习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学习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运用现代化知识搞好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学习方面,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认清形势,具备顽强的意志和进取精神,努力做到日学日进,日学日新,高标准要求自己,适应时展的需要。在能力建设方面,要根据工作需要,讲话自身情况,有的放矢的培养锻炼自己。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能力,是档案工作当前急需提高的,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偏重于资料的管理,忽视利用,许多有价值的资料,通过编写和研发,可以发挥极大地作用。档案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大量的档案资料,可以说是在守护着一座“宝库”,应当首先开发利用。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胜任文字材料的写作。公关协调能力是档案工作人员必备的,档案工作接触面广,和领导机关、单位各类人员都打交道,需要取得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沟通好,协调好,才能做好档案工作。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公关能力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保障,也是一门学问,档案工作人员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理应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促进档案工作。管理能力也是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纸质档案变成大量的电子文件,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也需要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和信息部门密切合作,科学管理,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规划好、管理好档案工作。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8

【关键词】声像档案;档案鉴定;档案价值

声像档案主要是以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要表现形式,文字说明为辅助记录形式,它是现代档案资源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社会、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内容,在社会变迁记录、历史原貌再现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至高的价值地位。

一、当前制约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要因素分析

价值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一项工作, 其有效开展受诸多因素制约。当前,在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制约该工作有效开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心理因素。我国档案工作的重心很长一段时间侧重于文字型档案的管理和应用,相对而言,以胶片、磁带、光盘等为载体的声像档案却很难开展,几乎处于边缘状态,声像档案的价值鉴定工作必然被档案工作部门冷落。这种状态的形成,主要受我国长期以来的档案工作重心及档案工作意识的影响,“重文字型档案、轻声像型档案”的发展态势制约着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此外,档案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声像档案价值鉴定中,由于害怕承担风险、责任,多是遵循保守原则,能用不能用的都尽量保留,这样很多没有用处或者价值性一般的声像资料也都一并保留下来,多而繁杂,导致档案的分类选用都很麻烦,不利档案的后期使用。

(二) 技术因素。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需要遵循一系列科学严谨的鉴定程序、标准、方法,其技术性强。然而,现阶段我国在声像档案价值鉴定中还没有形成理论和技术系统,其工作多采用文字型档案价值鉴定的方法和标准,由于理论和技术的差别和不足,对于我国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的规范操作、标准制定、鉴定质量等合理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说,当前制约我国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重要因素就是技术不足。

(三)人才因素。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是具备优秀的档案鉴定人才。目前,我国声像档案鉴定行业(学术界、工作界)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非常匮乏。现在的档案工作部门的专职档案鉴定人才一个部门仅1至几名,高素质鉴定人员更不用说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国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不足。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开展档案学专业人才教育学科的非常少,而在博士硕士培养层次更是寥寥无几。另一方面,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正常开展需求更高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鉴定人才除了要有非常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 做好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的几点建议

对此,我们要努力促进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如下:

(一)提升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的意识。首先,加大声像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根据我国声像档案工作及价值鉴定不受重视的情况,加大对其工作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的宣传,提高其社会知晓和认知率,为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其次,采用多种措施和手段,提高声像档案利用效果。我们可以从声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声像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的方面着手,采用多种措施利用声像档案,从而增强声像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上形成声像档案及其价值鉴定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引导档案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声像档案工作,为其后期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深化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理论与方法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鉴定理论与方法体系,有利促进声像档案价值鉴定科学有序地进行。一方面,各声像档案工作部门要积极组织声像档案鉴定工作方法的研讨会。在声像档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寻影响档案价值及其鉴定核心的因素,并以鉴定问题作为重点探讨课题,结合国内外档案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地科研、实践,最后形成一套有理有据的声像档案工作及价值鉴定的科学方法体系。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研讨部门要将科研成果积极同实践部门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的操作性、可行性,形成科学合理的鉴定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操作规范等,保证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稳定开展。

(三)加强声像档案鉴定人才培养工作。鉴定人才是声像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实施的根本保证。在当前,加强声像档案鉴定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通过建立档案工作部门与高校档案学教育单位联系培养的模式,根据各档案工作部门的实际需要定向培养声像档案鉴定人才,以解当前人才不足的“燃眉之急”。其二,加强继续教育,对已有的从业人员,通过在职培训、远程教育等方法提高其声像档案鉴定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培养声像档案鉴定人才。其三,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如摄影专业人才、历史专业人才等,充实声像档案价值鉴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何庄. 试论当代档案文献考据方法的演进[J]. 档案学通讯, 2011(01).

