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ISSN:1002-4808

  • CN:11-2606/G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变革研究专题
1-5

自主化深度学习: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根本转向

作者:贾志国; 曾辰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当前深度学习研究凸显出"悬置学生主体"的方向错位:把技术参数视作深度学习的最核心要义,把教师主导视作深度学习启动的动力之源,把人的社会适应性视作衡量深度学习成效的标尺。深刻反思技术、教导与能力之狭隘视界,激扬主体精神成为新时代深度学习向前推进的必要价值考量。在确证人的深刻大于技术的深刻、松绑大于周密的精确、激情与态度比能力更重要的基础上,提出达至自我超越的学生深度学习实施策略:保持漂流感,坚持身体游学与灵魂游学;坚持"我-你"共学,开展"文化成人"与"民主践行"活动;坚持深度自学,砥砺自身的常识意识与哲学精神。

6-10

人工智能技术对高考改革的影响:分权趋势下的新动力

作者:肖立宏; 邢永富; 薛海平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037; 北京教育考试院; 北京100037;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北京100037

摘要:高考制度是围绕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分配所产生的权力与利益而进行分配的一种制度,本质上是国家权力的体现。高考制度建立之初国家权力相对集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改革呈现出从权力集中走向权力分散的特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习的高度个性化和评价的多元化,从而进一步推动高考改革的分权。面向未来,高考改革应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良性互动、共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高考改革理念实现,高考改革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提供人才支撑,高考改革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共生发展离不开国家权力在价值观念上的引领。

11-15

虚拟情境:儿童观察学习的时代场域

作者:郑权; 张立昌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

摘要:虚拟情境已然成为儿童观察学习的"时代场域"。从完成儿童情境教学研究实践的领域拓展,实现儿童由"到场"向"入场"的具身参与,到提供儿童"扬长"式个别学习情境支持等方面为促进儿童观察学习提供了现实可能。针对虚拟情境创设的筛选与创造两种可行样态,分别提出甄别和过滤、深化和优化策略。依循我国儿童发展与学习现状,探索并给出虚拟情境促进儿童观察学习的具体实践方式:体感交互,保障健康状态;积极表达,发展语言能力;同伴交往,习得社会技能;驱动联想,启发科学思维;沉浸体验,涵泳艺术修养。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学术争鸣
16-21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西部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选择

作者:瞿连贵; 石伟平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200062; 玉溪技师学院职教研究所

摘要:如何高质量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普及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主攻方向,也是加快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先选项和关键之举。西部地区面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诸多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应用好用足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回应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发展需求、完善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原则下,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优质发展。

22-27

需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准确定位

作者:杨清溪; 刘燕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吉林长春130024;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081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存在万能化倾向、问题矫正倾向、功利化倾向等定位偏差问题。实践定位偏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相关概念的错误认知以及对它们相互关系的错误定位,留守儿童教育实践主体的模糊化加剧了实践定位的偏差。准确定位留守儿童教育实践,应明确留守儿童教育不是问题儿童矫正教育,它也不能全面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更不能将其打造成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留守儿童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责任主体,联合多种社会力量并重视个性化关爱,通过不断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来缓解留守儿童问题。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28-33

公共视域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的实践困境与对策--基于甘肃、山东等6省区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玉义; 万明钢 单位: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山东滨州25660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荣誉制度是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支持政策,公共视域下以外在认可形式呈现的公共荣誉是这一制度的主体。为了解其在乡村这一场域的实施情况,本研究收集甘肃、宁夏、山西、黑龙江、山东和江苏6个省份1297名乡村教师的调查数据并加以整理分析,发现目前乡村教师荣誉制度面临荣誉价值消解、荣誉载体缺失、荣誉表征失当和荣誉效用阻绝的实践困境。应通过构建有效的荣誉评选和奖励机制、制订科学的称号设置与分类体系、健全具有引领和濡化价值的荣誉准则系统来进行制度优化。

34-38

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愿景及目标建构

作者:胡金木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新时代德育的基本内容,是一项起步早、规格高、备受关注的国家行动。然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伦理价值观念的缺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伦理基础与价值愿景。生态文明教育应该建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的伦理理念之上,追求人与自然的休戚与共、共生共荣的价值愿景,关注物我相依的生命共同体的建构。当前生态文明教育要培育生态公民,促进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知识、积极参与生态环保行动、养成生态和谐的价值观念、涵养较高生态审美情趣、形成一种绿色生活样态。

39-43

家长教育参与的阶层差异

作者:姚岩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875

摘要:家长教育参与因经济、文化与社会资本差异表现出阶层差异的特征。弱势阶层家长教育参与以家庭场域为主,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场域的教育;优势阶层家长在家庭场域教育参与之外,还积极干涉学校场域的教育。家长教育参与的阶层差异意味着公共教育责任的弱化,危及学校公共教育价值观,从而强化学校教育的社会再生产功能,带来公共教育发展危机。我国家长教育参与需要明确家校行动边界,为所有阶层家长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重视对弱势阶层家长的补偿与赋权,以此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治理研究
44-47

