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ISSN:1002-4808

  • CN:11-2606/G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特稿
1-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单位: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卷首语
3-3

关于举办2016年“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的通知

摘要:当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研发和应用迫切需要来自教学一线的教育职能部门、教科研人员、校长、教师的协助。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北京国新署报刊信息咨询中心、北京雅森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且均入选“年度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资源研发企业与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院校的双向互动,加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智慧+教育跨界新融合”为主题的2016年“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将于12月9-11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情境教育研究专题
4-7

为儿童学习构建情境课程

作者:李吉林 单位: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当前,国际基础教育发生了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大变革,以"情境"为中心体现了当代课程变革走向。在教育实践中认识到教育的弊端是儿童成长的羁绊和身心发展的桎梏。由此,引发了为儿童学习进行的情境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四大领域:野外情境课程的萌生、幼小衔接过渡课程顺其自然地生成、从优化结构到主题性大单元综合课程的诞生和显示新的生命力的核心领域学科情境课程的创生。"情智"交融的情境课程,实现了儿童主动快乐的发展。情境课程的独特优势源于"意境说"民族文化的滋养。

8-12

中国情境教育的原创性——李吉林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求真品格

作者:成尚荣 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 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情境教育既是实践体系又是理论体系。它回答了什么是理论、理论是怎么诞生的问题,告诉我们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创造理论。情境教育的核心概念是情境,"为儿童研究儿童"则是其根概念。这一根概念彰显了情境教育理论的深刻性、前瞻性和高格调。情境教育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品格。情境教育的原创性与李吉林的求真品格相呼应。积极的人生态度、中华美学精神以及儿童情怀、乡土情怀铸造了她的求真品格。

13-17

基于情境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重构

作者:裴娣娜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摘要:研究情境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重构,必须在把握情境教育倡导的发展观及其情境教育内核的基础上,对情境教育的课堂重构进行顶层设计。首先对学科本质、学科课程发展现状及学科课程核心主题要有明晰的判断,以此作为研究的根基。其次是要高度关注重构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和举措:搭建学科课程群,形成学科系列;教学内容的重组与选择;教学进程的艺术和情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类型重构等。区域性深化情境教育研究要形成三个层面推进的基本格局,进一步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断将研究成果制度化。

18-21

国际视野下李吉林情境课程优势分析

作者:裴新宁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200062

摘要:国际上,"情境"构成了"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和课程发展新话语范式的基本要素。国内,李吉林情境教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情境"已发展成为一个多维整合的、系统性的教育概念。情境课程体系得以完善,构建了认知性、价值性与主体意愿性相整合的指向深度学习的操作性课程框架;其理论和实践解释了情境性是知识与学习的核心属性,情境化与跨情境化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对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25

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的课程论意义

作者:郝京华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课程理论领域分为"知识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和"学习者中心课程"三种类型。我国中小学的课程基本上都是"知识中心课程",而这种课程对学生而言存在意义性和趣味性缺失的问题。面对此种困境,李吉林老师萌发了"情境教学"的理念。人化、优化、美化、童化的情境,构成了李吉林情境教学的独特性。随后,李吉林老师实现了由关注知识技能授受的情境教学向关注人的发展的情境教育转轨。她用学科情境课程、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和野外情境课程,取三种类型课程组织方式所长,补三种课程组织方式所短,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26-32

教育管办评分离中政府“元治理”的属性与路径

作者:史华楠 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教育管办评分离不可能是依靠社会力量的"非政府行为",更不存在市场化范式下的"没有政府的治理"。政府由于自身固有的"同辈长者"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教育管办评分离"元治理"的唯一主体,担负着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政治责任和主导职能。教育管办评分离中政府"元治理"具有主体的唯一性、结构的复杂性、职能的权威性、责任的政治性等基本属性。政府应通过规范教育行政职能、理顺政校管办关系、依法履职简政放权、优化部门机构设置等路径,型塑作为教育改革责任者、主导者、合作者、服务者的形象,实现政府"元治理"角色的整体构建。