[2] 程燕.图像处理技术在声像资料鉴定中应用研究[J]. 电信科学, 2010(S2).

[3] 何庄.试论当代档案文献考据方法的演进[J]. 档案学通讯,2011(01) .

人才工作方案范文9

关键词:城建档案 ; 三个体系建设 ; 人才培养

Abstract: This paper on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three systems" construction and archives personnel training problem for some analysis, talk about a bit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it willing to explore, and colleagues.

Key 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three system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加强档案人才的培养是“三个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档案意识的淡薄,档案工作的实际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领导的重视程度上看,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关键时刻想不到。档案工作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化,导致档案人才培养的先天性不足。另外,从事档案工作清苦、寂寞,人才交流滞缓且进步慢,又因人员编制所限,档案事业人才引进较为困难。在一般人眼里。总觉得管理档案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谁都能干。不需要多大的学问和太多的专业知识。就我们从事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看,县、市(县级市)一级的馆,真正档案专业科班出身的寥寥无几。事实上,城建档案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工业、民用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公用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城市防洪、抗震、人防等诸多专业,又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多门学科。

从城建档案馆业务业务工作的一个侧面上看:首先,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高速发展,档案数量将呈几何指数增长,以前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都是以单体计算,而现在都是以标段(一期、二期工程……)计算,以前大多数是多层建筑,而现在都是往小高层、高层发展。可想而知,管理如此浩大的城建档案,没有过硬的人才队伍作支撑,是很难担负的。一个管理着数万卷档案资料的城建档案馆,平时只能保持2-3名工作人员.一些领导总以为档案馆业务量不大,抽调人员借用到其他科室或安排专人拆迁、招商等。真正从事档案业务工作的人才数量明显不足,无疑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其次,科学技术发展带来新的档案载体形式和管理模式,新的课题不断涌现,如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数字化),突发事件应对,网络安全利用,新载体(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等等,都对档案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三个体系”建设的实践中,档案工作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任务。诸如“三个体系”建设的理论体系,国家政策法规的实施等等,都需要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实践创新,而大多数档案工作者知识老化,参与档案管理研究不多,从业人员力量薄弱,专业理论、技术的培训太少,导致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中的推广应用难以顺利展开,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也已经成为制约“三个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三个体系”建设对档案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现实要求最主要的是要求解决好三个需求:

一是专业结构的需求。城建档案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多个专业的知识及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三个体系”建设需要多种专业人才结构,必须按其所承担的职能,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比例构成,应由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的人员组成,使各个专业的人才都能适得其所。从事城建档案的工作人员,既要熟悉和掌握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园林绿化、地下管线、声像计算机管理等专业方面的知识,又要熟练和掌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新农村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缺乏这些相关知识、技能就无法开展工作,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档案工作的规律,依法管档、依法治档的自觉性就不可能高,应对纸质、声像、电子各种载体档案的能力将比较弱,不利于“三个体系”建设。