学前教育立法亟待厘清的几个问题

作者:申素平; 周航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087

摘要:学前教育立法已经正式进入起草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亟待厘清。发展学前教育在性质上属于国家政策,但有逐渐成为基本权利的趋势。可以根据条件实施免费学前教育,但不宜将其纳入义务教育。适格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不是一项特权,而是其正当权益。立法应坚持普惠原则与最有利于儿童发展原则,并且应填补普惠性幼儿园与非营利性幼儿园认定标准不协调的漏洞。

48-52

学校文化建设成就美好教育生活

作者:张东娇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教育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态形式的总和,是学校生活全部和本身。美好生活是向善、求真、审美的生活,是有意义、有意思和有意境的生活。学校文化通过完善价值系统、健全生活方式、提升审美经验三种方式创造和成就美好教育生活,解决现代生活割裂无意义、混乱无层次和庸常无惊喜的问题,引导教师和学生过一种气质优雅、举止从容、内容完整、精神健康的教育生活。

53-56

新时代县级教师教育机构的发展与思考

作者:王志显 单位:秦皇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河北秦皇岛066000;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摘要:全面贯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重要指示,做好我国当前"以县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下的县级教师教育机构建设是工作重点。加快"育好人民满意教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步伐,解决县级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的发展不均衡、建设不规范、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准确定位县级教师教育机构开展教师全员教育、提供继续教育资源服务、组织教育教学研究和进行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测四项功能,不断完善县级教师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全面打造业务精能力强的县级教师教育机构的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县级教师教育机构实施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手段,真正把教师教育机构建设成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教学指导研究中心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57-62

从设计教学法到项目化学习:百年变迁重蹈覆辙还是涅槃重生?

作者:夏雪梅 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上海200032

摘要:百年前的设计教学法整合了杜威和桑代克的理论,通过以问题为中心,关联教材与生活等教学方式和课程结构的变革,成为民国时期实践影响最大的一种教学法。近年来其以项目化学习的形态在基础教育领域成为素养教育的重要课程与教学载体。文章经分析认为设计教学法失败的学理原因在于完全根据儿童的需求随意设计,重"做"轻"思维",将设计和学科对立。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项目化学习浪潮则延续了杜威对于教育和学习的理解但又体现了新的学习理论和素养追求,指向个体和社会价值的整合、核心知识的深化和思维迁移,并通过寻求项目与学科核心知识的内在关联,解决分科与综合、知识与能力的矛盾。

63-67

跨学科教学的误区及理性回归

作者:田娟; 孙振东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400715; 赣南医学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存在实践落差,表现为内容的拼盘化、形式的杂糅化、方法的研究化。造成实践落差的关键原因在于理念误区,误认为跨学科教学可以代替分科教学,可以教授"跨学科知识",将跨学科教学等同于跨学科研究。要消除认识误区回归应然路径,应夯实分科教学的基础,教授学科知识而非"跨学科知识",应基于问题增进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多学科"教学实现"跨学科"教学,并且要正视跨学科教学的局限,加强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68-72

论语文阅读教学与评价的合法性

作者:陈恒敏 单位:德国海德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海德堡69117

摘要:近年来,各类考试中语文阅读文本作者无法"正确理解"自己作品的新闻屡见报端,引起了公众乃至广大师生对语文阅读教学与评价价值的广泛质疑,由此产生了重新确认语文阅读合法性的必要。语文阅读教学与评价合法性的来源是文学批评当中作者与读者、阅读文本与批评文本的平等互文关系。合法性指导下的阅读方法论要求对师生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教师应成为激发学生阅读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引导者。此外,平衡阅读活动当中的规定性与创造性,是阅读合法性的应然实践边界。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专业发展
73-77

“互联网+教育”浪潮中教师教育理性的偏向与复归

作者:何顺超; 刘将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我国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推动了"互联网+教育"浪潮的形成与发展。在此"浪潮"中,教师"教育理性"作为支配着教师观念、态度与行为的重要存在,具现为"实践创生"知识观、"无限延伸"时空观以及"跨界对话"交往观等新时代思维范式。但由于工具理性中的工具崇拜、技术主义、效率至上对其产生的异化导向,教师"教育理性"发生了以机械、极端、片面为特征的教师自体观弱化、教育技术观膨胀以及教育功效观迷失等偏向。教师应通过交往理性反思,能动地用沟通性认同适应教育新生态,用教师素养全面发展统整教育技术,用人文伦理理念协调教育功效取向,最终实现教师"教育理性"纯粹而本真的复归。