33-37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基于主体性发展理论的视角

作者:陈朝晖; 刘志军 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475004;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综合素质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目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目前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并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写实记录没有落实、展示交流环节缺失、期末总结中忽视自我反思等方面。原因主要在于对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信任度不够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原有做法的影响。建议从"明确综合素质评价功能、定位,形成主体性发展共识""转变评价理念,提升师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规范和完善操作程序,唤醒学生主体性发展意识"等方面来进行改进。

38-44

洋高考热的冷思考

作者:李木洲; 魏向丹 单位:湖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北武汉430062;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国际化导向、家长的"无奈选择"以及洋高考的自身优势与高回报率,近年来洋高考在我国悄然走"热",且呈低龄化增长态势,已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高考大军"。面对洋高考带给国内高考、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人才市场的全面冲击,积极应对应注重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切实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二是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三是加强高考制度现代化建设,完善高校人才选拔机制;四是转变"自轻式"教育评价观念,平视"土洋文凭"。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45-49

当代教育的主题和归宿: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作者:时龙 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31

摘要: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提升学习能力是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更是教育变革的重大实践问题。从复杂适应系统研究视野理解学习及学习能力的特性发现,适应性是学习复杂系统的重要特征,学习系统具有鲜明的自组织特征,学习是具有适应能力个体的自适应学习。基于此,应全面系统认识并遵循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如下机制机理:善于用脑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基本保障,发挥感官系统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成功学习取决于思维方式的全面整合,营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生态环境。

50-55

论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作者:孙泽文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院校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教育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指性、综合性、人文性和层次性特点,集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因而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存在以及泛指的"人"均不能成为其研究对象。无论从哲学视角,还是基于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观之,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都应该是教育问题。只有以之为对象,教育科学研究才能形成主观和客观、流变和稳定以及事实和价值的有机整合,以凝练出教育科学的独立品性。正是不同研究者所关注的教育问题各异,才形成了蓬勃多姿的教育学科"丛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管理研究
56-6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设计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作者:尤莉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是一种量化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的数值结果。以量化指标方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我国构建"管办评"分离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机制具有独特意义。然而,其目前存在着监测主体中立性不足、调查范围过于狭窄、主观性评价权重较高和结果应用性较差等缺陷。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集团三个国际组织的综合研究发现,清晰的目标导向、多元化的监测主体、科学的指标设计和广泛的结果应用保证了均衡结果在各成员和各合作国家(地区)的高参考性。借鉴上述经验,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数的构建提出以下建议:分层设计目标体系,关注成果性目标;厘清监测主体界限,实现多元化主体监测;保障监测对象具体化,科学构建指标体系;完善数据密集型技术平台,增强结果的应用性。

62-67

普通高中开除学籍的乱象与法律规制

作者:戴国立; 马和民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200042;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上海200062

摘要:对于能否开除学生学籍这一问题,我国的教育立法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都有明确规定,但对普通高中教育没有相应的规定,现行普通高中关于开除学籍的规定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在实践中,对高中生违纪处分的依据是各省市教育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校纪校规。这些规范因缺乏国家层面上位法的支持,开除学籍条款或具有相似特征的按自动退学处理条款均充满了随意性,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值得怀疑。是否或能否开除学籍,应当受"法律保留"原则的限制,由国家教育法律重新加以定义。在无国家教育立法依据的情形下,以开除学籍或按自动退学处理的处分应当慎重。

68-71

走向文化:学校灾害教育的路径选择

作者:杨洪亮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学校灾害教育问题的核心在于文化的缺失,文化的弥补和转变乃是灾害教育从失衡走向平衡的基础。灾害文化具有的"场""太极"和"控制"效应,能够增强学校灾害教育的黏合度,弥补学校灾害教育管理制度和控制手段的不足,并促使学校灾害教育常态化。然而,目前我国的学校灾害教育还停留在教育的工具层面,表现出技术主义的倾向,缺乏必要的人文向度。因此,重塑学生科学的灾害观念,促进学生形成灾害文化自觉,进而实现灾害文化创生,是学校开展灾害教育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