二是年龄结构的需求。档案事业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持续发展的永恒事业,需要造就一支具有承前启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队伍。一个合理的档案群体结构,应该是由各种不同年龄段的人才构成,做到“老中青”档案人才合理搭配,以获得档案群体的最佳效能,从而保证档案事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使档案干部队伍永远充满活力,可目前档案队伍年龄结构现状令人担忧。例如:我们六安市城建档案馆,年龄结构就相当不合理,编制4人,均在45岁左右,缺乏年青人梯队,且编制严重不足,难以承担现有的工作量,是典型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早在多年前我馆就向组织人事部门反映,终因编制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大家知道,一个人的青年和中年时期是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强、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合理的档案群体,应该坚持干部年轻化、各年龄段岁差合理配比,防止人才同步老化。老同志社会阅历广,经验丰富,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有计划的引进档案专业毕业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档案队伍里来,才有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延续,避免出现人才断层现象。三是层次结构需求。当今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大致可分为初级档案管理人员、中级档案管理人员和高级档案管理人员三个层次,档案事业的发展固然需要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档案学术创新人才,但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日常档案管理人员。不同的岗位客观上就需不同层次的人才。目前,在城建档案系统,面临大量进馆的城建档案,具体从事档案鉴定、整理、著录、数字化、声像档案拍摄编辑业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太少,尤其是声像档案拍摄编辑的人才缺乏。这都说明当前城建档案馆专业层次的人才严重缺乏,势必严重影响和制约档案管理和现代化工作的快速开展。

三、“三个体系”建设对档案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一)、领导的重视和合理的配备。对于人才的培养,作为领导者必须放在议事日程,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应象经济、文化和社会其他事业的发展一样,将领导干部是否重视档案工作列入具体化、数字化和指标化的管理体制,而不是总停留在一般性的呼吁和单方面的期盼上。一方面,应深入调研,制定档案人员群体结构优化的目标,了解现有的档案人员群体结构中人数、年龄、层次、结构等方面的搭配是否合理,能否形成一定的互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阶段合理的群体、结构模式和优化结构方案,通过交流、引进等各种措施,逐步实行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另一方面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和效果。档案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是协调和调整档案工作的诸多关系。目前,涉及档案工作和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已经不少,但其中关于领导干部加强档案工作的规定和要求不够多,应负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鼓励和处分的条款不够具体,在实践中表彰和处分的力度也不够具体,期望在这次《档案法》修改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引进档案人才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物质条件。在工作环境上,要致力于馆房条件的改善,使其有一个舒适、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着力营造建立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氛围,做到按需引人,竞争上岗,合理使用。健全完善激励机制,使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激发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在物质条件上,敢于面对档案部门物质待遇较差的现实,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不断改善档案人员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使之工作安心,没有怨气。在人际环境上,力求对所有工作人员在物质待遇、学习培训、工作安排、升迁晋级、评先奖励等方方面面,做到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在岗位安排上,考虑把不同人员的素质特点、岗位特点和专业特长相结合,抑制消极因素,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强化自我造血功能。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其知识结构、知识面已或多或少不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要造就一批档案专业人才,就必须强化自我造血功能,结合工作实际,加强上岗后的继续教育和各种业务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更新知识与创新观念,不至于落伍,在自身素质上符合知识创新的需要,更好地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服务。

四、“三个体系”建设对档案人员自我修养的要求。

加强档案人员的自我修养,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档案工作者更要意识到自己从事档案工作所肩负的是“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加强自我修养:

第一、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档案工作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千秋万代的事,政治性很强。一方面要努力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树立严格的保密观念,充分认识保密的重要性,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档案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

第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其次,应以“以人为本”、服务民众为最终目标,以服务城市发展为根本动力,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充分体现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特殊价值,再次,要具备爱岗敬业精神,耐得住清贫和寂寞,要乐于奉献、忠于职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质工作。

第三、要勇于实践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社会稳步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要从容面对当前档案工作出现的种种新矛盾、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档案工作,继续大力实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三大战略”,进一步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三个体系”。朝着“建设档案强国”这一新的目标奋勇迈进,以创新迎合档案工作发展的时代要求。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同志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座谈调研时指出: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观念,以一天都不耽误的精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多措并举的培养人才,积极组织专题培训,开展业务交流,推动岗位锻炼,有选择地与高校和特色院校联合培养档案专业人才,努力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强化人才储备。要搞活机制用好人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真正把哪些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干部用起来,有效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为建设档案强国夯实人才根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